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农行贵州分行信贷支持旅游业的调查
对农行贵州分行信贷支持旅游业的调查
农行贵州分行调研组2011年09月05日
近年来,农行贵州分行依托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打造旅游大省的战略要求,积极支持旅游业发展。据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末,该行累计投放贷款近146亿元支持旅游景区设施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惠及贵州广大城乡百姓。
大力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和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有效地推动了贵州旅游业的发展。
根据贵州省旅游资源尚处开发阶段、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村旅游点遍布全省及多数景区有特色旅游商品的特点,贵州分行在信贷支持中侧重四个方面:
大力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该行加大对以旅游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贵州主干公路网高等级公路、重大交通运输干线与枢纽工程建设及贵广铁路项目建设、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以提高游客的乘车舒适度,缩短到旅游目的地的时间。2000年以来,该行累计发放贷款近130亿元,支持了玉铜、清黄、凯玉等26个贵州重点公路建设项目,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与出行条件,推进了贵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大力支持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按照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原则,该行积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已纳入区域布局规划、具有较强资金实力、发展前景和社会经济效益良好的景区类优质客户或项目,如先后投放贷款8亿余元支持黄果树景区扶梯建设、修建栈道、景区绿化及旅游宣传等;投放贷款1.76亿元支持梵净山景区架空客运索道、佛教文化苑、游览步道和游客服务中心等建设。在该行信贷支持下,如今,贵阳市南江大峡谷景区不仅完善了缆车、公厕等旅游基础设施,改善了景区接待条件,而且升格为国家级4A景区。
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发展。近年来,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特色乡村旅游”在贵州异军突起,该行通过整体推进方式开展集中连片授信,借助行政力量开展整县推进授信和“农行+公司+农户”的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模式授信等方式,形成了“以网点为依托,以产业为基础,现场公开办贷,集中连片授信”的农户小额贷款经营模式,以此支持地方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旅游经营户改善经营环境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了当地农户就业,增加了农户收入。
积极支持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根据贵州省旅游景区特色旅游商品深受游客青睐但规模不足的特点,该行加大对旅游特色商品开发的支持力度,以提高景区及景点的旅游附加值。在黔南州,该行加大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先后向当地茶叶企业发放贷款930万元,用于7000多亩茶叶的种植。在遵义市,该行大力支持白酒产业发展,创造性地以基酒抵押方式解决白酒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开辟了支持地方优质特色产业发展新途径。目前该行采用白酒基酒抵押发放贷款5000余万元。
扶持旅游产业面临着符合信贷准入条件的客户少、贷款担保难以落实、贷款风险难以控制等问题。
符合信贷准入条件的客户少。由于贵州不少旅游公司与景区、景点的“管理委员会”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因此,其经营发展经常受到一定的行政干预,商业化运作程度不高。目前,贵州省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着“小、散、差”的特点,信用等级在AA级以上旅游企业较少,符合农行信贷准入条件的客户不多。旅游项目贷款期限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由于当前信贷政策对旅游行业客户贷款期限原则上控制在10年以内,因此,刚起步的贵州旅游业投资额度大,投资回收期较长,单个景区在较短的贷款期限内全额偿还贷款有一定压力。
贷款担保难以落实。由于贵州省旅游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达到A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很少,且大部分旅游项目又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证,因此,多数旅游企业难以找到恰当的担保方式。
风险控制存在一定难度。由于部分承贷主体与景区、景点的“管理委员会”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经
营管理不能完全按市场化运作,主管部门的诚信度如何成为贷款银行需要防范的风险点,故对贷款资金的监管十分不利。同时,以景区或景点的收费权质押无法律依据,若贷款资金发生风险,也难以执行。
扩大信贷支持领域、适当调整信贷政策和切实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才能做好旅游产业的扶持工作。
扩大信贷支持领域。大力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旅游交通条件,提高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将重点旅游景区及所在地区的星级酒店建设纳入旅游业支持范围,切实提高重点旅游景区及所在地区的旅游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积极支持旅游商品开发和创新。要支持具有民俗和地方特色并符合旅游者消费心理的旅游商品的开发,满足游客消费多样化需求,扩大旅游收入来源。
突出支持重点。根据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要重点支持4A级及以上风景区和近期列入优先发展的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优先支持旅游资源丰富、业主实力雄厚且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景点和景区建设开发项目,积极支持列入省级及以上财政预算的通水、通电、通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选择地支持精品景区建设,做优做强精品景区,突出精品景区的带动作用和骨干支撑作用。
适当调整信贷政策。一是将年度综合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且国家旅游局认定为3A级(含)以上的旅游景区、信用等级在A级(含)及以上企业列入信贷支持的对象。二是旅游开发建设贷款中固定资产贷款期限根据项目总投资和借款人偿还能力合理确定,最长期限原则上不超过20年(含)。三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旅游开发建设贷款中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资本金为20%以上。四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及国家旅游局认定为3A级(含)以上的旅游景区建设的旅游开发建设贷款,可采用收费权质押方式。五是将旅游商品开发和经营的企业、与旅游开发配套的运输企业、旅游大县或旅游相对成熟地区的乡村旅游列入旅游业贷款范围。切实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坚持科学决策,从贷款源头到贷款出口各个环节上加强对贷款风险的评价和审查,努力将贷款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切实加强贷后管理,及时发现和化解贷款风险。贷款发放后,明确专人进行管理,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办法,将管户经理的个人收入与工作绩效挂钩,切实加强管户经理的责任。特别是要加强对借款人现金流量的管理和监测,防止经营收入被转移或挪作他用,建立“还本付息专户”,每回笼一笔资金都要按与借款单位的约定将一定比例存入专户,确保贷款本息能按计划偿还。
第二篇:对农行湖北襄阳分行实施信贷资产品质经营的调查
对农行湖北襄阳分行实施信贷资产品质经营的调查
农行襄阳分行调研组2012年02月20日
2011年以来,农行湖北襄阳分行积极适应新的信贷经营管理要求,在全行全面推行信贷资产品质经营,推进信贷工作转型,促进了全行信贷资产品质的有效提升。2011年年底,该行战略、高效高品质客户贷款占比达到88.04%,比年初提升16.72个百分点,在省分行综合绩效考评中该项考核获得满分;优质法人客户占比93.17%,超省分行标准值13.17个百分点;节约经济资本占用1103万元,增加经济增加值929万元。转变信贷发展方式,实施差异化信贷策略,全面加快信贷工作转型,有效促进了全行信贷资产品质的提升。
农业银行在全行范围内全面实施非零售客户内部评级体系和新经济资本计量方案以来,如何适应新的信贷经营管理要求,就成为了一个摆在基层农行人面前的课题。襄阳分行的答案是,通过转变信贷业务发展方式,实施信贷资产品质经营。
在客户信贷投向上,该行结合省行提出的提升信贷资产品质专项考评的相关政策,以客户信用等级、贷款收息水平、风险缓释水平为考量因素,选择在信用等级、风险缓释水平、收息水平三个维度中达到“三高”和“两高”的客户为信贷准入标准,将客户细分为战略资产客户、高效资产客户、一般资产客户、低效资产客户、劣质资产客户等五类客户,以此确定客户品质类别的高低。同时,该行制定了《襄阳分行2011年区域信贷准入与管理政策指引》,确立了“大中选强”、“小中选优”和“大中小客户协调发展”的客户准入策略,引导全行主动调整信贷客户选择偏好,积极营销高品质客户。
在信贷资源配置上,为确保有限信贷资源配置优先安排高品质客户的信贷需求,该行明确了“三保三控三压”的信贷资源配置政策,即保战略资产客户、保高效资产客户、保高收益低风险的个人客户信贷资金需求;控一般资产客户、控票据贴现、控除确保类优质个人贷款外的其他个人贷款;压低效资产客户、压劣质资产客户、压不良贷款。在信贷资源配置方式上,按月、按品质高低对客户信用需求进行分类排队,促进了全行信贷结构、品质结构的有效提升。
在差异化信贷策略上,该行积极营销信用等级高、综合收益高、风险缓释率高的高品质优质法人客户,适度控制经济资本回报率达不到所在区域平均水平的法人客户中长期贷款;对“三低一高”(信用等级低、综合收益率低、风险缓释程度低、经济资本占用高)客户,严格控制新增用信。严格信贷业务定价水平核定,实行“市场约价”、“友好协商”的方式,以客户品质分类为主要依据,积极与客户充分协商建立再定价机制。尽力提高客户风险缓释率,在选择信贷投放时,尽量选用经济资本占用低、信贷品质高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尽量减少一般保证担保(上市公司保证担保除外)、机器设备、商标专用权、采矿权和信用、互保、多户联保等担保方式。合理设置贷款期限结构,在设计还款期限和方式时,综合考量客户经营周期、预期现金流、投资回收期等情况合理设定贷款期限,确保贷款期限与还款资金来源相匹配。
在信贷客户分类管理标准上,该行对战略资产客户合理维持贷款总量,重点控制“战略资产客户中长效资产客户”的贷款占比。对高效资产客户积极提高贷款占比,适度控制经济资本回报率达不到所在区域平均水平的法人客户中长期贷款,促进增量贷款投向高效资产客户。重点控制一般资产客户和低效资产客户,按客户拟定提升措施和落实时间表,引导各行弱化对一般资产客户、低效资产客户的信贷介入力度。对劣质资产客户实施信贷退出,以劣质资产客户贷款占比实施反向考核,促进劣质资产客户的前瞻性退出。对表外资产业务,调整业务操作方式,通过提高保证金比例和全额质押项下信贷业务,增加业务收入,减少经济资本占用。
在构建信贷客户品质评价体系上,该行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分管行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提升信贷资产品质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了考评指标体系,制定了专门的考核评价办法,即综合考虑近三年新放贷款不良率、潜在风险客户甄别准确率、信贷客户营销拉动效益等因素,分行建立月分析、月辅导、季考核、季通报制度。制定了《关于贯彻省分行进一步提升信贷业务发展品质的实施意见》、《襄阳分行提升信贷业务发展品质考评实施细则》等专题文件,全方位地对分管行长、客户部门、风险部门进行信贷资产品质提升的培训辅导,多渠道、多维度地传导“资本、风险、收益相平衡”的发展导向,使全体人员
能够深入理解信贷客户品质评价的内涵。同时,按月召开提升信贷资产品质领导小组会议,分析当期信贷资产品质提升情况,确定信贷资产品质提升的重点,对重点支行进行信贷资产品质提升工作开展现场绩效辅导;按季对各行信贷业务品质提升情况进行考核兑现,按季通报考核情况,有效促进了全行信贷资产品质提升。
加快信贷工作转型还需在考核办法、客户结构、政策导向等方面继续发力。
全面对接品质经营考评办法。围绕省分行新的信贷品质分类标准和考核办法,抓紧对全行2012年存量客户贷款进行清理、分类,明确提升重点,制定2012信贷品质经营考核办法。对照办法确定信贷品质提升的薄弱环节、提升重点、提升措施等,有针对性、多维度地开展信贷品质经营的绩效辅导。突出品质经营优选信贷客户。严格按照总行新的非零售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和标准,对所有法人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工作,提高对客户违约概率判别的准确程度。调整客户准入门槛。按照绩效考评中的客户准入门槛和品质经营标准量化每笔信贷业务的准入。加强表外业务管理。通过提高收费水平、加强定价管理等手段,提高或有资产业务收益水平;尽量提高保证金比例、清理过期保函无效经济资本占用等手段,降低经济资本占用。
充分发挥政策机制导向作用。围绕综合绩效考评标准,将总行新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和新经济资本计量方案相关的指标体系引入单位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如信贷品质、优质法人客户占比、贷款定价、风险水平评价、经济增加值、经济资本占用、信贷管理等,引导业务结构的调整。按照信贷规模、经济资本的双重管控要求,新增贷款规模服从于经济资本限额分配以及“收益、成本、风险”相平衡的原则,将经济资本计划分解到经营行、到部门,落实到每笔信贷业务,按经营行、按部门综合核算综合收益和贡献度,真正做到按笔核算成本与收益、按笔核算对全行绩效考评的贡献度,促进本行业务在区域、客户、产品、期限等多个维度实现结构优化。
提高信贷品质经营管理能力。转变审查、审批内容和方式,在依据“政策、制度、财务”评价风险的前提下,按“收益、成本、风险”相平衡的思维选择最佳信贷方案,进一步提高审查、审批的质量。通过审查、审批环节将“收益、成本、风险”相平衡的理念传导至营销环节,促进全行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和资产品质的逐步提升。
第三篇:对农行湖北分行全面推进信贷工作转型的调查
对农行湖北分行全面推进信贷工作转型的调查
胡秋平蔡喆2011年12月19日
近几年,农行湖北分行围绕“品质经营”的工作主线,主动对接社会经济转型、资本约束强化以及农行基本政策制度调整等趋势性变化,全面推进信贷工作转型,取得初步成效。目前,该行实体贷款市场份额跃居四大行之首;经济资本回报率较剥离前提升9.67个百分点;近三年经济增加值年均增幅达73%;经营绩效综合排名跃居系统内前列。
采取确立橄榄型目标客户结构、调整信贷客户选择偏好等举措,推动信贷工作转型。
在经营导向方面,确立橄榄型目标客户结构。该行今年年初创造性地构建了信贷客户品质评价体系,以客户信用等级、贷款收息水平、信贷担保状况为基本评价维度,根据客户在银行形成的信贷资产的成本、风险、收益的综合评价,确定客户品质类别的高低。清理结果显示,年初该行法人贷款品质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结构,即以大客户、大项目为代表的“低风险、低收益”群体和以三农小客户为代表的“高风险、高收益”群体相对较大,而“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客户群体相对较小。为建立“资本、风险、收益相平衡”的信贷发展模式,实现信贷工作转型,该行提出打造风险较低、收益较高、成长性好的客户在全行贷款总额中占主导的“橄榄型”的客户结构调整目标。截至11月末,该行高效客户贷款余额占比较年初提升4.8个百分点。
在资源配置方面,引入“客户品质分类”配置维度。该行在配置信用风险经济资本限额时,基础性配置限额向高效资产客户倾斜;对信贷规模计划的使用和客户放款顺序的安排,从以审批先后为序转变为以客户品质高低为序,优先满足高品质客户的用款需求;转授权体现客户品质分类的差异配置原则,对高品质客户扩大信贷业务审批权限,对低品质客户上收审批权限。在这些措施的合力作用下,今年新增贷款90%以上投向优质客户。
在审查审批方面,确立“三维”分析原则。该行由依据“政策、制度、财务”等评价风险为主,逐步转向在依据“政策、制度、财务”评价风险的前提下,按“资本、风险、收益”相平衡的思维选择最佳信贷方案。出台《审查、审议、审批工作指导意见》,通过培训宣讲、省分行带头践行等方式,自上而下推动审查、审批的内容和方式的转变,信贷审查、审批环节的品质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通过审查、审批环节将“资本、风险、收益”相平衡的理念传导至营销环节,促进了全行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信贷结构的调整优化和资产品质的逐步提升。
在客户营销方面,调整信贷客户选择偏好。结合提升信贷资产品质专项考评,该行引导全行主动调整信贷客户选择偏好。长期以来形成的将“大客户”等同于“好客户”、“大项目”等同于“好项目”的习惯观念正在逐步改变。年初以来,该行积极营销高品质客户,通过“友好谈价”等方式逐步将存量低品质客户转化为高品质客户,稳步推进“哑铃型”客户结构向“橄榄型”客户结构的转化。截至11月末,该行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余额占比较年初提升12个百分点;A级及以上法人客户的贷款余额占比较年初提高7个百分点。
实施实质性的风险底线甄别和前瞻性压退管理;在贷前审查中严格落实贷后管理要求。
实施实质性的风险底线甄别和前瞻性压退管理。贷长、贷大、贷集中是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形成的经营习惯,也是绝大部分不良贷款形成的根源。针对贷后管理薄弱、存量客户管理不到位问题,该行创新贷后管理工作方式,由单纯依据贷后管理办法进行形式上监管,转变为在进行形式监管的同时,实施实质性的风险底线甄别和前瞻性压退管理。出台《信贷风险底线和压退管理指引》,明确各类信贷业务的风险底线,要求全行以信用风险底线为主要标准确定压退客户,根据风险程度和风险特点制定压退策略、选择压退时机;对于压退计划未完成、或未纳入压退名录但当年新增不良的,扣减绩效考评得分,从而大大增强贷后管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近两年来,该行前瞻性主动退出潜在风险客户贷款10.83亿元。
把紧审批闸门,在贷前审查中严格落实贷后管理要求。在对存量法人客户进行授信审查时,根据《存量客户信贷风险底线和压退管理指引》对客户进行风险底线测评。做到对达到或接近风险底线的客户不审批增量授用信业务,在未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或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的情况下不审批收回再贷业务。今年以来,在“三审”环节,该行在审批环节调减授信额度275户,涉及金额31.2亿元;调减用信额度165户,涉及金额11.9亿元。否决触及风险底线的客户36户,涉及贷款7.18亿元,有效保障了存量信贷资产的安全。
建立“三限”办贷机制、重设个贷流程和转变产品创新方式,夯实信贷基础管理。
建立“三限”办贷机制。为传导“高质高效”的办贷理念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平衡办贷质量与办贷效率,增强办贷人员的尽职意识和履职能力,湖北分行建立“限质申报、限次补充、限时办结”的办贷机制,明确办贷质量、办贷时间、办贷责任界限,填补办贷效率制约机制的空白。并将法人信贷业务限质申报、限次补充、限时办结的规定,纳入 “三审”人员履职考评,从内部切实形成流程银行合力,从办贷环节助力市场竞争力提升。“三限”办法实施之后,各级行贷款申报资料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省分行本部会议审批和合议审批从信贷管理部受理到完成审议的平均时间分别比上年缩短了约3个工作日和2个工作日。重设个贷流程。按照“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的原则,精简办贷环节,重设个贷流程;缩小个贷业务贷审会审议范围,鼓励各级行加大对独立审批人的个贷业务授权。通过流程清理、授权调整,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个贷业务的运行效率。相关政策市场反映良好,为全行个贷业务的高速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转变信贷产品创新工作方式。由以往依据规定被动受理产品的创新、审核,转变为主动安排信贷产品创新工作,并按“发起、受理、主审、审议、试行、评价”的流程尝试商业化运作模式,极大地推动了信贷产品的创新工作。在历经调研论证、研发起草、制度审查、评议审定等几个阶段后,形成了《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等22个信贷创新产品的制度建议稿,其中有《采矿权抵押信贷业务管理实施细则》等10个产品经向总行报批报备,已正式在辖内印发试行。迄今为止,该行创新产品项下增量贷款已占近两年新增法人贷款的13.1%,在规范担保办理的同时,有效拓宽了担保渠道。
夯实信贷基础管理。近年来,该行坚持开展中介机构选用管理,促使中介机构公正、客观发布意见;推进贷后管理例会和巡检工作, 加强贷款到期管理,扎实贯彻落实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支付管理要求,从贷后风险管理的预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上提升品质经营;有效加强押品管理、注重提升信贷资产的风险缓释水平;以专项考评的方式,强化信贷管理系统群信息质量管理,多策并举提高信贷精细化管理水平。2011年贷后巡检情况显示违规现象大幅下降、合规办贷理念明显增强。
第四篇:农行信贷支持农业产业链
对农行信贷支持农业产业链的思考
做好风险管理方能实现共赢
李浩 2010年09月29日
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看,农业产业链功能的实现意味着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产品增值环节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与工业产业链和城市消费链的对接,实现城市加工经贸企业和广大农户的合作双赢。但是就全国范围而言,一方面,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先天不足,农业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过小、技术水平偏低的缺陷;另一方面,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仍按照家庭规模运行,生产效率低,抗风险能力弱,导致农业生产的波动性较大,农业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低且不稳定。
作为农村金融骨干与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农业银行,如何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有选择地信贷支持农业产业链发展,实现农户、农业关联企业和农行多方共赢,需要县域支行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风险类型
总体上讲,农业产业链面临四大主要风险,即内部运营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市场风险和信息流风险。
内部运营的风险。这是一种传统风险,指由于产业链企业或农户之间合作不成功,达不到预期效果,降低了产业链的整体效率。
自然环境的风险。尽管农业产业链具有一定的自救功能,但是面对大规模的灾害,仍然无法回避农产品减产或绝收的现状,从而导致产业链下游遭受损失。
市场方面的风险。产业链上的企业为保持资金流运转,一般采取面向消费者需求的商业模式。但由于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变量较多,有可能导致农业产业链产品滞销,挫伤农户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资源浪费,影响产业链的后续生产。这种基于市场的风险属于产业链的外部系统性风险。
信息流的风险。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中的信息管理薄弱,主要存在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一,信息屏蔽。产业链中的一方为谋求较高利润率,不向另一方提供信息,虽然单个的目标达到了,但整个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却降低了。其二,信息失真。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应用,大量产业链的信息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收集和传输,有利于加快企业内部流程,但网络信息安全没有保障,甚至遭受网络黑客攻击,导致信息系统瘫痪。其三,信息泄露。由于农业产业链企业内部管理不严,知识产权意识和保密意识不强,可能造成信息失密或失窃,被竞争对手利用。
强化风控
针对农业产业链中的四大风险,建议农业产业链自身按如下措施,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
健全农业产业链风险管理组织。积极发展农村互助组织。通过大力发展农村互助组织,提高广大农民的组织程度,强化集体有效抵御风险能力。同时,逐步建立农业保险公司。鉴于“三农”本身特点,农业保险不能彻底走商业化的路子,可以发展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可先在商业性保险公司中单独开辟一项业务,建立专业农业保险,由国家财政垫付,拨出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农业保险。同时实行多家保险主体联保或分保,把风险分散。等到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再把这一块独立出来,单独成立农业保险公司。此外,还要鼓励建立农业风险咨询公司。现代农业生产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支撑。农业产业链企业或农户在市场调研、项目评估、投资决策、技术研发等方面,都可以利用农业风险咨询机构提供的有关信息。
加强农业产业链信息化建设。要通过建立农业产业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高效预测某一特定农业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收益,预测农业生产者风险成本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变化,测量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风险诱惑度、风险约束度以及风险效应度,评定农业生产者风险承受水平和规避程度,把实际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与风险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联系起来,测试各种风险基金的充足程度。
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抵御市场风险。农业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指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还不成熟,期权市场更是刚刚起步,应进一步完善法规,加强对期货市场的监管,提高农民操作水平。
建立农业风险基金,加强保障力度。参照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我国可以通过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来建立农业风险基金,即形成由各级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个人及其他缴纳来源作为补充的基金来源体系。以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风险发生频率作为依据,合理确定农业风险保障基金的数量额度。强化基金管理和监督,设置专门的机构进行基金的管理和运作,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策略建议
就农行如何管理农业产业链风险,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制定合理的农业产业链风险管理计划。首先要根据当地经济情况和市场行情,确定农业产业链风险管理的目标;其次要明确风险管理人员的职责,并规定相关的报告制度。要根据不同农业风险的特征,结合各行制定的“三农”金融生态图谱,合理分配现有员工的风险管控任务,并通过相互协调,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
正确识别农业产业链风险。基层行客户经理需要掌握大量的农业产业链运营信息资料,进一步认清农业产业链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而确定农业产业链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同时,要运用风险分析和统计方法,提早发现农业风险,督促农业生产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及时衡量农业产业链的风险。尽早掌握农业产业链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度。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增加抵押物、提高利率定价及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等有效手段,减少风险损失。经营行在明确各个环节的风险效应后,通过对多种风险防范手段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确保使用最优的风险管理方法。
此外,应制定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加大落实“三包一挂”制度,制定详细的尽职免责规定,鼓励基层行客户经理做精做细“三农”县域业务。
第五篇:2013农行贵州分行面试安排通知
感谢各位同学及大学生“村官”应聘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根据入围面试人员的确认情况,现将我行面试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面试人员名单
面试人员名单详见附件。凡名单中存在重名等情况的,请以简历编号为准。
二、面试时间和地点
1.面试时间:2013年1月10日至13日,详情请查阅附件《贵州分行2013年校园招聘及大学生“村官”招聘面试具体时间安排表》。
2.面试地点:贵阳市,详见附件《贵州分行2013年校园招聘及大学生“村官”招聘面试具体时间安排表》,请入围人员认真查阅本人参加面试的具体地点。
3.请面试人员务必根据本人面试具体时间及地点的安排,提前30分钟到达面试指定地点集中等候,以便进行资格审核。
三、有关要求
面试前,我行将审核面试人员的基本情况和信息,请各位参加面试的同学提前准备,并于参加面试时按规定提供以下资料:
1.国内院校应届毕业生:请提供本人身份证、学生证、外语等级证书(或成绩单)、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单等上述资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请统一用A4纸,并按以上顺序装订。
2.海外院校应届硕士毕业生:除应提供上述资料外,还需提供雅思(IELTS)或新托福(TOEFL-IBT)考试成绩单、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的原件和复印件。如本科阶段在境内学习的,应提供国内毕业院校的全日制本科毕业证、学位证的原件和复印件;如本科阶段在境外就读的,应提供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的原件和复印件;以上资料的复印件请统一用A4纸复印和装订。
3.大学生“村官”:请提供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村官”任职地县委组织部出具的本人任职以来各的考核表以及大学生“村官”聘任协议等上述资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请统一用A4纸,并按以上顺序装订。
4.请同学们保持手机通畅,并提前查阅行车路线,确保准时参加面试。
祝同学们新年快乐!
附件:贵州分行2013年校园招聘及大学生“村官”招聘面试具体时间安排表.xls
新浪微博:@中公教育金融银行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