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工商青年干部非经济激励手段思考
基层工商青年干部非经济激励手段思考
市工商局
近年来,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通过公务员考录工作,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充实到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对于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长足发展积蓄了后备力量。但在改革的转型时期,不少青年干部面对基层工商部门经济收入不高、职务晋升缓慢、工作压力大、工作条件艰苦等现实问题,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激情。因此,需要积极探索,采取有效的非经济手段激发青年干部的工作热情,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建立关怀和谈心制度,增强青年干部的归属感,减少青年干部的陌生感 青年干部从校门进入机关,总是怀着满腔的工作热情。渴求组织的关心和呵护,希望上级和同事能发现、理解他们的工作热情,积极地争取组织的培养,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工作平台,期盼早日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但在现实中,有的领导和同志忽视了青年干部的工作热情,采取了观望和任其发展的态度,担心青年干部工作出纰漏,不能放手让青年干部独挡一面,压抑了青年干部的工作激情。同时缺乏顺畅的沟通机制,对青年干部面临工作、生活中的困惑没有及时了解和疏导,使有的青年干部在单位没有体会到“家”的温暖,日积月累,青年干部觉得没有归属感。因此,有必要在基层建立对青年干部的关怀和谈心制度,使青年干部在单位能体会到家的温暖,能感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给予的亲人一般的温情。
(一)建立领导干部定点、定人联系制度。在市局和区县工商局及基层工商所,有必要在领导分工中,明确领导干部定点、定时、定人联系青年干部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落实联系制度,及时了解青年干部的思想状况。在联系中,领导干部要与青年干部打成一片,与他们促膝谈心,了解他们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在原则范围内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和克服面临的困难,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二)建立老同志“传帮带”制度。在基层县局和工商所,有必要实行“一对一”和“多对一”的“传帮带”制度。在各单位,凡是有新进入的青年干部,都要指定一批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业务过硬、作风顽强的老同志作为青年干部的“老师”。人事机构和部门领导要与“老师”紧密合作,制定每位青年干部的培养和发展计划,帮助青年干部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提高业务水平,熟悉单位和工作范围内的相关情况,完善青年干部的职业规划。对青年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有人及时“指点迷津”。在“师徒”之间建立纯洁友善的同志感情,帮助青年干部走出“陌生、迷茫”的世界。
(三)建立“健康文明向上”的文体活动制度。在基层工商局要根据职工的爱好和兴趣特点,建立相应的兴趣活动小团体,根据各个时期的政治活动和单位的资源特点,举办一些“健康文明向上”的文体活动,发掘青年干部的潜力,引导青年干部高雅文明的兴趣爱好发展。通过充分发挥相应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的积极作用,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弘扬工商文化,传播工商精神,让广大青年干部在工商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二、建立肯定和奖励制度,增强青年干部的成就感,减少青年干部的挫折感 青年干部进入工商部门,基本上都胸怀大志,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岗位上。但要搞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需要扎实的经济、法律、管理理论功底和良好的社会实践经验,青年干部仅靠书本知识和满腔热情短时间内是很难干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所以,青年干部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缺点和出现一定的失误是在所难免。因此,工商部门的领导和老同志要有包容之心来理解和宽容青年干部工作中的失误,要善于发现和发挥他们的长处,及时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挖掘他们的潜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及时体会到每一次进步所取得的成就感。
(一)加强青年干部职业生涯的管理。职业生涯的管理是组织为干部职业生涯的成功提供基本的载体和科学的指导,对干部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激发青年干部发挥个人潜能的重要手段。组织在职业生涯的管理中,要尽量考虑青年干部的个人意愿,为青年干部指明发展的方向,为他们成才提供必要的信息,积极为他们创造成才的机会,为他们成才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二)建立青年干部成长发展的肯定机制。各级领导和人事机构要密切关注青年干部的成长,经常收集青年干部的建议和意见,对他们大胆谏言献策的态度要及时予以肯定,对他们的好建议和意见要积极采纳和推广,必要的时候要给予通报表彰。要通过在青年干部中发展党员,评选红盾卫士、青年标兵等形式,鼓励青年干部积极向上,对于具备基层领导素质的青年干部要大胆启用,增强青年干部的成就感。
(三)建立青年干部绩效的奖励机制。基层工商部门的领导要在工作检查和考核工作中,认真考察和考核每一位青年干部的工作成绩,对于工作成绩优异的青年干部,要在评先评优方面适当倾斜,防止论资排辈的倾向,尽量减少或避免以怀疑和不信任的眼光来看待青年干部所取得的成绩。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放宽青年干部评先评优方面的条件,通过积极的精神鼓励机制来激发青年干部的工作热情,增强青年干部的荣誉感。
(四)营造宽容青年干部缺点错误的氛围。青年干部具有较强的工作热情,但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因此,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语言和行为难免不会出现一定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基层工商部门的领导和老同志,要身体力行,作好表率,循循诱导,经常提醒。当发现青年干部犯非原则性错误时,不要过多的责难和排斥,要常有包容之心,宽容青年干部在成长中所犯的非原则性错误。在日常的工作中,各级领导和老同志,对待青年干部要多鼓励,少呵斥;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多教育,少处罚。尽力为青年干部的成长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三、健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增强青年干部的求知感,减少青年干部的厌倦感 青年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常常踌躇满志,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迫切地希望尽快掌握工作相关的知识,早日适应工作的需要。工商业务繁杂多变,应当根据青年干部的特点,对他们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培训。帮助他们及时更新知识和观念,减少他们对肤浅的、陈旧的知识了解的厌倦感。让他们体会到组织对他们人生价值的开发和尊重。
(一)建立青年干部的定期轮训制度。教育培训是组织对员工个人的重视和尊重,它本身就是一种激励。现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都非常重视干部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但除了对新录用公务员的入职岗前培训是专门针对青年干部的以外,基本上就没有实施专门针对青年干部的定期轮训制度。省、市、县级工商局要根据青年干部学历高、吸收能力强、思想活跃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定期进行轮训,帮助青年干部早日成为各个岗位的行家里手,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成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主力军。
(二)建立青年干部的个性化培养制度。新录用的70、80后公务员,个性化发展意识非常强。基层工商部门的领导和人事机构要高度关注和引导他们的个性化发展,要根据他们的性格、爱好特点,制定专门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既包括理念的更新、又包括培训方式、培训手段、培训内容等的创新,要扬长避短,引导和帮助他们及时成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各类专家。
(三)营造青年干部大胆实践的支持性环境。青年干部善于大胆设想,敢于
创新,他们渴求把自己先进的思想成果和学习成果转化到具体工作中。所以,基层的领导干部和同事,要注意倾听和采纳他们的意见,为他们大胆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积极为他们的具体实施营造宽松的支持性环境。
四、建立职务轮换和替补训练制度,增强青年干部的使命感,减少青年干部的失落感
青年干部思想活跃,求新意识较强。多数青年干部期盼能够在多岗位上锻炼和摔打,早日能够建功立业。但是,由于工商行政管理体制的限制,青年干部的流动性并不强,晋升通道狭窄,处理不好,容易诱发青年干部在事业发展上的“疲惫”感,挫伤青年干部的积极性。因此,可以通过建立职务轮换和替补训练制度,给予青年干部的发展希望,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一)认真制定和落实青年干部职务轮换计划。职务轮换是人力资源培训的一种常用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对干部培养的激励机制。既可以让青年干部及时掌握各种业务知识,熟悉各岗位的工作和各部门的人员情况,也可以满足青年干部的求新意识,有利于培养他们成为“多面手”。人事机构每年要制定周密的青年干部职务轮换计划,并在组织机构调整和人员补充、流动时,认真落实好职务轮换工作计划,对青年干部在职务轮换期间每个岗位的表现情况要进行跟踪调查,对其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工作成绩等应作出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估,并将评价结论、评估结果和改进意见反馈给当事人,将职务轮换的表现作为培养选拔使用青年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认真制定和落实青年干部替补训练计划。替补训练既是人力资源培训的一种常用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对青年领导干部培养的有效方法。替补训练既可以让青年后备干部早日熟悉未来可能任职的岗位,同时也激励青年干部为未来的发展目标努力奋斗。市局和县局领导班子,需要有开阔的胸襟,认真制定和实施
后备人才发展战略,积极培养青年后备干部。要有意识地腾出相关的岗位让青年后备干部早日在未来可能任职的岗位上锻炼;要选配好导师,制定好替补训练计划,人事机构要进行适时的跟踪和指导,正确作出评价。当青年后备干部具备相应的任职能力后,只要出现相应的岗位空缺,应及时将青年后备干部补充到相应的岗位。
总之,对青年干部的激励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上下齐心协力,采取积极有效的各项措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发挥他们的优势,引导和帮助他们在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中建功立业。
第二篇:激励的二十种非经济手段
(管理激励员工的二十种非经济手段)
员工激励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方法: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但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物质需求只是最低层次的需求,因而薪酬的激励作用有限;而管理一但制度化就变得僵硬,用死的东西去管活的人不一定有效。
我们必须从人性出发,去探索人们行动背后真正的动力源泉。我们发现,危机、荣誉、使命、竞争、沟通、生存、兴趣和空间能带给人们最强大的行动力。基于这八种动力源泉,开发出20种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非经济手段和保证激励效果必须坚持的两个基本原则。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非物质方法
激励基本原则之一:公平性
公平性是员工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绪,影响激励效果。管理者在处理员工问题时,一定要有一种公平的心态,不应有任何的偏见和喜好,不能有任何不公的言语和行为。取得同等成绩的员工,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等错误的员工,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管理者宁可不奖励或者不处罚。员工只要存有不平的心态,许多以前能激励员工的方法,都会变得不管用。
激励基本原则之二:因人而异
按能力和心态划分,所有类型企业的员工都可以分为四个级别,在采取激励措施时应因级别而异。
一、使命法
1.自我激励
A.方法:
激励斗志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由公司老总或其他事业有成的人士为员工讲解创业经历,让员工认识到事业成功的可能行和艰难性;邀请成功学方面的专家到公司讲课;订购成功学方面的书刊给员工阅读;让员工讲出自己心中的理想以及实现理想的打算等。
B.原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渴望成功,都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当员工心中被尘封已久的理想再次被点燃时,他们会表现出很大的爆发力。而他们心里明白,要成功就必须从做好手头上的工作开始。
2.个人业务承诺计划
A.方法:
让每名员工年初制定本人全年业务计划,向公司立下“军令状”。由其直接主管负责考察业绩完成情况、执行力度及团队精神,并予以必要的指导、协助和鼓励。但不要给员工制定太多的目标,而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潜能和创造性。
B.原理
根据期望机率理论,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动力或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该项活动所产生的成果的吸引力和该项成果实现的机率的大小。完全的目标导向激发了员工奋斗和创新的动力,计划的一步步完成使他们充满成就感,团队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动力和宽慰。
3.组建临时团队
方法:
将某个重要的业务计划或项目交由一个临时组建的团队去做。
原理:
临时团队之所以可以产生较高的工作效率,其组织形式对成员的激励功不可没。临时小组有以下的特点:人少(最佳规模为3~7人),志愿组成,目标导向,通常完成任务之后自行解散。适当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又有可能达成的目标能很好地激发临时团队成员的创新激情,同时临时团队实行自我管理,即团队成员从本来的被控制变成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当一个人充满责任感的时候,他将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二、生存法
4.生存竞争
方法:
对员工进行动态评估,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
原理:
让员工明白,如果他们不努力工作或者工作没有业绩的话,就有可能被公司淘汰出局。在生存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可能失去饭碗的压力将会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范例:
美国通用电气将其所有的员工分为五类。第一类是顶尖人才,占10%;次一些的是第二类,占15%;第三类是中等水平的员工,占50%,他们的变动弹性最大,他们有机会选择何去何从;接下来是占15%的第四类,需要对他们敲响警钟,督促他们上进;第五类是最差的,占10%,只能毫不留情地辞退他们。这种淘汰机制给了全体员工充分的紧迫感,也给了他们充足的动力。
三、竞争
5.新陈代谢机制
A.方法
制定公司、部门及个人工作目标,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达不到目标的责任人员无论级别、资历、以往贡献都得下台。
B.原理
许多公司的业务计划在制定时意气风发,可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因种种原因不断打折扣,最后即使完不成也不了了之,使得制定业务计划本身已经失去意义,领导丧失权威,员工丧失紧迫感和责任敢。
6.分组竞争机制
A.方法:
将公司业务部门划分为若干小组,每天(周)公布业绩排行榜,月终总结,奖励先进,激励后进。
B.原理
最好的机制不是试图去“让懒人变得有生产力”,而是在企业中形成高绩效的环境,使员工的敬业精神得以发扬光大,让懒惰者无处藏身。基于真诚合作和责任承诺之上的内部竞争,来自同级的压力比来自上级的命令更能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7.在内部引入外来竞争
A.方法:
允许内部机构向外界采购产品或服务,使内部相关的供应部门不能再依靠独家生意,舒舒服服过日子而不思进取。
B.原理:
“铁饭碗”变成“泥饭碗”。内部机构不努力就会没饭吃,当然会加倍努力改善产品或服务质量,并努力降低成本以增强竞争力。
四、兴趣法
8.鼓励“非法行动”
A.方法
允许和鼓励员工做一些正常工作、常规程序以外的尝试。
B.原理
很多时候,员工在工作中的新想法、新创意是突如其来的,但是这一部分计划外的想法却同很多计划内的想法同样具有价值,需要被企业重视并予以支持。有些耗资不多的新构思,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简单试验进行测试。类似情况经常发生在企业的基层,基层员工常常是最了解产品、客户和市场的,他们由于成年累月的实际操作,对这些方面有独到的了解,知道怎样提高生产和市场拓展效率。
B.范例:
通用电器公司的巨大成功,例如在工业用塑料和飞机发动机早先得到的成功,就是“非法活动”的直接结果。IBM甚至在管理制度上故意设计得有一点“漏洞”,以便让一些人在预算之外做点事,执行计划以外的计划。在长达二十五年中,IBM重要产品的生产没有任何一项是该公司的正式系统搞出来的。
9.给员工完全自由发挥的空间
A.方法:
如对公司科研人员而言,可以允许其花费公司时间的15%,在自己选定的领域内从事研究和发明创造活。
B.原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工作推进剂。员工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真正感兴趣,能从中获得快乐,才会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
五、空间
10.培训机会
A.方法:
为员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机会,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值和员工自身的值。
B.原理:
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终身学习”和建立“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个人与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要求。企业应该通过培训开发来挖掘员工潜力,实现员工人力资源的保值增值。这既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需要,也是维护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极为重要的一环。
11.岗位轮换
A.方法:
员工定期(比如一年)轮岗,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
B.原理:
在传统管理时代,强调组织分工明确,结果员工每天重复单调的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率,但成员的满意度下降。人本思想问世后,对人的激励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注意完善人的能力,开发人的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健全岗位轮换制度使员工能更加充分、更加主动地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从而使工作内容横向丰富化和纵向扩大化。这样,工作产生的乐趣和挑战性就成为了工作本身对员工的回报。
12.给予员工畅顺的事业发展渠道
A.方法:
在干部选拔上,企业要给员工更多的机会,从以前对外聘用为主,转变为对外聘用与内部选拔并重,最后过渡到内部培养选拔为主,变“伯乐相马”为“在赛马中选马”。
B.原理:
事业发展是员工内在报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职业发展属于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的范畴,因而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
13.减少审批程序
A.方法
减少一个产品研发或市场拓展计划的审批程序和时间,不要设置过高的审查标准,留给相关人员更多的空间。
B.原理
复杂性引发冷漠及惰性。如果业务人员的一项雄心勃勃的拓展计划面临公司的层层把关,他自然会降低工作的热情。而事实上很多划时代的产品或营销方案只是出于一个看似荒谬的点子。
14.员工参与决策
A.方法:
建立员工参与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机制,提高员工主人翁参与意识。如让员工参与公司发展目标、方向的分析研讨,让员工参与项目确定,参与保证公司正常运转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
B.原理:
没有人喜欢别人强加于自己身上的东西。但如果让员工参与公司经营目标、管理制度等的制定,他们就会觉得那就是自己的目标和行为规则,就会充满期待地投入工作。
六、荣誉法
15.荣誉激励
A.方法
对有突出表现或贡献的员工,对长期以来一直在为公司奉献的员工,毫不吝啬地授予一些头衔、荣誉,换来员工的认同感,从而激励员工的干劲。
B.原理
每个人都对归属感及成就感充满渴望,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富有意义。荣誉从来都是人们激情的催化剂。拿破仑“为法兰西而战!”的名句更是使他的军队所向披靡。
C.范例:
IBM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当公司员工完成他的任务,他就被批准为该俱乐部会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结果,公司的雇员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以获取那份光荣。
七、危机
16.危机教育
A.方法:
不断地向员工灌输危机观念,让他们明白企业生存环境的艰难,以及由此可能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B.原理:
企业发展的道路充满危机。正式因为如此,盖茨才会不断地告诫他的员工:微软永远离破产只有18个月!任正非才会警告:华为的冬天很快就要来临!然而这种危机往往并不是所有员工都能感受到的,特别是非市场一线人员。此有必要不断向员工灌输危机观念,树立危机意识,重燃员工的创业激情。
八、沟通
17.双向沟通
A.方法:
基层员工与高层管理人员恳谈会、经理接待日、员工意见调查、总裁信箱、设立申诉制度,让任何的意见和不满得到及时、有效的表达;建立信息发布会、发布栏、企业内部刊物等,让员工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向、动态,增强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B.原理:
使员工感受到自己受重视、有存在价值,自然会有热情去为公司做事。
18.变惩罚为激励
A.方法:
员工犯错误,通过管理者与其进行朋友式的沟通和交流,让员工感受到被尊重和爱护,从而主动承认错误,主动接受惩罚,主动改善工作质量。
B.原理:
对员工犯的错误,企业普遍的做法就是严厉批评和惩罚!然而处罚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员工积怨甚至流失。只有沟通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9.亲情关怀
A.方法:
企业的经理和主管应该是一个细心的人。对员工的工作成绩,哪怕是很小的贡献也及时给予回馈。一张小纸条,一个电话留言,一封e-mail,一个两张电影票的红包,都能让员工感到自己受领导关注、工作被认可,并为此而兴奋不已。
此外还有建立员工生日情况表,总经理签发员工生日贺卡、关心和慰问有困难员工等。可以很好地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B.原理: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能被认可、赞同和感激,这是人们前进的动力。
20.变消极管理为积极管理
A.方法:
管理者对员工给予积极意见而不是责备。
B.原理
员工往往只体验到“因犯错而做出的管理(消极管理)”,亦即上司大多是在认为他们犯错误而须加以纠正时才给予意见。如果员工觉得他们的决定普遍获得支持,并在真正犯错时会获得适当指导,他们便会更为积极进取而且充满自信,并愿意承担职责和做出决定。如果员工清楚知道上司对他们的期望,知道自己受到重视和信任,并会获得鼓励和激励,他们便会全力以赴,尽心工作。
第三篇:团队激励20种非经济方法
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可以雇一个人到固定的工作岗位,你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你买不到创造性,你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得不设法争取这些。” 员工激励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方法: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但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物质需求只是最低层次的需求,因而薪酬的激励作用有限;而管理一但制度化就变得僵硬,用死的东西去管活的人不一定有效。我们必须从人性出发,去探索人们行动背后真正的动力源泉。我们发现,危机、荣誉、使命、竞争、沟通、生存、兴趣和空间能带给人们最强大的行动力。基于这八种动力源泉,开发出20种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非经济手段和保证激励效果必须坚持的两个基本原则。激励基本原则之一:公平性 公平性是员工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绪,影响激励效果。管理者在处理员工问题时,一定要有一种公平的心态,不应有任何的偏见和喜好,不能有任何不公的言语和行为。取得同等成绩的员工,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等错误的员工,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管理者宁可不奖励或者不处罚。员工只要存有不平的心态,许多以前能激励员工的方法,都会变得不管用。激励基本原则之二:因人而异 按能力和心态划分,所有类型企业的员工都可以分为四个级别,在采取激励措施时应因级别而异。企业理想的杰出人才。重用——给这些人才充分授权,赋予更多的责任。这类人才一般对自己职位和前程没有明确目标。1.挽救:不断鼓励、不断鞭策,一方面肯定其能力和信任,一方面给予具体目标和要求;特别要防止这些“怀才不遇”人才的牢骚和不满感染到企业,要与他们及时沟通。2.解雇辞退:对难以融入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的,干脆趁早辞退。较常见,尤其年轻人和新进员工。充分利用员工热情,及时对他们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提出提高工作能力的具体要求和具体方法;调整员工到其最适合的岗位或职务。这类人对企业作用不大。不要对他们失去信心,但控制耗费的时间,仅开展小规模培训;首先激发其工作热情,改变其工作态度,再安排到合适岗位。
一、使命法 1.自我激励 A.方法: 激励斗志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由公司老总或其他事业有成的人士为员工讲解创业经历,让员工认识到事业成功的可能行和艰难性;邀请成功学方面的专家到公司讲课;订购成功学方面的书刊给员工阅读;让员工讲出自己心中的理想以及实现理想的打算等。B.原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渴望成功,都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当员工心中被尘封已久的理想再次被点燃时,他们会表现出很大的爆发力。而他们心里明白,要成功就必须从做好手头上的工作开始。2.个人业务承诺计划 A.方法: 让每名员工年初制定本人全年业务计划,向公司立下“军令状”。由其直接主管负责考察业绩完成情况、执行力度及团队精神,并予以必要的指导、协助和鼓励。但不要给员工制定太多的目标,而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潜能和创造性。B.原理 根据期望机率理论,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动力或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该项活动所产生的成果的吸引力和该项成果实现的机率的大小。完全的目标导向激发了员工奋斗和创新的动力,计划的一步步完成使他们充满成就感,团队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动力和宽慰。3.组建临时团队 A.方法: 将某个重要的业务计划或项目交由一个临时组建的团队去做。B.原理: 临时团队之所以可以产生较高的工作效率,其组织形式对成员的激励功不可没。临时小组有以下的特点:人少(最佳规模为3~7人),志愿组成,目标导向,通常完成任务之后自行解散。适当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又有可能达成的目标能很好地激发临时团队成员的创新激情,同时临时团队实行自我管理,即团队成员从本来的被控制变成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当一个人充满责任感的时候,他将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二、生存法 4.生存竞争 A.方法: 对员工进行动态评估,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B.原理: 让员工明白,如果他们不努力工作或者工作没有业绩的话,就有可能被公司淘汰出局。在生存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可能失去饭碗的压力将会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C.范例: 美国通用电气将其所有的员工分为五类。第一类是顶尖人才,占10%;次一些的是第二类,占15%;第三类是中等水平的员工,占50%,他们的变动弹性最大,他们有机会选择何去何从;接下来是占15%的第四类,需要对他们敲响警钟,督促他们上进;第五类是最差的,占10%,只能毫不留情地辞退他们。这种淘汰机制给了全体员工充分的紧迫感,也给了他们充足的动力。
三、竞争 5.新陈代谢机制 A.方法 制定公司、部门及个人工作目标,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达不到目标的责任人员无论级别、资历、以往贡献都得下台。B.原理 许多公司的业务计划在制定时意气风发,可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因种种原因不断打折扣,最后即使完不成也不了了之,使得制定业务计划本身已经失去意义,领导丧失权威,员工丧失紧迫感和责任敢。6.分组竞争机制 A.方法: 将公司业务部门划分为若干小组,每天(周)公布业绩排行榜,月终总结,奖励先进,激励后进。B.原理 最好的机制不是试图去“让懒人变得有生产力”,而是在企业中形成高绩效的环境,使员工的敬业精神得以发扬光大,让懒惰者无处藏身。基于真诚合作和责任承诺之上的内部竞争,来自同级的压力比来自上级的命令更能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7.在内部引入外来竞争 A.方法: 允许内部机构向外界采购产品或服务,使内部相关的供应部门不能再依靠独家生意,舒舒服服过日子而不思进取。B.原理: “铁饭碗”变成“泥饭碗”。内部机构不努力就会没饭吃,当然会加倍努力改善产品或服务质量,并努力降低成本以增强竞争力。
四、兴趣法 8.鼓励“非法行动 A.方法 允许和鼓励员工做一些正常工作、常规程序以外的尝试。B.原理 很多时候,员工在工作中的新想法、新创意是突如其来的,但是这一部分计划外的想法却同很多计划内的想法同样具有价值,需要被企业重视并予以支持。有些耗资不多的新构思,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简单试验进行测试。类似情况经常发生在企业的基层,基层员工常常是最了解产品、客户和市场的,他们由于成年累月的实际操作,对这些方面有独到的了解,知道怎样提高生产和市场拓展效率。B.范例: 通用电器公司的巨大成功,例如在工业用塑料和飞机发动机早先得到的成功,就是“非法活动”的直接结果。IBM甚至在管理制度上故意设计得有一点“漏洞”,以便让一些人在预算之外做点事,执行计划以外的计划。在长达二十五年中,IBM重要产品的生产没有任何一项是该公司的正式系统搞出来的。9.给员工完全自由发挥的空间 A.方法: 如对公司科研人员而言,可以允许其花费公司时间的15%,在自己选定的领域内从事研究和发明创造活。B.原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工作推进剂。员工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真正感兴趣,能从中获得快乐,才会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
五、空间 10.培训机会 A.方法: 为员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机会,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和员工自身的价值。B.原理: 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终身学习”和建立“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个人与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要求。企业应该通过培训开发??这既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需要,也是维护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极为重要的一环。11.岗位轮换 A.方法: 员工定期(比如一年)轮岗,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B.原理: 在传统管理时代,强调组织分工明确,结果员工每天重复单调的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率,但成员的满意度下降。人本思想问世后,对人的激励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注意完善人的能力,开发人的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健全岗位轮换制度使员工能更加充分、更加主动地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从而使工作内容横向丰富化和纵向扩大化。这样,工作产生的乐趣和挑战性就成为了工作本身对员工的回报。12.给予员工畅顺的事业发展渠道 A.方法: 在干部选拔上,企业要给员工更多的机会,从以前对外聘用为主,转变为对外聘用与内部选拔并重,最后过渡到内部培养选拔为主,变“伯乐相马”为“在赛马中选马”。B.原理: 事业发展是员工内在报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职业发展属于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的范畴,因而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13.减少审批程序 A.方法 减少一个产品研发或市场拓展计划的审批程序和时间,不要设置过高的审查标准,留给相关人员更多的空间。B.原理 复杂性引发冷漠及惰性。如果业务人员的一项雄心勃勃的拓展计划面临公司的层层把关,他自然会降低工作的热情。而事实上很多划时代的产品或营销方案只是出于一个看似荒谬的点子。14.员工参与决策 A.方法: 建立员工参与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机制,提高员工主人翁参与意识。如让员工参与公司发展目标、方向的分析研讨,让员工参与项目确定,参与保证公司正常运转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B.原理: 没有人喜欢别人强加于自己身上的东西。但如果让员工参与公司经营目标、管理制度等的制定,他们就会觉得那就是自己的目标和行为规则,就会充满期待地投入工作。
六、荣誉法 15.荣誉激励 A.方法 对有突出表现或贡献的员工,对长期以来一直在为公司奉献的员工,毫不吝啬地授予一些头衔、荣誉,换来员工的认同感,从而激励员工的干劲。B.原理 每个人都对归属感及成就感充满渴望,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富有意义。荣誉从来都是人们激情的催化剂。拿破仑“为法兰西而战!”的名句更是使他的军队所向披靡。C.范例: IBM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当公司员工完成他的任务,他就被批准为该俱乐部会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结果,公司的雇员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以获取那份光荣。
七、危机 16.危机教育 A.方法: 不断地向员工灌输危机观念,让他们明白企业生存环境的艰难,以及由此可能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B.原理: 企业发展的道路充满危机。正式因为如此,盖茨才会不断地告诫他的员工:微软永远离破产只有18个月!任正非才会警告:华为的冬天很快就要来临!然而这种危机往往并不是所有员工都能感受到的,特别是非市场一线人员。此有必要不断向员工灌输危机观念,树立危机意识,重燃员工的创业激情。
八、沟通 17.双向沟通 A.方法: 基层员工与高层管理人员恳谈会、经理接待日、员工意见调查、总裁信箱、设立申诉制度,让任何的意见和不满得到及时、有效的表达;建立信息发布会、发布栏、企业内部刊物等,让员工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向、动态,增强他们参与的积极性。B.原理: 使员工感受到自己受重视、有存在价值,自然会有热情去为公司做事。18.变惩罚为激励 A.方法: 员工犯错误,通过管理者与其进行朋友式的沟通和交流,让员工感受到被尊重和爱护,从而主动承认错误,主动接受惩罚,主动改善工作质量。B.原理: 对员工犯的错误,企业普遍的做法就是严厉批评和惩罚!然而处罚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员工积怨甚至流失。只有沟通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9.亲情关怀 A.方法: 企业的经理和主管应该是一个细心的人。对员工的工作成绩,哪怕是很小的贡献也及时给予回馈。一张小纸条,一个电话留言,一封e-mail,一个两张电影票的红包,都能让员工感到自己受领导关注、工作被认可,并为此而兴奋不已。此外还有建立员工生日情况表,总经理签发员工生日贺卡、关心和慰问有困难员工等。可以很好地增强员工的归属感。B.原理: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能被认可、赞同和感激,这是人们前进的动力。20.变消极管理为积极管理 A.方法: 管理者对员工给予积极意见而不是责备。B.原理 员工往往只体验到“因犯错而做出的管理(消极管理)”,亦即上司大多是在认为他们犯错误而须加以纠正时才给予意见。如果员工觉得他们的决定普遍获得支持,并在真正犯错时会获得适当指导,他们便会更为积极进取而且充满自信,并愿意承担职责和做出决定。如果员工清楚知道上司对他们的期望,知道自己受到重视和信任,并会获得鼓励和激励,他们便会全力以赴,尽心工作。
第四篇:浅析企业员工激励中的非经济激励
论文题目:
姓名:
身份证号: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郭建平***1045468北京市国家工程机械质检中心
浅析企业员工激励中的非经济激励
浅析企业员工激励中的非经济激励
摘要:
现代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尤为重要,而如何有效的使用激励机制又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而员工激励中的非经济激励则是又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是一种原动力,是用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领导者的一项主要职能。本文分析了影响企业中员工激励有效性的非经济因素以及非经济激励因素对员工激励效度的影响和对策,为企业员工激励提供参考。
一、激励的含义
所谓激励,就是领导者遵循人的行为规律,根据激励理论,运用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手段,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指导和引导员工的行为指向企业特定的发展目标。能否达到目标,取决于激励机制运行的经营管理环境、被激励者潜在的能力、需求、工作的满意度,激励的手段、方法和技巧等。
二、影响企业中员工激励有效性的非经济因素
企业激励机制在形成及执行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其有效性。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即激励的效度可定义为:激励对员工行为的激发程度,对员工内在潜力的挖掘程度,对员工动机的提升程度。
(一)非经济激励及其独特作用
非经济激励是针对人的荣誉、身份、地位、成就感、工作条件等与人的精神需求有关因素的关注,并采用适当的形式,以满足人的归属需要、自尊自爱需要、成长发展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管理过程。它是十分重要的激励手段,在管理中通过精神方面的强化作用,使人产生欲望、渴求,在较高层次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员工的奋斗目标结合在一起,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有助于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契约,让员工达到自我管理的境界。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看,具有竞争力的经济激励制度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高工资和高福利意味着企业可以在劳动力市场上吸引更加优秀的求职者,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留住重要员工的能力。但高经济
报酬具有暂时性特点,无法长期保持,其次经济报酬对员工个人的激励效用递减,同时也无法形成企业与员工之间良好的心理默契,使员工产生忠诚感和归属感。因此,相对于经济激励,非经济激励的作用深度大,效果维持时间长。
(二)影响员工激励有效性的非经济因素
员工激励的运行需要一个良好的管理体制作为基础,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才能提高激励的有效性。其中,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企业的用人制度等非经济因素均对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形象和理念的平台,往往在激励员工成长等行为上,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首先,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对员工人格的尊重。在满足员工对经济利益的需求外,满足了企业对员工尊重的需求,肯定个人尊严,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其次,企业文化强调人文管理,重视沟通与协调工作。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员工具有灵活性、积极性、创造性,在谋求决策科学性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创造出一种以民主为特征的环境机制,强调沟通与协调,求得员工对决策的理解,畅通上下言路,避免内耗。第三,企业文化能够促进竞争与合作、个性化与团队精神的结合。企业内部在保持一定竞争压力的同时,员工间需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撑,以便能够使其自身和整体组织以最优的方式运转,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创造性,又要发挥他人的优点,两者互补,形成更强的创造力,这是一种竞争合作,也是个性的团结协作。第四,企业文化能够创造以创新为特征的宽松的企业氛围。企业要富有特色的创新文化,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并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创造性思维为企业增添发展活力。
管理制度作为企业健康运行发展的基础,对激励机制的有效性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企业主要依靠管理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首先,制度执行的流程要顺畅。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执行”。而执行过程中,任何一点的“阻塞”,都直接影响计划的完成,激励机制的效度亦无从体现;同时,管理制度的局部缺失也直接影响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其次,“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体现在管理制度的各个方面。现在员工的需求呈现多样性的状态,人性化的管理使员工的需要和利益相容于组织的目标
和利益,使组织和个人的目标和利益相匹配,达到组织与员工共同发展、共存共荣。这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最佳实现方式,能够使员工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三,管理制度的约束机制要健全。激励和约束是企业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手段。不同性质的工作,激励和约束之间的替代性是不同的。但无论什么性质的工作,激励和约束都必须配合使用,否则就会出现很多管理问题,无法达到企业的计划目标。第四,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要透明。实施透明化管理,使员工对制度的执行过程及结果清楚明了,达到执行流程顺畅,减少阻力;使员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自觉使自己的事业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提高激励的效度。
企业的用人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支柱,它直接影响激励机制的有效性。首先,宽松的用人环境,可以提升员工的责任感,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提高激励机制的有效性。等级森严,绝对服从,造就的是庸才,产生的是工具,更无从谈起主动性和创造力。其次,积极向上的用人氛围,能够满足员工个人成就需求的实现,增加员工对努力回报的期望,引导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规划的一致。不辨忠奸,能低位高,用人惟亲,蠢材当道,企业的激励机制只能是一个摆设。第三,企业用人要注意能岗匹配原则的体现。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不同能力的人,应赋予不同的权利,承担不同的责任。当能力大于岗位的要求时,员工无法施展才华,就会感到压抑,积极性受到打击;当能力小于岗位要求时,影响组织效益,人心不稳,此时,企业的激励机制无法起到作用。只有能岗匹配时,通过激励,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激励所激发的原动力是一个内在的变量,它是通过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而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他本身的工作动机、生活背景、人格特质及个人能力等因素。员工的工作动机是激励的前提。人的动机主要是内在动机,工作动机是需求引起的,当需求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需求就可以转化成动机,从而决定人的行动结果。工作动机与行动结果成正比例关系,动机等于零,其行动结果必然为零;工作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呈正态分布型曲线,当动机的强度适中时,工作效率最高,而工作动机太高或太低均会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非经济激励效度的方法和技巧
人的本性之一,就是有着一种满足自己需要的欲望。一旦需要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立即转化为动机,从而激发人们去行动。所以说,需要是人的行为之源,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原动力,也是激励的依据。企业应采用多种方法和技巧,提高激励的有效性。
1.用心去奖励员工
企业管理者在运用激励时,其形式不能成为常态,但是企业管理者激励员工的心态却一定要成为常态,要用心去奖励员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给予员工的奖励时,时间不需要局限在某一些时间点上,但不同形式的激励文化打造,应该贯穿员工职业生涯的全过程,以促使员工认同企业价值导向的文化观念,与企业建立起长期互信的社会交换关系,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提高整体绩效。要用心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这不仅包括工作条件、工作时间,还有合理的员工管理政策,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员工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会给员工带来良好的心理感觉,激发员工努力工作,减少劳资冲突,以减少不必要的人才流失。
要用心放大员工的工作价值。这意味着员工做更多的工作,同时也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其主要方式是将工作内容丰富化,工作扩大化等,让工作具有完整性、自主权,使员工能够体会到工作的意义和赋予的责任,从而产生激励作用,减少因工作单调带来的枯燥感。要用心促进员工个人成长。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企业促进员工个人成长一般采用职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各种培训、晋升的方式来进行的。员工个人成长不仅可以带来人力资本的升值, 而且还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一个台阶。
2.信任自己的员工
员工需求到底是什么,李嘉诚曾经中肯地说“待遇与前途”。不可否认,丰厚的薪酬回报、对于突出贡献的巨额奖金、学习与培训以及晋升的机会,能够激励员工;而上司的信任,对于“士为知己者死”的能人而言,更为常态的无言激励。企业的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管理空间,给员工以充分的信任,辅之以荣誉、地位、培训等的各种激励措施,在企业文化管理的载体上加以综合运用,以产生较好的激励效果。给员工以充分的信任的关键是授权和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决策。授权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而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决策则表明员工在企业中的重要,以达到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双赢局面。
3.运用好职业生涯规划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职业生涯规划是非经济激励管理与最佳绩效管理有效结合的核心要素。如果一个研发人员业绩非常好,企业给予他什么奖励呢?让他做职业经理人?也许这对个人和企业都是一种损失。因此企业应该为员工设立多种职业生涯规划,除了职业经理人上升通道,还可以建立如技术专家、市场专家、人力资源专家等任职资格体系,使员工感觉到未来还有成长空间,这也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所以一个成熟发展的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公司的业务发展是形成一个互动优化系统的,企业要从人才战略的高度出发,把非经济激励和绩效管理结合起来,打造出人才快速发展的体系架构,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四、结束语
激励机制是管理的核心,一个企业的激励机制能否有效的发挥作用,对企业的生存,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的激励机制不但要健全和完善,还要不断创新,注重非经济激励的作用,使企业的激励机制始终适应组织管理的不断进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王立民 浅谈企业激励机制的有效性[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 02期
(2)孔晓文 浅谈管理中非经济激励的运用[J]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06年 04期
(3)李永春.人才管理应如何遵循公平原则[J] 中国人才 2003(8)19.(4)李予阳.我国企业薪酬制度亟需更新[J] 中国人才 2003(8)28
(5)张策.工作的乐趣和牛排关系不大[N].21 世纪经济报道 2005-06-27
(6)王东晖.如何有效激励职能部门[J] 中外管理 2003(7):36
第五篇: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20种非经济手段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20种非经济手段
“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可以雇到一个人到固定的工作岗位,你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你买不到创造性,你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得不设法争取这些。”
员工激励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方法: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但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物质需求只是最低层次的需求,因而薪酬的激励作用有限;而管理一旦制度化就变得僵硬,用死的东西去管活的人不一定有效。
我们必须从人性出发,去探索人们行动背后真正的动力源泉。我们发现,危机、荣誉、使命、竞争。沟通、生存、兴趣和空间能带给人们最强大的行动力。基于这八种动力源泉,开发出20种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非经济手段和保证激励效果必须坚持的两个基本原则。
激励员工工作热情的非物质方法
激励基本原则之一:公平性
公平性是员工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绪,影响激励效果。管理者在处理员工问题时,一定要有一种公平的心态,不应有任何的偏见和喜好,不能有任何不公的言语和行为。取得同等成绩的员工,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等错误的员工,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管理者宁可不奖励或者不处罚。员工只要存有不平的心态,许多以前能激励员工的方法,都会变得不管用。
激励基本原则之二:因人而异
按能力和心态划分,所有类型企业的员工都可以分为四个级别,在采取激励措施时应因级别而异。
一、使命法
1.自我激励
A.方法:
激励斗志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由公司老总或其他事业有成的人士为员工讲解创业经历,让员工认识到事业成功的可能性和艰难性;邀请成功学方面的专家到公司讲课;订购成功学方面的书刊给员工阅读;让员工讲出自己心中的理想以及实现理想的打算等。
B.原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渴望成功,都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当员工心中被尘封已久的理想再次被点燃时,他们会表现出很大的爆发力。而他们心里明白,要成功就必须从做好手头上的工作开始。
2.个人业务承诺计划
A.方法:
让每名员工年初制定本人全年业务计划,向公司立下“军令状”。由其直接主管负责考察业绩完成情况、执行力度及团队精神,并予以必要的指导、协助和鼓励。但不要给员工制定太多的目标,而要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潜能和创造性。
B.原理:
根据期望几率理论,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动力或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该项活动所产生的成果的吸引力和该项成果实现的几率的大小。完全的目标导向激发了员工奋斗和创新的动力,计划的一步步完成使他们充满成就感,团队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动力和宽慰。
3.组建临时团队
A.方法:
将某个重要的业务计划或项目交由一个临时组建的团队去做。
B.原理:
临时团队之所以可以产生较高的工作效率,其组织形式对成员的激励功不可没。临时小组有以下的特点:人少(最佳规模为3-7人),志愿组成,目标导向,通常完成任务之后自行解散。适当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又有可能达成的目标能很好地激发临时团队成员的创新激情,同时临时团队实行自我管理,即团队成员从本来的被控制变成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当一个人充满责任感的时候,他将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二、生存法
4.生存竞争
A.方法:
对员工进行动态评估,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
B.原理:
让员工明白,如果他们不努力工作或者工作没有业绩的话,就有可能被公司淘汰出局。在生存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可能失去饭碗的压力将会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C.范例:
美国通用电气将其所有的员工分为五类。第一类是顶尖人才,占10%;次一些的是第二类,占15%;第三类是中等水平的员工,占50%,他们的变动弹性最大,他们有机会选择何去何从;接下来是占15%的第四类,需要对他们敲响警钟,督促他们上进;第五类是最差的,占10%,只能毫不留情地辞退他们。这种淘汰机制给了全体员工充分的紧迫感,也给了他们充足的动力。
三、竞争
5.新陈代谢机制
A.方法:
制定公司、部门及个人工作目标,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达不到目标的责任人员,无论级别、资历、以往贡献都得下台。
B.原理:
许多公司的业务计划在制定时意气风发,可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因种种原因不断打折扣,最后即使完不成也不了了之,使得制定业务计划本身已经失去意义,领导丧失权威,员工丧失紧迫感和责任感。
6.分组竞争机制
A.方法:
将公司业务部门划分为若干小组,每天(周)公布业绩排行榜,月终总结,奖励先进,激励后进。
B.原理:
最好的机制不是试图去“让懒人变得有生产力”,而是在企业中形成高绩效的环境,使员工的敬业精神得以发扬光大,让懒惰者无处藏身。基于真诚合作和责任承诺之上的内部竞争,来自同级的压力比来自上级的命令更能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7.在内部引入外来竞争
A.方法:
允许内部机构向外界采购产品或服务,使内部相关的供应部门不能再依靠独家生意,舒舒服服过日子而不思进取。
B.原理:
“铁饭碗”变成“泥饭碗”。内部机构不努力就会没饭吃,当然会加倍努力改善产品或服务质量,并努力降低成本以增强竞争力。
四、兴趣法
8.鼓励“非法行动”
A.方法:
允许和鼓励员工做一些正常工作、常规程序以外的尝试。
B.原理:
很多时候,员工在工作中的新想法、新创意是突如其来的,但是这一部分计划外的想法却同很多计划内的想法同样具有价值,需要被企业重视并予以支持。有些耗资不多的新构思,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自己的简单试验来测试。类似情况经常发生在企业的基层,基层员工常常是最了解产品、客户和市场的,他们由于成年累月的实际操作,对这些方面有独到的了解,知道怎样提高生产和市场拓展效率。
C.范例:
通用电器公司的巨大成功,例如在工业用塑料和飞机发动机的成功,就是“非汝活动”的直接结果。IBM甚至在管理制度上故意设计得有一点“漏洞”,以便让一些人在预算之外做点事,执行计划以外的计划。在25年中,IBM重要产品的生产没有任何一项是该公司的正式系统搞出来的。
9.给员工完全自由发挥的空间
A.方法:
如对公司科研人员而言,可以允许其花费公司时间的15%,在自己选定的领域内从事研究和发明创造活动。
B.原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工作推进剂。员工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真正感兴趣,能从中获得快乐,才会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
五、空间
10.培训机会
A.方法:
为员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机会,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和员工自身的价
值。
B.原理:
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终身学习”和“建立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个人与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干不败之地的基本要求。企业应该通过培训开发来挖掘员工潜力,实现员工人力资源的保值增值。这既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需要,也是维护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极为重要的一环。
11.岗位轮换
A.方法:
员工定期(比如一年)轮岗,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
B.原理:
在传统管理时代,强调组织分工明确,结果员工每天重复单调的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率,但成员的满意度下降。人本思想问世后,对人的激励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注意完善人的能力,开发人的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健全岗位轮换制度,使员工能更加充分、主动地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从而使工作内容横向丰富化和纵向扩大化。这样,工作产生的乐趣和挑战性就成为了工作本身对员工的回报。
12.给予员工顺畅的事业发展渠道
A.方法:
在干部选拔上,企业要给员工更多的机会,从以前对外聘用为主,转变为对外聘用与内部选拔并重,最后过渡到内部培养选拔为主,变“伯乐相马”为“在赛马中选马”。
B.原理:
事业发展是员工内在报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职业发展属于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的范畴,因而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
13.减少审批程序
A.方法:
减少一个产品研发或市场拓展计划的审批程序和时间,不要设置过高的审查标准,应留给相关人员更多的空间。
B.原理:
复杂性引发冷漠及惰性。如果业务人员的一项雄心勃勃的拓展计划面临公司的层层把关,他自然会降低工作的热情。而事实上很多划时代的产品或营销方案只是出于一个看似荒谬的点子。
14.员工参与决策
A.方法:
建立员工参与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机制,提高员工主人翁参与意识。如让员工参与公司发展目标、方向的分析研讨,让员工参与项目确定,参与保证公司正常运转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
B.原理:
没有人喜欢别人强加于自己身上的东西。但如果让员工参与公司经营目标、管理制度等的制定,他们就会觉得那就是自己的目标和行为规则,就会充满期待地投入工作。
六、荣誉法
15.荣誉激励
A.方法:
对有突出表现或贡献的员工,对长期以来一直在为公司奉献的员工,毫不吝啬地授予一些头衔、荣誉,换来员工的认同感,从而激励员工的干劲。
B.原理:
每个人都对归属感及成就感充满渴望,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富有意义。荣誉从来都是人们激情的催化剂。拿破仑“为法兰西而战”的名句更是使他的军队所向披靡。
C.范例:
IBM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当公司员工完成他的任务,他就被批准为该俱乐部会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结果,公司的雇员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以获取那份光荣。
七、危机
16.危机教育
A.方法:
不断地向员工灌输危机观念,让他们明白企业生存环境的艰难,以及由此可能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B.原理:
企业发展的道路充满危机。正是因为如此,盖茨才会不断地告诫他的员工:微软永远寓破产只有18个月!任正非才会警告:华为的冬天很快就要来临!然而这种危机往往并不是所有员工都能感受到的,特别是非市场一线人员。因此有必要不断向员工灌输危机观念,树立危机意识,重燃员工的创业激情。
八、沟通
17.双向沟通
A.方法:
基层员工与高层管理人员恳谈会、经理接待日、员工意见调查、总裁信箱、设立申诉制度,让任何的意见和不满得到及时、有效的表达;建立信息发布会、发布栏、企业内部刊物等,让员工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向、动态,增强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B.原理:
使员工感受到自己受重视、有存在价值,自然会有热情去为公司做事。
18.变处罚为激励
A.方法:
员工犯错误,通过管理者与其进行朋友式的沟通和交流,让员工感受到被尊重和爱护,从而主动承认错误,主动接受惩罚,主动改善工作质量。
B.原理:
对员工犯的错误,企业普遍的做法就是严厉批评和惩罚1然而处罚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员工积怨甚至流失。只有沟通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9.亲情关怀
A.方法:
企业的经理和主管应该是一个细心的人。对员工的工作成绩,哪怕是很小的贡献也及时给予回馈。一张小纸条,一个电话留言,一封e-mail,一个两张电影票的红包,都能让员工感到自己受领导关注、工作被认可,并为此而兴奋不已。
此外还有建立员工生日情况表,总经理签发员工生日贺卡、关心和慰问有困难员工等,可以很好地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B.原理: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能被认可、赞同和感激,这是人们前进的动力o
20.变消极管理为积极管理
A.方法:
管理者对员工给予积极意见而不是责备。
B.原理:
员工往往只体验到“因犯锚而做出的管理(消极管理)”,亦即上司大多是在认为他们犯错误而须加以纠正时才给予意见。如果员工觉得他们的决定普遍获得支持,并在真正犯错时会获得适当指导,他们便会更为积极进取而且充满自信,并愿意承担职责和做出决定。如果员工清楚知道上司对他们的期望,知道自己受到重视和信任,并会获得鼓励和激励,他们便会全力以赴,尽心工作。作者:王孟龙(来源:《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