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介绍贿赂罪的外延是否包含转交行为
介绍贿赂罪的外延是否包含转交行为
【案情】
甲被起诉后,其父丙为使甲获得轻判,四处托人,得知丁的表兄刘某是法院刑庭庭长,遂托丁将15万元转交刘某。丁给刘某送15万元时,遭到刘某坚决拒绝。
【分歧】
对丁某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丁某的行为构成介绍贿赂罪。甲父丙并不认识刘某,其通过丁给刘某送钱的过程,实际上是丁某起到了沟通关系的作用,丁某的行为构成介绍贿赂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丁某的行为构成了行贿罪的共犯。丁某替丙给刘某送钱,已不单单是介绍行贿者与被行贿者认识,而是有了实行行为,即贿赂行为,系行贿罪的共犯。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正确处理本案的关键在于弄清介绍贿赂罪与行贿罪的共犯之间的关系。
学界一致认为介绍贿赂就是在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沟通关系、撮合条件,使贿赂行为得以实现的行为。对于介绍贿赂的外延,学界则有不同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介绍贿赂罪与行贿罪的共犯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介绍贿赂的外延只限于在行受贿双方疏通渠道、传达信息、调和分歧,使贿赂行为得以实现的行为,不包括具体的实行行为,转交财物。第二种观点认为,介绍贿赂罪与行贿罪的共犯之间是一种交叉关系,介绍贿赂行为不仅包括疏通渠道、传达信息、调和分歧等行为,在实施疏通渠道等行为的同时,转交财物的,也应视为撮合条件的范畴之内。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
我国刑法对行贿罪与介绍贿赂罪设置了轻重不同的刑罚,介绍贿赂罪不仅要求“情节严重”,而且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行贿罪不要求“情节严重”这一要件,并且最低刑期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实,介绍贿赂原本就是行贿罪的共犯行为,只是刑法为了体现宽严相济、打击犯罪的目的,特将介绍贿赂从行贿罪的共犯行为之中分离出来,单独定成一个罪名介绍贿赂罪。介绍贿赂行为其实可以看作是犯罪预备行为,为实施犯罪而制造条件。替行贿人转交钱款的行为,实际上是参与到了行贿的具体行为之中。若认为转交行为属于介绍贿赂的外延,对该行为以介绍贿赂罪定罪处罚,重罪轻罚,违背了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
本案中,丁某没有实施进行举荐、创造见面机会、疏通行受贿渠道,从中沟通等行为,直接帮助丙将钱转交给被行贿人,不属于介绍贿赂行为,系行贿罪的具体实行行为,应该构成行贿罪的共犯。
第二篇:未出具书面通知解除行为是否有效
再谈:未出具书面通知解除行为是否有效
兼与孟义均商榷
本刊2011年第11期刊登了孟义均的《未出具书面通知解除行为是否有效》(以下简称“孟文”),经过深入辨析,笔者认为,孟文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孟文的开头题目是:“未出具‘书面通知’解除行为是否有效”;而案情简介中分享的是:“„„该公司于停产前解除了张某的劳动关系并由车间口头通知张某,未出具‘书面解除通知’„„”;归纳的争议焦点则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未出具‘书面证明’的解除合同行是否有效?”;整篇案例分析中强调的是“„„《劳动合同法》第50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
根据孟文的命题、提供的案例,结合其作出法理推演的依据和逻辑性、最后的结论,笔者有不同的看法。
在这里,笔者想谈及两个概念,一是用人单位依法主动行使解除权而作出的劳动合同解除决定或通知书,二是员工与用人单位双方确定劳动关系结束,由用人单位为员工作出的离职书面证明(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而孟文中,这两个概念有被混淆之嫌,易给读者造成误解。
首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可以得出法律对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有明确规定的。如果按照提出解除行为的主体来区分,可以分为三类解除。第一类解除,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做出,《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第二类解除,由劳动者主动提出,《劳动合同法》第37条、38条规定;第三类解除,由用人单位提出,《劳动合同法》第39条、40条、41条规定。除了对劳动合同的解除有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终止情形也有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法》第44条规定。
因此,笔者认为,一旦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至少有一方会出现明确的主张陈述、意思表达。如员工提前30日向用人单位递呈个人的《辞职申请》、用人单位给员工作出的《劳动合同解除决定》或《劳动合同解除通知书》或《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等等。
通读孟文,可以看出,孟文的命题、案例中所表达的“书面通知”、或“书面解除通知”,应该是类似于用人单位依法主动行使解除权给员工作出的《劳动合同解除决定》或《劳动合同解除通知书》的概念。
其次,员工与用人单位双方确定劳动关系结束,由用人单位为员工作出的离职书面证明(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可用于保障劳动者就业权和失业保险权益。这方面不仅有立法基础,亦有立法保障。
比如:《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6〕354号)第15条:“在劳动者履行了有关义务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出具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作为该劳动者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和失业登记、求职登记的凭证。证明书应写明劳动合同期限、终止或解除的日期、所担任的工作。如果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可在证明中客观地说明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第17条:“用人单位招用职工时应查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以及其他能证明该职工与任何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凭证,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50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第89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4条:“用人单位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应当写明劳动合同期限、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日期、工作岗位、在本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回顾孟文,将用人单位依法主动行使解除权而作出的劳动合同解除决定或通知书(一般可起到事先告之义务的法律效应),同用人单位为离职员工作出的离职书面证明(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一般用于事后保障劳动者就业权和失业保险权益)没有明确区分说明,给读者造成误解。并且,孟文以《劳动合同法》第50条、89条中关于“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的条文来辩解、推理、判定解除劳动关系是否有效,属于适用法律不当,值得商榷。
最后,针对孟文的命题“未出具书面通知解除行为是否有效”,其本质上属于是否符合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程序情形,在司法实践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此也有相应的规定和条款,如:《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苏高法审委[2004]4号 第24条:“用人单位作出的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未向劳动者送达,或未在送达不能时以布告等形式公之于众的,该决定对劳动者不发生约束力,劳动者请求撤销该决定的,应予撤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法释〔2006〕6号 第1条 “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二)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时间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我国较早的相关法规还有:劳动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劳部发〔1993〕244号 第2条也规定,“企业开除、除名职工应发给通知书,辞退职工应发给证明书”。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通过新闻媒体通知职工回用人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5]179号)规定:“„„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用上述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方可公告送达,即张贴公告或通过新闻媒体通知„„能用直接送达或邮寄送达而未用,直接采用公告方式送达,视为无效„„在此基础上,企业方可按照有关规定及停薪留职协议对其作除名或自动离职处理。” 该规定对文书的送达方式和要求做了更详细的规定,对现在的司法实践仍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用人单位未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或通知,或者作出了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或通知,但未能有效送达给劳动者或未在送达不能时以布告等形式公之于众的,双方的劳动关系一般认定是依旧存续的。因为公司疏于管理,怠于行使权限,责在公司,应视为公司已认可、同意劳动者劳动关系存续。如果劳动者主张在此期间的工资或生活费、社保,公司将要承担不利后果。
作者姓名:仲尤红
作者用人单位:Tesco乐购超市苏州公司人事部
作者邮箱:zhongzhong3030@163.com
第三篇:政府行为是否构成不可抗力
政府行为是否构成民事合同中的不可抗力?
政府行为是否构成民事合同中的不可抗力?
中名律师事务所
黄长雄
案例:凌某和某县文化和体育局签订了一份租房合同,由凌某租用该局的原招待所大楼,租期十年,用于酒店经营。交房后,凌某投入数十万元的资金对大楼进行改造、装修和购置设备,但只经营了一年,县政府就以该楼属于国有资产,要进行公共利益调整为由,下发通知给该局,要求收回酒店,改为县干部培训中心。在多次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凌某将该局告上法庭,要求该局支付违约金,赔偿装修投入和今后九年的可得利益损失。
庭上双方的焦点问题是:
1、被告单方终止合同是否合法?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
2、原告单方委托评估机构对酒店的评估报告能否作为定案依据? 案情分析:
一、政府行为是否一概构成不可抗力?
本案被告的抗辩理由是政府行为属于不可抗力,《民法通则》对此有定义:“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现行法律不再有进一步解释,但学理通说有三种情况:(1)重大自然灾害;(2)政府行为;(3)社会重大异常事件。对于政府行为,是否一概列入不可抗力范围呢?答案是否定的。具体分析:按政府的行政行为约束的对象是否特定可划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的核心特征是对象具有不特定性或者普遍性,这类行为包括政府制定颁布行政法规、规章、政策性文件,著名法学家江平教授在《违约责任》一书中、王利明教授在《合同法新论》中仅采取列举的方式将上述行为列入不可抗力范围,明确否定将政府行为一概列入。此外,还有学者也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的在全县境内普遍有效的规定、办法列入不可抗力范围。对这类政府行为,其效力范围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执行,不得抗拒,民事合同因此终止的,毫无疑问属于不可抗力。
具体行政行为指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授权范围内针对特定的人或事所采取的行政措施。对于这类行为是否属于不可抗力,也要一分为二:
1、重大公共利益调整和公共危机管理的需要。前者诸如修建城市规划中的广场、道路需要需拆迁某一幢房屋,后者是针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如“非典”)所必须采取的应急手段。但这一类行政行为也要遵循以下原则,不可滥用。①合法性;②程序的正当性;③合理性;④不得恣意性;⑤手段的不可替代性。源于此类的抗辩,也可列为不可抗力。
2、一般的公共利益和社会管理需要。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与平衡是行政法探索的永恒主题,在二者间如何取舍,与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紧密关联,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法治文明程度和社会价值取向。在现实的行政过程中,我们要警惕和防止“公共利益羊皮化”现象,对此现象北大教授陈端洪曾有精僻论述:“即掌握公共权力的某些人为了实现其自身私利或部门利益,打着公共利益旗号肆意侵害普通公民的个人利益。”由于“公共利益不应该具有天然的优于个人利益的特性”——杨临宏《行政法学新领域研究》,且此类行政行为不是事关国计民生、不是公共危机管理而必须的、无可替代的,如本案中县政府完全可以另择他处作为干部培训中心。因此对此类行政行为不应列入不可抗力范围。
二、诉权的选择
本案中,被告曾辩称:“政府行为首先要服从,原告如认为该行为违法,应该自行提起行政诉讼。”对于本案中县政府发的通知,凌某作为直接利害关系人确实可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予以撤销,但提起何种诉讼,完全是凌某的自由选择。从诉讼技巧看,凌某通过民事诉讼排除行政干扰是明智的,因为在违约之诉的举证责任分配上,应由该局对政府的通知是不可抗力作出令人信服的论证和证明,如提起行政诉讼,被告方便是权力更大的县政府,被告只要证明下发通知的行政行为内容程序合法,不具有可撤销内容,法院便难以撤销。
对于民事诉讼请求:凌某也有两个选择:
1、选择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并支付违约金。但此诉请有可能造成法院的司法权和政府的行政权发生冲突,虽然司法权具有高于行政权的最终确认力。但司法救济的程序性和行政行为的效率性存在时间差,行政行为一旦作出即具有确定力,在得到司法救济之前,酒店的经营很可能限于极大的被动中。
2、选择要求对方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本案中凌某正是选择了这一作法,首先可将前期投入的经营回报风险转嫁于对方,且可按合同法的第113条规定:“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要求对方赔偿可得利益损失,即酒店继续经营九年可得的利益。这个数额的确定通常由法院委托评估机构在酒店已经营一年的基础上作出评估,当然,也不应简单否认原告单方委托得来评估报告书,只要被告不申请重新评估,又没有足够相反证据的话,法院是会采纳的。案件宣判:被告方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并赔偿损失。律师点评:
因历史和文化原因,我国奉行集体主义至上的传统,强调在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无条件让步,漠视对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这种观念反映到行政实践上容易造成行政不当甚至行政违法,公权力任意入侵私人领域。随着《宪法》关于私有财产保护条款的修改、《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对个人合法权益的制度保障成为法治文明和时代进步的新标尺。从“权力来源于人民”的观点来看:如果每个人的个人利益都面临公共利益侵犯的危机,那么所谓的公共利益有何存在的籍口?
不可抗力作为法定免责事由,在民法理论上已成定论,且已为世界各国立法所普遍确认,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不可抗力,在各国立法上一般都规定为免除责任的条件”我国民事立法对此也有规定,如《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合同法》第11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然民法理论界对不可抗力的研究似嫌过少,《民法通则》第153条也只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均未对不可抗力的范围作出规定。按照通常理解,不可抗力主要有:
1、自然灾害;
2、社会异常事件;
3、政府行为。笔者认为,并非所有的政府行为均构成不可抗力。
政府行为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政府行为。广义上的政府行为(或称国家行为)是指由立法机关颁布制定法的行为,也包括由行政机构或司法机构发布命令的行为;狭义上的政府行为仅指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又可具体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英美合同法理论认为,当法律或政令的颁布使履行合同成为违法行为时,当事人可以拒绝冒违法履约的风险,即使在当时情况下履约仍然是可能的,进一步说,即使政府行为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或无效的,当事人也可以获得免责,只要该当事人是善意行事的。如订立合同后,政府出于对外执行反倾销措施或其他贸易报复措施的需要而实行封锁禁运等,使合同不能履行,当事人即可由此免责。此时的政府行为即是广义上的政府行为,构成不可抗力而免责。
狭义的政府行为中,抽象的行政行为在我国由于其不可诉,只能通过提请原行政立法机关重新审议而修改或撤销,在未修改或撤销前,当事人从事民事活动就必须遵守而不能克服。因此,抽象的行政行为也构成不可抗力而免责。然具体的行政行为,并非全部不可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有些具体行政行为,合同当事人能够预见或者避免。其次,具体行政行为,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程序予以解决,是可以克服的。再次,与不可抗力事件相比较,具体行政行为出现的次数太过频繁,如果把具体行政行为列为不可抗力,容易导致对不可抗力制度的滥用,从而严重影响经济秩序,腐蚀契约精神。因此,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构成不可抗力。
由上可知,政府行为并非全部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与不能克服,因而并非所有的政府行为均符合不可抗力的构成要件。
台风(风暴)是否属于不可抗力--最高院司法观点
裁判摘要:
风暴来临后,虽然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出预报,但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从发出预报至货物受损时,港口经营人已经无能力保障应当由自己保管的全部货物的安全。因此,货物损失,仍然属于不能避免的不可抗力造成的。
见中机通用进出口公司诉天津港第二港埠有限公司港口作业合同纠纷案。
裁判摘要:
被告明知台风即将登陆,完全有条件在台风登陆前停止生产,疏散人员,或者安排工人到相对安全的地点工作。但是在台风登陆的当日,被告为了自己的利益还组织工人到工棚工作,致使在工棚这个在台风过境时相当危险的工作场所内的所有工作人员身处险境,最终导致工棚到达一死六伤惨剧的发生。因此,被告关于本案事故发生系不可抗力的抗辩理由,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支持。见罗倩等奥士达公司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不可抗力是当事人不可抗拒的外来力量,是不受当事人意志左右、支配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不可抗力作为一般的免责事由,与具体场合下的免责,需分别看待。如对洪水各国法律虽均将其视为不可抗力,在通常情况下,当事人均能免责。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免责。如在长江边上的储存仓库,于洪水发生时,仓库没有及时将保管物转移到安全地带,造成货物损坏的,在这种情况下,仓库主不能以洪水是一种不可抗力而免责。或者可以说,此时洪水对仓库主而言并非是不可抗力(采主观标准)。但如系房屋买卖,如洪水冲垮房屋导致卖方不能交付的,则可适用不可抗力免责。一方面,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的事件,只有尽到了应有的注意义务而仍不能预见,才具备不可抗力的主观要件,如果当事人能够预见,而疏忽大意或者其他原因没有预见,则不构成不可抗力;另一方面,是当事人不可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事件,如果能够避免或者虽不能避免但可克服,也不构成不可抗力.政府行为,开发商失信的“挡箭牌”?
与“项目的特殊性和办理权属登记手续的现状”有关的“测绘、确权”等政府行为,是否可以视作不可抗力,使开发商在业主没有如期获得房产证的时候“免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5业主讨要产权证败诉
2000年初,25名购房者先后与望京新城的开发商签订了商品房预售合同,购买了望京新城A-5区410楼的商品房,同年5月30日开发商向这25名业主交付了房屋,但购房者却迟迟拿不到房屋产权证书,直至他们于2003年9月将开发商告上法庭之时,有关房屋的权属证书尚未办理完毕。作为原告的业主认为,根据法律规定,被告开发商应于房屋交付后90日内将房屋权属证书办理完毕,逾期应当支付违约金。法院审理时了解到,涉案楼盘410楼所在的望京A-5地块,是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出让给开发商的,该地块共包括18栋高层住宅楼及其他公共设施,前17栋楼在竣工后不久已如期办理了产权登记手续,但410楼作为该项目的最后一个楼盘,在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同时,必须完成A-5地块的全部建筑物的测绘和确权工作。由于涉及内容众多,又要和其他部门协调,望京A-5地块的全部测绘工作直至2003年7月才完成。法院认为,开发商承担迟延办理房屋权属证书违约责任的前提是其自身存在过错,而考虑本案望京新城项目的特殊性和北京市办理权属登记手续的现状,难以认定开发商在此过程中存在过错,因此,驳回了25名业主的诉讼请求。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预售商品房的购买人应当自商品房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内,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现售商品房的购买人应当自销售合同签订之日起90日内,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协助商品房购买人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司法解释》第十八条规定:“由于出卖人的原因,买受人在下列期限届满未能取得房屋权属证书的,除当事人有特殊约定外,出卖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一)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的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的期限;
(二)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标的物为尚未建成房屋的,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
(三)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标的物为已竣工房屋的,自合同订立之日起90日。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或者损失数额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已付购房款总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第十九条规定:“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或者《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的期限届满后超过一年,由于出卖人的原因,导致买受人无法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在上述案例中,法院未支持业主的诉讼请求的依据便是,未能办理房产证不是“由于出卖人的原因”,“项目的特殊性和北京市办理权属登记手续的现状”可以成为开发商免责的事由。
政府行为是否为不可抗力
从法理上讲,免责事由是指法律规定的或合同约定的当事人对其不履行合同债务不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我国《合同法》法定的一般免责事由为不可抗力,它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一般认为,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当事人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引起的客观情况,如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等。而对于与“项目的特殊性和北京市办理权属登记手续的现状”有关的“测绘、确权”这类政府行为,是否可以视作不可抗力,使开发商在业主没有如期获得房产证的时候免去承担违约责任,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我们认为,这类政府行为不宜适用不可抗力规则,开发商不能依此获得违约责任的豁免。因为,这种适用既不符合法律的基本原理,也不能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更不利于对社会现实利益的保护。
首先,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合同的效力仅及于合同的当事人,即合同债权人与合同债务人。具体地讲,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的权利和承担合同所规定的义务,违约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违约行为承担违约责任,而不能将责任推卸给他人,在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债务不能履行的情况下,债务人仍应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第三人利益合同除外。
对于商品房买卖合同来说,它不属于第三人利益合同,因此,它仅对合同双方当事人,即开发商和业主具有权利、义务上的约束力,在因第三人的行为导致开发商的债务不能履行的时候,开发商仍应该向业主承担违约责任。对于上述案例,政府的测绘、确权等行为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必经程序,开发商既然选择该项目的建设、经营,就应该对这些手续充分了解。《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规定的办理房产证的期限,应当是经过立法机关充分考虑并在实践中进行反复验证的一个合理期间,更何况政府机关未能在此期间办理房产证,很大程度上是开发商手续不完善所致。也就是说,上述政府行为以及所造成的影响是开发商在与业主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能够预见,甚至是能够避免的情形,应该视为第三人的行为,不应归属于不可抗力的范畴。因此,即使政府的上述行为导致业主未能及时取得房产证,并不是出于开发商的过错,但是开发商应受商品房买卖合同的约束,对业主承担违约责任。当然,开发商在向业主赔偿后,可以通过行政诉讼等方式向政府追偿。
其次,我国《合同法》规定,在买卖合同中,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是出卖人最基本、最重要的义务,商品房买卖合同显然应该属于买卖合同的范畴。与一般买卖合同不同的是,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标的是不动产,标的物的交付与所有权的转移可以分离,作为卖方的开发商仅交付房屋是不够的,还应在法定或约定的期限内交付房屋的所有权,即开发商必须承担办理房产证的义务。
另一方面,在买卖合同中,卖方应当向买方承担所有权担保义务,即保证卖方所出售的货物必须是第三者不能提出任何权利要求的货物,卖方应保证其所售出的货物的所有权不因存在买方所不知的瑕疵而被追夺。对于商品房买卖合同来说,房地产开发商应该保证在约定或法定的期限内交付房屋,并且转移房屋的所有权。而开发商转移所有权的前提条件是,开发商具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即所谓的大产权证,并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一般来讲,开发商不能为业主办理房产证的原因,多数是开发商没有足额交纳土地出让金,或在房地产开发建设中有违规操作的行为。也就是说,在上述情况下,开发商自己都没有资格取得商品房的所有权,更不用说将该权利转移至业主名下了,而真正拥有房屋所有权的则是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对于该商品房买卖合同而言,开发商不能向购房者保证第三人不向其主张房屋上的权利,因此导致交付的标的之所有权具有瑕疵,依法应当向购房者承担违约责任。
“赦免”开发商不利于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尚不规范,买方和卖方的地位不对等,广大的商品房消费者相对于开发商而言成为弱势群体。一方是财力雄厚的集团企业,一方可能是投入多年积蓄想要实现住房夙愿的普通家庭,从近年大量的房产纠纷中可以看出,开发商几乎具有压倒性优势。无论是从财力上还是信息收集上,购房者与开发商都难以获得平起平坐的地位,而开发商还利用各种便利,侵害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如利用与购房者签订格式合同,在合同约定上巧设玄关;在合同签定之前或者办理房产证的过程中故意隐蔽或者减少信息量的告知,甚至不惜发布虚假信息等。
如果法律在此不对业主有所支持,在业主不能如期获得房产证的时候,为开发商开脱责任,业主就只能直面政府,即通过行政诉讼的手段去讨回权利。而事实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政府打交道远比与开发商打交道更具难度。根据我国现有行政诉讼的现状来看,行政诉讼数量少,行政相对人胜诉率低,行政相对人面对强大的政府权力更显得微弱。如果将办理房产证的责任完全推向政府,一方面会使业主维护权利的途径变得纷繁复杂,增加购房者购买商品房的后顾之忧,同时还加重了政府的负担,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另一方面,这也为房地产开发商逃避责任提供了合适的说辞,开发商想要免除对业主承担的不办理房产证的违约责任,只要寻找到政府方面的原因就可以为自己开脱,这对于本来就处于弱势的购房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综上所述,将测绘、验收等政府行为作为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不可抗力,于情于法都难以成立。法律规定不可抗力的初衷在于对无过错当事人利益的保护,以维护公平利益的实现。某些政府行为确实可以作为不可抗力,如国有化、战争时期的征收等,也有许多政府行为并不适用不可抗力,否则只会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如前文分析,测绘、验收等政府行为也被视为不可抗力的话,只会使得商品房购买者在购房时面对更大的风险,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低商品房成交率,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对于商品房买卖合同中,业主不能如期获得房产证的纠纷,只要不是出于业主的原因,就应该由开发商向业主承担违约责任,如果未能办理房产证是出于第三人的过错,那么开发商具有向第三人追偿的权利。
第四篇:军人心理行为训练项目介绍
军人心理行为训练项目介绍
军人心理行为训练,是一种通过行为的训练来提高被训者心理素质的训练方式。它把心理教育和心理行为矫正的有关内容与种活动和游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活动,达到心理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目的。这种训练,既是技能的磨练,更是勇气和胆量的砺练。亮剑素质拓展训练营,充分发挥企业主要人员来自部队这一得天独后的优势,结合社会上开展的拓展培训训练,在心理学专家的指导下,潜心研究,深度开发,紧密围绕解决目前部队官兵存在的各种不良心理情绪,完善形成了一套适合于部队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军人心理行为训练课程和项目,热忱为部队服务。
一、高空项目
1、飞越自我情景设置:个人挑战项目。队员在其他战士的帮助下,爬上一根高8米的独立柱子,在顶部站立,然后腾空跃起,抓住前上方的一根单杠。培训目的:学会调整自我心态,消除官兵在执行任务中可能出现的胆怯、恐惧和焦虑心理;激发自我潜能,增强自信力;学会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和挫折;认识抓住机遇的重要性;学会忍耐;锻炼战胜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决心和办法。
2、丛林绳桥
情景设置:队员在执行任务中必须通过一根高10米、长15米的钢丝,队员只能拉着钢丝上方的23根吊绳通过钢丝。培训目的:主要解决学员的心理恐慌、胆怯,掌握心理和身体平衡。
3、抢占城头
情景设置:部队在执行战斗任务中,被一堵城墙挡住了去路,队员必须在很短的时间里徒手攀登上墙头,保证任务的完成。(队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先上爬两张错角张挂的4×4米的绳网,到达顶部后从另一侧下来)。培训目的:让学员学会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应沉着冷静,拿出办法;正确看待苦累与成功的关系。
4、勇过荡桥
情景设置:队员在近十米的高空,靠自己的力量和平衡,通过1组架高10米,间距1.2米的荡木桥。培训目的:主要培训士兵克服恐惧,自卑心理,掌握平衡技巧。
5、跨越天堑
情景设置:个人挑战项目培训目。这个科目要求受训人员先爬上高8米高、宽20厘米的平台上,然后跨过1---2米宽的空中断桥。培训目的:学会目标管理;抓住机遇;锻炼忍耐力;面对困难学会果断、刚强,有效消除恐慌、胆怯、自卑等不良心理;体验适度风险=成功的快乐;学会换位思考,达到知官、知兵;保持肢体协调的能力。
6、勇攀高峰
情景设置:一处高层建筑失火,楼顶上的群众急需有人上去救助,两名抢险队员要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徒手交替攀上由绳索和木杠组成的天梯顶峰。培训目的:主要培养战士间的协调沟通能力,增强同志间的相互信任;学会群体决策;明确自身角色;学会决寻求解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7、合力桥
情景设置:团队合作项目。两人一组,登上8米高吊板(共3块)。每块板下方由4人控制绳索以保证吊板平衡。上方两人相互配合踩过每一块吊板,最终共同到达成功彼岸。培训目的:培养队员团结协作精神;甘为人梯,勇于牺牲的精神;增强官兵间的互相信任。
8、协力攀登
情景设置:团队合作项目。三名战士需要相互帮助沿垂直岩壁上的“小路”攀登上10多米高的顶点,侦察敌情。培训目的:学会正确决策;学会角色分工与协作;增强信任,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9、攀 岩
属于登山活动的技术攀登,用固定在岩壁上的岩钉作确保点,危险性低,通常只有一个绳距,很少需要自己放确保点,以追求难度为主要目的。训练目的:项目本身具有高挑战性,能够给参加者带来成就感。同时激励和强化顽强的斗志、取胜的信念,与磨练意志力,培养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10、飞夺泸定桥
个人挑战项目。情景设置:想模拟一下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吗?这里虽然没有敌人“枪林弹雨”,但站在12米的高空处,双手抓着保持平衡的绳子,要跨过一段相隔1米才有一个落脚点的“桥”。培训目的:锻炼体能智能结合;战胜心理恐惧;增强信心能气。
11、缅甸桥
情景设置:个人挑战与团队合作。侦察小分队深入敌后执行任务,先进中遇到一个河谷,现需要借助架在河谷上的三条绳索通过。培训目的:团队合作;依靠;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场地项目
1、翻越电网
情景设置:小分队在执行任务时,被一道长4米、高1.7米并装有报警装置的电网挡住去路,全体队员必须快速从网上方越过。活动中不得助跑,不得借助外物,不得触及电网。培训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队友之间的协作精神和互助精神,增强信任感;学会角色定位;学会与战友的沟通,克服自卑、封闭等不良心理。
2、合力冲击
情景描述:团队合作项目。我们正在一艘巨轮的船舱底部,现在是凌晨十二点钟,巨轮在海面上平静地行驶着,我们在沉睡。这时船舱突然起火,40分钟之内火势将蔓延整个舱底,我们必须争取每一分钟,不借助任何工具,所有队员合力通过唯一的4米高墙通道,到达轮船的甲板上去,求得生存。培训目的:提高学员的互助和协作能力;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群策群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学会角色定位;体验付出与成功的感悟。
3、机智排爆
情景设置:两张高分别为1.5米、2.7米的铁板平台之间有一道宽4.2米的壕沟。队员必须从1.5米高的平台出发,越过4.2米的壕沟,尽快转移2.7米高的平台上放置的地雷。可利用的器械只有两根4米长的竹竿、一截1米长的小竹竿和一根长绳。培训目的:这个训练科目主要为了培养学员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征服常人难以征服的苦难的意志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学会面对困境正确决策;学会沟通;主动参与团体。
4、心心相映
情景设置:执行反恐爆破任务的两队员,必须通过两根长15米、距地面5米、间距由1.2米逐渐增大至1.6米的木杠或钢丝,要求两名队员双手相携,在间距逐渐增大的钢丝上齐心同行,直到终点,把炸药包安放好。
5、齐心并进
情景设置:队员双脚分别踩在两块木板上,双手抓住脚前绳子或队友的衣服,然后提着木屐沿规定方向前进。培训目的:团体的协调性和配合意;统一和纪律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团队;培养健亮丽积极向上的心态。
6、信任背摔
情景设置:队员站在背摔台上,双臂被缚于胸前,背部对着保护人员,直体倒下,由保护人员用双臂接住。培训目的:锻炼官兵信任与协作的心理品质;学会换位思考;锻炼勇敢。
7、生死电网
情景设置:小分队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一道长4米、高1.6米、网孔不规则的电网。每个通道只能使用一次。培训目的:培养学员耐心、细致、严谨的心理素质;学会沟通;合理分配利用有效资源;学会倾听;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和挫折相互间的信任协作;认识计划的重要性,克服盲目冲动心理;组织纪律,学习方法。
8、地雷阵
情景设置:一小他在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遇到一个雷区,要求必须尽快通过。规则是两名战士一组,在一名战士的指引下,帮助另一名蒙上眼镜的战士顺利通过雷区。培训目的:让学员学会沟通;组织纪律,学习方法(合理利用工具);突破思维定式(创新);学会倾听,信任,消除封闭心理;策划、决策;尝试(有效操作);预见性。
9、暗夜搭帐(绳索任务)
情景设置:一组队员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由于任务需要,要求在一片空地给自己搭建一个简易帐篷,须在地上先用绳子围一个正方形的低座。在排长下令后,全体队员在蒙眼情况下,协调配合完成图形。培训目的:培养战士在团队中的沟通;学会自觉服从组织纪律;学会倾听,主动参与;认识策划、决策的重要性;锻炼执行力。
10、荆棘排雷
情景设置:一组战士在追击敌人的途中,遇到在一片沼泽潭中有一枚地雷,(一个直径5米的地面中间有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为假设的地雷,拿取过程中滴水不能洒),你要在蒙上双眼,不接触地面的情况下尽快排雷,确保后续部队安全通过。培训目的:当团队遇到困难的时候怎样才能调动起大家的智慧,让整个过程能够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又不会限制每个人的思维及表现;增强合作意识;排雷前与排雷后的心理变化--团队的作用。
11、智闯鳄鱼湖
情景设置:一小分队在前进中,被一个鳄鱼湖挡住了去路,湖边目前只有三只空汽油桶和两块木板,现在,要求队员利用现有条件,脚不能落地,板子不许落地,渡过河去,途中不能有一个人掉下,油桶不能倒下。培训目的:教会学员在遇到困难时要善于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体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真正意义;学会角色定位:养成积极参与,主动协作的意识;学会策划及决策;认同团队学习;大胆尝试及有监督体制的有效工作;
三、室内项目
1、智解交通阻塞
情景设置:两组战斗小分队分别带着各自的任务前进,不巧,在一条仅能通过一个人的小路上两队相遇。要求队员开动脑筋,顺利相向通过。操作时,将塑胶地垫呈一字型在地上铺开,学员全部站在地垫上,留中间一个地垫不站人;通过中间的空格进行移动,完成两边人的互换。培训目的:学会开发智力潜能;主动参与,善于倾听;克服焦虑和冲动心理情绪。
2、解手链
情景设置:每组圈着站成一个向心圈。先举起右手,握住对面那个人的手;再举起左手,握住另外一个人的手;在不松开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张乱网解开。培训目的:让学员体会在解决团队问题方面都有什么步骤,聆听在沟通中的重要性,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
3、项目名称:盲人摸号
情景设置:每位队员戴上眼罩,每人一个号,但这个号只有本人知道。小组根据每人的号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一条直线。全过程不能说话,只要有人说话或脱下眼罩,游戏结束。活动目的:让学员体会沟通的方法有很多,当环境及条件受到限制时,你是怎样去改变自己,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方法及沟通。
4、齐眉棍
情景描述:小组成员站成相对的两列,全部将双手举到自己的眉头的位置;将一根2-3米左右的轻质塑料棍放在每个人的双手上,将轻质塑料棍完全水平的往下移动,只要有一个人的手离开就重新开始。培训目的:学会安心本职,踏实做事;主动参与;专注工作。
5、人体多米诺
情景描述:所有队员坐成一圈,前面的队员坐在后面队员的腿上。共同前进。培训目的:学会信任、沟通;明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消除自我封闭心理,主动融入集体。
6、铁钉积木
请将12根铁钉放在铁钉头上,不可以碰到木头。培训目的:学会创新思考。
四、水上项目
1、溯 溪
野外生存水上项目。所谓溯溪,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克报地形上的各处障碍,穷水之源而登山之巅的一项探险活动。在溯溪过程中,溯行者须借助一定的装备、具备一定的技术,去克服诸如急流险滩,深潭飞瀑等许多艰难险阻,充满了挑占性。也正是由于地形复杂,不同地须以不同的装备和方式行进,因则使得这项活动富于变化而魅力无穷。溯溪活动需要同伴之间的密切配合,体现一种团队精神,去完成艰难的攀登,对于溯行者是一种考验,同时又得到一种信任和满足,一种克服困难后的自信与成就感。
2、扎筏泅渡
扎筏是在行进中遇到大河阻挡,队员门须用几根绳子,树木或竹子扎一个筏,然后过河淌水。这是一项熔炼团队的项目,要求队员分工明确,加强团队协作,共同享受完成工作和战胜困难的快乐。
五、综合项目
1、把信送给加西亚(亮剑拓展独创项目)
个人与团队合作项目。情景设置:这是根据美西战争期间一个真实的故事演绎而成的个人与团队合作项目。活动采用“军事演习化导演、战场仿真式模拟”的方式全真模拟“把信送给加西亚”这一战争历史事件。让学员模拟陆军中尉罗文把信送给加西亚的全过程中,切身体验送信的艰难历程,真切感悟“把信送给加西亚”所蕴含的勇敢、坚韧、主动、忠诚、自信、敬业等人生砺志哲理。培训目的:培养战士对组织业的忠诚;自觉主动完成各项任务的良好品德;决策计划;团队协作。
2、定向越野
定向运动也是竞技体育项目之一,他类似于众所周知的寻找宝藏。大致过程是:在旷野,山丘的丛林或近郊公园等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事先隐藏好数个点,参加者手持地图和指南针找出点的所在方向。采用徒步,奔跑式,迅速准确地逐个找出,有机地将个人休闲、娱乐与团队熔炼、协作融为一体。培训目的:战术与技术有机地结合;挑战个人耐力;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能力信心与决心。
第五篇:行为管理设备用户认证介绍
行为管理设备用户认证介绍
1.1 用户管理
用户是上网行为管理产品最核心的要素,任何一条策略都是针对一个用户或者部门设置的,因此对于用户的识别、认证与管理能力决定了上网行为管理的效果。网康ICG提供了丰富的用户认证方式以及符合企业实际的用户管理能力,很好地满足企业对于用户的管理要求。
1.1.1 用户身份信息维护管理
按照企业组织结构建立用户组
当用户数目较多、组织结构比较复杂时,按照实际的组织结构管理用户是最有效的方式,易于管理员查询、定位和设置策略。网康ICG支持树型结构管理用户,能够完全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用户组,如下图所示:
图2-24按照企业组织结构管理用户
IP网段自动分组
任何互联网行为管控和审计策略最终都将赋予到用户或用户组上,对于以IP网段划分部门的机构,如果用户数目众多或者IP分配变化频繁(如大学的院系),针对每一个用户进行单独的设置是不现实的,这些机构关心的更多的是对某一类用户进行管理,而不是特定的用户。网康ICG可以按照网段进行分组并设置策略,属于某网段的IP会自动适用该网段的策略。ICG支持将新入网的未注册IP自动加入到所属的IP分组中,从而自动为该IP分配预定义的管控策略。对于那些临时来访的外来用户,管理员可以将其计算机设备统一划分在某一IP范围内,并对该IP网段分组制定相关限制性策略,大大增强了动态用户管理的灵活性。
此外,如果管理员没有预先设置IP网段,ICG可以将未注册的用户实时加入系统的未定义用户组中,管理员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将其移动到已定义用户组中,从而逐步完善用户的定义。
支持用户的权限组管理
网康ICG支持权限组的定义和管理。可在各级用户组织中建立“权限组”,可将任意用户添加入“权限组”中,一个用户可以同时隶属于多个权限组。这一功能提高了用户策略管理的灵活性,在不改变原用户的组织结构的情况下,可实现对一些分散在各组中的用户进行统一策略管理。
支持AD域权限组导入
网康ICG可将AD域服务器中用户权限组信息导入到用户组织列表中,并自动创建相对应的权限组,可定义各权限组的互联网行为管控策略。
针对企业网络最常用的认证体系联动(LDAP),重新调整功能实现,支持: 可设置支持完整&部分LDAP导入,包括权限组导入;
可灵活设置同步模式(导入、镜像),确保与LDAP服务器保持用户信息联动; 支持多个LDAP服务器同时导入,无需担心组织冲突以及显示问题; 支持属性组
网康ICG率先支持属性组用户。属性组用户是指将某些具有一定共同特征(如部门、职位、电话等)的用户以属性组进行保存,网络管理员可从属性这一维对用户进行管理,例如,可通过策略方便实现财务部用户禁止使用QQ等功能。
支持从多个LDAP服务器同时导入用户数据
对于那些拥有多AD子域服务器的网络环境,ICG可同时同步所有AD子域服务器中的用户信息数据,实现全网用户的统一管理。同时,可以自定义LDAP的导入入口。
支持用户对象的快速搜索选择 在用户数量庞大,用户组织结构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管理员在制定策略或查询日志时,按组织关系逐层筛选用户这一操作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网康ICG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在所有用户对象选择对话框中,支持用户搜索定位功能。只要在搜索框中输入要选择的用户组或用户名称,即可直接将该用户或用户组添加到用户对象中。
支持IP/MAC绑定及自动绑定
网康ICG支持二层网络环境和三层网络环境下的IP/MAC绑定。可自动阻塞那些非法占用他人IP地址的用户。此外,系统支持在建立用户时自动进行IP/MAC的绑定操作。
支持免控制与免审计用户
对于在特殊情况下不需要控制或审计监控的用户,网康ICG提供免控制和免审计功能。
1.1.2 用户身份识别与认证
丰富的用户认证方式
网康ICG提供多种用户认证和识别方式,为用户管理提供了灵活而完善的方案,包括基本的IP/MAC绑定、三层网络环境下的IP/MAC绑定、网关Web认证、AD域透明认证、LDAP认证、RADIUS认证、POP3认证、ESMTP认证、SOCKS认证、PPPoE认证账号识别、第三方用户识别。此外,对于使用微软ISA系统的环境,ICG还支持NTLM认证和BASIC认证,实现与ISA的联动。对于每一种认证方式,ICG都支持分段/混合认证。通过规划并部署合适的认证方式,可以把互联网访问管理应用到具体用户,实现基于用户身份的访问管理。
在有些企业,实行规划合理并且严格执行的IP地址分配制度,那么通过IP地址和网卡MAC地址来确定用户身份是可靠的;但是在有些网络环境下,用IP或网卡MAC地址并不能确定一个人的身份,比如DHCP动态分配IP、或多人共用一台设备的时候,就需要其它方式确定用户身份,如网关本地Web认证或第三方认证。
在WEB认证方式下,管理员可以设定并分发统一的初始口令,并定义账号缓存的有效时间,保障用户身份的安全,使用户身份的确定与具体上网设备完全无关。要实现WEB认证,首先需要在网康互联网控制网关中建立用户信息。NSICG支持多种用户信息获取方式,可以通过IP网段地址扫描,自动获取内网用户的IP地址、计算机名、MAC地址信息,也可以通过LDAP同步的方式定期更新用户目录服务器的用户信息,支持RADIUS认证,此外,还可以使用网康自定义用户导入功能,将微软Excel表格整理的用户信息快速导入。
建立用户信息后,按照管理需求,基于网段、权限、行政职能自定义用户组和成员,并且可以在不同用户组之间灵活调整成员用户,最终形成清晰直观的树型组织结构。这样就解决了“确定用户身份”的问题,并为基于用户或用户组制定策略和统计报表奠定了基础。
支持认证界面自定义发布信息
使用网康ICG的web认证界面登录时,管理者可以自定义登录界面的信息。在登录界面有专用的窗口用于展示发布信息的标题和内容。同时,登录界面的图片也可以有管理者自定义设置和变更。
支持混合认证
网康ICG支持多种认证方式的混合,可方便为不同的网段开启不同的认证方式,实现不同用户群的差异化管理;同一网段用户也可同时开启多种认证方式,方便用户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都可以认证入网。
支持邮件用户识别
对于拥有独立企业邮箱的网络环境,ICG支持POP3用户识别,用户入网无需认证,只要通过POP3协议接收一封邮件,ICG即可将邮件账号名记录下来,该用户所有互联网行为都可实名制记录下来,便于日后日志的查询、定位。
支持计算机名识别
网康ICG支持根据内网计算机的计算机名识别,用户入网无需认证,网康ICG能够自动扫描每一个入网计算机的计算机名并将其作为用户账号记录下,在该计算机上发生的所有网络访问行为将记录在其计算机名下。
支持强制下线
网康ICG支持WEB认证、LDAP认证、RADIUS认证、邮件账号认证、IP识别用户的强制下线。
使用者也可以随时将活跃用户列表中的IP加入“屏蔽IP列表”中。 支持认证账号有效期限制
对于一些需求临时入网的用户,管理员可通过该功能限制这些用户可以入网的时间范围,超出限定范围后,该用户无法再入网。一方面提高准入用户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实现入网限时的功能。
支持认证账号唯一性控制
网康ICG支持认证账号唯一性控制。这一功能可以方便控制同一认证账号是否允许在多台计算机上同时登陆。从而适应不同用户的认证需求。
支持认证账号黑名单
对于行为异常的认证账号,网康ICG支持将其加入到认证账号黑名单。未经管理员将其从黑名单中清除,该账号将无法通过认证。
支持第三方认证信息联动接口
网康ICG提供标准的第三方用户认证信息联动接口,可以接收来自第三方网络准入系统或上网计费系统的用户认证信息。从而将上网行为日志准确关联到具体的用户,并实现用户在多认证系统环境下的单点认证。
登录重定向
网康ICG提供登录重定向增值功能。用户认证通过后,第一次上网请求将触发此功能,网页访问请求被重定向到预设的URL。对于集团企业、政府机关和学校,便于上网用户方便地获悉最新的公告或者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