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简政强区事权改革的意见

时间:2019-05-13 02:3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简政强区事权改革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简政强区事权改革的意见》。

第一篇:关于简政强区事权改革的意见

中共广州市委文件

穗字〔2011〕8号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的决定

(2011年3月30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进一步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区(县级市)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巩固亚运城市建设管理成果,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关于富县强镇、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工作部署,现就推进我市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作出如下决定。

一、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经过多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调整优化市、区(县级市)事权划分,行政运行机制规范有序,政府职能全面有效履行,有力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2010年,通过举办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城市基础建设和环境建设迈上新的台阶,进一步提升了广州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市目前的城市管理体制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仍然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市与区(县级市)职责不清、权责脱节,以及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条块关系不顺,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区(县级市)政府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改革,进一步消除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充分释放区(县级市)发展潜力,提升我市后亚运时期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实现城市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共赢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机制为重点,切实扩大区(县级市)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区(县级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我市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基本原则。

1.重心下移,放收结合。进一步简政放权,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切实做到对下放权、让权;严格控制留权、收权。充分调动区(县级市)政府的积极性,形成能放则放、放收结合、以放为主的管理理念。

2.分级管理,各有侧重。市一级主要负责全局性和涉及跨部门、跨地区重大事项的决策、协调与组织实施,研究制定政策法规和标准,加强监督、指导和考核;区(县级市)一级具体负责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工作,抓好组织实施,提升服务,并接受市政府的指导与监督。

3.区别对待,分类实施。结合我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功能划分,根据老城区、县改区、开发区及县级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条件,突出不同区域政府履行职责的重点,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区域事权改革。

4.积极创新,规范下放。坚持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有所突破,积极探索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新路子;同时依法放权,规范管理,确保政府工作上下衔接、政令畅通、运转平稳。

5.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的重点是城市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三个方面,对一些难点问题可按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办法推进。做到阶段性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6.权责一致,整体推进。事权下放后,进一步明确区(县级市)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切实做到权力与责任对等,健全行政运行和监督机制,防止权责脱节。完善市与区(县级市)财政分配体制,加大用人制度改革力度,做到各项改革措施完善,事权改革整体稳步推进。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理顺事权关系。

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保留取消调整行政审批备案事项的决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38号)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市本级和省政府下放的管理事项,重点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国土房管、项目投资、城市管理、市场监管、民生事业等领域,进一步向区(县级市)下放管理权限。凡是法律、法规赋予区(县级市)一级政府行使的事权,都由区(县级市)政府行使;市、区(县级市)两级政府都可以行使的事权,原则上由区(县级市)政府行使;行政管理主体在市,由区(县级市)行使更有利于提高效能的,委托区(县级市)政府负责实施。

1.按照重心下移、权责一致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区(县级市)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权限。

市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城乡建设统筹力度,进一步下放建设项目管理权限,完善对区(县级市)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市国土房管部门要在土地管理、住房保障、房屋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与区(县级市)的事权划分,下放相关审批和管理权限;市规划部门要完善市、区(县级市)垂直管理体制,下放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等管理事权;市交通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广州市道路交通建设管理职责分工方案,下放相关审批管理权限;市水务部门要在我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下放事权的方案;市城市管理、林业园林等部门要继续完善我市城市维护工作市、区(县级市)分工方案,进一步简政放权,将市政设施维

护等工作下放区(县级市)承担,并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

2.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和落实区(县级市)政府投资审批和经济管理权。

市发展改革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集中精力抓好我市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推进各项改革,缩小投资审核范围,下放审核权限,简化审核程序,落实区(县级市)政府在投资管理方面的权限;市外经贸部门要继续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下放外商投资审批等管理权限;市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完善垂直管理体制,明确部门与区(县级市)政府权责关系,建立健全协调配合机制和工作衔接机制,完善地方监督考评机制。

3.按照提高行政效率、方便群众办事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向区(县级市)政府下放社会管理事权的力度。

市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安监、知识产权等部门要继续完善市、区(县级市)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机制,下放相关行政许可和具体经办服务职责,建立健全管理考核制度。

市政府其他部门也要在全面梳理本部门管理事项的基础上,按照本决定的要求,进一步向区(县级市)下放管理权限。

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和黄埔等6个老城区,重点承接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事权,优化创业及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花都区和番禺区保留行使现有的行政管理权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简政扩权;广州开发区、广州南沙开发区和增城开发区享受市一级管理权限及中央赋予的行政审批权限;遵循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的原则,南沙区、萝岗区进一步创新与广州南沙开发区、广州开发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行政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从化市、增城市行使法律、法规及上级党委、政府赋予的经济社会管理事权,要保证落实到位。

(二)优化垂直(双重)管理部门管理机制。

优化条块之间关系,将区(县级市)工商、质监部门和区规划部门的党群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其领导班子的任免要分别征求所在区(县级市)党委、政府的意见;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调整为市、区(县级市)分级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安、国土房管部门的双重管理机制。

积极推行区(县级市)人大、政府对辖区内垂直管理部门领导班子行政、执法工作的评议考核制度,并把评议考核意见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垂直(双重)管理部门与所在区(县级市)协调配合和工作衔接机制。各垂直(双重)管理部门要在区(县级市)的中心工作或重大临时性任务中,接受区(县级市)的统一领导。

(三)改进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

加快市、区(县级市)、街(镇)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行政审批管理层级,缩短行政审批时间,优化整合行政审批流

程,推行限时办结承诺制度。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和磋商机制,进一步扩大集中办理并联审批事项,完善“一站式”审批并向基层延伸,提高办事效率和增加透明度,建立完善行政审批监督制约机制。

积极探索区(县级市)改进行政执法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方式方法,选择1-2个区或县级市先行试点,通过整合现有行政执法队伍,合理配置行政执法资源,解决执法力量分散、执法效率不高的问题。由市编办会同市法制办等部门负责研究提出试点方案。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业务网上办理,提高便民利民服务水平。推进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统筹规划全市行政审批信息网络平台,推进跨部门、跨层级统一互联的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行网上政务信息公开。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许可、审批事项全过程监督和绩效考核。

(四)完善财政保障机制。

按照“财随事转”的原则,市财政部门根据下放的事权及时做好相应经费划转。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科学配置、合理安排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并从监管制度、绩效评价等方面着手,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省对市财政体制的调整,适时完善市与区(县级市)财政分配体制,不断增强基层政府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五)创新用人制度。

积极探索建立机关雇员管理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解决事权下放后区(县级市)职能部门人员不足的问题。市机构编制部门要在严格控制行政编制总额的前提下,研究制订机关雇员使用额度和指标标准;市组织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制订机关雇员管理办法和工资待遇标准,探索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建立体现公平原则的薪酬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制订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安排机关雇员的经费保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开展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宜居城乡“首善之区”的重要举措,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负总责,切实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大胆创新,积极推进,务求实效。

(二)密切配合,抓紧实施。

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市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市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本决定的要求,抓紧研究制订法规制度、财政保障、雇员管理、监督考评等配套措施。改革涉及到的市政府职能部门要抓

紧制订工作方案及相关配套措施,加强与区(县级市)政府协调配合,做好事权下放的衔接工作,确保下放事权真正“放得下、接得住、干得好”。市法制部门负责对有关事权下放的法规规章依据、方式等进行审核;市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全市事权改革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各区(县级市)要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承接要求,认真做好事权承接工作,切实履行责任,防止管理脱节,确保工作的连续性。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公共事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通过委托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将部分专业性、技术性和事务性工作依法交由社会组织承担。要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对明确下放的审批、备案事项,市政府各职能部门不再实施审批、备案,对已下放给区(县级市)的管理权限,市政府职能部门不得自行收回,确需调整的,须按程序报市法制办、市编办审核后,上报市委、市政府批准。

(三)强化监督,严格考核。

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追究。区(县级市)承接市下放的管理事权后,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建立完善以行政首长和工作主管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创新考核评价办法和模式,根据各区(县级市)功能发展定位,科学制定权重不同的考核评价指标,增强考核指标对简政放权改革的导向性。

(四)严肃纪律,确保稳定。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严肃组织人事纪律、财经纪律和机构编制纪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引导舆论,确保事权交接顺利,工作秩序不乱,各项工作正常运转,保证改革顺利实施。今年上半年事权改革工作完成后,市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要组织纪检监察、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法制、财政等部门进行检查评估。

附件:广州市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下放目录.pdf

主题词:简政强区(县级市)事权改革 决定

第二篇: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工作

【信息】

突出重点,简政扩权 XX区完成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工作

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是落实中央和省改革总体部署,推动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举措。广东省、XX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XX区编办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及时开展调研,认真梳理全区街道、镇现状和存在问题,根据区情统筹制定了简政强镇实施方案和工作意见,周密部署,稳妥推进。截止至10月底,XX区编办以区街道、镇“三定”工作为平台,以调整机构、转变职能、规范人员编制为支点,搭建XX区街道、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角架”,全面完成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工作。

一、以调整机构为支点,整合服务资源。

XX区编办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求实创新,根据全区各街道(按一般镇分类)、意溪镇(按较大镇分类)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街道、镇改革进行科学分类指导,规范机构设置,整合部门服务资源。

一是街道镇内设机构按一般镇不超过?个、较大镇不超过?个的标准设置。市区街道各设置?个综合办公室:党政办公室(加挂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带农街道各设置?个综合办公室:党政办公室(加挂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农业办公室;XX镇设置?个综合办公室:党政办公室(加挂人大办公室牌子)、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加挂规划建设办公室牌子)、社会事务办公室、农业办公室、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另外,街道(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机关(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人民武装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按有关规定章程设置。街道、镇司法所仍为行政派出机构,实行双重管理体制。

二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对各街道、镇公益性站所归类整合,按领域综合设置,统一称服务中心(不再称站所);街道、镇不再新设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三是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大力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农村(社区)社会组织,扶持社会力量举办为民生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和经济实体。

二、以转变职能为支点,增强基层管理能力。

XX区坚持“突出重点,简政扩权”,通过转变职能,主要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推进基层民主四个方面履行职能,依法放权,扩大街道、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重点强化面向基层和群众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一是重新定位职责,从实际出发,各街道、镇突出不同的职能重点。在市区街道建立市民服务中心模式,统一负责计生、城管、治安、征兵等行政事务,提高服务市区居民的能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带农街道和意溪镇建立农业服务中心模式,为广大农民提供农技、兽医、防疫等综合农业服务,推进服务城区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在农业比重较大、经济欠发达的意溪镇,着重加强了为“三农”服务职能。

二是街道、镇不设置行政类事业单位,将事业站所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责划归街道办事处、镇政府,行政执法职责依法交由街道、镇行政机关承担;推行 “一站式”服务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完善办事制度、简化办事流程,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三、以规范人员编制为支点,优化编制配备

一是合理核定行政编制。根据本地实际,在上级核定的镇行政编制规模内。

二是严格配备领导职数。严格按照……(文件)关于乡镇领导班子配备的有关规定,根据XX区街道、镇的不同规模配备领导班子。

三是合理核定事业编制。除上级有明确配编标准的事业单位外,其余事业单位根据其承担的职责任务,由区机构编制部门合理核定人员编制或聘用人员数。

四是不再按比例核定机关后勤服务人员编制,按行政编制?%的比例核定后勤服务人员数,而原在编在职后勤服务人员占用后勤服务人员数并按原制度管理。

第三篇:广东省关于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

关于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4号)、《关于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50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富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粤办发〔2009〕33号)精神,现就推进我省简政强镇(含乡和街道,下同)事权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职能,下放权限,理顺关系,优化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创新体制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增强基层活力,建立适应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需要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的镇级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基本原则:(一)突出重点,简政扩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上级管理事项,扩大镇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强化财力保障,做到权责一致,财力与事权相匹配。

(二)坚持创新,分类指导。创新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健全行政运行机制;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镇改革进行科学分类指导。

(三)统筹配套,稳妥推进。衔接上级政府机构改革,统筹兼顾各项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稳步实施,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二、主要任务(一)科学定位政府职能,扩大镇级管理权限。

镇主要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推进基层民主四个方面履行职能,重点强化面向基层和群众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不同类型的镇要突出不同的职能重点。农业比重较大、经济欠发达的镇,要着重加强为“三农”服务职能,加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工商业和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经济规模中等的镇,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常住人口多、经济规模大的镇,要适应现代城镇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强化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市政管理、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职能,加强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科学配置街道职能。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后,由镇成建制或合并镇改设的街道,职能配置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加强城镇管理职能的同时,更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等职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街道,要强化城市管理和市场监管等职能。

切实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优化政府职能结构,加大向社会和市场的简政放权力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事项,有条件的尽可能转为登记备案制。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和许可“零收费”制度,降低政务、商务和公众办事成本。改革后,镇属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必须有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规章以上依据规定可以委托,方可承担行政许可或行政执法职能。

深化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制度改革,下放给镇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行政许可、行政执法以及其他行政管理权。对常住人口多、经济总量大的中心镇或特大镇,可重点在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投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社会治安、民生事业等方面全面扩大管理权限。综合指数在400以上的特大镇,依法赋予其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事权下放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稳步有序推进。其中涉及的没有法律法规或规章明确可由镇行使的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事项,下放时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其他行政管理事项,可由上级有关部门直接交给镇行使。有关完善权力下放的法规规章依据、程序等工作,由省法制部门负责牵头落实。

(二)推进行政体制创新,拓展经济发达镇试点。

结合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创新镇级行政管理体制。在继续推进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南海区狮山镇和东莞市塘厦镇、石龙镇开展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编办发〔2010〕50号文要求,确定上述四镇和增城市新塘镇、东莞市长安镇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增城市要结合试点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盘活行政资源存量,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路子、创造推动科学发展的新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佛山和东莞市要在继续贯彻落实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试点政策的基础上,根据中央关于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精神,进一步完善有关改革措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在转变政府职能、深化镇级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村(含社区,下同)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公务员管理制度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同时,有关市要把改革与行政区划调整、建制调整、行政层次扁平化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其他地区要积极借鉴试点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加快推进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三)理顺纵向权责关系,加强镇级财力保障。

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由上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承担的责任,不得转移给镇承担。确需镇配合做好有关工作或承办有关事务,要赋予相应的办事权限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严格控制对镇党政领导干部的“一票否决”事项,凡是不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规定的“一票否决”事项一律取消。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建立健全与镇职能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得将不属于镇职能的事项或不应由镇承担的责任列入考核范围。

除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明确规定外,上级主管部门不得自行向镇派出(驻)行政机构,未按规定自行派出(驻)的予以撤销或调整由镇管理。上级主管部门按规定派出(驻)镇的行政机构,改为双重管理体制,主要领导的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要按规定程序征求镇党委意见,其党群工作实行属地管理,业务接受镇的协调,因承担中心工作或重大临时性任务的需要,应服从镇的统一领导。鼓励市或县(市、区)按规定权限,根据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完善对上级主管部门派出(驻)镇机构的管理方式,建立既有利于加强管理,又有利于增强镇党委、政府统筹协调能力的新机制。

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市可率先建立市、县、镇三级政府职责关系调整方面的制度,实现纵向政府间行政权责关系处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市、县政府及其部门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绩效监督,建立与镇权扩大相适应的规范化、精细化的绩效监督评估体系,切实推行依法监督、宏观管理、间接管理和“结果管理”。

上级党委、政府要为镇履行职能创造条件,调整优化市、县、镇三级政府财政收支结构,理顺县、镇财政分配关系,尤其对经济欠发达的镇,财政分配要向镇级倾斜,进一步增加镇级财力,加快化解历史债务,使镇级财力与其承担的责任相匹配。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硬性下达不合理的税收上缴指标。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所属各镇区域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现属上级部分全额返还镇财政。镇财力要从竞争性行业和领域退出,重点保障民生和满足公共需求,不得参与经营性投资活动。

(四)完善公共管理和服务体系,创新运行机制和方式。理顺镇、村关系,整合镇、村公共服务和行政资源,做强镇、村综合公共服务机构和综治信访维稳平台,构建综合服务和大综治、大调解工作格局。村公共服务机构和综治信访维稳平台由镇、村联合组建,其主要负责人原则上由所在村党支部书记兼任。镇可对村相关机构实行经费项目计划和委托办理制度。鼓励镇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农村基层组织关系,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

按照从救济型服务和保障向普惠型服务和保障转变的发展方向,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扩大服务范围,加强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建立政府投资的公共基础设施免收费制度。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加快扩大免收费制度覆盖的领域和范围。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在住房、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确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最低保障、补贴标准,并逐步提高,率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保障水平。

要切实提高直接面向基层和群众的“窗口”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推行“一站式”服务、办理代理制、首问责任制、办理时限制等,减少办事程序和环节,完善服务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和完善网上行政审批和许可、并联行政审批和许可。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落实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探索通过政府采购、项目招标、合同外包、特许经营、社区治理、志愿者服务、委托代理、公众参与等社会化方式,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投入体系和运行机制。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镇,要适应人口规模大、城市化水平高、管理任务重等特点,在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优化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迈出更大步伐。

促进、支持和规范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作用。对社会无力兴办、又确有必要兴办的公共事业,如救助站、慈善机构等,可由政府投资并通过公开招标等公正透明的方式发包到两个以上的企业或社会组织经营管理,有关财政预算及受托企业或社会组织的财务账目全面实行网上公开。企业可通过资助设立社会组织等方式积极参与公共事业建设。探索建立“项目参与式”社会工作模式,构建多元互动合作的综合治理机制。

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和村服务的绩效评估机制和失信惩罚制度,不断创新社会组织和村民(居民)自治组织的管理体制机制。

经济发达镇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加快推进政社分开,建立依法管理、关系清晰、充满活力、管理和服务更加到位的政社共同治理和服务体制机制。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和欠发达的镇,要重点围绕为“三农”服务和稳定农村社会秩序等职责,加快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市场化的合作机制,不断拓宽政府与社会合作内容和渠道,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五)规范机构设置,优化编制配备。重新制定镇分类标准,在对镇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综合设置党委、人大和政府机构,优化编制配备。

1.科学进行镇分类。按照镇辖区常住人口、土地面积、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三项指标,由地级以上市机构编制部门对镇重新进行分类(镇分类标准),并报省机构编制部门备案。综合指数在150以下的,为一般镇;综合指数在150—300之间的,为较大镇;综合指数在300以上的,为特大镇。建立镇分类动态管理机制。

2.合理设置综合性办事机构。限额为:一般镇,按不超过5个设置。较大镇,按不超过7个设置。特大镇,综合指数在300—400的,按8—10个设置;综合指数在400以上的,按不超过12个设置。具体设置形式由镇的上一级党委、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在限额内确定。

镇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人民武装部按有关规定设置,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按有关章程设置。具体工作由有关综合性办公室或配备专(兼)职人员承担,相关人员的待遇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执行。

3.优化机关行政编制配备。根据本地实际,在上级核定的镇行政编制规模内,镇行政编制可参照以下标准配备:一般镇,不超过35名。较大镇,不超过55名。特大镇,综合指数在300—400的,不超过85名;综合指数在400—500的,不超过120名;综合指数在500以上、常住人口特别多、经济规模特别大的镇,可适当增加编制,但最多不超过150名。

辖区面积在300平方公里以上的镇,在按其类别所确定的编制数基础上,可适当增加编制,但原则上增加的编制不得超过15名。街道原则上按一般镇设置机构和配备编制。其中,规模相对较大的街道,其机构编制可适当增加;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后,由镇成建制或合并镇改设的街道,可比照镇分类办法确定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

不再按比例核定镇机关后勤服务人员编制,可改为按行政编制的一定比例核定后勤服务人员数,原在编在职后勤服务人员占用后勤服务人员数并按原制度管理。

镇领导班子的职数配备,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六)改革事业站所,创新管理服务体制机制。

1.理顺管理体制。除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省编委有明确规定外,设在镇的事业站所原则上实行以镇管理为主、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今后确需实行以上级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须报经省机构编制部门批准。

2.推进分类改革。将事业站所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责划归镇政府,行政执法职责依法交由行政机关承担。对公益性站所加强财政保障,将经营性站所转制为经济实体或中介服务组织。对站所归类整合,按领域综合设置公益类事业站所或服务中心。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组建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镇不再设置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3.探索编制核定和人员管理制度。根据公益类事业单位承担的职责任务,合理核定人员编制或聘用人员数。探索按公益类事业单位职责任务实行财政经费预算包干。在包干经费内由事业单位依法依规进行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

4.创新服务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事业举办机制,建立以事定费、以费养事、养事不养人的财政投入机制、以理事会管理为核心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核心的用人机制、与人员绩效直接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5.强化绩效评估。对公益性和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运行状况、服务质量、产出效益和人员结构等定期评估,依据评估结果相应调整政府公益性服务经费投入和机构编制。

(七)创新用人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深化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选调优秀大学生到乡镇培养锻炼的工作力度,提高从优秀村(居)党组织、村(居)委会主任、选聘到农村或社区以及社会组织和事业单位任职或锻炼两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等基层和生产一线人员中招录公务员的比例。逐步建立乡镇公务员遴选到上级机关的工作机制。对长期在基层和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干部、长期担任乡镇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探索实行有关待遇倾斜政策。欠发达地区要探索建立更加灵活的乡镇用人制度,引导优秀人才到乡镇工作,完善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

综合指数在350以上的特大镇机关,可探索解决行政编制不足问题的有效办法,建立严格规范的镇机关聘员管理制度。聘员限额按照行政编制与聘员总额之比确定,镇综合指数在350—400(不含400)之间的,行政编制与聘员总额的比例在1∶1以内掌握;在400—500(不含500)之间的,在1∶2以内掌握;在500以上的,在1∶3以内掌握。具体由镇的上一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并报省、市机构编制部门备案。

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市在严格控制行政编制总额前提下,根据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对专业性较强的公务员职位和辅助性公务员职位实行聘任制。建立体现公平原则的公职人员保障制度,在机关聘员队伍中引进薪酬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固定工资和机动工资福利待遇相结合的灵活工资制度。

先行先试扩大人才引进对外开放,允许综合指数在400以上的镇机关、经济开发区管理机构、事业单位、有政府财政投入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组织、社区公共服务机构、政府独资或与社会合资的慈善组织等符合条件的组织机构在人才招聘制度方面大胆探索,积极引进港澳台或海外优秀管理或技术人才。

建立镇公务员和机关聘员绩效评估机制,健全公职人员绩效评估制度,并将评估结果与干部的职业荣誉、选拔使用和工作奖惩等结合起来。

(八)完善决策和监督机制,实现民主决策和有效监督。在扩大镇级政府管理权限的同时,要相应明确镇级承担与其权力对等的责任。建立与扩大镇权相适应的民主决策和权力监管体制。扩大公众对党政决策的参与,建立专家论证、决策听证与咨询机制和民意征集吸纳机制。

建立健全以党政正职为重点的镇党政领导监督制度。探索建立具有广泛代表性和独立性的行政行为和绩效监督评估机制,重点对党政重大决策、项目建设、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财政预决算、政府采购等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加快建立健全财政监督制度,推进镇党政机关及所属机构预决算在网络等新闻媒体公开。

建立健全对环境保护、城乡规划、节能减排、公共交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重点监管事项的监督标准,配套建立系统严密、设计科学、操作性强的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基层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建立内外结合的有效考核监督制度。

三、组织实施 推进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是我省在新形势下加快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省委、省政府深化经济社会管理事权改革及镇级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切实加强领导,集中精力,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实施,确保改革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省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并加强监督检查。省直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配套措施。各地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积极支持改革工作,认真研究和指导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由县级(东莞、中山市为市级)机构编制部门牵头拟订,经上一级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后,报本级党委、政府审批。2010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革工作。

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健全约束机制,严禁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违反规定干预镇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配备。改革后各地不得突破规定的镇机构设置限额和上级核定的镇行政编制总额。

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严肃组织人事纪律、财经纪律和机构编制纪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干部思想不散,工作秩序不乱,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改革工作完成后,省、市机构编制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检查验收。

第四篇:XX镇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成效初显

XX镇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成效初显

自发布竞争上岗干部任职公示以来,XX镇党委、政府坚持“接好权,用好权,管好权”,不断整合各种资源,认真履行各项新职,积极开拓服务思路,使政府合力再提升,服务管理再创新。

一、职能定位更加明确。镇党委、政府进一步明确了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强化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四个方面的主要职能,结合机构设置实际,细化了各项职能的具体内容,对职能职责进行了完善和拓展。紧紧围绕强化服务职能这一主线,推行合署办公、大办公区服务,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综合执法、社会保障等业务模块正推行集中式服务,改善了业务环节间的沟通,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降低了行政成本。二是行政资源逐步优化。通过规范机构设置,理顺条块关系,以新职能确定和整合人、财、物等资源。根据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山市镇区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明确了行政、事业编制和领导职数,重新调整各部门、单位的人员岗位安排,重新调配车辆、部门预算、办公场所和设备,使各项资源能符合新职能部门的业务需要,提高了综合工作效能。

三是编制管理和考核稳步加强。按照市的“三定方案”,开展了编制实名登记工作,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编制、岗位和人员一一对应,并于近期完成了任命、聘用、工作交接等手续。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以及定期轮岗制度,加强业务下放的人员培训,建立了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有效调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锻炼,整体工作作风焕然一新。—1—

第五篇:地方政府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模式跟踪研究

地方政府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模式跟踪研究:以珠三角某镇为例

2009年,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给予的“先行先试”改革战略定位下,珠三角镇级行政体制改革引人瞩目:第一,2008年《纲要》)提出了广东省要积极按照强镇扩权的原则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第二,2009年广东省在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南海区狮山镇和东莞市塘厦镇、石龙镇开展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试点,2010年又新增广州下辖的增城市新塘镇、东莞市长安镇为改革试点;第三,2009年以来,广东省连续发布《关于富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珠三角镇级机构改革是未来广东行政体制改革影响面最大亮点,极有必要对2008年以来的改革效果展开跟踪研究;通过全面的总结、提升基层政府的改革经验和政治智慧,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东莞市简政强镇改革模式跟踪研究

(1)东莞模式:地级市直接管理模式

(2)塘厦镇、石龙镇、长安镇三个试点镇的事权改革模式

(3)东莞简政强镇改革模式中的政府、市场、社会关系逻辑

(4)东莞简政强镇改革模式经验总结

2.佛山市简政强镇改革模式跟踪研究

(1)佛山模式:镇、街道同步管理模式

(2)南海区狮山镇、顺德区容桂街道两个试点的事权改革模式

(3)佛山简政强镇改革模式中的政府、市场、社会关系逻辑

(4)佛山简政强镇改革模式经验总结

3.广州增城市简政强镇改革模式跟踪研究

(1)广州模式:县级市直接管理模式

(2)新塘镇试点的事权改革模式

(3)广州简政强镇改革模式中的政府、市场、社会关系逻辑

(4)广州简政强镇改革模式经验总结

4.珠三角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模式的启发意义

(1)珠三角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模式的标杆意义、推广适应性策略

(2)珠三角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成功经验分析

(3)珠三角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背后的行政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三位一体改革

(4)珠三角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模式对全国其他地方的改革启示

下载关于简政强区事权改革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简政强区事权改革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区街事权改革工作设想

    大西街道材料 大西街道事权改革工作方案为了明确区街工作职责和任务,推进工作重心下移、权力下放,打造“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责权利相统一”的区街工作新格局,进一步突出街道......

    四级协力推进富县强镇事权改革[模版]

    四级协力推进富县强镇事权改革近年来,我省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行政审批权下放力度,积极扩大县镇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特别是去年12月部署佛山、东莞市等地大胆开展试......

    徐国元书记在北滘镇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含五篇)

    徐国元书记在北滘镇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10年7月30日•根据录音整理)中共北滘镇委员会书记徐国元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今天上午,我镇在区......

    广东省简政强镇改革的创新探索及体制性障碍

    广东省“简政强镇”改革的创新探索及体制性障碍 刘玉蓉 邵任薇 2012-9-6 10:36:09 来源:《战略决策研究》2012年2期 一、“简政强镇”改革的创新探索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把加......

    东莞市石龙镇简政强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东莞市石龙镇简政强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0-06-09 各有关单位: 《东莞市石龙镇简政强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业经镇委、镇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

    质量强区

    自评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我区质量强区和标准化战略重点工作推进方案的的要求,我科工作总结如下: 1、编撰修订《经开区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实用手册》。结合实际情况和......

    文化强区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任务 (一)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筑牢全区人民的思想基础 强化理论武装,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力。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自觉把社会......

    区镇街简政扩权的调研报告

    镇街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层面,在统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xx区审时度势,多次简政放权,使镇街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