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艺术设计本科生创业教育教学培养模式改革论文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自主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论文摘要:在全面了解我国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改革专业教学体制,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增加教学实践,建立实习基地和创业教育工作室,形成比较完整的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和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构建一个大学生创业的模拟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学校预热,增强创业意识。
高等学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及我国本科毕业生总量的跳跃式增长,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不断加大。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当前解决就业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法。
艺术设计是一个文化概念,它代表的是人们所选择的生活方式设计,是人们的衣、食、住、行、用,以及潜在其中的精神层面的价值系统。如何把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和大学本科教学有机结合,已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的热点。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艺术设计系是一个建立时间较短的专业,怎样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农大的教学环境,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认识和分析了国内高校自主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的改革和完善进行了探讨。
一、国内高等学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创业人才的培养是一种理念,在高校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中都应该贯穿这种理念。农、林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不够,学校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这方面的技能和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大胆走向社会、自主创业。
2.理论研究不够。现有的自主创业理论系统不够完善,对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总结不够,实践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
3.缺乏专业师资。从事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更应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目前在高校中从事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没有自身创业的经历,只能纸上谈兵。这也是影响创业人才培养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4.教材、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人才培养教材,且无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学科基础薄弱,缺乏系统的创业人才培养课程;现有的创业人才培养课程同其他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及课程内部的逻辑关系都有待完善。
当然,高等创业人才培养中还存在其他的一些问题。例如大学生自身素质、社会经验、资金来源、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等一系列发展初期所面临的问题。在此,作为高等学校只能尽力完善本科阶段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提高大学生综合创业能力。
二、艺术设计专业创业人才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了解当前中国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实际需要,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作一些适当地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根据艺术设计课程自身的特点,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采取具有创新理念的教学模式,提倡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教学内容优化和整合。首先,设定专业核心课程,其他基础课和选修课程依附核心扩展和完善。避免以往课程在教授过程中出现脱节和重复的问题,使学生从单纯的理论讲解中解脱,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长社会经验。其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以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以及正确地选择创业项目,从而减少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盲目性。再者,建立高校创业教育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会,以教师为主持人的工作室。形成比较完整的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和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构建一个大学生创业的模拟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学校预热,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
2.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模式。艺术设计是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在农林、美学等不同基础上发展而来,带有不同的发展局限。例如,在农林院校框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艺术设计,学生的美术表现技巧技能起点低,创新意识相对弱。美院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美学表现技巧技能高,但在实际设计中突出美学造型,忽视功能。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应从过去单一学科发展向学科群的方向转变发展。对学生的培养要由过去的传统教育向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转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3.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一定设计理论指导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承、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艺术设计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艺术设计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它的实践性要求。企业对设计者的要求不仅限于设计作品的好坏,还要求设计者具有综合的能力。比如与客户的交流;对材料、工艺的掌握;对设计成本的预算等等,这些都成了招聘面试的一项重要考核。另外,加强艺术实践活动,还能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和艺术专业的持续发展。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容易出现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教学现象,导致教学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在展开艺术设计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把来自实践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升华为理论知识,丰富课堂内容,指导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和基本途径有:
(1)增加实践教学任务。艺术设计专业是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但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学实践环节缺乏力度。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是现在许多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通病。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次教学改革,确定十门核心课程,加大了实践课程的设置。例如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装饰材料学》、《模型制作》、《装修工程》等专业课程,都增加了实践课程学时,以期能提高学生对材料和工艺的认识。
(2)结合项目和工作室制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除了讲授理论知识外,还可以以企业委托的具体设计项目或者参加各类设计比赛投标任务,或者以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进行训练。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个课程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掌控项目的能力,以达到学生一毕业就能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目的。
(3)建立实习基地。艺术设计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与实用性。“参观国外艺术设计院校的最大感触,是那里的学校更像是一个工厂的车间,学生的课题作业很大部分是在实物操作过程中完成的。由于直接接触材料,同时又因处于三维空间中,所以更容易理解在纸面上所不能充分表达的内容,教学的效果自然要好得多。”[1]但是,这在中国的国情中并不能完全实现,我们只能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学校充分和地方建立合作关系,分别建立了素描写生、家具制作等实习基地,使学生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结论
在全面了解我国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高等教育机构氛围的大环境,提出了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以期提高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综合素质,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当前本科生就业压力问题。改革教学体制,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增加教学实践,以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以及正确地选择创业项目,从而减少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盲目性。建立实习基地、创业教育工作室,形成比较完整的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和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构建一个大学生创业的模拟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学校预热,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1]郑曙砀.考察后的对比[J].美术观察,2001,(9).[2]顾英伟,等.中外高等学校自主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物流教学,2009,(41).[3]孙亚男,翟艳.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淮南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09,9(3).[4]王兰真,张晓辉.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探议[J].科技教育,2009,(8).[5]曹国林.当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
第二篇:《创业学》教学方式的改革教育论文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延伸、深化和发展。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创新,创新以后的发展就落实到创业。《创业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无论从精神实质还是从学习内容上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创业学》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创业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文章从课程设置、班级设置、教材选定、教学环节、模拟创业、活动开展等主要方面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实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专业性人才。
[关键词]创业学 教学方式 改革
一、我国创业教育与《创业学》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创业教育和创业研究虽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由于起步较晚等种种原因,我国的创业教育仍处于自发、分散的状况,与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状况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分离。
2.创业教育的开展仅局限于少数学生,例如,开展“业余教育”,“创业兴趣班”等形式。
3.创业教育还处在一种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的阶段,还没有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的高度,未发挥培养创新型、符合型人才的作用。
4.在认识上,虽然不少高校都开设了《创业学》课程,但并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对于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的特点也缺乏把握,很多地方存在分歧。
5.在教学体系上,目前在国内尚未达成共识,教学内容还不够合理,不系统。
6.《创业学》教学模式上,仍然局限于知识传授,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吸引力,没能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展示空间。
7.在《创业学》的考核方式上,依旧是应试教育,教学管理上也与当前体系存在很多矛盾。
8.没有权威的教材体系,多数是“舶来品”,与我国实际情况不相符,即使是自编教材,也一样夸夸其谈,不切实际。
9.相应的创业活动流于形式。
上述问题直接导致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创业学》教学方式依旧是“教师独白”的以“教”为主,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学生毕业创业也就成为了“泡影”。
二、《创业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意义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而且解决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优良品质;有利于高校整合办学资源、提高培养质量;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的良性结合。《创业学》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其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业信心,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目标。《创业学》教学方式的改革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通过开展《创业学》教学方式改革,探讨改革措施,并付诸实践,实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良性结合;通过《创业学》课堂教学,让学生有一个施展创业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并能得到老师正确的指导,从而走上成功的创业之路。
三、《创业学》教学方式改革措施
《创业学》是一门十分注重实践的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也要从实践着手,具体如下。
1.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为全校公选课,吸引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参加学习,组织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老师从事教学,并定期邀请企业家现身说法,培养学生的创业信心。
2.班级设置
针对《创业学》课程的性质,规定创业学班级为“小班制”,即以30人为准,便于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3.教材的选定
目前,各高校采用的教材多数是国外翻译教材,即使有自编教材,其体系结构也和国外教材及其相似,不符合中国创业环境和实际情况,虽然内容丰富,但却难以在我国模仿和实施。因此,我们选定教材时候,偏重内容联系中国实际的教材。
4.教学环节
(1)理论讲授
针对创业学理论知识,老师给予讲授,但要以学生自主思考为主。首先,老师设置相关问题,学生看书、思考、讨论;然后,对各个问题由学生回答,最后,老师讲解,点评。
(2)教学侧重点设置
《创业学》传统的教学侧重点会放在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的培养上,往往忽视创业机会的发掘。因此,我们将教学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发现和挖掘创业机会的方法和能力方面,引导学生更加注重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能力培养,着力于生活中创业项目的发掘和筛选,选择正确的行业,识别有价值的机会。(3)案例研究
案例教学是目前《创业学》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模式,教师往往注重于精彩和成功的案例,像讲故事一样讲给学生听,没有调动学生参与到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中,起不到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对案例的研究采用了新的方式,由老师和学生一同寻找案例,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案例,学生分成小组。分组基本原则是:模拟成立一个创业型团队,注意学生专业的互补性,一个创业团队应该是由各种不同能力的人员构成,以此更能够发挥互补优势,从而多角度研究分析案例。一个案例研究完毕,由学生阐述案例的成败得失,并提出自己的创业项目,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可实现性做详细阐述,最后,老师再做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生的创业项目加以引导,使之更加可行和切合实际。
(4)模拟创业
创业活动是要亲身体验,亲身实践的,一个学生是否具备创业能力,并非看他知识掌握的是否牢固,更重要的是自身是否具备创业者的素质和发掘创业机会,把握创业时机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发挥学生的创业能力,因此,我们通过创业模拟,营造一个准创业氛围,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有效地参与到创业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自我,从而感受到创业成功的成就感,树立起创业信心,激发创业欲望,壮大创业胆识。
(5)考核方式
对《创业学》的考核方式,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创出一种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我们以一份具有价值的创业计划书来判定学生的成绩,即开卷考试。从课程教学开始,便激励学生寻找创业机会,挖掘创业项目,学生的创意最终要撰写为创业计划书,同时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并定期选拔出优秀项目推介到企业,使产、学、研得到良性结合。项目的选拔主要通过学生的陈述,小组讨论,大家提问,老师点评、企业决策者评判等方式,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创业项目加以改进和完善,成为具有价值的项目。
5.活动开展
《创业学》教学必须延伸到课堂之外,因为创业不但是知识丰富,能力高所能完成的,除了具备创业欲望,还要有忍耐、开阔的眼界、敏锐的洞察力、广泛的人脉、有胆有识的谋略、与他人分享的愿望、自我反省的能力等素质,而课堂教学则是鞭长莫及。因此,需要开展相关的创业活动来弥补课题教学的不足,我们主要从创业论坛、成功人士座谈会、组织学生到企业调查咨询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现实中创业的要求,创业者所具备的素质,进而发展自我个性,树立创业目标。
四、《创业学》教学方式改革实施情况
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创业学》成为了学生普遍喜欢的课程,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人数增加,调查显示,学生选修《创业学》课程的目的由原来“为了创业”只占51.6%,增加到80.4%,学生创业意识普遍增强。课程设置为全校公选课,目的就是普及创业教育,教材的选定更加贴切生活实际。“小班制”的班级,学生参与的机会多了,调动了积极性,发挥了主动性,由原来喜欢这门课的学生只占47.6%增加到了90.7%;教学环节上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理论的讲授更加联系实际,使原来71.4%的学生认为理论知识乏味,减少到了12.3%,课堂气氛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进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教学侧重点的不同,让学生意识到“市场总是有缝隙”的道理,能够和敢于发现身边的创业机会;案例的研究,更能让学生吸取经验,发挥创意,由原来案例分析只注重成功不考虑失败,到成功和失败案例都有考虑,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小组讨论,体现互补优势,在编制商业计划书时,充分发挥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能力,其中的营销计划、财务计划、运作计划、组织计划、企业融资计划等基础能力得到提升;考核方式的改革,走出了传统模式,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空间,同时,对学生创业项目的选拔,使学生的创业得以肯定和落实,学生体会到了创业的成就感;模拟创业,更是让学生身临其境,结合自身情况整合所需资源,体会创业的成就感和挫折感,体验做老板的艰辛和快乐;相关活动的开展,更能让学生以健康的心态,饱满的精神,实用的技术和周密的筹划纳入社会并走向成功创业之路。
五、结论
创新与创业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我国开展的创业教育正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创业者,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在创业教育中,《创业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创业中市场环境以及存在的机会和威胁,掌握企业经营计划、生产布局、质量工艺、资金筹措、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组合、厂(店)选址等方法和程序,使学生能从“想当老板”——“要当老板”——“能当老板”——“当好老板”一步一步向前,培养、提高创业者的心理、管理、经营素质,增强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通过《创业学》的学习,学生能发挥自我创新和创造能力,具备发掘和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树立自立自强的意志,成为综合型、复合型人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
[2]兆丰年.创业教育问题与借鉴[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0).
[3]沈智芳,吴新文.高校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9).
[4]赵明民.关于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6).
[5]周立新.关于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5).
第三篇: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创业改革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创业改革
(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海口 570203)
摘要: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我国艺术院校也开始转变教学模式,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和改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现阶段,我国艺术行业紧缺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对于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因此,在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时,艺术院校还需结合艺术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情况,要考虑学生的就业问题,不要只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改革只停留在口头形式,要付诸于行动,这样才能为国家培育出优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改革
在对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艺术院校必须要明确改革创新的目标,确立创新改革的宗旨,这样艺术院校才能顺利的进行改革,并提出改革创新的效率。与此同时,艺术院校要划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创业改革的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进而便于教师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创业改革,艺术院校必须要全方位的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思考,对学生进行现代化教育,这样创新改革工作才更加完善。
一、关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改革现状的分析
通过对这几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显示,可以发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较低,在工作的过程中很难达到单位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刚刚毕业的学生,其自身能力较弱,却没有正确的工作心态,好高骛远,无法认真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这样就很难得到改进,从而无法弥补自身的缺陷。这也就充分的说明,我国艺术设计行业现阶段面?R人才紧缺的局面。虽然我国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已经进行相关的改革,但却依然存在大量的问题,其主要问题如下:
(一)教学模式过于简单化
艺术设计现如今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之一,艺术设计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良好的影响,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由此而生,但由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问题,教学模式就是其中问题之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艺术设计专业缺乏特色性,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很难体现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改革的效果,从而阻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发展和就业。
(二)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
当前,我国艺术院校在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很多院校在对其专业教学进行创新改革的过程中都无法找到合适的方法,这主要是因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艺术院校没有提出明确的教学标准和创新改革的规章体制,导致部分教师无法意识到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改革的重要性,即使艺术院校不断的努力,如无法对教师进行改变,依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1]。
二、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改革提出的对策
根据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改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对此提出几点创新改革的的建议,具体建议如下:
(一)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对于艺术院校而言,在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创新创业改革的过程中,建立健全完整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可以促使艺术专业的教师有计划和规划的进行教学,并可以给学生充足的设计空间和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来讲十分重要。因此,艺术院校要能对创新创业模式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要能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等级合理的安排教学课程。艺术院校可以将教学模式分为两种类型:首先,构建虚拟的商业设计,将学生划分几个小组,对小组明确商家提供的设计要求和订单详情,然后小组快速的开始进行设计,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观念。其次,教师在教学是可以对学生明确主要设计项目,让学生自己对设计项目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进而对学生加强自主设计的训练[2]。
(二)以实践教学为基准,建立社会实践平台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要为国家做出相应的贡献,同时,也需要凭借自身的能力维持自己的生活。因此,艺术院校在创新创业改革时,要做到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艺术设计的训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设计平台。艺术院校可以在学校举办相关的活动,也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拓展出更多的实践机会。艺术院校只有让学生得到真正的设计训练,学生才能深刻的理解艺术设计的性质含义和作用,从而找到艺术设计的技巧,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与此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执行能力。在创建实践教学平台的过程中,艺术院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首先,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企业中,让学生参与到企业设计工作中。然后在完成实践设计后,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评价。其次,教师要向企业推举有能力的学生进行实践,这样才体现其公平性。此外,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好好珍惜实践鲫鱼,在工作的过程中,遵循企业的设计要求和相关的制度,做好项目的市场调研工作,学会和客户交流的方式,这样所设计的方案才更加新颖具有执行力。最后,对于设计产品的宣传,学生要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挖掘市场的潜在需求,经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创业经验,这样才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素质,进而在日后的发展中,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完善公司交代的任务,为公司创造更高的经济利润[3]。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改革的过程中,艺术院校必须要做到加强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不断的提升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明白当前设计竞争激烈的状态,学生才能主动的配合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创业改革,进而丰富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提升意识设计能力,能正确的面对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1]黄飞雪.如何深入开展大学美术国画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34-56.[2]唐金娟.SPOC视角下《动画鉴赏与评价》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0):89-120.[3]周弘宇.创新美术教学模式 培养创造性思维[J].成功(教育),2014,(04):60-90.作者简介:
洪滔(1978?.5―),男,汉,海南海口,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
第四篇:05级本科生大四学年教学安排、培养模式说明
05级本科生大四学年教学安排、培养模式说明
一、第四学年教学安排
1.两门必修课程设计安排
《数据库课程设计》与《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网络安全设计与编程》; 放假前由任课教师讲解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复习相应基础知识,并布置作业,假期完成,开学初交作业。
2.选修课安排
专业方向课或选修课未达到学分要求的在以下课程中选择:《软件开发案例分析》,《IBM认证》,《Linux》,《中间件技术》,《工作流管理引论》,《基于多核的并行程序设计》;
保研/考研同学应在以下三门课程中至少选两门:《离散2》,《嵌入式系统结构》,《图像处理数学基础与算法》。
3.毕业设计(论文)
到企业实习的同学,毕业设计(论文)在企业完成,实行校内/企业双导师制; 在实训基地实习的同学,按照要求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做预答辩; 其余同学跟随校内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二、培养模式与学习形式分类及相应要求
1.工程型:校外企业实习/校内实训
1)校外企业实习要求:
修满了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即不欠学分)的同学,可以进行校外实习。 欠4学分及以下且为一门课,又有能够补上的条件,经申请批准可以实习。 欠学分在4学分以上,而所欠学分的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或专业方向课,实习单位又能提供相关课程培训(即提供培训计划、课程名称、学时等),培训的课程经学院审核可以进行学分置换。经学生本人申请学院批准可以实习。
如果所欠学分超过4学分且有必修课程,不能参加实习,应当补齐所欠学分,学院将尽量提供方便。2)校内实训要求:
可容纳人数约260人/期;
内容:模拟企业运行模式与系统开发,嵌入式系统实验(IBM, MS, RS); 学分要求与校外企业实习学分要求相同;
时间:三个月,可安排两期。实训前要通过实训基地组织的相应培训,该培训可置换部分专业选修课。
2.研究型:保研/考研
保研的同学,建议提前选择指导教师,进研究室做科研助手,进而完成论文; 保研资格:专业综合排名前15%(具体百分比等学校文件),无不及格重修课程,毕业设计成绩优良。具体要求详见《大学生手册(05年版P40-42页,或07年版P48-49页)》;
考研的同学,可以通过复习提高基础知识水平,但是从近几年毕业生考研的情况来看,考取的比例很小,考上的也往往是有保研资格的同学。因此,建议同学们慎重选择该类别。
3.学习型:拓宽知识面/外语提高/欠学分
学院会依据需求开设相应的培训班:如GRE、雅思、口语培训等,为同学提供方便。 为企业需求服务:可以根据企业具体需求开设相应课程,增强专业基础、语言、实践能力。
留学途径:通过校际或院际交流渠道;可申请的学校主要分布在:日本,英国,德国,爱尔兰和澳大利亚;基本为4+1或4+2模式;详情请咨询学院外办 关于毕业资格:学校统计毕业资格的时间是每年3月份,还有一学期的补课时间;毕业资格审查内容包括培养计划要求的全部教学环节(理论、实践、讲座等)。具体要求详见《大学生手册(07年版P29页)》。
三、培养模式选择:
请每位同学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在三种模式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培养模式,按要求填写好下发的表格,于规定日期前返馈。(研究方向请填写”大型机”、”嵌入式”等研究生的研究方向)。
四、软件学院本科生实习相关规定(见下页)
大工软办字[2006]第23号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本科生
实习管理规定
(试行)
为了规范实习管理、加强学院与企业间的友好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的平台和学习机会,特制定本规定。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使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生产和设计、研究课题等建立感性认识。
2.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学习实际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组织管理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学生提供项目开发的实践机会,实现岗前培训,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提供毕业生就业的渠道。
二、申报程序 1.学院发布企业实习信息、选拔条件和实习要求等。2.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教务办领取并填写“实习申请表”。3.经学院审批同意后,被批准的学生参加企业的笔试和面试等选拔工作。
4.被企业录用的实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工作办公室组织学生与企业、学院签订三方实习协议书。
三、实习要求
1.所有参加实习的学生都必须签订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本人的三方实习协议书。
2.实习是教学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在实习期间,除要完成实习计划外,必须在毕业前完成培养计划中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
3.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提前到公司实习,必须与学院协商,提供实习期间为学生培训的课程清单,经学院确定可以置换部分专业方向选修课的课程;实习培训结束时,向学院提供实习学生的课程成绩单,成绩单必须有培训教师的签字和培训单位盖章。确保学生完成规定的学分,按期毕业。
4.实习过程中,学生应努力学习,由于个人原因不能完成规定的教学环节,即视为没有取得相应的学分,其后果自行负责。
5.实习结束后,学生每人提交一份实习总结报告。实习总结报告内容应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资料的综合整理与论述、实习收获及对实习工作建设性意见等。并带回实习单位盖有公章的实习鉴定意见。6.实习期间必须服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领导,遵守实习单位及借宿单位的规章制度。实习中若有不服从领导,违法乱纪、损坏公物、打架闹事者,指导教师可根据所犯错误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影响大小等,予以批评教育或停止其实习。同时向学院汇报,并根据学院有关规定处理。
7.严格执行请假制度。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离队或外宿。实习中原则上不准请假,更不得无故不参加实习。如有特殊情况必须请假时,需持有关证明按下列权限办理:(1)三天内由指导教师批准。(2)一周内由主管教学院长(系主任)和实习单位领导共同批准。
四、其他
1.学生未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书前,可以参加其他公司的招聘活动,但必须完成实习要求,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2.实习期间,学生要严格遵守三方协议书中规定的内容,对违反协议的学生,视其情节给予相应的处分。
3.本规定由学院教务办负责解释。
附件:1.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学生实习流程图 2.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本科生实习协议书 3.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本科生企业实习申请表
二○○六年十二月六日
第五篇:基于跨界思维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探微
基于跨界思维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探微
【内容摘要】传统艺术设计教学模式造成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专业研究兴趣不高、个性发展不突出等问题。在教学中引入跨界思维理论,能有效促进不同课程之间的融合互补,规范课程教学程序与教学效果,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文章基于跨界思维,探讨了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跨界思维 艺术设计 教学模式 改革
艺术设计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跨界思维是掌握规律、发掘有益创造的基点,这种思维在不同“界”之间穿梭,延伸出无穷创意的思维方式。基于跨界思维理论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学科兼容的整合能力。
一、艺术设计教学中跨界思维的介入
构成跨界的基本逻辑原理是基于世界万事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系统、规律与细节的有机结合,是不同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交叉与补充。跨界的“界”通常指不同学科、行业、领域、文化、时空等所界定的概念范围。跨界意为交叉,多领域、多元素的结合。跨界思维是打破事物之间封闭隔膜,发现或建立事物之间内在逻辑联系的心理(思维)与行为。重庆大学教授赵伶俐认为,跨界思维是一以贯之的大综合思维,是在对视点(基点)概念本质精确理解基础上的逻辑延伸。因此,跨界首先要找到界与界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相互之间的规律、联系与共性,才能展开创造性思维,而不是简单地将两者等同。跨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借智”,是思维模式的转变,只有思维跨越所有界限,创新才会永无止境。
艺术设计是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多元化学科,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基本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理论,还要有能在不同学科、领域、文化之间融会贯通的跨界思维能力,才能在专业领域有所创新。因此,在教学中融入跨界思维,能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
二、基于跨界思维的艺术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分布于艺术类与理工类专业院校,各学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教学目标基本相同,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具有成熟的思维表达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基于跨界思维理论的艺术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形象与抽象思维、科学与艺术思维等,是多重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与艺术设计教学目的一致。
(一)建立系统性、交叉性学科阶段推进体系
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同课程之间分隔明确,由于课时的集中与课程之间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学生学科知识理解不扎实、不全面、应用性差、目的不明确等缺陷,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兴趣。以跨界思维来安排课程的设置,建立系统性、交叉性的学科阶段性推进制度,即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学科资源,模糊专业界限,透过专业本质寻找课程一以贯之的大设计概念。以知识结构为框架,贯穿各基础、专业与理论知识于一体,阶梯型安排课程进度,培养学生对设计行业的整体认识,在宏观了解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逐渐养成设计自觉与开放思考的习惯。如在大一开设设计基础课程是为了建立学生的初步设计思维与专业认知能力,可将这一阶段的课程统一规划为基础层次的教学,不分隔课程单元,将理论讲解、技能训练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围绕设计思维与专业认知能力拓展课程设计,在不同课程之间自由发挥,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不断地拓展思维空间与表现手段。
(二)注重课程教学中命题的前瞻性、研究性与实践性
1.前瞻性。传统教学模式很多课程都是重复性地灌输,教学方法与内容都很陈旧,与时代脱节,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倦。应当在注重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培养之外,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与当下最新设计理念及社会热点相结合,突出前瞻性,可有效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设计理念。
2.研究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行业比较宽泛,因而应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定研究性强的命题,触发学生感兴趣的点,不束缚学生的创作思路,从而提升其创作热情。
3.实践性。课程命题的实践性是指把实际案例或参赛项目作为课程研究的对象,在实践中寻找解决方案,更好地落实课程构想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三)重视团队协作与学生个性的培养
教师讲授与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批判精神与个性发展。学生只是以完成作业为目的,对于专业的严谨性与科学性认识不够,看重结果而轻视自我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以团队协作的方式,结合阶段性成果汇报来推进课程教学,从细节处规范教学过程,以课堂教学、自我教育、团队教育、同伴教育等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互动。
(四)制定完备的课程评价体系
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素质测评没有明确的指标,大部分是以考勤、平时成绩与评分作业作为最主要的评价要素,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体系单一会造成评判结果缺乏公平性与科学性。若将学生参与、阶段汇报、成果展示与实践作为评判的重要环节,建立学生相互评价、阶段性答辩、成果评比与实践检验等相结合的多层次、多角度综合评价体系,这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原创精神,也可兼顾公平,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学生个性发展。
(五)建立多学科、多领域导师协同制度
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艺术设计教学的难度,传统教学模式基本是学院式教学,一线教师多为固定编制内的教师,与市场联系少,实践脱节的问题严重。加之设计类学科还需要其他学科作为理论依据与专业支撑,以解决有些本专业教师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建立多学科、多领域导师协同制度,请相关专业学科教师、企业负责人、技能工人、民艺继承人等客串讲学,开展专题研讨会、讲座等,既能把相关学科优势与本专业教师资源充分融合,也可与行业内人士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有效解决教学师资与学科跨界的现实性问题。
结语
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有必要导入跨界思维的理论,抓住艺术设计教学的本质,结合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以跨界思维为指导,对教学模式从课程体系、课程命题、教学过程、评价体系与导师制度五个方面进行调整,促进不同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出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注:本文为西华师范大学校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大学生创意思维拓展训练研究”,项目编号:12A006)
参考文献:
[1]孙妍彦:美国艺术设计的教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赵伶俐: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执教行为训练评价鉴赏[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工作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王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