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盾构的管理思路
一、勘察方案的详细,准确、地层的分布规律。
二、设计方案的选择,技术先进,操作性强、成本可控。
三、相关单位的业绩资质的考察。择优录取。在招标公告之前就加以限定,提高门槛。
四、管理分区划分及组织管理架构(本项目人员的配备情况)
五、方案实施的先后顺序(总体思路)
六、各风险点清单的统计,评估,预先采取相关处理措施。未可预见的相关风险要有事先防范措施。
1、突水突泥冒顶
2、沉降不均匀,盾构失稳
3、盾构设备参数选择不当,注浆效果不好,盾构偏位
4、隧道渗水、漏水的风险
5、隧道进出口洞土体加固的技术措施
6、隧道穿过环岛北路共同沟冻结法施工(荷载转移)
7、盾构穿越既有道路对周边设施造成沉降的风险
8、隧道江底存在沼气的风险
9、进、出口段工作井的施工时候的软基处理方案、基坑支护方案
10、盾构经过地段对现有管线设施的拆除的
11、隧道其它专业配套设施与现场主体施工的配套。
七、技术攻关方面。工法不断研究,不断总结。
八、相关管理办法和管理手段的出台,有针对性的在合同中给予约束。
第二篇:盾构施工安全管理
其人身安全。盾构施工中人员的组成方式与其他项目有所不同,我们必须分析盾构施工中的每个个体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及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并不断规范其工作习惯及状态,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2.1 盾构施工人员组成特点
与传统隧道施工不同,盾构法主要是运用机械设备进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施工,如盾构机、龙门吊、电瓶车、搅拌站等。施工过程为流水线作业:掘进、出土、同步注浆、管片拼装、运输、轨道铺设等各个工序环环相扣,作业密度高。
为了适应盾构施工的特点,项目部人员主要分为管理层与作业层。管理层设工程技术科、安质科、物资设备科、计划科等部门;作业层有掘金班、机修班、电工班、附属工程班、机动班等,且每种班组下又分为多个工种,各个工种相互协作从而完成施工。2.2 工作人员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
在盾构施工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通常有以下几点:
1、不佩戴劳动防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护手套、防护鞋等劳保用品。
2、违章操作、违章指挥、鸣笛示警不明确。电瓶车司机超速行驶、龙门吊司机超负荷吊装、吊车指挥违章指挥、机车行驶不鸣笛、吊物绑扎不当等。
3、防范意识不高。吊装作业时站在重物下方、管片拼装时站在拼装机旋转半径内、电瓶车运输时,站在电瓶车轨道上等。
以上三点是盾构施工中比较常见的不安全行为,我们应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做到“三不伤害”,确保人身安全。2.3 安全管理 2.3.1 安全培训
盾构法施工技术含量高、设备先进、施工环节多、作业面多、作为一名普通作业人员怎样才能知道防范事故发生的方法呢?在施工过程中,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是非常有效的。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并提出防范方法,使他们在思想和技术上都能适应安全生产的要求,从而达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2.3.2 班组安全组织 班组是最基层的作业单位,班组长是班组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班组安全工作负责。班组必须设置一名兼职安全员,协助班组长全面开展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并负责做好每日班前安全活动记录。班组长组织进行班前和班中检查,做好交接班记录,对工作环境、设备状态、安全设施等充分了解,发现问题及时检修。3 施工设备及施工用电
在盾构施工中,大型设备的使用非常频繁,如盾构机、龙门吊、电瓶车等。设备的安全状态对安全生产有着很大影响,尤其是垂直吊运作业及洞内水平运输作业。龙门吊与电瓶车的安全状态是设备安全控制的重中之重。日常生产中,必须对各种设备进行严格检查,确定其安全状态,如电瓶车刹车、连接板等部位。
顿国际掘进用电一般采用双回路专供的10KV电缆,隧道内环境潮湿,随着盾构向前不断掘进,高压电缆也要经过多次连接,接头要选用优质专用接驳器,电缆要固定在隧道内,悬挂高度适当,防止电瓶车挂断电缆,引起严重后果。
除了盾构机外,盾构施工其他临时用电必须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尤其要配备足够的分配电箱,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漏。4 施工各环节安全风险控制 4.1 盾构始发与到达
盾构机始发与到达时盾构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始发到达安全与否关乎到整个工程的进展及质量。
盾构始发与到达主要有以下几点关键因素:
1、始发与接收装置的摆放
始发与接收装置是盾构机停放的平台,始发与接收装置的摆放关系到盾构能否安全进出洞。在其摆放前必须根据始发时隧道中线及相对标高严格安放,误差不得超过1mm,始发与接收装置摆放后,必须使用型钢对其进行加固,放置盾构机驶离或进入托架时发生移动。
2、防水装置安装
洞门防水装置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安装,必要时可在动圈上焊接两道弹簧钢板,防止盾构机在始发或到达时发生涌水、涌砂。
3、洞门封闭注浆 在盾构机尾部进入洞圈20m及隧道贯通后,必须对洞门前5环进行封闭注浆,填充管片与周围土体之间的空隙,防止后方涌水、涌砂,引起安全事故。4.2 隧道施工控制
盾构法施工中,盾构机外壳相当于临时支护体,刀盘相当于掌子面,因此盾构法相对矿山法隧道而言,施工过程还是相对安全的。隧道正常施工控制主要是控制掘进、管片拼装、洞内运输三个环节。
盾构掘进时应根据不同的埋深、地质条件、地面情况等来确定掘进参数。现场工程师应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分析不同条件得出合理的掘进参数,从而下达掘进指令。盾构掘进切忌追求进度、盾构机要避免过量纠偏、土压力要设置合理、同步注浆量充足,以免发生盾构姿态失控、地面大幅沉降甚至塌陷。
管片拼装是隧道施工的一项重要工序,它包括管片短程运输及吊装就位、拼装机旋转拼装、千斤顶伸缩、螺栓紧固等环节。因此管片拼装是隧道内施工风险较高的工序,该部位曾发生过教训深刻的安全事故。在管片拼装施工过程中,拼装机及千斤顶必须由专人操作,且口令清晰;拼装机作业时,施工人员严禁站在拼装机旋转半径内;拼装管片式,拼装工必须站在安全可靠的位置,严禁将手或脚放在管片接缝处及千斤顶端部;管片与拼装机之间连接销必须确认到位,螺栓复紧到位。
此外,管片拼装质量也应符合规范要求,环缝、纵缝要狭长均匀、没有管片碎裂。避免因管片拼装质量问题引起的漏水、漏砂事故。4.3 联络通道及泵站施工安全控制
城市地铁施工中,尤其是在软土、粉砂这样的地质条件下施工,联络通道及泵站多采用冷冻法进行施工。冷冻法具有土体冻结效果好、可靠性高、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冷冻法通过在联络通道范围外侧钻孔埋入冻结管,使用低温盐水在冻结管内循环,将周围土体冻结固化,从而达到开挖条件。
我们可以分析得出,联络通道及泵站开挖是危险系数最高的一个环节。在以往的联络通道施工中,曾发生过冷冻设备在联络通道开挖时出现故障,冻结区域解冻,从而导致很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在联络通道及泵站施工中,必须保证冷冻机、发电机等关键设备正常运转且有备用设备。此外,液氮抢先配套设备也应准备到位。4.4 隧道内轨道运输
与其他工法施工的隧道不同,盾构法隧道几乎均采用轨道运输系统。由于盾构机的掘进速度很快,往往运输是限制施工速度的一个瓶颈。因此,运输车辆一般设计得较长,碴土斗也设计得很大,占用了隧道很大空间。管片底部为圆弧形,对轨枕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运输车辆容易脱轨,有可能威胁人行道上人员的安全,尤其是碰到盾构机专用高压电缆时,后果不堪设想。施工轨道要严格按有关技术规范执行,对轨距、轨道高差、弧度、接缝等重要参数要重点检查,轨枕保证足够的刚度,并和管片上的螺栓保持固定或焊接,避免滑动变形。应严禁各类人员搭乘管片车进出隧道。隧道内运输引起的事故较多,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大多比较严重,特别是在盾构机位置,电瓶车与盾构机之间几乎没有空隙,非常狭窄,稍不注意,人员易被挤卡在中间。目前国内单线地铁隧道的内直径多为5.5m,盾构机的后配套设备一般有60m—70m长,当任意一条轨道变形时, 或盾构机上的配套设备发生位移时, 极易和运输车辆相撞,因此隧道内轨道运输应引起足够重视。5 环境危害因素
盾构施工作业环境复杂,地下作业环境差,隧道内空气流动性差,大功率电机运转使得温度高、噪音大;临时性的高处作业、临边作业多,较难提供安全舒适的作业面和作业环境;作业人员工作时连续高强度作业,容易产生疲劳,从而诱发安全事故。隧道内除了保证通风外,还应在台车前方加设风机,促进作业面内空气流动。此外,隧道内还应配备有害气体检测仪,当有害气体超过一定浓度时停止作业,人员撤离。6 自然灾害与突发因素
自然灾害等突发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较少,但往往发生就较为严重。项目部应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如防汛、防台、雷电、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且定期演练。项目安全管理 7.1 危险源辨识
针对盾构施工的特点,使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对施工场地布置、道路及运输、沿线地面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管理措施进行辨识。辨识的重点内容为:
1、道路及运输:轨道铺设、走道板铺设、轨道机车和龙门吊等。
2、工艺过程:盾构掘进、管片拼装、盾构机专场、联络通道及泵站等。
3、生产设备装置:电瓶车、龙门吊、盾构机等。
4、作业环境:照明、通风等。7.2 危险源评价及风险控制 安全评价的方法有: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概率风险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等。针对盾构施工作业工种多、分部分项工程多、作业环境复杂、机械流水线作业等特点,使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比较简便,可操作性高。LEC法指:D=L×E×C(L、E值通常取0~6,C值取0~40)L ——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 —— 处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 —— 事故发生产生的后果; D —— 危险等级划分。
盾构进洞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利用LEC法评价是否需要在盾构尾部注入水泥浆及聚氨酯封闭加固区与正常土体的连接处。D0为临界值,D值大于D0为事故发生,小于D0则风险在可承受范围内,我们设D0为320。
表1 盾构进洞风险评价
评价内容 盾构进洞 2 危险源 L
E
C
D
风险评价结果 需采取的控制措施
5地下水压力大,为注入水泥浆及聚氨酯,后方极有可能涌水涌砂 40 400
事故发生可能性大,需采取相应措施 在盾构尾部3环处注入水泥浆及聚氨酯形成环箍 盾构进洞 小
表1为盾构进洞风险评价中的一项,未在盾尾注入环箍时风险评价结果为400,超过临界值,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采取控制措施后风险大大降低,进洞施工可安全进行。
项目部可根据上述方法对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列出危险源清单,并制定转向安全方案指导施工。7.3 技术控制 1 地下水压力大,已注入水泥浆及聚氨酯形成环箍,涌水、涌砂可能性较2 4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加强现场监控 盾构法施工技术含量高、分部分项工程多,项目部应严格执行图纸会审制度、方案评审制度、技术交底制度等,严格把好质量关,杜绝因技术因素引起的安全事故。8 结束语
盾构法施工技术在我国还处在逐渐成长的阶段,并且其在隧道建设中所占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在盾构施工技术提高的同时,安全管理工作也要同步提高。抓住盾构施工的各种特点,各施工环节,并针对这些进行危险源管理评价,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管理方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三篇:盾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盾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摘要:盾构法隧道施工,掘进速度快、质量优、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安全性相对较高,但盾构施工技术有着自身的特点,安全管理工作只有适应盾构施工的特点,才能利用盾构的优势、克服传统隧道施工的劣势,真正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工作。文章对盾构施工中要注意的几个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安全管理
1引言
安全管理工作己在我国得到了日益重视,尤其是在加入了WTO后,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已作为和生产管理并列的一项企业管理重要内容。而建筑业是伤亡事故多发的行业,仅次于矿山作业。隧道施工具有建筑业和矿山业的一些共同特点,施工危险程度大,安全隐患多。盾构施工隧道技术是一项先进的隧道施工技术,开挖面处在盾构体的保护下,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土体失稳或冒顶带来的人身伤亡事故,近年来,在上海、广州、北京和深圳等地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由英国工程师布鲁诺尔发明于1818年,并于1825年运用于工程实践。我国从1956年开始引进盾构施工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中逐渐成为城市地下铁道施工的主流方法,其特有的安全施工和管理问题引起犷广泛注意,本文为结合多年的盾构施工实践和安全管理经验的总结。
2盾构机刀盘前的压气作业
2.1盾构机的压气作业
当操作人员必须进人盾构机前体刀盘内作业时,如果盾构机前方或上方的土体不能自稳,上体可能通过刀盘的开日处进人刀盘内,威胁作业人员的安全。大多先进的盾构机均配备了压气系统,即通过密封刀盘和盾构前体的通道,向刀盘内注入无油空气,使刀盘内的压力升高,以达到平衡外侧土体压力的目的,压力最大可达到3-4kg/cm2。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适应性,一般在通道卜设置密闭的过渡增压舱,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压力变化带给操作人员的影响。由于操作人员是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工作,刀盘内空间狭窄,不能有多人同时作业,压人的空气质量也可能含有一定的杂质,且工作面的环境温度将会很高,当操作人员出现不适时,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减压过渡后才能得到医疗。因此,压气作业是盾构安全施工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危险源。
2.2压气作业的相应措施
(1)尽量减少在不良地质条件下进人刀盘内,尽可能地在基本可以自稳的地层中进行开舱作业,这样可以不用压气作业。因此,要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选择适当的时机,提前或推迟进人刀盘内,尤其是更换刀具时要有预见性。
(2)要挑选身体健康、强壮的工人作为进人刀盘内的操作人员,并经过职业病医院严格的身体检查,确保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一般压气作业一天不宜超过4小时。
(3)如需压气作业时,一定要选用无油型空压机,确保空气质量,减小环境污染。
(4)准备好通迅工具,无间断地保持联络。
(5)做好应急准备,必要时要能在减压舱(刀盘与盾构前体间的密封过渡通道)内抢救伤员,并与有关医院签好急救协议。有条件的要配备专用的流动医疗舱,以便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保持伤员所受体外压力差基本一致。
3盾构刀具更换
随着地质条件的变化,隧道掘进过程中需要对刀具进行更换,尤其是当岩石强度较高时,需要更换滚刀。滚刀一般是背卸式,以方便拆卸,但相对而言,滚刀重量大、四周光滑、没有固定点、搬运困难、安装和拆卸均要比刮刀、割刀难得多。刀盘内空间狭窄、不能多人同时作业,也很难借助机械,往往刀盘内湿滑,刀盘下部充满了泥土或者是泥浆,刀盘开口处还可能有不稳定岩土掉入,影响刀具更换。因此,进人刀盘内更换刀具是盾构施工过程中一项相对较危险的作业工序,许多施工单位在刀具更换时,时有轻重伤事故发生。
进行刀具更换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当地质条件不好、开挖面地层有可能失稳时,应预先对地层进行加固处理,可采取注浆或洞内加支撑等办法防止岩土掉块对作业人员的伤害,尤其是作业人员在搬运刀具过程中遇意外物体打击极易失衡,轻则将刀具掉人刀盘内,要花费相当时间才能打捞上来;重则人易被滚刀碰伤,甚至有可能滑人刀盘底部,被滚刀二次击伤,造成严重后果。
(2)除了对地层采取必要的措施外,还要做好其它准备工作,如对刀盘内的积土或淤泥和泥浆进行清理,尽量保持刀盘内作业空间位置,搭设稳固的临时支架和作业平台,提供充足的照明,包括行灯等局部照明工具。
(3)选派技术精、能吃苦、体质好的作业人员进行刀具的更换工作,尤其相互之间要配合娴熟,尽量缩短盾构机停止时间,防止土体失稳。如有土体严重失稳,可分次完成刀具更换,一般这时土体强度不大,盾构机可掘进数环后再更换另一批刀具。软土地层中盾构机停止时间以不超过两天为宜。
(4)滚刀重量大、边缘光滑、不宜固定,应尽量借助机械装置安装和拆卸滚刀,如合理运用葫芦等起重装置和滑轨等移动装置,以及支架等固定装置,操作时要倍加小心。
(5)刀盘内潮湿,水气大,随着温度的升高会产生雾化现象,对电器、电线绝缘性能要求高,需选用24V以下的安全电压。
(6)刀盘非期望转动伤人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屡有发生,因此,重新启动盾构机时一定要再三确认土舱内没有操作人员和工具材料已全部回收,最好能实现安全本质化,即在盾构设计或改造时,锁定原操作室的控制开关,在人闸口增设控制开关,并实行重复挂牌清点制度。
4注浆作业
盾构机开挖直径一般比管片外径要大20~40 cm ,在掘进过程中需要对管片外侧的环形空隙中注人浆液体,大多以水泥、砂子、水为主要成份。浆液出口段为刚性管道,很容易堵塞,这些管多埋在盾壳内,不方便清理,常常整条管完全堵塞了才不得不清理,且砂浆已出现固化现象,清理非常困难。清理过程中,一方面用具有弹性的硬质钢丝疏通,另一方面要加大注浆泵的压力。当管道突然畅通时,管道内的砂浆将会高速喷出,对周围的人员造成伤害。往往作业人员也意识到这点,在出口处用编织带防护,但大多没有将其固定绑扎,砂浆在高压下可以击穿编织物或顶开编织物,仍然会对人员造成伤害,尤其是眼部伤害。因此,要选用结实、坚固的编织物或加帆布,并用铁丝绑扎牢固,操作人员不可求快,压力要慢慢增加,不可突然急剧加压。
除了盾构机盾尾的注浆外,还需在管片中进行二次补浆(有的施工工艺是直接在管片注浆),不管是一次注浆还是二次注浆,都很容易堵管,常常造成压力表失效。许多注浆操作是在没有压力表这个眼睛的情况下“盲”注或仅凭经验来完成注浆的,有的超出压力容许范围很多,这样轻者造成管片错台、开裂和漏水,重者直接将管片压脱掉人隧道中,后果不堪设想。
5施工用电管理
盾构机掘进用电一般是采用双回路专供的电缆,供电电压达10 kV ,隧道内环境潮湿,随着盾构向前不断推进,高压电缆也要经过多次连接,接头要选用优质的专用接驳器,电缆要固定好在隧道内,并留有一定活动余地,悬挂高度合适,至少要比运输车辆高,防止运输车辆脱轨后击断电缆,造成严重后果。除了盾构机以外,盾构隧道施工其它临时用电也很多,必须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尤其要配备足够的分配电箱,电箱要用铁皮制作,不能用木板或胶板等其它材料代替,并要真正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等四个一。往往施上单位很难做到四个一,尤其为了省钱,一箱多机、一箱多闸现象较为普遍,极易合错闸,从而导致触电事故。
6隧道内临时轨道运输
和其它工法施工隧道不同,中小直径的盾构隧道几乎均采用轨道运输系统。由于盾构机的掘进速度很快,往往运输是限制施工速度的一个瓶颈,因此,运输车辆一般设计得较长,碴土斗也设计得很大,占用了隧道很大空间。管片底部为圆弧形,对轨枕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运输车辆容易脱轨,有可能威胁人行道上人员的安全,尤其是碰到盾构机专用高压电缆时,后果不堪设想。施工轨道要严格按有关技术规范执行,对轨距、轨道高差、弧度、接缝等重要参数要重点检查,轨枕保证足够的刚度,并和管片上的螺栓保持固定或焊接,避免滑动变形。应严禁各类人员搭乘管片车进出隧道,严禁挤在操作室内,如隧道距离较长,应设计专门的人员运输车辆,外设围栏,严禁车辆未停稳前上下车。隧道内运输引起的事故较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大多比较严重,特别是在盾构机位置,电瓶车与盾构机之间几乎没有空隙,非常狭窄,稍不注意,人员易被挤卡在中间。
目前国内单线地铁隧道的内直径多为5 400~5 500 mm,盾构机的后配套设备一般有70~80 m长,它的轨道比碴土运输车宽,但之间最窄的距离一般就是100 mm,当任意一条轨道变形时,或盾构机上的配套设备发生位移时,极易和运输车辆相撞,尤其是高压电缆圈简位置突出,应引起高度重视。
7环境危害因素
盾构机仅推进系统就要消耗1 000 kW的功率,当岩石较硬或具有很高的耐磨性时,其机内的温度很高,最多可超过50度,尤其是在南方施工,夏季时间长,外界温度高,隧道内主要处在湿、闷、热的环境中,尽管盾构机配备了送风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减低了温度,但比地面作业还是要差得多,气温应尽量控制在28度左右。盾构机在推进过程中,噪音往往超过80dB,作业人员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下极易疲劳,从而诱发安全事故。因此,作业人员要配带耳塞,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上班不超过8小时,如有必要,除送风系统外,增设抽风系统或冷却系统,加强空气对流。
8结语
除了前述方面需要在盾构施工中引起注意外,盾构机单体最重达l00余吨,始发与到站吊装上下井要选用有足够安全系数的大型吊车(宜选用200 t以上),过站平移作业和过站运输、洞门和联络通道施工涉及多工种交叉立体施工作业,相互之间在配合上会有一定影响,总体协调性非常重要。
盾构施工技术在我国还处在成长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加入WTO,盾构施工在隧道建设中所占比例也会越来越大,在盾构施工技术提高的同时,安全管理工作也要同步提高。目前,盾构施工企业与政府、行业的安全生产检查、监督与评比主要依据建设部的《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其中检查10项主要内容有4项不适用于盾构施工企业,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制订适合盾构施工特点的行业安全检查标准,以推动和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四篇:管理思路
管理思路
限于行业特性、工作环境、用工条件的不同,餐饮酒店人员的管理与一般意义上企业员工的管理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这些被管理的对象既有自身的优势:年轻、朝气、有活力,接受力强,但同时,他们也有自身的劣势:学历一般不高,自我管理缺乏,容易“随大流“等等,加上他们素质参差不齐以及接受“管理”的形式和程度不同,这些都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那么,如何来去管理这些餐饮酒店的人员呢?
本人有一下几点看法:
制度化管理。餐饮酒店员工的管理,制度化仍然不可缺少。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无规矩不成方圆“之说,大凡管理,就必须要有这些“章法”作前提。餐饮酒店的员工文化素质往往不高,因此,系统、超前的管理制度对他们或许起不了什么大作用,因此,在使用制度管理员工时,餐饮酒店要遵循如下几点:
1、制度不要太繁琐。制度如果“汗牛充栋“,过于繁多的话,餐饮酒店管理人员推行起来往往难度较大,如果执行不力,打了折扣,就会让很多制度“流于形式”,最后,会极大地损害整个制度的严肃性。因此,要避开这一点,就要简化制度,实施“瘦身“计划,就要把平时经常使用的日常管理(比如出勤、着装等)、标准话术、商务礼仪、卫生制度、服务标准等不断地向他们进行灌输,让他们耳熟能详,信手拈来,制度就容易落到实处。
2、制度管理要刚性。管理的关键在考核,考核的关键在落实。因此,在实施制度化管理时,在制度执行和落实上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了,作为餐饮店的服务人员或者中、基层管理人员才能真正信服“法律“的严肃性,才能让大家心平气和地遵纪守法,制度才能发挥它的威力,让大家不敢“越雷池”。
制度化管理是餐饮酒店人员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一个没有章法的餐饮酒店注定会在经营管理当中破绽百出,从而难以做强、做大。因为在所有的竞争要素当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作为以服务水准高低为“卖点“的餐饮酒店人员只有高举制度管理的大旗,管理出效益才能真正地得以体现。
“自治”管理。餐饮酒店人员,不论是总经理、前厅经理也好,还是前台的服务员、后台的操作员也罢,他们很多出身相似,或者是来自于同一个群体?——农村打工一族。因此,在管理餐饮酒店人员时,如果能采取“自治“的方式,开展自我管理,往往能够起到更好的推动效果。具体操作手法是:
1、从他们当中,优选有管理能力的人员,经过培训或者一对一帮扶等,快速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并委任领班、大堂经理或前厅经理等管理重任。
2、把餐饮酒店的制度,化作他们能够理解和执行的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推举出的“自治首脑”现身说法,以身作则地执行,从而带动整个餐饮酒店人员的执行。
这样做的好处是:
1、管理者来自他们中间,更容易取得他们的信任。这要比外聘一个管理人员,用餐饮酒店人员不容易懂的章法去“强加“管理要好很多,且这种方式,更容易得到他们的认可并最终执行。
2、“自治”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看到职业前景。因为自治“领导人“来自于他们身边,更有认同感,对他们更有职业“诱惑力”,因为如果遵规守距、做得好的话,有可能下一个管理者就是自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管理“自治“,作为餐饮酒店可以实现低成本管理的效果,所花费不多,但却容易让制度落地,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以教代“管”。作为餐饮酒店的人员,过于追求“高压“管理,限于他们的经历、心理承受能力等,他们往往难以接受,甚至采取“软抵抗”等拒绝执行,因此,曲径通幽,通过以
教代“管“,采取教的形式,不断地给他们“洗脑”,让他们接受酒店的管理理念、方法等,倒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以教代“管“具体实施方法是:
1、在教中管。作为餐饮酒店,无论是基层管理人员的大堂经理,还是前厅经理,抑或是一般的服务员,甚至厨师,他们都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的,有的酒店甚至每周专门辟出一定的时间来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其实,这都是灌输酒店管理理念和动作的好时机。通过在培训或现场指导过程中反复强调管理的内容、工具等,起到教练的作用。比如,现场模拟演练如何与顾客打招呼等,促使其掌握接待顾客的技巧的同时,把具体要求也一并加了进去,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在管中教。在酒店人员实施管理当中,不要忘了在管理当中,教给他们如何去做,让酒店的员工明白,酒店的管理是帮助他们提升的,是为他们服务的,这样就可以消除他们对于管理人员的戒备心,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酒店管理的意义。以教代管,教管合一,可以避免单纯的为管理而管理,可以避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可以让管理能够水到渠成地予以实施,而不至于“操之过急“,而导致被管理人员的抵触和不满。
人性化管理。餐饮酒店的人员很多都是出身农村,他们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因此,在管理当中,如果能够给予他们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则更容易受到他们的欢迎和青睐,他们更喜欢潜移默化、和风细雨式的管理方式。实施人性化管理需要注意的是:
1、人性化不等于人情化。作为餐饮酒店,人性化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但决不能把人性化与人情化等同起来。人性化的管理是基于管理理性的基础上的,更多地关注了被管理者的感受与接受程度、接受方式。而人情化管理则往往容易忘记原则,最终让管理和制度抛之脑后,管理变成了“一团和气”,变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变成了“和稀泥”和“打太极“,让管理无法进行下去。人性化的管理,其实是一种层次较高的管理,它可以不显山不露水地达到管理的目的。比如,有的酒店在管理员工时,就推出来首次违纪不罚款,但在一定时间内再犯一并处罚的方式,具体作法是,第一次违犯制度,只开罚单,但不真正罚款,仅仅是警告你,提醒你,但如果在一个月内再次违反制度,而两次一并执行处罚,这就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毕竟,人不是神,都有犯错误的时候,通过给予改正的机会,有时可以间接地达到鞭策的效果和作用。
2、沟通是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在餐饮酒店的管理当中,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沟通胜过任何形式的管理手段。比如,有的酒店推出“总经理接待日”,“总经理与您面对面"等,就是通过这种一对一的沟通方式,了解酒店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心理状态。比如,他们来自那里,生活习性是什么?饮食的习惯,是否适应等等,从而,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关心他们所需,与他们建立一种内在的情感联系,让他们感动,让他们从内心里接受企业,接受管理,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
人性化的管理,就是要求管理者要放下管理者的架子,俯下身子,与员工贴心交朋友,通过管理者的同理心、换位思考,以及相互间的双向互动沟通,从而上下一心,共同把管理的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管理出效益。总之,餐饮酒店的人员管理是餐饮酒店经营者面临的新课题,作为管理者,只有根据餐饮酒店员工的实际状况,量身定做管理模式,才能让管理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能让餐饮酒店的经营锦上添花,不断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以上为本人对贵酒楼的管理的一些构思与看法,望熊总参考。
第五篇:盾构小结(本站推荐)
盾构小结
5月25日盾构机出洞,到10月29日盾构机顺利的进洞。整条隧道的贯通。在这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不仅是我,我相信每个同事都经历了许多许多,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是啊,这毕竟是我们自己做的第一条隧道。从一开始上海的工作学习,到现在一条隧道的圆满竣工。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突如其来的成就感觉得自己很自豪。
当然,做什么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推进的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些困难。第一,杭州土层变化的丰富性。第二,穿过一些建筑物。第三,浅覆土层中推进。这几项原因,为当时的工作带来或多或少麻烦。然而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勇于面对,积极的总结经验教训,出谋划策。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迎来了整条隧道的贯通。通过整条隧道的掘进,自己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作为一名盾构司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土压的控制。首先,此条隧道采用Ф6340mm土压平 衡式盾构机掘进的。由于盾构机在浅覆土当中掘进,土压的控制尤为显得重要。施工过程中,土压的设定应严格按照施工指令设定。保证土压波动范围在±0.03Mpa以内。有时推进的过程当中,需要加入泡沫,改善土质,降低刀盘的扭矩。而加入泡沫的同时,土仓的土压会以一定的气压形式存在,从而倒致实际土压升高。当气体在土体里消散时,气压的剧减,从而倒致实际土压降低。总的来说,加入泡沫会造成土压的不稳定性。造成超挖或者欠挖的现象,影响地面沉降。此种状况下,按照土压掘进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保证每环38m³出土量。从而避免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弊端。
二、推进速度与螺旋机转速的控制。推进速度与螺旋机转速其主要功用就是控制推进当中的土压,保证一种土压平衡的模式。小松盾构机的土压控制模式主要分为两种: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自动模式主要是以通过人为调节推进速度,机器自身可以根据土压平衡的原理控制螺旋机转速。在这种模式下,它存在着一个弊端:当土体里加入泡沫的同时,会造成土压的不稳定性。出土量不能保证,往往会造成超挖与欠挖的现象。而手动模式则可以避免这一现象。通过手动调节螺旋机转速,可以严格,有效地的控制出土量。在手动模式下,推进速度与螺旋机转速控制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常推进当中控制好土仓压力。有泡沫加入时,要严格控制好出土量,避免沉降。
2、推进速度控制要平稳,尽量减小对土体的扰动性,防止地表变形。
3、推进当中时刻注意螺旋机控制参数与螺旋机排土口的排土状况。螺旋机控制数据主要包括:螺旋机转速V,螺旋机压力F。根据公式:P=F·V。每台盾构机功率P都是一定的。则F与V成反比,推进过程中:螺旋机压力过大,造成转速变低。当转速过小,出土困难,造成螺旋机堵住。
三、注水量的控制。盾构在推进的过程中通常加泥设备中会往刀盘前方注入水:改善刀盘切削土质,增加其土体在土仓的流动性。减小刀盘所受扭矩,降低总推力,改善螺旋机出土状况。在推进的过程中,加水过量或过少都会在施工中产生弊端。加水过量会导致螺旋机出土口喷涌,造成皮带机打滑。加水过少,又不能有效的改善土质。那这个量我们又该怎么样控制呢?其主要依据是:刀盘所受扭矩和螺旋机出口状况。只要保证刀盘扭矩小,螺旋机出土顺畅,则加入的水量为适量的。加水的过程中,当前加入的水量与土体混合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土仓里本身可以容纳25 m³土体,螺旋机出来的土质并不是当前加水所出来的土质。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前25 m³土体的出土状况,来调整此前注水量的控制。
四、注浆量的控制。在隧道的推进过程中,注浆量的控制尤为显得重要。因为同步注浆主要是为了填充管片脱出盾尾后,管片的外表面与盾壳之间的7㎝的建筑空隙和减少后期沉降的主要手段。有效的注浆往往可以很好的填充空隙,避免盾尾的沉降,减少土体的变形。从而保证土体结构的稳定性。那我们怎么才能做到有效的注浆呢?
1、浆液的配比一定要按照设计要求来调配。保证拌制后的浆液不离析;压注后凝固收缩应小;注入后强度应较快地大于土体的强度;具有不透水性。
2、注浆的量要严格的控制。每环的注浆量一般为建筑空隙的140%~250%。每推进一环的建筑空隙V为:V=π(D1²-D2²)L/4。D1为盾构外径(m),D2为管片外径(m),L为管片宽度(m)。通过计算我们得出了每环理论的注浆量。但这并不是我们实际所需的注浆量,只是一个参考值。实际注浆量主要体现在及时调整注浆量的过程中,通过前几环推进时注浆量的控制及监测数据对沉降报告的分析,要及时的调整注浆量。因为地层变化的丰富性,决定了注浆量的多变性。
3、注浆的过程中,要保持注浆速率与推进速度成正比,使浆液均匀有效的进入土体填充其建筑空隙。注浆的过程中,注浆的速率是通过注浆的流量来设定的。注浆流量应根据推进的速度来设定。若:1.2m的管片往往在1.0m的时候将所需的浆液注完。每环所需的注浆量:V m³,推进平均速度S cm/min ,注入流量Q l/min。则:
Q=10V·S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正确的设定注浆流量。4、保证注浆压力。一般注浆压力控制在0.3Mpa左右,一般不超过0.4mpa。防止浆液破坏盾尾刷,造成漏浆。
五、盾构机姿态的控制。盾构机姿态的控制主要包括进出洞姿态的控制和正常推进时姿态的控制。在出洞时盾构机的姿态主要决定于发射架的位置。盾构机在发射架上往往是不可以调整盾构姿态的,避免对发射架的损坏。所以发射架的位置对盾构出洞时很重要。它的安装,定位准确。往往可以减小盾构中心与洞门中心的偏差。在加固区里,调整盾构姿态是很困难的。一般都不会去刻意的调整姿态。只是采用微调的方式,让盾构姿态顺着设计轴线的趋势前进。待盾构机进入自然土体中时,才可以做有效地纠偏。盾构机在出洞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种现象:推进轴线容易上浮。主要有两个原因:
1、出洞时,开始几环管片采用的是开口环。导致上部千斤顶无法使用,推力都集中在下部,这样使盾构机产生一个向上的力矩,盾构则产生了一个向上的趋势。
2、当盾构碰到加固体时,使盾构推进的推力提高。而闭口环的管片未能及时的脱出盾尾,与钢环和炮仗固定。千斤顶上部依然无法受力。从而导致向上的力矩增大,姿态向上的趋势更加明显。进洞时姿态的控制。盾构进洞时,在进入6m加固区时。一定要控制好姿态,主要是进洞时为了让盾构中心线与洞门中心线最好是重合或略高于洞门中心线1~2cm。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1、在加固区之前控制好姿态,是因为加固体中不能做很大范围的姿态调整,纠偏效果差。
2、推进的姿态线略高于洞门中心线1~2cm,是因为接收架的高度是根据洞门中心线来定位,安装的。这样盾构机可以有效的进入接收架。正常掘进时姿态的控制主要分为盾尾间隙好的情况下对姿态的控制和盾尾间隙差的情况下对姿态的控制。在盾尾间隙好的情况下,在推进的过程中可以对姿态做任务方面的调整。一般盾构姿态分水平方向与坚直方向。每个方向分为前点,中点,后点。前点代表盾构头部,中点代表盾构的中心点,后点代表盾构尾部。事实上姿态线就代表了整台盾构机。在正常推进的过程中水平姿态与坚直姿态对设计轴线不能偏差太大。中点控制应在±50mm以内。为什么这里我要强调对中点的控制呢?因为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中点相对于前点和后点的变化量是最小的。我们从小玩过的翘翘板可以做水平,坚直方向的运动,支撑的中点始终保持不变。我们可以假设盾构姿态就是一块翘翘板。推进的过程中当盾构中点在设计轴线上且与设计轴线偏差小时,这时控制好中点,盾构机就可以在水平,坚直方向上运动,盾构姿态可以有效地靠近于设计轴线。达到纠偏的效果。在盾尾间隙差的情况下,存在两种情况控制姿态。
1、姿态控制首先要保证盾构姿态不恶化。通过管片选型与贴楔子的方法纠出盾尾间隙,再做任务方面的姿态调整。这种情况属于盾构姿态超前于管片姿态
2、推进中直接纠出盾尾间隙。这种情况属于管片的姿态超前于盾构姿态。
六、盾尾间隙的判定。所谓的盾尾间隙指的是盾尾的内表面与管片外表面的的3cm间隙。在推进的过程中,良好的盾尾间隙主要防止管片与盾尾卡住,造成管片破裂。严重影响隧道成型质量。盾尾间隙的判定分为两种方法:
1、盾构中心线与管片的中心线平行或重合时。此时的盾构间隙前点与后点的间隙大小一致。如图:
2、盾构中心线与管片的中心线有夹角时。此时的盾构机的间隙前点大则后点小,前点小则后点大。如图:
正确的判定盾尾间隙,可以大大的提高隧道施工的质量。防止管片破裂,防止盾尾刷受管片的偏心挤压损坏,使盾尾刷密封效果变差。造成盾尾漏浆,严重影响盾尾沉降。
七、正确的管片选型。管片选型主要目的是调整盾尾间隙,消除千斤顶的行程差。因为盾构在隧道推进的过程当中,左右转弯,往往会导致千斤顶行程差的产生,盾尾间隙的改变量很快。在通常情况下,千斤顶行程差与盾尾间隙有一定的关系:左侧千斤顶较长时,左侧盾尾间隙相应的也会较小,此时管片选用右转环R。右侧千斤顶较长时,右侧盾尾间隙相应的也会较小,此时管片选用左转环L。同理,上下也是如此。在管片选型的过程中:每环转弯环都有通过拼装时点位的选择,将转弯环最宽的位置1.2248m放在盾尾间隙最小的地方。这样可以更加理想的纠出我们所需的盾尾间隙。那我们装一环转弯环相对上一环能纠出多少盾尾间隙呢?如图如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