第一篇:对课外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对课外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对课外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卢海平
主题词:课外阅读、感悟能力、审题能力、阅读方法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课外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并随着中考的趋势,现代文阅读全是课外的阅读材料,因此课外阅读教学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并展开了多样的教学研究。以下是笔者对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密集的社会,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的阅读已成为人们的一种需要,作为学生,可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其中课外阅读就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因此无论应考与否,中学生都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这样才能丰富自己,增长阅历。阅读实质上就是一个“信息吸收——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的过程,只不过在语文阅读中,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要有一定的要求和指向,也就是说要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做到“信息吸收有目的,信息处理按指向,信息输出达要求”。由此看来,阅读也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而且,只要端正了学生对阅读的认识,让学生产生了阅读需要,中学生就会会对阅读产生兴趣,阅读教学就好开展了。
二、培养学生整体感悟的能力。
整体感悟能力就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对文章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对文章主旨有初步的理解,对文章特色有粗浅的认识,它立足于整篇文章。阅读,首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较快的整体感悟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再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突破一个个知识点、能力点,这种方法我们姑且称之为“现面破点”。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呢?
1、粗读,读第一遍。读文章的标题,读课文,读的过程中注意标出文章重要的词句,如中心句、总括句、主旨句、抒情句、议论句,在结构上起明显作用的句子等,尽量做到能初步理清作者的思路,初步把握文章的主旨或主要内容,明确阅读材料的文体,在此基础上运用联想和类比的方法,从自己学过的文章和看到过的文章中找出与之类似的文章加以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握文章。如阅读材料《北风乍起时》(叶倾城)与《散步》就极为相似,同一主题,不同角度。
2、精读,读第二遍。结合文体的特点,抓住课文要点,总体上把握文章,如阅读材料《北风乍起时》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老王的母亲关心老王和老王关心儿子的事,这便是文章的重点,从中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爱幼,那么,由此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呢?那便是疑问——为什么没有尊老呢?由此,文章主旨便呼之欲出——爱幼更要尊老,与《散步》如出一辙,只不过一个从反思的角度,一个从赞颂的角度表达了尊老爱幼的主旨,这样一分析对文章便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
3、选读,读第三遍。结合阅读题目,带着问题,选定阅读区间,再回到课文语境中去读,去品,去分析,去理解,做到立足一点,放眼全篇。如阅读材料《落叶》(杜渐坤)中有一题:“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中“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在文中指那些内容?根据对题目的基本分析,我们回到原文语境中,选定“老叶沙沙哗哗而下”这一段阅读,就不难找到答案。
三、提高学生审读题意的能力。
学生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接下来是审读题意,这一点非常重要,务必让学生明白审题的意义,审题不准,就会出现思考上的偏差甚至答非所问。
1、审读题意的目的:明确指向,明白要求。学生进行审题,就是要抓住题目蕴涵的信息,明白出题者的意图,也就是把握本题的考点以及所涉及的知识点、能力点。知道“你要我答什么”,做到“有的放矢”,“指到哪打到哪”。
2、审读题意的方法:琢磨词语,分析句子,换个说法。
以阅读材料《北风乍起时》为例:
A、明确指向,明白要求。题目:老王对儿子和对母亲的不同态度,主要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通过审题明确该题的指向是答“篇章中的手法即写作手法而非针对句子而言的修辞手法”,因此答写作手法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再根据题目前半部分的指向进而确定答案为写作手法中的“对比”。
B、琢磨词语。题目: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有时竟是这样地残酷?审题关键在于“竟”“这样”这两个词语的琢磨上,“竟”出乎意料,没想到,“这样”是怎样?只关心儿子忘了关心老母,二者一结合,该题答案就出来了。C、分析句子。题目:为什么一夜没睡好?把握题目中隐含的逻辑关系,明确题目的指向,“为什么一夜没睡好?”中隐含一个因果关系,那么只要我们按照这个“果”在语境中索“因”就不是很难。
D、换个说法。题目: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通过审题,把题目中的说法换一下,也许就能更好地理解了。表面上是神态描写,实质反映的是心理活动,因此把题目换个说法就是“老王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什么”,这个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四、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1、树立一种意识:在文章中找到答案,找依据。
阅读题的答案几乎都在阅读文本里面,无论词语解释、文意把握,要点概括,还是内容探索,作品感受等,都是如此。答题时或者直接在原文摘取词句,概括归纳,或者就从文本中找出解题的依据,线索等等。所以,我们答题时切不可脱离文本,天马行空地乱讲,首先就要树立这么一个思想意识:答案或答题的依据就在文章里。
2、把握一个原则:紧扣文章的主旨。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把文章读懂,而判断是否读懂文章的一个关键就是看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程度,考查阅读能力也就是从多方面、多角度考查学生对主旨的把握和迁移,因此,学生在进行阅读时紧扣主旨是关键,它能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并防止出现答跑题的现象。
3、解题的几个步骤。A、锁定区域,也就是确定、找准题目指向的信息区间,找出相关的词句、段落,这是思考的依据,思维过程类似于由题目中的“点”到文本中的面,“点”存在于“面”。
B、拎出要点,也就是确定题目中需要的信息要点,根据审题明确题目的指向和要求,以此为依据,逐步缩小信息区间到具体词、句上,在语境中找出答题的要点,这个思维过程类似于由语境的“面”到答题中的“点”。
C、锤炼语言,通过分析、理解后得到答题的基本要点后,将要点进行信息组合,组织好语言,基本形成答案,答案的语言要做到明确、通顺、简练。
D、分好层次,就是把握好答题的要点,对于要点多、答案篇幅较长的赏析,感想类的题型,组织语言还要考虑层次的问题和。
E、反刍思考,答案出来后要顺读题目和答案,反思一下答案是否和题目一致,是否与文章主旨相关,若出现问题,及时矫正。
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不要奢求一下子就抓到答案,这样容易出错漏,因此需要按以上步骤进行。首先明确答案所在的范围,即确定阅读思考的区域,这或是一两句话,或是一段或几段,或是全篇,然后仔细阅读这一部分内容,提出答案的大致要点,要点明确了,才在语言上下功夫,组织完整的答案。
五、评讲阅读题时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1、始终让学生抓住整体感悟,抓住文章主旨去思考。
2、加强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去思考,形成阅读的能力。
3、分析学生答题情况,了解学生答案的不同程度的偏差,找出存在的问题,是知识上的,方法上的还是能力上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纠偏。
附阅读材料:
北风乍起时
叶倾城
看完电视以后,一整晚他都睡不好,第二天一上班匆匆往深圳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
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冷空气南下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答道:“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
他絮絮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马上就买。啰唆。”撂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父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你们那儿今天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
风疾疾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父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嗨!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爸,你那边天气怎么样?”
老人答:“还不是下雪。”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南国,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父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有时竟是这样地残酷?
一代又一代,我们放飞未来,爱是我们手中的长线,时时刻刻,我们记挂着长线那端的冷暖。却还有多少人记得,在我们身后,也有一根爱的长线,也有一双持着长线的、越来越衰老的手?
传说北风是天空最小的孩子,最后一个被放出来,天空叮嘱他一定要回家。可是贪玩的北风,只顾一路向前,宁肯在大地上流浪,也不稍一回顾,渐渐,他找不到回家的路途。
所以每当北风起时,天空都有那样忧愁的脸容,风里有低低的呜咽,我们从来不曾听到。是否成年之后的我们,都是那不肯回头的北风?
他想,在下次寒潮来临时,他仍会赶在北风之前,向深圳投去问候和叮嘱,可是他的第一个电话,应该是往哈尔滨去的。
第二篇:对儿童画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儿童画教学的几点思考
韩鸿照
河南省南阳幼儿师范学校
474150 摘要:本文主要谈谈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如何对儿童实施早期的绘画启蒙教育,达到既可以开发智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又能够帮助他们形成技能技巧;既可以激发他们学习儿童画的兴趣,又能够培养儿童的特长。总之,对 儿童学习其他文化知识也有积极的意义。关键词:儿童画
儿童画教学
启蒙教学 能力创新
“儿童画”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我们通常把儿童自己画的 画儿称为“儿童画”,儿童画画家为儿童画的画儿也是“儿童画”。这里所说的儿童画教学,主要指对儿童进行绘画的教学。第一,要重视培养儿童画兴趣特长的黄金期 曾有人对各级各类学校绘画的普及程度进行过统计,结果表明: 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中,接受绘画教育人数最多的当属幼 儿园和小学。可以说,幼儿园和小学是艺术的摇篮,几乎每个孩子 都要接受美术的启蒙教育。这一阶段,孩子们学习文化课的压力不 大,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身边的万事万物,是培养孩子兴趣、特长 的黄金时期。儿童三至五岁时,其视觉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成年人,已经具备学习绘画的生理条件,应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教育。因 此,对儿童的美术启蒙教育应该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对儿童实施早期的绘画启蒙教育,既可以开发智力,又能够培 养动手能力;既可以培养审美意识,又能够形成技能技巧;既可以 激发学习儿童画的兴趣,又能够培养儿童的特长。同时,对儿童学习其他文化知识也有积极的意义。第二,注意区分儿童画的类型 儿童画和其他画一样,也可以按照绘画形式分为三类:一是线 描画,二是彩色画,三是水墨画。学习这三大画种的任务、目的及 侧重点各不相同。线描画主要包括简笔画、卡通画,旨在训练学生的造型基本功,是各类儿童画的基础。这类画,工具材料简单,技术难度较小,操 作方便,见效又快,但不宜长期单一地学这类画,否则,会使学生 觉得单调乏味,长进不明显,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半途而废。
彩色画,即勾线填写的画。可用彩水笔、油画棒、蜡笔等不同 笔作画,也可用水粉、水彩去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对色彩的 感知和运用以及对勾线、涂色等专业技巧的掌握。水墨画,指的是用毛笔蘸上水、墨和国画颜料所作的画。儿童 学的水墨画,以写意花鸟画为主,也可学一些山水、人物、鱼、虫、禽、兽之类。目的是继承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语言,学习中国画的笔 法、墨法和水法等专业技巧。中国画,尤其是儿童画国画,对造型 的要求可放松些,不宜过分苛求。有时画得走点样,合情不合理,这都很正常。这样才富有童趣,天真可爱,憨态可掬,更有一种原 始的美感。线条画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功。可通过对线描画的训练,培养 儿童把握中国画形态的能力,塑造出比较好的造型。线描画和彩色勾填画,与大学生的素描画和色彩画类似,都是
解决形和色的问题,属绘画的基础基本功,而中国画则属专业基本 功。儿童画的线描画是他们将来学习素描和书法的基础,彩色勾填 画还是将来学色彩画的基础,应该引起重视。从临摹、写生到记忆、想像和创作是儿童画教学的一条途径。各阶段又有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儿童通过大量的临摹范画,即可继 承前人的构思创意,又能学到优秀的表现方法。达芬奇说得好:“会 模仿的人才会创造。”道出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我们不能只片面追 求学生的智力开发,强调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培养,同时,也要让儿 童学到绘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绘画本领主要依靠临摹范画 获得。儿童通过临摹范画,掌握了绘画造型的艺术语言之后,方可进 行写生。写生的目的是使儿童充满激情和新鲜感,去表现他们身边 的现实生活。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概括取舍 能力和表现能力等等。记忆画和想像画都属儿童创作画的范畴。儿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长期的临摹、写生、读画,既掌握了绘画方法,又培 养了形象记忆能力和丰富想像力,这就为创作奠定了基础。儿童的绘画创作不同于专业画家搞创作。画家搞创作是一项非 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构思、创意到搜集素材,再到起草稿、定稿,最后制作,各环节要求都很严格。而儿童在进行创作时,不受条条 框框的限制,喜欢凭着自己的记忆和想像,随意发挥,想怎么画就 怎么画。另外,儿童还缺乏创作经验,老师应因势利导,从选材到 构思立意,从构思到形象塑造及设色,该肯定的就肯定,该调整的 就调整。在绘制技巧上,也要帮助学生反复锤炼。这样,才能诞生 一幅好作品。总之,在儿童画教学领域里,还有很大的理论探索空间,需要 我们的启蒙老师去发掘和开拓,也需要我们去实践、去总结,更需 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发现儿童画教学规律,用这些理论和规 律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儿童美 术教育事业多做贡献!参考资料: [1] 阎飞.影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因素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 学,2011.[2] 洪桂英.影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 学习(上),2013(12):199.[3] 郑霞,张桂芝.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J].教 师,2013(10):104.
第三篇:对政治经济学教学的思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对政治经济学教学的思考
对政治经济学教学的思考
[提要] 本文根据笔者教学研究和实践,针对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课程教材的选取、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进行总结。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本文系新疆财经大学2009年教学改革项目:“《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内容与方法”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对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收录日期:2013年4月10日
一、《政治经济学》课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政治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的专业主干课程,属于经济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从教学的目的看,一方面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科学说明当代两种社会经济制度的运动规律,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运用所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可以凭借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所掌握的基本经济理论,为以后各门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从近年来的教学效果看,要高质量地开好这门课还面临一些困难。首先,从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把这门课程作为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来看待,而仅仅是看作一门政治教育课,从思想意识上不重视,采取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方式,教学效果不理想;其次,受到社会上实用主义现象的影响,现在的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轻基础,重实用”的倾向,喜欢操作性强,实用的课程,对政治经济学这样的基础理论课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随之不好;再次,《政治经济学》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学生只有十八九岁,他们涉世不深,没有独立生活和社会工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经验,对政治经济学知识的实践意义缺乏认识。而《政治经济学》相关内容涵盖诸多定义、概念、范畴、推理,很多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距离较远,比较抽象。要高质量地开好这门课,就必须从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入手加以解决。
二、关于改进教学内容的思考
(一)对教材内容编排模式的思考。近年来,国内高校对《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的改进做了很多的尝试。从教材内容体系的编排看,目前主要有两种教学内容体系的编排模式:
一是以张维达、逄锦聚等为代表的,突破了过去传统的“一导两块”式体系,即导论加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两大块,把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与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些理论糅合到一起。例如,张维达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其教材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导论;第一篇商品经济;第二篇经济制度;第三篇经济运行;第四篇经济发展。我校过去一直使用的逄锦聚等主编的《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四版),也基本属于这种模式,这种教材内容编排有新意,在传统理论中加入了一些现代经济理论的内容,比较切合现实。但是,笔者认为也存在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搞不清哪些是马克思列宁的分析和基本原理,哪些是新加进去的有关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些理论,不利于学生了解掌握真正“原版”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在内容上也显得庞杂无序。
二是仍采取过去“一导两块”式体系,基本沿用了过去传统的内容编排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比较完整地表述马克思列宁的基本理论,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生产和分配理论、资本再生产理论、资本积累理论以及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我校针对2012级新生采用了由程恩富、徐惠平主编的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政治经济学》(2007年第三版),就是采取了这种内容编排模式。但是,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缺乏运用基本原理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分析,尤其是对当代西方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分析得比较少,缺乏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范畴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分析和运用。例如,在今天新形势下如何看待劳动价值论,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们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如何看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和剩余价值问题,如何看待剥削问题;对无产阶级贫困化的问题怎样看待,垄断形成后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当今金融危机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既切合时代,学生也有兴趣,但是在教材中很少涉及,使得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感,给人以“老一套”的印象,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教材体系的编排模式各有优缺点,具体采用哪种模式的教材并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关键是要服务和服从于我们的教学目的。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与新问题,为以后各门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我校不能自编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模式的教材,都应该从教学的根本目的出发,既要保持教材的基本体系,这样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不要拘泥于教材的框框,在首先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该尽可能多地运用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分析上,增强课程和教学的时代感。
(二)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思考。从近些年来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来看,要高质量地开好这门课,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
第一,在商品和货币理论中加强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探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理论的基础,深入探讨劳动价值论在新形势下的表现和发展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现在人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存在着很多错误的认识。例如,一说到劳动价值论马上就具体到每一件商品上,把价值和价格完全等同;把价值增值理解为价值形成;把劳动价值论作为按劳分配的依据,等等。因此,明确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和意义就非常必要。但是在现有的教材中这一块内容都较少说明,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同时,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此也是有兴趣的,也有很多问题想搞清楚。
第二,在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中增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关“剩余价值”、“剥削”问题的探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讨。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公有制经济中,存不存在剩余价值这个范畴?劳动力是不是商品?是否存在剥削现象?如果存在的话,如何看待?还存不存在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快速发展的动力,那么如何在今天建立一个合理的资本积累机制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第三,在垄断资本主义部分应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以及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分析。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这期间资本主义社会有了很大的变化,主导社会的资本形态从过去的产业资本转变为金融资本,自由竞争已经让位于垄断乃至国家垄断,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也使得劳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整个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现有的教材中,反映和总结这种变化的内容不多,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变化篇幅也比较少,多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解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的原因。例如,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扒粪运动”?笔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是有其内在逻辑的,从原始积累时期的剥夺小生产者,资本主义私有制取代小私有制,再到大资本私有制取代小资本私有制,进而垄断资本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随着生产社会化的不断提高,资本本身的存在形式也日益社会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也相应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四,在社会主义部分中,应加强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及其绩效的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因此,在社会主义部分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体现研究对象的特征。除了安排所有制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之外,也应进行各种所有制在经济建设中的绩效分析。除此之外,既然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那么社会经济中各所有制之间的关系,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企业与居民、农村与城市的关系等等的变化都应该成为政治经济学涉及的内容。现有的教材在这发面的研究很少,多是对政策的解读,教条化的描述,体现不出政治经济学本身的特色。
三、对改进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过去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安排上都是强调学校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学生具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和权力。同时,现在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不管什么问题上网一搜,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就会汹涌而来。教师已不像过去那样是知识的垄断者和占有者。作为教师,如果还仅仅停留在一个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
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必须重新定位,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多的要变成一个教练,从“跟我学”转变为“跟我练”,教师更多的是一个辅助者的角色,通过教师高效率的组织,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练习,真正把知识转变为能力。从政治经济学这门课来说,就是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概括综合总结的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辩证思维的能力,把自己的想法系统地表达、表述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这个要求设计讲课内容,尽量压缩讲述、灌输的内容,通过提出问题、案例讨论等鼓励学生参与,方法可以多样。比如,在学习每章或节的内容之前,先设计一些分析题目让学生记下来,并且告诉他们课程讲完之后是要讨论发言的,在讨论时根据每个学生的发言情况现场打分。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总之,在教学方法上没有统一之规,每个老师都可摸索出适合的擅长的方法。但是,核心是一样的,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从课堂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参与,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为主。
主要参考文献:
[1]程恩富,徐惠平.政治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逄锦聚.政治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最新【精品】范文
第四篇:对通用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通用技术教学方式的一些思考
黄绍诚
摘要:多媒体与分组教学已经成为通用技术教学中比较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活动,对于这两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和拓展,发掘它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劣,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成为更适应课堂、适应学生、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通用技术;多媒体 ;分组教学
正文:通用技术是近几年来为了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精神而新开设的普通高中必修课,对于这门新兴课程,教师不仅需要因材施教,更应该选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教师易教学,学生易接受的共赢。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适当、适量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可以较快建立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是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其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因此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通用技术乃至其它学科越来越常见的教学手段。越来越普遍的运用也证明了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合理性,但我认为作为通用技术教师,还是应该适当、适量运用多媒体。原因在于:
(一)多媒体中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容易分散学生对教学内容本身的注意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重,很少有学生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尤其对于通用技术这门课程,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又吸引了他们全部的注意力,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会全部落在在观看多媒体内容上,从而失去对多媒体内容的深入思考。须知多媒体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引导,而在于引导之后的思考和深入探索。
(二)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内容多、播放快,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无法完全领悟。通用技术教师在选择、设计多媒体教学时,往往会融入全部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将细节完全呈现,这无疑也增加了教学篇幅。每节课的时间有限,那么为了将内容完全呈现,教师的教学速度与学生的接受速度势必拉开差距。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又存在课前不准备,课后不请教的坏习惯,尽管多媒体教学有优势,可离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有一定差距。
(三)多媒体会降低教师在教学中的参与感,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过于依赖,容易出现教师播完即教完,学生看完即学会的错觉。
针对以上存在的三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恰当选择多媒体涵盖内容。网上资源包罗万象,适合通用技术教学的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对于这些资源还是应该合理选择,不能仅仅是为了丰富课堂,盲目选择一些吸引学生眼球的资源,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锦上添花,最重要的在于画龙点睛。要吸引学生,还要引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索,让多媒体成为后期教学活动开展的良好铺垫。
(二)明确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地位。多媒体不应该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应牢牢把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主线,发挥教师与学生各自的主观能动性,用好多媒体这个工具。
(三)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对于多媒体,不能满足于播放、通读,而是要身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既要成为观众,也要成为导演,把握课堂的节奏。
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
从通用技术这门课程诞生以来,许多教师为了使其发挥原本的意义探索了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其中我比较赞同的是分组教学方式,即将学生分成小组,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分组教学方式确实是比较适合课堂,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组内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一些学生无法真正融入组内的讨论,沦为教学活动中的旁观者。教学活动面向的是每一个学生,只有共享教学成果,才能达到教学真正的目的。
(二)组间学生缺乏互动,积极性不高。通用技术的教学目标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缺乏互动就少了思维的碰撞,没有思维的碰撞就谈不上创造和探索,更谈不上达到通用技术教学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通用技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课堂气氛的塑造者,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分组教学的优越性,应该基于一定的教学激励,从增强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两方面入手。
提升学生的组内合作。让学生明确组员之间应该是有机结合的整体,而不是单一存在的个体。每位组员的身份都应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增强学生的组间竞争。通常一个课堂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之间的空间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小组之间的沟通距离。没有沟通和交流,不利于整个课堂的气氛营造,也不利于学生对课题的探讨。
作为教师,当然无法用物质作为激励手段,但可以因地制宜选取一些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非物质激励手段。例如,通用技术教学中的各种教具,如绣花机、小型3D打印机,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鲜事物,如果能通过小组竞争,获得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摸索这些平常
接触不到的新鲜物件的机会,相信每个小组都会力争表现出色。
通用技术的存在和教学都有其特点,教师要善于发掘,牢牢地把握学科特点,努力将通用技术教学目标和教学实践融合,探索出最适合学生,最适合课堂,实用性、创新性、趣味性结合、甚至融合的教学方式,努力使通用技术课程成为学生所喜欢,并使其获得更多的学科知识和生活常识的实用学科,为学生适应未来科技化、多元化社会打好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钟山县第二高级中学 电话:*** 邮箱:hsc0436@163.com)
第五篇: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样使产业升级,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专家们指出需要以下四种素质的人才:第一,有新观念;第二,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第三,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第四、有团队精神。为此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新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生时代喜欢博览群书,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的作图问题,指出了作图问题与求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问题,提出了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断言曲线方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用方程的次数对曲线加以分类,认识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究的新观点,从而创立解析几何学。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究证明不等式。
例 已知 a>=0,b>=0, 且 a+b=1, 求证(a+2)(a+2)+(b+2)(b+2)>=25/2证明这个不等式方法较多,除基本证法外,可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最值、三角代换、构造直角三角形等途径证明。若将 a+b=1(a>=0,b>=0)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线段,也能用解析几何知识求证。证法如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取直线段 x+y=1,(0=<x>=1),(a+2)(a+2)+(b+2)(b+2)看作点(-2,-2)与线段x+y=1上的点(a,b)之间的距离的平方。由于点到一直线的距离是这点与该直线上任意一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而 d*d=(-2-2-1|)/2=25/2, 所以(a+2)(a+2)+(b+2)(b+2)>=25/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