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授受动词看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共5篇)

时间:2019-05-13 03:4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授受动词看日本人的恩惠意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授受动词看日本人的恩惠意识》。

第一篇:从授受动词看日本人的恩惠意识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从授受动词看日本人的恩惠意识

作者:王玉莹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1期

摘 要:授受关系是日语学习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不仅要考虑尊卑关系和社会地位,而且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境均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此外,授受关系的发展也与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也能体现出日本人一直以来特有的恩惠意识,希望大家通过对授受关系的学习,能更好的学习日语和进一步了解日本及其文化。

关键词:授受关系 使用方法 文化发展 恩惠意识 社会地位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1(a)-0256-01

日语中的授受关系表达独特,难以掌握,本文主要是想通过对授受关系的学习从而了解日本人的独特的恩惠意识。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

授受动词有「くれる」、「もらう」、「あげる」,他们又可作为辅助动词使用变为「てくれる」、「てもらう」、「てあげる」,不同的授受动词产生不同的授受关系,下面来进行说明。

1.1 「くれる」、「もらう」、「あげる」

「くれる」和「あげる」是“给予”, 「もらう」是“接受”。但授受动词也有敬语和非敬语之分,「くださる」是「くれる」的尊敬语,「いただく」是「もらう」的自谦语,「さしあげる」是「あげる」和「やる」的谦让语。下面就其各自句型进行详细分析。

A: 甲は私に…をくれる(くださる)

此句型主语授予者一定是我或我方人员,「くれる」是用于平辈或社会地位相等的人,或授予者辈分低于“我”的场合,「くださる」则刚好相反,授予者身份是高于“我”的人,但要注意向他人谈起父母哥哥姐姐给了自己什么东西时,要用「くれる」。此外,「くださる」变型为「くださいました」。下面看一组例子。

①李さんは私にプレゼントをくれました。/(小李给我礼物)

②先生は本を下さいました。/(老师给我书)

在①中“我”和“小李”属于平辈,所以用「くれる」,而在②中“先生”是地位高于我的人,要用「くださる」。

B:乙は甲から/に…をもらう(いただく)

此句型主语是接受者,授予者作补语。用に或から表示,「もらう」用于平辈之间,社会地位相等的人之间,或接受者的地位高于授予者的场合。「いただく」则用于接受者的辈分或地位低于授予者。但也要注意,一般向他人讲述从自己父母姐姐等得到什么时,要用「もらう」,不用「いただく」。

③今お母さんから電話をもらいました。/(刚才接到了母亲的电话)

④昨日玉田先生から手紙をいただきました。/(昨天收到了玉田老师的来信)

在③中从母亲那接到电话,不用「いただく」而用「もらう」。④中“玉田老师”是地位比我高的授予者,因此用「いただく」。

C: 甲は乙に…をあげる(さしあげる)

此句型甲是给予者,乙是接受者,接受者一般是第二、三人称,「あげる」常用于平辈或社会地位相等的人之间,也用于授予者的对象是晚辈或动植物等。「さしあげる」用于接受者的辈分或社会地位高于授予者的场合。「やる」常用于接受者是授予者的晚辈或社会地位低于授予者的场合,也用于平辈之间的场合,或给动植物东西等。

1.2 「てくれる」、「てもらう」、「てあげる」

此种形式通常作辅助动词,没有被动语态,下面让我们通过例文具体分析一下。a王さんが絵を画く。

b王さんが胡さんに絵を画いてくれる。

c胡さんが王さんに絵を画いてもらう。

d王さんが胡さんに絵を画いてあげる。

例文a中是主语小王在进行画画这一动作,b中虽然是小王在进行画画这一动作,但是却是为了小胡。c中进行画画这一动作的不是主语小胡,而是补语小王,是小王为了小胡而画画。d中同a、b一样,小王进行画画这一动作,但也是为了小胡。

在c、d中正如大家所看到的,c 是以「てもらう」的形式,d 是以「てあげる」的形式。c中小王尽管不是主语,但为了主语小胡也进行了画画这一动作。d中小王虽是主语,但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小胡才画画的。也就是说小王是“主语”小胡是“对象语”,通过上述解释,充分说明在使用「てあげる」时是主语移向对象语,而「てもらう」则反之。授受关系和恩惠意识

授受关系和文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文化又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方面,而对授受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浓厚的恩惠意识。

2.1 日本人恩惠意识的体现

前面提到从授受关系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恩惠意识,下面让我们通过例子进行详细的说明:a郭さんは私に万年筆をくれました。/

b郎さんに映画の切符をもらいました。/

c私は張さんの卒業式にプレゼントをあげました。/

a、b、c都是在表现授受关系,但其中还包括了恩惠意识,a中“我”是受惠者,小郭给我钢笔,小郭对我有恩惠。b中“我”也是受惠者,小郎是施惠者,小郎给我电影票,小郎对我有恩惠。但c中“我”变成施惠者,小张是受惠者,我给小张礼物,我对小张有恩惠。

无论是授予者还是接受者,都有一定的授受关系和恩惠意识。

上面我们所看到的是「くれる」、「もらう」、「あげる」的恩惠意识的体现,下面让我们看一下作为辅助动词是如何体现的。

2.2 辅助动词的体现

看下面的例子

aわざわざ遠い所から来てくれ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b母は私のスピーチが素晴らしいと言ってくれた。/

上面两个句子用到了「てくれる」,下面我们把辅助动词去掉则变成:

cわざわざ遠い所から来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d母は私のスピーチが素晴らしいと言った。/

通过上述两组句子可以看出,c、d去掉辅助动词之后,哪位是受惠者哪位是施惠者已经分不清楚,尽管句子大意通顺,但确体现不出恩惠意识。在a、b中“为我远道而来”、“说我演讲很精彩”充分体现的恩惠意识。

无论是普通的授受表现形式,还是作为辅助动词的授受表现形式都可以看出恩惠意识。3 结语

各国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同,文化发展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日语本身具有暧昧性,因此在使用时切忌混用乱用。本文只是简单的对授受关系的分析,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薛娟侠.日语授受动词浅析[J].青年文学家,2009(20).[2] 赵丽君.日本纵横[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

第二篇:从垃圾分类看日本人的环保意识

从垃圾分类看日本人的环保意识

ごみの分別から日本人の環境保護意識を見ます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愈来愈高。然而,在追求经济高增长、生活高要求的同时,环境保护这一问题也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话题。经济的高增长、生活的高要求必然需要对能源进行高消耗,能源的高消耗势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不断减少。这一系列的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必须去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及重复利用。而日本这一经济强国,在发展其国家经济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日本在对环境保护方面所做出的成绩令世界上许多国家啧啧称赞。本文将通过研究日本的垃圾分类这一方面的内容来进一步的了解日本人的环保意识是如何培养起来并慢慢渗透入生活的细节中去的。同时也将会重点探究从日本的垃圾分类到日本人的环保意识给我们中国所能够带来哪些启示。要旨:

关键词:日本 垃圾 环境 环保

キーワード:日本 ごみ 環境

環境保護 引言:当我们在赞叹日本高速增长的经济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到日本在环保方面做出的成绩。尤其是日本在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方面所形成的一套良好的机制,更加值得我们去学习。日本人身上较高的环保意识也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学习。

一、日本垃圾分类的特点

由于日本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发达国家,所以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垃圾回收利用十分重视。

现在,日本社会在垃圾回收再利用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良好的机制,从社区垃圾分类回收,到垃圾的初步分类处理,最后到终端处理工厂变废为宝,完整的社会链条有条不紊地运转着。(1)垃圾的四大分类

初到日本的外国人,都会被其叹为观止的垃圾分类所折服。在日本,垃圾大致可分为4大类型:可燃性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及大型垃圾。

可燃垃圾:即可以焚烧的垃圾。主要包括厨房垃圾、草木、纸尿裤等。不可燃垃圾:指的是不能或不宜焚烧的垃圾。主要包括塑料制品、玻璃、陶瓷器、干电池、橡胶制品及小型金属制品。资源垃圾包括空瓶、空罐等。空瓶是指饮料、调料、日用品等玻璃制空瓶。大型垃圾包括自行车、电冰箱、电视机、毛毯、吸尘器、石油炉、衣柜等大宗物件。(2)可燃性垃圾

生活垃圾中的可燃性垃圾处理,还必须要进行细分。菜叶、鱼骨和废纸等属于可燃性垃圾,必须装在透明、可燃、不产生有害气体的垃圾袋中处理。树枝也属于可燃性垃圾,必须剪成统一的长度、捆好后处理。烹饪废油也属于可燃性垃圾,不能倒进下水道,必须浸入废纸或废布,或者用凝固剂定型后处理。(3)资源性垃圾

资源型垃圾具体可以分为干净的塑料、纸张、旧衣服、塑料饮料瓶、听装饮料瓶、玻璃饮料瓶等。报纸、杂志和书籍必须分别捆装处理。纸盒牛奶饮用后,纸盒要拆开成纸板形,洗净晾干后才能处理。生鲜食品所用的白色泡沫塑料盒,也要洗净晾干后处理。酱油和醋等调味料所用玻璃瓶,也要冲洗干净单独装箱处理。

如此细致的垃圾分类不仅不会让人觉得烦琐,反而让人们为了能拥有美好环境而积极的响应支持这些规定。

二、日本垃圾处理的具体措施

在日本,垃圾的分类已经足够的细致。然而,更令人叹服的则是它针对垃圾处理的一些具体措施。(1)垃圾处理的基本步骤

个人和家庭把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只是垃圾处理的第一步。垃圾处理的第二步是回收垃圾的车辆分类运输,有专门运输报纸、杂志和包装纸盒的车辆,也有专门运输罐头、玻璃瓶和塑料瓶的车辆等。第三步是最终处理垃圾的工厂,各有分工,有处理可燃性垃圾的、有处理塑料瓶的、有处理家用电器的、有处理医用垃圾的等等。

垃圾处理细分化,已经成为日本人家庭生活中自觉的规定动作,成为日本社会功能中基本的运转程序。(2)垃圾处理的规定

关于垃圾的处理有着各种各样的规定。最基本的是要求将厨房的垃圾滤干水分。很多日本人家里的庭院都有各种树木和盆栽,剪修树枝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修剪掉的树枝必须要按照规定统一用绳子捆好,每捆3束。家中的瓶瓶罐罐必须要清洗干净才可以拿出去,其中瓶子的盖子属于焚烧垃圾,必须要取下。废纸也分报纸,杂志,纸箱,纸盒,杂纸5类,每种都要分类用绳子扎好。玻璃或者陶瓷类如果打碎了,需要用纸包起来,用红笔标上“危险”两个字。

日本政府在对待垃圾处理的问题上甚为严谨。以牛奶纸盒为例,要洗净、拆开、晾乾、折叠以后才扔,工序细致严谨得令人叹为观止。此外亦要遵从规定时间才能弃置指定垃圾的指引。例如,在东京都港区,每周三、六上午收可燃性垃圾,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在公共场所往往看到一排垃圾箱,分别写着纸杯、可燃物、塑料类,每个垃圾箱上还写有日文、英文、中文和韩文。(3)“干净”的垃圾焚烧厂

日本政府除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处理措施外,对垃圾焚烧的工作也一丝不苟。日本的垃圾焚烧厂通常设于住宅区之中,除没有一点异味外,建筑的外形更优美得恍如一座社区活动室。

从垃圾进厂到焚烧处理成可以填埋的残渣,全部是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无有毒气体和烟灰。例如,在琦玉县越古市资源回收利用中心,居民家中淘汰的旧家具被收集运送到这里,经过修补和清洗,以低廉的价格提供给需要的人,并定期举办售卖会,家具每每被抢购一空。中心还将人们随手扔掉的朽木、旧书刊等,通过孩子和残疾人之手,制成妙趣横生的工艺品,摆放于中心特设的公众教育馆。

保护环境,清洁环境,已成为日本人的一种美德。对于已经具备了极强环保意识的日本人而言,看似繁琐的垃圾分类与处理早已经习以为常。无论从垃圾的分类还是到垃圾的处理,都严格的按照规定执行。

三、日本人环保意识的养成及体现

日本人的环保意识较高,并非是与生俱来。(1)环保意识的养成

日本在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经历过严重的水质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阶段。上世纪60年代是日本公害事件的高发期,产生公害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企业将伴随生产产生的废弃物直接排放和随意丢弃。结果70年代公害诉讼频繁,日本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法规,推动了民众的环保意识。除了政府的倡导和企业的支持,环境教育也提高了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日本实施的学校环境教育大致分为亲近自然教育、了解自然教育和保护自然教育3个阶段。除重视学校环境教育外,还重视社会教育和社区教育,在培育个人自由参与社会活动能力的同时,平衡自由与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参与环保社会活动的自觉性,增强作为地球公民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承担义务的责任感。(2)提高环保意识的措施

提高环保意识没有捷径,要靠政府、企业、学校、社区和市民各尽所能,持之以恒。

首先,环保意识提高离不开环境立法的推动。日本在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经历过严重的水质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1957年的痛痛病,1961年的四日市哮喘病,1964年的米糠油事件。公害给人们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国民要求政府强化公害对策的呼声不断高涨。1967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公害对策基本法》,1968年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止法》和《噪音规制法》。1970年第64次国会上重新修订《公害对策基本法》,并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等14个相关环境法案,使此次国会成为著名的“公害对策国会”。“环境权”成为日本此后环境立法的基本理念。近百年来,日本先后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明治时代)和“科技立国”、“科学技术创造”立国(八九十年代)等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对日本教育、科技、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现在提出“环境立国”,也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值得关注的是,这对面临环境污染的世界各国也具有启发作用。

其次,环保意识的提高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上世纪60年代是日本公害事件的高发期,产生公害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企业将伴随生产产生的废弃物直接排放和随意丢弃。70年代是公害诉讼的高发期。作为当事人的企业不仅要支付诉讼费用、受害者救济费用、环境再生费用,还要承担道义责任和企业声誉下降的负面影响。公害诉讼的积极意义在于促进了企业环保意识的提高,进而促进了企业环境技术革新。日本的环境产业经历了从“公害防止型”、“资源节约型”到“资源循环型”的变迁。

其三,环保意识提高与环境教育普及相辅相成。1970年,“公害”一词首先在日本《小学学习指导大纲》中出现。1971年,日本文部省决定在社会课程中增加有关公害的学习内容。在“环境教育”还未引进日本之前,环境教育是以公害教育这一形式存在的。日本学校的环境教育大致分为亲近自然教育、了解自然教育和保护自然教育三个阶段。除重视学校环境教育外,日本还重视社会教育和社区教育,在培育个人自由参与社会活动能力的同时,平衡自由与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渗透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参与环保社会活动的自觉性,增强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承担义务的责任感。

政府、企业与公民在环境保护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政府是治理垃圾污染的引导者。企业是治理垃圾污染的推动力。公民是治理垃圾污染的主力军。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日本人的环保意识是平时一点一滴慢慢的培养起来的。是经过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而逐渐形成的全民环保风气。无论是政府指定的法令法规,还是普通国民的谨遵执行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去学习。

四、对我国的启示

相对于日本而言,我国是幅员辽阔,物产富饶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对于我们而言,日本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环保经验就是众多值得中国学习的方面之一。

日本在战后初期缺乏相应环境保护和公害治理措施,1973年发生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日本开发节能技术,国民节能意识显著提高,经过多年治理,日本环境有很大改善,单位能耗逐渐达到世界最低水平。日本经验技术显然对于中国解决环保问题至关重要、不可或缺。(1)中日垃圾分类制度的对比

日本建立了较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垃圾分类收集日趋细化,手段也日趋成熟,垃圾分类回收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我国一直沿用过去的垃圾混合收集方法,给资源回收及处理带来极大困难。2000年4月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定的8个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经过几年的实践,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确实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垃圾的分类还比较初级,完善的分类回收体系还在探索和发展中。日本凭借一套完整的垃圾回收系统,市民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我国长期的混合收集方式形成了居民相对低下的垃圾分类意识。在我国混合投放垃圾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垃圾分类看似举手之劳,但关键是要长期坚持。有关主管部门除了继续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呼吁市民增强环保意识之外,还可考虑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市民进行垃圾分类。例如,德国政府就采取向市民赠送垃圾袋等方法,激发和保证人们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2)节能环保从观念抓起

另外,改变观念加强环保意识是解决环保问题的关键,为此,日本政府首先从孩子抓起。从小学到高中,环保都是学生的必修课。孩子们不仅在学校学习环保知识,学校还组织学生们走出校门,如组织学生作垃圾问题的社会调查,或组织他们参观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等,以增加孩子们的环保知识和意识。另外,学校还定期与家长沟通,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对学生的环保教育。经过常年不懈的努力,重视环保成了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开始重视节能环保,但由于经验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国民参与较少。我国应将节能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认真研究企业在节能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于用能定期报告中发现的问题,组织专家及时进行检查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我国也应学习日本的教育政策,加强学生环保意识,定期举办与环保有关的活动,从小培养节能意识。

(3)国家法令法规的督导

而最为重要的是需要有国家法令法规的督导。

日本节能法自1979年正式颁布以来,政府、中介机构、企业等都能够自觉遵守。政府部门积极认真地宣传贯彻实施节能法,并且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国民节约能源,并且严格履行职责,加强监督和指导。广大企业事业单位都认真遵守节能法的各项规定,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与日本相比较,我国各级政府还要进一步加强引导用能单位提高法制观念,政府部门要遵守节能法,要广泛宣传,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此外,还应加速有关节能标准的制定工作,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加速推行能效标识制度,加大发布能效标识管理的产品目录范围,切实做好能效标识管理的产品的监管工作。结语:在环境保护方面,日本走过的弯路或许能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自省的一面镜子。而它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却可以成为我们仿效的蓝本。环保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长期过程,这需要政府宣传、教育普及、生活改善等措施来共同完成。不能简单的把环保水平与环保观念挂钩。只有全民一起行动,才能将我国的环保事业逐渐的发展壮大起来。

第三篇:从宫崎骏的动画片看日本人的自然观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前 言

在日本,动画片导演宫崎骏和黑泽明并称为“国民电影作家”。其作品是当今日本动画电影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巅峰。他思想激进,思维感性,是天马行空的幻想家和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儿童教育家。从《风之谷》到《千与千寻》,宫崎骏的作品里总有深刻的内涵,对现实的披露,对战争和环境的思考,对生命、大自然、森林的赞美以及对人类的怀疑等等,即使宫崎骏的每部作品题材不同,却能将这些令人深思的信息,融合其中,通过他的一系列反映人与自然的动画电影,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的自然观。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第2章主要作品

《风之谷》(Nausicaa of the Valley of Wind)1984年出品 《天空之城》(Laputa:The Castle in the Sky)1986年出品 《龙猫》(My Neighbor Totoro)1988年出品

《萤火虫之墓》(Grave of the Fireflies)1988年出品 导演:高畑勋 《魔女宅急便》(KiKi's Delivery Service)1989年出 《岁月的童话》1991年出品 导演:高畑勋

《听到涛声》(Only Yesterday)1991年出品 导演:高畑勋 《红猪》(Porco Rosso)1992年出品

《平城狸合战》(Pom Poko)1994年出品 导演:高畑勋

《侧耳倾听》(Whisper of the Heart)1995年出品 导演:近藤喜文 On Your Mark(音乐电视)1995年出品

《幽灵公主》(The Princess Mononoke)1997年出品 《千与千寻》2001年出品

《猫的报恩》2002年出品 导演:森田宏幸 《哈尔移动城堡》2004年出品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略和征服,以自我毁灭的方式去换取梦想的财富,还借消灭毒气森林保护人类的美名,去掩饰自己丑陋的行为,以战争去换取生存的机会只是人类一个去征服别人的借口,要牺牲别人的生命来挽救自己的生命,这又有什么价值呢?人的生命该由自己去掌握,并不能为了自己而去剥削别人,生命是如此宝贵,怎能不好好爱惜。

风之谷处在这场风暴的中心,可恶的人类利用小甲虫控制大甲虫,攻击风之谷,多么卑鄙的行为,娜乌西卡为挽救家园,极力去阻止悲剧的发生,她为救小甲虫而受伤,用纯洁的心灵感动甲虫,成功制止这场可怕的战争,甚至令千万的甲虫去拯救她的生命,只有用和平的方式才能够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整部动画如史诗般歌颂着娜乌西卡,她有一颗孩子的心,且充满了感情和信念,她就是传说中为民而生带来幸福的蓝衣使者,这位拥有神奇力量的少女则将解放与和平的日子带给了整个大地。风之谷是一部魔幻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宫崎骏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构造出一个与现实环境完全不同的世界,遍地黄沙、古怪植物、昆虫,还有水上飞机、飞艇等等,完全是一幅世界末日后的真实景象。

漫画版的《风之谷》共有七卷,与电影恰恰相反,漫画版的《风之谷》的风格不是明亮、活泼的,而是晦暗、充斥着污秽、罪恶尔虞我诈的世界,而且剧情之复杂、人物之众多,堪称漫画界的又一“巨著”。漫画连载了十二年,不但包含史诗般的篇章,跨越生死和生命的追寻之旅,对人类和自然的深层哲学思考,更是宫崎骏自己对环境保护和人文主义长期不断深入思考的结晶。因此,要窥探宫崎骏思想的发展过程,漫画《风之谷》是最简便轻捷的方法。

3.2 《幽灵公主》——自然与人类的对立建立

《幽灵公主》的背景是日本中世纪的室町时代,那时的人们为了躲避战火与苛政,纷纷逃入深山建立家园,而破坏森林中动物们的生存环境。少年飞鸟是战士一族的后裔,他为了保护村落,杀死了一头猪神,而这头猪神受到人类的迫害,已经幻化为邪神,邪神是自然界万物对人类仇恨的化身,要人类抵偿它所受的痛苦和冤屈,飞鸟身中邪神的诅咒,为了解咒,他携同羚角马一同前往麒麟森林,在旅程中,体现出彼此之间的感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羚角马都对飞鸟不离不弃,陪伴在他的身边一起面对。

飞鸟是正直善良,勇敢善战的英俊少年,唯一一个被人类和山林一起接受的人,是本片重要的组织剧情的线索,一方面帮助城堡的人对抗敌人,带消息给黑帽大人,一方面又与小桑并肩作战,保护森林,保护山神兽。

在这森林中有一座炼铁工厂,黑帽大人是当中的首领,她是这部动画中性格最为复杂的任务,她个性勇敢、果断、强悍、干练、有点残酷且崇尚科技,不断开采铁矿,冶金锻造,研制火器,为此不惜与具有神异力量的生物开展。尽管如此,但从片中个人的言论可以看出幻姬对下属是十分照顾的。她是城堡中的灵魂人物,带领男人们向山林作战,又训练出一班勇敢、有主见、敢言、有力量的女人,她们保护自己保护城堡,不依靠男人,在片中的男人都显得较为无能懦弱。人类发明武器去征服自然、征服神明,只会制造更多痛苦和仇恨。

女主角幽灵公主小桑,是白狼神的女儿,被人类抛弃,得到白狼的收养,从小在山林中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山开始复苏,一片生机盎然的样子,最后看见一个小精灵在林中又开始晃动它的脑袋,不能不叫人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一个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的的结尾。3.3 《百变狸猫》——自然与人类的战争

狸猫在日本宗教信仰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一种神秘的动物,它们会使用一种类似障眼法的幻术,身体可以变成任意形状,或者把树叶变成钱物来欺骗人类。在《百变狸猫》中,东京进行大开发展开对社区新建工程,居住在山上的狸猫们面临生存的威胁,人类渐渐侵入它们的领地,于是,这些狸猫决心奋起反击。打算用古代传下来的变身术,去戏弄和恐吓人类借此使工程搁置,向人类发起了挑战。他们从四周招来了长老狸,决定实施“妖怪大作战”计划。狸猫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游行,用尽它们的力量,不惜牺牲性命,只求引起人类的关注,得到生存的机会,偏偏人类如此卑鄙,游乐场老板把这次事件归为宣传活动,把好处都放到自己身上,使狸猫们的心血付之流水,一切牺牲都白费,最后狸猫只能够看着家园被毁,流离失所,在人类世界中荀且偷生,反映出人类的自私,不顾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利益。

在剧情中,狸猫们以极快的速度出动,在出动之前,它们变成了两只脚直立行走的姿式,然后变成人类,隐藏在真正的人类之中,观看的人看到这里一定会觉得十分有趣。这部动画有着明快嘻闹的风格,却伴随了深刻悲哀的自然控诉,探讨着现代自然与人的互动关系。事实上,本作的气氛是以幽默为主的,虽然也出现了被车轧死的狸猫的形象,但马上又回复到主基调上来。

《百变狸猫》是倡导大家关注环境保护,保持传统文化,保持人与动物、生灵之间和睦平等的共存关系。因而,该片中大量运用了美好的自然风光和迅速崛起的现代城市景观;传统的狸猫族人的古老仪式,与现代城市人的生活等一系列场景与情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影片中处处反映出传统的日本文化,包括节日、习惯、建筑、服饰、饮食等,如狸猫的房间中具有日本典型特色的纸灯笼、装酒的壶、悬挂的千纸鹤等道具、器物,都使观众很容易感受到影片的地域特色。

这部动画是宫崎骏和老搭挡高畑勋的合作之作,而宫崎骏主要从事幕后的工作,是很具黑色幽默意味的佳作,影片透过狸猫的眼睛,展现了一幅人类滑稽,贪婪,胆怯而又自大的“浮世绘”。归根结底,一个物种不得不自私的生存,因为他们中的每个个体都要保护自身与家庭,这是无奈的现实。于是山林依旧要被侵占,狸猫被迫流浪。我们能做的只是有限的改良环境。

我们笑着看到影片最后,因为那是一场荒唐的战争,从头到脚都是。因为我们不是狸猫,所以不会掉眼泪。人类的强大与自私破坏了自然界,真正的情况是野生动物甚至想都没想过发动什么战争就被人类从地球上抹掉了。正如影片结束那一句让人难以忘怀的话:“就像电视中心所说的那样,随着开发的进行,狐狸与狸猫都会渐渐地消失,不能让这种情况停止吗?如果狐狸与狸猫都消失了,那么兔子与黄鼬又会怎么样呢?也会渐渐消失吧?”

倘若两位动画大师在《风之谷》里还在憧憬,保留了希望的种子。那么《百变狸猫》则是一个巨大而残忍的黑色幽默——人与自然和平相处是不可能的。你或许可以说:“会易容术的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第 4 章现实中的人和自然的关系

古代的人类对自然了解不多,对未知的一切都心存畏惧,崇拜这些特别的现象,因此产生了自然崇拜、动物崇拜、图腾崇拜等等。在原始社会中,人类把自然现象的变化,尤其是那些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的变化,看成了人性的、有主意的实体,激发起人们对它们的崇拜,大自然一方面给予人类生存提供资源和条件,另一方面又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因此,在人们既不认识,更不能改造自然力的时候,就把他们拟人化,当作生命力的神灵加以顶礼膜拜。

两千多年前我国已经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与自然对抗的力量,强调“知天”和“畏天”的统一。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均由道所生,所以世上的一切万物必须遵循道的规律,否则就会遭到惩罚。正如现代人把自己当成环境的主人,违背了自然规律、蔑视自然,早晚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实在太过无知,要拯救地球,人类必须自律,才可以自救。

环境问题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同步,不仅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首先是采集和狩猎时期,人类的全部能力只限于利用环境,对环境的破坏很小,自然尚可以自行回复,当踏入农业和畜牧业时期,人类开始改造自然,“刀耕火种”的农业技术,导致土地侵蚀,严重破坏了地区生态平衡,如曾经辉煌的三大文明(巴比伦文明、哈巴拉文明、玛雅文明),正因此而使千里沃野变成山穷水恶的荒野。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由于盲目开发,使上亿亩的森林惨遭破坏,43公里平方的土地上,千沟万壑,几乎是山皆荒,无岭不秃的境地。

工业革命的发生,是人类与环境关系史上的一次重大的变革,人们大规模改变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扩大人类的活动领域,丰富人类的物质条件,同时为自然带来无法估量和弥补的破坏和环境污染。近百多年来,现代工业文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解开了大自然的秘密,人类开始运用各种技术开发和征服自然,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其带来的后果正蔓延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我们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时,奉行的应该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环境为本、以生态为本?对于这个问题也能够在宫崎骏的思路历程中看出,从一开始的《风之谷》完全否认人类的行为到《幽灵公主》思考人类依靠自然生存。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赖良好的环境,有赖于和谐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以环境为本、以生态为本本身就是以人为本,而且是以全人类为本,所以,即使我们如何奉行人类中心主义,我们也要对大自然心存敬畏,随时随地倾听大自然对我们的忠告。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份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我们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到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结 论

日本列岛地形狭长,气象变化较大,四季分明。所以日本人对大自然观察仔细,养成了“闻松涛之声,赏鸟虫之音”的爱好。他们喜欢自然,爱自然,然而对森林却始终未能摆脱畏惧感,认为森林的深邃幽远是神秘的。正如宫崎骏在他的文章中形象指出的那样,日本人的自然环境很特别,既像是慈母那样,为日本人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安乐,也如严父一般,为日本人设置了考验重重的严酷。所以,既要享受慈母的慈爱,也要服从严父的严命。这无论对于人定胜天的盲目乐观,或者是听天由命的杞人悲观,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宫崎骏动画全集(DVD)出 版 社:慕客館代理2005年

(2)動畫創作理論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4年2月第一版 譯者:陳惠莉 主編:十一郎(3)影视动画经典作品剖析 海洋出版社 2004年5月第一版 譯者:周珂令 主编: 孙立军(4)动画片场景设计与镜头运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4月第一版 主编 : 赵前(5)人文地理学 科学出版社 2003年2月第三次版 主编 : 陈慧琳

(6)文艺鉴赏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第二版 主编 : 魏饴 刘海涛(7)宫崎骏映画馆 http://(11)瀚海星云論壇 http://bbs.ustc.edu.cn/cgi/bbsdoc?board=Cartoon&digestmode=1

第四篇:从人工智能看意识觉醒

从人工智能看意识觉醒 ——观电影《人工智能》有感

看电影《人工智能》真是思维上莫大的享受。在我看来,影片生动地呈现了机器人大卫意识觉醒的过程——开始大卫虽形似真人,但也只能做出程序预设的反应;后来启动了“爱”模式(姑且这么叫吧)之后,表现出了与人类情感几乎别无二致的特征,如对“妈妈”的依赖,对“真儿子”马丁的妒忌,被抛弃后的恐惧等;再后来,大卫通过自主思考产生了“愿望”——找到蓝湖仙女,把自己变成“真人”。在机器运算结果(大卫做出的判断)与外界实际情况的比对过程中,大卫发现了自己是异于外界的存在(类似于确认了自我),对所处的情境做出能动的判断,并且强有力地去执行判断所指向的活动——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可以认为大卫产生了自我意识,并且这也许会是机器人产生意识的一个可行机制。

那么机器人能否具有意识,或者说能否被赋予意识,再或者,能否实现意识的觉醒?此处的“意识”不局限于“人类意识”,而泛指一种能动的判断力(区别于基于预设程序的被动判断),基本上包括认知外界与判断主体(或者说,自我)。目前主流的并广泛应用的是“弱人工智能”,即人造机器表现出智能的行为特点。其智能的实现依赖于预设的程序以及庞大的经验数据,面对外界刺激(给定一个输入值),它只能做出确定的判断,而不夹带随机性的成分。换句话说,这样的机器只能给出人类预设的(或者依照程序所得到的)答案,不会给出能动的、个性化的判断,也就是不会像真正的人那样思考。如果要造出“真正能够推理并采取理性行动”的机器人(即“强人工智能”意义下的智能),那么我觉得要引进一些随机性的因素,允许机器人在既定法则之外有选择判断的空间,产生不确定的结果,用来模拟人能动的、个性化的思维。(这方面可以利用量子效应的随机性提供技术支持)

如何定义并实现人工智能,我想最终都要归结为探索人类意识产生的机制,这个问题迷雾重重却又充满魅力。在这里我们姑且把意识限定为对外界的认知以及对认知主体的认识。到此我不禁发问,我们对于外界与自己的认知是被赋予的呢,还是我们进行自主思考的结果呢?我们的所谓的“意识”是不是已有观点在个体上的投射或者再现呢?这样的问题是会让人恐慌的,因为它毫不留情地直接指向了自我的身份确认。如果我所谓的认知并不是我自主思考的结果,甚至我根本没有自主思考的能力,那么我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既有观点的载体,我的“意识”也仅仅是一个副本。这样的话,其实可以有千千万万个“我”,或者说“我”这个称呼已经没有意义了,身份识别也失去了意义。我想,片末大卫在看到许许多多个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并且有可能产生一样的意识的机器人的场景,可以很好地展示这种自我身份确认的危机及其带来的恐惧。

我相信我们确实有自主思考的能力,而我们对于世界与自己的认知是既有观点与自主思考共同作用的结果,问题在于这个认知当中我们的主体性有多突出?如果思考的主体性被既有观点淹没,那么这样的人的心灵是缺乏生机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问题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在信息的洪流中谈“意识觉醒”是合理的。这里的意识觉醒不是指从无到有的意识产生的过程,而是指认知主体被重新认识和重视、认知的主体性不断突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重新审视过去的认知,运用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其进行重构,产生新的认知,我们的主体性被推到一个空前突出的位置,精神上也获得更广泛的自由。假如人工智能能够模拟这样的思维活动,那么我想机器产生意识应该是可能的。

第五篇:从宫崎骏的动画片看日本人的自然观 目录

从宫崎骏的动画片看日本人的自然观

摘 要

宫崎骏有一系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动画片,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的自然观。日本人树木的精灵是生命的象征,也是神所附体的地方,于是形成了独特的森林文化。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应和自然和谐相处而非征服,“山川草木悉皆成佛”的思想大大强化了日本人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

【关键词】 “宫崎骏”、“ 动画片”、“ 自然观”

I

目 录

前言······························································1

第1章宫崎骏与日本动画片·····················································2 第2章主要作品········································3 第 3 章作品分析···················································· 4

3.1《风之谷》——环保的经典之作··································4

3.2 《幽灵公主》——自然与人类的对立建立···························5 3.3 《百变狸猫》——自然与人类的战争······························7 3.4 《龙猫》——温馨恬静的故乡··················8 第 4 章现实中的人和自然的关系·······································9 4.1与“木”为首的古代自然观·······································10 4.2人是森林的邻居···············································10 4.3追求人与自然的亲和···········································10 结论·······························································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II

下载从授受动词看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授受动词看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青春之歌》看女性意识(五篇模版)

    从《青春之歌》看女性意识 摘要:《青春之歌》是杨沫著写的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也是一部以女性视角关注知识分子题材的重要......

    从客家谚语看男女两性意识及其差异

    内容摘要:客家谚语是客家人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总结而成的,内容极为丰富,是我们初步探索客家男女两性意识的重要窗口。文章从有关教育观念和婚恋婚俗的客家谚语中,探讨客家人因受......

    从个体意识看世界风云杂文随笔(定稿)

    世界是复杂的,小到一个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大到一个群体的利益纠葛,进而再上升到国家间的博弈竞争,变幻莫测的谜局,出人意料的破题,就像浩淼无垠的宇宙,神秘莫测。世界也是简单的......

    从日本建筑文化看日本“美意识”的双重性(范文模版)

    从日本建筑文化看日本“美意识”的双重性 摘 要:日本建筑文化有其深邃的美学根源,随着历史的发展,日本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日本“美意识”在传统文化与外......

    从《倾城之恋》看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从《倾城之恋》看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摘要张爱玲小说下的女性以其孤独无力的苍凉而存在着,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倾城之恋》中的女主角较其张爱玲的其他作品而言稍显“亮......

    从天线宝宝看早期教育(共五则)

    从《天线宝宝》看“早期教育”“早期教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由教育话题摇身变成了现代育儿的时尚话题,“你的孩子做早教了吗?”代替了“您吃了吗?”这种客套话,成了爷爷奶奶......

    从学车看教育(共5则范文)

    从学车看教育 今年暑假报了个驾照,唉,正值赶上个暑期高潮班,去驾校练车的人超多,每天只下午去练车,二十多个学员一辆车,有时甚至三十个学员一辆车,几乎每天只能轮两轮,摸两把车。由......

    从管理学角度看(共5篇)

    从管理学角度看《请你原谅我》后感 请你原谅我这部电视剧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经历恢复高考后一群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围绕着徐天、何佳、吴晴、梅果,费兵等几名大学生的感情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