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贾宝玉的女性观(5篇)

时间:2019-05-13 06:4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贾宝玉的女性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贾宝玉的女性观》。

第一篇:浅谈贾宝玉的女性观

扬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浅谈贾宝玉的女性观

指导教师:何永康 学员:孙奎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厚的作品,展示了一个多重层次、又互相融合的悲剧世界。全书以贾宝玉和众女儿的生活为中心,描述了贾府及四大家庭由繁盛到衰败的过程。贾宝玉公认是故事的第一主人公。了解贾宝玉的女性观,有助于我们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有助于我们更加认识《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本文从立体角度来分析贾宝玉的女性观,进而更加深刻把握贾宝玉人物形象特征。

【Abstract】

“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a rich content of the works, presents a multiple levels, and fused the tragic world.The book to Jia Baoyu and his daughter's life as a center, describes the family and four family from prosperity to decline process.Jia Baoyu is recognized as the story first hero.Understanding of Jia Baoyu 's views on women, contribute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eme, facilitate our understanding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rtistic achievement.This article from the solid angle analyzes Jia Baoyu's view of women, and the more profound grasp of Jia Baoyu characters feature

【关键词】 女性观 尊重 赞美 崇尚

【Key words】 feminism advocates respect praise

《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厚的作品,展示了一个多重层次、又互相融合的悲剧世界。全书以贾宝玉和众女儿的生活为中心,描述了贾府及四大家庭由繁盛到衰败的过程。贾宝玉公认是故事的第一主人公。提到贾宝玉的女性观,不能不说贾宝玉在大观园里的口头禅:“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意思就是男子没有女子洁净清爽。他流露了对女性的喜欢,发现了青年女性的美。在历朝历代的贵族男性眼里,女子要么是生儿育女的工具,要么是花花绿绿的玩物。而贾宝玉,发现了女子身上的春天,欣赏的是女性的美。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贾宝玉在女儿面前是“昵而敬之,恐拂其意”。这正是对贾宝玉女性观的核心提炼。作为红楼梦的中心人物贾宝玉在与众多女性的生活交往中,推动了故事的情节发展。也让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在女性观上呈现出鲜明的特征。100多年来,很多红学专家和读者对这一方面都有过很深刻的研究。了解贾宝玉的女性观,有助于我们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有助于我们更加认识《红楼梦》的艺术成就。1

扬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本文从立体角度来分析贾宝玉的女性观,进而更加深刻把握贾宝玉人物形象特征。

一、尊重和体贴女性

《红楼梦》一书所反映的是清朝康熙、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正是历史上所谓的康乾盛世。清代是我国封建时代的晚期,封建统治者依然利用封建宗法制度剥夺女性的女性权利,并通过礼教构筑的正统仪式形态,尤其是《女训》、《女戒》等,对女子进行灌输熏陶,使其在思想意识中将“男尊女卑”、“三从四德”作为天经地义的信条,将“为夫守贞”作为自己人格的主体。而贵族男子更是具有对女子的主宰权,向来以男性为中心,女性为附庸,女性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正如作品中,贾赦贾琏等四大家族男子对女子的占有。而贾宝玉的身份虽然也是贵族子弟,表现的却是“昵而敬之,恐拂其意”。所以贾宝玉的尊重女性更是让人觉得是颠覆时代的特征。从这点更好让我们理解贾宝玉是一个封建贵族阶级内部的叛逆着形象,是封建社会崩溃前夜的新人形象。

宝玉与女性交往表现出来的尊重体贴。他与女性交往以平等为基础,以尊重、爱护、体贴为准则。这样的女性观通过许多细节表现出来。

第二十一回,宝玉用湘云洗过脸的水洗脸,这绝对是传统的“大男人”形象所不容的。对于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宝玉同样没有身为男性或“主子”便高人一等的概念,如晴雯爱吃豆腐皮的包子,他便特意给她留出来,还在天冷是为晴雯捂手;又如第二十回中,宝玉替麝月篦头;再如芳儿梳头,宝玉“忙命她改妆,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这些细节之处都可见到他关爱女性的细腻。

书中 “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写晴雯生气说到怕砸了盘子,宝玉笑道: “ 你爱砸就砸。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儿也可以使得,只是别生气时拿他出气;就如杯盘,原是盛东西的,你欢喜听那一声响,就故意砸了,也是使得的,只别在气头儿上拿他出气。── 这就是爱物了。(第三十一回)” 这番议论,我们今天看来自然觉得太过分,很不妥帖,其中流露了浓厚的贵家公子气味。但主要的意思,却是尊重意志,尊重个性;用当时思想家戴震的话说,就是 “ 使人各得其情,各遂其欲。”

再看贾宝玉生日那天,香菱和几个顽皮女孩子斗草,彼此逗趣,打闹起来。香菱的石榴红罗裙弄到脏水里沾污了,正在没办法,贾宝玉恰好走来看见,于是招扶她换了袭 2

扬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人的裙子,又无微不至地对她尽了一番温存体贴之心。这里描写两方内心活动是很深细的。贾宝玉说裙子本不值什么,但弄坏了,一则辜负琴姑娘的心,二则姨妈老人家嘴碎,会说只会糟塌东西,不知惜福。香菱听了,碰在心坎儿上,反倒喜欢起来。这因为贾宝玉替她设身处地,想的深切人微。这在作“婢妾”的香菱是从来没有经验过的温情。所以在袭人送来裙子给她换好之后,香菱已经走开,又重复回转身叫住宝玉;红了脸,只管笑,要说什么,又说不出口来;末后脸红说:“裙子的事,可别告诉你哥哥,就完了。”这正因为香菱从未领略过这样的温柔体贴,所以一时心里对贾宝玉有说不出的感激和欣喜。至于贾宝玉这样看待香菱,那心理活动也是很明白的:“一壁低头,心下暗想:‘可惜这么一个人,没父母,连自己本姓都忘了,被人拐出来,偏又卖给这个霸王!’因又想起:‘往日平儿也是意外想不到的,今儿更是意外之意外的事了”!

可见贾宝玉对平儿和香菱的用心都是很严肃的。他只是对这些处于悲苦地位遭受压迫蹂躏的女子怀着莫可奈何的关怀和怜惜;他无力改变这种现状,于是到处发挥这种不能自制的感伤的温情。

红楼梦的人物众多,其中主要男人角色也不少。这些人物的女性观和贾宝玉的女性观形成鲜明对比、也可以看出贾宝玉对女性的尊重与体贴。

先举例说贾宝玉父辈的贾赦女性观。贾赦在胡子花白,儿子、孙子一大群时,还看上贾母的丫头鸳鸯,非要把她收为妾。由于鸳鸯的强烈反抗,贾母又不舍得,他才没有得逞。但事后,他还是花了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十七岁的女孩来做妾。贾母死后,她自知逃不出贾赦等人的玩弄,悬梁自尽。这就是贾赦的女性观:玩弄女性。然后举例说贾宝玉同辈的女性观。兄长贾琏一味好色纵欲,女儿巧姐出天花,按迷信要夫妻分房,他一离开王熙凤就找“多姑娘儿” 鬼混。王熙凤去过生日宴会,他就把鲍二媳妇勾搭上手,见了尤二姐,又贪图其美色,骗娶为二房。父亲贾赦却夸他能干,又把自己的丫环秋桐赏给他。他和王熙凤同床异梦,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这就是贾琏的女性观:玩弄女性。最后举例说贾宝玉晚辈的女性观。贾芹,贾府小和尚小道士的总管。他在家庙里,为王称霸,夜夜聚赌。有人匿名写了“西贝草斤年纪轻,水月庵里管尼僧。一个男人多少女,窝聚赌是陶情。不肖子弟来办事,荣国府内好声名。”的帖儿贴在荣府大门口。这就贾芹是的女性观:玩弄女性。以上三人女性观代表就是封建社会贵族男性对女人的根本态度。

贾宝玉在贾府中可以说是唯一不摆架子、不欺压与凌辱仆人的人。他没有歧视奴仆的等级观念,总是把丫头看成是和自己一样的人。在奴仆遭受贾府贵族的等级压迫时,3

扬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他总是愤愤不平。当晴雯遭迫害被撵出大观园时他对贾府统治者的罪恶行径发出了愤怒之声:“我究竟不知道晴雯犯了什么弥天大罪?”(第七十七回)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对晴雯“死后并未至灵前一祭”叹息不已,并甘愿屈身“在芙蓉前祭”,才算“尽了礼”,表示自己对丫环的“诚敬”。他特别写了《芙蓉诔》祭奠晴雯,歌颂“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体则冰雪不足喻其洁”(第七十八回)。

但是,贾宝玉的女性的热爱并不是无限的。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然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书中小丫头春燕评论得很对,她说:“这话虽是混说,到也有些不差。”为什么说不差呢?这是因为在封建社会里,不论是统治阶级的结了婚的妇女,还是他们的女仆,也是年龄越大就沾染恶习越多。

二、依赖和眷恋女性

贾宝玉扎在女人堆里,表现出对女人的依赖眷恋已是不争事实。宝玉是一位泛爱者,他爱林黛玉,也爱薛宝钗、史湘云,还周旋于袭人、晴雯、麝月、平儿、紫鹃、金钏、鸳鸯、红玉等等之间。所以上至皇妃元春,下至无名丫鬟,宝玉基本上都能够一视同仁,彰显出宝玉身上的一种对女性的博爱精神。

与袭人的交往可算最多女人之一。“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说到袭人改名。袭人,原名花蕊珠。小时因家里没有饭吃,老子娘快要饿死了,才把她卖给贾府做丫环。她一开始服侍贾母。因贾母恐宝玉之婢不中使,又把她给了宝玉,宝玉把她改名为袭人。改名这一细节流露的是宝玉对袭人的喜爱。贾宝玉颠覆了“男人远离女性”的性别角色要求,在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规范中,男孩子从小便被教育他们是不同于女孩子的,他们应该与女性保持距离。一个“成熟”的男人如果整天和女性混在一起,会被认为“没出息”沉湎于儿女情长。贾宝玉毫不理睬这一切,他整日与女孩厮混,这实际上是他生活的主要内容。用史湘云的话说,便是:“你成年家只在我们群里。”而袭人在三十四回中说:“他偏又好在我们队里闹。”贾母因此说:“想必是个丫头投错了胎不成。”男人本应有男人的事情去做,什么事呢?自然是求取功名。但贾宝玉却便对女孩子做的事情感兴趣。这或许出于他的性别平等意识。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第六十六回)借兴儿说:“他长了这么 4

扬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大,独他没有上过正经学堂。我们家从祖宗直到二爷,谁不是寒窗十载,偏他不喜读书。每日也不习文,也不习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环群里闹。再者也没刚柔,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玩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也不责备。因此没人怕他,只管随便,都过得去。”只爱在丫环群里闹,这是女性眼里普遍的看法。闹,因为他喜爱女性,丫环们和他闹,因为他尊重女性。

“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真是准确之极。他不是晏小山、纳兰容若式的“多情”,更不是西门庆式的“泛爱”。他是昵中有敬,关心女孩子们的哀乐悲欢,注意女孩子们的荣辱得失,承担着所有青年女子悲剧的总重量一一这就是贾宝玉的悲剧。

虽然贾宝玉和那么多女性来往,还和薛宝钗结婚,但他心里爱的还只是林黛玉。所以,贾宝玉对女性的情与爱是分明的。

林黛玉活着的时候,表露的爱很自然、真实。第六十七回林黛玉因薛宝钗送家乡土特产而引起思乡情结而伤心流泪时,贾宝玉不但自己故意明知故问礼物名字转移林黛玉的注意力,而且背地里为黛玉的孤苦难过,让袭人劝劝黛玉。真是体贴入微。他对黛玉一往情深,一见面就有如见故人的感觉。当黛玉谈到自己的死时,宝玉曾多次提到自己在黛玉死后就去出家做和尚。如此用情专一,虽然平凡,但比起今人的海誓山盟,足可感天动地。贾宝玉疯癫时候惟对林黛玉表现一点清醒更是说明他的贾宝玉的爱已经在心底。结婚时误认为薛宝钗是林黛玉时而清醒时而疯癫。林黛玉焚诗稿去世后,贾宝玉对她的情深更是爱的最高境界。黛玉去世后,贾宝玉悲痛之极。为了能在梦境遇到黛玉,变换睡觉地点等。

贾宝玉的哭大多是为女人的。宝玉的第一次哭,是在第三回中,因听说林黛玉没有玉,便“登时发起痴病来,摘下那玉,就狠狠摔去„„宝玉满面泪痕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可知这不是一个好东西。’”说到底,这还是因为女孩子们而哭,因为林黛玉而哭,因为自己同这些“水做的人”不一样,而心生不满才哭。第二次哭是在第十一回,听秦氏讲自己“未必熬得过去呢”时,“那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第三次哭,则是“话说秦钟既死,宝玉痛哭不已。”因死亡而哭泣,在情理之中,全书明确写宝玉因此而哭的,只有两次,即为秦可卿和秦钟,而前者属于宝玉眼中冰清玉洁的女性。再一次与死有关的哭,便是梦到晴雯死,哭醒过来。而到了属于“臭男人”行列的贾敬的死,众人痛哭不已,却未提及宝玉,到送殡那天,“贾母犹未大愈,遂留在家伺奉”,可见又少了一次为“正理”而哭的机会。仅此我们便可以看出,宝玉之哭,多为女性而哭。到了第四十三回,进水月庵,看到泥像,5

扬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感觉“翩若惊鸿”,“不觉滴下泪来”。这为泥塑而哭,只有一种解释,宝玉真将那“翩若惊鸿”的泥塑看成了洛神,而且是一位妙龄女性,才会这样落泪。第四十四回,感念平儿命运,“便又伤感受起来,不觉洒然泪下。第五十七回“慧紫娟情辞试宝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中”,先是担心紫娟身冷,伸手向她身上一摸,而紫娟正告他“别动手动脚的。一年大二年小的,叫人看着不尊重。”“说着便起身,推携了针线进别房去了。”(宝玉)一时魂魄失守。心无所知,随便坐在一块山石上出神,不觉滴下泪来。”第五十四回,为了杏树落空和岫烟择了夫婿,也是“只管对杏流泪叹息。”到尤二姐死,“宝玉已早过来陪哭了一场”。王夫人赶走晴雯,芳官等人,“岂不伤心,便倒在床上也哭起来。”去看晴雯,晴雯在床上,“因上来含泪伸手轻轻拉他。”

在第八十一回中,为了迎春受苦而“放声大哭”;第一百回,宝玉听袭人和宝钗谈论探春出嫁之事,又“哭倒在炕上;”第一百零六回。宝钗“忧兄思母,日夜难得笑容,今见她悲哀绝心里更加不忍,竟嚎啕大哭。”

综上所述,宝玉只为女儿才哭,又时常为自己与女孩子们这间的距离而哭。他的哭泣不是软弱,比如第九加学堂里打成一团的时候,他不仅不哭,而且极有“阳刚”之气呢。因此,哭在这里成为贾宝玉关爱女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宝玉为很多女人流过泪。每次泪流,流出的是对女人的真情。内心深处对女人的同情、爱护与眷恋。

三、崇拜和赞美女性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是宝玉名言。自然流露的是对女性的直接赞美。在生活中表现在很多地方崇拜赞美的细节。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贾宝玉的奇异之处时,特意介绍宝玉满周岁抓周“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这颇具预示性的细节揭示出人物的爱红习性。在第十九回里,当袭人以不离开贾府为条件要求宝玉“再不许弄花儿、弄粉儿、偷着吃人嘴上擦的胭脂,和那爱红的毛病儿”,他虽口头马上答应,但第二天却又“替他们淘澄脂胭膏子”,致使左边腮上都溅上了红;第二十一回,贾宝玉于不觉中欲吃黛玉房中的脂胭,被湘云从身后伸手打落,第四十四回,他又十分在行地向平儿介绍胭脂的调配方法和使用方法,如此种种艺术描写,无不昭示着一个基本事实,作为男性的贾玉玉爱红确已成癖。他不顾父亲和旁人的鄙视指责,硬要分享女儿们的专利,这“不长进的毛病 6

扬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儿”,显然是“偏离常态”的变态行为。

在中国封建社会,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各各不相同,生活范围及内容也迥然有别。“正位乎内”的女性以闺房庭院为自己的生活范围,以学习女红、操持家务、生儿育女为自己的人生职责。“正位乎外”的男性则以社会为人生舞台,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之责,因此,“士”阶层中的大多数男性自觉地选择了读书—进仕做官这一人生道路。贾宝玉则与众不同,他自幼喜欢在闺帷中厮混,自从住进大观园后,更是“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环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意”(《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以女性化的闺房生活为乐,从不考虑自己斥为一个男儿于家于国应尽的责任。

从总体上看,贾宝玉的性格缺少男性应有的阳刚之气,更多地呈现出女性的阴柔特征。他“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性情体贴,话语缠绵”(第九回),对黛玉是如此,对袭人、秦钟等也是如此;他胆小,怕见父亲,怕见生人,怕晚上一人睡觉;他遇事无主见,既缺乏基本的应变能力,又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金钏儿被打被撵、晴雯被冤,尽管他心里颇觉不公,但却无胆量挺身而出为她们辩解,当然更无能力去保护她们,除此之外,贾宝玉的多愁善感也相当突出。他常常发呆、掉泪,常常触景生情,感伤不已。听到黛玉的《葬花词》,“不觉恸倒山坡上”,联想不断,以致于“心碎肠断”(第二十八回)。

总之,我觉得贾宝玉的女性观不仅是主张男女平等,更是赞扬了女性的行止见识,从而流露出真实、自然、朴素的对女性的热爱、体贴、尊重、崇尚、专

一、博爱情怀。他的女性观深刻的反映了作品的主题之一:女性解放思想。

【致 谢】

在毕业论文完成的过程中,更是走的很困难。完成了这篇论文之时,最深的感触就是时间紧张,专业知识很是缺乏,在此感谢帮助过我的人,没有他们的帮助,我是不可能顺利完成论文的。特别是感谢指导老师在完成整个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悉心的指导和帮助。老师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处世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会在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时刻影响我。值此论文完稿之际,特此向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扬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同时,也感谢各位评审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来审阅我的论文,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

2、周汝昌:《周汝昌红学精品集》,华艺出版社,1998年

3、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北京出版社,2004年

4、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东方文艺出版社 2008

5、《红楼梦》,凤凰出版社,2006.3

6、朱淡文《红楼梦论源》第172页

第二篇:浅谈中国女性婚恋观范文

近年来,“闪婚”、“裸婚”等与婚姻相关的词已是屡见不鲜,可见在新时代新理念的冲击下年轻人们的热情与冲动也表现在了婚姻上。这些与父辈们所持有的“马拉松”式的婚姻观念有很大的偏差。纵观各个时期恋爱婚姻观的主流的发展,不难发现它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积累着量变。

女性在恋爱婚姻方面往往有着比男性更为细致的思维,暂且就从女性角度来分析古代至近代各个时期恋爱婚姻观的主流的发展。

一:古代恋爱婚姻观

(一)封建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很长,给中国古代的婚姻爱情观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史记"外戚世家序》:“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下乎!既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其终,岂非命也哉”?它的意思是,夫妇之间的事是人类最重要的伦常。礼的作用,唯独在婚姻上要特别持慎重的态度。夫妻的爱情超过了一切。这种爱,君主不能从臣子那里得到,父亲不能从儿子那里得到,何况地位比君、父卑下的人呢?既然夫妻间相爱而结合,有的不能生子育女,能生子育女的人又不能白头到老。这岂不是命运作怪吗? 司马迁的这段话贯穿着两种思想:他既肯定夫妻间的爱情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感情,不能用其他感情来代替;同时他又把夫妻能否生育和能否白头到老的问题看成是受神秘的命运支配。

一说到古代的恋爱婚姻,往往联想到的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封建的想法。而这句话所反映的便是古代有些父母以子女终身大事为代价,攀龙附凤、谋取钱财的现象。当然,这里所提及的婚姻的观念,说白了,就是物质化的婚姻,与恋爱很难搭上关系。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非烟传》中的步非烟,步非烟依照父母之命嫁给河南府功曹参武公业为妻,曹性情耿直,粗犷且心思不细腻,与她的才貌双全形成了对比。步非烟的才情到了他那儿完全是对牛弹琴。尽管他对妻子宠爱有加,步非烟还是红杏出墙,直至事情败露,被武公业活活鞭打致死。对于步非烟的行为,有人嗤之以鼻,但更多的人对此则是叹息步非烟的命运。可见封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制度,终究有它突出的弊端。

封建婚姻关系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过于物质化的婚姻缺少情感的滋润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而封建使得他们不得不烙上这样的印记。封建制度中的买卖婚姻、童养媳、干涉寡妇婚姻等等的使得女性恋爱婚姻受到极大负面影响的现象在古代也是很常见的。

(二)自由恋爱

虽说古代恋爱婚姻观中封建思想占据着主流,但是也不乏有着自己主见敢于追求自由恋爱的人。对于那些敢于追求自由恋爱的人,我们都应该对他们的勇气所打动。

从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追求自由恋爱的例子。《卫风·氓》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描述了自己的感情历程与深切体验。婚前她冲破礼法的束缚,用一颗炽热之心追求自己的真爱。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原因就是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她的坦荡而又热烈的爱,与封建制度中禁锢着的苍白无力的“情感”有着根本的区别,也是古代自由恋爱中的一个典范。但是在古代封建社会的这个大背景下,人们所持有的固有观念便与自由恋爱相违背,也注定对爱情的追求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古代女性在社会与家庭中的地位便是其中一个原因。《卫风·氓》中所展现的政治、经济的不平等便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也暗示了她婚姻上所经历的痛苦。“士浅谈中国女性婚恋观

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也表现了封建社会环境对人追求自己真实想法的阻碍。

这个封建的大背景对自由恋爱的思想会进行无形的抹杀。

(三)挣脱封建,追求自由恋爱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封建社会环境对自由恋爱会起到阻碍的效果,但有些文学作品也描写了追求自由恋爱,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达到圆满的故事,以此来表达作者内心对美好的追求,对封建制度的控诉。

一个家喻户晓的例子便是《梁祝化蝶》。祝英台男扮女装远去杭州求学,邂逅同是赴杭求学的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并撮土为香、义结金兰。祝英台爱上了梁山伯,但梁山伯不知她是女儿身,始终以兄弟之情相待。恰逢祝父催促英台回乡,英台便谎称家有九妹,愿替山伯做媒。待山伯去祝家提亲时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马文才。山伯忧郁成疾,不久去世了。在听到这个噩耗之后的英台在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并跃入坟中。两人化为蝴蝶,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个传为经典的故事可谓是百听不厌。一路曲曲折折但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挣脱了封建对自己的束缚,以蝴蝶这一美丽的姿态抹去了梁山伯忧郁成疾的遗憾,美好而圆满。二:近代恋爱婚姻观

(一)封建

到了近代,人们的思想开始逐渐开放起来,对女性的约束也开始减少,比如说裹小脚的传统渐渐被抛弃,但是封建思想长时间的主导地位不能一下子被全部抹去,也存在着一些残留。可以说,近代这个过渡时期中遭受封建思想残害的女性还是不在少数的。

就拿我们在高中教科书中学习的《祝福》为例,祥林嫂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农村妇女,她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只是要求能生存下去就行,但是这样可怜的要求也被封建文化和冷漠的社会所拒绝。祥林嫂也有享受到爱情的时候,在来到鲁镇前她有过一段婚姻,而后婆婆把她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但是,这样的一段经历使得她在这个封建思想仍有残余的社会中遭到了排斥,最后到了在祝福之夜里冻死在漫天大雪中的悲惨结局。

仍有封建思想残余的近代,追求自由的爱情却仍会面对很大的非议,这也是近代女性在恋爱婚姻方面所面临的困境。

(二)自由恋爱

自由恋爱正随着女性地位的逐渐上升而趋向于主流化。思想的解放正是一个潮流,而随着这个潮流,近代的女性也逐渐明确了自己的追求,并有了去追求的动力。

拿《边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为例,翠翠是一个天真活泼、心地善良且又纯洁美丽的少女。她是美丽的,这种“美”,是通过她的爱情故事逐步表现出来的:从刚开始她在小镇看龙舟初遇傩送,爱情的种子就萌芽了。到了两年后翠翠又进城看龙舟,她的爱情意识已完全觉醒。当她在爱上傩送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也爱上了她。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她明确向爷爷表示拒绝。然而,她与傩送的爱情却忽然受到严重挫折,傩送远走他乡、爷爷也死了使她一夜之间明白了许多。最后,她像爷爷那样守住摆渡的岗位,并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从开始的爱情萌芽到最后的坚持等待爱情,翠翠对爱情的追求有着像现代女性的主见和热情。这体现了近代女性恋爱婚姻观的逐渐解放。

三:现代恋爱婚姻观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曾经在封建意识还没浓厚之际,广大少男少女勇于追求爱情,追求真爱。《诗经》中一则则动人的缠绵的爱情故事牵动人心。再到封建越来越根深蒂固的时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残害了多少女性的一生。幸而社会在进步,自从封建王朝被推翻,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后。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自由平等的机会。

(一)从“三从四德”到“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三从四德”成为了女性必须遵守的“约定俗成”,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渐增强。表现在婚姻关系上,就是男女婚姻角色的平权化发展。现代女性与男性一样,拥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和平等的社会地位,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己被彻底颠覆。都市女性更是在家庭生活之外拥有一份独立的事业,拥有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和独立的交际圈。家庭己不能把女性牢牢地束缚住了,女性不仅在事业地位上与男性平起平坐,在家庭生活中也取得平权化的地位。

(二)“从一而终”到“多元化”的爱情观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白头到老不仅是人们对他人和自己婚姻的美好祝愿,更是一种 婚姻价值观念。婚姻的恒定久远被人们和社会所褒扬着,“从一而终”的婚姻观念贯穿

着每一个传统中国人婚姻生活的始终。尤其是对于女性,这种要求尤其深刻。但在现代社会,婚姻并不意味着白头偕老,而仅仅是人们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而己。对于不幸的婚姻,现代都市女性往往选择勇敢放弃,继续寻找下一段幸福,这在传统看来是不道德的,违反了“从一而终”这一中国女性传统妇德的重要原则。女性从传统家庭束缚中解脱出来勇敢的寻找自己 婚姻幸福,使婚姻的理念和方式相较于从前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现代都市女性的爱情 观念上,己经由“从一而终”向多元化方向转变。

(二)以物质为中心的爱情观

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传统女性虽然对于婚姻的态度限制在相夫教子上而没有选择的权利,但物质基础却是不能忽略的。这对物质上面的满足没有从传统女性自身追求和行为上体现,却转化为了长辈对这一物质方面的看重。另一方面,在社会底层生活的女性,为了物质可以出卖自身,却不要求婚姻的完整,也是促成一夫多妻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在今天,现代社会的很多女性对待婚姻的态度是一切以物质为中心,金钱与爱情和婚姻的关系是金钱至上,爱情首先建立在物质的满足上。很多人都认为没有金钱去维持婚姻,再美丽的爱情之花也将枯萎,因为它失去了最基础的水分和养料。现代女人对婚姻的选择是不否认爱情至上的选择,但更肯定婚姻是数着米粒过日子的事实。从最初的氏族社会结交异性是为了繁衍后代,到今天冠以各种原因来达到异性结合的,在婚姻问题中的现代女性几乎都

很现实,金钱观念很强,物质条件在婚姻中的分量太重,金钱是凌驾于爱情之上,相当的女性看不起屋檐下世俗而亲切的平淡生活,灵魂深处涌起的是波涛汹涌的金钱欲望,盘算的是如何利用美貌与青春,利用婚姻作为女人的变身术,妄想着从无到有,从穷到富,从社会底层到上流社会„„只要有钱,就可以利用自身青春的资源,期待能迅速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社会纷繁复杂,物欲横流,很多年轻人受此影响,造就了变味的“金钱婚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情观在经历的两千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逐渐落伍僵化,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婚恋自由的要求。它已很难使两性之间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真挚的感情。爱情是一个民族充分发挥潜能的保证和体现,中国文化需要一种健康向上、积极有位的爱情观。需要一种能够保证两性共同感情基础的爱情。

(三)不变的“门当户对”和“婆媳关系”

“门当户对”这种传统的婚姻理念在至今仍然发生了重要的作用,并使许多相爱的 男女迫于家庭和现实条自古以来件的压力无缘相对。通往任何成功的道路都是崎岖不平的,婚姻之路也不例外。社会地位、财富以及名望,自古以来就是择偶考虑的主要因素,这不仅关乎着两个人未来更好的发展,也关系到两个家族兴旺发达的命脉。两个人有着相似的成长背景、相同的价值观,在面对一些重要事情的时候才能做出相同的取舍,不至于引发大矛盾。

婆媳关系作为人与人关系中的一类问题始终备受关注,虽然在近几年这类问题己成为

老话题不再吸引人们的眼球,但是青年女性在与人沟通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无论是婆媳关系、姑嫂关系还是与双方父母的关系,都是影响青年女性婚恋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她们步入婚姻生活最为担心的事情,很多人提及:“毕竟婚姻是两个家族的结合而不单单是两个互相喜欢的人的结合。”因此总的说来,爱情虽说是一种心理和情感体验,但是当爱情走向婚姻时,有些当事人对待爱情与婚姻的理解和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由浪漫无忧的恋爱生活转向柴米油盐的家庭生活,这本来就是一个理想向现实的过渡。因此有些年轻女性选择不婚,这正是对现实婚姻生活的一种排斥态度。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都市,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或是对现实困难的逃避。

纵观婚姻观的特征来看,每个时代的两性交往模式和婚姻模式,其背后总有一个价值与观念体系作为支撑。时代发展带来的文化观念转变引起了人们婚姻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婚姻观多为责任的确立,它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婚姻也变得简单许多,不用像以前那样考虑那么多的利害关系,不再强调责任,也不要求建立终生婚姻关系。现代社会婚姻变成了一种个人行为,婚姻成为一种男女双方的自主决定行为,婚姻开始偏向感情而不再是责任,它是双方自己的感情选择的结果。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不是几十年的变革就能完全覆盖的,中国传统文化己经深植于每个人的内心。尤其是在婚姻观领域,都市女性既作为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者,又是现代文化的传播者,其内心传统与表面开放的矛盾特点必定在体现在其婚姻观领域,呈现出在传统与现代、情感与理智、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的特点。

第三篇:贾宝玉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介绍的人物是贾宝玉,有首诗大家看一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两句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通过这首诗想必大家对此人的印象应该是一副纨绔子弟不学无术的模样!

作为曹雪芹笔下着墨最多的人物,红楼梦中的男一号,究竟是怎样,再看这句词“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如此详细的写照说明了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那就是叛逆。从书中知贾宝玉从小生活在贵族式的大家庭,却不喜欢读 “八股”之类,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不喜功名利禄,却喜欢作诗作词,不喜欢仕途做官却好与姐妹们嘻玩。表现出与当时社会背道而驰的态度!

那么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讲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1、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在第三十二回回

第五回写宝玉跟着秦氏找午睡之处,先进上房,见挂着一幅画和一副对联,画为《燃藜图》,画的是刘向勤学苦读,而对联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忙说:“快出去,快出去!”对功名厌恶到这种地步。谁若劝他走经济之途,他就斥之为“混帐话”,亦可见其性情。

贾宝玉是被其所属家庭寄予厚望的一个人物,贾政等人对宝玉的期望,自然是平步青云,光宗耀祖。然而,贾宝玉一生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济”。这种“不思进取”,是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2、叛逆性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

贾宝玉的另一个性格特点是尊重女性、热爱女性、崇拜女性、同情女性,他还没有出场,作者就借冷子兴和贾雨村的谈话介绍了他七八岁时说的孩子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后来,他又说了这样的想法:“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第三十回:

龄官在地上画“蔷”,忽然一阵雨来,宝玉想道:“这是下雨了,她这个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因此禁不住便说道:“不用写了,你看身上都湿了。”

却未想到他自己也在雨中。

他所做的这些事现在看来没什么但在当时已经很是离经叛道了,为什么对姐妹们如此有好感,一方面是因为对成年男性主导的世俗社会深恶痛绝,对于少女们不像成人社会那样污浊,他认为少女们是最美的,所以对她们特别的温柔体贴和怜爱。

3、叛逆性还表现在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他从不拿出哥哥的架势去教训贾环。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

而丫环们也不怕他,甚至因他纵容,丫环们还会回嘴,使性子。晴雯忤逆他后,他哄晴雯撕扇,使晴雯转恼为笑。

他对茗烟,也是亲密无间,没有什么主奴的界限。

第四十三回写他和茗烟偷偷到水仙庵去祭奠,茗烟祝告的时候说:“跟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

贾宝玉生长在少女群中,多所眷爱,而且他的爱并非只是男女之爱,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对周围不幸者的爱。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

从上面可以看到贾宝玉对于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都感到强烈的不满。从爱与恨中,逐渐地产生了一种对于自由和平等生活的朦胧的向往与追求。从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贾宝玉的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初步的民主主义,实即反映了人性解放、个性自由和人权平等的要求,如何看待贾宝玉的叛逆:有句话说的叫屁股决定脑袋,而贾宝玉确不是这样,他出生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随着长大却要一步步的改变自我,塑造一个新的成年自我,他的本性拒绝如此。贾宝玉作为一个艺术夸张地人物,他想反抗却又无能为力改变这是一种悲哀,反抗的不仅腐朽的封建制度,还有那对此种制度的卫道者,还有那他认为的美姐妹们终会嫁人,祖母也会死。他深感孤独无力,又不甘忍受。只能用此种如是叛逆行为,来享受自己的生活。在不可抗拒落寞的大势中彷徨着挣扎着!

最后我用 悲观地乐观者,顺从的反叛者!来结束我的演讲!

第四篇:《水浒传》中的女性观

《水浒传》中的女性观 陈睿正

《水浒传》的主题表面上是官逼民反,农民起义,替天行道,对英雄的忠义的赞扬,实际上是权力的争夺。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都是被当时的律法所不容的罪犯,他们为了生存下去,就拉帮结派与当时的统治阶级争夺权力。他们以“忠义”为口号,广结天下无路之士,以“替天行道”为旗帜攻打他人领地,壮大自己的实力和声威。为了有一天得到朝廷的赦免,博取功名,光宗耀祖。对于女性,他们就表现出极其的冷淡,甚至歧视。

我想主要是封建女性地位低下的观念影响着,还有就是红颜祸水的意识根深蒂固。历史上的西施、褒姒、杨玉环等给他们以警告。我觉得这两点是使水浒英雄对女性冷漠的原因。他们要建功立业,一直以“兄弟为手足,女人为衣服”的口号凝聚力量。在他们眼里,要成大事肯定是男人的作用,女人不但起不了作用,在某种情况下可能还会牵制甚至毁了男人。

《水浒传》中表现的是对女性的歧视。小说中涉及的女性极少,而多以反面角色来塑造。其中分为两类:一类是“女英雄”其实也是些“恶女”,如“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和“母大虫”顾大嫂等。另一类是“出墙红杏”如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卢俊义之妻贾氏等。这两类人物都塑造成反面人物,出墙的红杏不用说,违背了几千年的封建伦理,在当时虽说是有反对封建伦理束缚,追求个人欲望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要遭受人们否定的。她们不是贞洁烈女,不符合贤妻良母的标准。而扈三娘虽然美丽能干,但是她身上也存在问题。梁山好汉杀了她的父兄,她确投了梁山,还拜了宋江的爹为义父,这是不孝。他先前已经许给了祝彪,却又嫁给了矮小、低能、猥琐、好色的王英。可见她的所作所为何以当“女英雄”。孙二娘先前以做人肉包子为生,视为女魔鬼。王婆和阎婆也不是什么好人。由此可见,《水浒》里面的女性是作者否定的对象。

值得提出的是关于红颜祸水的具体体现和水浒英雄对女性冷淡憎恶的原因。从水浒中几个重要的英雄被逼上梁山可以见出:鲁智深是为了保护弱女犯了事;宋江因阎婆惜走投无路;林冲也是为了妻子被逼上梁山;武松也是杀了潘金莲犯了罪;卢俊义、杨雄等也是杀妻上梁山,燕青、石秀也随之上梁山。可见,是女性导致英雄末路。虽然,有些是因为丈夫对妻子的冷淡,使之红杏出墙,有的是

保护女性而走上犯罪之路,但都因为女性。所以,我认为水浒中的英雄对女性的漠视多多少少是因为这些教训,在他们心中形成的红颜祸水意识更加深刻。

在《水浒》里没有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甚至真正平等的爱情也没有。要说潘金莲与西门庆那不是爱情,只是欲望使然。潘巧云与裴如海也是因为杨雄对她的忽视所致,否则,对于做官的和做和尚的,你说她会爱谁?我想一般正常的女人会选择杨雄。阎婆惜独守空房,何来爱情之说,换句话说,宋江不是谈情说爱的人。王英与扈三娘,我们可想而知,一个好色之徒,而二人相差甚远,又是宋江这个梁山第一把手做的媒,要说有爱情也太牵强附会了。

值得提出的是林冲与妻子,我想更多的是一个重情重义而顾家的好男人,一个严格遵守纲常伦理的贤妻良母,要说有爱情也是说得通的。《水浒》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浪子燕青和名妓李师师,虽说他们之间没有真正地表白出来,但是我还是看出了他们彼此间都有一段朦胧的情思。他们身份不同,一个是名妓,身份虽低贱,但是当时皇帝常召见;一个是梁山好汉,因恩义要随义父出生入死。李师师仰慕燕青的英雄气魄和多才多艺,爱上他是可以理解的。燕青身份也不高,虽为卢俊义的义子但也没有多高的身份,在梁上好汉排行榜中也稍后。他这个年龄,对于这个美丽娇艳、多情多义而仰慕自己的女子,不可能不动心。但是他有未完的事业,今后生死未卜,他不能接受这个女子,至少现在不能。所以他虚报了自己的年龄,认李师师为姐姐。有人说,燕青只是在利用李师师,不可能对一个地位低贱的妓女动感情,我个人觉得这是说不通的,以燕青这种性情中人的个性和为人,不会这么做的。就算开始有一点,但后来也被李师师的气质和才情折服。他们之间的感情是我们可以读出来的。我认为《水浒》里最美的感情反而是这一段,不能说有利益上的冲突,也不直白,却是很清澈纯粹而含蓄朦胧的。

原著里的结局是燕青浪迹天涯,李师师没有交代。他们是否在一起便成了迷,因为李师师的出现是为了塑造梁山英雄的需要,现在梁山散了,她的作用就结束了,作者便不了了之。新旧电视剧里,现代人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加进去了,暗示他们在一起了,观众自然都希望这个结局,可这毕竟不是原作者的结果。

林冲娘子受到高衙内的调戏,最后死了。作者没有在她身上多加着笔,而是以她的遭遇来写林冲被逼一步步走上梁山的结果。她的作用就是个催化剂,所以她不是作者歌颂的对象。李师师虽美却出生风尘,自然就有一些遗憾,她的形象 2

就有所弱化。

上面所述的《水浒传》里女性地位低下的原因是我从这部小说中解读到的。除此之外,我还要从历史和作者自身原因来加以深入分析。

作者施耐庵生活在元末明初,曾经参加过张士诚的反元起义队伍。从中可见,他对元朝的统治极其不满,可能是因为民族大义(元朝统治者是入侵的蒙古族),也可能是因为元朝后期的腐败政治。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换个角度说他对宋朝甚至唐朝的故国怀念情节。所以,《水浒传》的故事背景为宋朝。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有过母系社会,女性的地位远在男性之上,可后来男性地位超越了女性,成为主宰者。封建社会一直用纲常伦理压制女性地位,可到了唐朝,武则天再次把女性地位提到了封建社会最高时期。武则天弄权虽有政绩,可是让男性内心痛恨,不合纲常。于是,当武则天的时代结束后,女性自然还要被打压,特别是杨玉环的出现,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由盛转衰,她被吊死在马嵬坡,人们对女性的祸国殃民深恶痛绝。女性地位也就一天天被降低了,后来被裹足为取悦男性就是地位降低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宋朝时,男性压制女性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对作者来讲,宋灭了,蒙古族的铁骑踏破了汉人的江山,建立了元朝。施耐庵痛恨这个入侵的外族,所以他参加了反元的队伍。像他这种重视汉人血统的人,有民族大义,接受的是封建礼教的教化,自然也痛恨女性的祸国殃民,压制女性的地位。所以《水浒传》中的女性地位低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综上所述,《水浒传》里的女性是男人的附庸品,是被冷淡和歧视的。她们多数是用来塑造男性英雄结义梁山的英雄大义。祸水红颜的她们地位是低下的,是作者有意否定的时代的牺牲品。

第五篇: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主要的人物,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富贵闲人。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还泪一说,出生时口含一块玉,是贾府的宝贝,他曾说“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世间少有的纯纯之爱。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份,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常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整部《红楼梦》中,宝玉的主角地位是无可置疑的,但宝玉这个形象却是作者始终无法定位的一个矛盾。在《红楼梦》中,宝玉的出场是作者慎之又慎的,试看,,在宝玉正式出现以前,在第2回中,先是借冷子兴之口,点出都中一件“新奇异事”,介绍了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中,“一代不如一代的儿孙”的代表,可谓极尽渲染之能事;然后又在第3回中,经宝玉之母王夫人口中介绍了这个“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的“孽根祸胎,家里的‘混世魔王’”;最后经过了足够的铺垫后,才让宝玉出现在读者眼前“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伴随着宝玉出现的,还有两首《西江月》,这也是宝玉所独有的。整部红楼中,,大大小小上百的人物,只有宝玉的出现作者才是这样的不惜笔墨、郑重其事。由此可见,作者对宝玉这一人物的珍视程度。细看这两首《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贾宝玉的悲剧性格分析

宝玉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悲剧角色。他的悲剧是一种由外部环境所造成的、命中注定的窒息。他本身处处充满矛盾,似乎很难让人释怀。但联系作者生平的遭遇,却又不难解释。作者将宝玉作为自身的影子,赋予他极高的天分,寄予他极大的希望;同时又清醒地知道:环境所限,他不可能有何作为,必将走向幻灭。作者生平亦是注定满腹才华,却终生不得施展。二者合二为一,成就不朽的悲剧。

贾宝玉:悲剧性格——社会环境

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这是在《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黛玉诘问宝玉的话,在这一回中原本是宝玉听曲而悟,一首偈子悟了去。这时却被黛玉一问,竟不能答,由此收了痴心。可是再回头看看,我们也可以把这看作是作者在这里由黛玉的口发出的一个自问:有何贵? 有何坚? 答案只有一个,宝玉是“无坚亦无可贵”。在整部《红楼梦》中,对宝玉的评价中最深入人心的大概就是在第37回中“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时,借宝钗之口赠与宝玉的绰号:无事忙,富贵闲人„„„终其一生,宝玉可以说是一事无成,碌碌无为。

词中之意,似贬实褒,这已是为世所公认,无可置疑。由此看来作者对宝玉这一形象评价又是极高的。同样,在第5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中,作者又借宁荣二公之灵说出“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将家业兴旺的希望完完全全寄托在了这个“于国于家无望”的“纨绔、膏粱”身上。也可以说,作者本人对于宝玉的寄望也是极高的。

“无坚亦无可贵”的碌碌无为与家业振兴,挽狂澜于既倒,这两点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物身上,这不能说不是自相矛盾。这也是作者在整部《红楼梦》中不停地探究,又始终未能回答的一个问题。

其实这种矛盾在整部书中有多处痕迹可寻,也是时时充斥在宝玉的生活、言行之中。如在第47回中,宝玉在面对柳湘莲时,因自己日日困于园中的处境大发感慨“我只恨我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行动就有人知道,不是这个拦就是那个劝的,能说不能行。”而在第36回中,宝玉却又因为自己日日困于园中的处境感到悠然自得“日日只在园中游卧,不过每日一清早到贾母王夫人处走走就回来了,却每每甘心为诸丫环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又譬如,在第28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宝玉一面对黛玉赌咒发誓“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也说个誓”。可是一转眼,又确如黛玉所言“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宝玉是有真才华的,不管是在第17回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他所题的“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还是在第78回人“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他所做的那篇空灵飘逸的《芙蓉女儿诔》均展现出他不同于当时“须眉浊物”的满腹才华。只是他的才华被人为地束缚了。这也是他的苦恼,他的生活是富贵而且闲散的,但是他并不是以此而满足了的,在他内心深处是期盼着有一天能摆脱掉这些束缚,真正做出一番事业来的。在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有一句“目下不过这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为何?”这“将来”二字就隐隐地透露出了一些信息,宝玉并非只知日日嬉戏,在他的心里却也是有着“将来有一天能做出一番作为”的想法的。在第36回中,宝玉对“文死谏、武死战”的一番评论“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记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拼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这一篇话,历来被当作是宝玉反封建、反仕途的铁证。但是,当我们仔细来分析,却发现,宝玉所提出的批驳,集中在武将的“血气之勇,疏谋少略”,文官的“浊气一涌,拼死邀名”,而对“受命于天”的朝廷正统却还是维护的,认为是足以承担天地所交付的“万几重任”。只是宝玉身边的人太过小心的呵护,反倒成了对他的一种束缚,使他始终不能有机会有所作为。这一点转化到现实生活中,与作者的处境是如此契合,作者也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只是为犯官之后的身份所制,始终不可能有机会有所作为。

据脂砚斋所言,宝玉应是“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善,说不得恶”。(庚辰本十九回双行夹批)其实仔细想想,这也就是作者现实生活中的写照。因惊世才华而生出的满腔抱负与现实世界残酷封杀之间的煎熬使作者在书中的影子“宝玉”也就生活在一种无可奈何的矛盾中。脂砚斋有云“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不仅仅是宝玉的悲剧,也是在为自己终生郁郁不得志鸣不平。

可以这样说,宝玉这个充满矛盾的悲剧角色其实就是作者将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矛盾处境影射到了《红楼梦》中。所以整部《红楼梦》是作者与书中主角共同的一出悲剧,一曲挽歌。以一言以蔽之:一曲悲歌向天鸣。

太虚幻境薄命司簿册贾宝玉判词

其一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只因煅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其二

粉渍脂痕污宝光,房栊日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这两首诗写的是顽石,贾宝玉的肉身和思想意识便是这顽石的化身。

红楼梦,用顽石比喻金刚。顽石和金刚,二者是一个。生来带有文字的“宝玉”和“金钗”,作者安排二者是一家,也就是金玉良缘。金玉良缘四字,明白告诉我们,用顽石即玉也,来比喻金刚。还是告诉我们顽石和金刚是一家。金刚,佛法中有金刚经。读懂金刚经,便知道金刚乃是真心自性。其中关节,需要慢慢领悟。

看其一。

这顽石,在大无情处,即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本便是天不拘地不羁,无喜无悲,这便是六祖慧能所言“本来无一物”处。实际上,天下人人都是这顽石,只是自家不觉而已。人人都是宝玉,只是不肯承当。别说作者弄个富贵家才有宝玉,就是弄个贫穷家,哪个不是宝玉?弄个富贵家,更夺读者眼目,更有说服力而已。

修行有成者告诉我们说:“人有一宝,密在形山”,只是我们凡夫眼拙,不知道自己还是宝贝。红楼梦作者大慈大悲,把这宝贝明明白白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却蒙然不认,以为只有宝玉才是顽石,不知自家便是顽石,作者焉能不急?

这顽石,一经煅炼通灵,便向人间觅是非了,才有了喜与悲,才被天所拘,被地所羁了。造出诸多假来。

这第一首判词,是说宝玉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贪入”红楼。

看其二。

一旦陷入红楼,必然是“粉渍脂痕污宝光,房栊日夜困鸳鸯”了,也即被红尘之“情”字所缠,八苦缠身;可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这第二首判词,又暗示了贾宝玉最后出家,一定能修成圆觉,最后跳出红楼。

顽石落入红楼,是为了让其磨出圆觉,最后出得红楼,这便是作者本意。所以,一部红楼梦,作者笔之所到处,不在天不在地,不落喜不落悲,不关是不关非,不关贫不关富,因为这一切都是无常;作者只是让人“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很多人觉得这“醒”这“散场”太凄凉了,那是因为您不知这醒的好处有多大;不知这醒才是人生大喜乐;不知这醒是古往今来一切真正智者的追求所在;不知这醒是人生的惟一解脱;不知道这醒既超越物质世界也超越精神世界;不知醒来便是那“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的至善至美境界。

一旦你知道了,你便理解“觉悟”何等重要;便知道那些和尚道士修女,何以过那样的生活;便知道圣哲为何让我们“行善积德”,为什么说“吃亏是福”;便知道佛祖为什么让我们“舍”、“放下”;便知道大祖师为何让我们做“大死人”,当“大木头人”,为什么古人说“人生难得糊涂”,等等,一切都明明白白了。

宝玉不满意与宝钗的结合:“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营雪(薛);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黛玉)。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最后,宝玉终于弃家为僧,“金玉良缘”实际上是“金玉成空”,宝钗落得个空闺独守,抱恨终身。

黛玉也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了宝玉.....

下载浅谈贾宝玉的女性观(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贾宝玉的女性观(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新认识贾宝玉形象

    第5卷第4期 孝 感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No.4 Vol.5 2002年12月 Journal of Xiaogan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Dec. 2002 文章编号:1671—8178(2002)04—0050—05......

    由《易经》浅谈中国的女性观

    由《周易》浅谈中国的女性观 摘要:中国历代社会的女性观问题,是以特定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制度为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人们的惯性思维是以自己所处时代为背景,根据......

    贾宝玉、林黛玉外貌描写

    贾宝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苦笑,即瞋视而有情。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

    试述贾宝玉叛逆思想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试述贾宝玉叛逆思想 学生姓名 _ 连守珍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0509 学习中心 山东潍坊临朐 学 号 0509501......

    描写贾宝玉的诗词

    开篇枉凝眉,这是描写宝黛的,姑且也算是写的宝玉的吧: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

    贾宝玉林黛玉重要故事情节整理

    贾宝玉林黛玉重要故事情节整理 一 林黛玉 1 误剪香囊袋 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大观园建成,贾政与众清客入园题对额,宝玉一展诗才。众小厮讨赏,将宝玉佩戴......

    课堂读书笔记之贾宝玉

    读书笔记——浅析贾宝玉初读《红楼梦》的选段《林黛玉进贾府》,各具特色的府内环境,性格各异的人物,人们之间的关系与情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

    贾宝玉狂人形象分析

    略论《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狂人形象 李祥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红楼梦》主题意义的研究是红学研究结症,本文将结合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狂人形象,逆向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