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HHY
XX秋行政管理(本)论文
论文题目 XXX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学生姓名 HHY 学 号 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 专 业 行政管理 年 级 XXXX年秋 学 校 XXXX学院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目录
1.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不足的表现 „„„„„„„„„„„„„„„ 3 1.1执行失真
„„„„„„„„„„„„„„„„„„„„„„„„„ 3 1.2执行乏力
„„„„„„„„„„„„„„„„„„„„„„„„„ 3 1.3执行低效
„„„„„„„„„„„„„„„„„„„„„„„„„ 3 2.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不足的原因 „„„„„„„„„„„„„„„ 4 2.1“执行”的理念缺乏
„„„„„„„„„„„„„„„„„„„„ 4 2.2地方利益至上
„„„„„„„„„„„„„„„„„„„„„„„ 4 2.3执行资源短缺
„„„„„„„„„„„„„„„„„„„„„„„ 4 2.4执行能力平庸
„„„„„„„„„„„„„„„„„„„„„„„ 5 2.5执行过程的监控不力
„„„„„„„„„„„„„„„„„„„„ 5 3.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分析 „„„„„„„„„„„„„„„„„„ 5 3.1利益冲突导致政策执行失控„„„„„„„„„„„„„„„„„„ 5 3.2公共政策运行机制不健全„„„„„„„„„„„„„„„„„„„ 6 3.3中国政策执行控制力削弱„„„„„„„„„„„„„„„„„„„ 6 3.4政策环境的影响„„„„„„„„„„„„„„„„„„„„„„„ 7 3.5公共政策执行者素质缺陷„„„„„„„„„„„„„„„„„„„ 7 4.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对策 „„„„„„„„„„„„„„„ 8 4.1培育执行力文化„„„„„„„„„„„„„„„„„„„„„„„ 8 4.2弘扬公共精神„„„„„„„„„„„„„„„„„„„„„„„„ 8 4.3拓展执行资源„„„„„„„„„„„„„„„„„„„„„„„„ 8 4.4提高执行能力„„„„„„„„„„„„„„„„„„„„„„„„ 9 4.5加强执行监督„„„„„„„„„„„„„„„„„„„„„„„„ 9 注释与参考文献 „„„„„„„„„„„„„„„„„„„„„„„„„„ 10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摘要:政府做为公共政策的主体,其活动始终围绕着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展开。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既依赖于公共权威系统制定出正确的公共政策,更有赖于政策主体的有效政策执行。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将公共政策付诸实施的实践过程。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公共政策问题本身的因素,也有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还有公共政策以外的因素。这些因素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主体的有效政策执行。然而,公共政策主体则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公共政策执行的实际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自身的态度、素质和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政策执行是将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和唯一途径。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是指地方政府达成既定公共政策目标的能力与力度。政策执行力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政权的巩固以及统治的合法性。
关键字:地方政府 公共政策 执行力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1、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不足的表现
公共政策的执行力不足主要表现为政策没有及时准确的得到落实。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弱化主要表现为:
1.1执行失真
“公共政策是具有立法权的政治家制定出来的由公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1](4)政策具有权威性和规定性,保证政策执行的全面性、准确性,是政策执行的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但实践中,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扭曲、改变政策本身的内容,导致政策失真的现象大量存在,导致政策无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具体表现为:曲解执行,指地方政府对政策原来的精神实质或内容有意曲解,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解释;替换执行,即地方政府制定与上级政策表面相一致,实际相违背的实施方案,替换原有的政策;附加执行,指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常附加一些原政策目标所没有的内容,将本不可行的事情变为可行之事,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
1.2执行乏力
把工作落到实处,追求效果和成功,是政策执行的又一重要原则。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停留在口头上,是否虎头蛇尾,是否到位,都关乎着政策执行力度。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力度不足主要表现为:拒不执行:即软拖硬抗,故意不执行;象征性执行:即对政策执行采取消极态度,只是开开会、发发文,做做表面文章,没有真正贯彻落实;截留政策:即政策在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过程中,被中途截留,政策的精神和内容层层递减,传达不到政策对象和相关利益关系人那里去;运动式执行:即政策执行缺乏长效措施,主要靠领导或上级推动,领导重视和检查时,就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突击执行,其它时间则任其自然。
1.3执行低效
公共政策的创立者拉斯韦尔认为,公共政策是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其敏感的学问,是对特定时空环境中政策问题的解决方案,一旦超出特定的时空范围,即使再科学再完美的政策在效力上也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失效。因此,政策执行的速度也是衡量政策执行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公共政策一旦出台,就要求立即贯彻执行。但现实中,由于政策执行过程繁琐,执行者缺乏时效观念、官僚主义严重、效率低下等原因,政策执行疲沓、实施缓慢在某些地方可常常见到。有些地方政府或部门在执行政策中存在依赖意识和惰性心理,甚至有的畏难、畏险,推也推不动,政策执行缺乏时效性。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2、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不足的原因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不足的原因:一是主观上无心执行,即对公共政策执行重视不够或出于对地方利益的保护不愿意执行或是缺乏执行的决心和毅力。二是客观上无力执行,表现为缺乏政策执行的条件和能力。具体来说,主要有五个方面原因:
2.1“执行”的理念缺乏
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政策执行者有执行的勇气和决心,排除障碍、克服困难。但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犹豫观望、拖泥带水,见责任就推见困难就绕,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组织缺乏“视执行为使命”的理念,执行人员的执行责任心不强,执行意识淡薄,对执行根本不放在心上。同时,我国各级政府组织内普遍存在着不利于提高执行力的官僚组织文化,自我保护、不负责任、怕负责任,凡事都要“请示汇报”“研究研究”,消极应付,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使得一些执行任务久拖不决,严重影响了政策的执行力。
2.2地方利益至上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政府也是“经济人”,不同层级政府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乃至政府工作人员与政府部门之间都存在着各自的利益追求。在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中,政策的参加者都力求获得最大利益,把自己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样,“利益”就成为政策运行过程的驱动力,地方政府总从地方和部门利益的最大化出发,对待公共政策。正如学者张金马所说:“由于利益的至上性,使得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之间出现一个利益‘过滤’机制。下级对上级政策往往以自己的利益和损益值作为对策参考,得益越多,越乐于执行;受损越多,越不乐于执行,乃至抵制、变换”。[2](433)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矛盾以及地方政府的本位主义,是导致地方政府不愿执行某些政策、执行不力的深层原因。
2.3执行资源短缺
公共政策执行资源指的是政府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充足的资源是政策执行的基础和保障。政策执行中,没有充分的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政策执行就会捉襟见肘,难以维继;缺乏必要的足够的信息资源,政策执行者不仅很难制定出正确可行的行动计划和实施策略,也难以对政策执行过程实施必要的控制。政策执行资源不足是影响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客观因素,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资金和人员的短缺严重影响着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发挥。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2.4执行能力平庸
政策执行是由解释、组织、实施等一系列行动构成的,执行者需要认识、分析、判断、组织、决断、协调等综合的能力。政策执行者的能力水平与执行力成正比,能力水平高的执行人员能够迅速把握政策的精神实质,快速把政策转化为行动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而有效地推进政策,实现政策目标。如果能力平庸,即便有执行的愿望也无力有效地执行政策。实践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有些地方政府不能准确理解上级的意图和政策的精神,导致政策“走样”、“变形”;有些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执行技巧,执行方法简单机械、粗暴野蛮,造成执行的偏差和扭曲,不仅不能解决政策问题,反而激化社会矛盾。
2.5执行过程的监控不力
政策监督是检查政策运行情况,纠正政策运行偏差,保证政策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措施。目前,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普遍存在“弱监”、“虚监”、“漏监”等现象,特别是自上而下的监督不到位,往往上级只是发一个文件,做一些规定,没有后位跟踪监督。即使有检查,很多时候也是流于形式,只是听听汇报、看看材料,并不深入到群众和实际生活中去,结果往往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没有真正起到检查纠正的作用。即便是检查出来下级在执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也只是口头批评,很少严厉的处罚措施。结果,下级政府要么敷衍了事不执行政策,要么做足表面功夫,政策执行中的各种变异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从而影响执行效果。
3、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因而政策实施中的失控原因也较复杂。在假定政策规定正确的条件下,公共政策执行失控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利益关系上政策调控对象对利益分配的不满和抵制,在体制上主要是政策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在客观情势上主要是执行者素质缺限、政策执行资源不足等。具体说是以下几个原因: 3.1利益冲突导致政策执行失控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就是对社会价值、利益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对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和规范,促进整个社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代表和维护一种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或国家利益。在利益多元化情况下,不同的利益主体存在着利益差异和不同的利益取向,而公共政策无法使不同阶层和个人、不同地域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和部门的利益都得到表达和满足。因此整体利益、区域利益、群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差别的客观存在决定了公共政策执行失控的可能性,存在政策执行者、目标群体敷衍、歪曲、抵制政策的内在冲动。其中,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在利益上的冲突是政策执行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在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存在一个利益“过滤”机制,下级执行者对上级政策往往以局部或个人利益损益作为对策参量,利大快执行,利小慢执行,无利或利损就不执行甚至抵制歪曲。政策执行所需中间环节越多,意味着不同层次区域利益发生冲突的概率越大,政策执行中经受的利益“过滤”次数越多, 执行中政策失控的可能性越大。另外,政策目标群体是否服从政策是政策执行顺利与否的重要原因。目标群体泛指公共政策对其利益和行为重新调整的群体即政策所指向的对象团体。当政策损及一部分目标群体的利益时,就会遭到这部分人的抵制,特别是在政策执行者兼执行者和目标群体双重角色的情形下,执行者感到区域利益或个人利益受损时,就会以各种借口,利用手中的权力保护狭隘的局部利益或自身利益,置整体利益或国家利益而不顾。
3.2公共政策运行机制不健全
政策运行机制是完成整个政策生命过程的载体,是在组织和领导体制基础上通过权力的划分和配置实现政策制定、执行、监控的有机整体。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失控从体制上说主要是政策执行机制和政策监督机制不完善,而这二大机制上的弊端宏观上体现在政治体制尤其是行政体制上。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尚未完成,新型的行政体制尚未建立,政策制定、执行、监控没有形成既相互耦合又相对独立的运作机制,政策制定缺乏科学化、民主化程序,政策执行不力,政策监控软弱。机构重叠使政出多门和多头管理,难以明确具体的政策执行机关,常导致政策执行阻塞和断档;机构职责不清使政策执行机关互相推诿或互不买帐,从而出现政策执行敷衍或执行中断;执行机构间缺乏沟通协调使政策目标得不到合理分解和整合,不能迅速、准确地传递、实施,政策阻塞难以避免;政策执行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法制约束,使政策执行情况得不到及时检查,对造成政策失控者缺乏严厉惩处,从而使政策执行中的失范得不到及时防治和纠正;党政不分有时使政策之间发生抵触,政策执行力削弱。
3.3中国政策执行控制力削弱
从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失控的情况看,主要是中央宏观公共政策在执行中的失控,失控的发源地在地方政府执行机关。中央是国家宏观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因而是最高和最有权威的政策施控主体,其施控力和权威直接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有效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执行。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中央的权威受到冲击,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被削弱,这是宏观公共政策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自八十年代初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重建中央与地方关系,具体做法是中央向地方放权。在放权过程中,放哪些权?放多少权?在没有任何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出现了放权过度的现象,加上地方夸大其特殊性和地方利益,向中央要权,与中央讨价还价。随着地方自主权的扩大和地方财力的过度膨胀,中央控制地方的能力越来越低,结果使中央说话不算数或不完全算数,中央政策难落实。由于放权缺乏法律规范和制度约束,随着地方权力的扩张,地方主义迅速滋长,一度走向难以驾驭的程度,严重阻碍了中央宏观政策在地方的执行。各地方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经济上大搞“诸侯经济”,重复建设,人为设置经济栏栅;在政治上表现为本位主义,无政府主义,地方与中央博弈对策。总之,在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的情况下,中央政策在地方政府执行起来就大打折扣。
3.4政策环境的影响
政策环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差异性和变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给政策执行增加复杂性和困难。政策制定时的环境和执行时的环境往往有区别,它们的区别有时还是相当大的;虽然在制定政策时,对政策环境的复杂趋势会做些预测,但是这种预测的时间上的深度、空间上的广度以及效果上的正确度却是有限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执行政策时,政策环境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从而对政策的顺利执行形成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政策执行偏差就有发生的可能。另外,利益集团的压力。任何政策,势必涉及利益的调整,因而各利益集团必然千方百计地影响公共政策,这不但表面在公共政策制定的时候,同时也表现在公共政策执行的时候。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现阶段我国也存在着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三者之间的矛盾,也还存在着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之间进行利益分配的问题,因此也存在着“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3.5公共政策执行者素质缺陷
任何一项政策最终要靠执行者来实施。政策执行效果与政策执行水平密切相关,而政策执行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执行者的素质。一个合格的政策执行者应该具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以及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政策水平。现实中的公共政策失控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执行者的素质不高造成,如果政策执行者特别是领导者缺乏理解和把握政策规定和精神实质的能力,缺乏制定执行计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划的能力,就会导致政策在宣传、解释、传达、执行中的失真、失当、失误,很难做好政策实施的宣传指导工作、制定正确的执行方案和协调沟通各种关系和取得政策执行所需的各种资源。政策执行者较高的政治素质是保持贯彻执行国家法规和政策坚定性的思想保证。如果政策执行者视局部利益、个人利益高于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执行政策时,就会为了一己之利、局部之利而歪曲、抵制上级或中央政策。
4、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对策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的政府管理创新会议上指出,“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执行力弱,政令不畅,有令难行,甚至有令不行,政策落实就可能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也会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损害。”[3](6)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4.1培育执行力文化
执行力文化就是把“执行力”作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文化。培育浓厚的执行力文化氛围可以为提升政策执行力提供潜在的文化思想动力。各级政府可借鉴企业“执行文化”建设的有益做法,加强政策执行文化建设,通过树立典范,加强宣传,弘扬先进,培育先进的执行理念,营造积极向上的执行力文化氛围。首先,地方政府要树立“马上执行”的理念,使每位政府工作人员有明确的“执行”意识,崇尚“执行”,从被动的“要我执行”转变为“我要执行”、“我乐意执行”。其次,要培育工作人员注重执行落实的理念,培育求真务实、一丝不苟、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执行工作的成效和质量。
4.2弘扬公共精神
赫尔灵指出,“公共利益是指引行政人员执行法律的标准”,[4](78)政府是为了反映、表达、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需要而存在,而不是为了满足某些地方、某些阶层、某些团体或部门的利益而存在。政府代表公共利益进而维护公共秩序,是其公共精神的重要体现。有些地方政府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公共利益,导致政策无法贯彻执行,实际上是地方政府公共精神缺失的体现。为此,地方政府要大力弘扬公共精神,培养政策执行者的公共意识,要求政策执行者超越宗族利益、地方利益、阶层利益、集团利益等,从社会公共和长远利益出发执行公共政策。
4.3拓展执行资源
政府执行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策执行力的强弱。充足的经费以及优良的物质设备供给,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必要投资和重要手段。对公共政策的执行而言,经费一般都来自财政拨款,但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社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会资源,广泛吸收社会资金。人力资源是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保证。过去,公共政策的执行主要靠地方政府工作人员。但在今天多元治理格局下,地方政府应将各类民间组织、群众性组织和公众作为政策执行的重要资源,最大效度地发挥这些人力资源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将贯彻政策的行为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减少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阻力和压力。当前社会资讯发达,信息是政策执行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地方政府要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加强信息管理,避免信息失真,随时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实时调整政策执行方案,保证政策执行的效力。
4.4提高执行能力
优化政策执行者的能力是提升政策执行力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着重提高三方面的能力:
1、政策的理解力,认同和理解政策内容和精神实质的能力。执行者全面、准确地理解政策内容,是忠实地执行政策的前提。
2、政策组织力,即整合各方面人力、物力、财力,将政策贯彻实施的能力。政策执行者,要系统整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各方面资源,以发挥其最大的效能,达成政策目标。
3、政策创新力,即执行者在坚持政策原则性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地执行政策并取得实际成效的能力。地方政府不是政策的“传声筒”,要根据不同时间、对象、地点、条件、需要灵活、创造性的执行政策,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4.5加强执行监督
美国行政学者威廉·N·邓恩说过,“监测有助于确定项目执行人员、官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是否按照立法者、管理机构和专家组所制定的标准和程序开展行动”[5](20)因此,公共政策的执行要建立完整的监督体系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通过对地方政府的执行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使政策执行者的行为受到严格、规范的制度约束,即时纠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偏差,以督促行。同时,强化责任追究,加大惩罚力度,对于政策执行不力、效率低下、执行失误,特别是违背政策、对抗政策等行为,要追究当事人、主管领导的责任,并给予严厉的惩处,使政策执行者直接对执行结果负责,促进其忠实而又创造性地执行政策。■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
注释及参考文献
注释:
①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
参考文献:
[1] 伍启元.公共政策(上)[M].台港:商务印书馆,1985。[2] 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 温家宝2006年9月4日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见《加强政府建设,推进管理创新》[J],《中国监察》2006年第18期。
第二篇: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网络教育学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学习中心: 开县奥鹏学习中心[16]VIP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行政管理 年 级: 2012年春 季
学 号: 121511326562 学 生: 代居东 指导教师: 郭 洁 完成日期: 2013年12月06日
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研究
内容摘要
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在执行上级政策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治理结构、权力运行方式等存在的不足,在地方利益的驱使下,出现了“自行立法”,变相执行政策;隐瞒政策信息,神秘执行政策;逃避矛盾,消极执行政策;曲解政策原意,盲目执行政策等问题,导致政策目标难以甚至无法实现。这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权威,削弱了政策在基层的调控力。基于此,本文,把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总结归纳我国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分析这些因素是如何作用于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使其执行行为偏离政策目标的。
关键词:地方政府; 政策执行; 地方利益
I
完整论文请加QQ:1479352057
目 录
内容摘要............................................................I 引 言.............................................................1 1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行为概述.........................................2 1.1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行为的概念..................................2 1.2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行为的主要内容..............................2 1.2.1执行战略力..............................................3 1.2.2执行主体优化力..........................................3 1.2.3执行资源调配力..........................................3 1.2.4执行环境支持力..........................................4 1.2.5执行效力................................................4 2 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行为面临的问题分析...........................5 2.1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行为不佳的主要表现..........................5 2.1.1政策执行失真...........................错误!未定义书签。2.1.2政策执行缓慢...........................错误!未定义书签。2.1.3政策执行乏力...........................错误!未定义书签。2.1.4政策执行呆板...........................错误!未定义书签。2.2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行为不佳的成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自利性是导致政策执行力不佳的深层原因...错误!未定义书签。2.2.2执行机制缺损是政策执行力不佳的根本原因..................5 2.2.3人员素质欠佳是政策执行力不佳的直接原因..................5 3 优化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行为的主要途径...............................6 3.1 塑造能动的政策执行双方......................................6 3.1.1 提高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6 3.1.2 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中的权力配置机制.............6 3.1.3 建立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约束机制...........................6 3.1.4 建立地方政府政策执行沟通协调机制......错误!未定义书签。3.2 培育执行力文化.............................错误!未定义书签。3.3 弘扬公共精神................................................6 3.4 拓展执行资源................................................6
II
完整论文请加QQ:1479352057
3.5 提高执行能力................................................6 结论与展望..........................................................7 参考文献............................................................7
III
完整论文请加QQ:1479352057
引 言
从理论上说,国家目标、地方政权行动策略与基层社会利益诉求这三者具有一致性,政策执行应该是一种单向的“授权与执行”的复制关系。然而,在执行实践中却并非如此,严重损害了基层社会的利益,阻碍了政策目标的实现。要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就有必要对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而在理性化、制度化的基础上构建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新型模式。同时也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完整论文请加QQ:1479352057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行为概述
1.1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行为的概念
“政策执行力”是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浪潮从企业界引入到政府政策实践领域的新概念。有学者认为政策执行力是“指能够准确理解政策目标及方向,并通过精心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和对各种人财物、信息、法律、制度等资源进行集中调控和使用,从而达到有效调控政策、完成既定目标的政府内在的能力和力量”。也有学者把政策执行力定义为“公共政策执行力主体为了达到政策目标,通过对各种相关资源的调度、控制和使用,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的能力总和”。本文认为“政策执行力”是政策执行主体准确把握政策目标及方向,有效集中和调度各种资源,从而有效地执行政策的行动力。政策执行力是政策执行主体执行政策时把握的“向度”、“角度”、“尺度”、“力度”、“速度”。政策执行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政策执行主体、政策执行机制、政策执行资源、政策执行环境等。
1.2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行为的主要内容
地方政府的执行行为决定了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生成结构。对地方政府来说,不存在有没有执行力的问题,只有执行力优劣的问题。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体现在地方政府的执行行为过程中,“政府行为是一种组织的产物”,“是庞大组织依据标准的行为方式运作的产物”,它的执行行为并不是单一性的,而是综合性的,因此它的执行能力也是综合的,是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各种力量综合而成的整合力。
地方政府执行行为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的。同时,在执行上级政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整合政府内部的各种力量以及资源等多种要素。可以说,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是由若干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而生成的,这些因素的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又直接影响着所生成的执行力的优劣。一般来说,不考虑各级地方政府的差异,生成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基本因素是执行战略、资源(包括组织、人员等)以及环境。执行主体是影响执行力的重要因素,执行主体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责任心、个人素质、工作能力等会对执行活动产生直接作用。然而执行主体并不是决定执行力的唯一因素,执行力不佳不能完全“归罪”于执行主体。除了执行主体外,执行资源、执行环境、执行方式、执行对象等都会影响执行力的优劣。当然执行的目的在于获得结果,任何组织或人的执行行为都是讲求绩效的,政府执行也不例外。地方政府的执行绩效是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成正比的,执行绩效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执行力优劣,但是二者并不等
完整论文请加QQ:1479352057
同。
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生成结构出发,就地方政府的共性而言,其政策执行力的主要内容包括执行战略、执行主体、执行资源、执行环境和执行绩效五个维度所体现出来的能力。1.2.1执行战略力
战略被用于统一行动、创造一致性或连续性,但最重要的是它赋予组织一个新的目标。好的战略意味着好的开始。美国学者利文斯说:“问题的挖掘和确认比问题的解决更为重要,对一个决策者来说,用一个完整和优雅的方案,去解决一个错误的问题,对其机构产生的不良影响比用较不完整的方案去解决一个正确的问题大的多”。地方政府良好的战略规划,首先要能够充分理解、认知上级政府政策的精神和实质;其次要从全局出发、从整体利益出发谋划执行工作需要对战略执行的各项问题投入很多精力。这一维度主要包括:执行意愿强度、执行方案规划力两方面内容。1.2.2执行主体优化力
政策执行主体是指负责落实公共政策目标、措施的人员和组织。在我国,绝大部分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属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范畴。执行主体是执行活动的重要因素和执行力的重要来源,在执行力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任何政策只有依赖良好的执行主体,才有可能顺利和有效执行。执行力的其他要素,包括资源、环境等都是通过执行主体才能发挥作用。政府执行主体能力的高低、运作的好坏,往往决定执行力其他要素能否有效运作。这一维度包括:组织合理度、人员适配度、组织协调度和过程监控度等四方面内容。1.2.3执行资源调配力
在很多情况下实施的是同一项政策,但不同的地方政府取得的执行效果却往往大相径庭,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政府执行资源的差异所造成。正如美国一位负责防治空气污染的州政府官员曾指出:“执行计划的构想,设定流通空气的品质标准,以及建立计划的目的以配合那些标准,均是极佳的创意,但执行的成果有赖于执行人员所能得到的何种何量的资源为定。”如果缺乏必要的、充足的用于政策执行的资源,是很难通过政策执行以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的。地方政府所占有
完整论文请加QQ:1479352057 的资源总量及地方政府调配资源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影响着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优劣。这一维度主要包括:财力资源调配力、信息资源调配力和权威资源调配力三个方面内容。1.2.4执行环境支持力
执行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政策执行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也是影响执行力的因素之一。政府执行的投入和政府执行的过程始终处于一定的政府执行环境之中,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都会受到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适宜的环境无疑有助于政府有效地执行政策,不适宜的环境必将妨碍政府顺利执行政策。每一项政策执行都是一个具体的系统,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执行环境,影响政府政策执行的环境主要有政治、经济、自然等方面,它们从不同的方面或单一或综合地影响着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影响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优劣。这一维度主要包括:政治环境支持力、经济环境支持力和自然环境支持力三方面内容。1.2.5执行效力
执行效力实际上就是执行的有效性。政策执行的绩效既是执行主体完成工作任务的标志,也是政策执行过程中诸因素效能的综合反映,是直接反映执行力大小的因素之一。这一维度主要包括:执行效度和社会满意度两方面内容。
完整论文请加QQ:1479352057 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行为面临的问题分析
2.1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行为不佳的主要表现
政策的实际效果是人们评判政策的主要标准,也是政策是否具有执行力的具体体现。
2.2.2执行机制缺损是政策执行力不佳的根本原因
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由于一些必要的执行机制缺失严重影响了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使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缺乏竞争,缺少沟通,政策主体得不到真实的执行信息,最终导致了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低下。
监督对于政策的高效执行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组织内部,政策执行有两个机构发挥监督作用:一是监察局,负责对行政机关实行监督,其具体监督对象是副科级以下干部。另一个是人大的监督。然而,在现行的体制安排下,监督机关在人事、财政、福利等方面与执行机关有着密切的利益依附关系,使监督机构难以正常运转。同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因其权力虚化而缺乏约束力,社会监督由于区域特殊的社会环境而压力重重。2.2.3人员素质欠佳是政策执行力不佳的直接原因
完整论文请加QQ:1479352057 优化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行为的主要途径
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得中央或上级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受到来自国家机器内部的具有自我利益、自我意识、自治权力日益增大的地方政府的挑战。它不仅会损耗政策效益,削弱中央政府权威,而且会破坏中央政府形象,妨碍社会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不力现象,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调节作用,在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3.1 塑造能动的政策执行双方
3.1.1 提高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
3.1.2 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中的权力配置机制
3.1.3 建立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约束机制
3.3 弘扬公共精神 3.4 拓展执行资源
3.5 提高执行能力 3.6 加强执行监督
美国行政学者邓恩说过,“监测有助于确定项目执行人员、官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是否按照立法者、管理机构和专家组所制定的标准和程序开展行动”,因此,公共政策的执行要建立完整的监督体系和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通过对地方政府的执行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使政策执行者的行为受到严格、规范的制度约束,即时纠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偏差,以督促行。同时,强化责任追究,加大惩罚力度,对于政策执行不力、效率低下、执行失误,特别是违背政策、对抗政策等行为,要追究当事人、主管领导的责任,并给予严厉的惩处,使政策执行者直接对执行结果负责,促进其忠实而又创造性地执行政策。
完整论文请加QQ:147935205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4]宁骚,公共政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6.[5]杨宏山,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与公正原则.中国行政管理,2004,(6).
第三篇: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研究
摘要: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处理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政府部门间内部协调关系,政府治理与社会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城乡差距的扩大,城乡矛盾趋于尖锐,继而产生资源条件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地方政府提高自身的环境治理能力,优化地方政府环境,致力于实现城乡一体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以切实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关键词:一带一路;城镇化;地方政府;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4-0020-02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为了应对我国加速的城镇化发展步伐以及对于地方治理的迫切需要,地方政府亟需加强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能力,在我国政府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更应尽快找准自身的定位与责任,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
一、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应对城镇化进程中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日渐繁荣,我国民众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要求有一个整洁、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近年来,我国多地雾霾加重,环境污染及环保抗争事件频频发生,造成周边环境污染、农作物减产、居民健康受到损害,目前环境污染已然成为我国城镇化推进与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因此,探讨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将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能力与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提高到同一层次,是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需要着重研究的内容。
(二)生态环境管理的内在需要
发展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影响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并会波及到全国乃至国际,造成整个国家和地区环境安全问题。各国政府已经把生态环境问题摆在了政府环境治理的前线,并成为未来政府职能转变的第一要务。由于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扩张,进行环境治理,提供保护环境的公共物品,成为必须要具备的职能之一。
(三)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的必然选择
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进行研究,是我国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作为我国生态建设与文明发展的重要推进时期,生态文明建设逐渐成为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环境保护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措施。有报告认为,地方政府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及经济建设方面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我国在实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采用自上而下的推进措施,也就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推进的政策。如果地方政府没有好的执行力,那么中央政府下发的决策与制度就不能够有效的执行,因此也就影响了整个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二、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不足现状
(一)地方政府财政配置能力不足
1.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公共财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中央政府出台的以投资性财政支出体系为主的财政体制制约了公共财政所应该发挥的作用。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略了其应该负责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将中央政府下发的少量财政资金用于发展见效快的短期经济,违背了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2.分税制限制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我国目前的税制是采用分税制的方法,由于中央和地方的事务权力和财产权力得不到统一,一部分投资和建设工程的财政拨款没有明确的投资方,本应由中央财政拨款支持的建设项目落在了地方政府的身上,也正因如此,限制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而财政支付制度是建立在税收返还的基础上,主要表现在中央政府给予省级政府的资金支持与划拨额度,而对于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却没有做出相关的专项政策与规定。因此县级、乡级地方政府并没有因为此项制度而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
3.专项资金使用落实不到位。对于我国目前资金制度来说,专项资金使用制度并未对城镇化建设相关作出专项规定,因此也不能使制度完全应用于城镇化进程中,导致在城镇化进程中所需资金来源不确定,不能保障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的正常运行。
正是基于以上几点,使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城镇化建设项目的推进主要依靠土地拍卖,融资等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然而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等方式获取资金却容易带来诸多资金问题如房价涨幅大,房价过高,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共服务发展不相协调等问题,因此要想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地方政府的财政改革势在必行。
(二)地方政府回应能力不足
所谓地方政府的回应能力,即通过一定渠道,地方政府部门及公务人员向社会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信访事件进行感知并作出反应的能力。因此作为政府部门来说,其回应能力可以包括感知和作出反应两个部分。而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将城镇化与其他发展脱离,只注重眼前的城镇化发展现状与政府短时间政绩,尤其没有注重当地公共服务与民众的需求,尤其没有与当地环境发展水平相适应。因此出现了PX项目爆炸事件、城市周边环境污染、农作物减产、强拆事件等的发生。
.(三)地方政府的整合能力不足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过程中,地方政府对于其所管辖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的利益进行整合的力度以及效果,称为地方政府的整合能力。而在城镇化发展和环境建设中,环境及资源整合的问题也时常出现。地方政府管?内不合理规划及乱建现象屡有发生,影响城市整体形象,以及景观环境,同时造成资源浪费。城镇化进程伴随着建完拆,拆完再建的恶性循环,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另外,在地方政府整合方面还存在资源共享方面的问题。地方政府管辖区域的各项优势资源不能够充分整合,因此会导致区域发展不协调现象的发生,因而当地城镇化无法达到整体性向前推进,影响城镇化的有序进行。
三、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的有效性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时刻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推行循环经济,是城镇化继续推进的必然要求。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在一些领域采取了相关措施,出台相关法?政策来消除城镇建设和经济建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北京政府建立了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以及一系列法律法规,使环境破坏及资源浪费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中央政府也在环境保护方面对地方政府进行权力下放,使地方政府能够根据当地发展现状和实际条件进行管理和调整。由于我国目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仍然与其他建设存在一定距离,因此方政府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在生态文明层面发展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提高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能力。
1.从价值观念进行转变。从传统以人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进行转变,从以利益出发的价值观向生态经济型价值观进行转变,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逐步建设整体性和生态经济型价值观。
2.将产业向生态产业转变。发展生态工业与生态农业,在物质上实现生态生产的同时,还要集中投资扶持信息产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我国城镇化建设做出贡献。
3.对民众进行生态文明普及教育。对民众进行生态文明观的教育,使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和环境上的城镇化,更是做到全社会的发展及进步,为进人生态文明时代做准备。
(二)健全环境服务供给的市场化机制
在传统的环境治理工作中,制度层面政府是政策制定的唯一主体,而微观层次的监督主体也大多是地方政府本身。社会力量在环境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与空间都十分有限,因此难以实现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机制,难以形成全民参与城镇化建设,参与环境治理的现象。由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地位在环境保护的领域受到一定的限制,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与城镇化建设中越来越不堪重负。因此可以弱化政府对于环境治理的管制地位,将市场和社会能够解决的问题交由市场和社会进行解决,这样省去了中间传递的环节,并且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地方政府就是要集中力量做好宏观配置、综合决策、保证环境监督执法到位和公平。另外,在公共事务方面,组织协调多方共同对城市进行治理,为确保公共利益的真正实现,各种社会行为主体作为隶属一定共同体必须共同行动,积极参与更大范围共同体的利益安排与分配,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共同体成员利益中心,这样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第四篇:执行行为异议书
执行行为异议书
异议人:金宏标, 男,44岁,汉族,住杭州市西湖区文锦苑18幢2单元802室
被异议人:叶国雄,男,51岁,汉族,住湖州市龙泉街道55幢201室
被异议人:潘慧卉,女,31岁,现住湖州市龙王山路城市之心110幢601室
被异议人:陈志杰,男,31岁,现住湖州市龙王山路城市之心110幢601室
被异议人:湖州超越食品厂,住所地湖州市菱湖镇工业园区投资人:潘慧澜,该厂总经理
异议人金宏标因(2009)湖浔商初字第1139号民事判决书的执行程序一案,不服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做出的(2010)湖浔执民字第959号执行裁定书,特向贵院提出执行行为异议。
异议申请的法律根据
异议人的异议申请符合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请求事项
撤销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2010)湖浔执民字第959号执行裁定书,并重新作出裁定:
湖州超越食品厂不得为(2009)湖浔商初字第1139号民事判决书的执行提供保证。
事实与理由
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针对叶国雄与潘慧卉、陈志杰的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已经做出判决,案号为(2009)湖浔商初字第1139号。后因被告潘慧卉、陈志杰不履行判决文书确定的义务,原告叶国雄向南浔区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案件执行期间,因被执行人潘慧卉、陈志杰不能履行判决文书确定的义务,湖州超越食品厂自愿为被执行人提供保证,南浔区人民法院遂做出(2010)湖浔执民字第959号裁定:保证人湖州超越食品厂在保证责任范围内对申请执行人叶国雄承担清偿债务的责任(见附件一第22行至第23行)。
异议人认为,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所做的(2010)湖浔执民字第959号执行裁定书适用法律错误,且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
首先,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所做的(2010)湖浔执民字第959号执行裁定书适用法律错误。该裁定书中写道:“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85条的规定,裁定如下:······”(见附件一第19行至第21行)。南浔区人民法院适用该司法解释第85条是错误的,因为该司法解释第85条清楚地写明:适用于审理期间的执行担保。而本案中,湖州超越食品厂并不是在审理期间提供执行保证,而是在执行期间提供执行担保,因此,不应该适用该司法解释第85条。关于执行期间的执行担保,规定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68条至第270条,以及民事诉讼法第208条,因此,应该适用这些法条。
其次,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所做的(2010)湖浔执民字第959号执行裁定书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69条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的执行担保,可以由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财产作担保,也可以由第三人出面作担保。以财产作担保的,应提交保证书;由第三人担保的,应当提交担保书。担保人应当具有代为履行或者代为承担赔偿责任的能力。”而事实上,湖州超越食品厂根本就不具有代为履行的能力。理由在于,湖州超越食品厂因与再审申请人金宏标存在合同纠纷而被金宏标于2009年提起诉讼,诉讼过程中,金宏标已于2009年7月申请了财产保全,南浔区人民法院随后对湖州超越食品厂的全部厂房及工业用地进行了查封,并于2010年下半年依法进行了拍卖,所得价款为334万元,扣除优先偿还湖州吴兴农村合作银行城西支行的抵押借款1939388.52元以及案件执行费20911.04元,余款只有138万元左右(见附件二),而此时,湖州
超越食品厂拖欠金宏标150万元的合同债务尚未履行。也就是说,湖州超越食品厂连自身的债务都不具备完全偿付能力,何谈为他人担保的能力,其作为担保人代为履行的能力显然是不具备的,南浔区人民法院准予其担保的裁定显然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是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69条的规定的。
综上所述,异议人认为,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做出的(2010)湖浔执民字第959号执行裁定书适用法律错误,且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02条的规定,应当撤销并改正。今向贵院提出执行行为异议,望贵院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出公正的裁定。
此致
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
异议人:
年月日
附件一: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执行裁定书一份
附件二:关于对被执行人湖州超越食品厂财产拍卖所得的分配方案表
第五篇:我国政策执行总体现状的研究
(一)关于我国政策执行总体现状的研究
对我国政策执行的总体现状的研究主要集中关注转型期政策执行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上。关注的焦点问题为地方政策执行研究,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研究,对转型期中央公共政策失控研究等。学者们认为出现诸类现象的原因有:政策本身存在漏洞,出自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政策信息漏损,监督体制不足,缺乏评估标准,执行主体政策素质影响,政策执行民主化、公开化不够,环境因素,中央和地方关系没有理顺等体制原因等。并对应地提出改进的措施。大部分文献泛泛而谈,对诸多因素等量齐观,使得这种分析陷入浅显、表层,缺乏改善目前政策执行现状的实际操作性的建议。
钱再见,金太军认为(钱再见, 金太军,2002,)在公共政策执行的实际过程中,政策执行主体往会由于自身的态度、素质和能力等原因,消极、被动、低效地执行政策,甚至影响和阻挠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这种现象就是我国政策执行中的“中梗阻”现象。政策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的“中梗阻”现象,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断章取义,为我所用”;“阳奉阴违,拒不执行”;“左顾右盼,等待观望”;“讨价还价,政策攀比”等,大都可以从政策执行主体上找到原因。影响政策主体的深层次社会原因包括政策社会化机制乏力,成本收益预期失衡,责任追究制度缺损等等。要克服“中梗阻”现象,就需要强化政治社会化功能,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的政策知识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政策执行者的政策认同感。建立健全公共政策执行的责任追究制度。
丁煌认为(丁煌,2002A,)我国的政策执行中存在着政策执行阻滞现象。政策执行阻滞是指政策执行过程因某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的不顺畅乃至停止不前,进而导致政策目标不能圆满实现甚至完全落空的情形。阻滞政策有效执行的制度缺陷包括纵向的政府间权力划分缺乏规范;横向的机构间职能配置交叉重叠;政策执行行为的监督制度不健全;现行的干部管理制度有待于完善等。防治政策执行阻滞的关键在于健全相关制度,要改进行政职权的配置制度,进一步完善改府行政组织间的职权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与执政党间的职权配置制度;完善现行的干部管理制度;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制度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消除制度漏洞,从制度上抑制政策执行阻滞行为的发生,保证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
郭渐强认为(郭渐强,1997,)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模式直接影响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效果。为了维护中央的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从我国国情和社会转型期的实际出发,应该选择有限集权模式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上收不该下放的权力时,进一步下放应该给地方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