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政府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时间:2019-05-13 05:2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索政府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促进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索政府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第一篇:探索政府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探索政府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70岑建军

摘要:信用制度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企业、单位、社会中介机构、个人的积极参与,也需要社会、舆论的有效监督,还需要政府的制度约束和监管给予充分保证,尤其地方政府在构建信用制度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种促进作用来自于地方政府为金融市场创造的客观环境的合力因素。关键词:信用制度;地方政府;促进作用

一、政府在信用制度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市场经济是经济主体之间互利交换、实现社会分工协作的经济体系。交换行为的成立,都是以进入市场的各个主体之间达成某种共识、共同遵循某种制度规范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制度的规范,交易的一方很可能运用强权优势,掠夺弱势一方的利益,形成不公平交易。另外,任何交易都是有交易成本的,当交易成本大于交易收益时,交易活动就难以进行,这就需要有合理的制度安排来降低社会成员之间的交易成本。因此,为保证契约有效,合作与交易顺利进行,促进信用秩序的建立,政府的制度安排是关键的。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关于交易活动的规则,制度通过界定和限制交易主体的选择,减少交易活动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使来源于交易活动的潜在收益成为现实。

二、政府的监管能够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发挥着积极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作用。作为宏观调控主体,政府通过颁布法律、法规、制定政策等方式实现对经济的指导;作为市场监管主体,政府通过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限制各种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政府的有效监管可以引导市场主体采取守信行为,惩戒失信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政府在培育信用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信用体系的培育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的不完善性可能产生消极作用,因此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难以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还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的推动是构建完善和发达的信用体系的核心动力,无论是信用评级体系、征信制度的建立,还是政府信息的披露、社会信用

中介机构的培育等,都离不开政府的制度供给和积极推动。

四、政府信用本身是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信用是由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等组成。政府既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又是市场规则的执行者。因此,政府信用对社会信用起着导向作用。政府若带头遵守诺言、讲信用,则可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反之,政府无信,市场主体也会加以效仿,无信行为将受到鼓励,会对整个社会的信用产生恶劣的传导作用。它损害的不仅是个人或部分人的利益,也不仅是政府的信用形象,而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陷入信用危机的恶性循环中,成为社会信用恶化的“催化剂”。另外,政府失信会降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必然引起政府权力合法性的危机,从而动摇政府统治的基础,加大“政府失灵”,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信用的降低乃至丧失是产生社会信用危机的根本因素。因此,政府行为示范直接影响社会信用秩序。

五、政府直接介入信用关系也能够成为金融市场的桎梏。

1.政府直接安排信用关系可能带来较大的负外部性。作为政府的代表一政府官员本身具有权力意识和绩效偏好,为了赢得选票、提拔、升迁,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自然会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要求行事,而不是将信用原则放在第一位。没有尊重信用关系的法律地位,交易双方实际并未承担交易成本,而是由国家承担。其最大的缺陷在于破坏了经济运行的信用基础。会使很多债务人错误地认为,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都是国家的,欠债不还是“天经地义”的。导致恶意拖欠、逃废债、悬空债权等现象普遍发生。容易使权力渗透进入市场,产生巨大的“寻租”空间,进而使正常的市场秩序遭到破坏。

2.不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在政府直接介入信用关系和正常的市场交易关系的情况下,必然要增加政府的监督成本和使交易成本提高。为确保统治利益集团的垄断租金最大化,拥有国有资产处置权的政府,势必会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处置财产纠纷,而将信用原则放在次要地位,从而可能牺牲经济效率。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因为资源配置的内在要求是资源的流动横向化,即资源的拥有者与资源的使用者进行直接交易,而政府的干预介入,使资源配置具有纵向性,政府配置资源的纵向性与资源流动的横向性严重扭曲,其结果是造

成资源配置效率极为低下,阻碍了经济效率的提高。

3.不利于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扰乱了社会信用秩序。地方政府往往从本地的所谓利益出发,包庇纵容本地企业失信行为,甚至成为假冒伪劣、走私、偷税、漏税、骗税等的“保护伞”,不仅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造成国家经济损失,而且也会降低本地企业的信誉,阻碍本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导致社会信用秩序紊乱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4.容易导致政府腐败。政府对信用活动的干预使政府腐败产生了可能,而政府对行政权力的垄断所导致的权钱交易又为政府腐败创造了条件,在政府行为难以监督且监督成本很高的情况下,政府的利益驱动使政府腐败成为现实。

结束语: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的干预市场信用活动等现象,这些对信用规则具有破坏作用的现象之所以经常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还处在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化程度较低。随着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市场秩序将从不规则转为规则、人们的经济行为和信用行为也会不断规范,法制更加健全,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才会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郭红玉:《信用概念的制度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3期。

2.张维迎:《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

3.张曙光:《企业融资与信用制度》,中经网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金谷农村合作银行)

第二篇: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摘要:个人信用具有担保、理财、放大个人投资和消费的作用。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刚起步,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需从明确政府职能、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入手,加快我国信用制度设。关键词:个人信用制度;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征信;失信惩罚机制;联合征信数据库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个人信用制度是成熟市场经济的重要表现。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是从2007年7月1日全国首个关于个人信用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个人征信管理试行办法(颁布开始实施,为有效地防范和规避信用风险和稳定金融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目前的信用观念以及信用关系的发展还基本上停留于社会道德的范畴,信用基础仍十分薄弱,信用制度发育程度低,信用缺失的事件屡见不鲜,如企业信用的缺失!非法传销的泛滥都是因为个人信用状况的恶化,同时也导致了个人消费信贷!助学贷款!银行卡的发放等个人金融业务难以展开的主要原因。因此,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不仅可以规范金融秩序,而且能够更好地激活个人消费信用!拉动我国消费市场,使我国的国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现状

(一)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现状。

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虽然起步晚,但短短几年已取得了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有比较好的政策环境。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3月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个人消费贷款信用中介制度”,“信用制度是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重要条件”等建议。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确定了“建立法人对支付个人收人的申报制、个人收入申报制和储蓄存款实名制”等个人收入管理制度、2000年4月1日,我国正式颁布实行了《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该制度的推行成为建立我国个人基本账户和个人信用资料库的基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市信息办于2()00年2月联合印发了《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办法》,这是国内

第一部联合征信的政策性管理办法,为联合征信 拟定了初步的法律框架。这一系列文件规定的 颁布对促进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和发展起 到了重要作用。

2、初步建立了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个人联合征信开始起步。我国已有一些信用中介机构从事个人信用调查、评估业务,如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中诚信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华安信用风险管理有限公司等。2000年7月1日,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专业性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并正式开通了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首批110万上海市民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已进入服务系统的数据库。所谓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是指由第三方信用中介机构将分散在各商业银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个人信用和信誉信息汇集起来,进行加工和存储,形成个人信用档案信息数据库,为银行和社会有关方面系统了解个人的信用和信誉状况提供服务。同年10月,大连、广州等市也相继建立了当地的个人信用服务中介机构。这些资信公司通过有偿采集个人资信信息、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自收自支模式的运作,基本形成了联合征信的框架如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目前实现了银行、通讯、公用事业等部门的联合征信,为我国建设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体系和健全个人信用制度积累了实践经验,协助商业银行有效地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提高放贷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3、个人资信评估工作逐步开展,开始为银行贷款决策提供参考。各商业银行纷纷利用所掌握的个人资信资料开展个人信用评级,把个人信用能力引人到信贷管理中来。例如,中国建设银

行济南市分行出台了《个人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将借款申请人的年龄、学历、职业、家庭收人和家庭资产等信息资料汇集起来形成十大指标体系,对不同的指标赋予不同的分值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资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将个人信用分为A、B、C、D四个等级,作为贷款的决策依据:另外,各信用中介机构也都根据自己的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了自己的评级标准厂)这些各具特色的个人信用评级方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应用性,为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制度提供了可行的选择。

二、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离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目标还很远,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仍面临着不少问题与难点需要解决。

1、个人信用中介机构的运作不够规范。个人信用中介机构的规范化运作,是个人信用制度重要的微观基础。虽然我国相继建立了几家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但无论从影响还是规模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这些机构运作的外部关系尚未彻底理顺,个人联合征信缺乏制度保障。信用中介机构建立初期,业务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央行和各家商业银行的支持与配合,但从长期稳定发展的角度考虑,这种联系仍需加以明确,明确规定各机构在征信运作中的分工和职责,以保证信用中介机构独立、透明、公正的性质。

以上海资信有限公司为例,其外部关系涉及三家主体:一是行业主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市信息办;二是董事会,由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信息中心、上海中汇金融外汇咨询有限公司、上海隶平实业有限公司等投资商组成;三是理事会,包括最初参与联合征信系统的巧家商业银行、上海移动通信、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农信合作社等18家会员。主管部门用行政法规进行指导和管理,董事会代表投资人利益,而理事会则是具有行业协会性质的议事机构,负责协调与监管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业务、但由于各主体的利益取向不同,难免产生矛盾例如,政府部门看重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的公益性和制度建设;董事会期待着更多的投资回报,希望数据库的购买者越多越好;而理事会成员则注重数据安全问题,对过多的商业行为持谨慎的态度,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既要维持正常的经营,又要顾及多方的目标和利益,运作起来难度较大。

其次,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个人资信公司在征信业务的运作中,对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尚未引起重视。目前,上海资信公司采集个人可透支信用卡信息及贷款信息是直接从有关银行的信用部门登录的,但根据现行规定,个人信用档案暂不对个人开放个人不能查阅自己的信用档案,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本人无法获知作为这些信用活动的一方当事人,个人对这些信用信息的知情权没有得到有效确认。除此之外,对有关部门及资信公司提供的个人资信信息失真等问题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尚待加强。

最后,信用中介机构对征信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和创新能力普遍不足。他们所能提供的服务还仅处于信用报告的初级水平,信息查询品种单一,真正的信用评级业务并没有开展,各家机构还不能出具独立的、供市场普遍接受的信用评估结论及建议;个人资信信息整合、使用、修正的各项流程尚未建立,信用中介机构对征信市场的细分和优化还没有通过产品开发付诸实践。

2、个人信用评估缺乏统一标准在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个人征信数据源的内容、个人信用报告的格式、个人资质认证、信用等级评估指标以及征信数据库建设、信用管理软件开发等方面都涉及标准化问题我国个人信用评估虽已逐步开展起来,但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尽人意之处。一方面,各家商业银行对个人信用的评估自成体系,重复操作,相互之间难以衡量,各评估机构做出的评估结果大相径庭,可比性不强,不于个人信用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也不利于与国际同行业接轨另一方面,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根据中国建设银行济南分行的《个人信用等级评定办法》,个人的基本情况占将近1/3的权重,基本上没有个人资产和收支方面的指标,甚至没有个人信用状况的指标,这样做出的评估结果很难反映个人的信用状况另外,现行的个人资信评估存在严重的歧视倾向,如中国建设银行济南分行出台的《个人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在“性别”这一指标中,女性信用的评分是2分,而男性信用的评分是1分,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而根据美国《平等信用机会法》,“授信人不得因信用申请人的性别、婚姻状况、种族、宗教信仰、年龄因素做出歧视性的授信决定”。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缺少一整套经过科学设计、严密论证、权威度高、可推广使用的个人信用评估程序和相应的评分模型,以保证个人信用评估的公开化、标准化和公平性。

三、规范和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个人信用中介机构的密切合作,从各方面来解决法律、制度、操作层面的问题。

(一)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制度

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核心是由独立于市场之外的第三者,通过各种信用记录的收集、分析和保证措施,为客户提供信用信息和信用交易服务。建设的初步设想如下: 1.建立多种征信渠道,加快征信数据的开放与信用数据库的建立

征信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凡涉及个人信用的行业和部门,都必须建立起一套个人信用记录。一方面,要鼓励信用中介机构注重自身信用数据库建设,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行业或部门的数据库,待条件成熟时,可将自建数据库中的部分内容提供给信用中介机构或与信用中介机构共享。个人信用评估公司作为第三方中介机构,通过某种形式与各方面建立起信息交换网络,建立庞大的数据库作为个人信用资料的储存、提供平台。鉴于具体国情,目前可由政府投资建设和经营征信数据库。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要鼓励民间组织进入征信数据库的建设与经营,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完善征信数据库。为建立完备的数据库,要制定科学、严谨的个人信用等级评估办法。个人信用等级评估要严格按照科学、独立和 “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2.建立个人信用管理系统 首先,“建立个人IC卡身份证信息查询体系。在社会公共意识还非常淡薄的环境下,强制性执行IC卡身份证信息查询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首次开设新的银行帐户、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企业应聘新的员工等必须使用个人身份证信息查询体系,查询个人信息状况”。其次,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必须与身份证信息数据库结合起来,如果违背个人信用规章制度,应将此纪录保留在个人身份证信息查询系统内,一定年限后方可撤消,形成警慑作用。

3、建立健全的个人信用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社会信用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都有个人信用管理的行业组织,如美国有信用管理协会、信用报告协会、美国收账协会等。我国在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也应充分发挥个人信用管理协会的作用,开展个人信用管理与应用研究,提出立法建议或接受委托研究立法,提出有关个人信用管理法律草案,制订个人征信行业规划、从业标准以及行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标准,协调行业与政府及各方面的关系,促进行业自律,加强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

(二)尽快建立相关法律,规范个人信用制度 2002年1月,《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信用评级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深圳市由此成为我国第一个为个人信用立法的城市。从我国个人信用的法制化程度来看,我国对个人信用制度的立法工作仍停留在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样一个较低的效力层面上,尚未制定出一部全国性的法律。由于缺乏全国性法律法规的支持,导致我国信用信息开放程度低,信用机构无法获得信用信息。尤其是存在于政府部门的信用信息,被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纠缠在一起,信用专业机构无法获得可以公开开放以及能够通过正规方式和渠道获得的信用信息。如何建立与完善信用制度,迫切需要一部全国性的法律,对信用制度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进行全面规划和调整。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个人信用方面的立法起步早,基本达到了规范化、规模化的程度。相比之下,我国在个人信用的立法环境与立法技术方面都显得不够成熟。我们认为,可以出台一部专门的信用制度管理基本法,同时修改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个人信用制度的相关规定,使其协调统一,并改革完善与个人信用有关的配套制度。我国个人信用制度法制化的建立和完善可具体表现为三点 第一,制定一部信用制度管理的核心法规,主要内容包括:①对信用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内容和适用范围等方面做出明确界定;②对信用服务这一特殊行业的发展作出规划;③对个人、企业、信用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相应的法律关系和权利义务做出规定;④对依据信用原则而发生的商业信用、银行信用等不同经济行为做出明确规定;⑤确立国家信用管理体制框架的法律规范;⑥对违反信用法律原则的违法行为规定具体的法律责任。第二,修改现行法律法规,使现行法律法规中与个人信用制度相冲突的部分得到协调和统一。这些法律法规主要涉及《民法通则》、《商业银行法》、《担保法》、《档案法》、《保密法》、《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改革和完善与个人信用相关的配套制度。具体表现为:进一步完善个人储蓄存款实名制度,实现全国银行间联网,实现个人资料信息共享;建立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和个人基本账户制度,推行个人支票、信用卡等新型结算工具,完善个人债权债务管理等;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允许个人在一定条件下进入破产程序,豁免其剩余债务,保障个人信用制度良好运行。另外,还应该建立个人信用担保、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医疗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这些配套制度的完善是个人信用法制化申请人。三)依托联合征信数据库,建立失信惩罚机制

根据个人信用制度试点工作经验看,适用于失信惩罚机制的征信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工作,最好是采用联合征信平台形式,它具有以下优点: 1.公正性。通过联合征信数据平台,能够大幅度提高征信数据的采集量,有助于对失信者的信用价值进行判断或量化评级。

2.信息完整性。大型联合征信平台,可以同时向若干“黑名单”公示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3.经济性。政府政策支持的联合征信形式会明显降低采集征信数据的成本,从总体上减少设备投入。

4.合理性。从信息源角度看,可避免“黑名单”漫天飞的严重后果,有效减少不同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价值评价所产生的差异。

5.多功能性。对于一地的社会信用体系,联合征信平台不仅支持失信惩罚机制的运行,还可以具有支持企业征信系统、个人征信系统、征信服务体系等多种功能。如果某地政府有计划地建立当地的社会信用小体系,采用联合征信平台形式就具备了基本条件,余下的工作只是制订合理的使用或资源共享规则。

失信惩罚机制必须具备可操作性,最重要的环节是允许运营联合征信平台的机构能够采集到失信个人的不良记录,通过政府渠道和征信机构,合法地公示给有需要的授信机构。“最常被采用的`黑名单'方法,就是将个人的失信记录正确地列入`黑名单',向全社会乃至全世界进行`公示'。市场要求制作`黑名单'的征信机构,向所有的授信机构提供多种渠道、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查询。任何征信机构都有权力制作`黑名单',但原则是基于事实,最好只记录失信事件,不做任何分析和评价。不论谁制作和运营联合征信平台,都应该取得有监管功能的政府部门的合作和指导。征信机构还可以把个人信用记录很好的人列入`红名单',并向被列在`红名单'上的个人倾斜。各类授信人也可以考虑给`红名单'上的个人以各种优惠和奖励,降低守信者使用信用工具的成本”。

失信惩罚机制会对失信的个人进行经济性的打击,所以失信惩罚机制设计的各项措施要在法理上可行。既然是一种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惩罚机制,就要根据应达到的效果,解决好惩罚的方式、执法的各种措施、“量刑”的尺度。失信惩罚机制的“量刑”是基于对大众进行震慑和教育而设计的,同时,要在失信者付出惨痛代价后,给予失信者改过的机会。政府要指定专门的部门接受被处罚者的申诉,要求征信机构配合,制订限期复核有争议记录的制度。对于确有失信行为的个人,申诉受理窗口也要起到教育功能,辅导失信者重建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要按市场规律启动失信惩罚机制,推动专业征信机构的发展。统一的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既是失信惩罚机制运转的推动者,又是监督者,而专业征信中介机构是法律法规约束下的执法工具。个人信用制度是整个社会信用制度的重要内容,没有个人信用制度,市场经济便失去了坚实基石,就会残缺不全。因此,借鉴国外个人信用制度成熟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及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信用制度,有利于提高个人的信用意识,提高全社会的信用程度,从而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参考文献:

[1] 朱海燕.谈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问题.[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1)

[2] 赵怀勇.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2,(17)

[3] 韩江峰.美国构建个人信用制度的经验与借鉴.[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4] 孙 波.建立和健全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构想.[J].政策研究,2002,(12)[5] 吴君茂,张钢成.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法制化建设.[J].发展探究,2006,(05)[6] 管 敏.对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11)[7] 江 海.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现状与对策探讨.[J].实践与思考,2004,(09)

[8] 孙裕君.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几点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03,(05)[9] 刘 浩.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10] 宋兴胜.关于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思考.[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第三篇: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发挥党代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实行党代表任期制

发挥党代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中共西田各庄镇委员会)

为充分发挥党代表在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参与、决定、监督和建议的智囊作用,西田各庄镇党委自2008年8月起,结合县委提出的创建党建工作特色镇要求,开展了创建党代表任期制特色镇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党内民主,党代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

为充分发挥党代表任期内的作用,增强党代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搭建了平台,镇党委高度重视党代表任期制工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相关领导为成员的党代表任职期间发挥作用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党代表联络办公室,制定下发了《关于创建党代表任期制工作特色镇的实施方案》,并根据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计划。

(二)创新工作机制,履行党代表职责。

西田各庄镇共有党代表79名,镇党委为了保障党代表任期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了保障机制及培训保障、时间保障、经费保障等保障制度并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

1、建立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和群众双层联系、双向互动的“双联制度”。即每名党委委员联系7--8名党代表、每名党代表至少联系选举单位的3-5名党员群众,一方面

及时传达党的决议、决定以及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及时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向镇党委反映。

2、建立重大决策征求党代表意见制度。镇党委在重大决策前必须征求党代表意见,主要是:第一,党代会前将党委、纪委工作报告和有关决议、决定稿印发给党代表广泛征求意见。第二,召开党委会时,有关议题可事先征求党代表意见或邀请部分党代表列席会议。征求代表意见可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多种形式,列席党委会的党代表由党委研究确定,一般应在会议召开5天前通知到受邀党代表,并将议题及有关材料同时送达。第三,凡属党内重大决策问题,都应组织党代表讨论,充分听取意见,做出符合实际的决策,尽可能避免决策的失误。

3、建立党代表例会制度。每年定期组织召开二次全体党代表大会,会议内容包括:第一,组织党代表听取和审议镇党委、纪委本的工作报告,讨论决定一个时期内全镇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第二,对党内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表决。第三,对党委、纪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民主评议。第四,对党委、纪委履行职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代会决议以及落实各项工作制度的情况进行质询和监督。

4、建立重要情况向党代表通报制度。党内重要情况,除涉及保密的以外,原则上都应当向党代表通报。如本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应当定期向党代表通报,遇有重大事项随时通报。主要方式为:第一,镇党委按期编发党代表工作简报,通过印发简报的形式,使代表了解党内重要情况。第二,采取走访、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向代表通报党内重要情况。第三,邀请代表列席党委会、班子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向党代表通

报情况,让党代表及时了解党内事务、党内生活的重要信息和党内机制的运行情况。

5、建立党代表提案、提议收集、处理和回复制度。党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党代表可以向镇党代表大会提案,提案应有案由、案据、和方案。提出提案的代表可以要求撤回提案。党代表在闭会期间可以就党的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重大事项或党员群众比较关注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向镇党委提出意见、建议。第一,代表提出提议应以书面形式,署真实姓名提出。第二,分类收集提议。党代表联络办公室负责收集、分类处理和回复党代表提议,将提议分为办理件、参阅件、备案件进行分类处理和回复。第三,重要提议的处理方式。对涉及全镇性的重要问题的提议,需经党委认真研究、处理,并于一个月内进行答复。涉及到相关部门的提议,由党委责成有关部门及时处理。第四,落实处理结果。对党代表提出的提议处理情况,要以文件或会议等形式进行反馈办理落实情况;一时难以解决或需要暂缓处理的,要向提议党代表做出说明。第五,建立台帐。建立党代表提案、提议汇总备案册,将提案、提议的收集、处理、回复情况及时记录、备案。

6、代表视察制度。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动的原则,根据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党代表进行集体视察活动。

二、取得效果

1、为党代表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党员群众搭建了平台。自2008年8月开展党代表任期制工作以来,镇党委就党代表的职责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的内容进行了培训;围绕当前镇党委、政府的工作

重点召开了座谈会,会上党代表为西田各庄镇地发展踊跃发言、献言献策,共提出建议4条,被采纳建议4条,镇党委在重大决策前征求党代表意见共2条,被采纳一条;组织党代表视察了本镇黄坨子村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党代表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截止到目前,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237人,走访党员群众180人,为党员群众办实事7件,增强了党代表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2、提升了党代表履职能力。党代表自身的思想素质、理论修养、服务意识与其发挥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抓好代表发挥作用的工作中,镇党委把对党代表的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参观交流与自我提高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组织党代表在互动式学习中提升党代表履职能力,再此镇党委还为党代表专门制定下发了党代表工作手册。通过多种举措,使党代表变过去“你要我学”为如今“我要学”,将党代表综合素养、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培养与党代表的生活、工作、学习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逐步在理论实践中培养起党代表的履职能力。

3、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是搭建沟通平台,参与镇村建设。镇党委积极搭建促进党委、与党代表交流沟通、发扬党内民主的互动平台,广开言路、多方沟通,不断提高各项工作以及决策部署的科学性。如镇党委在实施畅通民情民意工作中各党支部将党代表列入民情民意调查员队伍中,让他们密切联系群众,及时收集民情民意。二是发挥纽带作用,架起党群“联心桥”。党委成员与党代表进行经常性的沟通,每位党委委员联系7—8名党代表,党代表联系本组党员并分别与村内的困难户结对,现今已有9名党代表与14户困难户进行了帮扶结对并定

期进行走访、慰问。党代表通过送慰问、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送服务“五送”形式,确保所在支部党员联系不中断、思想不掉队、活动不脱节的目标。三是身先士卒,争当村内和谐建设“先锋者”。党代表们居住在村内、身先士卒,争当和谐建设的“先锋者”,为各村增添了许多和谐亮点。如党代表带头清除杂物、做好村内的卫生,以实际行动向广大居民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在党员“平安奥运”活动中,党代表们积极参与。四是亮身份强监督,树立良好形象。镇党委为每名党代表制作了胸牌及党代表活动证,实行党代表在工作岗位上亮牌、亮身份的制度,不但增强了党代表的荣誉感,也增强了自身意识,强化了自身素质从而也树立起了党代表在群众中的先锋形象,又让群众感受到党代表就在身边。

第四篇: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推进民政工作

推进民政工作建设服务型政府

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政府胡大勇

为期五天的现代管理高级研修班已经结束。通过培训,我的现代管理知识得到更新。我着重思考了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问题,加之是与民政系统的同志一起学习,我将其与民政工作作了联系,显然,在理论上服务型政府和民政工作很契合,民政工作完全可以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突破口。

一、服务型政府的定义及其与民政工作的契合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服务型政府是“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从内容上讲,服务型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的基本权利,重点是解决各种民生问题,完善公共服务与社会政策体系。同时,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企业和人民群众服务。而民政工作是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核心理念,以“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为核心职责的事业。这与服务型政府理念是完全契合的。

这几年,我们的实践都在突出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并且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核心始终是在公共财政和预算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的导向上,在关注普通老百姓的利益、需要和愿望,在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大力度推进民生工作将其作为公共财政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方向之一。

二、加强民政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有效路径

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不仅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经济、社会等事务服务,认真履行“人民”政府的宗旨,还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和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坚持公开、公正、合法、透明等原则,解决机构设置、职能交叉等问题,努力把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市场调节、社会监管、依法行政、公共服务等职能上来,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服务型政府的建立与发展,有以下途径:一是在政府行政程序上,公开透明,推进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二是在政府行政机制上,建设创新型政府,努力提高政府的活力和效率。三是在政府行政技术手段上,建设电子型政府,使老百姓能够得到更广泛、更便捷的信息和服务,并大大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服务效率,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方式,改变政府与企业、公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做到透明化、公共化。四是在政府行政规则上,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让行政过程在法律和人民的密切监督之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经济与社会事务,提高行政效率。

而具体到民政工作来说,我以为可从以下方向努力。

(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民政工作的核心理念。放眼民政发展史,有一条主线始终贯穿民政工作,那就是“亲民、爱民、为民”的工作理念。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都有非常生动贴切的具体指示。温家宝总理也特别强调,民政工作就是为群众利益而做的工作,要关心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做群众的知心人,切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对群众要有深厚的爱,要有真挚的感情,要求民政干部做有心的人、心诚的人、心重的人。对此工作中要始终突出为民解困的主题,把着眼点高度集中到“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上,坚持 “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发挥 “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核心作用。这些正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民政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民政部门一定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加深对民政工作核心理念的认识,把它作为统一广大民政工作者、指导各项工作开展的思想基础,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丰富深化,为加快民政事业发展奠定认识之基,动力之源。

(二)紧紧围绕和谐社会总体目标,找准民政功能定位。民政工作在调节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排解社会困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是实现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石。随着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民政的职责将更加重要,任务将更加繁重,作用将更加突出。从近年来民政职能的变化趋势看,民政工作正在由社会稳定机制向为社会和谐提供重要基础保证的作用转变,由“兜底式”保障的社会救助向适度普惠型的社会公共福利转变;由临时分散救急型的工作模式向整体制度安排和规范管理的目标转变。党和政府对加强民政工作作出了新要求和新部署。不少新提法、新概念日益增多,如发展民间组织、农村社区建设、和谐社区创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者队伍等;不少新要求、新概括在原有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拓展完善,如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发展社会福利、完善社会救助、完善优抚安置政策、开展老龄服务等;不少新提升、新任务是将原来民政工作,上升为全党的要求,如流浪儿童关心教育、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等。民政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以上改变,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找准定位,明确目标,丰富新概念、抢抓新机遇、制定新目标、解决新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再立新功。

(三)围绕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民政管理体制改革。民政部门要切实围绕“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导向,在不断提升具体业务工作水平的同时,着眼民政工作机制的创新,努力推进民政管理体制改革。一要健全民政工作领导机制,通过积极争取建立党政领导定期研究民政工作的例会制度、明确为民办实事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等,切实将民政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民政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二要完善综合协调工作机制,深入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本着协作共赢的指导思想,积极履行牵头协调职能,既要“搭台唱戏”,又要“借台唱戏”,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信息沟通、经验交流、督促检查,不断提高制度化、规范化运行水平。三要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实行行政力量与社会力量互动,政府工作与社会工作互补,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扩大民政工作影响,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四要不断增强社会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民间组织、指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职能优势,引导他们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有序反映诉求,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五要大力加强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建设,认真组织社会工作者职业考试,引导组建社会工作者协会,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志愿帮扶活动,吸引更多城乡居民和各界人士参与民政事业发展。

第五篇:试论政府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试论政府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加快国家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城市基层急剧转型,居民居住、生活方式快速改变的背景下,原有的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出现明显不适,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功能和职责不清,近几年来不断增多的物业纠纷,乃至群体性事件,给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社区的产生和基本概念

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贫困、疾病、失业、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在单靠政府力量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一种运用社团组织,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社区力量的构想与方法就应运而生。早在1951年,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就通过了390D号议案,计划建立社区福利中心,推动全球社会经济发展,1954年建立了社会事务局社区发展组,1957年通过社区发展来解决发达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得到了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的支持。社区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而对于社区的含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英文community-词含有公社、团体、社会、公众,以及共同体、共同性等多种含义,而中文“社区”一词是中国社会学者在20世纪30年代自英文意译而来,因与区域相联系,所以社区有了地域的含义,意在强调这种社会群体生活是建立在一定地理区域之内的。这一术语一直沿用至今。本文所讲的行政区域意义上的社区是指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成员以居住环境为主体,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物,与行政村同一等级的行政区域,通常是指街道办下属的居委会,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而在新建商品住宅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又称为业主自主治理意义上的新型社区。

二、社区建设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1.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必要性。首先,意识转变的需要。中国的老百姓最相信的是政府。在我国,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是在实行市场经济以后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逐渐展开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城市社区从生产到消费,从工作到劳保都是国家包揽,以“单位人”排斥“社会人”,以“集体事业”代替社区事务,“大锅饭”思想根深蒂固;在农村社区,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民以集体劳作方式进行单一的农业劳动,生产集体只能把少数“五保户”作为“集体人”加以重点关照,而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保障只能是个人行为,以致“养儿防老”的传统意识根深蒂固。因此,现代意义上的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也就无从谈起。其次,社会稳定的需要。在城市下岗失业、农村劳动力失地、白发浪潮冲击、贫困人口增加、社会流动加速、多项改革需要以城镇居民和乡村农民为主体的情况下,原来以国家和单位为解决问题的主体的方式已不能奏效,而这些问题不解决,将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这时,社区建设与社区工作就成了新形势下社会健康运行的最佳选择。我国的社区建设虽然在上海、北京等一些大城市出现,但仅仅局限于社区服务方面,虽然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与社区的功能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第三,社会发展的需要。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战略在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上的具体体现,没有具体的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社会发展也就成为空话,因此社会发展必须建筑在社区发展的基础之上。

2.建设和谐社区是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当今世界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行社区发展的经验,事实证明,社区发展和建设对社会现代化具有极为深远的积极意义。一是协调社会有序发展。社区是在一定区域或地域内,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共同体,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地域观念和认同感,发展的内容是社区成员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这必然有益于社区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二是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由于社区建设关系到每个成员的切身利益,因而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就大大加强,使得传统的少数人决策变为大多数人决策,形成“我为社区,社区为我”的氛围。三是发展与服务、建设与排忧的统一。“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性应该是社区发展和建设的一个显著特征,这就决定了社区发展的内容不仅仅是单一的经济建设,而应该是包括发展经济在内的社区服务、社区保障、社区事务等多方面内容。

三、正确发挥政府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1.政府的引导作用。主要是在意识上加以引导,让公众对社区建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80年代中期,经民政部倡导,在全国各地逐步开展了社区服务事业。到了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化,社区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社区”以及“社区发展”的概念不断出现在媒体上,人们对“社区发展”一词的理解也愈益丰富、具体和不断深化。但是,目前人们对社区和社区发展的理解和实践在某种意义上还往往局限在政府、街道、居委会、村委会或企事业单位的行政行为上,基本上没有从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社会工作角度来认识或实践社区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我们应在这方面加强引导工作,比如,加强对社区工作的宣传,加强社区人意识的培养,培育社区组织等。

2.政府的扶持作用。主要是物质上的帮助,即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转轨时期,将国家为弱势群体提供的一些帮助与社区工作结合起来,甚至转变成为一种社区服务。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的深化,许多职工下岗、失业而走向了社区,这些人大多数往往面临着生活、就业、医疗等诸多方面的困难。这里不排除有社会不公平、不公正的原因。一些掌握社会稀有资源和难得发展机会的人,以及钻了政策空子的人富了起来,造成了下岗和失业职工很强的“相对剥夺感”和“相对失落感”。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是改革中的失利者,认为社会对他们不公平、不公正而产生了一些低落甚至抱怨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的稳定与发展。对社区这部分“弱势群体”,仅仅依靠政府的“送温暖工程”、“再就业工程”是远远不够的。而社区社会工作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好办法。因此,在社区建设尚处起步阶段的这一重要时期,政府对社区的扶持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3.政府的服务作用。主要是在政策、法律和行政管理的服务上。任何事物都需要政策和法律的调整,社区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更需要这方面的服务。社区社会工作与法律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依法办事是社区社会工作的前提和依据;二是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也延伸到法律领域,社区的社会工作更需要充实法理和法律知识,提高法学水平。在与行政管理服务关系上,从一定意义上说.社区社会工作就是发挥着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的职能,社区工作要运用行政管理学的原理进行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的理论也要吸收社区社会行政管理的内容。社会行政是社区社会工作法律、法规与政策变为各项社区服务的过程。它包括社会工作运用行政组织、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手段、行政措施、行政咨询、行政信息、行政反馈、行政监督、人事和财务行政、物资行政等方面的原理和原则,以提高社区社会工作的功能和效率。此外,随着社区事业的发展,政府的福利、社区管理、扶贫、救灾等部门,以及工青妇群团组织也应建立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并应通过专门的法规、制度与规章规范这些机构的运作。

4.政府的角色定位。诚然,通过政府的、街道的、居委会、村委会的或企事业单位的行政行为,可以组织社区成员,调动社区资源,推动社区发展,但是这还不够。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的“单位人”已经转变为“社会人”以及“社区人”,无论是社区弱势群体还是强势群体,其对社区和社会服务机构的依赖较之以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此相关的是,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各类社会组织之社会角色已开始重新组合、从新定位,其只能开始走向分化、清晰和多样化。因此,社区发展不仅仅是政府和单位的事,而且更是每个社区成员自己的事,必须有全体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必须有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介入。

下载探索政府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促进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索政府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促进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物业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中的探索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工学院班级:09工程管理2班 姓名:谢雁学号:200940613224 课程论文题目:现代物业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探索 课程名称:物业管理概论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成绩......

    电力行业在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中的探索(5篇)

    电力行业在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中的探索 2008年6月27日 12:54 来源:上海市电力公司市东供电公司 作者:卫俊华 摘要:电力行业反腐倡廉网络文化建设可以借助互联网及时快速、......

    在新农村建设中关于政府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贵州大学 《地方政府学》期末考试论文 题目:地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 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姓名: 学号: 班级: 内容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全国总......

    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探索

    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探索王明学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思考和探索

    一、我县大学生村官现状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的一项战略性决策。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州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把实施“村村都有大学生工程”......

    政府财务报告改革探索

    政府财务报告改革探索时间:2007-3-1 9:01:00作者:王湘辉摘 要:文章分析了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改革方向及趋势。关键词:政府财务报告......

    电子政务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大全5篇)

    我国电子政务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问题研究周雪梅 公共管理 劳动与社会人口保障 201007074031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以及在构建服务型政府中起到的作用和表......

    试论机关党组织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作用

    省直机关工委党建课题征文---- 试论机关党组织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作用 (海南省西部邮政管理局党支部 饶松) 【摘要】:法治政府建设是党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法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