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年级数学第4单元比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测试卷 第4单元 比
第4单元 比一、认真审题,填一填。(每空1分,共22分)1.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 )。2.( ):6= :( )=3.把:化成最简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 比 教案
第4单元 比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 比的意义 2. 比的基本性质 3. 比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
-
六年级数学 第4单元 第3课时 比的应用 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第4单元第3课时比的应用设计说明本课时主要是教学已知几个数的和以及这几个数的比,求这几个数分别是多少的应用题,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两个特点:1.渗透转化思想引导学
-
人教版数学 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 第3课时 比的应用 教案
第4单元 比 第3课时 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54——56页“比的应用”及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情感、
-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
第一课时 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2、提高学生应用百分数的能力。 3、通过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
-
六年级数学 第4单元 第2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第4单元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4单元同步练习题[大全5篇]
一、填空。1、用圆规画圆时,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 )决定圆的大小;决定圆的位置。2、在同一个圆里,两端在圆上的所有线段中,最长。3、长方形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对称轴,圆有条
-
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习作实录
发表于 3 天前 |只看该作者 【教师简介】 肖勇胜,男,汉族,1982年4月出生,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现任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城南完小教研室副主任,桂阳县优秀教师。2011年获“桂阳县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案
第四组 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
-
测评网小学六年级语文第4单元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2006年龙潭小学六年级语文 第十一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50分)
1、看拼音,写词语。(4分)
liúlǎnzīxúnshēnyín -
六年级第单元
第四单元
备课时间:2008年3月24日
教材简析:
第四单元的主题为“探索与发现”,安排了《夜晚的实验》《海洋——21世纪的希望》《学会合作》等课文。
其中,《夜晚的实验》生动记 -
第4单元 写作
写 作 思路要清晰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一般文章的结构及写作顺序。 2.了解使文章思路清晰的基本方法,学会梳理写作思路,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
-
第4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班级: 姓名: 1.最近各地卫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警察”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48-P49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4单元比整理与复习示范教学方案 人教版
第4单元比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理解
-
六年级语文教案第3、4单元1
9、烂漫的点地梅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3.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点地梅与高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600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600 保护环境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小编收集了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500字,欢迎阅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
-
2008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第3、4单元
2008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第3、4单元测验试题 (时间100分钟 卷面分3分) 班别: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 30分) 1. 看拼音,写汉字。(5分) bēng kuíāi tòng róu lín wēn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