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选举制度的调查与思考(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13:3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选举制度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选举制度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党选举制度的调查与思考

党内选举制度是按照选举人的意志产生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党的各级委员会的基本规则和程序。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是党的十六大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对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但在实践中,党内选举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

一、党内选举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长期以来,在党内选举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选举往往不能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和意愿而流于形式。换句话说,党内选举往往是有关领导人和上级党委主导的形式性选举,而不是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和意愿的实质性选举,甚至还存在着自上而下的委任制或变相的委任制冲淡或代替选举的倾向。在党内实际运作的选举与党章规定的选举之间存在的反差甚大。目前,从选举所应有的本质特征和党章的规定来看,现行的党内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选举任用干部的范围不够广泛。目前我们采用的是任命制和选举制相结合以任命制为主的方法,这种方法容易导致当选举结果与上级意图不相吻合时,往往以上级决定代替民主选举的结果。这就会使选举人的选举流于形式,影响了党员对党内活动的积极参与,容易造成党内干部更多地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漠视党员群众意愿,甚至导致出现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凝聚力和战斗力。加之选举产生的干部在任期内频繁调动、“交流”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也无异于是对选举的否定或对选举结果的改变。这样一来,党章关于“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的规定,就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失去意义或被虚化。这是在现实中存在的以任命制冲击或代替选举制,有碍于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制度性根源。

2、直接选举的范围还比较小。党内选举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包括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个方面。目前,直接选举的范围很小、层次很低,除总支和支部实行直接选举外,甚至连基层党委包括各部门的机关党委,也几乎都实行间接选举,一般都是先选举代表,再由代表选举党委。这不利于发展党内民主。

3、候选人的提名存在缺陷。候选人的提出和确定,是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在党内过于突出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委成员候选人的推荐提名,而缺乏自下而上的选举人或党代表联名推荐提名,更没有建立起候选人的自上而下提名和自下而上提名相结合的制度。国家的人大选举已经有了代表联合提名候选人的制度,但在党内迄今为止还没有,这是党内民主的发展滞后于人民民主的一个表现。

4、差额选举的范围和差额比例还比较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内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差额选举。但迄今为止差额选举的层次仍比较低,范围比较有限,差额比例也比较小。而且,近年来的差额选举,几乎都是预选差额而非正式选举差额,预选差额选举不实行“集中投票”的做法又使差额选举打了折扣。此外,在差额候选人的安排上还屡有搞“陪选”候选人的情况,使差额实际上变成了等额。实践中,稍有政治常识的人都清楚,在党委会选举中,候选人的排名并不是按姓氏笔划而来的,排在最末的往往是差额的对象。

5、有关选举程序的规定不尽合理。近年来,各级党代会的选举在正式等额选举时规定,选举人在选票上不作任何表示即视为赞同,而且又不是秘密投票。这在民主不充分的现实环境中,选举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甚至面对着摄像机,多数人往往由于有顾虑而不敢动手在选票上有所表示(投反对票、弃权票或另写他人)。这就必然会造成相当多的选举人按所谓党的旨意办而不敢有所违抗,这实在有违选举的民主本质。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选举制和任命制的关系还不明确;人们对选举的权威性程序性认识还不足;选举的实际操作同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还有一定距离;选举程序缺少具体化的监督环节;长期以来养成的和为贵的传统政治文化根深蒂固。此外,党内民主与集中的失衡、对党管干部原则的误读等等,都会影响党内选举制度的健康发展。

上述问题的存在,都有违党内民主选举的规律。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关键,就是要通过有关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使选举能够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和意愿,真正实现民主选举。

二、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对策建议。

党内选举的有关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等中都有明确规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1、摆正选举制和任命制的关系,逐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

一是逐步扩大选举的范围,缩小任命的范围。要改革干部任用制度,使目前事实上以任命制为主转变为以选举制为主,并理清选举制与任命制的适用范围。一般而言,基层党内主要负责干部,“两委”书记、副书记必须是选举产生,党组织的职能部门负责干部,如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等可采取任命制。“两委”书记、副书记对党代会负责,党的职能部门负责干部对书记负责。这样使得授权明晰,责任分明。另一方面,必须严格遵守选举制的操作规范,涉及到党内干部异地交流问题,宜在任届中期进行,交流的干部在程序上先进行“代理”,后经过党内选举正式任用。如果该区县实行了党代会常任制,则由年会党代表选举确认,没有实行年会制的区县可以由全委会通过“票决制”确认。

二是逐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都是选举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目前基层党代会的选举,一般党代表和“两委”委员选举是由选举人直接选举,“两委”常委和书记、副书记是间接选举,即由直选出来的全委会委员选举常委和书记、副书记。党内选举实践中,党代表选举权的这种限制,使党代会选举的权威性打了一个折扣。根据逐步推进党内民主的原则,直接选举可以逐步扩大到区县党代表大会代表,乡镇党委会成员和书记,直至区县党委会成员和书记。目前,虽然直接选举乡镇党委会成员和书记还缺乏具体的操作规则,但各地的试点实践证明,我们党还是具备一定的条件、能够充分驾驭的。

2、完善选举竞争机制。

完善竞争和监督机制的目标就是要使选举活动公开、公正、合法进行,增强当选者的竞争和责任意识,激发选举人的参与热情,保障其选择权的落实。

一是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和范围。一方面,要实现由低比例的差额选举到较高比例的差额选举转变。目前党内选举候选人差额比例是党代表20%、“两委”委员预选时10%、常委差额1人,显然过小,应该扩大到党代表30%,预选“两委”委员候选人20%,常委候选人不少于2人,从而使选举人的选举意志表达较有余地;另一方面,要实现由部分差额选举到全差额选举转变。“两委”委员的正式选举和“两委”书记、副书记选举不再实行等额选举,也进行差额选举。“两委”委员正式选举实行20%的差额比例,“两委”书记、副书记分别实行多1人的差额选举。

二是实行竞选制。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倡导和实行过竞选制度。1939年制定和实行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就有专章关于实行竞选的条款,明确规定要开展“竞选运动”。竞选制可在区县党代会选举中全面推开,竞选形式可采取张榜公示、见面活动、竞选演说、责任承诺、接受质询,把候选人的德、能、勤、绩、廉置于“阳光”之下,使选举人全面了解候选人的各方面情况,而不是仅凭一纸“千孔一面”的履历表。在党内实行竞选制度,可以使选举人对候选人有更多了解,从而减少投票的盲目性,增加选举的透明度,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激活党员政治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3、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完善选举监督机制。

一是改革和完善候选人提名制度。候选人的提名方式有两种,即有关党组织自上而下提名和一定范围的党员、党员代表或选举人自下而上提名。比较合理可行的应是实行自上而下提名和自下而上提名相结合的制度,并对二者的比例做出明确规定。当前,尤其要建立健全党员提名的有关操作规则,进一步加大党员提名的力度,保证候选人的产生更加广泛地反映党员的意见。在党代表候选人的提名中,要严格经过民主推荐,由各级党员代表大会自下而上地民主提名,未获得足够党员提名的决不能作为党代表的候选人。“两委”委员、常委和“两委”书记、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提名应增加党代表提名环节,并且规定适当比例,改变现行选举条例中仅由上届常委会提名的规定,避免提名权垄断、自我提名和近亲繁殖。

二是设立选举监督委员会。选举监督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一般应由普通党员、党代表和上级领导机关代表三方推选出来的,其地位独立于本级党组织,也不隶属于选举大会主席团,只对出席党代会的选举人负责,接受他们的监督。选举监督委员会的职责就是对选举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对选举中的违法违规现象有权宣布其无效,对选举过程、选举结果的合法性、有效性有权确认。

4、建立健全与党内选举制度相配套的制度,积极营造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邓小平同志说:“制度问题,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始终不要忘记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完备的制度是发展党内民主、有效实行党内选举制度的重要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期制。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就指出:“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包括选举产生、委任和聘用的)职务的任期,以及离休、退休,要按照不同情况,作出适当的、明确的规定。任何领导干部的职务都不是无限期的”。现在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都有明确的任期,但随意性较大,在任期内调动过于频繁。有些领导干部从党委退下来,到人大、政协,把各级人大、政协当成了党委领导干部的退水渠,这是一种领导职务变相终身制的表现。因此,要建立领导干部离退休制度与任期制,在领导干部选举产生的同时,就要明确规定在同一领导职位任期内,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不能随意调动、调整,从而维护任期的严肃性,也有利于保持领导班子的活力和战斗力。

二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弹劾罢免制度。弹劾罢免制度与选举制度一样,是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形式和重要制度。一是尽快建立党员代表大会听取、收集和反映党员群众意见的听证制度,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向党员代表大会代表提供其活动的档案制度,以利随时了解、掌握领导层活动细节,为弹劾制、罢免制的实行奠定基础。二是尽快建立和实行严格的弹劾和罢免制度。要制定实施细则,对弹劾、罢免的内容、程序以及适用范围和对象等作出具体规定,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要将弹劾、罢免权下放到下级机关或下级纪检部门,下级机关或下级纪检部门对上级机关的某个部门提出弹劾,上级机关必须受理,弹劾必须到位,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只有建立和完善弹劾罢免制,才能与选举制度相配套,使选举产生的不称职的党代表或领导人及时得到撤换或调整,而不至于非等到任期届满不可。这实际上是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合理延伸和必要补充,是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制约监督在任期间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杠杆和有效利器,对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无疑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辞职制度。领导干部辞职制度是辞职方式、辞职条件、辞职程序等方面的规定和规范的总和。凡是任期内实绩很差,在工作上多次出现重大失误,群众意见很大,本人综合素质已达不到领导岗位的基本要求,就必须采取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的方式,辞去该领导干部的现行岗位职务。实施辞职制度,既要强化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的公仆意识;也要形成法制化的刚性约束机制;还要创设对辞职者不歧视、不报复、多关怀的舆论氛围。

与党内选举制度相配套的任期制、弹劾罢免制和辞职制等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既是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营造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的迫切需要。只有有效形成党内选举制度体系而发挥整体合力作用,才能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才能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

第二篇:认识党的选举制度

尊敬的党组织:

党内选举制度是党的生活的一项重要的民主形式,是选举党的各级领导机构成员和各级党代表大会代表时应遵循的各项原则、制度和程序的总称。党章规定: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要体现选举人的意志。选举采取无记名的投票方式。

党内选举制度的实施,应遵循三项原则:

(1)选举权必须具有普遍性。在我们党内,凡正式党员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是每个党员所享有的权利。

(2)选举权的平等性。党章规定正式党员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受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的限制,都只有一个投票权,任何人不能特殊。

(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直接选举就是党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党员群众直接选举产生。间接选举是上级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级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的各级委员会由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党的选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选举资格的制度;行使选举权无差别的制度;候选人的资格产生程序及其竞争的制度;关于选举组织和程序的制度;党员和选举产生的代表相互关系的制度。选举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预选,在正式选举前对候选人进行一次选举。预选时应进行差额选举,候选人应多于应选人的20%左右。根据预选结果确定正式候选人名单,经主席团审议、各代表团讨论通过后,进行正式选举。

(2)直接选举,召开党员大会,由党员投票选举产生党的基层委员会。直接选举一般应实行差额选举,选举前酝酿和确定候选人。

(3)间接选举,不是由党员而是由党员选出的代表进行投票选举。

(4)等额选举,是候选人名额和应选人名额相等的一种选举形式。

(5)差额选举,是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一种选举形式。实行差额选举可以使选举人有所选择,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人选为代表或选进领导机构。这种选举形式,能更好地体现选举人的意志,保障党员行使党章规定的选举权。

选举的各个环节都应充分发扬民主,真正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候选人的名单应由党员或党员代表通过酝酿讨论并取得多数的同意方可提出。选举人有了解候选人情况的权利,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应向选举人介绍清楚。选举一律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不得强迫党员必须选举或不选举某人,坚决反对和防止侵犯党员的选举权,使选举流于形式。对于破坏选举的行为,轻者给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给以纪律处分。只有这样,才能确立起强有力的、有威信的领导班子,才能选出真正代表选举人意志的、有议事和参政能力的代表,才能真正体现选举制度的优越性。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年6月16日

第三篇:民主政治与国家选举制度

民主政治与国家选举制度

民主政治与国家选举制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社会谈论的重要话题,是与我们每个公民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的大事,在青马工程的授课中,房亚明博士就为我们讲授了有关民主政治与国家制度的课题。

在课上,他首先强调了权力交接有序化是政治文明的标尺。他说道:权利交接的方式和规范程度是评价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是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发展下去的重要环节;此外,领导人的产生机制是判断一国是否民主及其水平高低的主要窗口,一个富强文明的国家,一定有着完善,高效,民主的选举制度;最后,他也说到,领导人权力交接制度额演进考察时当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和选举制度的发展是一个恰当方法和有效途径。

随后,他从三个方面详细的像我们介绍了中国权力制度的演进:

一、从强人政治到协商政治。他认为区分这两者的标准就是领导人的产生方式,强人政治具有其本身的局限性:乱世出英雄,悲剧性结局概率高,容易陷入“接班人陷阱”,而协商政治是精英内部的妥协和合作,权力分享是它的核心特征。此外,他还介绍了中国当前三种不同类型的权力交接方式,包括接班制,推举制和选举制。其中,选举制是民主深化的必由之路。

二、十八大对党内民主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明确以人为本是核心,为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方向。并且,组织上也进行了改革,提高了办公效率。此外,权利交接现在逐渐变得常规化,走可持续的道路,年龄梯队合理,人才辈出,人事变动形成了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的格局。

三、未来二十年中国政治走向:走向民主升华的时代。民主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只能循环渐进,否则欲速不达,民主化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有时间慢慢沉淀,慢慢升华,民主形式多样,没有正版。没有统一的民主,民主化是形式多样的,我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形式。

最后,房亚明博士还介绍了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取向:人民民主的拓展,包括人民代表结构优化,民意联络和表达机制完善等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构建;权力交接进一步规范化,民主化,透明化,全力终身制缓解乃至能被根本解决。

第四篇:人大选举制度与民主建设

人大选举制度与民主建设

摘要:选举问题,是民主政治核心内涵中的首要问题,也是民主政治一个主要的实现形式。政府应帮助选民了解并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鼓励竞争选举,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应通过民主选举依法进入国家政权,以推进我国的民主建设。

关键字:民主政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选举共产党

民主政治,是凭借公共权力和平地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过程。民主政治的核心内涵包括几方面的内容,首要则是“选举问题”。在我国这样的共和制国家,实现民主的根本制度安排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选举代表,由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可以说,人大制度直接关乎国家权力的行使。人大民主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风貌。

首先,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代议机关,它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通过人大代表的发言和提案,使得人民的各种意见和利益要求在这里得到充分表达,从而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其次,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立法机关,它把人民的各种利益要求集中起来。通过法定的程序把人民的意志变成法律和决定,上升为国家意志;再次,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一切同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最后,人民代表大会还是一个监督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对它选举或任命的其他国家机关领导人行使罢免权和撤职权。从而保证人民的意志在国家管理活动中的真正实现。

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宪政体制中的崇高地位,决定了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为了提升“人大民主”水平,人大选举制度的完善是一个不得忽视的问题。笔者就人大选举制度改革这一问题,从三个方面简述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让选民了解并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

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但是实践活动中,并非全部具有选举权的人都参与了投票。

究其原因,并非所有人都真正了解选举的程序,并且选举程序不公开透明也让选民对结果有所质疑因而减损了他们参与选举的热情。所以笔者认为政府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民众参与选举,让民众了解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选举应该把过去人们被动地参加选举变成选民的自觉行动。在各地领导机关和主持人大代表选举的有关方面,应对选举采取民主开放的态度,发扬民主精神,依法办

事,尊重选民的权利。当选民表示有参选意图时,政府应开放各种法律规定的可能途径让选民参选,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条条框框,使选民能按自己的意愿参与到选举中来。使选举在一个看得见的过程中相对比较公平地进行。选举过程要尊重法定程序,开放、透明,杜绝暗箱操作。

(二)鼓励竞争选举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选举制度不断向民主化方向迈进。等额选举已经为差额选举所取代,但竞争选举一直没有迈出步伐。长期以来,我国的人大代表选举是建立在不鼓励竞争、强调协商和酝酿的基础之上的。即所谓“确认型选举”或“安排型选举”。在这种模式下,代表候选人往往单纯由党委提名推荐,通过缜密的组织运作确保当选。竞选不被鼓励,选民对候选人的选择余地不大。选民的投票行为实际上是对这些必须当选的候选人的一种确认,以使其获得合法性。这是选举的潜规则,虽然没有在文本中载明,但在实际的选举中被长期奉行。虽然多年来也不断有人试图挑战这种潜规则,积极寻求选民联名推荐或者通过“另选他人”的方式参选,但还是少之又少。然而在2003年在深圳、北京、湖北、四川等地进行的区县人大代表选举中,涌现出大批自主竞选的个案。如,深圳福田区的四位自荐代表候选人,他们采取张贴海报、搞竞选招贴、发表竞选演说、甚至挨家散发材料等多种竞选活动进行自我宣传,争取选民的提名和投票,把过去平平淡淡没有个人做宣传的选举,变成了一场激动人心、引人入胜的选举。掀起了一轮公民竞相问政的热潮。这表明。现行法律制度中内在的民主精神,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选民充分挖掘。选民联名推荐候选人和差额选举的法定权利正得到越来越多选民的自觉行使。

(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民主选举依法进入国家政权

组织,掌握和控制国家权力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因此。必须在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具体而言,就是要保证党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这既要有数量的基础(如人大代表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为中共党员),还要有质量的条件。毛泽东说过:“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不必有更多的人数。所谓领导权,不是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在战争年代的艰苦环境下,共产党依靠自己的质量——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在政权中赢得了真正的领导权;在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把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结合起来,也应当靠党员的质量来实现党的领导和执政。

权力不受制约.必然会产生腐败。以民主选举来监督和制约权力,防止掌权

者滥用权力,既有利于保证人民民主,又有利于防止党的合法性基础受到侵蚀。因此,共产党员也应该在民主、公开、自由、竞争的选举中当选,不仅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也是民主政治的体现。如果党的组织能够在人大代表的民主选举中,定期、主动、敏锐地观察到民意的阴晴,民心的冷暖,及时分析原因,做出检讨,予以更正,就可以得到选民的信任,既实现民主政治又保持党执政的合法性。

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民主选举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但仅就这一点而言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邓小平曾说过:“因为我们有十亿人口。人民的文化素质也不够,普遍实行直接选举的条件不成熟。” 现在我们县级以上实行的是间接选举。县级和县级以下的基层是直接选举。现阶段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就是把基层的民主选举落实好,不断完善相关的立法。当所有公民都能够并愿意行使自己的权利,参与到选举和管理其他国家的事务中的时候,我们离民主就更近一步了。

参考文献:

1.《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12月 第23卷第6期 《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水平的提升》 梁军峰

2.《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6期

《试论基层人大选举制度的改革》 张娜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42.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0---221页

5.《学海》 2006年3期 《当代中国选举改革的尝试》 刘琳

第五篇: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内容提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目前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党 基层组织 建设 思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要举措,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新的伟大工程提到了全党面前。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科学化水平, 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是目前需要深刻思考、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一、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级机关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始终以“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的还提出“党建带工建、团建”的工作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担负的任务和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不够”:

1、支委班子“三力”不够强。一是凝聚力不够强。有的班子不能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个别班子成员统揽全局能力较差。二是执行力不够强。有的班子工作思路不清,缺少有效工作计划。三是战斗力不够强。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较弱。

2、党务干部“内功”不够足。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有的教条主义比较明显,抓工作怕担责任;有的目光短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缺乏紧迫感、危机感。二是人文素质较低。有的理论功底不够扎实,知 1

识结构不够全面。三是工作本领较弱。有的谋划和落实能力比较弱,推动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比较缺乏。四是责任心不够强。有的服务意识淡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五是作风上不够实。有的精神松懈,工作懒散拖拉,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3、党员主体“作用”不够好。新时期“急、难、险、重”任务比较少,真正把党员放到风口浪尖上去考验的机会也不多。平时,一些党员放松对自身要求,混同于一般群众,个别的甚至落后于群众,表现有的在工作上拈轻怕重,在名利上“勇往直前”,有的事业心下降,当官不干事,干事不用心,在位不在岗,在岗不尽责,而党支部没有更好地对党员做教育督促工作,使党组织缺乏吸引力,降低了团员群众对加入党组织的热情。

4、组织生活“内容”不够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组织生活,一方面可以活跃气氛,有张有弛,更重要的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但有的党支部很少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总是上面推一推,下面动一动,照抄照搬,满足于一般地完成党委布置的任务;有的党支部抓党员教育的次数不算少,“三会一课”也能按规定进行,但是工作浮在面上,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只讲形式,不求效果;有的党支部以改进党的活动内容与方式为名,将党支部、党小组活动与打牌、吃饭等混为一体,使党的组织活动“变味”、“走形”,使组织生活变得庸俗化,久而久之,党员对活动失去了参加的兴趣和热情。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

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一定角度说,既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方面原因,也有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不到位”:

1、思想转变不到位。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党务干部未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出不适应状态。如,个别党支部的活动方式未作出相应调整,致使党员对党组织的依托感和归属感逐步淡化;又如,个别党务干部价值取向发生积极变化,同时也产生了一

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这些模糊的、错误的认识不自觉地表现在党的组织建设中。

2、责任意识不到位。有的党支部,特别是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存在“抓党建是软任务,抓业务是硬道理”的观念,抓党建工作停留于会议、文件落实,缺乏实实在在的“硬手段”;有的党支部脱离党建工作现状开展党建“创新”,导致“创新”缺乏生命力,不能有效推动工作,提升水平;有的还存在“新瓶子装旧酒”、遍地开花等形式主义倾向,致使党员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3、学习培训不到位。目前还存在以会代训,以干代学的做法,致使一些党务干部,特别是一些新任党务干部,既缺少党务工作知识,又缺少实际工作经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支部工作的开展。

4、主体地位不到位。从党员自身看,党员对主体地位认识不够,认为在党内工作、生活中真正起支配作用的是党的领导干部,而党员不过是被指挥、被管理、被教育的对象。从组织角度看,个别党务干部把党员仅仅作为党的工作对象,忽视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从党的制度角度看,有的党支部忽视党员的民主权利。

5、教育监督不到位。有的党支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现象,没有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这就形成了一种效应,导致个别党员有意识无意识地效仿,制度的权威性被虚置。

三、当前和今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各级机关党委正视存在的问题,将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创造新环境,探索新思路,运用新办法,优化新机制,努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创新,具体是以下“增强五种观念”:

1、增强学习观念,不断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做到以学为荣、工学相融、学有所乐。一是要抓好支委班子建设,对支部书记要进行培训,特别是对新任支部书记要及时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党务工作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党务工作水平。二是要抓好党员的学习教育,党支部要把政治学习与业务探索有机结合,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学习跟进。

2、增强党性观念,不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积极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形象”、“亮出身份、作出表率、树立形象”等主题活动,使支部党员做到讲政治,立场坚定向我看齐;讲效率,服务高效向我看齐;讲服务,优质文明向我看齐;讲业绩,业绩突出向我看齐。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牢固树立集体、责任、荣誉的观念,通过“共产党员示范岗”、先进党支部、先进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以及执法示范岗、执法规范标兵等评选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3、增强组织观念,不断推进党组织工作规范化。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分工,形成党建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局。严格党内生活制度,支部要定期分析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自觉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委将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和总结好的基层工作经验,注重培养和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交流经验,以点代面,同时要加强对对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考核。

4、增强创新观念,不断提升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在工作形式上要结合实际,改革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形式,增强支部组织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有效性,力求新颖,丰富多彩。在工作内容上要具有时代性,以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主题,广泛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克服党建“老面孔”现象,增强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如户外拓展、体能竞技比赛等,让大家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激发集体荣誉感。

5、增强服务观念,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凝聚力。要在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党内情况通报反馈、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党员进步激励等制度上进行积极探索、实践,突出党员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要完善落实党内关怀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把教育人与关心人结合起来,既要启发教育党员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又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使广大党员在尽义务、做贡献的同时,切实感受到平时有人管、遇事有人帮,有效把广大党员群众凝聚在党

组织的周围。

下载党选举制度的调查与思考(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选举制度的调查与思考(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按照省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建工作调研通知的要求,嫩江县委组织部成立专题调研组,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带队,利用七月上旬10天的......

    关于我县党的基层组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县党的基层组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党的基层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前沿的组织,是关系社会主义建设能否取得成效、见成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基层党员干部更是这一组织的细胞,是......

    新形势下团员青年对党的认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新形势下团员青年对党的认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作为一个90后的当代大学生,我却比大多数同学提前进行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一段毕生难忘的日子,它让我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觉悟。经过高......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选举制度基本知识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选举制度基本知识党的代表大会:党的组织的领导机关。包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

    依法行政的调查与思考

    多措并举抓整改 严格执法提效能 ——从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看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复议制度是行政机关内部实行层级监督,自我纠正错误的具体行政行为,保障行政管......

    七五普法调查与思考

    七五普法调查与思考一、调查背景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决定》着眼于“全面”二字,提......

    学前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学前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谢筱勐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县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均得到了长足......

    二线干部管理调查与思考

    二线干部管理调查与思考 日前,*区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全区离任干部工作生活情况进行一次专项调查,共收回乡镇和区直机关主要负责人填写调查问卷60份和“二线”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