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某诉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为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书
周某诉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为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一审民
事判决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涧民二初字第124号
民事判决书
原告周某,男。
被告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住所地:洛阳市涧西区建设路154号。
法定代表人刘大功,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葛某,该公司法律顾问。
委托代理人赵某,该公司人事科长(特别授权)。
原告周某诉被告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拖集团)为劳动争议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周某、被告一拖集团的委托代理人葛某、赵某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原告1987年进入被告单位工作,1995年10月1日签订十年期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自1995年12月1日至2005年11月30日止,2001年6月18日双方签订《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协议书》托管期限自2001年7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止。托管协议到期后被告未给原告安排工作岗位,并将原告的社会保险缴至2005年8月。被告在未通知原告的情况下2005年9月私自与原告办理了失业登记。为此原告于2005年11月提起仲裁申请,经仲裁和两级法院审理,均驳回原告的请求。由于被告至今未办理解除原告劳动关系的手续,双方劳动关系至今未解除。现原告再次提请仲裁,但仲裁以不属于受案范围为由未受理原告的仲裁请求,故原告依法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令:
1、被告支付原告自2004年7月1日起至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之日的生活费每月550
元;
2、依法裁决被告为原告办理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并按照原告的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
3、依法裁决被告为原告缴纳2005年8月至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之日的各项社会保险金;
4、依法裁决被告赔偿原告损失400元。
被告一拖集团辩称:
1、原告多次以同样的理由诉我公司支付其经济补偿金于法无据,建议法庭裁定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2、原告混淆了对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的概念认识,本案是劳动合同自然终止,按当时的法律规定,自然终止的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3、未能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的责任应由原告承担。
经审理查明:原告周某于1987年进入被告一拖集团工作,1995年10月1日,原、被告双方签订了一份期限自1995年12月1日起至2005年11月30日止的十年期限的《劳动合同书》。后2001年7月1日,原、被告双方又签订了《劳动合同变更书》,该变更书约定了原告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进行托管,托管期自2001年7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止,同日,双方签订了《托管协议书》一份。2004年6月30日该托管协议到期后,被告单方解除了劳动合同,但是未办理相关手续。2005年9月25日,被告为原告办理了失业证。庭审中,因被告不同意调解,致本院调解不能。
本院认为:原、被告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属有效合同,本院予以认定。虽然原告于2001年下岗,并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进行托管,但仅是被告对原告工作岗位的调整,而并非对双方合同期限进行变更,因此,被告于2004年6月30日解除双方劳动合同的行为显属不当,因此,原告要求被告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请求,本院予以支持。原告在被告处工作达十七年之久,依据1994年12月3日劳动部发布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之规定,原告的经济补偿金应按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计算,而上述办法规定的月平均工资指企业正常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本案中,因原、被告双方均未提交相关证据,故本院以2003年度洛阳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7702元/年除以12月认定原告的月平均工资,经本院计算,被告应向原告支付经济补偿金为7702元。双方的劳动关系解除后,被告应当为原告办理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关于原告要求的生活费、各项社会保险金,因被告已于2004年6月30日解除了双方的劳动合同关系,在劳动关系终止后,被告没有义务继续为原告支付生活费、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故原告的该两项请求,因缺乏证据,本院不予支持。庭审中,原告主张的损失未向本院提交证据,故该项请求,本院不予支持。被告在庭审中辨称原告以同样的理由起诉,没有法律依据,要求驳回原告诉求的辩解意见,与事实不符,本院不予采纳。依据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五条、第十一条及相关法律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为原告周某办理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相关手续,原告周某应予配合。
二、被告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向原告周某支付经济补偿金7702元。逾期,则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执行,即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三、驳回原告周某的其它诉讼请求。
本案受理费10元,由被告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承担。
如不服本判决书,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及副本,上诉于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石平安
人民陪审员沈 利 利
人民陪审员胡 宝 红
二0一0年 三 月 八 日
书记员赖 晓 梅
第二篇:刘双有诉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书
刘双有诉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书
提交日期: 2010-12-14 09:24:44
平顶山市湛河区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9)湛民初字第597号
原告刘双有,男,1957年2月19日出生。
委托代理人刘树林,男,1963年11月1日出生。
被告平高集团有限公司。住所地:平顶山市南环路22号。
法定代表人魏光林,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王蓓,女,1977年8月25日出生。
委托代理人刘坤明,河南大乘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刘双有与被告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刘双有及其委托代理人刘树林,被告平高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高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王蓓、刘昆明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刘双有诉称,原告原系市阀门厂职工,后市阀门厂由被告兼并,原告工作关系转入被告处。1994年原告申请调出,被告同意,并开出市内工人调动工作联系单。因身体情况,原告未能联系到接收单位。后原告多次找被告要求回被告处上班,被告以各种理由不予安排。2006年被告告诉原告说档案丢了,原告要求补办档案,被告也迟迟不给补办。从1998年开始,被告停交原告“三金”。原告为解决问题,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到被告处找人,催促解决原告工作、三金及档案问题,但被告一直拖着不予解决。原告无奈申请劳动仲裁,平顶山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于2009年5月14日作出裁判(原告5月22日收到),但该裁决未能完全保护原告的合法利益。故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为原告安排工作,从1994年起给原告补发基本工资,补缴1998年至今的“三金”,赔偿交通费等损失。
被告平高公司辩称,原告诉称其是阀门厂职工,市阀门厂由被告兼并,原告工作关系转入被告处,1994年原告申请调出,被告同意并开出市内工人调动工作联系单的内容属实。经到被告劳资部门了解,原告自调动工作关系开出后,至今未到单位上班。被告自1998年停止给原告缴纳社保金及医疗金等(三金)。根据以上事实,被告认为原告诉请不能成立,请求法院依法判决。
经审理查明,原告原系平顶山市阀门厂职工,后因平顶山市阀门厂被平顶山高压开关厂兼并,原告的工作关系随之转入平顶山高压开关厂。1994年原告申请调入平顶山市建联企业公司,平顶山高压开关厂同意并于1994年5月13日在“市内工人调动工作联系单”上加盖平顶山高压开关厂劳资处的印章。平顶山市建联企业公司加盖印章同意调入。因调出调入双方的主管部门和市劳动部门均未加盖印章,原告未办理调动手续。此后原告未在平顶山高压开关厂上班。平顶山高压开关厂于1995年1月给原告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个人账户,缴纳33个月的养老保险金,此后未再交纳。被告在此期间未给原告安排工作岗位也未对原告作出任何处理,未为原告注册医疗保险。
另查明,平顶山高压开关厂于1996年变更名称为平顶山天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05年变更名称为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以上事实,由原告提供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账户单、个人滞后补缴单、平劳仲案字(2008)第140号仲裁裁决书;被告提供的市内工人调动工作联系单及庭审笔录在卷证实,上述证据已经庭审质证、认证,足以认定以上事实,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原告所在的单位被原平顶山高压开关厂兼并后,原平顶山高压开关厂接收了原告,为原告建立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缴纳养老保险金33个月,以后再未交纳,也未给原告申请注册医疗保险和缴纳失业保险。原告曾于1994年申请调出,但从被告提供的“市内工人调动联系单”中不能看出原告已调离原平顶山高压开关厂。原告多年来未在被告处工作,但被告亦未对原告作出过处理,原告仍应是被告单位的职工,与被告存在劳动关系。故被告应给原告安排工作岗位,为原告补缴欠缴的养老保险及为原告注册并补缴医疗保险及失业保险。原告因自1994年5月申请调动之后未再到原平顶山高压开关厂工作,未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故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工资报酬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其交通费,但未提供相关证据证实,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第七
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平高集团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给原告刘双有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
二、被告平高集团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给原告刘双有补缴自停保之日起的养老保险,具体数额以社保经办机构核算为准,其中个人应缴部分由原告刘双有自行承担。
三、被告平高集团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为原告刘双有注册并补缴自1995年元月1日起的医疗保险,具体数额以社保经办机构核算为准,其中个人应缴纳部分由原告刘双有自行承担。
四、被告平高集团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为原告刘双有补缴自1995年元月1日起的失业保险,具体数额以社保经办机构核算为准,其中个人应缴纳部分由原告刘双有自行承担。
五、驳回原告刘双有的其他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10元,由被告平高集团有限公司自行承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 程昆松
审 判 员 王 磊
审 判 员 王丽香
二○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书 记 员 闻营科
公 告
一、本裁判文书库公布的裁判文书由相关法院录入和审核,并依据法律与审判公开的原则予以公开。若有关当事人对相关信息内容有异议的,可向公布法院书面申请更正或者下镜。
二、本裁判文书库提供的信息仅供查询人参考,内容以正式文本为准。非法使用裁判文书库信息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非法使用人承担法律责任。
三、本裁判文书库信息查询免费,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本裁判文书库信息牟取非法利益。
四、未经许可,任何商业性网站不得建立与裁判文书库及其内容的链接,不得建立本裁判文书库的镜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镜像),不得拷贝或传播本裁判文书库信息。
中国法院网 二○○九年一月七日
第三篇:原告马祥诉被告济源市盐业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书
原告马祥诉被告济源市盐业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一审民
事判决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济民一初字第788号
民事判决书
原告马祥,男。
委托代理人王中升,济源市济水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济源市盐业公司。住所地:济源市宣化西街238号。
法定代表人郝长明,经理。
委托代理人李合喜,该公司职工。
委托代理人陈世涛,河南剑光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马祥与被告济源市盐业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本院于2009年3月18日作出受理决定。后向被告送达了起诉状副本、举证通知书、诉讼风险提醒书及开庭传票,2009年5月14日、8月28日,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马祥及其委托代理人王中升、被告的委托代理人李合喜、陈世涛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马祥诉称,1991年,其到被告处工作,1993年至2003年5月先后任公司副经理、工会副主席。1994年12月,双方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03年5月,被告将其内退,不再安排工作岗位,内退期间,其工资与在岗的同岗位人员的工资相差很大。其认为被告剥夺了其在法定工作年龄段享有的劳动权利,降低工资,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其不服济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济劳仲裁字(2009)第28号裁决书,现请求判令:
1、被告恢复其工作至退休,按在岗同岗位人员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2、被告补发其内退期间少发的工资27712.56元。
被告济源市盐业公司辩称,1、其于1998年分别下发济盐(1998)第5号、第7号文件,分别就工资改革和职工内退作了明确规定。2003年,原告按照第7号文件规定办理了内退手续并领取内退工资至今,原告未提出任何异议。原告起诉已超过诉讼时效,应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2、1998年第5号文件《济源市盐业管理局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全体机关人员的工资是以“按量分配,以绩取酬”为基本原则,而1998年第7号文件《济源市盐业管理局关于在岗职工内退(试点)的有关规定》是针对以后的内退职工而言,内退职工只能按该文件规定的“内退待遇”来对待,且分别在2003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四次对内退人员进行生活补助增补,原告要求领取在职职工工资的70%没有道理。
原告提供如下证据:
1、合同制工人登记表一份,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签订的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原告等人于2008年8月4日申请查阅公司的工资等情况的书面申请一份,证明内退后未享受到规定待遇及其申诉未超时效。
被告对原告提供的证据1、2无异议。
被告提供如下证据:
1、济盐(1998)5号文件;证明在岗人员实行岗位实绩效益工资制度;
2、济盐(1998)7号文件一份;证明内退人员工资待遇按该文件执行;
3、原告的内退申请及内退审批表各一份;
4、1994年岗位技能工资表一份;证明当时的岗位技能工资情况。
5、内退职工生活补助费增长方案及内退职工生活补助费计算方式各一份。
原告对被告提供的证据1认为该文件在济盐(1998)7号文件之前,对济盐(1998)7号文件无约束力。对原告提供的证据2真实性无异议,其工资应按同岗位在岗职工工资的70%计算;对证据3认可内退申请系本人所写,认为审批表不是本人填写;对证据4认为是当时所有人员的工资档案,其应享受在岗职工工资的70%,应随在岗职工工资的调整而调整。对证据5认为脱离了济盐(1998)7号文件规定的内退人员工资方案,应以济盐(1998)7号文件规定的方案计算其工资.本院根据原告申请,依职权调取了被告职工2004年至2008年部分工资表。
原告对本院调取的工资表认为,根据该工资表统计出内退人员的工资占在岗人员的工资百分比为:2004年为43.3%,2005年为31%,2006年为33.6.5%,2007年为30%,2008年为36.9%。被告对本院调取的证据无异议。
经庭审举证、质证,本院认为,被告对原告提供的证据1、2无异议,本院予以认定。被告提供的证据1、2系被告的文件,客观真实,本院予以认定,证据3原告认可内退申请系本人所写,内退审批表系被告审批手续,是否本人填写,不影响其效力,证据4、5客观、真实,能够证明案件相关事实,本院均予以认定。
本院依职权调取的证据,可以证明原告及同岗位在岗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本院予以认定。
根据原、被告陈述、举证及诉辩意见,本院确认如下案件事实:1991年,原告调入到济源市盐业蔬菜公司工作,1994年12月,双方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1997年济源市盐业蔬菜公司改制成立为济源市盐业公司。1998年3月,济源市盐业管理局下发《关于在岗职工内退(试点)的有关规定》(济盐[1998]7号),该文件经1998年3月27日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文件规定:局机关和盐批公司男50岁、女45岁以上的在岗人员一律内退。内退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正式退养人员的工资待遇。其工资为:(岗位+技能)×70%+联动工资+工龄工资+洗理费,其技能工资按在岗人员现行的等级标准执行,岗位工资从内退之日起享受原岗位工资半年后转入第一岗次。根据情况,内退人员随在职人员工资调整而调
整。内退人员到退休年龄按国家政策规定执行。2003年5月原告时任工会副主席,2003年5月12日,原告申请办理内退,同年5月19日,经济源市盐业管理局审批原告内退,另每月补助70元。1998年4月1日起,被告根据济盐[1998]5号文件,对在岗职工实行岗位实绩效益工资制度,改变原实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度,由固定工资和岗位效益工资两部分组成。但原告的内退待遇,被告仍根据1994年的岗位技能工资标准按济盐[1998]7号文件规定的内退人员工资计算方法支付,2003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制定增补方案,对原告的内退待遇予以增补。原告认为应按同岗位在岗职工工资标准的70%计算内退待遇。2008年原告申诉至济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求被告恢复其工作至退休,补发内退期间少发的工资。2009年2月10日,济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济劳仲裁字(2009)第28号仲裁裁决书,驳回了原告的申诉请求。
本院认为:原告于2003年5月内退,之后被告未为原告安排工作,原告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但其未及时申请仲裁,已超过仲裁时效,原告要求被告恢复其工作至退休,按在岗同岗位人员工资标准支付工资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由于原告系根据济盐
[1998]7号文件的规定内退,职工在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期间,由企业发放生活费,但不得低于省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被告按月支付原告内退待遇至今,并不低于省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由于被告对原告内退待遇的具体执行标准属于企业自主经营权的范畴,被告根据济盐
[1998]7号文件的规定支付原告内退待遇,并于2003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制定增补方案,对原告的内退待遇予以增补,并不违反国家的相关规定,因此,原告要求被告补发其内退期间少发的工资27712.56元的诉讼请求,无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综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驳回原告马祥要求被告济源市盐业公司恢复其工作至退休,按在岗同岗位人员工
资标准支付工资的诉讼请求;
二、驳回原告马祥要求被告济源市盐业公司补发其内退期间少发的工资27712.56元的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10元,由原告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一式七份,上诉于河南省济源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鲍东敏
代理审判员赵攀
人民陪审员杨亚楠
二O?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书记员姚佩
第四篇:魏继东诉漯河市城建监察支队劳动争议一案一审民事判决书
魏继东诉漯河市城建监察支队劳动争议一案一审民事判决
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郾民初字第82号
民事判决书
原告魏继东,男。
委托代理人张明堂。
被告漯河市城建监察支队。
法定代表人牛建强。
委托代理人王龙顺。
委托代理人张长松。
原告魏继东诉被告漯河市城建监察支队(以下简称城建监察支队)劳动争议一案,本院于2010年1月7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0年4月28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魏继东及其委托代理人张明堂、被告委托代理人王龙顺、张长松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原告于1998年12月退伍,2000年元月被漯河市民政局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安置到被告漯河市城建监察支队工作至今,但至今被告未与原告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且未与原告交纳社会保险金,而且被告还违法向原告收取了5000元的风险抵押金。原告多次向被告反映要求解决,但被告一直未给予圆满解决。2009年12月份,原告向漯河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以“用人单位整体没参保”为由不予受理,并于2009年12月8日向原告下达了“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现原告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
1、要求被告为原告补交社会保险金(养老、医疗、失业);
2、要
求被告与原告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要求被告给予原告同工同酬;
4、要求被告退还原告5000元风险抵押金。
原告为证明自己的主张,向本院提供了如下证据:
一、退伍办出具的工作介绍信,证明原告系退伍军人被安置到被告单位工作,是通过正规渠道安置的。
二、上岗证,证明原告已在被告单位工作满10年。
三、风险抵押金,证明原告上班交纳的风险抵押金5000元,单位已收到。
被告辩称:
1、关于原告要求单位为其交纳养老、医疗、失业社会保险金,因城建支队系全额财政供给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无预算外收入,单位无力支付原告的保险金,并且原告又是编外人员,财政不为其支付各项待遇费用及工资。因此单位也无能力为其交纳各项保险金。
2、其次,魏继东虽有退伍办开取的工作介绍信,但也不是通过正规渠道进入我单位的,因为市城建大队隶属于城建委,无人事权。原告进入我单位未通过市建委出据的正式接收手续,而且我单位也为其交纳了失业保险金和商业保险。关于签定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我单位系建设行政执法机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国家和省统一发放的资格证方能上岗,原告未能取得执法证书,我单位无除执法以外的岗位设置,因此,无法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于同工同酬待遇,我单位系全额财政供给单位,所有在编人员工资均由财政支付,原告不是在编人员,且无执法资格,因此不能与取得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的工资相同。关于风险抵押金,如果原告出示合法有效的证据,单位可以在经费宽裕的情况下予以归还。
被告为证明自己的主张,向本院提供了如下证据:
一、漯编(2002)13号文件“关于漯河市城建监察支队机构编制方案的通知”,证明我单位系全供事业单位。
二、河南省人民政府发的文件,证明原告不是在编人员,需要经过一些程序。
三、失业保险金证明,证明单位已为原告交纳了失业保险金。
被告对原告提供的证据,其质证意见为:对证据
(一)的真实性均无异议,但工作介绍信应开给城建委而不应直接开给我单位,因为我单位无用人权。对证据
(二)真实性无异议,但上岗证只能证明原告系我单位人员,但不能证明其有执法资格。对证据
(三)无异议。
原告对被告提供的证据,其质证意见为:对证据
(一)真实性无异议,是因为原告属工勤人员,适用劳动法,但不是在编人员。对证据
(二)真实性无异议,原告不属在编人员,无执法资格,但原告系工勤人员,与被告就是劳动合同关系,因此我们才要求签订劳动合同。对证据
(二)无异议。
经审理查明:原告魏继东系退伍转业军人。1999年9月到被告单位工作。2000年元月被漯河市退伍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安置到被告单位,但魏继东无事业编制名额,属编外人员。魏继东参加工作时,被告收取魏继东风险抵押金5000元。魏继东工作期间,单位为其缴纳了失业保险金,但养老、医疗保险金未交。2009年12月2日,魏继东向漯河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2009年12月8日,漯河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用人单位整体没参保”为由,作出了劳仲不字(2009)第74号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
本院认为:原告魏继东1999年9月到被告单位工作,2000年元月被漯河市退休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安置到被告单位,因原告魏继东无事业编制名额,属编外人员,故双方形成事实劳动关系,被告城建监察支队作为用人单位,应按劳动法的规定为原告缴纳养老、医疗社会保险金。因原告工作已满10年,原告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劳动法的规定,被告应与原告魏继东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原告参加工作时,被告收取了原告5000元风险抵押金,违反了法律规定,原告要求退还,本院应予支持。原
告魏继东要求给予同工同酬,因未举出所比照人员的学历,工作年限、岗位、工资,故对该请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条、第二十条、第七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第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漯河市城建监察支队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补交原告魏继东1999年9月至2010年5月的养老、医疗社会保险金,从2010年6月起继续为原告魏继东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社会保险金,具体数额以社保机构核算为准。
二、被告漯河市城建监察支队于本判决生效10日内与原告魏继东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三、被告漯河市城建监察支队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退还原告魏继东风险抵押金5000元。
四、驳回原告魏继东其他诉讼请求。
如果未按照本判决指定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免交。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河南省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许凤梅
审判员朱开元
审判员刘晓
二O一?年五月二十一日
书记员袁琳敬
第五篇:霍发臣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濮阳市濮阳县分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书
霍发臣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濮阳市濮阳县分
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一审民事判决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濮民初字第1328号
民事判决书
原告霍发臣,男。
委托代理人董彦军,系河南董彦军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濮阳市濮阳县分公司。
负责人张永泽,系分公司经理。
委托代理人南彩霞,系河南惠信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霍发臣诉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濮阳市濮阳县分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霍发臣及其委托代理人董彦军、被告委托代理人南彩霞均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2000年,濮阳县电信局分立为濮阳县网通公司和濮阳县移动公司之后,原告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濮阳县营业部从事电工和维修工作至今。2007年7月28日晚因办公室主任强令要求原告冒险作业,遭到原告拒绝,因此事,被告将原告档案移交劳务公司通知原告自2009年8月1日起不用到被告处上班,并停发一切工资。原告多次找领导询问,领导互相推脱,至今不为原告安排工作岗位。原告自2000年至今在被告处工作期间,每月工资为500元,并且被告一直没有为原告缴纳各类社会保险金,被告应为原告补缴各类社会保险金53504.4元;原告在工作期间,由于工作性质,全年365天在岗,原告并没有享受法律规定的法定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的待遇,被告应支付原告加班工资及各项赔偿金、补偿金108786.8元;濮阳县自2007年10月份开始,最低工资标准550元,被告应补足工资差额及经济补偿金2475元;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被告也没有按照法律规定与原告签定劳动合同,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双倍工资9000元;被告违反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依法应支付原告经济补偿金17325元。因濮阳县劳动争议仲裁委驳回了原告的仲裁请求,故诉至法院,望判如所请。
被告辩称:原告与我公司之间不属于劳动关系,而属于劳务派遣。原告是濮阳县柳屯镇利军保洁部派遣到我公司的员工,在劳务派遣之前与我公司无任何关系,我公司是原告的用工单位,而不是用人单位,依法律规定我单位无义务为派遣员工缴纳任何保险金;原告派遣到我公司所从事的工作是水电维修工作,如果电器不需要维修,原告则天天无事可做,在不付出任何劳务的情况下照常到派遣单位领工资,如果电器需要维修,无论什么时间都是原告的合同义务,根据原告的劳务性质不存在加班问题;与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属派遣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原告诉我公司无任何法律依据;因原告行为经常违反我公司的工作制度,我公司才决定将原告退回派遣单位,派遣单位经过核实后,与我公司办理了退回手续。综上,我公司不属于适格的被告,且原告请求的各项费用无事实依据,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各项诉讼请求。
经审理查明:原告原在濮阳县邮电局做水电临时工,后濮阳县邮电局分立为濮阳县邮政局和濮阳县电信局,濮阳县移动通信营业部与濮阳县电信局分离,2000年被告在濮阳县移动通信营业部基础上成立,期间原告一直为被告从事水电工作。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被告与濮阳县洁神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签订物业保洁协议书,将原告的工资拔付给该保洁公司,让原告到该保洁公司领取工资,而原告仍从事水电工作,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被告与濮阳县柳屯镇利军保洁部签订物业保洁、电工服务合同。2009年7月原告与被告因工作事情发生争执,后被告通知原告自2009年8月起不用上班,停发工资,原告即向濮阳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2009年10月20日濮阳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
原、被告之间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为由,驳回原告的申请请求,原告不服即诉至我院。
另查:原告2008年、2009年月工资为500元。
本院认为:原告为被告从事电工工作,被告发放工资,双方形成事实劳动关系,被告将原告工资关系转到保洁公司,让保洁公司发放工资,原告也到保洁公司领取工资,并非属劳务派遣。2009年7月被告通知原告不用上班停发工资,是一种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应依法给予原告经济补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经济补偿办法》第八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濮阳市濮阳县分公司补偿原告霍发臣5000元(500元/月)×10个月)。限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履行完毕。
二、驳回原告其他诉讼请求。
如果当事人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案件受理费10元,由被告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应自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供副本,上诉于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翟国玺
审判员于振民
审判员高剑龙
二○一○年四月二十日
书记员谢利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