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非遗湘绣的保护与产品创新设计(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8:0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数据背景下非遗湘绣的保护与产品创新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数据背景下非遗湘绣的保护与产品创新设计》。

第一篇:大数据背景下非遗湘绣的保护与产品创新设计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信息技术的成熟,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和开发,如文化传播、传承人保护、工艺传承、人才培养、产品创新、智能制造、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与环节必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非遗保护与创新由传统的数字化保护逐渐走向深度、系统的大数据化保护的新阶段。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大数据或称巨量数据、海量数据、大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在国外,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用登录制度转向采用非遗数字化保护技术手段。如法国巴黎卢浮宫的虚拟博物馆,开馆当天,该网站每小时点击超过1000万次,这是预料之外的麻烦,却也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

一、大数据背景下非遗湘绣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在国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早已开始实施。非遗湘绣自2006年首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来,湘绣的传承与保护、创新与开发全面铺开,目前,重点放在传承人保护和“沙坪湘绣产区”国家地理商标保护上。由此,在人才培养方面,于2006年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湘绣艺术学院,开设了湘绣专业,开创了“大师工作室+产品+车间”工学结合“全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在产品创新上,“沙坪湘绣产区”与地方多所高等院校联合成立了“湘绣创新研发中心”产学研合作平台,主要研究湘绣产品的创新、创意设计和数字化关键技术等。但是,湘绣传承与保护、创新与开发,依旧摆脱不了众多非遗保护中所面临的集体瓶颈:第一,在人才培养方面,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紧缺,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缺乏创新,办学成本过大且培养周期过长,后备人才就业后流失严重;第二,在产品创新方面,产品单一且普遍老年化,产品过于注重艺术性而缺乏实用性,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缺乏深度融合,产品创新模式主要集中在研究机构和企业本身;第三,在生产制造上,生产移民化且产品粗糙、土味过重,智能化程度不高;第四,在文化传播与市场营销上,品牌意识薄弱,国际化与信息化程度不高,文化故事缺乏内涵;第五,在数字化研究上,非遗保护主要研究领域是基于数据库建设背景下的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数字化设计和简单的网络销售等模式中,在大数据分析和利用大数据平台保护和创新非遗等关键领域,尚未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应用。

因此,基于湘绣资源保护与环境建设研究的湘绣非遗大数据平台构建,深入研究非遗湘绣的大数据保护具有现实意义的,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更为重要的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思路,这种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微课程、mooc课堂、众创、众包、众筹等新的理念逐渐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湘绣非遗大数据平台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支撑,以服务湘绣产业创新发展为目标,促进信息技术与非遗湘绣资源要素的相互融合,推进非遗湘绣保护传承方式的变革,推动非遗湘绣更好地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惠及寻常百姓。

二、湘绣保护与产品创新的新途径

构建“湘绣mooc课堂”“基于大数据的湘绣众创空间及产品创新设计”等非遗湘绣文化展示及保护工作平台。二者相互关联、前递后进,前者是动力,后者是核心;前者是培养人才、培育市场、提高大众认知,后者是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解决产需矛盾。

1.建立湘绣mooc课程

建立湘绣mooc课程,包括湘绣文化与历史、湘绣艺术欣赏、大师讲坛和针法课堂等板块。利用教学视频中心软件系统与远程直播互动全自动录播教室,以真正“上课”的方式――有别于过去的网络公开课,免费传播,实现教育资源的民主化。教学视频中心软件系统包括资源展示门户,通过各种排行展示资源,如:最新上线、推荐直播、推荐视频等;课程资源点播与讲座视频点播;支持各类资源应用统计分析,教师观摩评估,提供个人教学空间等。远程直播互动全自动录播教室包括全自动录制课程实况,并可将录像文件实时上传到教学视频中心,方便教师视频管理;可实现校内教学实况直播,与教学视频中心对接,支持跨校区、甚至跨省直播,服务于直播面授课程;可支持多种方式对湘绣课程进行拍摄,以更新教学视频资源等。利用现有平台,整合资源,盘活数据,建设好湘绣mooc课堂,有利于传播湘绣文化、普及湘绣知识、培育湘绣人才,提高大众对非遗的认知度。

2.构建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构建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建设自主的非遗湘绣保护信息化平台。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加快发展非遗湘绣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大众创造活力,打造湘绣产业新引擎。利用湘绣众创空间,聚集湘绣创新人才、挖掘民间力量、扩充湘绣创意产品、整合湘绣资源,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进行“交互”,并结合线上与线下,构建一个激励创意人员在社交与互动中进行创意的平台。

3.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模式,进行产品创新

“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是相互支撑和相互促动的关系。只有“大众”勇敢的创业才能激发、带动和促动“万众”关注创新、思考创新和实践创新,也只有“大众”创业的市场主体才能创造更多的创新产品和创新探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模式的力量能更好的加速推广产品创新,利用社交媒体与用户交互,搜集需求,然后开发适合的产品也成为企业创新的一种新趋势。具体来讲,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一步凸显了用户资源的稀缺性。当全球市场步入过剩时代后,用户资源在整个产业环节中的相对弱势地位被彻底改变,并逐渐成为整个产业链环节变革的主导性力量。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加速了用户需求个性化的步伐,更加个性化的用户需求有了新的表达平台,此前相对孤立、不可捉摸的用户需求在互联网时代变得可以被衡量,这成为改变整个市场格局的重要变量。

三、湘绣保护与产品创新的现实意义

大数据背景下非遗湘绣保护与产品创新设计是当前中华文化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责任的重要体现。根据湘绣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大数据时代下的信息技术,提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资源保护与环境建设为使命,以湘绣产品创新创意为引领,以培养湘绣产业急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的 “大数据、微课程、众创”非遗资源保护与产品创新模式和新思路具有现实意义。

保护湘绣非遗历史文化资源。在深入挖掘湘绣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上,围绕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内容,综合运用大数据采集和编辑功能,盘活数据资源,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被数字化存储、为大众所认知。

培养新一代湘绣非遗优秀后备人才。由于当前我国非遗保护人才缺口大、非遗教授资源紧缺,对专业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传统非遗人才培养模式传统,很大程度上难以承担起传承保护非遗文化保护的重任。而借助mooc课堂,利用采用教学视频中心软件系统和远程直播互动全自动录播教室,可突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教学,为培养非遗教师和专业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借助mooc技术的运用,立足于“深层积淀的民间文化与浓厚气息的现代教育交相辉映”的新时代校园文化特色之下,让更多非遗精品走进校园和课堂,普及湖南中小学的湘绣文化知识,提高湖南中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素质教育内涵,传播了湖湘文化的民族传统艺术瑰宝――湘绣。

推进非遗湘绣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模式。发展信息化创新经营,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增值空间和附加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基于大数据平台,将刺绣大师们的创意、市场审美环境的变化,产品形式的创新,消费者、收藏者对产品的审美和艺术需求进行层次性划分,塑造湘绣线上与线下体验、消费的空间,助推湘绣产品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的转化,扩大湘绣在艺术品市场的空间。

*本文系2012年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年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地湘绣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第二篇:大数据背景下的个人隐私保护初探

大数据背景下的个人隐私保护初探

摘 要 在大数据盛行的时代背景下,个人隐私数据的泄露及保护问题逐渐受到关注。针对我国目前较为严重的数据黑市和非法数据交易现状,以及政府数据公开所引起的隐私泄露现状,国家已陆续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约束,并从技术层面上采取了相应措施以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但仍存在隐私数据泄露现象的发生。基于此,本文认为需要政府结合大数据的具体情况如不可识别技术等完善法律体系建设并加强执行力度,在技术层面上不断优化加密算法并引入新技术,公民个人也应不断提升隐私保护意识,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大数据 隐私保护 数据黑市 数据开放 法律法规

作者简介:张铭茁,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研究方向:网络与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6.299

从大数据的出现到我国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短短几年的时间,大数据已经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演变为各国的战略要素,其市场规模无论在我国还是全球都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及与其他各行业的交叉融合,存在的问题也逐一浮出水面,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个人隐私泄露问题。目前,大数据行业的数据标的多数以个人数据和信息为基准,在大数据交易过程中,数据需求方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获得经济利益,利用个人数据挖掘其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使作为商品的个人数据不可避免地面临隐私泄露问题。

一、个人隐私数据泄露现状

根据2016年11月发布的《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有43%和29%的调研者认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和非常严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一个网站链接的点击、一份电子表格的填写、一段简单的聊天记录、甚至一张垃圾桶里的快递单,都能轻易地泄露个人信息。可见,使用互联网的用户每天都生活在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之下。

(一)数据黑市与非法数据交易

目前,大数据交易的主要矛盾在于严重的供不应求。数据需求方需要大量的数据,但是,由于公共数据资源尚未公开、交易模式尚未完善等客观原因,导致他们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获取数据。与此同时,数据黑市非法收集、窃取、利用和贩卖用户数据,并通过其丰富的数据资源以及低廉的价格,将为数众多的数据需求者引入其中,以形成非法数据交易产业链。

以2017年发生在国内的重大个人信息泄露案件,如“京东”案、浙江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等为例,这类由不同行业、各大网站、企业内鬼所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案件,涉及的数据规模巨大,?乐厍址噶斯?民的权益。然而,这仅仅是大数据黑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那些藏在暗处,被非法数据交易巨大利益所诱惑的罪犯,依旧顶风作案,为所欲为,肆无忌惮地窃取、转卖着各种个人隐私数据。

(二)信息公开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目前,政府数据开放步入正轨,由于政府和国企数据开放度不够所造成的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等现象已逐渐被打破,政务数据资产化管理成为新的趋势,表现在各大政府部门陆续上线运行政府资源共享平台,及时更新政府等部门网站数据,以更好地完善公共设施建设,有效达到数据流通及数据资源利用最大化。然而,随着政府部门数据开放意识的提升以及对公共数据的不断开放,部分数据中存在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成为隐私保护新的重点。

1.政府公开信息存在漏洞

政府网站资料可自由查阅,确实为公众带来了诸多便利,但由于部分政府部门在数据开放时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不足,导致这些网站频频出现个人隐私数据泄露现象。2017年,安徽、江西等地的政府官方网站上,因为政府公开数据而造成的个人隐私泄露现象引发热议。这些事件中,政府对公示的项目并未进行任何处理,而是直接公布了公众的真实姓名,甚至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等极为私密的个人信息。

2.企业通过公共数据挖掘信息

政府数据开放的主要目的是使大数据得以合理流通,让更多企业能开发利用数据从而创造价值,然而,企业对于数据的二次利用或数据挖掘很容易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其中最大的问题便存在于“不可识别”。目前,“不可识别”成了法律和数据行业必须进行沟通来确定统一标准的问题之一。从技术层面来讲,不可识别的数据是不存在的,根据六度分隔理论,一旦某人的社交图谱被掌握,他的个人信息便一定能通过技术+规则的方式识别出来。

二、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现状

根据前文阐述的个人隐私数据泄露现状,目前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主要有法律法规、技术及个人三个层面。

(一)法律法规层面

1.通过法律法规保障个人信息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逐步加大对数据流通中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2017年召开的十九大将保护“人格权”写入报告,强调了互联网对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的严峻挑战。其实,早在十九大之前,关于个人数据隐私的政策规章和法律法规制定一直在进行。2000年,《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了电信网络和个人信息的安全受法律保护;2009年,《刑法修正案

(七)》首次引入个人信息保护的新罪名;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生效,其具有针对个人信息保护、公共数据资源安全开放等方面的条例,第四章“网络信息安全”中更是详细阐述了个人信息的保护,保证了个人或组织可以依法追究信息收集者的违法行为的权利,也成为了相关行政部门强有力的执法依据。

2.通过法律法规规范数据开放

一系列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基于政府网站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发生后,各大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并督促涉事网站隐匿已公开的相关信息。2017年11月9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发布通知,不仅对事发网站进行问责与整改,还要求全省各大信息公开网站进行排查工作。随后,其他涉事网站也纷纷作出回应,均对事件进行了处理。

对于政府数据开放,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08年便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予以规范。然而,尽管该条例已经实施了十年,但其执行情况却并不乐观。受大数据产业的影响,公众和企业要求政府公开数据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导致政府一味地追求开放数量,而未对开放数据的质量予以把控。对于政府部门的数据开放,依旧需要不断探索,提出更加可行的解决方案,让政府信息公开网站能合理把握开放数据的尺度,在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保护中找到平衡点。

(二)技术层面

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从技术手段对数据黑市进行打击往往处于被动,想要先于黑客找到企业漏洞保护数据安全是对网络安全工程师的巨大考验。此外,政府部门往往缺少相关专业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导致其很难从技术上对想要开放的数据进行处理。

(三)个人层面

除了法律法规和技术层面客观地保护个人隐私数据,作为个人隐私拥有者的公众也应从主观层面切实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公众的隐私维权意识尚且不足,或是无法保障自己的隐私权益。主要表现在公众在受到隐私侵权即个人数据遭到泄露后,难以找到专门处理相关事宜的机构进行投诉,或金钱及时间成本过高,个人往往经不起这样的消耗,因而就此放弃维权。此外,年龄较高的互联网使用群体普遍存在的计算机隐私保护知识缺陷,也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三、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建议

基于上述对于大数据产业背景下个人隐私泄露及保护现状的分析,应从政策法规、技术、个人三个方面进行优化,从而推进我国个人隐私保护的进程,让公众既能享受大数据带来的便捷,又能拥有自己的隐私。具体来说,优化大数据产业背景下的个人隐私数据保护主要有以下三点策略:

(一)联系实际完善法律体系建设

由于大数据的特殊性,法律中存在的漏洞依然容易被数据黑市中的不法分子利用,使得法律难以监管在大数据产业中出现的诸多个人隐私泄露案件,各项看似极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实则难以付诸实践。因此,应在目前已经出台的保护个人隐私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从大数据产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技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制定出在大数据背景下能真正保护个人隐私的相关法律法规。此外,在我国不断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开放的前提下,应明确数据公开的原则,对诸如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私密信息进行严格审查,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保障公民个人信息的约束条件,并增加公民维权方式及途径,使相关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在对法律体系进行完善的同时,也应注意加大相关措施的执行力度。对于非法售卖个人信息的数据黑市,应从供需双方入手,对其源头及参与者均予以查处,使其从根本上消失。其次,在培养政府网站工作人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同时,也应通过更加公开透明的方式,实行监督举报制度,推进数据开放的合规化发展。

(二)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首先,应从技术层面对数据黑市进行有效抑制。PII(个人身份数据)在法律上是严令禁止的,因此,要通过一系列复合加密算法将PII变成一个不可识别字符串,一旦黑客不知道加密算法或加密算法不可逆,这些信息便不能被还原。在此基础上,在数据流通不同节点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加密也不失为一项有效策略。除了对个人隐私数据进行算法加密外,还可以利用新技术如区块链技术来优化数据流通的过程。目前,贵州大数据交易中心已经尝试将区块链技术与数据交易进行融合,利用区块链特有的去中心化、分布式数据存储等技术,对个人隐私数据进行了更为有效的保护。

其次,应增加政府部门的相关复合型技术人才。政府数据开放,除了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对涉及隐私的数据进行脱敏后再公开之外,还应注意相关人才的培养,并建立专门的部门对数据进行处理及监督,从而消除自身技术上存在的漏洞。

(三)培养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意识

除了国家对于个人隐私泄露以及数据黑市的打击,处于大数据时代的公民,不能任由自己的个人隐私被人肆意窃取,更应树立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意识,有效保护自己的隐私。首先,对于各类软件和各大网站,在安装、注册或浏览网页前,仔细阅读其隐私条款,如果其中包含某些敏感信息的读取,立即停止安装、注册或浏览。其次,尽量避免在社交软件上暴露个人的位置等信息,关键信息如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务必打码,防止信息泄露。再次,及时更新电脑和手机系统,安装并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基于2017年?L靡全球的勒索病毒的经验,系统更新往往伴随着对漏洞的修复,而不定期杀毒更能有效保障电子产品的安全,降低隐私泄露的风险。最后,在保护自己隐私的同时,也应注意他人隐私数据的保护,坚决不获取、不传播他人隐私数据信息。

四、结语

在大数据盛行的时代下,个人隐私数据,是每个个体最为珍贵且不可侵犯的财富,个人隐私保护也成了目前的核心问题。国家和政府已经采取相关措施来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数据,但仍需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度以及技术水平进行优化,个人也应注意隐私信息的保护。在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的努力下,着力保障个人隐私,必将推动数据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媛.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策略的研究.软件.2017,38(12).[2]张萧然.政府信息公开岂能以个人隐私泄露为代价?.中国产经新闻.2017-11-16(001).[3]刘洋.大数据交易中的相关法律问题.法制与社会.2017(29).

第三篇:非遗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

第39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6年10月25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二OO六年十一月二日

第一条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保护工作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列入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第三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真实性和整体性的保护原则。

第四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全国范围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组织、监督该项目的具体保护工作。

第五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整体规划,并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规划,经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并于每年十一月底前向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提交保护规划本实施情况和下一保护工作计划。

第六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当确定保护单位,具体承担该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保护单位的推荐名单由该项目的申报地区或者单位提出,经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议后,报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认定。

第七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有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或者相对完整的资料;

(二)有实施该项目保护计划的能力;

(三)有开展传承、展示活动的场所和条件。

第八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全面收集该项目的实物、资料,并登记、整理、建档;

(二)为该项目的传承及相关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三)有效保护该项目相关的文化场所;

(四)积极开展该项目的展示活动;

(五)向负责该项目具体保护工作的当地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报告项目保护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

第九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统一制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标牌,由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交该项目保护单位悬挂和保存。

第十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给予必要的经费资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对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给予资助。

第十一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根据自愿原则,提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名单,经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评议后,报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完整掌握该项目或者其特殊技能;

(二)具有该项目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

(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第十三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传承义务;丧失传承能力、无法履行传承义务的,应当按照程序另行认定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怠于履行传承义务的,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的资格。

第十四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或者展示场所。

第十五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等级标准和出入境标准。其中经文物部门认定为文物的,适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和相关实物资料的保护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妥善保管实物资料,防止损毁和流失。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鼓励、支持通过节日活动、展览、培训、教育、大众传媒等手段,宣传、普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促进其传承和社会共享。

第十八条 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依存的文化场所划定保护范围,制作标识说明,进行整体性保护,并报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省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可以选择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向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二十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名称和保护单位不得擅自变更;未经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标牌进行复制或者转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域名和商标注册和保护,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一条 利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艺术创作、产品开发、旅游活动等,应当尊重其原真形式和文化内涵,防止歪曲与滥用。

第二十二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含有国家秘密的,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密级,予以保护;含有商业秘密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或者捐赠资金和实物用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第二十四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对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定期组织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情况的检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严重警告,直至解除其保护单位资格:

(一)擅自复制或者转让标牌的;

(二)侵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资料的;

(三)怠于履行保护职责的。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变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称或者保护单位的;

(二)玩忽职守,致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存的文化场所及其环境造成破坏的;

(三)贪污、挪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经费的。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浅谈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浅谈“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刘建华

“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进入现代社会,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耕(游牧)文明逐渐削弱,民众生活方式嬗变,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失却了生存的土壤。一些有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随着传承人逝去而消亡。面对非物质遗产逐渐消失的现状,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谈几点看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娱乐需求的器具、产品越来越丰富,一些传统的文化形式正在被替代,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同样受到很大威胁,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我国政府于2004年8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使我国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并出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国迅速地开展起来。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把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要求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的保护。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国得以全面铺开,同时借鉴了国内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特性,以及在类别、内容及其生存环境的不同,因而采取的保护措施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和措施,建立科学、灵活、高效的保护工作机制。到了2006年我国确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日”和“文化遗产标志”及“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的诞生,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及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口传心授的活态文化,一直就在人们的身边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体现着民族的情感及表达方式,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是这样描述: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根据上述描述结合我国实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内容概括为:凡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包括口头文化(语言、口头文字、口技、口头艺术、声乐);体形文化(发式、服饰、文身、舞蹈、哑剧、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等);口头语言为主的综合艺术(话剧、说唱、歌剧、曲艺);口头与形体并重的综合艺术(民间歌舞、杂技、小戏、傩戏、木偶戏等); 造型艺术(民间的传统建筑艺术与建筑物、民间艺人传人的民间美术、艺术家的造型艺术、民间手工技艺)等等。囊括了人类的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传统体育与竞技和传统医药等各个领域。由此不难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比通常所说的“传统文化”更宽泛些,涉及人类全部历史和全部形态的文化样式。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因此它的特点是活态流变。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但又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1、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具有极其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保护意义尤为重要,因为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关系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传承,较之有形遗产而言,如指间之沙,稍有不慎,带给我们的就是不可挽回之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是我们民族处在大的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重要而又急迫的问题。民间活态文化消失了即不可能再生,传统文化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移动、随着传播媒体和全球经济的影响正在遭到侵蚀、削弱,甚至被外来文化代替。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措施,绝不允许让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断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2、创造良好氛围,准确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近几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人认为开发历史人文资源,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提高其知名度,促进经济建设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也有可能因此而产生一个独具特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年来全国各地举办了各种诸如此类的节日如“中国民间艺术节”,“河北吴桥国际杂技节”,“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云南的泼水节”,“广西的民歌节”等等,无不是借传统文化艺术为传媒,来搞经贸活动,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无现成的方法、经验可资借鉴,这就可能出现不足和失误。因此对于从事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部门和人员来说,必须深刻理解、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态、特征及相应的价值,这是我们进行科学认定,明确保护目标,是使优秀文化遗产得到保护的前提条件。从这几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情况来看,确实存在概念不清,认识模糊的情况。首先是我们部分工作人员由于认识上的欠缺,造成不能准确地判断、鉴别,难以确定它们是否应该纳入保护范围,是否有保护的价值和必要;还有一种是把握尺度不严的情况,这主要表现在对申报项目的认识和评价上。当大量的材料堆放在眼前,你可能觉得这个也好,那个也不错,一时间割舍不下。另一方面是一些申请者由于认识上的错误,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申报的项目是应该得到认可,应该进入目录,而不清楚其价值意义何在,是否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要素,如将某个项目产生的年代延长,把传说故事作为论证依据、描述文字极尽夸张,而项目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沒有充分论述,导致混淆或扩大了保护对象和范围,甚至出现了把一般土特产当作文化遗产来申报的现象。这种情况的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认识的不到位,盲目跟风,夸大所报项目的价值,没有真正理解实施保护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同时也是体现领导和专家学识水平的时候,需要科学的甄别,因此不可感情用事,必须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不能单纯追求数量,濫芋充数。如果什么都可以保护,那我们的保护工作就失去意义了。

3、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登记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是掌握全国及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状况和了解民情民心的必要手段,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地保护的有效方法,更是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的重要基础。我国早在21世纪初就开展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我县应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并下拨专项经费,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登记工作,认真建好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通过普查与登记,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社会公布普查结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要充分尊重民众的创造性,以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为普查的指导原则。所谓全面性,即在普查和采集过程中坚持全面调查和采录。所谓代表性,即在普查中要善于发现哪些形式、哪些作品、哪些类型、哪些民俗现象是具有代表性的。所谓真实性即按照民间文化作品和民俗表现形态,真实地、不加修饰地将其记录和描述下来,更不要以自己的想象或凭自己的知识和爱好去篡改民间文化作品。在普查的基础上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登记工作。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登记名录的项目,我县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抓紧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提出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任务,明确有关保护的责任主体,明确保护范围,采取有效措施,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抓紧征集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完善征集和保管制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传人,有计划地提供资助,鼓励和支持其开展传习活动,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同时政府部门应发挥着组织作用,筹集资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或展示中心。以便更好地运用大量传统实物展陈的方式去展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让当代人认识和了解祖先留下的文化,下一代传承非遗文化。

四、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传承)人的关怀和爱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以“口授心传”为主要传承方式,活态流变的文化形态,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淀和形成的。其中人是创造和延续文化样式的主体,各种民俗事象、技艺技巧以至意识情感都灌注于创造者的思想行为之中,人的消失无疑是非物质遗产最大的损失。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由于它是非物质的,无形的,所以,往往依附于其传人的继承,许多民间、民族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传人一旦消亡,这种无形的文化也将随之消亡。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无形文化必须有继承才能得以传承发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要对无形文化持有人如老艺人、老工匠等进行保护,并鼓励他(她)们“师徒相授”,培养继承人,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可以说沒有人也就沒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直接、最有效的保护就是对人的保护。

如何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这个问题近年来在专家学者的呼吁下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在我县目前看来做的还不够,还要加大力度,使更多的老艺人和传承者得到帮助,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里来,形成政府与专家、基层文化工作者与传承人共同参与的保护机制。

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在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必须把握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保护对象是传承人,要综合遗产本身的发展规律、人们的需求、环境的改变等因素,将传承和发展两个问题一并纳入到保护规划之中。只有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机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才能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才能真正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第五篇:大数据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实现路径

摘要:通过大数据手段,极大地避免了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从而节约患者的医疗成本。然而,我国许多医院普遍存在财务管理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的短板,因此,医院应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优化,针对财务管理的弊端进行创新,以及大数据财务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改进。

关键词:大数据;医院;财务管理

国家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及资金的支持促使众多实力雄厚的医疗机构开始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难题。然而,我国许多医院普遍存在财务管理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的短板,集中表现为医疗财务信息统计不全面且共享度低,节约患者医疗成本与医院创收存在矛盾,财务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滞后等。本文旨在针对该医院财务管理中在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展现出预期的更大的作用。

一、大数据对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大数据背景下的医院财务管理创新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相结合,通过流程梳理、优化和再造,以信息系统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为手段,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实现医院经营管理到运营和财务的信息集成,并进一步实现网络环境下会计核算、财务分析、流程控制、决策支持和财务监督等现代化财务管理所要求的全流程的财务管理模式、方式及各项功能,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医院财务管理数字化和网络化,并最终实现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各种医疗数据来比较各种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根据比较的效果,可以准确找出最佳治疗途径。实践证明,医疗服务方式不同使得患者的医疗成本差异巨大。通过大数据手段,可以帮助医生精准的制定出临床效果和医疗成本效益双优的治疗方法,极大地避免了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从而节约患者的医疗成本。

大数据医院财务管理的关键是获取、挖掘和运用财务信息。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强化财务关系、规范财务活动,从而提升财务工作价值,就是财务管理创新工作的目标所在。比如,在医疗费用分析应用中。通过分析可以准确把握各个科室的医疗费用构成,从而提高医疗费用结构的合理性、有效控制费用比例。与此同时,医院也可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相关资源配置,以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药品比例的规定。

二、大数据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相关政策的颁布,“进一步推进医疗信息化进程”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提上医院规划的议事日程,然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优越性并未在医院财务管理实际应用中充分体现。

(一)财务费用数据信息整合困难

我国大多数医院的科室间采集的海量数据相对独立,共享率极低。各自独立的医疗信息系统(如his)使得医院数据中心在共享、整合有效的医疗数据时变得异常困难,从而阻碍了大数据分析所需要的全面费用数据的产生。

一般情况下,医院各科室不同医务人员均有权进行各项数据的录入,录入的数据质量主要取决于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和工作责任心。另外,数据采集工作量的多少也会影响数据质量。例如在数据采集量大的服务窗口,会发生医务人员因为忙乱紧张而导致各种数据的漏输、误输的情况。大数据分析的数据来源于医院各个工作岗位每天对原始医疗数据的广泛、准确的采集。原始数据质量低下就意味着输入数据的不准确和不全面,那么建立在这些数据基础上由大数据分析所得出来的结论便是不可靠的,从而使得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从而使得多种财务干预措施在有效性方面大打折扣,严重阻碍了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

(二)医疗成本与医院创收的矛盾

多年来医院一直施行以科室为单位的财务核算制度,这种“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财务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鼓励了科室领导的创收冲动,使得科室有权在药品的采购及定价上发挥作用。

首先,大数据分析技术倡导的提高医疗数据透明度和节约患者医疗成本都是建立在长期应用大数据分析制定科学的医院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的。如果医院继续以科室为单位执行独立的财务核算制度并且一味的强调创收而忽略患者的利益,那么通过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来改变医院财务收入回落这一趋势肯定难以实现。

其次,“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独立核算制度使得科室间收入差距明显拉大,依靠这种制度的科室为了维持自己的利益便不自觉的排斥大数据分析的实施和应用,使得全院的统筹规划难以落实。

长期的实践证明,现有的财务核算制度与大数据分析技术节约患者医疗成本的本质相悖,必须通过财务制度创新来扭转这一局面。

(三)大数据财务技术人才培养滞后

医疗行业大数据本身复杂、量大、变化快、花样多、潜在价值巨大,但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它们,这些数据就是垃圾。医疗非结构化的财务数据必须经过语义分析使其变成可以分析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挖掘。要想得出有价值的财务数据,就需要有大数据经验的财务人才。人才问题一直是医疗行业财务大数据应用的诸多挑战之一,因为医疗行业财务大数据的应用要求寻找既要懂得医疗财务知识,又懂得数据挖掘的新型创新人才。己经应用大数据财务分析技术的医院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共享、共长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大数据财务分析的广泛应用铺好路。没有人才的培养和积累,一切都是空谈。

三、大数据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路径

(一)医疗财务管理流程的优化

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使得医院在财务管理流程上的弊端逐步显现,适时对其进行改造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医院财务管理走向良性发展道路。

1.提出可行性流程改进方案,总体的设计原则是全院统一进行财务管理,包括药品、设备采购,医疗业务费用,院职工待遇等等各个方面。彻底改变以科室为结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为大数据分析的深入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2.为了使得流程改进方案达到最佳效果,必须制定与其配套的人力资源及组织结构。完整、成功的再造方案是以改进流程为核心,医院各方面配套实施的结果。3.在实施中不断改进。流程再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阻力、困难,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目的性强的改善才能促进其最终达成目标。

通过实施规范、统一、高效的财务管理流程,大数据技术必将在药品定价、提高医疗数据透明度、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支持、病人远程监控和档案分析等诸多方面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二)财务管理的创新

1.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实现使得可以在评估药品实际效果之后,建立相应的规范化的药品定价流程。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制药企业必须在药品出售之后分担治疗风险,同时定价策略取决于实际治疗效果。全新的药品定价流程有利于控制医疗成本支出和节约医院的运作成本。

2.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是医疗过程数据透明度的明显提升的结果。医院的流程、成本、质量通过公共、公平透明的平台及时反映出医疗工作者的个人、团队绩效,这极大促进了医疗工作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其服务质量进而提升医疗机构的竞争力。

3.通过部署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有效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有效协助医生进行医疗操作,从而降低因为错误输入等潜在错误的发生率。

4.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的日益增强将极大地提高决策支持系统的智能程度,使得医生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提高工作效率和科研质量上。

从长远角度来看,数据技术的应用必将帮助医疗服务提供方提高总体工作绩效,更好的控制成本,提升医院自身竞争力,为医院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大数据财务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改进

首先,医院需要通过招聘来配备一些精通于统计和数学原理的财务骨干专家,他们能够建立高级分析模型,发现趋势和隐藏的模式,使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真正作用在比较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制定全面、系统的、分阶段的人才评估策略,为选拔优秀人才提供衡量标准。评估机制的建立也有利于规范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范围。通常意义上讲,医疗财务数据分析人才需要具备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管理能力和通用软技能三个方面。

最后,为了培养出一支技术过硬、知识交叉性好的财会队伍,必须通过外派培训,专家讲座,定期座谈会,业务考核评比等多种形式加强医院财会人员的业务能力。另外积极培养医院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的良好风气,不断提升医院财务人员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下载大数据背景下非遗湘绣的保护与产品创新设计(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数据背景下非遗湘绣的保护与产品创新设计(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数据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使得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变得更加快捷,海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可以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更加准......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王石磊 陈 楠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 要:当今时代,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的传递和交换越来越频......

    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作为IT产业的最新演进成果,大数据已成为一系列可能改变未来生活和企业发展技术的基石,成为影响城市、企业管理决策的关键。而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

    “非遗”文化传承创新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探析[5篇范例]

    “非遗”文化传承创新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探析 【摘 要】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为例,论述“非遗”文化传承创新背景下的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提出将广西“非......

    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与非遗保护

    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缪雪峰【摘要】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和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农耕文化节提供了文化内......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职能创新研究

    摘 要 为适应大数据网络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对数字信息资源的需要,我们应加强高校图书数据管理员职能的创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使图书馆在新的时代背......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变革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变革 摘 要:大数据时代是当今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环境。主要是在于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在应对大数据、互联网经济时,将挑战与变革作为自身发展......

    大数据背景下留学行业的新发展

    大数据背景下留学行业的新发展 摘 要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成为推进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现阶段,传统留学行业面临信用缺失、供求信息不匹配等问题,而将留学咨询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