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经验与中国农业文化的生态节制景观

时间:2019-05-15 02:2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盆地经验与中国农业文化的生态节制景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盆地经验与中国农业文化的生态节制景观》。

第一篇:盆地经验与中国农业文化的生态节制景观

盆地经验与中国农业文化的生态节制景观

俞孔坚,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Vol.14(4):37-44 摘要

长期的盆地生态经验,对中国农业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盆地作为一种具有明确边界、相对稳定而又利于防御的景观,对家园意识、后嗣道德、内源需求导向的自力型经济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资源的有限性和空间的隔离性导致人口长期处于近饱和状态。盆地的这些效应都有利于盆地农业文化生态节制行为的发展,并实现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村落分布的边缘优先原则、“风水林”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再利用等,都是中国农业生态节制行为的典型。由于独特的盆地经验,中国农业文化的生态节制行为并不是以单一资源的持续利用为目的,而是以整体农业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为目的的,因而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远的意义,值得我们珍重。关键词 生态节制,景观,持续性景观,生态规划 中图分类号 P901

生物的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都依赖于生存资源的循环和再生能力,而资源的这种能力是有限的,超过这种能力范围,资源将日益减少,以至于不能再维持生物的生存和延续,生态节制意味着物种只能以“保本取息”式,而不是“杀鸡取卵”式地进行资源的利用[1,2]。但物种总趋向于最大限度地攫取资源,这是无条件的[2,3],相反,生态节制行为的发展则是有条件的,它取决以下两个方面:(1)群体能否从其生态节制行为中得到更多的长远利益;

(2)群体能否有效地淘汰有资源浪费行为的个体,并能捍卫生态节制果实不被入侵者掠夺。

从人的生物性来说,其需求欲望是呈指数曲线增长的,在其对欲望的追求过程中,缺乏心理的或神经的控制机制[4,5]。但作为社会人,其行为又受到特定文化的制约,任何一种文化都为该文化圈内的个体提供一种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6],而文化本身可以理解为人类对特定环境的适应方式。人类的文化行为如同其它生命机体的行为一样,具有环境的适应功能[7-9]。我们因此可以认为,正如生物物种在上述条件下能产生适应性的生态节制行为,并成为某些物种的遗传特质,生态节制行为也能成为特定的文化特质来适应特定的环境。所以,有利于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将有利于生态节制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农业文化的盆地经验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条件,因而促进了生态节制行为的发展。认识中国农业文化生态节制行为发展的自然和社会背景,它在中国农业文明发展中的价值,以及生态学意义,对认识如何走有中国特色的乡村生态发展之路,进行符合国情的景观规划和生态设计工作,都是有益的。中国农业文化的盆地经验

考古揭示,从更新世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猿人到更新世晚期旧石器时代的古人,中国古人类祖先大多生活在我国三大自然地理环境区(东部季风盛行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干寒高原区)的边缘过渡带[10]。在此期间,中国境内的几大河流都没有稳定的大平原,所以各文化的中心仍分散在各山间盆地,其中以关中盆地、晋南盆地及太行山前丘陵地带发展最快。夏商周三代及以后的各族文化,无不在中原以外的山区盆地发源定型,强大后逐鹿于中原建立王朝。所以,我们对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认识,应着眼于中原以外的山间盆地而不是作为角逐舞台的中原。从文化生态意义上讲,周文化发展中心的关中盆地犹应引起特别的重视[11]。在中国盆地文化的大背景下,又由于以下几大原因,使盆地景观对中国农业文化的影响更加强烈。

(1)“逐鹿中原”使大平原上几度成为人烟断绝之地(或被屠杀,或逃离),相反,在长江流域丘陵盆地则一直较为安宁,成为人们向往的天然避难所,并把理想社会设计在盆地景观模式中,陶渊明?quot;桃花源“即是典型的代表。

(2)从中国地理气候及人口分布特点来看,以东南沿海(以丘陵盆地为景观特色)、四川盆地、关中盆地等地区的人口分布最为密集,也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12]。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农业文化的盆地特征。这与两河流域及欧洲的农业文化有完全不同的景观背景[13]。

(3)集中体现中国农业文化中人与环境认知模式及行为方式的”风水说“,是在东南和中南丘陵盆地背景下走向成熟和繁荣的。”风水说“的理想景观模式实质上是盆地景观的理想化[14-16],而在”风水说“影响下的中国大地上的生态景观足以使现代学者赞叹不已[17-20]。

(4)由于现代交通不便,在水路交通时代曾有过繁荣的许多盆地、河谷,至今仍保留着灿烂的农业生态景观,但用现代价值标准来衡量,这些地区往往是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地区。而这些地区的发展只能走生态发展的道路,这意味着传统的文化生态关系仍应受到重视。盆地景观经验有利于文化生态节制行为的发展

如前所述,如果群体的生态节制行为能带来长远的利益,而群体又能有效地捍卫这种利益,则特定文化的生态节制行为便得到发展。中国农业文化的盆地经验(盆地适应)有利于满足上述两个条件,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盆地经验有利于家园意识和继嗣道德的发展:盆地为一个家族和社会关系密切的群体提供了稳定的领地或家园,盆地尺度与家族及特定社会群体的尺度相对应,整个家族或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完全寄托于这块有限的领地,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家园意识。在这样的家园中,由于生物地理区与文化的空间分布相重合,居住者与环境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从而有助于全面认识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促进生态意识的早熟,每个成员从小受到长辈关于祖先开拓和保护家园的艰难而神奇经历传说的熏陶,产生了敬仰祖先之情,并进而发展了祖宗崇拜,所谓”君子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以报其亲“(《礼记·祭义》)。这种祖宗崇拜在具体的行为上表现为:第一,每个成员都把自己看作家族生命的一个阶段,主要功能是承前启后,从而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第二,把祖宗留传下来的家业看作神圣的东西,并有责任完好地传给后世,崇尚传家守业,以图世泽绵延,这种后嗣道德使居住者能把家族的长远利益与自己的眼前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生态节制成为自觉的行为。

(2)盆地经验有利于斥异型社会群体的形成:空间的占领方式可以分为四种(图1)。其中线条A最适于用来说明盆地环境和宗族社会关系下,空间的占领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的空间占有是十分有限的,全部空间几乎都为家族或社会关系密切的群体所共有,同时完全开放的自由空间也非常少,都将受到排斥,从而避免了”共有草原的悲剧“[22],使群体的生态节制行为能得到可预见的报偿。

图1 不同环境中四种没空间占领方式的比例关系 引自Brower[21])FIGURE1 Four spatial occupation patterns under diferent situations(Courtesy of Brower[21])图2 广东南海云瑞村的防御性景观FIGURE2 The defensive landcape of Yunreichun Villiage in Guangdong's Nanhai County(3)具有捍卫生态节制果实的战略优势:典型的盆地景观四面围合,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豁口构成”关“,在战略上具有防守的优势。在豁口设门、亭、牌坊及村界,种植”水口林“等都有对领地占有的声明和对外来闯入者的警告意义。图2为广东省南海县云瑞村的整体景观结构,具有典型性。这一古老村落深藏于一个小盆地之内,主要以采茶为生,四周林木茂密,显然是长期保持的结果。盆地有共用的水井、池塘、宗祠等。值得注意的是进入该小盆地的唯一入口处建有一门,进门还有一座人工假山,使径分两歧,曲折而入。这种防御性景观结构与上述排外性社会群体相结合,形成了心理上和实际上的捍卫生态节制果实的”天时地利“。

(4)有利于内源需求导向的自力型经济的发展:盆地景观的空间隔离效应,发展了以自我需要为目的、内源型需求[1]为导向的经济,盆地内外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都极其有限,因而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直接受到盆地内部生态机制的约束,从而发展了包括生态节制行为在内的适应性行为。经验表明,模仿式需求导向的经济意味着用异域文化的价值标准来衡量经济的发展水平,结果往往导致本地区资源的破坏,中国乡村,特别是山区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这种考验。

(5)经常的局部性灾害经验:由盆地构成的大地景观,同大平原相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和复杂性,每个盆地都是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盆地内的资源和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灾害在很大程度上是局部性的,对整体景观的影响是逐渐的、警告性的;盆地的特点(如地势对比强烈,水流内聚,水源季节性变化较大等)决定了灾害经验是强度在一定范围内的经常性外部刺激,从适应性原理和系统进化角度来看,对文化的生态节制机制的发展是有利的。相反,在大平原上(如两河流域),生态系统是均相的,缺乏层次性和复杂性,农业生态因子较为单一,生态平衡破坏所带来的灾害是袭击性的、毁灭性的。

此外,由于长期稳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使盆地内的人口长期处于近饱和状态,有人认为在这样的人口压力下,有利于形成文化的生态节制行为[23];盆地内的生产技术长期处于滞缓发展状态,使人们更依赖于传统资源的再生能力来生产,从而相对地能从其生态节制行为中获取更大的利益。而迅速发展的生产技术,将导致人们不断开发新的资源,而摆脱对特定资源的依赖性,不利于生态节制行为的发展。

可见,盆地经验对中国农业生态节制行为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生态节制行为并不唯中国农业文化所特有,许多文化都以图腾、禁忌和宗教习俗的形式来实现对特定资源的节制使用和保护,即使被认为是自然破坏型的基督教文化(起源于游牧经验),也不乏热爱自然不枉杀动物的传统[24,25]。我们要强调的是,由于独特的盆地经验,中国农业文化的生态节制行为不是以单一资源的持续利用为主要目的的,而是以整体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持续利用为目的的,下面将从土地、植被和水资源的节制景观着手,对此作举要说明。3 中国盆地农业文化生态节制的典型景观 3.1 村落分布的周边优先原则和自然优先原则

在盆地尺度不太大的情况下,村落的分布一般优先考虑盆地边缘的山坡地(图3),这实际上是土地节制使用带来的农业生态景观。在山村的建筑过程中,总是以结合自然地形、不破坏原自然景观格局为原则。在此过程中,”风水说“客观上起了一定的作用,通过保护”龙脉“和”地气“,使人为干扰带来的不良后果减低到最小,这正是现代生态设计和景观规划理论所倡导的[26]。3.2 ”风水林“及其功能

世界各地的文化中普遍存在着对特殊植物资源的保护和节制使用的传统[23,27,28],大多因为植物本身的食用或药用价值。而中国传统乡村的”风水林“则明显带有盆地农业文化生态节制的典型特征,即具有保护整体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功能。

”风水林“的目的在于”聚气“,这里的”气“实质上是生态系统的综合功能流[16]。所以,”风水林“一般分布在村庄四周的”来龙“或”护沙“上,或在”水口“。在前两种情况下,”风水林“都处于较高的地势,而”水口“则是物质、能量和物种进出盆地的最重要的通道。因而,”风水林“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减轻旱涝和风灾、调节小气候,同时能有效地强化盆地的围合效应[15]。图4为粤北一山寨,座落在石灰岩小盆地中,全村30多人只有一眼小泉可供饮用和灌溉,正是”风水林“使这眼泉水长流不断。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村民们都能自觉地保护这些林木不受侵害。

由于”风水林“的价值不是森林资源本身,而是其在整体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其在树种选择上都以最普通的、适应性最强的树种为主。3.3 水资源节制景观

我国东南丘陵山区,雨季往往水涝成灾,旱季则水贵如油,水资源的生态节制工程成为盆地农业文化景观的一大特色: 3.3.1 水源保护和分配

盆地的入水口或泉眼都受到严格的保护,包括种植”水口林“和设立神庙等达到保护目的。如果多个村落共用一水源,则通过村际或家族间的合约来实行水源的分配。如太原晋祠的不老泉为晋水之源,泉水出口处为一石堤,上凿10个出水口,其中3孔水量分配给北河各村,7孔水量分配给南河各村。这种严格的资源分配方式,对水源的保护和节制使用是十分有益的。

图4 广东连南县三排村的风水林及水源林景观 FIGURE4 Water prudent landscape and Feng-Shui 图5 黟县宏村水系景观 FIGURE 5 The water system at forest at Sanpai villiage in Guangdong's the villiage Hongchun in Liannan County Anhui's Yixian County

除了村际间的水源分配外,还通过水流的合理规划来实现全村人共享水源,典型的例子如皖南黟县盆地的宏村。溪水经拦坝截流引入村内,水渠曲折蜿蜒(称为”牛肠“),从各家门前流过,每家又可将水引入院中,使村中的每个成员都与水源建立直接的密切关系,唤起人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图5)。3.3.2 山塘蓄水及资源的再利用

上述粤北山寨一例中(图4),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通过多级蓄水,使极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最节制的使用:直接来自泉眼的水是饮用水,多余的水被蓄积起来作为洗涤和家畜用水,洗涤用过的水连同雨水再次被蓄积起来作为灌溉用水。上述宏村的水系景观中还包括称为”牛胃“的村中心半月形池塘,这是在建村时保留的一眼泉水扩大而成的,既扩大了水资源的使用面积,又有蓄水防旱、防火等功能,同时,经上半村居民使用过的水在此得到沉淀净化,再由”牛肠“流入面积更大的月形湖(”牛肚“)。”牛肚“中的水已经多次使用,有机质含量高,利于水产养殖;由于水塘处在地势较高的山脚,所以放水灌溉十分方便;而挖塘蓄水又可”荫地脉“"养真气”,对改善地下水状况,调节小气候都有较好的作用;利用水塘还可构景成趣,有着积极的心理效应。3.3.3 “四水归明堂,财水不外流”

对水资源的惜重还表现在山村住宅中利用天井汇蓄房顶之雨水于虹内,使有限的水源尽可能多地得到积蓄,以备急用。这使我们想起现代北方城市,一方面是严重缺水,另一方面则因为大量铺装地面造成雨水以地表径流形式排走,既不能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又不能将其利用。中国传统水资源节制行为也能给我们带来更深的思考。

以上从几种典型的景观着手,讨论了中国盆地农业文化的生态节制行为,尽管讨论主要以目前仍处于盆地环境中的农业文化为例,但正如篇首所提到的原因,盆地经验对整个中国农业文化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如来自盆地的“风水”模式同样被应用到平原上,只是更增加了些附会和象征的含意,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我们不否认,即使在平原地理环境中,由于传统小农业文化本身的封闭和循环意识,从而比游牧文化带有更多的生态节制行为。但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盆地经验和盆地效应强化了中国农业文化的生态节制行为。更大范围内的跨文化比较,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这一问题。4 传统与发展

中国盆地农业文化的生态节制机制是成功的,因为它曾使中国广大乡村(特别是东南丘陵盆地)民众能长期与自然和谐相处,并无疑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农业文明的长久持续起着重要作用;但它又是失败的,因为这种自稳机制使广大农村长期被固封在自给自足的状态下,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用现代的价值观来衡量是落后的;一个开放了的盆地,其原有的农业生态景观必将面临着现代化的冲击。问题是如何完成现代化和发展。我们不否认现代滴灌技术、管道自来水等都比山塘水渠更能节约水资源,但正如本文所一再强调的,中国盆地农业文化生态节制行为是以整体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持续利用为目的的,而不是以单一资源本身的持续利用为目的的,当填去水塘和曲折的水渠网并代之以水管时,也同时填去了景观的异质性和与之相联系的一系列生态功能、环境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许多发达国家实际上已认识到这一点,并通过景观设计使管道水重新变为明渠水[29]。此外,新技术的引入意味着必须牺牲大量的资源去购置和维持,而在一个长期处于脆弱状态的盆地生态系统来说,这将意味着整体农耕环境的不可逆的恶化。典型的例子是南方丘陵植被破坏后导致红土基岩的出露,地下水资源枯竭等。应该记住,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里,要治理农耕环境将远比治理城市环境艰难得多。这意味着中国乡村(尤其是山区)的发展必须走生态发展之路,并尊重基于漫长生态经验的、具有适应价值的传统生态节制景观。

参考文献

[1]Sach,I.Cultural ecolgoy and development.In:Human Behavior and Environment: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I.Altman,A.Rapoport and J.Wohlwill(eds).1980(4):319-343 [2]Dasmann.R.F.Achieving the sustainble use of species and ecosystems.Landscape Plann.,1985(12):211-219 [3]Wilson,D.S.The Natural Selection of Populationsand Communities.Benjamin and Cummings,California,1980 [4]Bennet,J.W.Human ecology as human behavior.In:Human Behavior and Environment: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I.Altman,A.Rapoport and J.Wohlwill(eds).1980(4):243-277 [5]Collin,G.Rural society and protected area:which dialogue?The case sutdy of Cevennes National Park and Biosphere Reserve(France).Landscape Urban Plann.,1990(19):173-180 [6]Kaplan,S.and Kaplan,R.Cognition and Environment.Praeger,New York,1982 [7]哈定,T,等著;韩建军,商戈令译,文化与进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8]Plog,F.and Kaplan,R.Cognition and Environment.Praeger,New York,1980 [9]Cavalli-Sforza,L.L.and Feldman,M.Cultural Transmissions and Evolution:A Quantitative Approach.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NJ,1981 [10]中华文明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1)

[11]俞孔坚,从易经看生态系统的边缘效应。见:徐道一,段长山主编。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2]胡焕庸,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13]Meeus,J.H.A.,Wijermans,M.P.and Vroom,M.J.Agricultural Landscape in Europe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Landscape Urban Plann.,1990(18):289-352 [14]俞孔坚。“风水”模式深层意义之探索,大自然探索,1990(1):87-93 [15]俞孔坚。中国人的理想环境及其生态史观,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1):10-17 [16]俞孔坚。“风水说”的生态哲学思想及理想景观模式。系统生态研究报告,中科院系统生态开放研究室,1991(1):6-15 [17]Needham,J.Science and Civilizationin China,Cambridege University Press,1962(4)[18]冯建逵,王其亨。关于风水理论的探索研究,天津大学学报,1989(增刊):1-10 [19]Skinner,S.The Living Earth Manual of Feng-Shui.Routledge & Kegan Paul,1982 [20]Lip,E.Feng Shui-for the Home.Times Books International,1987 [21]Brower,S.N.Territory in urban setting.In:Human Behavior and Environment: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I.Altman,A.Rapoport and J.Wohlwill(eds).1980(4):179-207 [22]Hardin,G.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Science,1968(162):123-1248 [23]Gadgil,M.Cultural evolution of ecological prudence.Landscape Plann.,1985(12):285-299 [24]Vroom,M.J.Religion and environmental attitudes.cause and effects?Landscape Plann.,1985(12):311-312 [25]Thomas,K.Man and the Natural World:A History of Modern Sensibility.Pantheon Books,New York,1983 [26]McHarg,I.L.Design with Nature.Garden City,New York:Doubleday,1969 [27]FAO Forestry Paper 64.Tree growing by rual people.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Rome,1985 [28]Fortmann,L.The tree tenure factor in agro-forestry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Africa.Agro-forestry Systems,1984(2):231-248 [29]Thayer,R.L.The experience of sustainable landscape.Landscape J., 1989(2):101-110

第二篇:景观生态与规划

乡村景观的生态规划探讨

摘要:快速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给乡村景观规划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文章从目前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进展着手,运用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阐述了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及原则,结合我国乡村景观的现存问题,研究和探讨了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和措施。关键词:乡村景观;景观规划;生态

Of rural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bstract: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to the rural landscape has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Articles from the rural landscape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o start with the basic use of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rural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planning principles,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rural landscape, study and explore the rural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methods and measures.Key words:Rural landscape;Landscape planning;Ecological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乡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在乡村景观规划中遇到各种严峻的问题,针对目前乡村景观现状的分析和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着重从景观布局、生态功能、资源利用等方面对乡村景观进行分析、综合、规划、保护与利用,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乡村景观环境。乡村景观及其研究进展 2.1 乡村与乡村景观的定义

不同学科给乡村的定义下过不同的解释。乡村社会地理学家加雷思.刘易斯说认为乡村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农舍到能够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表的地区[1]。

对于乡村景观比较普遍的定义是站在城市规划专业的角度,认为乡村景观是一个空间的、动态变化的、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缩小的地域范围,乡村景观包括的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景观、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方式,是乡村地区范围内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等多种现象的综合表现。由空间分布和时间演替两个角度出发,一方面乡村景观反映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记录了人类在不同文化时期及历史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干扰;另一方面缘于其年代久远的特点,也被称为人类景观中最具历史价值的内容;从地域范围来看,相对城市景观而言,乡村景观指的是市建城区以外的人类聚居地区及其相关行为活动的景观空间[2],没有人类活动以及活动较少的自然区域或荒山野岭除外;从特征上看,乡村景观具有深远性和宽广性,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综合体[3];从构成要素看,乡村景观是乡村聚落景观、乡村经济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复合体[4]。

刘黎明认为乡村景观包括农田、村庄、果园、人工林地、水域、农牧场等生态系统,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景观单元构成的嵌块体,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景观的自然属性随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大而降低。乡村景观区别于其它景观的关键在于:自然环境在乡村景观中占主体地位、以农业特征为主、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5]。

俞孔坚在《论景观概念极其研究的发展》一书中对乡村景观从地理学的角度做出了一个总结。他认为乡村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和内涵的景观类型,是指在乡村地域范围内多种土地景观单元组成的综合体,是人口密度较小、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而且具有明显的乡村田园特征。

王云才在《景观生态规划原理》一书中对乡村景观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他认为乡村景观首先是一种格局,从四个方面对此以界定,认为乡村景观是城市景观以外的景观空间,是由乡村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整体,是以自然环境为主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是以农业为主、土地利用粗放、具有乡村特有的文化和生活特征的景观,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1]。

虽然学者们对乡村景观的内涵表述不同,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乡村景观:就是指在乡村地区范围内,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包含乡村生活、生产和生态三个层面;兼具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2.2 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进展

国外较早开展了乡村景观规划研究与实践,主要是欧洲一些国家,如德国、荷兰、捷克等,始于20世纪50~60年代,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推动了世界的农业与乡村景观规划。捷克生态学家Ruzicka和德国Miklos提出的以GIS与景观生态学应用研究为基础,在农业与自然之间采取集约化与保护规划的景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体系,以及德国 Haber 等人用提出的DLU 策略系统,着重体现在集约化农业与自然保护规划方面,有利于重新规

[]划乡村景观,同时也很好地协调了乡村景观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6]。美国Forman7近年来提出了一种新的景观规划原则和景观空间规划模式,基于生态空间理论对乡村景观中的生态价值和文化背景的融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总的看来,较为发达国家在对乡村景观规划中重视生态环境研究,注重环境保护,以人为本,着重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出发来关注人在景观中的表现出的行为和心理。

目前,我国一些学者对乡村景观规划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原则及途径,尤其在景观生态学方面的应用性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回顾近10多年国内乡村景观的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乡村景观体系研究、乡村景观资源评价和乡村土地资源利用研究、乡村景观系统和景观生态设计的研究、典型案例研究及乡村景观的旅游规划研究等。但是,若要形成有丰富内涵和较强普遍性的乡村景观规划理论研究系统还需继续努力。3 乡村景观的生态规划

3.1 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含义

乡村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在认识和理解景观特征与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对乡村各种景观要素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减少人类对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从景观完整性、文化特性、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特性等角度出发高度统一的一种综合规划。乡村景观生态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方法论体系,通过合理安排乡村自然景观,挖掘乡村景观的价值,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生态系统。乡村景观生态规划其内容包括景观生态调查、规划方案分析、景观生态分析与综合、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乡村景观生态规划涉及到三个方面:土地利用与农业景观的规划,乡村人居环境与聚落的规划,自然斑块与廊道的保护与规划[1]。

3.2 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3.2.1 空间异质性和整体高效性原则

景观空间异质性是景观生态规划中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指的是生态学格局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及复杂性。乡村景观是由一系列不同景观单元构成的具有既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在乡村景观中,农田为基质,道路和林带为廊道,自然景观为异质的斑块,由这三者有机组成一个景观空间镶嵌体。不同景观单元起着不同的景观功能,景观基质是斑块和廊道的背景,廊道和斑块镶嵌在景观基质中,三者相互影响,斑块的空间格局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景观效果。整体性作为生态规划的核心,是维持生态系统和谐的根本尺度。在乡村景观规划中,除了要维护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系统的地域完整和各种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同时还要协调好乡村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景观建设的关系。

3.2.2 生态流的循环再生性原则

生态流指的是在空间镶嵌体中,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人类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应该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保证生态系统中生态流的正常运行。自然环境有一个最大受干扰容量和承载量,人类应对自己的行为和活动予以约束,不能超过这个容量。一旦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那么生态流会收到破坏甚至中断,因此,人类应该适应自然,创造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所。3.2.4 景观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指的是组成景观的要素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是景观复杂性的量度,又是景观管理的结果。每个景观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在景观规划中要因地制宜,保护生物多样性,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景观要素,突出当地的特色景观。3.2.3 景观演替中人类主导性原则

景观规划设计坚持景观生态学原理,人类在自然和社会活动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因此人类应该充分发挥这种能动作用,改善受损坏的生态系统。自然的干扰和人类活动在景观的演替中起着关键作用,而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人类活动应该遵循自然,遵循自然优先、天人合一的原则,使景观演替步入正轨并良性循环。3.2.4 可持续发展原则

乡村景观规划以乡村经济发展为前提,将可持续发展融于景观生态规划中,遵循发展第一、景观效果、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在发展中注意资源的循环利用,不给环境造成不可恢复的破坏,尊重原有场地,保护乡村自然景观特色,保护及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乡村总体生产力、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3.3 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中存在的生态问题

乡村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景观规划原则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在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进程中,人们由于过多的追求经济利益,对乡村资源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3.3.1 景观布局混乱,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地区出现了不少问题。乡村景观布局混乱,规划不合理造成土地利用率低、布局混乱。一方面由于缺乏一定的财政支持,农村基础设施落后,阻碍了乡村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管理的不合理和无序,使得乡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景观遭到破坏。

3.3.2 自然景观逐渐退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人们由于过多地追求经济利益,对乡村资源进行不合理开发和利用,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原有的资源和景观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乡村特有的田园特征荡然无存,却而代之的是充满浓郁的城市化气息的硬质景观,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不利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另外,乱砍乱伐、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地质量变差,水土流失严重,乡村生态系统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3.3.2 乡土风貌和文化景观逐渐丧失

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缺乏对乡土景观和文化元素保护,片面都追求经济发展,盲目地建高楼大厦,盲目地往形式上的城市化方向发展,原有的传统乡土风貌和乡村景观特色消失,乡村自然的田园风光、亲切的生活氛围和环境、特色的文化景观不复存在。3.4 乡村景观规划的生态学措施

乡村景观规划中的问题需要借鉴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吸收国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乡村景观的现状和特点,对乡村景观生态发展进行生态学的研究。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4.1 实施景观生态规划,建立高效的景观生态系统

乡村景观生态规划首先要对场地的景观生态进行一个周全细致的调查,综合分析优劣势,保护原有的自然环境,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建立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生态、可持续的景观布局。人类对自然的干扰和介入势必给环境造成一定成程度的影响,自然环境有最大受干扰容量和承载量,人类对自然产生的行为活动必须置于这个量值之下,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佳环境。

3.4.2 注重生态功能设计,建立景观宜人的人居环境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生活具有一定的功能,它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自然生态系统在人类生存生活中起着自然能动性的作用——提供充足的氧气、净化空气和水资源、分解垃圾等废弃物、再创造生物资源、调节小气候、维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等。自然环境的能动作用充分发挥的前提是要维持好环境的生态多样性,具体做法有:维护物种多样性、创造适宜的生境、丰富景观的层次、循环有效利用景观资源等。3.4.3 运用绿色生态技术,创造资源节约型园林

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势所趋,在景观建设中更是如此。应用生态技术,提倡节约理念,使生态、景观、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为人们创造和谐、宜居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具体做法有:充分利用原有资源和本地材料,以最小的工程获取最大的收益,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新能源,构建稳定的种群和生态系统等。3.4.4 保护原有乡土特色,创造和谐乡土景观

新农村建设要保护具有特色的乡土文化。从人类发展史上看,乡村这一聚居形式出现很早。乡村文化形成于沉淀了几千年历史的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和人类的行为活动方式,每个乡村都有一定的文化传统和历史价值,因此在规划中要发掘乡村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具有特色的乡土文化,突出当地的地方特色。4 总结

目前我国乡村建设的发展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乡村景观生态规划作为景观生态规划的一个方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鉴国内外景观生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乡村景观的现状和特点,对乡村景观规划发展进行生态学的研究,对乡村景观进行生态规划,对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系统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28-229.[2] 祝自敏,胡希军,赵晓英.走有乡土特色的乡村景观规划之路[J].北方园艺,2007(8): 149-151.[3] 余莉莉,郝日明.乡村景观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8 24(2): 65-67.[4] 吕军,张立明.中外乡村旅游研究的比较[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2): 67-69.[5] 谢花林,刘黎明,李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3,19(3): 39-41.[6] 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7] FORMAN R T T.Land mosaics:The ecology of landscape and reg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第三篇:中国古典园林理想景观模式与生态智慧

作为高级文明象征的中国园林,从殷周时期的囿圃开始,历经三千多年漫长历史,探索和创造了蓬莱、昆仑和壶天等仙道景域的幻想模式、风水佳穴模式和须弥山佛国理想模式(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76页)等人类最理想的生活境域。这些理想景观模式,具体为出绕水围、面水背山和闭合式四面围廊的建筑结构等样式,其基本原型是原始人的“满意生态环境”,集中体现了中华先人的生态智慧,是当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范式和精神资源。

一、山绕水围的神仙佛道模式

先民们出于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产生了山岳灵石祟拜与昆仑神话,以为主宰神灵世界的至高无上的上帝和群神,在人间的住所是居于世界之中的昆仑山,昆仑山上具备了理想的仙居环境(《山海经•海内西经》)。神山周围有神水,山上有神树、水井,并有守门神保护。山上有“平圃”、“县圃”、“悬圃”、“疏圃”、“元圃”、“玄圃”等仙境,圃中有池。山水环绕的昆仑山模式,成为中国园林文化中仙境神域景观模式之一。

先民出于灵水祟拜,产生出具有海岸地理型特色的蓬莱神话体系:大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高下周旋三万里,顶平旷可九千里,洪波万丈的黑色圆海成为天然的护山屏障,山上既有可供人类居住的金玉琉璃之宫阙台观,赏玩的苑圃,那里有晶莹的玉石、纯洁的珍禽异兽,又有食之可以令人长生不死之神芝仙草、醴泉和美味的珠树华食。

秦始皇、汉武帝首先运用蓬莱神话系统提供的仙海神山景观所创作的宫苑造型,成为后世帝王创作宫苑池山的一种“秦汉典范”,士大夫们也竞相仿效。

佛教须弥山模式,须弥山即妙高山,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本义是位于世界中心的金轮之上。后为佛教所用,指帝释天、四大天王等的居所,其高八万四千由旬,顶峰居帝释天,山腰为“四天王天”,居四大天王及眷属。山周围为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之外为咸海,咸海中有四大布洲,洲外又被铁围山团团围住。而九山八海之中心是须弥山。

以上神山和大海结合的景观模式,呈现出水围山绕样式,山上有植物和建筑俱全,是个安全性强、生态环境特别优越的生存空间。

费尔巴哈讲到过“一种精神的水疗法”,认为“水不但是生殖和营养的一种物理手段……而且是心理和视觉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药品。凉水使视觉清明,一看到明净的水,心里有多么爽快,使精神有多么清新!”(费尔巴哈《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第542—543页)而植物茂密的青山,引来飞禽走兽,带来

鸟语花香。春山淡冶如笑,宜游;夏山青翠欲滴,宜观;秋山明净如妆,宜登;冬出惨淡如睡,宜居,足可“和于明阳,调于四时”(《素问•上古天真论》)。绿色植物具有调节改善小环境的气候、保持水土、滞留、吸附、过滤灰尘以净化空气、杀菌、吸毒吸收噪音等作用,对人类有医疗保健功能。以盛夏植物的降温作用为例,绿化植物庞大的根系象抽水机一样,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然后通过枝叶蒸腾到空气中去。一般一株中等大小的榆树,一天至少可蒸腾100升水。(冯采芹编《绿化环境效应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39页)如果一株树木每天能蒸腾88加仑(1加仑等于45460升)水,即可产生l亿焦耳的热量消耗,它抵得上五台一般室内空调机每天运转20小时。(同上第172页)又能产生被喻为“空气维生素”或“空气长寿素”的空气离子。

承德山庄是“逢草逢花莫不香”,乾隆在《松鹤清樾诗序》中写到:“进榛子峪,香草遍地,异花缀崖。夹岭虬松苍蔚,鸣鹤飞翔。登蓬瀛,临昆圃,神怡心旷。洵仙人所都不老之庭也,”乾隆诗曰:“寿比青松愿,千龄叶不凋。铜龙鹤发健,喜动四时调。”

二、风水佳穴模式

风水佳穴的意念模式,被西方科学家称为“东方文化生态”。风水说源于中华先民早期对环境的自然反映。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尹弘基教授提出风水起源于中国黄土高原的窑洞、半窑洞的选址与布局,距今6000多年前陕西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已经是一个典型的风水例证。(丁一等《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第6页)可见,古人环境吉凶意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生态经验积累,中国原始人选择的适合自己居住的满意生态环境,是中国人理想环境的基本原型。《周礼•地官司徒》“以相民宅”的目的是“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NextPage]

中国古代造园讲究风水,又称堪舆,风水术以四灵之地为理想的环境,“四灵”具体化为山(玄武)、河(青龙)、路(白虎)、池(朱雀)等环境要素。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但用的是相对方位,并非东西南北的绝对方位。其堪舆工具“六壬盘”和风水罗盘,是时空合一的相卜占地工具,是将天人合一思想模式化和仪轨化。风水将最吉祥的地点称为穴,穴的四周山环水绕,明堂开朗,水口含合,水道绵延曲折。追求环境的回合封闭和完整均衡、背阴向阳、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爽垲高敞,“具有日照、通风、取水、排水、防涝、交通、灌溉、采薪、阻挡寒流、保持水土、滋润植被、养殖水产、调整小气候,便于进行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等一系列优越性”(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95页)。

这种山环水抱,重峦叠嶂、山青水秀、郁郁葱葱的自然环境的和谐风貌,形成良好的心理空间和景观画面,反映了中华先人的摄生智慧。

今天,中国的风水说被国外生态学研究者充分肯定,被称为“通过对最佳空间和时间的选择,使人与大地和谐相处,并可获得最大效益、取得安宁与繁荣的艺术”,是“驾驭龙的真正的科学”,誉其为“宇宙生物学思维模式”和“宇宙生态学”。(转引自俞孔坚著《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第96页)

清代乾隆时请法国传教士韩国英协造圆明园,“希望北面有座山可以挡风,夏季招来凉意,有泉脉下注,天际远景有个悦目的收束,一年四季都可以返照第一道和末一道光线”,注重了人和自然的有机联系及交互感应。如乾隆造的“静宜园”,建在北京西郊的香山山坳里,北、西、南三面环山,“即旧行宫之基,葺垣筑室。佛殿琳宫。参差相望,而峰头岭腰,凡可以占山川之秀、供揽结之奇者,为亭、为轩、为庐、为广、为舫室、为蜗寮。自四柱以至数楹,添置若干区”(《日下旧闻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因山势高低层层构筑建筑物,与周围的苍松翠柏、溪流瀑布、峭壁悬崖,相融相和,犹如天造地设一般。避暑山庄也是“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君不见,磬锤峰,独峙山麓立其东;又不见,万壑松,偃盖重林造化同。”(康熙《芝径之堤》)因为“胜景山灵秘,昌时造物始……土木原非亟,山川已献奇。卓立峰名磬,模拖岭号狮。滦河钟坎秀,单泽擅坤夷。……宛似天城设,无烦班匠治。就山为杰阁,引水作神池。”(乾隆《避暑山庄百韵歌》)。

李约瑟在《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中说:“在甚多方面,风水对中国人民是恩物,如劝种树和竹以作防风物,强调流水靠近屋址之价值都是。”

传统风水说中还体现了保护原生态环境的意识。如风水术有关植树的规定,有大环境和小环境两类。在大环境中,风水术认为,草木为龙之皮,来龙是村落住宅、墓地之命脉,伐山木必至伤龙。且树木位于吉方者,伐之则去吉,位于凶方者,动之则招凶,所以严禁伐木。

三、闭合式壶天模式

中国神话中将也称海中三神山为“三壶”:南朝梁萧绮《抬遗记》载:“海上有三山,其形如壶,方丈曰方壶,蓬莱曰蓬壶,瀛洲曰瀛壶。”可见蓬莱仙境也都属于“壶中天地”,道教中的“壶”,不仅盛满仙药,而且还是方外世界的意象。《后汉书》载;“费长房者,汝南人也,为市椽,有老翁卖药悬壶于肆头,及市罢,常跳入壶中,市人莫视。惟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乃出。乃就楼口侯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乃毕,当去。”“壶天”这种仙境

模式,实际上是封闭式的小天地,里面应有尽有,陶渊明的桃花源、“壶园”、“茧园”、“纟见园”、“芥子园”等都是一种闭合式空间的形象体现。大如承德山庄,小如三四百平方米的私家小园,都有高高的围墙四面围合,具有安全姓和私秘性,这是中国宅园式园林的基本特点,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主人在园中,不下厅堂,尽享山林之乐,享受与自然交感的美感。“松栋焕云霞,瑞图丽景;蓬壶开日月,仁境长年。”人在其间,感到无限的惬意和酣足。[NextPage]

西方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甚至说:“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若不借鉴一向被我们轻视的东方智慧,我们的文明就没有指望了。”

“恃人力”对大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自然界已经和正在通过对生态破坏的严厉惩罚和生态科学,又一次向人类理性启示了空前深刻的生存智慧。

第四篇:温室生态餐厅的餐饮理念和文化与水景观的关系

温室生态餐厅的餐饮理念和文化与水景观的关系 生态餐饮模式的提出,是开发餐饮业的一种全新餐饮经营的方法。现代人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鉴赏力,对环境的要求也较高,不仅追求身体的健康,也追求精神的绿色健康。所以,就要求温室生态餐厅不仅保证用餐内容和形式的生态,更应包含用餐环境的生态。

温室生态餐厅应该创造出一个舒适的生态环境来服务于消费者,而且好的环境景观也会为生态餐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景观主要由植物、水体、山石等要素组成,而水景、山石和绿化有许多相同和相近的特质,但水景与山石和绿化相比更富于变化,更具有动感,因而也就能使环境更富有生命力。利用水的柔性、动感来模仿自然,以其独有的慑人魅力满足了消费者追求自然、亲近自然的向往。

优美、健康的就餐环境是温室生态餐厅不可缺少的内容。生态餐厅的水景既能满足观赏功能和文化性的需要,因为它可以成为重要景观,可以烘托环境气氛,形成某种特定的意境,给人带来美感;又能满足餐厅内生态性及一些特殊功能的需要,因为室内水景可以改善小气候,降尘净化空气及调节湿度的作用,尤其是它能明显增加环境中的负氧离子浓度,使人感到心情舒畅,还可以节约空调的能耗,使温室生态餐厅成为绿色节能建筑,真正成为生态环境。

国内温室生态餐厅营建存在的问题 目前温室生态餐厅发展较快,主要是因为这是一种新型、有特色的餐饮业,能吸引大量的消费者,经营者基本是从商业利益出发考虑,建造时只是采用简单的山水园林造景及室内观叶绿植搭配装饰为主,餐厅的定位大多只能体现“绿色、休闲”,营造一种简单的绿色餐饮环境。公众对什么是生态餐厅,生态餐厅应具备什么标准和规范缺乏认识。A.温室生态餐厅方向不够明确,园林环境不够生态。

现在生态餐厅所强调的是室内温度、山水、植物、和景观装饰,部分餐厅提供有机或生态食品,不能真正理解生态环境和景观的含义,这与生态的内涵和要求的距离仍较大。温室生态餐厅要做到“生态”,就必须使其本身绿色、节能。目前大部分温室生态餐厅水景观的营建没有注重节水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园林环境的营建没有形成各自的风格,缺乏文化底蕴。不注重餐厅的景观环境与当地园林文化、餐饮文化及装饰文化的融合,不注重挖掘当地和企业的文化内涵。这样塑造出来的环境没有感染力。

第五篇:城市街道景观改造理论与经验

城市街道景观改造理论与经验

一、邢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区主要街道市容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字〔2009〕19号)

桥西区、桥东区、邢台县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市区主要街道市容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三月六日

市区主要街道市容环境整治实施方案

城市主要街道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空间,反映了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总体水平。进行城市主要街道市容环境整治,是全面提升城市品味,展现现代化城市面貌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的重要内容。为切实抓好此项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主导,以提升城市品味为目标,以沿街店铺门头牌匾、建筑立面包装、市容秩序、环境卫生治理为重点,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政府组织、业主落实、社会共享”的原则,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对市区主要街道市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美化城市容貌,提升城市档次。

二、整治范围

此次整治范围为市区十条严管街道(泉北大街、团结大街、中兴大街、新兴大街、钢铁路、冶金路、守敬路、新华路、顺德路、邢州路)和仿古街、红星街、新西街,新世纪广场、火车站广场、清风楼、明月门洞等重点部位。其中以中兴东大街为重点,先做示范整治。

三、整治目标

针对市区市容环境现状,集中优势力量,采取强有力措施,以中兴东大街为重点,逐步向十条严管街推进,对城市管理中的不文明、不规范现象、多发性违章行为,对影响我市整体形象的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景观和秩序全方位综合整治,力争在短期内取得实质性突破,达到市容市貌明显改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形象明显提升的效果。

四、整治标准

按照《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城市主要街道两侧既有建筑外观改造和街道景观环境整治的实施意见》和《河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条例》有关要求,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活动。

(一)广告牌匾 1.户外广告设置要求

(1)下列区域及位置禁止设置各类户外广告:

①国家机关、文物保护单位及名胜风景点的建筑控制地带;

②市人民政府明令禁止设置户外广告的区域; ③风貌建筑保护区、风貌建筑及保护性、标志性建筑;

④主要街道两侧、交叉路口四周的护栏、围挡;

⑤沿街商铺门窗;

⑥各类涵洞内、桥梁下。

(2)除商业密集区以外的街道原则上不再设置楼顶、楼体广告和其它形式的户外广告,同时严格控制商业密集区的户外广告设置,鼓励商户采用新技术、新材质制作户外广告,且不得破坏原建筑物立面造型,不得遮挡或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景观。

(3)公交候车亭等市政设施等允许设置广告的,需设内置光源,属同一形式多处设置的,应统一规格、统一材质。

(4)户外广告设置人应当按照批准的位置、形式、规格、效果图等实施,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手续。户外广告设置人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7日内向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5)发布户外广告必须在广告画面右下角标明市工商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户外广告登记证号、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户外广告设置许可证》编号和设置人的法定名称。

(6)违反本规范设置户外广告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7)户外广告的设置人应当定期巡视、维护,遇大风、汛期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8)户外广告的设置人应当保持户外广告设施的整洁、完好。出现断亮、残损的,设置人应当在24小时内维护、更换,并在修复前停止使用。

(9)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城区范围内已到期或违法设置的户外广告按照市容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清理。2.门头牌匾设置要求

(1)文字。门店牌匾的内容要与工商部门核准的名称一致,力求简洁明了。文字、拼音、计量单位等必须规范准确。

(2)版面。牌匾版面应及时清洗、整修、更换、无歪斜、污渍、破损、退色、缺字现象,达到整洁完好,悬挂规范;牌匾版面及造型应当与自身店(门)面相协调,版面设计美观,色彩搭配合理,体现行业特点;主干街路、重点区域牌匾版面设计应与建筑物风格、店面装修及橱窗设计相结合,采用装饰性、立体性等表现形式设置。达到设计精细,简洁大方,材质优良;版面文字疏密得当,字体尺寸比例协调,主题突出,标识适当,无广告文字内容。

(3)灯饰。设置牌匾应当采用内置灯、背景灯和霓虹灯等形式亮化,灯具设置应兼顾白天景观效果;商、服企业应结合区域环境和店面风格合理配置灯饰,做到设计新颖、动静结合、突出夜间景观效果;灯饰设施应及时维修、更换、保持整齐完好;积极推广使用新光源、新材料、展示时代气息。

(4)材质。牌匾制作应因地制宜,选择坚固耐用、防腐美观、不易退色的材料,达到视觉效果新颖,牢固安全;主干道、重点区域的牌匾应根据版面设计,采用先进制作工艺和新型材料,达到制作精良,造型美观;禁止使用泡沫、即时贴、灯箱布、喷绘布扣板等材料制作牌匾;招牌所使用的材质。为提高档次、达到美观、经久耐用,设置的材质必须为亚克力、霓虹灯或高清晰内亮式招牌。

(5)定位。

①牌匾设置原则上一店一牌(匾),以建筑楼体为单元,以不遮挡采光窗和影响建筑特色及不侵犯合法权益为原则,在店面上方依附建筑楼体外墙立面定位设置。依附建筑楼体外墙立面竖向或顶部设置的。不得在橱窗、玻璃、幕墙上再粘贴各类图形、文字广告;

②一层店面牌匾设置,下沿齐一楼门头,上沿齐二楼下窗台线,沿街平房设置高度一般不超过1.2米;外挑距离有走廊的一般不超过0.5米、无走廊的一般不超过1.5米;

③一楼以上的垂直招牌,形式、高度必须统一,造型新颖,一般采用滚动式霓虹灯或其他新型发光材料设置;下沿一般与二楼窗户上沿相齐,顶部不得超过建筑物檐口高度,底部离地面净空高度不得少于3米,外挑距离不得超过1.2米;设置在四层(含四层)以上建筑物垂直招牌总高度不得超过9米;每幢建筑物上垂直招牌数量不得超过两块;

④沿街建筑物的门头牌匾不得多层设置。一楼以上的单位需设置单位名称的,可依次在一楼出入口有序设置铜牌或在一楼大厅内、门前设置指示牌;仍无法设置的,经批准可用铜质字、烤漆字或亚克力字等新型制作材料,在建筑物立面上直接镶嵌;

⑤门店牌匾设置严禁破墙破窗开门店;严禁外扩;严禁使用外置封闭式卷闸门。

(6)规格。在店面范围内,与一层店面比例协调,禁止超范围设置;同一建筑楼体(含相连接建筑楼体)层面牌匾的规格与平面原则上尺寸统一、造型协调;商业招牌、标识应结合行业特点,根据外墙面现状最佳比例设定。设置形式、规格应与店面及经营项目协调,设置高度、间隔统一整齐。

(7)门店牌匾的设置单位(门店)应按批准的时间、位置、朝向、形式、规格、内容、色调、进行设置,不得擅自变更。确须变更的,应按原申请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8)门店牌匾设置者应该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和安全检查,发现污浊、破损的,应及时采取措施恢复原貌。

(二)建筑容貌

1.沿街的建(构)筑物外立面包装。按照《邢台市区沿街建筑立面包装整治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对楼体和墙面污损、陈旧、表面脱落、涂料斑驳、褪色、涂写、刻画、张贴等影响市容观瞻的现象进行修整、清洗、粉刷、高档包装,并按要求增加亮化设施,保持建筑物外立面整洁、美观,色调与周边景观相谐调。

2.建(构)筑物屋顶不得违反城市规划擅自搭建棚亭,严禁堆放杂物,保持整洁、美观。3.清风楼、火神庙等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不得设置屋顶广告,周边不得设置垂直广告;在其本体视线所及范围内,不得设置与传统风貌不相符合的设施设备。

4.城市道路两侧不得有影响市容观瞻的非法设置建(构)筑物和堵塞、占用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盲道的棚亭。

5.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竣工时,应拆除规划确定拆除的建(构)筑物以及各种临时工棚和设施,清除高出地面的废弃钢筋、螺钉、木桩等影响行人的障碍物,并将现场清理干净。6.城市道路两侧的施工工地,围墙设置应符合有关规定,外立面要保持干净整洁,与周围环境相适宜。

7.城市街道、广场及其他公共场所设置的建筑小品、雕塑等,其造型、色调、应与周围景观协调。出现污损的,要由产权单位或使用单位及时粉刷、修饰。

8.主要街道两侧建(构)筑物的外立面应当保持整洁、完好,禁止改变原设计风貌和用途,破墙、破窗开店;屋顶、阳台外和窗外不得吊挂、晾晒或者堆放有碍城市容貌观瞻的物品;平台、阳台内堆放的物品不得超出护栏。

9.对沿街楼体进行平屋顶建筑改建成彩色坡屋顶。

(三)市容秩序

1.主要街道沿街门店橱窗、卷闸门。彻底清除街道两侧门店橱窗、卷闸门、玻璃、门楣、墙面粘贴广告图片及文字。对卷闸门实施改造,要求更换成钢化玻璃门窗。

2.彻底清除建(构)筑物、临街及小区墙体、电杆、路灯杆、各类棚亭、桥体、涵洞等部位涂写、悬挂、粘贴的小广告。

3.不得擅自占用城市道路、桥梁、广场及商业街进行宣传、促销、咨询、募捐等活动。4.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处设置要合理、规范。(1)科学设置一批高标准停车场(点),在沿街门店、企事业单位门前划定泊位,完善停车场设施。(2)非机动车停放,要求车辆必须线内停放,达到车头一致,摆放整齐,不占盲道,不堵交通。(3)机动车停放。在沿街门店、机关单位等公共场所门前做到停放有序、整齐。(4)对无序停放机动车辆处罚力度。5.城市主要街道、重点区域不得有占道经营、流动摊点,禁止在城市道路兜售商品和散发宣传品。

6.洗车行、汽车维修装饰店,不得店外洗车、擦车、修车,不得随地排放污水。7.各公共场所(火车站、汽车站、公园等)应保持秩序良好,环境整洁。

8.落实主要街道沿街门店“门前三包”责任制,保持卫生整洁、秩序良好、设施完善。

9.规范集贸市场和早夜市,严禁市场外溢,小商小贩要撤离至主要街道口30米以外,有便道的市场街,商贩全部上台经营,无便道的市场街,实施划线管理,商贩一律在线内经营,同时对市场街实施分类划取管理,保证市场街良好秩序。

(四)城市亮化

1.道路两侧路灯其高度、间距、悬挑长度、照明度等符合《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的要求。市区主要街道亮灯率不低于98%,次要街道亮灯率不低于95%。

2.桥梁栏杆景观照明和涵洞内照明根据建筑本身特点设置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主要街道沿街两侧3层以上建筑物、特色建筑及车站、广场等重点部位,需增加LED、霓虹灯等新材质、新技术的亮化设施;沿街各单位,需按要求的规格、材质将单位名称(标识)设置至本单位楼顶临街外沿处,且按要求增加亮化功能,保证单位名称标牌牢固、美观;夜景灯光亮化设施的产权单位应当保持其灯光亮化设施完好、整洁、美观,并保持功能良好,开闭正常。残缺、损坏的,产权单位或使用单位应及时修复、更换;遭受污染的,应及时清洗。

4.新建工程的亮化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设施安装完成需经市城管执法部门验收。5.主要街道沿街楼体、牌匾夜景照明设施不得擅自改变、移动和拆除。

6.开闭时间。常年开闭时间,四月一日至九月三十日,每日二十时开启,二十二时三十分关闭;十月一日至次年三月三十一日,每日十八时开启,二十二时关闭。节假日和重大活动开闭时间,按市政府相关规定执行。

7.夜景灯光亮化设施所用原材料及工程安装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定和规范,并同时配备防水、防火、防风、防漏电、防爆、防雷击等保护设施,保证设置牢固和使用期间安全。

8.夜景灯光亮化设施的光源、颜色、造型不得与交通信号灯等特殊用途的灯光相似、相近。9.夜景灯光亮化设施由设置单位(个人)负责维护,应保持功能良好和容貌整洁。图案、文字、灯光显示不全或者污浊、陈旧以及损坏的,应当及时维护、修复或者更换。

(五)清除违法设施和拆除违法临建

1.清除沿街各类违法建筑、违章棚亭;清除沿街建筑二层以上(含二层)防盗网、放物栏、破旧遮阳罩;清除楼顶、阳台的杂物;清除建筑外立面各种吊挂,无擅自设置的各种指示牌、标志牌。

2.结合拆迁工作对道路沿线可是范围内的有碍观瞻的平房和各类违法建筑一律拆除,对拆迁后的空地实施绿化或硬化,有条件的进行地块整理。对保留的建筑实施综合整修。

(六)施工工地

1.建设施工、拆迁、待建工地必须采用硬质材料或围墙封闭,其高度不低于1.8米。

2.建设施工场地出入口应做硬化处理,同时设置轮胎清洗台或水排,悬挂明显的施工标牌和行车、行人安全标志。

3.施工工地堆放的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应实施覆盖处理,杜绝建筑扬尘污染环境。4.拆除建筑物的工地须采用浇湿作业,并采取隔离、封闭措施,防止扬尘污染环境。5.施工期间废水、泥浆,不得流出场外,浸漫路面,堵塞管道。运输车辆轮胎不得带泥行驶,污染路面。

(七)城市环境卫生

1.生活垃圾实行定时收集。收集容器应保持完好、洁净。垃圾处置场地周围应保持清洁,不得污染环境。

2.道路两侧人行道上垃圾箱、果皮箱的设置要疏密合理,定期清掏、擦洗,保持整洁。3.城市中的公厕设置合理,标志明显。厕所达到“五净一彻底”标准。沟槽、管眼畅通,无蝇蛆、尿碱、臭味。

4.沿街门店及单位应认真落实市容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包门前卫生、包门前绿化维护、包门前环境秩序)管理责任制,按要求设置统一的垃圾收集容器,保持周边环境清洁,无乱堆、乱放杂物。沿街饮食门店不得直接向外排放油烟、污水。严禁炉灶出店作业。5.餐饮经营单位、门店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餐饮具。

6.城市道路、公共场所应保持清洁,不得乱扔烟头、纸屑、瓜果皮核等废弃物;不得乱倒垃圾、污水污物;不得随地吐痰、便溺;不得焚烧落叶、枯草、冥币等。

7.禁止在城区和近郊居民区饲养家畜家禽。经批准饲养的犬类宠物,不得进入公共场所。

(八)市政设施

1.保持道路要平坦、完好、通畅,无路面破损;便道无破损、缺失;盲道平整、无塌陷、缺失;路沿石、树坑石平整、顺直,无缺失。

2.未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挖掘道路。

3.保证给排水管道无泄漏外溢,及时清除路面积水;井盖、井箅等设施应保持齐备完好,并与路面高度一致;道路开挖和下井作业后,应及时修复路面、清理现场,保持干净整洁。4.城市公共设施(如邮政、电信、传媒、供水、供电、环卫、雕塑、道路消防栓、公共休闲等)应设置规范,标识明显。各产权单位应加强对各自设施的检查与维护,保持设施外观整洁、完好。

5.道路两侧人行道上设置的电话亭、书报亭、广告牌、阅报栏、护栏等,由产权单位负责管理并保洁。设置时应注重造型美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得挤占盲道及其他无障碍设施。6.公共场所设置的座椅要保持干净、完好。

(九)提升绿化水平

1.城市道路和临街绿化布局合理,植被养护良好,无违法占绿。

2.行道树应排列整齐,同一路段树木品种应趋于一致,树冠应均匀完整,枝繁叶茂,无病虫害,无缺株、死株,树边无泥土裸露现象,行道树不得影响机动车通行和路灯照明,不得影响电力、通信等管线及周边建筑物,其支撑物应统一高度,统一形式。

3.道路绿化隔离带的绿篱应修剪整齐,讲究造型美,无缺株断垄现象,内无垃圾和杂物。4.街头游园广场内灯具、石凳、喷水池、护栏等各类绿化设施应保持完好,卫生干净整洁,秩序井然,无园内骑车、遛狗等不文明现象。

五、职责分工

“三区一县”负责对各自辖区内街道市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市直企事业单位沿街建筑粉刷包装、夜景亮化;市区环境卫生,市容秩序,施工工地、施工车辆围挡、遗撒;户外广告及门头牌匾治理;负责整修整治范围内的道路、桥梁、便道、路灯等设施。

市工商局负责配合市城管执法局店外经营、乱贴乱画的治理,对不服从管理的商户,暂扣或吊销其营业执照。

市交警支队负责协助市城管执法局划定机动车停车位和机动车停车场的管理。

市建设局负责督办沿街单位的楼体进行高档包装、“平改坡”等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各县市区政府要成立整治工作指挥部,具体负责对改造整治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按照本《实施意见》,制定具体的改造整治工作方案和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细化任务目标,充分调动各县市区有关部门和产权单位的积极性,确保按照标准和时限完成各项任务。党政机关既有办公建筑的外观改造。

(二)加强检查督促严格奖惩。三区一县、市直各单位要密切配合,及时协调、解决整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市城管执法部门要按照综合整治工作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加强检查和督促,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集中整治后,由市城管执法局领导对三区一县和各有关部门整治效果组织检查验收。对按时完成整治工作的区县政府和市直部门将予以表扬;对推诿扯皮、工作严重不力、不能按时完成整治任务的,区县政府、市直部门将追究有关主要领导的责任。

(三)大力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市容环境整治工作的意义。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全社会对市容整治工作的认识,引导市民理解、支持、参与整治工作。

发布部门: 发布日期:2009年03月06日 实施日期:2009年03月06日(地方法规)

二、关于对白河游览区内违章建筑物进行拆除的实施方案 市政府、市纪检委:

为了净化美化白河游览区环境,还市民一个洁净、优美、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根据12月8日市政府、市“六创一迎”指挥部、市纪检委会议要求,特制定白河游览区内违章建筑物、构筑物拆除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净化美化白河游览区环境为目标,拆除违章搭建,规范市容市貌,提高城市品位,扮靓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名片”形象,确保“六创一迎”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任务分工:

市水利局负责白河四级橡胶坝上、下游各150米范围内(含卧龙桥南端纺织乐园和白象湾)违章建筑物的拆除工作。

市体育局负责白河南划船基地、停船场、赛艇航道、白河游览区3号岛饭店等非公益性经营设施等建筑物的拆除。

因滨河东路卡丁车场以东至南阳大桥台地尚未进行征地,归宛城区管理,该区域内的金沙滩游乐场和桃花园等违章建筑,由宛城区负责拆除。育阳桥南端的虹桥舞场由宛城区负责协调枣林办事处拆除。

市建委负责除以上区域外白河游览区内违章建筑的拆除。

三、拆除意见:

据统计,白河游览区内共有各类固定建筑物70处(详见附表)。根据市政府会议纪要规定,属于市建委管辖范围的固定建筑物为55处,市水利局负责拆除的固定建筑物10处,体育局负责拆除的固定建筑物2处,因土地权属原因,由宛城区负责拆除的建筑物3处。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的不同,我们对于市建委管辖范围内的55处固定建筑物,提出三种处理意见:

1、对于必要的、公益性的固定建筑物,如自来水公司水井房、白河光亮控制室、白河绿化喷灌控制室、管理值班室,建议予以保留、亮化美化、整顿提高。其中:自来水公司水井房共9处,白河光亮配电室、绿化喷灌控制室、路灯所配电室共16处(请示附后)。

2、对于冷饮、台球、停车场等服务项目,限制发展、严格审批、规范管理。目前游览区共有冷饮2处,台球14处。拟台球数量压缩50%左右,台地停车场全部取缔,下台地路口设置路障,全部封死,机动车一率不得驶入游览区台地。

3、对于其他经营性固定建筑物,如饭店、餐饮摊点、临时市场等,全部予以取缔、拆除。包括旺角、阔昌饮食、滨河东路台地12家餐饮摊点、天河娱乐宫、金岁月白河布衣、育阳桥南临时市场、江南水寨、天舒园红房子。共8处。

月亮岛码头和温泉号码头2处建筑物作为二期整治范围,暂时予以保留。

莲花岛、淘气猫岛上所有的餐饮设施,以及有碍市容观瞻的违章建筑全部予以拆除,半年内进行绿化升级改造,要求绿地率达50%以上,不达标者责令停业整顿。

月亮岛(有房产证、有政府会议纪要、水利局批复)和大屏幕岛,现未进行经营,不存在污染问题,建议在提高绿地率、美化环境的基础上,予以保留、整顿和提高。

四、拆除步骤与时限:

建委管辖范围内的55处违章建筑限于1个月内全部清理、整顿、拆除完毕。其中: 12月8日----10日,为调查摸底、制定方案阶段。12月11日----15日,为宣传动员阶段。12月16日----20日,为自行拆除阶段。12月21日----31日,为强制拆除阶段。2010年元月1日----7日,为检查验收阶段。

元月8日----2月8日,对游览区内确定予以保留的固定建筑进行装饰、亮化、美化处理,进一步提升档次和品位,点缀游览区景观。同时建议:

1、对滨河东路卡丁车场以东至南阳大桥台地进行征地,由白管委制定绿化实施方案,尽快实施绿化美化,提升游览区品位。

2、对违章建筑拆除后留下的空地,财政上要尽快拿出资金实施绿化,避免前清后乱,和黄土裸露现象,切实巩固“六创一迎”拆违成果,恢复优美景观,营造良好环境。

五、措施与要求:

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上级交办任务的如期圆满完成。为保证白河游览区拆违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白河游览区拆违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廖玉安 ;副组长:张喜雨、杨洪甲;成员:王志坚、毛中召、相庆彬、王域、赵辉、华伟、张富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王志坚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希相关各部门领导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起高度重视,把白河游览区拆违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事项来抓,要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全力以赴搞好游览区拆违工作,齐心协力把这项工作抓好、抓细、抓到实处,确保按期、圆满完成拆违任务。凡因工作不力、行动迟缓,造成工作被动、不能较好完成任务的,要按照市纪委要求,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南阳市“六创一迎”指挥部 二○○九年十二月八日

下载盆地经验与中国农业文化的生态节制景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盆地经验与中国农业文化的生态节制景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鄱阳湖生态文化与房地产开发

    鄱阳湖生态文化与房地产开发 文化方面: 生态文化,就是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文化,而不是统治自然。这是一种新的文化理念,提高国民对生态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

    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探讨

    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探讨 摘要: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和乡村的交错结合带,是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矛盾冲突的区域,科学地规划好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对......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森林资源管理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森林资源管理摘 要:我国少数民族有大量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传统观念、法制、规定和习俗。这些内容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生态保护特......

    “奥运会徽:文化创新与景观开发”论坛举行

    “奥运会徽:文化创新与景观开发”论坛举行 2003-9-25 16:39:57 9月22日上午,“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首场论坛——“奥运会徽:文化创新与景观开发”论坛在中华世纪坛B段演......

    日本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模式与经验

    日本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模式与经验一、日本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模式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地方自治体为主体,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辅助和管理,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形成......

    发达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与经验

    发达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与经验今年“两会”期间,李源潮副主席在参加江苏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所有现代化国家在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化时期,都经历了大规模、长时期、艰巨的生......

    水文化与水生态文明关系研究

    水文化与水生态文明关系研究 2013-01-10 政工参考 一、什么是水文化 水文化,其实就是有关水的文化或是人与水打交道的文化。水是一种自然资源,自身并不能形成文化。水一旦与人......

    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对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只有不断攀登的人,才能达到顶峰纵观国外农业保险模式及对我国农业保险的问题看法和应对策略农经10-1 郭涛摘要:农业保险如同种子、化肥等一样, 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应借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