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继续学习论文浅谈对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黑龙江省2011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浅谈对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前言:
近十年来,从黑龙江省检察机关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始终是党和政府坚决打击和遏制的重点对象。但是,涉及建筑领域内的职务犯罪案件却占总案件的比例有所上升。是职务犯罪案件相对集中的行业。本文通过自己在工作中能涉及的工作内容,对工程建设领域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了剖析,掌握了建筑产品从立项到交付使用过程中职务犯罪易发生的犯罪手段、特点及规律,并提出了一点预防对策建议,从而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认识,更好的干好本职工作。
从自己的工作范畴和性质,本人对以下建筑施工项目存在的犯罪现象进行剖析如下:
一、土建施工环节
工程土建施工环节是指从工程地基基础开始到项目基本建成的施工过程。即土建、装潢、安装设备前的建筑量大、施工周期长,决定质量和造价的重要阶段。该环节是主体工程的建设的重点,不但牵涉的资金量相对较大,而且管理上一不到位,质量隐患将潜伏于此。该环节职务犯罪案件既有贪污贿赂犯罪,也有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犯罪。涉案主体多见管理部门人员、负责项目的管理人员等等。
(一)、犯罪手段及其特征
1、故意将土方和工程交由个体户承包,从中收受贿赂;
2、土方工程中,故意加大放坡系数,虚计土方量,从中收受贿赂;
3、桩基施工中,利用钢管桩、混凝土预制桩等采购权,钻孔灌桩和打桩业务的发包权,从中收受贿赂;
4、基础浇灌混凝土中,有意放纵承建单位偷工减料,或使用不合格建材,降低材料规格等,从中收受贿赂;
5、主体工程施工中,将本单位设备“无偿”提供给承建单位使用,或对承建单位使用设备的“要求”有求必应,从中收受贿赂;
6、装饰工程施工中不采用工程量清单方法,故意虚报工程量,相互勾结侵吞差价或收受贿赂;
7、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建筑工程计价活动中有意抬高、压低价格或者提供虚假报告,从中收受贿赂;
8、机关工作人员在建筑工程计价监督管理工作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收受贿赂。
(二)、预防对策
1、严格执行城乡建设土方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土方工程管理,按照规范的招标程序公平、公正发包土方工程。
2、在隐蔽工程施工中,必须选择有经验和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两人以上共同担任现场施工员,指导施工和检查工程质量。领导和技术负责人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复检。
3、健全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管理、监督、验收制度,并督促执行。
4、聘请具有实践经验和良好素质的技术专家担任施工现场总监督。
5、加强现场机械设备、工具、模板的管理,制定机械设备外借和有偿使用的管理制度。
6、工程施工中采用工程量清单方法,应当由造价工程师签字,并加盖造价
工程师印章。
7、造价工程师采用工程量清单应当依据招标文件、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现
场条件和国家制定的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项目分部分项划分、计量单位等进行编制。
8、可不进行招投标的工程,在承包方编制的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由发包
承包双方订立合同,交造价工程师鉴定按实结算。
9、土建工程预付款支付应尽量采用“银行保函制”的做法。
二、装潢及安装工程环节
工程装潢工期相对较短,能充分展现施工效果,往往给人以直观的、耳目一
新的感觉。但由于装潢材料在档次、价格上差距很大,装潢工程所产生的利润则十分可观,因此丰厚的利润决定了装潢工程成为市场上追捧的热点,同时它也是容易发生职务犯罪的环节。涉案人员主要是有决定权的管理人员,犯罪性质主要是行贿受贿。
(一)、主要犯罪手段及其特征
1、发包方负责人未按规定公开招投标,擅自决定将装潢工程发包给关系单
位,从中收受贿赂;
2、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管理人员相勾结,抬高预算,侵吞差价,共同贪污
或收受贿赂;
3、发包单位管理人员故意放任承包单位工程装潢质量低劣,使用降级材料
或用国产材料冒充进口材料等问题,从中收受贿赂;
4、在采购电梯、空调、办公用品或其他设备时抬高价格,收受贿赂;
5、在配套的绿化工程、采购苗木中,虚报规格数量,侵吞公款或收受贿赂。
(二)、预防对策
1、加强对重点岗位尤其是有决定权的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完善集体讨论、决定的制度,避免重大事项一人决定的现象。
2、装潢工程应本着核资质、审质量、查能力、封样查验的原则,择优选择
工程队,尽量避免使用关系工程队。
3、建立材料设备验收、出库制度,防止混淆档次、以国产充进口、冒领侵
占的情况发生。
4、建设单位要加强对装潢环节的用料、采购价格的监督、审核,避免本单
位利益受损。
三、建筑材料采购环节
建筑工程中几乎每个环节都涉及材料采购。由于建材市场竞争激烈,同一
种商品在市场上价格差异悬殊,材料采购环节成为易发职务犯罪环节,采购人员成为易产生职务犯罪的高危人群。本环节主要就政府采购之外的一些单位自行采购行为而言。采购环节犯罪主要的犯罪特征是贿赂、贪污。
(一)、主要犯罪手段及其特征
1、采购人员与供货商勾结损害公共利益,采用混淆建材档次、品牌或抬高
价格等手法,共同贪污或行贿受贿;
2、采购人员在采购建材中舍近求远、舍优求劣、价格舍低求高,损害单位
利益,从中收受贿赂;
3、采购被代理方人员放任采购代理机构谋取非法利益,从中收受贿赂;
4、伪造发票、入库单等,抬高材料价格,虚报入库材料,进行贪污;
5、验收人员明知供应商短吨缺方、档次有误而隐瞒不报,从中收受贿赂;
6、采购人员以化整为零或其他方法规避公开招标采购,索贿受贿;
7、采购人员以支付工程材料费等虚假名义,贪污、受贿。
(二)、预防对策
1、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按照质优价廉的优先采购原则,货比三家,集体核
价决定供应商。
2、回扣放在明处,制定廉政守则禁止收受供应商的礼品、礼金。
3、制定材料付款的财务审核制度,对不符合采购规范的采购行为拒绝付款。
4、单位自行采购的,可根据所用材料的多寡、物品的大小、设备的档次等
不同情况,决定实行招标采购、定点采购、核价采购或询价采购等不同采购形式。
5、加强对具体采购人员的法制教育和忠实于单位与岗位的教育,适时安排
岗位交流。
四、建筑项目预、决算环节
预、决算环节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两个阶段,它将决定工
程资金的比例分配,各个项目涉及资金的多少,承建单位赢利与否和利润大小。若承建方要从工程中获取高额利润,必须在预、决算环节中巧立名目、作好铺垫;且这两阶段资金流动数量非常大,稍有疏忽就将产生职务犯罪。主要案件类型为贿赂和贪污犯罪,涉案人员有与预、决算有关的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
(一)、主要犯罪手段及其特征
1、负责预算的管理人员故意为承建方高估冒算工程造价开绿灯,从中收受
贿赂;
2、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与财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采取拖延付款等手法,向
承建单位索取或收受贿赂;
3、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管理人员互相串通,以虚报材料使用量,提高材
料单价、等级,多造工资、虚列成本等手法,共同贪污;
4、承建单位采用重复计算工程量、虚设项目、高套定额、多计各类费用等
手法,高估冒算骗取建设单位的工程款,为蒙混过关行贿有关管理人员;
5、指使承建方或与承建方勾结,巧立名目,把工程款挪作他用或予以侵吞;
6、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主动为承包单位出主意,采用价差调整等办法获取最
大利润,损害本单位利益,从中收受贿赂。
(二)、预防对策
1、进一步完善建筑管理工作中的施工预算、竣工决算的工作,使其更加客
观公正。
2、注意审查施工预算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计算方式,各种费用的编制、概算定额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3、严格按照合同的付款规定,全部项目决算完毕及时付清全部工程款项。
4、建立预、决算复核制度,复核预、决算工作由两个以上人员承担,并把
复核情况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时可由审计、纪监部门备案。
5、建设单位工程人员不准私自为承包单位制作预决算书。
6、工程量结算应当按照量清价定的方法结算。
五、建筑项目验收环节
工程竣工的验收环节,是全面考核该建筑产品是否具备当初的设计功能,工
程质量是否达标,能否交付使用的关键所在。一些建筑质量不十分过硬的施工单位,为了达到验收目的,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贿赂验收管理人员和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因此竣工验收环节仍可能发生职务犯罪。发生在这个环节的职务犯罪主要
是贿赂罪、渎职罪。
(一)、主要犯罪手段及其特征
1、质监机构管理人员故意对工程不认真查验而使不合格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从中收受贿赂;
2、验收人员明知工程质量有不合格之处,按规定应返工后再次验收,故意不指出,从中收受贿赂;
3、验收人员明知设备不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故意不指出,从中收受贿赂;
4、对施工单位不按规定追加的材料和项目予以认可,从中收受贿赂;
5、故意提高工程验收等级,从中收受贿赂。
(二)、预防对策
1、选派懂技术、责任心强的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参与验收工作,分别对每个应验收项目逐一查验,并作好查验记录。
2、明确岗位职责,验收人员必须二人以上负责并签名,对本人所查验的工程质量承担责任。
3、质监机构监督人员,对所验收建设工程的质量予以认可的,如发现质量问题负相应责任。
4、主管领导可参加重点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纪监、审计、财务、法律顾问等认为有必要可参予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
5、严格执行有关廉政规定,在工程竣工验收不得大肆宴请、赠送礼品礼金。加强道德教育、根除犯罪内因
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是我国目前发案率相当高的一类职务犯罪,具有权钱交易普遍化、犯罪金额趋大化、犯罪主体多元化、作案手段多样化,共生性等较鲜明的特点,对其需采取提到薪酬福利水平,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规范市场运行机制,严格执法,加强教育等相应预防措施。
预防犯罪的最可靠,但也是最艰难的措施是:完善教育。对人类真正有益的教育的基本准则:教育不在于课目繁多而无成果,而在于选择上的准确。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无一不是违背职业道德的问题,无一不是丧失道德操守的恶果。要想预防此类职务犯罪,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道德观念,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同时,应当将个人教育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工资,职务升降及其它奖惩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总之,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必须是多层面的,复杂的和不断变化的,必须是立法者和公民进行长期不懈的系统工作的成果。抓好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作为一个建设工程管理者,一定要身先士卒,从我做起,做一个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的建设工程建设者。
第二篇: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预防
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腐败是一个对社会危害很大的丑恶现象,它严重侵蚀着国家、集体财富,更是一大批干部争先恐后走向犯罪深远的助推剂,从近几年职务犯罪发案情况看,建筑工程是职务犯罪多发、易发领域。如何遏制和杜绝工程建设中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已成为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开展重大工程建设预防,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
一、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
1、权钱交易现象突出,且涉案金额越来越大。贿随权集,权钱交易在工程建设领域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些犯罪活动贯穿于从工程立项、设计、招标到工程施工、监理、质检、验收、决算等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多个环节,并且集中到手握决策权的几个关键人物身上,行贿犯罪分子多是对这些“重量级”人物以钱为“敲门砖”,用钱打通“关节”后,再用同样的手段去“闯”下一关,整个过程进行的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并且这种交易的“行情”渐长,涉案金额逐年增高。如我院查办的原城建局局长荣某行贿案件时,200多万元的基建工程涉案总金额是5万元。
2、贿赂方法、手段多样化趋势。当前,工程建设领域中贿赂犯罪的方法、手段不断翻新,花样繁多,令人目不暇接。主要表现为:借逢年过节“礼尚往来”的幌子,以“红包”“礼扎”等形式进行贿赂;以交朋友为名进行投资;以手头紧为名向承包商“借款”;以工程变更为名增加预算造价,为甲方领导建私室或居室装潢;以参观考察为名在承包商工程队报销“差旅费”等。
3、窝案、串案时有发生。近几年我县立案查处的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案件中,在传统的“一对一”贿赂犯罪之外,窝案、串案又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尤其是标的额较大的重点工程,牵扯制约环节较多,行贿犯罪分子往往是对决策者、主管者、具体办事环节(财务人员、监理人员等)分别行贿,从而形成查出一件带出一串的现象。另外还有的单位借工程建设之机,虚增工程量或虚报建材发票等手段,从一把手到会计人员,将骗取的公款私分,从而形成办理一件挖出一窝的现象。
4、招投标环节是行贿者进攻的重点,但行贿对象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随着《招标投标法》等法律的出台和全国范围内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力度的加大,建设领域以“工程优质、干部优秀”为目标,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在这种新形势下,一些行贿者不再一味地把“宝”压在建设单位主要领导身上,而且还把行贿目标瞄准到招投标环节中对工程造价预决算等有抉择因素的人身上,对那些编制工程标底、审核标底、组织招标、参加评标的人,四面开花,大肆行贿。从而串通建设单位与上述人员共同作弊,暗箱操作,达到承揽工程的目的。
二、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原因
工程建筑领域发生的违法犯罪现象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发生的时间、空间也各不相同,既可能发生在工程建设的某一环节,也可能发生在相互联系的几个环节中,诱发犯罪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在工程拆迁安置环节中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监管不力。工程拆迁安置资金,是国家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安置被拆迁居民的专项资金,对于该资金的使用,由于被拆迁户多,票据不正规,拆迁协议容易做手脚等特点,对该资金的监管比较复杂,审计的难度比较大,客观上漏洞较多,因而在这个环节出现违法犯罪问题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也是群众向检察机关举报较多的问题之一。
2、管理教育不力。由于一些开发单位在人员管理教育上存在着薄弱环节,有的拆迁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不高,法制观念淡薄,面对经手的大把钞票,经不起考验,对经手的公款打起了歪脑筋,或作假帐,私吞公款;或与被拆迁人员勾结,侵吞公款;或利用职务之便,将拆迁资金挪用,手段形形色色。
(二)在招投标环节中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从投标方来看,无论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无不把招标作为自己立身谋业,兴衰存亡的头等大事,面对竞争尤为激烈的建筑市场,相当一部分资质低下的建筑队伍为了获取利益,采取各种不正当竞争手段加入竞标行列,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建设单位主管人员以权钱交易的方法来承接工程项目。
2、从招标方来看,作为实施招标的工程建设方,在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从工程项目的下达到组织施工队伍均由国家安规划安排,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选择设计、施工、监理、采购单位等工作逐步脱离计划制定的框架束缚,直接进入建筑市场,采用招投标方式进行,招标方具有较大的自主权。而新的建筑领域 经济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尚且不能做到监管到位,少数放松世界观改造的招标单位人员就利用手中招标权力,收受竞标方财物,以致走上犯罪道路。
(三)在工程的设备、材料采购环节中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制度不完善,缺少监督制约机制。国务院明文规定,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监理方面均应当落实招投标制度,但招投标制度在工程设备、材料的采购方面几乎还是空白,没有硬性规定,加上许多单位内部没有订立或者完善物资采购工作制度,缺少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往往导致采购人员和业务部门权力过大,不经过集体研究、集体决定,采购渠道、价格都由采购人员说了算,给那些思想不健康的人有机可乘。
2、经济利益的驱动促使供货方大肆行贿。当今建筑市场设备材料与工程建设项目相比,僧多粥少,竞争相当激烈,特别是那些外地企业,缺乏人际关系、地域关系,与当地企业相比,更没有什么优势,便采取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促销;而有些生产厂家、销售商家则是挂集体之名、实为私营企业,为了个人的经济利益,通过贿买个别采购人员的非法手段,与负责采购的人员进行权钱交易,达到推销质量低劣的材料设备的目的。
三、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加强思想宣传教育,使其主观上“不想贪”
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在开展廉政教育中,用惩腐倡廉的法规引导人,用职务犯罪的典型警示人、用廉洁亲政的模范事迹鼓舞人。对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大力宣传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危害,以及开展预防经验和效果。经常组织管理、施工人员学习《刑法》、《建筑法》、《工程建设若干违法违纪行为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建筑企业的法人代表和项目经理要经常进行法制教育培训,深入工地“以案释法”,或适时组织服刑罪犯“现身说法”做到警钟长鸣。同时要积极发挥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使腐败现象和不廉洁行为迅速曝光,公之于众。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减少、控制和预防建设系统的职务犯罪,关键要从人入手,从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把抓思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同建设系统的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不断的教育、组织的培养、同志的帮助、社会环境的熏陶中逐渐提高建设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
(二)健全完善各种监督制约机制,使其客观上“不能贪”
1、严把“廉政准入”的关口。在建筑企业、基础上经理、中介机构和职业人员等部门(机构)或人员中,实行并推广“廉政准入”的资格审查制度。对于行贿的建筑企业和项目经理,可降低其企业资质,暂停其在一定区域一定年限的投标权、承建工程权,清洁严重的还应永远逐出建筑市场、使其深刻认识到行贿的危害;对那些技术水平低、管理差、质量次、有违法违规的建筑企业实行淘汰制度。
2、充分发挥有形建筑市场的职能作用,共同做好招投标环节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一是建立建筑工程交易中心,规范招投标行为。建筑工程交易中心是各级政府批准设立的从事建设工程交易的固定场所,它对规范招投标行为,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有着积极的意义。开展职务犯罪预防要充分利用交易中心的信息公开、集中服务、程序透明功能,掌握进场交易的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情况,促进有关部门加强对招投标的全程监督与管理,建立响应的配套制度,对招标、编标、审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加强监督。积极推进在建筑工程招标中实行透明标底方式。尽可能缩短审标、评标等中间环节的时间。二是建立“编标、评标专家库”,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建立“编标、评标专家库”,由计算机或人工抽签随机来决定相关人员,以保证对编标、审标的单位和人员严格保密。要配合招投标的主管机关、参与单位、监管单位强化有形建筑市场意识,完善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杜绝招投标中的“暗箱操作”,及时发现和查处招投标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交易中心设立举报箱,鼓励群众对招投标过程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三)加大打击力度,使其工作中“不敢贪”
继续加大查处职务犯罪的力度,发挥刑罚的威慑作用。对建设领域中发生的各种职务犯罪,不管涉及什么人、什么单位,都要依法查处。检察机关要积极开展举报宣传工作,突出查办建设领域贿赂犯罪,对于收受包工头贿赂以及行贿的包工头,一经查实构成犯罪要坚决依法快侦、快捕、快诉、从重从严打击,造成声势,形成威慑。同时要加大查处行贿行贿犯罪的力度。对发现的案件线索,一定抓住不放,一查到底,深挖串案、窝案,把案件办深办透。要重点查处在工程建设中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规避招标和在招投标过程中弄虚作假的案件,严厉打击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和违法转让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违法活动,依法查处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技术标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特别是由此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违法犯罪行为等。对不构成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也要建议有关主管部门给予经济处罚和党纪政纪处分。审判机关也要严格依法办事,对受贿罪计量慎用少用缓刑,增加罚金刑和资格刑的运用。
第三篇:2011年继续学习论文浅谈对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黑龙江省201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浅谈对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前言:
近十年来,从黑龙江省检察机关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中,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始终是党和政府坚决打击和遏制的重点对象。但是,涉及建筑领域内的职务犯罪案件却占总案件的比例有所上升。是职务犯罪案件相对集中的行业。本文通过自己在工作中能涉及的工作内容,对工程建设领域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了剖析,掌握了建筑产品从立项到交付使用过程中职务犯罪易发生的犯罪手段、特点及规律,并提出了一点预防对策建议,从而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认识,更好的干好本职工作。
从自己的工作范畴和性质,本人对以下建筑施工项目存在的犯罪现象进行剖析如下:
一、土建施工环节
工程土建施工环节是指从工程地基基础开始到项目基本建成的施工过程。即土建、装潢、安装设备前的建筑量大、施工周期长,决定质量和造价的重要阶段。该环节是主体工程的建设的重点,不但牵涉的资金量相对较大,而且管理上一不到位,质量隐患将潜伏于此。该环节职务犯罪案件既有贪污贿赂犯罪,也有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犯罪。涉案主体多见管理部门人员、负责项目的管理人员等等。
(一)、犯罪手段及其特征
1、故意将土方和工程交由个体户承包,从中收受贿赂;
2、土方工程中,故意加大放坡系数,虚计土方量,从中收受贿赂;
3、桩基施工中,利用钢管桩、混凝土预制桩等采购权,钻孔灌桩和打桩业务的发包权,从中收受贿赂;
4、基础浇灌混凝土中,有意放纵承建单位偷工减料,或使用不合格建材,降低材料规格等,从中收受贿赂;
5、主体工程施工中,将本单位设备“无偿”提供给承建单位使用,或对承建单位使用设备的“要求”有求必应,从中收受贿赂;
6、装饰工程施工中不采用工程量清单方法,故意虚报工程量,相互勾结侵吞差价或收受贿赂;
7、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在建筑工程计价活动中有意抬高、压低价格或者提供虚假报告,从中收受贿赂;
8、机关工作人员在建筑工程计价监督管理工作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收受贿赂。
(二)、预防对策
1、严格执行城乡建设土方工程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土方工程管理,按照规范的招标程序公平、公正发包土方工程。
2、在隐蔽工程施工中,必须选择有经验和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两人以上共同担任现场施工员,指导施工和检查工程质量。领导和技术负责人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复检。
3、健全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管理、监督、验收制度,并督促执行。
4、聘请具有实践经验和良好素质的技术专家担任施工现场总监督。
5、加强现场机械设备、工具、模板的管理,制定机械设备外借和有偿使用的管理制度。
6、工程施工中采用工程量清单方法,应当由造价工程师签字,并加盖造价黑龙江省201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工程师印章。
7、造价工程师采用工程量清单应当依据招标文件、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现场条件和国家制定的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项目分部分项划分、计量单位等进行编制。
8、可不进行招投标的工程,在承包方编制的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由发包承包双方订立合同,交造价工程师鉴定按实结算。
9、土建工程预付款支付应尽量采用“银行保函制”的做法。
二、装潢及安装工程环节
工程装潢工期相对较短,能充分展现施工效果,往往给人以直观的、耳目一新的感觉。但由于装潢材料在档次、价格上差距很大,装潢工程所产生的利润则十分可观,因此丰厚的利润决定了装潢工程成为市场上追捧的热点,同时它也是容易发生职务犯罪的环节。涉案人员主要是有决定权的管理人员,犯罪性质主要是行贿受贿。
(一)、主要犯罪手段及其特征
1、发包方负责人未按规定公开招投标,擅自决定将装潢工程发包给关系单位,从中收受贿赂;
2、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管理人员相勾结,抬高预算,侵吞差价,共同贪污或收受贿赂;
3、发包单位管理人员故意放任承包单位工程装潢质量低劣,使用降级材料或用国产材料冒充进口材料等问题,从中收受贿赂;
4、在采购电梯、空调、办公用品或其他设备时抬高价格,收受贿赂;
5、在配套的绿化工程、采购苗木中,虚报规格数量,侵吞公款或收受贿赂。
(二)、预防对策
1、加强对重点岗位尤其是有决定权的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完善集体讨论、决定的制度,避免重大事项一人决定的现象。
2、装潢工程应本着核资质、审质量、查能力、封样查验的原则,择优选择工程队,尽量避免使用关系工程队。
3、建立材料设备验收、出库制度,防止混淆档次、以国产充进口、冒领侵占的情况发生。
4、建设单位要加强对装潢环节的用料、采购价格的监督、审核,避免本单位利益受损。
三、建筑材料采购环节
建筑工程中几乎每个环节都涉及材料采购。由于建材市场竞争激烈,同一种商品在市场上价格差异悬殊,材料采购环节成为易发职务犯罪环节,采购人员成为易产生职务犯罪的高危人群。本环节主要就政府采购之外的一些单位自行采购行为而言。采购环节犯罪主要的犯罪特征是贿赂、贪污。
(一)、主要犯罪手段及其特征
1、采购人员与供货商勾结损害公共利益,采用混淆建材档次、品牌或抬高价格等手法,共同贪污或行贿受贿;
2、采购人员在采购建材中舍近求远、舍优求劣、价格舍低求高,损害单位利益,从中收受贿赂;
3、采购被代理方人员放任采购代理机构谋取非法利益,从中收受贿赂;
4、伪造发票、入库单等,抬高材料价格,虚报入库材料,进行贪污;
5、验收人员明知供应商短吨缺方、档次有误而隐瞒不报,从中收受贿赂;黑龙江省201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6、采购人员以化整为零或其他方法规避公开招标采购,索贿受贿;
7、采购人员以支付工程材料费等虚假名义,贪污、受贿。
(二)、预防对策
1、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按照质优价廉的优先采购原则,货比三家,集体核 价决定供应商。
2、回扣放在明处,制定廉政守则禁止收受供应商的礼品、礼金。
3、制定材料付款的财务审核制度,对不符合采购规范的采购行为拒绝付款。
4、单位自行采购的,可根据所用材料的多寡、物品的大小、设备的档次等 不同情况,决定实行招标采购、定点采购、核价采购或询价采购等不同采购形式。
5、加强对具体采购人员的法制教育和忠实于单位与岗位的教育,适时安排 岗位交流。
四、建筑项目预、决算环节
预、决算环节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两个阶段,它将决定工程资金的比例分配,各个项目涉及资金的多少,承建单位赢利与否和利润大小。若承建方要从工程中获取高额利润,必须在预、决算环节中巧立名目、作好铺垫;且这两阶段资金流动数量非常大,稍有疏忽就将产生职务犯罪。主要案件类型为贿赂和贪污犯罪,涉案人员有与预、决算有关的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
(一)、主要犯罪手段及其特征
1、负责预算的管理人员故意为承建方高估冒算工程造价开绿灯,从中收受贿赂;
2、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与财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采取拖延付款等手法,向承建单位索取或收受贿赂;
3、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管理人员互相串通,以虚报材料使用量,提高材料单价、等级,多造工资、虚列成本等手法,共同贪污;
4、承建单位采用重复计算工程量、虚设项目、高套定额、多计各类费用等手法,高估冒算骗取建设单位的工程款,为蒙混过关行贿有关管理人员;
5、指使承建方或与承建方勾结,巧立名目,把工程款挪作他用或予以侵吞;
6、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主动为承包单位出主意,采用价差调整等办法获取最大利润,损害本单位利益,从中收受贿赂。
(二)、预防对策
1、进一步完善建筑管理工作中的施工预算、竣工决算的工作,使其更加客观公正。
2、注意审查施工预算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计算方式,各种费用的编制、概算定额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3、严格按照合同的付款规定,全部项目决算完毕及时付清全部工程款项。
4、建立预、决算复核制度,复核预、决算工作由两个以上人员承担,并把 复核情况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时可由审计、纪监部门备案。
5、建设单位工程人员不准私自为承包单位制作预决算书。
6、工程量结算应当按照量清价定的方法结算。
五、建筑项目验收环节
工程竣工的验收环节,是全面考核该建筑产品是否具备当初的设计功能,工程质量是否达标,能否交付使用的关键所在。一些建筑质量不十分过硬的施工单位,为了达到验收目的,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贿赂验收管理人员和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因此竣工验收环节仍可能发生职务犯罪。发生在这个环节的职务犯罪主要黑龙江省201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是贿赂罪、渎职罪。
(一)、主要犯罪手段及其特征
1、质监机构管理人员故意对工程不认真查验而使不合格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从中收受贿赂;
2、验收人员明知工程质量有不合格之处,按规定应返工后再次验收,故意不指出,从中收受贿赂;
3、验收人员明知设备不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故意不指出,从中收受贿赂;
4、对施工单位不按规定追加的材料和项目予以认可,从中收受贿赂;
5、故意提高工程验收等级,从中收受贿赂。
(二)、预防对策
1、选派懂技术、责任心强的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参与验收工作,分别对每个应验收项目逐一查验,并作好查验记录。
2、明确岗位职责,验收人员必须二人以上负责并签名,对本人所查验的工程质量承担责任。
3、质监机构监督人员,对所验收建设工程的质量予以认可的,如发现质量问题负相应责任。
4、主管领导可参加重点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纪监、审计、财务、法律顾问等认为有必要可参予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
5、严格执行有关廉政规定,在工程竣工验收不得大肆宴请、赠送礼品礼金。加强道德教育、根除犯罪内因
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是我国目前发案率相当高的一类职务犯罪,具有权钱交易普遍化、犯罪金额趋大化、犯罪主体多元化、作案手段多样化,共生性等较鲜明的特点,对其需采取提到薪酬福利水平,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规范市场运行机制,严格执法,加强教育等相应预防措施。
预防犯罪的最可靠,但也是最艰难的措施是:完善教育。对人类真正有益的教育的基本准则:教育不在于课目繁多而无成果,而在于选择上的准确。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无一不是违背职业道德的问题,无一不是丧失道德操守的恶果。要想预防此类职务犯罪,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道德观念,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同时,应当将个人教育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工资,职务升降及其它奖惩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总之,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必须是多层面的,复杂的和不断变化的,必须是立法者和公民进行长期不懈的系统工作的成果。抓好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作为一个建设工程管理者,一定要身先士卒,从我做起,做一个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的建设工程建设者。
第四篇:学习《金融领域职务犯罪预防与警示》有感
学习《金融领域职务犯罪预防与警示》有感
——万丈高楼起于平地,却溃于微末
金钱有种魔力,能将人性的罪恶放大,不论是否家财万贯,抑或身无分文,因为现今的社会没有人能说自己能够摆脱金钱。金钱是货币,是财富的量化,代表着一定的社会地位与人生成就。君子之于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太多的悲剧源于对财富多了一点的偏执,受贿,挪用,泄密,勾结……每一件犯罪案例总是起步于对欲望的屈服,见小利忘大义。起先对自己可能有着明确的要求,因为某个意外,放开了自己的一点点原则,并及时的找到了理由来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开脱,总是对自己控制欲望的能力过于自信,信誓旦旦的对自己说着下不为例,到此为止。可是第一次对欲望的屈从便如同打开潘多拉魔盒一般,堕落、腐败一发而不可收,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便不显得那么的艰难,当贪婪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欲壑难填抑或回头无路的时候,名誉法律甚至尊严都是不那么的重要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前人的警语,是积淀的文化底蕴,更是浓缩的人生体悟。从事金融工作,首先必须懂法,何为恶?何为善?社会是个人情的社会,人情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些案例能一言蔽之:罪缘起于人情。同窗之情,朋友之谊,同乡之义,断不了,抹不开的人情,如蛛网般裹缠着我们。纵然是飞禽走兽也有着相知相爱相守的情感思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法律的作用,便是在人情这太过宽泛的世界能划线架框,标识出边界。如果为人情所苦恼,在法律与人情间摇摆,不能理直气壮的对所谓的人情远而却之,后果可能画风不会太明亮,再回首,留给自己最多的可能便是抱憾与悔恨。人情可以为你的事业增光添彩,善用它能给你带来助力,擅用它也会给你带来泪水,不要寄期望与人情作为事业的敲门砖。
社会太大,渺小的自己如果拥有的也是那渺小的原则,那么自己将拥有的人生也会相当的渺小。社会这个大染缸,浸染着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们,脆弱的交情,无处不在的诱惑,如荆棘般遍布的潜规则,自己所能依靠的便是心中的点滴原则与对法律对道德的敬畏之情。作为金融工作者,时刻与金钱打交道,风险与诱惑并存,如何宝石一颗平常心是值得所有从业者深思的问题。做平凡的人,干平凡的事,过平凡的日子,这样的简单追求可能在自己对欲望的点滴屈从后会变得日渐遥远与艰难。人一旦有了一次贪婪的经历,便会随时间慢慢的发酵,无论自己是否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社会各界的侵蚀浸染下,想回头想纠正可能需要大毅力与大智慧。珍惜短暂的人生,珍惜自由的时光,珍惜友情,珍惜爱情,珍惜所有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将自己心中的点滴原则汇聚成江河湖海,欲壑难平?
在市场化的社会环境下,人的价值观延伸出了无限的可能,个人利益不断被重视,自己内心也可能会产生一些偏颇,对财富,对权力孜孜不倦的偏执,处理不当会带来难以估量的伤害,最终留下的可能是自己的泪水和满怀的悔恨。父母、爱人、子女甚至兄弟姐妹,各个环节都可能是犯罪产生的源由,人情利益的交换,亲友子女的难处,身旁最后的依靠可能是最开始的因。但家人,依然是自己最后的依靠,好好发挥这最后的一道防线作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时候多和身边亲人交流下,可能就意识到目前的问题所在,及时做补救措施。枕边人,无论妻子还是丈夫,都应该对配偶在事业上有所帮助和支持,在生活上倾力照顾,当配偶苦恼困扰遇到挫折时,要给予理解,并为其分忧,多一些善意提醒,多唠叨几句,朝夕相处,哪怕只是细微的心理情绪的变化,都会在家庭生活中流露。枕边人亦是枕边钟,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做个丧钟,不带来厄运的诱惑,其次便是身体力行地给予配偶抵抗诱惑的帮助。
金钱是有种魔力,浓缩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能为善也能成恶,作为金融工作者,在意的不该是量的变化,而是其所代表的质的内涵。守住自己心中的咫尺原则,欲壑难填?
第五篇: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调研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基础建设项目不断上马,但因工程建设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工程建设领域已逐渐成为腐败的“重实质”,“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的现象时有发生,发案率和受处理人数远超出其他领域,工程质量下降,“豆腐渣工程”增多,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职务犯罪是一种最具危险性的权力腐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本文着重就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作些探讨。
一、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
1、贿赂行为具有团体性和半公开性。工程项目进入有形建设市场,实行招投标后,工程项目不是建设单位个别领导说了算,建设单位发包方的大部分权力转移到组织招投标的管理部门的手中,贿赂腐败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从集中个人变为多人。由于工程建设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僧多粥少”,加上施工企业不同于工业型企业,不仅客户少,而且施工周期长,只要能承接一两项大型施工项目,就能满足企业全年甚至几年的生产任务,就能救活一个企业,所以,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部分施工企业的领导使出浑身的解数,采取各种或公开或隐蔽的手段进行项目攻关。因此出现了“工程一立项,攻关紧跟上,确保君满意,成功才有望,一旦争到手,垫资也要上”的不正当现象。如江苏省交通工程总公司发生的窝串案件中,涉及包工头张文艺行贿的就超过100万元,他从事工程包工头不到十年,成了千万富翁,正是靠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这种带有贿赂性质的“攻关”行为,已具有半公开性,成为人人皆知的“秘密”。
2、行贿和受贿数额较大。由于一般建设工程造价少则几百万,多则数千万甚至数十亿元,企业为了拿到项目,不惜下大“赌注”。在相互竞争中,水涨船高数额惊人,否则,怕出手太小气,起不了作用、还白白耗费了钱财和精力。如广东省交通系统特大受贿窝案,涉嫌受贿人民币1282.69万元,港币149.6万元、美元2.1万元。其中原交通厅副厅长李向雷个人收受贿赂62万元人民币和1万美元。
3、职务犯罪具有隐蔽性。工程建设领域的贿赂、回扣等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名目繁多,如劳务费、信息咨询费、茶水费等。而且权钱交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主要发生在建设单位发包、材料设备采购等几个重要环节,表现为送、收好处费、回扣等,实行招投标后则表现为滥用职权,违规操作、弄虚作假、接受贿赂等。上述现象大多数都是“一对一”的私下交易行为,有的还披着合法的外衣,隐蔽性较强。受贿者也精明地采取有第三者在场不收、不是熟人不收、物品无发票不收。有的还以请对方考察为名,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实行一条龙服务等等。
4、职务犯罪具有共生性。以被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看,开始从个体隐蔽作案,逐步向合伙作案转化,互相勾结,团伙作案的现象增多。在查处案件中,往往会出现查处一案带出多案、查处一人带出多人、查处一般干部带出领导干部,查处违纪的带出犯罪的,拔出萝卜带出泥,窝串案也时有发生。如代号为“5·28”的广东省交通系统特大受贿窝案,涉及公职人员89人,其中厅级干部4人、处级干部20人,牵涉30多个公路建设管理单位。
二、工程建筑领域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
1、经济制度和体制不完善,存在一定弊端。当前,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同时发挥作用,难免存在诸多缺陷,既存在计划体制的较大弊端,也存在新体制的不成熟,客观上为少数腐败分子提供可乘之机,使得经济活动中渗透了权力的“魔力”,在这种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并存的情况下,企业走向市场步履艰难。有权的部门和人员能够凭借手中的权力左右市场行为的取向,无权单位和个人想办事,办成事,只有靠钱来进行“感情投资”、“买通关节”。这种私下的“权”和“钱”的交易行为,是发生职务犯罪的主要根源。
2、市场行为不规范导致无序竞争。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刚建立,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这就使少数人有了可乘之机,从而导致正常经济活动中行贿受贿、收受回扣、请客送礼、高消费之风有增无减,有的企业靠歪门邪道取得了经济效益,扰乱了建设市场,腐蚀了党员干部,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
3、缺乏有效监督,处罚力度不够。现有的监督执法机构缺乏相对独立性,制约职能和手段不够强大,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尽管我们现在有上级监督、同级监督和群众监督,但上级组织和基层群众都不可能及时了解具体情况,等到问题发生,情况搞清楚,已变成了事后监督,错失了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的时机。作为同级了解较清楚,但现在这种同级监督机构的双重领导体制,使得这种监督变得软弱无力,形同虚设。另外,惩治腐败的法律还不够完善,在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所有制关系并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形形色色贿赂国家公职人员的社会群体制约还不够,因而,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