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之我见

时间:2019-05-14 21:0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之我见》。

第一篇: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之我见

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之我见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联系实际。只有和具体工作实际相结合,学习实践活动才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紧密联系红十字工作的实际,研究怎样解决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的方法和途径,是我们红十字工作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时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通过对红十字会多年来实践的探究,我认为,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首先要解决的是对红十字事业的认识问题。红十字事业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筹资购和政绩观。这是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给予我们的启示。

坚持正确的事业观,是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的前提。

所谓正确的事业观,就是用发展的宏观的眼光看红十字事业。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红十字事业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客观地找准自身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找准自身工作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切入点,跳出红十字会这个圈子看问题想方法谋发展,并以开放的心态和社会化的工作方式来推进,才能保证红十字事业不偏离科学发展的轨道。同时,中国红十字事业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中国红十字事业的准确定位不能脱离这个重要的国际背景,不能脱离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实际。

那种因为拥有百年历史便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的观点,那种小家子气地关起门来“自得其乐”的做法,都不是科学的发展观。同时,那种因为能力和实力暂时都不很强或者暂不如别人便妄自菲薄、自觉低人一等的想法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坚持正确的工作观,是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

所谓正确的工作观,就是科学、合理地谋划红十字事业的具体工作,解决红十字会“做什么”的问题。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求助团体,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所规定的。红十字会不是政府,也不是游离于政府之外的草根组织,而是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红十字会的性质和宗旨,结合政府工作的布局,找准工作方向,确定工作重点,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从作为政府人道领域助手的角度来说,政府做得好的,我们不必去做;政府做得不足需要我们参与的,我们补充去做;政府暂时顾及不到的同时希望我们做的,我们努力去做。从作为一个社会团体的角度来说,别人做得很好的,我们不必做;别人做得不够好的,我们争取做强;别人没有做的,同时社会很需要的,我们努力争取做。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红十字工作观。

谋划红十字事业,既要考虑国际大环境,又要考虑我国的国情;既要考虑红十字会的历史,更要结合红十字会的现状。要比较全面地认识红十字事业的优势是什么、短处是哪些,了解红十字事业的生命力在何处、死穴在哪里,探索红十字事业的增长点在哪里,才有可能实现红十字事业的科学发展。那种以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做好的包打天下的想法是十分幼稚的,那种什么都参与的四面出击的做法是十分盲目的,那种缺乏规划、缺少目的性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做法不是一个成熟的组织的表现。这些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想让我们的组织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保持特色是非常重要的。失去特色跟在别人后面跑,亦步亦趋,肯定会被众多的团体所淹没而不知去向。

坚持正确的筹资观,是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的保证。

所谓正确的筹资观,就是用前瞻性的眼光、战略性的眼光、长期合作的眼光开展可持续的筹资活动。中国红十字事业救助能力的提高,除了政府的捐助。没有社会各界人士的慷慨捐助,中国红十字会就无法更大规模地开展救灾、救护和救助工作,就无法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改善生活境况。可以说,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筹措款物,是中国红十字会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要保证我们的筹资工作可持续地开展下去,就要求我们在接受捐款的时候,不论捐赠者是企业还是个人,也不论捐款者是企业家还是普通劳动者,论捐款额是多还是少,我们都要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敬重;对于捐款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和需要,我们都要尽最大努力给予满足;对于所捐款项的使用情况,我们要做好向捐款者反馈信息的服务。在与企业具体项目的合作中,我们要争取双赢或多赢;对于愿意与我们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我们要与之共同研究符合双方利益的合作方式。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的筹资观。

今年的中国,政府在公益慈善领域起了积极的主导作用,公益慈善事业在中华大地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特别是我们刚刚经历过的汶川地震这一中华民族的灾难面前,中华大地上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慷慨救援的热潮,向全世界彰显了蕴藏在中国人民中间的公益慈善的巨大力量。公益慈善已经成为一种理念,一种潮流,一种时尚。作为人道的公益的慈善的社会团体,我们只有服务这一理念,顺应这一潮流,加入这一时尚,才能把他们变成红十字自身的力量。

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是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的原则。

所谓正确的政绩观,就是不带任何功利心、不存任何私欲地布局工作,有一说

一、有二说二地总结工作,客观如实地看待成绩。也就是在谋划和开展工作的时候,不图虚名,不摆花架子,一步一个脚印,坚持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在总结工作考量业绩的时候,看重实绩,不唯数字论英雄,不唯形象论英雄,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成绩,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观。

那种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专搞形象工程的工作方式,以及虚报浮夸的工作作风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我们所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更多的目前暂时困难的群众改善他们的生活境况。与此相悖的观点和作法,都是我们所应该唾弃的。

同时,以正确态度面对社会舆论和媒体,是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所谓正确的态度,就是在积极宣传红十字事业的同时,坦诚面对社会各界和媒体,正视红十字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不足,配合主流媒体,自觉接受舆论和媒体的监督。那种“报喜不报忧”的做法,那种回避问题、讳疾忌医的做法不是科学发展观,无益于中国红十字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红十字事业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在认识上又得以提高和深化。以上几点体会,说不上深刻,却是笔者在学习中的真切感受。我们真诚地希望,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中国红十字事业继续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篇:领导干部科学发展之我见

一、当前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三个文明建设,较好地反映和体现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总的看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做得是好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在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够全面。少数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基本特征和客观要求没有深入学习与掌握,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出现了新的思维瓶颈,认为要科学发展,速度就会降下来,不可能保持快速发展;宏观调控,压缩建设规模,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就会放慢;严格控制土地,企业无法落地,财税增长已没有太大空间;国家政策趋紧,部门权力上收缩水,部门的工作比较难以开展,对基层的服务和支持难有大的作为。二是对正确政绩观的认识不够完整。广大干部干大事、出政绩、做贡献的愿望比较强烈,但少数同志由于对政绩观的理解有片面性,在推进工作中出现一些错位现象:往往注意经济指标的完成,而对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的完成重视不够;往往注意硬件设施的建设,城镇面貌的改善,而对长效管理重视不够;往往注意当前、阶段性的发展,而对发展的可持续性重视不够;往往注意做大盘子、增长经济总量,而对政府的实得利益、群众在发展中应得的实惠重视不够。

三是对科学发展的思考不够深入。少数领导干部认为基层一直是跟着上面的指挥棒转的,按照上面的要求谋求发展的,工作是尽心尽力的,地方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在提出发展中还存在的诸多隐忧和突出问题,是对全国宏观上提出的,不是针对一个乡镇(街道)或部门的微观区域的,他们感到有些不理解,一时还醒不过神来,缓不过劲来。比如对待资源和环境问题普遍认为这是中央、市级考虑的事,基层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想法、没办法,想去管、管不着”。在运用新的科学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积极面对困难,主动破解难题,探索发展新招上,结合实际不够,深入思考不够。

四是群众观念不够牢固。富民利民的办法不够多。少数乡镇、街道在如何真正富民上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的思路,富民的举措还不够具体,工作还处于让群众自发创业、自主致富的层面,往往认为做群众工作就是简单地为民办几件实事,就是资金技术上的扶贫帮困,缺乏从输血到造血的造福于民的治本之策,从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建设要求出发,全面提升群众素质、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等方面工作还不是很到位。与民联系不够深入。体察民情、倾听民意的工作还不够经常化、制度化,准确把握民情、迅速上达民意的渠道不够畅通。个别干部工作中不太愿意花太多的精力对群众进行春风化雨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引导和发动群众支持当地建设、解决发展中问题方面理性思考不多,认真研究不足,剖解分析不太到位。有时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也不能主动向群众宣传,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并没有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得到相应的加强。

二、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落实科学发展观

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之所在,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之所在。全区广大领导干部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察实情、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一)求认识统一之真,务观念更新之实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认识的大提高,就不会有事业的大进步。在“解放思想、解决问题、科学发展”学习教育活动中,广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自觉从影响科学发展的思维瓶颈中解放出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更新观念,为推进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要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要通过对领导干部的科学发展观教育,促进领导干部深刻理解发展观的内涵,正确把握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基本特征,充分认识到,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是否定发展的重要性,不是否定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而是要在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举措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够全面、不够协调的问题。一是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并不否定加快发展。与已完成原始积累、打好基础,正在集约利用资源、提高增加值上下功夫的先进地区相比,我区经济总量小、开放迟、底子薄。

第三篇:着力可持续 创新促提升 进一步推动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

着力可持续

创新促提升

进一步推动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

福建省红十字会(2009年1月8日)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是引领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武器和强劲动力。近年来,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红十字会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着力可持续,创新促提升,开放多运作,履职重实效,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创业中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省情的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律,努力突破影响和制约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提升红十字会的社会公信力、整体影响力和综合救助实力,扎实推动红十字事业全面发展,取得初步的开局成效。省红十字会先后被中国红十字会授予“2005年为印度洋海啸灾区救援募捐全国最佳组织奖”、“2006年十佳报刊宣传单位”和“全国红十字系统救灾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红十字博爱周活动优秀组织奖”、“2008宣传组织工作优秀奖”和“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最佳组织奖”等;被福建省委、省政府评为“2006年防抗台风抗洪抢险救灾先进集体”;“红十字博爱送万家”项目荣获省首届“八闽慈善奖”;省红十字会被评为省直机关第九届“文明单位”。

一、重在运作,创新宣传筹资显效机制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创新运作,体现责任,体现宗旨,体现为民,是确保长效持续的关键所在。红十字救灾、救护、救助等各项工作要有实效,创新建立稳定长效的宣传、筹资机制是当务之急。宣传与筹资是红十字会一项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们紧密携手各种媒体,采取互动、联动,推动项目载体运行的办法,创新宣传筹资模式,以宣传促进筹资,以筹资带动宣传,较好地增强了筹资宣传工作的实效。

人道精神和爱心公益理念传播效果不断增强。几年来,我们坚持把宣传红十字知识、弘扬人道精神、倡导爱心公益理念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发展建立新闻志愿者队伍,联手相关传媒开发系列公益互联网站,策划举办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坚持从建立社会化宣传工作机制入手,整合社会资源,传播人道精神和爱心公益理念,推进红十字公益形象提升,有效提高了红十字会社会知晓率。

一是携手媒体创办红十字专题栏目。分别与福建电视台公共频道、体育健康频道和东南卫视联合创办《海峡西岸红十字》与《海峡传情》电视栏目等,有效利用媒体覆盖强和受众面广的特点,系统传播人道知识理念,宣传健康和救护常识,及时反映工作动态,搭建人道救助和筹资平台,社会反响效果不断增强。二是倡行“爱心公益”。与省委文明办、广电集团、报业集团等共同组织“福建省红十字爱心公益企业(单位)、爱心公益人物评选表彰活动”;新年更替之际持续开展“用爱迎新年”大型公益主题行动;并于2008年元旦正式向社会发出倡议每年1月1日为“爱心公益日”,通过引导人人积极参与“行一个善举,献一份爱心”活动,培植志愿服务精神和红十字爱心公益理念,并使其逐渐成为人们构建和谐的自觉行动。三是建立红十字青少年人道主义培训基地。我们致力红十字事业未来持续发展的依靠力量,与福州消防素质教育基地等联合建立“福建省红十字青少年人道主义培训基地”,在开展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传播和初级卫生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同时,开设灾害预防、心理健康、素质拓展、劳动实践等系列课程,有效拓展青少年人道精神传播阵地。为此总会授予我会“2005—2007年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基本知识传播一等奖”。

宣传筹资救助一体化平台引领作用不断显效。近年来,我们探索建立了集宣传、筹资、救助于一体的公益平台,努力推动宣传筹资工作携手并进。2006年我们创新公益引领办法,率先与《海峡都市报》创办“海都红十字公益金”,并聘请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先生担任爱心形象大使。通过大量典型救助活动和公益策划,把民间零散的公益救助行为引导到有法可依的公益组织中来,系统规范了媒体经常发生由事件牵动的各种募捐与救助行为,将募捐款物统一纳入省红十字会依法设立的公募账户管理,既使红十字宣传效应不断得到提升,媒体也通过公益作为社会影响力和亲和力不断增强,实现了双方的共赢。之后我们还与《东南卫视》、《东南快报》联合建立了“东南联盟红十字公益金”,并陆续与其它电视、广播等传媒单位建立了融引领公益理念、开展公益筹资、实施公益救助于一体的各类红十字公益金,收到了很好的宣传和筹资效益。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这些“公益金”平均每年为省红十字会募款百万元以上。

体现牵引善行的红十字公益项目运作不断深化。针对社会公益募捐面临的新情况,我们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加强外联,搭建平台,不断拓宽筹资渠道。2006年初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100多个人道救助项目,结合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及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进行整合分类,筛选推出首批8类43个人道救助项目集中宣传推介。这些项目,既有自然灾害救助、生命救助、健康援助、博爱助学、助老助残方面内容,又有爱心互动、人道传播、事业发展内容,涵盖了人道救助的多个领域,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为社会各界搭建了一个奉献爱心的平台,拓宽了红十字会的作为空间,激发民间更多积德行善热情。与此同时,我们制定了《福建省红十字人道救助事业表彰办法》,设臵了“人道勋章”、“人道金(银、铜)质奖章”、“人道荣誉奖”等系列奖励办法,大力弘扬红十字精神,彰显爱心公益行为。2008年我们又启动成立了针对救助贫困家庭白血病病患、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援建贫困地区的乡(村)卫生院、站及博爱天使救护车的“希望天使基金”、“爱心天使基金”和“博爱天使基金”,不断丰富募捐筹资项目,立足共赢,加强运作,汇聚社会资源,凝聚人道力量,逐步实现了募捐筹资工作由“活动主导型”向“项目牵引型”的转变。2005年以来,全省红十字会共募集爱心款物10.97亿元,其中省级2.3亿元。

二、重在实效,增强人道救助服务能力

以人为本,着力民生,红十字会以“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目标所开展的备灾救灾、人道救助、卫生救护等,所弘扬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所奉行的“保护人的生命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宗旨,都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所有的运作,都要落实在有没有成效上,要靠实效保证持续,以一种长期、持续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用实效取信于民,真正展示红十字会的形象。近年来,我省各级红十字会认真依法履职,围绕服务保障民生,不断拓展人道服务领域,努力增强救助实力,提升红十字人道救助与服务水平。

强化履职,救灾应急求实效。福建地处沿海,每年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为了加强红十字会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救灾网络,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会应急工作要求,不断完善《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在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下,我们成立了“福建省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投资1200万元购臵了3800多平方米的备灾救灾中心仓库,指导各级红十字会加强备灾紧急救助硬软件和能力建设,提高了灾害紧急救助实力和能力。近年来的历次自然灾害,都总在第一时间展现出红十字的风采。各级红十字会视灾情为命令,全力以赴发动各界捐款捐物,深入灾区考察灾情,展开灾害救助行动。如2006年发生的“桑美”超强台风,台风刚过即灾情发生的第二天,省红十字会就将首批价值28万元的救助物资直接送到福鼎重灾区,同时联合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一起深入到灾情最严重的镇村考察灾情,现场发放物资,并制作了两个募捐短片在电视上24小时滚动播出,在短短的十天内,就先后接收和募集了700多万元款物并发往灾区,前后一个月内省红十字会直接拨付和调运到宁德地区用于救援救助“桑美”超强台风灾区以及灾后重建项目的款物多达1000多万元,较好地发挥了人道救助领域政府的助手作用。

主动融入,贴近民生求实效。主动跟进,有效作为,紧紧围绕百姓关心、政府关注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红十字的作为才能保持生命力,不断做大做强。近年来,我们按照“贴近民生、集中力量、精心打造、系列推进”的思路,围绕重大主题活动搞救助,通过系列公益行动促效应,为增强红十字人道服务能力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05年起我们启动了以“弘扬人道精神,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红十字系列博爱救助行动,设立红十字义诊、复明、助学、帮困等系列救助行动项目,采取省级引导示范,各地配合联动,持续开展并不断深化,共同打造人道救助品牌。每年“两节”期间,在持续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的基础上,开展除夕夜关爱孤寡老人和孤儿的“百孤圆梦”行动和“红十字爱心年夜饭捐助活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组织开展“1+1春暖女性爱心行动”和“红十字关爱女性健康特别救助行动”;盛夏高温期间,开展“红十字关爱务工人员暑期公益行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临时休憩防暑场所,免费送水送医送药和防灾避险手册,并前往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组织开展“红十字盛夏送清凉”活动,看望慰问施工人员;金秋入学之际,联合媒体、企业开展“海都利群阳光助学”、“王老吉学子情爱心助学”和“金桥红十字全免特困生助学”等大型助学活动,等等。这些社会关注的活动,主题鲜明,让公众感到红十字时刻在我身边,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开展的救助行动,系统地引导社会公益善行,既实现了人道资源的汇聚,也很好地提升了红十字的公益形象。

与时俱进,拓展服务求实效。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心理健康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为此,我们积极拓展人道救助领域,于2007年成立了“福建省红十字心理援助中心”,启动实施红十字心灵阳光工程,招聘心理专家和志愿者,开通了网站QQ咨询和心理援助热线,立足于联合媒体和专家致力于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通过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和宣传活动与市民心理沟通和互动,开展灾害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骨干培训,针对不同心理障碍人群开展心理援助。目前,该中心已先后组织开展了关爱留守孩子、关心网瘾少年和解除工薪族、孤独老人、婚恋情感障碍者等心理健康援助活动。高考前夕,我们联合省教育厅在全省9个设区市举办了“高考心理辅导公益巡讲”活动,受到了近万名高考考生及家长的欢迎。“5·12”汶川地震后,我们还组建了福建省红十字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队,培训组织101名心理援助志愿者,为来闽救治的四川地震灾区伤员提供心理治疗。全省现场救护师资培训班我们增加了心理援助的课程,深受学员欢迎。厦门市红十字会在厦门监狱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为服刑人员提供免费心理辅导,社会反响良好,等等,有效延伸了红十字人道救助服务领域。

三、重在持续,增进海峡两岸交往合作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是海峡两岸交流交往的前沿,肩负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重任。两岸隔绝几十年首个协议就是由红十字组织签署的“金门协议”,多年来,我们在总会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国际中立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健全协作机制,联络见证两岸双向遣返作业,协助政府处理涉台突发事件,努力搭建人道交往平台,积极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面对两岸关系新发展新机遇,如何保持优势、持续作为,既要保持清醒,有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又要认清形势,开拓进取,寻求拓展空间,加强交往合作,保持发展的态势。

持续沟通,巩固两岸人道交往的桥梁。多年来,我们依据两岸红十字组织签订的 “金门协议”,持续做好两岸双向遣返作业。截至2008年底,共参与见证、遣返作业211批(次),接回非法进入台湾地区的大陆人员38516人,遣送非法进入大陆地区的台湾人员90批(次)348人;受理大陆查找在台亲人4508宗,找到171宗,受理台胞查找大陆亲人1359宗,找到573宗。加强双向交流,省红十字会与台湾红十字组织交流互访密切,主要负责人均率团互访,金门、马祖红十字组织与省和沿海地市红十字会交往频繁,定期举办两岸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和其它联谊活动。制定《福建省红十字会参与处臵涉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工作方案》,与省台办、边防等有关部门一道,联系台湾红十字组织,妥善处理各起两岸沿海渔民纠纷和海事、空难等突发事件,较好地体现了协调沟通两岸重要桥梁和政府助手的作用。

持续先行,拓展两岸交流合作新领域。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海峡西岸地缘优势,发挥红十字会独特作用,积极拓展两岸人道服务领域。2001年“两门两马”(厦门与金门、马尾与马祖)航线开通后,为方便在大陆经商、旅游、探亲的患病台胞及时返台医治,我们基于人道立场,与台湾和金门、马祖红十字组织反复协商,联手建立了两岸在紧急情况下展开人道救助的合作机制,为台胞返台就医开辟了“红十字生命救助绿色通道”,并制定生命救援接力行动方案和应急救助措施,确保两岸人道合作新项目的顺利开展。截至目前,共有158名患病台胞通过“红十字生命救助绿色通道”直航返回台湾,也有6名大陆同胞由此返乡治病,成为挽救台胞生命和沟通两岸关系的桥梁。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立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出打造“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的构想。围绕这项工作,2007年闽台红十字组织共同在厦门联合举办“海峡两岸红十字海上救生救护协同演练暨研讨会”,2008年我们又成功联手举办“2008海峡两岸红十字水上安全救生员训练班暨世界急救日纪念活动”,并挂牌成立“海峡两岸红十字水上安全救生员训练基地”,不仅拓展了两岸红十字生命救助领域,深化了两地红十字组织的合作,而且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搭建了新平台,得到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四、重在提升,巩固发展组织队伍建设

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活的灵魂,科学发展观就能得到贯彻落实。观念提升,决策才能提升,也就有红十字组织队伍的提升和事业的提升。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网络不健全;各地工作发展不平衡,业务建设不规范;理顺体制阻力大,专兼职队伍不健全;组织作用难以发挥,有法团体的优势有待进一步提升等,许多一直是影响和制约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的难题,都亟需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以破解。在组织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本着“紧抓重点、加强指导、典型示范、推动全局”的工作思路,着力突破发展瓶颈,努力打牢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基础。

突出重点,提升组织建设水平。抓好组织建设工作不仅是破解红十字事业发展突出难题的必要,更是推动红十字会科学发展、更好履职的前提。首先是坚定不移推进理顺管理体制工作。近年来,彭珮云会长先后三次到福建调研都专门对此作了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作了重要批示,副省长、前任会长汪毅夫,省委常委、副省长、现任会长陈桦还分别给未理顺的设区市书记、市长写信提要求,我们还协调争取省人大开展执法调研重点督促,深入各地协调当地党政领导和部门,宣传政策法规,指导推动理顺,通过努力收到了较好成效。目前,全省9个设区市、39个(占46%)县级红十字会理顺了管理体制。其次是分类指导加大基层组织覆盖。红十字会服务的对象在基层,依靠的力量在基层,作为作用也在基层。只有把基层组织建设好,紧紧依靠广大会员和志愿工作者,才能发挥红十字组织的作用,做好红十字会的工作。根据总会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年”有关部署要求,这几年,我们按照“大中学校广覆盖、街道社区促提升、乡村组织多培育、企业单位求突破、医疗机构重作用”的思路,加强规划指导,分层面、有重点、有步骤地在全省实现红十字基层组织的覆盖。目前全省拥有基层组织2442个、团体会员2747个、个人会员485620人、红十字志愿者75920人。第三是典型引路以点促面。近年来,我们还注重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先后培育了一批在全省或全国有影响的基层组织典型,并以此带动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如泉州石狮市锦尚镇农村红十字会、厦门市思明区前埔南社区红十字会、福州市鼓楼区中山社区红十字会、南平市延平区博爱村红十字会、漳州市芗城区实验小学红十字会等,都能够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传播红十字精神,培植志愿者致力服务弱势群众,为基层红十字组织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样板。2008年,南安市红十字会被总会授予“十佳县级红十字会”,同时分别有3家乡镇(街道)红十字会、红十字冠名医疗单位被授予“优秀乡镇(街道)红十字会”和“优秀冠名红十字(会)医疗机构”。

注重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始终是我们事业发展与保持活力的源泉和重要保证。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市、县两级理顺管理体制的推进,红十字会新生力量不断充实,队伍综合素质提高迫在眉睫。对此,我们通过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班和工作研讨会等形式,着力加强干部能力建设,培养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新型干部队伍。积极选送干部参加总会和省内相关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先后举办组织建设、统计报表、新闻宣传、团队意识与执行力建设、应急工作、救灾网络、救护培训、造血干细胞捐献等业务培训班,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邀请总会专家、省委党校、省委省政府等高层次老师为红十字系统干部授课,输送干部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或高等院校进修学习。定期召开理事会,同时结合每次全省工作会议、业务会,组织各地开展经验交流、工作研讨和学习观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5·12”地震灾害募捐救援工作告一段落后,我们邀请一家国内知名素质拓展训练机构,对省红十字会机关全体人员开展团队拓展训练,不仅让大家在紧张繁忙的工作后身心得到放松,而且进一步更新了思维理念,增进了团队合作意识,培训效果超出了预期目的,受到大家的认可。

着眼长远,提升规范管理要求。我省红十字会理顺体制较晚,各项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制度规范建设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为此,我们着力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一是加强内部管理运作。结合部室职责和分工,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及规则,形成了《福建省红十字会机关管理制度汇编》、《红十字募捐流程手册》等。我们还将一些日常程序如接受捐赠、社会救助、财务管理等上墙公开,由公众监督执行。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科学考核评价机制,使各项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二是严格财物管理制度。账务信息公开透明是红十字会之公信力所在。为此,我们始终将捐助收支和物资管理使用臵于制度约束之下,及时通过网站、简报、年报等渠道公开资金接收和使用情况,增强资金使用透明度,同时切实尊重捐赠者意愿,用好每一笔募集的善款,实施好每一个项目,让捐赠者满意,让受助群众满意,维护好红十字会的公信力。三是积极开展争优创先。通过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增强工作活力,提高团队战斗力。如对实现完全理顺的设区市红十字会,我们都予以一定的资金、车辆和救护培训器材等物资奖励;对在统一部署的重要任务和各专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都给予表彰和奖励。今年,我们在2006年荣获“省直机关第九届文明单位”的基础上,又积极争创“第十届省级文明单位”,并以此为载体,全面推动机关软硬件建设,为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以上是我们近年来创业过程中的一些粗浅探索,虽然有所收获,但离总会的要求,与各兄弟红十字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刚刚告别的2008年溯往过去,福建省红十字会已走过50年风雨历程,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福建省所有红十字同仁,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福建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朋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再踏征程,奋发进取,科学发展,努力推动红十字人道救助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谢谢大家!

第四篇:某县红十字事业2011年实施意见

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县红十字作为公益组织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四川省红十字事业-2014发展规划》以及《县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

见稿)》,特制定县红十字会2011年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做好政府人道领域助手,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帮助最易受损害群体,将县红十字会建设成为组织建设规范化、宣传筹资长效化、公益项目品牌化、志愿服务专业化的人道救助团体,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重点开展红十字卫生院(站)、红十字学校以及红十字备灾救灾项目等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灾后恢复重建要坚持与防灾减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发展红十字基层组织相结合,与传播红十字精神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项目监督和管理,严格项目资金拨付程序,保证项目高质量安全运行。

(二)深化应急救护培训。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应急反应体系建设整体规划,成立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指导中心,落实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核发证等“四统一”,建立救护培训运行长效机制,打造红十字救护培训品牌。

(三)帮扶最易受损害群体。为贫困家庭送去党和政府及红十字会的关爱。积极筹措资金,加大配套力度,把“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积极争取对0-14周岁先心病、白血病、唇裂等贫困患者及时得到救助。做到组织到位、宣传到位、落实到位,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家中。

(四)逐步建立基层红十字组织。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法》和四川省红十字会工作规划,在所有援建项目单位、项目乡镇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力争在部分企业建立红十字会分会。

(五)积极争取项目、引进资金,促进各项工作持续发展。继续通过争取和开展合作项目,促进救灾备灾、组织能力建设、筹资、艾滋病预防等工作的开展, 积极向上级红会争取援建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能力。在与国内外红十字组织交往与合作过程中,学习和引进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促进和谐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要多宣传、勤沟通,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在党政领导层中宣传红十字会法、人道理念和红十字会工作,让党委、政府领导加深对红十字会的了解,理解和认同红十字会的积极作用,帮助解决红十字会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二)构建宣传格局,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舆论保障。

树立宣传思路,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将红十字宣传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大宣传格局。创新宣传载体,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报刊、新闻媒体在红十字宣传中的作用。

(三)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科学保障。努力提高项目策划能力,善于开发项目资源,精心搞好项目规划。将本地救助意愿互动结合,策划包装既符合援助方要求又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好项目,是赢得红十字会援助项目的关键。努力提高项目实施能力,建立严格的项目管理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督导评估和激励机制,落实资金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搞好项目终期评估和总结。努力提高项目成果利用能力,通过总结项目成果谋求获得新的项目,通过展示和宣传项目成果不断扩大红十字会社会影响。

(四)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坚持抓好理顺管理体制工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进一步落实基层红十字会的机构、编制和人员。加强县红十字会机关建设,进一步调整完善工作职能和内设机构。加强红十字队伍建设,通过开展业务技能学习和工作交流等有效方式,不断提升红十字会干部敏锐的政治鉴别能力、危机应对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宣传动员能力、国际交往能力。

二0一一年一月二日

第五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之我见

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之我见

企业文化是指以行使共同的道德规范、价值准则、生活信念和管理方式为主体的单位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是企业管理深化的必然。一年的企业看管理,百年的企业看文化,一个企业要想健康发展,企业文化的创新不可或缺。

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放大企业文化的调节功能。作为企业文化主体的员工,都希望自身得到全面发展,避免任何方面的畸形发展;都希望建立自身全面的丰富的社会关系,以克服社会关系的贫乏;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事业得到最大的成功,自身价值尽可能大的实现。企业文化不同于法律的强制性,显现的是精神力量,它是通过价值尺度对符合企业文化和自我发展要求行为给与肯定,对不符合企业文化和自我发展要求的行为给与否定并阻止该行为的发生;对符合企业文化和自我发展要求的情感、意志给与激励和鼓动。对不符合企业文化和自我发展要求的情感、欲念给与终止或改变方向。太原第一机床厂多年来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致力于这调解功能的放大作用,提倡“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针对的就是一些员工将八小时内外分的太清之现状,在一些员工看来,八小时以 内好好工作天经地义,而八小时以外是我的自由,下班后再考虑企业之事不外乎傻帽一个。这种认识显然与该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生产难以满足销售的经营形势相悖,也与员工全面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相悖。提倡“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不是让员工做企业的奴隶,而是提倡员工在八小时之外也能考虑考虑第二天的工作,也能检讨一下自己当日的工作是否有不到位之处,因为员工赖以生存的是企业,企业经营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员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员工自我价值的能否实现,试想,一个十分看重八小时以外自由的员工,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吗?该企业正是由于这种理念的不断放大,才使企业员工在企业文化的调节之下自觉不自觉地对八小时以外要否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该企业正是由于不断放大企业文化的调节功能,及时对不符合企业文化和员工自我发展要求的行为给与否定,才使得企业文化再上新台阶,并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和谐与发展。所以讲,只有不断放大企业文化的调节功能,才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不能忽略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是社会激励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是通过事业心、荣誉感、尊严感等心理作用来激起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满足员工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要求的一种高品味文化现象。太原第一机床厂在这方面 有其独到的一面。从1997年以来,该厂无论是在经济效益好还是经济效益差强人意的情况下,都坚持在持之以恒的创先争优活动中,在较大比例评先评模的基础上,每年选送10名劳动模范和10名红旗党员到国内外经济较发达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观光与考察,被员工笑称为“不奖钱、不奖物,只奖一份好心情”。12年来,200余名占企业员工五分之一强的劳动模范和红旗党员在荣誉的光环下,分别把自己的足迹留在了俄罗斯、港澳、海南、**、桂林、井冈山、韶山、武夷山、峨眉山等旅游胜地,留在了异地一流的,诸如蒙牛、伊利、鄂尔多斯等知名企业的土地上。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少有机会外出的员工在欣赏国内外著名景区的同时,感悟了知名企业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且返厂后在荣誉感的驱使下,时时处处对自己严加要求,从而带动了员工学模范、赶模范的一股又一股浪潮。所以讲,员工有了荣誉感,才会要求自己的行为去支持自己享有荣誉;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和信念,才会产生强烈的事业责任感;员工在工作与生活中能够感到自信和自尊,才会做与自己尊严相适应的事情。

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一定要升华企业文化的广泛内涵。企业文化不等同于文体活动,它是员工价值取向的体现,是一种具有真理性的价值认识。仍以太原第一机床厂为例,该厂经常举办诸如员工篮球赛、员工文艺演出等大型 文体活动,员工参加者众,有员工甚至有个别领导就觉得企业文化搞到如此轰轰烈烈的地步,也就可以了。殊不知,这些同志无形中偷换概念,极大地缩小了企业文化的内涵。面对一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错误理解,该厂领导的做法是,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断地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地对员工进行包括技能、质量、安全、诚信等在内的各种培训,让员工的价值取向逐渐向企业的价值取向靠拢,使员工群众逐渐形成了以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为荣,以取信于用户为荣,以服务于用户为荣,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荣,以企业的成就为荣的价值取向,与此同时,该厂先后出版了反映企业改革、发展历程的书籍《淘尽黄沙始见金》,抒发员工思想感情的员工诗歌散文集《最是橙黄橘绿时》、画册《机床人、机床魂》和续写了21年的《厂志》,进一步把员工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价值取向合并同类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所以讲,只有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才有可能创造优越的企业文化;只有升华企业文化的广泛内涵,才能促进生产经营工作的深入进行。

总之,企业文化是一种包含调解功能、激励功能等在内的文化现象,是调解员工道德观念和诚信行为的一柄利器,是企业好的价值取向形成并发扬光大的重要载体。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伴随着优越的企业文化,而优越的企业文化也势必会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与和谐。

太原第一机床厂 任国立

下载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十字事业科学发展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统筹援疆事业科学发展

    浅谈统筹援疆事业科学发展 2010-07-07 余 军 选派干部开展援疆工作是中央的重要战略决策和政治部署,对于援疆单位和援疆干部而言,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无尚光荣的人生......

    某县红十字事业11年实施意见(最终版)

    某县红十字事业2011年实施意见 某县红十字事业2011年实施意见 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县红十字......

    落实《中国红十字事业2010-2014年发展规划》

    落实《中国红十字事业2010-2014年发展规划》主要任务指标摸底统计表填报单位(盖章):市红十字会 一、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二、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三、红十字会关爱进社区、......

    依托政协委员平台 推进红十字事业发展

    依托政协委员平台 推进红十字事业发展 江苏省东台市红十字会 王 犁 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宗旨,中国的红十字会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发挥着积极而特殊的作......

    中国红十字事业2010-2014发展规划5篇范文

    中国红十字事业2010-2014发展规划 (2009年7月17日稿)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从当前......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促进地税事业科学发展(5篇)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促进地税事业科学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进一步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不断实现好、维......

    加强法院责任文化建设 推动法院事业科学发展

    加强法院责任文化建设 推动法院事业科学发展 作者: 河北省滦县人民法院院长 李建翔 来源:中国法院网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而在人主导事业成败的核心因素中,无疑,责任至关重要,甚至......

    大力发展红十字事业 全面促进边疆和谐稳定

    大力发展红十字事业 全面促进边疆和谐稳定——县红十字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红河县人民政府(2009年10月23 日)各位理事、同志们:正当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认真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