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渎职犯罪(5篇)

时间:2019-05-14 21:1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预防渎职犯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预防渎职犯罪》。

第一篇:预防渎职犯罪

礼泉县检察院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主要做法

卢 斌

近年来,我们陕西省礼泉县人民检察院先后查办了一批有影响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是,遏制和减少渎职侵权犯罪单靠打击是不够的,必须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努力从源头上遏制渎职侵权犯罪多发的态势。今年以来,我院结合近年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根据不同行业部门的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开展预防渎职侵权犯罪活动,不断提高预防工作的成效,有效遏制和减少了渎职侵权犯罪的发生。

一、监督行政执法活动,促进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行政执法部门必须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既不失职,也不越权,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根据工作中收集到的情况,我们选择了公安局、质监局、安监局、卫生局、环保局、农业局等单位调阅了近三年来的行政执法案卷。对案卷中涉及的每起行政执法案件的案情、执法程序、法律适用等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查。对于执法过程中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我们先后发出检察建议4份,并督促各个单位进行认真整改。这些单位收到检察建议后都针对检察建议提出的问题改进了自己的执法行为。例如卫生局在收到我们关于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力度的检察建议后,立即行动展开执法活动。针对执法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卫生局表示将向县政府专题汇报,由县 政府协调公安、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邀请检察机关参加在全县范围内展开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就医安全。同时领导小组通过定期会议等形式,形成打击非法行医的长效监管机制,确保医疗行业健康发展。通过纠正行政执法部门日常执法行为中的小瑕疵,有效的做到了防微杜渐,减少渎职侵权犯罪的发生。

二、加强共建协作,构建预防体系

为了积极构建渎职侵权犯罪预防工作长效机制,在预防渎职侵权犯罪的协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我们先后与县住建局、环保局签订了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共建协议,建立了一些相互协作的规章制度。

1、建立与行政执法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检察院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联席会议主要通报相关行政执法部门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受理、移送和处理的基本情况,分析行政执法部门渎职侵权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提出预防渎职侵权犯罪的对策和建议;研究在相关行政执法部门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的方式方法,安排部署预防渎职侵权犯罪的工作任务。

2、建立信息通报机制。检察院在查办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渎职侵权案件的个案情况应及时向相关行政执法部门通报。发现需要向相关行政执法部门通报的有关管理和制度上的问题,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或处理建议。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对检察院提出的建议要认真组织整改或督促整改,并及时 反馈整改情况。检察院、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应相互交换相关的信息简报、工作文件和法规汇编,在各自组织的业务培训活动中应注意吸纳对方人员参加,以丰富执法、司法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执法、司法水平和能力。

3、建立案件线索移送机制。为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活动的有效衔接,行政执法部门查处的违法案件涉嫌犯罪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禁止“以罚代刑”,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行政执法部门在工作中发现行政执法人员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线索,也应依法及时向我院移送。

4、建立工作协作配合机制。检察院在查办相关渎职侵权犯罪案件时,向相关行政执法单位调取案件所需的相关材料时,或者就政策性、专业性的问题提出咨询请求、提请作出鉴定结论时,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当积极配合。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向检察院提出法律咨询、请求提供有关情况时,检察院应该配合。

5、建立预防渎职侵权犯罪机制。检察院应及时收集总结一个时期发生在行政执法部门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通过个案分析、类案分析,找出犯罪的规律性原因以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对其中典型案例剖析向行政执法部门通报。对于一段时间举报问题相对较多的行政执法部门,要结合具体案件情况,对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进行预警通报,便于行政执法部门及时采取有关预防措施。

三、开展专题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自律是最好的自我防腐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发生,首先来源于行政执法人员本身价值观念的质变。一个执法人员一旦有了实施犯罪的念头,任何看似严密的监督机制和严惩措施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对执法人员进行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的教育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措施。

为了加强警示教育、促进依法行政,我院先后在质检局、国土局、环保局、住建局举行了专题法制报告会。专题报告中,我院检察官详细讲解了犯罪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职务犯罪概念和管辖,当前反渎职侵权工作形势,渎职犯罪的特点和发案形式等。结合各个单位的特点,用现实的案例具体讲解了各自行业所涉及到的罪名,使与会人员对各自行业涉及的具体罪名有了清晰的概念和深刻的认识,强化了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专题报告就如何远离渎职侵权犯罪提出了“克服一个认识,做到一个具有,五个坚持,算好六笔账”的具体对策:一是要克服不贪污不受贿就不犯罪的模糊认识;二是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避免在工作中由于不认真履行职责而犯罪;三是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法规制度学习,坚持监督和制约,坚持执法公开,坚持联系制度;四是要算好六笔账,即政治账、前途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健康账。专题报告通过丰富的法律知识、浅显易懂的案例,清晰的说理使参会人员认识了渎职侵权犯罪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增强了法制观念和自律意 识,提高学法、守法的自觉性,有效的渎职侵权犯罪的发生。例如给礼泉县住建系统干部职工作讲座前,我们积极谋划,精心准备,通过专门选择23的个案例讲解与住建系统工作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和防范措施,台下座无虚席,鸦雀无声,秩序井然,讲座空前成功,收效颇佳。

四、强化反渎宣传,创造良好氛围

中央对反渎职侵权工作非常重视,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加大查办违法法纪案件工作力度,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要“严肃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但是,与中央的要求相比,一些领导干部对渎职侵权犯罪的危害认识不深刻,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有的认为渎职犯罪不过是“工作失误”,可以谅解,也有的为了本部门利益,包庇袒护犯罪,对犯罪分子仅作内部处理。因此,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认识,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增强同渎职侵权犯罪做斗争的意识和决心。为此,就要进一步加强反渎职侵权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在全社会宣传渎职侵权犯罪的表现形式、危害,举报方法等反渎职侵权知识,巩固反渎工作的群众基础,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为查办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近年来礼泉县院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查办和预防渎职 侵权犯罪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一是在《检民直通车》开办专栏,宣传查办和预防渎职侵权工作。我院创办《检民直通车》发放全县所有单位、乡村,范围广,影响大,我们在该刊物开辟专栏,刊登有关查办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的工作动态、现实案例、相关图片,扎实推进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宣传。二是组织编写了《渎职侵权犯罪案例选编》,印制1000余份,通过不同的渠道发送给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单位、群众,引导社会各界充分认识渎职侵权犯罪的危害性、提高社会认知度,有效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反渎职侵权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是开通博客宣传查办和预防渎职侵权工作。2011年7月我们在新浪博客开通《礼泉县检察院反渎局博客》。该博客设臵了职责职能、立案标准、高层动态、理论指导、工作信息、时事热点、精美图片等栏目,广泛宣传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工作的职能、性质、作用,反渎职侵权工作的管辖范围、立案标准、办案程序等,调动各方面力量同渎职侵权犯罪作斗争,全面提升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工作力度和质量效果,优化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执法环境。截至目前,运转正常,收效良好.四是通过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查办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近年来我们先后通过《检察日报》《咸阳日报》《新华网》《正义网》《中国法制新闻网》《各界新闻网》等媒体发表有关查办和预防渎职侵权工作的信息90余条和调研文章18篇,有力地宣传查办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通过上述各种措施,提高了行政执法单位依法行政的能力、增强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效的遏制和减少了渎职侵权犯罪的发生,促进了社会经济快速平稳的发展。(礼泉县人民检察院卢斌)

联系电话 *** 7

第二篇:质监系统预防渎职犯罪

预防渎职犯罪学习材料

一、渎职罪的概述及特征

渎职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物、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一类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渎职罪的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从而严重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妨碍国家的基本职能,而且往往侵犯公共的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在人民群众中造成恶劣的影响,削弱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还会给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的损失。

2、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实施或者玩忽职守造成的危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的行为,并且造成一定的危害后果。所谓职务上的便利,通常是指行为人自己主管、保管、经管的或者某项工作的权限。渎职犯罪行为在客观上的表现形式,多数表现为作为的形式,如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徇私舞弊,少数表现为不作为的形式,如不负责任、擅离职守、玩忽职守,以致发生某种严重的后果。无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所产生的客观后果都会损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共财产,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是在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领导机关从事国家公务的人员,包括经人民选举或者国家委任、聘用而从事国家公务的人员,不论这种人员是常任职务还是临时职务,是有报酬职务还是无报酬职务,只要是依法从事国家公务活动的,都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渎职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作为犯罪的主体,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虽然可以构成渎职罪的共犯,但不能构成独立的渎职罪。由于渎职罪是一个大类罪名,构成渎职罪的主体范围有所不同。有些犯罪是一般国家工作人员构成,有些犯罪只能由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构成。

4、犯罪主观方面,多数犯罪是由故意构成,少数犯罪是由过失构成。如滥用职权罪、徇私舞弊罪、徇情枉法罪、徇私枉法罪为故意犯罪;因不负责任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则属于过失犯罪。

二、渎职罪的认定

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渎职罪的构成,除了必须具备犯罪侵害的客体、客观方面、犯罪主体、主观方面之外,还要求渎职行为的社会危害后果(主要是情节和危害后果)达到一定的程度。各类渎职犯罪与非罪的界限,关键在于界定渎职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危害的程度(如密云踩踏事件,客观上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密云县城关派出所所长就构成玩忽职守罪。假如密云的踩踏事件造成,在客观方面没有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只是有2-3个群众在踩踏事件中受了轻伤,那派出所所长就不构成玩忽职守罪)。

三、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常见的渎职犯罪

1、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1)犯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3)侵害的客体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4)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标准是:(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以上的;(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以上的;(3)造成有关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产、严重亏损、破产的;(4)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5)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6)徇私舞弊,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

刑法第397条第一款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二款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案例:北京市昌平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原局长付金祥在该局调查北京龙石京油化工销售不合格汽油一案过程中,擅自决定以本单位的名义该公司“委托检验费”40万元后,不对该公司进行行政处罚,造成809吨不合格汽油流入市场。随后付金祥又多次在收取了几十万或上百万的“委托检验费”和“咨询服务费”后,为无证“”IC卡、非法地条钢、不合格建筑用包塑金属软管放行。2005年7月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滥用职权罪和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

2、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1)犯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主观方面更多表现为过失;(3)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4)客观方面表现为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标准是:(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轻伤10人以上的;(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的;(3)徇私舞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的;(4)造成有关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产、严重亏损、破产的;(5)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6)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7)徇私舞弊,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

案例:泰顺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局长毛方持、副局长陈盛飞在负责监督管理县内奶粉企业产品质量工作期间,发现奶粉企业所生产的奶粉质量不合格后,未认真履行其监管职责,且违反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同意奶粉企业降低婴幼儿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营养卫生标准,致使泰顺县内多家奶粉企业所生产的不符合营养卫生标准的婴幼儿奶粉流入市场,严重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检察机关认为应当以玩忽职守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毛、陈二人被该县法院判定玩忽职守罪,但由于情节轻微,免于刑事处罚。

3、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徇私情、私利,伪造材料,隐瞒情况,弄虚作假。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1)犯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3)侵害的客体国家行政、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国家的法律制度;(4)客观方面表现为徇私情、私利,或者为了本单位、部门利益,不移交涉嫌犯罪的刑事案件。

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标准是:(1)对依法可能被判处3 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处刑、死刑的犯罪案件不移交的;(2)三次以上不移交犯罪案件,或者一次不移交犯罪案件涉及3名以上犯罪嫌疑人的;(3)司法机关发现并提出意见后,无正当理由仍然不予移交的;(4)以罚代刑,放纵犯罪嫌疑人,致使犯罪嫌疑人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行政执法部门领导阻止移交的;(6)隐瞒、毁灭证据,伪造材料,改变刑事案件性质的;(7)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牟取本单位私利而不移交刑事案件,情节严重的;(8)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刑法第402条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案例:白XX、李XX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案 被告人白XX,男,某工商分局工商所原副所长。被告人李XX,男,某工商分局工商所原副所长。

2003年4月至8月,农民张XX、刘XX夫妇从陈XX经营的联华超市购买了50盒好宝贝奶粉,喂养其女张X两个月后,出现全身浮肿,皮肤溃烂等症状,经阜阳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营养不良综合症,后张X死亡。2003年9月2日,受害人张XX到某工商所投诉,被告人白XX、李XX明知张XX要求追究陈XX的法律责任,却既不向上级汇报,也不向司法机关移交,而是违法进行调解。2004年3-4月,白XX、李XX指使会计胡XX伪造《现场勘查笔录》、《询问笔录》等法律文书,隐瞒了陈XX销售劣质奶粉致死他人死亡的事实。2004年5月7日,陈XX因涉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被逮捕后,白XX又与李XX串通,用威胁诱骗手段指使胡XX向检察机关提供虚假证言。被告人白XX、李XX身为负有市场监管、查处违法经营活动职责的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情节严重,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零二条之规定,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和有期徒刑两年。被告人白XX、李XX不服判决提出上诉,二审裁定维持原判。

4、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罪:是指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追究职责,情节严重的行为。(1)犯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3)侵害的客体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4)客观方面表现为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追究职责。

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标准是:(1)放纵制售假药,有毒食品犯罪行为的;(2)放纵依法可能被判处3 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3)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不履行追究职责,致使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得以继续的;(4)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不履行追究职责,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5)三次以上不履行追究职责,或者对三个以上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不履行追究职责的。

刑法第414条规定:“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规定职责,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案例:陈X等人放纵制售伪劣商品案 被告人陈X,某畜牧局原副局长。

被告人田XX,某畜牧局牧政执法大队原大队长。被告人孙XX,某畜牧局牧政执法大队原副大队长。被告人刘X,某畜牧局镇畜牧兽医站原站长。被告人唐XX,某畜牧局镇畜牧兽医站原副站长。被告人谭XX,某畜牧执法中队原中队长。

被告人陈X、田XX、孙XX在执法活动中,明知李X等人(已另案处理)加工病死猪肉,而不履行监管职责,在执法活动中查获死因不明的病死猪,违规收取费用后不依法进行查处,不履行法律规定的追究职责。被告人刘X、唐XX、谭XX违法收取李X等人年包干检疫费后,对李X等人违法经营活动不进行检疫,并多次接受吃请和收受礼金,且授意有关执法人员对李X等人违法行为不要查处,致使李X等人多次将生产、加工病死猪肉销往全国十余个省市和地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被告人陈X等人身为行政执法人员,不履行行政监管职责,放纵制售有毒有害病死猪肉的犯罪分子,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四条之规定,构成放纵制售伪劣商品行为罪,分别被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

第三篇:税务渎职犯罪的预防

税务渎职犯罪的预防

继贪污,挪用公款,索贿受贿等职务犯罪之后,近年来,在税务系统,渎职犯罪的发案率有所增加,这些案件的发生,由于渎职犯罪的特殊性,这类案件严重地影响了税务机关在社会中的执法形象,同时也税务内部造成深度的消极影响。从发案原因分析,税务渎职案件的发生,既有我们税务系统内部部分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的内在原因,也有近年来检察机关重点整治职务犯罪的外部因素。但无论何种原因,这个问题已经确确实实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如何预防税务渎职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结合自身日常工作实际,在学习理解党校老师专题的辅导基础上,谈三点简单和不成熟的体会:

第一,干部教育是根本。首先讲,所有的法律行为都是由税务干部队伍来承担的,建立一

支学法、懂法、严格执法的干部队伍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建立这样的干部队伍,这就需要从干部的法制教育着手,加强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执法人的职业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认真解决我们干部队伍中法制意识淡薄,法律素养低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克服工作实践中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倾向,克服工作中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同时还要纠正以往在干部队伍中比较普遍存在的只要不贪污受贿就不是犯罪的模糊认识。只有在干部队伍中真正树立起了法律至上,严格执法,认真履职的观念并使之成为风尚,那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者杜绝税务渎职犯罪的发生。

第二,严格执法是关键。从税务渎职犯罪的构成和发生的原因分析,渎职犯罪的主要特点

是行为犯罪和过失犯罪。是对法定职责不履行或没有严格履行从而导致国家和集体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那么是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就是犯罪行为是否发生的关键。因此,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履行职责就成为预防税务渎职犯罪的关键。从执法过程的角度看,我们只有在行政执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能够做到严格执法严格履职,才能有效地防止渎职犯罪的发生。

第三,加强协调是重点。加强协调应从从两个层面讲,第一个层面是要加强向当地党政领

导的工作请示和汇报,争取党政领导对税务工作的理解、关心和重视,取得他们的支持,最大限度地保护税务干部。第二个层面就是要加强与地方检察机关的协调。检察机关的司法监督量大面宽,有时出现对税务业务和税务工作性质的不了解和不理解也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与当地检察机关的沟通和协调,建立起正常的税检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交流,互通情况取得检察机关对税务工作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从而避免或减少渎职案件的发生。

第四篇:试论渎职犯罪的法律预防

试论渎职犯罪的法律预防

摘 要:渎职犯罪的数量及发生原因,凸显了预防渎职犯罪之必要性和可行性。立足犯罪主体个人视角,在自身法治意识不足等抽象因素外,身份不清职责不明引发的糊涂之举、不谋私利不徇私情的无知之幕、集体研究的“避责之法”等认识误区,是诱发渎职犯罪不容忽视的主客观因素,更是预防渎职犯罪大有可为的主阵地。而通过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印章使用管理制度和完善会议记录制度等具体措施的落实,可有效避免认识误区,从而取得预防渎职犯罪的效果。

关键词:渎职犯罪;认识误区;法律预防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5-0104-02

最高检的工作报告有一组数据特别值得注意和思考――查办受贿犯罪13 210人,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侵权犯罪13 040人,也许“大老虎”带来的震撼更为明显,也许是媒体的聚光灯使之更为吸引眼球,社会公众总是更习惯于聚焦贪污贿赂犯罪。而渎职犯罪,对于这一类在涉案人数上与受贿犯罪旗鼓相当的职务犯罪,不仅在公众关注度上,更在我们进入标本兼治反腐败阶段,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在犯罪预防层面,渎职罪可通过法律预防措施减少的犯罪数量更为显著。

贪污贿赂犯罪作为一种贪利型犯罪,于行为人个人立场而言,除了加强规范和约束,似乎并无太多其他的预防措施。渎职犯罪则不同,尤其是未徇私情、未谋私利场合下的渎职犯罪,涉案人员主观上往往不具有明显的犯罪故意,多见于因认识不当诱发的职务犯罪,甚至表现因某些“意料之外的因素”才卷入诉讼。对这一类犯罪,通过廓清认识上的误区,划清职责边界,进一步规范履职行为,可在预防渎职犯罪方面取得立竿见影之良效。

一、诱发渎职犯罪的三大认识误区

渎职犯罪数量居高不下更多地源于认识上存在的误区,而通过厘清认识误区,可在预防犯罪方面取得明显效果。

(一)身份不清、职责不明引发的糊涂之举

渎职犯罪作为特定身份类犯罪,对犯罪主体的身份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定,作为一类职务犯罪,与行为人的岗位职责更是密不可分,而实践中因身份不清、职责不明诱发的渎职犯罪屡见不鲜。

虽然因误以为自身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而引发渎职犯罪的情形并不常见,但因对自身具体岗位和职责认识模糊不清,进而引发的渎职犯罪却是实践中引发渎职犯罪的重要因素。在笔者接触到的部分案例中,不少领导干部就出现了对自身具体的岗位职责、所属单位职责范围认识不准确的情形,对“无端”卷入渎职犯罪更是出乎意料。例如,在一起因超载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的问责案件中,该车途经的某超限超载车辆检查站和某交警巡逻中队的执勤人员均以玩忽职守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究其根源就在于未将查处超载车辆的职责履行到位,以致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这一严重后果。

不管是滥用职权还是玩忽职守,都根源于“职”,而不能准确厘清具体职责,对因职务行为引发的危害结果根本没有任何防范可能性,以致预防此种情形下的渎职犯罪只能追根溯源,通过厘清自身岗位职责,从而全面准确履行职责。

(二)不谋私利、不犯徇私情的无知之幕

受贿犯罪和渎职犯罪数罪并罚的情形,使得少数领导干部误认为,在不谋任何私利、不收受任何好处的前提下,即使存在不认真、不正确履行职责行为,也不应追究渎职犯罪的刑事责任,行政处分或党纪问责就完全可发挥规范约束之效。

从渎职犯罪的规制内容来看,不谋私利、不徇私情的渎职行为,依然会侵害国家机关公务的正常有序执行以及社会公众对国家机关的信赖,依然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刑法》对“徇私舞弊”犯渎职罪的,设置了更重一档的法定刑,一方面印证了上述不谋私利、不徇私情的渎职行为依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可能;另一方面,考虑到不谋私利、不徇私情的渎职犯罪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程度相较更低,设置更低一档的法定刑,亦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体现。

固然,通过严格约束自身,筑牢法律底线,避免因贿赂犯罪诱发渎职犯罪是预防渎职犯罪的重要举措,而深化认识、规范职务行为,也是渎职犯罪预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三)集体研究的“避责之法”

通过研究部分纪委通报材料和起诉材料发现,“未组织召开会议”“未经集体研究决定”等成为部分领导干部被追究党纪处分或刑事责任的重要因素,甚至我国还有司法解释将“经集体研究决定”作为排除犯罪的一种情由。基于此,有部分领导干部产生了诸如“对违法违纪行为通过集体研究开绿灯”“这是集体研究决定的,出了问题个人不担责”等不当认识,希冀以集体研究的方式规避个人责任。

集体研究是民主决策机制的具体形式,更是监督制约的规范机制,绝不能成为违法违纪行为的遮羞布,更不会因此改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的实质,为违法犯罪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不管是《党纪处分条例》,还是专门的刑事法律规范,都已明确将“集体研究”形式实施的违纪或犯罪行为定性为集体违纪或共同犯罪,不存在因“集体研究”这一形式而合法化之可能。

集?w研究也绝不可能成为规避个人责任的良方,首先,集体违纪和共同犯罪都设置了相应的责任承担方式,相关行为人根据各自行为所起作用大小承担责任,并不会因集体违纪违法而无人担责。其次,渎职犯罪是一种只能由个人构成的犯罪,集体违纪违法不存在将个人责任转嫁给单位承担的可能,即不会出现集体担责从而造成实际上无人担责的局面。最后,单位职责都会相应地落实到具体的岗位,由具体的个人承担,出现问题后,只要追根溯源,核实相应的责任人是否有渎职行为,根本不会出现无人担责的情形。

二、预防渎职犯罪的具体法律措施

(一)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责任意识

通过对来自不同区县各职能部门公职人员的调查问卷显示,超过一半的人只能大概说出自身岗位的具体职责,对与其他单位职责存在交叉、分工的场合,超过七成的人表示弄不清楚,甚至没有考虑过职责问题。通过对岗位职责的梳理明确,不仅可强化责任意识,更是预防渎职犯罪的重要措施。

1.明晰个人身份和岗位职责

判断是否符合渎职犯罪的主体要件外,更重要的是便于明确该身份对应的岗位职责。第一,掌握包括《组织法》等在内的法律法规中有关具体职责和履职要求的规定,如《人民警察法》,以及相关行业、单位系统内部对职责的专门性规定,如张贴在工作场所的职责范围等公示牌。第二,查阅组织、人事部门制发的任职文件,部分任职文件在载明所任岗位的同时,还列明了该岗位对应的具体职责、与其他岗位的职责分工。第三,核实单位内部有关分工的会议决议,如:就单位内部多个副局长之间就具体分管事务的分工、多个中队之间各自负责事务范围的分工通过会议研究形式的会议决议,载明这一??议决议的会议记录本则是查明相关人员职责的有效依据。

2.理顺所属单位和关联单位的职责范围和分工

上述方法可以明晰绝大多数场合下的岗位职责,但在个人岗位职责与所属单位职责发生碰撞时,通过理顺所属单位职责以及所属单位与关联单位的职责分工,可进一步确定个人岗位职责,从而真正避免因岗位职责认识不到位引发的渎职犯罪。所谓理顺岗位职责,是为了进一步明确个人岗位职责,因为个人岗位职责不会超出所属单位职责范围,而梳理单位职责是相对比较容易的,通常都有相关的文件予以明确。较为复杂的,则主要是理顺所属单位与关联单位的职责分工,而这也是引发渎职犯罪的重灾区。所属单位与关联单位的职责分工,除了厘清二者在同一职责上的具体分工或职责范围,更重要的是理顺二者在同一职责上的衔接责任。

(二)摒弃不当认识,约束单位行为

不管是集体研究形式实施的犯罪,还是单位犯罪,行为人都有因此承担个人责任之可能,故通过规范单位行为,预防承担职务犯罪之刑事责任,十分必要。

1.规范印章使用管理制度

规范印章使用管理制度:其一,完善单位印章使用和管理制度,并成文固定。这不仅是进一步规范使用的客观需要,更是排除他人违反印章使用管理规定擅自以单位名义实施行为的重要证据。其二,强化印章备案意识,防止私刻假冒行为,避免他人冒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在仿真技术发达的今天,伪造印章行为并不鲜见,如何让私刻假冒行为承担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公安机关进行备案,单位只需对该唯一备案章承担责任,可避免因他人冒用而承担责任。其三,规范印章使用程序,在某些不符合单位印章使用程序的情境下,即使印章为真,亦存在否认为单位行为的可能性,例如:先盖章后打印文字,因该情形不符合单位印章使用程序,不能认定为单位真实意思表示,从而否定为公司行为。

2.完善会议记录制度

会议记录本是查明单位犯罪中各行为人是否需要承担个人责任以及责任大小的重要依据。不管是党纪处分还是刑事处罚,都视决议形成过程“是否提出异议或反对意见”来决定是否承担责任,在决议形成过程中根据作用大小给予相应的处罚。可见,决议形成中的表现是影响行为人是否承担责任以及责任大小的影响因素,而会议记录本正是查明事实的关键证据。完善会议记录制度,记录会议决议形成的详细情况,是查实各行为人的具体责任,也是保障确实未参与犯罪行为决策或执行过程的行为人免受不当追责的利器。

参考文献:

[1]王旭.论“集体研究”型渎职犯罪的责任认定[J].贵州警官学院学报,2014(7).[2]周光权.渎职犯罪疑难问题研究[J].人民检察,2011(19).[3]于志刚.法条竞合视野中数额犯入罪标准的统一化[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8).[4]傅跃建.非法集资单位犯罪的认定[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3(6).

第五篇:巩固思想防线预防渎职犯罪

巩固思想防线严防渎职犯罪

--预防渎职犯罪学习心得

2010年6月份以来,集团公司开展了“崇尚廉洁,把握人生”党风廉政建设主题教育。活动期间,全体党员观看了《难逃其咎-郑筱萸受贿渎职案警示录》和《国门惩腐-李培英贪污受贿案警示录》。两起案件案发人深省、令人震撼,为每位党员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尤其是郑筱萸案,其担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期间,在全国范围统一换发药品生产文号专项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未做认真部署,并且擅自批准降低换发文号的审批标准,致使许多不应换发文号或应予撤销批准文号的药品获得了文号,其中6种药品竟然是假药,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触犯渎职罪,并与所犯受贿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巨贪伏法,大快人心,然而留给人们的思考,远远没有结束。鉴前车之辙,补亡羊之牢,更是任重道远。对于渎职犯罪,在打击和惩治的同时,如何在源头上解决或减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实现途径有很多,下面结合个人学习,分析一下渎职罪产生的原因和对预防渎职犯罪的一些体会。

一、什么是渎职犯罪?

我国《刑法》中的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

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不尽职责,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犯罪的主体都是政府官员,他们的渎职行为从不同的方面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政府官员一旦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势必削弱国家职能,破坏政府形象,直接影响国家管理活动,造成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甚至反抗心理。

二、渎职犯罪的原因

1、渎职犯罪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主观原因归纳起来讲,就是受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一些部门和单位对国家工作人员思想政治工作被不同程度的削弱和放松,部分国家工作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法治观念、道德观念、责任观念淡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泛滥,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冲垮了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头脑中的思想防线。在客观方面上,由于我国的各项管理制度,尤其是民主制度、人权制度建设还不完善,权力过于集中、监督机制还不完备,官僚主义在某些部门还或多或少的存在导致很多渎职犯罪的发生。在监督机制方面首先是缺乏内部制约和监督,或者虽有内部监督制度,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没有得到切实贯彻,其次缺乏外部的监督和制约,这种制约包括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形式的社会监督,这就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大开方便之门。再次,目前,大多数国家工作人员工资

待遇偏低,尤其是在我们偏远困地区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工资收入不能满足个人和家庭的基本物质和精神需要,不得不用很大一部分精力来谋求解决个人问题,这就不能不影响工作的责任心和注意力,为达到个人目的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利走“捷径”。

2、渎职类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12月28日《关于刑法

第九章渎职罪主体的解释》规定,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也可以成为渎职犯罪的主体。正是由于犯罪主体的特殊性,检察机关在查处渎职犯罪案件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强大阻力,使侦查工作举步维艰。

3、渎职犯罪基本上都是发生在行使职权过程中,隐蔽性较强不易发现。犯罪嫌疑人很多是利用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之间的漏洞来获取私利,而且涉罪的嫌疑人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些甚至是领导干部,他们对政策法规都十分熟悉,会较好隐蔽地利用我国各部门法律法规的漏洞来进行犯罪活动。犯罪嫌疑人一般十分熟悉政策法律法规,他们在犯罪中采用多种手段掩盖犯罪行为,甚至利用国家政策漏洞违规办理不法之事,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

4、我国现行各部门规章繁多,而且较为偏向于业务部门而不利于大众,这些部门规章往往成为渎职犯罪的温床。检察机关在查处此类犯罪时,会受到部门规章的限制,调查证据的尺度不易把握。

5、对渎职犯罪查处不力。有关部门特别是发生渎职犯罪的部门和其主管部门,对渎职犯罪不是积极从严处理,相反搞内部消化,人为地遮掩,甚至设立保护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自然纵容了犯罪的发生。有的个别地方和个别领导,对查办此类案件认识不足,怕影响执法机关权威性,使一些案件得不到及时查处,为渎职犯罪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6、渎职犯罪在很多机关工作人员眼里都不是大问题,他们会认为没把公家财物据为己有,只是在工作程序上方便了他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种心态在国家行政机关中,尤其是在基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相当普遍。这也是基层渎职犯罪的一个显著特点。

7、渎职犯罪复杂化。实践中很少有纯粹的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渎职犯罪,往往是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人情关系,而利用手中职权实施渎职犯罪,使得渎职犯罪与贪污贿赂犯罪交织在一起。我们在查处的大部分渎职犯罪案件中,都或多或少的牵涉到收受他人好处行为。

三、渎职罪的预防

1、强化管理,筑牢思想防线,积极营造全社会尊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渎职犯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思想防线不牢,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建立起牢固的思想防线。这是预防和减少渎职犯罪的根本措施,如果思想防线崩溃,再严密的制度和再严厉的法律都难以阻止犯罪的发生。思想教育是一项根本性长期性的措施,必须放在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在教育环节上要善于抓苗头、抓典型,做到警钟长鸣。

2、加大渎职犯罪宣传力度。检察部门不仅要着力查处渎职犯罪,更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党委政府提出预防措施等方式预防渎职犯罪的发生。要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在各行政单位加强渎职犯罪宣传。拓宽渎职犯罪线索举报渠道,要让老百姓知道渎职犯罪对社会的巨大危害性,增强群众举报的积极性,检察机关必须认真对待群众的举报,做到件件有结果,件件有回音,要让群众信得过。

3、加快“制度”改革,完善管理措施。渎职犯罪有一共同特点就是钻了制度上的空子,因此,集体领导,民主决策,这是防止决策失误的组织保证。如果破坏了这个基本制度,那就变成了一言堂、家天下,不管是一级党委还是一级政府,或者是下属的一个部门,一旦“一人言为天下法”,组织和集体形同虚设,长官意志至高无上,个人好恶主宰一切,这样的部门,这样的单位,迟早是要出事的。

4、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权力具有腐蚀性、蜕变性,任何形式的权力,如果失去必要的监督控制,就会自发膨胀,不可遏制。实践证明,单靠公务人员的党性、良心是不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靠不住的,只有靠强有力的,切实可行的各项监督制度:宪法监督、法律监督、人大代表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只有把这些监督制度切切实实建立起来,并尽快出台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如《监督法》、《新闻法》、《举报法》、《家庭财产申报法》、《公关信息公开法》等,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执法活动真正臵于法律和社会的监督之下。

下载预防渎职犯罪(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预防渎职犯罪(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8年预防林业系统渎职犯罪讲稿

    2008年林业系统预防职务犯罪法制教育讲课稿 新形势下如何有效预防涉林渎职犯罪 常德市人民检察院李 宏 今天,我有幸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有效预防涉林渎职犯罪,充分表明了市林......

    当前税务人员渎职犯罪及预防

    当前税务人员渎职犯罪及预防 税务机关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执法部门,掌管着相应的行政管理权和税收执法权,其尽职与否,有无渎职,直接关系着经济税源能否健康发展、税收法制能否得到......

    财政局预防职务犯罪讲课稿—渎职犯罪有关问题之探讨

    渎职犯罪有关问题之探讨 (管城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邵经勇)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法律方面的问题。 我从事检察工作已有26年,其中大部分......

    土地出让领域渎职犯罪分析

    土地出让领域渎职犯罪分析 时间:2012-11-15 作者:栗潇华 来源:正义网近年来,我院反渎部门查办了多起国土资源领域的渎职案件,尤其是在开展打击国土资源领域不交少交土地出让金......

    涉林渎职犯罪情况调查报告

    涉林渎职犯罪情况调查报告 林业是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推进 生态旅游城市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用。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岛中部,全市森林面积140.27万......

    查处行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的探讨

    行政执法人员的渎职犯罪是渎职罪中主体为行政执法人员的一类犯罪。这类犯罪由于主体特殊,其犯罪构成也独具特色,本文就此分析一下。行政执法人员的渎职犯罪具有以下犯罪构成要......

    拆迁领域渎职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拆迁领域渎职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撤乡并镇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有力推动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拆迁工作成为当地政府的一项重头工作,但......

    论渎职犯罪的心理成因及防范措施

    论渎职犯罪的心理成因及防范措施 11法学李延禄1101540158 摘要:近年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渎职犯罪比较突出,不仅造成了国家利益的重大损失,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