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白居易的诗歌创作看其女性观文献综述
从白居易的诗歌创作看其女性观文献综述
大理学院文学院2008级汉语言文学本科3班
席天华 学号:2008122317 指导教师:张锡梅
副教授
前言
白居易是唐代诗坛的一颗明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1]今存诗作三千余首,为唐代诗人之冠。[2]自此诗作问世以来,人们对他的研究也从未间断过,“近年是白居易史上
[3]的鼎盛时期,硕果累累,成就斐然”。白居易诗歌创作的研究面非常广泛,不仅涉及到生平思想及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的研究;还兴起了从思想热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对其诗歌创作的女性观的探讨。在白居易诗歌创作的研究中,人们总能够标新立异,运用不同的思想和方法为其诗歌创作的研究不断地融入新的元素。
主题
1有关白居易生平及诗歌创作理论的研究
生平和诗歌创作理论的研究,在文学研究的众多层面中是不可或缺的。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诗人[4],对其生平和诗歌创作理论的研究不言而喻将成为其各个方面研究的起点;但由于相隔至今的时间太远及其考证上的局限,对其生世人们也没有明确的界定。
杨志贤在《白居易》中写到白居易是秦代著名的军事家白起的后裔,白起的儿子白仲曾受封于太原;因此,白居易自称为“太原人”[5]。而谢思炜认为“白居易的七世祖是北齐尚书白建,这一说法并可信。白居易的曾祖白温移家下邽人”[6]。陈寅恪经考证“白氏之为胡姓”[7]。百家讲坛的莫砺锋说到“白居易的先祖不但不是楚国的太子,也不是秦国的大将,而是西域的胡人”[8]。事实上,对白居易生世的争议,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封建思想直接引起的,在封建等级制度思想的桎梏中,人们对家世的贵贱十分在意;而白居易所杜撰的白氏世系表,自觉不自觉地吸引了研究者的目光,从而产生了各个论著中的不同见解。《中国十大文豪》对白居易的一生详细的介绍与评述,者对其创作思想的研究是很有帮助的。
白居易生活在“安史之乱”的中唐时期,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中唐社会的**萌生白居易对社会现实的思考;“白居易的思想是儒、道、佛三家的混合产物”[9],儒家思想在其中占主导地位,并被融入到诗歌创作之中;他有意识地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白居易是古代诗史上较早的有着明确文学主张的诗人”[10],他在《新乐府》并序中就说到“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11]
即文章的创作应以思想内容为主,抒写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倾入自己的感情。提出了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12]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其创作思想跟随历史的步伐一直被研究者所推崇,“从新中国成立直到六七十年代,白居易富有现实性和人民性的诗论,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13]。他的诗歌被广为流传和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原因有二,一是“通俗易懂,琅琅上口”;二是“道出人民疾苦,代表人民愿望”[14]。同时与之相近的白居易诗歌理论的伟大而不朽,在于其诗歌艺术理论的“社会的群体观念”、“人民的性质”和“下层劳动者的地位与分量”[15];更是把白居易的诗歌创作理论与人格相联系,将诗人的创作理论上升到相当 的品德高度。对诗人诗歌创作理论的梳理,是进一步研究其诗歌的前提,对历代诗歌的研究者都起着指导和牵引的作用。
2有关白居易诗歌的研究
白居易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他自己将其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人们对他诗歌的研究也多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对白居易讽谕诗的研究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地位仅次于李白、杜甫的伟大诗人,他的作品,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世界文学的艺术珍品”[16]。他的讽谕诗包括《秦中吟》、《新乐府》等“共一百七十多首”,讽谕诗的创作是其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理论的体现,他的讽谕诗用大众之语、叙大众之事、抒大众之情,是对中唐社会现实的真实描绘,其讽谕诗的研究是对其生平和诗歌创作理论的进一步升华,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各国文坛中对其讽谕诗的研究成果可说是数不胜数。
日本对白居易讽谕诗的研究
白居易的诗歌深受日本人的高度重视,“在日本人的心目中,白居易的地位甚至超过了李白和杜甫”[17];对其讽谕诗的研究者及其成果较多。
战前:“玲木虎雄《白乐天诗解》、神田喜一郎《读白乐天诗记》[18]”。
五十年代:前半期赞美白居易的讽谕诗诗揭露和讽刺腐败的社会现象的诗歌;“花房英树《白居易的文学》”[19]。《白居易研究》认为白居易克服了追求“经”的思想,继承《诗经》的“诗道”[20];竹治贞夫给《新乐府》最高的评价,其对民间疾苦的深刻同情是对《诗经》风雅的复兴。后半期否定了中国学界给白居易的讽谕诗人、现实主义诗人的定位,“田中克己《白居易及其时代》指出白居易对讽谕诗倾注热情的时间很短,而且没有提起宦官的专横、牛李党争”[21]等的问题。
韩国对白居易讽谕诗的研究 金龙燮在“《白乐天研究——讽谕诗一瞥》将其讽谕诗的分五言古诗谕七言古诗两类叙述”[22],金在乘《白居易新乐府考》是儒家兼济天下理想的体现,“申英爱《白居易新乐府的分类及其内容》将新乐府50首分作赞美天子、告诫天子、告诫贵族、描写民众苦痛4类加以叙述”[23]。
我国对白居易讽谕诗的研究
我国对白居易讽谕诗的研究更是汗牛充栋。时势造诗人,白居易讽谕诗的产生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必然产物,有研究者认为其讽谕诗的产生原因有三“时代的要求,为了‘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以指言者,辄咏歌之’,当时的宪宗皇帝位维护统治也能采纳谏官的意见,为其提供了条件”[24]。杨治贤在《白居易》中将讽谕诗分五类阐述:
一、反应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暴虐;
二、对帝王的规劝;
三、反应妇女和封建婚姻问题;
四、边
疆战祸;
五、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对友人的劝勉。莫砺锋《莫砺锋评说白居易》则将其分为两类,认为“讽谕诗是白居易自己最重视的作品”,是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权贵恶行的无情揭露”;同时,莫砺锋还对其产生的意义进行阐述“讽谕诗真正起到了反映民情、干预政治的良好作用,这是文学的社会功能的最好体现”[25]。发自诗人和人民心灵的诗歌,是观察社会政治生活和体恤民意的晴雨表;白居易的讽谕诗对当时社会的反映是极其真实的,具有很高的社会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对闲适诗的研究
白居易隐居洛阳,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闲暇之时也写了不少闲适诗,朱金城一方面认为“其中很多是消极颓废、自我陶醉的作品”,另一方面认为在《新沐浴》也表现了他内心的错综复杂,所以,“他的一些闲适诗并未完全忘情现实”[26]。日本的西村富美子说“闲适诗表面上虽有闲适的情绪,但诗人心情实际并不闲适”[27]。金在乘“认为白居易闲适诗‘没有吐露不平、痛苦和悲伤,表现了摆脱世事拘束而超然人生观’,并指出其短处是表现方面因直说,朴素平易、散文化而凝炼、象征性不足”[28]。李寅生则赋予了白居易闲适诗高度的地位,“认为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卓越贡献,不仅应该重视他的‘讽谕诗’,而且应该重视他的‘闲适诗’。”[29]“但迄今为止,研究闲适诗的文章,依然屈指可数”[30]。
对感伤诗的研究
在对白居易的诗歌研究中,对其感伤诗的研究很少;玉玺说“著名的《琵琶行》、《怅恨歌》就属感伤诗类”[31]。对《琵琶行》的研究也有不同的见解,如《唐诗鉴赏集》写到其表明了作者对被侮辱女性的同情与尊重;杨长荣则认为其诗是白居易臣妾心理的体现。而《长恨歌》“流露出的是对杨玉环和唐玄宗感情故事的无限同情,及对人间最美好的爱情的向往和追求”[32]。
对杂律是的研究
目前尚没有找到对其杂律诗进行研究的专论。
3有关白居易女性诗及女性观的研究
在白居易一生的创作中,涉及女性的诗作上百首;但白居易本人及历代的研究者都没有将女性诗作为一类从其诗作中划分出来。然而随着人们对白居易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诗歌创作的女性观及女性诗的研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杨治贤在《白居易》一书中通过对《上阳白发人》、《绫园妾》、《母别子》、《议婚》等诗进行分析,表达了白居易“对处在不公平地位及艰难处境中的妇女的深厚同情”,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说“他成了中唐时代受压迫、受摧残的妇女的代言人”[33]。但高度的赞许声并不能掩盖住无情的非议,如“杜牧在《李戡墓志铭》中,借李戡之口攻击这些诗是‘淫言殜语,冬寒夏热,入人之骨,不可除去。’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也说:‘迨元白起而后将身化为妖冶女子,备述衾裯中丑态,杜牧之恶其蛊人心,败风俗,欲施以典刑,非巳甚也。’今人裴斐在《元白雌黄》中指责白居易‘对待女性’‘残忍与伪善’,‘纯粹是采取享乐态度,并不把对方看成平等的人’[34]。”在众多研究中也有对其女性诗的类别进行划分的,如“白居
易一百七十余的女性诗涉及到了宫人,包括得宠后妃、失宠后妃、和亲公主、宫女;仕女,包括望族、士族、寒族等;妓女,包括宫妓、官妓、营妓、民妓、家妓;劳动女性,如织女、采莲女等各阶层、各领域的女性”[35]。
对其女性诗所反映的女性观在学术界也存在争议,如“他自身对爱情的追求正是心灵深处男女平等的外在表征,诗有意无意地显露出内心潜藏的对女性应有的人道主义关注”[36]。另一种说法是“他对唐时女性的悲惨生活有着多方面的反映,同是,在他的女性观中也存在着庸俗低下的一面”[37]。
结语
从以上的研究情况可以看出,对白居易诗歌的研究时间跨度长、国界跨度广、研究成果丰富,但是对其诗歌创作所体现的女性观的研究尚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且目前的研究疏漏,没有对其诗歌中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做更细致分析;从正反面对其女性观进行评述,但没有看到其对女性的同情、尊重的进步性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应占据的高度。鉴于此,应当以把女性形象分析作为切入点,研究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女性观,根据其对社会的影响给予一个合理的定位。
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版.第272页。
[2] [5][33]杨治贤.白居易[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5页、第1页、第110页。
[3]王永波.50年白居易研究著作评述[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2卷、23期,第31页。
[4]刘维治、焦淑清.白居易传[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1页。
[6]谢思炜.白居易诗选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1版、第1 页。
[7]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307页。
[8][17][25]莫砺锋.莫砺锋评白居易[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1版、第6页、第2页、第77页。
[9][26]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前言[J],河北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第138页、第140页。
[10]李丹、尚永亮.白居易百年研究述论[J],中州学报,2006年第3期、第218页。
[11]齐豫生、夏于全.中国古典名著[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0页。
[12]霍松林.白居易诗选译[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59年第1版、第332页。
[13][30]蹇长春.八十年来中国白居易研究述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第7页、第11页。
[14][31]玉玺.白居易及其文学主张[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4期、第43页。
[15]李兰、杜敏.白居易三论[J],阴山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第13页。
[16]朱金城.白居易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版、第1页。
[18][19][20][21][27]日本,下定雅弘.战后日本白居易研究概况[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第18页第20页。
[22][23][28]韩国,金卿东著,刘维治译,韩国的白居易研究概况及有关问题[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2年第19卷第1期、第20页、第21页第22页。
[24]张田.白居易讽谕诗的产生与风格[J],河北学刊,1986年第2 期、第87—88页。
[29]李寅生.论白居易闲适诗[J],河池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第33页。
[32] 李梅娟.从《长恨歌》看白居易的爱情观[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第23页。
[34]刘兴.白居易妇女诗婚姻观探索[J],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第5期、第89页。
[35]谢觅之.白居易的女性诗与女性观[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2 页。
[36]赵立学.白居易诗歌的女性平等观[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第9期、第72页。
[37]谭本龙.论白居易矛盾的女性观[J],毕节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47页。
第二篇:从宫崎骏的动画电影看宫崎骏的女性观(xiexiebang推荐)
四川师范大学专科毕业论文
从宫崎骏的动画电影看宫崎骏的女性观
学生姓名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罗思琦 数字媒体学院 影视动画 2012 级 11 班
2012321114 彭婷婷
2015年 4月 24日
第 1 页
从宫崎骏的动画电影看宫崎骏的女性观
影视动画专业
学生姓名 罗思琦 指导教师 彭婷婷
内容摘要
宫崎骏是当代日本社会直至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动画电影导演之一,创造了很多世界闻名的动画电影。宫崎骏的电影作品主题多为环保、成长、梦想和女性等等,他的作品不仅是儿童少年喜欢,甚至引发了成人对社会、环境、人性以及人类文明的关注。而这其中宫崎骏一直将他的目光放在女性身上,从女性的角度来观察,虽然这位动画大师仍然不能完全避免在当时男权社会的影响下对女性有一些刻板的传统形象,但宫崎骏塑造了一批独立自主坚强的女性人物形象,这对女性自身寻求解放以及平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决定通过分析宫崎骏电影的中女性人物形象以及宫崎骏的一些童年经历和宫崎骏对母亲的感情,对通过宫崎骏动画电影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年龄进行分类来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进行研究、理解和认识宫崎骏的女性观。从宫崎骏希望通过他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来表达的社会意义以及他对男尊女卑社会现象的批判来展开研究。
关键词:宫崎骏 宫崎骏的女性观 女性形象 宫崎骏的母亲
第 2 页 Hayao Miyazaki's view of women from the Hayao
Miyazaki animated film
Profess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animation
Student Luo Siqi
Teacher Peng Tingting
Abstract
Hayao Miyazaki is a contemporary Japanese society until the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one of the animation film director, has created many world famous animated films.Hayao Miyazaki's film them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wth, dreams and women and so on, his work is not only the children's love, and even lead 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human nature, adult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ncern.Which Hayao Miyazaki has his eyes on the female body, from the female perspective, although the animation master still can not completely avoid some stereotypes of traditional image of women in patriarchal society under the influence, but Hayao Miyazaki created a strong stand on one's own female characters, the women's Liberation and equalit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Som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nd Hayao Miyazaki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ayao Miyazaki in the movie female characters and Hayao Miyazaki's love for his mother, for through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Hayao Miyazaki animated film image age classification analysis.This paper mainly adopt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Hayao Miyazaki's view on women.From the Hayao Miyazaki wish to express through his creation of female characters and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his criticism of the social phenomenon to study think that women are inferior to men.Key words: Hayao Miyazaki Hayao Miyazaki's view of female images in
Hayao Miyazaki's mother-1-
第 3 页
目 录
目录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5
二、资料收集与研究方法.................................................5、6
三、宫崎骏动画电影里女性主义的体现........................................6
(一)宫崎骏对女性的认识...................................................6
(二)实际案例分析宫崎骏动画电影中对女性的塑造.....................6、7、8、9
四、宫崎骏个人成长的印记..............................................9、10
五、宫崎骏动画电影重要意义...............................................10
(一)宫崎骏电影对女性的意义..............................................10
(二)宫崎骏电影中所想表达的观念..........................................10
(三)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启示............................................10、11
六、结论..................................................................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第 4 页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宫崎骏不管是以日本以亚洲来说,甚至以整个世界来说,他都是一位影响力非常大的动画电影导演大师之一,他制作或导演了多部在世界上名声四起、备受赞誉的动画电影,有人曾经评价宫崎骏为“动画界的黑泽明”。宫崎骏的电影作品主题多数围绕着环保、成长、梦想和女性等主题,虽然是动画电影,但宫崎骏的作品不仅仅是幼龄儿童或者青少年才喜欢,虽然年龄较小儿童或少年观众群体可能不知道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所想告诉我们的深层的含义,但他的动画电影确确实实的引发了成人对社会发展、环境发展、人性以及人类文明发展上面的关注。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他所塑造的重点,他站在女性的角度来观察事情和表达所想,虽然这位动画大师仍不能完全免去在当时男权社会影响下对女性刻板的传统形象,但他塑造了一批独立自主坚强的女性人物形象,对女性群体寻求开明开放以及平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决定年龄长幼来分析宫崎骏动画电影的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在他所制作监制的多不动画电影中选择了他的几部可以算是代表作且为大家所喜欢熟知的作品:《哈尔的移动城堡》、《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的神隐》、《魔女宅急便》、《风之谷》等等几部塑造了典型女性形象的这几部动画电影进行一个研究,通过这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认识,再结合宫崎骏的人生经历、坏境的影响、小时候母亲的影响、母亲在世时的形象性格、母亲去世之前生病躺在病床上给他留下的记忆和印象、他在母亲去世后对母亲的怀念和他在一次访谈中袒露的他对母亲有的特殊的感情以及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男尊女卑等这些社会因素或感情因素对宫崎骏的女性形象的认识有什么样的作用。从这个小的方面宫崎骏的女性观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对“宫崎骏的女性观”这个课题的研究有一些新的突破,为全面理解宫崎骏的作品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二、资料收集与研究方法
本文决定分析宫崎骏所制作的动画电影中的女性人物形象,通过女性人物形象的年龄进行分类。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进行研究、理解和认识宫崎骏的女性观。从宫崎骏希望通过他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来表达的社会意义以及他对男尊女卑社会现象的批判来展开研究。
分析宫崎骏所制作的动画电影的中女性人物形象,并且对动画电影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年龄分类。对此我选择了宫崎骏的几部经典作品如:《哈尔的移动城堡》、《幽灵公主》、《魔女宅急便》、《风之谷》、《千与千寻》等塑造了典型女性形象的作品进行研究,主要将研究的女性人物形象分类为三种:小孩,年轻女性,年长或者是年老女性。
在网上搜索到相关宫崎骏的动画电影的课题研究的文章及资料,在宫崎骏的作品中作为主角人物和重要人物多为女性形象而非男性形象,且大部分的资料当中
第 5 页 都有提到,宫崎骏的母亲对于宫崎骏的女性认识影响这一说,那么就一定要了解宫崎骏的成长经历才能对此课题进行更深的研究。围绕宫崎骏笔下的几位典型女性形象的人物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宫崎骏希望通过他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来理解电影中所表达的社会意义。
三、宫崎骏经典动画电影里女性主义的体现
(一)宫崎骏对女性的认识
在一次关于宫崎骏的访谈中,宫崎骏坦诚的说出了其实他自己对他的母亲宫崎美子有着特殊的感情,即使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宫崎骏仍然十分怀念他的母亲。宫崎骏对母亲的特殊的感情,我觉得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怀念,他所说的这种特殊的感情应该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爱恋的感情。而我觉得正式因为这种特殊的感情,形成了宫崎骏对母亲的怀念和一种男人对女人的依恋不舍。所以宫崎骏对母亲的这种有些隐晦隐秘的特殊感情也成为了他创作的一部份动力,我觉得可以这么说在很大成都上,宫崎骏把对母亲的这种特殊感情影射了一部分到他所创造的角色中去,所以那些角色才给人一种相似但不相同的感觉,且让人觉得更贴近现实更有感情更生动。而因为宫崎骏的母亲宫崎美子是他最初的女性观以及对女性的认识且他对母亲这种特殊的感情,所以在宫崎骏大部分的女性形象中其实可以说灵感来自于他的妈妈宫崎美子。
宫崎骏是宫崎家里面的第二个儿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之后,日本在疏散国民时宫崎骏一家搬去了宇都宫市和鹿沼市。宫崎骏的母亲是在那个战争年代中日本坚强女性代表,个性开朗,吃苦耐劳,是非分明且非常聪慧有主见。也是因为这样在这样特殊年代下长大的原因,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里面大部分的中年的女性人物角色以及老年的女性人物角色都是特别的独立自主、强壮强悍、有主见,同时这些女性角色却又是心地善良的。
因为二战,日本满目疮痍,国家对于女性的要求随国家的需要和困难发生了变化,社会开始推崇坚强、干练、独立的女性形象。正是因为宫崎骏母亲是为这个年代女性的典型,直接影响了宫崎骏本人对女性的审美观。虽然在动画这些角色的年龄虽然不尽相同,但给人的感觉却又像是来自于同一个人的感觉,都在那个战争年代的女性或者说宫崎骏妈妈所具有的性格特点。宫崎骏所塑造的大部分女性角色其实都是宫崎骏对他母亲的依恋和怀念,有一些含沙射影的带有一些宫崎骏母亲的性格样子。而宫崎骏母亲对母亲的感情以及当时社会环境也是宫崎骏女性认识或对女性形象刻画的来源。
(二)实际案例宫崎骏动画电影中对女性的塑造
在宫崎骏动画电影对女性的塑造中,大部分的女性形象中其实都有来自于他的妈妈宫崎美子的投射。即使在年龄方面这些女性角色各不相同有老有少,但是这些女性角色总感觉她们的某些性格方面是同一个人的感觉。开朗强悍外表凶悍但是内心温柔的中老年妇女或者身患疾病的老年富人形象;例如《天空之城》里面
第 6 页 的朵拉这个人物,宫崎骏的兄弟就曾经表示过朵拉的性格和母亲简直一模一样;而在《龙猫》里小月和小梅的妈妈因为生病需要长期住院卧病在床,就跟宫崎骏的母亲后来生病卧床一样;以及宫崎骏本人承认了母亲是其原型的在《悬崖上的金鱼姬》中的脾气奇怪但是内心强大善良最后从轮椅上奇迹般的站起来拥抱了主角宗介的辰婆婆。在塑造中老年女性角色上,宫崎骏很大一部分是在弥补他母亲生病之后的遗憾,例如不能拥抱母亲,母亲长期住院见不到面等等。由此可见,不管是小女孩、年轻女性和老年女性她们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而这些相似的地方就是宫崎骏对于母亲的影射。
而在少女形象的塑造上,宫崎骏更多是体现出了少女的善良温柔坚强和独立等等。如柔弱的少女依旧不屈服于邪恶势力如《天空之城》里的希达,坚强温柔善良如《起风了》里面最后身患肺结核死去的菜穗子,在比如《哈尔的移动城堡》里面的苏菲即使被女巫变成了老人依旧坚强的工作,不自暴自弃,最后拯救了男主角同时用自己积极善良的心态破除了魔法获得了幸福。
在那个时代宫崎骏用自己的想法以及认识塑造出了他心目中的女性形象,女性在宫崎骏的作品中具有一种双面性。就是既有女性的柔和但在面临到抉择或者是困难的时候也会表现出男性的坚强和毅力。宫崎骏在他的动画电影中肯定了女性的地位,从女性的角度来思考表达了女性的自立自强和寻找自我。这大大的颠覆了当时的男权社会,颠覆了一些传统的性别观点。宫崎骏从他母亲身上看到的那些美好的坚韧不拔的女性品质延伸到了所有的女性身上,他看到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女性的枷锁,他寻求女性的解放。
当时日本国内动荡不安,绝大部分日本女性选择是回归家庭,但是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女性角色大多都是在追寻自己本心。
比如在《魔女宅急便》中的女性角色也是女主角的琪琪,她在成年后选择了离开自己的舒适家外出闯荡,利用魔女的魔法扫帚开启了宅急便来帮人送东西,宅急便也就是现在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快递。从琪琪这个人物中反应出来的就是宫崎骏从母亲身上认识的女性观之一,那就是宫崎骏认为女性是独立自强的。宫崎骏的母亲在当时战争的情况下,需要独自抚养三个孩子以及照顾家里面,在男权社会中宫崎美子给宫崎骏留下的是她独立自强的照顾家里照顾孩子的印象,尽管宫崎美子在宫崎骏6岁的时候就病倒了但是女性独立自主的形象还是或多或少的在宫崎骏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且对于女性独立自强、以及女性也能够撑起一片天的这种形象,也体现在了宫崎骏的另一部著作《风之谷》中。娜乌西卡是《风之谷》的女主角,她是风之谷的公主,她作为一名公主或者说是为族人努力奋斗的勇士并没有获得族人的认可。她周围的女性都密密地裹着头巾或抱着孩子,这大概是宫崎骏为了突出娜乌西卡的与众不同或者说她的特立独行、独立自强的侧面描写;有一幕画面是娜乌西卡把刚刚出生的婴儿抱给了犹巴大师,有一位男族人就说出了“像公主一样健康是很好,但可别像她一样爱去腐海玩”
从外型上来分析,娜乌西卡绝对是一位典型的美女,身材一级棒,脸蛋也非常人能比,红色的短发,修长雪白的大腿。这种对美女的描写描绘其实应该是大多数人对于女性的美丽指出或者说美女的一种比较刻板的认识,社会文化观点通常认为女性的外表和行为应该符合当时社会众人所欣赏的女性应有的气质,而在对于男性应该怎么样却没有相应的要求或者说相对于社会较为标准的范本。当在对娜乌西卡的外貌的描绘上,宫崎骏又给娜乌西卡多了那么一点特立独行的味道。娜乌西卡周围的女性都是密密的裹着头巾或者抱着孩子,给人一种暗示就是
第 7 页 女性不应该抛头露面,或者说女性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的感觉。虽然娜乌西卡是以为典型的比较属于人们刻板认识的美女,但在这上面宫崎骏为娜乌西卡加上了女性的独立自强,为族人而战能够自己撑起一片天的独特的美。从男性角度,男性所欣赏所看好的的女性美,成为女性到底美不美有没有气质的唯一标准。但是这种所谓的男性的欣赏却是完全把女性的独立人格、自我价值、创造性抹杀了;宫崎骏则是通过侧面抨击了这种所谓的男性眼中的女性美,让娜乌西卡的角色更加鲜明,如同她那一头清爽利落且醒目的红色短发让人们见识到了一位独立自主能够为自己的族人而奋斗而战斗的勇士,风之谷中独一无二的公主。
在宫崎骏其他的动画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里面,苏菲也就是本片的女主角,宫崎骏在片中给苏菲的定位是“城堡的清洁妇”。宫崎骏在本片中塑造的苏菲与他所创作的《熊猫家族》时感觉一样,把女性安排成了家庭主妇的角色,只不过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少了一些《熊猫家族》中小女孩跟小动物像是过家家一起生活的的感觉,更多的为苏菲的生活了一份贴近真实社会生活的现实感和真实感。在这部影片中,宫崎骏根本没有给大家带来以为非常漂亮的美女,宫崎骏恰恰是在极力抹除苏菲外貌这一点,苏菲给人的感觉最多只是面容清秀的一位女孩子;穿着保守甚至连颜色都不显眼鲜艳的连衣裙,裙子的长度也是遮到了她的脚踝,除了手和脸基本没有露在外面的肌肤;而苏菲的背景也不像《风之谷》里面的娜乌西卡是一位公主那么神秘或者高贵,苏菲只是一间平凡简单的从家人手里一直传承下来的帽子店的老板,就连她的帽子都是简简单单很简朴。但是我觉得这是在从另一个方面让大家来理解宫崎骏所想表达的东西,那就是女性并不仅仅是靠外表而散发的魅力和美丽。宫崎骏希望通过外表不出众的苏菲告诉大家的是要重视女性的个性,每一位女性他的独立人格、自我价值以及她的创造性。苏菲跟《风之谷》中娜乌西卡那种显眼让人移不开眼睛的美丽不同,苏菲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并没有输给娜乌西卡。这是宫崎骏通过塑造各种不同的女性角色女性形象想告诉大家的。宫崎骏笔下的老婆婆也有自己的个性和魅力。但是在电影中宫崎骏则把哈尔描绘成了一位对自己样貌十分在意的帅哥或者说美男子,身材高大,外表帅气魅力迷人还是一位强大的魔法师,哈尔甚至会因为苏菲的不小心失误导致他头发的颜色变了不好看而大发脾气等等这些方面来侧面描写了苏菲的不漂亮来突显苏菲的性格。
可见宫崎骏是不愿意去单一的从外表来刻板或是定性女性形象的,他想把女性的个性、价值等通过不同地方展示出来,他也不想界定某种意义上的女性美,把女性塑造成某一种特有的外表或者形象。从某些方面来说,宫崎骏是反对传统女性形象反对刻板女性认知的,甚至可以说宫崎骏在关于女性角色的刻画塑造以及女性价值方面完全是一位大师。在《风之谷》中能明显的看出男性的角色是被一笔带过被忽略甚至只是用来为这部动画女性角色铺垫的,那么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宫崎骏直接把比外表能够与女性一决高下甚至比女性还漂亮的哈尔班上银幕,那他却有点是在证明男性也可以美丽漂亮、外貌出众且让人欣赏的。
《哈尔的移动城堡》中苏菲虽然是家庭主妇,受荒野女巫诅咒而变成的九十岁的老奶奶。她不仅世故年迈,不漂亮还很臃肿,甚至还会发脾气骂人,会离家出走,会抗议会不满。在《哈尔的移动城堡》里苏菲是自愿来为城堡打扫的,是出于苏菲自己的意愿,她被请来打扫并不是被理所应当的认为她应该要打扫。其实在现实社会中有太多女性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中她们的价值都变得一样了,她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家务劳动意义和她们所拥有的社会价值是什么。她们只是简简单单的家务劳动当成是自己份内的事情,或者说她们觉得这些都是女性的份内事。
第 8 页 当时的女性都被而繁杂的家务所约束,在社会风气以及男权主义下,更多关于照顾家庭照顾家人事无巨细的事情都压在女性身上。所以宫崎骏试图在影片中告诉我们的是女性应该要学会如何独立自强,而不是成为男性或者任何人的附属品或者附庸品。
再来说一说宫崎骏另外一部动画《千与千寻》。女主角千与千寻还是一个小学生,仅仅只有十岁,因为父母她搬到了一个新的城镇,因为迷路和父母的好奇心从一个不起眼的走廊进入了各路神明的度假村,父母在没有求得同意的情况下吃了东西变成了猪,为了拯救父母,千寻选在留在这个城市一个为神明洗澡的地方“汤屋”打工。汤屋的主管人汤婆婆为了让人留下替她工作,所以剥夺了千寻的名字,改为小千。后来曾救过千寻的白龙决定,帮助千寻找回了自己的名字,并且顺利的回到了原来的世界。同其他几部动画中的女主角相比千寻给观众的最直观的感受应该就是这个小女孩性格很别扭,好像就是隔壁认识的某一个女生一样,让人联想到现实自己身边的女性,千寻没有美丽的外表和神秘的身份也没有让人愿意亲近的人格魅力,而恰恰是这样的描写强化了女性意识。
在宫崎骏的电影中还有一种女性角色的存在是为了鼓励帮助女主角达成目的。她们拥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思想不靠谁而活。如《魔女宅急便》中的面包店店主、《悬崖上的金鱼姬》里面波妞的妈妈。
汤婆婆在千与千寻里面算是一个最大的BOSS了吧,她贪财小气专横霸道,甚至还剥夺千寻的名字让千寻一辈子都不能离开。但宫崎骏却没有刻意去夸张的营造汤婆婆是个坏人或者是怎么样讨厌的人的形象。即使汤婆婆体型很大法力无边长得很吓人生气的时候还会喷火,但其实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尤其是正面的老者女性形象,宫崎骏曾说过是根据自己母亲形象来塑造的,再加上之前宫崎骏在访谈中袒露过他对自己的母亲有着特殊的感情,这种特殊的感情并不仅仅是一位儿子对一位母亲的感情。由此见得宫崎骏他对女性认识以及对女性有一些的崇拜意识是来自于母亲。
四、宫崎骏个人成长的印记
1941年,正是战争最紧张最激烈的时候,宫崎家的老二,宫崎骏出生了。虽然在当时战争期间日本国内在经济和物质方面比较紧张,但是家境略为富裕的宫崎骏跟其他人相比还是有着比较优越的童年。1944年,日本战争失败的消息已经是定局,日本本土遭到轰炸,宫崎骏一家从东京迁居逃难避到了枥木。跟东京的繁华不同,枥木的乡下生活对于宫崎骏来说是另外一个不一样的体验。宫崎骏的家族是经营飞行器工厂,这种特殊的背景让宫崎骏从小就对飞行器怀有强烈兴趣。从宫崎骏很多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的喜爱和执着,如《红猪》《风之谷》等等。到了小学的时候,宫崎骏全家迁回东京,但是这段枥木的这段乡下童年经历,为宫崎骏之后的动画创作累计了大量的素材也为他的动画作品带去了很多灵感。在当时战火蔓延的情况下,因为战争导致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得水生火热、家庭也支离破碎的惨象也给宫崎骏留下了难以忘记的记忆,这正是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出现的“反战”理念的原因。而在战争中独立坚强、抚养着三个孩子的他的母亲宫崎美子,以及宫崎骏对母亲的感情,以及母亲在后来生病之后的深刻印象
第 9 页 也是他的创作原点之一,宫崎骏的母亲宫崎美子在宫崎骏的对于女性认识和动画中女性形象以及性格塑造方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五、宫崎骏动画电影的重要意义
(一)宫崎骏电影对女性的意义
在那个男权社会的年代,宫崎骏能够摒弃男尊女卑的想法,发掘女性的独立、自主、坚强的品质,将女性的这些优良品质大胆的融入到他的动画电影的女性角色里面里,为世人带来新的深思以及对女性的新的认识,尤其是男性在看待刻板女性方面带来了新的思维新的价值观,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塑造了形色各异的女性形象,虽然这位动画大师没办法完全免俗,也没办法完全丢弃在男权社会下所受的影响和对女性的刻板认识,但他从女性的角度出发从女性的思维来表达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不是弱者,女性也可以独立自主的着一想法,他努力的打破女性的刻板观念,让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在相对中立的传统时又树立除了自己独特的个性,这一点上宫崎骏为社会和观众在对女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说出了平等且更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大众和社会的进步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二)宫崎骏电影中所想表达的观念
宫崎骏电影中所表达的应该是改变传统的性别观念、提倡平等自由的观念。摒弃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希望能够完全中立的平等的看到女性在社会中的形象即使女性能够在有独立、自主、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同时也可以具备温柔体贴的女性形象。宫崎骏作品里面的女性形象不管是少女或者中年妇女或是老年妇人,宫崎骏在刻画出他们传统的形象之中也在告诉我们她们能在困难的时候扛起一片天,这些女性不仅是温柔体贴的,她们在面对苦难时表现出来的坚韧和宽容,不放弃和不妥协的精神正是在现实社会中的女性所具有的。
(三)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启示
中国动画的开始相对于欧美较晚,虽在亚洲国家中曾领先,但由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的动画迅速发展以及中国市场对外动画大量进口及普及,这中国的动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中国的动画产业跌入了低谷和困境。其实在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不免看到一些对我们的启示,一些独创性和创意,一些和现实社会相对的矛盾和冲突,一些反思一些对当下社会的粗鄙以及宫崎骏坚持的手绘他精细的画风。个人认为中国的动画过于“教条化”,题材单调,里面几乎没有反派的人物,主要人物形象都是非常的聪明、不然就是拥有很强的能力,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的完美和光明的形象,但是这往往给人一种不切实际的感觉,因为在这个世上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也许这种积极的影响对于幼儿或是儿童有正面的影响,但是这也限制了中国动画的发展。使得中国动画给人一种教条化的感觉,就是好人永远完美无缺,坏人就是那么的一无是处永远都会被好人给打败。这一点对于已经有了对社会和环境认识的青少年或者青年人中壮年人一种乏味教条的
第 10 页 感觉。这一点大大的局限了中国动画的题材,所以中国动画的题材往往就是类似《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模式,即使只是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动画但也给人相同的感觉。在关于处理反面角色这方面,宫崎骏做得非常出色。例如《千与千寻》中的汤婆婆,她克扣汤屋人、抢走他人的名字让他们自能留下工作再也走不了并且脾气暴躁会喷火,当在汤婆婆毕竟有自己好的一面,例如遵守自己的承诺、十分珍爱自己的孩子等等。中国的动画却做不到如此,往往是非黑即白,动不动就来什么大道理其实这样往往让人更不能接受和吸收动画所想表达的。
由此可见我们还需要多多像国外的学习,如何才能做好一部优秀的不止儿童喜欢甚至能引发成人思考的动画电影,让动画电影潜移默化的对我们进行一次身心灵的洗礼,而不是一看到之后只有无尽的吐槽和无语。
六、结论
宫崎骏作为一代动画大师,他的作品影响了许多人,他对动画的执着,对画画的要求精细方面让人感叹不已。宫崎骏不仅仅是在给我们呈现一部作品,而是在给我们呈现一部艺术片、一场视觉盛宴。他的每一步作品都带有他自己的思想和他想表达给世人给社会的一种深思和一种反思,这使得他的动画电影能独树一帜的原因,而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取材是他的动画电影能够让人们喜爱且由此得到深思和反思的原因。他对每一个细致的地方都要求能够表现得完美能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动画电影并不只是一味的叙述故事或是讲解一个情况,而是隐藏了很多他所映射所想表达的他想告诉我们的东西,那些细小的东西、那些精致的细节往往让人回味。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并不是硬要灌输某一种观念给大众,硬生生的让大众去接受这种观念,而是通过一种无形的影响和一种潜移默化引起了大众的反思,从而对这个方面进行了一种思考,通过由人及己来感染了你。
宫崎骏在关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充满着自己的感情色彩和想法。不管是在战乱情况下对女性独立自主的一种鼓励、欣赏甚至膜拜,还是他怀着对自己母亲的一种怀念一种特殊的不可袒露的感情,我觉得宫崎骏的爱着自己所画的女性人物的。他对他自己所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一种复杂但是纯粹的感情。宫崎骏爱着自己所画的女性人物,使得他对人物的刻画更加的精致更加的生动甚至他所画的每一个女性人物都是有自己的灵魂的。虽说当时大社会的影响之下宫崎骏所塑造的的不同的女性人物不能完全丢掉男权社会下所给的一些刻板认识认知,但宫崎骏敢于对这种当时社会所给予的女性的刻板认识发出挑战,并且让自己不受影响勇于打破这种框架的限制,塑造出每一个充满感情的独一无二的且拥有自身灵魂女性角色,宫崎骏的这种创新和勇于打破时代所给的思想束缚和限制,正式因为宫崎骏的创新和敢做勇为让他的动画电影站在了时代的前头,成为了标杆。
第 11 页
参考文献
[1]《中国动画电影的问题探究——宫崎骏动画的启示》 齐永涛 [2]《从宫崎骏的动画电影看宫崎骏的女性观》 余子佳 [3]《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孙硕颖 [4]《宫崎骏电影与日本民族文化研究》 [5]《宫崎骏的感官世界》 丽川合 [6]《感受宫崎骏》 秦刚
[7]《宫崎骏动画电影研究》 田瑞平
[8]《宫崎骏动画电影中人性回归的书写》 张淋
[9]《宫崎骏动画电影中女性角色塑造的艺术手法》 郭斐斐 [10]《浅谈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人性观——涤荡心灵的<千与千寻的神隐>》 张可欣
[11]《宫崎骏动画电影研究》 聂芳 [12]《试论宫崎骏动画中的禅意》 詹璐 [13]《宫崎骏动画电影研究》 朱静池
[14]《儿童视域下的宫崎骏动画女性主体性研究》 陶虹飞 [15]《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女性形象分析》 刘巍
[16]《从<千与千寻>看宫崎骏动画电影的美学特色》 王柳静 [17]《童心伴着梦飞翔——浅谈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主角小龄女性化情节》 熊芳
第 12 页
致谢
本文是在彭婷婷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彭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每一次彭老师在检查论文的时候都非常的尽心尽力审核并且给予意见。在修改稿通过时,彭婷婷老师在审核意见时告诉我修改得很不错,可以继续深入。这真的大大的激发了我灵感,使我文思泉涌,马不停蹄的完成了这篇论文。同时,在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了关于动漫电影方面的知识,从以前知识爱看动漫到现在能看懂动漫的更深层次的含义,以及明白了以前很多在宫崎骏电影中看不懂的伏笔,使我受益匪浅。
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跟我同是彭婷婷老师指导的毕业生同学对我论文写作的指导与帮助,他们不仅是资源共享且还积极分享经验,以及教我论文格式应该怎么改论文的副标题应该怎么写才能切题。他们对我的无私帮助,使我得以顺利完成论文。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第 13 页
修改清单
(三)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启示
中国动画的开始相对于欧美较晚,虽在亚洲国家中曾领先,但由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的动画迅速发展以及中国市场对外动画大量进口及普及,这中国的动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中国的动画产业跌入了低谷和困境。其实从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在对女性主义的体现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对我们的启示,一些独创性和创意,一些和现实社会相对的矛盾和冲突。在中国动画电影中女性角色往往是辅助或者是根本可以一笔带过的角色,她们要么没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要么就是附庸在其他的男性角色上。中国的动画的往往是“教条化”这种教条化并不仅仅限于题材或者是在人物性格的设置上,这种“教条化”更是在女性角色上“根深蒂固”。
中国的动画电影要么没有女性角色的出现,要么女性角色出现就一定是需要衬托某一个男性角色的英勇无畏等。即使是在现在刚出现的一些人气较高的动画中对女性塑造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例如:《中国惊奇先生》,即使在动画中给予了女主角一个在人们心中应该是勇敢的警察身份,但是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女主角往往是被藏在了男性角色的身后且给人一种有勇无谋只会逞强的感觉。女主角的这种“逞强”其实就是中国动画电影“教条化”的具体体现。即是大家觉得女主角根本没有能力能够保护自己,也没有能力能够保护别人,性子软心软不愿意面对,只是个性好强不愿意服输罢了。严格一点来说我觉得这完全是对女性的一种诋毁,根本没有从女性的角度去看去想去描述,也没有想过女性并不仅仅是“逞强”而是真的有实力能够独立自主。这在另一方面完全抹杀了女性的价值和个性。
而在对女性的价值和个性塑造方面,宫崎骏做得非常出色。例如《千与千寻》中的汤婆婆,她克扣汤屋人、抢走他人的名字让他们名字让他人只能留下工作再也走不了并且脾气暴躁会喷火,当在汤婆婆毕竟有自己好的一面,例如遵守自己的承诺、十分珍爱自己的孩子等等。汤婆婆在某种意义上是属于反面女性形象,但宫崎骏看到了一个女性角色应该有的两面性以及他的身上所有的价值。
中国动画电影的“教条化”或者说被“教条化”与中国传统和历史密切相关,我们必须向他人学习而不是一味排外,一步步的从学习中来汲取他人的经验来提升自己,我们想的不应该仅仅只是怎样做好一部儿童喜爱的动画电影,而是用自身的角度来思考来设计。
第 14 页
六、结论
宫崎骏作为一代动画大师,他的作品影响了许多人,他对动画的执着,对画画的要求精细方面让人感叹不已。宫崎骏不仅仅是在给我们呈现一部作品,而是在给我们呈现一部艺术片、一场视觉盛宴。
宫崎骏在关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充满着自己的感情色彩和想法。不管是在战乱情况下对女性独立自主的一种鼓励、欣赏甚至膜拜,还是他怀着对自己母亲的一种怀念一种特殊的不可袒露的感情,我觉得宫崎骏的爱着自己所画的女性人物的。他对他自己所塑造的每一个女性人物都有一种复杂但是纯粹的感情。宫崎骏爱着自己所画的女性人物,使得他对人物的刻画更加的精致更加的生动甚至他所画的每一个女性人物都是有自己的灵魂的。虽说当时大社会的影响之下宫崎骏所塑造的的不同的女性人物不能完全丢掉男权社会下所给的一些刻板认识认知,但宫崎骏敢于对这种当时社会所给予的女性的刻板认识发出挑战,并且让自己不受影响勇于打破这种框架的限制,塑造出每一个充满感情的独一无二的且拥有自身灵魂女性角色。
宫崎骏塑造的每一个女性角色都带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她们所具有的价值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他动画电影中,而是体现在每一个现实社会的女性身上。宫崎骏所想表达的女性不仅仅只是限于外表的美丽,他所展现的每一个女性人物角色都是各不相同的,拥有美丽的外表神秘身份或是邻家亲切或是简单朴实,她们都拥有自身的个性和价值,她们或勇敢无畏或亲切可人等等。宫崎骏着力塑造的这些方面都是他想告诉世人的现实女性所拥有的价值。宫崎骏并不仅仅只是在做一部儿童喜欢的动画,他而是在描绘一个新的世界,给儿童、青少年、成人甚至社会引导和塑造一种更为正确的认识女性了解女性的价值的方式方法。
我觉得正是宫崎骏的这种执着和创新以及他勇于打破时代所给的思想束缚和限制,让他的动画电影站在了时代的前头,成为了标杆。
第 15 页
第三篇:从《聊斋志异》中的狐仙形象看蒲松龄的女性观
从《聊斋志异》中的狐仙形象看蒲松龄的女性观
刘 晨
摘 要: 一部《聊斋志异》五百多篇关于神仙狐鬼精魅的志怪小说。就有八十多篇描写狐仙。其中狐仙的形象各异,与前代对狐的描写有独特之处。在蒲松龄先生笔下的狐通人情,性聪慧,从中可以表现这位落魄书生独特的女性观。
关键字: 《聊斋志异》; 蒲松龄 ; 狐仙 ; 女性观
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一生清贫凄苦充满悲剧。年少成名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然而此后却始终不第。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来说 “学而优则仕”是对他们人生价值与自我尊严的最好证明。然而,蒲松龄却直至71岁才破例补为贡生。他一生以设帐授学为业,始终未放弃对从仕的追求,面对人生的接连打击,他以“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自勉。作品流传于世并影响最大的为《聊斋志异》,全书将作者一生的不得志与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反映出来,“孤愤”之情贯穿全书。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价《聊斋志异》“专集之最有名者”。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集大成者当之无愧的应是《红楼梦》,而与《红楼梦》在形式上互补的则属较前于他的《聊斋志异》,书中多描写花妖狐魅,在这与个现实世界中完全不同的世界中,有一个美好而观之可亲的异人生物。
《聊斋志异》中有五百多篇故事,其中八十多篇是描写狐仙的。狐仙的形象最早记载于《山海经》中“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狐是亦正亦邪的形象,九尾狐象征子孙繁息。《说文解字》中狐的解释为“袄兽也,鬼所乘之”。可见狐在中国早期是祥瑞的代表。《玄中记》中:“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之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志。千岁即与天通,即天狐,为四大祥瑞之一”。汉之后,狐仙的形象渐渐与淫邪放荡联系在一起。“狐者,先古之淫妇,其名曰阿紫,化为为狐”。而在《聊斋志异》中的狐仙则“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知非复人。”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女性一直作为男权主义下的附庸,她们对婚姻几乎没有主动选择的权利。从《诗经》中的弃妇诗《氓》,汉乐府的《孔雀东南飞》,唐传奇中的李娃到三言二拍中的杜十娘,再到《红楼梦》中的女儿王国。女性在这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艰难的生存,是男权世界中情欲的工具,色情的对象,廉价的劳动力。千百难免来这种压迫从未停止,女子的三从四德“行不露足,笑不漏齿”,缠小脚。女性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各朝各代的文学作品因为主体的落后的女性观对女性地位没有正确的认识。《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多为放荡,淫邪,一心胸狭
窄的形象出现;《三国演义》则是男权世界中交易的筹码;《水浒传》中的女性更没有一个良好形象出现;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则多具智慧与美貌,且具有反抗的意识出现在文学史上。
一、蒲松龄的狐仙世界
㈠ 独立精神与侠文化的集合体
《聊斋志异》中有八十多篇描写弧线的篇目其中著名的有《莲香》《红玉》《青凤》《娇娜》构造了一个女性的理性王国。这里的狐仙形象与前代有很大的区别。㈠独立的精神与侠文化的集合体
中国古代的妇女在男权为核心的封建社会中艰难生存。而《聊斋志异》则更加突出女性的形象,在婚恋关系中他们则处于主动者的一面。在爱情中她们敢爱敢恨,婚姻中蔑视礼法。热心善良颇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侠的精神。
在《红玉》中狐女红玉敢于只出现在故事的开头与结尾。她敢于冲破封建的樊篱,“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邻女自墙上来窥,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遂共寝处。”红玉愈墙而与耿生相会,被耿父知后以礼法相诟骂,红玉离开并留下钱使耿生娶卫氏。不过卫氏也没有和耿生白头到老,她被一个退休的御史看中。卫氏自杀,耿父气死。在耿家遭遇变故后,有无名男侠为其报仇,而红玉则救起耿生的遗孤,并使耿家大富大贵。蒲松龄评价说:“其子贤,其父德,故其报之也侠,非特人侠,狐亦侠也。”此时的狐灌以传统文化中的侠义精神。
另一个关于狐仙与书生的故事《莲香》我们还可以看出狐仙的侠义精神和强烈的独立精神。莲香主动找到桑生与其结秦晋之好,并且不断照顾桑生,当桑生遭遇到女鬼的侵扰之时,莲香劝说桑生离开女鬼。当桑生病入膏肓之时,又及时返回解救丧生,并促成桑生与女鬼的婚姻。在这个故事中莲香在两性关系中一直占据着主动者的位置,明显地成熟与桑生与女鬼,主导着事态的发展进程。
在《张鸿渐》中,张鸿渐在整个故事中完完全全以软弱,目光短浅的书生形象出现。当舜华听说家中收留一个男子时,及怒斥老妪“一门细弱,何得纳匪人”。见到张鸿渐时发现他是一个忠厚老实可以依靠的人。舜华性世界则“妾以君风流才士,欲以门户相托,遂犯瓜李之嫌。得不相避弃否?”而张鸿渐告之以家中有妻子,舜华则曰:“妾有楄心,于妾愿号之不忘,于久,愿君之忘之也。”当张鸿渐思念妻子时舜华用仙力送他归家。当其又遭官府追捕,则又蒙舜华相救。而当张问“后会何时?”“女不答,再问之,推坠马下而去!”如此侠情,如此独立,不再是男权世界中的附庸,而是构建了一个与男权世界相抗衡的女性世界。舜华的冷静谨慎的对待自己人生路进行探索,进行思考,对爱情的追求与婚姻的忠贞,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实属罕见。
《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社会中女性不解的斗争谱写了一曲壮歌。
㈡ 狐亦有性格
蒲松龄在刻画狐仙形象,对其进行艺术加工,狐仙们性格各异,但大都天性善良,对爱情敢爱敢恨。这样鲜明的个性,使《聊斋志异》更加生动。
《丑狐》中作者一改才子佳人的情节模式,以一个丑狐作为故事的主人公。
这在传统小说中实属不易。故事是这样描述丑狐的“衣服炫丽而颜色黑丑”。丑狐找到穆生,并时常赠之以金银。当穆生家中逐渐富裕,而“女贿赂渐少,生由此厌之,聘术士,画符于门”丑狐于是讨之所增,使穆生家“财物尽去之,惟当年破被存焉。”也另寻他人。期间两人相遇,穆生则“长跪道左”,“女无言,但以素巾裹五六金遥掷之,反身径去”。这样的一个样貌虽丑,但她同样具有追求爱情的权利,丑狐亦是可悲,她所看重的穆生也不过是贪得无厌,薄情寡性的负心人而已。当穆生对丑狐厌倦,找道人驱逐她时。丑狐对他也施以报复,但并不绝情,这样一位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
在《凤仙》中讲述了这样一位独立的女性。凤仙嫁给了“游荡自废”刘赤水。那是一个以“贫富为爱憎”的畸形社会中。风仙不堪忍受,为了让不求上进的丈夫刻苦读书而化身镜中,不与之相见,以激励其苦心读书。蒲松龄评其曰:“冷暖之态,仙凡固无殊哉!惜无好胜佳人,作镜影悲笑耳。吾愿恒河流沙仙人,并遣娇女嫁人间,则贫穷海中,少苦众生矣!”凤仙比她的丈夫更加具有人格魅力,更加明事理。她敢于在现实面前奋斗以改变自己的现状。
马瑞芳教授曾这样评价阿绣——聊斋最美。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建构了一个美女如云的女性世界,而在这些另人相惜相怜的女性中,阿绣着实令人难忘。在人间与狐界,两个阿绣两世不断比美。民间少女阿秀“娇丽无双”。使得刘子固为之痴迷。不断借买扇之由前来搭讪,当刘子固得知民间阿绣已许配广宁姚氏,于是希望遇见和阿绣有着相似容貌的。不久便遇到羡民间阿绣之容,不断地模仿而与之斗美的狐女阿绣。刘子固以为眼前的狐女就为自己心仪的民间女阿绣,其仆人提醒刘子固眼前的阿绣“其面色过白,两颊少肉,笑处无微涡,不如阿绣美”。因为处于荒凉之中,就提醒刘子固小心遇到鬼魅,刘子固越想越怕,于是布置人来捉狐女阿绣。面对刘子固的负心狐女阿绣并未怀恨在心,而是黯然离开,欲与人间阿绣再斗美。
狐女阿绣从乱军中救起了民间女阿绣,并把她带到刘子固的身边,促其良缘,在新婚时狐女阿绣突然出现刘母和家人都分辨不清真假阿绣,只能根据之前仆人提供的面颊与酒窝的诀窍中分清。狐女“索镜自照,赫然退出”第二次当刘子固酒醉之时出现在他面前问道:“郎视妾与狐姐孰胜?”答曰:“卿过之,然皮相者不能辨也。”被狐女嘲笑曰:“君亦皮相者也”。狐女于人间女阿绣三次正面的斗美,生动曲折。狐女阿绣孜孜不倦的追求着美,美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可是谁又能向阿秀一样如此执着,狐女阿绣单纯善良,她不仅是美的追随者也是美的化身美的代表。阿绣是外表美与内心美的结合。阿绣美的有个性。
㈢ 狐女的智慧
《聊斋志异》是一部佳人辈出的书,其中有很多是美丽与智慧的统一体。美与智慧于一体地人物总是给予了作者对人最美最良好的期盼,将人性中美好一面的终合体。这部由鬼怪撑起来的书中那些美丽而又充满智慧的狐仙们展示着压抑了一千多年的女性智慧,在这部小说中不同于之前出现的狡猾奸诈,而是智慧。
在《狐谐》中,万福偶遇一狐女,她成为万福的情人,万福的客人得知后变想一睹狐娘子的风采,其中有一客人名孙得言,他与狐娘子的一问一答中总处于下风。孙得言说:“得听娇音,魂魄飞越,何吝容华,徒使人间生相思”。在讲究“朋友妻不可欺”的时代中,一句“闻声相思”是对朋友的大不敬,而狐娘子机智灵活的运用孙得言的姓回答:“贤哉孙子,欲为高祖母作行乐图耶!”这样的回答不仅教训了无礼轻薄者,而且抱住了自己的面子。在万福家宴请客时,孙得言又发难,说出了一副对联“妓这出门访情人,来时万福,去时万福”,以调笑万
福与狐女。在座的人都无以相对,而狐女则对曰:“龙王下诏求直谏,鳖也‘得言’,龟也‘得言’”。“四座无不绝倒”。狐女的口才与文思不输给任何一个书生。在《三言二拍》中对口齿伶俐的女性灌之以泼妇,而在蒲松龄是的世界中对女性智慧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在另一篇故事中颜氏不满丈夫才疏学浅,径直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结果高中。她把封建重压下的才干充分的释放出来,也告诉世人女子也可以和男子一样有为官之才。
《辛十四娘》中冯生纵酒归后遇到容色娟好的辛十四娘并娶得狐女辛十四娘。婚后告诫冯生与之相交的楚公子非善类,让他尽量远离,而冯生不听十四娘的劝阻,的罪于楚公子。十四娘得知后说“轻薄之态,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希吾身”在世事人情面前,十四娘远比冯生高明。在冯生遭陷害入狱之后十四年奔走解救冯生,上下打点。看到现实中的人情冷暖和社会的黑暗面,有了离开这个现实世界的想法,她为冯生找到一个良家女儿—禄儿。当冯生被释放回家时,十四娘要将禄儿许给冯生,冯生拒不纳。十四娘施展法术将自己变成又老又丑又黑的老妪,如果以前的冯生对十四娘的迷恋是由于十四娘的美貌,而经过牢狱之灾的冯生则是爱,依旧对十四娘不离不弃。对于这样一位美好的女性,她美丽超脱尘外,聪慧而遍尝人间世情,见解远高于男子。蒲松龄给予了太多关于读书人的品性于十四娘身上。在故事的结尾十四娘名列仙籍,成仙是人对生活的最高追求。蒲松龄珍爱十四娘,因此让她成仙,不忍心让她在尘世中被玷污。
在《小翠》中,王太常年少时无意间救起了一只狐狸,狐狸为报恩,将女儿小翠嫁给了王家的傻儿子,小翠天性烂漫,喜欢玩闹,她和傻丈夫在院中以玩皮球为乐,让傻丈夫满头大汗去捡球,甚至一脚把皮球直接踢到老公公的脸上。一会又把丈夫画的花头粉面,演霸王别姬,这在那个压抑女性个性男尊女卑的社会中极为罕见。在小翠看似荒唐的戏玩中,却帮助夫除掉政敌王給谏,使王家度过一次又一次难关。小翠可以扮吏部尚书让王給谏终止阴谋,可以与傻丈夫以龙冠龙袍为戏,让王給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落了一个充军的下场。小翠用她的机智与聪明与黑暗的官场斗智。小翠这样一个娇弱的女子,却把政敌玩弄于鼓掌之中,让那些阴谋在小翠的天真无邪前是如此的不堪。对于蒲松龄这样一个仕途长期失意的秀才来说,蒲松龄用着小翠的天真无邪与智慧在鞭策在痛斥那个充满阴谋与邪恶的官场与社会。
二、蒲松龄的女性观
在古代小说中一个女子与异性主要社会关系中表现为一是血缘关系,二为夫妻关系。而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的蒲松龄对男女关系进行了深一层次的探讨。在《娇娜》中他提出了“腻友”的概念。孔雪笠在皇普家设帐授业,因胸前起了一个肿胞,疼痛难忍。皇普公子请来娇娜来治疗。作者在描写娇娜时“娇波流慧,细柳生姿”这让卧床的孔雪笠“望见颜色,嚬吟顿忘,精神为之一爽”这是在《聊斋》中非常常见的一见钟情的模式,可是作者并没有将故事落入俗套中,而是让孔雪笠最终娶了和娇娜不相伯仲的阿松,娇娜和孔雪笠则成亲戚。当娇娜嫁人之后再遇危险时,孔雪笠不顾自身安危奋力解救娇娜以致自己身亡。娇娜大哭曰:“孔郎为我而死,我何生焉!”“以舌度红丸入,又接吻而呵之”这突破了封建社会所提倡的男女之大防,是对儒家“男女授受不亲”的讽刺。蒲松龄曰:“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观其容可以忘饥,闻其声可以解颐。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衫’”。腻友概念的提出使男女关系更加丰富,不再停留在“情”与“性”的层面上即超越了传统,也反映
出传统中患难与共的美德。这样的描写也是对女性地位进行深一层次的思考,这种思考的深度超越了前代,也影响了后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蒲松龄的女性王国中有这样一位笑得天真烂漫的女孩婴宁。“婴宁”之名取自庄子所说的“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其名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宁者”(《庄子·大宗师》)。这种忘乎境外,不以成败为扰的心境,塑造婴宁的形象,作者在《跌坐》中也曾说“闭户尘嚣息,襟怀自不樱”。作者长期忍受科场的长期失意,生活清贫之苦,在老庄思想的影响下,对自然多了一份皈依之情。
婴宁从小成长在一个没有人间世俗气的“乱山合沓,空翠其肌”的鬼狐世界中,尘世的污浊之气丝毫没有影响到她,婴宁爱花,爱笑,笑的是如此的烂漫无邪。在第一次与王子服相遇时,她丢下头上的花,王子服“拾花怅然,神魂丧失”。再次与婴宁相见时,婴宁“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小说全文,对婴宁的描写离不开花,花是婴宁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婚后婴宁依然“爱花成癖,物色遍威意,窃点金钗,购佳种,数回,阶砌篱园,无非花者”。婴宁爱笑,初见王子服时“笑容可掬,笑语自去”。自此之后她的每次出场与笑不离,再见王子服时“嗤嗤笑不已”“见生来,狂笑欲坠”在那个对女性要求“喜莫大笑”“笑不漏齿”的压抑年代,婴宁独树一帜。“笑”与“花”是婴宁外表美与心灵美的象征,她像一白纸那样的清纯,丝毫没有男女之大防的概念。当王子服暗示与她结为夫妻时,婴宁回答:“我不惯与生人寐”。没有恼羞成怒,没有扭扭作态,而是很自然的回答。在母亲问起时,又是很天真的回答:“大哥欲与我共寝。”礼法在婴宁这里似乎根本不存在。不过这在三从四德的封建社会社会中婴宁是没有生存空间的。结局中婴宁因为教训轻薄的西邻子,而遭到婆婆的怒斥,“大笑失礼”从此婴宁“竟不复笑,虽故逗,亦终不复笑”。那个天真烂漫的女子,最终还是被封建礼教所吞噬。婴宁是作者最钟爱的女性,称为“我婴宁”“笑矣乎我婴宁”。婴宁的不复笑,是作者人生理想的破灭。
三、蒲松龄的女性观的横向比较
蒲松龄以狐妖鬼魅构建了一个女性王国中对女性的美进行了极大的肯定,对女性智慧也进行了赞许,蒲松龄以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落魄秀才对女性不公的地位进行了抗议,对女性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他将自己对人生,对人性的种种思考注入这些美丽的女性身上。与之前的作品有较大的区别。《西游记》中狐是妖的形象出现得,而对与女性的定位也没有摆脱传统的范畴。在《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中有三名女性,从她们的绰号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女性观,母大虫,母夜叉。这些与美和女性的美好特征都没有关系。扈三娘随随便便便被宋江嫁给没什么能耐的王英。美丽的女子大多恶毒,淫荡。如:潘金莲,阎婆惜。《三国演义》这部以男性为主的小说中对女性的描写也是不公。貂蝉是男人操纵权利更替的工具,孙尚香是男权主义下政治联姻的工具,她们没有选择自己幸福的权利,只能再说男权主义下艰难生存。而与蒲松龄建构的女性世界有继承性的是稍后的《红楼梦》。曹雪芹对生活在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女子都较男子更干净,才情气质都胜于男子。
结束语
蒲松龄对于女性的理解与定位,站在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上,超越了前人,也启示了后人。
参考文献: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小说史》 郭箴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聊斋志异选评 》
杨义
岳麓书社
《马瑞芳讲聊斋 》
马瑞芳
中华书局
致谢
此次论文从10年十一月份开始着手写作,至11年3月正式截稿。期间我的指导老师周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指导我论文写作,对周老师我致以最诚挚的感激,感谢老师辛苦的付出。这是我第一次写作学术论文,不知道如何去选题,如何去查阅资料,如何去用辩证的思想去思考问题。期间我有过迷茫,有过焦躁,有过抱怨,甚至想过放弃。是老师教给我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我最困惑时,指引我向正确的方向走去。老师很忙,工作很辛苦,但仍抽出时间悉心指导我们写作。老师很细心,甚至看出我文章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贵烦的问题。在这篇论文终于到了最后的完成阶段时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还有我的舍友们,同学们。与我一同去查阅资料,在我灰心时不断的鼓励我,正是有了他们的关心我才能坚持下来,静下心来写作论文。与我一起探讨问题,帮我开拓思维,从另一个方面思考问题,帮我不断完善我的论文。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辛苦的抚养着我,鼓励我学习,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
第四篇: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看蒲松龄的妇女观
朝阳外国语学校自主阅读论文
论文题目
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看蒲松龄的妇女观
学
生:
何艾琪 指导教师: 李
萌 班
级: 高一6班
学科方向: 《聊斋志异》研究
2013年6月22日
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看蒲松龄的妇女观
《聊斋志异》所取得的辉煌的成就,是之前的小说所无法超越的。它里面有近五百篇的故事,有长有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的人物形象。在这如此之多的人物形象中,又以女性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蒲松龄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在书中生动鲜活,光彩照人,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时代性的妇女观,表达了他对女性才华的肯定和女性人格的歌颂。这些女性形象,游离于礼法之外,仗义于危难之中,充分表达了蒲松龄的妇女观。
摘要: 《聊斋志异》
女性形象
妇女观
封建社会
打破观念
一.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浅析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作者蒲松龄写下了无数美丽的女性形象。她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体现了女性对爱情的追求。这种真实自主的追求,大多表现在女性对待爱情的态度上。但是,与当时的社会现状不同的是,《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再是那弱小的一方了。相反,她们性格中充满了主动与进取。她们在爱情与婚姻的追求上大胆热烈,毫不顾及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甚至敢于按照自己的意愿,义无返顾地去追求,忠贞不渝地去爱,直到实现与所爱的人结为良缘。
《连城》中,男女主人公面对重重的阻力相恋,连城生而有死,死而复生,生而再求一死,如此反反复复,只为了她心中所爱的人。在《青梅》中,蒲松龄塑造了一个虽地位低下但见识过人的女性形象。她在大胆地把自己的爱情献给张生时,表现得义无返顾。
更值得注意的是,《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但敢于主动追求爱情,而且当爱情遭到背叛时能果断采取行动,毅然离开曾爱过的人,去寻找新的真正的爱情。《云翠仙》中的云翠仙母女为梁有才的苦苦追求和百般表白所打动,应允了他的求婚。但后来张有才见利忘义,密谋背叛云翠仙。对此,云翠仙怒斥他的卑鄙行径,愤然离去。《阿霞》中的女主人公则在看到自己所爱的景生是个薄情寡义之人时,就立刻断绝了与他的联系,同郑生结了婚。
二.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表现的女性形象
在《聊斋》的许许多多故事中,大多数都是女性形象占主角的。可以说,蒲松龄在著书时便有意突出女性的形象。他在故事中鞭挞传统的女性观,赞美敢于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追求自己爱情的坚贞不屈的女性,又谴责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歌颂有学识,有独立思想的德才兼备的女性。这些女性形象,充分体现了蒲松龄的妇女观。
2.1 对敢于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追求自己爱情的坚贞不屈女性形象的赞美 2.1.1 中国传统意识中的女性
在封建社会,女人的地位一度是很低的。她们也被社会普遍认为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工具。这种封建的观念不仅在男人心中,也在女人心中根深蒂固。她们被父母包办婚姻,嫁出去后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能拥有自由。她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对待“命运的安排”也都采取忍耐并默默承受的态度。古代社会也是十分讲究等级名分制度的。作为媳妇,要孝敬公婆,讨公婆的欢心,这是天职,如其不然,便是犯了七出之条,只能被夫家休掉。不论你的言行有没有错误,更不必提你同丈夫是否真有感情。这种种的束缚,限制了古代女性的种种权利。
2.1.2 《聊斋志异》中体现的挣脱束缚的女性
前面说了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现在我们来看看《聊斋志异》中的挣脱束缚的女性们吧!社会中,由于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的压迫与束缚,使得当时妇女对爱情的追求失去了原应有的动力。当时的社会现实倡导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婚姻制度,男女双方不能自主地选择婚姻爱情。尤其是被当作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男权统治下更是缺乏这种自由的空间。可在《聊斋》中,就有很多大胆追求自己爱情的女性形象。这些歌颂这类女性的故事,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有《晚霞》、《青梅》、《连城》、《白秋练》、《鸦头》,《胭脂》等篇章。这些篇章中的女主人公,有代表最下层女性形象的妓女,有普通的女性形象,也有贵族小姐与狐仙鬼怪种种。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的身上既有那种不屈的倔强,又有传统的善良的品质。她们每个人都是心灵美与形象美的兼备者。就如《青梅》。在《青梅》这篇小文中,间接地体现了青梅选择配偶的准则,即选择配偶要看是否既有德又有才,而不能只看中“财”。文中说“邑有张生,家贫,无恒产,税居王第。性纯孝,制行不苟,又笃于学。”青梅由此对张生很是赞赏,认为是女子选择配偶的最好人选。后她见小姐不能嫁给张生,便自己做了自己的媒人。她克服困难,想尽办法,在阿喜的帮助下嫁给了张生。
前面也说过,古代社会的名分制度是很压制女性的权利的。但在《聊斋志异》中,却有这样一批冲破封建礼教名分制度的女性。就如《小翠》中的狐女小翠,就是一个率真任性、无拘无束的少女。她“善谑”,什么玩笑都敢开,这样一个天真烂漫、无法无天的少女,与当时社会中的妇女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尽管如此,他们也是很尊敬长辈的。在《珊瑚》中,珊瑚面对婆婆的无理刁难,无怨无悔,在被出之后,闻婆婆病重,便每天派人送上可口的饭菜,探视病情。婆婆终于知过悔改,和珊瑚“遂为姑媳如初”。可以说,在《聊斋》中,这种家庭关系是与我们当今社会很相近的了。
在那个时代,女性的一颦一笑,抬手投足,都会受到繁文缛礼的约束。垂髻少女们更是“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在那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蒲松龄《婴宁》、《小翠》、《阿英》、《菱角》、《小谢》等篇章中那一群天然纯真、放达不羁的女性形象,怎能不令人感到清新明净,光彩照人?
2.2 对有学识,有独立思想的德才兼备的女性形象的歌颂 2.2.1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女性
中国封建社会中,学习并考取功名是男人的事,而女性是不用学习什么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们只用做做女红,弹弹古琴,缝缝补补就好,也不能管家里的大小事务,只有家中的男性才能掌管事物。可以说既没有能力,有没有才华。2.2.2 《聊斋志异》中体现的德才兼备的女性
在漫长的男权统治的封建社会,男人掌握着社会的一切,而女性的地位则是低下的,卑贱的。但在《聊斋志异》中,却出现了一群不同与社会潮流的的女性形象,她们德才兼备,聪慧过人。
《颜氏》中的颜氏小小年纪便已显出过人的天分,读书过目不忘,他的父亲也感叹:“吾家有女学士,惜不弁耳。”但是她却嫁给了一位读书不好的书生。为了使丈夫科举成名,颜氏一开始是刻苦督促他。常常是“挑烛据案自哦,为丈夫率。”但是可惜她丈夫基础太差,每次考试都挂掉。颜氏非常生气,训斥她丈夫说:“君非丈夫,负此弁耳!使我易髫而冠,青紫直芥视之。”她化装为男子亲自去考试,果然中了进士,又“累官至御史,富比王候”。
《恒娘》中的恒娘更是德才兼备,聪慧过人。本来在封建社会,男性主宰一切,男人三妻四妾,可以随意玩弄女性,而恒娘却凭着智慧使自己与她的好友朱氏不受丈夫随意丢弃。恒娘要朱氏不要粘着自己的丈夫,允许支持丈夫去妾处,自己拒绝丈夫。正如恒娘所说的:“人情厌故而喜新,重新而轻易。丈夫之爱妾,非必其美也,甘其所乍获,而幸其所难遘也,纵而饱之,则珍错亦厌。”恒娘超群的智慧与独特的见解令人钦佩。难怪听说有人评价她“早在几百年前就有如此了解男人的女性,真是不简单”。
《细柳》中的细柳才能出众,要丈夫安心读书,一家人的生计,细柳一人打算,把家计维持得非常好。可天有不测风云,细柳的丈夫去世了,细柳只得一人维持家计。细柳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她丈夫与前妻生的,小儿子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她丈夫死后,大儿子长福不好好念书,细柳就让他“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长福吃不了苦,表示他愿意去读书,但细柳不但不允许,反道更加严厉漠然,致使长福逃走。长福逃走后,过了几个月,他“乞食无所,憔悴自归。”细柳又说:“若能受百杖,可复读。”受了这番苦难之后,长福一心一意读书,并成功考取了功名。在教育自己亲生儿子,细柳也是煞费苦心,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细柳以她高超的智慧和不同寻常人的思维来教育好了两个儿子。
以上三位女性,她们的智慧不同凡响,引人称赞,堪称当时生活中“智者”的形象。
2.3 对凶悍,多疑善妒女性形象的鞭挞
在《聊斋志异》中,不光是歌颂具有时代性的女性,也鞭挞了一些“悍妇”女性形象。她们凶悍,善妒,多疑,不为正统思想所接受。但是,在有些“悍妇”女性形象中,作者也寄托了他对处在社会底层的妇女的怜悯。
2.3.1 《聊斋志异》中体现的“悍妇”女性形象
前面说过,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处于最底层的一群人,受到夫权的压制。但即使是在底层,也出现了一批泼妇、悍妇。其中最泼辣也最有代表性的是《马介甫》中的尹氏,她多疑善妒,奇悍无比。杨万石的妾被给尹氏整治得连话都不敢说。当尹氏发现她怀孕,立即动手打得她“崩注堕胎”。对于弟弟、弟媳、侄儿,尹氏更是害得弟弟死去,弟媳再嫁,侄儿几乎丧命。尹氏主要虐待对象是她的丈夫。因妾怀孕,尹氏竟让她丈夫戴上女人的首饰跪在地下。尹氏这个泼妇真是泼辣到了一定地步。
除了《马介甫》外,《聊斋志异》中描写悍妇,泼妇的篇目还有《段氏》、《邵九娘》、《云萝公主》、《江城》、《大男》、《吕无病》等。《江城》中的江城喜怒无常。她的丈夫高生要是敢稍稍有句怨言,就要被驱逐出家门。《云萝公主》中的候氏,她的丈夫每次出门,她都要限制时间,如果丈夫稍稍延期她就不给他东西吃。丈夫有一次忍无可忍,偷了家里的粮食出去赌钱,候氏听说后即刻便操刀而起,追杀丈夫,导致他“断幅伤臀,血沾袜履”,回家还要罚跪。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女性之所以如此泼辣,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她们的地位过于低下。她们只是用了一种比较极端的方法,即凶悍,多疑,来抬高自己的地位。说白了,她们的极度泼悍正是极度虚弱的异端表现,她们是为争取婚姻的独立或为维护自己利益而极度泼悍的。从这点上来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隐藏着蒲松龄对处在社会底层的妇女的同情。
2.4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表现的女性形象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的联系
蒲松龄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这是一个以男性为主宰的社会。那时,女性不经常参与社会生活,也没有太多学识。蒲松龄对当时社会的反感与敏感使他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的思想觉悟都是超出了时代的。
蒲松龄在落魄中体验过生命的痛苦。因此他对女性就抱有了一种深切的同情。他生活的明末清初,是中国一个激烈动荡的时代。《聊斋志异》中的多数作品,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狐鬼神仙、灵花异卉、山精虫怪之类,表面看去好像很怪诞,但是,从艺术的角度说,却无不深刻地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的真实本质。
三.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体现的妇女观
3.1 妇女自主意识的体现
许多人都说,在《聊斋志异》中,女性的主体意识觉醒了,而这觉醒的主体意识首先表现在她们的自主意识上,她们具有不依赖外在力量,自由地支配自身的一切活动的意识。在婚恋问题上,女性可以大胆追求个人的幸福,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男女间由“君子好逑”转为“女子好逑”。女子成了求偶的主动者。这种情况在《聊斋》中比比皆是,而这种妇女自主意识的体现,也是蒲松林的一种妇女观的体现。
3.1.1 自由,独立地支配自己一切事物的妇女
《红玉》中的红玉是主动爬上冯家的墙头,对冯生含笑示爱;《莲香》中的莲香、李氏都是主动扣开桑郎之斋而求桑郎眷注;《云萝公主》中的云萝公主、《蕙芳》中的蕙芳更是带着婢女、嫁妆主动上门......这些女性的举动,与我们中国古代的大部分女性的举动是不同的。前面说过,以前男女结婚要靠“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但是就在那种封建礼教禁锢的年代,蒲松龄先生能够写出这种勇敢主动的妇女,难道不是他所想表达的女性意识的体现吗?
《聊斋》所反映的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还有一个重要方面:与异性不论是结合或离异都迅速、果断。如果情投意合,便即刻以身相许;如果发现对方是个骗子或者二人感情破裂,也就即刻各奔东西。在离异方面,女子也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因一见钟情而以身相许,一旦发现其庐山真面目,即拂袖而去。《阿霞》中的阿霞,因景星“祖德厚,名列桂籍”,以身相托,但当她发现那男子是个薄情寡义之人时,就坚决地不告而去。聊斋中更有一部分经典故事,即一个狐仙在某男贫穷、困苦时怜惜并以身相许,有的还为男主带来财富与健康。但该男富贵后忘恩负义,准备要把曾经帮助过他的妻子休掉或卖掉,被狐仙发现后,被她惩罚。这更体现了女性的权力与自主意识。网上有人也说:《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在婚姻观念上是比较开放了,想结婚就结,想离婚就离,简直可以和21世纪女性思想相媲美了。
3.2 妇女职业观的体现
前面分析过,古代女子是遵守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导的,她们没有什么学识,就更别提做生意,找职业了。但对于《聊斋志异》中的一部分女性来说,她们每天要干的事情却从单一的“相夫教子”变为了多样化的工作。
3.2.1 从传统的单一的“相夫教子”到多种职业
主体意识其次在女性职业观上,《聊斋志异》也有很大的进步。女性不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是有了学识,并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干起了自己的工作。前面说过的有超人的才智与胆识的颜氏就是一个好例子。此外,在故事《黄英》中,贫穷的马子才与黄英结婚,但他不屑于黄英卖花致富的路子,还引以为耻。他表示宁愿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也不随黄英卖花。聪颖的黄英对他说:“君不愿富,妾亦不能贫也。无已,析君居: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何害。”黄英的这一席话说得真好,尊重了她的丈夫,同时又坚持了她的看法,表达了她对职业的追求。在《聊斋》中,这些事例仍比比皆是。在那些短篇中,女性不再被动低下,而变得聪颖有才,风头十足。她们的地位也随之增高,有些甚至与男子对等或高于男子。这显现出了蒲松龄较高的觉悟,在以前的小说中恐怕极少见了。
3.3 “女子不如男”观点的颠覆 3.3.1 善持家的妇女
封建社会的家庭,是以男子为核心的,男子在家庭生活中自然也居主导地位。但在《聊斋志异》中,我们很少见到善于理家的男子,倒是有好多女子在这方面很突出。例如《柳生》中的周生。他的妻子一死,他的家境就变得萧条落败。之后,他遇到了一个女子并与她结了婚。婚后发现女子不但聪慧过人,而且还善于经商与持家。“女持家逾于男子,择醇笃者授以资本,而均其息。每诸商会计于檐下,女垂帘听之;盘中误下一珠,辄指其讹。内外无敢欺。数年,伙商盈百,家数十巨万矣”。《聊斋志异》中的女性能力很强,比男性的能力要强的多。男性大多是既中不了功名,又不会持家生活,是“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真实体现。且有的还面对困难却毫无丈夫气概,反倒显得胆小怕事,懦弱无比。例如《庚娘》中的金大用,想去报仇,但一听见江湖多水寇,便“徘徊不知所谋”,终于不敢去。还有董生,他爸被强盗抓走了,他是想去救的,但当他听别人说“此去恐无生理”时,便犹豫了。再经妻子一哭一撒娇,“生壮念顿消”,竟置老父于不顾了。正因为如此,他们只能求助于女性,相应的也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女性形象,体现了女性的善持家的特点。
3.3.3 惩恶扬善的侠女
《聊斋志异》中,有一部分作品描写了一些侠女形象。这些侠女都有有隐忍的性格。如侠女在去追杀仇人之前,一直陪伴在母亲左右,直到母亲去世后,她才行动。这就充分说明了她的孝心与她的隐忍。商三官在看清官府腐败和不能主持公道的实质后便投奔到优伶门下,经过半年后自行复仇。张氏妇更是有这种性格,在兵匪将至之际“独不伏,公然在家”,后来在杀死了两个兵后不惊不慌,表现出超常的隐忍。她们也都具有智慧的一面。侠女在探明仇人的行踪路径后才动手,而不是盲目行动。商三官则利用自己的才艺接近仇人,复仇成功。张氏在兵来之前,事先做好准备诱杀贼兵,为民除了大害。她们都是智侠的化身。侠女这一形象的出现,更加充分的表达了蒲松龄的女性观,体现了他对女性桎梏的解除与对女性自主的歌颂。
3.5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体现的妇女观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的联系
蒲松龄在《聊斋》中体现的妇女观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深深的联系的。因此,要先真正了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体现的妇女观,就先要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蒲松龄生活的时代,正当明朝灭亡,清朝初建的过渡时期。在这种时候,新的统治者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手段就会比其它时候更为残酷。满清贵族入主中原之后,在本来就已经十分尖锐的阶级冲突之外,又加上残酷的民族压迫,人民的苦难就更为激烈。所以,蒲松龄的感慨自然是深刻而充满愤懑的。
当时社会的战乱、饥荒、官府政治的腐败、酷吏的贪虐、豪绅恶霸的横行、黎民的生灵涂炭,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使蒲氏目睹了这些黑暗现实,而这些也成了他日后创作《聊斋志异》所反映的主要社会内容。社会的黑暗,事业的受挫,昔日友情的冷淡......如此种种压抑积于蒲松龄胸中,而他却只能将它们埋藏于意识的深处,最终借助于文学创作来得以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聊斋志异》就是蒲松龄所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形象载体,其笔下的女性形象中都涵纳着作者蒲松龄的“真”性情。
3.主要参考书目
1.《聊斋志异》
…………蒲松龄 著
中华书局
2.《花妖狐魅话聊斋》
…………成瑞裕 著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3.《男权意识视野中的女性——《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扫描》 …………徐大军 著
三联出版社 4.百度百科
第五篇: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看蒲松龄的妇女观 毕业论文
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看蒲松龄的妇女观
[摘要]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社会处境以及她们的言行举止,都鲜明地反映了蒲松龄所处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风貌,深刻地揭示了蒲松龄的妇女观。作者赞扬妇女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的婚姻,强调男女平等等,肯定了女子的聪明才智以及自强、自立的精神,鞭挞那些玩弄女性的行为,对女子表示深切的同情。同时也极力要求严惩妒妇,认为妒妇是家庭纷争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女性形象;妇女观
Abstract:Pu song-ling in “liao zhai zhi yi” created many different pattern of vivid, the image of women.These female image of the social circumstances, and their behavior, are clearly reflect the place that era of pu song-ling social and historical view, profoundly reveals pu song-ling's outlook.The author praise women get rid of feudalism fetter, pursue freedom of marriage, emphasize the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etc, definitely the woman of intelligence and self-improvement, self-reliance spirit, thrash those philandering behavior, my deepest sympathy to woman said.Also urged chastised jealous woman, think jealous woman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amily conflict.Key words:“Liao zhai zhi yi”;Pu song-ling ;the image of women ;outlook 女性这一话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家关注的对象,现代的女性有着与男性同等的地位与权力,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人没有任何地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三从四德等等无数隐形的绳索都捆绑在女性的身上,勒得她们无法喘息。蒲松龄,作为清代进步思想家,目睹了妇女的悲惨命运,对她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她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这一切都可以从他的“孤愤之作”《聊斋志异》中体现出来。《聊斋志异》,作者不惜笔墨,花了一半以上的篇幅来描写妇女,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狐鬼花妖闪烁往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狐鬼花妖被赋予了和人一样的秉性特征,像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像人一样有嬉笑怒骂,分辨善恶是非„„作者通过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折射出其独特的妇女观。
一、赞美摆脱封建礼教束缚,大胆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婚姻的坚贞不屈的女性形象。
在中国传统意识中,女性的教化似乎比男性的教化有更重要的位置。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逐渐形成了女性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规则,即:孝女、贤妻、良母、顺媳、慈姑。而这些标准就是要求妇女遵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在婚姻方面则必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要嫁夫随夫,做到“从一而终”等等,这一切都把女性的自由和权利剥夺殆尽,妇女只是用来传宗接代的工具。即使是儒教圣贤孔子、孟子都极力提倡对女子的束缚和压迫,轻视女子、侮辱女子。
宋明以后更加严厉,宋代的理学家说:女子“饿死事小,失节是大”。[1]371可见,女子在封建社会制度的残酷压制下,生活得非常痛苦,稍有不慎,便会被活活扼杀,然而清代的蒲松龄却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他在《聊斋志异》中,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针对封建礼教为妇女所规定的那套奴学哲学,大胆塑造了一批封建礼教的叛逆女性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较明显地表现出作者在恋爱问题上,向往男女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思想倾向。为了纯真的爱情,一些女性无畏无惧,勇往直前,置生死于度外。如在《青梅》中,青梅作为阿喜的婢女,本来没有人身自由的,但她目睹了同邑生张介受的举止后,对他敬佩不已,于是便想促成阿喜与张介受的婚姻,但却因阿喜的父亲嫌贫爱富而未成。在这种情况下,青梅勇敢地冲破封建礼教的樊篱,不顾自己没有自由的婢女地位,热情而庄重地主动地向张介受求婚,当阿喜提醒她没有自主的权利时,她果断地说:“不济,则以死继之。”终于在阿喜的帮助下,以资赎身,与张介受喜结连理。《鸦头》中的鸦头委身红尘,如堕苦海。因执意不愿接客,招致鸨母的鞭笞,与书生王文私奔,又被鸨母抓获。起初,“媪的鸦头,横施楚掠,既北徙,又欲夺其志。女矢死不二,因囚置之”,“幽室之中,暗无天日,鞭创裂夫,饥火煎心,易一晨昏,如历年岁”。[2]141鸦头这种悲惨遭遇无疑是那个社会广大妇女生活的缩影,但是鸦头不是一个弱女子,“百折千磨,之死靡他”,她始终爱恋王文,不向恶势力低头屈服。从鸦头不屈的斗争、苦难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勾栏中原无情好,所绸缪者,钱耳”的卑污,看到了娼妓制度“灭理伤化”的罪恶;同时,我们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鸦头反抗斗争的正义性,更加钦佩她威武相逼不移其志、刚强不屈的品质。《白秋练》中的秋练,因窃听慕生清吟而对他萌生爱慕之情,想念至于废眠绝食,最后通过母亲向慕求婚,从而获得理想的爱情。《惠芳》中的惠芳、《张鸿渐》中的舜华、《红玉》中的红玉都是敢于追求幸福的女性。作者对于这些敢于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力图摆脱自己的奴隶地位,敢于反抗,敢于爱,先于男人而动情,敢于去追求幸福美满的新生活的女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这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时代确实难能可贵。
二、歌颂德才兼备,自由、独立的女性形象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妇女很少有机会外出活动,因此男子长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主角的地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同时封建礼教还要求女子做到“三从三贤”:“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在家则为贤女,出嫁则为贤妻,嫁而生子,则为贤母。”“贤”的前提是要“从”,而“从”的实质就是把她们变成男子的附庸,犹如奴隶一般,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没有自立生存下去的能力,成为被驯服的牛马。在这样的处
境下,女性的聪明才智完全被压制、被扼杀。蒲松龄则反其道而行,倾心赞扬女子的聪明机智,有胆有识,描写女子才华横溢,思维敏捷,在男子之上。作者不仅塑造了婴宁、聂小倩、红玉、青梅等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的女性形象,还把某些女子描写为家庭生活中的主宰者,而绝不是夫权统治的奴隶。这些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作者进步的民主思想。
作者所塑造的这类女子形象敢说敢笑,敢于按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没有受到封建礼教的污染。《婴宁》中的婴宁,一出场,她就“携婢出游”,尽情享受大自然的自由空气,这已经是对封建礼教幽闭妇女于深闺的一种反叛。当他偶遇王子服对自己注目不移时,并没有依什么闺训“非礼勿视”,她“遗花地上,笑语自去。”后王子服访寻相遇时,她又是“含笑捻花而入”。在与王子服的婚礼上,她也丝毫不顾礼节,“笑极不可俯仰”。封建礼教规定:女子“笑不露齿”,“凡笑语,莫高声”,婴宁反其道而行,她的笑是对封建礼教对妇女规定的清规戒律的一种反抗。[3]34~35然而由于受到公婆及世俗的各种非难,使得婴宁“矢不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严酷的现实扼杀了她的天性,把一个自在活泼的少女吞噬了。但她的孩子却是“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这是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却也从婴宁孩子的身上看到了人的天性终是不能被礼教泯灭的希望。我们可以看出,蒲松龄对这一形象的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情不自禁
[4]35~地写道:“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以笑隐身,在笑声中显示自然人性的可贵。36《商三官》中的商三官,她是一个弱女子,立志为父报仇。她有比兄长更清醒的头脑和广泛的见识、气魄、智勇,她看穿官府、法律的虚伪,不把报父仇的希望寄托在诉讼上,显示出其见识深刻,最后终于杀了仇人报了仇。作者在文末赞曰:“家有女豫让而不知,则兄之为丈夫可知矣。然三官之为人,即萧萧易水亦将羞而不流,况碌碌与世浮沉者耶?愿天下闺中人,买丝绣之,其功德当不减于奉壮缪也。”只把商三官抬到了与关羽同等的地位,如此崇高的评价,表现了作者对于勇敢女性的由衷的赞美。还有《颜氏》中的颜氏,有勇有谋,满腹经纶,女扮男装,到科创考试,金榜提名,考中举人,后又成进士,“授桐城令,有吏治。寻迁河南道掌印御史,富埒王侯”,[5]192而其丈夫则屡试不第。作者在文中直接赞叹颜氏的行为,使“天下冠儒冠,称丈夫者,皆愧死矣!”。
《云萝公主》中的云萝、《惠芳》中的惠芳、《阿宝》中的阿宝,不仅是主动争取婚姻,而且婚后也不依赖丈夫生活,倒是丈夫靠她们的同情帮助,才过上了美好富裕的日子。
作者不仅描写了心灵手巧,聪颖机智的女性形象,还描写了不畏强暴、顽强斗争、嫉恶如仇的女性形象,充分表现了女性的自立、自强。作者充分肯定和赞扬了这类有品德、有才力和有作为的女性,这无疑是与封建礼教强加给妇女的“女
子无才便是德”的奴隶哲学背道而驰、格格不入的。在封建社会里,妇女始终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受到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根本没有任何自由。婴宁、小翠、商三官等这些女性形象身上没有枷锁,她们是自由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在她们的身上体现出了作者对传统女性意识的反思,作者能够站在一定高度,看到某些现象,从客观上倡导了女性的独立自主的精神。
三、批评悍妒残暴型女性形象
妒妇这一形象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在史传文学上出现了。《左传·襄公二十年》有“叔向之因妒叔虎之母美而不使见”的记载。之后在《汉书》、《魏志》中都有记载关于妒妇的文章。可见妒妇形象早就引起文人的注意了。南朝张缵写的《妒妇赋》称妒妇是:“尝因请以起恨,每传声而妄受。”后有南朝人虞通之奉命而作的《妒记》、唐人段式成的《酉阳杂俎》、张鷟的《朝野佥载》宋代孙光宪撰的《北梦锁言》、明代谢肇撰的《五杂俎》等笔记小说,都有妒妇出现。这些出新在史传文学作品或是文人笔记中的妒妇,主要侧重于一个“情”字,即为了男女风月之情而争风吃醋。
明清之际,体现市民思想意识的文学作品风靡一时,特别是在戏剧、小说领域更是如此。妒妇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也出现得更加频繁,并且都带有明显的市民阶级的思想意识。而在作者蒲松龄笔下出现的妒妇,其反映的社会现实面更广阔,就艺术性而言,也可以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蒲松龄不仅是描鬼画神的高手,也是塑造妒妇的能手。在他笔下出现的妒妇,具有鲜明的个性,个个栩栩如生。如《江城》中的江氏姐妹、《邵女》中的金氏虐待婢妾的手段,虽然与前人撰写的妒妇有着相似之处,然而,经过了蒲松龄的艺术再加工,这些妒妇形象更具有典型意义和社会意义了。蒲松龄笔下的妒妇已经不单只为了风月之情而争风吃醋,已经开始有了一种新的含义。这些妒妇有着这样的共性:占有欲极强,心狠手辣,不讲孝道,不认人情,具有虐待狂之称。然而,她们的妒悍主要是在维护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或试图夺取这个地位。如《吕无病》中的五天官女虐待吕无病的原因,主要是怨恨他照料前妻之子,她是欲把前妻之子置于死地而后快的,其目的是为了剪除自己独吞家财过程中的隐患。《马介甫》中的尹氏,知道了妾“体妊五月”,于是对其“褫衣惨掠”,以“朝夕受鞭楚。俟家热食讫,始啖以冷块”的虐待,以至此儿“积半年„„仅存气息”。她的目的,马介甫一针见血地指出,是为了灭绝杨家的宗绪,归根到底还是为了独吞家财。同样妇女的命运是悲惨的,在《聊斋志异》里的妒妇,无一不是善于虐婢欺妾的。《邵女》中的金氏,可谓狡、妒、悍集于一身。在她的虐待下,许多为妾的妇女都自尽了。而她虐待邵女的手段更是骇人听闻——“以赤铁烙女面,欲毁其容。”《江城》中的江城之悍,亦是令人发指,她施之于翁姑,施之于父母,施之于朋友,导致公婆与之分家,父母被她气死,朋友相互劝诫“不敢饮于其家”。江城之悍还施之于与她同样泼辣的二姐,“裂裤而痛楚焉”,至其“齿落唇裂,遗失溲便”,江城之悍、之暴、之残可谓登峰造极。然而,妒妇们毕竟也是被迫害者。在当时的社会里,她们受到更强者的欺凌,也受到社会的唾弃。如《马介甫》中的尹氏,最终就得到不堪的下场。
在蒲松龄的思想中,他认为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家庭纷争,责任全在于妒妇。《马介甫》中的杨家,被尹氏闹得分崩离析;《江城》中的高家,也因江城而父子异离„„他认为这种家庭出现的妒妇“如附骨之疽,其毒尤惨。”他认为“妻之出条有七,妒居其首”,[6]312而对于在家争中自刭的妒妇,他说是自作自受,不必去追究谁的责任。《马介甫》《邵女》等篇中,作者更是借用艺术的手法对妒妇进行惩罚。在这方面,他与封建统治者是一致的。蒲松龄认为,一个妇女最起码要做到的就是对丈夫的忠贞不一,即使丈夫死后也不能改嫁。他认为妇女的职责主要有两点:
一、从事蚕政,调薑弄桂;
二、替男子生育后代。而后一个显然尤为重要。如《段氏》篇中就明显地表达了这观点。富翁段妻连氏妒而不育,段死后差点被侄甥辈撵出家门,后靠段生前养的野儿子,才使她脱离这尴尬局面。临终前她对女儿媳妇说:“„„如三十不育,便当典质钗珥,为夫纳妾。无子之情状,实难堪也!”这不仅是连氏的话,也是蒲松龄本人的思想。他为男子纳妾提供了多么充足的理由,他还主张为妾的应该“以命自安”,还要百折不移,鼓吹妇女在暴力面前应该逆来顺受。邵女就是为妾者的榜样。
由此可以看出,蒲松龄的妇女观中有着落后的一面。
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蒲松龄不可能超越封建思想体系的范畴。因此他的妇女观也不可避免的带有局限性。他肯定和美化了一夫多妻制,如《莲香》、《陈云栖》、《小谢》、《青梅》等。在《吕无病》、《江城》、《马介甫》、《邵女》等作品中,作者写了妒妇和悍妇,宣扬了夫权主义和重振乾纲的思想,损害了女性形象。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完全抹煞蒲松龄妇女观中的进步因素。我们应该看到他有同情妇女的一面,应该看到他肯定那种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爱情。从追求自由、独立的女性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敢于抨击封建礼教,对灵魂自由、精神自主的一种渴望。
[参考文献] [1]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2]毛佩琦.聊斋志异[M].沈阳:万卷出版社,2009.[3]司昌晶.蒲松龄塑造的女性形象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学报,2010(6).[4]薛彩玲.浅谈《聊斋志异》的妇女观[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1998(2).[6]路大荒.《蒲松龄集》:上卷,《怕婆经·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张友鹤.张友鹤选注《聊斋志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