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演讲稿

时间:2019-05-12 00:2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贾宝玉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贾宝玉演讲稿》。

第一篇:贾宝玉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介绍的人物是贾宝玉,有首诗大家看一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两句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通过这首诗想必大家对此人的印象应该是一副纨绔子弟不学无术的模样!

作为曹雪芹笔下着墨最多的人物,红楼梦中的男一号,究竟是怎样,再看这句词“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如此详细的写照说明了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那就是叛逆。从书中知贾宝玉从小生活在贵族式的大家庭,却不喜欢读 “八股”之类,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不喜功名利禄,却喜欢作诗作词,不喜欢仕途做官却好与姐妹们嘻玩。表现出与当时社会背道而驰的态度!

那么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讲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1、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在第三十二回回

第五回写宝玉跟着秦氏找午睡之处,先进上房,见挂着一幅画和一副对联,画为《燃藜图》,画的是刘向勤学苦读,而对联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忙说:“快出去,快出去!”对功名厌恶到这种地步。谁若劝他走经济之途,他就斥之为“混帐话”,亦可见其性情。

贾宝玉是被其所属家庭寄予厚望的一个人物,贾政等人对宝玉的期望,自然是平步青云,光宗耀祖。然而,贾宝玉一生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济”。这种“不思进取”,是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2、叛逆性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

贾宝玉的另一个性格特点是尊重女性、热爱女性、崇拜女性、同情女性,他还没有出场,作者就借冷子兴和贾雨村的谈话介绍了他七八岁时说的孩子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后来,他又说了这样的想法:“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第三十回:

龄官在地上画“蔷”,忽然一阵雨来,宝玉想道:“这是下雨了,她这个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因此禁不住便说道:“不用写了,你看身上都湿了。”

却未想到他自己也在雨中。

他所做的这些事现在看来没什么但在当时已经很是离经叛道了,为什么对姐妹们如此有好感,一方面是因为对成年男性主导的世俗社会深恶痛绝,对于少女们不像成人社会那样污浊,他认为少女们是最美的,所以对她们特别的温柔体贴和怜爱。

3、叛逆性还表现在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他从不拿出哥哥的架势去教训贾环。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

而丫环们也不怕他,甚至因他纵容,丫环们还会回嘴,使性子。晴雯忤逆他后,他哄晴雯撕扇,使晴雯转恼为笑。

他对茗烟,也是亲密无间,没有什么主奴的界限。

第四十三回写他和茗烟偷偷到水仙庵去祭奠,茗烟祝告的时候说:“跟二爷这几年,二爷的心事,我没有不知道的”。

贾宝玉生长在少女群中,多所眷爱,而且他的爱并非只是男女之爱,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对周围不幸者的爱。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

从上面可以看到贾宝玉对于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都感到强烈的不满。从爱与恨中,逐渐地产生了一种对于自由和平等生活的朦胧的向往与追求。从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贾宝玉的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初步的民主主义,实即反映了人性解放、个性自由和人权平等的要求,如何看待贾宝玉的叛逆:有句话说的叫屁股决定脑袋,而贾宝玉确不是这样,他出生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随着长大却要一步步的改变自我,塑造一个新的成年自我,他的本性拒绝如此。贾宝玉作为一个艺术夸张地人物,他想反抗却又无能为力改变这是一种悲哀,反抗的不仅腐朽的封建制度,还有那对此种制度的卫道者,还有那他认为的美姐妹们终会嫁人,祖母也会死。他深感孤独无力,又不甘忍受。只能用此种如是叛逆行为,来享受自己的生活。在不可抗拒落寞的大势中彷徨着挣扎着!

最后我用 悲观地乐观者,顺从的反叛者!来结束我的演讲!

第二篇: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主要的人物,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富贵闲人。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还泪一说,出生时口含一块玉,是贾府的宝贝,他曾说“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世间少有的纯纯之爱。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份,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常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整部《红楼梦》中,宝玉的主角地位是无可置疑的,但宝玉这个形象却是作者始终无法定位的一个矛盾。在《红楼梦》中,宝玉的出场是作者慎之又慎的,试看,,在宝玉正式出现以前,在第2回中,先是借冷子兴之口,点出都中一件“新奇异事”,介绍了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中,“一代不如一代的儿孙”的代表,可谓极尽渲染之能事;然后又在第3回中,经宝玉之母王夫人口中介绍了这个“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的“孽根祸胎,家里的‘混世魔王’”;最后经过了足够的铺垫后,才让宝玉出现在读者眼前“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伴随着宝玉出现的,还有两首《西江月》,这也是宝玉所独有的。整部红楼中,,大大小小上百的人物,只有宝玉的出现作者才是这样的不惜笔墨、郑重其事。由此可见,作者对宝玉这一人物的珍视程度。细看这两首《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贾宝玉的悲剧性格分析

宝玉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悲剧角色。他的悲剧是一种由外部环境所造成的、命中注定的窒息。他本身处处充满矛盾,似乎很难让人释怀。但联系作者生平的遭遇,却又不难解释。作者将宝玉作为自身的影子,赋予他极高的天分,寄予他极大的希望;同时又清醒地知道:环境所限,他不可能有何作为,必将走向幻灭。作者生平亦是注定满腹才华,却终生不得施展。二者合二为一,成就不朽的悲剧。

贾宝玉:悲剧性格——社会环境

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这是在《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黛玉诘问宝玉的话,在这一回中原本是宝玉听曲而悟,一首偈子悟了去。这时却被黛玉一问,竟不能答,由此收了痴心。可是再回头看看,我们也可以把这看作是作者在这里由黛玉的口发出的一个自问:有何贵? 有何坚? 答案只有一个,宝玉是“无坚亦无可贵”。在整部《红楼梦》中,对宝玉的评价中最深入人心的大概就是在第37回中“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时,借宝钗之口赠与宝玉的绰号:无事忙,富贵闲人„„„终其一生,宝玉可以说是一事无成,碌碌无为。

词中之意,似贬实褒,这已是为世所公认,无可置疑。由此看来作者对宝玉这一形象评价又是极高的。同样,在第5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中,作者又借宁荣二公之灵说出“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将家业兴旺的希望完完全全寄托在了这个“于国于家无望”的“纨绔、膏粱”身上。也可以说,作者本人对于宝玉的寄望也是极高的。

“无坚亦无可贵”的碌碌无为与家业振兴,挽狂澜于既倒,这两点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物身上,这不能说不是自相矛盾。这也是作者在整部《红楼梦》中不停地探究,又始终未能回答的一个问题。

其实这种矛盾在整部书中有多处痕迹可寻,也是时时充斥在宝玉的生活、言行之中。如在第47回中,宝玉在面对柳湘莲时,因自己日日困于园中的处境大发感慨“我只恨我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行动就有人知道,不是这个拦就是那个劝的,能说不能行。”而在第36回中,宝玉却又因为自己日日困于园中的处境感到悠然自得“日日只在园中游卧,不过每日一清早到贾母王夫人处走走就回来了,却每每甘心为诸丫环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又譬如,在第28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宝玉一面对黛玉赌咒发誓“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也说个誓”。可是一转眼,又确如黛玉所言“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宝玉是有真才华的,不管是在第17回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他所题的“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还是在第78回人“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他所做的那篇空灵飘逸的《芙蓉女儿诔》均展现出他不同于当时“须眉浊物”的满腹才华。只是他的才华被人为地束缚了。这也是他的苦恼,他的生活是富贵而且闲散的,但是他并不是以此而满足了的,在他内心深处是期盼着有一天能摆脱掉这些束缚,真正做出一番事业来的。在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有一句“目下不过这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为何?”这“将来”二字就隐隐地透露出了一些信息,宝玉并非只知日日嬉戏,在他的心里却也是有着“将来有一天能做出一番作为”的想法的。在第36回中,宝玉对“文死谏、武死战”的一番评论“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记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拼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这一篇话,历来被当作是宝玉反封建、反仕途的铁证。但是,当我们仔细来分析,却发现,宝玉所提出的批驳,集中在武将的“血气之勇,疏谋少略”,文官的“浊气一涌,拼死邀名”,而对“受命于天”的朝廷正统却还是维护的,认为是足以承担天地所交付的“万几重任”。只是宝玉身边的人太过小心的呵护,反倒成了对他的一种束缚,使他始终不能有机会有所作为。这一点转化到现实生活中,与作者的处境是如此契合,作者也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只是为犯官之后的身份所制,始终不可能有机会有所作为。

据脂砚斋所言,宝玉应是“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善,说不得恶”。(庚辰本十九回双行夹批)其实仔细想想,这也就是作者现实生活中的写照。因惊世才华而生出的满腔抱负与现实世界残酷封杀之间的煎熬使作者在书中的影子“宝玉”也就生活在一种无可奈何的矛盾中。脂砚斋有云“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不仅仅是宝玉的悲剧,也是在为自己终生郁郁不得志鸣不平。

可以这样说,宝玉这个充满矛盾的悲剧角色其实就是作者将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矛盾处境影射到了《红楼梦》中。所以整部《红楼梦》是作者与书中主角共同的一出悲剧,一曲挽歌。以一言以蔽之:一曲悲歌向天鸣。

太虚幻境薄命司簿册贾宝玉判词

其一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只因煅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其二

粉渍脂痕污宝光,房栊日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这两首诗写的是顽石,贾宝玉的肉身和思想意识便是这顽石的化身。

红楼梦,用顽石比喻金刚。顽石和金刚,二者是一个。生来带有文字的“宝玉”和“金钗”,作者安排二者是一家,也就是金玉良缘。金玉良缘四字,明白告诉我们,用顽石即玉也,来比喻金刚。还是告诉我们顽石和金刚是一家。金刚,佛法中有金刚经。读懂金刚经,便知道金刚乃是真心自性。其中关节,需要慢慢领悟。

看其一。

这顽石,在大无情处,即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本便是天不拘地不羁,无喜无悲,这便是六祖慧能所言“本来无一物”处。实际上,天下人人都是这顽石,只是自家不觉而已。人人都是宝玉,只是不肯承当。别说作者弄个富贵家才有宝玉,就是弄个贫穷家,哪个不是宝玉?弄个富贵家,更夺读者眼目,更有说服力而已。

修行有成者告诉我们说:“人有一宝,密在形山”,只是我们凡夫眼拙,不知道自己还是宝贝。红楼梦作者大慈大悲,把这宝贝明明白白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却蒙然不认,以为只有宝玉才是顽石,不知自家便是顽石,作者焉能不急?

这顽石,一经煅炼通灵,便向人间觅是非了,才有了喜与悲,才被天所拘,被地所羁了。造出诸多假来。

这第一首判词,是说宝玉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贪入”红楼。

看其二。

一旦陷入红楼,必然是“粉渍脂痕污宝光,房栊日夜困鸳鸯”了,也即被红尘之“情”字所缠,八苦缠身;可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这第二首判词,又暗示了贾宝玉最后出家,一定能修成圆觉,最后跳出红楼。

顽石落入红楼,是为了让其磨出圆觉,最后出得红楼,这便是作者本意。所以,一部红楼梦,作者笔之所到处,不在天不在地,不落喜不落悲,不关是不关非,不关贫不关富,因为这一切都是无常;作者只是让人“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很多人觉得这“醒”这“散场”太凄凉了,那是因为您不知这醒的好处有多大;不知这醒才是人生大喜乐;不知这醒是古往今来一切真正智者的追求所在;不知这醒是人生的惟一解脱;不知道这醒既超越物质世界也超越精神世界;不知醒来便是那“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的至善至美境界。

一旦你知道了,你便理解“觉悟”何等重要;便知道那些和尚道士修女,何以过那样的生活;便知道圣哲为何让我们“行善积德”,为什么说“吃亏是福”;便知道佛祖为什么让我们“舍”、“放下”;便知道大祖师为何让我们做“大死人”,当“大木头人”,为什么古人说“人生难得糊涂”,等等,一切都明明白白了。

宝玉不满意与宝钗的结合:“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营雪(薛);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黛玉)。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最后,宝玉终于弃家为僧,“金玉良缘”实际上是“金玉成空”,宝钗落得个空闺独守,抱恨终身。

黛玉也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了宝玉.....

第三篇:重新认识贾宝玉形象

第5卷第4期 孝 感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No.4 Vol.5 2002年12月 Journal of Xiaogan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Dec.2002 文章编号:1671—8178(2002)04—0050—05

重新认识贾宝玉形象

张丽雅

(汉川市第一中学,湖北 孝感 432300)

[摘 要] 文章认为曹雪芹是形,贾宝玉是影,《红楼梦》是曹雪芹人生反思;曹雪芹是将贾宝玉当一块无用的顽石在批判。并从“愚顽器质”、“女人形貌”、“病态习性”三方面探讨贾宝玉的性格。最后强调宝黛相恋的结局不是一场爱情悲剧,只是林黛玉的命运悲剧。在爱情问题上,贾宝玉并非悲剧角色。

[关键词] 批判;贾宝玉;女人形貌;病态习性;偏僻乖张;林黛玉;命运悲剧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文献标识码] A

法国哲人卢梭在他的《忏悔录》开篇就说:“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1]这个人就是我。”其主旨就是要否定旧我。歌德在写完《少年维特之烦恼》后写道:“这篇东西写完了,我觉得象是在神父面前把一切忏悔了之后那样复归于愉快自由。”[2]书中,维特的悲惨命运,使歌德挣脱爱情的罗网求得了解脱。看来,写书的确是一种寻求解脱的极好方式。司马迁也说过:“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3]

曹雪芹难道不也是意有所郁结吗?《红楼梦》第一回有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①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一书若不关作者切肤之痛,辛酸泪何来?所以我说曹雪芹象歌德将自身编派进了《维特》一样也把自己编入了《红 楼梦》。

还有一证:《红楼梦》开篇就写女娲氏补天在青埂峰下遗弃了一块石头,这石头被一僧一道变成大如扇坠的美玉,带到人间,投胎于贾府,贾宝玉衔玉而生,贾宝玉就是石头。曹雪芹是形,贾宝玉是影。问题在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将贾宝玉当作一块美玉在颂扬?还是当一块无用的顽石在批判?我认为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二 贾宝玉性格面面观

1、愚顽器质

研究《红楼梦》的人,几乎众口一词说贾宝玉是一位封建叛逆者。我以为不经烈火熔炼,生铁决不能成钢,不在风雪中煎熬,哪有常青的松柏。说起叛逆性格,不由人会想到李闯王、黄巢那样铁骨铮铮的汉子;在罗马鲜花广场上宁死不屈的布鲁诺;敢于非议儒家经典的李贽[4],以及一些为真理

而斗争的仁人志士。贾宝玉从出生那天起,十三四

①本文所引《红楼梦》中文字及情节均出自岳麓书社[收稿日期] 2002—11—12 [作者简介] 张丽雅(1953—),女,湖北武汉人,汉川市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古代文学。·50·

张丽雅:重新认识贾宝玉形象

1992年版《红楼梦》。

年间,生活在钟鸣鼎食之家,一步也没有跨出贾府的兽环大门。衣文绣,食珍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有袭人、晴雯、茗烟等男女婢仆来服侍。春花之朝,秋月之夜,享不尽的游乐之趣。他是贾母疼爱的小乖乖,贾母给了他不尽的爱:太阳下面怕他晒了,风雪中怕他冻了,吃饱怕他撑了,饮酒怕他醉了,玩耍怕他累了。象这样一个不经世面,不经风雨,没有受过一点儿人生颠簸的人,他叛逆什么呢?疏松的土壤只能生出花草,岩石缝里才立得起长松。在贾母、王夫人温暖的怀抱里,时时处处受到呵护,又岂能滋生出叛逆性格?

自从搬进大观园后,贾宝玉就成了女人国的少年王子,潇湘馆有他看不厌的林妹妹,蘅芜院有他倾心的宝姐姐,园内它处还有伶牙俐齿的史湘云、风情万种的秦可卿和一群如花似玉的其他小姐妹。回到怡红院,又有袭人、晴雯的温柔多情。真是啊,耳不绝环佩之声,目不暇人面桃花,应该说贾宝玉做的梦也是甜的。一部《红楼梦》几乎半部写的都是贾宝玉的行乐图:秋结海棠诗社,冬日踏雪寻梅,春赏花月,夏听荷雨,更有贾母不断摆设游宴供他享受、家养戏班供他欣赏,即使在秦可卿的丧期、贾敬的忌日里,贾宝玉的心里也是乐滋滋的。置身于这样一个使人消魂的众香国里,享乐犹且不及,焉能孕育出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纵观流行的评论贾宝玉的文章,有两点是值得讨论的:第一,体现贾宝玉叛逆性格的是他不喜欢读孔孟之书,鄙视功名,骂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为“国贼禄蠹”;第二是反对家庭包办婚姻,并且执着地爱着林黛玉。

先谈第一点。贾宝玉生活的时代,史称康乾盛世。从他曾祖父荣国公起,世受皇恩,贾家子孙自应读书上进,求取功名,献身国家。然而贾宝玉在贾母的溺爱、王夫人的纵容娇惯下,使他养成贪恋逸乐,不爱读书的冥顽性格。如《红楼梦》第九回、三十三回诸篇,曹雪芹对贾宝玉大张挞伐之笔,着重写了贾宝玉不用心读书,专搞歪门邪道的过错。很多人说贾宝玉之所以不读孔孟圣贤之书,决定的因素就是叛逆性格,这是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三十八回有云:“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劝导,反生起气来„„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时,贾宝玉为他取名颦颦,探春笑他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

《四书》在宋以后一直被视为儒家经典,是圣人之

言,宝玉也如此看重《四书》,能说他反对读孔孟之书吗?曹雪芹说他愚顽怕读文章。八十二回有段文章说得真切:“„„宝玉听了,赶忙吃了晚饭,就叫点灯,把念过的《四书》翻出来,到底从何处看起?翻一本看去,章章里头似乎明白,细按起来却不很明白,看着小注,又看讲章,闹到梆子下来了,自己想到:我在诗词上觉得很容易,在这个上头竟没头脑。便坐着呆呆的呆想。”他读书畏难,不肯下功夫,可不能说他就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物。他平时骂国贼禄蠹,不过是一时说的一些痴话。一个后来出家当和尚的人,应该说早已看破红尘,一些人硬将封建叛逆的封号塞给他,弄得他面目全非。恰恰相反,曹雪芹是要写出一个愚顽劣子的形状。贾宝玉生活在康熙、乾隆这样政治昌明的时代,理应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社会,却把少年光阴浪费在大观园的风花雪月中去了。当贾府抄家之后,贾赦获罪,贾政罢官,史太君逝世,王熙凤病死,贾宝玉作为一个已成年的男子,人情之常,而他应该勇敢地挑起这副家庭重担,为父母分忧。却忍心抛撇父母,弃绝妻子,叫所有爱他的人去肠断哭泣,让破碎之家去承受苦难,不负责任一走了之。由此可见,曹雪芹决不是在赞扬一块美玉,而是将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解剖给人看。

2、女人的形貌

《红楼梦》中有一节贾宝玉的画像:“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眼似桃瓣,睛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这描写的岂是一个须眉男子?活生生的就是一位美貌佳人。曹雪芹既是一位文章圣手,却如此颠倒雌雄,将一位“封建叛逆”画成妇女形象?其实曹雪芹何曾有错,他就是要把贾宝玉写成一个中看不中用的人物。他在书中明的暗的说过多次:一说他是女娲氏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二说他“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三借黛玉之口说他是“银样蜡枪头”。曹雪芹一边说他腹中原来草莽,却一边又将贾宝玉描写得那么才华横溢。观其剥蟹咏菊,简直是位少年诗人,吟《红豆词》,催人泪下,咏《姽婳词》,悲歌慷慨,写《芙蓉诔》,词情感人,岂不自相矛盾吗?殊不知,中国古代许多权威人士的评才标准是以治国平天下为真才,视诗词为雕虫小技的。贾政说过:“那宝玉虽不算是读书人,然亏他天性聪敏,且素喜好些杂书。”若用这

·51·

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 第5卷第4期 样的衡才标准,就无怪曹雪芹称他是草莽了。

贾宝玉外表象个女人,又朝朝暮暮厮混在女人群中,听惯了软语温言,看惯了红唇粉面,其性格逐渐地雌化了。平日里见花落流泪,对衰景生愁,没有一点男子的阳刚之气。他比不上赵姨娘生的贾环,贾环倒有些男子气慨,在贾府这个贵贱分明的环境里,时不时发泄不甘人下的愤懑,甚至因其宠婢彩云,还敢跟宝玉不惜一拼。但他在王夫人面前却不敢保护晴雯,为金钏担罪。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写贾宝玉私探晴雯时,碰见晴雯的表嫂灯姑娘,“说着,便坐在炕沿上,紧紧的将宝玉搂入怀中,宝玉如何见得这个,心里早突突地跳起来,急的满面红涨,又羞又怕,只说好姐姐,别闹„„”有点刚性的男子岂是这种形状。许多人硬要将己意强给作者,将一个丝毫没有雄性气味的人提升为封建叛逆,真是滑稽得很。

3、病态习性:

历来评《红楼梦》的文章,都是将贾宝玉当一个健康的人来评论的,但曹雪芹笔下分明写的是一个病态的人。他把贾宝玉的病态习性,概括为四个字:“偏僻乖张。”偏僻可解释为古怪,乖张则谓失去人情之常。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是在黛玉进京那年的冬天,按书中记的年龄只有8—9岁,应该说是违背生理科学的。但作者安排这一情节,实为透视贾宝玉性格的一把钥匙,说明贾宝玉幼小时已通人事,是一个早熟的孩子。他的那些偏僻、乖张的习气,皆种因于早熟。早熟的孩子可导致心理疾病,这是近代心理科学早已论证过的。贾宝玉正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而主要表现在女色情欲这一方面。他喜欢舔食胭脂,尤喜舔吮漂亮女孩唇上的胭脂。袭人为此苦苦劝过,史湘云责备过,可他就是改不了。二十四回写得详细:“见鸳鸯穿着红绫袄子,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脸向那边低着头看针线。脖子上戴着花领子,宝玉便把脸凑在他的脖项上闻那香油气,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唇上的胭脂赏我吃了吧。”这是一种心理缺陷,借胭脂散发出女性芳香以求刺激,获得满足。另一表现就是痴呆症。除了两次因失玉犯痴呆症外,贾宝玉每次或痴或愣都跟见到美女有关。一部《红楼梦》多处写到他痴呆的情状。一次,贾宝玉要看薛宝钗的红麝串子,“„„看着一段雪白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52 ·

或者还能摸一摸,偏生在他的身上。再看宝钗形容,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好看的婢女他也动心,他一听说凤姐要把五儿补入怡红院,就呆呆地想五儿娇娜的样子,连巧姐求他讲书也听而不闻。袭人家两个生得漂亮的姨妹,只跟他见过一面就惦在心里。贾宝玉不光爱美女也爱美男。他跟秦可卿的弟弟秦钟干的荒唐事,有些不堪卒读。蒋玉菡跟他第一次见面,连姓名不知,就象男女情人一样互赠汗巾。跟柳湘莲几乎素昧平生,临别时依依落泪。曹雪芹如此连篇累牍写他这方面的事情,难道是在写一个爱美的典型,其实他着意描写的是一个心理上不健康的人。

宝黛爱恋的结局只是林黛玉命运悲剧 评论贾宝玉的性格,就不能不牵涉到宝玉和林黛玉爱情关系。有的人把林黛玉之死、贾宝玉出家做和尚说成是爱情悲剧。我以为这只是林黛玉个人命运悲剧,在爱情问题上贾宝玉并不能算是悲剧角色。

黛玉初进贾府时,与宝玉同居一室,两小无猜,耳鬓厮磨,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两人间的感情自然比别人亲热。不久,贾府又来了个薛宝钗,论才貌,宝钗的风韵才识几乎胜过黛玉;论做人行事,宝钗更讨人喜欢。在姊妹行之间,宝玉就多了一处行走,加之宝钗脖子上挂着一个金锁,使黛玉觉得多了一个争宠的对象,由不得心生疑窦。《红楼梦》第八回,贾宝玉在宝钗房中,两人互看玉石、金锁时,正好被黛玉撞见,于是黛玉趁着雪雁来送手炉的机会指桑骂槐,刺了薛宝钗,骂了贾宝玉,这是黛玉第一次因妒生嗔。其后十八回叙述了黛玉剪香囊,跟宝玉大闹一场,流着眼泪说:“你不用同我好一阵歹一阵,要恼就撂开手。”这些情节还够不上是谈情说爱,但彼此间都有一颗朦胧的爱心。随着年龄的增长,黛玉对宝玉的挑剔更多,妒嫉比前更甚。一日,黛玉坐在贾母身边,见宝玉、宝钗、湘云说笑着来了,劈头就问宝玉:“在哪里的?宝玉说,在宝姐姐家里的。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宝玉笑道,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他那里一趟,就说这话。”黛玉赌气回了潇湘馆,宝玉跟过来一阵好吵。末了,两人互白心迹,黛玉说:“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也说:“我也为的是我的心。”这是黛玉因情而生妒的一次勃发。本来宝玉有玉,宝

张丽雅:重新认识贾宝玉形象

钗有金这件事已使黛玉揪心,接着又添了另一件事,湘云有金麒麟,宝玉也有金麒麟,怎不使他更生疑忌?心里暗自忖度:“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多因小巧玩物而遂终身。”于是心里又多了一个嫉妒对象,对宝玉也多了一层不放心。不巧贾府在清虚观打醮,张道士在贾母面前为宝玉说亲,使黛玉又平添一层心病。终于激起一场大争吵,宝玉气得砸玉,黛玉气得大哭,这是宝黛爱情纠葛中最大的一次喷发。

作者在二十九回中代他们俩剖白了心迹:“原来宝玉自幼生成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小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及如今稍明事时,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阁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留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那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我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

一天,两人在桃花底下看《会真记》,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会心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这可说是宝玉对黛玉一次大胆的表白,可是黛玉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谣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又有一次,宝玉来到黛玉房里,见他星眼微饧,香腮带赤,不觉神魂飘荡,趁紫娟倒茶出去,宝玉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黛玉顿时撂下脸来说道:“二哥哥你说什么?如今时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账书,也来拿我取笑,我成了替爷们解闷的。”这是宝玉更大胆的一次试探,却遭黛玉重话批评,他再也不敢在黛玉面前放肆了。从这以后,他俩的所谓爱情,几乎是在吵吵闹闹中度过的,再没有向前发展。书里没有记录他俩或私订终身,或互赠信物,更没有听到他俩有过白头相守的海誓山盟。尽管说过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然而到头来两人谁也没有得到对方明白的保证。人说林黛玉也是个封建叛逆,但终不敢逾越礼教,当着宝玉不敢说:我爱你,我愿嫁给你。当宝玉以淫词村语挑逗时,就不象崔莺莺那么大胆写“待月西厢下„„”[5],只会写“秋窗风雨夕”、“桃花行”来自怨自艾了。那宝玉手中丘比特的箭终于引弦未发,或发而不中。可见宝黛爱情

是不成功的爱情。

可悲者只是黛玉。他不幸父母双亡,孤苦伶仃,自幼寄身贾府。纵然有外婆的爱,表姊妹的情,无衣食之虞,然而女大思嫁,谁为作主?一片私情同谁诉说?日夜悬着惴惴的心,耽心有金锁、金麒麟的占去了宝哥哥,终日愁肠百结,以泪洗面。当傻大姐突然向他泄露宝玉跟宝钗的婚姻时,他几至失魂落魄,一颗无告的心,只有在幽冷的潇湘馆中暗自哭泣了。观其恨焚诗稿,割断情丝,那临终时的呻吟呼唤,又是何等凄绝啊!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终于不能成功,林黛玉抱恨而死,使人叹惋。论者多谓是封建礼教残害了这对恋人;是贾母、贾政这些专制者酿造的悲剧,而将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起划入受害者一边,这岂是作者的本意?只要认真读一读书中揭示贾宝玉性格和行为的诸方面,就清楚地分辨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只会对林黛玉一人表示同情。

《红楼梦》多处提到贾宝玉自幼邪僻,行为乖张。梦游太虚幻境,他还是个孩子。当贾宝玉进秦可卿卧室午睡时,作者布置的氛围,是跟宝玉当时的心境对应的。贾宝玉入梦时必是带着某种邪念,不然就不会梦见跟秦可卿结婚,就不会有警幻仙子教他的事。且回去时,“便把梦中的事细说与袭人听了。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可见宝玉从小就不干净。他同另一个女婢子的暧昧关系,从晴雯的口里道了个明白。晴雯临死时对宝玉说:“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还跟宝玉换穿贴身绫袄,将指甲剪下来给宝玉收藏。宝玉在《芙蓉诔》中也如此自供:“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游宴之夕,亲妮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贾宝玉在晴雯身上花去了多少心思啊!贾宝玉在使女面前的轻薄无状,最不可饶恕的是造成金钏之死。王夫人固是罪魁,贾宝玉应是祸首。有一回袭人对宝玉痛陈箴言,劝他在姊妹间要有个分寸。宝玉听了自觉没趣,就闷声闷气翻看《南华经》,学着《胠箧》中的口气写道:“„„使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惑缠陷天下者也。”这短短的一段文字,实在渗透到了他内心的深处。他岂只爱黛玉一人?他想将宝钗、黛玉、袭人、晴雯、麝月、五儿、龄官以及天下美女,一起网罗在怡红院里,跟他永不离散,为

·53·

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 第5卷第4期 他生而欢笑,为他死而痛哭。如此一个见色心动的人,又岂能一心一意地爱林黛玉?倘使贾宝玉的这些恶劣行为曾经被黛玉察知,那么,林黛玉这样一位冰清玉洁的淑女又岂肯爱他?依此而论,以黛玉之“洁”,宝玉之“秽”;黛玉之“专”,宝玉之“乱”,而谓之爱情悲剧,就失去了悲剧的美学意义。

从来的爱情悲剧是有牺牲的,梁山伯为祝英台舍身投穴,罗密欧为朱丽叶殉情自杀[6]。林黛玉流尽了眼泪,付出了生命。宝玉呢?付出了什么?他从未在贾母、王夫人面前说过爱林妹妹、要娶林妹妹,如果他向贾母执意提出这一要求,爱孙如命的贾母决不会留意张道士的提亲,也不会贸然择定薛宝钗,王熙凤也无所施其掉包计了。退一万步说,当宝玉因失玉痴呆之时,被骗与宝钗成亲,但在清醒之后,这位被称诩的封建叛逆,缘何没一点勇气进行反抗,连牢骚话也不敢说一句。他若忠于林黛玉的爱情,就应在这时离家去做和尚,那么这曲爱情悲剧就完成了。可他将错就错成就了金玉之缘。要说他有余悲,以袭人的温情、宝钗的美貌,已足以抚平他的伤痛了。

有论者说:黛玉割情而逝,宝玉报情而遁。宝玉遁走说不上是报情,他是跟宝钗过了几年闺房生活,考上第七名举人后走的。书里写得分明,是那个疯和尚引他走的,疯和尚不来他未必走,与“报情”二字风马牛不相及。因此我说宝黛相恋的结局不是一场爱情悲剧,而只是林黛玉一个人的命运悲剧。

[参考文献]

[1](法)卢梭著.黎星译.忏悔录(第一章)[M].北京:人

民文学出版社,1989.[2](德)歌德著.刘思慕译.歌德自传·少年维特之烦恼

脱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3]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A].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中国古

代文学作品选

(一)[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1.[4](明)李贽.焚书·续焚书[M].中华书局,1974.[5](元)王实甫著.王季思校.西厢记(新1版)[M].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6](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罗密欧

与朱丽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责任主编:周腊生)

Some Comments on Character of Jia Baoyu

ZHANG Li-ya(No.1 Middle School of Hanchuan,Hanchuan 432300, Hubei, China)

Abstract: Cao Xueqin, the author of The Story of a Stone,is a model for the hero---Jia Baoyu---in the book, who is a reflection of Cao’s thoughts about life.Cao criticized Jia Baoyu as a useless stubborn stone from three aspects: his stubbornness, effeminate appearance and his ill character.This essay emphasizes the fact that the love between Jia Baoyu and Lin Daiyu is not a tragedy for both of them, but only Lin Daiyu’s tragedy;that is to say, Jia Baoyu does not play a tragic role in love affairs.Key Words: criticize;Jia Baoyu;effeminate appearance;ill character;eccentric;Lin Daiyu;tragedy

·54 ·

第四篇:贾宝玉、林黛玉外貌描写

贾宝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苦笑,即瞋视而有情。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第五篇:试述贾宝玉叛逆思想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试述贾宝玉叛逆思想

学生姓名 _ 连守珍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0509 学习中心 山东潍坊临朐 学 号 05095011508002 联系电话 _______***__ ___ 指导教师 高长山

2007年11月 30日

试述贾宝玉叛逆思想

连守珍 山东省临朐县卧龙中心小学

摘 要:《红楼梦》中贾宝玉是曹雪芹着墨最多,寄托最深而又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其叛逆思想尤其突出,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分析:第一,叛逆思想的形成.它包括社会原因和家庭原因.第二,叛逆思想的表现.包括蔑视功名利禄,反对封建科举;嘲讽程朱理学,反对伦理道德;违背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等三个方面.第三,叛逆思想的局限性.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封建阶级的本质缺乏清醒的认识;反对男尊女卑中产生了偏激思想;不可能完全脱离贵族阶级的本性。

关键词:叛逆思想 形成 原因 局限性

《红楼梦》是艺术性,思想性极高的优秀作品,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勘称是艺术瑰宝。曹雪芹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创作了这部长篇巨著,把我国的古典小说创作艺术推向了空前的顶峰。书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这许多的人物形象谱系中,最具历史性的代表人物是贾宝玉。现将贾宝玉的叛逆思想作尝试性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红楼梦)》的那种创作时代。

一、叛逆思想的形成。

贾宝玉是从贵族阶级内部分化出来的叛逆者,所谓“行为偏僻性乖张”是他突出的性格特征.在等级森严,对三纲五常伦理道德顶礼膜拜的豪门世家,贾宝玉的叛逆思想是怎样形成的呢?我认为不外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社会原因

在清初的一百多年里,经过几代统治者的努力,逐渐恢复了明清交替严重破坏的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萌芽并得以初步发展,出现了清代统治的“盛世”局面.由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同时土地兼并现象愈来愈严重,导致大量土地集中到皇室贵族、地主手中,大批农民失去了土地,流离失所,被迫做了地主的佃农。一些中小地主在资本主义的强烈冲击下,也面临着破产的境地。这就不能不使农村经济状况再度恶化,加上天灾人祸,盗贼迭起„„这一切,都预示着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的封建主义经济基础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与经济基础相对应,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顽固地维护封建制度没落统治的儒家正统思想与反封建主义的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尽管清朝统治者采取了诸如“文字狱”等残酷的压迫手段,来加强其在思想上的专制统治,但思想领域内的阶级斗 争仍然没有被强力所扑灭,终于出现了民主主义思想的萌芽,对朱程理学进行了猛烈的冲击。在这种社会大气候下,戒备森严的贾府尽管自以为固若金汤,但也并非生活在真空当中,照样难以抵挡民主主义的渗入,这就为贾宝玉的叛逆思想的形成准备了社会条件。因此说贾宝玉的叛逆思想是封建末世的必然产物。

2、家庭原因 首先,他是一位叛逆者与不孝子孙。在儿孙一代不如一代 的贾家,本来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盼着他读书中举,扬名显亲,成为地主阶级事业的忠臣孝子,可是贾宝玉走的却是相反的道路。小说的第三回,作者借两首《西江月》词,寓褒于贬,概括地介绍他的叛逆性格:“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所谓:“愚顽”`“乖张”就是指他不留意于孔孟之间,不委身于经济之道。他对是文(八股文)十分痛恨。他把四书以外的儒书都烧掉。同时他又旁学杂搜,读《西厢记》`《牡丹葶》。他把读书上进的人称做“全惑于功名二字”的“国贼禄鬼”,把那些“仕途经济”的说教斥为“混帐话”他不肯走当时一般贵族子弟所走的“学而优则仕”为官做官的路,无论是贾政的残酷毒打,贾母`王夫人的小心防范,还是薛宝钗`花袭人的温情规劝,都不能使他有丝毫改变。民主主义的思想播下了,它还需要一定的湿度、温度、肥沃的土壤才能得以发芽、成长。贾宝玉生活的家庭环境就为他的叛逆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这方面的条件。贾宝玉自幼生活在贾政的暴力管制和祖母的娇养、宠爱的矛盾之中。贾政作为“爷们儿”中唯一的正统人物,他只有一副灵魂空虚的假道学面孔。除了热衷于科举,狂热的鼓吹孔孟之道以外,他唯一能施展淫威的,就是挖空心思,力图用儒家学说僵死的伦理道德来扼杀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按照他的思想、处世哲学,必须把贾宝玉调教成一个忠臣孝子,使之热衷科举,学而仕则优,立声扬名,光宗耀祖。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皇恩祖德,才能达到封建家长的目的。同是作为封建统治的维护者,在贾母的心目中,虽然不绝对排斥贾政的愿望;但是,她把宝玉首先看成是荣国府传宗接代的“心肝宝贝”,是她晚年解闷的“玩物”。因此,在第八十四回中,当贾政谈到宝玉不大肯念书,辜负娘娘美意时,贾母争辩到:“你们时常叫他出去写诗作文,难道他都没作上来么。小孩子家慢慢地教导他,可是人家说的‘胖子也不是一口吃的’。”对此,贾政只能默不作声。

由此可见,在贾母的娇惯、溺爱之下,贾政的暴力管制不能得以彻底地实施,迫于贾 母的威力,贾政不得已时常作出让步。在这两种教育方式的矛盾间隙之中,贾宝玉才有了接触民主主义思想的机会,才有了贾府这个典型环境下的叛逆产儿,也就有其叛逆思想。

二、叛逆思想的表现

正是有了这种叛逆思想,使得贾宝玉没有按照贾府统治者的愿望成为忠臣孝子,而 是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他的叛逆思想。

1、蔑视功名利禄、反对封建科举。

这是贾宝玉叛逆思想的重要表现之一。他对僵死的八股文深恶痛绝,把那些热衷于科举,所谓“读书上进”的人,一律骂为“国贼路鬼之流”、“沽名钓誉之徒”。如第一百一十五回,当宝钗问甄宝玉长得是否像贾宝玉时,贾宝玉道:“相貌倒还是一样的,只是言谈间看起来并不知道什么,不过是个禄蠹。”了了数语,将贾宝玉对追求功名利禄之辈的反感刻画的淋漓尽致。他还斥责清朝盛行的八股文是“饵名钓禄之阶”,是禄鬼们拿它“诓功名,混饭吃”的工具。可见他对科举制度的蔑视、痛恨。有了这种思想,反映到行动上,贾宝玉极力抗拒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为官作宦的生活道路,而是与林黛玉专读杂书,谈论杂书;不肯“留意于孔盂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贾宝玉要求摆脱功名利禄的束缚,这就断然否定了正统儒家所提倡的封建科举制度。

2、嘲讽程朱理学,反对伦理道德 作为贾宝玉叛逆思想的第二个方面,它主要表现为贾宝玉轻视封建主义的纲常秩 序,反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等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作为贵族少年的贾宝玉,瞧不起贾雨村之流,不愿与官宦交往,却与艺人蒋玉涵感情甚合,结为好友;在贾府的日常生活当中,贾宝玉也无视“主仆之分”、“贵贱之别”常与丫鬟,小厮们打成一片。在贾府里最讲究“主仆名分”,可在怡红院里没有等级,小厮兴儿说他:“每日又不习文,又不学武,又怕见人。只在丫头群里闹,再者也没有个刚气儿。有一遭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乱玩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他也不责备。因此没人怕他,只管随便,都过得去。”他为鸳鸯将被贾赦讨做妾而不快„„他要求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制度,他认为世界上最 纯洁的是女子,说“天地间灵淑之气只忠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他的这种观点,与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是针锋相对的。他同情妇女的不幸遭遇,司棋、金钏和鸳鸯的不幸,引起了他的同情;晴雯的不幸,更使他震动,他写了一篇《芙蓉女儿诔》沉痛悼念这位品格高尚的女奴,对封建等级制度发出了抗议;更有甚者,他 把“文思谏、武死战”的纲常理论说成是“胡闹”。他对这个社会已不存幻想,唯一是女孩子,她们身上保存了天地之灵秀,保存了人的美好本性。他把女人分成三等:宝珠、死珠、鱼目,为什么会如此?我们可以看出宝玉认为封建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谁呆的时间越久,谁就越差,希望人都像未出嫁的姑娘那样纯洁。而出嫁之后,接触社会,就丢掉了单纯纯洁的性情,就成了死珠。这些纯洁的姑娘毁灭之后,他感到绝望,不存在一丝一毫留恋之处,就出家当了和尚。

他的这些言行,对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讽刺。虽然被所谓的封建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但在当时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中,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等级观念,打破了尊卑贵贱,体现了民主主义思想。

3、违背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

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的中心故事和中心线索,也是贾宝玉违背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叛逆思想的表现。作品当中,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纠葛到一起,通过贾宝玉对薛宝钗、林黛玉的选择展开矛盾冲突,面对贾府日益衰败的客观形势,封建统治者为贾宝玉选择怎样的对象做为妻子,是由贾府的切身利益决定的。林黛玉本人是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而且家道早衰;薛宝钗家族则“根基不错”,是个符合封建礼教的典范女子。而且,封建家长要想叫贾宝玉“重振家业”,读书,中举,扬名显亲,这就必须为他选择一个符合封建规范要求、能够帮助贾宝玉走上“正路”、挽回整个家庭颓败局面的理想人物——薛宝钗。但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却出于个人意愿,在叛逆的道路上互相支持,在反封建的共同思想基础上,结成了忠实伴侣,产生了深挚的爱情。这无疑违背了封建家长的意志,触犯了封建贵族阶级的利益。这种矛盾冲突实质上反映了两种思想,两种生活道路的斗争。尽管迫于贾府统治阶级的淫威,落了个黛死钗嫁酿成了宝、黛爱情悲剧,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体现了新一代青年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要求。由此可见,作为封建阶级叛逆者的宝玉,不仅是封建统治,经济、军事、法治等有形的社会机构的破坏者,而且是封建社会无形的意识形态的异己者和典章制度的怀疑者。’

三、叛逆思想的局限性。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贾宝玉的叛逆思想也表现出了诸多局限方面:

1、对封建阶级的本质缺乏清醒的认识。

贾宝玉生长在荣国府这样的豪门世家,虽然他没有完全沉浸于贵族阶级的糜烂生 活,接受了民主主义思想,显示出封建制度的怀疑和叛逆。但是,他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没有完全突破封建贵族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他找不到正确的出路,处于,迷茫、彷徨之中。尽管他不满足于封建阶级的残酷统治,不满于贵族阶级对下层青年妇女的蹂躏,但他看不清封建阶级的本质,而是把一切罪恶归咎于生在这没有“自由”的富贵之家。可见,他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并没有认清统治阶级吸血的本质,看不到真正被压迫被剥削的是用血汗供养他们豪华生活的农民,他们才是最值得同情的。

2、反对“男尊女卑”中产生偏激思想。

贾宝玉生活在“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道德盛行的时代。贾府中的世俗男子,诸如贾蓉、贾琏、贾赦、贾珍等,他们过着荒淫无耻的 生活:眠花睡柳、偷鸡摸狗、聚赌斗殴、花天酒地„„无所不为。特别是在两性生活方面,随意糟蹋、蹂躏一些年轻女奴,无异于禽兽。

在贾宝玉的思想感情里,男子无所不为的暴行与女奴的辛酸悲苦,形成一种鲜明的强烈对比。使他产生了对“世俗男子”的轻蔑、憎恶。因此,他得出了“山川日月之精秀只种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这种与“男尊女卑”、孔孟之道完全对立的结论。这在当时生活环境之中,无疑有它的进步性,体现了贾宝玉的反封建思想。但他的理解未免有些偏激,仅仅因为厌恶,憎恶世俗男子的丑恶行经就得出这样“男尊女卑”的结论,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没有对社会现象进行辨证的分析,在反对“男尊女卑”的斗争中,无疑由“男尊女卑”的极端走向了“女尊男卑”的极端。同样有它的不合理性。

3、不可能完全脱离贵族阶级的本性。

贾宝玉的身份,首先是荣国府的贵族少爷,这是不容质疑的客观事实,象他出身的这个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一样,从小就过着膏量锦绣、花天酒地、奢侈无度的生活,司空见惯了贵族阶级的挥金如土、倚强凌弱。尽管对下人的不幸遭遇有些许的同情,但这只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贾宝玉依然过着丫鬟簇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族寄生生活。这种阶级烙印在他的言行当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比如在第六十二回中,当林黛玉同他谈到荣国府经济状况“如今若不省俭,毕致后手不接”时他却若无其事地回答:“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并劝探春“只管安富尊荣才是”。他对封建社会与封建礼教的批判还是有所保留的。天恩祖德不敢忘情。究竟出路在哪里,找不到,一走了之,这使整个《红楼梦》带上浓 郁的感伤主义色彩。

由此可见,贾宝玉不满的并不是封建剥削制度,他没有彻底地背叛他的阶级。相反,面对家道的没落,贾宝玉表现出来的却是悔恨自己“无力补天”,幻想剥削阶级永存。他叛逆自己的阶级,却又依赖于这个阶级,这是他致命的弱点,也是造成他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

注释:

蒋和森:《曹雪芹的〈红楼梦〉》。

参考文献:

1.舒芜,红楼梦前言。岳麓书社出版发行,1987.1.26.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长沙市银湓南路67号,1991.9.3.王恒展,中国小说发展史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8 4.方克强,中国古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5.5

下载贾宝玉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贾宝玉演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描写贾宝玉的诗词

    开篇枉凝眉,这是描写宝黛的,姑且也算是写的宝玉的吧: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

    贾宝玉林黛玉重要故事情节整理

    贾宝玉林黛玉重要故事情节整理 一 林黛玉 1 误剪香囊袋 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大观园建成,贾政与众清客入园题对额,宝玉一展诗才。众小厮讨赏,将宝玉佩戴......

    课堂读书笔记之贾宝玉

    读书笔记——浅析贾宝玉初读《红楼梦》的选段《林黛玉进贾府》,各具特色的府内环境,性格各异的人物,人们之间的关系与情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

    贾宝玉狂人形象分析

    略论《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狂人形象 李祥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红楼梦》主题意义的研究是红学研究结症,本文将结合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狂人形象,逆向推......

    红楼梦读后感评价贾宝玉

    评价贾宝玉 作者:生活在水里的猫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者,独宝玉一人而已。”这句话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的,意思是悲凉的雾气已经遍布于表面的繁华,然......

    浅析贾宝玉的悲剧人生

    浅析贾宝玉的人生悲剧 张彩绘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顶峰杰作,是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留传下来的艺术珍品。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

    浅谈《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

    目 录 摘 要 关键词 正 文 一、贾宝玉形象的典型性 二、浅谈贾宝玉性格形成的原因 三、浅析作者对贾宝玉这一形象的态度 参考文献- 2- 33 - 4- 5- 6- 7- 8- 9- 1010......

    贾宝玉是乾隆皇帝的相关证明

    贾宝玉是乾隆皇帝的相关证明1、“贾”为“西贝”为“金”,“宝玉”合为“家”,贾宝玉即金家。“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女真族的金家,是“白玉为堂”的“后金”人,“马为午,作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