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高考语文文言知识复习
-
2008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断句翻译题
2008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断句翻译题 1.将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
-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知识汇总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知识汇总 [成语知识一] 下面梳理出在日常生活中极容易用错的成语40例,供大家复习。同时,大家中依此思路,注意这类成语的用法,以不断强化积累。 1 曾几何时:表示
-
[语文论文]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指要3
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指要 )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二)用作代词。1、表对称,相当
-
[语文论文]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指要1
中国搜课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课件 教案 试题 论文 图书 中考 高考 新课标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指要 三)动词1、根据①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2、沿袭,继续。①
-
高考语文文言实词经典试题
100题)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 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
高考语文 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方法复习教案
高考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用法推断方法 一、看语法结构 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 ①先*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知能演练场
专题六 第一讲 文言实词 知能演练场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二人并走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老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
-
高考语文复习2文言虚词检测[五篇范例]
文言虚词检测(2018年高考补充练习7-3) 江波 一、(本大题3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中“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 剑阁峥嵘而崔嵬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训练-海瑞传
海 瑞 海瑞,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日:“昨闻海瑞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日:“囊胡
-
必修1、2册文言知识复习
必修1、2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必修一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失其所与,不知3、今老矣,无能为也已4、秦伯说,与郑人盟5、秦王必说见臣6、
-
高考文言句式考点知识梳理
高考文言句式考点知识梳理 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
-
2018届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梳理复习学案2 《赤壁赋》文方言知识梳理(合集5篇)
《赤壁赋》文方言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追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是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代表了北宋古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
-
2017语文高考复习材料
17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一、课本文化常识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
-
冲刺2009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文言常用词语分类积累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冲刺200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学案:文言常用词语分类积累 从1994年以来,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
-
2018年高考复习文言实词大全(优秀范文5篇)
1.爱:①吝啬。“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2014·江苏卷);“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②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③喜爱,爱护。“爱其子
-
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知识总结
散文一、散文的文体特征1.篇幅短小。2.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3.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4.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
-
中考语文文言部分巩固复习
中考语文文言基础知识巩固复习一. 默写 1.造化钟神秀,( ) 2.( ),五十弦翻塞外声, 3.( ),萧萧班马鸣。 4. ( )孤蓬万里征。 5. 一车炭,千余斤,( ) 6晴川历历汉阳树,( ) 7. ( ),梦回吹角连营。 8.
-
2011年高考语文必备考点:文言翻译
Ⅰ. 句子的理解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