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新型综合示范点 建设最美现代田园城镇
打造统筹城乡综合示范点 建设最美现代田园城镇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成佳镇党委、政府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精心规划、高位求进,以打造成都市统筹城乡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整镇推进示范镇建设为抓手,力争把成佳建成产业体系更优、生态环境更佳,城乡形态更美,群众更加满意的最美现代田园城镇。
瞄准产业高端 创建全国高端茶产业园区
抓好有机茶园基地建设。完善以绿色防控为核心内容的“茶园托管模式”,建成有机茶
园10000亩。
抓好茶产业物流体系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川西南茶叶交易市场打造为中国西部
茶叶集散中心,逐步形成覆盖全省乃至全国的茶叶物流体系。
抓好茶产业品牌建设。加强“蒲江雀舌” 品牌的宣传推介,提高品牌价值,提升综合效益。
抓好茶园观光体系建设。建成茶文化AAA乡村旅游景区,办好2011年第二届中国采
茶节暨中国茶叶企业品牌高峰论坛、成都乡村旅游节等盛会,提升茶乡成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立足生态本底,构建成都最佳生态体系
加强茶叶生产环境保护,让山“更青”。加大森林管护力度,强化马尾松丛林的保护举
措,积极推进全镇茶林(桂花、海棠、银杏等)混植,进一步优化茶叶生产环境。 加强全镇水体保护,让水“更秀”。完善并分步实施《成佳镇茶产业水利支撑规划》,积
极抓好以长滩湖为“经”,全镇沟渠、山坪塘、山溪堰等为“网”的水资源保护工作。 加强新农村建设,让人居环境“更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现代农民集中居
住工程,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实现居民生活环境最优、幸福指数最高。
强化服务提升,争创全市最强基层组织
建学习、思考和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努力把全镇广大干部塑造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明白人”。
建实践、服务型党组织。深化党性教育,提升服务理念,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
点问题;努力干好事、干实事,干群众欢迎的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建示范、引领型党组织。深入实施“三个一”和“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
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综合素质,提升执行力和战斗力。
争创改革示范 夯实农村发展基层基础
全力推进成都市统筹城乡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整镇推进示范镇建设。
做好城乡户籍统一和居民自由迁徙改革示点工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启动麟凤村土地综合整理项目市级示范点建设,带动推进全镇农民集中居住工程,改善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扎实做好农村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试点工作,健全农村产权流转机制和服务体系,推动农
村土地、房屋等生产要素的规范有序流转。
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标准,巩固成果,争创省级“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镇。
第二篇:200902连城镇党建示范点建设汇报材料
连城镇党建示范点建设汇报材料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委“质量建党”要求,进一步推进全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扩大示范带动效应。今年,我镇在创建基层示范党委、支部活动中,做了一定的工作,现就具体做法向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示范点建设的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落实县委组织部《关于建立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实施方案》(县委组发[2008]19号)文件精神,按照“整体推进、特点鲜明、作用突出、示范力强”的工作思路,突出“村干部队伍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党员致富带头、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四个重点,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执行力、推动力、战斗力的“五力”建设。今年,我镇重点培育了1个基层党建示范村(明家庄村)。为了切实搞好明家庄村党支部示范点建设工作,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党委副书记具体抓,示范村书记直接抓”的工作机制,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同时,镇党委积极采取工作上加强指导,政策上加强倾斜,资金上加强扶持的方式,力争使示范点达到“六个一”的要求:创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打造一个党建特色品牌,找出一个致富好路子,建好一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立一套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二、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加强班子建设,构筑坚强的战斗堡垒 首先,努力加强班子自身学习。村党支部班子一班人以建设学习型村为目标,结合本村实际,认真组织政策、法律、时事、村级经济发展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和为人民服务本领。在上级的指导下,我们确立了建设全镇奶牛养殖第一村、小康建设示范村、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发展目标,并制订实际可行的发展规划。其次,积极开展民主评议支部活动。“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我们进行了发动党员、群众代表评议党支部活动,对支部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分成廉洁自律,勤奋好学、勤政为民等几个方面内容,做到不讳疾忌医,闻过则改。
再次,最大限度督导村务公开。指导、督促村委会认真搞好村务公开活动,“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对村民关心的发展大计、财务开支等重大事项,利用黑板报,最大限度公开,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目前,村党支部的战斗力明显增强,党支部的吸引力也显著增加。今年,明家庄村支部书记被评为永登县“优秀共产党员”。
(二)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打造过硬的战斗堡垒。
首先,坚持过好组织生活。组织全村党员认真搞好“三会一课”,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扎扎实实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了不捂盖子、不扣帽子,自我批评深刻到位,相互批评不一团和气,党员互评有声有色。尤其是党员互评中,从发展、帮助的角度出发,尖锐而不伤人,直率而不鲁莽,言重而不寡情,激烈而不攻击,表现出了大气、宽厚、智慧和真诚。其次,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实践岗”活动。我们对全村59名党员,根据年龄、文化程度、自身特点,深入引导开展“共产党员实践”活动,发动他们积极参与村级工作,带动广大群众致富。并建立了活动台帐,实行一季度一评比,年终总评价。目前,村里产业结构调整、公益事业、计划生育、财务监督等各方面工作都有了党员参与,有力地推动了村级各项工作的开展。
再次,广泛开展“共产党员义务日”活动。在党员队伍教育中,广泛开展了“共产党员义务日”活动,号召共产党员“我为群众尽义务”,积极参加村整修道路、修沟渠等公益事业的活动,树立共产党员先进形象。今年,全村党员义务整修沟渠1000多米,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群众对党员的看法变好了,对党员的评价变高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提升了,和群众的关系贴近了。党员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尤其在汶川地震后,广大党员干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积极缴纳特殊党费。群众也看到了共产党员的作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三)狠抓阵地建设,营造全方位的活动场所
首先,镇党委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建设了高标准、全方位、多功能的党建阵地。投资5.6万元完成90平方米明家庄村委会办公阵地的建设;投资1万元完成村委会大门的修建;投资0.8万元对村委会办公设施进行了改善;投资0.6万元拟硬化村委大院。新建的阵地包括村支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广播室、农民文化活动中心,不仅功能齐备,而且还成了明家庄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其次,着力抓好远程教育功能作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是农村的广大农民学习科技、掌握信息、发家致富的重要资源,村支部组织广大党员利用明家庄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对广大党员进行政策、法规、科学技术等培训,使党员足不出村就能接受各种现代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
总结一年来示范点创建工作,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尚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一是创建活动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党员、群众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欠缺;二是在督查过程中发现,对创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我们会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努力加以克服。
四、今后打算
1、进一步激发党建示范点的内在动力。其
一、把示范点视为资源,视为辐射带动和示范的无形资产,视为党建特色品牌的重要内涵。其
二、进一步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紧扣“五好”目标开展党建示范点工作。一是整体推进。“五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对一个点的全面要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是注意有所侧重。
三是赋予“五好”一些新的内涵。
3、要进一步突出示范点特色。
4、切实搞好结合。
一是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 二是与日常性党建工作结合起来; 三是与创建市、县文明村结合起来。
总之,我镇的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已有一个好的开头,收到了好的效果。我们相信,在县委的正确指导下,连城镇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工作一定会再上新的台阶。
第三篇:新型城镇建设工作计划
新型城镇建设工作计划
2014年,是**镇跨入省级示范镇的首考之年,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镇将以省级示范镇建设为总抓手,全力推进“富裕、生态、文化、幸福、平安”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建设。
突出工业支撑,提升镇域综合经济实力。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策划新上项目49个,计划总投资48.86亿元,重点抓好富源履带投资5000万元的精密铸造生产线项目、黑山路桥投资5000万元的树脂砂及消失模铸造生产线项目和陈氏家私投资1亿元的红木文化产业园等项目。以宝隆汽车部件、富源履带、黑山路桥为支撑,沿黑山路规划建设机械装备制造工业园区;以山机集团、宏马集团等企业为支撑,规划建设山机工业园区;实施突破福山片区发展战略,建设福山新型工业园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借助山机集团完备的人才、技术、营销网络优势,发挥其在海外实验基地的桥梁作用,搭建宏马集团、宝隆汽车部件、富源履带、北方压力容器等本土企业与卡特彼勒等国际知名集团合作平台,打造国内一流的汽车零部件和工程机械配件生产基地。以黑玻、宏达、宝祥、龙宇等玻璃生产企业为依托,延伸产业链条,发挥瀚邦、迅昌、凯顺包装、万达物流等贸易及配套行业齐全的优势,力争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日用玻璃器皿集散地。
突出基础完善,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抓好环**、环黑山、环福山及东过境路**段的路网配套设施建设,全力做好土路基整修和沿路征地拆迁工作;投资1500万元,实施沿河路升级改造工程;实施博八铁路窑广铁道路口拓宽改造工程;推进黑山路天然气管网延伸工程,新增天然气用户800户。实施文姜路综合整治和创业路绿化工程,完成合格造林面积800亩,新增绿地面积1万平方米。实施岳阳河治理及污水处理管网修复工程,建立健全镇域污水处理网络,新建污水处理厂1处,日处理污水3000吨。邀请上海复旦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旅游专家编制旅游开发项目规划,打造黑山风景区和如月湖旅游度假区2个生态休闲区,形成镇域南北两道绿色生态保护屏障。规划建设石炭坞、**、黑山、福山4个新型万人社区,有序推进旧村改造工作,开工建设住宅楼30栋,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新增居民住宅1000套。
突出民生优先,提高百姓生活幸福指数。积极推行社保“一卡通”,扎实做好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统筹发放工作。建立困难群体帮扶长效机制,多形式、多渠道对100户困难家庭进行重点资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确保镇中心幼儿园如期投入使用,规划建设石炭坞小学新校区。完善镇卫生院“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加快村居卫生室升级改造。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镇综合文体中心及各村文体活动场所投入力度,举办各类群众文体活动100场次。加强“四德”工程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文明行动”,不断提高辖区文明程度。
第四篇: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总则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总导则
为充分体现现代城市、现代农村、现代产业、现代交通、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六大要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规划建设需要在布局组团化、产业高端化、建设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和配套标准化九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一、布局组团化
(一)全市以中心城为核心,形成城、镇、村合理布局的市域城乡体系,城、镇、村之间以田园隔离,防止连片发展。
(二)构建走廊式、组团化、网络状城乡空间格局,形成“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整体风貌。
二、产业高端化
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强大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市域现代产业体系。按照“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标准,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实现高附加值、高投入、高产出,从业人员收入达到中高水平。
(一)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与二、三产业协调联动发展,逐步形成与旅游、物流、商贸、加工结合的都市现代农业。
(二)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中心城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二圈层重点发展高端产业,三圈层重点发展产业高端。
(三)现代服务业:分类聚集、规模发展,形成“一核集聚、四城辐射、两带带动”的发展格局。中心城退二进三,重点发展金融业、商业、文化创意等;
二、三圈层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商贸、旅游和物流等。
三、建设集约化
在资源利用、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实行高度集约化。
(一)资源利用集约化
1.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至2020年,成都建设用地增量空间有限,只有通过土地整理和提高用地集约度,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水资源集约化利用:成都是一个结构性缺水的城市,环境用水量不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城镇和产业集中集约发展,才有条件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3.能源集约化利用:成都市能源主要靠外部输入,成都电网为受端电网,城镇和产业必须集中集约发展才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城镇建设集约化
城市和城镇采用高强度的集约化建设方式。1.中心城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功能,呈现高度集中集约的城市空间形态;外围组团和新城适度集聚,总体开发强度低于中心城,在组团中心、交通枢纽、发展轴线上集聚发展。总体呈现从城市核心向外由密到疏、由高到低“梯度式”的形态特征。
2.城镇采用高强度、中低密度的集约化建设方式,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空间形态,塑造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三)产业发展集约化
包括产业布局集中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业用地建设集约化三个方面。
1.产业布局集中化。产业进一步向园区集中,将工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
2.产业发展集群化。突出一区一主业,强化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实现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目标;
3.产业用地建设集约化。单位面积工业用地增加值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提高工业用地建设强度,容积率达到1.5以上。
(四)农村集约化发展
规模化、精细化、立体化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发展城郊型高附加值农业;农村居住要因地制宜,相对集中,集约建设。
四、功能复合化
(一)城市区域功能复合:工作、居住、休憩与交通功能混合,防止过度分区、功能单一带来的活力缺乏、低效率与交通问题。
(二)建设项目功能复合:由单一功能的建筑向复合功能的城市综合体发展。
(三)地下与地上空间复合利用: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四)强化中心:各级城镇、各个组团在功能高度复合化的基础上形成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各级中心,防止城镇园区化、小区化、空心化。
五、空间人性化
通过城市设计,按照以人为本原则规划设计城镇空间,形成人性化、生活化的城市空间。
(一)空间尺度人性化:具有宜人的街巷空间和公共开敞空间,及丰富多彩的临街业态,防止宽马路和大广场。
(二)功能人性化:以人为本,按照人的生活需求和活动范围配置各种配套功能,包括医疗、教育、卫生、文化、购物、娱乐,形成合理的功能布局。
(三)设施人性化:根据人的需求配置方便使用的公共设施。
六、环境田园化 山、水、田、林构成成都的生态本底和自然环境,须“显山、亮水、露田”,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展现田园风光和自然之美。
(一)保护生态屏障:保护龙门山脉和龙泉山脉(即两带)构成的生态屏障,体现“人在林中”。
(二)体现城在田中:城乡形态应体现“城在田中”,农田既具有农业生产功能,又承担城市的生态功能和休闲功能。
(三)体现园在城中:中心城、县城绿地布局均衡化,形成“园在城中”。重点在“198”地区、“三山一陵”、城市公园及街头绿地、城市道路及河道两侧进行绿化。
1.“198”地区:为城市楔形绿地及外环路两侧各500米范围,共计140平方公里生态用地,打造高品质田园风貌。
2.城市公园:对“三山一陵”,即磨盘山、凤凰山、天回山及十陵公园进行造林绿化。
3.街头绿地:按“出门500米见绿”,建设城市绿地系统。
(四)小城镇和居民点的居住环境田园化。
1.小城镇:布局应顺应自然,与农田充分融合;以农田和林地作为环境绿化。
2.农村聚居点:宅前屋后田园化,以农田、菜园或经济林木作为环境绿化。
(五)道路及河流绿化:城市与城镇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的道路应顺应自然地形,避免宽马路、大广场,道路两侧田园化。
(六)林盘:川西林盘是我市特有的田园景观和环境特色,要充分保护和利用典型的川西林盘。
七、风貌多样化
(一)空间轮廓多样化:形成高低错落的天际轮廓线。
(二)建筑风格多样化:在整体风格协调的基础上体现多样化。
(三)保护历史文化,体现文化的多元化。
(四)各级城镇应形成各自独特的标志。
八、交通网络化
构建辐射区域、覆盖全域、高效便捷、以“TOD”为导向的综合交通体系。
(一)强化枢纽:建设国际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使成都成为世界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和枢纽。成都交通枢纽由航空、铁路、公路三大枢纽构成。
1.航空枢纽:加快建设双流国际机场与成都第二机场,规划形成覆盖世界各大洲重要城市的航空网络,最终形成客运总量9900万的国际区域性航空枢纽。
2.铁路枢纽:在国内形成南北贯通、东西连接、通江达海的高速铁路网络,形成成都至贵阳、昆明等邻近省会城市2小时交通圈,至西安、武汉、兰州等周边省会城市4小时交通圈,至环渤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8小时交通圈。打通通向大西洋、印度洋的对外铁路通道。构建对接西亚、欧洲、南亚、东南亚之间的铁路网,打造成都国际铁路枢纽。
3.公路枢纽:形成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20小时交通圈,打造成都对接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的公路运输大通道,极大增强成都对外交通辐射能力,提升成都在亚洲公路网络中的枢纽地位。
(二)构建全域综合交通网络:全域综合交通网络由道路网络、轨道网络、公交网络及物流网络构成。
1.道路网络:形成环状加放射的多层次道路网络体系。中心城与县城由高速路、快速路连接,县城与重点镇由一级路连接,镇与村由村级公路连接,县城之间、各组团之间形成环状快速连接。
2.轨道网络:形成由国铁、城际铁路、城市轨道有机衔接,连接中心城、县城、重要功能区的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根据正在修编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初步确定16条地铁线,总长约658公里。
3.公交网络:从中心城延伸到中心村,形成全域城乡满覆盖、公交一体化的公交网络,依托公交枢纽形成“TOD”发展模式。
九、配套标准化 全市形成城乡满覆盖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各级城镇和农村配套功能标准化,配套设施建筑风貌多样化。
(一)配套项目标准化
1.中心城和县城:形成教育、医疗、体育、文化、商业、市政等九大类近一百项配套体系。
2.重点镇:“1+17”,即1个重点镇需配套完善17项公共配套建设。
3.一般镇:“1+13”,配置公共配套设施6项,市政设施7项。
4.农村新型社区:“1+10”,即1个村(社区)配置10项公共服务设施。
(二)配套功能标准化
1.教育:高中进城、初中进镇、小学相对就近、所有乡镇建中心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全域成都。
2.医疗:县城医疗体系由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构成,重点镇设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院)或标准化卫生院,一般乡镇设标准化卫生院,农村聚居点设村卫生站。
3.文化:县城设图书馆、文化馆和剧场,重点镇设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一般镇设综合文化活动站,农村聚居点设综合文化活动室。4.体育:每个县城设区县级体育中心(主要含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等),重点镇体育设施达到“111”标准(即1个田径场、1个标准体育设施、1处全民健身广场),一般镇设“两场一池”(即1个标准灯光篮球场、1处全民健身广场和1个标准游泳池),农村聚居点设全民健身设施。
5.社区服务:县城内各社区、镇、村都应设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救助、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流动人口管理、安全等服务。社区服务全域满覆盖。
6.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环卫、环保、防洪、消防、殡葬等,均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
第五篇:市级党建综合示范点建设规划
市级党建综合示范点——古城镇梁坑村三年发展规划
梁坑村未来三年,是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省委书记孙春兰在闽西老区苏区走访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三年,是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自身实际,狠抓发展的三年。未来三年是全村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的三年。是新农村建设大见成效的三年。为把梁坑村建设成为党建工作有创新、成绩突出、特色鲜明,在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力、知名度较高的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征求多方意见,村支部、村民委员会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村情实际,制定梁坑村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提高我村人民幸福指数作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建设“将军故里、竹业新村、生态梁坑”的定位,着力打造闽赣边党建示范村。立足科学发展,夯实党建基础,突出产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改善民生,实现梁坑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发展目标:未来三年发展总体目标:至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68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2%以上;村财收入达3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8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00元,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产业支撑体系初步形成,支柱产业特色明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现,人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党建工作形成特色鲜明,在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力、知名度较高的闽赣边党建综合示范村品牌。
三、发展思路: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建党综合示范点为龙头,从四个方面着手,扎实开展工作,一是夯实党建基础。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做好党建基础工作,着力把支部建设成为坚强有力、党组织核心作用明显、党员队伍素质优良的一流团队。二是积极发展农村经济。以竹业作为全村的支撑产业,加大对竹山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引导竹农把山当田耕,把竹当菜种,在培育竹业丰产示范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村竹业专业合作社信息灵、门路广的桥梁作用,积极引进竹制品深加工企业,提高竹产品的附加值。把发展城郊型经济作为支柱产业,发挥梁坑离城近,便捷的交通优 1
势,全面禁止村民用天然阔叶林种植香菇,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打造城区“菜篮子”工程。把发展红色生态游作为特色产业,深入挖掘共和国少将彭胜标将军故里、古城暴动指挥所,闽赣三年游击战争等红色资源,结合竹海优势大力发展红色生态旅游,使其成村级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推进新村建设,逐步完善村级道路、人饮水、防洪堤、村庄美化绿化、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立健全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等工作,着力提高村民幸福指数。四是管理科学民主。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让更多的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梁坑人民。
四、主要措施:
(一)夯实党建基础,打造党建品牌。
1、加强班子建设。认真做好2012年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将思
想好、年纪轻、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青年选进村两委班子,并按照精简、高效、务实的原则,提倡交叉任职,进一步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坚持班子成员带头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
2、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创新党小组设臵方式,变过去按区域设臵为按照党员从事产业相关相近的原则设臵党小组,把以前的8个党小组整合成竹业生产、竹制品加工、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和平安建设5个党小组。通过设臵专业党小组,带动群众结成党群共富联合体,使党员通过参加党小组活动,提高各产业链之间的紧密程度,使党小组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助推器”。注重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每年培养党员致富能手6-10名,每年培养致富能手入党积极分子3-5名,每年新发展致富能手党员2名。经过三年努力,使党员致富户达到全村党员户的90%以上,其中党员示范户达到党员户的40%以上。
3、“三大活动”突出工作亮点。持续开展党员共富产来区建设,以
党小组、村民小组为基础,在产业发展集中区培养党员示范户。党员示范户每户帮扶3户群众,带动全村群众共同发家致富,到2013年使全村90%以上的党员参与产业区建设,产业区内党员示范户达本村党员数的30%以上,并带动本村40%以上的村民参与产业区建设,产业区产值达全村总产值的50%以上。在全村无职党员中开展“亮身份、明职责、争先锋、促发展”活动。根据无职党员自身素质、特长及意愿,将无职党员分成惠民政
策宣传岗、婚育新风倡导岗、实用技术指导岗、公益事业协理岗、村风文明劝导岗、矛盾纠纷调解岗、创业就业信息服务岗、留守家庭爱心岗、农业产品营销岗等10个岗位,通过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使党员人人有位臵,个个有责任,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比较好的发挥。全面推行“两诺三评议一公开”制度(“两诺”:党支部向党员、群众承诺,党员向群众承诺;“三评”:领导点评、组织考评、群众测评;“一公开”:公开承诺内容和践诺情况)。党支部率先作出明确承诺,把群众的意愿和需求作为承诺的重要内容。每个党员根据从事的行业特点、自身特长和岗位职责,每年向群众承诺几件办得到的实事好事,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并把支部和党员践诺情况向群众公开,让群众和党员感觉到“党员不党员,就是不一样”,党员比一般群众就要来得先进。
(二)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富民强村
紧紧围绕党建促发展,发展促党建的工作思路,积极发展生产,兴三
大产业,建富裕新村。经过三年努力,力争村级集体经济有一定积累,村财年固定收入在原有基础上逐年有较大增长,达到30万元以上,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力争到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达8500元以上。强村富民,村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1、找准支撑产业,建设现代竹业强村。一是坚持加强对竹农的教育
培训,加大对竹山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帮助竹农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竹山,增加竹山效益。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开展竹业丰产技术培训,每年邀请专家开展4次以上的集中培训,大幅度提高竹农的科学育竹水平。二是大力培育竹业丰产高产示范户,引导竹农在有条件的竹山建蓄水池,搞竹山喷灌,提高竹林效益,扩大丰(高)产示范林面积。到2013年,全村80%以上竹林培育成丰产林,平均亩产值达到800—1200元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竹制品加工业,尤其是深加工,形成终端产品,提高竹业附加值。鼓励支持张建、丘辉、赖拈生等党员对自家的竹厂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标准化厂房,带头发展成品加工。2011年村委会通过以地入股的形式,引进1家竹制品深加工企业,生产竹制品成品。逐步引进一批竹制品成品深加工企业,打造梁坑竹制品加工龙头企业。2013年,实现竹业产值2150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四是要充分发挥富民竹业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争创市级重点示范竹业合作社,鼓励竹农以多种形式参股入社,加强和壮大合作社实力,帮助周边群众实现增产增收。
2、培育支柱产业,发展城郊型经济。一是全面禁止用天然阔叶林种
植食用菌,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充分利用梁坑离城近,交通便捷的优势,把发展城郊型农业经济,作为一个新的致富途径。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大棚蔬菜和经济作物种植。在梁坑口、高坑口规划百亩蔬菜种植基地;将茜坑尾、新村国道沿线的土地流转集中,三年内建设超过300亩的槟榔芋种植示范基地,力争2013年把梁坑打造成城区的“菜篮子”。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做好生猪养殖整治工作,一方面严禁村民在河流两岸新建猪舍,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河流治理,关停或整改不符合环保要求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养猪场。同时号召养植户发展生态养殖,按照“猪—沼—竹”的生态养殖模式,减少散户养殖,适度发展大户养殖。2011年实现生猪存栏数达到3500头,到2013年实现生猪存栏数达到8000头;三是利用竹林优势发展竹林套养,扩大发展河田鸡养殖业,2011年力争实现河田鸡出笼2万羽,到2013年河田鸡出笼达4万羽,同时引导几户党员示范户试发展竹山养羊。大力开展造林绿化运动,利用荒山、房前屋后空地种植名贵树木,每年至少完成50亩非规划林地造林任务。
3、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红色生态旅游。充分挖掘共和国少将彭胜标
将军故里、古城暴动指挥部和闽赣三年游击战争这一红色资源,结合翠竹湾和梅花山竹海优势大力发展红色生态游。建设一批红色旅游景点,同时把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和客家民俗相结合。利用梁坑村万亩竹海及梅花山风景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红色生态旅游,到2013年使红色生态旅游业成为村级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小康村。
2011——2013年,我村将逐步实施以下工程项目:
1、坚持以“拆旧建新”的方式深入开展新村建设。2011年起投资60
万在大山坪、高坑口规划建设新村,拆除危旧房空心房3500平方米,规划5000平方米建新村,可集中安臵30多户。3年内拆除80%以上的危旧房和空心房,把分散的村民集中安排到各新村建设点,到2013年实现80%
以上农户住上新房。2012年完成翠竹湾生活小区22栋新居的统一立面装修,完善小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2、完善村级道路硬化工程。2011年完成社公背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工
程,2012年完成新屋下至社公背全长2.2公里,路面宽4.5米的道路硬化;完成新屋下至梁坑口1公里的路边堤石砌工程。2013年实现所有自然村和新建生活小区的道路硬化工程。
3、完善人饮水工程。2011年,筹资20万元从3公里外的黄公坑水源
头引水,人饮工程主管道改造,实现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的目标。
4、修建防洪堤。2011年完成梁坑口至新屋下全长360米的防洪堤的二期工程建设,在河堤两边种植500株垂柳和桂花树,2013年全面实现村庄绿化,新村香化。
5、实施村庄美化工程。2011年在梁坑新村和梁坑口新村统一规划庭
院围墙49栋,在围墙外铺设地板砖3920平方米;2012年拆除社公背至村部危房2800平方米,对面积约4000余平方米的旧房墙面进行粉刷,并按户给予一定补助。
6、实施村庄亮化工程。2013年以前投资50万元在大山坪至新屋下全
长3公里的路段安装60盏路灯,实现村庄亮化。
7、落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011年在梁坑口新村建设标准篮球场,安装配套体育建身器材。
8、实施村级文化工程。一是对村部一楼进行装修改造建立村级文化
活动中心(包括老年活动室,远程教育放映室、图书阅览室);二是在村部大坪建设远程教育广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三是对村部外观进行粉刷装修。2012年投入30万元,完成村级文化工程的所有硬件实施建设。
9、打造红色生态游项目。2011年对古城暴动指挥所—刘宜辉故居进
行翻修改造,建成闽赣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2011年底前开放彭胜标将军事迹陈列馆;2012年在梁坑口入口修建将军亭、立彭胜标将军纪念碑。2011年出总体规划,在2012年开始围绕特色搞旅游,大力发展“农家乐”、生态观光农业、消暑度假、休闲垂钓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文化活动,鼓励和
动员群众参与旅游服务,2013年在梁坑新村建农民公园,铺设石板路把梁坑口和茜坑口的竹山相形成环绕梁坑的生态休闲的竹山栈道和游览路线。
10、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筹资10万元在梁坑新村和319国道沿线新建15个垃圾池,为村民配备垃圾桶;聘请两名专职保洁员,为其配备垃圾车等清洁工具负责村内卫生保洁,对村民的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四)坚持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等社会事业得到大力发展,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平安建设”扎实深入,全村无刑事案件,无越级上访、群体上访案件,民事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村民的幸福指数显著提高。一是坚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力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大力发展我村教育事业,对每年考上大专院校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建立助学基金,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援助。同时利用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建立村级卫生所,按标准配齐软硬件设施,为村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二是持续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打造省级“平安家庭”先进示范村。继续实施文明村创建工程,申报第十二届市级文明村。生态村庄、绿色村庄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和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和提高。三是不折不扣地将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全力推进新农合、新农保和三农综合保险参保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关注弱势全体,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对低保户、贫困户等特殊群体进行结对帮护,定期组织慰问活动,倾听他们的诉求,解决实际困难。
梁坑村党支部
梁坑村民委员会
二0一一年八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