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01:1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中》。

第一篇:论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中

论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中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原来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阶段高校发展的需要,急需进行完善。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充分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效用和职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发挥后勤管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 三服务 两育人 后勤管理

后勤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高校后勤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高校后勤始终要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致力于构建和谐校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服务育人意识,树立先进的服务理念;在创建一流的饮食服务保障体系,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过程中,在为创办师生满意的后勤服务中有力地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发展工作。

一、加强后勤人员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管理、服务理念

1.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水准。要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爱岗敬业精神;做到诚实守信、坚守承诺。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先进典型,以点带面,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

2.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集力量,鼓舞斗志,加速观念的转变,坚定改革方向和信心;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规范管理与服务,不断提高后勤集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确保学校和谐安全稳定;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生存,不断推进后勤集团的建设和发展。

二、转变观念,追求服务质量水平的不断创新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后勤始终要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致力于构建和谐校园,而饮食服务中心作为后勤体系的重中之重,更是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服务育人意识,树立先进的服务理念;在创建一流的饮食服务保障体系,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过程中,在为创办师生满意的饮食服务中有力地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发展工作。

三、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

开放式的高等教育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吸收课外知识、参与社会实践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学生在校期间的衣、食、住、行、学等无不和后勤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后勤工作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强化后勤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势在必行。因此,在管理中必须从强调学生的需要、爱好、奋斗目标和个性出发,以学生的提高、发展为中心,对学生的管理要时时体现学生这个主体,强调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后勤管理是一项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包含着如何通过管理去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等方面的功能,从而使学生达到主动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目的。

四、加强管理和服务,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在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从师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师生提供各种生活服务和后勤保障。高校后勤只有依托于学校,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才能保证拥有一个稳定的市场和获得稳定的发展空间。因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求后勤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都应以学生的需求和成长为出发点,以服务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寓服务于管理之中,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营造思想教育的浓郁氛围

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实施教育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对硬件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管理上也越来越严,必须做到科学管理,如学校的建筑,无论是内在结构之独特,质量之高,还是外在形态之美、装饰、布置之相宜,与六十年代校园之简陋,平易相比,不能同日而语。我们在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和优化管理的同时,注意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喷泉、假山的设置、绿茵的点缀,使校园美化、亮化、净化于一体,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学习,不仅身心愉悦,同时审美能力也逐渐提高,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我们充分重视给学生创设整洁、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重视学校的绿化工作。

六、创新服务手段,致力构建和谐校园

服务贯穿于后勤工作的方方面面,后勤服务工作要始终抓好“三服务、两育人”的教育,将为学校和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高效服务作为集团首要工作目标,把师生的“满意度”作为优质服务的检验尺度。在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运用各种手段与措施,切实发挥好后勤特有的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功能。

搭建与学生交流平台,开辟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新领域。要将食堂建成师生之家,成为学生的第二讲堂,以职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为了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节约美德,在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针对各个时期学生中出现的不良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如针对学生就餐习惯差、环境意识差、劳动观念差的现象。使广大学生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和劳动观点。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好的思想教育,和谐社会将不够完善;失去了和谐校园的和谐社会,则将是不完整的和谐社会。而这也决定了后勤服务中心的工作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下,以坚持“三服务两育人”、构建和谐校园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通过不断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服务育人意识,营造管理育人机制,最终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使和谐校园的构建得到落实,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最大贡献。

和谐校园是全体师生员工美好的理想校园,我们要坚持服务的理念,以优质服务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坚持后勤工作宗旨努力搞好服务育人.昆明理工大学后勤服务集团.中国院校信息网.[2]王青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调查与思考.2002,(05).[3]沈财.加强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中的财务监控[J].2004,(3).[4]王新华.高校后勤社会化以后“三服务,两育人”的作用和地位[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07).

第二篇:高校后勤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论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中

高校后勤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论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中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原来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阶段高校发展的需要,急需进行完善。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充分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效用和职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发挥后勤管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 三服务 两育人 后勤管理

后勤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高校后勤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高校后勤始终要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致力于构建和谐校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服务育人意识,树立先进的服务理念;在创建一流的饮食服务保障体系,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过程中,在为创办师生满意的后勤服务中有力地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发展工作。

一、加强后勤人员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管理、服务理念

1.要培养员工良好的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水准。要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爱岗敬业精神;做到诚实守信、坚守承诺。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先进典型,以点带面,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

2.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集力量,鼓舞斗志,加速观念的转变,坚定改革方向和信心;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规范管理与服务,不断提高后勤集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确保学校和谐安全稳定;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生存,不断推进后勤集团的建设和发展。

二、转变观念,追求服务质量水平的不断创新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后勤始终要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致力于构建和谐校园,而饮食服务中心作为后勤体系的重中之重,更是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服务育人意识,树立先进的服务理念;在创建一流的饮食服务保障体系,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过程中,在为创办师生满意的饮食服务中有力地支持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发展工作。

三、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

开放式的高等教育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吸收课外知识、参与社会实践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学生在校期间的衣、食、住、行、学等无不和后勤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后勤工作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强化后勤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势在必行。因此,在管理中必须从强调学生的需要、爱好、奋斗目标和个性出发,以学生的提高、发展为中心,对学生的管理要时时体现学生这个主体,强调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

智。后勤管理是一项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包含着如何通过管理去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等方面的功能,从而使学生达到主动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目的。

四、加强管理和服务,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在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从师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师生提供各种生活服务和后勤保障。高校后勤只有依托于学校,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才能保证拥有一个稳定的市场和获得稳定的发展空间。因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求后勤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都应以学生的需求和成长为出发点,以服务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寓服务于管理之中,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营造思想教育的浓郁氛围

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实施教育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对硬件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管理上也越来越严,必须做到科学管理,如学校的建筑,无论是内在结构之独特,质量之高,还是外在形态之美、装饰、布置之相宜,与六十年代校园之简陋,平易相比,不能同日而语。我们在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和优化管理的同时,注意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喷泉、假山的设置、绿茵的点缀,使校园美化、亮化、净化于一体,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学习,不仅身心愉悦,同时审美能力也逐渐提高,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我们充分重视给学生创设整洁、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重视学

校的绿化工作。

六、创新服务手段,致力构建和谐校园

服务贯穿于后勤工作的方方面面,后勤服务工作要始终抓好“三服务、两育人”的教育,将为学校和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高效服务作为集团首要工作目标,把师生的“满意度”作为优质服务的检验尺度。在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运用各种手段与措施,切实发挥好后勤特有的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功能。

搭建与学生交流平台,开辟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新领域。要将食堂建成师生之家,成为学生的第二讲堂,以职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为了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节约美德,在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针对各个时期学生中出现的不良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如针对学生就餐习惯差、环境意识差、劳动观念差的现象。使广大学生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和劳动观点。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好的思想教育,和谐社会将不够完善;失去了和谐校园的和谐社会,则将是不完整的和谐社会。而这也决定了后勤服务中心的工作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下,以坚持“三服务两育人”、构建和谐校园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通过不断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服务育人意识,营造管理育人机制,最终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使和谐校园的构建得到落实,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最大贡献。

和谐校园是全体师生员工美好的理想校园,我们要坚持服务的理

念,以优质服务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坚持后勤工作宗旨努力搞好服务育人.昆明理工大学后勤服务集团.中国院校信息网.[2]王青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调查与思考.2002,(05).[3]沈财.加强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中的财务监控[J].2004,(3).[4]王新华.高校后勤社会化以后“三服务,两育人”的作用和地位[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07).

第三篇: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反腐倡廉建设

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反腐倡廉建设

夏绪仁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330022)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建设优良传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治本之策。从党的建设历史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从现实看,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客观要求,又是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在推进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重点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党纪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权力意识教育。通过经常性、制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线。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反腐倡廉建设

反腐倡廉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反腐倡廉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建设优良传统。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优良传统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政治优势。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帮助人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激发革命斗志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为实现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而奋斗,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经验和优良传统。

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处于“生命线”地位,这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基础上对思想政治工作作出的科学定位。思想政治工作从其本身的属性上讲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其根本任务就是要用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理论教育武装人民群众,保证党和国家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形成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马克思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1]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特别重要的位置,始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不动摇。毛泽东曾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 [2]。江泽民在回顾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时强调,“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的这种重要地位,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已被党的全部历史和全部经验所证明。” [3]他又指出,“抓党的建设,首先是要抓好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因为解决思想政治问题是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党的这个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4]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常抓不懈的工作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常抓不懈的工作理念要求在党的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现常态化和制度化,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忽视。毛泽东曾经指出,“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 [5]。邓小平强调,“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

[6]认真做好,不能放松。” “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7]决不能削弱。”)江泽民指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什么时候都必

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济越发展,物质生活水平越提高,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8]和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党的中心工作的关系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中心任务就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中央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中心任务,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极大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尽管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严重挫折,但是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全社会力量,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的伟大胜利。

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工作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我国社会形态的变革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关系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时推进着我国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基于此,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在指导思想、教育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不断发展创新,既坚持传统又体现时代特色。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治本之策

无产阶级政党成为执政党之后,反腐倡廉建设就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从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关系看,人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思想意识支配下进行的。腐败现象的产生,首要原因是思想道德的腐败。思想道德是反腐败的第一道防线。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党员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的根本之策。

早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斯大林继承和发扬列宁关于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他特别强调对党的干部以及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次指出,必须“把党的干部的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在国家和党的任何一个工作部门中,工作人员的政治水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觉悟程度愈高,工作本身的效率也愈高,工作也就愈有成效;反过来说,工作人员的政治水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觉悟程度愈低,就愈可能在工作中遭到挫折和失败,就愈可能使工作人员本身庸俗化和堕落成为鼠目寸光的事物主义者,就愈可能使他们蜕化变质,——这要算是一个定理。” [9]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 [10]

1983年10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以后,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加强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 [11] 1989年,邓小平在总结改革开放十年来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最近十年的发展是很好的。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我们经过冷静考虑,认为这方面的失误比通货膨胀等问题更大。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所以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这是中国从几十年的建设中得出的经验。” [12]他又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 [13]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新世纪的进程中,江泽民反复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拒腐防变的根本性措施。他指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首先要抓思想,从思想教育入手。这是毛泽东、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治党治军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一条重要原则。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都已证明,一切工作的进步都应以思想进步为基础,都应紧紧抓住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 [14] “我们党历来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这是我们党提高自身凝聚力、战斗力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拒腐放变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15]他又指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是教育。无论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还是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防范腐败问题,都要坚持教育在先。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 [16]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将反腐倡廉纳入党的整体建设范畴进行全面规划,把推进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首要任务。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17] 2009年1月,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

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18]

从党的建设历史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从现实看,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风险考验。这是我们党反腐倡廉建设的目标追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实践路径

当前,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重点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党纪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权力意识教育,通过全面的经常的教育,真正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严思想道德防线。

1、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反腐倡廉教育的首要任务。理想信念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为实现人生的奋斗目标而发挥重要作用的精神动力,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重点是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帮助他们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原则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党和国家利益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把个人奋斗融入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之中,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2、党纪法规教育。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制度保证。国家的法律法规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的体现国家和人民意志、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要求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守的具有强制力行为规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名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用党的纪律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作为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自觉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威,坚持依法办事,实现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自身利益的和谐发展。

3、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在职业行为和职业关系的具体体现,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上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其心理意识、行为活动的总和。职业道德既有共性原则,又有个性要求。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作为担任国家公职的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由于其职业具有公共服务性的特点,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在职业活动过程中恪守从政职业道德要求,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道德意识和能力,干干净净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4、权力意识教育。权力意识是人们对权力的来源、使用及其价值等的认识观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权力的主体属性、权力的使用原则和权力的使用价值。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在党和国家机关担任公职的人员手中所拥有的公共权力都是由人民赋予的,应当按照党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所规定的原则正确行使,保证公共权力不被滥用。因此,党和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应树立正确的权力意识,充分认识公共权力主体是人民,理应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9页.[2]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第449页.[3][4][16] 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第74、94-95、418页.[5]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第351页.[6]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342页.[7][11][12][1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145、48、290、306

页.[8] 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第1页.[9] 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第461—462页.[10]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第1094页.[1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第2143页.[15]《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第1188页.[17]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第55页.[18] 胡锦涛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讲话[N].人民日报,2009-01-14(1).作者简介:夏绪仁,男,江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上饶师范学院社会科

学部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联系地址:上饶师范学院,邮编:334001,电话:***E-mail:xxren65@163.com

第四篇:论“忆苦思甜”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论“忆苦思甜”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佚名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4)

【摘 要】“忆苦思甜”曾经是我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这种方法受到冷落,很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进行宣传和使用。本文拟以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为契机,对我们党的“忆苦思甜”这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及其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可行性进行反思,并谈谈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创新应用这一方法,以更好地发挥这一方法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忆苦思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应用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早就在中国绝迹的‘忆苦思甜’饭,目前却在美国的不少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里大行其道,主要是为了让孩子懂得珍惜粮食,学会同情穷人。”

[ 1 ]

。这篇文章多少有点让笔者感到惊讶,并感慨于“忆苦思甜”曾经作为我们党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本文笔者拟以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为契机,反思我们党的“忆苦思甜”这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及其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可行性,并谈谈如何在新的时期正确创新应用这一方法,以更好地发挥这一方法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忆苦思甜”方法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践

“忆苦思甜”作为我们党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是指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种培养人们正确的国情观、历史观、发展观、生活观、价值观等的一种今昔比较教育方法和感受体验教育方法。

这种方法萌芽于我党早期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但正式起源于我们党1947年冬至1948年夏在军队中开展的以“诉苦三查”(“诉苦”是指诉地主阶级给予劳动人民的剥削之苦,诉国民党反动派给予士兵群众的压迫之苦;“三查”是指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核心的新式整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诉苦”由一开始专门针对“解放战士”开展的教育方法,后来被发展成为我党在军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诉苦”本身就带来“忆苦思甜”的特点,通过“诉苦”所有战士都知道,他们几乎都出身贫寒,在家里受尽地主老财的欺负折磨,而且解放战士大部分都是被国民党抓丁抓过去的,都挨过国民党军官的耳光和皮靴,重的还挨过鞭 子,但在共产党的部队,不仅没挨过打,还经常受干部的照顾。经过诉苦和一对比,效果就出来了,解放战士的战斗积极性就上来了。

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后来的“诉苦”已不是简单的停留于“诉苦”,而是帮助战士挖苦根,使所有战士都认识到“总苦根是蒋介石”,只有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劳动人民才能彻底翻身。用“诉苦”的方法教育部队,是我党我军的一大创造。一位美国学者把它称之为“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都没有过的政治手段”。他认为,“这样的集体诉苦比指挥员或是政委的任何说话都更有感染力,这样的教育是绝对不可以低估的,更是任何人也模仿不到的,倘若蒋介石也让他的士兵起来诉苦,士兵恐怕会起来反抗他们的长官”

[ 2 ]

。经过“诉苦三查”这场大规模的整军运动,使人民解放军提高了军政素质,极大地增强了战斗力。从此,解放战争时期,军队就经常借用这种带有忆苦思甜特点的“诉苦”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作战动员,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党的“八大”,为配合土地改革运动、入朝志愿军的军事动员、提高企业职工的阶级觉悟和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党在全国继续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忆苦思甜活动,以加强全国人民的阶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刚刚经历解放,新旧社会对比强烈,人们确确实实感受到旧社会的“苦”和新社会的“甜”;其次,我们党在那时的威信很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很高,组织活动总体而言很能得到群众拥护;再次,人们受理想主义的教育,对未来充满激情与想象,因而“忆苦思甜”的教育方法能够使人们朝着理想的目标更加努力。

1957年党的“八届三中全会”至1976年“文革”结束,由于我们党的“左倾”思想的影响和毛泽东对国内主要矛盾的错误认识,“八大”通过的正确路线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党的“八届二次会议”上正式通过了错误的总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问题的“左倾”理论,并在全国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忆苦思甜成为我们党激发阶级仇恨、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手段。上世纪60年代初军队中开展了以“两忆三查”(忆阶级苦、民族苦,查立场、斗志、工作)为内容的忆苦思甜,取得了一定成效,培养了一批军队中的典型人物。但到文革当中,在严重“左倾”思想下开展的“全国人民学解放军”的过程中,全国范围内刮起了以“忆旧社会之苦,思新社会之甜”为内容的忆苦思甜风。

“文革”当中的“忆苦思甜”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开诉苦大会”,请苦大仇深者上台控诉旧社会的地主、资本家和外国侵略者,以激起群众对万恶的旧社会的无比仇恨及对幸福的新社会的无比热爱;二是“访贫问苦”,主要是学校,让学生几个人一组,随意走访某个乡村的某户人家,去请那些老人回忆解放前的苦;三是“吃忆苦餐”,让群众记住当年苦,莫忘今日甜。尽 管形式多样,但由于这一阶段的“忆苦思甜”过于政治化、形式化和泛滥成灾,而日趋成为政治的御用工具。甚至有时候,由于组织过程中的不严密性和走过场,使得忆苦思甜活动出现组织者预想不到的负面结果。比如有些地方在忆苦思甜大会上就出现了把三年自然灾害之苦与旧社会的阶级之苦相提并论,甚至说旧社会之苦不如三年自然灾害之苦的情况。这样的“忆苦思甜”大大削弱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文革”结束以后,“忆苦思甜”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应用。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革”当中教育者对于“忆苦思甜”方法不恰当的应用造成人们对这一方法的反感。但是,到了上世纪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不断走向富裕,然而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日趋空虚,不少人生活在幸福生活中却感受不到幸福,于是有些人缺乏理想信仰和精神动力,意志消沉、精神颓废。也有些人在接受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同时,忘记了我们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和苦难,迷恋于糜烂的生活方式,造成挥霍浪费等。2000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当前,很有必要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在发展较快地区的干部群众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简称“双思”)的教育活动。“双思”从本质上讲就是“忆苦思甜”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新的形势下的创新应用。

二、“忆苦思甜”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可行性分析

有人说,新时期应用“忆苦思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合时宜,“忆苦思甜”的方法已经过时。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方法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大有继续继承、创新之必要。这种继承、创新既来自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需要,而且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可以通过努力使“忆苦思甜”的方法向着科学性、有效性方向发展,并继续在实践中发挥它应有的教育作用。

(一)“忆苦思甜”符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尽管这六十年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出现过一些失误,但总体而言,成绩是主要的,特别是我们党不断总结前进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地与进俱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立、实践、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形成了科学、可行、能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体系,使得我们的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世界感叹,甚至引起世界反华、排华分子的严重不安。妖魔化中国的“中国威胁论”的反华言论,在应该引起我们警觉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崛起的力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政策实施所带来的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然而,不少人在享受幸福生活 的同时,却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不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各种苦难生活,缺乏理想信念,不懂得勤俭节约,生活腐化;还有不少人不懂得如何正确地对待历史与现实,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知道如何珍惜现实创造未来从而使未来更美好;更有甚者,总是对现实生活横加指责,只看到党和政府工作中的缺点与不足,看不到党和政府工作中的优点与成绩,恶意抵毁党和政府的形象,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世界反华、排华分子的走狗。

如何对这些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方法还是“忆苦思甜”的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第一,“忆苦思甜”本身就涉及到历史和现实两个纬度,搞得好,既能使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近代苦难的历史,又能使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六十年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由此给我国的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使我们更好地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第二,“忆苦思甜”能够让我们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我们知道在由“苦”到“甜”的转变过程中需要人们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和作什么样的努力,以及人们怎样端正人生态度和作什么样的努力才能防止由“甜”再转变到“苦”,从而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践行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

(二)“忆苦思甜”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

“忆苦思甜”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其理论基础而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和教育心理学中的“比较教育论”。

1、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曾经指出:“工人阶级所具备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人数众多,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众多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 3 ]这就是说,工人阶级要解放自己,就必须接受科学理论的灌输,为知识所指导。列宁于1902年发表的《怎么办》,系统全面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灌输原理,指出:“工人阶级单靠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 4 ]。在中国革命中,毛泽东较早就提出了普遍深入地开展政治动员,要“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必须使每个士兵和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5 ]“忆苦思甜”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仅符合了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而且把“灌输论”作为其重要的理论基础。教育者通过科学组织“忆苦思甜”的各种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受教育者的认同感,更好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式的灌输,大大提高对人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灌输效果。

2、教育心理学中的“比较教育论”。心理学认为,比较、鉴别以及类比方法是人们的思维推理过程中具有最强认知能力的方法[ 6 ],因此比较教育论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很强的优势。比较教育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方式主要有横比法、纵比法、类比法。“忆苦思甜”的方法总体而言属于比较 教育论中的纵比法的范畴。纵比法在实践中的运用通常表现在:由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回忆过去,对比现实,从中得出有益结论,从而提高认识。忆苦思甜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着很大的潜力,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讲,对个人经历和成长经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回忆与对比,对于帮助个人人格的树立、提高思想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使“忆苦思甜”的方法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取得实效,必须事先对“忆苦思甜”活动可能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内在可比性的因素、举行“忆苦思甜”活动的目的与意义等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然后再进行精心的设计与组织实施。

三、“忆苦思甜”方法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应用

有人说,现在“忆苦思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在实践中非常难搞,这自然是个现实问题。但难搞不等于不好搞,关键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来进行。文革中“忆苦思甜”的方法之所以后来在实践越来越收效甚微,就是因为:一方面,对于“忆苦思甜”的目的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只注重将这种方法作为增强对执政党及其所领导的国家的情感认同的手段,没有看到这种方法对人自身全面自由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对于“忆苦思甜”的方式、内容没有进行认真的研究,将“忆苦思甜”过于形式化,甚至由手段变目的,缺乏理论的渗透、概括和凝练。

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该如何创新应用“忆苦思甜”这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呢?

(一)认真把握“忆苦思甜”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并进行精心的组织设计

一个成功的“忆苦思甜”教育活动,至少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增强教育对象对活动的目的、意义本身的理解;第二,要通过与教育对象的有效沟通,让教育对象对过去艰苦的生活有一个直观的体验;第三,要通过国情教育,提高教育对象对现实成就的认同感;第四,要通过理念信念教育,让教育对象对未来生活有一个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要求的理想追求。这四个方面的环节,每一个都很重要,特别是第二个环节更为重要。因为现在的教育对象,特别是年轻一代,对旧社会的“苦”没有太多的概念,即使对改革开放前的艰苦生活也没有太多的概念,他们赶上了好时代,因而如果没有对历史的深刻直观的了解,要使“忆苦思甜”活动得到年轻一代的接受是很困难的。而上世纪五十年代,“忆苦思甜”的教育方法之所以比较有效,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当时尚有较多的人曾亲历资本家、地主的剥削和压榨,忆苦能唤起他们对以往亲身经历的苦难回忆和与现状的比较,从而容易产生对现实的认同,从而对教育对象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二)把握“忆苦思甜”的质和量,并与教育对象进行有效沟通

为保证“忆苦思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能得到教育对象的喜欢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者首先应把握好“忆苦思甜”的量,其次要把握好“忆苦思甜”的质。“量”就是指“忆苦思甜”活动的频率,把握好量也就是要控制好“忆苦思甜”活动的频率。如果“忆苦思甜”活动过于频繁势必会淡化人们对该活动的兴趣,弱化活动的效果。“质”就是指“忆苦思甜”本身的内容,当然对于内容,表面上可能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教育对象在理解上的分歧,但实质上所谓的分歧还是在于沟通不够,造成教育对象不能正确理解所致。例如[ 7 ],有一个父亲觉得女儿实在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想到列宁所说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的教诲,让他十分忧虑。他想起小时候父母对他们进行的忆苦思甜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于是就找来了电影《白毛女》,叫女儿看,边看边点评。爸爸说:“黄世仁多可恶啊!讨债逼死了杨白劳!”女儿却说:“欠债还钱,这不很正常吗?”爸爸愣了!被女儿顶得无以对答。看到喜儿被黄世仁欺侮了,逃进了深山,爸爸说:“王世仁真该干刀万剐。”女儿却说:“我看喜儿特傻!能傍上黄世仁这么个大款,不也挺好的吗!”爸爸的肺都要气炸了。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问题还是出在沟通不够。这个女儿显然没有理解那个债是怎么形成的,当一个人实在没有钱还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出于人道原则给予宽限或减免;傍大款是不是生活就能过得幸福等。只有有效沟通才能使“忆苦思甜”教育更加深入有效。

(三)新时期采用“忆苦思甜”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在这方面,我们既可以借鉴美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也可以继承以往我们在忆苦思甜教育方法的好的做法。美国也有思想政治教育,但在美国,并没有进行大量的唯政治性的说教式教育,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生活文化当中,通过电影、各种大众传播媒体等载体来进行,使民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在我国以前的忆苦思甜教育中,也有一些好的做法值得继承,如通过电影、歌曲、图片等形式艺术地进行宣传教育。借鉴美国经验和我国以住的好的做法,新时期采用“忆苦思甜”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借助于电影、电视,以纪实、写实的手法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以及他们试图改变痛苦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努力;第二,借助于免费的图片展览,组织教育对象进行参观,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伟大成果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富裕生活,以直观形象的对比唤起教育对象对现在生活的热爱和对党的热爱;第三,开发和建设好红色旅游基地,并尽可能的免费开放,这样既可以让教育对象有能力去旅游、并通过红色旅游感受当时革命战争时期先烈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所承受的巨大困难和无私奉献精神;第四,建立网络“忆苦思甜”的网站,将历史教育、现阶段的国情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表现出来,让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分析、学会辨别、学会思考、学会珍惜、学会追求;第五,适度进行体验式的实践教育活动,让教育对象在实践中去体验、感悟生活的艰苦,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1] 陈云珍.美国的“忆苦思甜”教育[J].家长,2008,(Z2):29-30.

[2] 新华社.红色记忆:新式整军运动[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hownew.asp?ID=49880.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6-607. [4]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 [5]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81.

[6] 埃克林.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77. [7] 修竹.当家长还需要学习吗?[J].少年儿童研究,1998.(5).

第五篇:试论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有机融合朱国平1

(南京邮电大学学生工作处,江苏南京 210003)

【摘要】随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趋严峻,而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往往有着较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我们应该将平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有机地融合起来,并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大学毕业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建立,根本性地提高其择业的核心竞争力。

【主题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融合根据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007年11月23日的报道,2007年全国高校共有应届毕业生495万人,2008年则增加至559万人。预计2009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将继续增加至590万人以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全国高校基本上都对在校学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就业指导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比较明显,这就导致毕业生为了就业而参加指导,或者说为了更好的就业而带有一定的机会主义目的地学习就业技巧,这背离了开设就业指导课的初衷。如何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有机的融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最终提高其综合素质值得我们研究。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往往将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就业作为自己各种行为的依据,同时由于对社会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及思想上的一些误解和困惑,这必然就导致产生一些错误的思想,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又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意识和行为存在一定的偏差。

1.学习目的趋于“势利”化。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对部分大学生在校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较为主动地接受教育和认真学习。但是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则趋于“势利”,他们对于那些对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有利的、有促进作用的课程会认真学习,但是对于那些似乎与就业无关的课程则一般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这样就不能全面地掌握本应掌握的知识,与自身综合实力的提高极为不利。

2.择业理念过分趋于功利化。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最看重的还是自身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舍弃了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过度地追求那些地域好和薪酬高的单位,从而表现出就业意识和行为的功利性。

3.曲解“就业难”的本意。我国的区域间市场经济发展出现一定的不平衡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毕业生的流向不是很合理。目前我国的人才总量基本上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但是缺乏那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较强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同时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以及【作者简介】:朱国平(1973—),江苏泰州人,助理研究员,现就职于南京邮电大学学生处,主要从事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私营企业很难招聘到人才。所以,目前的“就业难”实际应该表现为获得就业机会不难,但是寻求很高的就业质量较难。

4.择业和工作初期的诚信流失。在择业的过程中,少量的大学生为了尽早找到合适的岗位偶尔会实施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向用人单位提供虚假的就业自荐材料、笔试或面试中聘用“枪手”拔高自己、与用人单位恶意毁约等等,毕业生的不诚信行为造成就业工作中的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造成用人单位的不满,影响了用人单位招聘的正常进行,干扰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正常运转,给用人单位、学校以及其他同学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工作的初期,部分毕业生又害怕吃苦、缺乏责任心、缺少实干精神,给本人的成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用人单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5.择业过程中心理素质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不深刻、对自身实力的判断不准确、对职业的理解不深入,加上所受的挫折教育较少,所以心理比较脆弱,心理准备明显不足,经常会有胆怯、焦虑、急躁等表现,他们一旦求职遭遇失败就会丧失继续奋斗的信心和勇气,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另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

1.课程教育的内容针对性不是很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开设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党课和团课等形式得以体现,但是现在的政治理论教育理论性很强,课程内容相对滞后,形式比较单一,且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很密切,这必然导致大学生参加这些课程学习的时候存在一种得过且过的心理。

2.日常的基础文明教育的时效性不长。各个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了各项专题教育、专题活动,活动开展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活动期间大学生往往都能表现出良好的素质,但是活动结束以后部分学生又恢复了本来面目,甚至还会有倒退现象。

二、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虽然有各自的侧重点,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在对象、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上还是有较多的共同点的,且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成才,所以非常有必要将二者的教育实施过程有机融合起来。

1.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共同点。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的最终目 标都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极力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够成长为具有高度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四有新人”,帮助其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教育的内容方面,就业指导的职业理想、职业观和职业道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促进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减少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促进其认真并牢固地掌握科学文化知

识。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适应不断变化的择业和就业环境,有助于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高度的自信心去参与各种竞争,并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3.就业指导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展开。传统的一体化、一元化的理想色彩浓郁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表现为空洞无力的说服教育,没有很好的群体针对性和层次性,也就难以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就业指导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全面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就促进呢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就业指导可以将学生的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社会实践和观念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开展思想教育、诚信教育以及行为规范等教育,则可以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另外,就业指导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他顺应环境的变化,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将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将共性教育和个性指导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这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拓展。

三、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要点

1.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就业指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中重要性。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将就业指导工作起到实效,这是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实施部门——高等学校重视的一个问题。无论是专门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是专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院(系),都应该加强自身工作与其他工作相结合、相配合的认识,要以最终的培养目标为基准,极力拓展工作方式,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就业指导的功能、目标和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通的,就业指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就业指导的一条主线,二者有机的结合、融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要有的放矢,要根据学生群体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既要做好“规定项目”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做好“自选项目”的创新和针对性,即在做好必要的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择业思想、择业理念、择业道德等的专题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工作。要实现全程教育和阶段性教育的结合,针对部分大学生还要进行一些个体性的说服教育工作。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还需要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要将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使他们能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的必要性,要多采取一些互动性、趣味性等实效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使大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引导、培养大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自发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在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大学生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选择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的人生态度。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在做好日常的政策宣传、技巧介绍的同时还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业指导课的内容还应该包括国情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诚信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鼓励、支持和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就业实习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校内外的环境,这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鼓励大学生敢于想问题、敢于提问题,多采取一些

互动环节,这样无形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去,既达到就业指导的教学目标,又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二者相互促进,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现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应该充分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我们要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大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工作,加大道德品质的教育工作,与大学生的就业相结合变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动学习;同时,在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科学地、正确地认识就业。高校应吸纳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参加到就业指导教师的队伍中来,利用他们的丰富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在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吸纳部分就业指导的教师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中去,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来促进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有机地融合起来、有效地结合起来,必然会很大程度地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较大幅度地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 【参考文献】

[1] 中发〔2004〕1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 夏金元。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辽宁教育研究,2007(5)。

[3]曹虹、黄承。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作用。当代经理人,2006(1)。

[4]张正华。关于在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教育的探索。教育与职业,2006(8下).[5]何海燕。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6)。

[6]靳勇。关于高校德育内涵和层次性的辩证思考。系统辩证学学报,2000(10)。

[7]周斌。高校德育目标定位的层次性问题思考。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3)。

下载论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与实践

    摘 要: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状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视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可以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使思......

    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化管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化管理 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化管理 文章以某供电企业为例,结合作者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剖析了电力......

    浅谈高校后勤企业细节服务与精细管理

    浅谈高校后勤企业细节服务与精细管理 当今的时代,是细节的时代。同时,也是精细化管理的时代。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当今的校园市场已经不同于十年前的校园市场,它已经逐渐融入到......

    论社区管理与服务

    论社区管理与服务 社区管理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社区基层组织与社区居民、社区单位等部门或机构,为了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动社区全方位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社区的各种事务......

    论农机监理工作中的执法与服务

    论农机监理工作中的执法与服务 山东省莱阳市农机监理站 宋希洪 “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是我们农机监理工作的宗旨,保障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是我们农机监理部门的职责和任务。随......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环境”关系论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环境”关系论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宇文利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人与环境”关系论是他们批判地分析并超越了前人关于人境关系思......

    论执法与服务在农机监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执法与服务在农机监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作者:杨淑华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7期 “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是我们农机监理工作的宗旨,保障农业机械的安全......

    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

    1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开发知识价值的工具和保障,也是知识创新体系的内在动力。因而知识管理成为一种备受社会推崇的管理思潮。这种态势巩固了知识作为社会战略资源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