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帮助学生找寻自我的存在
帮助学生找寻自我的存在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
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是在别人的推荐下开始阅读的。在书中,作者把用自己的灵心慧眼观察到的课堂种种,引领读者眺望教育中迷人的风景。余教授谈到“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欢乐是儿童幸福人生的前提”,其实,作为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展读十讲有效教学,其实就是在享受一份阅读的乐趣和欢乐,这是为师者幸福工作的前提啊!
这本书娓娓道来,似身旁一位长者正语重心长地告诫自己、牵引自己,用最平和的心态讲述着教育的真谛,丝丝入扣声声入耳,读罢掩卷,眼前依然会跳动出诸多文字:“有效性是课程改革改革成败存亡的命脉、命根子。”“有效的教指的就是教促进学。”“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教师只有做教师该做的事情,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益。”„„
这本书中,可以引发自己共鸣的话题太多,每一讲内容会有触动自己灵魂的东西。静心反思,发现对自己触动最大的,还是关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问题。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是说很多东西是要靠学生独立学习的。”学生自己学就可以吗?真的可以吗?人有多元的智慧,人的学习方式是很个性化的,有的人擅长用听来学习,有的人擅长用看来学习,有的人擅长在做中学。每个人擅长的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这让我想到了去年夏天新接手的一年级,孩子个性差异很大。思思聪明活泼、反应敏捷,无论什么课听一会儿就会忍不住去翻看自己的课外书,遇到感兴趣的就瞪大眼睛听、看,不感兴趣就忙着自己的阅读;浩浩上课习惯了懒懒地趴着,两眼经常出神地瞪视前方,叫起来回答问题却是八九不离十;冰冰每堂课都会端端正正坐着,眼睛紧紧盯着老师,问个问题却不知道老师说了什么„„课堂上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不一样。传统教学方式以教为中心,学围绕着教转,究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怎样的影响?带着问题,我努力从书中寻求答案。
一、必须以学定教。
“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讲,先学立足于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维果茨基说:“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只有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推动发展,从而不断地创造最近发展区,并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
还记得去年夏天刚送走的那帮孩子,他们在四五年级的数学上,主宰课堂,把课堂变成我们的“开心课堂”,讲台成了他们展示的平台。每小组接受任务后,精心准备,搜集资料制作课堂教学设计,一系列老师忙活的事情成了他们的家庭作业。课堂上,他们主持、他们评价、他们组织活动,之所以有这样的课堂,源于中低年级的大量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积累——“以生为本”的课堂,才有了今天课堂上他们的大方坦然。而作为一名教师,旁观着,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扮演学生的角色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解决。
一堂堂课的实践和训练,帮助学生“站起来”,帮助他们成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是独立于教师、父母头脑之外的存在,慢慢地就拥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抛却了传统课堂的以教为中心,变成了一切围绕学生的学。
二、必须以教导学。
“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学生还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我国著名的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依据教跟学是一种变动的、动态的观点,把教学分成几个阶段,从“完全依靠教师”到“基本依靠教师”,再到“相对独立阶段”“基本独立阶段”“完全独立阶段”。小学阶段可以说就是前三个阶段的体现。基于此,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阶段,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而教的目的是为了日后的不教,即教学生学会学习。
从事小学教学,能够有幸把孩子从一年级带到五年级,其实就是引领着他们经历这么一段成长的过程,从扶到放,从教到学,步步提升,层层推进。现在带一年级,上学期每天早晨我都会早早来到学校,然后开始提醒一个个来到的孩子拿出书来读书,那时候能够做到的孩子实在太少了。渐渐地,半个学期过去了,我再到教室,总会看到有那么几个孩子在读书,于是我就大肆表扬“看,**,真棒啊!一来到教室就读书呢!”立刻,玩着的孩子也快速拿出了书。现在,我刻意晚一点走进教室,看到的是每一个孩子认真读书的样子。这就是成长,这就是以教导学啊!良好的习惯就是这样一天天积累出来的。
三、必须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每个人都烂熟于心,的确有它存在的真理。而究竟如何培养兴趣呢?“一切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基于学生的教学,才是真正为了学生。“每节课的教学必须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准与新知直接联系的旧知,并通过旧知去学习新知。”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像课堂上,孩子已经会的知识就没有必要再去一遍遍教读,孩子已经记住的就没有必要再去让孩子想办法记住它,教学种形式的东西要尽量少一些,切实从实际出发为了孩子的环节多一些,相信孩子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浓厚。
苏霍姆林斯基是很重视儿童教育的教育家,他强调学习不是儿童的全部,儿童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学习——包括学校课程的学习和指向个人兴趣、爱好、专长的学习,还应该有非学习时间。这个非学习时间包括必要的游戏、休闲、玩耍、劳动、制作、审美,还有交友等等相关的精神生活,他的生活应该十分非常丰富多彩的。这个是儿童的生活时间。
有人说,如果在一个孩子的脑子里面,学校老师教给他的知识只占他所有知识的一小部分,这个比例越小,那么这孩子将来肯定越了不起。也就是说他自己学到的知识要比学校老师教给他的要多得多,这孩子将来肯定更有出息。
有效教学意味着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的目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找寻自我的存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拥有有效课堂。
第二篇:帮助学生重树自我
新课改提出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既满足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的问题,也避免了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吃不了、难以消化的问题,真可谓是相得益彰。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却看到一部分“问题生(后进生)”普遍有一种不正确的心态,即学不学都一样,反正将来也考不上大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调整,不仅制约学生身心健康的正常发展,同时也会影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势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必须采取措施,纠正不良心态,以重树他们的自信心,燃起他们求知欲。
一、以情入手,疏通心理障碍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后进生自尊心和自卑感都很强,个人意志又很薄弱,自制能力也较差,对此教师更要倍加爱护和关心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心去浇灌他们,用真情去感染他们,用言行去鼓舞他们。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少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百般呵护,他们更渴求老师的热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正如古人所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无形中,师生的关系和谐了,心与心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也就喜欢上自己的课了,也就乐于听我所言,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这时再对学生加以引导,循循善诱,必将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树立信心,激发求知欲望
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渴求知识、希望进步、向往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他们的这些想法和愿望都是好的,然而他们本身存在的缺陷却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信心不足,兴趣不高上。对此,要不止一次的给学生强调:“有信心不一定会赢,没有信心就一定会输;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会失败。”以此来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认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迪生语)”,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爱好是学习的推动力。学习是件苦差事,靠的是持之以恒的日积月累,勤学苦练,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达到“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语)”的目的。
三、规范行为,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分析后进生学习效果差的原因,并不是他们脑子笨、反应不快,而是他们的学习习惯没养成,学习方法不得当;甚至有的同学他们根不知道怎样去学和如何去学。“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为此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乃当务之急,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还要教会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质量、学习的效果成正比,而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跟踪指导,及时表扬鼓励
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自尊心虽强,但意志力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不能持之以恒,这就更需要老师跟踪指导,培养学生恒心、持久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刻服心理上的惰性,纠正不良习气。特别是在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教师更要及时鼓励、指导,帮学生渡过“难关”。如有的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容易分散注意力,教师除了采取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外,还要用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来暗示学生,使他们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课。并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他们前进!
总之,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也是面向全体、分层推进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只有做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持之以恒、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篇:找寻逝去的自我读书笔记
第一章 论记忆活动
大脑有两个主要的记忆系统: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
记忆活动的两种模式:场域记忆和观察者记忆。弗洛伊德是最早论证场域记忆和观察者记忆之分别的人之一。一般而言,在早期记忆中我们倾向于想见自己作为记忆事件的参与者,而对于近期记忆,我们则倾向于以事件发生的原始方式重新加以体验。另外,当人们集中注意于情感时,所做的会议主要是场域记忆,而当集中注意于客观环境时,则更多地是观察者记忆。
第二章 记忆的建构:对现在和过去的编码和提取
记忆过程能够提高我们记忆水平的某一特殊类型的语义编码被称为精细编码。对于我们记住某一往事的细节而言,精细编码是一个关键、甚至必不可少的环节。
15、16世纪的巴洛克式“记忆之宫”。将需要记忆的观念从想象上放置到戏院结构的不同部位上,从而形成一个字典式的“记忆之宫”。但这种助记系统的过量超载本身逐渐地使其自身坍塌了。回忆是一种心理建构过程。
第三章 论时间和自传
记忆增强是记忆随时间的消逝得到改进而不是衰退。记忆巩固,记忆影响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更加难以遗忘。两种不同类型的记忆巩固:第一种在时间上只保持数秒至数分钟,它将瞬间的短时记忆转变成持久的长时记忆。第二种起作用的时间达数月以至数十年,有些记忆影响在经年累月之后,变得更加不易受到脑损伤的破坏。睡眠,尤其是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记忆会受到巩固。
第四章 曲面镜中的影像:记忆的歪曲
编码过程也可以通过添加记忆信息而导致后来的回忆歪曲。准确的回忆通常强烈地依赖于我们能否正确地回忆某一事件于何时何地发生的能力,这一过程被作者成为源记忆。标记效应,一种常见的记忆歪曲现象。记忆的脆弱易变,在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于如下事实,即我们对某一往事是什么及其发生于何时何地的回忆活动,却依赖于不同过程之间的微妙的相互作用,而这些过程我们却很难加以自觉和控制。但是记忆活动的错误和歪曲并不构成我们记忆生活的普遍现象。
第五章 记忆痕迹的消逝:失忆症与大脑
记忆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事件。长时记忆有三个相互不同的系统:情节记忆,语义记忆,序列记忆。语义记忆与情节记忆可以独立受到损害。而且语义记忆有时会以各种奇异的方式解体,这可为我们理解我们关于世界的一般知识是如何在大脑中被表征的问题提供重要线索。
第六章 内隐记忆的隐秘世界 《找寻逝去的自我》读书笔记
可能物体与不可能物体的启动效应:理论上假定,启动效应的产生,依赖于一个对物体的整体结构信息加以贮存的、以知觉为基础的记忆系统。该记忆系统之所以不能对一个不可能的物体的整体结构加以贮存,是因为这种物体根本就没有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结构可贮存。对可能物体的启动效应依赖于颞叶内侧区。当被试在对短暂闪现的可能的物体作判断时,其颞下回和纺锤回这两个位于大脑后缘的部位有广泛的兴奋性表现;而当被试在对不可能的物体作判断时,这两个区域没有活跃性。
第七章 情绪记忆:往事的力量
闪光灯记忆:新奇而令人震惊的事件会激活大脑的一个特殊的记忆机制,这一机制被形象地称为“现场拍照”机制。有人指出,若某人对某事的记忆具有强烈的确信感,这就表明他对此事的记忆是闪光灯记忆。
情绪状态的过滤作用对记忆的影响:在灾难事件的第一次调查后,其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恶化的人,第二次调查时都倾向于夸大自己当时所感觉到的个人危险;与此相反,凡第一次调查后,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有所好转的人,第二次调查中则倾向于把当时的危险回忆得不那么可怕。
第八章 雾中孤岛:心因性失忆症
心因性失忆症患者往往是由于大脑损伤和情绪创伤的联合效应。绝大多数患者都曾遭受过大脑创伤或大脑疾病。困扰心因性失忆症患者的,就是他们对他们所不能加以外显回忆的事件的内隐记忆。专家们一般将失忆症看成是多重人格障碍的标志之一。
第九章 记忆之战:火线上寻求真理
据某些治疗家的看法,压抑所具有的强大力量,足以阻止某些高度恐怖的事件进入意识之中。有些治疗家认为,广泛的压抑只出现于反复发生的或多元的创伤事件。但是,虐待事件受害者所表现的广泛失忆症,很可能起因于解离而不是压抑。对邪恶创伤的虚假记忆,可以由心理治疗引起。治疗过程中灌输的虚假记忆可以产生治疗效果。
记忆并不是以非此即彼的两种方式存在的——即要么是真实的,要么是虚假的——而且,重要的任务是要检验记忆如何以及以什么方式与事实相对应。
第十章 老年人的记忆
老年人的记忆表现变化的范围从完全正常到严重受损。随着年龄的增长,海马表现出明确的衰退迹象,这和外显记忆水平的下降密切相关。不同的老年人其外显记忆水平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就其总体而言,老年人难于记住源记忆信息。语义记忆相对情节记忆而言以及内隐记忆形式,较不受年龄影响。老年人对往事的回忆随时间的久远而发生的衰减变化曲线,在青春期晚期和成年早期有一个明显反弹,对这一时期发生的事件,老年人的回忆量远高出其它时期。
第四篇: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自我形象
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
期自我形象
撕开“自我标签”,正确认识自我辅导理念:
自我标签是指用来描述自己、形容自己,成为自己身上的标志或特征的词句,如“我很会
交际”、“我很胆小”等。自我标签有积极的和消极的。
高中生由于性意识的觉醒和逐渐发育成熟,不仅自我意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且自我意
识的内容也进一步丰富和深刻了。高中生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表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充满自我炫耀的冲动,喜欢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不把权威、传统和社会规范看在眼里,惟我独尊,我行我素,总是强调自己、维护自己。这种表现常被人们误解为妄自尊大,自私自利。另一方面,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比较脆弱和不自信的,很在乎外界给予的评价。
现实生活中也可看到高中生不够自信的一面。很多学生喜欢给别人或自己“贴标签”,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我胆子太小,我不行”、“我不善于言谈”、“我很容易紧张”、“我过于谨慎”、“我太粗心”、“我多愁善感”等;老师们也往往喜欢给学生贴譬如“好学生”、“调皮捣蛋的学生”、“不听话的学生”等标签;家长们也喜欢给孩子贴上诸如“我的孩子不聪明,脑子苯”、“我的孩子做事慢慢吞吞”等消极标签。
同学们被自己或老师及其他人贴上这些消极标签后,就不断地用消极标签暗示自己:“我胆子小”、“我不会”、“我不行”等等,自卑心理由此产生,自信心也因此不断下降。可以说消极自我标签已经成了打击高中生自信心的一大杀手。为此,只有撕开消极自我标签,才可能帮助更多学生战胜自卑,重拾自信。辅导目标:
1.让学生了解消极自我标签的危害。
2.让学生经历撕开消极自我标签的过程。
3.使学生学会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贴积极自我标签的方法。辅导对象:高中一年级
辅导时间: 60分钟
辅导准备:
1.准备一个空纸盒和一叠信纸。
2.准备几个典型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3.进行团体活动分组。
4.制作CAI课件。
辅导过程:
一、了解消极自我标签现象
1.游戏导入:猜猜我是谁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见面礼,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猜猜我是谁”。(用课件展示:猜猜我是谁?)
请每位同学写出10条“我是一个„„的人”。(要求写出自己的独特之处、优点或缺点,不记名。)
游戏规则:把学生的有关自我描述的纸条请各组组长一一收上来,投入一个空纸盒中,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来从中抽取一张,教师念出纸条的内容,然后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这个同学是谁?(教师念纸条时去掉那些没有显著特征的。)
2、认识自我标签
同学们刚刚在纸上写出了自己各式各样的特征,下面我们来找找藏在纸条里的秘密——自我标签!
先示范:我是一个自卑的人——我很自卑(老师读出一条,让学生找一条。要求同学们要说得快,抢着说!)
我很胆小 我数学很棒
我动作很慢 我很粗心
我很容易紧张 我很内向
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
我是个很平凡的人
„„
想想自己身上贴得最牢的自我标签是什么?
3、认识消极自我标签(课件展示分类,课件画面设计得漂亮些,多用一些图片展示效果)
(1)积极的自我标签:“我自信”、“我勇敢”、“我积极进取”等。
(2)消极的自我标签:“我自卑”、“我胆小”、“我害羞”、“我不行”等。经常可以听到同学们这样说:“我胆子太小,我不行”、“我不善于言谈”、“我很容易紧张”、“我过于谨慎”、“我太粗心”、“我很多愁善感”„„这些自我否定的、贬义的描述性词语,就像“标签”一样贴在自己身上,如果使用不当或过度地使用,就会给我们带来损害,有碍于个人的身心发展。那么,这些消极自我标签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请看:爱画画的小学生的故事
二、认识消极自我标签危害
(课件展示)“爱画画的小学生的故事”
有一个小学生A很爱画画,但有一天老师说他画的不好,没有画画的天赋,于是他对自己没有了信心,放弃了画画。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画的不好”,后来,再有人问他,他就说:“我向来就画不好”。
你有过类似经历吗?个别发言。没人讲,就自我披露(小时候我很爱唱歌,有一天妈妈说了一句:你唱得走调了,一点也不准。从此以后我就再也不唱歌了,我总觉得自己没有音乐细胞。其实小时候音乐课唱歌考试还得过优呢!)
(课件展示)关于消极自我标签的危害,请大家做一个选择题,只能选一个最确切的答案:
1)使人不能恰当评价自己 2)使人失去自信 3)使人自卑 4)使人不敢再次尝试
5)上面几项都是
总结:消极自我标签害人不浅,我们要设法抛弃它、撕开它。
三、撕开消极自我标签有招
1、教师先示范:你们会撕吗?老师先撕一个给大家看看。
举例:“我是个一般的人——其实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平凡的我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让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人!”同学们,你们会了吗?
2、仿“幸运52”——撕标签比赛:(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要求每组对所抽的标签给出多种撕的方案。)各组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好?
1)出示写好的四块牌子:生理、心理、学术、特长。
2)让组长来选题(翻牌)。
翻生理牌就给“生理标签”——我长得不够漂亮 / 不够帅(让组长把标签上的内容念一下,后带回小组讨论),其他依次类推。
3)分组撕消极标签(要求每组记录好主要观点)。
4)交流结果(上课时此环节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观点很丰富)。
A、我长得不够漂亮 / 不够帅;(生理标签)
学生观点:我不漂亮但我可爱又大方;我不帅但我有个性;外表的美只是暂时的,心灵的美才是永恒的„„
B、我某门功课不行;(学术标签)
学生观点:遇到偏科的现象,要分析原因;一时的学不好不代表我以后学不好„„
C、我没有音乐、体育、艺术„„细胞;(特长标签)
学生观点:我做事认真,工作负责„„这些都是我的优点;兴趣是可以培养的,通过勤奋练习和不断尝试,弱项很可能变成我的强项„„
D、我害羞、我胆小;(心理标签)
学生观点:平时多抓住机会锻炼自己就可以让自己变得胆大些;主动参加学校或班级的活动„„
5)评优胜。
教师主持:A、哪个组最有说服力?鼓掌激励。
B、哪个组观点最丰富?鼓掌激励。
3、谈感想。
学生观点:原来我们没有那么差、我们的自卑原来是消极自我标签造成的、撕掉标签可以增强自信心„„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对,原来我们并没有那么差,我们不自信时,很可能是消极标签在作怪。撕掉消极标签是我们战胜自卑,增强自信的有效手段。以后被他人或自己贴上消极标签时,该怎么办?
学生:撕掉它!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这里还有一招要与大家分享——就是多给他人和自己贴积极标签!
四、贴上积极自我标签有术
(一)给他人贴积极标签
1、同桌对贴(三分钟内完成三个,要准确、符合实际情况。)
2、让几对同桌起来发言(一方说所贴标签,被贴的一方发表感想,同时适时地奖励贴得好的同学)。
(二)给自己贴积极标签
1、给三分钟时间给自己贴积极标签(写在白纸上),要求:
1)针对自己的弱点贴(如思维速度不快,可贴“我的思维很有深度”。)
2)符合客观实际
3)贴得尽可能多
2、每人选一个最利于战胜自卑的积极标签。
3、分享(按学号抽签展示5人:抽到几号,几号同学就大声地念出给自己贴的积极标签。)
4、要求每人把选出的标签贴在准备好的座右铭(牌)上。(建议学生在自己桌子上放一个月以上或更长时间,每天看看积极标签并大声读出来,看过一段时间之后自己身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五、战胜消极自我标签拓展
1、做一个“交叉手指”的游戏。
当然,我们在撕开消极自我标签时需要克服一些以往的不良习惯。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再来做一个小游戏:
1)请同学们将手掌张开,十指交叉合起来,连做三次。看看自己是左手的拇指在上还是右手的拇指在上。
结论一:人的行为是按习惯行事的,消极自我标签也是你过去经历的产物。
2)然后请同学们用相反的方式交叉双手,大家有什么感觉?
学生:别扭。
结论二:改变习惯是一个不舒服的过程。要改变一个如此小的习惯动作我们都感到困难,要消除消极自我标签、培养自信会遇到更多的困难,需要我们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3)再继续游戏,请按照可以改过来的交叉动作,稍用力重复一次,有什么感觉?再不断重复21次,有什么感觉?是不是习惯一点?
结论三: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不断重复;消极标签也是可以消除的,只要经常给自己贴积极标签。
2、课件展示“滋补处方”。
这堂课结束后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老师在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张“滋补处方”:
(1)尽可能不用贬义的自我描述,代之以鼓励性话语,如“我过去曾经认为自己不行„„”代之以“看来也不一定都是这样,让我来试一试„„”。
(2)多使用积极地自我描述,如“我语文学得好”、“我数学最近学得比较轻松”。
(3)坚持写日记,将自己一周内使用挫败性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记下来。制定改变计划,并在以后记录下计划实施后的结果,及时给予强化。
(4)每当发现自己又说否定自己的话时,大声告诫自己,不要说“我就是这样”,而是说“我曾经这样”;不要说“我不行”,而是说“只要我现在努力,是可以办到的”。
(5)所有消极的“自我标签”,都是害怕失败,回避尝试的结果。因此,你应该勇敢地找一些自己以前不愿干的,不会干的,不敢干的事情,去花一些时间认真做一做。让自己完全沉浸于崭新的活动中去,品尝一下挑战生活、挑战自我给你带来的充实和快乐。
3、抄录上述内容(设计意图:通过抄来加深记忆;可长期保留,以备用)。
4、小结: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如何对待各类自我标签、重新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问题,非常高兴与大家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多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正确认识自我和不断完善自我。最后,我把下面这首诗《you can win》送给大家,愿同学们做一个自信又快乐的高中生,充满活力的度过高中生活!
如果你认为《you can win》
如果你认为你将失败,你就确实失败了。因为我们发现,在世界上成功开始于一
个人的美好愿望,取决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如果你认为你是出色的,那么你就是出色的。你要相信自己能飞得很高;你要相信自己能做得最好。在生活的战场上,并不总是强壮或聪明的人取胜。但是最终取胜的人,一定是那些认为自己能胜的人。
第五篇:怎样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成长
怎样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成长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主体人格的新型人才。人格主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自立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具有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在对学生的诸多能力的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然而小学生年纪轻,知识经验少,缺乏自我教育能力,这就有赖于老师通过班集体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自我教育能力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它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并将其统一的过程。
一、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
(一)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
信心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是自我教育的起点,是自我教育的希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就能提高学生的信心。在二年级的第二个学期,我班开展了“说说我自己”的班队活动。活动要求学生先找出自己的优点,再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点。这使大家认识到,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从而让每位同学都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指导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
十个手指有长的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充分看到自己的不足点,才能开展自我教育。在开展了“说说我自己”的活动之后,我们紧接着又开展了“找缺点”的活动。通过个人讲,相互评,每个人都找出了自身的缺点。学生懂得了人人都有不足的地方,大家都应正视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三)激发动机,完善自我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在充分了解自
己、认识自我之后,学生才能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课余我们组织学生读科学家、名人的故事,并让学生记录先进人物的事迹,加深自我体验,从而增强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四)树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有和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不仅影响和轨范他们的行为,还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教师要通过分析一些英雄人物的成长史,他们的努力程度,他们是怎样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他们曾经也是存在问题的,但是现他们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就是因为他们能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典型人物。学生时刻都能看的到,摸的着这样的人物,就能增加他们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参加自我教育的实践活动
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方面,实践活动要求有相应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实践活动又提供了应用和锻炼能力的机会。班主任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实行责任制,进行自我管理
我们班级里的各项工作都分配到人,实行责任到人。由于各项工作都有人负责,因此,即使班主任不在,也能按部就班,正常开展工作。在这过程中,班主任并非不管,而是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定期进行总结和表扬,以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设立“学生班主任 ”,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求学生“自己会”。学生是班级的主角,班主任的责任就在于领导学生当好主角,使之具有自主意识、自治能力。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型班级管理体制,建立了开放的、民主的,有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体制——设立“学生班主任”,按学号每人轮流当一天“班主任”。在这一天内,其工作职责是组织全体同学参加集体活动、做个别
学生的思想工作、督促检查班干部的日常工作。
“学生班主任”制度的设立,可把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较好地内化学生自己的意识和行动,变“别人要我干”为“我必须这样做”,从而增强其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三、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既能使学生得到自我评价的反馈信息,又能加深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自我认识,是深化了的认识过程。小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规律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评人到评己,从片面到全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学生见识的局限性及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规律,都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班级中,老师要让学生讲清事件事实以后,再谈谈最喜欢谁,应该向他学习什么。对于班内的好人好事,老师要让学生评议,然后再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意见。班级中出现问题请班委会讨论解决,教师随时抓住培养学生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在教育这一系统中,教师是控制系统,学生是受控系统,但是,学生不仅是受控系统,同时也是具有自我组织能力的自控系统。他们能提出自己的目标,能接受或拒绝教师的控制,能按自己的主张主动行事。因此,只有控制和自我控制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控制转化为自我控制,才能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自定目标,启发自觉
自控的实质就是控制自己朝自己朝着既定目标前时。在进行活动前,如春游、参加活动前,先让学生讨论注意的事项,由小班主任记录,并在出发前提醒大家。通过讨论,把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这样,在活动中,大家就能约束自己,并相互监督。
(二)告诉方法,克服矛盾
一般说来,小学生都较贪玩,一玩起来往往忘了一切,行为就失去了控制。因此要此告诉学生“可以做什么”、“该怎样做”等。在班级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告诉学生自我控制的方法:自己对自己讲道理,从而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
激励感情是进行自我激励的重要内容。人的活动,特别是创造性活动的完成,都需要有人的感情支持。一个人在完成了自己预定的计划,做出了某种成绩之后,以一定的活动方式,自己对自己进行奖励,能使自己更深刻地感受到成功的快慰,进而激励自己继续努力。
让学生学会欣赏自我,是学生发展性教育的前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引进竞争,促进参与
有了竞争,班级就能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在班集体建设中,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开展各种各样的竟争,可促使学生不断地激励自我,肯定自我。
(二)诉说成功,满足兴趣
每一个人都有得到别人承认的愿望。让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告诉同学或父母,可使学生从他人的肯定中获得满足,在他人的赞扬和奖励中获得自信,体验快慰。
总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而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又会极大地促进班集体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