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芬兰清廉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本站推荐)
芬兰清廉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2013-11-25 11:24 来源: 《红旗文稿》 作者: 伍 捷
芬兰被认为是世界上清廉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他们的经验是抓住“信任、法律、道德”三个方面建设,同时注意“法律必须清晰严肃,官员要高薪养廉,突出职业人士的道德意识,及时惩罚控制腐败行为”四个环节。这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把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芬兰遏止贪腐的第一利器是法律法规明确、具体、细致、不断更新,力求做到底线清晰、公开透明。芬兰在上世纪70年代也是腐败多发的时期。几个大的腐败案件都是发生在城市规划部门和市政采购部门等有利于权力寻租的部门,如地铁腐败案、西门子行贿案等。此后重视清廉建设,完善了有关制度和法律,才遏制住腐败。预防打击腐败行为主要在三个重点领域进行:一是负责公共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部门,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接受任何收益都足以使人们对政府失去信心。二是国会议员。这些人受贿,就很难保证国会的决策不受影响。三是私人企业领域。他们可以在国内也可以在国外行贿。最近,芬兰、欧盟颁布法律,涉及公司内部反腐败,这些法律对所有在外国的公司都适用。与北欧几国比,芬兰在用刑法控制腐败方面比较突出。芬兰《公务员法》和《刑法》中有关于行贿受贿的条例,对公务员及政府雇员的行为加以规范。根据这两部法律,中央政府及下属各部门制定了具体的规章制度。特点比较明显:一是构成腐败犯罪的起点较低。不论实际上是否影响了公职行为,只要收受了贿赂就足以构成刑罚的条件,利益贿赂不仅仅局限在金钱,也包括对公职人员家庭、子女未来的承诺等,只要公务员的行为会削弱公众对政府行为公正性的信心,该公务员的受贿罪名就成立。芬兰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公务员可以接受一杯热啤酒和一个冷三明治,但如果喝上葡萄酒那就危险了。”二是公务消费的规定十分详细。为了防止公务员公私划分不清,芬兰政府各部门、议会、军队等部门均设有专职的管理人员,替出差人员按规定标准订购旅馆和车船票或机票。三是实行财产申报和公示。所有公职人员都要申报他们所有财产的状况和收入来源。芬兰实行金融实名制度和官员财产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和新闻媒体可以查阅到官员的财产、工资、纳税情况。四是完善的监察专员制度。监察专员向议会报告工作,与行政、立法、司法机关均无任何隶属关系,其主要职责是监察中央和地方政府、法院、警察、军队以及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政府部门的部长除外。
2.营造诚信为本、崇廉鄙贪的清廉文化环境。芬兰人坚信,“很难强制让一个人不腐败”,“只有自己内心的强大才是防止腐败的利器”。与腐败作斗争不能只靠风暴式打击让腐败分子受到指责惩罚,关键要形成诚实信任的社会环境。芬兰的反腐败教育与其公平、平等的理念紧密结合,深深地植根于社会。这种理念的发展已有上百年了。因与公民意识联系紧密,官员和平民就拥有共同的道德上的标准,都自愿服从共同的规范。具体做法上,一是面向社会进行廉洁教育。芬兰中学就开设法律基础教育课程,培养公民的守法观念。二是面向公务员队伍进行廉政教育。芬兰年轻人从大学毕业进入公务员体系后,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培训使其弄清“腐败”的界限,即接受礼品或受请吃饭的上限在哪里,个人的权限是什么。三是重点抓执法系统的廉洁自律教育。一位赫尔辛基大学的教授对我讲:“我对政府机构及其内部的公职人员都是信任的。他们受到良好的廉洁自律教育,各层级的权限清晰,下级无需请示上级的事,打招呼不太管用。我去警察局等部门办事从来没有担心过不行贿就办不成。当然他们可能犯错,也可能理解法律有偏差,这种情况下我可以和他们讨论,甚至到法院起诉他们,但从来没有想过通过行贿来解决。”芬兰通过长期的廉政教育、完善的法律制度、各方面有效的监督,营造了崇廉鄙贪的浓厚文化氛围,使得贪污受贿行为如同偷盗抢劫一样,被视为卑鄙肮脏的不义之举。近来外国的一个调查机构举行全球一些大城市丢钱包交回实验,芬兰赫尔辛基因回收钱包最多而获得世界最诚实城市称号。3.社会广泛参与监督,严惩腐败行为。芬兰人认为,“任何人都有权利来举报腐败”。一是媒体的监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官员一旦有丑闻被曝光,就会威信扫地,甚至被起诉。比如芬兰最近有一个议员接受别人送的戏票看演出,被记者曝光。因事出有因,虽然最终该议员未被送上法庭,但他的政治前途到此为止。二是社会团体的监督活跃。芬兰约有11万个民间团体,其中6.3万个十分活跃。律师也有自己的机构控制自己的行为,能自我清除败类。若你做错了,会被组织清理出去。学者认为社会组织机构如果不这样做,甚至参与腐败,就会变成系统性的腐败犯罪。这种情形是可怕的。三是公民的监督比较便利。在芬兰,任何公民都有权自由地检举和揭发违法的政府官员。像芬兰议会就设有网站,受理公众对议员的投诉。
4.实行严密的税收监管,使高级公职人员腐败难逃惩处。一般高级官员的腐败行为不易受到监督,芬兰政府通过遍布全国的税收系统严密监视行贿受贿行为。如一位管理城市规划的部长级官员自己花钱装修房子,没有向装修公司要发票,税收部门在对装修公司的税收审计中发现问题,质疑这位官员帮助对方逃税,直到他解释清楚,其中没有任何可疑寻租问题才算罢休。
5.从权力寻租的供求关系入手,有助于清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从行贿者讲,目的是对官员施加影响,以使其决策对自己有利。在芬兰已建立起比较好的组织通道。想对政府施加影响的人,有公开透明的通道从不同的层面展示其影响。比如要制定一个法律,就会有一些组织或社团出面,代表不同群体的利益,表达他们的诉求,通过各方面参与讨论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制定政策和法律,这样,大大削减了通过行贿影响官员决策的必要性。
6.把依法管理与促进社会公平密切联系起来。芬兰是世界上第一个修改罚款系统的国家,即把罚款和收入挂钩,按被罚款人每天的工资来计算罚款额。如开车超速,开车的人是学生的话,罚款很少;若是公司的总裁,就要罚很多。比如前者是500欧元,后者可能就会达到1万欧元。通过这一调节措施,促进了社会公平和公正,目前这一系统已推广到其他北欧国家。
7.大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政府治理和社会管理两者不能偏废。芬兰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但政府这只手也很强大有力,既强力参与社会建设管理,又不放松对经济活动的调控。比如,在环境保护相关法规的制定上,美国的法律与芬兰非常不一样。美国是谈判式的,工业能做什么,农业能做什么,更多的是通过谈判。芬兰是命令执行的方式,由政府来制定统一的标准。这是两种环境治理的模式,学者认为欧洲这种模式要好一些,环境保护不是能通过谈判解决的,必须通过法律法规以及行政来决定标准。谈判既影响了效率,又为寻租留下空间,而由政府统一制定标准,既严肃、公平,又堵塞了可能带来的腐败。在芬兰,大政府并不意味着小社会,政府非常注重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的事,都交给社会组织。把政府的部分管理事项下放或让渡给有能力管理的社会组织,形成政府为主导治理、社会组织协调配合的良性管理格局,减少不必要的政府权力的同时,也减少了权力的滥用。
第二篇:清廉学校建设经验做法与总结材料
清廉学校建设经验做法与总结材料
参考范文(一)
自建校以来,我校秉承“知书达礼”校训,围绕“博贯六艺,才通八德”育人目标,将清廉学校建设与校园文化、师德教育、德育工作、教育教学活动等有机结合、有效融合,实施“四课育四风,廉心润童心”工程,涵养“岳麓山下好读书”的清朗新风。
一、上好党建课,塑清明政风
学校党总支创新党建载体,从叠“加”六艺八德、精“减”事务流程、“倍”增服务成效、消“除”校园问题四个方面入手,扎实开展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以行动诠释“博梅党建”的责任担当。
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学校党政联席会议集体决策“三重一大”并严格落实公开制度。坚持每月班子会议邀请党员教师列席的议事制度,实现与学校行政直接对话,进行有效监督;每学期征集“博梅发展金点子”,让每一位教师都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制订《xxxx小学小微权力清单》,明确教职工聘用、评优评先等各项职权的流程,为学校的小微权力建起透明的制度之笼,将权力晒在了温暖的阳光下。把清廉元素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中,党员教师话清廉,让每一位老师感悟到肩负的育人责任重大,要守住底线,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上好文化课,润清净校风
文化如春风,润物细无声。围绕“知书达礼”校训,突出学校“礼文化”特色,着力让每一栋建筑、每一面墙壁都“说话”。三栋教学楼分别以“明礼楼”、“习礼楼”、“弘礼楼”命名,寓意“礼文化”的学习、传承与发扬。校门口电子屏进行以“廉”为主题的“每日廉语”展示,全体师生、家长一起读廉、学廉、悟廉,实现廉政教育“零距离”“全覆盖”。推行“一班一品”班级特色清廉阵地建设,清廉主题图书、“最美清廉角”“最美清廉墙”“最美清廉板报”等,让清廉之风浸润校园。
三、上好师品课,养清正师风
出台xxxx小学《廉洁从教管理制度》《教师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制度》,深化作风建设。建立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实行“校内巡、家庭访、网络查”常态化监督。实行校级行政、党员教师、年级主任、一线教师四级谈话制,让每一位教师都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每年开学季,校长、书记率先领跑开学第一课,“如何婉拒家长的吃请”“如何拒收家长的礼物”,与师生共思“清廉好老师”的标准,讲述新时代教师养浩然正气,育君子之风。每年教师节,学校向家长朋友发起廉洁过教师节的倡议,在微信公众号推出“清廉教师”特辑,以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师德规范、以简约而不简单的形式共度“廉节”。
学校通过师德规范和相应的考评制度,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坚决实行“一票否决”。针对行政管理,学校提出:小微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出台《xxxx小学小微权力清单》,在教职工聘用、干部任用、考核、职称评定、资金使用、物品采购等各项权力的运行上,明确了每项职权的名称、内容、依据、办理流程、办理时限、责任人等,做到环环有记录、全程受监督、责任可追溯。
开展以“廉洁从教立师德,不忘初心正师风”为主题的师品教育实践课,开展“全员同“心”——一份宣言,一份承诺;德艺双“馨”——多彩教师社团;守廉明“星”--身边的好老师选树的“廉”花齐放的清廉XIN开始”系列活动,函养清正师风。
四、上好人生课,育清新学风
创新开展学生思政工作,让廉洁品格春风化雨、浸润童心。成立“谦耕国学馆”,推出“素色长行,做有根的健康人”经典素读课程,以“博才十礼”为抓手,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提倡廉洁之风。每周一次的红领巾广播站时间,设置“清廉之声”栏目,邀请学生讲述古今中外的清廉故事。充分挖掘各学科中的廉洁教育资源,寻找廉洁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廉洁教育建设“廉政课堂”,让廉洁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录制《少年清廉说》献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师生“知廉、重廉、守廉”意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不同年段设计不同的廉洁教育活动:如一年级的始业课程中的“开笔礼”,启蒙明智慧,开笔润人生,让学生从守规则做起;中年级学清廉经典诗词、传清廉家风,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廉”的种子;高年级创作清廉版画、清廉书法、清廉手抄报、清廉小故事以及开展红色研学等。以阳光假期、重要节日、主题班会课为契机,组织师生广泛开展有意思、有内涵、有实效的“六个一”清廉教育实践活动,打破班级为单位的常规,以兴趣为牵引,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课程,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参考范文(二)
我校自创建“清廉学校”以来,一直秉承“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创廉理念,依托课堂、课后服务课程、艺术特色活动等载体,从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三大工作主体着手,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廉教活动。学校主要努力打造政风清明、校风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的新时代廉洁文化。
一、作风改进,奏响“清明”政风
学校党总支认真贯彻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建要求,落实省、市、区委和教育局党委部署的各项工作,从叠“加”六艺八德、精“减”事务流程、“倍”增服务成效、消“除”校园问题四个方面入手打造“博梅党建加减乘除工作法”的党建品牌,扎实开展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以行动诠释“博梅党建”的责任担当。
学校党政联席会议集体决策“三重一大”并严格落实公开制度。通过教代会、校务委员会、班子扩大会等途径让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坚持每月班子会议邀请党员教师列席的议事制度,实现与学校行政直接对话,进行有效监督;每学期征集“博梅发展金点子”,让每一位教师都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学校领导班子和成员积极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认真部署安排每年的从严治党和从严治教工作。出台xxxx小学《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廉洁从教管理制度》《教师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制度》,深化师生作风“十礼”建设。建立完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实行“校内巡、家庭访、网络问(问卷调查)”常态化监督。建立师德管理台账,突出学习、奖惩、信用评价考核结果,实行校级领导、党员教师、年级组长、普通教师四层谈话制,做到全覆盖,凝聚人心,推动发展。
二、尊师爱生,营造“清静”教风
学校精心策划以“廉洁从教立师德,不忘初心正师风”为主题的师品教育实践课,组织开展“清廉XIN开始”系列活动,教师品廉茶、读廉书、明法纪、葆底色,函养清正师风。
每年开学季,校长、书记率先领跑开学第一课,“如何婉拒家长的吃请”“如何拒收家长的礼物”,与师生共思“清廉好老师”的标准,讲述新时代教师养浩然正气,育君子之风。每年教师节,学校向家长朋友发起廉洁过教师节的倡议,在微信公众号推出“清廉教师”特辑,以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师德规范、以简约而不简单的形式共度“廉节”。
学校通过师德规范和相应的考评制度,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坚决实行“一票否决”。针对行政管理,学校提出:小微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出台《xxxx小学小微权力清单》,在教职工聘用、干部任用、考核、职称评定、资金使用、物品采购等各项权力的运行上,明确了每项职权的名称、内容、依据、办理流程、办理时限、责任人等,做到环环有记录、全程受监督、责任可追溯。
三、润泽心田,落实“清正“校风
学校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着力让校园内每一栋建筑“说话”。校园文化建设围绕“知书达礼”校训,突出学校“礼文化”特色,各楼栋以“礼”命名,如学校综合楼名为“和礼楼”,校园主题雕塑“知书达礼”以及“至圣先师”孔子像。除此之外,学校积极打造清廉“文化走廊”“文化墙”“一班一品”等特色阵地,定期更新宣传栏里的清廉标语、展厅里的清廉书法作品、教学楼走廊的清廉故事;学生自办的清廉主题黑板报、班级文化墙上的清廉标语等;班级专门设立清廉文化图书角,不断更新清廉类书籍,让清廉之风浸润校园。
四、落实双减,培育“清新”学风
我校把建设清廉学校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开展了“登山”、“劳动赋能”等一系列“崇德尚廉”活动,把清廉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全过程,引导学生从小培养清廉习惯、清廉作风。
在今后的创建活动中,我校将会一如既往地以镌刻廉洁、倡导廉洁、奉行廉洁,更深入的开展学廉、倡廉、创廉活动!
第三篇:“清廉村居”建设经验材料
今年以来,区镇在“清廉村居”建设中积极探索清廉观察员队伍的建立和运用,以不断提升村民自治能力,不断扩展群众监督新渠道为目的,进一步完善了村组监督体系,深入推进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一是保障清廉观察员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
在村47名定向代表中,由群众投票选出清廉观察员14名。“我自己选的代表、自己推的人,我信得过!”这是村民的心声。而作为群众监督代表,清廉观察员黄崇山说:“通过层层推选我有幸当上清廉观察员,是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帮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才对得起群众的信任。”
二是明确清廉观察员做些什么,怎样观察好。
清廉观察员们要第一时间收集群众的“烦心事、困难事”,当好民意“收集者”;
要对村“两委”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当好纪律“监督者”,要对村“三资”管理进行问询,当好财富“守卫者”;
要积极开展所属院落国家各项政策的宣传,当好新时代正能量的“传播者”。
三是确保清廉观察员能找问题,能反映问题。
建立清廉观察员工作台账机制,人手一份《村级清廉观察员工作台帐》,内容包含“参与‘定向议事’情况”、“集体经济”、“三务公开”、“村情民意收集情况”等,明确注明发现问题时间、反映问题时间和解决问题时间,同时结合“而上”微信小程序,观察员能随时随地开展监督和宣传工作。“村以‘基层治理’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清廉村居’建设工作,让‘廉泉之水而下’,浸润每家每户,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镇村党支部副书记、村监委会主任说道。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内容提要:世界上每个发达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都把开发农村、解决薄弱环节作为整体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举措,韩国是最为成功的典型。通过1970年开始的新乡村运动,韩国仅用3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工业化道路,走上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轨道,其经济发展被世人誉为“汉江奇迹”。从今年开始,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全面
铺开,农业和农村发展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韩国新乡村运动的做法与经验,将对我省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一、韩国新乡村运动的主要做法
上世纪70年代,韩国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工农、城乡发展严重失调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在1970年4月,韩国政府开始发起了“新乡村运动”,并设计实施了一系列的开发项目,以政府支援、农民自主和项目开发为基本动力和纽带,带动农民自发的家乡建设活动。韩国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的“新乡村运动”,创造了发展中国家农村建设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成功模式。
韩国新村运动分为五个阶段:(1)基础建设阶段(1971-1973年),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2)扩散阶段(1974-1976年),新村建设的重点从基础阶段的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条件发展为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3)充实和提高阶段(1977-1980年),推进新乡村运动的工作重点放在鼓励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特产农业上;(4)国民自发运动阶段(1981-1988年),在这一阶段,政府大幅度调整了有关新乡村运动的政策与措施,建立和完善了全国性新乡村运动的民间组织;(5)自我发展阶段(1988年以后),政府倡导全体公民自觉抵制各种社会不良现象,并致力于国民伦理道德建设和民主与法制教育。在不同阶段,政府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项目开发和建设工程,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称赞。
其主要做法体现在改善农村公路、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推动农村电气化、让农民用上自来水、推广高产水稻品种、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农协组织和兴建村民会馆等八个方面。最近,韩国又发起了“一社一村”运动,就是一家公司、企业自愿与一个农村建立交流关系,对其进行“一帮一”的支援。三星、现代、韩国电力、韩国通讯、浦项钢铁等大型企业带头,政府部门也积极参与,迅速扩展成为全社会参与的支农运动,农村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韩国新乡村运动成效巨大,人均国民收入从1961年的83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1万多美元。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韩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比始终保持在1∶0.8~1∶0.9之间。进入90年代以后,韩国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1993年,农村居民的收入已达到城市居民的95.5,每100户农民所拥有彩电率达到123.6,电冰箱105,燃气灶100.4,电话99.9,汽车20.9,计算机6.7。
二、对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是要激发内动力。韩国的新乡村运动,特别注意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他们首先注意的是激发国民的进取精神,引导国民进行自我教育,利用典型事例对农民进行现身说法,注意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从而使新乡村运动最终转变为“民间主导型”的群众运动,使开发具有生命力,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我省是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只有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智慧和创造性,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才能使新农村建设不断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只有农民思富、领导思变成为广大农村干群的共同心声,改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才能真正摆脱贫穷、走向小康。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分阶段渐次推进。韩国新乡村运动于1960年前后在农村小面积试验阶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直到1970年才正式纳入政府工作日程,长期被忽视的农业才开始受到重视,从而取得显著成效,扩大实施范围,并从政策上确定下来,几十年始终如一,形成政府统筹指导型分阶段协调推进模式。我省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基础薄弱,建设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要分阶段渐次推进,明确每一阶段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脚踏实地,务求实效。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同区域要根据自己的地域条件、发展水平,通过试点选择适合的发展战略加以实施,不能搞“形象工程”和“一刀切”。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注重从法律法规层面加以保障。城乡统筹、建设新农村都是一个大思路、大政策,也是今后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方向,但如果单纯依靠政府发几个文件去推动,缺乏制度层面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可能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持久性。韩国总结30多年建设新乡村的经验,目前政府计划制订《城乡交流促进法》,就是想通过法律制度去保证“一社一村”运动的开展。我省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也要不
第五篇:芬兰养老保障制度的考察与启示
芬兰养老保障制度的考察与启示
马亚西
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典型的北欧福利国家,芬兰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比较完善,其养老保障制度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芬兰的养老保障制度
(一)芬兰养老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芬兰有两种相互补充的养老金体系,一种是与就业时收入相关的养老金体系;另外一种是与在芬兰居住的时间相关的国家养老金体系。两种体系都包括了为应付可能的意外情况的退休福利。具体包括晚年/早期晚年养老金、无劳动能力养老金/康复津贴、个别提前退休养老金(1944年前出生人员)和失业养老金(1950年前出生人员)。
另外,与收入相关的养老金体系里还有针对局部残疾和部分时间工作人员的养老金规定。自雇佣的农民则还有一系列单独的退休规定。其它类似的与收入相关的养老金福利还包括诸如:有意外事故保险、汽车保险和军事行动伤害保险等情况下的法定特别补偿金。
芬兰的社会保障局负责国家养老金保障,还负责保障包括国家晚年养老金、无劳动能力养老金、失业养老金中的儿童抚养补贴、退休人员住房和照顾津贴及军队退伍人员的供应等。
1、与收入相关的养老金
在芬兰,与收入相关的养老金不仅与公共和私人收入有关,而且与自雇佣的收入也有关。所有就业人员及自雇佣人员都在与收入有关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内,其所上保险都受与收入相关的法律保护。芬兰养老保险中心包括一个就业合同登记处,所有在此处登记的合同受就业养老保险法、临时就业养老法、自由职业者养老保险法、海员养老保险法的保护,自雇佣人员受农民养老保险法的保护,半时工作人员也有养老保险法案的保护。
在公共部门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覆盖了政府、市政当局、教会和其它在公共法律下的特定实体。
与收入相关的养老金的数量取决于可领退休金的收入的数量以及工作的年限。一个人的全部养老金包括他在芬兰以外国家工作期间的养老金。但23岁以前参加工作的时间一般不予考虑。可领取退休金的收入取决于过去10年间在每一种工作岗位上的基本工资。半时工作人员和临时工人员的退休金收入取决于所有职业生涯中的收入。
对于每位单独的退休人员,领取与收入相关的养老金总额的上限,一是可领取养老金的最高月收入60%(私企部门退休人员),二是也可领取工作或者半时工作人员的一年收入总和的66%(公共部门退休人员)。根据意外保险法或者汽车保险法,如果就业者在重新寻找工作期间享受与收入相关的失业津贴、职业训练津贴、成人再就业津贴或者无收入补偿,那么他就可能同时享受与收入相关的养老金。
在芬兰,就业者年龄达到58岁或者从全时工作转为部分时间工作的人员,可以领取法定的与收入相关的养老金之下的可支付的部分时间养老金,但不能同时领取其它法定的个人养老金。部分时间工作要求每周工作时间必须减少到16-28小时以内。部分时间养老金的数量是部分工作收入与正常收入之间差额的50%。
2、无劳动能力养老金
无劳动能力养老金是指对无能力工作人员的补偿,也就是说一个人无法从事有效的工作,而不是对实际的疾病或残疾的补偿。
无劳动能力养老金在国家养老保险和与收入相关的养老保险的双重体系下支付。在各自的体系内,两个体系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定义有轻微的差别。
在芬兰,当疾病导致残疾时,第一步通常是申请疾病补贴,只有在此基础上,如果疾病持续不好,然后才能申请无劳动能力养老金。日常补贴支付根据健康保险法进行,也就是说,疾病补贴为因某疾病而失去收入提供补偿。它向16岁到64岁因疾病而无法从事其正常工作或者其它类似工作的人提供。
芬兰社会保障局负责对疾病补贴申请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进行评估,而且在补贴提供了60天之后必须进行。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享有疾病补贴,由于收入不同,补贴只能够按最小的比率支付。既便如此,受国家养老保险法保护的无劳动能力养老金也一般要等一个时期的最小健康补贴支付完毕之后才能给付。除非是15岁之前就失去劳动能力并且在16岁以后一定会被无劳动能力养老金体系接受的情况。
根据芬兰国家养老金的规定,下列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员可领取无劳动能力养老金:其它各种养老金及补助达不到国家最低养老金标准的;居住在芬兰享受最低居住保障的;年满16岁至64岁并且患有疾病,影响到其赖以生活的正常工作或在自己家庭里的工作(对于60岁以上人员有无工作能力的评估,会根据职业环境设置不同的重点条件来确定);永久失明、失去行动能力或者需要专门照顾的人员。
在提出申请无劳动能力养老金时,通常依据医生的证明来确定申请者是否具有劳动能力。包括申请者的年龄在内的重要因素也会被考虑在内,例如申请者的职业、受教育及培训情况、居住地、寻找其他适宜工作的机会和可能性等等。
在确定无劳动能力养老金的申请时,社会保障局会根据对申请者康复希望的有关评估和鉴定。如果申请被拒绝,申请者应根据指导进行适当的康复治疗或其它服务或者被建议去申请失业福利。
对接受者来说,国家养老金体系下规定的无劳动能力养老金的支付数量取决于在与收入相关的养老金体系下的数量以及接受者享有的其它养老金收入。同时,无劳动能力养老金数量还会根据接受者在芬兰居住时间的长短来调整。为了对全额无劳动能力养老金进行资格确认,在16岁和领取养老金之间的这段时间,必须有80%以上的时间居住在芬兰。居住时间越短,养老金数量相应地越少。21岁之前就失去劳动能力并是在芬兰居住期间失去的,可以领取全额养老金。
在与收入相关的养老金体系中,无劳动能力养老金的数量与申请者工作经历的长短有关,也与开始失去劳动能力和正常的可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之间的间隔有关,在失去劳动能力之前,申请者还必须至少完整地工作达12个月以上。
在芬兰,要享受无劳动能力养老金,申请者必须有疾病并因此无法养活自己。唯一的例外是针对那些100%失去视觉或行动能力的。不过,对那些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的人允许有少量的收入。
但是,如果申请者的收入被认定足够养活其生活,那么就会停发其无劳动能力养老金。芬兰法律设定了早期退休金和失业养老金享受者的允许收入限度,但对于无劳动能力养老金享受者,没有专门的收入限定。享受完全无劳动能力养老金的人员如果找到工作,可以暂时终止其养老金6个月至5年时间。养老金只是暂时终止而非完全中断。这类人员每月最少要挣到588.66欧元。在前两年,他们在正常收入的基础上还享受等同于特殊无能力补贴的现金补助。
3、个别提前退休养老金
个别提前退休养老金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无劳动能力养老金,其医疗认定标准没有正常的无劳动能力养老金那么严格。它在国家养老金体系和与收入相关的养老金体系下同样适用。个别提前退休养老金主要是针对1944年以前出生且有很长工作经历的就业者或者自雇佣者设置的。
在芬兰,申请个别提前退休养老金的条件是:年龄在60岁到64岁之间;申请者的工作能力已经永久性衰退到某种程度,由于疾病、受伤、年迈等无法适应工作需要,或者由于很长的工作经历、工作导致的紧张、疲劳等因素的影响已经无法从事实际的工作;在TEL强制性最低保险的保障下申请者已经停止工作或者减少了工作时间。
在国家养老金体系下,还要求申请者必须居住在芬兰并且达到最低居住年限,同时申请者的其它养老金和补助没有达到最低国家养老金的上限。
在国家养老金体系下,个别提前退休养老金与无劳动能力养老金采取同样的比率支付,其它的也一样。在与收入有关的养老金体系下,个别提前退休养老金和无劳动能力养老金采用一种计算方法。享有个别提前退休养老金的人员还有资格领取儿童抚养费以及退休人员照顾津贴和住房津贴。
社会保障局规定,如果个别提前退休养老金享受者在特别限制之外还有额外的收入,如果每月收入超过了229.34欧元,则其养老金要减少50%。如果额外收入超过了与收入相关养老金收入的60%,国家养老金和与收入相关的养老金都要取消。
4、失业养老金
在芬兰,失业养老金在国家养老金体系和与收入相关的养老金体系下支付。1950年以前出生且失业很长时间的下列人员可以申请失业养老金:年龄在60至64岁之间;能够提供由就业工作办公室出具的失业证明;已领取显示其享受最高时限(至少500天以上或者直到60岁)的失业津贴的证明;在15年工龄的基础上至少又工作5年以上。
此外,如果申请者在20年工龄的基础上至少又工作了5年,可以领取失业养老金。这要求申请者出生在1938年至1944年之间,至少有15年的就业或自雇佣养老金,并且在2000年1月1日前失业。
在国家养老金体系中,还要求申请者要居住在芬兰并且达到最低居住年限,同时申请者的其它养老金和补助没有达到最低国家养老金的上限。
只要失业者达到60岁,从其达到法定年龄的第一个月开始就可以领取失业养老金。如果由于领取人找到了工作而使失业养老金暂停了不到一年时间,那么从其又失业开始可以继续领取。如果暂停的时间超过了一年,那么领取者必须在符合各项条件的情况下重新办理失业养老金的相关手续。
在国家养老金体系下,失业养老金的数量与接受者的其它养老金收入,如无劳动能力养老金等直接相关,并且与其在芬兰居住的年限相对应。除领取者继续工作所得的以外,所有与收入相关的养老金都要考虑在内。如果申请者每月收入超过458.68欧元,那么就不能享受失业养老金。当然,这不适用于那些在1944年或更早以前出生的并且在2000年1月1日前就失业的人员,或者其它在法律规定内符合条件的。
芬兰政府规定,对于从社会保障局或者是与收入相关的养老金提供者那里享受下列福利的人员,不能再享受失业养老金:老年人养老金;早期老年人养老金;无劳动能力养老金;个人提前退休养老金;在健康保险法下的疾病保险;在完全残疾下的其它综合补助。
失业养老金也不能同时和以下几种福利享受:失业保险;劳动力市场补贴;从社会保障局领取的配偶养老金;从社会保障局领取的抚恤金。
5、晚年养老金和早期晚年养老金
芬兰是个长寿国,人均寿命女性为80.5岁,男性为73岁。男女正常退休年龄为65岁。在芬兰,有两种类型根据年龄设置的养老金,晚年养老金和早期晚年养老金。这两种都在国家养老金体系和与收入相关的养老金体系之内,晚年养老金从一个特定的年龄开始(在国家养老金体系中是65岁)。
在国家养老金体系的规定中,要求申请者必须住在芬兰,同时要经过必要的资格验证阶段,并且没有其他的养老金或补贴收入,超不过国家养老金保障的最低标准。
年满或者超过65岁的申请者,从其达到65岁后的第一个月开始就可以享受晚年养老金。在国家养老金体系中,晚年养老金的数量取决于申请者的其它养老金收入尤其是与收入相关的养老金收入。在享有晚年养老金保障的同时,还可以享有儿童抚养补贴、老年人照顾津贴、住房补贴、军队退伍人员补贴。除那些在16岁至64岁之间在芬兰居住40年以上的人外,晚年养老金的数量根据申请者在芬兰居住的时间长短进行相应调整。
早期晚年养老金从申请者到60岁之日起可以申请。在满65岁享受正常晚年养老金之前,其每月数量永久性减少0.4%(与通常的晚年养老金比较)。当申请者到65岁时,养老金也不能长到正常水平。
如果申请者刚刚满60岁就开始领取早期晚年养老金,减少比例则为24%。
早期晚年养老金的领取者不能同时享受老年人照顾津贴或者住房补助,但是可以享受军队退伍人员补助。
在申请早期养老金之前,申请者应该先查一下其早期养老金的数量。第一步是向相关机构问询早期养老金的估算数额。基于此估算,社会保障局会计算其国家养老金的数额。一旦申请被接受,早期养老金通常不能改成其他类型的养老金。
65岁之后申请晚年养老金的,因其推迟退休,养老金数额每月可增加0.6%。增长的这部分金额会因申请者曾经在芬兰以外居住或没有满足其他相应条件而推迟给付。对于增长的部分没有上限。
在社会保障局享受晚年养老金者不能同时享受疾病补贴及失业补助等其他养老金。65岁以下尚在工作的早期晚年养老金享有者可以根据条件享受疾病补贴。
芬兰政府规定,晚年养老金,推迟的养老金红利和早期晚年养老金都是与收入相关的养老金体系的组成部分。当申请者达到65岁以后,失业、无劳动能力和个别提前退休的养老金都自动转变为晚年养老金。在这一点上,国家养老金的数量变化将是最后的一次变动。也就是说,当失业养老金转变为晚年养老金后,因为偶然因素和正常的年龄而导致的金额差别将体现到最后的养老金数额上。
6、其他老年福利
在芬兰的国家养老金体系和与收入相关的养老金体系中,还有儿童抚养补贴、退休人员照顾津贴和老年人住房补贴等老年福利。
如果养老金申请者有16岁以下的小孩,那么可以从社会保障局每月领取18.41欧元作为儿童抚养补贴。作为一个平利率的福利,儿童抚养补贴免税并且在国家养老金目录中逐年调整增加。按照规定,国家晚年养老金、无劳动能力养老金或者失业养老金享受者以及与收入相关的完全无劳动能力养老金、个别提前退休养老金、失业养老金、晚年养老金或者早期晚年养老金的享受者都可以领取儿童抚养补贴。儿童抚养补贴是针对每一个16岁以下的儿童而设置的,要求孩子必须要住在领取者家中由领取者供养(至少支付用于孩子的主要支出)。
在芬兰,为了使有病或无劳动能力的退休在家人员能够得到家庭照顾,同时补偿因疾病或无劳动能力的退休人员,专门设置有退休人员照顾津贴。65岁以上人员或者年龄不满65岁但享受完全的无劳动能力养老金、康复补贴或者早期退休金的人员,可以申请退休人员照顾津贴;因疾病或者伤害而导致功能性劳动能力丧失,使其在没人照顾的情况下生活不能自理者也可以申请退休人员照顾津贴。但是,照顾津贴不能支付给那些因同样的疾病或者伤害原因而接受部分无劳动能力养老金、部分时间养老金、或者是特定的无助者。
根据其所需帮助、供应程度以及附加金的数额不同,退休人员的照顾津贴有低、高及特殊支付之分。一般(低等级)护理津贴为每月51.79欧元,高等级护理津贴每月128.93欧元,特别等级护理津贴每月257.84欧元,伙食补助每月21欧元。如果申请者在16岁之后曾经在国外居住过,那么在国家养老金体系中的照顾津贴数额会根据其在芬兰居住时间的长短来调整。退休人员照顾津贴免税。
在芬兰,年满65岁的老人还可以享受老年人住房补贴。政府每年确定房屋价格的最高限,同时考虑家庭人员数量和居住所在城市。一个人居住的,最大面积为70平方米,对在同一住所居住的,每增加一名家庭成员,面积可增加15平米。如果实际面积超过了家庭所需面积,那么只有被认为是合理的部分才能获得补贴。
(二)芬兰养老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
1、广泛、普遍、统一
广泛性、普遍性和统一性是芬兰养老保障的基本特点,即保证为每个老年公民提供最低的生活保障,保证在全国范围内福利的统一和平等。这种“全面养老保障”包括的对象既包括边远地区的渔民和林业工人,也包括居住在当地的外国人或其他纳税人。芬兰通过各种法定的福利保障计划形成一种体制,使个人不因老、病、残等原因而影响正常的生活,从而建立起一种社会安全网,并使享受社会福利成为老年公民的一种基本社会权利。
2、高税收支撑高福利
芬兰的高福利政策并非空中楼阁,芬兰公民所享受的良好福利待遇是建立在高税收基础之上的,国家用于社会福利的巨额费用主要来自税收以及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各种社会保险金。
芬兰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财政预算拨款、雇主和雇员缴费,财政预算收入主要来自一般税收。其中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大体占60%左右,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占40%左右。
据欧盟统计局统计显示,芬兰的各种税收加在一起,在2001年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6%,比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另据欧盟国家税收数字统计,芬兰对工薪者征收的所得税,加上雇主为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险金,在2001年占到工薪者工作所得的44.2%,在欧盟国家中仅次于瑞典。此外,芬兰包括汽车税在内的消费税税率为28%,而欧盟国家平均为23.3%。芬兰的资本收益税税率为22.9%,高于欧盟国家21%的平均水平。从总体看,个人总收入的50%左右要用于税收和缴费。
从另一方面来看,芬兰的高税收给企业、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芬兰产品在海外的竞争力。
3、福利过高导致激励不足
过高的福利保障成了芬兰国家和企业的沉重负担,压制了企业的发展活力,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同时,这种政策最容易培养懒汉,使许多人陷入了对福利制度的长期依赖。在芬兰,许多人都认为,国家提供的福利过于慷慨,以至于存在很多对福利制度的滥用现象。提前退休的人员可领到工作时工资的80%,在经济危机期间可领到70%,但目前芬兰工会仍然认为太低,要求将这一比例提高到90%,这就使得提前退休的人数更多了。
4、财政开支及社会负担过重
芬兰的资料表明,整个20世纪90年代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保持在25—30%之间,近
一、两年来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其总额仍然居高不下,2003年芬兰社会保障局福利开支达99亿欧元。近年来,芬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医疗费用越来越高,这将使财政开支不堪重负。老龄化不仅使社会福利需求增大,而且使从事财富创造的人口比例降低。其结果,现行经济活动人口所承担的社会负担加重,提高了财富的非生产性消费,不利于社会再生产。
二、几点启示
1、一个国家养老保障制度的选择和建立必须立足于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芬兰的养老保障制度是建立在其特定的国家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结构等自身国情基础之上的。芬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后工业化国家,20世纪90年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
2.3万美元以上,在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没有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没有高额的税收,广泛普遍统一的养老保障制度根本无从谈起。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元社会结构明显,由于历史原因及现行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而引起的各种利益差异,使新旧矛盾相互交织,情况极其复杂。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依据自身的国情,有计划、有步骤、渐进式地建立起逐步覆盖全体公民、城乡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保障基本生存权利和最低生活防线,维护国家政局的安定,保证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保障路子。
2、逐步健全和完善国家养老保障法律体系
在芬兰,养老保障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保证。芬兰人认为,养老保障具有义务性和法律性,立法是规范保障人和被保障人的权力和义务最有力的工具。芬兰政府对养老保障收支都以法律为依据,其法制化程度非常高,依法行政贯穿养老保障计划、执行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每的福利指南对于养老保障的对象、保障项目、保障种类及费率、给付条件及标准等都有十分详细的规定。近年来,我国在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上进步很大,但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养老保障的立法不健全,严重滞后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建立统一的、适用范围大的养老保障法律制度体系;养老保障费用的征缴、支付、运营、统筹管理不规范;老年救济、老年福利和老年照顾的立法欠缺;养老保障的法律实施机制较为薄弱,筹资、保障、管理、运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目前,我国应当把养老保障立法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进一步抓紧制定和完善养老保障法律体系,逐步实现退休保障、养老保险、老年福利、老年救济等多方面涉及广大国民权力的法律保障。
3、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障体制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养老保障是劳动者应享有的权利,应保证全体公民享有最低生活水平,消除因年老、疾病、伤残而引起的贫困。在芬兰这样的高度发达国家,尚要采取养老保障资金由政府税收、企业和个人缴费共同负担的制度。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财力比较薄弱,加之70%的老年人口居住在农村,即使是生活在城镇的老年人,尚有30%享受不到退休金待遇,就更必须实施多方合理负担的筹资机制。要针对城乡二元结构中的不同情况,通过制度设计,区分对象,明确主次,逐步扩大养老保障的覆盖面,探索形成由国家、企业、家庭、个人来承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养老保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4、深入研究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影响
进入21世纪,世界人口老龄化对健康、住房、教育、社会、就业和收入保障等领域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各国都必须调整国民预算以适应未来的需要。面对人口老龄化和欧盟对其成员国减少政府债务率要求的压力,芬兰虽然仍将坚持“高税费、高福利”的养老保障模式,但他们已经开始通过改良养老保障制度中的某些做法,如提高雇主和受保人缴费比例,严格控制提前退休,政府将经济增长的部分收入转作社会保障基金积累等措施,以应对未来挑战。
中国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已达到1.2亿人,也是今后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经济转轨时期难以避免的负面效应,迫使我国在经济还不够发达的时期解决比发达国家还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老龄化导致赡养率上升,赡养率上升又必然构成保障基金供给压力,要维持基金收支平衡,势必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缴费率和加大国家财政性投入。过高的缴费率将超越生产性劳动人口的承受力;巨额财政赤字也会影响经济发展,最终危及社会保障体系运行安全。因此从现在起,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必须充分重视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深层次影响,注重研究管理与效率、保障目标与水平问题,逐步提高养老统筹金的征收比率;加强退休养老保险金的征收力度;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的纳税管理并适当提高其纳税率;各项福利待遇水平要适当,使之不要紧跟工资水平的增长;利用退休基金搞投资经营,增加储备;在适当时机推迟退休年龄,实现与发达国家退休年龄的接轨,尽量弱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市委研究室编辑信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