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施行细则

时间:2019-05-14 13:4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施行细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施行细则》。

第一篇: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施行细则

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施行细则(摘录)

民国八十一年九月十六日行政院(八一)台法字第三一六六六号令订定发布全文五十六条 民国八十三年十月十九日行政院(八三)台法字第三九三四三号令修正发布第四十三条条文 民国八十七年五月六日行政院(八七)台法字第二一四七○号令发布增订第二十五条之一至二十五条之

八、第五十四条之一;删除第十二条、第十六条;并修正第一条、第四条至第六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八条、第二十六条至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七条、第五十六条条文

民国九十一年一月三十日行政院(九一)院台秘字第○九一○○八一○一三号令修正发布第三条、第五十六条条文

民国九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行政院院台秘字第○九一○○六三七○○号令修正发布第四条、第五条、第五条之

一、第十九条及第五十条条文

第二十一条

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项规定申请改领一次退休(职、伍)给与人员,应于赴大陆地区定居之三个月前,检具左列文件,向原退休(职、伍)机关或所隶管区提出申请:

一、申请书。

二、支领(或兼领)月退休(职、伍)给与证书。

三、请人全户户籍誊本。

四、经许可赴大陆地区之证明文件。

五、定在大陆地区定居之意愿书。

六、在台湾地区有受扶养人者,经公证之受扶养人同意书。原退休(职、伍)机关或所隶管区受理前项申请后,应详细审核并转报核发各该月退休(职、伍)给与之主管机关于二个月内核定。其经核准者,申请人应于赴大陆地区前一个月内,检具入出境等有关证明文件,送请支给机关审定后办理付款手续。军职退伍人员经核准改支一次退伍之同时,发给退除给与支付证。

第二十二条

申请人依前条规定领取一次退休(职、伍)给与后,未于二个月内赴大陆地区定居者,由原退休(职、伍)机关追回其所领金额。

申请人如有以诈术或其他不正当方法领取一次退休(职、伍)给与者,由原退休(职、伍)机关予以追回并移送法办。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一条申请经各该月退休(职、伍)给与之主管机关核定后,未依规定追回其所领金额者,申请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请求回复支领月退休(职、伍)给与。第二十四条

兼领月退休(职)给与人员,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项规定申请其应领之一次退休(职)给与者,应按其兼领月退休(职)给与之比例计算。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项所称受其扶养之人,系指依民法第第二十五条之一第二十五条之二一千一百十四条至第一千一百十八条所定应受其扶养之人。前项受扶养人为无行为能力人者,其同意由申请人以外之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代为行使;其为限制行为能力人者,应经申请人以外之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之允许。

大陆地区人民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之一规定请领保险死亡给付、一次抚卹金、余额退伍金或一次抚慰金者,应先以书面并检附相关文件向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关(构)、学校申请,经初核后函转主管(办)机关核定,再由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关(构)、学校通知申请人,据以申请进入台湾地区领受各该给付。但军职人员由国防部核转通知。

前项公教及公营事业机关(构)人员之各项给付,应依死亡当时适用之保险、退休(职)、抚卹法令规定办理。各项给付之总额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之一第二项规定,不得逾新台币二百万元。本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之遗产继承总额不包括在内。

第一项之各项给付请领人以大陆地区自然人为限。应受理申请之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关(构)、学校已裁撤或合并者,应由其上级机关(构)或承受其业务或合并后之机关(构)、学校办理。

死亡人员在台湾地区无遗族或法定受益人之证明,应由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关(构)、学校或国防部依据死亡人员在台湾地区之全户户籍誊本、公务人员履历表或军职人员兵籍资料等相关资料出具。如无法查明者,应由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关(构)、学校或国防部登载公报或新闻纸后,经六个月无人承认,即可出具。

大陆地区法定受益人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之一第一项规定申请保险死亡给付者,应检具左列文件:

一、付请领书。

二、亡人员之死亡证明书或其他合法之死亡证明文件。

三、亡人员在台湾地区无法定受益人证明。

四、行政院设立或指定之机构或委托之民间团体验证之法定

受益人身分证明文件(大陆地区居民证或常住人口登记表)及亲属关系证明书。

第二十五条之三 大陆地区遗族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之一第一项规定申请一次抚卹金者,应检具左列文件:

一、卹事实表或一次抚卹金申请书。

二、亡人员之死亡证明书或其他合法之死亡证明文件;因公

死亡人员应另检具因公死亡证明书及足资证明因公死亡之相关证明文件。

三、亡人员在台湾地区无遗族证明。

四、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关(构)、学校查证属实之历任职

务证明文件。

五、行政院设立或指定之机构或委托之民间团体验证之大陆

地区遗族身分证明文件(大陆地区居民证或常住人口登记表)及抚卹遗族亲属关系证明书。

前项依公务人员抚卹法或学校教职员抚卹条例核给之一次抚卹金之计算,按公务人员退休法或学校教职员退休条例一次退休金之标准办理。

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之一第三项规定请领经依法保留之一次抚卹金者,除应检具第一项规定之相关文件外,其一次抚卹金之计算,依左列规定办理:

一、民国三十八年以后六十年六月五日以前死亡之公务人

员,依公务员抚卹法第七条规定办理;民国六十年六月六日以后死亡之公务人员,按公务人员退休法一次退休金之标准办理。

二、国三十八年以后六十一年四月二日以前死亡之学校教职

员,依民国三十七年四月十日修正公布之学校教职员抚卹条例第七条规定办理;民国六十一年四月三日以后死亡之学校教职员,按学校教职员退休条例一次退休金之标准办理。

前项一次抚卹金,均依死亡人员最后在职时经主管机关审定之本俸(薪)额为标准计算。但民国三十八年以后五十六年六月以前死亡人员,依其最后在职时经主管机关审定之俸(薪)级,按民国五十六年七月在职同等级人员之本俸(薪)或年功俸(薪)额为标准计算。第二十五条之四 大陆地区遗族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之一第一项规定申请余额第二十五条之五 第二十五条之六 退伍金或一次抚慰金者,应检具左列文件:

一、额退伍金或一次抚慰金申请书。

二、亡人员支(兼)领月退休金证书。

三、亡人员之死亡证明书或其他合法之死亡证明文件。

四、亡人员在台湾地区无遗族或合法遗嘱指定人证明。

五、行政院设立或指定之机构或委托之民间团体验证之大陆

地区遗族或合法遗嘱指定人身分证明文件(大陆地区居民证或常住人口登记表)及亲属关系证明书。

六、嘱指定人应缴交死亡人员之遗嘱。

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之一规定得申请领受各项给付之申请人有数人时,应协议委托其中一人代表申请,受托人申请时应缴交委托书。

申请人如无法取得死亡人员之死亡证明书或其他合法之死亡证明文件时,得函请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关(构)、学校协助向主管机关查证或依主管权责出具。

但军职人员由国防部出具。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之一第三项规定请领依法核定保留之各项给付,应依第二十五条之一至前条之规定办理。但非请领公教及公营事业机关(构)人员之一次抚卹金者,得免检附死亡证明书或其他合法之死亡证明文件。

在大陆地区制作之委托书、死亡证明书、死亡证明文件或遗嘱等,应经行政院设立或指定之机构或委托之民间团体验证。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关(构)、学校受理各项给付申请时,应查明得发给死亡人员遗族或法定受益人之给付项目。各项给付由主管(办)机关核定并通知支给机关核实签发支票函送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关(构)、学校,于遗族或法定受益人签具领据及查验遗族或法定受益人经许可进入台湾地区之证明文件及遗族或法定受益人身分证明文件(大陆地区居民证或常住人口登记表)后转发。

各项给付总额逾新台币二百万元者,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关(构)、学校应按各项给付金额所占给付总额之比例核实发给,并函知各该给付之支给机关备查。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关(构)、学校应将遗族或法定受益人签章具领之领据及余

额分别缴回各项给付之支给机关。但军职人员由国防部转发及控管。

遗族或法定受益人如有冒领或溢领情事,其本人及相关人员应负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之七 大陆地区遗族或法定受益人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之一第一项第二十五条之八 规定申请军职人员之各项给付者,应依左列标准计算:

一、险死亡给付:

(一)民国三十九年六月一日以后五十九年二月十三日以前

死亡之军职人员,依核定保留专户储存计息之金额发给。

(二)民国五十九年二月十四日以后死亡之军职人员,依申

领当时标准发给。但依法保留保险给付者,均以八十六年七月一日之标准发给。

二、次抚卹金:

(一)民国三十八年以后至五十六年五月十三日以前死亡之

军职人员,依法保留抚卹权利者,均按五十六年五月十四日之给与标准计算。

(二)民国五十六年五月十四日以后死亡之军职人员,依法

保留抚卹权利者,依死亡当时之给与标准计算。

三、额退伍金或一次抚慰金:依死亡人员死亡当时之退除给

与标准计算。

有关请领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之一各项给付之申请书表格及作业规定,由铨叙部、教育部、国防部及其他主管机关另定之。

第二篇: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施行细则

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施行细则(摘录)

民国八十一年九月十六日行政院(八一)台法字第三一六六六号令订定发布全文五十六条 民国八十三年十月十九日行政院(八三)台法字第三九三四三号令修正发布第四十三条条文 民国八十七年五月六日行政院(八七)台法字第二一四七○号令发布增订第二十五条之一至二十五条之

八、第五十四条之一;删除第十二条、第十六条;并修正第一条、第四条至第六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八条、第二十六条至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七条、第五十六条条文

民国九十一年一月三十日行政院(九一)院台秘字第○九一○○八一○一三号令修正发布第三条、第五十六条条文

民国九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行政院院台秘字第○九一○○六三七○○号令修正发布第四条、第五条、第五条之

一、第十九条及第五十条条文

第二十一条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项规定申请改领一次退休(职、伍)

给与人员,应于赴大陆地区定居之三个月前,检具左列文件,向原退休(职、伍)机关或所隶管区提出申请:

一、申请书。

二、支领(或兼领)月退休(职、伍)给与证书。

三、请人全户户籍誊本。

四、经许可赴大陆地区之证明文件。

五、定在大陆地区定居之意愿书。

六、在台湾地区有受扶养人者,经公证之受扶养人同意书。

原退休(职、伍)机关或所隶管区受理前项申请后,应详细

审核并转报核发各该月退休(职、伍)给与之主管机关于二

个月内核定。其经核准者,申请人应于赴大陆地区前一个月

内,检具入出境等有关证明文件,送请支给机关审定后办理

付款手续。军职退伍人员经核准改支一次退伍之同时,发给

退除给与支付证。

第二十二条申请人依前条规定领取一次退休(职、伍)给与后,未于二

个月内赴大陆地区定居者,由原退休(职、伍)机关追回其

所领金额。

申请人如有以诈术或其他不正当方法领取一次退休(职、伍)

给与者,由原退休(职、伍)机关予以追回并移送法办。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一条申请经各该月退休(职、伍)给与之主管机关核

定后,未依规定追回其所领金额者,申请人不得以任何理由

请求回复支领月退休(职、伍)给与。

第二十四条兼领月退休(职)给与人员,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项规

定申请其应领之一次退休(职)给与者,应按其兼领月退休

(职)给与之比例计算。

第二十五条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项所称受其扶养之人,系指依民法第第二十五条之一

第二十五条之二一千一百十四条至第一千一百十八条所定应受其扶养之人。前项受扶养人为无行为能力人者,其同意由申请人以外之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代为行使;其为限制行为能力人者,应经申请人以外之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之允许。大陆地区人民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之一规定请领保险死亡给付、一次抚卹金、余额退伍金或一次抚慰金者,应先以书面并检附相关文件向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关(构)、学校申请,经初核后函转主管(办)机关核定,再由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关(构)、学校通知申请人,据以申请进入台湾地区领受各该给付。但军职人员由国防部核转通知。前项公教及公营事业机关(构)人员之各项给付,应依死亡当时适用之保险、退休(职)、抚卹法令规定办理。各项给付之总额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之一第二项规定,不得逾新台币二百万元。本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之遗产继承总额不包括在内。第一项之各项给付请领人以大陆地区自然人为限。应受理申请之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关(构)、学校已裁撤或合并者,应由其上级机关(构)或承受其业务或合并后之机关(构)、学校办理。死亡人员在台湾地区无遗族或法定受益人之证明,应由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关(构)、学校或国防部依据死亡人员在台湾地区之全户户籍誊本、公务人员履历表或军职人员兵籍资料等相关资料出具。如无法查明者,应由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关(构)、学校或国防部登载公报或新闻纸后,经六个月无人承认,即可出具。大陆地区法定受益人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之一第一项规定申

请保险死亡给付者,应检具左列文件:

一、付请领书。

二、亡人员之死亡证明书或其他合法之死亡证明文件。

三、亡人员在台湾地区无法定受益人证明。

四、行政院设立或指定之机构或委托之民间团体验证之法定

受益人身分证明文件(大陆地区居民证或常住人口登记

表)及亲属关系证明书。

第二十五条之三 大陆地区遗族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之一第一项规定申请一次

抚卹金者,应检具左列文件:

一、卹事实表或一次抚卹金申请书。

二、亡人员之死亡证明书或其他合法之死亡证明文件;因公

死亡人员应另检具因公死亡证明书及足资证明因公死亡

之相关证明文件。

三、亡人员在台湾地区无遗族证明。

四、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关(构)、学校查证属实之历任职

务证明文件。

五、行政院设立或指定之机构或委托之民间团体验证之大陆

地区遗族身分证明文件(大陆地区居民证或常住人口登

记表)及抚卹遗族亲属关系证明书。

前项依公务人员抚卹法或学校教职员抚卹条例核给之一次抚

卹金之计算,按公务人员退休法或学校教职员退休条例一次

退休金之标准办理。

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之一第三项规定请领经依法保留之一次

抚卹金者,除应检具第一项规定之相关文件外,其一次抚卹

金之计算,依左列规定办理:

一、民国三十八年以后六十年六月五日以前死亡之公务人

员,依公务员抚卹法第七条规定办理;民国六十年六月

六日以后死亡之公务人员,按公务人员退休法一次退休

金之标准办理。

二、国三十八年以后六十一年四月二日以前死亡之学校教职

员,依民国三十七年四月十日修正公布之学校教职员抚

卹条例第七条规定办理;民国六十一年四月三日以后死

亡之学校教职员,按学校教职员退休条例一次退休金之

标准办理。

前项一次抚卹金,均依死亡人员最后在职时经主管机关审定

之本俸(薪)额为标准计算。但民国三十八年以后五十六年

六月以前死亡人员,依其最后在职时经主管机关审定之俸

(薪)级,按民国五十六年七月在职同等级人员之本俸(薪)

或年功俸(薪)额为标准计算。

第二十五条之四 大陆地区遗族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之一第一项规定申请余额第二十五条之五

第二十五条之六 退伍金或一次抚慰金者,应检具左列文件:

一、额退伍金或一次抚慰金申请书。

二、亡人员支(兼)领月退休金证书。

三、亡人员之死亡证明书或其他合法之死亡证明文件。

四、亡人员在台湾地区无遗族或合法遗嘱指定人证明。

五、行政院设立或指定之机构或委托之民间团体验证之大陆地区遗族或合法遗嘱指定人身分证明文件(大陆地区居民证或常住人口登记表)及亲属关系证明书。

六、嘱指定人应缴交死亡人员之遗嘱。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之一规定得申请领受各项给付之申请人有数人时,应协议委托其中一人代表申请,受托人申请时应缴交委托书。申请人如无法取得死亡人员之死亡证明书或其他合法之死亡证明文件时,得函请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关(构)、学校协助向主管机关查证或依主管权责出具。但军职人员由国防部出具。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之一第三项规定请领依法核定保留之各项给付,应依第二十五条之一至前条之规定办理。但非请领公教及公营事业机关(构)人员之一次抚卹金者,得免检附死亡证明书或其他合法之死亡证明文件。在大陆地区制作之委托书、死亡证明书、死亡证明文件或遗嘱等,应经行政院设立或指定之机构或委托之民间团体验证。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关(构)、学校受理各项给付申请时,应查明得发给死亡人员遗族或法定受益人之给付项目。各项

给付由主管(办)机关核定并通知支给机关核实签发支票函

送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关(构)、学校,于遗族或法定受益

人签具领据及查验遗族或法定受益人经许可进入台湾地区之

证明文件及遗族或法定受益人身分证明文件(大陆地区居民

证或常住人口登记表)后转发。

各项给付总额逾新台币二百万元者,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关

(构)、学校应按各项给付金额所占给付总额之比例核实发

给,并函知各该给付之支给机关备查。死亡人员最后服务机

关(构)、学校应将遗族或法定受益人签章具领之领据及余

额分别缴回各项给付之支给机关。但军职人员由国防部转发

及控管。

遗族或法定受益人如有冒领或溢领情事,其本人及相关人员

应负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之七 大陆地区遗族或法定受益人依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之一第一项第二十五条之八 规定申请军职人员之各项给付者,应依左列标准计算:

一、险死亡给付:

(一)民国三十九年六月一日以后五十九年二月十三日以前死亡之军职人员,依核定保留专户储存计息之金额发给。

(二)民国五十九年二月十四日以后死亡之军职人员,依申领当时标准发给。但依法保留保险给付者,均以八十六年七月一日之标准发给。

二、次抚卹金:

(一)民国三十八年以后至五十六年五月十三日以前死亡之军职人员,依法保留抚卹权利者,均按五十六年五月十四日之给与标准计算。

(二)民国五十六年五月十四日以后死亡之军职人员,依法保留抚卹权利者,依死亡当时之给与标准计算。

三、额退伍金或一次抚慰金:依死亡人员死亡当时之退除给与标准计算。有关请领本条例第二十六条之一各项给付之申请书表格及作

业规定,由铨叙部、教育部、国防部及其他主管机关另定之。

第三篇:《大陆地区人民入出台湾地区申请书》填写说明

《大陆地区人民入出台湾地区申请书》填写说明

一. 申请表要正反两面打印在同一张A4纸上

二. 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字迹工整清楚

三. 填表说明:

1.英文姓名:如 刘德华 Liu Dehua 陈红 Chen Hong

2.出生年月,必须与户口本、身份证一致。西元就是公元,民国年份=公元年份-1911,例如公元2011年,2011-1911=100 即民国100年

3.申请事由代码:文教活动79

4.所经第三地区:不填

5.入出境证证别:单次

6.本职:教师兼职:不填

7.经历从大学毕业后开始填

8.联络地址: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外事办电话025-85842288

9.证照资料、外国签证资料暂不填

10.申请人亲属状况:健在者,从“姓名”至“电话”各项均需填写;已故者,仅填“姓名”、“出生年月日”、“殁”等前三项即可。如有父母离异者,仅填“姓名”、“出生年月日”、“离异”等前三项,不能将父母任何一方填成“无”。

11.来台地址暂不填

12.探亲探病奔丧对象资料不填

13.代申请人资料不填

14.同意以简讯方式通知核准或补件不填

15.照片不贴

16.申报事项暂不填

17.接待单位、电话、负责人暂不填

18.申请人签名,一定要亲笔签

第四篇: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婚姻法律结婚制度的比较(本站推荐)

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婚姻法律结婚制度的比较

一、摘要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海峡两岸在不同环境下,各自形成并发展了各具特点的法律制度,成为两个法域,台湾和祖国大陆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差异颇大。随着海峡两岸人员的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的迅速发展,两岸间的婚姻关系大量发生,如何在两岸婚姻法律规定歧异的情况下,解决好两岸婚姻法律冲突,已成为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大陆 台湾地区 婚姻法规

结婚制度

二、绪论

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民众同根同祖,具有共同的伦理道德标准。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两岸相隔的影响,加上外国文化的混合冲击,在道德观念和标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反应在婚姻关系上,两岸相隔60多年,对婚姻制度的认识有同有异。随着两岸交流的增多,男女通婚比率不断上升,对两岸婚姻制度的比较研究愈发显得重要。

三、两岸结婚制度之比较

结婚是男女双方依法结为夫妻的法律行为,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才能成立。结婚的条件通常分为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实质要件是法律对缔结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及其结婚行为内容的具体要求,形式要件则是对结婚的形式或程序的要求。

(1)法律规定

大陆和台湾的婚姻立法对结婚实质要件的规定,可分为积极的条件和消极的条件两种。前者是结婚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当事人合意和达到法定婚龄;后者为禁止的条件,是对男女双方结婚的限制,如已有配偶者、男女双方为近亲属。有关两岸结婚实质要件的规定,详述如下:

①须达到法定婚龄。大陆婚姻法第5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民法通则》规定年满18周岁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见,法定婚龄高于成年年龄,因此大陆法律禁止未成年人结婚。台湾关于法定婚龄的规定较大陆低。台湾民法第980条则规定:“男未满十八周岁,女未满十六周岁者,不得结婚。”由于台湾民法规定20周岁为成年,法定婚龄低于成年年龄,因此就会出现未成年人结婚的现象。

②须男女双方自愿。男女双方自愿缔结婚姻是近代婚姻制度的基础,是婚姻自由原则的必然要求。大陆婚姻法第4条明确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允许任何一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与大陆有所不同,台湾民法上无明文规定须男女双方自愿这一要件,一般认为结婚是一种身份契约行为,须男女双方有结婚的合意,这种合意应由本人为之,不得代理,父母不得包办代替,此其一。其二,如前所述,在台湾存在着达到法定婚龄的未成年人结婚的现象,对于未成年人的婚姻,台湾民法认为,仍须男女双方有结婚的合意,但须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③须非重婚。大陆与台湾的婚姻制度以一夫一妻为原则,禁止重婚。

④须非近亲属。关于禁止结婚的近亲属范围,大陆婚姻法只规定直系血亲(解释上包括拟制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即同祖父母的堂兄弟姐妹,同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表兄弟姐妹)禁止结婚。但台湾民法规定的要广得多,它不仅包括直系血亲和同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表兄弟姐妹,而且包括:直系姻亲,如岳母与女婿、公公与媳妇、继父母与继子女;五亲等以内、辈份不同的旁系姻亲。直系姻亲和旁系姻亲结婚的限制,即使在姻亲关系消灭后,仍适用;除六亲等和八亲等的表兄弟姐妹外,八亲等以内的旁系血亲,不论辈份相同或不相同,都不能结婚;因收养而形成的直系血亲及直系姻亲,即使在收养关系终止后,仍不能结婚。

⑤禁止结婚的疾病。大陆婚姻法第6条规定:“患麻疯病未经治愈或患其他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禁止结婚。大陆规定上述疾病患者尚未治愈的禁止结婚主要是基于优生的考虑。与大陆不同,在台湾法律上,精神病等恶疾只是配偶一方提出离婚的法定理由,而不是禁止结婚的条件。

⑥此外,台湾民法还规定,监护人在监护关系存续其间,除非经被监护人的父母同意,不得与被监护人结婚;夫妻一方与人通奸,经法院判决离婚或受刑罚处罚的,不得与相奸者结婚;女子在离婚或丧偶致婚姻关系消灭后未超过六个月的,不得再行结婚,以免造成血统混乱,但自婚姻关系消灭后六个月内已分娩的,不在此限。

(2)法律规定的比较分析

两岸法律关于结婚实质要件的规定的不同主要是:第一,某些条件为两岸法律共同规定,但具体要求不同,如关于婚龄的规定;第二,关于禁止结婚的近亲属范围,台湾规定的比大陆具体且广;第三,在大陆,某些影响结婚之疾病患者禁止结婚;但在台湾,疾病一般不构成禁止结婚的条件。相反,台湾有关于相奸者禁止结婚、待婚期的规定,大陆则无。对于结婚的实质要件,两岸都有较详细的规定,并尤以台湾法为甚。同时,台湾比大陆更注重在法律中体现传统伦理,如禁止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结婚,禁止相奸人结婚的规定等,从而形成独特的规定。由于台湾法对婚姻实质要件进行了更多限制,造成依台湾法成立的婚姻在大陆较易得到承认,而根据大陆法成立的婚姻则不一定为台湾法承认。两岸相关规定的这些差异,及大陆基于特定人口政策而造成两岸婚龄的差别,还将会长期存在。

而关于禁婚范围的规定,两岸可望接近。台湾宽泛的禁婚范围,固然考虑到伦理要求,但同时也使得法律严格无情,台湾学者对此不无看法。大陆禁婚范围相对较窄,因此有学者提出扩大禁止结婚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家庭法》(法学专家建议稿)中禁止结婚的亲属中加入了直系姻亲。

最后,在婚姻的无效和可撤销的事由上,台湾法比人陆法规定得详细、严格,值得一提的是台湾法规定:婚姻无效或撤销后,受害方可以向有过失的他方,请求财产上的赔偿;无过失的受害人还可以向有过失的他方亲请求赔偿相当金额。而大陆婚姻法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因此,大陆法可以借鉴这方面的规定,以保护婚姻当事人,尤其是无过错方的利益,这样更能体现公正的法律价值。

四、结语

总的看来,台湾关于结婚制度的规定较大陆详细、具体、完善,显示了较高的立法技巧,但有些内容相当落后。大陆法律的规定剔除了封建落后的内容,建立了新的社会伦理道德观,但比较抽象,也不够全面和具体,立法技巧尚需改进。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台湾的立法长处,提高婚姻法的立法技巧,完善我国婚姻家庭制度。

五、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民国民法典》(2007年版)

《论海峡两岸婚姻法律冲突及其解决》

曾涛 《海峡两岸结婚制度之比较》

曾德雄 《海峡两岸婚姻法律的冲突及其评析》

龙正凤

第五篇:政府的权利与人民的权利的关系

信管082 王之飘 20080070505

5政府的权利与人民的权利的关系

在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的关系上,应当以公民权利为本位,党政机关及其官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当为权利主体服务并受其监督。这个主从关系不能颠倒。在公民和媒体行使舆论监督权利过程中,党政机关与官员更要坚守这一原则。公民和媒体在行使新闻与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权利时,固然应当力求真实、准确;但是,对官员和党政机关而言,则首先应当自觉地把自己置于被监督对象的地位,虚心听取批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批评明显失实,也完全可以运用信息发布平台,作适当的澄清。作为公权力者,政府和官员本是处于强势地位,公民(包括媒体及其记者)一般是弱者,从政治伦理上说,按照“保护弱者”的宪政原则,法院在审判中也应加以区别对待,以有利于对官员的权力制约和对公民的权利保护。公民和媒体对党政机关与官员的批评,即使有些失实,官员也应当有宽容的雅量。何至一见批评就抓捕或诉诸法院?

问题更在于,从法理上说,公民和媒体的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权利与政府官员或政府机构的“名誉权”之间的冲突,不应看做私人之间或私权利与私权利的冲突,而应看做公民的公权利与政府的公权力的冲突。这里,私权利是指个人的生命、财产、自由,以及人格权、名誉权、隐私权、知识产权等;公权利则特指公民与媒体的政治权利,包括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即不应简单地归于民事纠纷的私法范畴,而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公法关系。

在专制国家,臣民批评官家,常被视为“犯上”、“大逆不道”。这种遗风流传下来,在我国曾经长期有所谓不许“矛头向上”、“反对领导”。“文革”时期的“公安六条”更将它定为“恶毒攻击罪”。

新时期我国宪法已确认公民有言论自由和批评、检举、控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并规定被批评者不得打击报复。

在民主法治国家,官员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其执行公务因而享有的权威与名誉,也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群众对他们进行批评监督,从根本上说,也旨在维护公权力的集体权威与名誉。人民也可以撤销其授予政府的权力,收回对他们在公职上的“名誉”的信任(即所谓“公信力”)。因而,面对人民群众对官员或官方执行公务中的失职或不法行为的批评监督,后者的主要职责是平等对话,接受质询与批评,正确的虚心改正,不实的加以解释,而不是进行名誉权的诉讼。公民在行使批评监督这一公权利时,不慎有失实之处,也应享有免责权。

再则,官员作为人民的仆人,对主人应抱谦恭、克制与宽容的态度。这在法国《公务员总章程》中称为“克制保留义务”,即公务员因职业上的特殊需要,其享有个人权利的自由度,比一般公民要受更多的限制。公民针对官员与官方的公务行为的批评,应当比针对其私人行为有更多的保障。

即使批评、检举事涉官员个人私生活乃至个人隐私,有失实之处而伤害了官员的私人名誉,其受责程度也应比一般公民私人之间的名誉权纠纷为轻。因为官员作为公众人物,其公务活动固然应当公开化,其个人隐私权也应比一般公民小。笔者在上世纪80年代初接待美国一位州长来访,他谈及某报因揭批某明星隐私,涉嫌诽谤,被判罚款200万美元;而批评某州长涉及其个人隐私(非公务行为)时严重失实,有损其名誉,法院却只象征性地判处罚款1美元。理由是如果批评官员受重罚,以后谁还敢批评政府?

下载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施行细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施行细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