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医细菌学检验复习题
1、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和状态不低于容许水平,可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及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差法规、标准等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
2、生物安全防护基本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biosafety protection for laboratories)实验对象: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
综合措施:实验室设计建造、个体防护设施、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 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周围环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原则
积极防止操作者在污染的环境中接触生物危害物;
主动封闭生物危害材料产生之源,防止从操作部位向周围环境释放; 尽量减少生物危害材料向周围环境意外释放所造成的后果。
3、实验室必须设有专职的生物安全负责人
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生物安全等级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分为四级。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要求:一级最低,四级最高。
4、在主实验室合理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5、各级生物防护实验室特点 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1/P1):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等。
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2/P2)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在处理危险度2 级或更高危险度级别的微生物时,在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3/P3):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
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4/P4):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6、控制措施
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是实验室工作人员与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直接接触的一级屏障。所有可能使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溅出或产生气溶胶的操作,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7、生物安全柜(BSC)biosafety cabinet(概念、分级及特点)具备气流控制及高效空气过滤装置的操作柜,可有效降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溶胶对操作者和环境的危害。(净化排气)根据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差异,生物安全柜可分为I、Ⅱ、Ⅲ级3种类型。实验室应按要求分别配备I、Ⅱ、Ⅲ级生物安全柜。Ⅰ级生物安全柜:外部空气
保证工作人员不受侵害,但不保证实验对象不受污染。Ⅱ级生物安全柜: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无涡流的单向流空气 既保证工作人员不受侵害,也保证实验对象不受污染; Ⅲ级生物安全柜: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无涡流的单向流空气
8、生物安全柜和超净工作台的区别
超净工作台:保护样品,不保护操作者和环境 生物安全柜:保护操作者、环境以及实验材料
正压、简单 负压、复杂 不能以净化工作台代替生物安全柜,反之则可以。
9.标准的细菌等微生物操作要求
实验室负责人......工作人员洗手、工作区域不允许吃/喝/抽......戴护目镜或面罩、食物储存
禁止口吸吸管、减少飞溅物/气溶胶、工作台表面的去污/灭活、废物去污后处理
10、注:高压蒸汽灭菌:负责消毒者不准离开消毒室。
制备培养基.....无菌操作.、使用酒精灯、灭菌吸管......10倍递增稀释......无菌操作;
三三制:稀释三级,每一稀释度用三个平行平板;取供试液加注于平皿时,供试液须充分混匀。
培养基倾注于平皿:45℃±1℃、整个操作过程应在lh内完成、无菌检验......第二章、细菌学检验基本技术
临床样本的采集与送检
样本 血骨髓 发病早期、急
成人10ml,儿童3~性期或
5ml;骨髓1~2ml。
症状典型时
晨起
中段尿
脓血、黏液的粪便;絮状物;
直肠拭子
自然咳痰、支气管镜、胃内采痰法等; 鼻咽拭子
样本切勿冰箱存放;无菌操作; 废弃物高压灭菌。采样时间
采样方法
注意事项
尿液
粪便 痰 上呼吸道样本
防杂菌污染,无菌操作。尽快送检,不得加防腐剂或消毒剂。
急性期 无菌采样;新鲜;立即送检。
晨间
无限制 漱口;
立即送检或4℃保存。
1、食品样本采集原则
根据检验目的、食品特点、批量、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危害程度等确定采样方案。随机采样→代表性
无菌操作,防污染。(外源性污染、样本变质和细菌生长)食物中毒时,采集可疑食物样本。
2、食品样本采集种类 大样、中样、小样。大样:一整批样本。
中样:从样本各部分所取得的混合样本,一般为200g。小样:分析用,检样,25g。
注:检验结果报告后,剩余样品或同批样品不进行微生物项目的复检
3、细菌的形态结构检查法
借助显微镜,对细菌形态、大小、排列、结构进行直接观察。在细菌检验中极其重要,是细菌分类和鉴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样本中有无细菌及其大致的数量。
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结构和染色反应性。培养物是否为纯种。
普通光学显微镜(0.2μm ×1000=0.2mm)细菌染色样本;弱光下用于不染色样本活菌的运动情况
暗视野显微镜(0.04μm:50倍)不染色样本活菌的形态
相差显微镜 :活体细胞的外形和运动方式;细胞内部某些细微结构及这些结构的数量
4、不染色检查:主要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 有鞭毛的细菌为真正运动
无鞭毛的细菌则为布朗运动(即分子运动)染色检查
细菌染色→显微镜观察。
常用的细菌染料:人工合成带苯环的染料,色基+助色基 单纯染料:苏丹染料
酸性染料:伊红、酸性品红、刚果红等
碱性染料:美蓝、孔雀绿、甲紫和碱性复红等 复合染料:姬姆萨染料、瑞氏染料等
5、单染色法:用一种染料染色,使各种细菌均染成同一颜色。操作简单,易于使用。只能显示细菌的形态及大小。如用美蓝或稀释石炭酸复红等
6、复染色法:用两种以上染料染色细菌,显示细菌形态大小,鉴别细菌种类 鉴别染色法: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
Grams染色操作步骤 :初染、媒染、脱色、复染
抗酸染色法:抗酸菌:分枝杆菌/分枝菌酸。一般不易着色,一旦染上色后又不易被盐酸酒精脱色。
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抗酸菌着色。
步骤:初染、脱色、复染
7、负染色法:背景着色而细菌本身不着色。
细菌荚膜常用墨汁负染色法配合单染色法(如美蓝),背景呈黑色,菌体染成蓝色,荚膜不着色,包绕在菌体周围成为一层透明的空圈。
该法具有快速、经济、简便易行、高度反差、分辨率高的特点。
8、培养基的种类--按物理性状分 液体培养基:增菌、作生化试验等
半固体培养基:观察细菌的动力、分类鉴定、保存菌种及噬菌体效价滴定等。琼脂用量为0.5%~1% 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分离培养;平板、斜面、高层及高层斜面;琼脂用量为1.5%~2%
9、培养基的种类--按用途分
基础培养基(basic medium)营养培养基(nutrient medium)增菌培养基(enrichment medium)选择性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专用培养基(dedicated medium)
10、增菌培养基:多为液体。↑目的菌,↓杂菌。营养成分+抑制物质
选择性增菌培养基;非选择性增菌培养基 7.5%NaCl肉汤:金葡増菌
11、鉴别培养基: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的生长特征(颜色、形状等)不同而被区分开。+某些特定的化学物质
鉴别和区分不同细菌
12、制备培养基的一般程序 ○1调配溶化; ○2矫正pH;○3过滤澄清;○4分装;○5灭菌;○6检定
13、平板划线接种法
平板划线接种法是常用的细菌分离培养方法。
使样本或培养物中混杂的多种细菌分开成长为单个菌落,并根据菌落的形态和特征,挑选所需的单个菌落,经移种获得纯种细菌。
不同的细菌在平板上所形成的菌落有其固有的形态特征,可以作为细菌鉴定的依据之一。
14、平板划线方法
分区划线接种法;曲线/连续划线接种法;棋盘格划线接种法;放射法;四格法;平板涂布接种法
15、分区划线接种法 :多用于含菌数量较多样本的细菌分离
16、半固体培养基:可用于观察细菌动力和保存菌种。
17、菌落: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物体(群落)。
18、菌落特征
菌落形状;大小:mm;表面性状;边缘情况;颜色;透明度;质地;粘度;乳化性......等
19、细菌在鉴定培养基上的特征 溶血特征;卵黄;蛋白;色素;气味 在血平板上的溶血特征
α溶血:狭窄的草绿色的半透明区域 β溶血:完全透明清楚的宽带 γ溶血:看不到溶血带的溶血
卵黄琼脂中的反应:检查细菌是否产生卵磷脂酶和脂酶 卵磷脂酶:降解卵黄,菌落周围出现沉淀环 脂酶:出现“珍珠包膜”
蛋白水解作用:在菌落周围出现清晰的环。色素
水溶性色素溶在培养基中,使培养基着色。绿脓色素、荧光色素等; 脂溶性色素则使细菌菌落着色。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金黄色菌落。气味
假单胞菌属细菌→葡萄汁气味;变形杆菌→巧克力烧焦的臭味;链球菌→地窖里的霉臭; 梭菌→粪臭、腐败味;产黑色素类杆菌属细菌→辛辣味 20、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
不同的细菌-→不同的酶系统-→不同的新陈代谢产物-→产物不同的生化特性-→鉴别细菌的类别
21、糖发酵试验结果判断
反应现象
酸性变色、有气泡 酸性变色、无气泡 培养基不变色
结果描述
分解××糖产酸、产气 分解××糖产酸、不产气 不分解××糖
22、甲基红(MR)试验 :检查细菌发酵葡萄糖产生并保持稳定的酸性终末产物和克服体系缓冲作用的能力。
分解葡萄糖→丙酮酸→乳酸、乙酸、甲酸等→培养基的pH↓<4.5+甲基红指示剂→红色:阳性; 分解葡萄糖→产酸少→培养基pH较高+甲基红指示剂→黄色:阴性。
23、β-半乳糖苷酶试验 :预测细菌发酵乳糖的能力。
β-半乳糖苷酶:一种能把乳糖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的酶。
发酵乳糖的大肠菌类能产生β-半乳糖苷酶-渗透酶(P)和β-半乳糖苷酶(G)
24、靛基质(吲哚)试验
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吲哚
吲哚+二甲氨基苯甲醛→玫瑰吲哚(红色)
25、硫化氢试验
分解:含硫氨基酸→H2S H2S+铅或铁离子→黑色硫化物。
26、触酶试验
过氧化氢酶又称触酶,可使细菌代谢过程中的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
27、血浆凝固酶试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凝固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附着于细菌表面,产生凝固。
玻片法:与细胞壁结合的凝固酶
试管法:菌体生成后释放于培养基中的游离凝固酶
28、血清学鉴定serological identity:确定致病菌的种或型 未知纯种细菌+已知特异性抗体
常用方法:玻片凝集试验、免疫荧光、协同凝集、对流免疫电泳、酶免疫、间接血凝、乳胶凝集
29、血清学诊断
辅助诊断:抗原性较强的病原菌和病程较长的传染病。抗体有无及其抗体效价变化 已知的细菌/特异性抗原+特异抗体 常用方法:试管凝集试验。
直接凝集试验、显微镜凝集试验、沉淀试验、乳胶凝集试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等。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样本,恢复期的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升高4倍或4倍以上。30、细菌毒素的检测方法 外毒素
细菌外毒素的免疫血清(抗体)+被检细菌培养物滤液(抗原)细菌外毒素(抗原)+被检患者血清 动物试验 内毒素
家兔热原试验,鲎试验,免疫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化学发光法、流式细胞术、高效液相色谱
31、鲎试验(limulus test,LT):定量及半定量检测细菌内毒素; 血液中含有一种独特的有核变形红细胞,红细胞裂解物+内毒素→凝胶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特 性 外 毒 素 内 毒 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 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分 从活菌分泌出,少数细菌崩解后释出 细胞壁组分,细菌死亡裂解后释出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多不耐热,60~80℃,30分钟被破坏 耐热,160℃,2~4小时才被破坏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性效应,引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起特殊临床表现 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
脱毒形成类毒素 液处理不形成类毒素
基因定位 常由质粒、噬菌体等染色体外基因编码 由染色体基因编码
32、细菌数量的测定:物理计数法 ;生物计数法 物理计数法
细菌总数计数法:利用工具和仪器对样本中的细菌进行计数,其结果表示样本中的所有细菌(活菌+死菌)。
Breed计数法:Direct microscopic count 比浊管计数法:细菌悬液的浊度与菌数成正比 分光光度计测定法:吸光度同细菌总数成正比
生物计数法
活菌计数法:利用各种培养方法检测样本中细菌的数目,计数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样本中活菌数。
半定量计数法;倾注平板法;旋管计数法;滴液计数法;琼脂表面计数法;膜滤过计数法; 微菌落快速计数法;最可能数(MPN)的估计
33、L-型细菌检查 L forms bacterium:一种细菌通过变异而产生的细胞壁缺陷型。必须在高渗溶液中方能存活,并失去原有形态而变成圆球形或多形性。致病?
第四章、细菌的分型及其检验技术
1、细菌分型—“传统方法”
仅进行病原的菌种鉴定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的分型诊断。
血清学分型;生物化学分型;噬菌体分型;细菌素分型;耐药谱分型;质粒图谱分型;PCR技术;染色体酶切物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2、噬菌体的作用具有高度特异性(种、型)
一种噬菌体只能裂解一种或与该种相近的细菌,故可用于细菌的分类鉴定。用己知型噬菌体鉴定细菌,可对细菌进行分型。
3、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最终裂解细菌。
4、温和噬菌体 :Temperate Phage:与宿主菌的染色体整合,随细菌DNA的复制而复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不产生子代噬菌体。
5、噬菌斑(plaque)在液体培养基中,噬菌体可使浑浊的菌液变为澄清; 在固体培养基上,噬菌体对宿主菌细胞的裂解作用可使菌落溶解,导致在带菌琼脂平板上产生空斑,易于观察,称噬菌斑(plaque)。
6、噬菌体的效价测定
噬斑形成单位(pfu)的测定 : 若将噬菌体按一定倍数稀释,通过噬斑计数,可测定一定体积内的噬斑形成单位(plaque forming units, pfu)数目,即噬菌体的数目。
7、细菌素分型技术 细菌素(bactericin):某些细菌产生的蛋白质类抗菌物质,这种物质只对产生菌亲缘关系近的细菌有抗菌作用,而对产生菌本身不敏感。
细菌素是蛋白质,质粒控制,多处于抑制状态。
细菌素的应用主要是细菌的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是血清学分型的补充。
8、药敏试验(drug susceptibility test)在体外测定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细菌能力的试验。
抗菌药物: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
9、药敏试验方法 纸片法:测定抑菌环大小,其结果以敏感、中度敏感、中介度、耐药表示。
稀释法:找出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或最小杀菌浓度(MBC)表示。E试验(E-test):
最小抑菌浓度 MIC:在特定环境下孵育24小时,可抑制某种微生物出现明显增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MBC:杀死99.9%(降低3个数量级)的供试微生物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
10、纸片扩散法
是国际上推荐使用的标准实验方法 ;细菌耐药谱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
原理:将含定量抗菌药物纸片贴在已接种待测细菌的琼脂平板表面,培养后,形成一个透明抑菌环。
抑菌环的大小反映待测菌对该药物的敏感程度,与MIC成反比。0.5麦氏比浊度=1×108cfu/ml 结果判断:针对抑菌环直径测量值报告敏感、中介或耐药。
敏感(S):被测细菌所引起的感染可以用常用剂量的该抗菌药物治愈。中介(I)耐药(R):被测细菌不能被常用剂量抗菌药物抑制,或具有特定耐药机理,临床治疗效果不佳。
11、肉汤稀释法
原理:将药物按一定规律用M-H肉汤稀释成一系列浓度后,与一定量的细菌作用,经培养后定量测定其MIC,反映细菌的药物敏感性。
校正0.5麦氏比浊标准,1∶200稀释(1∶10×1∶20)。(5×105 cfu/ml)结果判定:无肉眼可见细菌生长的药物最低浓度即为该待测菌MIC。
12、琼脂稀释法
原理:将待测菌接种于含不同浓度药物的琼脂平板上,经培养后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以能抑制细胞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该菌的MIC。
第五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P91
1、细菌分类等级
种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将生物学性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归成一个菌种; 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一个菌属;
2、细菌DNA中G+C mol/%测定
细菌DNA中G+C mol%含量不同是细菌的一个重要遗传特征。
单一菌种中许多不同菌株的G+C mol%平均值极为接近或者是一致的。
3、细菌命名
细菌的科学名称(学名)为生物双名式。属名+种名(+人名、地名)。斜体 属名在前,名词,首字母大写 种名在后,形容词,小写 属名可用第一个字母代表
M.tuberculosis(结核分枝杆菌)、S.typhi(伤寒沙门菌)常见的细菌也可用习惯通用俗名
tuberculosis(结核杆菌)、typhoid bacillus(伤寒杆菌)泛指某一属细菌:属名+sp(菌种species)Mycobacterium sp,Salmonella sp 亚种的名称:属名+种名+亚种
Klesbsiella penumoniae subspecies pneumoniae 中文译名则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4、细菌分类系统 :《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 第七章、消毒学试验技术
1、消毒学试验
原理:将试验微生物暴露于消毒因子(物理、化学、生物学),作用预定的时间之后,检查试验的微生物是否被杀灭或抑制。
主要目的:检查一种消毒剂或消毒方法是否能达到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的要求。
2、消毒 disinfec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病原体和非病原体的繁殖体和芽胞)的处理。
3、微生物学检验:中和试验、定性/量杀菌试验、病毒灭活试验、能量试验、现场试验等
4、消毒药械鉴定测试的项目
理化性能检验 微生物学检验
其他 消毒剂
有效成分含量;pH;金属腐蚀性
微生物杀灭
模拟现场试验与现场试验 稳定性试验
性
实验室杀灭微生物 模拟现场和现场试验 安全性试验(电器、毒理)消毒器械
杀菌因子强度或浓度;金属腐蚀
5、菌片:用于测定各种消毒剂、消毒器械与方法对不同物品上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6、残留消毒剂的去除方法:化学中和法(称中和剂法)、过滤冲洗法、稀释法等 中和剂法:在消毒剂与微生物作用到达规定时间的终点时,取样加于适宜种类和浓度的中和剂中,将残留消毒剂迅速中和,使其不再持续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中和剂 :能及时中止消毒剂的杀微生物作用
本身及其与消毒剂的反应产物对微生物无抑制或杀灭作用,对培养基无不良影响。
7、中和试验 操作方法
用PBS将指示菌制成5×105~5×106cfu/ml悬液。将消毒剂用灭菌蒸馏水配制成3种不同浓度,在不加中和剂的情况下,测知该消毒剂10min抑杀指示菌99.9%以上的最低有效浓度。
取消毒剂10min抑杀指示菌的最低有效浓度与待选择中和剂进行试验,选出中和剂种类并依据等当量中和原则,调整中和剂浓度,选出试验浓度的消毒剂使用中和剂的浓度。
中和剂选择试验时,先将消毒剂1.0mL与中和剂溶液9.0mL混合,制成中和产物溶液,再分组进行。
试验分组
消+菌:消毒剂对试验菌有无杀灭或抑制能力。
(消+菌)+中: 残留消毒剂被中和后受到消毒剂作用后的试验菌是否能恢复生长。中+菌:中和剂是否抑菌。(消毒剂+中和剂)+菌液:中和产物,或未被完全中和的残留消毒剂对试验菌的生长繁殖是否有影响。
稀+菌: 菌数对照。
稀+中+培养: 阴性对照。
8、消毒剂定性消毒试验:测定受消毒因子作用后的样本有无细菌生长的试验方法。试验方法
5×105~5×106cfu/mL的菌悬液。
灭菌试管10,标号。每管:灭菌蒸馏水2.5mL,20±2℃水浴。+消毒液2.5mL,倍比稀释,至第9管。第10管中不加消毒液作对照。加菌悬液2.5mL于各管中,混匀并记录各管加菌时间,使菌药混合液中含菌量均为105~106cfu/mL。
各管分别于加菌后4个不同间隔时间,取0.5mL + 4.5mL中和剂内,中和10min后,取出0.5mL加入4.5mL营养肉汤管内。
将接种细菌的肉汤管放37℃培养48h,观察初步结果,无菌生长管继续培养至第7天。试验重复5次。结果判定
若肉汤管混浊,则表示有菌生长,记为阳性,以(+)表示。
若培养至第7天,肉汤管澄清,则表示无菌生长,记为阴性,以(—)表示。
对难以判定的肉汤管,取0.1mL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用灭菌L棒涂匀,放37℃培养48h,观察菌落形态;并做涂片染色镜检,判断是否有指示菌生长。有指示菌生长记为阳性。
5次试验,均无指示菌生长表示达到灭菌。
9、消毒剂定量消毒试验:测定受消毒因子作用后,样本残存微生物数量的试验方法,以杀灭率表示结果。
用于对消毒剂杀灭效果的评价。
原理:将一定量的细菌悬液或菌片(载体),暴露于设计浓度的消毒液中,作用至规定时间后,取细菌与消毒液的混合物或取出载体,与中和剂反应,终止消毒剂的继续作用,并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培养之后,计数菌落。
以存活的菌落数与最初加入的菌数比较,计算出杀灭率,或杀灭效果(germicidal effect,GE)。
10、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活菌培养计数 消毒液:浓度为待测浓度的1.25倍
实验用菌悬液:(1×108~5×108)cfu/ml 菌0.5ml+干扰0.5ml,混匀,20±1℃水浴5min,+消毒液4.0ml,迅速混匀并立即计时。待菌药相互作用至预定时间,分别吸取0.5ml菌药混合液加于4.5ml经灭菌的中和剂中,振荡混匀。
11、定量杀菌试验的评价规定
在产品说明书指定的最低浓度与最低作用时间,重复试验3次。
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中,各次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可判定为消毒合格。
12、破坏效果判定
以S/N<2.1作为HBsAg抗原性破坏合格标准。
S是消毒因子作用后被检样品或阳性对照样品平均每分钟脉冲数(cpm)值或光密度(OD)值。N是试验中阴性对照样品平均cpm值或OD值。
细菌学检验各论一般性思考题:
1、ⅹⅹⅹⅹ菌的培养特征如何?(增菌、选择性平板)
2、ⅹⅹⅹⅹ菌的形态与染色有何特点。
3、ⅹⅹⅹⅹ菌的生化特性有哪些?其中最有特点的是哪个项目,如何利用这个项目,诊断某细菌是否是ⅹⅹⅹⅹ菌。
4、ⅹⅹⅹⅹ菌的分型特点是什么? 致病菌检测的一般思路?
§2 副溶血性弧菌
是一种海洋细菌,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致可食物中毒,也称嗜盐菌食物中毒。神奈川现象(KP): KP阳性:绝大多数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产生的耐热溶血毒素能使人或家兔的红细胞溶解。溶血反应是鉴定致病性与非致病性菌株的一项重要指标。第十三章 与医学有关的其他细菌
§1 军团菌属
营养要求特殊,常接种于复合培养基中,生长环境中必须含半胱氨酸和铁盐。需氧,2.5%~5%CO2能促进生长。
分离: 各取0.1ml上述3种经处理样品,分别接种BCYE或GVPC平板。BCYC:可溶性焦磷酸铁,L-半胱氨酸盐酸盐 鉴定:培养确证:BCYE生长 / BCYE-Cys不生长
军团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带菌飞沫、气溶胶而感染,多流行于夏秋季,为全身性疾患。
§2 绿脓杆菌
假单胞菌中同人类与动物疾病有重要关系的大约有10种:绿脓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葱头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嗜麦芽假单胞、腐败假单胞菌、斯氏假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类产碱假单胞菌
2种水溶性色素:
①绿脓素,为蓝绿色的吩嗪类分合物,无荧光性,具有抗菌作用。绿脓素只有绿脓杆菌产生,故有诊断意义。
②荧光素,呈绿色。
1、增菌:1∶10样品稀释液10ml + 90ml SCDLP液体培养基
SCDLP:用于疏水性化妆品样品处理及化妆品和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增菌培养。
2、分离:乙酰胺培养基
3、绿脓菌素试验
可疑菌落接种绿脓菌素测定用培养基 氯仿提取→蓝色
+盐酸→粉红色、紫红色→阳性(被检物中有绿脓菌素存在)
§3 李斯特菌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与人类关系较密切,是人和动物的致病菌。嗜冷菌:2~42℃(也有报道在0℃能缓慢生长)。“冰箱杀手” 与医学有关的其他细菌大家所出思考题汇总
绿脓杆菌的鉴定方法有:革兰染色、镜检,氧化酶试验,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明胶液化试验、42℃生长试验 绿脓杆菌能产生两种水溶性色素:
①绿脓素具有抗菌作用有诊断意义。②荧光素
1.李斯特菌穿刺SIM动力培养5d的培养特性:倒立伞状生长 2.李斯特菌生化反应中触酶试验:阳性
幽门螺杆菌
1.Hp与下列哪种疾病无关?D A.十二指肠溃疡 B.胃炎 C.肝癌 D.肺炎 2.Hp的快速检测方法是下列哪种?C A.氧化酶试验 B.触酶试验 C.尿素酶实验 D.硝酸盐还原实验
布鲁菌属
1以下不属于布鲁菌属的生物学特性的是:D A革兰阴性杆菌 B严格需氧菌C硝酸盐还原实验阳性 D具有运动性
2布鲁菌的实验室常用培养基是_____或____.(肝浸液培养基、改良厚氏培养基)
气单胞菌属
1、气单胞菌属的选择性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分别是什么?(RS培养基、AHM培养基)
2、使用碱性蛋白胨水增菌的细菌有哪些?(霍乱弧菌、气单胞菌)
弯曲菌属
弯曲菌属中导致腹泻的最常见病源菌? 空肠弯曲菌 弯曲菌属生化鉴定的三个试验? 快速马尿酸钠试验、快速硫化氢试验、快速DNA酶水解试验
军团菌 在军团菌标本处理时,哪些平板可用来培养? GVPC平板,巧克力平板,血琼脂平板 2 军团菌鉴定的试验及结果有哪些?
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触酶实验(+)、动力试验(+)、马尿酸水解试验(+)、明胶液化试验(+)为军团菌
第+四章 螺旋体属
螺旋体是一类菌体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无鞭毛而能活泼运动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与宿主组织磷脂形成的复合抗原:当螺旋体侵入组织后,组织中的磷脂可粘附在螺旋体上,形成复合抗原,此种复合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磷脂的自身免疫抗体(非特异性抗体),称为反应素。
钩体是唯一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的螺旋体
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由于感染方式不同可分先天性梅毒和后天性梅毒。
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是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唯一快速、直接的方法,为诊断早期梅毒所必需。
2、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原性心磷脂→反应素
反应素+从牛心中提取的心磷脂→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是心磷脂、卵磷脂和胆固醇的乙醇溶液。
VDRL、USR、RPR 抗原微粒+抗体(反应素)→粘附→肉眼可见的颗粒凝集和沉淀,即为(+); 可用作临床筛选,并可作定量,用于疗效观察。
3、RPR: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VDRL抗原+活性炭颗粒→RPR抗原
试验在特制的白色纸卡上进行,在白色底板上出现黑色凝集颗粒或絮片为阳性反应
第十五章 立克次体
我国发现的立克次体病主要有斑疹伤寒、恙虫病和Q热等。
1、立克次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生物。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2、常用Gimenez或Giemsa法染色。
Gimenez染色:呈红色,背景为蓝色。Giemsa染色:呈紫红色,常显两端浓染。除恙虫病立克次体多采用Giemsa法外,其他立克次体常用Gimenez法。
3、立克次体有两种主要抗原:
群特异性抗原:与细胞壁表层的脂多糖成分有关,为可溶性抗原,耐热。种特异性抗原:与外膜蛋白有关,为颗粒性抗原,不耐热。
4、外斐(氏)反应 原理: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的脂多糖(群特异性抗原)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的菌体抗原具有共同的抗原成分。
外斐氏反应:
用与立克次体有共同菌体抗原的变形杆菌OXl9、OX2、OXk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检测病人血清中有无立克次体抗体。
变形杆菌凝集试验WFR,用以诊断流行性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传染病。
5、埃立克体:×鸡胚,×无生命培养基,∨体外细胞培养。
6、磺胺类药物不能抑制立克次体的生长
第十六章 衣原体 Chlamydia
1、衣原体是一类具有独特生长发育周期、专性细胞内寄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2、衣原体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可观察到两种不同的颗粒,即原体(EB)和始体(IB)。
原体较小而致密,有胞壁,胞外稳定,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具有感染性。Giemsa染色呈紫色,Macchiavello染色呈红色。
始体又称为网状体(RB),较大而疏松,无胞壁,胞外不稳定,无感染性,是繁殖型。经Giemsa和Maechiavello染色后均呈蓝色。
3、显微镜检查Giemsa染色:光镜下,原体呈紫红色,始体为嗜碱呈蓝色,查见包涵体有诊断价值。
第十七章 支原体Mycoplasma
1、无细胞壁、形态上呈高度多形性,可通过除菌滤器,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姬姆萨染色较好,结果呈淡紫色。
2、人工培养基培养:营养需求高于一般细菌。基础:牛心浸液
提供胆固醇及其他长链脂肪酸:人或动物血清 提供核苷前体和维生素等:10%的新鲜酵母浸液
3、典型的菌落呈“油煎蛋/荷包蛋”样,菌落大小0.1~1.0mm。
解脲脲原体的菌落最小,直径仅为10~40μm,须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故原称为“T”株(tiny strain)。
4、病毒学研究中细胞培养常被支原体污染。
5、对青霉素、头孢等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蛋白质合成或作用于核蛋白体的抗生素如强力霉素、四环素、红霉素、螺旋霉素、链霉素等敏感。
6、支原体无细胞壁,而细菌L型是细菌失去细胞壁所形成的细胞壁缺陷型,二者在许多生物学性状上相似。
支原体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绝大多数生长需胆固醇
遗传上与细菌无关,且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也不能变成细菌
菌落较小,0.1~0.3mm
L型细菌 自然界很少存在 生长不一定需要胆固醇
遗传上与原菌相关,并可在诱导因素去除后回复为原菌
菌落稍大,0.5~1.0mm 第八、九章 病 原 性 球 菌
1.名词解释:
1)血浆凝固酶:使含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分为结合凝固酶和游离凝固酶。血浆凝固酶:是多数致病菌株能产生凝固酶,能使含有肝素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致病株大多数能产生,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2)SP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葡萄球菌A蛋白,存在于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为完全抗原,具属特异性。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
本质为单链多肽,与肽聚糖形成共价键结合,SPA可与IgG1、IgG2、IgG4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IgG的Fab段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可用于协同凝集试验(coagglutination)用于抗原检测。
SPA与IgG结合后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超敏反应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3)Optochin试验:奥普托欣试验原理:几乎所有肺炎链球菌对奥普托欣试验敏感,而奥普托欣试验对其他链球菌则无抑制作用。挑取待测定的菌落密集接种在血平板上,贴5μg/片的Optochin的纸片与平皿表面,35℃18h后,抑菌环直径>15mm为肺炎球菌。
2.根据色素和生化反应将葡萄球菌分成哪几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 表皮葡萄球菌-----偶尔致病 腐生葡萄球菌-----一般不致病
3.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依据有哪些?
1.产生脂溶性金黄色色素2.血平板上菌落周围产生透明溶血环 3.发酵甘露醇4.血浆凝固酶阳性5.耐热核酸酶阳性6.涂片镜检为革兰阳性葡萄状排列的球菌 7.G+Cmol%为30mol %—38mol %
4.根据链球菌在血平板上的溶血现象,将其分成哪些类型? 在血平板上根据溶血现象分为甲、乙、丙三型。
α(甲)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狭窄的草绿色溶血环-----多为条件致病菌,草绿色链球菌 β(乙)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明显宽广的完全透明环-----致病性最强,溶血性链球菌 γ(丙)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无溶血环-----一般不致病,不溶血性链球菌,常存在于乳类及动物的粪便中。
5.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有哪些异同点? 脑膜炎球菌可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产酸,淋球菌只分解葡萄糖产酸,还可用血清学试验加以鉴别。
比 较 内 容 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 培养特性 脑膜炎奈瑟菌
G-双球菌;有荚膜、菌毛(新)高营养、5%CO2露滴状、自溶酶
淋病奈瑟菌 同左
高营养、5%CO2 生化反应 抗原与分类
抵抗力
致病性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防治原则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
荚膜多糖群特异Ag外膜蛋白型特异Ag脂多糖Ag 核蛋白Ag 冷、热、干燥、消毒剂均敏感 荚膜、菌毛、内毒素 流行性脑脊膜炎 荚膜多糖疫苗
只分解葡萄糖
菌毛蛋白Ag ;脂多糖Ag ; 外膜蛋白Ag(PⅠ、PⅡ、PⅢ)
同左
荚膜、菌毛、外膜蛋白、IgA1 淋病 洁身自好
6.葡萄球菌属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染色与培养
革兰染色阳性,球形,呈葡萄状排列,无鞭毛,无芽孢 培养特点: 1.营养要求不高;2.需氧或兼性厌氧;3.最适生长温度28-38℃;4.某些菌株耐盐(10%NaCl)菌落观察:在普通琼脂平板上,35℃孵育18-20h葡萄球菌均形成中等大小、圆形凸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不透明菌落,并可产生不同的脂溶性色素,使菌落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金黄色、表皮葡萄球菌大多呈白色、腐生葡萄球菌大多呈柠檬色。
在血琼脂平板上,三种葡萄球菌的菌落特点与它们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相同,但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完全溶血环(β溶血),而腐生葡萄球菌和大多数表皮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无溶血环。
2)生化反应 触酶试验阳性。致病株分解甘露醇。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金葡菌血浆凝固酶阳性。3)抗原构造
葡萄球菌A蛋白(SPA)多糖抗原 :具有群特异性,是存在于细胞壁上的一种半抗原。荚膜多糖 4)致病物质
毒素:葡萄球菌溶血素,肠毒素,杀白细胞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酶类:脂酶,触酶,凝固酶,葡激酶,耐热核酸酶,透明质酸酶 超抗原 5)免疫性
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当皮肤粘膜发生损伤或机体免疫力降低时才易引起感染。病后能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作用不强,一般认为不足以预防再次感染。
6)抵抗力
耐干燥;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菌; 对青霉素耐药株高达90%以上;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经成为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7.简述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检验程序和检验方法。(重点掌握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检验程序:
检验方法:
直接涂片检查-----可作初步报告,革兰染色阳性,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即可作初步报告。培 养:
1.增菌培养——7.5%NaCl肉汤,胰酪大豆肉汤
2.分离培养——普通平板、血平板、Baird-Parker平板、高盐甘露醇平板、卵磷脂高盐平板等 金葡球菌鉴定培养基 — S.aureus ID:灰绿色菌落为金葡球菌 法国科玛嘉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 Staph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紫色; 其他:蓝色、无色。链球菌检验程序
检验方法:
脓汁、咽拭、痰液和渗出物可直接涂片检查。增菌培养接种肉浸液葡萄糖肉汤或匹克肉汤。
分离培养接种血平板做需氧和厌氧培养,观察菌落形态。鉴定试验
β溶血者做杆菌肽敏感试验,敏感者为A群链球菌,耐药者做胆汁-七叶苷试验(阳性为黑色反应),阳性者为B群链球菌,同时做CAMP试验也应为阳性;阴性者为A、B、C群以外的其他链球菌;
α溶血者做Optochin试验,敏感者为肺炎链球菌,耐药者做胆汁-七叶苷试验,阴性者为草绿色链球菌;
不溶血者做6.5%氯化钠试验,阴性者为其他链球菌。
链激酶试验:取草酸钠血浆0.2ml,用生理盐水稀释,再加入链球菌培养物0.5ml和0.25%氯化钙溶液0.25ml混合,放37℃水浴,观察血浆凝固。从血浆凝固起记录溶化时间,溶化时间越短,链激酶越多。
马尿酸钠水解试验: B群链球菌阳性。阳性产紫色或深紫色。
第十章 肠科杆菌
1、简述肠道杆菌共同特点,怎样初步区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 肠杆菌科共同特性
相似的形态染色 中等大小,G –杆菌,无芽胞,多数有动力,致病性菌株多有菌毛,具有质粒。简单的培养条件 活泼的生化反应
抗原构造: 包括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抗原3种。O抗原和H抗原是分群和分型的依据。
抵抗力: 不强,不耐干燥,对一般的化学消毒剂均敏感。变异性:(1)S-R变异:新鲜分离的细菌菌落为光滑性,反复传代或保存过久,菌落变成粗糙型。
(2)H-O变异:鞭毛从有到无。
(3)质粒、转座子、结合子等的转移改变菌株遗传信息,如耐药菌株的出现。乳糖发酵试验------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肠道非致病菌 肠道致病菌------不发酵乳糖 肠道非致病菌----发酵乳糖
2、何谓肥达试验?肥达试验结果判断须注意哪些要点?
肥达试验(Widal test):用已知伤寒沙门菌的O、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的H抗原(称为PA、PB)作为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做试管或微孔板凝集试验,检测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及其效价的一种半定量试验。可辅助诊断肠热症
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1)正常值 :首先应考虑当地人群的正常效价。
伤寒沙门菌O凝集价 >1:80,伤寒沙门菌H凝集价 > 1:160 甲型副伤寒H凝集价 >1:80,肖氏沙门菌H凝集价 >1:80 或在疾病早期及中后期分别采集两次血清,若第二份血清比第一份的效价增高4倍或以上具有诊断的参考价值。
2)O与H抗体的诊断意义:
O抗体出现较早,为IgM,持续时间短(约半年),消退后不易受非特异性病原刺激而重现。H抗体出现较晚,为IgG,持续时间长达数年,消退后易受非特异性病原刺激而重现。
① O、H凝集价均超过正常值,则肠热症的可能性大; ②若两者均低,肠热症的可能性小;
③若O不高H高,可能为疾病的晚期,是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反应;
④若O高H不高,则可能为感染早期,或与其他沙门菌有交叉反应,或H-O变异的沙门菌引起的感染等,建议一周后复查,如一周后H也有升高,可证实为肠热症。
3)注意事项:
确诊为伤寒的患者中约有10%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故阴性结果不能排除伤寒的确诊。其原因可能由于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或与肥达反应诊断菌液等有关。
采血的时间不同,肥达反应的阳性率也不同。发病第一周阳性率为50%,第二周为80%,第四周90%,恢复期凝集价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以至转阴。临床上一般以双份血清(早期和恢复期)的凝集价有4倍增高作为新近感染的指标。
3、疑似伤寒病人在病程不同阶段应采取何种标本? 不同疾病、不同病程采集不同标本
伤寒、副伤寒:第1、2周采血;第2、3周采粪、尿;全程可采骨髓。血清学检查:第二周起即可采血清。败血症:采血。
肠炎:粪便、呕吐物、可疑食物
4、SS培养基中有哪些成分,各有何作用? 用途:用于志贺菌和沙门菌分离
成分(g/L)牛肉浸粉5;眎胨或多价蛋白胨5;乳糖10;胆盐8.5;枸橼酸钠8.5;硫代硫酸钠8.5;枸橼酸铁1;琼脂17.0;中性红水溶液0.025;煌绿水溶液0.33ml;蒸馏水1LpH7.0~7.1(25℃)
原理:SS琼脂为强选择性培养基。其成分除了有必要的胨、牛肉膏等氮、碳源外,其他则为选择性抑制剂和缓冲剂。
枸橼酸钠、胆盐、硫代硫酸钠的协同作用与煌绿共同来抑制肠道非病原性细菌及部分大肠埃希菌的生长;对志贺菌属及沙门菌属相对抑制性较弱。硫代硫酸钠有助于大肠菌的菌落着色,枸橼酸铁能缓解某些药物对病原菌的毒性作用,同时与细菌产物起反应呈黑色菌落。
中性红可把分解乳糖和不分解乳糖的细菌鉴别开,前者为红色菌落,后者为无色菌落 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
【观察结果】沙门菌其菌落呈无色半透明,产生H2S者菌落中心呈黑色,部分菌株如亚利桑那亚属Ⅲ有分解乳糖的菌落呈红色、中心黑色,志贺菌属的菌落呈无色透明。大肠埃希菌呈红色混浊。宋内志贺菌能延缓发酵乳糖,培养24h厚可以出现红色菌落。肠道致病菌的菌落均可达1.5mm以上。
5.名词解释:
1)KIA: 克氏双糖铁琼脂,常用于观察微生物发酵葡萄糖和乳糖的能力,可以把肠杆菌科细菌和其他科细菌区别出来以及区别肠道内的致病菌和大肠埃希菌。
KIA成分中含有葡萄糖和乳糖,二者比例为 1:10; 指示剂为酚红,其在PH<6.8时变为黄色,而KIA的PH为7.4(红色),产少量的酸就可导致颜色变化。
2)MIU:动力、吲哚及脲酶(MIU)复合试验
【原理】:培养基为含尿素、蛋白胨的半固体培养基,指示剂为酚红。具色氨酸酶的细菌能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加入吲哚试剂后,培养基上层的吲哚会变红;具脲酶的细菌能分解尿素产氨,使整个培养基变碱呈红色;有动力的细菌沿穿刺线扩散生长。
【方法】:将大肠埃希菌和普通变形杆菌穿刺线接种于MIU培养基,35ºC,18-24h,观察动力和脲酶反应后,再滴加吲哚试剂。
【结果】:扩散生长为动力阳性;滴加吲哚试剂后呈玫瑰红色为阳性;培养基变红脲酶阳性。用途:生化培养基,用于细菌脲酶检测(GB、SN标准)3)IMViC:用来测定菌的生理生化特征的4个实验.主要是用来快速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多用于水的细菌学检查。I:吲哚试验 ;M:甲基红试验 ;V:V.P试验 ;C:柠檬酸实验
4)V-W变异:异:指沙门菌失去Vi抗原的变异。
——初次分离得到的具有Vi抗原、O不凝集的沙门菌称为V型菌;
——Vi抗原部分丧失,既可与O抗血清发生凝集又可与Vi抗血清凝集者称VW型菌; ——Vi抗原完全消失,与O抗血清发生凝集而与Vi抗血清不凝集者称W型菌。
V-W变异的过程是V型菌经人工培养,逐渐丧失部分Vi抗原而称为VW型菌,进而成为W型菌 5)Vi抗原:由聚-N-乙酰-D-半乳糖胺糖醛酸组成。不稳定,新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伤寒杆菌、丙型副伤寒杆菌等有此抗原。Vi抗原存在于细菌表面,具有微荚膜功能,能抵抗吞噬细胞的杀伤和吞噬,并阻挡抗体、补体等破坏菌体作用。测定Vi抗体有助于对伤寒带菌者的检出。
6)外斐反应:变形杆菌属的X19,X2.Xk菌株的菌体O抗原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恙虫病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故可用OX19,OX2,OXk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相应患者血清进行交叉凝集反应,此称外斐试验,辅助诊断立克次体病
第十二章 革兰阳性杆菌
1.名词解释:
1)串珠试验:接种待检菌于含有0.05-0.1IU/ml青霉素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37℃,6h后,炭疽杆菌可发生形态
变化;镜下观察,抑菌和生长临界处,菌体膨隆相连似串珠状菌链,而类炭疽杆菌无此现象。2)异染颗粒: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等,在细胞内呈颗粒状,主要成分为RNA及嗜碱性的多偏磷酸盐,用美蓝或奈瑟染色(Neisser stain)后,这些颗粒与菌体颜色不同,两端或一端可见着色较深的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 granules);异染颗粒有时仅位于菌体两端,常称为极体。
3)纯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PPD有两种,由人结核分枝杆菌来源的PPD-C和卡介苗制成的BCG-PPD。目前主要用PPD,每0.1ml含5单位。
4)抗酸杆菌:(acid-fastbacilli)又称分歧菌。该菌属无鞭毛、无芽胞、不产生内、外毒素,其致病性和菌体成分有关。引起的疾病都呈慢性,并伴有肉芽肿。分歧杆菌种类较多,可分为结核分歧杆菌复合群、非结核分歧杆菌和麻风分歧杆菌三类。一般不易着色,染色时需要加温或延长时间,着色后能抵抗酸酒精的脱色,故称抗酸杆菌。
5)结核菌(OT)素试验:用于诊断结核菌感染所致IV型超敏反应的皮肤试验。对诊断活动性结核病和测定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参考意义。机体受结核杆菌感染4~8周后,即可产生免疫变态反应。
6)卡介苗:即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甘油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上长期培养传代,得到减毒菌株,可用于预防结核菌感染。
2.简述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及培养特性
形态:结核分枝杆菌细长略弯,有时呈分枝状,大小约1~4mm×0.4mm,无芽胞、鞭毛和荚膜。抗酸染色阳性: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含有大量的脂质,不易着色,一般不用革兰染色法染色。用齐—尼氏抗酸染色法(Ziehl-Neelsen acid-fast stain),以5%石炭酸复红加温染色后能抵抗3%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结核分枝杆菌被染成红色,而其他非抗酸菌及背景则被美篮复染呈蓝色。此外,结核分枝杆菌在药物如异烟肼的影响下,亦可变为抗酸染色阴性。
菌落特征:表面干燥、粗糙、隆起、呈颗粒、结节或“花菜状”,乳白色或淡黄色,不透明 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
最适生长温度为37℃,低于30℃不生长。最适酸碱度为pH6.5~pH6.8 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必须在含有血清、卵黄、马铃薯、甘油以及某些无机盐类的特殊培养基上才能良好生长。常用罗-琴(Lowenstein-Jensen,L-J)固体培养基,内含蛋黄(含脂质生长因子,能刺激生长)、马铃薯、甘油(甘油对人型菌生长有促进作用。一定浓度对牛型及鼠型菌有抑制作用)、无机盐和孔雀绿(抑制杂菌,利于分离和长期保存)等。
本菌生长缓慢,一般2-4周才能长出菌落。
3.简述结核菌素试验原理、结果判断及意义 原理:结核菌素皮肤反应是迟发型细胞超敏反应。它是抗原(结核菌或卡介苗)进入机体使机体的免疫T淋巴细胞致敏,并大量分化增殖。当已致敏的机体再次遭受到抗原入侵时,致敏淋巴细胞就会与之结合,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表现在结核菌素注射部位形成硬结甚至发生水泡、坏死。结素试验阳性表明机体曾经受到结核菌感染或接种过卡介苗,也表示机体对结核菌有一定免疫力。
方法:取两种PPD 5单位注入两前臂皮内,48~72小时后观察红肿直径 结果:阴性:<5mm;阳性:>5mm;强阳性:≥15mm 结核菌素试验应用
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测定卡介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 了解人群自然感染率
作为婴幼儿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4.简述炭疽芽孢杆菌的抗原构造
细菌性抗原:菌体多糖、荚膜抗原、芽孢抗原
炭疽毒素:水肿因子、致死因子、保护性抗原三种蛋白质组成的外毒素复合物。
1)菌体多糖:由D-葡萄糖胺,D-半乳糖及乙酸组成,与毒力无关。能耐热、耐腐败。环状沉淀反应(Ascoli热沉淀反应),对炭疽病诊断有一定价值。不仅有抗原性,而且是多种植物凝集素受体。如大豆凝集素、相思豆凝集素等,故可用植物凝集素来鉴定菌。
2)荚膜: 非保护性抗原;有抗吞噬作用,与毒力有关,是重要的毒力因子和特异性抗原,有鉴别诊断价值。
3)芽孢抗原: 芽孢外膜含有抗原决定簇,具有免疫性和血清学诊断价值
炭疽毒素:水肿因子(EF)、致死因子(LF)、保护性抗原(PA)EF 和LF的作用,都需PA的协同
细菌分型___统一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原则 糖发酵试验 KIA 衣原体特殊发育周期 卡介苗 ;细菌学命名 革兰染色 炭疽抗原 非特异性梅毒螺旋 ;食物中毒实例简述细菌学检验流程。
第二篇:细菌学检验试题
细菌学检验
一、名词解释 Imvic实验 Sop 基因突变 Sos显色实验 探针 芽孢
二、选择题 【A型题】
1.证明细菌具有鞭毛结构的常用方法是:E A.革兰染色法 B.抗酸染色法 C.普通琼脂培养法 D.液体培养法 E.半固体培养法
2.革兰染色法在临床上常用于: B A.鉴别细菌的血清型别 B.协助临床选择用药 C.诊断疾病 D.解释发病机制 E.判定细菌的免疫性 3.测量细菌的常用单位是:B A.mm B.μm C.nm D.pm E.
4.不属于细菌的基本结构的是:D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浆 D.细胞器 E.核质
5.细菌细胞壁的最主要成分是: B A.脂类 B.蛋白质 C.糖类 D.脂蛋白 E.***聚糖
6.不属于细胞基本结构的是: A A.鞭毛 B.中介体 C.细胞膜 D.核糖体 E.核质 7.青霉素抗菌作用的机理是: A A.干扰菌细胞壁的合成 B.破坏菌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C.干扰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D.破坏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E.破坏菌细胞壁的多糖骨架 8.溶菌酶的杀菌机理是:E A.干扰菌细胞壁交联桥的合成 B.干扰二氨基庚二酸的活性 C.破坏聚糖骨架上四***侧链的连接 D.干扰菌细胞核质的活性
E.破坏菌壁多糖骨架β-
1、4键的连接 9.关于L型细菌叙述错误的是:C A.由于细胞壁缺陷常呈多形态 B.染色体不易着色 C.无致病力
D.常规细菌学检查多呈阴性
E.除去诱导因素可回复成原来的细菌 10.质粒是细胞的:A A.染色体以外DNA B.核质RNA C.储存高能的胞浆颗粒 D.胞浆中rRNA E.中介体 11.关于菌毛叙述错误的是:A A.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B.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C.成分是蛋白质
D.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E.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见
12.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不同主要是因为:D A.形态不同 B.营养需要不同 C.生理功能不同 D.细菌细胞壁结构不同 E.致病性不同
13.细菌学形态学检查中最常用染色方法是:A.抗酸性染色法 B.特殊染色法 C.暗视野墨汁染色法 D.美兰单染色法 E.革兰染色法
14.细菌的繁殖形式是:D A.接合 B.裂殖 C.胞子 D.二分裂 E.复制
E 15.在细菌生长曲线中菌数增加最快的是:B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全部生长过程
16.有关热原质叙述错误的是:D A.是多数G-菌少数G+菌合成代谢产物 B.是G-菌细胞壁中脂多糖 C.注入人、动物体可引起发热 D.可被121℃20分钟处理破坏 E.可经吸负剂、石棉滤板除掉
17.下列那种不是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E A.色素 B.细菌素 C.抗生素 D.维生素 E.抗毒素
18.关于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叙述错误的是:B A.是细菌的病毒 B.不具有抗原性
C.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 D.形态多呈蝌蚪状 E.较细菌的抵抗力强 19.不产毒的白喉棒状杆菌,携带了β—棒状杆菌噬菌体后便可产生这种现象称为:D A.转导 B.转化 C.接合 D.溶原性转换 E.原生质体融合
20.病原菌引起疾病的最佳组合是: A A.毒力+侵入门户+细菌数量 B.毒素+侵袭力+侵入门户 C.侵袭力+细菌数量 D.细菌数量+侵袭酶类
E.侵入门户+毒素+细菌表面结构
21.细菌内毒素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A.主要由G—菌产生 B.化学成分主要是脂多糖 C.对人体组织有选择性毒性作用 D.可单独激活补体旁路途径 E.可使鲎血液变形细胞溶解物凝固
三、问答题
1、中和剂对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简述具体实验分组。
2、简述细菌分子检测的技术,至少说出三种,并解释其原理与步骤。
3、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具体分类与分别检测的微生物类型。4.简述菌种保藏方法及原则。
第三篇: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操作规程
单位及实验室名称 项 目
汉源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操作 编号:LAB/SOP/HY/微-007 日期:2010年5月3日
版本:第一版,第0次修订
第1页,共3页
一、【标本采集】
脑脊液的采集由临床医师以无菌操作腰穿采取脑脊液3-5ml,置于无菌试管内立即送检。如做厌氧菌培养,则需将注射器针头封口,立即送检。
二、【检验方法】
1、一般细菌的培养
(1)一般细菌培养主要适用于脑脊液内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大肠杆菌等的分离培养。
(2)用无菌接种环挑取混浊脑脊液或经离心的沉渣,非别接种于血平板和普通肉汤培养基。经35℃培养,观察有无细菌生长。若有细菌生长,挑取可疑菌落,并涂片染色镜检。根据菌落特征、细菌形态、染色特点得出初步印象,再进一步鉴定,然后做出报告。若血平板无细菌生长,肉汤有细菌生长,则移种于血平板分离培养,按上述方法鉴定。如血平板、肉汤均无细菌生长,再延长培养数天,仍无细菌生长时,即可报告:“经培养×天无细菌生长。” 2.脑膜炎奈瑟菌的培养
以无菌方法取脑脊液,经3000r/min,离心30min,取沉淀物立即接种于事先预温的巧克力或血平板上,置于5%-10%CO2环境中,经35℃ 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结果。若发现平板上有光滑、湿润、透明、边缘整齐、粘性的中等大小的菌落,经革兰染色为阴性双球菌者,可做出初步报告:“有脑膜炎奈瑟菌生长”。经纯培养后做糖发酵、氧化酶试验、自凝试验、血清玻片凝集试验、乳胶凝集以做出最后的鉴定。3.新型隐球菌的培养
以无菌方法采取脑脊液标本,经离心沉淀后,取其沉淀物接种于沙保弱氏斜面或血平板培养基上,分别置于37℃及25℃培养。数日后可见有白色或淡褐色酵母样的菌落(如培养较久、菌落则变为湿润、粘液状),如果此时菌落用墨汁染色法染色镜检,可见有出牙的细胞及短芽管(培养时间过长则芽管可消失,荚膜形成)。杆菌菌落及染色镜检特征,可做出初步报告:“真菌培养有新型隐球菌生长。”必要时再做生化反应及动物试验等进一步鉴定。
三、【检验程序】 脑脊液
↓ ↓ ↓ 离心涂片染色 分离培养 结核杆菌检查 镜检 ———————— ——————
↓ ↓ ↓ ↓
厌氧环境培养 普通及
5%-10%CO2培养
罗氏培养基培养 取沉淀物
涂片抗酸染色
↓ ↓35℃18-24h ↓35℃3-4W
————————————————
↓
菌落观察
↓ ↓ ↓ 生化反应 → 血清学检查 ← 自动化鉴定
↓
药敏试验
↓
报告结果
作者:肖德慧
时间:2010-5-3 3
第四篇:实验一 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授课专业:医学检验 学时:4学时
实验一
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一、实验目的
⒈熟悉粪便标本的采集方法与注意事项。⒉掌握粪便标本的细菌学鉴定方法。
二、试验器材
粪便
培养基
接种环
酒精灯 显微镜
抗血清等
三、实验内容
㈠标本的采集:
多见于急性腹泻及用药前采用自然排便法采集,也可用直肠拭子法采集。⒈自然排便法:取新鲜的粪便2-3克放无菌容器内立即送检,挑取脓血粘液便,液体粪便取絮状物。
⒉直肠拭子法:排便困难患者或幼儿,将拭子前端用无菌生理盐水或甘油湿润,然后插入肛门约4-5厘米(幼儿2-3厘米),轻轻在直肠内旋转,取其粘液放于无菌试管中送检。
⒊注意事项: ⑴在用药前采集
⑵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用无菌的广口瓶或洁净的容器装 ⑶及时送检和接种
⑷标本用完后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实验室污染。㈡检验程序
粪便或肛拭子
↓
分离培养
SS MAC
↓35℃
24小时
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Gs染色镜检
纯培养(KIA)药敏试验
↓35℃24小时
需氧培养
厌氧培养
KIA.MIU 初步生化反应查编码
氧化酶
↓
四、实验安排
制作培养基
第一台SS平板16个,第二台MAC
16个,第三台双糖铁16支,五、实验准备
无菌中号试管 32无菌小号试管 16无菌中号平板 32SS 32*20MAC
KIA
枸橼酸盐
蛋白胨水 16葡胨水
尿素培养基 16半固体 1620%葡萄糖
0.4%酚红 150%尿素 1血清学鉴定
↓ 报告结果
葡萄糖蛋白胨水 32支
尿素16支
蛋白胨水16支
支/班 支*5/班 /班 毫升/班 32*20毫升/班 16支*3毫升/班 16支*3毫升/班 支*2毫升/班 16支*2*2毫升/班 支*2毫升/班 支*2毫升/班 1瓶/教室 瓶/教室 瓶/教室
枸橼酸盐16支半固体16支
无菌5ml吸管 2筒 无菌1ml吸管 2筒
第五篇:病毒学检验复习题
《病毒学检验》复习题
第一章 细胞培养技术
1.什么是原代细胞培养、传代细胞培养、细胞系、细胞株?
2.体外培养细胞有何特性?贴壁细胞有何特性?
3.体外培养细胞一代周期有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4.消化液有哪些?胰酶有何作用特点?
5.以鸡胚为例,如何制备原代细胞培养?注意事项有哪些?
6.如何控制细胞培养中的细菌、真菌、支原体污染?
7.怎样保存细胞?
第二章 鸡胚接种技术
1.鸡胚有哪些结构?分别适合何种病毒的接种培养?
2.活胚的检查有几个方面?
第三章 动物实验技术
1.实验动物类型有哪些?
2.常用实验动物有哪些?有何用途?
3.小鼠和大鼠的常见接种途径有哪些?
4.如何给实验动物编号?
5.使用实验动物有何原则?
第四章 病毒滴度测定
1.病毒滴度测定有哪些方法?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2.简答空斑形成单位法的原理。
3.简答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原理、用途和注意事项。
4.50%终点法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5.活细胞染料有哪些?
6.何为重复感染数?CCID50、PFU?CCID50和PFU如何换算?
第5章病毒的纯化与保存
1.病毒纯化有何原则?
2.常见病毒纯化的方法有哪些?
3.病毒保存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第六章 病毒血清学实验方法
1.简答中和试验原理和用途。中和试验中标准血清的抗体浓度是多少?
2.补体结合试验原理与结果判定?
3.简答血凝试验与血凝抑制试验的原理、结果判断和应用。
4.4个血凝单位的含意是什么?用途是什么?
5.补体结合试验中使用的溶血素是多少个血凝单位?
第八章核酸杂交技术
1.何为探针?
2.核酸杂交的方法有哪些?
第九章聚合酶链反应
1.何为PCR?
2.简答PCR的原理。
3.PCR反应体系包括哪些成分?
第十三章电子显微镜技术
1.电子显微镜技术有哪些方法?
第十四章 病毒分离培养
1.如何采集病毒检验标本?有哪些注意事项?
2.如何做病毒的鉴定?
第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技术
病毒早期感染的诊断项目有哪些?
第十七章 疱疹病毒及其检验
1.疱疹病毒生物学特性怎样?
2.单纯疱疹病毒临床表现有哪些?一般潜伏于哪些部位?
3.EBV所致疾病有哪些?如何做培养?
4.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有何感染特点?怎样传播?
第十八章 乳头瘤病毒及其检验
1.乳头瘤病毒形态结构有何特点?
2.怎样进行HPV的实验室检验?
3.宫颈癌普查常用的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