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十个基本特点

时间:2019-05-14 13:1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十个基本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十个基本特点》。

第一篇:浅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十个基本特点

文章标题:浅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十个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封建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以下一些基本特点。

(一)监察机构随着皇权的加强而不断强化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形成于秦汉。监察官统称御史,最高长官是御史大夫。东汉光武帝把御史的官署从皇宫里搬出来,并入兰台(收藏和

管理宫中典籍的机构),御史的长官叫御史中丞,他办公的地方叫御史台,也叫宪台或兰台。东汉御史台名义上隶属于九卿之一的少府(掌管宫中服务性事务的部门)。三国时曹魏的御史台脱离了少府,这是体制上的重大改革。从此御史台成为独立的监察机构,地位显要了。唐模仿隋在中央设三省六部,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同时在御史台下设三院,即台院(御史台本部,处理台内日常事务)、殿院(在宫廷举行重大仪式时纠察礼仪)和察院(主管弹劾百官),监察机构进一步完善。到了明代,朱元璋废除宰相,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突出了唐代察院的职能,说明御史工作的重点更加明确。同时设置六科(有点像今天监察部的派驻机构),对中央主要部门实施对口监察。六科直接对皇帝负责,监察机构又得到加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特点是不断削弱相权、不断加强皇权,监察机构正是适应了这一趋势而不断地被强化。

(二)监察官是皇帝的御用工具

清初编纂的《钦定台规》明确说,监察机构是“天子耳目风纪之司”。监察官是皇权的耳目工具,他们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了维护皇权。三国时的曹操为了树立权威,特设了校事一职,执行监察和军事执法官的任务。校事的职位很低,但权力很大,完全秉从曹操的旨意行事,是典型的鹰犬与爪牙。宋代不仅中央御史台直属皇帝,地方的监司和通判也直隶皇帝。明代的都察院和六科都归皇帝直接领导。清代以法规的形式规定,监察官的考选、差遣、内升以及外转都由皇帝说了算。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监察官御用的性质,这种御用性从根本上决定了监察官在多数情况下不可能站在社会公正的立场上履行职责。

(三)一般监察官秩低权重,以小监大

古代统治者对监察官职级的配置十分微妙,高级监察官的职级有增高的趋势,而作为工作骨干的中下级监察官的职级一直不高,但却可以监督、弹劾高级干部,即所谓以小监大。高级监察官指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前者隋代为从三品、宋代从二品,到元代为从一品;后者隋代为从五品、宋代从三品,到元代为正二品。明代的左、右都御史均为正二品。做具体工作的监察官的职级却不高。汉武帝派出的刺史,论职级只有六百石(当时没有品),只相当于一个中下等县令的级别,却能监察职级二千石的郡国守相,权力很重。隋代的监察官为从七品,宋代为从七品,元代为正七品,明代的十三道监察御史也是正七品,相当于现在的县处级干部,而他们弹劾的对象却是从一般官吏到宰相。这种设计可谓用心良苦。清人赵翼的一句话道破了其中的奥秘,他说:“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治之威重。”职位低的人顾忌少,可以大胆工作,同时也听话,便于管理。从当年的实践看,还是行之有效的。

(四)对地方官的监察割裂了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利害关系

这种做法始于汉武帝,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十三部,每部派一名刺史在自己的监察区内进行巡察。巡察时“乘传(公家驿站马车)周流”,年底回京汇报。唐代在地方划分十道(监察区),由中央派出十道巡按使在各自的监察区内巡视。明代在地方设十三道(按省划分),配置十三道监察御史,再从他们中间选派巡按御史出巡地方。中国古代对地方的监察,以这种巡视方式实行的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它的成功之处,就是用流动的方式把监察官与行政官的利害关系割裂开来,保证监察官能够较好地履行职责。这个理论的创始者是战国时的商鞅,他说过一段很经典的话,意思是:虽然官员人数很多,但他们担任同一类的职务,站在同一个立场上,让他们彼此监督是不可能的,他们利害关系一致,容易互相包庇,就好比让马夫监督马夫,行不通。假如马儿能够说话,就可以监督马夫,因为马儿与马夫的利益是相矛盾的。按照他的观点,只有确立利益相异的钳制关系,才能使监督真正发挥作用。概括成一个公式,就是“流动的方式——割断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利害关系——马儿说话”。这里马儿说话是关键。让马儿开口,机制就是割断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利害关系,而割断这一层关系的途径是采用流动的方式。汉、唐、明统治者践行了商鞅的监察理论,并且在实践中又有新的发展。

(五)在府县一级不设监察机构

元代以前地方没有固定的监察机构。到了元代,先后在行省这一级设立了几个行御史台,行台之下有诸道肃政廉访司,共有二十二道,是地方正式的监察机构。元代地方行省之下的行政机构依次为路、府、州、县,道是在中央的中书省、地方行省和路府之间设置的监察区划。也就是说,在州县(大致和今天的县相当)一级是不设监察机构的。明代地方行政机构是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之下是府、县两级政权。明朝初年,朱元璋只在行省一级设立了提刑按察司,主管监察工作。到清代,地方上有省、道、府、县四级。省一级保留了明代的按察司,道(包括守道和巡道)这一级是个创新,有点像现代行政区划中的地区行署,因与监察有关,勉强可以

算作监察机构。但道以下的府县没设监察机构。

这种现象值得深思。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元、明、清三代王朝都是版图辽阔的大一统国家。由于疆域广袤,在地方上设置固定、专门的监察机构成为必然之举,但问题是地方监察机构设在哪一级更为合适?在省一级设立监察机构的必要性无需赘言,省以下或者确切地说在府、县一级呢?朱元璋曾一度设置监察机构,但不久就罢除了。朱元璋为什么撤回了府、县的试佥事?因为他们没能履行自己的职责。他给后人留下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为什么在府、县设立监察机构没能达到预期目的?按照商鞅的理论,有效监察的前提是割断监察者与被监察者的利害关系。相对来说,中央的监察官与省一级行政官员的利害相异,中央监察官在省里是超脱的,易于行使监察权;省一级监察官与同级行政官员虽然藕丝难断,对下一级的行政官吏却也是超脱些,也能较好地发挥作用;但作为地方行政建制最低一级府、县的监察官来说,他们没有超脱的余地。中国古代监察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监督。如果一个监察官无法摆脱与其监察对象的利害关系,就不能指望他会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六)监察工作为封建政治服务

古代监察官的基本职责是查办官员违法乱纪的案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许多工作,如荐举人才,言事谏诤,参与司法审判,监督财政、宫廷礼仪、学术、军队,维持治安,赈济灾荒等。看起来很杂乱,但都是围绕一个大局,即为封建政治服务。这个政治就是巩固皇权、维护封建秩序。当然,在不同时期工作的重点是不同的。比如汉武帝给十三部刺史规定的六条任务中,除第一条监督豪强大族外,其余五条都是针对郡守的。因为当时经过中央政府的一系列打击,诸侯国的势力大为削弱,已不能构成对中央的威胁,而郡的官员(西汉初在地方实行郡和国并行的双轨制)不执行中央政令、违法乱纪的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加强对郡守的监督就成了监察工作的重点。古代重视宫廷礼仪,所谓“礼仪征伐自天子出”,是王权的象征。在唐代,御史台下面有一个专门负责维护宫廷礼仪的殿院。统治者通过这些做法严格规范封建等级制度,进而达到维护皇权威严、强化专制统治的目的。古代监察官与司法的关系密切。唐以前,监察官可监督案件(相当于今天法院审理的案件)的审理,纠正冤案错案。到了唐代,监察官可以直接参与审案工作了。明代都御史可以参加大要案的审理,当时大的案件由都察院、刑部和大理寺三家共同会审。清代也是如此。从监督的角度讲,唐代以前,监察官是事后监督(纠错只能在事后),唐以及明清变成事中监督了。当然,监察官参与审案不符合今天司法工作独立的要求,大理寺和刑部的审判应该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但是古代社会不是法治而是人治的社会,而且司法腐败(即贪赃枉法)相当普遍。在没有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只能用人治的方法去监督制约,在当时的体制下,恐怕只能如此。这是服务于封建政治的需要,结果是监察官的权力向其他领域延伸了。

(七)监察工作交叉,监督者也被他人监督

古代统治者用监察官监督行政官吏的同时,又对监督者施以监督,同时让监察官之间彼此监督和制约,所以在制度的设计上有意识地进行职权交叉。西汉中央的监察系统中,司隶校尉监督京城百官,包括丞相司直(由丞相直接领导的监察官),还可以监督地方七个郡(三辅、三河和弘农郡)的官吏,但他又受御史中丞的监督。谏官的本职工作是言事谏诤,到了宋代,御史可以谏言,谏官可以弹劾,两者的职责混淆了。宋代地方上的监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和漕司)都负有监察的职能,他们彼此之间,以及他们与监督转运使的走马承受之间的工作,有许多是扯在一起的。明代中央的督察院监督百官,六科监督中央六个部门(吏、户、礼、兵、刑、工)的官员,两者监察的对象有重合的部分。这样做的好处是在理论上除了皇帝之外,天下没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官员。但是弊端也显而易见,就是机构重叠、臃肿,钦差大臣满天飞,各方推诿扯皮,监察工作效率低下。

(八)谏官组织基本上是摆设品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除了监察官系列外,还有一个谏官系列。谏官的职责最初是言谏,后来又加上了封驳。言谏是提意见,封驳分封和驳两个方面。封是对上的,指对以皇帝名义发出的指示认为不当,可以送还;驳是对下的,指对臣下的奏章认为不妥,可以退回。《旧唐书》总结归纳了谏官工作的几种方法,总的精神是表述意见时要尽量婉转,而且要看皇上的脸色行事。所谓言谏,多数时候是摆样子的,像李世民那样善于纳谏和魏徵那样敢提意见的君臣,毕竟凤毛麟角。宋代有了专门的谏官机构,同时谏官和监察官的职责开始混淆。元代废除了谏官机构。到明代,六科给事中兼有监察官和谏官的责任。但在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明代,给事中的封驳权实际上只有“驳”下而不能“封”上。不能“封”,谏官也就不成其为谏官了。清朝雍正皇帝继位后,觉得连摆设的必要都没有了,索性把六科并入都察院。虽说有监察官和谏官两个系统,但谏官的作用根本无法与监察官相提并论。

(九)监察官选任的标准很高,日常的管理很严

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对监察官的选拔和任用,越到封建社会后期,这个特点越加明显。总括选拔监察官的标准,主要有这么几条。一是在人品上要求刚直不阿和公正廉明;二是注重文化素质;三是要有基层工作经验;四是实行回避法。由于严把入口关和管理关,在多数时候保证了监察官队伍的总体素质是好的或比较好的。

(十)监察制度的作用是弹性的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理论脱离实际。有制度但不一定按制度办事,制度有时也不管用。监察制度的作用,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因时而异。在新王朝建立伊始,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比较清明,在这种客观环境下,监察制度能够较好地发挥作用。反之,如果在王朝末世或遭逢政治黑暗时,监察制度就丧失了其应有的制衡调节作用,有时甚至形同虚设。明代中期以后朋党之争日益激烈,监察官也参与其中。他们非但不能击浊,反而以身事逆,助长了官场上的坏风气。二是因人而异。由于监察制度是为加强皇权设计的,这个制度的作用往往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志。历史上一些有所作为的皇帝,如唐太宗李世民、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清代前期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帝在位时,都懂得利用监察制度巩固封建统治,在许多时候能够支持监察工作,因而他们在位时涌现了一些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监察官。但如果皇帝昏庸,监察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有些秉公执法的监察官还会受到迫害。据《大清会典事例》、《钦定台规》、《清史稿》和《清史列传》记载,清代受到处分的监察官达300多人,他们中多数人是在工作中因得不到皇帝的支持受到打击报复,或者因皇帝听信谗言受黜的。三是因事而异。查小不查大,即只打苍蝇不打老虎。元代提刑按察使胡祗遹说,监察官员的工作,就是“鞭扑一二小吏细过而已”。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在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是一种具有双重职能的特殊制度。首先它是皇帝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其次又是地主阶级内部维护封建特权、协调利益关系的制衡器。前者是一个人,后者是一个整体,两者在本质上都是私有制的产物,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利益上又有不一致、甚至冲突的地方,监察制度的作用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意志以及他们之间利益调整的情况。

《浅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十个基本特点》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十个基本特点。

第二篇: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一、监察组织与机构

1.秦朝

•秦朝首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先河。秦朝的监察官吏称为御史,其长官为御史大夫,位高权重,其职权:一是掌法令,监督法律和法令的实施;二是对违法官吏进行弹劾;三是参与重大案件的审判活动。

–2.汉朝

•汉承秦制,中央设御史大夫,汉代的地方监察机关主要有:

–(1)司隶校尉,其职“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

–(2)州刺史。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设部刺史一人,为地方固定的监察官。刺史规定“以六条问事”。

–3.魏晋隋唐

魏晋时期,中央三大法司基本形成,其中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构。唐代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别由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若干人组成。

此外,唐代将全国分为十道(玄宗开元间增为十五道),每道设一名监察御史。称为巡按使。–4.宋朝

•宋朝监察机关的权力进一步扩大。首先,弹劾的范围扩大了。其次,允许御史“风闻弹人”而不一定要有实据。

•宋代对地方官员的监察也比唐代严密。州、府、军、监均有通制官,职责是监察州县官吏。–5.元朝

•元朝建立了严密的监察体制:

–(1)监察机关的地位明显提高;(2)监察机构进一步充实;(3)元朝还制定了一系列监察法规。

–6.明朝

•洪武十五年(1382),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又称“风宪衙门”,由此建立了空前庞大的监察机构。增设13道监察御史110人,分掌京师和地方监察工作。建立了监察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

•明代还创立了负有独立监察权的六科给事中组织。负责监察六部官吏。

•7.清朝

•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8.清末

•清末监察机构并无变动,光绪十八年修订公布了《钦定台规》,确定了行政监察的基本纲要,类似监察法总则,其后修订颁布的《都察院则例》,类似监察法的分则。

•南京国民政府设置了专门的监察院,作为中央五大机关之一,对官员行使监察权。

二、监察权与司法权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从机构设置来看,监察机构和司法机构始终是分立的,从中央到地方二者各有系统,中央御史台,明代改为都察院,作为最高监察机关,而大理寺、刑部分别作为最高审判机关和复核机关,三者合称“中央三法司”,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兼理司法,地方监察机构直接隶属中央,与地方行政互不统属;从权力职责看,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监察机关始终是司法机关的监察主体,对司法机关行使着监督权。

第三篇: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

专业定制各类报告,淘宝ID:华中秘书网

我国公安系统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研究

1我国公安系统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现状

基于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方针,我国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制度不断深化改革,完善管理机制、制定出科学的政策法规,保障了我国行政管理平稳、向上、持续发展。公安机关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干部分类管理、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同时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机关新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基本确立。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2012年我国公安系统公务员已经突破160万,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为稳定国家经济发展、政治平稳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安机关公务员制度发展起步较晚,在管理制度、人事任用、政策立法方面仍存在诸多弊端。

一、缺乏健全的民主管理机制,存在公权私用现象;

二、“铁饭碗”应换成“瓷饭碗”,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漏洞,鱼目混珠现象严重,欠缺淘汰机制,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三、缺少必要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等,严重制约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进一步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发展重点研究问题有以下几点: ①、我国公安机关公务员制度与传统人事任用和西方文官制度相比的差别; ②、如何改革我国公务员制度在考核制度、公权私用、淘汰机制中存在的漏洞; ③、我国公安机关公务员制度改革发展四个“坚持”及其基本特点;

④、“展望十二五”规划,对我国公安机关公务员制度完善、“廉政勤政保障机制”、“竞争择优机制”进一步强化,提出具体实施方针。

页码不规范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2我国公安系统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2.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政治立场明确,不搞“政治独立”

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总则明确规定,我国公安机关公务员制度从法律保证、政策约束方面,着重强调各级政府和国家公务员始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干部体系、管理体系,要依法管理,深化改革,切实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这与西方发达国家要求公务员“无党派”无政治“无倾向性”的要求有着本质区别。

我国公安机关公务员制度改革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各级党委坚持执行党的干部路线,严格按照党的方针选拔干部。这一点与西方发达国家公务员管理独立于党派是有区别的、西方国家强调文官不受执政党、在野党等“政党干预”,各派系无权管理公务员。这充分体现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制度改革内容、公共服务内容、管理制度、激励体制等都需要各地方政府党委监督管理,对于单位考察、人事任免,都需要党委作出深刻研究后决定。

2.2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

与传统人事制度相比,我国公安机关公务员制度“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对于公务员道德修养、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更是强化了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将“人才”定格为政府、单位、企业中的“新鲜血液”,深入进行人才培养,公开进行选拔、职位招聘、竞争上岗。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了完整的报考、笔试、面试及心理测评、体检、考核、审批录用体系。即强调“专才”也推崇“通才”。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公务员考核更注重公务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唯有德才兼并者才能被选拔、录用。

我国公务员管理体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坚持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国家政府利益大于集体利益的基本方针。克己奉公、不谋私利。西方国家公务员体制属于独自个体利益集团,政府与公务员之间属于利益聘用关系,责任与义务在个体利益集团之后,这就导致西方公务员体制往往与政府管理体制相冲突,需要兼设专门的调节机构,处理好文官体系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2.3科学、合理的职级工资制以及竞争择优机制

我国公安机关公务员制度与传统人事制度相比,具备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始终坚持在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基础上推行。对于公务员薪金、福利、保险设置更为合理、全面,工资待遇实行“职级工资制”,根据不同级别、不同职务、不同工龄,具有不同的工资待遇,更贴近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针。

为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公务员制度改革管理方面,明确将公务员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与其他事业单位、企业人事管理予以区别。在发展过程中结合西方国家优化的体制结构,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基本原则。对人才录用、公开招聘审核,采取绩效考核、优胜劣汰选拔方式,整合资源加强人员管理,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与以往干部任免相比,当下我国公安机关公务员制度具备强烈的时代特色,建设廉政、勤政的约束机制,依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进行细则补充,形成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

我国公安系统公务员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3.1我国公安系统公务员考核制度运行机制不健全

3.1.1公安机关公务员考核目标不明确、激励功能失效

我国公安机关公务员制度考核对于考核目标存在不明确、激励功能失效等现象。部分省市公安系统对于绩效考核单纯认为只是为了天长膘,应付上级领导“指示”,基本考核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工资分配,职位晋升。玷污公安系统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其次考核激励功能并没有发挥出实际作用,更多的是“拉关系、轻实干”反向激励现象。

3.1.2公务制度选拔管理体系不完善,考核结果存在失真现象

现行公安机关绩效考核选拔体系重点对“德、能、勤、绩”四大维度进行考核。品德修改在公安机关人事任免选拔中占重要比例。然而目前对于整个选拔体系监督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管理体系不严密、选拔机制存在漏洞、系统操作过于笼统抽象,无法进行有效量化,定性不足、定量有余缺点过于明显。其次考核职位与被考核者有着密切关系,然而却对整体公安机关内部所需人才类型、人才应用方向以及人指责格、3

第四篇: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基本特点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基本特点

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概念

一、国家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是指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各国对公务员的称谓有所不同,英国称“文职人员”,法国称“职员”或“官员”,美国称“政府雇员”。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党和国家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等的统称或总称。其中包括《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录用、考核、奖励、纪律、职务升降、培训、交流、回避、工资、保险、福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单项制度及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

三、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建交国家公务员制度就是制定法规,对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依法进行科学管理的过程。

四、国家公务员的范围:

国家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考虑到我国机构编制的实际情况,对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但使用事业编制的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也列入国家公务员的范围。

需要指明的是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是国家公务员,但他们的产生和任免,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各级政府组成人员是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产生或决定任命的。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的,同时又改革了传统的人事制度的弊端,因此它既不同于西方文官制度,也不同于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

与西方文官制度比较,有以下几点不同:

1.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而西方文官制度则标榜“政治中立”。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总则中,明确规定“国家公务员制度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这说明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党的组织路线,而西方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活动,不得带有政治倾向。

2.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而西方文官制度要求公务员与“党派脱钩”。我国公务员制度根据党的组织人事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坚持党对人事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组成人员的国家公务员是由各级常委及其组织部门负责考察,依法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决定任免。西方文官制度对公务员的管理强调“与党派脱钩”,公务员职务晋升不受政党干预。

3.我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德才兼备,西方文官制度缺乏统一的,全面的用人标准。国家公务员在录用中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对思想政治方面要求严格。在晋升中注重思想政治表现和工作实绩。因此坚持德才兼备标准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特色。

4.我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一个独立利益集团,而西方文官是一个单独的利益集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奖惩、晋升等都要考察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西方文官制度中的公务员,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会等组织同政府谈判,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利益。国家公务员制度与传统的人事制度比较,也是有差别的:

1、国家公务员制度在科学化、法制化上比传统的人事制度有很大的提高。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分类管理的一种制度,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管理的一整套规范。它除了有总法规,还有若干个配套的单项法规及其实施细则、实施方案,从而形成一个健全的法规体系。

2、国家公务员制度在管理机制上比传统人事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强化。

(1)国家公务员制度有竞争择优机制。在公务员考试、考核、晋升、任免等方面都体现了优胜劣汰机制,保证每个职位都有最优秀的人员来担任。

(2)国家公务员制度有廉政勤政保障机制。《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对公务员的义务、纪律、考核、奖励、回避等方面都加以严格约束,并通过监督来加以保障。

(3)国家公务员具有能上能下、新陈代谢机制。国家公务员制度对公务员进行考核,如不能胜任工作要免职。并实行不同职务的最高任职限制、年龄及部分职务的聘任制度。公务员在录用和调任上严格把关,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另外,还实行人员交流、竞争上岗、职位轮换、和职务聘任制,打破终身制,增强行政机关的活力。

3、国家公务员制度在队伍优化上比传统的人事制度有新的突破。

(1)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在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基础上推行的。

(2)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在人员精简基础上建立的。

4、国家公务员制度在工资、福利、保险上比传统人事制度科学合理。公务员实行新的职级工资制,按不同的职能分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四个组成部分。

第五篇: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基本特点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基本特点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的,同时又改革了传统的人事制度的弊端,因此它既不同于西方文官制度,也不同于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

与西方文官制度比较,有以下几点不同:

1.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而西方文官制度则标榜“政治中立”。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总则中,明确规定“国家公务员制度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这说明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党的组织 路线,而西方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活动,不得带有政治倾向。

2.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而西方文官制度要求公务员与“党派脱钩”。我国公务员制度根据党的组织人事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坚持党对人事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组成人员的国家公务员是由各级常委及其组织部门负责考察,依法由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决定任免。西方文官制度对公务员的管理强调“与党派脱钩 ”,公务员职务晋升不受政党干预。

3.我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德才兼备,西方文官制度缺乏统一的,全面的用人标准。国家 公务员在录用中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对思想政治方面要求严格。在晋升中注重思想 政治表现和工作实绩。因此坚持德才兼备标准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特色。

4.我国公务员制度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一个独立利益集 团,而西方文官是一个单独的利益集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国 公务员的考核、奖惩、晋升等都要考察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西方文官制度中的公务员,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会等组织同政府谈判,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利益。

国家公务员制度与传统的人事制度比较,也是有差别的:

1、国家公务员制度在科学化、法制化上比传统的人事制度有很大的提高。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分类管理的一种制度,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管理的一整套规范。它 除了有总法规,还有若干个配套的单项法规及其实施细则、实施方案,从而形成一个健全 的法规体系。

2、国家公务员制度在管理机制上比传统人事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强化。

(1)国家公务员制度有竞争择优机制。在公务员考试、考核、晋升、任免等方面都体 现了优胜劣汰机制,保证每个职位都有最优秀的人员来担任。

(2)国家公务员制度有廉政勤政保障机制。《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对公务员的义 务、纪律、考核、奖励、回避等方面都加以严格约束,并通过监督来加以保障。

(3)国家公务员具有能上能下、新陈代谢机制。国家公务员制度对公务员进行考核,如不能胜任工作要免职。并实行不同职务的最高任职限制、年龄及部分职务的聘任制度。公务员在录用和调任上严格把关,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另外,还实行人员交流、竞争上岗、职位轮换、和职务聘任制,打破终身制,增强行政机关的活力。

3、国家公务员制度在队伍优化上比传统的人事制度有新的突破。

(1)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在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基础上推行的。

(2)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在人员精简基础上建立的。

4、国家公务员制度在工资、福利、保险上比传统人事制度科学合理。公务员实行 新的职级工资制,按不同的职能分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四个组成 部分。

下载浅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十个基本特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十个基本特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及其特点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及其特点 摘 要: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登记制度;二是管理制度。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发源于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封建户籍制度逐步确立,唐宋时期不......

    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意义1

    論中國古代監察制度及其現代意義 院系:管 理 学 院班级:07行管2班 姓名: 次城 学号:107506218 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意义 监察制度是指国家对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违法......

    澳大利亚养老金制度的基本特点(本站推荐)

    澳大利亚养老金制度的基本特点 第一层次的保障与“济贫”性质虽然法定年龄的澳大利亚公民都有领取政府养老金的权利,但是任何养老金领取者都需要接受收入和财产状况调查。只......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

    中公教育·中公网2008公务员考试备考资料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的,同时又改革了传统的人事制度的弊端,因此它既不同于西方......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的,同时又改革了传统的人事制度的弊端,因此它既不同于西方文官制度,也不同于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比较,有以下几点不......

    AVAYA十个技术优势以及特点

    呼叫中心:AVAYA十个技术优势以及特点Avaya是企业通信领域的一大突破。这一崭新的统一通信平台能够支持全球任意地点的随需协作和客户服务,同时速度更快,复杂度更低,成本更低廉。......

    中国古代的婚姻特点

    一、封建社会和建国以来的婚姻特点 (一)、结婚方面 1、古代封建社会,婚姻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国传统婚礼大约分为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三个阶段。 1)婚前礼是在婚......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从未中断,因此源流分明,沿革清晰。 (2)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君权至上,以神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