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庙镇:强化三项机制 促进村干部管理
关庙镇:强化三项机制 促进村干部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关庙镇全面推行村干部任前公示、任中“双述”、离任审计制度,建立完善了一套组织管理与群众评价相结合、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的干部管理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实行村干部任前公示制度。阳光公示制度是我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使村民及时了解村里干部的任职变动情况,积极参与到村务管理当中,起到了建言监督的作用。
二是实行村干部任中勤廉“双述”制度。开展“双述双评”活动,根据村干部的岗位职责,规定村干部“双述”内容主要包括履行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方面,即“述职述廉”。按照规定的述职述廉内容,现场报告、逐项说明,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现场质询。
三是实行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由镇纪委联合专门的审计单位对离任的村干部进行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村干部离任后30天内公布。村民对审计结果有异议的,可以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要求审计机构做出解释说明。(关庙镇纪委陈俊国)
第二篇:围绕中心工作 强化三项机制建设
围绕中心工作 强化三项机制建设
郑州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11年3月7日)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建立和完善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在市国资委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交建投公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创新活动载体,狠抓活动实效,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构建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不断探索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有效途径,多措并举抓好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企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促进了公司各项业务的开展。
一、以建立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为目标,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素质
为了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公司根据市国资委党委总体部署,利用搭建党员手机信息平台、通读一本好书,写好读书心得等教育活动为载体,全面抓好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和职工队伍的学习教育,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在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开展了主题各异的争创活动,彰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干部中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不断建立和完善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一)开展“手机党校”,搭建党员学习的平台
为了扎实开展党员手机信息平台活动,公司领导针对公司大部分同志在东区项目工地,党员组织集中学习比较困难的现状,利用手机短信覆盖面广、传播迅捷等特点,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自2010年3月份起开通了党员“手机党校”,每周2次定期向党员发送党性知识、党的最新政策、时事、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先进党员事迹等信息,大大提高了党员教育覆盖面。为庆祝建党90周年,自2011年3月份开始,手机党校将持续开展“党史上的今天”系列活动。公司将利用短信平台每天为党员同志发出有关党史的短信,与每位员工共同回顾党史上的重要时刻。
公司还依托“手机党校”作用,着力在学有成效上下工夫,以“创建学习型机关”、“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为目标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在“廉政勤政、执政为民”主题教育中,利用手机短信方式,按照“月月温故、节假日特别强调、阶段性考核”的办法使公司党员干部对《廉政准则》入脑入心,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警钟长鸣。活动期间,累计发送短信100多次,真正使手机党校成为“装在兜里,随时随地学习”的掌中宝。
(二)通读一本好书,强化党性认识
为了进一步激发公司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和能力素质,公司以党建活动月为抓手,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自2010年6月份起在全体党员中开展“通读一本好书”活动,并制定了“读书竞赛”活动计划,对读书学习活动的内容、方法、步骤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做出明确要求,号召全体党员广泛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养成读书习惯,每周自学不少于6小时,认真记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活动中公司除了根据计划安排统一购买发放规定书籍外,还根据每位员工具体工作岗位购买发放专业读物。目前为止,公司已购买规定书籍《读点经典》、《苦难辉煌》等五本读物,累计下发30余本。
为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系列政论文章》文件精神,切实提高公司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自2011年2月25日开始,公司党委拉开了学习“何平九论”序幕。3月11日,公司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进行了第二次集中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落实“依岗定责、公开承诺”,激发创先争优热情 按照上级党委部署,交建投公司开展“创优争先”活动以来,为促进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公司组织全体党员根据个人岗位特点,分别制定了《党员公开承诺书》,并庄严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真正使党员做到思想觉悟高于群众、业务技能好于群众、工作业绩优于群众,推动“围绕中心、承诺定责”主题活动深入开展。
公司严格按照上级党委要求,采取党员个人申报和公司党组织审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党员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对照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提出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承诺目标。公司对党员申报的承诺目标,根据每个党员的实际情况,逐一进行认真审核;对承诺目标不符合要求的党员,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经本人修改后确定。确定的承诺目标,在公司网站上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四)开展不同载体活动,争创党员先锋示范岗 为了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做贡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司在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开展了形式不
一、各具特色的载体活动:一是在党员比较集中的岗位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设置融资和综合管理党员示范岗2个,彰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在工程建设一线,开展青年突击队活动,集中力量打好工程攻坚战;三是在全体党员中,设立共产党员公示牌,喊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口号;四是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争创文明单位活动,在公司上下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并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号召员工积极参与,自觉、自愿为交通发展建功立业。在工程全面开工之后,公司将指导施工、监理单位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及时帮助参建民工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为工程建设营造和谐的内外部环境。
二、以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机制为主要内容,构筑爱心文化
(一)建立党员台帐,奠定帮扶坚实基础
公司广泛开展调查摸底,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党员的基本情况,建立了党员信息台帐。台帐中分别载明了党员的出生年月、入党时间、转正时间、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工作地址、经济来源、家庭人均年收入、现实表现、主要贡献和荣誉等详细情况,对有变动的台帐内容予以及时更新。台帐的建立,为实施党内关怀帮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关怀帮扶更具针对性,更有利于实现关怀帮扶的动态化管理。
(二)建立扶贫帮困机制,彰显大爱文化
扶贫帮困是构建和谐社会题中之义。交建投公司向来重视“民生”工作,发扬“大爱”传统美德,积极扶危济困,广西玉树受灾群众奉献爱心。2010年以来,按照市国资委党委要求,交建投公司把帮扶困难党员、群众,新农村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落实。当了解到郑海滨等困难群众的情况后,公司决定建立帮扶机制,对口帮扶交运运输系统两户困难职工,力所能及帮他们解决生活困难;与中原区卅铺村结成新农村建设帮扶对子,为村民送去书籍、医药和先进的科技理念,履行国企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为需要帮扶的群众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三)建立社会沟通的渠道,构建良好发展环境 公司通过建立一定机制,与监管部门、银行、投融资机构、施工单位、兄弟单位等相关合作方建立良好关系,搭建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平台,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推进投融资和工程建设等各项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以推进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建设为抓手,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一)立足自身实际,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公司把开展调查研究作为联系群众的基本方法,每年至少要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领导班子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坚持与群众交心谈心,找准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了解和掌握职工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征求群众意见制度。公司坚持定期征求群众意见,除平时通过建立“意见箱”征求群众意见外,每年至少要以召开全员大会的形式,集中征求一次职工群众的意见,广泛听取对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意见,为开展党员的民主评议和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打好基础。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或建议,并定期向群众通报意见、建议的落实情况和整改情况,保证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
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来信来访接待制度。公司依法依规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严格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处理意见。坚持把信访稳定工作关口“下移”和“前移”,把信访工作重点放在工程建设一线,坚持信访评估制度,合法开展招投标和工程建设各项活动。妥善解决农民工工资发放,及时消除信访稳定隐患。公司建立了领导接待日制度,每月至少安排一位领导接待处理群众的来访,做好来信来访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及时解决,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及时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树立党组织和党员的良好形象,维护大局稳定。
(二)不断改进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地联系服务群众
1、开展送温暖活动。公司点点滴滴关心职工群众生活。组织员工进行全面体检,工作日为职工安排误餐。与市交通委共建阅览室、健身中心,经常性组织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棋牌等文体活动,较好地活跃了公司气氛,确保员工身心健康。对内建立规章制度,构建“四送四上门”温暖工程,开展“职工生日送蛋糕、结婚生育上门祝福、生病有难上门慰问、亲属去世上门吊唁”等活动,温暖职工心田,解决职工生活问题。
2、开展文明交通活动。配合市交通委创建开放型、服务型机关建设,按照国家公务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员工遵章守纪,履行国家工作人员职责。根据市交通委总体部署,组织开展“交通文明服务竞赛”活动,选派员工参加上级组织的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组织“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深入社会,协助交警指挥交通,维护交通秩序,服务“畅通郑州”工程。积极开展警民共建活动,与辖区派出所结成对子,配合开展法制教育和综合治理活动,维护辖区文明和谐环境。
3、开展“雷锋在身边”义务服务日活动。2011年3月4日,交建投公司青年志愿者全体队员、党员代表、青年团员走上街头,向市民宣传文明出行等相关知识,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
(三)着力完善监查体系,加强对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监督检查
公司高度重视对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情况的督促检查,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一是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情况登记制度,掌握基本情况,对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二是坚持和完善群众评议党员制度及职工群众民主评议领导人员制度,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度,适时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四是完善考评制度,强化监督检查,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创优争先活动考评的重要内容。
第三篇:XX县三项机制强化老党员管理服务
XX区健全完善三项机制 强化建国前老党员管理服务
XX区现有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xx名,XX名抗日战斗时期入党,XX名在解放战争时期入党。针对这一特殊群体,近年来,XX区建立健全三项长效机制,加强农村老党员日常教育与管理服务,激发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
一是全部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机制。XX年对全区老党员进行了深入调查摸底,对老党员入党时间进行重新核定。过程全部留存影像资料,符合条件的老党员全部登记在册、建立台账,台账包含老党员基本信息、家庭基本信息、生活状况等,通过摸底排查,3名符合条件的老党员纳入未享受离退休待遇建国前老党员补贴范畴,对2名不符合的实行了退出。坚持半年已统计、半年一摸底,定期更新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二是让老党员老有所用,建立学习鼓励机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教育模式、内容、载体上下功夫,对于老弱病残和居住分散的农村老党员以个别传达学习作为主要方式,对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实行“送学上门”,对没有文化的老党员进行专门辅导,党员受教育覆盖面达到了100%。针对农村老党员大多是国内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的特点,组织开展了“老党员上党课”等活动,缅怀党的历史,谈论发展变化,激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和激情。针对农村老党员在村时间长、群众工作把脉准、普遍威信较高。为充分发挥这一特殊群体的优势,我区发挥他们党性强的优势,设置政策宣传岗,及时宣传党的涉农政策、文件精神等,引导群众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发挥他们威信高的优势,设置纠纷调解岗,公平公正地解决邻里纠纷、婆媳矛盾等,创建文明家庭,构建和谐农村,及时把信访矛盾向党组织反映,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是在生活上关爱,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注重解决农村老党员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定期走访慰问农村老党员制度。每年七
一、重阳、元旦、春节期间,各级党组织都集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对自身和家属、子女均丧失劳动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实行“救济类”帮扶,优先考虑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建立了建国前老党员生活补助制度,每半年为各位农村老党员定期发放生活补贴,把享受优抚补助的建国前老党员补贴,按规定标准,及时发放,实现了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建国前老党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第四篇:县工商局三项机制促进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吉木乃县工商局三项机制促进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今年以来,吉木乃县工商局积极创新农资市场监管机制,通过建立完善农资商品质量“准入过滤机制”、“问题发现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构建了“工商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农资市场监管网络,较好地筑起了农资市场监管安全屏障。
一、抓主体,建立“准入过滤机制”
1、建立“四个一”工程,夯实监管基础。针对农资经营主体点多、面广、监管难的问题,该局建立了农资市场监管“四个一”工程,即“一图”、“一档”、“一账”、“一库”。“一图”即绘制一张本辖区农资市场监管责任“网格”图,详细标注农资经营户数及分布情况;“一档”、“一账”、“一库”,即按照经济户口管理和企业、个体户信用分类监管的相关要求,完善监管档案、台账和数据库,把辖区再细分为若干个片区,每个片区确定责任人,明确职责,量化指标。
2、建立培训制度,提高农资经营者法律意识。充分利用“3.15”等有利时机,印制发放《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200余份,使广大农资经营者和农民消费者对工商总局最新颁布这一规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分批组织农资经营主体开展集中学习培训,邀请农业、质监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授课;开展农资科普知识、识假辨假知识“进村庄、进田头、进农户”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农资经营者守法经营的自觉性。
二、抓防范,建立“问题发现机制”
1、强化制度建设,完善追溯制。一是建立完善农资经营台帐。根据《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督促农资经营单位建立完善购销台账、索证索票制度。二是建立“一户多档制”。指导督促经营者在进货时查验供货商的合法经营资格,验明产品合格证和产品标识,索取产品检验报告,索取商品销售发票或其他销售凭证等相关票证,实现问题农资的可查、可控、可追溯,有效防范假劣农资入市。
2、创建诚信载体,实现守信自律经营。积极组织开展“农资经营放心示范店”创建活动,建立完善农资经营主体信息采集工作机制,引导鼓励农资经营者遵纪守法、诚信经营,表彰守信企业,依法查处严重失信企业,确保上市农资商品质量。
三、抓维权,建立“市场退出机制”
1、倡导“先行赔偿”,畅通消费维权通道。向全市农资经营户发出倡议书,签订责任状,进一步明确经营者“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对老百姓不满意的农资商品,可以凭《农资商品信誉卡》和销售票据实现“先行赔偿”。
2、推行不合格商品退市机制,强化质量监管。结合重点农时,突出“三个重点”,即重点区域、重点品牌、重点环节,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制售过期、失效、变质农资商品以及农资商品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利用变相进口的方式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违法行为,对查办的大要案进行曝光,及时向广大农民消费者发出消费提示,不断提高合格农资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有力地促进了吉木乃县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五篇:创新机制 强化服务 促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再上新台阶
创新机制 强化服务
促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再上新台阶
---七里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典型材料
七里镇位于敦煌市西郊,西靠青海油田公司敦煌生活基地,东西长14.5公里,南北宽6公里,全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全镇7个行政村,48个村民小组,有居民3421户。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财物的大量流动,造成了流动人口逐年增多的现状。截止2011年5月,全镇共有出租房屋户达264户,登记流动人口3873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了20%,七里镇始终坚持“属地化管理、亲情化关怀、市民化服务”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原则,切实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综合服务体系,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加强领导,实现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组织化 1.镇党委、镇政府对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十分重视,纳入了议事日程、列为工作重点内容。制定下发了《七里镇流动人口清理清查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站长、综治办、计生办、派出所负责人及各村专干为工作人员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确定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建立健全以综治、公安、计生等部门为主的镇、村、组三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建4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1个。进一步明确计生、综治、派出所等部门及成员单位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了协作运行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制度等,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多渠道、多手段发放“流动人口暂住证催办单”,共同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3.加强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建设。全镇按照居民点分布和人口比例聘用流动人口协管员66人。对协管员开展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业务上由派出所进行指导。根据需要,合理分配,建好用好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确保每村都有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负责办理本辖区内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相关事宜,制定《流
动人口协管员考评办法》,由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各村、派出所对协管员工作进行月量化考评,并将考评情况与协管员工资绩效挂勾,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基础工作。
二、创新机制,实现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化
针对人员流动大、出租房屋分布广、出租转换快、引发问题多的特点,七里镇建立了“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分层管理”的工作机制,有效地破解了流动人口管理难题。
1.建立“以房管人”机制。对所有出租房屋实行“旅店管理”,以出租房的“不变”应对承租人的“万变”,对动态的暂住人口实行静态管理,实现“以静制动”。近年来,七里镇对出租屋实行“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旅店式管理,派出所通过对流动人员信息的采集、甄别,充分掌握流动人口的情况。形成了“房主登记人,治安员收本本,民警录信息”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长效机制。以出租房屋管理为抓手,强化“谁出租谁负责”意识,明确房屋出租人职责,统一制发承租人登记册。派出所、房屋出租人、承租人签订《出租房屋治安责任书》和《出租房屋计划生育管理协议书》,有效地提高了房主和承租人的责任意识。同时,结合”以房管人”的模式,给每个出租户统一印发公安部《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绘制了出租房屋分布平面图,统一制作、安装了出租房屋门牌;推行“五好出租户”标准化管理模式,按照“治安好、环境好、管理好、计生好、配合好”的“五个好”标准,开展“五好出租户”评选活动,每半年进行一次。以房主自愿申请报名,村组干部、流管员、民警、居民代表和部分承租人参与评议,报名公开、结果公开的“一报四议两公开”方法组织实施,确保了公开、透明。评选活动得到房主积极响应,辖区 113户出租户报名,共评出“五好出租户” 54户,有效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2.建立“以业管人”机制。根据建筑工地、企业、餐饮娱乐场所等用工单位雇用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落实以用工单位为主要抓手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实行用工单位负责制,强化“谁用工谁负责”意识,流动人口的行业监管率达到95%以上。
3.建立“分层管理”机制。把辖区内的流动人口分为三个层次进行不同的管理, 一是放心人员,简易管。将有固定职业,固定住所、稳定收入、遵纪守法的列为放心类暂住人口,对此类人员平时只做一些简单的登记和管理。二是普通人员,常规管。将虽然有相对固定的职业,但住所不固定、收入低、多年没有返回户籍地、持一代身份证件的人员列为普通类暂住人口,对此类人员责任区民警每次巡查出租房屋时都要检查他们的身份证件,并询问相关情况,进行常规管理。三是重点人员,重点管。将没有固定职业和住所、身份不清、有前科、生活朝不保夕等人员列为重点管控类暂住人口进行特殊管理,他们每到一处住宿,民警都要求房东密切注意他们的日常动向和交往人群,凡有可疑情况立即通知责任区民警前往巡查防控。
三、强化服务,实现流动人口管理亲情化
为让居住在辖区的流动人口有一个平等温馨的环境,镇综治办率先提出了以服务促管理的新理念,通过开展多种服务活动,使流动人口能够安心工作生活,更加体会社区的温暖。
1.开展流动人口温馨工程,推行亲情式服务。从子女入学、计生上门服务、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延伸到民事调解及精神慰藉等便民服务。以“一家两线一卡”为载体的温馨工程,畅通了流动人口诉求表达渠道,做到了贴心服务。截止目前,共为流动人口办实事 120余件,解决因租住合同不到期等引发的矛盾纠纷 23起,水电费纠纷 14起,提供各种信息 153条。
2.定期召开了流入人口计划生育座谈会,征求对流入人口服务的意见和需求,给流动人口在生产生活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协调就业服务部门为流动人口提供技能培训,组织镇计生干部、村组协管员每月进行一次入户访查。及时了解掌握流动人口家庭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子女入学入托、就医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及时与相关单位进行联系,解决流入人口子女入学、入托13人,介绍就医21人次,提供房屋租赁信息19人次,介绍成功就业23人次,较好的解决了流动人口存在的实际困难。使“新市民”享受与居民同等的待遇,实现了“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服务承诺。
3.建立了流动人口劳务信息服务平台,确保外来务工人员的人生安全和及时就业。进一步完善了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增强了系统功能,随时掌控流动人口动态信息。并及时向外来务工人员发布用工信息,开展就业培训使外来流动人口掌握用工动态,减少其盲目流动。同时,对发生的治安案件及时协调处理,对经济困难的纠纷当事人进行法律援助。截止目前,协调处理治安案件256件,法律援助23人次。
四、完善制度,实现流动人口管理经常化
1.建立协管员例会制度。各村协管员队伍每月召开例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每月定期进行督察,并及时召开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会议,对流动人口的登记、办证、管理、服务及治安清查等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
2.建立分层、分级管理制度。分层管理就是层层落实责任,把任务细化分解到村一级每一个基层干部身上,从源头来抓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分级管理就是把工作下移到村级,做到乡镇管村,村管组,组管户,直至每个家庭成员;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3.建立信息通报和工作交流制度。综治、派出所、计生等部门加强信息综合交流工作,及时通报本部门工作情况,定期交流调解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建立检查制度。镇综治办每季度对本辖区开展工作的情况做一次分析评估,及时掌握工作实际状况,查找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部署,对办理工作绩效较差的责任单位和个人,根据具体情节,严格追究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