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秋天(2课时)
秋天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共有七个小节,诗中运用拟人的手法,充分描述了秋天的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在秋天得到的愉悦感受。读来朗朗上口。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教学重点: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稍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
2、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
(秋高气爽秋风红叶秋水长天秋风萧瑟秋虫啾鸣秋实累累秋桂飘香霜叶知秋秋雨绵绵秋风习习枫林尽染落叶萧萧秋山如洗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菊傲霜秋风落叶)
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5、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孩子们勇于表现展示自我,对知识充满着渴望与好奇。以此引入,把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教学中。)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圈画(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
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
成度)
②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注意:老师不是叫你当词典的传声筒,老师要看你是否真懂了。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
4、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5、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6、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次板书: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第二次板书:(金黄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缤纷的)野菊花(涨红了脸的)苹果(紫色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的)高粱„„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上具备了自主识字和自己读通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加深了对字义的理解,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老师现在有一种冲动——我也想当诗人,写一些儿童诗奉献给你们。不信,你们听:(老师根据板书,说——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能看到金黄的稻穗„„)你们觉得怎样?
2、引导学生和课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抓住其中一种景物做对比)
3、教师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很有情趣,也饱含深情。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否则一个个文字也就失去了生命。
4、学习第一小节:
①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②我刚刚说过,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
③引导学生交流
④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
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5、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课后自己可以去试着找找,明天我们课上交流。(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语句,理解诗歌是怎样写得优美生动的;适当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加深印象,有直觉的感知;同时了解一点粗浅的修辞知识;因为是诗歌,特别注重加强了朗读训练。)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思考:细细地读。慢慢地品,选择一到两处地方,品出些味道,然后做些记录。
3、抄写词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为精读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昨天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读的诗歌,看看他的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来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集体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设疑,把学生引领到课堂上来。抓住迷人在何处?学生就产生了阅读期待,就会迫不及待的读书。)
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板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读着,就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秋天,我爱死你了。
5、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6、指名学生分小节(第二、三、四、五小节)朗读。(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理解句子,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并非完全让学生天马行空,而是有着恰到好处的点拨:或播放秋天图,展开想像说话;或把对称的句子演变为小诗的模样,有滋有味地诵读;或老师用生动的评价语和孩子们一起去感受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的景象。)三.深入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①“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②“发亮的汗珠”、“闪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
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使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有话”。所以我们又是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5、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天的丰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6、练习读好最后一个小节。
7、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尝试背诵部分内容。(配乐《秋日的私语》)
(设计意图: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两个来回: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上面的设计,先让学生读过三次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从而理解“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这句话的含义)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选择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
话。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情真意切地写出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做到读写结合。)板书设计:
秋天
秋阳
秋风
秋色
秋实
秋香 教学反思: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秋天》是诗人王宜振书写的一首对秋天的赞歌。本课语言优美,很有童趣。秋天离我们很近,孩子们很喜欢秋天,在他们眼里是各种各样的秋天。所以在学习这首诗歌前,我让孩子们留心一下上下学上,找找秋天的影踪。学习《秋天》,我由秋天的太阳为什么会“更红更娇”?空气会“更甜更好”?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下文的兴趣.学习诗歌,主要采用反复诵读,体会文字所描述的场面两个步骤去学习。我从扶到放,教会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去学习。这样的语文训练非常扎实。我尝试着把课堂回归学生,踏踏实实的让学生通过诵读,去体会诗歌的文字。特别是三、四、五小节。这一部分文字浅显易懂,可以完全让学生去合作探究,只在一些难句上稍加指点。只是我还是没有放开手让学生去说,总怕他们不会说。然而我明白,只有让学生大胆的说,鼓励他们说,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有效的。
第二篇:《秋天》第2课时教案
传统教学中也有教学设计活动,主要是指教师的备课。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了《秋天》第2课时教案,感谢您的阅读!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背诵课文。
3、能够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教学重点:
1、会写4个生字:“了、子、人、大”。
2、继续背诵课文,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出示卡片。(教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用时:8分钟)
1、引导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2、检查背诵情况。
二、学习生字。(用时:16分钟)
1、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
2、教师引导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
3、教师重点指导生字。
4、教师范写。
5、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口头造句。(用时:8分钟)
1、出示课文中带有“一会儿”的原句。
2、指导说说有什么事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进行。
3、指导用“一会儿……一会儿……”练习说话。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8分钟)
1、今天我们学习了《秋天》,你喜欢秋天吗?看到这么美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
2、回家后请把你眼中的秋天画出来,然后拿来让我们共同感受美丽的秋天。
五、总结全课,深化认识。(用时:5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把范写指导贯穿学生书写的整个过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指导书写必须细致。不仅要从整体上观察生字的结构,还要对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也要进行提醒。在学生沉浸在秋天美景意犹未尽之时,设计了让学生“用手中彩笔画出心中最美的秋天”这一环节,在读、说、画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第三篇:秋天第二课时
1、秋天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读懂每一句话,用“秋天”练习口头造句。2.认识3个新偏旁,学写4个生字。3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 天气 一片片 树叶 叶子 飞来 一会儿 一个
2、谁能用秋天说一句话?可以用上上面的词语练习说话。
3.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
二、随文识字,品读课文(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1.天气凉了。(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气
汽
天()()水 空()()油(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5)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 课件出示:一片()一片()一片()(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4.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组词:飞机、飞鸟。会:认识“人字头”。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组词:开会、学会。
个:运用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个”一般用做量词,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一个()。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配乐朗读课文)(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4.齐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两个字“人、大”。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人,大”的笔顺。找找两个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3)教师范写。(4)教师巡视指导。(5)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
第四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2课时)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基本功训练点(锻炼表达能力)
看图,想象表达,说句型:我走进秋天的果园,看到(),闻到(),听到()。过程与方法:
4、通过看图和朗读,体会秋天的美丽和丰硕,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性形象准确。情感与价值观:
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激励学生努力提高朗读能力的热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的识字
(一)是讲述了秋天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认识秋天吧。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思: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2、翻书,自读课文。
3、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4、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注意轻声音节:灯笼高粱)
5、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
笼
颊
浪
勤
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六、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会背。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
2、背诵课文。
二、新授
1、认记生字字音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重点字音:浪
灯
作
字
苹
丽
劳
2、识记字形
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识字方法: 提示:编字谜。加偏旁。换偏旁。做动作。
3、组词语理解字义
4、范写指导
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三、作业
1、我会画:画秋天的果园。
2、我会做:(1)用落叶做书签。(2)用自己的画做贺卡。(3)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第五篇:《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2课时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二)方法过程目标:
把看图、想象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感受秋天的景象美,勤劳的人们的劳动美及作者的语言美。
(三)情感态度目标:
从文中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并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一定的方法自主识字写字。把看图、想象与朗读结合起来,感悟秋天的美好,体会并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感情。
难点:通过图画和句子对比朗读,理解文中的比拟句,并从优美的语言的文字中体会秋天是个丰收、喜庆的季节。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的识字
(一)是讲述了秋天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认识秋天吧。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思: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2、翻书,自读课文。
3、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4、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注意轻声音节:灯笼高粱)
5、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 笼 颊 浪 勤 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六、作业
1、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秋天的图画 梨 笼 颊 浪 勤 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写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悟秋天的美。教学过程:
一、朗读感悟
1、比一比,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有感情,读出秋天的美丽。
2、互相展示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互相学习。
3、说说秋天的美丽。
二、朗读成诵
展示朗读、背诵
三、学习生字、生词
1、请学生自己站起来读读已经认识的生字。
2、“摘苹果”游戏,让学生把自己认识的生字读一读,然后摘下来放在箩筐里。看谁摘得又快又多。
3、向全班小朋友汇报自己收获。
四、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梁伯伯一起赶来布置晚会会场„„
五、写字指导
1、分析“波浪”二字(自主分析),偏旁、笔顺、字的间架结构。
2、写写(在田字格中写)
学生边写边告诉旁边的小朋友自己的发现。(轻轻地说)板书设计: 秋天的图画
梨树 挂 金色的灯笼 苹果 露 红红的脸颊 稻海 翻 金色的波浪 高粱 举 燃烧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