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务管理改善投资环境的决定
【发布单位】83102
【发布文号】渝府令[1998]39号 【发布日期】1998-10-26 【生效日期】1999-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
进一步规范政务管理改善投资环境的决定
(1998年10月26日渝府令〔1998〕39)
为进一步改进政府工作作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促进和保障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重庆新的振兴,现就进一步规范政务管理、改善投资环境的有关问题决定如下:
一、一、科学规范各类许可、审批、登记
(一)行政机关(含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下同)办理行政许可、审批、登记(含各类年检、年审,下同)事宜,必须以法律、法规、规章或市以上人民政府的规定为依据,不得擅自设置行政许可、审批、登记。已经废止的行政许可、审批、登记,不得以任何理由继续执行。
行政机关办理各类资格、资质等认证事宜,凡符合法定条件、手续齐备的,不得拒绝颁发;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作依据,不得强制进行领证前的培训。
(二)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作依据,各类许可、审批、登记及各类资格、资质认证,一律不得作为工商注册登记的前置条件。
(三)行政机关对各类资源权属、拆迁安置、劳动争议等纠纷,应及时依法裁决,不得借故拖延、推诿。对拆迁安置中的产权争议,一时难以协调处理的,可以按照先拆后诉的原则处理,不得借故久调不决,影响开发建设进程。
(四)属部门之间相互协作配合的管理事务,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应由主管部门统一对外,不得要求办事人分别办理相关手续。部门间职责划分不明或有争议的,不得相互争抢或推诿,应以先受理部门为主进行初步处理,再上报同级政府明确职责。
(五)行政机关办理行政许可、审批、登记、认证、裁决等事务,要简化办事程序,按照现代管理科学和廉政建设的要求,逐步推行“接件和办件人分离制度”,由接件处室或接件人统一对外接件、对内催办。
二、二、严格控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
(一)行政机关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以法律、法规、政府规章、国务院有权设置收费项目的部委规章及规定或市以上人民政府的规定为依据,其他文件均无权设置收费项目。原有各类收费项目凡不符合前述规定的,均须重新按规定报批。从1999年元月起,未经合法审批的收费项目,一律停止收取。新设置收费项目,均须由市财政、物价部门提出初审意见,报市政府经常务会议审议决定。依法须经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审批或同意的,由市政府统一处理。今后在本市实施国务院及其计划、财政部门新设置的收费项目,须由市财政、物价部门提出实施意见,报市政府审定后执行。
市财政、物价部门应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公示制度,结合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清理和年度审验,制作全市统一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开列每一收费项目及其收费依据、收费单位、收费范围和收费标准,通过新闻传媒向社会公布,并在1999年7月1日前输入“因特网市政府站”内,供国内外的单位和个人查询。
(二)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应持合法收费依据向物价部门依法申领收费许可证并严格按许可证规定的收费范围、标准等执行。执行收费的公务人员,必须主动出示合法收费依据、收费许可证和本人证件(执法证或工作证)。没有合法收费依据、收费依据已经废止或停止执行以及不出示合法收费依据、收费许可证、本人证件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缴。
(三)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出具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收费收据,并逐步推行征费机关与收款单位分离制度。1999年内全市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都必须按规定实施收缴分离。
收缴分离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市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四)行政机关对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务,不得授权或委托其下属企事业单位或其他任何中介服务机构以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收费。
(五)行政机关不得以赞助、捐助、认购、定购、宣传及其他任何形式变相收费或帮助其下属企事业单位收费。不得指定或变相指定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企业购买指定商品或服务。不得在企事业单位报销任何应由本单位开支的费用。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作依据,不得以办理快件、业务咨询、勘验评估等为名,变相收费。对国家及本市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不得以任何理由继续收取,对减、免、缓的收费项目,不得基于管理相对人不了解实情,以欺诈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三、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及强制措施
(一)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及强制措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章作依据,其他文件不得设置行政处罚及强制措施。
(二)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及强制措施必须坚持“宣传教育在前、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和“事罚相应、过罚相当”的原则,不得滥施处罚;必须严格执行法定程序,对重大处罚措施及较大数额的罚款,必须严格依法执行处罚听证程序。
(三)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随意对生产、经营场所进行检查,确因履行职责进行的检查,不得增加企业负担,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更不得以检查为名,吃、拿、卡、要,谋取不正当利益。非因紧急情况、涉嫌违法或上级机关统一安排,任何机关及个人不得随意到宾馆、饭店及娱乐场所检查。严禁行政执法人员私自对生产经营场所进行任何形式的检查。
(四)行政机关应严格加强罚没收入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务使行政权力与经济利益脱钩。处以罚款,依法可当场收缴的,必须按规定开具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依法不能当场收缴的,必须严格执行罚缴分离的有关规定。罚没财物,必须依法处理,不得擅自变卖或私分,也不得由本单位擅自支出或使用。
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内部不得规定罚款指标。不得以创收为目的实施行政处罚及强制措施。严禁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以任何形式敲诈勒索。
(五)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实施收支两条线制度。对所有行政机关的业务支出,根据其支出范围,按照预算内外资金结合使用的原则统一核定,不得按比例或变相按比例返还罚款。
四、四、积极推行政务公开
(一)各级行政机关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务决策,应通过公开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对需由广大市民知晓的重大政务信息,应通过新闻传媒及时向社会发布。
(二)行政机关均应在1999年1月1日前设置公开电话,为单位和个人提供电话咨询、查询和举报服务。
(三)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均应在1999年1月1日前挂牌办公,具体执法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并在执法活动中使用规范的执法用语,文明执法。
(四)行政机关要在1999年1月1日前完成本机关“办事指南”的制作,准确地标明本机关办公地点、主要职责、办事程序、所需资料、办事时限、收费标准、责任人员、联系电话等项内容,无偿提供给前来咨询、查询和办事的人员。
(五)行政机关应在1999年1月1日前将本机关“办事指南”在适当地点予以公开,并输入“因特网市政府站”内,供国内外的单位和个人查询,接受办事人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有条件的行政机关应在接待场所设置电脑终端,暂时不具备条件的,也应采取其他方式,方便办事人查询。
五、五、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一)行政机关办理行政管理事务,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时限要求。法律、法规、规章没有明确时限要求的,属本机关权限范围内办理的事项,原则上应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最长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确因特殊情况,需延长办理时限的,应提前报同级政府批准并告知办事人。凡办事人所报资料符合办事机关所提供的“办事指南”要求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办理或超时限办理。
(二)行政机关应将办事效率作为对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年终考核。对外来投资企业的许可、审批、登记等事宜,在办理终结时,应附送“办事 回执”,接受投资者对本机关办事人员办事效率的评议和监督。投资者可将“办事 回执”寄送办事机关或同级政府招商引资机构。
(三)坚持并完善外商和港、澳、台、侨商投资企业的“一站式”办公制度。逐步推行整个外来投资企业的“一站式”办公制度,通过“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个地点收费、一个中心投诉”,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具体办法由市政府招商引资办公室、市外经贸委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四)进一步优化口岸管理,按照国际惯例要求,配置客货出入境检查检验流程,对货物检查检验实施一条龙联合办公制度,创造方便快捷、文明礼貌的通关环境。
六、六、努力做好投资服务
(一)加快能源、交通、通信、市政等设施建设,保证投资者建设、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础条件。对影响重点投资项目的基础设施问题,有关行政机关须尽快制定整改方案,限期解决。
(二)加强对外来投资企业的后续服务。对重点投资项目,由各级政府招商引资机构、外经贸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
(三)采取有效措施,参照国际惯例,建立健全金融、劳务、会计、评估、咨询、法律等各类中介机构,为投资者提供公正、高效、优质的服务。
(四)切实改进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为外来投资者在出入境、居留、子女就学、生活娱乐等方面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解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
七、七、强化监督制约措施
(一)违反本决定第一、三、四、五条规定的,按层级管辖原则,由政府法制机构代表同级政府依法予以纠正或撤销。监察部门对主要责任人员及分管领导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单位和个人依法申请复议和请求赔偿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二)违反本决定第二条规定,违法收取费用的,应当无条件退赔,无法退赔的,由财政或物价部门按职责分工依法予以没收并上缴国库。设置收费项目的文件,由政府法制机构代表同级政府依法予以撤销。监察部门对主要责任人员及分管领导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三)违反本决定第六条规定的,由监察部门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四)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应会同监察部门及有关部门,对下级政府和本级政府工作部门行政管理质量及办事效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公开检查评议并公开通报检查评议结果。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投诉的典型事件,要组织公开听证会议,及时予以处理。
(五)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要敢于监督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廉洁自律,发现违反本决定的行为,可根据本决定规定的职责分工,以各种方式向政府法制机构和监察部门举报或投诉。外来投资企业可统一向政府招商引资机构举报或投诉。
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和监察部门应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并通过新闻传媒反复公布,方便单位和个人举报和投诉。各级政府招商引资机构应建立外商投诉中心和台商投诉协调中心,设立公开投诉电话,统一受理外来投资者的各种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交办、催办和督查。
(六)鼓励新闻舆论监督,支持对各级行政机关违法违纪行为的曝光。各级政府法制机构、督查机构和监察部门,要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新闻曝光案件追查制度和监督查处结果发布制度,务使新闻监督落到实处。
八、八、水、电、气、交通、通信等垄断性行业,要结合本行业特点,制定贯彻本决定的实施办法,公开发布施行。
九、九、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应结合本区域、本部门的实际,制定贯彻本决定的实施办法,报市政府备案,确保本决定在本区域、本部门实施到位。市政府将按年度对贯彻本决定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检查的结果全市公开通报,对查出的问题,从严予以处理。
十、十、本决定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本决定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过去本市政府系统的有关规定与本决定不一致的,以本决定为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中共云南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全面
【发布单位】823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0-06-06 【生效日期】2000-06-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云南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扩大开放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
(2000年6月6日)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投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对外对内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目前的情况与新形势的要求,特别是与西部大开发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为了进一步改善、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我省的对外对内开放水平,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参与的开发和建设,实现我省在西部大开发中确定的三大战略目标,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指导思想
(一)进一步改善我省投资环境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动力,全党动员,全社会参与;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从我省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的实际出发,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步伐,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改善政务管理,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条件,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推出更加有吸引力的项目,使云南省成为中国西部投资环境最好的省份之一。
二、最大限度地放宽对外来投资的各种限制
(二)外来投资企业在云南省投资的领域和行业除国家明令禁止的范围外不受限制。允许外来投资企业(指在云南省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侨投资企业和省外来滇投资企业。下同)对云南珍稀生物资源进行培育性开发;充分用好国土资源部授权云南省的试点政策,鼓励外来投资企业对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开采和加工;鼓励利用国内外资金、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鼓励外来投资企业投资服务贸易领域,包括进出口贸易、商业零售、信息、金融、保险、旅游、运输、律师、会计以及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领域,其中,属于国家允许在沿海地区进行利用外资试点的,云南省可参照进行试点。
(三)外来投资者在云南省投资设立企业的条件、经营地域和持股比例不受限制。放宽外来投资者(指省外和境外的企业和个人,下同)进入种植业、水利、基础设施、制药、矿业、商业零售、旅游等领域设立企业的条件;外来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上限,由合资各方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商定;外来投资者以专利和高新技术进行投资,其所占股份比例可适当放宽;外来投资企业在云南省跨地域依法开展经营活动不受限制。
(四)外来投资企业的经营范围原则上不受限制。允许外来投资企业开展多种经营,其主营项目建成后,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不受限制,企业的原审批机构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办理企业扩大经营范围的手续;外来投资企业除出口自产产品外,经省级外贸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收购出口云南省生产的其它产品(属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商品专项报批);鼓励外来投资企业开拓云南省周边邻国市场,外来投资企业一经领取营业执照正式开业,可申请获得边贸经营权和对周边国家边境地区的外经权。
(五)外来投资企业的投资方式不受限制。鼓励外来投资者在云南进行各种形式的投资开发,除现行的合资、合作、独资方式外,可采用收购、兼并、参股、控股等各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嫁接、改造和重组;鼓励外来投资者与我省民营企业以及科研、教学机构合资、合作进行科研开发和设立研发中心;鼓励外来投资者设立行业性的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等;允许外来投资企业对土地进行成片开发,对优势资源进行区域性综合开发。
(六)外来投资企业产品内外销比例不受限制。外来投资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和开拓市场的能力,自主确定产品销售方向和内外销比例。
三、为外来投资企业和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七)按照国际惯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取消一批政府部门行政审批的项目和事项。按规定只需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不需要政府解决建设和生产经营条件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可实行登记备案管理以及只需予以核准的事项和项目,一律不再审批。
(八)建立行政公示制、工作时限制及主办部门负责制。所有涉及外来投资企业的政府部门和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事业单位,不论是进行管理、监督、审批,还是提供服务,必须公开管理内容、审批条件、收费标准、办事程序、申报文件的内容及要求、办事地点、办事员姓名,并承诺工作时限。主办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在规定时限内解决问题或作出答复。
(九)建立招商引资工作协调会议制和重点企业领导联系制。省和地州市分管领导要定期组织研究、协调解决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推进重点项目的实施;各级政府领导每人都要负责联系1 ̄2户外来投资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招商引资工作。
(十)建立外来投资企业跟踪服务责任制。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审批、建设、生产经营的全程服务,帮助解决投资前和投资后遇到的各种问题;外来投资企业在建设期间办理规划、用地、设计、开工、供水、供电、供气、通讯以及安全消防等手续,由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协调解决;外来投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政策性问题和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由各级经贸委负责协调解决。
(十一)建立公开评议制。每年由各级政府组织外来投资企业,对所有与外来投资企业有关的管理、服务部门及单位,进行公开评议。对评议结果差或投诉多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并限期对部门工作进行整改。
(十二)建立和完善投诉制。充分发挥现有的依托纪检监察机关的投诉网络的作用,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投诉受理办法;把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工作作风纳入行政监察部门的监督范围,对投诉多的工作人员,一经查实,将依照法纪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十三)在坚持和完善对外来投资企业实行“一站式”审批和直接登记制的同时,对外来投资项目开工建设实行“一个窗口办理审批手续,一个窗口收费”的制度。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及各级各类开发区要在2000年内完成试点。
(十四)切实减少对外来投资企业的各种检查。政府有关部门进入外来投资企业进行检查,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属于执法检查的,须报同级政府备案;禁止对外来投资企业的重复、多头检查,所有检查人员都必须持证检查。
(十五)加强对外来投资企业的统一管理,避免政出多门。各部门制定涉及外来投资企业的政策和措施,事前应征求主管部门意见后方能出台实施。
四、创造良好投资机会和条件,降低外来投资企业的投资成本
(十六)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充实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要按照西部大开发云南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和我省建立支柱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的要求,推出一批好项目,充实省级招商引资项目库。各地区、各部门也要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发展需要,选择一批建设条件成熟,市场前景好、预期效益明显的项目招商引资。
(十七)对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由项目单位对外来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采用多种形式给予综合补偿和合理回报;对将已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向外来投资者转让经营权或股权而设立的外来投资企业,可按生产性企业执行相关优惠政策。
(十八)对外来投资企业的通讯、水、电、气供应要优先安排,保证质量,属于有级差的价格和收费,按规定的低限标准执行。
(十九)继续实行对外来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在执行国家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要结合我省实际,对外来投资者给予进一步的优惠;采取地方财政列支奖励、财政投入扶持等办法,使我省原定的鼓励外来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继续得到落实和兑现;对于重大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给予特殊优惠的政策。
(二十)坚决制止各种形式的乱收费。在继续坚持和完善现行的收费许可证和收费登记卡制度的同时,由省财政厅、省计委牵头在全省范围内对收费情况进行检查,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并分批公布省级批准执行的收费项目目录,依法严肃查处乱收费行为。
五、对外来投资企业实行优惠的土地政策
(二十一)对外来投资企业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属于投资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生物资源开发与创新、矿产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以及高创汇、高税收的项目,其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均执行法定标准的下限。
(二十二)在云南省投资进行能源、交通、环保、水利、教育及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的外来投资企业,均以行政划拨方式供地,征用土地的补偿费按法定标准的下限收取。
(二十三)外来投资企业在征地中除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耕地开垦费、征地管理费外,其他部门不得再征收与征地无关的任何费用;坚决取缔“搭车”收费;对征地补偿费超过法定标准的,当地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予以纠正;对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分地类、分用途实行最高限价,地价明细表由省土地管理部门另行颁发。
(二十四)外来投资企业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按规定办理手续后,可以租用集体土地。
(二十五)外来投资企业从事经营性项目的,按有偿使用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为减轻企业的投资成本,土地出让金可采取以下方式处置:
1、确定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金要经过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和土地管理部门确认。对难以评估的,可参照政府批准确定的基准地价协商计算,不再进行评估;
2、分期付款。一次性缴纳出让金有困难的外来投资企业,可与当地县(市)土地部门签订分期付款协议,首期付款25%,余款在五年内付清;
3、挂帐付息。分期付款有困难的外来投资企业,经同级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可在三年内挂帐处理,企业应支付出让金的利息;
4、先收后返。属于云南省鼓励投资的产业,经省政府批准,可将土地出让金的地方政府应得部分,参照省内同行业的比例返还外来投资企业;
5、注入股本金。可将土地出让金的地方政府应得部分折成地方政府股金,参与投资与经营。
(二十六)外来投资企业以出让方式获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有效年限内,可以整体转让、分割转让或者出租,转让所得依法缴纳土地增值税后的收入归该外来投资企业所有。
六、完善配套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十七)制定和完善保护外来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对现行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要进行全面清理,凡与进一步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国际规则不相适应的,要修改完善或予以废止。
(二十八)抓紧建立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人才、劳动力以及科研服务的渠道和机制;培育和引进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的中介机构,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十九)加强和改进对外来投资企业的金融服务,尽快推行股东担保、信用证抵押、外汇质押等贷款业务。
(三十)要进一步做好外来投资企业所在地的社会治安工作,为外来投资者创造一个安全、安全的生产经营和生活环境。
(三十一)各级人大要加大监督力度,依法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要加快立法步伐,为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七、建立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改善投资环境的领导
(三十二)为了充分调动各地区、各部门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责任感,各地区、各部门每年都要确定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降低投资成本的具体目录和任务,实行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地区和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引资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政府予以奖励。
(三十三)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和本部门的职责,尽快研究制定实施细则,报省政府备案后认真组织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储备管理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储备管理的通
知
(渝办发〔2011〕298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土地储备管理行为,促进土地市场健康、良性发展,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管理的通知》(渝府发〔2010〕113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规范土地储备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全面清理储备土地情况
(一)清理内容及要求。一是全面清理市、区县级土地储备机构以及园区具备储备整治职能公司的性质及类别等情况。二是全面清理储备土地现状。清理范围包括各储备主体的原始土地储备审批、征(转)用、整治、颁证、供应、抵押、质押、信托融资及贷款余额等情况,并进行编号和登记,建立电子和纸质档案。按照储备审批分级管理原则,市、区县级土地储备机构及具备储备资质的园区公司将储备土地清理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并填写相关表格,于2011年12月31日前分别报送市国土房管局和所在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二)整改土地储备过程中的各种违规行为。主要包括政府融资项目所涉违规办理房地产权证行为;存量土地的权属主体在未经有关行政部门许可情况下,私自处置土地资产的行为;土地储备机构利用土地融资,违规为第三方提供担保的行为。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形成整改方案,切实规范土地储备的运行机制。
二、进一步规范储备土地的审批秩序
(一)严控土地储备机构数量。为防范土地储备融资风险,避免多头储备、竞相变现,影响土地供应情况,原则上每个区县(自治县)保留两个土地储备机构,现有多家土地储备机构的区县(自治县)应加快进行整合。
(二)规范土地储备审批权限。主城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储备、市级土地储备机构储备主城外的土地以及远郊区县(自治县)土地储备机构储备土地面积超过20公顷的,由土地所在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进行初审并报市国土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储备面积小于20公顷(含20公顷)的,可由当地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审批。严禁远郊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采取划整为零等方式审批储备土地。
(三)严格土地储备审批条件。土地储备单位须提供以下审批要件:一是拟储备地所在区县(自治县)国土部门核实的用地性质、类别、抵押、查封等情况。二是规划部门出具的土地储备意见。开发整治性储备土地的审批,除必备要件外,还须提供与原土地使用权人达成的储备协议和权属证明,且储备土地时按土地房屋权属范围进行储备。控制性储备土地的审批须提供市领导批示、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等有关依据,以及项目资金与土地储备资金平衡可行性报告。
(四)明确土地储备机构的职责。各土地储备机构应当认真履行土地储备整治职责。一是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中长期重大项目开发的需求,科学合理制定土地储备整治计划,有序推进储备土地开发整治。二是应根据城市规划实施进程,做好拟出让宗地周边配套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储备土地供应奠定基础。三是对新增建设用地和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土地储备机构要分别依法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并积极协助做好有关信访稳定工作。四是要严格按照土地招拍挂出让竞买须知的要求,明确交地时间、交地状态、整治状况、成本收取时间、价款和违约责任。
(五)规范土地储备整治开发行为。一是已列入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等旧城改造计划,并经市政府批准列入改造范围的项目,可纳入开发整治性储备范畴。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不得擅自将其他已办理权属登记的国有土地纳入其中。二是学校等事业单位以及国有工矿企业需搬迁的,原有土地应由土地储备机构优先收购储备。三是土地储备机构不得利用开发企业资金参与储备土地的开发整治。因特殊原因,经市国土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批准的也应严格控制借贷成本,严禁与社会单位约定储备土地的收益分成。
(六)强化土地储备登记监管机制。土地储备登记由所在地国土部门负责办理,储备面积大于20公顷的,报经市国土房管局审查核准后再予登记发证。
(七)进一步规范土地储备整治,做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一是土地储备整治是为公共利益和实施城乡规划建设需要,而先期明确实施主体及范围,并不改变农用地征(转)用和城市房屋拆迁的具体程序和要求,不影响土地储备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其中,对农村集体土地,在实施储备整治时,必须依法按照程序对其进行征(转)用,并对农民进行补偿安置。对城市房屋拆迁,在实施开发性整治时,必须按照城市房屋拆迁的有关规定,对原土地使用权人给予补偿。二是对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土地储备机构可以作为旧城区改建项目申请人,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县(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征收项目所需资金和安置房建设情况等相关资料,向当地征收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征收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后报所在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确定。
(八)加大土地储备的审计力度。建立土地储备成本核算制度。对土地储备机构已出让的土地,国土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宗地储备成本台账,采取项目审计的方式逐宗核算,根据核算结果拨付应返还的土地储备成本。同时,建立健全资金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储备资金使用的财务审核和会计核算,保障土地储备资金规范、合理、有效使用。
(九)建立土地储备备案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各土地储备机构的运作程序,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在土地储备机构设立、资质审批、储备土地批复、储备土地抵押、储备土地融资、储备土地供应等各个审批节点,应及时报市国土部门备案。
(十)强化对土地储备的管理。一是加强对储备主体变更行为的监管,凡储备主体变更以及储备土地需进行置换或者变更的,应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对于土地储备主体隶属于国资部门管理的,还需有同级国资部门的意见。二是对于主城区涉及市级土地储备机构的储备土地,其规划的编制或者修改,须报市政府审批。对远郊区县(自治县)涉及市级储备机构的储备土地,须报市政府同意后,所在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方可进行控规审批或修改。三是对于市级土地储备机构储备的土地,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不得擅自处置;对于擅自处置市级土地储备机构储备土地的,其土地出让收益由市财政局从所在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中扣除。
三、加强对土地储备机构的指导和监管
(一)市国土房管局要加强对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科学合理做好土地储备中长期规划的指导,并严格监控土地储备机构储备土地、整治、供应、抵押各环节的运作程序,确保高效依法利用土地。
(二)市财政局要继续做好国有融资平台融资情况的监测、统计工作。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发展,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措施和控制指标,同时指导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对土地储备机构的整合工作。
(三)审计部门要不定期对各储备机构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规范的地方举债融资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四)监察部门要强化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土地储备管理政策的严肃性。对负有土地违法行为监管责任的部门要进行监督,对擅自扩大储备范围、违反储备用地政策、违规办理储备土地权证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实行行政问责,对触犯刑法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
第四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的决定
【发布单位】81102 【发布文号】浙政[1998]8号 【发布日期】1998-04-14 【生效日期】1998-04-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的决定
(浙政〔1998〕8号)
利用外资是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国民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再创浙江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省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对全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外商投资审批手续繁杂、收费管理混乱等问题相当突出,严重影响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为切实保障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给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推动我省利用外资工作,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更好地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省人民政府就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作如下决定:
一、一、加强领导和服务
1.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利用外资工作的领导,把利用外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落实利用外资工作目标责任制,及时研究协调利用外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的有关综合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要依法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维护外商投资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和合法权益。
2.省、市(地)都要建立为外商投资服务的专门机构,县(市)一般也要建立为外商投资服务的专门机构,实行无偿服务。对外商投资重大项目,当地政府要建立项目小组,搞好协调、跟踪服务;对一般项目,也要确定专人,帮助外商投资企业解决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二、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3.外商投资项目审批实行环节归并、确定部门、牵头协调、限时审批的工作机制。每个环节指定一个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确定责任人并实行A、B角制度。实行项目审批公示制、工作日制、承诺制,所有与外商投资项目有关的审批部门和单位,都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增加工作透明度,公开办事内容和程序,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对涉及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事项必须提出明确的工作日时限,公开承诺,在工作日时限之内不能完成的,必须作出解释。
4.对外商投资项目审批,归并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合同、章程审批,工商登记,初步设计审批,土地审批,建设、规划审批等6个主要审批环节。各级政府的有关综合和管理部门,要切实做好主要审批环节的牵头协调工作,计委(计经委)或经委负责外商投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和审批前置工作的协调,外经贸部门负责合同、章程的审批和审批前置工作的协调,工商部门负责工商登记和工商登记前置工作的协调,初步设计审批部门负责该审批过程中的协调,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土地审批和审批前置工作的协调,建设、规划部门负责项目建设、规划的审批和审批前置工作的协调。各审批相关部门和单位都要配合牵头协调部门做好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定专人负责和职责代理人,实行A、B角制度。
对总投资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和其他需要上报国家批准的外商投资重点项目,省计划、外经贸部门和项目所在地政府要及时了解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并确定专人,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
5.外商投资项目所需的环境评估、土地评估、设计、招标投标等事项,投资者有权自主选择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办理。对政府主管部门所属的中介服务机构受理服务的,工商管理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有责任要求、监督中介服务机构公开承诺,合理收费,提高服务质量,必要时要做好协调工作。
6.对于产品技术成熟、工艺简单的限额以下外商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时,主管部门可以技术经济评估报告、环境影响评审意见等为依据,原则上不再组织召开项目论证会。
7.对于限额以下的外商投资项目,合同、章程按规定由外经贸部门审批,审批前不再召开论证会。
8.在大城市市区的外商投资项目,其规划方案由规划主管部门审批,审批前不再召开论证会。其他地区的外商投资项目一律不实行规划方案审批制度。
9.对在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外商投资项目,开发区管委会应实行“一条龙”服务,代理投资者或协助投资者尽快办妥有关审批手续。
10.对属于登记性质的环节,如外商投资企业的税务登记、外汇登记、海关注册登记、商检注册登记等,手续齐备的,应随到随办,并在1个工作日内办妥。
11.积极创造条件,探索运用电子技术等现代手段对外商投资项目进行审批管理与服务的途径,提高办事效率。
三、三、规范收费行为,减轻外商投资企业负担
12.涉及外商投资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要严格按国家规定执行,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及省政府权限部门出台的收费项目外,各市(地)、县(市)不得出台收费项目,已经出台的一律取消。对准予收费的项目,实行收费登记卡和收费许可证制度,收费登记卡由各级物价部门向企业发放;收费单位应向各级物价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同时使用由财税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单据。收费单位收费时,须持收费许可证,并在收费卡上逐项填写收费时间、项目和标准、金额、依据、票据种类、收费单位等,收费人员应签名盖章,以备查验。
13.切实减轻外商投资企业负担。工本费、资源补偿性收费应严格按权限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其他行政事业收费规定标准有幅度的,以低限为基准减半收费,无幅度的一律减半收费。
14.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外商投资企业到其指定的中介机构接受服务。中介服务机构要依法办事,恪守职业道德,提供优质服务,并按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收取费用。
15.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形式向外商投资企业拉赞助、拉集资、揽储蓄、安插人员,或以其他方式谋取不正当利益。禁止任何部门和单位借会议、检查、评比、培训等收取不合理费用。禁止有关审批机关在审批时,强行向外商投资企业出售书刊、资料等。
16.对各项费用的收缴,各地可在中心城市和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进行一个窗口(包括通过商业银行)收费的试点,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
四、四、为外商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17.持有与中国有外交或官方贸易往来国家普通护照的外商,确因紧急事由来我省而来不及在上述中国驻外机关申办签证的,省级各部门及所属单位邀请的,由邀请单位直接向省外经贸厅申请办理邀请函(电);各市(地)所属单位邀请的,由邀请单位直接向市(地)政府(行署)或市(地)外办申请办理邀请函(电)。持有授权机关邀请函(电)的外商可直接向我省入境口岸签证机构申请办理入境签证。对在我省投资(工作)的外商、工程技术人员及其家属,可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办理多次入境签证。
18.对外籍人士居住和工作相对集中的区域,公安部门要提供良好的治安管理服务。持有外国、香港、澳门、台湾驾驶证或国际驾驶证的投资者,需在我省换领驾驶证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及时办理。对在我省投资(工作)的外商常住人员及其配偶、子女,持有效证件,在浙江范围内住宿、就餐、就医、购置物业、子女就学、购买车船票和旅游景点的门票,一律按国内居民的收费标准收费。
五、五、加强监督检查
19.为了保证本决定的贯彻实施,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各级监察、人事部门要通过外商投诉、群众举报、外商评议、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检查等方式,加强对贯彻执行本决定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未按规定和要求履行职责的部门和单位,要责成其限时改正;情况严重的要同时向同级政府报告。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直接责任人,由权限部门依法查处;对有吃拿卡要、故意刁难企业等行为的人员,要进行批评教育,或调离涉外工作岗位,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也可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对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涉及外商投资工作的部门和单位,都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强化自我监督、自我检查功能。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决定和各自实际,制定具体的贯彻实施意见。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省政府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决定不一致的,以本决定为准。
浙江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八年四月十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的决定
【发布单位】81108 【发布文号】甬政[1997]5号 【发布日期】1997-08-04 【生效日期】1997-08-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的决定
(甬政[1997]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切实保障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吸收外商来宁波投资,加快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现就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作出如下决定:
一、一、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的基本要求
1.改善投资软环境是一项关系到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涉及全市各行各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关心、支持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积极、认真地帮助外商投资企业解决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努力为外商创造一个按照国际惯例投资、管理、经营的环境。
2.全市凡涉及外商投资的工作部门和单位,都要实行行政公示制和服务承诺制,公开办事内容、程序、标准和时限,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各部门和单位必须坚持每周至少5个完整的法定工作日,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对外商服务,当经办人因事因病脱离工作岗位时,该部门领导必须指定他人代行职权或向外商作出必要的解释。
3.外商投资企业(包括港、澳、台商投资的企业,下同)是依法设立的独立法人,其合法权益受我国法律保护,其经营活动均应遵守我国法律。政府各有关综合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维护外商投资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和合法权益。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中的中方上级管理部门不得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不允许查封、扣压企业的财产、帐目。如有意见,可通过中方董事向董事会转达。更换中方高级管理人员,必须经董事会决议通过;凡因中方高级管理人员原因不能与外方合作共事的,要及时依法更换。
二、二、改善综合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服务
4.市外经贸委是外商投资企业的综合归口管理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甬江新区管委会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基层管理部门。5.外商投资企业管理部门,每半年至少要召开一次涉外政策说明会,将应公开的政策性文件及时传达到外商投资企业,增加政策透明度,推动涉外政策的贯彻落实。每季度征集汇总外商意见和建议,上报市政府主管领导,并分送有关部门办理。
6.市计委、外经贸委以及县(市)、区计(经)委和外经贸委(局)是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机关和企业合同章程的审批机关,要向外商投资项目的申报单位提供项目审批所需的材料目录和文件范本,一次性讲清对外商投资企业申报材料的修改意见和要求。市计委要定期发布引导外商投资导向的资料,明确鼓励、允许、限制、禁止外商投资的行业和领域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
7.对外商投资企业中技术先进型和出口创汇型两类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认定,市科委和外经贸委要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
8.市城乡建委要强化外商投资项目在建设规划、设计和施工各个环节的协调服务。凡有效文件齐备的,单项审批要在15个工作日内批复,综合项目审批要在25个工作日内批复。
9.对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有效文件齐备的,外商投资项目审批部门均要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1)限额内非限制性项目合同、章程的审批和批准证书的颁发;(2)企业股份的调整和经营范围、进出口业务、董事会变更等的审批;(3)对500万美元以下(不含500万美元)的非限制性外商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项目建议书兼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
三、三、改善行政执法部门的管理和服务
10.土地管理部门在办理外商投资项目用地手续时,凡有效文件齐备并符合有关要求的,给予优先受理。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土地评估,10个工作日内完成用地项目审核,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批。
11.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外商投资企业的登记注册,凡有效文件齐备的,要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申办变更手续,要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
12.税务机关要及时为外商投资企业办理税务登记,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要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外商投资企业享有所得税优惠的审批、所得税减免认定,要在25个工作日内完成。
13.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预防性卫生监督的审批,有效文件齐备的,要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宾馆、娱乐场所、商店等和企业内部餐厅、生活自备水及放射工作单位的审查发证,要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
14.环保和劳动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报告”和“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制度,努力缩短各类项目的审批时限。中小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大中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初步设计(验收)审查表》的批复,要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
15.外商投资企业经审计机关审计后,其他政府执法部门一般不再对其同一期限的同一内容进行重复检查。
16.公安部门对常驻本市的外商自行选择的住所和办公处所,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及其他公共利益的,要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准。
17.消防部门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中小型消防项目的审批,要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大型消防项目的审批,要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
18.持有外国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驾驶证或国际驾驶证的国家(地区)人员,可以随时到公安车管部门开设的专门窗口办理手续,符合规定条件的,经体格检查和交通法规、安全驾驶常识、道路驾驶考试合格后(台湾地区人员的考试内容按《宁波市台湾同胞投资保障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即可核发同类型机动车驾驶证。参加理论考试时,可随带翻译人员。
19.来我市的外商,确因紧急事由可直接向市外办申请办理来华落地签证的邀请函电。在本市的外国投资者、文教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及其家属,经市外办审定,可给予入出境多次签证。对投资数额较大的外商和进行经济、科技、文化合作并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可给予长期居留或永久居留资格。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国研修、培训人员给予申办出国护照的方便,对其中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外省暂住
人员,确因企业需要出国的,予以受理审核,依法审批发照。
20.兴办外商投资项目,需从外地引进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免征城市增容费。对从外地引进的暂不迁移户口的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按照规定向人事部门办理《工作寄住证》,享受常住户口的有关待遇。
四、四、改善公用事业部门的管理和服务
21.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用水申请,凡有效文件齐备、水源条件允许的,受理后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并按供水合同规定保质、保量、按期供水。计划停水通过新闻媒介提前24个小时发布停水通告;事故停水立即抢修,并尽快通知有关用户。接到报漏,1小时内到达现场,小漏24小时内修复,大漏立即停水连续抢修。
22.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供热、供气申请,凡有效文件齐备、气源条件允许的,要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计划停气提前3个工作日通知用户;事故停气立即抢修并向用户解释。接到故障报警后,抢修人员40分钟内到达现场,一般抢修48小时内完成。对外商投资企业自建锅炉供热、供暖的申请,要在5个工作日内批复。集中供热的企业,排除锅炉运行事故不得超过36小时。
23.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用电申请,低压用电要在7个工作日内、高压用电在20个工作日内答复供电方案。计划停电提前3个工作日通知备案用户,其他用户提前3个工作日通过新闻媒介通知。供电设施发生故障,抢修人员在2小时内到达现场。
24.外商投资企业单机安装电话,在机线具备时应立即给予办理并安排装机,自付费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开通;需单独安排工程施工的,安排时间顺延,但最多不得超过30天。单机迁移电话,自受理之日起不超过10日开通。电话故障修复,自受理之日起非电缆障碍24小时内修复,电缆障碍72小时内修复。
25.出租车司机要严格执行有关法规、规章文明经营,礼貌服务。出租车辆的管理部门,接到外商对出租车辆违章投诉后3日内予以答复,7日内处理完毕。
26.各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借口随意对外商投资企业中止或暂停服务。供水、供电、供气、邮电、供热等工程新上项目由主管部门主持设计、施工招投标,任何单位不准垄断外商投资企业界区内的工程项目设计、施工以及材料、设备的采购。
五、五、改善口岸和金融系统的管理和服务
27.口岸交通运输、查验、代理供应、仓储等部门要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简化手续,方便客货进出。机场等重要部位要设立领导值班制度,保证问询电话的畅通。在航班、车船期不正常的情况下,要将动态及时、准确地向旅客反馈,并按国家规定,妥善解决旅客生活住宿等实际困难。
28.在提供有效、齐全单证的前提下,外商投资企业办理海关注册登记,海关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办理进出口货物通关手续,在2年工作日内完成;办理减免税审批手续,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办理加工贸易 登记手册,在3个工作日(除银行工休日外)内完成。
29.外商投资企业申请办理商检出口质量许可证和卫生注册登记证,凡有效文件齐备的,做到随到随办。进口设备的规格、数量、包装及残损鉴定,在检验鉴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办理普惠制产地签证,要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出口查验放行商品,商检人员要在查验场签发放行联系单。
30.实施卫生检疫监管注册制度,经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入境卫生检疫合格的出口集装箱,在办理出境申报手续后,一般不再进行出口查验和卫生处理。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出境货物,可就近检验,随到随办。
31.对已经动植物检疫注册登记的生产、加工、存放出境动植物产品的单位实施检疫监督,在出口岸时仅办理检疫的放行手续,不再每批进行查验。对进入保税区的动植物产品,在办理报验手续后,可直接进入保税区动植物检疫定点仓库。
32.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汇入、汇出款,要安全、及时、准确办理。外汇汇出款,上午受理的当日汇出,下午受理的应在第二个工作日汇出。收到境外开出的信用证,要在1个工作日内通知企业。办理符合条件的出口信用证押汇业务,上午受理的下午完成,下午受理的在第二个工作日完成。外商投资企业结汇,实行当日结汇当日入户;开立外汇帐户,凭有关有效证件即办即开。
33.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保险险种(应及时公布)外,任何保险机构不得擅自增加险种强制外商投资企业投保,也不得委托非保险机构代办外商投资企业的保险业务。各保险机构必须严格执行人民银行批准的保险费率,不得随意降低或提高保险费率的标准。
六、六、改善中介机构的管理和服务
34.各级行政职能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外商投资企业接受指定的中介机构。外商投资企业有权自主选择会计、律师、公证、审计、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中介机构要依法办事,强化服务意识,遵守职业道德,公正公平办理业务,照章合理收费。
七、七、逐步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
35.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凡生产国家非配额、许可证限制产品的,内外销比例由企业自定。经确认批准为“技术先进型”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于我市“菜篮子工程”和农业开发项目,产品内外销比例自定。
36.在本市权限范围内,实行公平收费。外商投资企业在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排水、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方面,享有与内资企业同等待遇,收费与国内企业同等标准;在金融、商业、保险、法律、劳动用工、信息、咨询、设计、广告宣传等社会服务方面,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一视同仁,实行同一收费标准。
37.统一生活服务价格,外商以及外籍人员(包括港、澳、台同胞和华侨),其住宿、就餐、购置物业、看病就诊、子女就学、购买车船票和旅游景点的门票,一律按我市居民的收费标准收取。
八.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收费管理 38.处行政事业性收费部门、单位向外商投资企业实施收费的,必须持有物价部门审核发给的收费许可证,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并在物价部门发给的外商投资企业收费监督登记卡上如实填写收费内容(年检年审时要邀请外资管理部门参与)。凡不按规定办理的,外商投资企业有权拒绝缴费。
39.凡新增设或变动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要通过新闻媒介予以公布。要定期编印《收费手续》,使外商投资企业便于了解和监督。
40.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形式向外商投资企业拉赞助、揽储蓄和进行集资。禁止安插人员及利用生产资料谋取利益等各种形式的摊派。禁止任何部门和单位借会议、检查、评比、培训等名义收取不合理费用,必要时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必须报同级物价部门审批,必要的会议、培训等活动必须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同意。
九.改善在甬外籍人员的生活环境和法制环境
41.积极筹建宁波国际学校,方便外籍专家和外商子女就学。凡外商子女在甬就读,采取名额单列,优先解决。并在普通高中招生中予以优惠加分。进一步办好效实中学国际部、惠贞书院、万里国际学校等;有条件的小学和幼儿园,要优先安排在甬投资或工作的外籍人士子女入学。
42.确定市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李惠利医院、妇儿医院为外商、外宾就诊定点医院,设立专门病房,选派医疗骨干,为外籍人士提供优质服务。市急救中心配备性能良好的救护车和通信、医疗急救设施,使外商、外宾在发生各类突发性疾病时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43.工商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坚决打击侵权盗版活动。按照国际惯例和国家法律,依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版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图纸、设计方案、技术说明书、技术规范、电脑软件等知识产权。
44.努力改善治安状况,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对侵害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商的刑事、治安案件,公安机关要迅速接警、处警,搞好侦破工作,依法保护外商人身财产安全,切实保障外商的合法权益。
45.进一步强化外商投诉的协调工作。各级外商投诉协调部门要在7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1个月内将处理结果答复投诉人。各部门、各单位接到市外商投诉协调中心转达的外商投诉处理件,要在15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向市外商投诉协调中心反馈。
十、十、加强涉外监督
46.为了保护本决定的贯彻实施,强化监督检查,由市监察局、市纠风办、市开放办、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和单位,组成宁波市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监督检查小组,市监察局为组长单位,对我市各部门执行本决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可通过外商投诉、群众举报、外商评议、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检查、新闻舆论监督等方式进行。市监督小组对各部门和单位执行本决定的情况,每年一次报告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机构,作为该部门和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各部门和单位未按规定和要求履行职责的,市监督检查小组应将情况通报有关部门,并同时报告市政府;对造成损失的,由主管部门负责对直接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罚或处理;对吃拿卡要、故意刁难企业等违反纪律的责任人,所在部门或单位要给予纪律处分,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直至调离涉外岗位;对触犯刑律的,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47.凡涉及外商投资的所有部门和单位,都要建立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对外商投资企业做到服务内容细化,服务标准量化,奖惩措施硬化,接受监督公开化。
48.本决定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凡与本决定不一致的有关规定,一律以本决定为准。
宁波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七年八月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