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三个结合五个原则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做好三个结合五个原则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摘要:近几年,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加剧了对生态的破坏,环境问题逐步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环境问题的政策很多,文章着重分析环境保护中的保险政策即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并对其优势和依存条件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环境保护;保险政策;优势;依存条件
环境保护的政策有很多,按通常的分类方法可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分类。从纵向可分为总政策、各个部门或领域的基本政策、各个部门或领域的具体政策等;从横向可分为环境管理政策、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技术政策、环境产业政策和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政策。OECD的一份调查表明,目前各国已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经济手段。
一、环境保护中的一般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是指运用经济手段特别是价格杠杆来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政策。一般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征收排污费、生态环境补偿费、资源税(费),环境保护经济优惠政策,环境保护投资政策以及建立健全环境资源市场政策等等;金融政策包括软贷款、贴息贷款、商业贷款、优惠贷款和环境保护基金等。
二、环境保护中的保险政策及其优势
环境保护中的保险政策属环境责任保险政策。环境责任保险又被称为“绿色保险”,一般认为环境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污染水、土地或空气等环境资源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作为保险对象的保险,它要求
投保人依据保险合同按一定的保险费率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当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应承担损害赔偿和治理责任时,就由保险公司代为支付法定数额的保险金。环境责任保险属于责任保险的范畴。
近几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各种人为活动加剧了对生态的破坏,这些逐步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而环境责任保险具有风险评价、风险监察和损害救济等功能,能保障环境侵权受害人的权利救济、环境污染的及时治理和减轻企业运作中的环境责任。因此,环境责任保险成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其他手段相比,环境责任保险具有以下优点:
(一)环境责任保险的作用机制与众不同
环境责任保险是分散危险和消化损失的制度,同时也是一种能够把经济因素和环境风险联系在一起的机制。它激励经营者更加谨慎地从事经营活动。保险市场通过把风险转化为相对少和固定的保费,以此来避免经营者从事经营时可能面对的巨大的不确定的风险。否则,经营者在面对可能出现的发展机会和巨大风险并存的局面时将进退维谷。同时,经营者可以通过保险获得补偿,迅速恢复生产,并且保险的存在可以减少交易各方的交易费用。
(二)环境责任保险符合现代环境法污染者负担原则
保险是通过集中危险相近的人所共同组成的。在环境责任保险中,由潜在的污染者组成一个危险共同体,通过缴纳保险费形成风险基金,当污染者造成他人损害时,透过保险人对他人所受环境损害进行赔付。因此,环境损害的风险实际上是由缴纳保险费的责任共同体来承担的,也即是全体污染者来共同承担的,而非由其他人承担,所以它符合环境法中污染者负担的原则。
(三)环境责任保险能促使被保险人加强环保工作,从而有效地减少污染的发生
环境责任保险的出现虽然不能达到阻止环境污染发生的作用,但环责险市场可以通过厘定不同的保险
费率、确定不同的保障范围来控制激励被保险人改善安全措施以此减少污染风险。例如,保险人可以在基本费率的基础上实行差别费率。对环保设施完善,运作良好的经营者实行优惠费率;对环保设施不健全的经营者,提高费率,征收高额保险费、促进其健全环保设施。在德国,保险公司给予行驶公里数少于特定里程数的车主以折扣费率,有效地减少了能源的排放,促进了环境的保护。Rhein Land Versicherung公司在其客户能提供一张公共交通的年票时,将对其实行优惠费率。而建筑保险的保险人则通过对符合环保设计标准和使用绿色环保材料的投保人提供折扣的方法来提高环境质量。另外,保险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具有掌控资金投向的权利,可以把资金投入到从事防止环境污染生产的企业中去。不仅如此,还可以雇佣专业的风险管理专家对被保险人所从事的活动进行管理,来实现经营利润,同时提升环境质量。最后,保险人还可以通过日常监督减少造成环境损害的风险。可以在保单中设立控制条款:保险人或其代理人随时均有不经预先通知前往查看被保险人设施的权利,以促使被保险人改进措施及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环境责任保险增强了侵权行为法的补偿功能
从过错责任到无过错责任的修正使侵权行为法加强了对受害者的保护,但并未增强双方的补偿功能。对于经营者来说,必然导致负担成本加重,从而对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对于受害人来说,在加害人偿付能力有限的前提下,面对繁复的诉讼程序,受害人未必能得到相应的补偿。而环境责任保险将风险分散于社会各成员的机制无疑增强了侵权赔偿能力。通过环境责任保险,污染者只需缴纳一定的保费,若损害事故发生,由保险人负责赔偿,从而减轻其负担;受害人也能从具有雄厚财力的保险人处迅速获得理赔,避免了因加害人财力不足无法获得赔偿情况的发生,从而既维护了社会稳定,又不影响社会发展的活力,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五)环境责任保险具有再保险、巨灾风险证券化等分散风险的途径
环境损害具有污染范围广、受害人数众多以及损害后果严重等特点,因此,发生巨灾风险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仅仅依靠一般经济手段去解决往往只是杯水车薪,而环境责任保险作为环境保护的保险手段具有其他手段所不具有的风险分散功能。它可以通过再保险、共同保险、巨灾风险证券化等保险技术将巨额风险分散到遍布全球的保险人中去。如1992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发生的安德鲁飓风(Hurricane Andrew)是美国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自然灾害,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后保险人为其支付的155亿美元保险赔偿金,对于灾后重建和社会稳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充分显示了保险业对抗巨灾风险的能力。
三、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依存条件分析
环境责任保险的诸多优点固然令人心动,但自环境责任保险进入中国之后,为何发展之路却频频受挫呢?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历程不难得出以下结论:环境责任保险的存活是需要一些特殊的依存环境和条件的。
(一)环境责任保险存活的社会思想基础是环境风险责任的社会化原理
风险的客观存在及其危害后果是保险制度产生、存续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随着社会生活日益多元化,每个单个个体接触不安全因素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这促使个人转移风险和社会分摊风险,即风险社会化原理被社会广泛
认同。人们开始寻找一种社会化的风险分散机制,以保证自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因某次事故而受到影响。环境责任保险正是这种环境风险责任社会化观念下的产物。它是人们在环境污染事故不断出现、公众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企业赔偿能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要求
社会分摊环境损害赔偿风险的一种做法,风险责任社会化为环境责任保险的建立提供了社会思想基础,从而为根本上解决环境损害赔偿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完善的法律环境是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的基础
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取决于法律环境的健全及其执行力度的强弱,完善的法律环境和有效的民事侵权体系是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的基础。环境责任保险最发达的地方就是那些拥有健全法律制度的地方,欧
美发达国家成功的环保实践无不证明了这一点。美国采用污染者付费的原则,而且,政府还可以采取货币赔偿或者刑事制裁的方式,对污染者处以严厉的惩罚。欧盟成员国也无不采用法律手段,加大对环境污染者的惩处。1997年,《欧盟政策声明》指出“防止和消除污染侵害的费用,必须作为一项原则由污染者来承担。”完善的法律环境和民事侵权体系维护了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并提供了主体权利受到侵害时的保护救济机制,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安全阀”,以此为基础而产生的环境责任保险所发挥的功能正是其折射。
(三)非经济利益因素的推动是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的基础保障
在环境责任保险中,环境损害具有损失难以确定性、损害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明确性、损害的长期性、复杂
性以及损害后果的严重性等特点,这与传统保险具有明显的不同。尤其是在污染责任保险中的公害污染,工业活动从设厂排放废物开始,即存在发生损害的确定性,是重复或继续的现象,非偶然和不可预见。因此,这与传统保险领域中以偶发及不可预见或不可抗力事故作为保险对象相矛盾。1978年 l0月在马德里举行的国际保险协会第五次全球会议上,保险人就曾基于上述特性而拒绝承保。基于环境损害的特殊性可知环境责任保险不能和传统领域相提并论。为此,美国、瑞典、德国等国家都采用了强制保险的模式,通过政府干预,并结合各种经济刺激手段,才得以激发环境保险市场。因此国家对于保险公司应给予积极的扶持政策,鼓励保险公司承保。
(四)厘定恰当的保险费率是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存在的关键因素
保险费率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市场的供需和环境保险功能的实现。环境责任保险中存在着逆向选择,即污染风险高的企业更倾向于利用
保险来转嫁损害,但污染风险低的企业由于保险费的厘定不合理而导致无力投保。由于参加投保的都是风险高的企业,因此,保费总额不足以进行损害赔偿致使保险公司失去运营基础。另外,如果遵循公平原则,根据风险实际情况厘定不同的保险费率,风险高的交纳的保险费多,风险低的交纳的保险费少,这样的话,一些
风险很高的企业根本无力承担巨额保险费,必然会造成企业的无保险现象、环境和受害者的无保护状态。因此,保险费率的确定必须兼顾保险公司经济利益和环境保险的价值追求,并结合国家的环境保险政策,做到公平、合理与适当。
(五)公民的环保和法律意识是推动环境责任保险发展的动力
环境责任保险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一国相关制度的安排,而且也取决于公民的环境意识水平。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兴起与公民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密切相关。只有当公民对自身的环境权益和法定权利有了充分的认识,公众才能积极的投保环境责任保险,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才可能得以长足的发展。因此,公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是推动环境责任保险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
四、启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环境责任保险的生存土壤目前在我国并不完全具备,仍存在许多
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现有做法,完善环保法律和监督管理体制,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加强政府对环境责任保险的支持力度,另外还要深入研究环境责任保险理论、加快产品开发和费率厘定合理化的步伐,从而使环境责任保险在我国得到又快又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珂,刘红林.论我国环境侵权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 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报),2003(5).2、李挚萍.略论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主导地位[ J].法学评论,1999(3).3、陈立琴.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J].浙江林学院报(哲社版),2003(3).
第二篇:强化供电企业内部管理
强化供电企业内部管理,引导干部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安全生产危险点分析与预控理论应用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上来,使反腐倡廉的防范重点更加突出,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更加明确,源头治理工作目标更加深入。现就县级供电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危险点存在的可能性、分析与防范作如下探讨。
一、县级供电企业党风廉政危险点的特征
党风廉政建设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对供电企业同样产生影响。腐败一般都是以权力与金钱的结合为基础,表现为权力转化为金钱、金钱腐化着权力的逻辑过程,致使经济腐败、组织腐败、生活腐败。县级供电公司作为电力企业最基层的一级组织,近年来其腐败现象的发生不仅没有因其规模小而少,尤其是自农网改造、农电体制改革以来,在某些地方甚至呈现上升趋势;发生腐败现象的主体,不仅有领导干部,而且还有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营销等关键岗位上的员工。分析其原因,除包括一切可以运用公共权力和支配公共财产的个人和单位构成腐败行为的主体要件外,还必须具备其它必要条件,包括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内部条件、外部条件等等,这些要件就是县级供电企业需要在廉政建设方面所进行分析和预控的危险点。
通过对近几年来县级供电公司发生的各类案件进行分析、梳理发现,这些案件的发生总是有其内、外因素相结合的共同特点,这种共同特点与我们电力生产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有着类似和相同之处。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我们通过对设备、制度、素质、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实现了安全生产的可控、在控。将安全生产危险点分析与预控理论引入党风廉政建设领域,通过探讨发现,同样适用于党风廉政建设特征:
1、党风廉政建设危险点具有客观实在性。党风廉政建设危险点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论主观上是否认识到,它都会实实在在存在着,而一旦主客观条件具备,它就会由潜在的危险变为现实,即引发腐败行为。当前,社会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人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生活,思想必然受到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金钱有着较大的诱惑力,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干部和手中有一定权力的员工,都是党风廉政的危险点。如果不加以防范,很容易出问题,这就是客观现实性。
2、党风廉政危险点预控具有复杂性。在现实生活中,腐败行为总是带有一定的隐秘性,因而呈现出复杂性和可变性,这种状况是由于腐败条件的千变万化所决定的,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危险点预控也具有复杂多变性。如不同部门、不同行业腐败行为表现不一,同一部门或行业在不同时期腐败行为表现也有差异。所以分析预控危险点的工作不能一劳永逸。在分析预控危险点时,一定要根据本部门、本行业、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展开具体分析,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应采用的方法和预防控制措施。
3、党风廉政建设危险点具有可知性。党风廉政建设危险点虽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是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可知的。既然党风廉政建设危险点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就一定能够认识它,防范它。尽管产生腐败行为的原因很复杂,但不管什么原因,存在于工作和生活中的危险点,可以根据每项工作的内容、方法、环境和人的素质等分析查找出来,然后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有针对性地制订廉政防范措施,即可达到预防腐败的目的和效果。
另外,党风廉政建设危险点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主体以及能够引发腐败行为的其它条件,包括场所、时间、工作事项等等。一般来说它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有可能引发腐败行为的工作岗位,包括拥有一定权力的领导岗位、经济工作岗位、部门和行业中一些涉外性的工作岗位等。如领导、财务、物资、工程管理、营销业务等岗位。二是有可能引发腐败行为的工作,如经济活动中工程项目、设备物资采购中发生的腐败等行为。三是有可能引发经济腐败行为的时间,如重大节假日或利用喜、丧事收受礼物,表现形式主要为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和营销业务主管人员等。四是有可能引发生活腐败行为的场所,如各种消费娱乐场所等。
二、县级供电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危险点的防范重点
县级供电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危险点要真正抓好“四个重点”的防范。即“重点对象”,领导班子和中层党员干部;“重点环节”,人财物管理人员;“重点层面”,基层供电所、区域配电部;“重点内容”,建章立制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关注这四个方面的重点其深层次原因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思想方面的危险源是思想教育的缺失造成员工价值观的迷失;二是环境方面的危险源是员工的从众心理严重,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重;三是制度方面的危险源是管理工作的缺失造成腐败有机可乘;四是监督乏力的危险源是执行力不够造成违纪者畏惧度不够。
三、确保政治、经济安全的“三解决一营造”措施
1、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使员工不愿违规违纪。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教育工作,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使党员、干部和广大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警示案例教育,这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中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有着独特的宣传效果。这种教育方式具有感染力强,案例可以警示人们从中吸取教训,容易引起干部员工心灵的震憾,从而可以达到惩处一个人,教育一大片的良好效果,还可构筑人们在思想意识上的第一道反腐倡廉的安全防线,真正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使员工不愿违规违纪。
2、解决制度缺失的建立和完善,使员工不能违规违纪。建立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危险点分析制度,制定预控防范措施,根据形势、苗头、倾向等,不失时机的进行危险点分析,做好防范工作。坚决执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的刚性来保障供电企业的常态化管理,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减少甚至杜绝各类案件的发生,使员工不能违规违纪。充分依靠广大员工的积极支持和全员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委的统一领导,做到党、政、纪齐抓共管,切实发挥组织领导和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3、解决监督约束不力问题,使员工不敢违规违纪。失去监督的权力是腐败的根源,监督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逐步形成常态的监督管理机制,重点加强对基层单位的人、财、物、权实行有效的监督管;要认真研究、了解、熟悉、掌握各单位在权力、资金、人事等运作方面的基本程序,提前进行危险源的分析,提出防控的预案。应提高决策层的公开、透明度,强化执行层的公正、公平度和监督层的可控、在控能力。以完善制度、执行制度为手段,切实做到有效监督。
?
4、营造廉洁文化氛围,引领员工自觉遵章守纪。按照“干事、干净”的理念扎实开展好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各项具体工作,倡导员工多干实事,少说空话,力戒虚名、力戒漂浮。
要求干部多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把握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解决现实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不做纸上谈兵的“理论家”。号召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一身正气对自己、对家庭、对企业负责,倡导既踏实干事,又干净做人,自觉按党性原则办事,经得住各种诱惑。努力用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来营造干事干净的企业廉洁文化氛围,使县级供电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在员工队伍中入心入脑,从而达到引领员工自觉遵章守纪的根本目的。(刘强)
第三篇:三个结合五个原则强化企业内部的管理论文
环境保护的政策有很多,按通常的分类方法可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分类。从纵向可分为总政策、各个部门或领域的基本政策、各个部门或领域的具体政策等;从横向可分为环境管理政策、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技术政策、环境产业政策和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政策。OECD的一份调查表明,目前各国已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经济手段。
一、环境保护中的一般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是指运用经济手段特别是价格杠杆来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政策。一般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征收排污费、生态环境补偿费、资源税(费),环境保护经济优惠政策,环境保护投资政策以及建立健全环境资源市场政策等等;金融政策包括软贷款、贴息贷款、商业贷款、优惠贷款和环境保护基金等。
二、环境保护中的保险政策及其优势
环境保护中的保险政策属环境责任保险政策。环境责任保险又被称为“绿色保险”,一般认为环境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污染水、土地或空气等环境资源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作为保险对象的保险,它要求投保人依据保险合同按一定的保险费率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当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应承担损害赔偿和治理责任时,就由保险公司代为支付法定数额的保险金。环境责任保险属于责任保险的范畴。
近几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各种人为活动加剧了对生态的破坏,这些逐步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而环境责任保险具有风险评价、风险监察和损害救济等功能,能保障环境侵权受害人的权利救济、环境污染的及时治理和减轻企业运作中的环境责任。因此,环境责任保险成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其他手段相比,环境责任保险具有以下优点:
(一)环境责任保险的作用机制与众不同
环境责任保险是分散危险和消化损失的制度,同时也是一种能够把经济因素和环境风险联系在一起的机制。它激励经营者更加谨慎地从事经营活动。保险市场通过把风险转化为相对少和固定的保费,以此来避免经营者从事经营时可能面对的巨大的不确定的风险。否则,经营者在面对可能出现的发展机会和巨大风险并存的局面时将进退维谷。同时,经营者可以通过保险获得补偿,迅速恢复生产,并且保险的存在可以减少交易各方的交易费用。
(二)环境责任保险符合现代环境法污染者负担原则
保险是通过集中危险相近的人所共同组成的。在环境责任保险中,由潜在的污染者组成一个危险共同体,通过缴纳保险费形成风险基金,当污染者造成他人损害时,透过保险人对他人所受环境损害进行赔付。因此,环境损害的风险实际上是由缴纳保险费的责任共同体来承担的,也即是全体污染者来共同承担的,而非由其他人承担,所以它符合环境法中污染者负担的原则。
(三)环境责任保险能促使被保险人加强环保工作,从而有效地减少污染的发生
环境责任保险的出现虽然不能达到阻止环境污染发生的作用,但环责险市场可以通过厘定不同的保险费率、确定不同的保障范围来控制激励被保险人改善安全措施以此减少污染风险。例如,保险人可以在基本费率的基础上实行差别费率。对环保设施完善,运作良好的经营者实行优惠费率;对环保设施不健全的经营者,提高费率,征收高额保险费、促进其健全环保设施。在德国,保险公司给予行驶公里数少于特定里程数的车主以折扣费率,有效地减少了能源的排放,促进了环境的保护。Rhein Land Versicherung公司在其客户能提供一张公共交通的年票时,将对其实行优惠费率。而建筑保险的保险人则通过对符合环保设计标准和使用绿色环保材料的投保人提供折扣的方法来提高环境质量。另外,保险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具有掌控资金投向的权利,可以把资金投入到从事防止环境污染生产的企业中去。不仅如此,还可以雇佣专业的风险管理专家对被保险人所从事的活动进行管理,来实现经营利润,同时提升环境质量。最后,保险人还可以通过日常监督减少造成环境损害的风险。可以在保单中设立控制条款:保险人或其代理人随时均有不经预先通知前往查看被保险人设施的权利,以促使被保险人改进措施及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环境责任保险增强了侵权行为法的补偿功能
从过错责任到无过错责任的修正使侵权行为法加强了对受害者的保护,但并未增强双方的补偿功能。对于经营者来说,必然导致负担成本加重,从而对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对于受害人来说,在加害人偿付能力有限的前提下,面对繁复的诉讼程序,受害人未必能得到相应的补偿。而环境责任保险将风险分散于社会各成员的机制无疑增强了侵权赔偿能力。通过环境责任保险,污染者只需缴纳一定的保费,若损害事故发生,由保险人负责赔偿,从而减轻其负担;受害人也能从具有雄厚财力的保险人处迅速获得理赔,避免了因加害人财力不足无法获得赔偿情况的发生,从而既维护了社会稳定,又不影响社会发展的活力,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五)环境责任保险具有再保险、巨灾风险证券化等分散风险的途径
环境损害具有污染范围广、受害人数众多以及损害后果严重等特点,因此,发生巨灾风险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仅仅依靠一般经济手段去解决往往只是杯水车薪,而环境责任保险作为环境保护的保险手段具有其他手段所不具有的风险分散功能。它可以通过再保险、共同保险、巨灾风险证券化等保险技术将巨额风险分散到遍布全球的保险人中去。如1992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发生的安德鲁飓风(Hurricane Andrew)是美国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自然灾害,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后保险人为其支付的155亿美元保险赔偿金,对于灾后重建和社会稳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充分显示了保险业对抗巨灾风险的能力。
三、环境责任保险制度依存条件分析
环境责任保险的诸多优点固然令人心动,但自环境责任保险进入中国之后,为何发展之路却频频受挫呢?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历程不难得出以下结论:环境责任保险的存活是需要一些特殊的依存环境和条件的。
(一)环境责任保险存活的社会思想基础是环境风险责任的社会化原理
风险的客观存在及其危害后果是保险制度产生、存续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随着社会生活日益多元化,每个单个个体接触不安全因素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这促使个人转移风险和社会分摊风险,即风险社会化原理被社会广泛认同。人们开始寻找一种社会化的风险分散机制,以保证自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因某次事故而受到影响。环境责任保险正是这种环境风险责任社会化观念下的产物。它是人们在环境污染事故不断出现、公众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企业赔偿能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要求社会分摊环境损害赔偿风险的一种做法,风险责任社会化为环境责任保险的建立提供了社会思想基础,从而为根本上解决环境损害赔偿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完善的法律环境是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的基础
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取决于法律环境的健全及其执行力度的强弱,完善的法律环境和有效的民事侵权体系是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的基础。环境责任保险最发达的地方就是那些拥有健全法律制度的地方,欧美发达国家成功的环保实践无不证明了这一点。美国采用污染者付费的原则,而且,政府还可以采取货币赔偿或者刑事制裁的方式,对污染者处以严厉的惩罚。欧盟成员国也无不采用法律手段,加大对环境污染者的惩处。1997年,《欧盟政策声明》指出“防止和消除污染侵害的费用,必须作为一项原则由污染者来承担。”完善的法律环境和民事侵权体系维护了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并提供了主体权利受到侵害时的保护救济机制,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安全阀”,以此为基础而产生的环境责任保险所发挥的功能正是其折射。
(三)非经济利益因素的推动是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的基础保障
在环境责任保险中,环境损害具有损失难以确定性、损害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明确性、损害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损害后果的严重性等特点,这与传统保险具有明显的不同。尤其是在污染责任保险中的公害污染,工业活动从设厂排放废物开始,即存在发生损害的确定性,是重复或继续的现象,非偶然和不可预见。因此,这与传统保险领域中以偶发及不可预见或不可抗力事故作为保险对象相矛盾。1978年 l0月在马德里举行的国际保险协会第五次全球会议上,保险人就曾基于上述特性而拒绝承保。基于环境损害的特殊性可知环境责任保险不能和传统领域相提并论。为此,美国、瑞典、德国等国家都采用了强制保险的模式,通过政府干预,并结合各种经济刺激手段,才得以激发环境保险市场。因此国家对于保险公司应给予积极的扶持政策,鼓励保险公司承保。
(四)厘定恰当的保险费率是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存在的关键因素
保险费率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市场的供需和环境保险功能的实现。环境责任保险中存在着逆向选择,即污染风险高的企业更倾向于利用保险来转嫁损害,但污染风险低的企业由于保险费的厘定不合理而导致无力投保。由于参加投保的都是风险高的企业,因此,保费总额不足以进行损害赔偿致使保险公司失去运营基础。另外,如果遵循公平原则,根据风险实际情况厘定不同的保险费率,风险高的交纳的保险费多,风险低的交纳的保险费少,这样的话,一些风险很高的企业根本无力承担巨额保险费,必然会造成企业的无保险现象、环境和受害者的无保护状态。因此,保险费率的确定必须兼顾保险公司经济利益和环境保险的价值追求,并结合国家的环境保险政策,做到公平、合理与适当。
(五)公民的环保和法律意识是推动环境责任保险发展的动力
环境责任保险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一国相关制度的安排,而且也取决于公民的环境意识水平。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兴起与公民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密切相关。只有当公民对自身的环境权益和法定权利有了充分的认识,公众才能积极的投保环境责任保险,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才可能得以长足的发展。因此,公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是推动环境责任保险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
第四篇:把握“五个结合”做好企业党建工作
把握“五个结合”做好企业党建工作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许锡明
近年来,三明烟草分公司党组根据烟草行业特殊性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在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抓党建工作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我们主要是坚持把握好“五个结合”。
第一,坚持把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与制定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相结合。三明烟草在制定企业发展重大决策时,始终坚持遵照和体现了“三个代表”要求。一是把以德治国与以德治烟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三明烟草认真落实履行省局党组提出的“至诚至信,全心全意——客户的满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这一行业服务理念,开展“服务年”活动,广泛推行向烟农、卷烟零售户的服务承诺制,健全完善规范化服务。二是实施“科教兴烟”决策,把科教兴国战略和以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要求体现到生产实践中去。我们创办了烟科所,组织攻关烟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在短时间内研究推广了多项全国先进的烟叶生产种植技术,使三明烟叶生产水平处于全国先进地位。企业还同福建农大、中烟所进行技术协作,积极开展技术研讨,解决生产过程中技术疑难。同时三明烟草十分重视提高烟叶技术员队伍的素质,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对烟技员队伍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烟技队伍的技术素质。三是切实维护、发展好广大烟农的根本利益。党组提出了“保市场、顾烟农”的决策,比较科学地制定了粮烟比价1:6的扶持政策;每年还直接扶持烟农3千多万元,维护了广大烟农的利益,提高了农民种烟积极性。
第二,坚持把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相结合。三明烟草始终把提高党员素质作为加强党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明确提出在全市行业开展“两素教育”(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教育),倡导建立学习型组织。每年的春节过后,党组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党课、抓教育。同时又强化对党员、干部的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使他们能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坚持把贯彻落实党的纪律、规章、制度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规范岗位行为相结合。公司党组始终大力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相结合,制定落实《党组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凡“三重一大”问题,均经过班子集体研究,加强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也实现了党组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第四,坚持把生产经营目标考核、奖惩与党建工作成效考核、奖惩相结合。公司党组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制定了《三明烟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县级公司班子成员和一把手向分公司党组书记签订责任状,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并制定了生产经营目标与党建工作成效相结合的考核奖惩制度,促使各级领导干部都能按“一职两责”的要求,在抓好生产经营工作的同时主动抓好各项党建工作。
第五,坚持把党建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我们组织下属六个党支部开展了“建金叶文明走廊,促三明经济发展”的文明创建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所属的永安市烟草公司还开展了党员与贫困烟农“结对于”活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今年,党组又以在全市行业开展的“服务年”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争创“五好支部”、“优秀党员”活动,推动行业经营工作和党建工作共同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三明烟草党组由于注重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从而也推动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2000、2001年分别实现两烟税利4亿多元,向地方政府缴纳特产税等1.6亿元,为全市农民增收近7亿元。烟叶生产已成为三明市农民脱贫致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产业化模式最为完整的支柱产业和“公司+农户”农科教结合的示范。三明烟草在全国第一个注册的“金三明”品牌烟叶已成为国内外的“俏手货”,三明烟区在短短几年时间迅速崛起,被称“东南烟区一颗冉冉上升的明星”。三明烟草先后被国家烟草局、省委、省政府、三明市委授予各种荣誉称号;全市行业有两位党员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另有两位被评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成绩斐然,真正做到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
第五篇:监理企业强化内部管理 提供优质服务
监理企业强化内部管理 提供优质服务
南京南房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是由南京市房屋工程建设监理中心于2003年12月改制而成,现在有职工二百余人,在监的工程涉及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道路桥梁、给排水、园林绿化及通讯电子工程等各领域,同时正在逐步开展招投标代理、造价咨询、桩基检测、工程项目管理等。近几年来,公司已监理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工程二百多项,建筑面积四百多万平方米。公司先后被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省建设厅、市建委、市房产局授予先进监理单位称号。2004年3月被授予江苏省示范监理企业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与我们坚持监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强化内部管理分不开的。
建立规范的工程监理资料管理系统
首先,公司统一将项目监理组应归档的工程资料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公司特点分类、分卷进行了编目,统一资料做法。在工程建设之初,就要求项目监理组按公司统一模式建立资料框架。统一的档案盒、统一的目录标签、统一的摆放方法、统一的表格表式,做到每个项目都一样,形成了鲜明的“南房”标志。我们要求监理人员要做到及时填写、收集、整理资料,并且产生的每一份资料都要达到质量记录控制的要求后才能归档,否则要单独存放,直至办理合格。为此,每个项目监理组都配备了专职的资料员,相邻的项目组结成互帮小组,取长补短。同时公司有专人负责定期对资料员进行培训,并每月巡查各工地,检查、指导资料管理工作,使各项目监理组的资料做法一致,整个公司的资料管理水平较平均。正因为我们对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视,一直以来,在省、市上级部门的各种抽查评比中成绩显著,项目监理组的资料能真实、全面的反映建设过程,最大的体现了资料管理工作的价值。
其次,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公司还有专人负责竣工后工程监理资料的整理、装订、管理工作,及时建立了档案目录。按照保存期限的不同,将资料分卷装订、统一管理,方便后期查找、借阅,到期资料及时销毁,并留有详细记录。真正做到将档案用好、用活,并服务于实际工作。
建立独具特色的监理软件
我公司自行编制了《南房监理管理应用程序》,其内容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法律法规、信息管理、合同管理六大块。主要是将监理工作的依据、工具全面收录,便于实际操作使用。
其中质量控制方面的资料包括:以省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站发布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市市政公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发布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技术文件汇编》和国标GB502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为基础,将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屋面、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建筑电气、智能建筑、通风与空调、电梯九个分部工程的控制验收记录等转变成电子文档。另外,将公司所有现行的规范、图集目录制成便于检索、查阅的树式目录系统。以office为运行平台,将造价应用软件、《省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监理用表》、《建筑法》、《合同法》等常用法律法规资料分类建立模块,制成《南房监理管理应用程序》,配备到各项目监理组,而且公司有专人负责定期进行升级、更新服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验证,在项目监理组实际工作中《南房监理管理应用程序》操作方便,使用效果良好。在“市先进监理组”等检查中也得到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
建立工程质量复验制度
在监理过程中,工程质量控制是第一位的。除了严格执行《监理规范》,坚持贯彻执行ISO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严格按《监理规范》和本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开展监理工作外,公司还编制了对监理工作有指导、可操作性强的《监理规范实施细则》,加大了旁站监理的力度,并组织专人对项目监理组的旁站监理记录进行检查。同时加强了对夜间旁站监理工作的抽查,制定了严格的处罚规定,以确保工程质量。
随着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的实施,监理在质量控制中的责任进一步加大。为了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公司成立了专家组,并严格执行工程质量复验制度。即分部分项工程经项目监理组验收后再报公司专家组进行复验和初验,重点是房建工程的桩基、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幕墙、装饰装修部分及工程竣工等部分复验和初验。专家组对项目监理组的验收结论进行复核,以确保工程质量验收等级认定的准确性。同时,也可及时、全面的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隐患,便于及时责成承包单位进行整改、纠正。另外,公司专家组还负责审核大型工程、工艺特殊的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参加图纸会审。对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重大
技术问题进行论证,为项目监理组提供技术支持,对其工作进行把关,并向业主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项目监理组的工作保驾护航。
建立工程结算二审制度
在监理工作中,造价控制工作的好坏,既体现出我们的服务质量,又关系到业主的利益。所以我们要求各项目监理组人员平时要把好工程量计量、设计变更、签证办理关,做好工程阶段审核和结算工作。根据合同规定的计量方式,每月要求承包单位上报已完成的合格工程量,并在7日内予以计量。对签证工程量,要在收到报审单7日内予以计量。对现场发生的费用索赔或工期索赔,项目监理组应在收到索赔报审单之日起14日内,根据合同约定的相关条款并征询业主后予以回复。现场签证需业主、监理、承包单位三方人员共同签字方能生效,缺一均不能作为结算和索赔的依据。对于投标报价包死的工程,结算时工程量须严格按照施工合同中的约定进行调整。承包单位编制的工程结算要先报项目监理组进行一审。项目监理组依据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施工合同、材料设备的采购合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省市有关定额以及结算资料汇编等法规性文件,对工程竣工图纸等结算资料进行审核,并在10日内根据合同约定的专用条款对结算工程量完成审核工作。
同时公司建立了工程结算二审制度,成立了结算二审小组,组织专业人员根据项目监理组审定的工程量,5日内完成工程结算价款的审核工作。二审审核主要是对结算的工程量进行抽查审核;对工程签证、工程量套用定额、工程取费等项目进行全面审核;编制工程结算二审审核说明等。如果一审后的工程结算经二审审核,核减额超过一审价款6%的,说明该项目监理组的初审人员工作不负责任,有重大失误,将对一审有关人员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同样,如二审后的结算,由业主送审计部门最终审定的工程结算价款的核减额超过二审人员审核价款5%的,按有关规定对二审人员进行经济处罚。从而严格控制工程结算可能出现的较大偏差,提高了工程结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严守监理人员职业道德
为了在工程监理中保持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防止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更好履行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接受承包单位和业主的监督,根据省、市有关工程建设和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结合工程监理的特点,我公司制定了廉政责任制度,要求所有监理人员要自觉遵守国家和省市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制度,以及有关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同时,我公司还制定了《监理人员廉洁自律协议》,要求项目监理组一进驻现场就必须与被监理单位签定,并请业主做见证人。内容规定:监理人员应当保持与承包单位施工人员的正常工作关系,必须严格履行监理合同规定的义务和职责,不得接受承包单位的任何馈赠、宴请、礼金、有价证券、旅游和其他消费娱乐活动;监理人员不得利用职权向承包单位摊销建材、设备、构配件及指定分包商;监理人员不得私自借用承包单位的机动车辆、通讯工具,借用钱款,或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监理人员如违返此规定,经检举查实后,除给予索一罚十的经济处罚外,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或解聘。承包单位施工人员应当通过正常途径开展相应的工作,不得向监理人员赠送礼品、礼金、宴请、旅游和高消费娱乐活动。如承包单位有促使监理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也建议业主对其进行处罚,并对监理人员进行严格监督。此举,既维护了本企业良好的形象,也实现了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的承诺。
制定定期检查考核制度
由于监理项目具有“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各项目监理组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也参差不齐,为确保公司每个监理项目组都能做到优质服务于业主,公司特制定了每月例行检查和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评比的制度。
此制度旨在为贯彻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把“不断提高业主满意的程度”作为员工永恒的追求。
每月由公司项目管理部人员对各项目监理组的监理工作情况、工程质量、公司各项制度及质量管理标准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例行检查,将检查情况形成书面的报告,通告各项目监理组。对管理力量薄弱、工作不力的项目监理组派人定期进行重点帮助和指导。
同时,每年年初,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或总监理工程师代表与公司总经理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年终时依据《项目监理组目标管理考评标准与办法》进行考核,并与经济挂钩。项目监理组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于每年6月中旬和12月中旬各进行一次,由公司领导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考核小组,对各项目监理组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两次考核结果加权计分,年终时进行一次综合评比。
考核前,参照省、市监理工作检查的标准,公司从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控制、工程
投资控制、工程资料管理、项目监理组内部管理、现场协调工作及业主评价等多方面制订了非常详细的考评内容和评分细则,并根据相关部门对监理工作要求的变化每年不断更新,将现行的《项目监理组目标管理考评标准与办法》及时在公司内部公布,便于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对照自查。考核实施时,检查人员逐条逐项地对照标准评分,并公开评分结果。考核评分结果是与各岗位人员的聘用、甚至年终奖金结合起来的,这样既能做到奖惩透明、公开,又提高了监理工作的质量,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
以上几方面是我公司在监理工作中强化内部管理、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所做的一些工作,但与各位同行相比还有局限性和不足,与新形势对监理企业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所以,向先进的同行学习,与时俱进,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迫切重要。随着改制的结束,当务之急是健全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经营机制、用工机制、分配机制。
我们还要在加快企业管理科学化步伐、不断提升企业形象、努力创建有公信力的名牌监理公司方面下功夫。监理行业面临挑战越大、竞争越激烈,就越能树立好品牌、创造高效益。我们既要面向国内,也要组织监理人员学习国际行业规则,学习国外同行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与国外同行业接轨,迎接更大的挑战。
总之,我们要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监理手段、规范的管理制度、诚信的工作态度,为业主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创建出名符其实的名牌监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