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三旧”改造项目确定容积率和实施拆三留一的指导意见-LYX9
附件:
关于“三旧”改造项目确定容积率和实施
“拆三留一”等问题的意见
为切实推进我市“三旧”改造工作,实现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改造目标,根据《东莞市“三旧”改造实施细则》和城市规划相关技术管理规范,借鉴周边城市的经验,针对“三旧”改造项目如何确定容积率和实施“拆三留一”等问题,制定本意见。
一、关于容积率的确定
(一)容积率的确定原则
容积率是指项目用地范围内地上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用来界定具体宗地内单位土地面积上允许的建筑容量。容积率确定的原则包括:
1、有利于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和维护公共利益;
2、以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
3、通过制定政策,平衡拆迁成本,调动各方积极推进“三旧”改造。
(二)容积率的影响因素
1、技术因素:多种技术因素都会对容积率的确定产生影响,主要包括:(1)区位条件:包括城镇中心区、历史文 化保护区、生态敏感区、一般地区等,原则上城镇中心区的容积率高,生态敏感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容积率低;(2)功能定位:包括商务区、商贸区、居住区、工业区以及混合功能区等,原则上商务区的容积率高,居住区和工业区的容积率低;(3)承载能力:确定容积率必须考虑区域内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承载能力,包括交通、水、电、文教体卫设施、公共空间等方面;(4)规范要求:包括规划和建筑设计规范等,如建筑间距、消防要求、人居环境等;(5)区域平衡:个别地块容积率的增加将引起配套公共用地的增加,从而降低其他地块的开发容量,因此,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容积率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值。
上述技术因素对容积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家有关规划设计规范和现有控规成果中,因此,容积率的确定应以控规为依据。
2、经济因素:为推动“三旧”改造的实施,必须承认历史现实,对地上已建建筑物进行补偿,因此“三旧”改造项目除了要考虑技术因素外,还必须考虑拆迁补偿成本等经济因素,通过适当提高开发项目的容积率,使改造成本和效益达到基本平衡,使项目改造更具有市场动力。在考虑经济因素时,本着成本和收益基本平衡的原则,结合拆迁补偿成本、改造地段的楼面地价等因素,允许突破已批控规和现行控规审查标准上限。
(三)容积率的确定方法
“三旧”改造项目容积率的确定应以控规为基础、以成本和收益基本平衡为原则,通过单元规划论证确定。容积率的确定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依据已批控规和控规审查标准确定容积率
按已批控规实施改造项目能实现成本和收益基本平衡的,可以申请以已批控规为依据,直接办理相关规划许可手续,可以不再编制单元规划,不执行“拆三留一”的政策。
现行控规审查标准为:二类居住用地5万平方米以下的容积率不超过2.5,5万至10万平方米的容积率不超过2.2,10万至15万平方米的容积率不超过2.0,15万平方米以上的容积率不超过1.5;商住混合用地容积率不超过3.0;商业金融用地容积率不超过3.5。
2、以成本和收益基本平衡为原则确定容积率
按已批控规和控规审查标准实施不能实现成本和收益基本平衡的“三旧”改造项目,可以以成本和收益基本平衡为原则,通过编制单元规划,确定容积率。
计算成本容积率,按成本和收益基本平衡的原则,通过计算得出的容积率,即为成本容积率,计算出成本容积率后,结合城市规划的要求,论证校核后,即可确定地块容积率的值。应以拿地阶段作为成本效益分析的时点进行计算。计算的主要依据是: 地块的市场价值=拿地成本。具体计算方法为:
可推向市场的建设用地楼面价格×可推向市场的建筑面积=拿地成本;
成本容积率=(可推向市场的建筑面积+拆迁安臵房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1)可推向市场的建设用地楼面价格的确定
由于土地价值没有现成的数据,且不同地段土地的价值差异较大,因此,采用“一个项目一个评估”的方法,由镇街政府委托经市财政局备案的评估公司对地块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在评估报告中确定可推向市场的建设用地楼面价格。评估报告必须经镇街党政联席会议或镇街城建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同意,并形成会议纪要,作为计算成本容积率的依据。
(2)拿地成本的确定
拿地成本由镇街政府根据经公示的拆迁安臵方案核定,其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拆迁费用(包括拆三留一公共用地的拆迁费用,含土地补偿、建筑补偿、装修补偿、拆迁安臵、建筑拆除工作费用等);二是拆迁安臵房建造成本(含拆迁安臵房的设计费、建安工程费、配套设施建设费等);三是土地税费(含土地办证费、土地出让金等);四是享受土地税费返还、土地出让纯收益返还的项目,拿地成本 中应相应扣减所享受的返还费用。拿地成本必须经镇街党政联席会议或镇街城建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同意,并形成会议纪要,作为计算成本容积率的依据。
(3)容积率的确定
在确定了可推向市场的建设用地楼面价格、拿地成本之后,即可计算出改造项目需要有多少可推向市场的建筑面积,才能达到成本收益的基本平衡,从而计算出成本容积率。
成本容积率的值计算出来后,应在编制单元规划时,在单元规划中对成本容积率进行论证校核。一种情况是,要结合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的规划,对占用了计算成本容积率时已纳入、拟用于推向市场、但又必须用于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用地的,可将由于公共用地的占用而减少的容积率,返算到可推向市场的建设用地上,从而增加可推向市场地块的容积率;另一种情况是,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的技术因素,如技术规范、环境容量、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城市景观等因素,对成本容积率的可行性进行技术校核,由于技术因素必须降低容积率的,应服从城市规划的需要,降低容积率的值。同时允许通过区域平衡等方法补偿容积率。
(四)容积率的审批程序
1、拆迁安臵方案公示。为确保拆迁成本的真实性和可行性,镇街政府或其他改造主体应制定具体可行的拆迁安臵方案,拆迁安臵方案制定后,镇街政府负责组织公示。按已 批控规实施的改造项目,拆迁安臵方案进行公示后,项目建设单位可以以已批控规为依据按控规确定的容积率等指标,申请办理相关规划许可手续。需要对控规进行一般调整或重大调整的改造项目,应通过编制单元规划确定容积率。
2、单元规划技术审查。镇街政府将单元规划报市城乡规划局进行技术审查,经公示的拆迁安臵方案、经镇街党政联席会议或镇街城建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同意的拿地成本和土地评估报告作为单元规划审查的必备材料和基本依据,与单元规划一并上报。对于片区容积率较高的单元规划,镇街政府可通过编写专题研究报告、召开专家评审会等形式,加强技术论证。
3、单元规划批前公示、征求部门意见。由镇街政府组织、市城乡规划局协助开展单元规划和控规调整的批前公示。公示期间,镇街政府将单元规划提交市“三旧”改造办公室,由其发函征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
4、控规调整方案上报市规委会审议。镇街政府根据公众意见、部门意见修改完善单元规划后,以此为依据做出控规调整方案,按现行控规审批程序上报市规委会审议。单元规划、拆迁安臵方案、土地评估报告作为控规调整的论证报告,一并提交市规委会审议。
5、单元规划上报市“三旧”改造领导小组审批。镇街政府按规定将单元规划上报市“三旧”改造领导小组审批。
(五)其他
1、改造地块所在片区控规未审批通过的,可结合控规编制统筹考虑。改造地块容积率诉求符合现行控规审查标准的,可简化经济效益分析;改造地块容积率诉求突破现行控规审查标准上限的,应按单元规划的审查要求,按上述容积率确定方法和程序,提供拆迁安臵方案、土地评估报告等材料,作为确定“三旧”改造项目地块容积率的基本依据。
2、容积率的区域平衡。如因改造地块的实际情况,或因城市规划要求,无法在改造地块内实现经济平衡的,允许在符合城市规划的条件下,对容积率作区域平衡。
3、单元规划批准后,因意见无法达成一致,或因市场等原因造成拆迁拿地成本上涨,改造无法实施的,改造工作暂缓或按程序重新调整相关规划。
二、关于“拆三留一”的实施
(一)“拆三留一”的定义
“拆三留一”是指为通过“三旧”改造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增加公共用地,以拟拆迁项目用地面积为基数,拆迁改造后应提供不低于1/3比例的公共用地,用于道路、市政、教育、医疗、绿化等公共用途的一项政策。
(二)公共用地的范围
按照城市规划用地分类标准,通过“拆三留一”政策留出的公共用地,应主要用作以下范围:中小学幼儿园用地(R6)、政府机关办公用地(C1)、体育用地(C4)、医疗卫生用地(C5)、口岸监管用地(C8)、其它公共设施用地(C9)、广播电视用地(C33)、图书展览用地(C34)、道路广场用地(S)、对外交通用地(T)、绿地(G)、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等建设用地。
(三)“拆三留一”的落实。“拆三留一”政策首先应按要求在城市规划层面落实,具体来说,是在编制单元规划并据此提出控规调整方案时,在控规的层面落实。即在控规的规划用地平衡表中,公共用地所占比例原则上应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确保公共用地优先安排。经审查批准的控规调整方案是规划许可的法定依据,也是下一步土地确权的规划依据。
(四)公共用地的规划
镇街政府在编制“三旧”改造单元规划时,必须严格落实“拆三留一”的政策,确保公共用地的预留,具体步骤如下:
1、在单元规划中明确留出公共用地的数量;
2、在单元规划中落实公共用地的布局方案;
3、通过控规编制调整程序,将公共用地落实到控规成果中。
(五)不需执行“拆三留一”的情况
1、对符合已批控规或只对已批控规进行微调的“三旧” 改造项目,不需执行“拆三留一”的政策,拆迁安臵方案通过公示后,可直接依据控规(或按程序微调后的控规)制定改造方案,不再另行编制“三旧”改造单元规划。镇街政府负责按照控规要求,保证相关公建配套设施与“三旧”改造项目同步实施。
2、对已有建筑保留使用、不涉及拆迁的“三旧”改造项目,不需执行“拆三留一”的政策。
(六)公共用地的补偿
“三旧”改造项目的所有拆迁成本(包括留出的公共用地部分的拆迁成本),都要进行补偿。补偿可以通过容积率或财税政策进行落实,如果通过容积率进行补偿,只能在公共用地之外的三分之二用地上进行补偿。
(七)公共用地的确权
通过“拆三留一”留出的公共用地,应按经批准的控规调整方案确定的用途使用,需要确权到具体建设单位的,在取得规划许可后,由市国土等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程序进行确权。
(八)“拆三留一”的要求
1、“拆三留一”可在区域内统筹平衡。“拆三留一”在区域内进行统筹平衡,应以控规为单元,并符合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要求。统筹平衡涉及的“三旧”改造规划的,单元规划必须同时编制和报批,公共用地拆迁、建设应与经营 性用地同步实施。
2、镇街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拆三留一”等“三旧”改造政策,为城市提供了可以使用的公共用地,是镇街政府按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特别是建设公共设施和营造公共空间的机遇,镇街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确保预留的公共用地总量保证、布局合理、建设有序。
三、关于实施城市规划管理优惠政策的建议
结合我市“三旧”改造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实际,为加快各镇街工作进度,调动各方参与“三旧”改造的积极性,根据省政府关于“三旧”改造“全面探索、局部试点、封闭运行、结果可控”的原则,出台以下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政策,经市政府同意后实施,实施期限暂定一年,一年后再根据政策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完善。
(一)对于“三旧”改造项目用地由政府以招拍挂形式进行出让的,在满足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撑能力等前提下,容积率审查可适当放宽。
(二)对用地面积较小的单宗改造地块,执行“拆三留一”政策确有困难的,允许对“拆三留一”确定的公共用地进行挂账处理,镇街政府在编制单元规划时应详细说明情况,单元规划经市“三旧”改造领导小组批准后,由镇街政府统筹提出公共用地的规划方案并在下一阶段予以落实。
第二篇:肇庆城区三旧改造项目
肇庆市城区“三旧”改造项目
开发强度核准办法(征求意见稿)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三旧”改造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粤建规函„2011‟304号),以及《肇庆市实施“三旧”改造规划工作计划》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明确肇庆市中心城区(含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范围内“三旧”改造项目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规划指标,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三旧”改造项目不涉及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调整的,无需编制单元规划,其用地性质、开发强度及相关规划指标按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执行。
二、“三旧”改造项目申请容积率增幅不超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容积率10%及其他方面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的,按照《肇庆市实施“三旧”改造规划工作计划》要求,在满足公共配套设施、公共空间用地安排并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容积率可以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容积率的10%范围内予以提高。
三、“三旧”改造项目所在地块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或在
上述第二条规定情形之外需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改造的,须按《肇庆市实施“三旧”改造规划工作计划》要求编制单元规划。单元规划须先报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再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对经批准的单元规划,视同已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或调整程序。
四、在符合《肇庆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要求,以及在改造经济分析、建筑日照间距、环境容量和城市景观要求等综合论证的基础上(位于重点地段的项目须进行交通评估),单元规划编制中对改造项目地块的容积率指标按以下原则设定:
(一)改造项目地块的容积率指标最高上限,根据改造地块规模(扣除城市道路后的净用地)实行分级分类确定为:
1、属旧厂房改造的项目:
(1)地块(项目)性质如调整为居住用地的:地块面积≤1公顷,容积率上限指标原则上不超过3.5;地块面积>1公顷且≤5公顷,容积率上限指标原则上不超过3.2;地块面积>5公顷, 容积率上限指标原则上不超过3.0。
(2)地块(项目)性质如调整为商业、办公用地的:地块面积≤1公顷,容积率上限指标原则上不超过5.5;地块面积>1公顷,容积率上限指标原则上不超过5.0。
(3)地块(项目)性质如调整为商业、办公和居住综合用地的,根据各自用地性质面积比例分别计算(下同)。
(4)地块(项目)性质如调整为一类工业用地的,容积率
原则上不超过2.5,且不得低于1.0。
2、属旧城区、旧村庄改造的项目:
(1)地块(项目)性质如调整为居住用地的:地块面积≤1公顷,容积率上限指标原则上不超过4.2;地块面积>1公顷且≤5公顷,容积率上限指标原则上不超过3.8;地块面积>5公顷,容积率上限指标原则上不超过3.5。
(2)地块(项目)性质如调整为商业、办公用地的:地块面积≤1公顷,容积率指标原则上不超过6.5;地块面积>1公顷,容积率上限指标原则上不超过6.0。
(二)改造项目地块的容积率按下述公式计算:
1、属旧厂房改造的项目地块容积率=(基准容积率+现状建筑容积率)×调整系数。
2、属旧城区改造的的项目地块容积率=(基准容积率+现状建筑容积率的50%)×调整系数。
3、属旧村庄改造的项目地块容积率=现状建筑容积率×2。
4、上述公式中的基准容积率、现状建筑容积率和调整系数分别确定如下:
(1)基准容积率按改造项目改造后用地(项目)性质类别确定:拟改造地块(项目)性质为居住用地的,基准容积率为2.0;拟改造地块(项目)性质为商业、办公用地的,基准容积率为4.0。
(2)现状建筑容积率按以下公式计算:现状建筑容积率=
改造地块内需拆除的现有建筑面积÷改造地块面积。
(3)调整系数按改造项目改造后用地(项目)性质类别确 定:拟改造地块(项目)性质为居住用地的,调整系数为1.15;拟改造地块(项目)性质为商业、办公用地的,调整系数为1.25。
5、属旧村庄改造的项目且拟改造地块(项目)性质为居住用地的,如容积率按上述公式计算小于3.0的,可按3.0执行;属旧村庄改造的项目且拟改造地块(项目)性质为商业、办公用地的,如容积率按上述公式计算小于5.0的,可按5.0执行。
五、为了鼓励大面积改造,对整体连片的旧城区改造项目且单个项目地块面积≥10公顷并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公益性设施,或提供城市公共空间、保障性住房、历史文物保护的“三旧”改造项目在满足公共配套设施、公共空间用地安排并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根据项目性质在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的基础上,可给予增加10%的容积率奖励。
六、改造地块内需拆除的现有建筑面积,属市直单位、市属国有企业的由市政府委托“三旧”改造办负责核实并书面确认作为依据,其余由项目所在区政府委托区“三旧”改造办负责核实并书面确认作为依据。
七、控制性详细规划未要求设置,但因“三旧”改造需要,需在改造用地中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该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可纳入改造用地规划指标计算。
八、位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协调范围、历史文化保护区和风
景名胜区协调范围以内的“三旧”改造项目,按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执行。
九、“三旧”改造项目必须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增量。改造项目在按照国家、省、市规划技术指标和城市总体规划以及项目所在地的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配置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进行配置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及周边地块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需求情况,适量增加。
十、按第三条规定须编制单元规划的改造项目,如拟改造地块(项目)性质为居住用地的,按第四条第(二)款计算的容积率未达到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上限控制指标,其与上限指标的差额部分允许和鼓励按规定比例配建公共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须按政府规定的建设标准建设,差额部分中应有不少于35%的建筑面积用作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其余可作为商品房面积。公共租赁住房必须无偿将产权移交政府,由政府处理。
十一、按第三条规定须编制单元规划的改造项目,如拟改造地块(项目)性质为商业、办公用地的,按第四条第(二)款计算的容积率未达到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的上限控制指标,其与上限指标的差额部分允许和鼓励按规定比例配建公共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须按政府规定的建设标准建设,差额部分中应有不少于35%的建筑面积用作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其余可作为商业、办公面积。公共租赁住房必须无偿将产权移交政府,由政府处理。
十二、“三旧”改造项目绿地率的确定
(一)“三旧”改造项目如能在改造地块中安排5%的用地面积作为生态或立体公共停车场的;属居住项目的绿地率可不少于30%;属商业、办公项目的绿地率可不少于20%;属商业、办公和居住综合项目的绿地率可不少于25%。用作公共停车场的车位数不计入项目车位考核标准,公共停车场可由业主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实行有偿经营。
(二)“三旧”改造项目如不按5%的用地比例建设生态或立体公共停车场的:属居住项目的绿地率不少于35%;属商业、办公项目的绿地率不少于25%;属商业、办公和居住综合项目的绿地率不少于30%。
十三、“三旧”改造项目建筑密度的确定
在保证绿化等公共用地的前提下,属居住项目的建筑密度按现行规范标准执行;属商业、办公项目的裙楼建筑密度在现行规范标准基础上在10-25%范围内可适度放宽,塔楼建筑密度按现行规范标准执行;属商业、办公和居住综合项目,裙楼部分和裙楼之上的塔楼建筑密度可分开设定,裙楼部分的建筑密度在现行规范标准基础上在10-20%范围内可适度放宽。
十四、为鼓励“三旧”改造项目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太阳能热水或照明系统与建筑物一体建设的可实行面积奖励。太阳能热水或照明系统与建筑物一体建设按受益户数进行奖励,每户奖励一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奖励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计算)。凡已经申报并获得这种奖励进行建设的项目,如果在住房城乡建设行
政主管部门竣工验收环节时没有实施的,按未完成户数但先前已经奖励的建筑面积由政府折合户型套数无偿收回处置。
十五、有关规划指标的核准、调整程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及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十六、各县(市)可参照执行。
第三篇:汕尾市三旧改造项目审批操作方法
汕尾市“三旧”改造项目审批操作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三旧”改造审批工作程序,依法有序推进“三旧”改造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省府办《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三旧”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粤府办〔2009〕122号)和市府办《印发〈汕尾市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实施办法〉的通知》(汕府办〔2010〕22号)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三旧”改造项目审批的适用范围。符合审批条件的“三旧”改造项目,是指城市、城镇及村庄建成区内,在2007年6月30日之前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卫星影像图(或航片、正射影像图)上显示为已有上盖建筑物的建设用地,列入经省国土资源厅确认的标图建库成果范围内和纳入“三旧”改造专项规划的项目,包括下列改造项目:
(一)“旧城镇”改造项目,主要指对市(区)、镇(街道)中心区内的旧城区、旧房屋等的改造项目。城区范围内建设年代久远、基础设施不全、影响城市功能、建筑结构陈旧、以及因公共利益或实施规划需要拆迁的房屋及其附属物均可纳入旧城镇改造范围。
(二)“旧厂房”改造项目,主要指对城镇、村庄建设区范围内影响城市合理功能或布局的旧厂房(厂区)改造项目。包括“退二进三”产业用地、城乡规划确定不再作为工业用途的厂房(厂区)用地、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禁止类、淘汰类产业的原厂房用地、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厂房(厂区)用地。
(三)“旧村庄”改造项目,主要指对“城中村”、“空心村”等在内的旧村庄改造项目。包括布局散乱、条件落后、规划确定改造的村庄。
第三条 改造主体和改造模式
(一)改造主体
根据项目的不同性质,项目改造主体包括: 1.市、县(市、区)人民政府;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3.国有土地使用权人;
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土地使用权人与相应合作改造市场主体共同构成的改造联合体。
(二)改造模式 1.政府主导实施改造。指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为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或实施城市规划,以政府名义依法征用(收)、收回(购)土地使用权组织实施改造建设。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实施改造。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村民旧宅基地、自留建设用地(包括留成用地、村办企业用地、村公共设施用地、公益事业用地)范围为基础申请改造。包括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自行改造、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后自行改造或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发改造。
3.土地使用权人实施改造。包括原土地使用权人自行改造;原土地使用权人与开发单位合作组成联合体实施改造;有资质的市场主体收购多宗“三旧”用地集中申请改造。
第四条 各类改造项目改造方案的审批流程
(一)政府主导改造的项目 1.基本原则
实施改造过程中,原则上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引入社会资金参与“三旧”改造。包括:在拆迁阶段通过招标的方式引入企业单位承担拆迁工作;政府将拆迁及拟改造土地的使用权一并通过招标等公开方式确定土地使用权人;在确定开发建设条件的前提下,将拟改造土地的使用权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确定土地使用权人,由政府负责拆迁等方式。
2.改造方案审批
(1)方案公示。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由本级政府主导的改造项目的单元规划和改造方案。改造方案由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政府组织公示,征询改造范围内居民和企业对改造方案的意见;在签订附生效条件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时限内,有效签约户数达到2/3以上(含2/3)的,才能将改造方案提交汕尾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2)方案审批。汕尾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对改造方案进行审批。审批同意后,县(市、区)“三旧”办根据经批准的改造方案,按规定确定本级政府主导项目的项目法人。
(3)发文批复。汕尾市“三旧”办以市政府名义发文批复改造主体,作为向有关部门办理手续的文件依据。
涉及不规范用地需完善征收手续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汇总改造方案逐级上报至省政府审批。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实施改造项目 1.基本原则(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的旧村庄改造,原农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应报省政府批准征为国有,由农村集体自行实施改造;
(2)经批准保留集体性质的建设用地,改造后可用于村民住宅、乡镇企业和村集体公共设施建设,不得用于商品住宅建设;
经批准转为国有建设用地的,可以协议出让方式提供给集体经济组织或其与有关单位合作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为城市建设用地的,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建成区的用地,可用于商品房住宅用途。(3)旧村庄改造范围内涉及不属本集体经济组织权属情况的,村集体申请时须提交已与改造范围内不属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权属人达成补偿或收购的协议;
(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所有的村庄建设用地实施改造,改造过程拟引入社会资金合作开发的,拟改造情况、合作主体的选择标准、合作方式、出资比例、利益分配等事项必须提交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会议审议,并需经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同意通过。会议表决通过的事项应当公示(5个工作日)。
(5)已依法办理抵押、地役权登记的土地,必须分别征得土地抵押权人、地役权人的同意,或依法办理注销土地抵押权、地役权登记的相关手续。2.改造方案审批
(1)提出申请。改造主体根据已编制的“三旧”改造方案及相关资料(附件1),向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审批“三旧”改造方案的申请,由县(市、区)“三旧”办受理;
(2)方案公示。县(市、区)“三旧”办受理后组织公示(7个工作日内完成);
(3)审核上报。县(市、区)“三旧”办根据公示结果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报县(市、区)“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经审核同意的,以县(市、区)人民政府名义上报请示市政府(5个工作日内完成),由汕尾市“三旧”办受理。涉及历史不规范用地完善土地征收手续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汇总改造方案上报汕尾市人民政府审核。
(4)方案审议。汕尾市“三旧”办受理后会同汕尾市发改、财政、规划、国土、住建、环保、经信、房管、文广新等有关部门审议,形成书面审议意见,并将改造方案及审议意见提交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批(7个工作日内完成);
(5)方案审批。改造方案经审批同意的,汕尾市“三旧”办以汕尾市人民政府名义批复县(市、区)人民政府,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复改造主体。涉及集体转国有的,改造主体应持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复文件向所在地国土部门申办集体转国有手续,按有关规定逐级上报至省政府审批。涉及历史不规范用地完善征收手续的,由汕尾市“三旧”办汇总后按有关规定逐级上报至省政府审批。
(三)土地使用权人实施改造项目 1.基本原则
(1)市场主体收购土地实施改造的,收购人与有关土地权利人已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并经土地、房产交易机构鉴证,落实了相关补偿安置措施;
(2)已依法办理抵押、地役权登记的土地,必须分别征得土地抵押权人、地役权人的同意,或依法办理注销土地抵押权、地役权登记的相关手续,已办理房地产权登记的房地产,必须依法办理房地产注销登记的相关手续;
(3)采取合作方式实施改造的,必须由土地使用权人和合作改造主体组成联合体,共同编制改造方案。
2.项目审批。土地使用权人实施改造项目,对于改造项目的申请和对改造方案的审批参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实施改造项目的审批流程实施。其中,国有(集体)企业或国有(集体)资产占主要成分的企业自行改造或者与市场主体合作改造的,由企业分别向市、县(市、区)国有(集体)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资产管理部门初步审查后,上报市、县(市、区)“三旧”改造办公室,并符合以下要求:
(1)必须就有关改造事项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2)在项目申请时必须明确是否采取与市场主体合作方式实施改造;
(3)采取与市场主体合作方式实施改造的,在项目经批准列入实施计划后,必须采取公开竞争的方式确定合作主体(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土地使用权人选择的合作主体必须经市属企业资产管理部门按资产监督管理有关规定予以确认)。企业应在申请改造项目的同时,拟订国有(集体)资产处置方案提交市、县(市、区)国有(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按国有资产处置方式的有关程序审批。
第五条 “三旧”改造方案的实施
(一)改造主体持“三旧”改造方案的批准文件,向有关部门申办有关手续(属市中心新规划区范围内的改造项目,改造主体持“三旧”改造方案的批准文件,直接向市直有关部门申办有关手续):
1.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办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核手续、土地归宗、确权登记、土地公开(协议)出让(转让)手续、补交地价款等事项; 2.向城乡规划部门申办规划设计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3.向环保部门报批环评文件;
4.向发改部门申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手续; 5.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申办《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已有规定的按原规定属地管理原则执行);
涉及旧村庄用地改为国有建设用地的,由村(居)集体提出申请(按粤府办〔2009〕122号文附件2的规范格式),由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材料逐级上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后实施改造;
7.按规定应办理的其他手续。
(二)改造主体在县(市、区)“三旧”改造部门的指导、监督管理下,按照经批准的改造方案实施改造。
第六条 完善历史不规范用地手续
“三旧”改造涉及的历史不规范用地,是指用地行为发生在2007年6月30日之前没有合法用地手续且已经使用的建设用地。
(一)直接完善土地确权登记手续的条件:纳入“三旧”改造范围、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三旧”改造专项规划、没有合法用地手续且已使用的建设用地,用地行为发生在1987年1月1日之前。
(二)完善土地征收手续的条件: 1.已纳入“三旧”改造范围;
2.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三旧”改造规划;
3.用地行为发生在1987年1月1日之后、2007年6月30日之前;
4.已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户签订征地协议并进行补偿,且未因征地补偿安置等问题引发纠纷、迄今被征地农民无不同意见;
5.按用地发生时的土地管理法律政策落实处理(处罚); 6.按照用地行为发生时的土地管理法律和政策完善听证、社保、留用地手续。
(三)为实施旧城镇改造,由县(市、区)人民政府主导改造的,在取得现使用单位或使用人同意并落实上盖建(构)筑物等有关补偿的基础上,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编制改造方案逐级上报至省政府审批。
(四)旧城镇、旧厂房改造中,现使用单位或使用人要求完善征收土地手续并实施自行改造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粤府办〔2009〕122号文件要求,汇总使用单位或使用人上报的改造方案逐级上报至省政府审批。第七条 “三旧”改造项目管理事宜。
(一)经批复同意的改造项目,由各级“三旧”办负责项目的档案管理。
(二)县(市、区)“三旧”办在每月前5日将上月已审批确认的项目报汕尾市“三旧”办备案。
第八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汕尾市人民政府出台的“三旧”改造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各有关单位在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及时向汕尾市“三旧”办反映。
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1.《改造主体申请审批“三旧”改造方案需提交的资料》; 2.《“三旧”改造方案的审批内容》; 3.《“三旧”改造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 4.《完善历史用地手续需提交的有关资料》;
5.《“三旧”改造中分散土地合并归宗土地使用权登记程序》; 6.《关于确定“三旧”改造项目主体有关问题的意见》; 7.《汕尾市“三旧”改造项目审批流程图》。
附件1:
改造主体申请审批“三旧”改造方案
需提交的资料
1.改造主体关于要求审批“三旧”改造方案的书面请示;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改造或与其他单位合作改造的,应提交集体经济组织经街道(镇)核实的申请材料及成员大会过半数(或成员代表会议2/3)以上人员同意“三旧”改造方案的书面材料;
3.国有、集体企业需提交国有、集体资产管理部门意见; 4.土地权属证明(如国有土地使用证、征地协议或其它凭证材料);
5.改造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成果(包括纳入“三旧”改造范围的项目用地红线图); 6.改造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及改造效果图; 7.涉及完善历史用地征收手续的有关资料;
8.“三旧”改造方案(含项目土地利用现状、改造意向、预期效果;根据该项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设计方案;项目可行性方案如综合效益、改造资金来源等;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拆迁补偿安置等)。
9.项目环保审批手续等其它相关资料。
附件2:
“三旧”改造方案的审批内容
一、县(市、区)初审内容
(一)县(市、区)各部门依据职能,校对改造方案有关内容与项目申报阶段的有关情况是否一致;
(二)审核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改造地块的单元规划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成果的要求(或各项建设指标是否符合规划设计条件);
(三)审核土地权属是否清晰、无争议;
(四)核实拆迁补偿安置情况(需拆迁的户数、建筑面积、拆迁补偿安置落实情况);
(五)审核拟改造项目在节能减排、符合环保标准和完善环境功能方面的情况;
(六)审核拟改造项目在产业升级、加快商贸、物流等现代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
(七)涉及旧村居改造的,审核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情况;
(八)审核拟改造项目在文化保护方面的情况及采取措施;
(九)审核改造资金的落实情况。
二、市审核内容
(一)复核县(市、区)人民政府上报的初审意见;
(二)对审核项目改造后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于公共绿地、用于城市公益事业用地情况是否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提出意见;
(三)对改造方案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符合环保要求、优化城乡环境、促进文化建设,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提出意见;
(四)对改造涉及国有、集体资产的处置提出意见。
附件3:
“三旧”改造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
1.改造地块的基本情况
具体应包括土地位置、面积、土地权属情况、土地使用方式、房屋产权情况及是否存在抵押、查封等情况。
2.规划情况
包括改造地块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是否已纳入市“三旧”改造规划和实施计划,是否已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3.土地利用现状情况
包括该地块现用途情况,使用情况(属于不同用途的,分别列出用途、面积及使用单位)。现有建筑面积、容积率、年产值等情况。4.协议补偿情况
包括地块中需完善征收手续的土地的征地补偿情况、被征地农民的意见、违法用地处罚情况、或自行改造主体与土地原权属人达成的补偿或收购协议情况。
5.土地拟改造情况
包括供地方式、改造后的土地用途(具体的用途和产业)、地块改造的规划设计条件、保障性住房建设、预计年产值(或改造后的综合效益情况)等情况。
6.改造成本与融资情况
包括项目改造预算总成本,各项单元工程的内容及其成本;改造资金的来源渠道等等。
7.建设的时序
附件4:
完善历史用地手续需提交的有关资料
一、没有合法用地手续且已使用的建设用地
(一)用地行为发生在1987年1月1日之前的,用地确权需具备的资料,除土地登记需提交的普遍性资料,还需另外具备以下资料:
1.确权申请;
2.市、县(市、区)“三旧”改造办公室出具确认为“三旧”改造项目的文件(包括“三旧”改造项目用地范围示意图);
3.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的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核意见书;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5.土地利用现状图(包括证明1987年1月1日之前变更的现状图和最新现状图);
6.证明1987年1月1日之前变更的航片或正射影像图。
(二)用地行为发生在1987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之间的,用地报批需具备以下材料:
1.政府完善征地手续申请报告; 2.征地协议书(原件); 3.违法用地处理(处罚)决定书(属罚款的,需提交接受处罚凭证);
4.兑现征地补偿安置的凭证;
5.市、县(市、区)“三旧”改造办公室出具确认为“三旧”改造项目的文件;
6.项目的规划意见;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8.证明变更时间的航片或正射影像图; 9.土地利用现状图(包括变更前后现状图); 10.用地红线图; 11.其他需要的材料。
(三)用地行为发生在1999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之间的,用地报批需具备以下材料:
1.政府用地请示文件; 2.“一书四方案”; 3.征地听证材料; 4.征地协议书(原件);
5.征地预存款证明或兑现征地补偿安置的凭证;
6.违法用地处理(处罚)决定书(属罚款的,需提交接受处罚凭证);
7.留用地安置的说明; 8.劳动部门关于征地社保意见;
9.市、县(市、区)“三旧”改造办公室出具确认为“三旧”改造项目的文件;
10.项目的规划意见; 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12.变更前后对照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13.证明变更时间的航片或正射影像图; 14.用地红线图、集体土地所有权证; 15.其他需要的材料。
注:凡用地行为发生时法律和政策没有要求听证、办理社保审核和安排留用地的,在提供有关历史用地协议或被征地农村集体同意的前提下,不再举行听证、办理社保审核和安排留用地,并无需提供相关材料。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报批需提供以下材料 1.用地申请文件;
2.农村集体提出自愿改变为国有的申请;
3.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中涉及到村民利益事项有关规定的表决意见;
4.集体建设用地合法证明(土地证或用地批文);
5.市、县(市、区)“三旧”改造办公室出具确认为“三旧”改造项目的文件;
6.项目的规划意见;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8.土地利用现状图; 9.用地红线图。
三、没有合法用地手续且已使用的建设用地,纳入“三旧”改造范围又确需保留为集体土地性质的,收件材料参照本条第一点适当简化,其中:
(一)用地行为发生在1987年1月1日之前的,提交材料不变。
(二)用地行为发生在1987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之间的,需提交如下材料:
1.完善手续申请报告;
2.违法用地处理(处罚)决定书(属罚款的,需提交接受处罚凭证);
3.市、县(市、区)“三旧”改造办公室出具确认为“三旧”改造项目的文件;
4.项目的规划意见;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6.证明变更时间的航片或正射影像图;
7.土地利用现状图(包括证明变更现状图和最新现状图); 8.用地红线图; 9.其他需要的材料。
(三)用地行为发生在1999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之间的,需提交如下材料:
1.政府用地请示文件;
2.违法用地处理(处罚)决定书(属罚款的,需提交接受处罚凭证);
3.市、县(市、区)“三旧”改造办公室出具确认为“三旧”改造项目的文件;
4.项目的规划意见;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6.变更前后对照土地利用现状图; 7.证明变更时间的航片或正射影像图; 8.勘测定界图; 9.其他需要的材料。
附件5
“三旧”改造中分散土地合并归宗土地 使用权登记程序
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三旧”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粤府办〔2009〕122号)、汕尾市人民政府《汕尾市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实施办法》(汕府办〔2010〕22号)有关规定,在旧城镇改造范围内,符合城乡规划、“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和实施计划的,市场主体可以收购相邻多宗地块进行集中改造。“三旧”改造中涉及分散土地合并归宗问题,按下列规定程序办理,上报市政府审批。
一、办理程序
1.转让方和受让方向土地所在地国土局(分局)申请,证件资料齐全的,予以登记收件,发给申请人收件回执;
2.国土局(分局)初审、复审(5个工作日); 3.市局复审、核准(涉及分局初审的5个工作日); 4.上报市政府审批;
5.在土地登记簿记载登记事项、缮证、计费、盖章(1个工作日内完成);
6.发放土地证书。
注:1.本《程序》适用范围为市城区(包括红海湾开发区),其他县(市、区)参照执行;
2.市区按新规划范围划定中心区范围,属市中心新规划区范围内的向市国土资源局申请,属新规划区范围外的向市区分局申请;
3.如申请人提交的资料不全,从补齐资料之日起办理时间顺延。
二、提交资料
1.《土地登记申请书》及申请报告书;
2.申请人(转让方和受让方)身份证明:属法人的提交组织机构代码证及营业执照(复印件);属其他组织的提交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属自然人的提交身份证(复印件);
3.批准土地合并归宗用地批准文件及规划用地红线图; 4.经批准的“三旧”改造实施计划; 5.拟收购合并归宗前宗地权属分布图和各宗地的权属状况列表(含权利人、权属性质、土地坐落、宗地面积、用途、使用期限、土地证书编号等内容);
6.转让方与受让方签订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及已落实补偿安置的依据;
7.原国有或集体土地使用证;
8.若涉及划拨改出让、改变土地用途等需补交地价款的,应提交用地批准文件及地价款缴纳凭证(复印件);
9.属转让国有资产的,须提交国资部门批准文件(复印件);属转让公司法人财产的须提交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及公司章程(复印件);
10.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
11.财政和税务部门的完税或减免税凭证; 12.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 13.其他证明材料。
注:1.以上提供的复印件应与原件验核并由申请人和经办人签名,属法人的加盖单位公章;
2.法人证照应以未被管理部门吊销方为有效证件; 3.委托办理的,提交合法的书面授权委托书、被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境外法人和自然人及港、澳、台地区法人等申请人身份及授权委托书应按规定公证或认证,非中文文本材料,须同时提交经公证或认证的中文译本;
4.改造项目范围内已核发《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地产权证》的,应先向房产登记部门依法办理上盖物注销登记手续;
5.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技术单位进行地籍调查获得;
6.若被收购的土地使用权已设定抵押、地役权登记的,必须分别征得抵押权人、地役权人的同意,并依法办理注销土地抵押权、地役权登记手续;
7.《土地登记申请书》可在土地所在地国土局(分局)领取。
附件6:
关于确定“三旧”改造项目主体 有关问题的意见
“三旧”改造应根据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性质、改造模式,区分不同情况选择确定改造主体,意见如下:
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造建设,不涉及经营性项目的,可由县(市、区)政府指定改造主体,由改造主体依照有关规定确定施工建设单位。
二、纳入“三旧”改造范围且项目用地所在区域已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按程序确定规划条件、按规定完成改造方案报批等前期工作和缴纳土地出让金,属土地使用权人自行改造、联合改造、市场主体收购多宗土地集中改造的,其申请人可确定为改造主体。
三、政府依法收回或收购市直国有企业、市直各类资产经营公司所持有的土地,统一组织实施改造的“三旧”改造项目,包括政府投资改造、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改造等,必须通过公开竞争等方式确定改造主体。主要方式包括:1.在拆迁阶段通过公开竞争方式引入企业承担拆迁任务,拆迁资金由政府支付;拆迁完毕且符合供地条件后,再由国土部门依法出让土地使用权。2.由土地储备机构通过公开竞争方式引入社会资金合作进行土地储备开发,土地储备开发费用(包括拆迁费用、土地整理费用等)由合作方垫付;在符合供地条件后由国土部门依法出让土地使用权,合作方按约定收回垫付成本费用并参与收益分成。3.积极探索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改造的其他方式。
四、对具有良好信誉、资金雄厚、富有改造工作经验的企业,有意参与“三旧”改造的,支持其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开展改造前期的准备工作。根据实施计划,经公开公布的改造项目,若在一定期限内出现若干个有意参与者的,则应当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对企业信誉、实力等因素进行综合比较、评审、筛选,好中择优。
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自有建设用地,引入社会资金合作开发的,在确定开发条件的前提下,拟改造情况、合作主体的选择标准、合作方式、出资比例、利益分配等事项必须提交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会议审议,并经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同意通过确定合作主体。
第四篇:关于加强市“三旧“改造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
关于加强市“三旧“改造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
2010-08-30 09:32:09 浏览次数:454
为规范和加强市“三旧”改造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我市“三旧”改造顺利推进,现根据《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意见》(穗府〔2009〕56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意见。
一、适用范围和管理机构
(一)本市市本级“三旧”改造专项资金管理适用本意见。
本意见所称市“三旧”改造专项资金(下称专项资金)是指市政府在“三旧”改造项目土地收益等财政资金中安排专项用于扶持“三旧改造项目的资金。
(二)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管理和安排使用专项资金,市财政局等部门依法对专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二、专项资金来源
(三)专项资金实行专项管理。按照穗府〔2009〕56号规定的我市“三旧”改造财政支持政策,资金来源包括: 1.成片重建旧城改造项目土地增值收益属市分成部分的资金; 2.全面改造城中村改造项目土地纯收益属市分成部分的资金; 3.旧厂房改造项目土地出让纯收益属政府分成资金;4.市财政安排的其他用于支持“三旧”改造项目的资金。
三、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及管理程序
(四)专项资金可用于“三旧”改造项目规划编制与研究和政策调研、基本建设投资、扶持专项补助以及垫付启动资金等专项经费支出。
(五)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应按照上述第(四)条规定的资金使用范围,结合工作
实际需要,统筹提出专项经费资金需求总计划,经市财政局审核、涉及使用土地出让金的会市发改委审核后报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定专项资金总计划,纳入部门预算的经费按照《关于印发<广州市本级项目支出预算办法试行办法>的通知》(穗财预〔2009〕123号)执行。
(六)规划编制与研究和政策调研经费使用。
1.按照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三旧”改造工作的总体部署和我市“三旧”改造工作实际需要,每年初由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负责提出规划编制与研究和政策调研项目计划,报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应根据审定的项目计划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报市财政局审定并纳入当年的部门预算管理。2.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负责按计划组织规划编制与研究和政策调研,并按部门预算专项项目经费管理要求向市财政局申请支付项目经费,市财政局负责审核支付。(七)基本建设投资经费使用。
1.每年初由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三旧”改造工作的总体部署,统筹提出需市本级投资的安置房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三旧”改造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报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下达计划。
2.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负责“三旧”改造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应参照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相关规定制定具体的投资管理细则。投资管理细则应明确“三旧”改造基本建设项目立项、初步设计、工程款支付、工程变更、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等各投资管理环节的具体程序。
(八)扶持专项补助资金使用。
1.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三旧”改造工作的总体部署,各区或其“三旧”改造责任机构申请并结合我市“三旧”改造工作实际需要,每年初由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提出市对区“三旧”改造项目的扶持专项补助计划,报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负责根据审定结果下达“三旧”改造项目扶持专项补助计划。
2.属地区政府或区政府指定的机构根据项目进度需要提出补助资金拨付申请,经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审核同意拨付后,由市财政转移支付至区财政。
3.属地区政府或区政府指定的机构应在补助资金计划下达后及时编制资金使用详细计划和分期支付计划报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备案作为资金拨付依据。
4.属地区政府或区政府指定的机构应负责监督扶持专项补助资金按计划确定的用途专款专用。
四、其他
(九)专项资金计划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的,应按原审批程序报批调整后执行。
(十)因改造项目终止或长期无法推进,已转移支付的扶持专项补助资金尚未使用部分应收回市本级专项资金管理。
(十一)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应定期检查各区扶持专项补助资金使用情况,对区不按规定用途使用的情况责令其限期整改;拒不改正的,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可在该区负责的其它“三旧”改造项目土地出让收益属于区留成部分中扣减等额资金抵做市本级专项资金。
(十二)各区应按照穗府〔2009〕56号规定要求设立区级的“三旧”改造专项资金,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报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备案。(十三)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广州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
广 州 市 财 政 局 2010年6月30日
第五篇:关于广州市“三旧”改造管理简政放权的意见
关于广州市“三旧”改造管理简政放权的意见
穗府办〔2011〕17号
关于广州市“三旧”改造管理简政放权的意见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提高“三旧”改造审批效率,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根据《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及《关于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意见》(穗府〔2009〕56号)的有关规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三旧”改造管理简政放权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本市辖区范围内的“三旧”改造管理适用本意见。
二、“三旧”改造管理简政放权遵循以下原则:
(一)重心下移。在“三旧”改造项目中,进一步扩大区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权、“三旧”改造方案批准权、实施“三旧”改造方案后续的立项(审批、核准、备案)、环评、规划、用地等审批管理权,强化区政府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主体作用。
(二)依法可行。“三旧”改造管理简政放权既要有利于解决“三旧”改造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推进工作,又要符合法律、法规。
(三)权责统一。“三旧”改造管理简政放权后,区政府作为“三旧”改造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统筹监督管理区各相关部门行使各项审批管理权,切实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做到有权必有责。
(四)试点先行。“三旧”改造应突出重点,明确试点项目,探索建立简化、高效的“三旧”改造审批管理新机制。
三、符合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已批的旧厂房改造专项规划)的“三旧”改造项目由区政府统筹区各相关部门推进实施。“三旧”改造方案由区政府(或授权区“三旧”改造机构)批准,并报市“三旧”改造机构备案;属“退二进三”企业的旧厂房,同时报市“退二进三”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三旧”改造方案经批准后,后续立项(审批、核准、备案)、环评、规划、国土、建设等审批管理权由区政府统筹辖区内对口职能部门按照以下规定行使。
(一)区“三旧”改造机构负责本区域“三旧”改造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并负责组织区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街、镇协同推进“三旧”改造工作。
(二)区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办理“三旧”改造项目的立项(审批、核准、备案),并将结果报市发展改革部门备案(由市本级全额或者部分出资、涉及全市综合平衡的“三旧”改造项目、应向市级投资主管部门办理商品房屋建设计划备案及法律法规明确不得下放的项目除外)。
(三)区环保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由本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三旧”改造项目进行环评审批。
(四)区规划部门负责核发“三旧”改造项目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并将结果报市规划部门备案复核。
(五)区建设部门负责办理“三旧”改造项目(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建设地点跨区的市政工程除外)的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证、竣工验收等事项。
(六)涉及国土管理的审批权按照《市国土房管局关于简政放权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意见》(穗国房字〔2010〕1193号)执行。
四、涉及调整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已批的旧厂改造专项规划)的“三旧”改造项目的方案审批,由市“三旧”改造机构按照以下规定办理:
(一)旧村改造项目,改造方案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区政府审核后上报市“三旧”改造机构,由市“三旧”改造机构征求市规划、国土、建设、发展改革等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意见并修改完善后,将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提交市规划委员会“三旧”改造委员会审议。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经审议通过后,市“三旧”改造机构将改造方案提交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改造方案经审议通过后,由市“三旧”改造机构批复改造方案。
(二)旧厂改造项目,改造方案由市“三旧”改造机构征求市规划、国土、建设、发展改革等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意见并修改完善后,将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提交市规划委员会“三旧”改造委员会审议。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经审议通过后,市“三旧”改造机构将改造方案提交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改造方案经审议通过后,由市“三旧”改造机构批复改造方案。
改造方案经市“三旧”改造机构批复后,后续立项(审批、核准、备案)、环评、规划、国土、建设的审批按照本意见第三条规定执行。
五、涉及调整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三旧”改造项目,除按本意见第四条规定审批改造方案外,采取突出重点、选取试点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区政府的审批管理权限,以保障市、区政府重点改造项目的实施。
(一)试点项目的选定。由各区政府在以下项目中选取,报市“三旧”改造机构审核后提交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1.省、市、区列为产业基地的改造项目。
2.列入市政府“退二进三”范围的改造项目。
3.属于城市棚户区和国有工矿棚区的改造项目。
4.需完善历史用地手续的改造项目。
5.列入52条全面改造的“城中村”及其他区政府计划作为示范的“城中村”改造项目。
6.市、区需要加快改造的其他重点项目。
(二)试点项目的审批管理。试点项目由区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审查改造方案。试点项目所在地块涉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按规划调整程序完成后,由市“三旧”改造机构批复改造方案,区政府组织实施。改造方案经批复后,后续立项(审批、核准、备案)、环评、规划、国土、建设的审批权,按照本意见第三条规定执行。
除上述规定外,试点项目需下放的其他权限由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具体个案的实际情况确定。
(三)试点项目的组织实施。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定“三旧”改造试点项目的同时,应当确定“三旧”改造试点项目的组织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方案中应当明确“三旧”改造项目的责任主体、部门分工以及区政府的审批权限。
六、“三旧”改造管理简政放权后,区政府应当切实做好“三旧”改造工作的组织实施,区各相关部门应当参照《批转市建委、法制办关于广州市重点项目报批绿色通道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穗府〔2006〕15号)确定的审批时限执行;市“三旧”改造机构应当加强政策制定及监督管理工作;涉及审批管理权限下放的市发展改革、规划、国土、建设、环保部门应当于2011年6月底前完成审批管理权限下放工作。
七、涉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三旧”改造项目,由市“三旧”改造机构将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提交市规划委员会“三旧”改造委员会。市规划委员会“三旧”改造委员会应及时、高效审议“三旧”改造项目涉及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
八、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五月十三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三旧 改造意见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2011年5月1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