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19-05-13 08:2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性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促进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城乡分区也趋于模糊化,城乡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城乡区域都有很大发展,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城乡发展的程度在拉大,对国家来说,国家也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对于这方面,为了探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性,我们进行了研究。

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教育是提升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收入,但是它们的相关性我们还不甚清楚,对于生活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相关性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对其进行更加精确的分析。所以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本次调查我们选取的地域是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亳城乡,笔者为当地人,对此地比较了解,也方便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口头问卷、二是网上查资料。本次口头调查选取的对象为本人认识的同学家庭及老师家庭,地域遍及整个县区,对于所研究的来说,个体收入趋于分散,受教育程度也不尽相同受访者整体受教育情况多元化。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教育是影响城乡生活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个人收入的多少和受教育程度成正比,教育的普及可以使收入的分配趋于平均化,总体上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相对来说居民收入就越高。

二、人们受教育程度对收入结构有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居民收入就越多元化,收入结构就越平均,生活水平就越高。

三、居民收入影响下一代的受教育程度.通过调查可知有部分家庭因经济状况不好而不得不使孩子放弃学业,从而不能使孩子接受更加高端的教育。

四、国家的教育补助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文化水平。

对于网上调查,我们有以下结论

一、我县整体教育水平不高,并且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二、近些年来我县教育有集中化的趋势3,即教育资源及接受教育者的集中,可以说,这是城乡发展的结果,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三、我县教育水平随着居民生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提高。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有以下建议:

1、无论是国家还是家庭都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只有是居民接受更高的教育,才能使自身在以后的生活中提高收入,使国家在未来更加健康的发展。

2、国家要加强规划,竭力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使区域发展更加平衡,同时要注意教育资源的分配,不能厚此薄彼。

3、国家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使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协调发展。

教育与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大力发展教育,通过发展教育来促进当地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

由于本次调查具有地域性的特点,需要扩大调查的面积才能获得更加可靠的结论,我们还要认真的分析研究得出更加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第二篇:城乡受教育程度差异

城乡受教育程度差异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促进教育公平是全面推动我们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的发展地区间、城乡间教育差距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是教育公平问题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孩子的教育已经成为家庭的重要日常事务,而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使城乡教育的差异更加明显。了解现状,找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为消除城乡教育不均衡,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字:

一、城市教育和乡镇教育的界定 教育,是指在城市范围内的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活动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本次研究的城市教育是指丽水市区内的学校教育。乡镇教育,是指遂昌、缙云等县级市以及县级市下面的一些乡村的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本次研究调查中乡镇教育主要锁定为县级以下个各个地区的学校教育。

二、城乡教育的现状

当代科技经济迅速发展、广泛渗透城市、农村己联结成为紧密的一体。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这并不是说我国的教育是均衡发展的。我们认为受教育机会在地区之间、性别之间、民族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不平等现象。特别是城乡之间,农村与城市由于经济、人文、地理等条件的不同,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对其也有着不同策略,城市和农村教育方面各自有着自身的发展。国家为了解决我国大部分农村教育问题,实施了免去农村义务教育学费的方针政策。党的十七大胡总书记在报告中的第八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针: 优先发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但是,长期以来的问题还是一直存在,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农村的师资匮乏,教师结构不合理

学段教师结构不合理。总体上来看,某些年级教师人数不足。因此,为了满足教育的需要,在引进教师存在困难的前提下,学校常常从其他年级抽调教师。因此,造成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极大地印象了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农村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因此,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在于师资是否充足。不同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当前,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教师严重缺编,外语,物理,化学教师多是半路出家,身兼多职。因此,农村音体美课面临着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农村中学的物理化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这些将严重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教师课时负担重教育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不同年龄教师结构不合理。由于血多农村教师是民办教师转正,同时收编制所限,缺乏年轻教师的补充,整体上,教师年龄老化严重,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师。

2、乡镇学校相较城市学校教室条件差,资源分配落后

部分乡镇只有破烂不堪硬件设备和落后的软件设备。与城市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明显的看到资源分配的落后。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反在城市学校,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3、教师培训不够,福利待遇无法保障

由于缺乏费用教师教育培训机会不足,许多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严重制约新一轮教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推行。由于教研室的教育指导演员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也很缺乏,因此,难以发挥各教研室的在本教师培训的优势。尤其是民办教师由于编制的限制,他们的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常常没能得到按时的发放和保障。又由于农村条件较差,无法吸引教师留在农村,倒是教育资源被浪费,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三、城乡教育差异状况存在的原因

1.国家对乡村教育的经济投入十分有限

由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着重在城市教育,这使得很多农村学校缺少运转资金,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待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受教育机会,更无法使用比较一些先进的设备而城市学校有较多的资金,在保证配备各种多媒体设施之余,用多余的资金开展夏令营等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

2.政府政策在乡村难以得到落实

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学习机会和环境,大部分乡村的家长想方设法送孩子去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长此以往,乡村学校的生源流失严重。

3.资源分配不公平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

4.在农村关于教育的重要性并未深入人心

很多农村居民并未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上学问题也没引起重视,相反更多关注的是孩子劳动方面的能力,对孩子逃学、辍学等行为一味的纵容,这使得农村社会的“尚学”之风日渐低落。

四、针对不足,提出解决方法 1.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各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真正把农村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思想上要关注农村,行动上倾斜农村,提高办事效率,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把让农村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最大努力实现办学条件的统一化、标准化,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平等地享受到先进的教学设施所带来的教育愉悦,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是均衡教育发展的物质保障。

2.壮大农村师资队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每年都选招新教师加盟教师队伍。

加在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经费下达农村。国家及相关政府在加在资金投入在农村教育上,就得坚持科学的法律程序来拔用教育经费,并时行规范使用,各地区要坚决执行财务部及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严禁截留、平调、挪用农村教育经费,并建立教育财务、审计的各种监督机制,明确说明滥用教育费用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才能有效保障教育经费有下达及投入,从而缩小城乡小学教育的差距。培养农村师范生。国家现在就在很多城市大学里设置了免费师范生保送计划,加大了知识青年对师范生的诱惑,并且培养了符合农村师范教育的人才,使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缺乏得以改善,减少优秀教师在农村的流失情况,并建立稳定高质的农村师资队伍,提升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改变农村居民的教育观点。在相比城市居民之下,农村居民拥有落后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意识,而怎样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意识,我们应大力宣传教育,利用多种途径。现在农村居民大多数人都喜欢看电视,我们可以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甚至是更好的方式进行宣传,在农村的经济文化资源士分有限的情况下,也大力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对后代产生影响。

3.制定激励措施,引入竞争机制随着中小学校长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

校长年轻化彰显着农村教育的生命活力和教育潜力,大多数校长工作热情高涨,严谨务实,理念先进,思路创新,是推动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主力军,是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行家里手。但在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中,自身素质、管理水平和工作思路参差不齐,有些教育管理理念滞后,不懂教育规律,对自己要求不严谨,缺乏常规管理和科学管理的经验,具有严重的守摊思想和小进即满意识,这些校长的办学思想无疑会成为制约教育健康发展的阻力。因此,应该加大考核力度和完善任用机制,能上能下,动态管理,通过有效机制,让懂教育、明白教学常规、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的一线骨干教师走上领导岗位。

4.搭建成长平台。

全面提升干部和教师的整体素质目前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对农村教育面貌的改善起着强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但社会形势、经济形势、教育改革不断发生着变化,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校长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学习应对新形势下的教育管理方法。教师进修学校要加大对教育干部的培训力度,请进来,走出去,拓展培训途径,创新培训模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干训工作,为农村教育做好引领示范工作。教师进修学校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均衡教育为导向,树立坚定的教育引导意识和服务意识;探究与时俱进、追求新知、切合实际的新的教学模式;搞好以教研带培训,以培训促科研,提高培训的多样性,全心全意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优质服务,卓有成效地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职能作用,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成长的平台。采取多种形式搞好调研,全面了解农村不同层次教师的训需求,掌握培训的第一手资料,增强各类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结合农村教育现状,探索符合农村学校特点的培训模式,尝试“订单式”培训、现场指导培训、长期培训等模式。加大对新教师的培训力度,制定《新教师三年发展目标》,确保新教师尽快成长。

五、结论

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教育问题是常见的。可教育是对孩子起关键作用,孩子是国家的希望、未来,希望教育问题发生了,就能得到解决,特别是农村孩子,要给予农村孩子享受教育的权利及教育公平的机会,能让农村孩子一样在基础教育上和城市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社会、国家发展的基础,而基础教育又是教育的基础,让我们共同关心我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小学,也让城乡小学教育小一些差距。根据贵州乡村特色,可以模拟制定几个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方法。总的来说,当前城乡教育资源仍是不均匀的分配,要想改善目前的现状仍需不断的努力。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政府要鼓励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这样,也许在几十年之后,农村的教育会得到良好的改善。

六、参考文献

[1] “乡村教师作答情况”用作答的乡村教师数占被调查乡村教师总数的比例来表示;“城镇教师作答情况”用作答的城镇教师数占被调查城镇教师总数的比例来表示

[2] 彭新实日本教师的培训和教师定期流动》

[3] 薛国风《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解决我国偏贫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问题的示》 [期刊论文] ——日本问题研究2002(01)

[4] 韩延明;李春桥《教师资源配置的现行模式与改造》1997(01)

[5] 毕正宇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期刊论文] [6] 刘新凤《云南省义务教育城乡差异的经济分析》 [期刊论文] ——时代金融

[7] 郭朝晖《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建设》 [期刊论文] ——湖师范学院 [8] 瞿志远、王诗宗《城市化进程中的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基于宁波市江北区的研究》[期刊论文]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5)

第三篇:关于振华钢厂员工受教育程度与职工生活报告

关于郑州振华钢结构彩板有限公司员工受教育程度的报告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09—1班

马镇龙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振华钢结构彩板有限公司员工受教育程度与职工生活的影响。通过调查了解员工受教育情况,希望能对的大学生及其寻找工作的人员一个参考,同时对大学生职业前景规划提供一个参考。

调查时间:2011年7月25日——2011年8月7日 调查地点:郑州振华钢结构彩板有限公司(民营企业)调查方式:问卷及采访 指导老师:秦晓慧

从哲学角度说,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在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下,劳动很自然的与人的职业形体相连。影响人职业的因素形形色色,从历史角度来看,不同社会时期对于职业影响因素不一而论,而有一个因素一直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那就是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毋庸置疑,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对他的职业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次调查振华钢结构彩板有限公司员工受教育程度主要包括员工学历,所受培训,技能学习等因素。我们知道,员工的受教育程度与员工的能力,职位,生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调查过程及分析

2011年7月25日,我就郑州市板材市场振华钢结构员工受教育程度对公司员工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大家都知道目前国内的大形势就是就业难,主要是大学生就业和农民工务工,我国劳动力人口过剩,造成了这样的局面。目前一些企业负责人片面强调应聘者的高学历问题,无疑会加重这种局面。本次对于郑州振华钢结构彩板有限公司员工受教育程度的调查过程中听到的一些受调查人群对于学历等影响个人受教育程度的因素的一些看法,通过问卷调查也发现了一些新的现象例如:有的人学历不高,但各方面能力却很突出,业绩很好,而有的人,从职时间长却待遇不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将在下面详细给出分析,以下是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 你在公司的职务?

A管理人员(3.16%)

B技术工人(82.10%)

C后勤服务人员(15.79%)

2你的月收入是多少人民币?

A 3000元以上(15.68%)

B 2000——3000元(64.35%)

C 2000元以下(19.96%)

3你的学历是? A硕士以上包括硕士(2.11%)

B本科(15.35%)

C 专科(18.36%)

D高中(39.58%)

E初中(23.16%)

F初中以下(1.44%)4你进入公司的途径?

A公司特聘(33.56%)

B公司应聘(48.32%)

C经熟人介绍(18.12%)你在公司的从职年数?

A5年以上(35.28%)

B2—5年(43.58%)

C 2年以下(21.14%)你对自己在郑州振华钢结构彩板有限公司的职业前景有什么看法?

A前途明亮会越来越好(43.65%)

B没有感觉(35.85%)

C前途迷茫(20.50%)

7感觉学历对于自己工作的影响?

A只是进入公司的方式之一(47.16%)

B很重要,认为多自己的职业前途有很大帮助(25.80%)

C认为没有什么用(27.04%)对公司组织的相关培训有什么看法 A有必要能提高自己的能力(68.73%)

B可有可无,对工作没有帮助(25.36%)

C没有必要,浪费时间(6.11%)是否接受过技能培训(技术工人填写)

A在技校里学习相关技能毕业(32.56%)

B自己自学过相关技能(28.36%)

C在学校实习过(33.34%)

D没有(5.74%)谈一下你自己对于学历的个人看法

由问卷得来的信息来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员工必须要接受一定层次的教育,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有人认为学历是对学习经历的记录。他对于个人素质的形成很重要,经过系统学习的人,学习科目系统,培训方式专业。但如果只是为了混一个学历那就不能同日而语啦。就个人的能力来讲,大多数人的能力与其学历是成正比的,但凡事都有例外;当然也有人认为学历只是撬开你职业生涯的一块砖,过了就没有意义了,而成功是入行,懂行,发展的结果。正常情况下,早点入行就能早点懂行,早点懂行就能早点发展。大部分人认为能力是最重要的,文凭和学历不重要,甚至是无用的。

以上是对于问卷调查的结果,由上大家可以看出,员工对于学历的态度是多样的,认为重要的,有之;认为不重要的也有。我个人认为学历还是有其必要性的,至少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除了学历,大家对于技能培训的意见具有很大的认同性,都认为这是能改善自己工作生活的一个好方式。为了更清楚了解员工的受教育程度,以下列举了关于员工学历的信息统计结果:

初中23.16初中以下1.44硕士以上2.11本科15.35专科18.36高中39.58由上面的扇形图可以清晰的看出,整个公司员工的学历主要分布在初中和高中,二者的比例之和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以上(62.74%)。而高学历主要是本科和硕士及其以上的所占比例很少,仅为17.46%。低学历所占比例也更低,仅为1.44%,而且我发现这部分人主要是从事后勤,安保服务,而且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的员工。总体上来说,公司的员工主要集中在中等教育水平;高学历,和低学历人员分居两端。通过这俩个星期的观察,我发现郑州振华钢结构彩板有限公司作为一个以生产制造为主的公司,其公司的中坚力量主要是公司的技术人员,而这部分人的学历主要是以初中到专科为主的人员,其中大部分人都接受过相关的技能学习,以下是对于40名员工关于接受技能培训的统计:

进厂培训接受电脑培训技校学习大学专业培训没有培训***20

我们发现这40名工人几乎都参加过相关技能培训,作为员工受教育程度的一种形式。

你认为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对于员工的职业,生活有什么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我在员工休息期间随机的进行了一些采访,听取了一些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我在此总结了一些大家观点的异同点:

首先大家都一直同意要把握受教育的机会,在年轻是时候要多学点东西,所谓艺不压身,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只是看你有多高的学历,还要包括你接受的各方面的培训,自学等。所谓术业有专攻,各方面都有我们要学习是东西,不见的一个学历高,他的成就就一定会很高,正如大家都说的比尔盖茨大学没有毕业,可是人家依然是这个时代最耀眼的任务之一,说到底还是一个人能力,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值得庆幸是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如果有机会还是希望能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些在公司有过工作经验的人,尤其是那些有理想,希望能更好的发展的人,他们更希望能学更多的东西,所以这一部分人也是在公司培训中表现的最积极的人。大部分人在看待受教育程度对于自己生活的影响的问题上,态度不一致,有人认为一个受教育程度越高,他对于生活要求就会更高,这样反馈到现实生活中则会使他们对生活现状产生抵触,从而使他们对于生活幸福感下降。也有的员工则认为这样会使他们有更大动力去满足生活需要,正视自己的需求,不管大家对于自己幸福感的尺度是什么。但是,当问及如果给在此面临学习的机会时会怎么办?有80%以上的人表示愿意考虑。不管他们是否真的对于自身什么要求,就了解他们对于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是相当苛刻的,从这个层面上讲,员工对于受教育程度的态度还是相当在意的。

实践调查感言

这次关于郑州振华钢结构彩板有限公司员工受教育程度的调查,使我对于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虽然这还远提不上深刻,但也加重了我的危机感,知道了在大学期间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更认真的面对自己的专业,和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我们要的不只是那一纸文凭,更重要的是能力。多练习一下电脑,多学几个软件,多看一些书等等,这一点点的积累就慢慢的转化成我们的能力,而这也将成为我们面对未来职场生涯的利剑。不在大学里荒废时间,我们的同龄人很多都正在努力提升自己而苦于没有时间和条件,我们有,努力在即。本次调查希望能对当前即将就业的大学生起到一个辅助参考的作用,明白我们的优劣势。

第四篇:十五时期*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十五”时期,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获得了较好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一)城市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收入结构发生变化。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3.41元,比2000年的5628.31元增长25.5%,年平均增长5.1%。从收入构成来看,2000年到2005年,工薪收入由4732.70元上升到5055.95元;经营性收入由151.60元上升到835.82元;转移性收入由449.37元上升到1233.82元,转移性收入中,养老金或离退休金,由210.35元上升到861.16元;财产性收入从192.37元下降到166.05元。借贷收入从2301.65元下降到1650.70元,借贷收入中,提取储蓄存款额从1441.10元下降到1153.28元;人均借入款341.87元与2000年基本持平;住户贷款从451.11元下降到94.97元。

(二)农村居民收入稳中有增,收入结构变化较大。“十五”时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520元增加到1643元,增长8.1%。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从325.31元上升到515.39元,其中,从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36.19元,减少39.5%,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273.01元,外出从业得到收入206.19元,分别增长100%、59.6%。家庭经营收入从1796.50元上升到1884.07元。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1721.57元,增长10.4%,第二产业收入48.31元、第三产业收入114.19元,分别下降49.3%、24.7%。财产性收入27.16元,是2000年的3.9倍。转移性收入184.12元,下降6.1%。

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也随之不断改善,逐步向消费需求多元化,消费结构合理化方向发展。在追求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人民生活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一)食品消费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

餐桌上的饮食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主食减少、副食增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由吃饱转向吃好,已成为全面反映城乡居民的饮食消费观。

2005年与2000年相比,城市居民人均用于食品消费支出从1739.44元上升到1934.96元。从食品消费构成来看,人均消费粮食251.57元,增长1.2倍;肉禽及制品401.91元,增长64.1%;油脂类90.15元,增长87.8%;蛋及蛋制品52.08元、水产品类39.97元、鲜菜162.12元、干鲜瓜果类136.59元、奶及奶制品41.06元,分别增长18.3%、54.9%、6.5%、45.9%、20.8%。

农村居民2005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890.92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13.9%。从主要食品消费量来看,主食消费支出减少,副食消费支出增加,粗粮减少,精粮增加。2005年与2000年相比,人均消费粮食178.19公斤,减少37.5%;薯类7公斤,减少87%;玉米39公斤,减少33.9%;豆类及制品6.4公斤、蔬菜瓜果类162.83公斤,分别增长34.5%、5.1%;奶及奶制品消费量比2000年增长5倍。恩格尔系数51%,下降了6.4个百分点。

(二)衣着向中高档方向发展

从衣着消费的档次看,城市居民的衣着从低中档提升到中高档次。衣着观念从穿暖穿好逐步向追求品牌化、高档化、时装化、个性化衣着观念发展。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也有了很大改观,已由过去缺衣置衣的被动消费过渡到注重服装面料、款式、品牌及整体搭配的主动消费。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670.56元,比2000年增长14.8%。其中,人均购买各种服装支出486.62元,增长24.3%;平均每件服装的单价91.98元,增长63.5%。

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购买衣着89.52元,比2000年增长34.1%。平均每件服装的单价36.45元,增长24.1%。

(三)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十五”时期,我市城乡居民更加注重住房条件的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朝着宽敞明亮、装修高档、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方向发展,有相当多的家庭,在拥有旧房的基础上,再买高档新房,旧房用来出租,增加收入。少数人家还住进了建有车库的别墅式住宅。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消茅”工程,财政投资2620万元,建房面积435187平方米,解决了5593户农村特困户的住房问题。让全市所有农村特困户告别了茅棚、岩洞,住进了

宽敞明亮的新房。再加上农村“五改三建两提高”的文明新村、生态家园建设,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建农家房舍,建致富园;让农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卫生、燃料使用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8.9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62.8%。城市居民的住宅中,26.4%属单栋住

宅。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38.46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7.7%。平均每个农村居民拥有钢筋混泥土结构面积的房屋7.3平方米,增长59.7%。18.6%的城市居民用上了方便、卫生的天然气,部分农村居民用上了液化气,使用柴草作燃料的农户由2000年的50%,减少到15%;农村居民用水也得到改善,使用自来水的农户占36%,增长19%。

(四)医疗保健意识进一步增强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健康长寿成了每个人的追求目标。城乡居民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大幅增长,支出比重明显上升。

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390.98元,比2000年增长80%,占消费支出的7.5%,上升3.4个百分点,其中人均购买滋补保健品15.23元,增长2倍。农村居民人均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也大大增加,2005年为81.59元,比2000年增长53.9%。

(五)交通通讯成为消费亮点

“十五”时期,我市的道路、通讯设施进一步改善,为城乡居民提高交通通讯消费水平创造了条件。城市居民已经不满足于将摩托车作为家庭交通工具,纷纷将目光瞄准家用小轿车,部分收入较高的家庭购买了私家小轿车。通信业发展迅速,手机普及到城市和乡村的每个角落。

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用于交通通信支出556.12元,比2000年增长61.2%,其中,交通支出184.63元,增长15%。“十五”时期,购买家用汽车的户数明显增多,2005年每百户城市居民购买家用汽车达2.11辆。通讯消费水平飞速发展。2005年城市居民通信支出371.49元,比2000年增长90.5%,其中,购买手机、座机等通讯工具人均支出90.38元,增长4.3倍。每百户城市住户拥有移动电话128部,增长17.3倍;人均通信费用支出也由2000年的173.14元上升到2005年的281.12元,增长62.4%。

农村居民的交通通讯条件也有很大改善,表现在支出增加,比重上升。2005年,人均用于交通通讯支出为167.69元,比2000年增长2.4倍;交通通讯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6%,上升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每百户购买摩托车15.85辆,上升4.3倍。2000年农村居民每百户只有0.38部手机,2005年每百户拥有手机数达到了55.5部。

(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加,精神生活日益丰富

“十五”期间,城乡居民不仅物质生活得到较大改善,而且精神生活全方位得到提高。城市居民教育费用由人均456.9元,下降到325.75元。人均用于参加健身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的支出费用238.3元,增长1.1倍。

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162.9元,比2000年增长28.1%,其中,人均文化教育娱乐用品支出39.4元,增长29%。文化教育娱乐服务费支出123.5元,增长27.9%。用于休闲、旅游的支出费用比2000年增长2倍。

(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家庭耐用消费品增加

2005年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376.55元,比2000年增长1.7倍。五年中,城乡居民在解决吃好穿好的同时,还购买了科技含量高的大件耐用消费品,积累了家庭财富,提高了生活质量。除交通通讯工具成为消费热点外,其他高档家庭耐用品的拥有量也显著增加。2005年末,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21.06台,微波炉13.85台,彩色电视机116.34台,空调25.46台,分别比2000年增长2倍、3.6倍、16.3%和7.5倍。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话27.7部,比2000年增长8.6倍,移动电话由2000年每百户0.38部增加到55.5部;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63.4台、电冰箱4台、洗衣机43.6台、电风扇51.5台,分别比2000年增长3.2倍、1.5倍、1.6倍和81.5%。一些农村居民还用上了微波炉、淋浴热水器等高档耐用品。

三、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回顾过去的五年,**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给全市人民带来了巨大实惠。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缓慢,大大低于城镇。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与收入增长不协调。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0年增长了25.1%,但消费支出仍停留在2000年的水平,还有一部分家庭只满足于吃、穿、住等基本消费。2005年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比2000年增大2.5个百分点。农民的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质量不高。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收入是基础,因此,“十一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一)努力增加城市居民收入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失业、医疗、养老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强社保基金的筹集与管理,真正做到专款专用。保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费和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费按时足额发放,把定期救助与一次性救助、大病救助、意外伤害救助结合起来。从法律上规范城镇的社会救济标准、救济对象、政府责任等,使城镇社会救济各项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的轨道。

2、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城镇就业机会。城镇就业是收入的主要增长点,因此,必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提高就业率,使更多的人能够获得稳定收入。一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围绕优势资源开发,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兴市步伐,上大项目,抓支柱产业,建工业园区,积极招商引资,提高竞争力,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加快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发展。**具有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特色鲜明的优势。要将旅游业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围绕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带动交通、餐饮、住宿、商贸及娱乐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企业改制的下岗工人和政府精简机构的分流人员,大部分流向了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缓解就业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政府部门应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引进人才难,经营待遇不平等的问题,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3.将城镇就业工作列入社区发展建设规划。从低收入群体现状看,就业集中在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这是今后失业人员的主要就业渠道。在具体就业区域的选择上,社区服务的潜力很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城镇建设现代化的趋势,各种生活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应将这些潜在的需求变为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途径,并逐步建立一个规范有序的服务市场。以基层组织为依托,在社区服务方面深入挖掘潜力,积极探索企业与社区联合共建社区服务中心的办法,对社区资源进行整合和拓展,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企业出钱,社区出地、出力,创办社区信息、科技服务平台,为失业人员安置就业岗位。

(二)积极促进农民增收

1、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用现代工业的理念来谋划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投入产出率和商品转化率。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把结构调优、规模效益调大、增收潜力调强。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努力加快富硒茶、畜牧、道地药材、特色蔬菜、魔芋、干鲜果等优势板块基地建设。建立完善种养与加工企业及市场的产销联接形式、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等机制。走“公司 市场 基地 农户”的路子。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建立起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加工增值拉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对具有资源好、效益高、并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实行保护政策,在信息、技术、资金、法律保障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逐步形成一批新兴支柱产业和专业化乡、专业化村及专业大户,特别抓好以特色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贮藏、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的带动辐射效应,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和精品名牌规模效益的形成。

2、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好务。努力搞好“三服务”,切实帮助基层、企业和农民排忧解难,为农民增收创造宽松优越的环境。在结构调整前,要帮助搞好“调什么,怎么调”的指导服务;调整中,要帮助组织好资金、物资、科技等跟踪服务;产出后,要帮助搞好销售服务。积极引导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的服务。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确保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妥有序地进行土地流转,逐步提高土地经营的集约化程度。积极扩大农民就业范围,特别是保护发展好打工经济。加强劳务中介组织的建立与完善,强化功能,搞好服务,作好资源调查、信息传递、岗前培训、跟踪服务等工作,适时帮助他们解除劳动环境、纠纷、报酬、法律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有效的流动。建立金融机构对农村社区服务的机制,明确各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扩大农户小额信贷。要鼓励开展适宜的担保业务,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不断增强农业的抗御自救能力和发展能力。要创新科技推广制度,积极引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建立信息平台,发展电脑农业,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性,兴建一支层面多、联系广、素质高的农产品流通专业化队伍,做到组有流通大户、村有流通分队、乡有流通公司、县有流通集团,产业有流通协会,并加强彼此间的联系与协调,促进农产品大流通格局的形成。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逐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基层组织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实搞好服务,将党对农村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广大农民中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为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智力支持和安全的社会环境。积极向上争取和向外引进项目、资金和技术,并作好专业化生产、家庭个体经营等各个环节的指导和管理,下大力气帮助农民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增加对节水灌溉、人畜饮水、种子种畜、乡村道路、草场围栏、水电沼气、乡村办学、医疗卫生、通讯、广播、电视以及森林保护等与农民生活和生产发展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不断扩大农民的生存发展空间。要通过政府资助、民工建勤等办法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步伐,尽快解决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输入输出难的问题。加快农村集镇建设,特别是加大对边贸中心集镇建设的力度,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不断增强城镇的经济集散、辐射功能,促进城乡经济良性互动,为农民增收提供广阔畅达的空间和途径。加大扶贫帮困力度,逐步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改善农民的就业、就医和居住条件,不断提高农民的自救能力和健康水平。

第五篇:十五时期*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十五”时期,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获得了较好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一)城市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收入结构发生变化。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3.41元,比2000年的5628.31元增长25.5%,年平均增长5.1%。从收入构成来看,2000年到2005年,工薪收入由4732.70元上升到5055.95元;经营性收入由151.60元上升到835.82元;转移性收入由449.37元上升到1233.82元,转移性收入中,养老金或离退休金,由210.35元上升到861.16元;财产性收入从192.37元下降到166.05元。借贷收入从2301.65元下降到1650.70元,借贷收入中,提取储蓄存款额从1441.10元下降到1153.28元;人均借入款341.87元与2000年基本持平;住户贷款从451.11元下降到94.97元。

(二)农村居民收入稳中有增,收入结构变化较大。“十五”时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520元增加到1643元,增长8.1%。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从325.31元上升到515.39元,其中,从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36.19元,减少39.5%,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273.01元,外出从业得到收入206.19元,分别增长100%、59.6%。家庭经营收入从1796.50元上升到1884.07元。家庭经营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1721.57元,增长10.4%,第二产业收入48.31元、第三产业收入114.19元,分别下降49.3%、24.7%。财产性收入27.16元,是2000年的3.9倍。转移性收入184.12元,下降6.1%。

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也随之不断改善,逐步向消费需求多元化,消费结构合理化方向发展。在追求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人民生活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一)食品消费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

餐桌上的饮食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主食减少、副食增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由吃饱转向吃好,已成为全面反映城乡居民的饮食消费观。

2005年与2000年相比,城市居民人均用于食品消费支出从1739.44元上升到1934.96元。从食品消费构成来看,人均消费粮食251.57元,增长1.2倍;肉禽及制品401.91元,增长64.1%;油脂类90.15元,增长87.8%;蛋及蛋制品52.08元、水产品类39.97元、鲜菜162.12元、干鲜瓜果类136.59元、奶及奶制品41.06元,分别增长18.3%、54.9%、6.5%、45.9%、20.8%。

农村居民2005年人均食品消费支出890.92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13.9%。从主要食品消费量来看,主食消费支出减少,副食消费支出增加,粗粮减少,精粮增加。2005年与2000年相比,人均消费粮食178.19公斤,减少37.5%;薯类7公斤,减少87%;玉米39公斤,减少33.9%;豆类及制品6.4公斤、蔬菜瓜果类162.83公斤,分别增长34.5%、5.1%;奶及奶制品消费量比2000年增长5倍。恩格尔系数51%,下降了6.4个百分点。

(二)衣着向中高档方向发展

从衣着消费的档次看,城市居民的衣着从低中档提升到中高档次。衣着观念从穿暖穿好逐步向追求品牌化、高档化、时装化、个性化衣着观念发展。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也有了很大改观,已由过去缺衣置衣的被动消费过渡到注重服装面料、款式、品牌及整体搭配的主动消费。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670.56元,比2000年增长14.8%。其中,人均购买各种服装支出486.62元,增长24.3%;平均每件服装的单价91.98元,增长63.5%。

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购买衣着89.52元,比2000年增长34.1%。平均每件服装的单价36.45元,增长24.1%。

(三)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十五”时期,我市城乡居民更加注重住房条件的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朝着宽敞明亮、装修高档、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方向发展,有相当多的家庭,在拥有旧房的基础上,再买高档新房,旧房用来出租,增加收入。少数人家还住进了建有车库的别墅式住宅。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消茅”工程,财政投资2620万元,建房面积435187平方米,解决了5593户农村特困户的住房问题。让全市所有农村特困户告别了茅棚、岩洞,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再加上农村“五改三建两提高”的文明新村、生态家园建设,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建农家房舍,建致富园;让农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卫生、燃料使用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镇就业是收入的主要增长点,因此,必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提高就业率,使更多的人能够获得稳定收入。一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围绕优势资源开发,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兴市步伐,上大项目,抓支柱产业,建工业园区,积极招商引资,提高竞争力,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加快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发展。**具有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特色鲜明的优势。要将旅游业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围绕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带动交通、餐饮、住宿、商贸及娱乐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企业改制的下岗工人和政府精简机构的分流人员,大部分流向了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缓解就业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政府部门应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引进人才难,经营待遇不平等的问题,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3.将城镇就业工作列入社区发展建设规划。从低收入群体现状看,就业集中在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这是今后失业人员的主要就业渠道。在具体就业区域的选择上,社区服务的潜力很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城镇建设现代化的趋势,各种生活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应将这些潜在的需求变为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途径,并逐步建立一个规范有序的服务市场。以基层组织为依托,在社区服务方面深入挖掘潜力,积极探索企业与社区联合共建社区服务中心的办法,对社区资源进行整合和拓展,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企业出钱,社区出地、出力,创办社区信息、科技服务平台,为失业人员安置就业岗位。

(二)积极促进农民增收

1、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用现代工业的理念来谋划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投入产出率和商品转化率。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把结构调优、规模效益调大、增收潜力调强。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努力加快富硒茶、畜牧、道地药材、特色蔬菜、魔芋、干鲜果等优势板块基地建设。建立完善种养与加工企业及市场的产销联接形式、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等机制。走“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的路子。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建立起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加工增值拉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对具有资源好、效益高、并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实行保护政策,在信息、技术、资金、法律保障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逐步形成一批新兴支柱产业和专业化乡、专业化村及专业大户,特别抓好以特色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贮藏、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的带动辐射效应,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和精品名牌规模效益的形成。

2、建立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好务。努力搞好“三服务”,切实帮助基层、企业和农民排忧解难,为农民增收创造宽松优越的环境。在结构调整前,要帮助搞好“调什么,怎么调”的指导服务;调整中,要帮助组织好资金、物资、科技等跟踪服务;产出后,要帮助搞好销售服务。积极引导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的服务。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确保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妥有序地进行土地流转,逐步提高土地经营的集约化程度。积极扩大农民就业范围,特别是保护发展好打工经济。加强劳务中介组织的建立与完善,强化功能,搞好服务,作好资源调查、信息传递、岗前培训、跟踪服务等工作,适时帮助他们解除劳动环境、纠纷、报酬、法律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有效的流动。建立金融机构对农村社区服务的机制,明确各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扩大农户小额信贷。要鼓励开展适宜的担保业务,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不断增强农业的抗御自救能力和发展能力。要创新科技推广制度,积极引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建立信息平台,发展电脑农业,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性,兴建一支层面多、联系广、素质高的农产品流通专业化队伍,做到组有流通大户、村有流通分队、乡有流通公司、县有流通集团,产业有流通协会,并加强彼此间的联系与协调,促进农产品大流通格局的形成。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逐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基层组织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实搞好服务,将党对农村的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广大农民中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为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智力支持和安全的社会环境。积极向上争取和向外引进项目、资金和技术,并作好专业化生产、家庭个体经营等各个环节的指导和管理,下大力气帮助农民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增加对节水灌溉、人畜饮水、种子种畜、乡村道路、草场围栏、水电沼气、乡村办学、医疗卫生、通讯、广播、电视以及森林保护等与农民生活和生产发展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不断扩大农民的生存发展空间。要通过政府资助、民工建勤等办法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步伐,尽快解决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输入输出难的问题。加快农村集镇建设,特别是加大对边贸中心集镇建设的力度,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不断增强城镇的经济集散、辐射功能,促进城乡经济良性互动,为农民增收提供广阔畅达的空间和途径。加大扶贫帮困力度,逐步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改善农民的就业、就医

和居住条件,不断提高农民的自救能力和健康水平。

下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海女性受教育程度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 要:女性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是影响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目前青海女性受教育程度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在对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关键词:青......

    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农村劳务输出状况的相关性分析[合集5篇]

    要:农村劳务输出状况与农民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而目前我国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制约了我国农村劳务输出的发展。所以,为增加农村劳务输出的数量、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化解“......

    六盘水市对外开放程度研究

    六盘水市对外开放程度研究 李 玲 〔内容摘要〕 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市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针对我市实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各阶层素质,加强投资......

    受教育权的法律体系研究

    受教育权的法律体系研究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教育权实质上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有必要以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公民的受教育权,总述它的法律体系。首先,要考虑受教育权的概......

    二元性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进

    二元性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进:理论模型与计量检验 摘 要:农业对非农业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是解释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进的最重要因素,二者成反方向变化。中国巨大......

    性与生殖健康研究

    “爱课程网络课程”大作业班级:18工程造价本3 姓名:周柏洋 学号:20181203391课程名称:性与生殖健康作业题目:题目4男女性功能障碍的常见类型、病因及治疗方法......

    关于城乡居民保障性住房供需调查报告

    关于城乡居民保障性住房供需调查报告 大二的上学期就这样在匆匆的时间中流过去了,从重庆回到新疆,明显有一种不适应的感觉,外面的寒冷让我不想走出家门。但是为了完成这次社会......

    小学课堂参与程度研究

    关于小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研究报告 (08小教一班刘小伟 学号08415102) 这次一周的见习,是在南京东山小学进行的,我所见习的班级是一年级六班,班主任是一位语文老师,前几天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