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_5A_电子政府: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现途径

时间:2019-05-13 05:2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Top_5A_电子政府: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现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Top_5A_电子政府: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现途径》。

第一篇:Top_5A_电子政府: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现途径

电子政府: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现途径

(时间:2005年07月16日)

摘要:电子政府极大地拓展了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发展空间,建设电子政府具有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运作效率、增加政府透明度以及增强政府竞争力等重 要功能。应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基础,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经济、有效的电子政府服务系统。为此,需要增加电子政府建设的制度供给,完善电子政府的运行机 制,扩大电子政府服务对象的覆盖面,以及培育电子政府的支持性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进程中,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时期,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政府改革和制度创新的一个新取向。无论 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现模式可以是多维、多元的,然而电子政府(e-government)则构成了建设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一条 有效途径。这就为在建设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视角中,探讨电子政府的概念与实践、电子政府的主要功能、建设电子政府的目标定位以及战略对策等问题提供了必要 性。

一、电子政府的概念与实践

最近20年来,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社会压力、财政压力和经济全球化压力下,纷纷开展大规模的政府改革运动。其具体形式虽有所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取 向,即尽可能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放宽政府的行政规制,推行公共管理社会化和公共服务市场化,缩小政府规模,削减政府开支,调整、简化政府的业务流程,提高政府运作的透明度,并加强对政府绩效尤其是政府公共服务绩效的评估等。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政府改革运动恰恰发生在信息革命方兴未艾之时,它得到了现代 信息网络技术的强烈催化和有力支撑。在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五个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被排在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电 子娱乐之前,赫然位居第一。电子政府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是因为它不仅迎合了政府改革的迫切需要,而且还为这一充满矛盾和难题的改革提供了新思维、新模式和新机制。于是,作为全球政府改革与信息革命两大浪潮的汇流,电子政府极大地拓展了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发展空间。

所谓电子政府,是指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在对传统政府的行政职能、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重组的基础上,主要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平台,实现政府的公共 管理与服务,从而形成一种更为有效的政府运作形态。在这里,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两个概念紧密关联:电子政府偏重于实体性描述;它是指一个以信息网络化方式 和手段运作的政府,而电子政务则倾向于程序性描述,它是指一种以信息网络化方式和手段履行的政府行政职能。电子政府拥有一体化的具有开放性的网络系统,在 实现政府各部门间信息快速交换和资源高度共享的同时,以政府外部网站为主要窗口,面向民众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需要指出的是,电子政府绝不等于传统政 府的电子化,它首先是一种制度创新,即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对传统政府进行改造和变革,将民众当作政府的“客户”,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根本上改善政 府与政府(G2G)、政府与企业(G2B)、政府与个人(G2C)之间的关系,使政府以新的治理模式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从本质上看,电子政府充分体现 了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提供了实现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目标的主要途径。

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电子政府发展的实践中,都以政府改革为契机,把电子化服务作为重心,突出政府公共服务方面的评价指标。在美国,政府改革的目标不只是 精简人事和减少财政赤字,它更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重塑政府对民众的服务,注重建立一个面向客户需求的电子政府,以便为民众提供更多、更有效率和更易于使用 的政府服务。为此,美国建成了一个超大型联邦政府综合门户网站——“第一政府”,民众通过这个“对美国政府的第一点击”,可以获得丰富的在线服务。在英 国,电子政府战略框架中提出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建立“以民众为中心的政府”。按照英国《政府现代化》白皮书的要求,政府开通的“英国在线”(Ukonline.gov.uk)以“生活事件”来组织政府的公共服务,也就是将网站的服务内容按民众的需求而不是按政府的机构设置组织起来。在新加 坡,电子政府被列为“21世纪发展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目标。由于信息化已渗透到新加坡社会的各个层面,因而电子政府的效能得到了比较明显的发挥,全国范围 内已实现各政府部门的联网办公,发达的网上管理和服务体系已经建立,政府的“电子公民中心”网站能够全天候帮助民众办理两百多项日常事务。在香港特区,建 立电子政府被列为一项持续的政府改革计划,其中包括重新编排优先次序、重组部门架构和重整业务程序,努力以富有效率和“以民为本”的方式提供融合的电子化 服务。主要的政策性项目包括“公共服务电子化”计划、“电子投标系统”以及“政府电子贸易前端服务”等。目前超过八成的公共服务已提供了电子服务选择,由 此不仅提高了公共服务品质,还推动了电子商务在香港的发展。由此可见,电子政府在从概念走向实践的过程中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运行模 式凸显了政府改革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

二、电子政府的主要功能

从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到公共行政体制,再到公共管理体制,政府改革和制度创新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扩大政府的开放程度,强化客户的概念,不断满足客户需 求,使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变得更经济、更有效率、效能和效益,从而提高客户对政府的满意度。电子政府的发展为这一制度创新从理想变为现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 重要作用。我国正处在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也正在从管制型转向公共服务型,正是在这里,电子政府为实现公共服务型政府目标提供了重要的功能 支持。

首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运作主要是面向管理和控制,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运作则主要 是围绕公共服务展开的,电子政府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这一重大转变,因为电于政府的基本特征就在于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丰富 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政府的服务能力,促使其服务绩效趋于最大化。与传统的政府服务相比较,电子政府服务着眼于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社会需求 的合理化和现实化,它为民众获取各类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准入。电子政府开辟的公共服务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如信息服务、办事服务等电子政务以及电子 商务(指政府采购、政府招标等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等。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网络技术支持下,电子政府不仅能够以方便、快捷、多样化、个性化以及“界面 友好”等方式满足民众已有的服务需求,还能够通过对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整合不断创造出新的服务需求,所以建设电子政府意味着政府职能转变的深 化,即从改善政府服务态度推进到增强政府服务能力,从相对被动地、一般化地增强政府服务能力推进到能动地、开拓性地提升政府服务能力,进而使政府能够以前 所未有的公信力、回应力和创造力更多、更好地满足民众对其公共服务品质不断增长的需求。

其次,提高政府运作效率,增加社会公共利益。电子政府实现了信息网络技术与政府行政管理的高度融合。这就产生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促使政府调整和革新 其组织结构、权力结构、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如精简政府机构、压缩政府人员、推动组织结构扁平化以及改革和简化行政审批制度等;二是为政府提供新的技术资 源、技术能力和技术环境,如计算机网络条件下强大的信息传输、储存和处理能力以及知识管理能力等,而这两个重要变化使政府组织在降低包括人力成本在内的各 种运作成本的同时,获得了倍增的行政效率、巨大的管理幅度和充分的管理授权,由此极大地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使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到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有效增加了民众可以直接或间接享有的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增加政府透明度,创建平等和一致的规范化服务。对于民众而言,建设电子政府最可直接体验到的益处之一,就是政府的透明度大大增加,其结构和行为 趋于“可视化”,如机构设置可视、管理项目可视、服务领域可视、行政流程可视、办事过程可视、工作状态可视等。这就为政府行为规范化提供了一种科学、客观 和有效的制约机制。在另一方面,电子政府不仅能以方便、快捷的方式为民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服务,而且其基于同一计算机网络程序及界面的平等和 一致的规范化服务,也可将人为的不公正、不公平、不廉洁现象降低到最低程度,使合理的制度安排在“机器”上更平稳、更可靠、更有效地运行。由于政务公开,流程规范,权力制约,民众可以很容易地知道政府究竟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以及目前正在做什么等,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政府公共服务的不确定性,减少了 因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备而引发的政府行为失范。

第四,增强政府竞争力,改善和优化市场环境。在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竞争主体和竞争方式趋于多元化、多样化,其中不仅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市场 竞争,还有政府与政府之间围绕市场环境的竞争,后一种竞争也事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竞争力。在我国加入WT0后,如何增强政府竞争力的问 题已变得日益突出,而建设电子政府无疑是应对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由于电子政府具有更强的公共服务能力、更高的行政管理效率、更大的政务透明度等,因此一 个地区或城市如果拥有电子政府,就会拥有更好的市场环境、更高的与国际接轨水平以及更大的投资吸引力。例如,如果没有电子政府提供的服务,外商进入一个地 区或城市投资就需要先通过媒体、政府部门或中介组织搜集资料,对投资环境的各个要素进行调查分析,还需要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与该地区或城市不同的政府部门打 交道,这就造成较高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而如果有了电子政府提供的信息服务和办事服务,外商就可以通过对该地区或城市政府门户网站进行远程访问,获取必 要的数据资料,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从而有效降低各种投资成本。显然,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有电子政府的地区或城市要比没有电子政府的地区或城市 具有更强的政府竞争力和更好的市场环境。当然,电子政府的优质服务还会促进企业运营效率的提高,而这将进一步转化为企业所在地区或城市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其得益者自然首先是该地区或城市的民众。

三、建设电子政府的目标定位

在我国,电子政府总体上处在一个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如国家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发展电子政务的宏观政策导向已经明 确,信息网络技术支持条件日趋成熟,还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等。与此同时,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以及“政府上网工程”等也在不断向前推 进,电子政府建设已具备一定基础,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电子政府建设起步较早,进展较快,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通过建

设电子政府,达成现代公共服务型 政府目标,已构成全面小康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各级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应准确把握全球政府改革和信息革命的大趋势,充分利用外部机遇,发挥自 身优势,不失时机地确立电子政府发展战略。

在宏观层面上,建设电子政府的战略目标可以确定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基础,以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为导 向,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经济、有效的电子政府服务系统,使其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电子政府服务系统的平均水平,使民众在对政府公共服务品质获得全新体验的同 时,大幅提高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

一般而言,电子政府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其具体的目标定位分别是:

其一,建设电子政府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府信息基础设施主要由政府内部网(办公业务网)、专用网(办公业务资源网)、外部网(政府公众信息网)和办公 资源数据库等四个要素构成。其中,内部网、专用网和办公资源数据库构建的是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协同办公的平台,而外部网则是一个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它包括一个具有政府信息服务和办事服务等功能的门户网站。对于电子政府信息基础设施,需要整体设计和系统建设,并注重成本效益,避免目标冲突和目标转 移。为此,应尽可能在省及省辖市两级建立一体化的电子政府基础网络平台,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带来的低效和浪费;尽可能采取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来建设和维 护电子政府信息基础设施,防止因建设电子政府而造成政府规模的扩大和人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尽可能前瞻性地规划和设计电子政府信息基础设施,使网络系统具 有较强的兼容性和可升级性。当然,还应建立必要的电子政府安全保障体系,在开放与安全、效率与成本之间寻找一个适当的平衡点。

其二,形成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电子政府服务系统。电子政府服务系统主要由信息服务、办事服务和电子商务等三个子系统构成。网上信息服务是电子政府的一 项基本职能,它旨在为民众提供覆盖面最广、实用性最强的公共服务,其中包括政策法规数据库、统计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数据库等公益性数据库查询服务。网上 办事服务是电子政府的一项核心职能,它旨在超越政府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能的界限,以一个开放的、统一的服务平台,为民众提供“一站式”、“一网式”和“一表 式”等模式的服务。在这一阶段,应以初步实现政府内部电子化协同办公为基础,初步实现面向客户需求的网上信息服务、网上办事服务以及政府对企业的电子商 务。

其三,优化和完善电子政府的服务功能。随着政府改革和信息革命的不断推进,民众对电子政府的服务功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会有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需求,因而建设电子政府的目标定位只能是动态的、持续升级的。在这个相对高级的发展阶段,应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体制以及与电子政府模式相配套的 行政流程,电子政府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完整、结构合理、性能先进,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电子政府服务系统趋于优化和完善,适合在网上运行的政府服务项目可全部 在网上提供,全面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和具有良好回应力的网上事务处理,使民众能够获得统一、便捷和优质的“3A”服务,即在任何时间(Anytime)、在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人(Anybody)都可以享有的电子政府服务。

四、建设电子政府的战略对策

建设电子政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困难和挑战,因而需要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这个最重大的 机遇,对电子政府加以全面筹划,对各种资源、各种价值进行系统整合,从整体上推进电子政府发展。从非技术的角度看,现阶段建设电子政府的战略对策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增加电子政府建设的制度供给。在电子政府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倾向,如政府上网变异为流于形式的“形象 工程”,“电子政务”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传统政务的电子化——将政府原有的行政管理职能及相应的办公程序复制和固化到计算机网络上。问题的症结在于制度短 缺,主要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政府行政体制尚未建立健全,电子政府相关法律法规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等。实质上,建设电子政府是一种深刻的制度变迁,实现这一制度变迁的关键是增加制度供给,推动制度创新,摆脱相对落后的制度安排。可以说,建设电子政府,制度高于技术。在这里,一方面需要深化行政体制改 革,重新设计和确定政府的职能定位、组织结构和行政流程,将政府配置资源的重点转向为民众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进一步缩小政府规模,放宽政府规 制,切实解决电子政府要求的协调一致的服务流程与政府内部条块分割的组织结构之间的矛盾,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契合的现代政府行政体制,为电子政府 建设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需要适时构建电子政府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消除法律法规上的盲区和误区,如制定和颁布确立电子政府法定地位和职能的《电 子政府法》,确立政府信息公开责任和方式的《政府信息公开法》,确立网上行政审批等事务处理合法性的《电子签章法》、《电子文件法》、《电子交易法》,以 及保障电子政府安全运行、保护个人隐私的《计算机犯罪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并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以便为电子政府信息服务和办 事服务等确立完备的“游戏规则”。

其次,借鉴企业化管理模式,完善电子政府的运行机制。在建设电子政府的过程中,仅仅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作为一种原则和宗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客 户需求确立高度规范化的质量管理标准和信息管理体系,以增强电子政府服务的有效性。其中,可以借鉴国际通行的IS09000标准,将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的ISO质量体系导入电子政府服务系统,建立科学化、程序化的电子政府服务质量管理方式,切实做到过程控制、预防为主和持续改进,实现行政化服务流程的标 准化和规范化,使电子政府在一个新的更高的质量平台上更有效率地运行,提高民众对电子政府服务的满意度,以更为经济的方式实现民众所需要的电子政府服务质 量。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客户关系管理(CRM)这种成熟的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导入电子政府服务系统,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收集、管理、分 析和利用电子政府在服务过程中与客户交往的信息和数据,使政府能够更深入地分析客户行为、了解客户需求,提高其可接近程度,创新与整合多样化的服务提供渠 道,以及细分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等,从而实现与客户需求的良性互动,为客户创造全新服务、全新价值,进一步改善客户对电子政府服务的体验,提升电子 政府服务的整体品质,增强政府的竞争力。

第三,普及互联网使用,扩大电子政府服务对象的覆盖面。主要以互联网站点为服务窗口的电子政府是面向全社会的,是为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内的所有客户服务 的,而不是只为少数客户服务的,如果不能在社会上普及互联网的使用,就会造成信息的“富有者”和“贫穷者”,使电子政府失去广泛的社会基础。而事实上,社 会上最需要获取政府服务的人往往就是那些缺乏上网条件或能力的人。因此,在推广电子政府服务的过程中,应首先普及互联网的使用,使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 层、不同受教育背景以及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都尽可能跨越数字鸿沟,进而成为电子政府的服务对象。在这一方面,政府应筹划必要的宣传推

广方案,有针对性地开 展上网培训活动,普及通过互联网接受电子政府服务的知识和技能;应提供多样化的上网方式,如网络终端可以是个人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或电脑触摸屏等,并提 供可供选择的公共上网地点,如邮局、商场、机场、车站、码头、酒店、公共图书馆、职业介绍所、社区活动中心和公共信息亭等;应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企 业和个人在获取政府服务时运用上网这种新方法,如可免费访问电子政府网站,对电子政府客户在回应时间上给予优先待遇,以及对网上办税者给予象征性优惠等; 应制定适当的扶持措施,重点向低收入者提供免费上网的条件,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购买上网电脑的优惠等。当然,在电子政府的规划、建设和应用中必须充分考虑一 般民众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使电子政府具有简便、实用、耐用和低进入成本的服务功能,并使电子政府以其独到的有效服务能力为民众所普遍接受。

第四,塑造学习型政府,培育电子政府的支持性文化。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环境中,一个政府组织未来惟一持久的优势,来源于比其他政府组织学习得更快的 能力,而塑造学习型政府恰恰有助于将政府组织发展成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不断增强应变和创新能力的系统,由此可以将电子政府建设从政府职能转变、机构重组和 流程再造进一步推向组织文化重塑,即培育电子政府发展的内在支持性文化,使电子政府建设获得一种新的“文化力”。显然,技术设备缺乏可以购置,没有配套软 件可以购买,专业人才不足可以招聘,而唯独组织及其成员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无法购买、引进和复制的,它需要有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和宽松发展的氛围。在 这里,应注重激发政府组织及其成员不断学习的意愿,培养其学习的能力,使其以愿意接受挑战、支持和参与变革的心态,实现自我超越,创造性地投入电子政府建 设,在完成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价值体系根本转变的同时,尽快适应电子政府的运行模式;应注重增强政府组织中各部门及其成员的全局意识和合作意识,改善心 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增强政府内部工作的协同性,提高电子政府建设的有序化水平;应注重增强政府组织及其成员的前瞻意识和创新意识,推动团体学习,提高 系统思考的自觉程度和运用水平,增加决策和计划、组织和领导、控制和创新的主动性、前瞻性和预见性,更有效地达成建设电子政府的战略目标。以上电子政府的 支持性文化一旦形成,电子政府建设将会展现出自下而上的需求型诱致性制度创新与自上而下的供给型强制性制度创新双向互动的崭新格局,由此公共服务型政府的 发展将会加快走向现代化。

第二篇: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途径

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途径

陶学荣黄元龙

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就要求政府在市场化背景下必须实现治理模式的根本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服务型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它强调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以多元参与为服务形式,以合作协调为服务基础,以满足公共需求为服务导向。

1、全球化竞争的加剧迫使我国政府必须转型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国际竞争加剧,西方各国为了摆脱财政困境和提高本国政府效率,掀起了政府再造的热潮。原来以官僚为基础的传统行政管理理论正逐渐被以市场为基础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所取代。“公共管理归根到底是服务的性质,政府或公务员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公民明确表达并实现其公共利益,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或驾驭社会”。哪个国家政府服务意识强、服务成本低、服务方式好、服务效率高,就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政府正面临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必然要求有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相配套。我国过去实行的是管制型政府模式,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表现为政府无所不能,无所不包。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和控制者的角色,致使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严重扭曲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其管理目的是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为社会提供市场不能够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制定公平的市场“游戏规则”并加以监管,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从过去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政府、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确实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3、中国加入WTO,也呼吁政府必须尽快转变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WTO的一整套规则主要是用来约束政府的,或者是通过政府来约束企业的。因此,入世后最大的挑战是对政府的挑战,政府必须尽快从原来的生产者角色中退出来,还权于市场、社会和企业。按照WTO规则并恪守我国政府所作的承诺,全面清理现行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政府措施,努力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行政环境。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行政决策、行政执法的科学化、民主化、透明化和法制化。

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我国各级政府对创建服务型政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各地方相应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实行一战式办公,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完善行政问责制等,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1、现代公共服务理念尚未真正形成我国行政管理思想深深植根于两千多年封建统治意识之中,传统的管制型政府拥有无限权力,“重人治、轻法治”的现象极其普遍,官本位思想严重,把公共行政当作是直接维护政治统治的工具,忽视了其服务性作用和导向性作用。政府和公务员行为缺乏制约与监督,从而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公共权力寻租、行政决策缺乏科学化和民主化等现象的产生,甚至成为腐败的根源,与现代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2、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政府服务意识淡薄,“管”字当头,认为管理就是控制,控制就是审批,一些政府部门仍习惯于审批盖章、决策处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时有发生。政府没有成为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为社会提供真正服务。在管理方式上,仍习惯使用直线手段、行政手段,不擅长使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管理中的越位、缺位、错位现象还没有根除,“该管的无人管,不该管的多头管”,对部门利益有利的大家争着管,不利的大家互相推诿扯皮。

3、支撑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件不够完善 支撑服务型政府的第一个制度构件是法治政府。宪政就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它要求政府的活动必须限定在法定的范围内,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强调依法行政。第二个制度构件是民主政府。民说不是政府慷慨的恩赐,而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所固有的权力。第三个制度构件是责任政府。它意味着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自己决策和行为的后果要承担应有的责任。第四个制度构件是阳光政府。政府的职能、权力、政府以及办事程序如同鱼缸里的鱼,是透明的、公开的,公民拥有足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4、公务员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服务型政府的最终建成,需要一支观念新、本领硬、作风实的公务员队伍。目前,公务员队伍的现有素质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有的公务员作风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有的专走“上层路线”,“不怕群众意见大,就怕领导印象差”;有的把国家、人民给予的权力当成特权,以权谋私,独断专行,吃、拿、卡、要,对自己或小集团有利的事大开绿灯,对自己没利的就推诿或置若罔闻,推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行为上腐化堕落等。这些行为都给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很大的损失。

三、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途径

服务型政府突出“以民为本”、“以社会为本”,它彻底摈弃了“官本位”、“政府本位”、“以政府权力为本位”的观念,确立了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主动满足公众的需求。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职能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对于解决我国社会严重失衡,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树立良好公信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树立“以民为本,依法行政”的服务理念

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就必须从理念上破除“官本位”意识,树立“民本位”思想,强化以民为本、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要下大力加强对公务员的行政伦理教育、服务伦理教育,培养公务员自律能力、主动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从根本上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意识和公仆意识,从根本上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意识转变,力求作到“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其次是强调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保障公民权利,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障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要加强和完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相关立法,加快行政程序立法,规范行政权力,增加政府行为过程的透明度,使行政过程发生在法律和人民的密切监督之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服务

型政府建设,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2、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管理就是服务”,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原则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小政府、大服务”、廉洁高效、运作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放松政府对经济和社会活动的规制,扩大公民和社会的参与程度,向地方实行更多地分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的优势,增强各级政府的回应性、自主性和灵活性,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审批项目和程序过多过杂,甚至乱收费、乱罚款、同市场经济要求以及WTO规则是背道而驰的,而且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次《行政许可法》的出台,要求政府必须规范审批行为,将不符合《行政许可法》、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行政审批坚决废止或取消,对于非政府审批不可的要规范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这将大大推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

3、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阳光行政

我国政府过去把公共事务的处理和信息的公开往往看作是内部秘密。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结果造成政府部门和行政人员滥用职权,行政执行随意性强且缺乏监督。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化,是公民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离开了知情权,公民参与国家事务就是一句空话。政务公开是实现决策民主和依法行的必然要求,它包括办事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适用法规公开以及办事结果公开等。目前,要抓紧建立政府决策项目的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制度,凡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机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以外,都应向社会公开;建立和完善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基础上的政策听证制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衽开放式管理,接受社会监督,为建立“阳光政府”、廉洁透明政府提供制度保证。

4、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电子政务(即电子化政府)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电子政务的推行有利于促进政府组织结构扁平化,减少政府层级,简化办事流程,实现“大社会,小政府”的格局,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此外它还可以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提高政府的反映能力和社会回应力,扩大公民参与,实现开放政府。中央提出,我们的政府要由传统的政府向电子政府转变,真正建立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理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全新的人民政府体系。

5、改进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度

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尽快废止以GDP为取向的业绩评价体系,纠正那种见物不见人的片面发展观,整合现行考核办法,建立社会性评价机制,确立多重必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目标管理(MBO)、全面质量管理(TQM)等手段进行绩效管理,吸纳专家学者,社会公众参与评议和考核,对公共服务型政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奖优罚劣,促进政府绩效的提高,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建立科学的行政问责制。阿克顿勋爵曾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必须使政府权力始终处于公民的监督与控制之下。责任政府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之一,它强调政府对其履行的义务承担责任并不得拥有其义务范围之外的权力,对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失职的必须追究相关政府行政机关和公职人员的责任。建设一个负责的、讲诚信的、有公信力的政府,以公民需求为导向,为民负责,多办实事,才能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6、探索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

公共财政是保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有效进行公共服务,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减少社会风险危机、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安排。当前国有资产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各国籍此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我国财政资金过多投资国有企业、基础领域和竞争必行业,而在解决就业、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等公共事业方面投入过少。因此要下决心改革这种投资型财政体制,并通过逐渐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建立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和现代金融制度。政府要逐步从竞争性行业抽身出来,把公共资源的力量转到提供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上来。要改变对现存国有企业的投资软约束,避免国家直接向竞争性领域进行增量投资,消除金融业的行政垄断,增强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各类基础领域。

7、加快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公共管理改革的一大趋势是公共部门向市场化发展,即将公共活动转入私人部门的趋势,它通过各种民营化包括合同外包的形式发生。随着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市场经济的主体应当是企业,政府不应再充当市场经济的主体力量,而应积极发展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来解决政府从市场的退出通道。社会中介组织主要是指市场经济中沟通政府与经济主体,在二者中起联接作用的社会组织,如行业协会、商会、同业工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是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会中介组织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官办色彩浓厚,发展不平衡,过滥与过少现象并存,行为不规范等。因此政府必须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为社会中介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对社会中介的综合管理和社会监督,完善其法制化建设,保证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协调发展。———以建设有限有效政府为目标,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政府的目标应从主要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追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政府职能从以经济管理为主转向经济社会的全面管理,政府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制度保障,要组织和保障公共物品的生产。政府的职能应主要限定在制定规则和监督规则的执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公共利益、优化公共秩序等公共领域。———实现政府职能、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法定化。深圳市提出的“九个法定化”是通向有限与有效政府的有效措施,特别是职能、机构和编制法定化、行政程序法定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应当下大力气加以推进和落实。政府职能必须通过法律程序予以确定,政府机构的设立、撤销或合并以及人员编制的增减,须由人大经法定程序审批。政府职能的行使须接受立法机关和社会监督,政府权力和规模超出法定界限时立法机关应及时予以纠正。———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市委三届八次会议提出,要“在重视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把财力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和提供优良的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产品。”同时,要建立严格、高效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预算,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资助体制,提高政府资助的公开性、公正性和经济与社会效益;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机制。———加快培育社会组织。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打破传统体制下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垄断,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建立“大社会”管理体制。应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有条件的事业单位改组成社会组织;消除社会组织发育的体制障碍,实现现有社会组织从行政化、权力化向市场化、民间化、社会化转变。研究制定关于社会组织的法律规范,建立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督和评估制度,形成社会各界参与和监督、高度透明的社会组织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严密规范的监督体系。以决策和执行等环节作为权力监督的重点,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按照效率和权力制约原则,科学配置党政部门的权力,调整部门职能分工,合理划分职责权限,完善权力之间的监督制约关系,建立有效制衡的权力结构。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强绩效审计,切实把党内监督、人大政协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各界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的合力。

第三篇: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意义

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意义何在http://.cn 2004年09月13日01:01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核心问题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公共服务,简而言之是以公共产品为人民服务,它十分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以人为本”重要思想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具体实践。因此,通过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将使政府的自身建设和各项工作有所创新、有所拓展、有所突破。无论是决策、执行,还是监督都能自觉地把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重要依据,做大多数群众赞成的事,办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使人民群众不断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经济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但也必须看到,深层次的改革还未完全到位,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政府职能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政府职能的实现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制度性监督与约束,政府角色“越位”、“错位”、“缺位”和“不到位”现象还较为普遍;二是条块分割、行业垄断、部门壁垒、职能重叠现象还比较突出;三是政府、企业、公民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四是政企不分,企业运营过分依赖政府保护等问题还比较普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五是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度还不高,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仍较突出,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桎梏,是加快发展的阻碍,同时也是激发体制创新、发挥后发优势的动力。历史上,我省在体制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大包干”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成功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现阶段,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不仅是优化发展环境,进行体制创新的突破口,也是提高省际竞争力、加快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在我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关系问题始终是我省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我省“十五”计划又进一步把“以人为本”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把保护和改善居民的发展

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放在了更加显著的位置上。但是,在实际贯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往往忽视了社会的发展。这主要是由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职能所决定的,政府长期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起主导作用,不恰当地把本应由政府为主提供的某些公共产品推向市场,推向社会。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例如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人口管理、教育卫生、文化等,滞后于发展实际,公共卫生、义务教育问题突出,贫富差距、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这又反过来束缚了经济的增长。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证明,长期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忽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增长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增长。必须看到,我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已为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例如,企业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政府的主要职责已转变为创造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宏观调控;政府不再是国有企业的“婆婆”,国有资产产权更加明晰化,更加市场化。这些都迫切需要政府管理职能相应地改变,将主导经济发展的职能让位于市场主体,同时承担公共服务的职能,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十五”以来,我省围绕建设“廉洁、勤政、务实、规范、高效”政府的目标,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积极推进政府职能、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转变,精心组织实施了机构改革,取得了重要的突破:省级政府工作部门精简了28.6%;行政编制精简了48.5%;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取消了一大批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了一批不切实际,增加基层负担的达标评比项目;推广“一站式”高效服务方式,省、市、县三级行政服务中心网络基本形成;推广政务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推广办文办事限时制,建立了各级投诉受理中心,省级招投标中心也开始启用。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在县级全面进行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并建立了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集中采购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进一步规范政府的权力运行,全面落实行政机关行使职权与经济利益彻底脱钩、政府机关与所办实体彻底脱钩、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推进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深入开展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不断提高廉政建设水平。这些改革成果来之不易,为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该乘势而上,使政府职能转变尽快到位。

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及意义

2011年05月12日来源:《理论前沿》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不仅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目标要求,也对新形势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模式指明了方向。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当前理论界和各级政府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而提出的政府改革目标模式。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何谓服务型政府?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提供私人和社会无力或不愿提供的、却又与其公共利益相关的非排他性服务的政府。有的学者认为,服务型政府是指政府由原来的控制者,改变为兴利者和服务者,意味着施政目标由机关和专家决定到由民众希望和合法期待来决定,政府以控制管理为要务转变为以传输服务为要务,管理目标由经济领域转移到公共服务领域。不管怎么说,从上述定义来看,服务型政府主要是针对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大包大揽和以计划指令、行政管制为主要手段的管制型政府模式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现代政府治理模式。与管制型政府相比,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含义:

首先,从理念上看,服务型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和官员必须树立“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的思想,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让渡,政府为人民服务是天职,人民的利益至上,政府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政府还必须从一味强调按章办事和对特定“功能”“权威”“结构”的服从到强烈的当事人取向和对“使命”“公众”和“成效”的认同,充分考虑公众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而传统管制型政府的理念则停留在“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的基础上,政府利用公共权力主要是维护统治秩序和对社会实施管制,公众和社会的主导性和自主空间很少。

其次,从政府的职能范围来看,管制型政府是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而建立,因此对市场和社会的介入是无孔不入,政府职能也无限膨胀,职能设置上的不合理使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而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职能是有限的,政府要还权于社会,还权于市场,政府主要是做市场和个人不能做、不愿做或做不好的事情。即主要是提供维护性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性的公共服务。维护性的公共服务主要包括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财产权利和公民权利、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这是服务型政府的基石;社会性的公共服务主要是指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等,社会性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主要体现。

第三,从政府运行机制来看,管制型政府向来只从便于自身控制、管理出发,整个社会运行都由政府在主导推动,政府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怎样提供服务,都是政府独断和一厢情愿的强制性提供,而较少的考虑社会公众的愿望和多样化需求,政府与公众是一种命令——服从式的单向关系,公众只能被动的接受政府的“恩赐”。而服务型政府则不同,他要求政府的施政目标必须首先征得服务对象,即民众的同意。其次,还必须经过一定的民主法定程序,即要公民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由民众和政府通过双向的交流互动,达成一致来决定。从这一点说,政府只能在法律和人民授权的范围内行事和提供服务,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必须是法治政府,而不是任意性的、长官意志型的政府。

第四,从政府提供管理、服务的方式和手段看,在管制型政府状态下,政府不仅机构臃肿、职责不清,各种审批环节繁杂,效率低下,政府管理手段也主要是单一的行政手段。服务型政府则要求政府必须优化工作流程、使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本着方便、快捷、高效、亲切的原则为民服务。让民众在接受服务的同时,有享受服务的主人意识。

第五,从政府行为的后果看,管制型政府的权力本位和官本位思想使政府的行为有很大的随意性,政府的责任心也不强,公众甚至于对个别侵害自身权益的行为也不能得到法律和事实上对政府的追究。而服务型政府因其自身的民主特性,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和所提供的服务负责。对于政府的失职行为,人民有权对政府提出质询、追究甚至罢免。

由服务型政府所包含的上述特性可以看出,服务型政府与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有效政府是紧密相连、内在统一的。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要求,前者是后者的综合体现。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

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是一个口号的提出,更重要的是,它将要求政府从施政理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方式、手段等各个方面,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和变革。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提出不仅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还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具体的说: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应对全球化趋势,适应加入WTO新形势的迫切需要。入世最大的挑战是对政府的挑战。不管是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原则、市场开放原则,还是公平竞争原则,都体现了一种政企分开前提下的社会本位、公民本位、市场本位、企业本位的精神,因此,面对全球化和“入世”最积极的应对只能是加快政府改革。政府必须尽快的还权于市场,还权于社会,还权于企业,尽快实现从生产者的角色向安排者、监管者的角色转变,从运动员向裁判员转变,从审批者向服务者转变。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构建服务型政府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发展的重要趋向。

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制型政府,长期以来由于过于强调自身管治的政治职能,而弱化和忽视了社会服务职能,造成政府大量越位、缺位、错位。因此,政府要重

新树立自己的威信,维护自己的合法性,就必须用公共管理的理念改造政府,就必须重新调整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变革政府治理观念、手段、方式和方法。构建服务型政府将是政府实现自身革命的一个重要载体。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主要任务,这是由我们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但是,从改革的要求和整个进程来看,这只能是一个过渡。政府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效率兼顾公平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长期以经济建设为主,极易导致政府变成经济发展的主体,只是一味的追求GDP的增长,很容易忽视本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而造成经济社会不能协调发展,进而造成跛足发展的局面,特别是,当前阶层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贫富不均,两极化倾向严重,如果不能对之及时纠偏和调控,将严重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四)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执政为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党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执政为民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这就决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须是也只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

(五)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从政府结构、职能转变、流程再造、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而设计的,相对于传统计划体制中的政府体制,已经具有了体制转轨的色彩。尤其是服务型政府的有限性、法治性,将为未来重构政府与代议机关、司法机关的宪政关系留下余地。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政府放权和权力下移,也将为重构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宪政关系留下空间。总之,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将使我国的政治制度更加合理,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广泛,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范围和权利不断扩大,基层社会自治更加自主完善,从而向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突破口。责任编辑谭荣邦

第四篇:7-3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途径探讨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途径探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有许多的途径,但建设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其根本的途径。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提出的背景是相同的,在方向与,内容上是一致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既是和谐社会的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主体。而且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过程就是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

政府作为“纯粹的”公共部门,它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第一,政府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这里所说的公共事务包含了社会中除私人领域(按西方学者的观点,竞争性的工商企业一般属于私人投资领域,因而这方面的事务被划归于私人领域,属私人事务)以外的所有事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些事情固然可以通过私人或私人组织来进行处理,小到个人的谈情说爱、结婚生子,大到组织生产、经营管理;但是,还有很多事情是无法由私人或私人组织来办理的。例如,人口的控制和管理、社会治安、大江大河的治理和维护、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公民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国民素质的提高和智力开发,等等。有关这些事务的管理,必须由一个超越私人或私人组织之外的公共组织来进行处理或加以管理。

第二,政府组织用来从事公共管理的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把这种权力称之为公共权力,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理由:一是这种权力就其性质而言,它总是表现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某一个阶级的权力,而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私人权力。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尽管皇帝把皇权当成自己的一种家族权力,但它实际上是代表整个封建地主阶级的,离开了它所代表的整个阶级,这种权力就不会存在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政府组织的权力被宣称为是一种来自于全体公民的权力,尽管它实际上仍然是有产阶级的权力;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已经被写入了共和国的宪法。一句话,自从政府产生以来,几乎所有社会的政府组织的权力在性质上都是公共的,当然,由于社会性质的不同,在“公共”这一概念下所隐含的意义有所区别。

第三,政府组织所掌握和运用的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我们知道,政府要通过行使其权力来实现其职能,必须以掌握一定的资源为前提。没有一定的人、财、物作基础,整个政府组织就无法运转起来。而在人、财、物等资源中,从政府控制的角度而言,对财源的控制又是非常基础的。政府组织的财政来源于全体公民的税收,因而其财政实质上是一种公共财政。此外,政府所控制的国土、矿山、水利等重要资源,也是一种公共资源。

要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了解社会发展趋向,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途径:

服务型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它强调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以多元参与为服务形式,以合作协调为服务基础,以满足公共需求为服务导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国际竞争加剧,西方各国为了摆脱财政困境和提高本国政府效率,掀起了政府再造的热潮。原来以官僚为基础的传统行政管理理论正逐渐被以市场为基础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所取代。“公共管理归根到底是服务的性质,政府或公务员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公民明确表达并实现其公共利益,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或驾驭社会”。哪个国家政府服务意识强、服务成本低、服务方式好、服务效率高,就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WTO的一整套规则主要是用来约束政府的,或者是通过政府来约束企业的。因此,入世后最大的挑战是对政府的挑战,政府必须尽快从原来的生产者角色中退出来,还权于市场、社会和企业。按照WTO规则并恪守我国政府所作的承诺,全面清理现行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政府措施,努力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行政环境。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行政决策、行政执法的科学化、民主化、透明化和法制化。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政府正面临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任。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必然要求有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相配套。我国过去实行的是管制型政府模式,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表现为政府无所不能,无所不包。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和控制者的角色,致使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严重扭曲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其管理目的是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为社会提供市场不能够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制定公平的市场“游戏规则”并加以监管,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从过去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政府、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确实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就要求政府在市场化背景下必须实现治理模式的根本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全面推进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近些年,我国各级政府对创建服务型政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各地方相应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实行一战式办公,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完善行政问责制等,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一、现代公共服务理念尚未真正形成,二、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三、支撑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件不够完善,四、公务员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服务型政府突出“以民为本”、“以社会为本”,它彻底摈弃了“官本位”、“政府本位”、“以政府权力为本位”的观念,确立了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主动满足公众的需求。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职能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对于解决我国社会严重失衡,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树立良好公信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树立“以民为本,依法行政”的服务理念,二、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阳光行政,四、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五、改进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六、探索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七、加快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就必须从理念上破除“官本位”意识,树立“民本位”思想,强化以民为本、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要下大力加强对公务员的行政伦理教育、服务伦理教育,培养公务员自律能力、主动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从根本上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意识和公仆意识,从根本上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意识转变,力求作到“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其次是强调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保障公民权利,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障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要加强和完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相关立法,加快行政程序立法,规范行政权力,增加政府行为过程的透明度,使行政过程发生在法律和人民的密切监督之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尽快废止以GDP为取向的业绩评价体系,纠正那种见物不见人的片面发展观,整合现行考核办法,建立社会性评价机制,确立多重必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目标管理(MBO)、全面质量管理(TQM)等手段进行绩效管理,吸纳专家学者,社会公众参与评议和考核,对公共服务型政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奖优罚劣,促进政府绩效的提高,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建立科学的行政问责制。阿克顿勋爵曾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必须使政府权力始终处于公民的监督与控制之下。责任政府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之一,它强调政府对其履行的义务承担责任并不得拥有其义务范围之外的权力,对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失职的必须追究相关政府行政机关和公职人员的责任。建设一个负责的、讲诚信的、有公信力的政府,以公民需求为导向,为民负责,多办实事,才能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我国政府过去把公共事务的处理和信息的公开往往看作是内部秘密。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结果造成政府部门和行政人员滥用职权,行政执行随意性强且缺乏监督。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化,是公民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离开了知情权,公民参与国家事务就是一句空话。政务公开

是实现决策民主和依法行的必然要求,它包括办事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适用法规公开以及办事结果公开等。目前,要抓紧建立政府决策项目的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制度,凡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机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以外,都应向社会公开;建立和完善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基础上的政策听证制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衽开放式管理,接受社会监督,为建立“阳光政府”、廉洁透明政府提供制度保证。公共管理改革的一大趋势是公共部门向市场化发展,即将公共活动转入私人部门的趋势,它通过各种民营化包括合同外包的形式发生。随着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市场经济的主体应当是企业,政府不应再充当市场经济的主体力量,而应积极发展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来解决政府从市场的退出通道。社会中介组织主要是指市场经济中沟通政府与经济主体,在二者中起联接作用的社会组织,如行业协会、商会、同业工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程度是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会中介组织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官办色彩浓厚,发展不平衡,过滥与过少现象并存,行为不规范等。因此政府必须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为社会中介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对社会中介的综合管理和社会监督,完善其法制化建设,保证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协调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把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实现观念、制度和工作方式的创新。一是观念创新,就是要树立法的功能不仅仅是管理和惩罚,更重要的是确定行为规则,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正确的法律价值观,树立法律制度以公民和市场主体的“权利”为核心,而不是以行政机关的“权力”为核心的观念。二是制度创新,就是要在依法行政工作中,注重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制度,并充分发挥法律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方面的导向、规范和指导作用,减少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直接干预,尊重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杭州的城市发展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宽松、竞争有序和稳定可预期的良好的制度环境。三是工作方式创新,就是要转变传统的以行政机关为中心的行政行为模式,按照服务型政府的要求重新审视和调整现有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制定并严格遵守体现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行政程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全面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加大行政复议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办理程序,积极探索符合行政复议工作特点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行政复议案件,可以采用简易程序办理。对重大复杂、群众关注的案件,要通过建立行政复议庭审制度,采取公开听证、当面核实等多种方式,增强行政复议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高行政复议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用协商、调解、和解的方式解决行政争议的意识,建立健全行政复议与调解有效结合的法律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配合和支持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按照《杭州市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工作暂行办法》倡导和鼓励行政领导出庭应诉。对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和裁定要严格执行,对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要认真研究落实。

坚持依法行政,不仅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要求,也是服务型政府健康发展的保证。法治化为服务型政府规定了权力边界和规则体系,如果不能做到依法行政,那么,服务型政府将无从谈起。我们相信,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随着国务院制定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经过若干年的不懈努力,各级政府可以基本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第五篇: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研究综述

引者按:这是一篇比较全面地论述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综述。读后深有体会,尤其是参与其中某些重要的研究过程,更能体会到在我国提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艰辛过程。特转载,以享关心中国改革的有志之士。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改革。必须搞好职能分离和转变,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让政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的公仆。它必须是一个无私的政府,一个没有私人利益的政府,一个最小化的政府,一个民主的政府。

●政府必须透明、公平、公正、廉洁、高效。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包括制度供给服务、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作为各级政府的核心职能,改革完善投融资型财政体制,加快建立公共服务型的财政体制,公开政务、公开政情,实现法治政府,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快政府治理结构创新,大力发展民间组织,并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解决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

●从我国国情出发,要建立符合本国、本区域特点的公共服务模式,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

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改革的思路逐渐明晰。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四项内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专家们一致认为,真正使政府改革进程发生实质性改变的是××年的非典事件,它使中央和各级领导深刻地认识到,推动经济发展,绝不能以忽略社会发展、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代价。

今年月日,在全国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继续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方式,更加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各级政府要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各级领导干部的精力要更多地放在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这是自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之后,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本文主要对各方面专家关于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论点给予跟踪介绍。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社会经济背景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政府行为,如政府的越位、缺位、错位和补位所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已经引起重视,在经济改革如火如荼之际,政府的改革也急需要提上日程,以跟上并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科学院国情中心胡鞍钢提出,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和“一个最不公平的时代”;中国需要社会进步就必须改革,不仅是经济改革,还需要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中国的改革与进步有赖于政府的改革与进步。

(一)为什么一定要转变政府职能

综合专家的意见,大致以下几点:

⒈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哪里政府管理规范,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服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大的发展。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精简机构,转变管理方式,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加快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严格按照规则办事。多年来,一些政府部门习惯于审批盖章、决策处分,权力高度集中,在管理理念、职能配置、政策法规、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与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必须搞好职能分离和转变,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陈淮认为,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应对“入世”挑战,我们面临的一个迫切之需是“改政府”。

⒉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无所不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环境的监管者,而无论规则制定还是市场监管,都是为市场、企业、公民提供服务的。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须由指挥经济变为服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只有这样,才会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改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林凌教授认为,改革推进年之后,大量容易改革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旧体制的遗留问题和新体制形成的矛盾集中起来。过去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企业,目前的改革已经聚焦到政府。很多问题如果不从政府改革开始,就解决不了问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教授认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政府不应当也不可能再充当经济建设的主体力量。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

政府实际已经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指出,目前,各级政府决定生产建设取向、包揽一切事务、行政审批等色

彩仍然很浓。有人称之为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审批方式和环节复杂化。

⒊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失衡要求政府转型。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严重失衡,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邵秉仁将之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城乡失衡:突出地表现在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日益严重。地区失衡:我国东中西地区经济发展渐次落后。产业失衡:我国第三产业一直比较落后。贫富失衡:城乡、地区、行业和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财产的集中度提高。

胡鞍钢提出,社会失衡还有两大表现,一是大规模破坏生态、制造环境污染,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实现高速增长。二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增长速度明显超过经济增长速度。

而转变政府职能是解决发展失衡的关键。邵秉仁认为,相对于其它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要解决发展失衡问题,其关键是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经济的范围,切实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变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上来。

⒋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和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长期的惯性影响,无论政府机关还是公务员,在履行职能过程中都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屡禁不止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人民群众就不会满意,政令就不能畅通,也就无法实现民富国强。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博士认为,目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仅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进程遇到的迫在眉睫的改革,也是牵动全局的关键性改革。首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否到位,是否能够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政府,已成为关系到中国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其次,这方面的改革滞后已成为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循环和增长方式升级的瓶颈;第三,这方面的改革滞后已成为干部落水的一个制度原因,成为抑制干部队伍健康成长和执政为民的重大隐患和障碍。

(二)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⒈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薄贵利认为,从总体上看,我国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同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需要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公共服务职能重视不够;公共服务投入严重不足;公共产品分配不公;公共服务体制僵化,质量不高,乱收费现象严重。以教育为例,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的,即使是与年巴西、马来西亚、泰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投入相比,也存在着巨大差距。

⒉强调经济政绩。在以经济增长论英雄的观念的长期主导下,公共服务理念并未引起一些地方领导的足够重视。陕西某县一位常务副县长承认,县政府每年要召开~次常务会议,主要都是研究招商引资、上项目、征地、筹措资金、经济规划等问题,只有两三次涉及公共服务方面的事。

陕西省行政学院教授王嘉让在调查中发现,地方政府始终存在强烈的经济政绩冲动,总是把经济发展置于首位,忽视公共职能的发挥。上一级政府为了实现自己提出的发展目标,总是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向下一级政府下达各种经济指标,出现层层加码、级级下压的态势。王教授还透露,××年陕西省某县向乡镇下达的经济指标,就有果品新栽任务和优果率、蔬菜新种植面积和新建大棚数、奶牛新增头数、奶山羊新增只数、大枣新建示范园和新栽任务、乡土人才开发数、新建示范基地数和示范户等多项。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民政、司法等干部也要包村、包组,公共服务自然被放到了一边。

⒊财政支出不合理。目前我国的财政体制还基本上是“建设财政”,用于经济建设的费用明显偏高,而用于社会服务的费用偏低。公共支出被大量用于政府没有比较优势的用途上,过多地进入了竞争性和盈利性领域。因此,必须进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要大力压缩非公共性的财政支出,坚决杜绝政绩工程、首长工程、献礼工程等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不大的项目支出,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方面。

以上现象、问题的出现就更强调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定义、特征、意义

(一)什么样的政府才是公共服务型政府

温家宝总理指出:“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这是对政府公共服务范围的新概括,是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的新界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下面的一段讲话更是涵盖了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全部职能,他指出:“职能转变是我们政府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要转变政府职能,把应该交给企业、中介机构、市场的事情交出去,政府集中精力抓大事。抓什么大事呢,抓好两个‘四’。第一个‘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四项指标:经济增长、居民就业、物价水平、国际收支平衡。我们不光要注意经济增长,还要注意就业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了积极的就业政策。第二个‘四’是政府职能的四条: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政府职能要从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跳出来,变为对经济的宏观调节。第二项任务是市场监管,要保证市场有一个公平

公正的竞争环境,不能有假冒伪劣,不能伤害群众利益。对政府职能后两项任务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恰恰是政府极为重要的职责,恰恰是政府最为薄弱的环节。去年抗击非典教育了我们,使我们懂得了处理公共突发事件,搞好公共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

在这一问题上,各专家有不同的声音,但其核心问题是趋于一致的。即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让政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的公仆。

如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吴玉宗教授的定义就比较全面: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指政府遵从民意的要求,在政府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用公开的方式给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提供方便、周到和有效的帮助,为民兴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主体是各级政府,服务对象是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的宗旨是为民兴利,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服务的内容是由民意决定,服务的方式是公开透明的方式。

国家行政学院刘熙瑞教授提出,管制型政府不是只有管制而没有服务,服务型政府也并非就没有管制,这两者之间的核心区别在于:究竟是官本位还是民本位?究竟是政府本位还是社会本位?究竟是权力本位还是权利本位?这就提出了在三者的关系上,服务型政府要实现由官本位、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公民本位的方向转变。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公民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把“全能大政府”体制颠倒了的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主仆关系校正过来,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可问责的服务型政府。重要的在于建设对基本人权和对政府权力约束都有明确设定的宪政秩序;这就是说,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的决定,推进政治改革:提升政治文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法治社会。掌握着国家权力的党政官员必须是可问责的。人民群众对公务人员监督权和罢免权的行使,要通过可操作的法定程序切实得到保证。

北师大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李晓西教授认为,公共服务型政府简单的说就是提供公共产品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在这里,首先要明确公共产品到底该给谁服务的问题。最近,很多情况反映有的政府部门掌握的公共产品、生产设施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在为自己部门提供服务,形成公器私用现象。所谓公器私用就是把国家给它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用。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余晖认为,什么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经济学上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用通俗的语言说,公共服务型的政府就是提供私人或者社会不愿意提供,或者没有能力提供的公共产品的组织。公民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力让渡给政府,通过纳税将政府养起来,政府必须帮公民做一些公民做不了的事情。政府提供多少东西?怎么提供?要由公民通过投票的方式解决。规模大小,干得怎么样,也要通过民主的程序评定。

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型的政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人们普遍认为,政府必须透明、公平、公正、廉洁、高效。余晖认为,更关键的是,一个服务型政府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是一个无私的政府,是一个没有私人利益的政府。如果一个政府有私人利益,属于公器私用,就不是一个公共型的政府。公器私用的渠道很多,第一个渠道开办大量的国有企业,大量地进入竞争性的产业,与民争利。

第二,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是一个最小化的政府。政府最小化有经济学道理。首先,政府提供服务是要有税收的,即有税收成本的。其次,政府官员不承担管理失败的风险。这跟企业不一样。企业经营亏损了,企业老板必须自己承担后果,政府官员就不承担这个责任。所以,政府的规模越大,意味着损失越大。企业、市场,还有非政府组织,甚至社区,都是可以来替代政府的。所以政府应该是最小化的,它应该在市场、企业、社区、非政府组织干不了的情况下才介入。如维护产权、巩固国防、裁决,除此之外政府不应该介入其它领域。

第三,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是一个民主的政府。以民为本还不够,应该强调主权在民。

从上面各方面专家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强调公众、公开和服务,强调以人为本,恢复人民赋予的政府的本来意义。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将对我国下一步的改革进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征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⒈民本性。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所谓民本就是要以民为本,真正做到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具体来说:一是服务群众。政府应当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最具体的事做起,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二是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对群众负责。三是深入群众,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

⒉责任性。责任即份内应该做的事,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公共行政系统中,政府是主体,它和其他公共机构直接或间接地共同行使社会公共权力,提供公共服务;同时也要承担应付的责任。政府不是全部公共行政机构,其责任和权力也不是无限的。通过分权、放权、授权,处理好政企关系、政事关系、政社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⒊调控性。宏观调控是国家主动积极地根据国民经济发展

一有效的医疗保障体制。三是重建农村的合作医疗体系。

此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指出,目前,中国地方政府所负各种债务的总体规模已经相当庞大,要尽快研究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建议组织大规模债务登记调查,编制地方资产负债表。应当允许地方政府公开发债,将隐性债务显性化,进而理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税和事权关系,避免县以下财政和债务发生危机。

⒊要适应开放社会和履行公共职能的要求,从封闭型的行政体制向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转变。迟福林认为,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让全社会及时了解公共信息,由此提高全社会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包括公共信息在内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是面对全社会的,应当向全社会公开。公开政务、公开政情是政府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保障。目前,重要的是要尽快出台信息公开的相关立法,加强政务公开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

同时,也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信息披露作用。必须从法律上保护新闻媒体的信息披露权。新闻媒体是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大众传媒经营的主旨是为人民知情权服务。新闻要立法,强调有事发生一定要报道,不能谎报和瞒报,新闻违法要处罚。

在这一点上,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在《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可问责的服务型政府》一文中提出:在信息公开方面出现重大的失误,个别负责官员固然有一定的责任,然而更重要的问题却在于全能政府体制下形成的一套陈规陋习,其中包括对大众传媒的行政管制。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对于决策权的垄断,通常靠他们对于公共信息的垄断来支撑。政府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是一种公共资源,是公众得以了解公共事务和政府工作状况,监督公务人员的必要条件。因此现代国家通常都有信息公开、“阳光政府”的立法;除了由于涉及国家安全并经法定程序得到豁免的公共信息,都要公之于众。只有建立起信息透明的制度,才能把政府和政府官员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⒋从行政控制型体制向依法行政型体制转变,真正实现法治政府。我国社会关系的日益深刻变化,已对公共服务的相关立法提出了迫切要求。加快公共服务的相关立法,不仅是政府职能转换的需要,更是社会生活对国家、对政府提出的现实要求。

所有行政机关都应依法行政,一切政府行为都应纳入法制化轨道,包括政府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立、编制管理、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共政策的制定,行政决策、执行、监督,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政府行为,首先是加快行政立法,健全和完善行政法律法规体系;其次是增强公务员的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再次是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监督约束,把依法行政落到实处。

迟福林认为,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从上至下加强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教育。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法律问责制。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治吏、依法治权,尤其是涉及到关系社会事务的公共权力。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着手逐步实现决策咨询的法定化,建立有公民代表和专家参加的咨询委员会制度。此外,要积极推进行政程序、行政执法和政策评价的法定化。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曙光认为,政府也要守法,这种守法的统治是通过政府的自律、法律的限制和司法的裁定来达到的。在市场经济中,官与民的关系是平等关系,官员要为纳税人服务。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自由与秩序、公正与效率、竞争和福利等价值要素之间应形成一种必要和可预测的规则。

另外,市场经济活动本身需要一定的秩序和规范。要尊重和保护市场经济主体的合法权利,为各市场主体划定一个自由行事的边界和空间,处理好法治与市场、主体、政府之间的关系。通过适当的权力机构与权利安排优化资源配置,是法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体现。

吴敬琏教授也明确提出要建立问责制,他认为,要把这种被颠倒了的主仆关系重新颠倒过来,重要的不在于宣言,而在于建设对基本人权和对政府权力约束都有明确设定的宪政秩序;这就是说,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的决定,推进政治改革:提升政治文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法治社会。掌握着国家权力的党政官员必须是可问责的。人民群众对公务人员监督权和罢免权的行使,要通过可操作的法定程序切实得到保证。

⒌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依法明确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职责权限,建立中央与地方的合理分权体制,是我国政府改革的重大任务。我国是一个大国,各地方的情况差异很大,在保证中央政府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应当充分赋予地方处理和解决公共事务、应对突发性事件的事权,并对此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

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国转型时期政府改革国际研讨会”上,专家们认为,要改革中央与地方财政税收和事权体制。一是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包括地方各级财政税收)的财税体制。二是要划分中央、省、地、县各级的事权范围,界定清楚各级应负的事权责任,在此基础上核定各级在财政税收总盘子中分配的比例和规模。三是要进行税收结构的设计和改革,使地方政府不仅重视企业发展,还要重视市场发育和发展,克服地方保护主义,自觉融入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中。

迟福林提出,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下,经济事务和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诸多社会事务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要有效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彻底破除现行条、块分割行政体制的弊端,严格实行公共服务的“属地管理”原则,依法授予地方政府处理

政许可法》漫长的制定过程中经过了更多的讨论,吸取了更加广泛的相关人员意见,考虑得也更加周到缜密。正因为如此,《行政许可法》被寄予了更多厚望,社会各界都希望能够通过《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进行一场中国政府的“自我革命”。这场“革命”不但要直接改变行政管理者的理念,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而且也要改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力求打造一个近乎完美的、在透明的阳光下勤恳工作的“服务型政府”。

据了解,南京、重庆、珠海等地已经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自己的目标。在此,我们希望,《行政许可法》的制订和实施能够促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服务于人民不是一句空话。

下载Top_5A_电子政府: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现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Top_5A_电子政府: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现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研究综述

    引者按:这是一篇比较全面地论述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综述。读后深有体会,尤其是参与其中某些重要的研究过程,更能体会到在我国提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艰辛过程。特转载,以享关......

    政府公信力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政府公信力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摘要:政府公信力是党和国家领导最为关注的行政问题。其价值在于,它是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根本保证、社会管理效率的坚实基础和降低政府执政成本......

    我国倡导的服务型政府的意义与途径

    我国服务型政府及其构建路径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再造运动风起云涌,西方各国相继倡导和实现政府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服务型政......

    现代税收征管模式实现的途径

    试论现代税收征管模式实现的途径 现行的“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模式,通过多年的征管工作实践和积极探索,效能逐步显现......

    公共治理:服务型政府的理想治理模式 )[5篇模版]

    公共治理:服务型政府的理想治理模式 2013-10-08 15:22 来源:学习时报 我有话说 作者:吴兴智 自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

    小议城乡公共服务的实现途径论文(范文大全)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对策内容摘要:本文在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若干理论问题加以阐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指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

    试论现代税收征管模式实现的途径

    试论现代税收征管模式实现的途径 现 行的“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模式,通过多年的征管工作实践和积极探索,效能逐步显现......

    论文讲稿 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创新

    培训目的:使受训学员了解论文的基本特点和一般格式,提高论文的写作能力。 培训内容: 1、论文的概念 2、论文基本格式项目 3、论文层次的外部标志 4、论文结构方式 5、论文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