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高中语文复习情况调查与思考调查表
高中语文复习情况调查与思考调查表
1.你对语文的兴趣如何?()
A浓厚B、一般C、没有
2、喜欢语文课吗?()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3、你的语文成绩一般在()按100分计。
A、85-95B、75-85C、65-75D、及格左右也难保会牺牲掉
3、你在课堂上常处于什么状态?()
A.以听老师讲为主B.靠自学为主
C.课文有意思就认真听,受课文的内容而影响听
4、你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哪一种?()
A.教师讲,学生听B.师生共同探讨C.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讨
5、除上课外,你每天用于语文复习的时间是()
A、1小时或1小时以上B、0.5至1小时C、0.5小时或以下
6、你最喜欢的语文作业的形式是:()
A、抄书写词语B、背诵记忆C、做练习D、周练或作文E、基本没有
7.你个人拥有的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情况。()
A、都有B、一到两本C、都没
8.平时你写日记或自发写随笔的情况。()
A、经常B、偶尔C、没有
9.你认为你对考试中哪类知识掌握的比较好一些?(可多选)()A语言基础知识B科普文C文言文D诗词鉴赏 E名句默写F现代文阅读G语言应用题H写作
10.平时你有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如果没有,为什么?如果有,请简单谈谈你爱读哪一类书或报刊?
答:
11.是否喜欢作文?原因??
12.你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老师是怎样的?
答:
13.就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你有什么希望或建议,最想跟严老师说? 答:
14、高中的语文学习,你有何打算?
2009年10月
第二篇:复习与思考
复习与思考
模块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事件树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其理论基础是系统工程的决策论。事件树是从决策论中的 引申而来的。A.决策树 B.流程图 C.可靠性图 D.图论
2.在绘制事故树时,事件Bl和B2中有一个发生,事件A就会发生,则应使用
表示三者的逻辑关系。
A.非门 B.或门 C.与或门 D.与门
3、《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生活设施
B.福利设施
C.安全设施
D.环保设施
二、简答题
1、如何绘制成功树?并举例说明。
2、说明事故法则的概念,它对安全工作的启示是什么?分析其在安全工作中的应用。
3、我国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那几种?
模块二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后,单位负责人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富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报告。
A.1
B2
C4
D5
2.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A 7
B 3
C 1
D5
3.根据规定,特大事故是指造成()人以上死亡,或者()以上重伤的事故
()
A、30,100
B、10-30,50-100
C、10-30,10-50
D、20,100
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人民检察院。
A、团委
B、交通部门
C、工会
D、公路部门
5、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将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A、重大事故
B、较大事故
C、特大事故
D、事故
二、多项选择题
1.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及()。
A、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B、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C、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D、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2.以下关于事故调查权限说法正确的是:()。
A、重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B、较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C、一般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D、对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3.现场勘察的原则有()
A、及时
B、全面
C、细致
D、公平
E、客观
三、简答题
1.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有哪些法定职责?
2.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备的条件? 3.事故调查组组长的职责?
模块三练习题
一、简单题
1、怎样收集与事故有关的物证?
2、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应该怎样处理?
3、进行事故现场的勘察,应遵循哪些原则?
4、询问当事人时应注意的事项?
模块四练习题
一、请简述调查报告的格式。
二、请同学们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编写一个事故调查报告的实例。
模块五练习题
一、请根据以下案例内容制作幻灯片,要求版面简洁明了。
2009年8月15日,某港商独资工艺玩具厂发生特大火灾事故,死亡84人,伤45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60余万元(时价)。该厂厂房是一栋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一楼为裁床车间,内用木板和铁栅栏分隔出一个库房。库房内总电闸的保险丝用两根铜丝代替,穿出库房顶部并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用套管绝缘,下面堆放了2米高的布料和海绵等易燃物。二楼是手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一间厕所改作厨房,内放有两瓶液化气。三楼是车衣车间。•该厂实施封闭式管理。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还堆放杂物;楼下4个门,2个被封死,1个用铁栅栏与厂房隔开,只有1个供职工上下班进出,还要通过一条0.8米宽的通道打卡;全部窗户外都安装了铁栏杆加铁丝网。
起火原因是库房内电线短路时产生的高温熔珠引燃堆在下面的易燃物所致。起火初期火势不大,有工人试图拧开消火栓和用灭火器灭火,但因不会操作未果。在一楼东南角敞开式货物提升机的烟囱效应作用下,火势迅速蔓延至二、三楼。一楼工人全部逃出。正在二楼办公的厂长不组织工人疏散,自顾逃命。
二、三楼约300多名工人,在无人指挥情况下慌乱逃生。由于要下楼梯、拐弯、再经打卡通道才能逃出厂房。路窄人多,浓烟烈火,致使人员中毒窒息,造成重大伤亡。
经调查确认以下事实:
1、该厂雇佣无证电工,长期超负荷用电,电线、电器安装不符合有关安全
规定要求;
2、厂方平时未对工人进行安全防火教育培训;发生火灾时,厂长未指挥工人撤离,自顾逃生;
3、该厂多处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对于消防部门所发“火险整改通知书”,未认真整改,留下重大火灾隐患,以 向整治小组个别成员行贿等手段取得整改合格证。该厂所在地镇政府对此完全了解,不但不督促整改,还由镇长授意给整治小组送钱说情。
模块六练习题
根据以下情况介绍以及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关信息,请对全国2009年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并制作相应的统计图。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今日通报,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其中,酒后驾驶导致的事故死亡人数降幅明显。
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0.1%、7.8%、9.8%和10.7%。
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4起,同比减少5起。全国万车死亡率为3.6,同比减少0.7。
公安部分析称,200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死亡人数降幅明显,同比分别下降10.1%、13%和15.2%。8月15日开展严厉整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以来,全国因酒后驾驶肇事导致人数同比下降39.6%。
二是国省道发生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同比下降9.8%,高速公路平均百公里发生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10%。
三是恶劣天气导致的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增加,特别是下半年全国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同比上升13.3%。从全国各片区情况看,西北片区恶劣天气发生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同比增幅最
大,上升22.9%,东北、华东和华北片区分别增加8.9%、8.2%和3.1%。
四是摩托车肇事导致死亡人数波动上升。自3月份以来,摩托车肇事导致的死亡人数呈逐月波动上升,无证驾驶、未按规定让行、超速行驶是摩托车肇事的主要原因,导致的死亡人数分别占摩托车肇事死亡人数的25.1%、11.7%和8.1%。
五是营运车辆肇事导致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比例上升。共19起,占同类事故总量的79.2%,同比增加3.3个百分点。营运车辆肇事导致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8起为驾驶人超速行驶导致,占42.1%;14起发生在国省道,占73.7%,同比增长7.7个百分点;8起事故中肇事客运车辆的营运距离小于400公里,占42.1%,同比增加3.2个百分点。营运车辆肇事比例居高不下,主要是个别运输企业对从业驾驶人员录用把关不严;少数运输企业违法挂靠经营,给明显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营运车辆安全发放二级维护合格证;部分运输企业不履行对驾驶人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职责;一些地方运输管理机构不对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追究相关责任。
案例一: 某铝矾土矿事故
一、背景
某铝矾土矿(以下简称铝矾土矿)建设投资100万元,矿主李某。该矿建于某年8月,同年9月17日到县工商局办理了工商名称预留登记。10月26日,李某和该矿所在村委签订了开采合同,规定每年向村委交纳资源流失费24000元。11月22日,李某持村委盖章同意的申请书到镇政府申请办矿,11月28日镇政府同意,报县矿管局。县矿管局在初审责任表上签署意见后报市国土资源局审批。市国土资源局于次年3月25日将“采矿许可证”颁发给李某。至事故发生时,铝矾土矿一直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也没有建立排水系统。
二、事故经过
铝矾土矿井深42m,东西向为倾斜主巷道,主巷道两侧每隔7——10m分6个中段开采。2002年5月16日22时,矿主李某、技术员王某指挥7名矿工在井下第六中段作业。17日凌晨1时许,矿工刘某等4人打了9个炮眼,并装上炸药,由矿工张某放炮。张某点炮后到第五中段巷道躲炮,矿工邵某在第三中段巷道躲炮,甘某在第一中段巷道躲炮。响完两炮后,从第三中段巷道透水出来,5min后第四中段以下巷道淹没。井下电缆被水冲毁,失去照明。邵某摸黑沿主巷道来到绞车旁,与甘某一起上井,将井下情况告诉技术员王某。王某立即带着矿工下井,发现水已漫到第三中段,井下5名矿工失踪,马上上井报告有关事故情况。接到事故报告后,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县安全办、公安等有关部门组织抢救,花费10万元租用了抢险救灾设备,经过33h的抢救,于18日15时将5名遇难矿工尸体运到地面。事后,给每名遇难者赔偿5万元,事故调查处理费用10万元。
1、请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按事故发生的原因指出这次事故的类别。
2、在事故统计中,这起事故应该统计在()中。A、煤矿事故
B、非煤矿山事故
C、非矿山事故
3、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按伤害程度可分为轻伤、重伤和死亡。请问如何区分轻伤和重伤?重伤的最高损失工作日是多少?
4、请计算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和直接经济损失
案例二:
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事故调查
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省属国有企业,各级机构健全。某日16时22分,公司所属4PE装置在停车检修过程中,操作工对V-306(排料回收槽)进行工艺处理,打开V-306放料阀,排放粉料。操作人员见排出的粉料与往常不同,有烟雾状气体出现,便立即关闭了放料阀。因排出物中夹带三乙基铝和丙烷等可燃气体,瞬间三乙基铝遇空气后自燃,造成排出物中的可燃气体闪燃,使在距出料口下风侧20m处工作的某建设公司2名检修工甲、乙被烧伤。经医院诊断,甲需要休息3个月,乙需要休息1年,才能正常上班。
1、请问这起事故应该由谁组织调查,哪些人员参加事故调查?
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的规定,甲、乙两名受伤者是否都为重伤?
第三篇:高中语文复习策略与重点
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运用近两年来,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题比例减小,测试的重点在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和作文这三个方面。从考生个人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实际状况上看,除作文外,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第二轮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对这几部分内容的复习。
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过去的考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文章读不懂,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平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习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阅读练习中考生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语言表达题,近两年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换用等能力,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甚至中学生的作文。这类试题多呈综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个能力点;多呈开放性,答题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和联系能力。
作文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也应加强对必考的古代诗文阅读的复习。本部分复习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课本第一
吃透弄熟。各项知识构成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点线面结合,记忆、分析、比较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吃透弄熟课本知识的网络结构和深层含义。
抓好重点。考前要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后期复习没有必要每点平均用力,学生要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衡量,抓住每一个考查范围中的重点知识。
2.效率至上
计划性强。考生对复习的内容要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短期计划。
方法灵活。如利用零碎时间复习文言虚词,因分散则容易掌握。
精选试题。概括说,就是“选、读、译”。“选”的关键是精。选好后不凭借任何辅助读物自己去读它,有读不懂的地方要善于“推导”和“借助”,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译”的关键是准确。
总之,学习文言文,目的是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写作意图、作者的观点倾向以及布局谋篇的特点等。
第四篇:依法行政的调查与思考
多措并举抓整改 严格执法提效能
——从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看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复议制度是行政机关内部实行层级监督,自我纠正错误的具体行政行为,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被侵犯的合法权益获得救济的法律制度。市法制办认真贯彻落实行政复议法,积极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有效化解了部分行政争议,切实维护了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2011年至今,我市共受理并按要求办结行政复议案件15件,经审理依法撤销7件,占复议案件的46.7%。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我市法制办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同时也对有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行政执法案件监督检查和复议案件办理情况看,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重点存在“三重三轻”问题。
(一)重罚款,轻纠改。主要表现为:1.只罚不纠。一是对违法行为只罚款了事,对已违法且存在严重隐患,甚至已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不予追究责任。二是对在执法过程中查获的设备、设施或国家规定的违禁物品,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罚款放行的错误做法;2.手段单一。一是只对查到的问题进行处理,而对表面现象背后的隐患问题不注意
追查;二是部分执法人员不认真领会“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处罚条款往往只填写“罚款”一项,不注意运用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改正、责令停业整顿等措施,致使某些违法人员误认为执法机关只要罚款,不管纠正。
(二)重实体,轻程序。在7个被撤销的行政执法案件中,有5个案件程序违法。主要表现在:1.随意简化程序。有的将一般程序案件当作简易程序案件来处理,只图简单省事。有的省略告知、听证程序,对案件的拟处理结果不予集体研究审议。而有的执法人员则往往只给当事人出具一张处罚决定书,而省略亮证、告知等程序。2.有意规避法定程序。一是对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变通处理以规避法定程序。一些被处罚的当事人为了自身利益和声誉,要求执法部门不要下处罚决定,自己以“变通”的方法交钱了事。二是执法人员主动与当事人协商来规避法律。为了尽快结案、息事宁人,一些执法人员就主动和当事人协商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只要谈妥,即行处罚。
(三)重证据,轻规范。在办案过程中,有的执法部门只重视证据的收集而忽略法律文书的规范化制作,主要有以下问题:1.有的文书执法人员不签字;2.询问笔录修改过后,执法人员不要求当事人签字确认; 3.有的案件当事人以不识字为由请执法人员代笔填写,自己只按手印,或者执法人员擅自代其填写;4.处罚决定书和罚没收据上的当事人不一
致;5.处罚决定书中的部分事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有的部门制作处以罚款的决定书时,直接要求当事人“于×日内,将罚款如数交到××局”,明显违反行政处罚法关于“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的规定;6.处罚决定书中的当事人姓名或名称与其身份证或营业执照实际登记内容不符;7.现场检查笔录和询问笔录内容过于简单,不反映违法事实和违法现场涉案物品的数量、质量和状态。等等。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个别领导重视不够。按照有关规定,行政执法行为实行首长负责制。但仍有个别执法部门的主要领导对行政执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指导,甚至对执法人员的办案过程和案件处理情况从不过问,以至于执法机构形同虚设,程序错误从不改正。
(二)思想存在较大偏差。个别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存在一切向“钱”看的倾向,对已发生或存在隐患的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而且存在怕麻烦、怕费事、怕人情、怕出错的消极畏难情绪,认为差不多就可以,没必要深究不放。
(三)内部考核和管理机制不健全。有的执法部门为自收自支单位,将罚没款数与工资挂钩,有的部门则将罚款数额与工作业绩和奖惩挂钩,从而导致办案人员片面追求罚款数量,忽视办案质量。此外,有的部门缺乏必要的制度建设,管理模式落后,纪律松散。
(四)部分执法人员凭经验办事。有的执法人员信奉经验主义,忽视对新法律法规的学习,认为程序问题是工作上的步骤和方法的问题,只要实体上合法,程序上无所谓;还有人认为即使程序错了,也不影响案件的定性和处罚。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夯基础,优素质。一是进行优化发展环境思想教育学习,提高系统执法人员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环境意识,促进执法人员实现三个转变。即在执法理念上,由“重管理轻服务’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转变;在执法行为上,由“随意执法”向“规范执法”转变;在执法方式上,由“刚性执法”向“柔性执法”转变。二是建议各执法部门采取“三个一”的学习形式,即:“一年一期一培训”就是每年邀请法学专家或资深律师举办一期专题讲座,讲解依法行政的新形势及存在的疑难问题,并由执法人员交流各自在案件办理核审等工作中的经验,从而有效促进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一季一法一考试”是指每个季度确定一部法律为考试内容,执法人员以自学为主,考试成绩纳入工作考核范畴。“一月一案一分析”即每月组织一次案例分析会,执法人员各抒己见、加强交流。除此之外,各法部门可以组织开展与法院系统的工作研讨、交流活动,努力探索增强执法办案技能的新途径。
(二)抓规范,强监督。一是加强对行政缺位的监督。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责任体系,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任务和目标,按要求加强绩效检验,强化执法监督,坚决杜绝执法不到位、“重罚轻纠”等行政缺位现象发生。二是做好内部横向监督。在执法监督工作中,除上级对下级的执法监督外,行政机关内部应注重加强同级机构之间的监督,有效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三是抓好对过错执法的监督。研究制定《扣留、封存和罚没款物管理规定》,对行政处罚案件中扣留、罚没的财物进行全程监督,以防止过错执法现象发生。
(三)定制度,提效能。一是健全案件主办人制度。通过考试筛选,将业务骨干作为案件主办人,赋予其在案件查办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调查取证、应急处理、定性处罚等方面的权力,并实行限时办结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二是确立等级办案制度。将办案人员分为若干等级,让大家竞争择级,从而建立激励奖励机制,对不同等级的办案人员实行不同奖励,而未取得办案人员资格的则不予奖励。三是实行案件回访制度。行政处罚后,绝对不能一罚了之,必要时可以聘请行风监督员对被处罚的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案件实体和程序有无瑕疵、办案人员是否廉洁自律、是否有徇私枉法和吃、拿、卡、要的情形等,确保各项行政处罚措施和规定都能落到实处。
第五篇:七五普法调查与思考
七五普法调查与思考
一、调查背景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决定》着眼于“全面”二字,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重大决定,是普法依法治理的纲领性文件,为**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2015年是“六五”普法的收官之年,为认真总结“六五”普法的先进经验,全面规划“七五”普法工作,找准工作重点,明确工作目标,确保工作成效,做好“六五”普法和“七五”普法的顺利衔接,特广泛收集各乡(镇)、各单位、各群体对即将启动的“七五”普法规划的建议和意见,开展调查研究,为做好“七五”普法工作奠定基础。
二、“六五”普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形式主义现象。“六五”普法过程中,形式主义的现象依然明显,部分部门、部分单位认为普法教育是软任务、软指标,没有将其重视起来,“重形式、轻效果”等走过场现象不在少数;职责不落实,协调配合不够,普法资源运用不充分,对普法工作积极性不高,措施不够有力,为了考核而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甚至时有厌倦情绪产生。
二是法治意识淡薄,社会法治氛围不浓。部分群众法治意识不强,本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想法,发生纠纷时首先想到的是信访,使一些本该纳入法治轨道解决的问题涌向信访部门;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解决问题时用情不用法,治标不治本,容易导致群众的不满,从而引发新的矛盾;一些私营企业业主急于发展经济,对费时费力又费钱的普法工作重视不够,不愿投入,对自身的法律学习和对员工的法制教育难以落实,导致劳动纠纷、劳资纠纷、非法用工等问题时有发生。
三是存在薄弱环节,普法效果不够明显。在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社会矛盾层叠交织,普法教育工作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因而出现重点对象抓而不紧、工作难点缺少办法、工作盲点教育不到位等薄弱环节。如,法制副校长、法制班主任讲课内容缺乏针对性,讲课形式单
一、简单枯燥,导致学生学法积极性不高。农村人口分散、流动性大,群众素质低等因素,导致普法教育组织难度大、实施效果不明显。
三、“七五”普法面临的新形势
1.群众“信访不信法”的惯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调解、诉讼等社会矛盾解决主渠道的挑战。社会治安压力增大,安全WW形势错综复杂。深入开展普法宣传,不断增强公民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提高各级政府和部门运用法律手段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尤为重要。
2.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群众法律意识的逐步增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利益,已成为广大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最大驱动力,群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越显迫切,法制宣传教育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观念、引导法治行为的社会责任日益重大。
四、“七五”普法的内容、载体和方法创新
(一)“两个转变”实现普法内容的更新。一是从普法工作要求向受众需求转变,突出针对性。不同的普法对象对法律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普法内容只有根据受众需要、紧密联系实际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因此,在普法教育工作中要变“我宣讲什么,群众就学什么”为“群众需要什么,我就宣讲什么”。我们可以通过深入村(社区)发放调查问卷,对群众的法律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婚姻家庭、社会治安、征地拆迁等),致力于帮助群众解决疑难问题,将普法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群众切身体会到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处,提高群众学法的积极性,增强普法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从“灌输式”教育向“服务式”教育转变,突出创新性。法律知识浩如烟海,其博大精深、义理精微,即使是专业的法学人士,穷尽白首也不能尽一经之感。因此,普通民众误读或者片面理解法条的内涵也实属正常。为避免群众走入法律解读的误区,就需要我们在普法教育中加强对群众表达合理诉求的方式和渠道的引导,突出对矛盾纠纷解决途径的宣传,确保其在纠纷发生时总能找到正确的方法、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在通过法治手段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升群众的法律认知水平。
(二)“两大载体”突出普法方式的创新。一是文化载体。充分挖掘村(社区)的民间文化资源,鼓励乡(镇)、村(社区)现有业余演出队自编自导自演法制文艺节目,通过文艺宣传形式,将枯燥的法律条文生动化、形象化,易于群众接受,更好地提升普法实效。二是广播载体。广播作为一种传播面广、表现力强的法制宣传方法,充分利用村、社区小广播,按时并结合特殊节日循环播放有针对性的节目,让老百姓即便在田间地头也能受到法制教育,从无形之中将遵纪守法、学法用法的意识植根心中。
(三)“四个结合”力求普法教育取得实效。一是将普法教育与难点工作相结合。针对城镇建设征地拆迁、电站建设移民搬迁等矛盾比较突出的重点工程、重要领域,适时加强人民调解法、信访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和激化。二是将普法教育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将法制宣传工作与精神文明、党建的建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等重点工作相结合,抓紧党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普法宣传的带动、辐射作用。三是将普法教育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机关、各部门通力协作,在放心消费、安全生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信访WW等工作中寻找普法契机,以群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为切入口,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服务“三农”工作。四是将普法教育与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相结合。在开展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中,结合调解个案、援助实例,有针对性地宣传相关法律法规,通过以案释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让群众在受援过程中知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程序,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达到法律服务、普法教育双丰收。
(五)进一步深化重点对象学法用法。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将其作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在以往的普法中,部分领导干部仍然存在着重经济工作轻普法教育、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基层普法轻自身学法等问题。“七五”普法中,要继续坚持并完善党委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学法、国家公职人员学法、农村基层干部学法等重点对象学法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普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的实际效果。二要深入开展“读法律书、做守法人”主题教育。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青少年群体的特点,采取“家长学生同学法”、“青少年学法心得交流”、“青少年模拟法庭”等多种有效形式,使青少年法制教育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活泼,更加易于接受;引导青少年在自主参与、法治实践中树立起崇尚法律、尊重法律、依法办事的自觉意识。三要继续做好农民工和流动人口学法用法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民工、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体系。认真组织开展“农民工学法维权月”活动,组织开展流动人口及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讲座、提供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突出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使其了解和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
(六)打造普法工作新亮点。一要以学校为主阵地,构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在县直学校、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及中学打造具有示范借鉴作用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班主任的作用,利用学校已有的书画长廊、漫画墙、图书室、微机房、小剧场等硬件设备,广泛开展校园法制短剧、法制小报制作、法制漫画比赛等活动,将法治文化与书香文化相结合,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将法律知识以“法律维权篇”、“案例警示篇”、“犯罪矫治篇”、“名人榜样篇”等不同的篇章展示出来,营造学校浓厚的法治氛围,让学生们再潜移默化中提高知法懂法、明辨是非的能力。二要加强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随着村(社区)文化广场及活动场所的修建,要以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等阵地载体,广泛开展法制讲座、法律宣传咨询、法治文艺演出等活动,让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崇尚法治的理念。
(七)建立完善普法教育机制。一是构建普法工作领导机制。建立以党委、政府为核心的领导机制,坚持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地区和部门的总体发展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督促、统一检查,形成以党委统一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体系。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构建普法工作组织保障机制。首先要从法律制度上确立组织保障机制。目前,绝大多数单位都有普法的组织机构,但一些单位的普法机构作用不大,工作推进力度不够,普法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必须通过法律制度来确立普法组织机构的职能和权限,让其真正在全民普法中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这就不仅要求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建立普法教育机构,更要求各部门、各单位的普法教育机构履行其相应的职能,不能成为摆设。三是构建普法工作责任机制。全民普法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要全社会来共同参与,一方面需要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制度来明确各自的责任。因此,必须通过制度来明确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职责,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这样才能做好普法工作,普法教育的质量才能得到提高。四是构建普法工作资源整合机制。在教育的手段上,普法教育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相通的,拥有的资源可以共享,在普法教育中,我们要克服部门、乡镇、单位之间工作不沟通、不协调、不配合的现象,必须树立“大普法”观念,整合资源,使普法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渗透,在工作中开展普法教育,提升普法依法治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我们必须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全员参与,坚定不移地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