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互联网_时代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_陈东英

时间:2019-05-14 14:1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_互联网_时代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_陈东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_互联网_时代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_陈东英》。

第一篇:_互联网_时代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_陈东英

2016 年 第 10 期

高 教 探 索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互联网 + ” 时代下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陈东英 黎锐楷

*: “互联网 + ” 摘 要时代促进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强化教与学的共享共赢,让教育主体的重新定义,但是价值观传播渠道快速多元发展,稀释了核心价值观的特殊政治意义和精神内核,削弱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把握和深度思考,使价值观传播呈现多元化、快捷化、碎片化现象。因此,我们要加强大学生核心价 值观教育的主导性、系统性和主体性,将价值观教育虚实相合、理论引导与实践体验相统一,引导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关键词: “互联网 + ”

毫无疑问,“互联网 + ” 已经成为了当下热词。2015 年 “互联网 + ” 首次被写入 《政府工作报告》中,2015 年 7 月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 + ” 行动的指导意见》 中,对 “互 作了官方解释,即 “把互联网的创新成联网 + ”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 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 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 + ” 时代强化知识自由获取、主体平等对话、大众民主参与,为价值观教育提供机遇。但价值观取向的多元交织、冲突和碰撞更加激烈,大学生在自由获取信息与价 值的同时,也容易受多元价值影响,不仅挑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1]当代大学生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 象,一、“互联网 + ”视野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 + ” 现正在以迅雷之势席卷中国教育领域。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育人的根本在于育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的需要,是推动全社会形成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而在互联网 + 时代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着不少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 + ” 改革了教育的资源分配、教学模式和组织形式,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一定机遇。一是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互联 对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和重新配置,最大程网 + ”度地整合了各方资源,最大可能地放大了优质教育

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及教育渗透到每一个地方和每个人。这使得教育资源的分配变得更加公平和更有价值。其次,“互联 促进教与学的协同创新与共享共赢,形成教网 + ”学和学习共同体,整体提高教学水平。这使大学 又是网上冲浪的主力军,其价值观正处于逐步成长定型的阶段,需要教育引导下的价值祛魅和 价值重构。

收稿日期: 2016 - 07 - 21

作者简介: 陈东英,东南大学伦理学博士后,岭南师范学院教授;黎锐楷,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南京/211100)

*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研究”(11YJC710002)、国家社科(16BKS018)、广东省教育厅学科项目 “共同体基金项目 “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研究”视野下高校协同创新的伦理考察” 的研究成果。

·109·

·教师与学生· “互联网 + ” 时代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其形式更加丰富,进一步容纳古今人物事件,纵观南北风景名胜地展现其精神内核,核心价值观显得更充实和富有感染力。二是教育主体从 “以教师为中心” 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互联网时代下,慕课、翻转课堂、微视频教学成为了流行,大量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喷涌而出,对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造成的革命性的冲击,学生逐渐地成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主体正由 “以教师为中心” 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习要创新模式,大学 生学习价值观更加自由与主动。三是教学模式突破 时空界限,实现了 4A 教育。互联网 + 时代下的教育,是跨越时间、空间的,是实现了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way)、向任何人(Anybody)学习的 4A 学习模式[2],这必将会颠覆传统的教与学的过程与规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空间和教育时间得到扩展,教育途径和教育渠道得到了丰富,核心价值观的传 播显得更加顺畅。

当然,信息网络化时代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大挑战。

首先,价值观传播渠道快速发展,稀释了核心价值观的特殊政治意义和精神内核。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信息源,网络信息以几何倍数式的增长,信息质量参差不齐,难免会鱼龙混杂。在信息轰炸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特殊的政治意义和精神内核也被不同程度地稀释。互联网时代下,价值多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更加贴近时代特点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才能引领大学生思想导向,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理想效果。

其次,多元价值的传播,文化霸权与文化渗透弱化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明确的教育目标,带着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而网络信息传播渠道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各种主义、各种信仰、各种价值观的交织并存的复杂局面,某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或西方媒体,利用其自身在互联网的软技术方面的绝对优势,积极宣传西方核心价值观,透过网络教学、影视作品、移动广告等载体加强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在高强度的信息轰炸下,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会好奇想去了解。而在繁 ·110·

荣零乱信息的背后,是同一件事情有着不同的评价,是同一种评价有着不同的措辞,一旦大学生自身缺乏一定的政治悟性,缺乏一定的甄别能力,就会极易迷失方向,作出错误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最后,碎片化、兴趣化的互联网 + 学习方式,容易削弱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把握和深度思考。互联网时代下,在海量信息和众多知识前,学习者学习能力面临巨大挑战。虽然互联网降低了人们学习的门槛,随处可见的知识分享和信息传播给人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然而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却严重碎片化,导致了学习者懒于思考,对知识

囫囵吞枣”,更谈不上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加工。放之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上,如果这样的局面长期盛行,大学生就无法真正了解感受到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和精神所在,教育就会流于一场司空见惯的形式。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战略任务。

二、“互联网 + ” 时代下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

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它支配着人的理念、行为、态度、理解等,一种价值观要为人们所认同,通常需要经过 “知 - 信 - 行” 三个步骤。针对” 互联网 + ” 时代下价值观传播的多元化、快捷化、碎片化,我们要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导向性、主体性和系统性,让学生真学、真信、真用。

(一)重视价值导向,弘扬主旋律,加强价值观的正面导向和大学生网站宏观监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保障。大学生是活跃度和开放度最高的群体,意味着他们在互联网时代受到多元化价值观的侵扰程度也是最深的。因此,在推进互联网 +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就要把握住方向,坚持政策引导,把握网络话语权,加强大学生网站的理论导向与宏观监管,做到宣传不偏向,教育不变色。

实施正面灌输是我国我党多年进行理论普及教育的一条基本经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在人民头脑中自然生成的,它需要适度和科学的灌输。利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演变及价值观的渗透是西方国家熟悉的手段,如果中国在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推广方面上只重视传统手段,对网络系统不够重视,会导致在很多问题上形成 “被动局面”。比如,在

·教师与学生· “互联网 + ” 时代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南海问题、民族争端问题上,不少 “热点论坛” 中有的人故意制造不利于国家稳定发展的声音,引导不明真相的人跟风,而从众心理又导致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受到负面的冲击。所以说,在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适度和科学的灌输” 可以通过在发挥各类传媒优势的基础上,借助社会网络信息系统,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答疑团队,抢占热点论坛阵地,进行积极导向,用群众理解熟悉的语言,结合就业、医疗、住房等大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和价值取向,形成理论学习与工作生活良性互动的局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提供重大契机。

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组建以师生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网络答疑团队。网络时代,国内外重大事件往往在网络上发布快捷及时。而 “热点论坛” 及其跟帖追帖成为当代中国民众一个时髦而又民主的参政议政的途径。但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在 “热点论坛” 上发布谣言,导致舆论导向出现与国家、社会及个人利益相悖的局面。因此,“互 联网 + ” 时代做好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意建好网络评论员、网络志愿者、网络意见领袖三支队伍,让一批有立场、有思想、有影响的专家教授培养带动一批优秀青年学生,组成网络舆情管理团队,既发挥专家导向作用,又培养一批学生团队。

此外,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分辨洞察能力,引导其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理性上网。

(二)重视系统性,开展专题辩论赛和主题经典研读,强化价值观教育的整体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范与制度的内在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特定的中华民族特殊的文化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

首先,坚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价值观层面上的高度浓缩。总书记继党的 “十八大” 提出 24 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又在今年的 “七一” 讲话中指出: “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意味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努力践行价值准则、遵循价值取向,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而奋斗。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学习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也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思想源泉。当代大学生要认真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通过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读,开展系专题辩论赛方式,强化价值观教育的整体工程。其中,开展诸如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大学生创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创新还是创利” 等主题辩论赛,以青年喜闻乐见的辩论赛形式,为大学生搭建思考、辩证、探索的交流平台,遴选符合当下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辩题,引导青年积极正向地阐述核心价值观,将青年认为 “高大上” 的 “大道理” 转化为他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 “小道理”,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进一步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

坚持教育资源的协同性。既实施 “互联网 + 核心价值教育” 又实施 “文化 + 核心价值教育” 方式,整合基于大数据的价值观教育资源。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课程库、多媒体素材库作用,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平台基础。同时,实施 “文化 + 核心价值教育” 形式,整合地方文化资源,把地方文化有机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传递文化正能量,为改革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找到新的切入点。近年来兴起的体验式学习、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等,正体现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挖掘地方文化中的历史遗存、文化积淀、革命故居、文化习俗以及名人事迹,用具体的、立体的地方文化资源来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成为厚重的教育素材,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坚持教育机制的创新性。构建协同创新育人机制。2015 年 9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曾发布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主张统筹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 ·111·

·教师与学生· “互联网 + ” 时代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生骨干等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培育建设网络评论队伍,是全面落实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可见,一个成熟的协同创新育人机制,应该是学校相关部门、各领域专业教师、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是高等院校及相关思想政治教育部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群体的协同创新机制,是高等院校、社会、家庭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同时,高校可利用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同国际上高等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促进国别之间价值观教育的比较研究,借鉴其它国家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三)重视主体性,坚持教育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符合大学生口味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互联网 + ”时代是一个多主体自由平等参与的时代,其中,主体性是一个突出标志。我们在进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就要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大学生 作为网络学习的权利与责任主体作用,让大学生在多 元化、立体化学习中,学会在选择中扬弃,在比较中 升华,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

1. 强调真学,创新教育形式,实现课堂理论引导与现场体验教学相结合。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极力避免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扎不下根的尴尬局面。要想价值观教育不流于形式,不变成 “一言堂”,就必须要让大学生学进去,并且是带着兴趣学进去。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讲好故事,谈清理论。更为重要的是,要根据大学生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要对教育内容作层次化梳理,作生活化解释,既要有抽象理论,又要有具体事例。特别通过现场教学方式,带领大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园历史和地方的红色景点,触摸到身边事、身边人,具体细微的场景和具体可感的故事,使得大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实践它,使得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大学生生活的指针、心灵的罗盘,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同时,开发一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新资源和新平台。在互联网 + 技术的推动下,慕课系统、在线教育系统、在线互动问答系统等各种各样的教育新途径,新方法相继迸发,为核心价值

·112·

观的诠释提供了新形式、新方法。我们可以完善网站 “百科知识”,大家随时可查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名词概念及理论逻辑。又如开发 “百词斩” 形式的 APP,以采取在线学习的模式,把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演化为有趣的问答题、判断题、情景模拟题,让大学生登录相对应的 APP,做题听题懂题,从题目中领悟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精神实质。此外,透过互联网技术,开发孕育一批富有正能量的、贴近身边的教学资源,例如尝试建设一批富有权威性、专业性、知识性的网站,设计一批有质量的微信公众号,制作一批富有宣讲力度的教育视频和音频资料。这些教育资源既可以宣扬身边的突出人物事件,讲述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核,又可以宣传校园文化、学校校史校迹,在课堂、学生社团、宿舍、校园网等不同平台对学生加以教育。

2. 重视真信,强化共识,开发核心价值观动漫游戏。

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要争取 让全部学生都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和 基本理论;让绝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并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倾向;让一部分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

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因此,我们要应对互联网 + 时代带来的困扰,我们要尝试 “变”,在谋变中寻找发展进步。

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 “网络基地”。阵地建设一直是我们德育建设的重要途径和经验总结。所谓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发展不可避免需要实践基地支撑,但实践基地毕竟不可能天天去。所以说,如果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 “网络基地”,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民主平等、系统性、时效性、适度性等优势,通过图文并茂的文章、富于感染力的视频、双向自由的交流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网络基地” 将会呈现内容丰富性、方式开放性、学习自主化等特点。当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 “网络基地” 建设,需要做好几点: 一是要在回答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二是要在满足个体成长需求上下功夫,三是要在抢占阵地和营造氛围上下功夫。如果能做到这几项工作,将能更有效、更全面地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教育。

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游戏。

4]现在的 80 年、90 后的青少年都是伴随全球化与网络化而长

·教师与学生· “互联网 + ” 时代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大的,也是在 “玩游戏” 中成长的,何不因势利导,开发具有能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游戏,强化互动性和穿透力,实现思想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游戏既可以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参与性,让广大网络游戏爱好者在娱乐中既可有效地提高学习,又可减少正面灌输所带来的抵触情绪和负面作用。同时,网络游戏强调互动性和穿透力。我国现在的游戏主题中,有不少是通过间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而得到青少年青睐,如 “三国”、“喜羊羊与灰太狼” 等网络游戏。我们可以根据网民的认知特点、关注点、兴趣点,通过开发网络游戏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例如,利用 “汶川大地震” 等事件开发游戏,设计地震场境,通过指导人们如何应对自然灾难,将科学精神与价值观念结合起来,将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发挥这些事件中的人性美、人情美和崇高的精神,引领广大群众学会如何在利己与利他、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中实现个人价值。为了让网民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可以设计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如何走向繁荣昌盛的。这种游戏主要利用软件和网络模拟中国的内外环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模拟环境中根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探索中国的发展,体验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的英明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网络游戏,实现理论宣传的思想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统一,让大学生在内化与外化双向互动中实现灌输与渗透、自律与他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重视真用,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大学生将价值观内化为行为准则,外化为行动。

“真用” 体现为运用核心价值观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并践行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于实践,参透到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成才当中。

借助网络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建立线上线下意见反馈机制,广开言路,给学生创造表达意见的机会、场合与条件。“在社团活动中组织开展核心价值观的讨论或辩论活动;在互联网上创建核心价值观论坛,通过身边的具体事例,提供

学生表达和讨论人生观、价值观的机会、场合和条件,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这项系统的工程

落到实处。

”[5]透过一系列的 “拍砖灌水”,促进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思考与领悟,使学习不再是表面化,走过场。

现场实践有助于大学生感受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采访一个抗日军人,参加一次公益活动,讲一个自己亲历的诚信故事,改掉一个陋习,开展一次社会调查等都是很好的自我教育。如组织开展各种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活动,到革命村庄开展关爱革命老区留守儿童的志愿行动和体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领悟、进取,促进自我伦理精神和道德人格上的生长生成。

总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研究要坚持原则性与针对性、时代性与现实性的统一,要铭记互联网 + 仅是教学模式的转变,一种提高教育质量的技术手段。我们要从内容上着眼,从育人上出发,在当前最具渗透力和冲击力的网站平台、网络论坛和网络游戏入手,有目的、有需求、有针对地使用互联网,让大学生真学、真信、真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在为大学生的价值诉求,外化为其行为规范,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培养 “四有” 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新华,何小青. 互联网裂变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对与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15(20).

[2]赵大伟. 互联网教育: 玩法与困境[EB / OL]. ht-tp: / / tech. 163. com/13 /0620 /08 /91Q5J9DE000915BF. ht-ml,2015 - 12 - 30.

[3]刘晓云. 大学生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N]. 中国青年报,2014 - 07 - 02. [4]陈东英. 立足“三个世界”探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路径[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1).

[5]马鑫一,王婉玲.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探索[J]. 出国与就业 - 理论探讨,2012(6).

·113·

第二篇:浅析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的价值观

浅析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摘要】21世纪是信息网络化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互联网正日益改变着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现念,促进了大学生全球化、开放化、多维化价值观的形成,但互联网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价值观紊乱、社会责任感弱化、等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价值观的阐释,就当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发展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分析互联网对大学生及其价值观的影响,说明了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多维性,科学的提出了要将认识与实践,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提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价值观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价值观

一、大学生价值观的内涵

价 值 观 就是人们对于价值的观念。价值源于生活,人的实践活动总伴有价值问题。作为哲学层面的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某种有 用性,即客沐的属性、结构对主体的需要所具有的意义马克思说:“‘价值’这 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

价值 的 本 质是客体主体化,是人的需要、意愿、目的在客体的对象化。因此,价值具有客观性的特征,表现为客体的属性、结构同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形 成的一种客观现实的关系,如主体需要的客观性、满足需要过程及条件的客观性 等等。同时,价值还具有属人的特性,在主体和客体的价值关系中,有需要的主 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主体的现实需要是价值的内在尺度。因此,价值具有主体 性的特征,人的实践的创造性是价值主体性的最突出的表现。由此得知,价值的 客观性和主体性特征根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并以主体为尺度达到了统一。

人是 有 价 值的存在,人总在不断地寻找价值,确立价值,创造价值。这就决 定了人在反复的实践和认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人 们关于价值、价值关系的整体的根本的看法、观点和态度,是人的一种自觉的意 识和观念。马克思说: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7r

这句话说明了观念的本质是客体在人的头脑中的能动反映大学生价值观是大学生对于区分是非、好坏、美丑、荣辱、得失、祸福、苦乐和利害等方面所持有的基本观

点,是大学生对事物价值的根本评价标准翻。大学生价值

观主要包括价值目标、价值评价和价值三个方面。

价值目标包括人生目标、社会目标、道德目标、生活目

标、成就目标等方面;价值评价指的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客体和自身行为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作出判

断;价值是大学生对价值追求的态度和行为的选

择。

社会 存 在 决定社会意识。作为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

会意识的一部分。一个人的价值观,实际上是他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体系中最 核心的内容。因此,大学生的价值观就是他们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6央.《马克思恳格斯选集》第2卷。第217页。①

(三)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0世纪末,互联网就以不可阻挡之势遍布全球。受到互

联网的影响,一直处于垄断地位的通讯业也放下高贵的身份,手机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学

生就是在这样一个崭新而又神秘的网络世界中成长起来的。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于是学生的代际

变化频率加快,代际差异加深,使之“90后”与“60后”“70后”

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互联网没有国界,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空前的开放和自

由,它透明、快捷、平等,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更

大的空间去发表自己的言论,去关注社会。但网络也不可避免

给“大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互联网的高度自由,使得任何人都可以不受束缚的浏览

任何信息,这样一来,一些庸俗的世俗观念、消极的情绪和不

健康的思想就混杂与其中。他们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评价受到

了严峻的考验。再加上互联网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言

论过度自由的空间,他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随意的去

做去说任何自己想做想说的事情,这又是对思想尚不成熟的大学生的一个挑战。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缺乏真实性。

是一种虚拟的情感。一方面,有的大学生沉溺于跟网

友聊天,用虚拟的“人机交往”代替了现实的“人际交往”,长此

以往就冷漠了身边的人际关系,容易自我封闭,导致心理疾

病。另一方面,网络上人与人交往的不真实性存在一定的不安

全因素,尤其是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容易轻信他人,上

当受骗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多维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向多元

化发展,在大学生身上表现的更为突出。

1.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呈现出多维化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西方文化涌入,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各种文化的对

抗,使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多维化,大学生的价值观也表现出多样性和选择性。大 学生之间的价值观也有很大的差异性,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消极堕落的价值取

向并存。并且,因为大学生思想不成熟,自身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存在,有时候

有些大学生会兼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一般而言,在人口众多的社会,随

着社会的进步,价值观多维化比较常见,随着人们整体素质提高,价值观将

更加多样化,更加个性化。大学生受社会环境影响,面对着多元经济体制、多元 的信息、多元的榜样、多元的社会导向,必然会产生出多元的价值选择。

当今社会曰新月异、社会急剧变化,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

殊时期。这使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过去的价值观,发展到目前与多种所有制并存相适应的多元价值观,这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形成也必然产生导向作用。

大学生面对多元的社会导向,产生了多元价值选择,他们的思想观念改变表

现为价值观的冲突和更新,价值观表现在自立、竞争、效率、创新等方面,主

流仍是积极向上的。当然,由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成分和社会结构发 展趋向多样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开始在大学

生中流行,导致了价值观的多维化。

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开始

向多维化发展,单一的价值观已不存在。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任何一种价值观的选择,几乎都可以得到某种价值标准的肯定,所以

大学生出现价值观多维化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真总结和

宣传党中央提出的价值理论,以此作为当前价值观建设的指导

思想,坚持不懈的开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教育,充分

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优势进行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荣辱

观。第一,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真正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就必须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

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在青年群体中真正确立:其次,加强大学生政治情感教育。明确共

产党的领导,坚定马克思主义为我党的主导思想,鼓励大学生投

身政治,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对当代大

学生的独立思考进行引导:第二,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

德价值观。从当代青年实际出发,将一元化道德教育目标层次

化;注重青年在道德价值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转移对大学生思想

教育重点为“将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价值行为统一”。

在互联网中展现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潮,使大学

生有机会在网络中更加全面、直观、生动地接受社会主义的教

育与洗礼。

第三篇:互联网时代下幼儿教育的创新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幼儿教育的创新研究

摘要

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出现和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家长对幼儿教育事业也越来越关注,所以我国必须改革我国的传统幼儿教育,以和现代社会发展并行。

关键词:互联网;幼儿教育;教育资源

我国时代飞速发展,互联网水平越来越高并且发展迅速,并且和我们的生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也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影响,所以我国对幼儿教育的资源方面的利用和研究产生了新的需求和行径。本文结合笔者本身经验水平和幼儿教育的现状,深入分析了互联网基础下幼儿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一、互联网对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在幼儿园教育领域的应用,对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拓宽了幼儿园教育资源开发的渠道,极大程度的增加了幼儿园教育的效果。

首先对幼儿教育资源开发有着巨大的影响。互联网的引入扩展了幼儿教育资源的进化渠道,大多数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对教育资源进行网上的下载和学习,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其他老师进行远程的视频学习,与他们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水品,促进进步。例如之前我区组织各幼儿园远程观摩评课,远程视频教研等,让园与园之间增加了互相学习的渠道,更加便利第二是对教师技能水平的要求。我国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导致了我国教师不能接受和跟进互联网教学的步伐,对于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不熟练,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会运用硬件设施,不能合理的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而且也应该跟进时代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创新。第三是在幼儿园管理方面。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对于幼儿园管理方面有着很大的良好影响,改变了我国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很多方式。我国现今的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我们更加应该适应这个情况,把互联网技术和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创新结合起来,发现更多的教育资源,从而加快我国幼儿园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二、互联网对幼儿教育活动的影响

(一)互联网的空间性改变教育资源

我国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是我国的基本现状,这样的情况有很多,比如城乡教育资源不等,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育资源不均等等层出不穷。由于在我国的幼儿园里,民办园和国际幼儿园越来越多,但我国大多数家长在幼儿上学的选择是公办幼儿园或者知名的民办幼儿园,所以由于家长的选择的影响,我国幼儿园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均匀的现象,导致了我国幼儿园整体发展失调的现象。但是借助互联网,则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使幼儿更好的实现成长的衔接

现今,我国很多的家长对于幼儿的教育都偏向于“提前教育”的观念,导致了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对于幼儿的教育方面设立了提前教育的教育方式,就是在孩子的幼儿阶段进行小学阶段一年级甚至是二年级的知识教育。但是在幼儿教育的领域没有具体统一的教科书的参与、一样的教育训练的问题导致了在不同幼儿园完成教育的孩子学到的知识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一年级小学的老师又是按照学生的普遍程度进行教学的,这种方式导致了我国的另外一些家长必须进行孩子的提前教育才可以跟上小学进度,这种情况对我国的幼儿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经了解,大部分一年级的老师反应,民办园出来的孩子在一二年级会相对于国办园的孩子能力强,老师也会根据班里的情况进行课程调节,导致了国办园的孩子在初期有些吃力,但后期会出现民办园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因而需要借助互联网将知识系统化,促进幼儿能够更好的成长。

(三)加强了不同的幼儿园之间、家园之间的交流

不同幼儿园之间更重的差异与优势各部相同,没有利用互联网时,园与园之间的学习交流都需要老师们到达某一地点进行共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不方便,在远程网络的使用后,解决了这一困惑,老师们在自己的幼儿园通过远程网络可以观摩其他幼儿园的教学教研,并能及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极大程度的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与学习质量。另一方面,家园合作开展存在问题,幼儿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存在错位。家园合作并不是一种单方面的教育方式,而是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相互结合的双向互动活动。当前不充分的家园合作也使得幼儿园教育效果难以提升。借助互联网,家长教师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密切,可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对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幼儿教育的创新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为了平衡我国幼儿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解决家庭互动难题,我国的幼儿教育能力应该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并且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方法也要进行创新和改善,本文通过两个方面分析研究了幼儿教育的创新方面。

(一)以互联网为基础创建幼儿教育平台

在幼儿教育方面,我国可以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例如: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会利用PPT进行教育活动,在PPT中加入一些动画和相应的声音,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会对这些会动,色彩丰富,有声音的东西更感兴趣,在我之前组织的活动《伞》中,我便用PPT展示了每种小动物的不同动作,不同叫声,让幼儿听声猜动物,模仿小动物的行走或者飞行方式,在诗歌播放时配上轻柔的音乐帮助幼儿体会诗歌的意境。此种活动打破了传统教育形式的枯燥、乏味,更难能调动幼儿的注意力,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让教育活动变成幼儿喜欢、感兴趣、更加适合幼儿园的孩子们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教育资源共享

“互联网”的大局势就是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资源交流融合的时代。想要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有更好的发展,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摒弃我国幼儿教育彼此独立、缺乏沟通的状态。基于互联网的优势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帮助,对幼教专业学生信息和幼儿教师的信息进行不断的更新,并且可以保证其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再者,幼儿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必须依靠政府职能部门的力量。我区教育系统管理者也不断支持幼儿园对于教育资源进行交流分享,利用互联网平台,幼儿园教师可以对优秀的授课案例进行网络分享和发表优秀学术论文,以教育部门为核心、互联网为基础,开展互联网网上幼儿教师的教学交流会。在网上进行学术交流、学术研究等座谈会,可以让不同地域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可以让专业幼儿教育非专业幼儿教进行充分的经验探讨,这样可以促进他们共同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布不等的现象,成功促进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创新和蓬勃发展。

(三)互联网交流促进家园共育

最原始的幼儿园与家庭进行交流的方式就是开展家长会和家访,这种方式的限制因素是非常多的,需要进行预约,约定双方都允许的时间,如果两方其中一方对于时间地点的不满足就无法进行,这就保证不了家园公寓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现在互联网的存在解决了这个家庭——幼儿园互动的问题。

现今,幼儿园老师会和孩子家长创建一个家长群,一群聊的形式可以集合所有家长在一个环境平台上进行交流沟通,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和老师完成网络实时沟通交流,幼儿老师也可以在群中利用“群共享”的功能对儿童家长发布公告信息。而且,互联网基础创造的群聊功能可以方便各位家长之间的交流,分享教育方法心得,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达到了幼儿园和家庭对孩子的共同教育。

再者,微信公共平台也是一个交流方式,每个幼儿园、每个班级有自己独立的微信平台,在微信平台的朋友圈中,教师是其中作为维护者的角色,家长和教师可以再平台中发布教育过程、教育日记等各个栏目,幼儿班微信公共平台中的主体是教师、家长、学生,他们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图片、声音、视频的交流,还可以对一个话题进行交流探讨,更近一步的进行交流。在微信的强大朋友圈功能的基础上,家长也可以更加便捷的阅读其他家长、老师的日志和分享,从而学习教育方法经验,交流教育心得,好友之间可以在朋友圈中进行留言,推进了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交流和共同合作。

结语

“互联网”时代到来了,它降低了时间和空间对我国幼儿教育资源的影响,促使幼师之间的交流,使其更加的方便快速,幼儿可以再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幼儿教师对幼儿有启蒙作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应在在结合教材进行教育的同时,和时代共同发展,对教育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同时,在幼儿教育领域引入互联网元素,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幼儿教师应该趋利避害,正确引导家长和幼儿共同为幼儿学习和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敏欢.对“互联网+”幼儿教育创新驱动发展的意义及现状研究[J].经贸实践,2018(17),335+337.[2]付远红.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J].中国新通信,2018,20(15):188.[3]冯璇坤、刘春雷.互联网+学前教育的必然、概念与发展路径[J].基础教育研究,2018(18),91-92.[4]高原.浅析幼儿教育的互联网时代[J].亚太教育,2016(13),5.[5]曾祥兰,陈文竹.“互联网+幼儿园”:幼教活动新探索[J].教师教育论坛,2016,29(06):37-39+44.[6]郭晋丽.“互联网+”时代下幼儿教育的创新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5),145-146.[7]由文翠.互联网技术与幼儿教育融合的实践模式探析[J].现代交际,2015(05),255.[8]格尔丽.幼儿园幼儿教育方法改进策略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第四篇:互联网时代下幼儿教育的创新研究 (3)

互联网时代下幼儿教育的创新研究

摘要

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出现和飞速发展,我国的社会出现了根本性的发展和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家长对幼儿教育事业也越来越关注,所以我国必须改革我国的传统幼儿教育,以和现代社会发展并行。

关键词:互联网;幼儿教育;教育资源

前言

我国时代飞速发展,互联网水平越来越高并且发展迅速,并且和我们的生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也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影响,所以我国对幼儿教育的资源方面的利用和研究产生了新的需求和行径。本文结合笔者本身经验水平和幼儿教育的现状,深入分析了互联网基础下幼儿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一、互联网

+

对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在幼儿园教育领域的应用,对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拓宽了幼儿园教育资源开发的渠道,增强了幼儿园教育的效果。

首先对幼儿教育资源开发有着巨大的影响。互联网的引入扩展了幼儿教育资源的进化渠道,大多数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对教育资源进行网上的下载和学习,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其他老师进行远程的视频学习,与他们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水品,促进进步。第二是对教师技能水平的要求。我国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导致了我国教师不能接受和跟进互联网教学的步伐,对于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不熟练,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会运用硬件设施,不能合理的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而且也应该跟进时代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创新。第三是在幼儿园管理方面。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对于幼儿园管理方面有着很大的良好影响,改变了我国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很多方式。我国现今的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我们更加应该适应这个情况,把互联网技术和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创新结合起来,发现更多的教育资源,从而加快我国幼儿园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二、互联网+对幼儿教育活动的影响

(一)物联网的空间性改变教育资源

我国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是我国的基本现状,这样的情况有很多,比如城乡教育资源不等,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育资源不均等等层出不穷。由于在我国的幼儿园里,主要呈上升趋势发展的是小型民办和国际化幼儿园,但我国大多数家长在幼儿上学的选择是公办幼儿园或者大型民办幼儿园,所以由于家长的选择的影响,我国幼儿园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均匀的现象,导致了我国幼儿园整体发展失调的现象。但是借助互联网,则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使幼儿更好的实现成长的衔接

现今,我国很多的家长对于幼儿的教育都偏向于“提前教育”的观念,导致了我国大多数的国际化和民办幼儿园对于幼儿的教育方面设立了对儿童实现提前教育的教育方式,就是在孩子的幼儿阶段进行小学阶段一年级甚至是二年级的知识教育。但是在幼儿教育的领域没有具体的统一的教科书的参与、一样的教育训练的问题导致了在不同幼儿园完成教育的孩子学到的知识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我国一年级小学的老师又是按照学生的普遍程度进行教学的,这种方式导致了我国的另外一些家长必须进行孩子的提前教育才可以跟上小学进度,这种情况对我国的幼儿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然而借助互联网,则能够将知识系统化,幼儿能够更好的成长。

(三)加强了不同的幼儿园之间、家园之间的交流

由于我国的幼儿园发展是一种独立发展甚至是竞争状况的发展。由于民办幼儿园和高端国际化幼儿园在硬件方面的引入程度非常高,对于教师资源的引入也是高素质的幼师,导致了我国大多数家长的偏向选择。由于这些优秀的教育人才的分配不均,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这种教育资源的集中不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从而也对我国的幼儿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阻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家园合作开展存在问题,幼儿教师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存在错位。家园合作并不是一种单方面的教育方式,而是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相互结合的双向互动活动。当前不充分的家园合作也使得幼儿园教育效果难以提升。借助互联网,家长教师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密切,可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针对“互联网

+

”时代下我国的幼儿教育的创新思考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平衡我国幼儿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解决家庭互动难题,我国的幼儿教育能力应该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并且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方法也要进行创新和改善,本文通过两个方面分析研究了幼儿教育的创新方面。

(一)以互联网为基础搭建幼儿教育平台

互联网其中一个功能就是信息的同步传递共享,在幼儿教育方面,我国可以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创建一个网络虚拟化的幼儿教育教师培训和家长辅导的平台。也可以结合各省市政府职能部门的力量对我国幼儿教育的进步和发展更献一份力量。比如,讲互联网和政府图书馆进行连接,创建一个政府图书馆APP,可以让孩子和家长在网上就可以阅览和借阅图书,方便快捷。再者,结合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从而扩展这个APP图书借阅的地区,从而对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配情况进行改善。孩子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借阅,增强了孩子读书的兴趣,从而提高孩子的读书水平。在政府职能部门、家长、幼儿园、幼儿共同携手、共同努力下,利用互联网一起推进我国幼儿教育的蓬勃发展和进步。

(二)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教育资源共享

“互联网+”的大局势就是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资源交合的时代。想要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有更好的发展,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摒弃我国幼儿教育彼此独立、缺乏沟通的状态。基于互联网的优势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帮助,对幼教专业学生信息和幼儿教师的信息进行不断的更新,并且可以保证其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再者,幼儿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必须依靠政府职能部门的力量。政府职能部门应该不断支持辖区内的幼儿园对于教育资源进行交流分享,利用互联网平台,幼儿园教师可以对优秀的授课案例进行网络分享和发表优秀学术论文,以教育部门为核心、互联网为基础,开展互联网网上幼儿教师的教学交流会。在互联网上进行学术交流座谈会,可以让不同地域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可以让在校的职业幼教和幼儿园的教师进行零距离的经验探讨,这样可以促进他们共同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布不等的现象,成功促进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创新和蓬勃发展。

(三)互联网交流促进家园共育

最原始的幼儿园与家庭进行交流的方式就是开展家长会和家访,这种方式的限制因素是非常多的,需要进行预约,约定双方都允许的时间,如果两方其中一方对于时间地点的不满足就无法进行,指示家园共育的教育模式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现在互联网的存在解决了这个家庭——幼儿园互动的问题。

现今,幼儿园老师会和孩子家长创建一个家长群,一群聊的形式可以集合所有家长在一个环境平台上进行交流沟通,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和老师完成网络实时沟通交流,幼儿老师也可以在群中利用“群共享”的功能对儿童家长发布公告信息。而且,互联网基础创造的群聊功能可以方便各位家长之间的交流,分享教务方法心得,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达到了幼儿园和家庭对孩子的共同教育。

再者,微信公共平台也是一个交流方式,每个幼儿园有自己独立的微信平台,在微信平台的朋友圈中,教师是其中作为维护者的角色,家长和教师可以再平台中发布教育过程、教育日记等各个栏目,幼儿班微信公共平台中的主体是教师、家长、学生,他们都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图片、声音、视频的交流,还可以对一个话题进行交流探讨,更近一步的进行交流。在微信的强大朋友圈功能的基础上,家长也可以更加便捷的阅读其他家长、老师的日志和分享,从而学习教育方法经验,交流教育心得,好友之间可以在朋友圈中进行留言,推进了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交流和共同合作。

结语

“互联网+”时代到来了,它降低了时间和空间对我国幼儿教育资源的影响,促使幼师之间的交流,使其更加的方便快速,幼儿可以再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幼儿教师对幼儿有启蒙作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应在在结合教材进行教育的同时,和时代共同发展,对教育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同时,在幼儿教育领域引入互联网元素,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幼儿教师应该趋利避害,正确引导家长和幼儿共同为幼儿学习和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敏欢.对“互联网+”幼儿教育创新驱动发展的意义及现状研究[J].经贸实践,2018(17):335+337.[2]付远红.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J].中国新通信,2018,20(15):188.[3]冯璇坤,刘春雷.互联网+学前教育的必然、概念与发展路径[J].基础教育研究,2018(18):91-92.[4]高原.浅析幼儿教育的互联网时代[J].亚太教育,2016(13):5.[5]曾祥兰,陈文竹.“互联网+幼儿园”:幼教活动新探索[J].教师教育论坛,2016,29(06):37-39+44.[6]郭晋丽.“互联网+”时代下幼儿教育的创新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5):145-146.[7]由文翠.互联网技术与幼儿教育融合的实践模式探析[J].现代交际,2015(05):255.[8]格尔丽.幼儿园幼儿教育方法改进策略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第五篇: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新媒体时代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和世界观、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既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又有着消极的作用。因此,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社会,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电脑、手机等为主体的新媒体时代已经覆盖了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概述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兴国之魂,是当代中国的精神之柱,这就要求,我国的高校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升我国大学生的理论基础,端正我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加强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我国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我国培养优秀的人才。

中共中央办公厅之后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契合的,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相承接的,是我们党凝聚了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所作出的重要的论断。因此,应该加强我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从个人自身出发,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立德树人、崇德修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1.2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型的媒体形式,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电脑、手机等为为主体,向用户提供信息的媒体形态。到2013年,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了6.18亿人,手机上网人数达到5亿人,[2]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百分之45.8。新媒体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并带来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新媒体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新媒体将各种信息融合形成巨大的数据库,使信息内容更加的丰富、多样,让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选择更为广阔,更为立体与形象。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式方面进行了创新,将文字、声音、画面等信息进行融合,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提供了内容深刻、方式多样的学习内容,推动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同时,新媒体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加强了信息的传递与接收,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

新媒体的传播内容过于繁杂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增加了困难,新媒体的传播内容涉及了各个方面,其中包括了很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的思想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扭曲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电脑、手机等新媒体逐渐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平台,越来越多地占用大学生的时间,更有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打游戏、看视频,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2新媒体时代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要性和重要性 2.1新媒体时代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对于拥有创新才能的大学生来说,新媒体早已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使用工具,新媒体也凭借着多样性、广泛性、开放性,尤其是迅速传播性被大学生广泛接受与使用,因此,新媒体成为了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媒介,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若可以有效的利用新媒体加强我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则有利于指导我国的大学生形成蒸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增强我国大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有利于培养我国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学法、懂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有利于我国的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贡献一生。

因此,新媒体时代下,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的过程中,要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我们要抓住时机,勇于创新,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2.2新媒体时代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新媒体时代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不仅对大学生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我国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国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我国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是我国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使大学生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目标,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新媒体时代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同时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促进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3.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路径 3.1加强法制建设与监督

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加强我国的互联网管理,为我国的互联网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规范了我国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维护管理暂行规定》等,对新媒体的管理进一步加强。[3]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利用新媒体,在网络上大肆发布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严重影响积极信息的传播,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严格的法律体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大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监督与监管,促进新媒体环境的安全,总书记曾在北京大学考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4]新媒体传播的快速性、广泛性和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新媒体监管的难度,因此,我国各个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新媒体事件的有效监管,设立网络警察,加强对新媒体运作的监督,在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的同时,促进我国新媒体环境的安全建设。

3.2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

当今社会,手机、电脑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乃至大部分人生活的必需品,微信、QQ、微博更是成为了大学生交流沟通的主要渠道,更是发表言论、表达思想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国应该通过新媒体传播平台的搭建,建立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加强大学生与大学生,教师与大学生,家长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通过新媒体传播平台,让教师和家长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与观点,在大学生发生重大事件时,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掌握,引导事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通过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平台的搭建,融合多媒体、影音等,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促进大学生网络文化的学习,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开展网络比赛,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在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同时,还应创新新媒体传播方式,优化新媒体传播内容,加强对新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协调统一的思考与研究,探索新媒体时代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新手段与新路径,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丰富传播内容,利用新媒体传播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教育内容,激发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兴趣,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3.3提升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的能力

现阶段,在新媒体时代下,通过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已经成为总趋势,因此,大学生能否正确使用新媒体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颇为重要,必须加强大学生对各种新媒体信息的解读能力和判断能力,通过正确使用新媒体提高个人素养和促进社会发展。

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过程中,应对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的大学生进行不同的策略,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效果。大学生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及使用新媒体,理性地对待各种传播内容,通过对不良信息的过滤学习积极正确的内容。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让大学生积极参加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中来,充分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自觉遵守与运用,并在生活与学习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提升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的能力的过程中,应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法规教育,通过举办网络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增强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引导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少网,遵纪守法,提升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的判断能力和应对能力,正确对待网络内容,区分内容的善与恶,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传播正确信息,抵制负面信息,培养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4加强高校教师的综合素养

高校教师在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应与时俱进,充分了解新媒体的特点,熟练掌握新媒体,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学习新媒体的各种使用方法和技术,利用新媒体构建新型教育模式,运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实现高校教师与大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新媒体,投入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高校教师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应具有奉献精神,不断学习与创新,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让自己不断适应新媒体的工作环境,充分认识和有效利用新媒体,积极投身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工作中,在大学生的学生工作中,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创新,让新媒体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开展,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高校教师应支持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一些行为,加强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吸引大学生进行网络交流与学习。同时,高校教师应该加大对新媒体的监管力度,避免大学生出现不良行为,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导致社会责任感的下降与道德意识的丧失,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加强监管,促进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利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新媒体的出现及广泛使用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此,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的同时,要充分认识新媒体的特点,有效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被大学生理解与学习,使大学生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实现在新媒体时代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14-08-07(14).[3]何林智,陈华,邱中成.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路径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51-53+56.[4]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华环境,2015,06:18-19.

下载_互联网_时代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_陈东英word格式文档
下载_互联网_时代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_陈东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