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
-
示范教案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 2.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
-
2.1 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 学案
2.1 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2.认识分类方法的应用。 3.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学科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预习案: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
-
第3课时 物质的分类、盐的化学性质(教案)
第3课时 物质的分类、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归纳盐的相似化学性质。 根据不同标
-
物质的溶解性第2课时教学案
《物质的溶解性》导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 2、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尤其是溶解度曲线的相关知识 3、通过练习,熟
-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合集5篇]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二课时 2号导案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熟记物理性质包括的内容。 ②掌握一般描述化学性质的方法。 ③初步学会“闻气味”的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
-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小编推荐]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 丛 菲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
-
山雀第2课时
《山雀》教学设计 建昌实验小学 王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会写本课6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
-
开国大典(第2课时))
主备人:陈庆玲 审核人: 单位: 罗庞塬小学班级:五年级姓名: 时间:2014年12月 26 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场面描写既要全面顾及特定场合下的各个方面,又要重开国大典(第2课时) 视场面
-
夹竹桃第2课时
夹竹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教学重点、难点
-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
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 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自己通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活动所感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什么实质上的不同?再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投影: 1.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及洗涤(教案)(含5篇)
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及洗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2)能正确地给液体物质进行加热。 (3)学会正确连接仪器装置。 (4)学会常见仪器的洗涤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下《分类与整理 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下《分类与整理 第2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不同标准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
物质的分类作业
1.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淀粉溶液B.食盐水C.牛奶D.碘酒 2.下列制备溶胶的方法可行的是() ①0.5mol/L BaCl2溶液和等体积2mol/L H2SO4溶液混合并振荡 ②把1mL饱和的FeCl3溶液逐滴
-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1、 民族语言
2、 民间文学: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长诗、谚语、谜
语、其它。
3、 民间美术: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其它。
4、 民间音乐:民歌、 -
物质分类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复习凤州初级中学白小玉 [引言]学生多了要分班,知识多了要分科,生物多了要分种,物质多了要分类。因此,物质分类是研究化学、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复习
-
物质的分类教案
教案 第一节物质分类 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以及应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复习初中所学的基本概念,在了解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基础上,能
-
物质的分类教案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及化学学习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过
-
第2课时罗斯福新政
第2课时罗斯福新政 【教学时间】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