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岳阳医保监管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23:5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岳阳医保监管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岳阳医保监管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第一篇:2011年岳阳医保监管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关于2011年岳阳医保监管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的报告

随着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化完善,医疗保险医疗行为的监管日益显得重要。医疗行为的监管直接关系到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和医保基金的合理支付。岳阳医保医疗监管中心自2010年4月1日组建以来,坚持从挂床住院、分解住院、冒名顶替住院、超限制范围用药、滥收费多收费、小病大养、门诊纳入报销等违反医保政策方面,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确保医保基金的流失;但俗话说的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场医疗监管工作正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目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1、定点医疗机构不严格执行医保政策。

少数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执行医保政策的时候变形。对参保人员住院指征掌握不严格,甚至是弄虚作假,挂床现象,小病大养,冒名检查,违规辅助检查以及分解住院,二次返院等不规范行为依然存在,并且唆使住院患者与监管员沟通,挑起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医院、患者与医保之间的矛盾,增加了医保基金的风险。

2、法制建设存在漏洞,处罚难以到位。

在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时,医院即使违反医保政策协议的规定,由于法律没有做出强制性的规定、医疗监管法规缺失的问题,监管员只能对一些问题听之任之,而导致医保基金的流失;目前对查出的问题虽然走的是拒付和处罚款金的两条线路,但某些条款实际运用时缺乏可操作性,但这样的处罚标准过重,不符合实际,反而加深了医保、患者、定点医院之间的矛盾,难以执行到位,最后走的只能是拒付的流程。

3、监管力量仍显不足。

现场医疗监管存在一线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例如我们的定点医疗机构就有48家,其中二级以上综合医院6家,并且各个医院分布都不集中(地域差异明显),而我监管中心监管员仅8名同志,监管人员与监管对象在数量和空间上悬殊较大,监管力量不足;此外,由于监管人员接受专业医保政策培训较少,对医保处与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协议知之甚少,导致知识老化、工作方法陈旧,以致在办案过程中不能一眼看出症结所在,获取关键证据,难以快速抓住违法线索,及时打击违反医保政策的行为。

4、监管信息采集缺乏科学性

在我们日常的监督过程中,信息的收集主要依赖医保经办机构统计信息、定点医疗机构定期提供的结算资料和不定期的信访资料,缺乏来自医务人员诊疗和参保人员就医时的第一手资料,对诊疗的实质内容掌握不够,尤其对特殊人群中内在的隐含的违规情况无法深入了解,只能通过大量的人员参与调查,大量核查病历、处方才能有所发现,缺乏一套科学的符合逻辑的监督指标体系,不能适应参保人群面广量大的社会化监督管理需要,监督资料的客观性、监督工作主动性受到限制。

5、监管办法缺乏针对性

正常的监督措施主要是在日常工作中兼管,或不定期从各部门抽调人员在医疗机构门诊部、住院部巡视,监督过程缺乏针对性,对违规情况主要靠举报核查进行监督,往往选择大量地抽查处方和病历,或三番五次寻找当事人核实,对举报不实的情况无从排除,不能做到有的放矢,甚至有时调查工作被举报者误导,白废时间和劳力,起不到效果。

二、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1、完善规范政策体系,加强监管员医保政策知识的培训,持之以恒宣传工作。

一是在医疗保险运行和对定点单位管理过程中,医保管理部门应及时发现新问题,研究新办法,不断规范和完善各项政策和措施,在政策体系上防范定点单位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并且为医疗监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法律政策保障。如建立定点单位准入、退出和奖惩制度、违规稽查通报制度、定点医生和医保处方权制度等;在政策措施完善的同时,医保管理部门应将医保政策的培训和宣传放在重要的位臵,以达到定点单位、医生和参保人员的自律管理。二是加强医保监管员对医保政策知识以及三个目录、诊疗项目、基础服务设施的学习,隔周组织职工进行政治和业务讨论学习,并在全局开展业务知识考试,通过学习,强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高了医疗保险理论业务水平,促进了各项工作全面进展。三是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改医保政策意义、必

要性,理解医保,支持医保。继续组织一系列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长期的宣传解释工作,把各级领导、兄弟部门、医院院长、新闻记者都请来帮助我们进行宣传,使医保的宗旨和政策家喻户晓,争取最广大职工对医保的理解和支持。

2、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分类管理。

为了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医疗保险行政部门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分类管理。同时将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力度,对不同类型的医院制订不同的监控重点。建立预警制度,对超标的单位,重点检查,实行动态管理,对规范执行医疗保险政策成绩显著的,将根据其申请和等级资格以及服务能力等情况相应提升其定点类别。对违反医疗保险规定的,可根据医疗保险管理协议的有关规定处理,情节严重的,将降低其定点类别,直到取消定点。

3、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管信息管理系统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监控系统,这个平台应面向医保行政部门、医保经办机构、医疗单位、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利用系统实现多层次、全方位、连续性、针对性、实时性的跟踪监督,达到资源共享、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监控系统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⑴参保人员综合信息和健康档案信息

包括参保人员所在单位、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既往疾病史;配偶健康状态、父母健康状态等。

⑵参保人员就诊、就医信息

1)门诊就诊信息,包括就诊时间、诊断、药品名称、药品规格、单价、药品费用、检查治疗项目及费用等。

2)住院诊疗信息,包括病人住院科室、入院时间、出院时间、住院天数、诊断、住院费用、经治医师等。

3)定点医疗机构和医师、医技人员档案信息,包括定点医疗机构的名称、定点专科、医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职称等。

4、掌握娴熟规范的网络监督医保操作程序

⑴信息采集。包括定时的电脑监控系统搜寻、现场巡回检查和信访资料收集。

⑵利用创智医保系统,确定重点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通过调阅数据对人次费用预警信号医疗单位出说明,根据说明的理由可信度筛选出重点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

报告人:胡青秀记录时间:2011-2-22

第二篇:乡镇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乡镇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

农业税全免后,乡镇工作从繁重的税收工作中解脱出来,加之计生工作方式由过去的惩罚为主向利益引导为主转变,乡镇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转变,似乎乡镇干部的春天到了,有人开玩笑的说:农民不睡(税)了,现在该我们睡了。笔者以为这是一种典型的盲目无知的代表,反映了乡镇工作中的盲区,是没有充分认识新形势的表现,是一种危险的倾向,必须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笔者以管窥豹,从自身了解的情况,作如下思考:

一、当前乡镇工作现状和特点

一是乡镇富余人员增多,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乡镇干部队伍的基本状况是:其一是存在一批无事可

干的人,表现在妇联、综治、团委、纪委副书记、统战委员和农机、畜牧、农税员等,按编制算约占40%。他们一时找不准工作的切入点,不知从何干起,呈现出“清闲”的状态;其二是存在一批不得不干的办事员,表现在三大办公室、财政所和有直补项目的人员,按编制算约占40%。他们为业务所迫,自诩命苦,心态较不平衡;其三是乡镇副职干部,这是乡镇工作的主要力量。作为素质较高的群体,他们对所分管的工作积极主动;最后是风险最大的主要领导。他们带领这样参差不齐的队伍,许多人身心憔悴,只想找个路子进城了事。

二是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加大。农业税全免后,乡镇不再向农民摊款收费,更加剧了乡镇财政收支矛盾,使乡镇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大。大部分乡财政实际就成了“吃饭财政”。机构运转相当困难,干部工作积极性很难调动,乡镇为群众办实事也常常是处于“无米下锅”的尴尬境地。

三是工作任务依然艰巨。虽然税改后乡镇工作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民负担得到了减轻,乡镇干部从税收工作中得到解脱,但并不是说乡镇干部的“春天就到了”,乡镇干部就没事可干了,总体上来说当前农村工作仍然面临着相当复杂的形势,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比如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几千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一直处于自然封闭的状态,农民长期固守田土,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要彻底打破这种传统格局,号召农民群众发展主导产业,参与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大潮,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发展过程,加之税改后,政府的职能已由单纯的行政指挥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这就使得许多乡镇在抓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主导产业过程中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另外,目前乡镇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并没有减少,乡镇安全稳定工作任务加大,这些新的形势对乡镇工作也增添了新的压力。

二、问题和困难

一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干部年龄结构老化,存在断层现象。30岁以下的乡镇干部不多,且这部分人中有80%已接近30岁;30-40岁的人,占40%左右;40-50岁以上的人,占50%左右。干部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专业技术知识。绝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参加党校函授学习后取得的大专、本科文凭,专业知识相对贫乏,此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事业后继乏人。

二是干部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全县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突破口,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打破了传统农业格局。但是如何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体化服务,让产业真正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我们许多乡镇干部这方面素质还不高,解决农民信息不灵、产品销路不畅,结构调整不力的方法和能力欠缺,真正熟悉农村工作,懂业务、懂技术的只占

很少一部分。这些问题与当前的新形势极不适应,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是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表现在干部管理方式单一。目前乡镇仍采用的是以干部包村和片线管理为主的岗位管理,都是因人定岗;干部考核方式不健全。乡镇虽然制订有严格的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往往都是以人为主的考核能够得到落实(如出勤考核),而以事为主的目标考核由于考核指标没有量化,考核很难兑现,以致乡镇年终考核评奖时只好吃大锅饭,平均分配,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一些干部丧失了工作积极性。

四是干部交流力度不够,干部进出口不畅。干部本地化和在同一地方长期工作的现象仍然存在,让一些干部工作惰性增大;纵观乡镇干部的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80年代招聘了一大批干部,其二,90年代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了一批。从98年以后由于学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乡镇人员编制的限

定,除了少数公招人员到乡镇工作外,乡镇进人渠道已被堵死,导致干部队伍结构不甚合理。在干部的出口上,目前除了到离、退休年龄和自然死亡外,其它渠道很少,这也是影响干部队伍结构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 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职能。由行政命令指挥管理型向服务引导管理型转变,将新的职能定位为贯彻法律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五大职能。

二是调整干部考核内容,转变考核方式。考核由以人为主的干部岗位管理向以事为主的目标管理方式转变,即以税费征收和出勤考核为主向以发展产业和群众考核为主转变。围绕发展农民增收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解决群众具体困难、计划生育等工作任务,对干部实行分线分片定岗,由群众定期对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进行考核和民意测验,重点考评干部包抓项目

进展情况、走访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召开村民会学习政策及宣传科技知识、个人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表现,解决“天天上班一事无成评优秀,累死累活得罪众人惹人恨”的怪现象。

三是调整工作运行机制,转变工作作风。由分线、划片、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向统一调配、目标管理、专业服务转变。确定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公共事务管理和技术服务,使干部由政治型、指挥型向经济型、技能型转变,增强干部的服务意识,密切干群关系。

四是调整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转变培训方式。根据工作职能、任务来制定考核指标。进一步健全和落实驻村干部双向选择、乡镇干部联片驻村工作责任制、乡镇干部竞争上岗和优秀、末位考评制,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奖惩分明。积极探索干部述职考核制,定期组织乡镇干部向人大代表、农民代表述职,由农民代表根据他们的述职以及平时的所作所为进行打分考核。积极

推行干部轮岗交流、回避交流、异地交流制度。继续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突破条条框框,大胆公开选拔德才兼备的年轻同志担任领导职务。积极推行末位淘汰制,打破领导干部身份终身制。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中长期培训班,对干部进行各种业务和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同时要支持鼓励干部参加自学考试和各种成人脱产学习,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

五是开展乡镇改革试点,实事求是地探索农村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行政资源优化配置的发展新路。在全县按山区、中心镇两个类型进行试点,逐步完善和推广其经验,不宜在全县搞 “一刀切”改革。

六是开展形势教育,提升干部人气,让全县乡镇干部认识新形势,明确新任务,现在不是形势喜人,而是形势逼人。发展的大气候不允许乡镇干部懈怠,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不允许乡

镇干部懈怠。

第三篇: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检察院监察条例》等党规和条例对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也为检察机关设立纪检监察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2005年2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福建厦门召开了全国检察机关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健全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加强对执法办案的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反腐败工作,进一步明确了设立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机构和开展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可见,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怎样建设、如何开展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以及检察工作自身建设的需要,纪检监察工作已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在领导重视程度、组织建设、开展工作等方面有了一些进展,在促进司法公正、开展规范化建设中也取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传统思想和习惯做法的影响,纪检监察工作的进展不快,发展不平衡,与当前的形势不相适应。表现在: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少,思维方式不够新,工作力度不够大,改革招数不够多,源头防腐工作不够深,监督范围不够宽。同时指导思想、工作方法、查处案件等方面都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能很好的发挥职能作用。下面,笔者就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加强这项工作的设想和创新的思路谈些粗浅的想法:

一、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基层检察院的纪检监察工作起步较晚,由于编制和机制的原因,可以说,大多数基层检察院的纪检监察目前仍然处在“名不正、言不顺”状态。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下列几个方面:

1、机构不健全。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2005年全国检察机关纪检监察会议相关报告中的数字显示,全国有基层人民检察院3113个,只有993个基层检察院建立了纪检监察机构,不到三分之一。编制在60人以上的基层检察院1019个,已设立纪检监察机构的有581个,也不到六成。我省有基层人民检察院135个,到目前为止,只有三个基层检察院设立了纪检监察机构,有75个基层院没有配备专职纪检监察干部,甚至有六个基层院连兼职纪检监察干部也没有,相比全国的情况差距更大。再看看深圳市的情况,深圳现有基层检察院六个,从所掌握的不一定很确切的情况来看,正规编制里没有一个检察院设立了专门纪检监察机构,只有一个检察院定编设立了纪检组长,仅仅如此,也称不上是专门机构。有的检察院虽然内部挂有监察室牌子,但不是正规编制,属于“内部制造”,可以说是“名不副实”。由此可以看出,开展工作的基本要件都不具备。

2、工作人员少,岗位职责不清。从目前我市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现状来看,总的趋势是在向前发展的,大多数检察院都设有专职纪检监察工作人员,但归属各不相同。较为普遍的做法或者说是大多数的做法是,将纪检监察当作是政工人事部门的组成部分,与政工人事部门合署办公,把纪检监察当作政工部门的附属。即便个别检察院设有纪检组长或监察室主任,大都亦是“光杆司令”,手下无兵,不得不依赖政工或其他部门。近年来,我市基层检察院由于业务量的加大,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检察人员也在逐渐增加,六个基层检察院,已有五个院干警人数过百人。这些干警人数及党员人数过百人的基层检察院,都相继成立了机关党委,有的基层检察院还让机关党委的纪检书记或纪检委员代行整个检察院纪检监察职责。由于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始终没有定好位,还导致岗位职责不清,该抓的工作没抓,该管的事不能管。例如:对业务部门的人和事相对监督检查较多些,对财务、政工人事、后勤等部门的事情相对软弱无力,或者干脆不闻不问;对上班八小时内的工作相对监督检查多些,八小事之外的少管甚至没管;对群众来信来访管的多点,而主动进行案件同步和回访监督的极少;对一些当事人的上门投诉,也认真处理的不够,一遮二掩,能拖则拖,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造成这种被动的工作局面出现,主要是纪检监察的工作人员太少,说白点,一、二个人忙不了那么多事,加之岗位职责不清,工作缺乏长期性、规范性,无疑会受到影响。

3、少数领导和干警对纪检监察工作有模糊认识。在少数人眼里、在部分同志的头脑中,对纪检监察工作有“偏见”,认为纪检监察配备越强,水平越高,就会抓的越紧,查的越多,导致政绩越小,不良影响会越大。有的认为:自侦、批捕、起诉等是检察院主体工作,是一线,纪检监察等是二线,为保一线,二线不要过于认真、仔细,否则会增加办案人员思想负担,影响一线办案。还有的认为:纪检监察管的严,捆绑了手脚,就是让人别干、少干、甚至不干,因为不干就不会出问题。诸如此类认识反映出极少数领导和干警对纪检监察工作意义认识不清,歪曲了纪检监察工作指导思想和作用所在。由于上述模糊认识的存在,给纪检监察工作全面开展带来较大难度。

4、纪检监察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由于机构不健全,人员少,大多数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没有全面认真开展,基本上是处于被动式或应付式,做得较多的恐怕就是应付上级和本院领导交办的工作。近年来,有的基层检察院在上级纪检、检察机关的的支持指导下,查了一些轻微的违法违纪案件,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查处工作还缺乏力度,有顾及单位、个人、领导

nbsp;从司法改革尤其是检察机关改革方向来看,增强检察机关的司法属性、淡化行政色彩的大趋势已逐渐凸显。检察官独立办案权会越来越大,检察工作的主体将会逐步转移到检察官身上,检察院的各项管理工作也会随着重心的转移而转移。纪检监察工作既是监督保障,也是检察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要有新思路。因此,笔者认为,基层检察院的纪检监察工作要以监察检察权的行使为主线,通过对检察官行为规范的监察,从而实现执法办案全过程监督;以建立健全制度为基础,从而实现对全院工作的整体监察,进而达到全面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局面,改变或者消除当前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事就干,没事就看,交待干啥就干啥的被动式的工作局面。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1、思想要转变,从“盯人”到“盯权”。在一些人看来,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部门就是专门查人的,好象除了查人就没其它事可干。这些看法尽管带有严重的片面性,但也反映出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开展得不够全面,带有局限性。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战略思想上实现从“盯人”到“盯权”的转变,把监督的重点放在对权力运作的规范和制约上来,由重在管人到监督权力本身上来。从多个腐败实例看,人只是权力的实施者,本身不具备腐败性,当人和权力结合在一起,而权力本身又出现了“缝隙”时,腐败分子才有机可乘,他们才有机会将权力进行“寻租”。因而,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要力争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能到哪里。具体到基层检察院来讲,党组会、院务会、检察委员会这些带有决策性、决定性的会议,要都能看到纪检监察人员的身影,听得见他们的声音,促使和保障检察权正确运行。

2、观念要更新,从“无位”到“有为”。面对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的新挑战、新要求,我们首先要更新思想观念。不要一味的注重纪检监察的位置,而是要通过自身积极的作为,争取广大干警的支持和信赖。“有为才有位”,只要一身正气搞工作,自会得到公认。要按照着重教育、严格要求、规范管理、加强监督的思路,大胆的开展工作。同时,针对基层检察院的情况,要贴近工作实际抓苗头、抓源头、抓重点、抓要害。从而使得从领导到干警都能正确地认识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纪检监察工作是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地有效管理途径和重要手段,是维护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保障。要转变对纪检监察工作的一些模糊认识,纪检监察工作的目的是规范检察官和检察工作的行为,维护检察纪律的严肃性,防止检察官不良行为的发生,不是针对哪一个人,而是泛指可能发生不良行为人和事;纪检监察工作与检察工作不是格格不入的,对检察权的监督,并不涉及具体案件处理,也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再者,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要转变就事论事搞纪检的观念,纪检监察工作不仅仅是体现在查处了多少违法违纪违规案件,而是在于预防和制约了多少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对正面和典型及时宣传和表彰,3、方法要改变,从“被动”到“主动 ”。按照党章规定,纪检机关有三大任务和五项经常性工作,《人民检察院监察工作条例》规定监察部门有五项职责,加上上级检察机关和地方党委纪委的规定、要求和布置,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任务也极为繁重,这就要求要有新方法去应对。要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和科学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纪检监察工作全局。当前,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着领导交待什么就办什么,上级安排怎么办就怎么办现象,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下,较少主动出点子、想办法、出新招。这也是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长期得不到重视的原因之一。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关键在工作态度端正和工作方法改变。

总之,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起步较晚,机构设置尚不够规范,全面开展工作难度较大。要以全国检察机关开展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和基层检察院规范化建设为契机,使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尽快走上新台阶。

第四篇: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检察院监察条例》等党规和条例对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也为检察机关设立纪检监察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2005年2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福建厦门召开了全国检察机关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健全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加强对执法办案的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反腐败工作,进一步明确了

设立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机构和开展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可见,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怎样建设、如何开展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以及检察工作自身建设的需要,纪检监察工作已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在领导重视程度、组织建设、开展工作等方面有了一些进展,在促进司法公正、开展规范化建设中也取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传统思想和习惯做法的影响,纪检监察工作的进展不快,发展不平衡,与当前的形势不相适应。表现在: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少,思维方式不够新,工作力度不够大,改革招数不够多,源头防腐工作不够深,监督范围不够宽。同时指导思想、工作方法、查处案件等方面都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能很好的发挥职能作用。下面,笔者就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加强这项工作的设想和创新的思路谈些粗浅的想法:

一、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基层检察院的纪检监察工作起步较晚,由于编制和机制的原因,可以说,大多数基层检察院的纪检监察目前仍然处在“名不正、言不顺”状态。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下列几个方面:

1、机构不健全。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2005年全国检察机关纪检监察会议相关报告中的数字显示,全国有基层人民检察院3113个,只有993个基层检察院建立了纪检监察机构,不到三分之一。编制在60人以上的基层检察院1019个,已设立纪检监察机构的有581个,也不到六成。我省有基层人民检察院135个,到目前为止,只有三个基层检察院设立了纪检监察机构,有75个基层院没有配备专职纪检监察干部,甚至有六个基层院连兼职纪检监察干部也没有,相比全国的情况差距更大。再看看深圳市的情况,深圳现有基层检察院六个,从所掌握的不一定很确切的情况来看,正规编制里没有一个检察院设立了专门纪检监察机构,只有一个检察院定编设立了纪检组长,仅仅如此,也称不上是专门机构。有的检察院虽然内部挂有监察室牌子,但不是正规编制,属于“内部制造”,可以说是“名不副实”。由此可以看出,开展工作的基本要件都不具备。

2、工作人员少,岗位职责不清。从目前我市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现状来看,总的趋势是在向前发展的,大多数检察院都设有专职纪检监察工作人员,但归属各不相同。较为普遍的做法或者说是大多数的做法是,将纪检监察当作是政工人事部门的组成部分,与政工人事部门合署办公,把纪检监察当作政工部门的附属。即便个别检察院设有纪检组长或监察室主任,大都亦是“光杆司令”,手下无兵,不得不依赖政工或其他部门。近年来,我市基层检察院由于业务量的加大,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检察人员也在逐渐增加,六个基层检察院,已有五个院干警人数过百人。这些干警人数及党员人数过百人的基层检察院,都相继成立了机关党委,有的基层检察院还让机关党委的纪检书记或纪检委员代行整个检察院纪检监察职责。由于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始终没有定好位,还导致岗位职责不清,该抓的工作没抓,该管的事不能管。例如:对业务部门的人和事相对监督检查较多些,对财务、政工人事、后勤等部门的事情相对软弱无力,或者干脆不闻不问;对上班八小时内的工作相对监督检查多些,八小事之外的少管甚至没管;对群众来信来访管的多点,而主动进行案件同步和回访监督的极少;对一些当事人的上门投诉,也认真处理的不够,一遮二掩,能拖则拖,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造成这种被动的工作局面出现,主要是纪检监察的工作人员太少,说白点,一、二个人忙不了那么多事,加之岗位职责不清,工作缺乏长期性、规范性,无疑会受到影响。

3、少数领导和干警对纪检监察工作有模糊认识。在少数人眼里、在部分同志的头脑中,对纪检监察工作有“偏见”,认为纪检监察配备越强,水平越高,就会抓的越紧,查的越多,导致政绩越小,不良影响会越大。有的认为:自侦、批捕、起诉等是检察院主体工作,是一线,纪检监察等是二线,为保一线,二线不要过于认真、仔细,否则会增加办案人员思想负担,影响一线办案。还有的认为:纪检监察管的严,捆绑了手脚,就是让人别干、少干、甚至不干,因为不干就不会出问题。诸如此类认识反映出极少数领导和干警对纪检监察工作意义认识不清,歪曲了纪检监察工作指导思想和作用所在。由于上述模糊认识的存在,给纪检监察工作全面开展带来较大难度。

4、纪检监察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由于机构不健全,人员少,大多数基层检察院纪

检监察工作没有全面认真开展,基本上是处于被动式或应付式,做得较多的恐怕就是应付上级和本院领导交办的工作。近年来,有的基层检察院在上级纪检、检察机关的的支持指导下,查了一些轻微的违法违纪案件,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查处工作还缺乏力度,有顾及单位、个人、领导情面的现象,甚至存在听命于所在单位领导的倾向。对一些较为辣手的问题,不敢正面应对,能躲就躲,能推就推,怕得罪领导,怕得罪干警,怕影响单位声誉。至于纪检监察应该屡行的其它职责,诸如教育、预防、执法监督等工作,碍于人手不足等原因,几乎较少甚至没有开展。总之,纪检监察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屡行职责不全面,执法监督还不严,甚至对一些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没有依纪依规严格认真的进行处理。综上所述,纪检监察工作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或者说是初创阶段,在检察工作中应该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5、纪检监察人员业务能力还有待加强。基层检察院做纪检监察工作的大多只有1~~2个人,这不仅与日渐壮大的检察队伍和逐渐增加的检察业务不相适应,同时也增加了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对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是“半路出家”,这里所指的是:基层检察院做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原来大多没做过这个工作,他们普遍来自检察院某个业务部门,没有经过角色转换培训就走上了纪检监察岗位,业务上不能马上就能适应新的工作需要。中国有句俗话“隔行与隔山”,由此看来,基层检察院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不但要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努力做好工作,加强自身业务能力提高亦显得十分重要。

以上所述的五个方面问题,不一定很全面,甚至不一定很客观,但笔者坦言,在基层检察院的确带有这些方面的普遍性。找出症结,不是为了回避,而是应该如何正确面对。下面笔者再就如何加强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谈点设想。

二、加强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的对策及设想

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的现状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加以改变?到底如何加强?位置究竟应该怎样摆放才为恰当?这些问题,笔者从理论上认识不够深刻,研究不够透彻,不敢妄加定论,只能结合当前实际谈几点简单的设想。

1、建立和健全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机构。当前,在我国各级人民检察院中,只有最高人民检察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以及地市级人民检察院设立了较完备的纪检监察机构。县、市、区级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机构至今仍不健全。然而,在我国各级人民检察院中,基层检察院与社会接触最多最广,承担的各类治安、刑事、经济案件亦最多,在这种广泛的社会活动和办案执法的过程中,如何促进执法行为更加规范、司法更加公正,除其他保障因素外,纪检监察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建立和健全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机构亦十分急需和必要。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4年3月19日下发了“关于健全检察机关纪检监察机构设置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设立纪检监察机构理由和范围。通知的第一条第一项指出:直辖市、副省级市、省会市的基层检察院和编制在60人以上的基层检察院,应商当地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设立纪检监察机构。这为基层检察院设立纪检监察机构进一步提供了依据。基层检察院应以此为据,抓住机遇,抓紧落实。尽管在落实过程中很多工作要做,但只要我们积极去努力,争取上级检察机关和地方党委纪委的支持,完全有可能会实现。

2、定位要准,起点要高。纪检与监察理论上看是两个不同的执纪执法主体,两者从设立到工作的依据是不相同的,但实际工作的落脚点和目的是一致的。如何把纪检与监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目前,地市级以上的检察机关一般分别设有纪检组和监察室,纪检组长是党组成员,并分管和领导本院纪检监察工作,工作人员加起来一般在五人以上、十人左右。基层检察院业务繁重,人手较少,不可能照搬照抄上级的配置。笔者认为,基层检察院的纪检监察可以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工作人员可考虑在2~~5名左右,最低不少于2人。负责人不应由其他院领导兼任,这样做主要是防止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现象。同时,可参照上级检察机关和地方各级党委纪委的做法,是当然的党组成员,行政职级与副检察长同等。

3、选调高素质人员担任纪检监察干部。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干部的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检察队伍自身建设乃至党的反腐败斗争的成效大小。检察机关作为反腐败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干警素质普遍都较高。作为检察院的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监督办案人员能否认真履行职责、有否违反党纪政纪等工作,俗话讲:“打铁先要自身硬”,如果没有坚实的素质基础,是难以胜任的。笔者认为,新时期基层检察院的纪检监察干部应该具备以下几项基本素质:(1)政治过硬。党性、政策性和纪律性强,政治信念和立场坚定,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2)业务能力强。首先要具有执法执纪的法律知识和党纪政纪知识;其次要有争取支持、协调各方、沟通左右、联系上下的协调能力;再次要有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3)心理素质好。要有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态。(4)职业道德高尚。具体地说,一是要忠诚无私、品质高尚,敢于同一切不良行为作斗争;二是勤奋工作,甘于奉献;三是要深入群众、实事求是;四是要谦虚朴实、艰苦奋斗。只有这样,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干部才能够胜任上级检察机关、地方党委纪委和本院党组交办的各项工作。

三、新形势下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的创新思路

从司法改革尤其是检察机关改革方向来看,增强检察机关的司法属性、淡化行政色彩的大趋势已逐渐凸显。检察官独立办案权会越来越大,检察工作的主体将会逐步转移到检察官身上,检察院的各项管理工作也会随着重心的转移而转移。纪检监察工作既是监督保障,也是检察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要有新思路。因此,笔者认为,基层检察院的纪检监察工作要以监察检察权的行使为主线,通过对检察官行为规范的监察,从而实现执法办案全过程监督;以建立健全制度为基础,从而实现对全院工作的整体监察,进而达到全面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局面,改变或者消除当前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事就干,没事就看,交待干啥就干啥的被动式的工作局面。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1、思想要转变,从“盯人”到“盯权”。在一些人看来,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部门就是专门查人的,好象除了查人就没其它事可干。这些看法尽管带有严重的片面性,但也反映出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开展得不够全面,带有局限性。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战略思想上实现从“盯人”到“盯权”的转变,把监督的重点放在对权力运作的规范和制约上来,由重在管人到监督权力本身上来。从多个腐败实例看,人只是权力的实施者,本身不具备腐败性,当人和权力结合在一起,而权力本身又出现了“缝隙”时,腐败分子才有机可乘,他们才有机会将权力进行“寻租”。因而,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要力争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能到哪里。具体到基层检察院来讲,党组会、院务会、检察委员会这些带有决策性、决定性的会议,要都能看到纪检监察人员的身影,听得见他们的声音,促使和保障检察权正确运行。

2、观念要更新,从“无位”到“有为”。面对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工作的新挑战、新要求,我们首先要更新思想观念。不要一味的注重纪检监察的位置,而是要通过自身积极的作为,争取广大干警的支持和信赖。“有为才有位”,只要一身正气搞工作,自会得到公认。要按照着重教育、严格要求、规范管理、加强监督的思路,大胆的开展工作。同时,针对基层检察院的情况,要贴近工作实际抓苗头、抓源头、抓重点、抓要害。从而使得从领导到干警都能正确地认识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纪检监察工作是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地有效管理途径和重要手段,是维护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保障。要转变对纪检监察工作的一些模糊认识,纪检监察工作的目的是规范检察官和检察工作的行为,维护检察纪律的严肃性,防止检察官不良行为的发生,不是针对哪一个人,而是泛指可能发生不良行为人和事;纪检监察工作与检察工作不是格格不入的,对检察权的监督,并不涉及具体案件处理,也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再者,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要转变就事论事搞纪检的观念,纪检监察工作不仅仅是体现在查处了多少违法违纪违规案件,而是在于预防和制约了多少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对正面和典型及时宣传和表彰,3、方法要改变,从“被动”到“主动”。按照党章规定,纪检机关有三大任务和五项经常性工作,《人民检察院监察工作条例》规定监察部门有五项职责,加上上级检察机关和地方党委纪委的规定、要求和布置,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任务也极为繁重,这就要求要有新方法去应对。要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和科学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纪检监察工作全局。当前,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着领导交待什么就办什么,上级安排怎么办就怎么办现象,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下,较少主动出点子、想办法、出新招。这也是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长期得不到重视的原因之一。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关键在工作态度端正和工作方法改变。

总之,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起步较晚,机构设置尚不够规范,全面开展工作难度较大。要以全国检察机关开展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和基层检察院规范化建设为契机,使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尽快走上新台阶。

第五篇:农村共青团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农村共青团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我省现有35岁以下农村青年690余万。这支庞大的队伍,既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中坚力量,又是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来源;既是促进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生力军,又是决定农村未来繁荣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根本力量,因此农村共青团工作和农村青年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农村,而且影响全局;不仅影响当前,而且影响未来。进入新世纪,在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伟大进程中,更需要农村团组织团结带领青年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按照团省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深入到阜新、朝阳、铁岭、盘锦4市、9县(市)、18个乡镇36个村,采取下发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党政干部和青年典型等形式,针对农村青年和农村共青团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农村青年和农村共青团工作基本情况

(一)当前农村青年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20年来,我省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在农村青年身上烙下了时代进步的深深印迹。他们追求进步,崇尚科学,自身素质和文明程度得到了提高;他们志在四方,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他们的自主精神得到充分发扬,真正成为了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主人。

——在执行党的农村政策中,农村青年是坚定的拥护者。农村青年既是改革的受益者,又是改革的积极推动者。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农村实行的税费改革,中央2004一号文件的下发,解决农民工拖欠工资、子女就业就学等一系列政策,农村青年更是举双手赞成。今年中央财政对农民实行“粮食直补”政策出台之后,抚顺县救兵乡马合村团支部书记联合几个团员青年带头承包了260余亩摞荒稻田,用有机肥改良稻田,试种无公害稻米,取得丰收,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政策。调查中显示,98%的农村青年对现行党的政策表示满意,他们一致认为,党和政府确实把农民的利益放在了心上。

——在我省农村“一主三化”进程中,农村青年一直是中坚力量。从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战略高度,省委提出我省农村要坚持民营经济为主,大力发展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一主三化”方针,又是农村青年率先大胆实践。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盘锦市大洼县青年农民李晓东刻苦钻研,掌握了先进的河蟹繁殖、培育技术,通过创办光合水产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十农户形式,辐射带动数千户农民养蟹致富,使河蟹养殖成为当地主导产业;我省十大杰出青年锦州凌海夏家村农民张运生创办的百合食品公司与万余户农民签订合同,推广种植特种菜,回收加工成腌渍菜,出口日本、韩国,打开了国际市场,使过去不起眼的“锦州小菜”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帮助农民致富的“黄金菜”。而在加快城镇发展中,带头向小城镇聚居,进厂务工、进城经商办企业的“主力部队”仍是农村青年。

——在推进科教兴农中,农村青年始终站在前列。科教兴农,青年当先。农村青年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科技培训,团中央、财政部、农业部开展的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使我省31个县9万余名农民得到培训,他们从学习适用实用技术,到大力传播科技星火,到示范、领办、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一直是科技致富、科技推广的领头雁。

——在搞活市场流通中,农村青年敢闯敢干。大批农村青年抓住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历史机遇,率先走村串户,走南闯北,内引外联,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青年经纪人。目前我省各地市、县级农村青年经纪人协会近百余个,具有工商经纪人执照的从业人员2000余人,成为农产品流通中的重要中介力量。

——在传播文明、倡树新风中,农村青年模范带头。调查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在家务农,还是进城务工,农村青年都是文明新风的热情实践者和倡导者,特别是全省数十万农村青年长年往返于城乡,大大促进了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在乡村的传播。

(二)伴随着农村青年的成长进步,农村共青团和农村青年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适应形势变化,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工作主线清晰鲜明。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积极适应农村和农村青年的变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我省十一次团代会以来,农村共青团和农村青年工作以“建小康青春行动”为统领,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的工作主线,在各项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农村青年科技活动,由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发展到领办科技推广项目、组织青年参加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技星火专项行动,提高了广大农村青年素质,有效促进了青年成长成才和当地经济发展。以“五争做”活动为载体,扶持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星火带头人、青年经纪人、青年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和工商创业带头人,通过这些成功创业典型来引导鼓励更多的农村青年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骨干力量。农村青年绿化祖国活动,发展到全方位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母亲河行动,为再造辽宁秀美山川,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村青年文化活动,由自发性的“吹拉弹唱”、“打球照相”,发展到普遍建设青少年活动阵地,广泛组织“三下乡”和层层举办乡村青年科技文化节活动,在更高层次上丰富了农村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探索农村新青年组织建设,普遍创建青年中心,以产业服务、劳动力转移服务,科技培训服务等为主要形式,更好地服务青年,引导青年、凝聚青年。为切实增加农村青年收入,积极开展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工作,抚顺、阜新等地团组织与劳动、工商部门密切合作,成立了专门的青年劳动力转移中介机构,按照“事业化运作,实业化发展”工作思路,成建制地有序输出农村青年劳动力,减少了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盲目性,保障了外出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

——各具特色的工作,充分体现出广大基层团干的聪明才智和实干精神。围绕“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动”这一工作主线,各地团组织创造性开展工作。铁岭团市委针对农村团的组织建设覆盖率低,部分乡、村团组织“瘫”、“散”的现状,审时度势,全面启动实施了“城乡牵手,结对互助”活动,把城市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先进团委与农村乡、村团组织结成对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促进基层团组织横向联系和团的工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整合团的资源,社会资源,重点抓班子体现结对共建;抓队伍牵手互助;抓阵地实现优势互补;抓活动促进全面活跃。“城乡牵手,结对互助”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农村团建的快速发展,巩固完善了农村团的活动阵地,提高了农村团干部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在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方面,阜新团市委推出的“十百千万”工程更为具体明确:“十”——帮助青年新建10个年纳税过万元的青年农业产业化企业;“百”——培养100名青年星火带头人;“千”——每年安排1000名农村青年外出就业;“万”——结对帮扶10000个农村贫困青年。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任务层层分解,目前全市已帮扶建立3户纳税过万元的企业;精心培养了145名青年星火带头人;劳务输出912人;结对帮扶10000户贫困户已有3117户脱贫,树立了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良好社会形象,体现了共青团组织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朝阳团市委通过在全市农村团组织中开展“三争一创”活动,努力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三争”就是引导和组织广大农村青年积极争做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头人,争做农产品经纪人,争做领办科技推广项目带头人,“一创”:各农业县区团委至少创建一个农业高新科技青年示范园区。盘锦团市委把提高农村青年科技文化素质和培养农村青年经纪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几年来,共投入培训经费52万元,争取市、县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直接培训了1万余名青年农民,盘山县制定了《盘山县农村青年科技工作三年规划》,培养各类青年星火带头人600名,实用技术培训3000多人次,建立科技示范园区6个,800人获绿色证书。盘锦市青年经纪人协会多次举办培训班,先后2次组织会员到上海、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并常年发布致富项目信息,为农民增加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

——有为有位,各地党政领导对农村共青团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今年3月,在朝阳市农业产业化会议期间,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各县区主管共青团工作的书记、分管农业的县(区)长、市涉农部门和县区团干部工作会议,对“三争一创”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并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对活动予以支持奖励;铁岭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与市团委共同下发《关于开展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动的意见》。并同时拨付活动资金10余万元。阜新市委书记王琼到阜新青年就业服务中心“暗访”,对劳务输出工作详细了解之后,表示非常满意,称赞团市委“虚的东西少了,实的东西多了”要继续抓好抓实这项工作。同时阜新政府有关部门无偿拨付团市委20个大棚,150亩土地创建共青团农业生态示范园区,用于高新技术品种“网络甜瓜”的示范栽培。

二、存在的问题

——团员流失严重,出现部分“空壳”团支部。农村青年大量外出务工,团员数量不断下降,造成即使机构健全的乡、村团组织也难以开展活动,功能逐渐萎缩,调查中显示“空壳”团支部已近10%。

——村团支部书记工作岗位受到严重冲击。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村团支部书记和村妇联主任已丧失合法的经济来源,同时,《村民委员会自治法》的出台,也使符合团支部书记年龄的年轻人很难进入村民委员会,调查显示90%以上村团支部书记兼职其它一项或两项工作,而且年龄平均在40岁左右。

——乡、村团组织工作经费严重匮乏。78%的乡、村团组织基本没有工作经费,有工作费的也仅限于1~2次的“实报实销”,导致基层团组织既使敢想敢干能干也因经费问题而“好梦难圆”。

——团的活动与青年需求脱节,动员力和凝聚力下降。近60%的乡、村能够开展团的活动但活动内容老套、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农村青年盼望的科技培训、外出务工等项目因经费和团干部素质问题不能普遍开展。

——团员意识淡漠,难以管理。农村团员青年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崇尚务实,追求个人成功、致富的意识增强,组织观念、集体主义观念淡漠,同时由于多种思潮冲击,信仰多元化现象明显,难以教育管理。

——乡、村团干部素质亟待提高。大部分乡镇团委书记年龄小,工作阅历浅,没有受到系统的培训,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而村级团支部书记兼职多,年龄大,政治经济待遇低,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尽管如此,矛盾和问题并不能代表农村共青团工作发展的主流,也改变不了农村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先进属性,也动摇不了农村共青团仍然是农村青年工作的核心力量的本质特征。而敢于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进而研究、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也正是农村共青团继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三、对策及思考

(一)加强组织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要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这是由党和团的特殊关系决定的,既是党领导团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团的建设的关键和重要原则。要紧密结合农村党建“三级联创”的要求,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团建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要服从服务于创建“六个好”乡镇党委目标,在乡镇党的建设带动下,切实建好乡镇团委,增强乡镇团委整体功能,按照强乡带村工作思路,使乡镇团委在整个农村基层团建中发挥更加突出的带动作用。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与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根据农村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和团员青年分布的变化,采取依托产业、依托民营企业、依托专业协会、依托农村中学等多种方式灵活设臵各类团支部,鼓励支持农村基层团组织大胆探索团建新途径、新形式。

——以农村团组织为核心,推动青年中心的建立。大力发展各级各类青年专业技术协会、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以此作为青年中心的核心和骨干,以更有效的形式,服务青年,引导青年,凝聚青年,在为农村青年提供实实在在服务的同时,增强团的影响力和动员力,巩固党在农村青年中的执政基础。

(二)增强服务能力,把服务作为农村共青团工作的重点

继续围绕“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这一工作主线,以社会化、项目化、事业化、实业化的思路,完善改进工作方式,整合政府、社会资源,增强农村团组织的服务能力。

——为提高农村青年科技素质提供服务。作为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接续和发展,目前团省委已会同财政厅、省农委联合下发文件,在全省10个农业大县启动实施“新型农民培训计划”,并与省财政、省农业、林业、畜牧业、海洋渔业、农机等部门联合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系统工程,同时团省委会同省科技厅联合开展实施“星火富民工程”。各级团组织要与农业、财政、科技部门紧密合作,组织好“新型农民培训计划”和“星火富民工程”的实施,要切实负起责任,引导组织农村青年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造就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为促进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提供服务。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是增加农村青年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团省委会同省农委、劳动厅、教委、科技厅联合下发了有关文件。要按照文件精神,积极为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提供劳务中介,维权保护、转移前参加“阳光工程”技能培训等各方面服务。

——大力培养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典型引路。培养青年带头人是农村共青团一个显著特点和突出优势。对广大农村青年来说,自己身边看得见、学得了,比得上的成功创业典型最有说服力和影响力。要深化“五争做”活动,重点培养一大批青年星火带头人,青年经纪人,青年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和青年工商创业带头人,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对农村青年带头人予以重点扶持,为他们提供政策、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先优惠条件,依托他们建设各类示范推广、培训基地,进而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创业致富。

——为丰富农村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服务。总体上看,目前农村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十分匮乏。这已成为影响农村青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要大力开展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推广一批健康向上、有趣有为,具有乡村风格,乡村特色的文体娱乐项目,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要培养青年文体骨干,组织青年文体队伍,踊跃参加乡镇文化建设。广泛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扩大城乡文化交流。

一基本情况

xx镇共有10034人,其中青年4873人,团员人数262人,男性为117人,女性为145人。14—28周岁青年人数为3030人,29—35周岁青年人数为1843人。团员占14—28岁青年人数的9%。

xx镇团委共下设10个团支部,包括1个机关团支部,6个村团支部,2个小学团支部,1个卫生院团支部。在职青年为130人,其中28岁以下青年为26人,全为共青团员。

团支书平均年龄在28岁以上,团支书50%在村委任职。

xx镇占地面积287.863公顷,全镇以人参种植为经济支柱,95%以上住户的以种植人参为生,近年来有30%以上的村民到外地发展参业,其中青年人占50%以上。北岗镇的经济经济状况在全县农村属于中游水平。

二、团委工作的基本特点

1、团员及青年流动较快。

xx镇因全镇皆以种植人参为主,近年来很多村民又多往外地发展参业,青年们做为主要劳动力,纷纷涌向延吉、安图、黑龙江等地,而本镇青年们多忙于山上的参地农活,人员组织较不方便。

2、实际团员数流失严重

1)由于外出种参及务工人员的流动性大,不好管理和掌握,致使团员数量减少。

2)历年来团关系管理不规范,学生团员到了社会后,虽然团关系由学校团委转交到镇团委,但因入团手续填写不够详细,难以划分所属团支部,导致团组织与一部分团员失去联系。

3)各单位,团员们在工作调动时,多数未能及时转交团关系,造成了团关系管理混乱,给各支部团费收缴及组织生活方面的形成了一定障碍。

4)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像邮政局,信用社等单位上挂到县,团组织也随之上挂,但由于工作地点仍在本镇,管理较为不便,团员管理松散甚至处于无组织状态。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镇团委实际团员人数与在册团员人数相差悬殊。

3、农村团干部兼职、大龄化、无薪情况严重

通过对xx镇十个团支部情况的调查来看,农村干部由于受职教和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有95%以上均为兼职,多数团干部身兼团委、妇联、报帐员等工作,其中70%以上的团干部超过三十岁。虽然身兼数职,但报酬并未相应增加,特别是团干部的报酬并无正式规定,几乎等于无报酬,而且团干部年纪较大,家庭负担较重,精力多放在家务上,没有精力多与青年人做接触,难以把握当前青年人的思想脉搏。

4、农村青年“重经济轻思想”情况严重

现在多数青年都非常关心农村经济发展,同进更看重自己的发展机会和发家致富的本领。对社会制安、社会保障等问题也都给了一定的关心,但对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低。

三、存在问题

1、基层组织建设亟需加强

近年来农村团的工作弱化等大环境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团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和形象,而且基层团干部年龄偏大,兼职又多,其作用也就不能充份发挥,基层团组织日渐萎,多数处于松散瘫痪状态,有事临时组织,无事各自散去现象普遍存在。团支部是共青团组织的基层单位,是团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要想搞活团的工作,必需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

2、干部队伍亟需培训

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贯彻和执行者,其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团的工作水平。团员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团务知识,与时代发展脱节,缺乏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没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必然导致在青年人中没有号召力和影响力,没办法更好的团结和帮助广大青年。因此必须尽快的完善团的培训机制,加大团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基层团干部的修养与工作能力。

3、团员管理亟需规范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流动团员人数地增加,团员管理难度增大,再加上对团员的进出管理不严,操作规程不够规范致使农村团员数量锐减,而部分农村团组织对此极没有深刻认识,单纯的只为了扩大团员队伍,放宽对团员入团的审核,使很多不够资格的青年也进入到团员队伍,不仅打击了优秀青年向团组织靠近的积极性,更失去了共青团所代表的先进意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团组织在农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必须进一步规范严格团员管理办法,抓紧抓严团员入团审批手续使共青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代表光荣与先进的青年组织。北岗镇团委已经着手进行了团员档案管理与交接的规范工作,但是把严入团审批手续方面还需要中学团委和上级团委的重视与配合。

4、经费渠道亟需拓宽

目前农村团的活动经费还是主要靠团费和划拔两个途径,而农村团员数量本身有限,加上流失严重,团费收缴十分困难,特别是农民团员的团费收入基本空白。而历年来团的工作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群众对于团委极为漠视,活动开展困难,难以引起镇委及村委的重视,团的活动经费难于争取。经费不能保障就不能满足正常的活动要求,影响工作开展,团的活动经费问题成为制约北岗镇团的工作全面活跃的瓶颈。为此,北岗镇团委把如何有效的解决工作经费问题作为当务之急。

四、原因分析

1、工作环境变化加快

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都加速了农村的改革步伐,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经济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当代青年农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之农村团的工作环境势必相应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团组织本应及时洞察到工作环境的快速变化,及时根据农村发展需要调整团的工作思路,扭转团的工作滞后于农村发展实际。加上部分领导对团组织等群团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长期作用和潜在作用没有充份认识,忽视了团的工作,为使农村团的设置,人员配备,活动开展,经费筹集难度加大。

2、工作重心脱离实际

与前几年相比,目前农村团的工作机制对现代化农村的适应程度已有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仍有部分村及团组织过分强调团组织自身的特殊性而忽视了与农村其他方面的工作协调相嫁接,使团的活动游离于农村中心工作之外。另外,农村团组织就团论团,封闭保守的思维模式,以指令为主的领导模式,以突出为主的活动模式以及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和狭隘,脆弱的经费来源,使团的工作过于空泛,脱离实际,难以引起广大农村青年的共鸣。

3、工作定位把握不准

团组织在农村的职能定位,是其作用发挥的导向。农村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团组织提高经济参与能力,把帮助和带领农村青年发家致富作为团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团的每项工作都转化为农村重心工作服务的具体举措。而调查发现,农村团的这种职能作用的调整和转化并未到位,很多仍只停留在口头和思想上,多数农村团组织有待调整没能充分体现到团的实际工作中,致使农村团的工作长期务于农村中心工作之外,极大的影响了团的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五、工作对策

1、切实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

要切实增强团组织在农村青年中的凝聚力,提高团组织在农村中的分量和地位,改变团工作的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

1)要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和正常的组织生活。以简单、适用为原则,使基层团干部对于自己的工作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是重视团干部队伍培养。一要配齐配强农村团干部,加强对团干部的管理培训,尤其要帮助他们落实职务津贴在内的各种政府、生活待遇,调动和保护农村团干部及共青团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要建立团干部储备制度,为基层团支部灌输新鲜血液,培植新生力量。

3)多组织团员参与组织活动,将团员活动与青年活动相区分,提高团员待遇,突出团员与普通青年的区别,为进一步发展团员队伍奠定基础。

4)重视团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特别是青年团干部的思想教育,树立为团员服务和青年服务的观念。

2、立足农村生产实践,创新开展团的活动

创新活动内容,突出经济效益,贴近生产需求,围绕农村中心工作设计开展活动,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使之成为团的工作发展的生长点。

1)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成立信息服务队,向广大农村青年提供最新的、急需的供求信息与科学技术。北岗镇团委通过网络等渠道收集科技信息,成立科技频道等方式,向广大农村青年提供各类致富信息,得到了北岗群众的认可,扩大了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

2)建立青年人才档案,帮助有特长的青年发挥其优势,以延伸团的手臂,扩大团的影响,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北岗镇团委通过帮助有声乐特长的青年参加各项比赛的机会,与青年们交了朋友,使他们乐于参与共青团组织的活动,聚拢了大批的青年,为搞好团的活动奠定了群众基础。

3)是创新活动方式。注意将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相结合,针对青年流向多元化,流量多变,兴趣多样的特点,利用闲散时间,开展不同特色的小型活动。

4)是要提高团的工作科技含量,围绕农业生产,提高团的科技含量。广泛开展“学科技,用科技争做科技型农民”活动,使团的工作成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

3、立足农村发展,灵活创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组织应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能过”收,拔,创,建“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经费。收,即收缴团费,管好用好团费,拔,即通过争取领导支持,从村集体中划拔部分经费,创,即通过开展各种有偿服务和各类经济实体,自创活动经费。建,即兴建青年活动中心,向广大青年们筹集活动资金。

4、立足农村现实情况,积极优化团的环境

1)要争取村党支部对青年工作的组织领导,优化团的工作环境。

2)规范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团的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团员管理,团员生活,团会团课等日常工作规程,增强农村团的号召力,提高组织在农村青年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夯实团的工作基础。

3)要加强政策建设,坚持党建带团建,以团的工作实际和需要出发,制定,落实青年工作的相关政策。把团的权利,经费标准,干部待遇等以农村管理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纳入镇级管理考核之中。为团组织的顺利开展提供政策保证。

4)贯彻落实好“推优入党”工作,提高团在农村工作中的政治地位。

江油市农村共青团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

江油市农村共青团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

农村青年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现代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给农村共青团的工作内容、方式和对象的更新变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形势发展,探索新走向,构筑新格局,保持团工作的发展势头是农村团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2005年11月——12月,中共江油市委安排部署了《江油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调研》课题,团市委对全市农村基层团组织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就我市农村共青团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的对策。

一、江油农村共青团的工作现状

江油市共有41个乡镇团委,480个行政村团支部;农村青年总数167233名,团员总数15052名(以注册数为准),团青比率9%(见表一)。乡镇团委书记(专兼职)平均年龄为26.56岁,大专以上(含大专)占总数的82.5%,其中党员占总数的70%,村级团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为36.44岁,高中以上占总数的59.02%,其中党员占总数的86.11%,村团支部建团率为100%,但其中10人以下的团支部占32.7%。

当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格局和家庭经济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使农村团员青年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程度冲击,他们受物质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驱动,组织观念、集体观念逐渐淡漠,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致富、赚钱,他们开始竭尽全力营造自己的“安乐富”。因此,农村团的工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组织涣散,难以开展工作的局面。全市农村团的工作面临着许多难题:

(一)农村团员青年团员意识淡薄,缺乏团的纪律观念。目前,大多数农村青年对纯政治性的工作是不感兴趣的,他们重视自身经济利益,认为团组织不能为他们解决实质性困难和问题,对团的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许多人认为在农村入不入团都无所谓,从学校毕业或当兵复员返乡后,不愿参加团的活动,且由于组织关系转移手续没有按规定及时办理,有些团员出外打工或毕业后就全部流失。

(二)基层的农村团干队伍结构老化。乡镇团委中兼职团干部增多,部分乡镇团委书记还是老团干,他们大都从事团的工作时间较长,年龄偏大,工作热情减弱,缺乏创造性和开拓精神,影响农村团的工作开展;而村级团支部书记一是素质偏低,大部分团干部文字口头表达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二是年龄偏大,个别村前几年甚至出现50多岁村干部兼任团支部书记现状;三是精力不集中,有50%以上的团干部在村外谋职,没有足够精力顾及团工作;四是后继乏人。普遍没有建立村团支部书记后备人选及相应的培养机制。

(三)团组织活动缺乏活力:镇乡团委开开展活动较少,活动也缺乏吸引青年团员参加的活力。村级团组织多年来政治理论学习和青年活动缺乏,除了少数村1年开展过

一、两次活动,其余村基本上没开展过任何形式的团队活动。

二、当前农村团的工作存在困难的原因

(一)、基层党组织对团干部的政治待遇落实和对团干部培养、使用不够。当前,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许多客观问题。从待遇上看,基层党组织对团干部的政治待遇落实不够,表现在团干部政治地位较低,绝大部分农村团支部书记从事团工作可以说是带义务性质的,无相应的报酬和补贴(他们的报酬往往是兼职部分的工资收入),不计入工作量进行核算;乡镇团委书记只有少数享受中层干部待遇,(二)、团员管理方式老化,力度不大。市场经济条件下,团员青年主体意识增强、部分团员团员意识淡化、团工作行政性弱化,大部分近郊农村团组织没有敏锐地把握这些新情况,团员教育管理呆板、滞后。团员发展力度不大,调研中发现,一些村有几十名青年,但却未发展团员。

(三)、团的服务功能弱,载体不多。在服务青年上,绝大多数近郊农村团组织仅局限于服务团员青年部分闲暇时间的文化娱乐需求,而调研中发现,18.5%的团员青年希望团组织提供学习帮助,50%以上青年希望得到信息咨询,17.6%的青年希望团组织帮助解决就业,同时青年希望提升文娱活动品位和频率,因此出现了青年需要的,团组织做不了、做不好,团组织要求的,青年不愿做的矛盾。在服务中心上,大部分团组织仅局限于组织临时性的、突击性的志愿者活动,没有有效的载体和工作机制。

(四)团的干部兼职过多,乡镇团干部专职不专用、研究团工作的时间和力度均不够,开展工作时重活动轻效果、重团干部轻普通青年,团组织影响力削弱;村干部队伍精减后,行政村没有团支书记编制,现任团支部书记普遍交叉兼职,既无工作压力也无工作精力,空壳支部增多。同时,农村团的活动经费、场所、器材、书籍等的缺乏,制约着活动开展的内容和形式、规模和效果,活动开展老套单一,成效不大,影响了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成为制约团的工作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对改善农村共青团工作现状的对策

(一)以整体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乡镇团委职能

乡镇团委是基层团组织的领导核心,担负着指导农村共青团工作的直接责任,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1、加强乡镇团委建设,关键是抓好班子。配好团委书记。乡镇团委书记的配备,原则上应是党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并熟悉农村经济工作或基层党务工作。要根据实际、确定1-2名专职或兼职团干部,把年纪轻、素质高、懂经济、事业心强的优秀青年人才选拔到团委的一把手位置上来。同时要妥善协调解决好乡镇团委书记的编制和待遇等问题

2、抓好班子整体建设。根据乡镇大小和经济结构的不同类型,从行政村、乡镇企业、社区或机关分别挑选2—3名优秀团干部兼任团委副书记。团委委员的分布要照顾到各个方面,使团委班子成员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形成互补,达到结构合理、整体优化。

3、着力提高乡镇团委班子整体素质。在建立和完善乡镇团委书记上岗培训制度的同时,多渠道、多途径地强化对团干部职业、技术培训,特别是要抓好对那些素质能力不适应要求或新上岗的团委书记、副书记的培训,增强他们带领农村青年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

(二)以增强活力为目标,不断优化行政村团组织的设置。

村级团组织建设就其实质而言,仍然是团组织如何通过合理调整、科学设置来带动青年、凝聚青年的问题,是如何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创新能力的问题。

1、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围绕所有制结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行政村团组织的调整力度,发展和创新基层团组织设置模式。在农业经济占主体的村,要立足于适应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青年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产业建团步伐,依托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各种营销组织、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以及专业批发市场建立团组织;在工业经济为主体的近郊村,要着眼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提高工作的开放化、社会化程度,探索中心村、农村现代化试点村团组织的设置和建设,打破原来单纯按行政村或居住区域建立团组织的格局,配合和协助企业团组织共同抓好亦工亦农团员青年的日常管理,增强行政村团工作与乡镇团委和企业、社区团工作的内在衔接。

2、按照有力于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原则配备各级团干部,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村青年以市场和产品为纽带,在条件较为成熟的水产养殖、种苗繁育、林果业等主导产业创办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组织,成立青年行业(产业)协会,依托协会建立团组织。同时从青年科教兴农带头人、种养殖大户和个体工商户中选拔有一技之长的“实力型”人物来担任团组织领导。这部分人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已形成一定群体,具有相当群众基础。(三)竭诚服务农村青年与加强对农村团员青年的教育、引导相结合。

竭诚服务青年是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必须真正了解农村团员青年的需求,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增收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当前要特别加强有关政策法规服务、农业科技和其他技能培训服务、生产经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等,使农村团员青年的基本素质不断提高,致富本领不断增强。在抓服务的同时,对农村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也不能放松。要组织农村团员青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农村团员青年的精神支柱,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农村青年。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青年增强建设繁荣富裕新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强化艰苦创业意识,积极学习,增长本领,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四)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与整合社会资源相结合

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有自身的优势,也有很多劣势,比如资源不多、抓手较少等。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既不能就团论团,也不能就农论农,要善于合理利用整合资源。一是要充分整合团内资源,发挥青联、“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青少年维权岗”、“希望工程”等团内工作品牌的资源优势,寻求与农村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契合点;二是要善于挖掘利用团外资源,加强与政府农业、科技、财政、供销社等部门的合作,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推进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社会化运作,为农村青年的成长成才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三是要努力促进城乡统筹、良性互动,按照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发挥城乡团组织各自的优势,通过组织、人才、市场、信息、产业、文化等多方面的互利合作,形成良性互动格局,促进城乡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共青团工作的全面活跃,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抓农村共青团工作要与维护农村青年合法权益相结合。

农村青年是青年人群中最大的弱势群体,受自身素质、外部条件、竞争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他们融入市场经济的能力相对较弱,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较多,在教育、医疗、住房、交通、劳动条件、工资报酬、民主政治权利等方面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特别容易受到利益和权益的侵害。农村各级团组织要坚持一手抓活跃,一手抓维权。一是加强政策和法制宣传,提高青年农民的文化素质、政策水平和法制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大力发展农村青年的合作经济组织,代表青年农民说话,协调农工贸之间的利益关系,靠合同契约规范龙头企业、组织与农户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减少损害青年农民利益的行为,加强自我防护;三是探索成立农村青少年维权中心和维权岗,借助公安、工商等执法部门及社会的力量,加大对信用缺失、违反契约、坑农害农等不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为农村青年的成长成才、发展致富撑起一片蓝色的天空。

总之,新形势下农村团的工作要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逐步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团组织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团结带领好广大农村青年脱贫致富奔小康!

下载2011年岳阳医保监管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岳阳医保监管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棋牌室经营现状及监管对策

    金山区棋牌室市场调研分析 棋牌游戏作为一种室内的,多人娱乐活动,男女老少,各个社会阶层在闲暇时光都喜欢参与其中,甚至乐此不疲,棋牌室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从经营规模看,营......

    棋牌室现状及监管对策调查报告

    灵文广发„2012‟20号 签发人:于自强 灵台县文体广电局 关于全县棋牌室现状及监管对策的 调查报告 县政府: 根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 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

    幼儿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幼儿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家朋学校中心幼儿园:章传宜 内容摘要:幼儿教育是一切其他教育形式的基础,所以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同样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 让每......

    乡镇财政现状及对策思考

    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财政二十多年来,较好地发挥了乡镇财政生财、聚财和理财功能,在保证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推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

    乡镇联村干部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乡镇联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和服务群众,他们的服务水平、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党和人民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如何通过加强乡......

    乡镇干部驻村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

    乡镇干部驻村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当前,许多乡镇政府纷纷制定出台乡镇干部驻村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管理措施。大多数乡镇干部除配合乡镇中心工作和自己线上工作外,把主要精力放到......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管理现状及监管对策

    调研报告乐清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管理现状及监管对策(乐清市食品药品监察稽查大队 2008-04)一、乐清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概况目前,乐清市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45家,其中助听器专营......

    县餐饮业发展现状及监管对策

    某某餐饮业发展现状及监管对策 (某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察科) 餐饮服务监管不仅是食品安全分段监管的最后环节,也是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全程保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