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迁精神形成发展及激励作用调研思考

时间:2019-05-13 02:5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动迁精神形成发展及激励作用调研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动迁精神形成发展及激励作用调研思考》。

第一篇:动迁精神形成发展及激励作用调研思考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是人的内在的动力。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没有一个萎糜不振者。同样,一个集体无论大小要具备战斗力、凝聚力成就一番事业,也必须形成自己特有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在长期的集体的协同活动中,成员 的默契之中形成的,是人的实践活动在精神层面的结晶,不是刻意造作和模仿的。而这种团队精神形成雏形,略具特点之后,就需要这个团队的决策者和成员精心去培育,呵护使之逐渐成长,通过不断深化提练使之发扬光大,最终成为这个团队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精神”。这种精神一但形成之后,新的成员进入这个团队,无论他持怎样的态度怀疑、观望、否定,但只要他在这个团体中生存下去,最终他会在这种精神的潜移默化和感召之下,自动溶入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自觉的去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以上是笔者在这篇调研报告形成中,对“动迁精神”的深入思考得出的感悟,本应放在报告的后部分,但开章明义,做为本调研报告的主题,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动迁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

时势造英雄,是吴忠这十来年的快速的城市建设发展的大趋势、大手笔催生和成就了一个专门从事拆迁安置工作的团队——吴忠市土地储备中心。其前身是吴忠市动迁安置办公室。1996年,在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吴忠的旧城改造工作被当时的市人民政府提到了重要议程上。当时的吴忠城区,大片大片低洼的危旧平房和生产队的场和在场周围居住的村民所形成的“城中村”,遍布市区。要建设必须要拆迁,这是绕不过去的一道门槛,必须有一个专门的工作单位统一负责全市的拆迁安置工作,于是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了“吴忠市动迁安置办公室”,专门负责市区乃至城市规划控制区内的各项各类拆迁安置工作。十三年来,他们先拆后建,先后建成了西湖小区、朝阳小区、金星小区、西苑小区、复兴小区等十多个住宅小区。2008年又主持拆迁建设了建筑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古城中心村等四个农民安置小区。基本上拆完了市区内的所有“城中村”,消除了城区内大面积的连片平房。

二、“动迁精神”的产生及发展。

在当时的条件背景下,拆迁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工作难度非常大。主要原因一是做为拆迁方,除了政府的“通告”外,从中央至地方没有任何依从的明确的有关拆迁的法律法规和政现性补偿安置规定,所有安置补偿都是由政府开会研究决定,拆迁处于初期探索和试验阶段;二是做为被拆迁方的搬迁户在距今十多年前社会背景下,对拆迁的认识理解,对吴忠城市建设发展的认识理解都处在较底的层次,有些人故土难离住惯了平房,任你怎么说就是不愿搬、不想拆,更有受利益驱动的搬迁户,私欲得不到满足而冲开了道德约束的防线走向暴力抗拒。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刚刚成立的动迁办的七八个从相关单位抽调来的年轻人抱成一团,凭着一股热情,凭着要干好工作的强烈愿望,凭着“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的坚定信念,开始了他们艰难的拆迁起步。当时情况明摆着:如果他们不能胜任拆迁工作,拆不了,今年新小区也建不起来,只有换人。动迁人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都是从各单位抽调而来,大家彼此之间没有前谦,也不存在隔阂,团结非常好,共同面对的压力使他们真正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是1996年危改启动以后吴忠第一个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朝阳小区的拆迁建设,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他们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也不分上班和下班、白天和黑夜,这家进那家出,讲政策讲拆迁安置办法动员拆迁户签协议。他们面对各种各样的花样不断翻新的抵制拆迁行为,软磨硬泡,要挟甚至人身及家人安全的威胁;有些拆迁户根本就不让你进门,他们一次不行就二次三次,一家“钉子户”他们最多上门达四十多次。那些日子里他们身上除了笔记本就是大把的“润喉片”。从早说到晚嗓子疼的回到家一句话都懒得说。更为难得的是这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没有一个没挨过别人的责骂与羞辱,没有一个没被揪过衣服领子,有些甚至被打伤住院。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再顽固的“钉子户”也架不住他们挚着,仅仅一年时间一片占地85亩,有27栋楼房,建筑面积达108000平方米的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环境优雅的住宅小区——朝阳小区出现在吴忠。这是吴忠第一个成规模连片配套的纯居民住宅小区,结束了吴忠从没有10万平米以上大型现代住宅区的历史,自然引起了轰动效应。动迁人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辛劳和血汗向政府,向被拆迁户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朝阳小区的成功改造有力推动了吴忠旧城改造的步伐,在随后的年月里,金星小区、裕西小区、复兴小区等危旧平房改造的小区在改变着广大拆迁户的生活质量、居住环境条件的同时,也迅速改变着吴忠的城区面貌,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浮华的背后,动迁办的年轻人付出了什么,也正是在这种磨难的历炼中,他们逐渐成熟了,成长了。拆迁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拆迁的方式越来越灵活,拆迁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以至发展到2008年的“两大工程”中的拆迁工作被誉为“少有的进度、罕见的效率”。从动迁办成立到今天的土地储备中心,从当初的无编制、无机构、无办公地址、无固定资产的“四无”单位到今天市人民政府的直层正处级事业单位,从七八个调来的工作人员到在编职工47 人获得市级文明单位、优秀党支部等多种荣誉称号的先进集体,回顾动迁人走过的十三年的历程,是一种强大的团队精神支撑着他们,无论是当初的七八个人,还是今天的先进集体,这种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经历了种种困难的磨炼才逐步 形成并不断发展弘扬,成为了今天的“动迁精神”。

三、“动迁精神”的内涵及其激励作用。

“动迁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受、特别能打硬仗恶仗”,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一)学习和进取是“动迁精神”的支撑点。学习是前进的动力,十三年来学习一直被放在动迁各项工作的首位。他们不空学而是结合实际学习,解决具体问题。成立初期,没有可依据的法律法规,没有政策文件,他们坚持学习,当时国家及省市部委有关牵连到城市建设拆迁的各类文件,吸取养份,他们上平凉到左旗,走遍区内各市县,广泛了解各地拆迁补偿的政策办法、经验,带回来一堆一堆的文件,反复学习研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完善形成了结合吴忠拆迁实际的各项补偿办法规定,得到政府认可后,被一次一次批准使用,是这种不断学习和与时俱进所获得的知识力量,使他们底气足,胆子大,敢做敢为。

(二)团结是“动迁精神”的核心。在任何团队精神中,团结是核心价值。“动迁精神”的团结体现在领导班子的团结,党员之间的团结职工队伍的团结所形成的单位整体的团结和凝聚。为了维护班子的团结,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已成为常 态,而且通过工青妇群团组织的多种形式和手段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变成了职工喜闻乐见的各项活动,寓教与中,密切了干群关系增进了职工团结。职工队伍中没有是是非非,没有帮派山头,一方面是工作的巨大压力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非原则纠纷,更主要的是党政工团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时时处处在弥合着职工中细小的隙缝,不让它扩大漫延,始终正气、正风占据着单位的主流地位。

(三)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动迁精神”的根本。每次接到拆迁任务后,无论事情大小,无论难易程度,单位领导都要认真安排,精心组织,并且往往是带头上去,哪里最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钉子”最难拔,哪里群众围攻最激烈,哪里总能见到领导和党员的身影,领导干部的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动着激励着职工迎难而上,攻克一个又一个拆迁“难点”。

(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受是“动迁精神”的特点。常 年累月的拆迁工作,使动迁职工养成了以完成拆迁任务为工作单元,淡化了上下班时间,淡化了白天黑夜,忘记了节假日,顾不上家庭与亲人。每项拆迁工作都是时间紧任务急,拆迁前总是先定下完成期限,超过期限视为任务没有完成。这种特殊的时限规定,必然形成对工作人员苛刻的要求,所以特别能吃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加班加点和多干一点工作,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奉献和长期的超负荷。而特别能忍受又是动迁人必须学会的基本技能,拆迁户骂你,无论多么难听,你不能还口相骂,甚至受到肢体侵害。你也不能还以颜色,只能让委屈的泪水在没有人的时候流出来,“谁让你干的是这份工作呢”这句话是动迁领导经常开导那些受了委屈的同志的口头禅。

(五)拆迁为民是“动迁精神”的实质。“折迁为了什么”,是动迁人思想政治工作 中经常讨论的话题。随着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深入人心,动迁人“拆迁为民”的思想也日益增强。“站在被拆迁人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我是搬迁户”等等换位思考的讨论,多年来在动迁办已进行过多次。他们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推出了以政务公开为主的“阳光拆迁”工程,把拆迁的各个环节科学组合,严格规范并向社会公开,向被拆迁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从拆迁源头上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在拆迁过程中,他们改变了以往为拆迁而拆迁的作法,一切围绕“人”开展工作,替被拆迁人搬家,找车租房,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困难,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有抵触情绪的人,使他们感到人文关怀的温暖,体味到动迁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改变群众的居住条件。“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提高了拆迁速度,更主要的是顺应了民心,获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得长期以来拆迁和被拆迁之间势不两立的矛盾,化解成了相互的理解和支持,破解了拆迁难的怪圈。

(六)敢做敢为,勇于攻坚克难是“动迁精神”的亮点。

“动迁精神”最大的亮点就是对待工作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所导致的就是工作作风。无论多么紧急的拆迁任务,无论多么困难的拆迁环境,动迁人向来就是定下的事就干,干就干好,干完干利索,决策上不优柔寡断,执行上不拖泥带水。接到拆迁任务想方设法用最有效的手段,最快的速度力争把政府的拆迁意向变成被拆迁户的自觉行为,最大程度地减少两者在理解和认识上的误差,消除可能产生的纠缠甚至磨操。当然也有利欲熏心的搬迁户,漫天要价,强硬蛮横,但动迁人敢干敢为但决不蛮干胡干,他们会依照法律程序在公示听证,仲裁等合法手续完成后,也会依靠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各种手段实现拆迁的最终目标。

“动迁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通过十多年繁杂艰辛的拆迁工作的实践、在这个团队的精心培育下逐渐形成并被发扬光大,成为这个集体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相信只要一荐一荐的动迁人,能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不断提升“动迁精神”的境界,这个团队将会始终保持着活力和激情。

第二篇:汉语对越南语形成与发展的作用

汉语对越南语形成与发展的作用

越中两国山水相连,从古至今,越中两国文化交流频繁。在长期的历史接触中,越南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方面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越南语和汉语之间的语言接触。汉越两种语言深远的接触历史体现在越南语的方方面面。越南语是目前越南的官方语言。除了越南语,在越南地区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在追溯越南语的形成与发展之前,应该了解一下越南的各种语言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越南的各种语言情况

与中国一样,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54个民族和睦共处。其中京族(也称越族)的人口占绝大多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6%。京族的语言,即越南语是目前全国通用的语言。54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其语言分属于南亚语系(Austroasiatic family)40个民族、南岛语系(Austronesian family)5个民族和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9个民族等三个语系。可以说,越南的民族语言的面貌就好比一片原始森林,是东南亚这一方神奇的土地孕育出来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的写照。我们把越南的民族语言系属进行如下概括:

(一)南亚语系(Austroasiatic family—Ng? h? Nam ?):该语系在越南是最大的一个语系,它分为如下5个语族,每个语族又有不同的各自语言。1.越-芒语族(前越-芒语):越(京)语(ti?ng Vi?t)、芒语(ti?ng M??ng)、土语(ti?ng Th?)、哲语(ti?ng Ch?t)。

2.蒙-高棉语族:高棉语(ti?ng Kh? Me)、巴拿语(ti?ng Ba Na)、色登语(ti?ng S? ??ng)、格贺语(ti?ng C? Ho)、赫雷语(ti?ng H rê)、墨侬语(ti?ng M? N?ng)、斯丁语(ti?ng S Tiêng)、布鲁-云侨语(ti?ng Bru–V?n Ki?u)、仡都语(ti?ng C? tu)、叶坚语(ti?ng Gi? Triêng)、麻语(ti?ng M?)、克姆语(ti?ng Kh? Mú)、戈语(ti?ng Co)、达渥语(ti?ng Tà ?i)、遮罗语(ti?ng Ch? Ro)、抗语(ti?ng Kháng)、兴门语(ti?ng Xinh mun)、莽语(ti?ng M?ng)、布劳语(ti?ng B? lao)、俄都语(ti?ng ? ?u)、勒曼语(ti?ng B r?u)。

3.苗-瑶语族:苗(赫蒙)语(ti?ng H? M?ng)、瑶语(ti?ng Dao)、巴天语(ti?ng Pà Th?n)。

4.岱侬-泰语族:岱语(ti?ng Tày)、侬语(ti?ng Nùng)、傣语(ti?ng Thái)、山仔语(ti?ng Sán Chay)、热侬语(ti?ng Giáy)、佬语(ti?ng Lào)、卢语(ti?ng L?)、布依语(ti?ng B? Y)。

5.嘉代语族:拉支语(ti?ng La Chì)、拉哈语(ti?ng La Ha)、仡佬语(ti?ng C? Lao)、布标语(ti?ng Pu Péo)。

(二)南岛语系(Austronesian family—Ng? h? Nam ??o):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语系,分布的地区也比较广。此语系在越南只有一个语族——占语族,包括五个语言:占语(ti?ng Ch?m)、嘉莱语(ti?ng Gia rai)、埃岱语(ti?ng ? ?ê)、拉格来语(ti?ng Rag lai)、朱鲁语(ti?ng Chu ru)。

(三)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Ng? h? Hán T?ng):主要分布于中国和缅甸的大部分,在越南只有两个语族:藏-缅语族和汉语族。

1.藏-缅语族:哈尼语(ti?ng Hà Nhë)、拉祜语(ti?ng La H?)、夫拉语(ti?ng Phù lá)、倮倮语(ti?ng L? L?)、贡语(ti?ng C?ng)。

2.汉语族:华(汉)语(ti?ng Hoa)、艾语(ti?ng Ngái)、山由语(ti?ng Sán dëu)。

从上面可以看出越南的各种语言情况以及越南语的系属关系,也可以看出汉语和越南语没有系属关系。

关于越南语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目前越语学界的看法虽然还有个别的地方不同但是基本上是一致的。我们主要按照阮才谨(Nguy?n Tài C?n)、范德杨(Ph?m ??c D??ng)和阮善甲(Nguy?n Thi?n Giáp)三位学者的见解来阐述这两个问题。

二、越南语的形成过程

(一)越南语是由越-芒语(ti?ng Vi?t–M??ng)转化与改变而成的

越-芒语是由东南亚各种语言的诸多单元要素一起形成的,其中前越-芒语(nhóm Vi?t–M??ng)、蒙-高棉语(nhóm M?n–Kh? me)和岱侬-泰语(nhóm Tày–Thái)是三个重要要素。约在公元前两千年,由于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变化,大批的部落,尤其是东南亚北(即北印度支那)地区的蒙-高棉居民和前越-芒居民——从事狩猎、采集、刀耕火种的高原居民——大批迁徙到红河平原地区,与当地说岱侬-泰语的部落共同生活。在开发红河平原的过程中,他们采用了岱侬-泰居民的水稻社会经济模式。在这个开发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新的集团——一个包括多个部落(其中以说蒙-高棉语的人占多数)的集团——逐渐改变自己所说的语言,形成了一种新语言。这种语言不是前越-芒语,不是蒙-高棉语,也不是岱侬-泰语,而是三者混合在一起的共同语言——共同的越-芒语(ti?ng Vi?t–M??ng chung)。该语言以前越-芒语为根底作用、蒙-高棉语为基础作用,岱侬-泰语为运行机制作用。它是一种在音节化过程中的语言,基本上还没有声调。这个阶段汉语对越南语言的接触与影响还不是很明显。

(二)从秦汉时期起汉语就开始对当时的越南语言发生了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越来越大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地区之后,置南海(今广东)、桂林(今广西境内)和象(今越南北部和中北部)三郡。派官吏前往统治,迁徙大量的移民与当地人杂居。从此汉语就开始对越南当地的语言产生影响。公元前207年,赵佗称王之后,继续在越南地区传播和推广华夏文化,汉语也随之在越南得以推广。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把越南正式兼并为中国领土,设立交趾(今越南北部)、九真(今越南中北部)、日南(今越南中部)三郡,汉语随之成为越南的官方语言,并通过口语途径传入民间。

直到公元938年,中国的各个封建朝代都对越南实施了统治政策。尤其是公元679年,唐朝在越南设置安南都护府,发展教育,实施科举制度,当地出现了一批精通汉语的知识分子。其后,汉语汉字一步步深入到了越南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段时间(公元前214年至公元938年),越南人称为北属和抗北属的一千年。

在接触汉语的漫长过程中,由于接触汉语的地区及其深度不一样(北部比南部深、平原比高原深)共同的越-芒语就慢慢地变化了。在高原地区的越-芒语由于受汉语的影响不深,它还是按照岱侬-泰语的机制在发展。而在平原地区(以红河平原为中心)的越-芒语受到汉语的深刻影响便脱离了岱侬-泰语的机制并以汉语的机制为发展道路,所以共同的越-芒语就慢慢地分成了两种独立的语言:芒语(ti?ng M??ng)和越语(ti?ng Vi?t)。独立的越南语形成离现在大概一千多年。我们用下面的表格来概括越南语的形成过程。

一 约公元前两千年至公元前214年 前越-芒语跟蒙-高棉语以及岱侬-泰语混合在一起 共同的越-芒语形成二 约公元前214年至7世纪 共同的越-芒语跟汉语接触 独立的越南语形成

总的来说,越南语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从前越-芒语到共同越-芒语的阶段(约公元前214年之前)、第二阶段称为从共同越-芒语到独立的越南语阶段(约公元前214年至7世纪)。第一阶段基本上还没受到汉语的影响,语言的局面比较复杂,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第二阶段的语言局面以汉语的影响为主。可以说,汉语和越南语虽然没有系属关系,但它对独立的越南语形成有重要的作用。正如陈国旺学者(1999:75)所提到的“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汉语汉字的接收,尽管越南语和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但是北属的一千年也是越南语向音节化和声调化转化的一千年。”

三、越南语的发展过程

公元968年,越南正式建立了自主的封建国家。当时,独立的越南语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从越南自主的封建国家建立到法国正式侵略越南(968~1884),在越南,汉语和越南语又并存了一千年。越南历代封建王朝几乎都照搬中国的封建统治制度,崇拜儒学,建文庙,设立国子监,通过科举来选任官吏。使用汉越语(使用汉越读音的汉语文言语)作为文学语言,使用汉字来写两千多年的民族历史和文学创造。但该时期越南语还是母语,越南人还是用越南语作为日常交际的语言以及民间文学创作的语言。

从独立的越南语形成到现在,越南语的发展过程可以分成如下六个阶段。

1.第一阶段始于独立的越南语形成(约7世纪)止于越南自主的封建国家建立(968年)。该阶段越南语刚刚脱离共同的越-芒语独立起来,它的体系还没完善,文字也没有形成,所以称为初越语阶段。当时越南属于中国封建国家的一个部分,所以汉语仍是越南的官方语言。但汉语的使用范围只限于行政领域与王官之间的交际语言,在民间越南语才是广大群众的交际语言。在这个阶段,汉越读音(汉字在越南的读音)慢慢地形成了。

2.公元968年,越南正式建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从此越南语就进入第二阶段。该阶段称为上古越语阶段。当时,出于新建立的自主封建国家的需要,越南封建朝廷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模型(包括思想体系、教育与科举制度、政事与典章制度等等)来建立和维持封建王朝统治的稳固。在这个阶段,虽然越语的体系已经比较健全,但它还没有文字的语言,满足不了官方语言的要求。所以汉语仍是新越南封建国家离不开的语言。可是从此以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汉越读音在越南已经形成,汉语在越南跟汉语在中国的读音不同且差别越来越大。越南人用汉语作书面语(即汉语文言文)而使用汉越读音来读文言文。此种语言被称为汉越语。汉越语是官方书面语,文学创作的正统语言和教学语言。越南语成为全国交际的口语(包括官方口语和民间口语)而且在民间还是文学创作的语言。

3.从13世纪起,越南人按照汉字创造出喃字(越南语的方块文字)。它是以汉字为基础,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法创造出的一种新型文字。从此以后,除了汉字,越南人开始用喃字来写自己的民族文献及进行文学创造。这个阶段汉越语还是官方的书面语。要注意的是,在越南的汉越读音跟在中国的汉语读音在此阶段的差别已经很大。汉越音以唐朝的汉语语音为基础,按照越南语的发展而变化。在中国,汉语自身也在发展变化,但是它的变化基本上没有影响到汉越音的变化。越南语随着喃字的出现及发展越来越成熟,地位越来越高,尤其是在胡朝(1400~1407)。喃字和汉字相互影响使越南语,尤其是越南语汉源词得到飞速发展。这种语言局面一直到17世纪才改变。该阶段称为古越语阶段,也就是第三阶段。

4.17世纪,西方传教士为了在越南发展传教事业,便用拉丁字母来拼写越南语。这种拼音字后来称为越南国语字。从此越南语进入第四阶段,也称为中古越语阶段。该阶段跟前一阶段的语言局面及发展趋势基本相同。因为越南国语字虽然形成了但是还比较简单而且它的使用范围狭窄,主要用于与传教相关的工作。它对当时绝大多数的越南人还是陌生的。该阶段越南语已经十分成熟了。喃字的文学创造达到了最高的水平,尤其是阮攸的《金云翘传》已经成为越南语经典的喃字文学作品。由于喃字文学很发达所以汉字文学就慢慢减少了。当时的汉越语跟前几个阶段相比基本上不变,只有汉越音有点变化。这个阶段止于1858年。

5.第五阶段始于1858年(法国开始侵略越南),止于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称为近代越语阶段。该阶段对现代的越南语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越南语言状况非常复杂的一个阶段。从1858年起,法国殖民帝国侵略越南并实行殖民政策,他们极力控制汉语汉字与汉文化在越南的影响:一面鼓励越南人使用越南语与越南国语字,一面又传播法语与法国文化。所以在越南社会上,国语字很快得到完善和推广,法语的地位也慢慢地提高,同时汉语汉字以及喃字的地位也慢慢地下降了。

这个阶段可以称为越南的语言斗争阶段。一方面是越南语跟汉语汉字的斗争,另一方面是越南语跟法语的斗争,两方面的斗争都很激烈。汉语汉字在越南已经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汉字被越南人称为“圣贤字”。当时很多人,尤其是儒家学者一直支持使用汉字,坚决反对使用别的文字。这可以称为“保守派”。法语虽然刚进入越南,但它代表着西方文明,在当时是一种先进文化,后来成为了越南的官方语言。除了统治阶级之外有很多新知识分子以及新市民都鼓励学习和使用法语,这部分人被称为“欧化派”。主张使用越南语与国语字的就被称为“爱国维新派”。

1917年是越南封建国家最后一次举行汉字科举考试,此后,法语就成为越南的官方语言。法国殖民者在1917年之前为了控制汉语汉字与汉文化在越南的影响便鼓励越南人使用越南语与越南国语字。1917年之后他们为了普及法语与西方文化而控制越南语以及国语字。但不管怎样,越南语作为越南人的母语,还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很好地流传下来了。越南国语字是一种比较好学、好记、好用的表音文字。1945年,越南语与国语字获得了最高的地位,成为新越南民主共和国正统的唯一语言及唯一文字。

1840年~1949年,在中国,汉语也进入一个新阶段——西学东渐的阶段。为了吸收与普及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的科学知识,大批的汉语新词出现。越南语也按照汉越音借用及自造了很多新的汉越词。

6.1945年“八月革命”之后,新越南政府把国语字定为国家官方文字,越南语正式作为国家交际的唯一语言。自此之后,越南语进入第六阶段,即现代越南语阶段。在该阶段,在越南,汉语和法语都被看为一门外语,喃字也就成为一种过去的文字。由于新社会以及新越南语的要求,大批的新词被生造,其中大部分都是汉源词。汉字虽然已经没有正式的地位但是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能看到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懂汉字的越南人越来越少了。对于越南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弄懂汉源词的语义以及用法已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我们按照阮才谨(1998)的表格来概括越南语发展过程以及越南语言局面的历史。

第一阶段 初越语阶段-有两种语言:汉语(官方的语言)及越南语(民间语言)

-有一种文字:汉字 约8至9世纪

第二阶段 上古越语阶段-有两种语言:越南语(口语)及汉越语(书

语,汉

言)

-有一种文字:汉字 约10至12世纪

第三阶段 古越语阶段-有两种语言:越南语(口语)及汉越语(书

语,汉

言)

-有两种文字:汉字及喃字 约13至16世纪

第四阶段 中古越语阶段-有两个语言:越南语(口语)及汉越语(书

语,汉

言)

-有三种文字:汉字,喃字以及拉丁拼音字(国语字)约17世纪

第五阶段近代越语阶段-有三种语言:法语(官方语言)越南语(口语)及汉越语(书面语,汉语文言)

-有四种文字:法字,国语字,汉字,喃字 19世纪后期至194

5年

第六阶段 现代越语阶段-有一种语言:越南语

-有一种文字:国语字 1945

四、结

年之后

从共同的越-芒语形成(约公元前两百多年前)到现在,汉语对越南语的影响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尽管两种语言的关系一直都在发生变化,但是汉语对独立的越南语形成及发展的重要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只要细心探究就会发现,越南语体系的每一个层面都有汉语的影响,尤其是词汇层面,60%以上都是汉源词。正如李靖在《汉语对越南语的影响》一文中所言,“汉语以其词语和文字为主要形式对越南的输入,不仅影响了越语语音体系的形成,极大程度地丰富了越语的表达职能,填补了越语书写符号的空白,而且对作为一种成熟语言的越南语的形成、成熟与发展,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第三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调研思考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一种广泛的金融服务,指不占用银行资金,银行以中间人的身份给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其主要包括结算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代保管业务及咨询业务等,中间业务以其独有的成本低、风险小、利润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到银行的青睐,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了现代商业银行业

务的三大支柱。目前,商业银行已经由争夺以存贷款业务为特征的传统业务领域转向争夺以中间业务为特征的现代业务领域。

一、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商业银行摆脱经营困境,提高盈利能力

我国已建立起了一个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以10余家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近100家城市商业银行为两翼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且20世纪90年初建立的证券市场分流了部分银行资金来源和贷款融资需求,同时,银行负债成本居高不下,资产质量下降,银行授信风险普遍增加,银行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在注重传统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同时,尽快发展中间业务,以求在努力减少经营风险的同时,寻找银行利润新的增长点,从而减低经营风险,提高赢利能力。

(二)有利于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参与国际竞争

随着我国加入wto,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将与中资银行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开展竞争。短期内中资银行传统存贷业务不会受到太大冲击,所以竞争的重点就落在了风险小收益高的中间业务上。外资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早,服务品种和经营管理的能力已相对成熟,它必将通过提供多样化的中间业务服务,来争取稳定的客户,促进其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并从中赢得巨大利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缓慢、种类少、服务面窄、市场占有量小、收益比重低,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随着金融业开放步伐的加快,能否在中间业务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关系到能否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格局中生存和发展。

(三)有利于化解风险,提高银行市场形象

随着金融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的单一业务结构使得获利能力降低,银行经营风险也不断增加。而中间业务主要利用银行现有技术、装备、人员、网点和信息开展各种业务,一般不需要增加太多的额外投入,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收益高的特点,与一般的资产负债业务相比,其风险系数要小得多。因此,为了增加收益,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同时,中间业务的开展,能够使银行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这不仅是其实力的象征,也是其服务社会的体现。随着服务结构的改善和服务范围的扩大,有利于塑造并推广自身的市场形象,取得广大客户的信任。

(四)有利于满足中小企业和居民的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结构调整及进出口贸易迅猛发展,带来社会资金流速的加快和流量的增加,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创造了条件;同时,随着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增加了对诸如投资理财、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方面的需求,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基础。所以,充分发展这些中间业务有利于满足中小企业和居民的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

(一)中间业务开展的范围窄、层次低,覆盖面不均衡。中间业务是一项范围广、跨度大的系统化服务项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多是起步较早、操作简单、科技含量低的传统品种,如结算、一般性代理、信用卡业务等。对中间业务缺乏内涵式开拓,即较少开拓经营深度,提高经营要素的质量,银行很少能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等软件优势来充当客户的财务和投资顾问,代客理财,为企业兼并、重组、收购提供项目融资等高层次的服务。

2007年包头辖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量(万元)

国内支付结算业务

国际支付结算业务(外汇)

银行卡

业务

代理

业务

担保及

承诺业务

交易类

业务

(外汇)

托管

业务

其他

89060757

1446396

1786440

5274372

4616644

2877

3236099

8652269

从表中可以看出,包头辖区各金融机构开展的中间业务主要有:国内支付业务结算、银行卡业务、代理业务,这三项业务收入占全部中间业务收入的80%--90%左右;而国际支付结算业务、担保及承诺业务及交易类业务、托管业务等收入仅占全部代理业务收入的8%--10%左右,传统的中间业务品种仍占主要地位。

(二)中间业务定价政策不完善。人民银行及有关部门未对中间业务收费标准进行系统、明确的规范,对中间业务的收费行为缺乏统一的、明确的刚性约束。一方面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规定不具体,太笼统,可操作性差;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没有自主定价权,没有形成市场定价机制。

(三)中间业务发展效益低下,缺乏积极发展的意识。中间业务

是以为社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手续费为目的的金融服务业务,但由于受传统银行经营观念的束缚及客户金融意识较弱等原因的影响,对中间业务没有合理的定位和规定,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广大客户对银行收取手续费缺乏认识,大部分中间业务成为银行的无偿服务,不讲价格,不计成本,致使银行信用价值扭曲错位。仅作为一种争取存款的手段,使中间业务的应得收入流失,不能产生效益,挫伤各银行开办中间业务的积极性。以包商银行为例:2007年建设银行包头分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年业务收入的9.8%,包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仅占全年业务收入的3%。

(四)缺乏开展中间业务的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且无人才培育和管理的专门机构。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集人才、技术、网络和信息于一体的特征,是金融业的高技术产业。它需要一大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商业银行上述人才普遍缺乏,也没有专门的人才培育机构。

(五)经营观念陈旧,市场营销手段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将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低成本存款的手段来看待,中间业务无论在业务品种的开发还是市场营销管理方面,均缺乏总体的经营发展目标和规划。体现在银行一些中间业务的开展方面,有的是被动发展,有些则是国家行政指令和政策倾斜的产物,如代理国债、政策性银行业务等。没有把中间业务作为利润的增长点来看待。因此,对中间业务的市场宣传和营销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措施,造成一方面银行推出的部分中间业务客户不了解,另一方面客户需要的产品银行又不能提供,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六)运作不规范,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运作进行系统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协调与配合。在运作中,大部分商业银行仅限于下达中间业务完成计划,而对如何加强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提高发展水平,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常常使基层行在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中处于被动局面。此外,中间业务的管理模式还大多是一种分割式模式,中间业务管理工作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完成。这种分散化的管理,而且各个部门往往是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方法,采取不同的考核目标和激励措施,这既不利于信息沟通,又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也不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整体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

三、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人才结构。人才是竞争的核心与关键,中间业务面临着国内外各商业银行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首先,商业银行要抓紧培育新型的金融人才,使从事中间业务人员的知识全面化、科学化、精通化。加强对现有员工进行在岗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型的综合人才。其次,要建立一种良好的进人、用人和责任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员工积极性和能动性。

(二)树立效益观念。商业银行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的,建立健全中间业务的运作程序和管理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要把目光紧盯市场,推行和强化营销,为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夯实现有的市场基础。要摒弃过去那种盲目追求总量扩张、只注重外延发展的粗放型经营观念,在注重外延合理扩张的同时,更要注重内涵的有效发展。使投入、规模、质量这些综合指标切实与自身整体效益紧密挂起钩来,以确立合乎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路子和模式。

(三)加强监管,鼓励和支持银行开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已给监管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银行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管的主动性,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与加强监管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统筹研究,减少无序竞争,引导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良性发展,达到有效化解各种风险的目的。

(四)规范银行内部管理,优化中间业务管理部门。各商业银行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中间业务管理部门进行整合与再造,建立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负责制定中间业务的管理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负责全行中间业务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和推广,对中间业务进行日常的管理与协调,保障中间业务稳步健康的发展。

(五)成立中间业务管理、决策机构,要按市场导向重新考虑内部职能机构的设置,从上到下建立独立的中间业务管理组织机构,打破以存贷款为中心,以产品来设置职能部门的旧框架,并且根据自身发展实际,负责全行的发展战略经营规划,制订明确的中间业务发展规划,定期督导、考核、奖惩中间业务的经营状况,协调各部门关系,搞好市场调查,积极为推行。

(六)加快产品创新,严密防范银行风险。国内银行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要以市场为导向,突破传统业务的经营范围和模式,充分挖掘市场潜在需求,研究市场消费心理,分析市场发展趋势,积极研发新的中间业务产品。要以防范风险为前提,坚持区别对待、强化内控、充分披露的原则,将中间业务纳入银行整体风险管理体系。对信用风险,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级体系,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己对各类风险的承受能力、控制能力和资本实力,真正做到通过发展中间业务实现收益的最大化,避免心中无数,盲目跟风,违背发展初衷

第四篇:大麻花产业发展调研思考

**村位于我县**乡东部,与**市**乡接壤。全村现有耕地5576亩,人口878户4450人,其中劳动力2339人。**人凭借创新祖辈相传的手艺、敢闯敢干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格,依靠“大麻花”这个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造的“宝贝”,闯出了一片新天地,走出了一条特色富民的成功之路。2008年,全村“大麻花”经营户有800多户,经营

人员2100多人,“昌河”运输车1200多辆,年销售收入1.5亿元,利润3800多万元,户均4.8万元,人均8600余元。家家“洋楼”别墅,室室装扮讲究,人人神清气爽,昔日“有女莫嫁**郎”,今天“‘麻花’、‘小伙’分外香”,**村成为了颍淮大地上的“金凤凰”。

一、发展历程和特点

(一)贫穷,逼出来的富民之业。穷则思变。焦岗湖之滨的**,地势低洼,为全县“锅底”,“三年两头干,三年两头淹”,种植常规作物产量低、效益差,灾年甚至颗粒无收。老人们回忆70年代前的生活就一句话:“苦得没法过”。住的低矮破漏、穿的粗布“补丁”、天天食不果腹,“蛇皮袋”装上麦草当被盖,小孩老人病了没钱医……迫于生计,很多**人不得不外出闯荡,干些小本生意。炸馓子卖就是该村的一项传统,老人们回忆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后来逐渐兴起“一根扁担两只桶”,四处叫卖臭豆腐卤。上世纪80年代初始,到处摸爬滚打的**人适应市场的变化又卖起了小麻花,“脚踏车托着两只篓”,叫卖到江苏、河南、山东等地。在叫卖小麻花的过程中,一些顾客提出能不能把麻花炸得大一些、好看一些。经多见广、头脑好使的**人从中嗅到了新的商机,90年代初,一些敢吃“螃蟹”的**人开始尝试炸大麻花。经过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由一两、半斤、一斤一个逐步炸到二斤多一个,**人炸大麻花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炸出的大麻花越来越符合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人们的口味喜好,也有更多的人掌握了这门手艺,积攒了丰厚的家底。2004年始,经营户们看上了安全舒适,能进城市的“昌河”车,越买越多,代替了原来的三轮摩托车,**人在脱贫致富的大道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快、越走越舒心。

(二)时代,催生出产业化经营。伴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大麻花也日益走向规模化生产与经营,适应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新期待和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新要求。出于对“大麻花”的热爱和发展前景的关注,原村支书宋亭远同志毅然辞“官”下海,当起了“龙头兴业”的开路先锋,于2007年底组建了“颍上县管仲大麻花食品有限公司”。公司2008年初投产,日产4吨,年销售额500多万元,解决了村里20多人就业。由于产品质量可靠,证件齐全,便于外出销售,利于经营户们多卖多赚,来厂进货的络绎不绝,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目前公司生产份额不到全村总产量的40%(散户每日加工量约为7吨)。为进一步“强龙头、带产业、促增收”,县、乡两级政府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提供资金和政策扶持,支持老宋的公司做大做强。

(三)诚信,打开全国大市场。开拓广阔市场,来源于风雨同舟、锲而不舍地奋斗。**人打开市场的诀窍就是两个字:诚信。他们虽然大多流动经营,却从不欺诈消费者,不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再去哄骗其他消费者的“一锤子”买卖。他们知道诚信是生存之本,消费者是上帝!只有赢得“上帝”的认同,才能赢得市场、赢得未来。他们竭力满足顾客需求,顾客喜欢什么样的就做什么样的,头天晚上提的要求,第二天就能把“量身定做”的大麻花送到顾客手中,始终做到质优价廉、不求暴利、送货上门、招手即停。他们自觉商定销售区域,交流经验教训,彼此关心照顾。比如,有时他们采取抱团销售的方法,几人结伴一起在路旁摆摊,但不管谁卖多卖少,最后平分销售收入,卖少的再把产品匀给卖多的。同时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人平时经常联系,互通信息。哪个地方的大麻花好卖了,在当地的亲友会及时通知其他地方销售不好的亲友赶过去,从不吃“独食”。他们一路走来,虽屡历艰辛,但凭借着血缘、乡情、友情结成销售网,使大麻花这朵特色经济之花越开越艳、越开越香。多年来,他们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除台湾外都留下了他们辛劳的足迹,甚至远销到中缅、中越边界,有的还手持边防证跨国经营。

(四)创新,赢得持久生命力。**村人多年奔波在外,对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较为了解,有很强的适应性。特别是善于倾听顾客的意见和建议,“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能根据各地各类顾客如南方人、北方人,老人、儿童、青年人……的不同口味、喜好,创新工艺,不断更新产品结构和花色品种,推出令其满意的产品。能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选择销售地点,春天开始往北去,秋天来了往南赶。能根据市场的特点和自身的情况,创新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有自产自销的,有进货代销的;有在当地现做现卖的,有从村里加工厂买货到全国各地跑着销售,在当地好卖再通过物流企业从家乡厂家配

送的;有常年在外经营的,有3-4个月回来一次的。敢于变通,如在受灾之年从家乡民政部门开上“灾民证”带着,以便得到当地市场管理部门的理解与照顾,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二、发展贡献和效应

(一)促进了农民就业和增收。大麻花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当地群众的就业,使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仅**乡不完全统计

就有5000多人从事大麻花的生产销售,由其带动的其他产业也解决了很多群众的就业问题。**乡朱连清书记介绍说,有的经营大户一家就有3、4辆“昌河”车,一部车每年少的赚个4、5万元,高的能挣10万元。经营户张登元说,他家四口人,2007年卖“大麻花”纯收入9.8万元,2008年稍差些,也挣了8万元。香香脆脆“大麻花”真真正正成了群众的“金娃娃”、“聚宝盆”。200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8600余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190元的2倍多。当前我县165万人口中有农民近150万,如全县大多数农民都能象**人那样,通过特色产业发家致富,那将会是一个何等壮观的景象!

(二)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进现在的**,一座座别具一格、造型各异、错落有致的别墅彰显着主人的富有和幸福,令人赞叹。走进群众家里,室内装潢考究,家具时尚新潮,冰箱、彩电、太阳能一应俱全。原村支书宋亭远同志说:仅去年到现在全村就有70户农民喜建新房。现在上级党委、政府正帮我们修路建桥,建设体育、文化、科技等公益设施。现在群众手里有钱了,谁不想住好点、住舒服点。只要路一修好,全村95%以上农户都会建好自己的“小洋楼”。很快,一个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农民群众自发自主创建的新农村将会为我们带来更好的惊喜与自豪。

(三)促进了农民观念的转变。一是农民不再把土地视为唯一的依赖与眷恋,真正摆脱了千百年来几亩薄田的束缚,不再羡慕“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他们在更广阔的市场大潮里经风雨、见世面、长见识,磨练摔打成“有理想、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累了丰富的从商经验,信息多、人脉广、眼界宽、头脑活,所见所闻、所感所知的是一个飞速变化、充满生机的时代,其眼光早已不再仅仅聚焦于“麻花”之上。他们有的是资本和实力,有的是追求和梦想,只要条件允许,机会合适,他们当中一些人必将开拓新的产业,谋求更大发展。二是培育了农民婚育新风新观念。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儿女不再是养老的唯一依靠。大家是一门心思抓经济,少生孩子多富裕。三是培养了现代人居观念。他们长期奔走在祖国各大中小城市之间,强烈地感受到现代城市文明的气息和熏陶,对家乡的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与要求。

(四)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农民想的是创业、想的是发展、想的是富裕,全村到处都呈现一派车来车往、修路建房、麻花飘香的动人场景,没有一个闲人。大家都在忙生意、数票子,社会安定祥和,群众精气神十足!昔日的穷争饿吵,变成了今日的见面问好。同时随着群众收入水平的上升,对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公益事业的关注与参与热情明显提高。他们关心家乡的发展,关心后代生存发展环境的改善,积极向党和政府反映他们的心声和建议,敢于呼吁党和政府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积极响应党和政府改善他们生产生活条件的动议,积极参与全村大事小情的谋划。这对于我们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理念,进一步改进亲民、爱民、为民的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大麻花产业是我县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艰苦打拼出来的成功创业典型,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发展粗放,组织化程度不高。仍在沿用传统粗放的生产手段,生产过程技术落后,标准化技术的组装配套不够,没有引进高科技全自动麻花机,不能实现优质生产、集约经营。产业链短,导致产业经济效益和潜力难以很好发挥和提高。二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式经营为主,难以做到户户制作考究、料精货实。生产环境差,没有实现全程全封闭无菌化生产,存在卫生隐患。三是品牌培育不够。自有品牌在市场上知名度低,品牌效应差,竞争力弱,影响产业规模扩张和层次提升。四是政府服务不优。群众反映在颍上、阜阳办理流动营业执照、灾民证和车辆年审、保险等事项繁、难、慢、贵(全村1200多辆昌河车大多挂**牌照,因为**的服务快捷方便)。五是新农村建设欠缺统筹规划,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医疗、卫生、文体等公益设施不完善。虽有以上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克服,但它推动全民创业、带动群众致富的鲜活实践带给我们震动、启示与思考。**的实践证明,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富民强县的基本途径,是解决我国县域、镇域经济结构趋同,实行产业调整、优化升级的正确选择,是振兴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最佳切入点。从区域竞争的态势看,特色就是财力,特色就是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要想推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更好地适应形势,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亮特色经济。

(一)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21世纪什么最贵?创业精神最贵!**人那种不守穷、不抱怨、不怕难、不恋家,自力更生闯市场,艰苦奋斗建家园的自立自强精神,**村那种全村一体、全员参与、全民创业的生动局面,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热烈的渴盼。当前,我县正处在加速跨越的关键阶段,最需要的就是这种来自民众、植根基层的不等不靠、敢闯敢干的内生动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宣传**经验、推动全民创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强化广大干群的致富欲望,激发人们的创业冲动。对比**,我县其他一些地方,很大一部分社会群体安于现状,心如止水,认为贫困是命运,富裕是梦想,从来不做创业实践的尝试,甚至从来就没有创业的想法和念头;还有一群人虽然已经走上创业之路,但容易满足,浅尝辄止,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只满足于好过邻居街坊。原因就是习惯于纵比朝后看,自我感觉良好,不愿意横比找差距自我加压,长此以往,就逐步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错过了调整发展的良机,很多事情就始终做不大、搞不强,面临着困顿萎缩的严重危机。我县有些地方、有些产业也曾红极一时,但后来就凋零衰败,原因也在于此。因此我们要引导鼓励那些有志于创业的人敢于迈过创业第一道门槛,投身创业第一次实践,收获创业第一桶金,以此为起点,认准目标,奋发前行,成功创业;不仅努力做到创业有成,并且立志成就大业。

(二)要发挥致富能人的带动效应。当前,我县大部分农民养成的痼疾是,怕吃亏、不出头、不敢为先、“小农意识”强烈,对新鲜事物始终处于观望状态。他们一门心思想致富,但祖祖辈辈形成的习俗,使他们想富又找不着门路,天天巴望着有人带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农村,老百姓最信的就是身边的典型,尤其是那些摸得着、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的典型。纯朴的本性,使他们一旦认为某种事情是好事,或者一旦认准某人,他们会争先恐后地跟着干。面对这种情况,发展能人经济不失为引导农民致富的一剂良方。要通过能人的典型带动,让农民“跟风”致富。**村大麻花产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成为我县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是该村涌现的一批批能人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因为有这些致富能人,敢闯新路,敢开先河,开放协作,“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才引导着群众走上发展特色产业之路。今后,我们要结合创建行业协会,重点加强特色产业营销组织建设及经纪能人培育工作,进一步提高特色产业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要通过政策激励,鼓励“乡土专家”、“ 土秀才”、返乡创业人员、回乡大中专学生等致富能人在家乡创业,着力营造发展特色产业的浓厚氛围,使“能人带动农民富”的大戏越唱越红火。

(三)要创立安全放心的质量体系。质量就是生命,安全责大如天。将于今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为食品产业发展套上了“紧箍咒”: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义不容辞!我们要想把**大麻花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必须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首先要将质量工作贯穿于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各个环节,逐步壮大龙头企业,逐步减小难以监控的 “家家点火”式的作坊生产,提高产业化水平,同时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并予以制度化、标准化;其次要把增强全员质量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作为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采取多种方法,切实加强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教育;再次,在质量管理方面,要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监控机制,设立专门的质量监控部门,制定监控部门的工作职责、运作系统以及工作程序,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开始就做到高起点、严要求,精益求精,使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四)要打造永续发展的品牌工程。**大麻花无论是花色、品种、口感、贴近顾客需求变化程度等都明显优于所谓的“正宗天津大麻花”,但因为我们的农民兄弟缺乏现代市场营销知识,品牌意识淡薄,不懂得如何打响自己的招牌、叫响自己的特色,有意无意地充当了别人的义务宣传员,使自己在市场经营中处于被动地位,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市场经济下,品牌就是生产力、品牌就是竞争力,品牌就是经济效益。我们要汲取教训,别为别人“做嫁衣”,要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主要着力于:一是加大创牌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介以及农交会、农洽会、农博会等活动,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等自主品牌的市场知名度。二是加大用牌力度。加强与超市、农贸市场联系与合作,建立直销窗口或连锁经营。三是加大护牌力度。对品牌产品、知名商标要严格商标使用和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溯源制度,加大对假冒伪劣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品牌信誉。

(五)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政府是群众发展特色经济最坚实的依靠。县委、县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特色经济作为第一要务,主要精力集中于为壮大特色经济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诚信环境,积极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特色经济的能力和领导水平。要帮助各乡镇从自身的历史传统、经济实力、资源状况、区位优势、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和劳动力素质等实际出发,做好特色经济的规划布局,加强技术指导,同时加强像**那样有一定产业基础、经济基础、群众基础的特色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其起跳之本,支持其做大做强。各级职能部门应上下一致,众志成城,共同形成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的整体合力。

第五篇:银监会构架风控新目标或对银行形成激励作用

银监会构架风控新目标或对银行形成激励作用

发表于:2010-10-14 16:46 浏览(217)摘要

据悉,银监会即将召开新资本协议项目组(扩大)会议。而在此之前,银监会已经就国际资本监管改革的内容向媒体吹风。银监会希望建立一个对银行有激励机制的风险管控架构,如果内部风险控制能力好,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可以相应下降。银联信分析认为,银监会的这一举措对我国银行业整体风控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短期内可能会给中小银行形成更大的压力。

金融风暴过后,留给全球银行业的是更加深入的思考。最近由27国央行达成一致的《巴塞尔协议III》规定,截至2015年1月,全球各商业银行的以及资本充足率下限将从现行的4%上调至6%,仅此可见全球金融机构正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监管要求。然而对于此次国际资本监管改革的成果,国际社会也多有批评,认为过于妥协。但当下我国监管当局正在酝酿的改革,比国际资本监管改革的内容更有力度和超前。

一、监管是手段,让银行自我完善风控管理是目的

虽然说,目前我国银监会已经把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提到了7%,中小银行的充足率要求为10%,大型银行的充足率要求为11.5%,在相当程度上达到并且超过了《巴塞尔协议III》的标准。然而多种因素决定了,我国银行业的监管要求必须要更为严格。一是当前我国银行体系面临着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经济结构调整抑制产能过剩三方面的潜在风险。由于当前我国特殊的经济运营模式,使得这些潜在风险一旦释放,将给我国银行业带来沉重打击,并最终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

二是当前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水平较低,但不能够将低不良贷款水平等同于信用风险水平低。目前,我国银行业产品、服务同质化以及垒大户等多方面的现象。一些银行最大十家客户集中于同一行业,对持有借款人短期融资券、中期债和企业项目债不合并计算大额风险集中度等,都使得我国银行业所潜在的风险要远远高于各种数据所反映出来的风险。三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容。然而,银行仍处在粗放式经营的模式之下,虽然当前国内银行资本金的实际情况,超过了巴塞尔新规的要求,然而在粗放式经营模式下,资本消耗过快以及对资本的渴求已经成为银行业不断融资的驱动力。据了解,目前证监会已经有意见了,认为银行业再融资给资本市场的压力太大了,准备控制中小银行的上市速度。

很显然,在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银行业也必然会面临着更为严格的监管,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监管部门对当前经济情况较为乐观。但总体而言,银监会是想建立一个对银行有激励机制的风险管控架构,通过有激励性质的调控手段,让银行自我完善风险管控才是最终目的。

二、风险防控将徐步推进 2004年巴塞尔Ⅱ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为:最低资本要求(第一支柱);监管检查程序(第二支柱);市场约束(第三支柱)。第一支柱是资本协议的重点。该部分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有关的最低总资本要求。第二支柱,是监管机构为了确保各银行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内部评估程序进行的监督检查,主要覆盖了第一支柱以外的主要风险,如集中度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第三支柱则侧重于信息披露。

理想的状态下,三大支柱应该同时推行,但具体执行起来肯定要有轻重缓急。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近期内,国内银行监管还是会将主要精力放在第一支柱上,即传统风险防控上。但金融危机中的大量实例表明,即使银行拥有了充足的资本和流动性,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和风险防控文化,目前的危机依然有可能再次发生,所以第二支柱的修订也相当重要。而银行相关资深监管人士也表示,以往银行关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但是银行面临的风险还包括集中度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这都在银行资本监管新协议第二支柱得以体现。

因此,虽然当前主要精力仍体现在第一支柱上,但监管层已经意识到第二支柱的重要性,必然会徐步推进。从银监会的讨论稿来看,目前,五大系统性重要银行(工、农、中、建、交)第二支柱的依据是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据了解,今年底,国内五家银行(国开行、工行、建行、中行、招行)将率先执行内部评级法。但涵盖了大部分股份制银行的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则要根据监管评估而定。这意味着,对股份制银行的压力将更大。

三、互补新工具

据了解,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中国FSAP(金融稳定部门评估计划)评估团将来华进行第二次现场评估。在其年中重点对中国银行业整体风险状况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全部评估后,即向银监会建议了风险管理中一些亟需完善的新领域。主要包括:关注由于单一质押品、单个担保人担保带来的集中度风险;将风险与资本和拨备挂钩等。为了管控新兴风险并使监管增强前瞻性,银监会也会为其“监管箱”添置新工具,如杠杆率(核心资本净额/总资产)、拨备率(减值准备/贷款总额)、流动性要求等。

银监会近期下发的针对新尽管标准的讨论稿显示,银监会要求银行的最低杠杆率为4%,高于新协议3%的标准;同时,银监会讨论今年年末商业银行按照减值准备对贷款总额2.5%的比例计提拨备,以实现拨备和资产规模的硬约束。由于拨备如多提,净利润下降,则本留存减少,资本充足率也就相应下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资本充足率和拨备率给银行带来双边压力。此外,由于资产规模较大,资本充足率的提升对大银行压力较大;而拨备率主要影响的是中小银行,这类银行这两年扩张速度很快,拨备总量相对于资产规模较为滞后。总体而言,两项互补新工具的推出,很可能会对银行形成较大的压力。据监管机构内部人士表示,拨备率如果执行,很可能开始采取延长期限、差别对待、降低初始标准的方式,以降低对市场的冲击。可以先将比率下调至2%,然后逐年达标,与资本要求同步推进。

四、监管新目标逼迫银行加强风控能力

无论是新巴塞尔协议,还是国内的监管要求,都明确出尽管趋严的趋势。而国内的监管要求更是明确的指出了加强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目的。很显然,在银行内部自身的需求和强硬的外部监管下,各银行都必须要切实的加强风控管理能力。

1、针对传统风险应加强精细化风险控制能力

由于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精细化风险控制尚处在初级阶段。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精细化风险控制管理从有重点的推进:

一是促使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一方面商业银行要针对不同的产品,简化操作流程,运用合理的科技手段,增强业务审查审批的科学性、规范性,提高运作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客户的产品偏好、业务性质、业务量的大小、业务发生的频率分别设计服务手段和流程,提高运作效率,减少案件发生。

二是促使岗位职责清晰化。根据当前的业务经营特点和资源配置状况,完善富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柜台业务、守押工作、计算机安全等要全面梳理业务和管理流程,找出关键风险点,针对每一个风险点,制定控制办法、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职责、责任追究办法等措施。树立全员、全程内控理念,建立前、中、后台分工制约机制,明确各部门内控职责,将责任分解到人,建立起清晰的追踪路径。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重点事项的管理,但如果仅强调重点,忽视“细节”,将会导致严重的管理失误。重点蕴藏于细节之中,从精细化风险控制的要求来看,任何没有抓到位、存在漏洞隐患的环节都应是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明确清晰的岗位职责就是要做到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狠抓薄弱环节,扎扎实实地提升管理水平,最终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运营。

三是促使操作行为的规范化。商业银行应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寻找内控体系中的盲点,及时弥补内控薄弱环节。要把各个业务环节流程控制作为精细化风险控制的切入点,通过再造业务流程来控制细节,做到每一项业务、每一件事情的完成都能按照精细化的管理要求运作。同时,要强化监督检查,努力确保执行制度的严肃性,加大对基层营业网点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力度,通过内控评价、现场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并实行后台部门联动检查。通过有效的检查,进一步增强员工内控风险防范意识和制度执行能力,提高人防、物防和技防水平,杜绝各类案件的发生。

四是促使制度执行的精细化。一方面需要领导层在决策过程中、在兑现奖惩过程中、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精细考虑,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让细节落实到各个管理环节,做具有超强执行力的表率;另一方面要强化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把执行作为自身的一种习惯。在商业银行内部形成一种上下一致、克己奉公、忠实高效、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执行文化,把强有力的执行文化转化为员工的具体行为,使之能够切实把高层的战略、目标和计划不折不扣、细致入微地落实到本职岗位与日常工作中去。

2、针对第二支柱应加强内部评级法的推进

虽然说,今年年底,国内五家银行(国开行、工行、建行、中行、招行)将率先执行内部评级法。但各大行应参考国际银行内部评级法的优点,不断的进行完善。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虽然目前还没有要求,但内部评级法是一种趋势,应借鉴新资本协议所代表的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逐步朝现金的风险管理模式靠近。由于中小商业银行收规模、数据等因素的制约,单独建立新的内部评级体系,成本很高,难度很大,因此可在自愿的基础上按照商业原则通过信息共享,成本分担,缓解单个银行面临的数据约束,实现规模效益,建立具有共性的内部评级体系。在此基础上,各家银行可以结合本行资源条件、市场定位、发展战略,整合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完善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安排。

下载动迁精神形成发展及激励作用调研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动迁精神形成发展及激励作用调研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政府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论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邱卫东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践,政府在促进地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方面起以下作用: 一、根据地方经济的比较优势,提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 政......

    浅谈精神激励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及运用策略

    浅谈精神激励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及运用策略 摘要精神激励即内在激励,它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职能已经普遍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之中。它通过满足人的各项需求,有效启迪和引导人......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激励作用的探索和思考

    摘 要: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一直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如用人机制僵化,身份壁垒森严,因人定岗、人岗不匹配以及“大锅饭”式绩效奖励等问题。随着事业单位人事......

    组织化程度对养殖业发展作用思考[范文大全]

    一个行业的社会组织化就和一个人的经脉一样,其完善程度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一种体制可以在瞬间突破,但其社会组织化的建立却远非在短期内能够完成。近年来养殖业市场......

    陶瓷行业发展的调研思考

    **市**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晋北高原,是我国一座新型的重要煤炭能源工业城市,也是全国日用陶瓷主要生产城市之一。早在辽宋时期,**市**县就成为当时中国北方重要的日用陶瓷生产集......

    关于我镇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思考

    充分发挥地缘优势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给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先机。xx镇直接接受xx农业经济开......

    乡镇发展劳务经济调研思考

    近年来,****镇依托城郊优势,坚持劳动力本地就业和对外输出两条腿走路,通过有组织、成建制的劳务输出,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走出了一条以劳务输出促农民增收、带动镇域......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思考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1、**市共有中等职业院校4所,即**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市职业教育中心)、青铜峡职业教育中心、盐池职业中学、同心县石狮职业中学。在校生总数为458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