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中等艺术职业学校文化课程管理与质量的反思
对中等艺术职业学校文化课程管理与质量的反思
武汉市艺术学校
江红霞
内容摘要:通过对中等艺术职业学校文化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反思,对文化课程管理机制的现状作具体分析,指出学校负担较重,行政和教学事务繁忙;教研活动不规范,文化课程设置与学校性质不相符;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设置课程脱离学生实际;文化教师队伍长期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理顺责权关系,建立规范奖惩制度的管理模式;教学研讨制度化;培养目标合乎学生实际;培养教师责任心,转变教师观念,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具体解决办法。最终实现提高文化教学质量,达到促进艺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关键词:艺术学校 文化课程 课程管理 教学质量
曾几何时,中等专业艺术学校培养的人才炙手可热,学校办学红火,生源质量好,就业和升学比例高。因此有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思想,重专业而轻视文化课程管理,对文化课存在“有胜于无”的思想,没有真正沉下心来抓文化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随着就业压力和社会对人才的高质量要求,迫使中等专业艺术学校不得不重视文化课,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升学,而且关系到学校能否生存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给了我们一次反思文化课程管理的机会,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如何面对挑战才是生存之本。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文化课教学管理的普通教师,对待艺术教育爱之深切,同时也忧患于心。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对中等艺术职业学校文化课程管理机制的现状做如下分析:
1、双重主管领导模式使学校负担较重,行政事务和教学事务都较繁忙。
艺术学校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属于双重领导管理体制。行政
主管部门文化局对学校的关心很多,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功不可没。但是,文化局对学校的管理过于行政化,将学校作为一个二级单位进行管理,大到党委工作的部署、政治任务的下达,小到演出活动,学校都必须服从上级的安排,都必须参与。教师除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之外,还要完成局党委下达的各项政治任务,精力受到限制,教学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文化局下达的演出任务也冲击了教学,专业课排练之外大量占用文化课时,使本来就少的课时更少,加之学生排练精力分散,在文化课堂的表现随之变化,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业务主管部门教育局对学校的管理,主要是各类办学评估,从一定意义上也推动了学校的发展,使学校的办学更加规范,但是过多的评估也牵扯了学校的精力,有时也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
2、教研活动不规范,文化课程设置与学校性质不相符。学校由包分配到自主择业,文化课的重要性才逐渐显现出来,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出路,学校的文化课程开始采用普通全日制初中和高中教材,由于学校属于中等职业学校,所以在业务上直接从属于教育局职成处管理,参加的自然是市教研室组织的职业教育各类教研活动。由于课程设置不同,导致文化课教研活动处于长期松散状态,有些学科如地理甚至无法开展教研活动。参加高中的教研活动属于打擦边球,只有利用与教育系统同学或朋友的关系,参与高中的教研活动,因为不规范,所以教研活动长期不能顺利进行。教研活动的不规范,直接导致教师交流
少、学习少,基本是闭门造车,学科新观点、教育新观念了解较少,制约了教师发展,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
3、学校培养目标不明确,设置课程脱离学生实际。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使学生掌握如何实现高效成功就业的知识、技能、心态并形成习惯。而艺术类学校培养目标并不明确,有些“摸着石头过河”,对学生的培养顺其自然,存在“一锅端”,普遍要求参加高考,但是对老师的要求宽松大度,没有可供参考的指标和衡量的标准,导致师生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文化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中等艺术学校招生暂行规定第二条:普通中等专业艺术学校招生应坚持专业和文化两种考试,贯彻德智体全面考核。可是,实际上,招生让艺校别无选择,专业都显得薄弱,文化课更是基本不考虑。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不过关很普遍,但是课程设置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有些专业的学生甚至有拔高的现象,特别是舞蹈专业,跨跳一、二个年级的文化课程。
4、文化教师队伍长期不稳定,存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现象。
多年来,受到文化教师编制不足的影响,文化教师队伍更换频繁,既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教师的自我发展。由于目前观念更新不具备条件,年青的合同制教师看不到转正的希望,加上工资待遇不理想,存在跳槽、想跳槽和得过且过的思想;外聘教师多以退休教师为主,年龄偏大,需经常更替,对学生的适应性也
参差不齐,所以也是令人堪忧;在编的教师人数少,并且多数承担了各类行政事务工作,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对文化课教师队伍的管理没有制度化,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全国中等艺术职业学校面临的困境和压力基本一致,文化课教学的发展成为了艺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大家一致认为,文化课不可或缺,关键在于改革文化课教学,规范文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文化教学质量。针对文化课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革的意见。
1、主管部门要居安思危,责权明确,大力扶持中等职业艺术学校的发展。
主管部门文化局应从学校实际出发,让学校党委根据教学实际安排政治学习,还原学校的本来职责,以教育为主导,减轻师生的负担,给教师更多的空间,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使学校能够轻松上阵,职责分明,专注从事教育事业,努力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艺术人才。同时,提高对学校的投资力度,使学校有能力提高教师的待遇,关心教师的发展,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根据每年的教学考核和师德师风的评定,结合教师的其他表现,予以适当解决合同制教师的编制问题,让他们看到希望,安于教学、乐于教学,起到激励教师的作用。学校在提倡建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同时,建立有效的责权利激励机制,使有责任心的教师得到褒奖,使得过且过的教师受到批评和处罚。建立规范的奖惩制度,建立“以制度管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和谐管理模式。
2、教学研讨制度化,激励教师开展教研,着重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对中专学校的教研指导,注重培训文化课教师,使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一是师资培训规范化,使各类教师有机会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各尽其能,相互借鉴,共同推动学校教研的发展,以研促教,解决实际中的难点问题。二是教研活动具有针对性,如果中职艺术学校一直面对文化高考,那么就要重点研究文化高考的特点,把握高考考点,参加普通高中的教学研究活动,以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不是像目前,教材和教研脱节,既牵制了教师的精力,又得不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当务之急,要理顺文化课程教学与教研的关系,使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3、培养目标合乎学生实际,使学生自身素质和社会素质培养都得到提升。
由于生源质量下滑,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也有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实际,学校应区别对待,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一类以高考为目标,使学生能够进入艺术类高校深造;一类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在学好一技之长的同时,能够在文化上提高自身修养,为步入社会作好准备。针对高考的培养目标,文化课程设置采用普高教材,以“设门槛、抓基础、提兴趣、重能力”为原则,提升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为文化
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就业的培养目标,文化课程设置采用中职教材或校本教材,以“重实际、抓基础、提兴趣、活考核”为原则,使学生的文化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爱岗敬业,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为就业提前作好准备。
4、培养教师责任心,转变教师观念,建立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和谐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而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一是确立民主平等意识,教师不要高高在上,视学生如仇人的观念使教学有百害而无一利。教师要尊重每一个个体,即使学生的行为已经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的严管也要以尊重为前提,严中有爱,要受得住气,包容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谆谆教导,从内心去反省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讽刺加挖苦,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恶化,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二是坚持教学适度原则,不能一味赶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吸收与理解。俗话说:一口吃不了个胖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备教材与备学生相结合,坚持教法和学法相结合,教育激励和方法指导相结合,注重课后总结,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解决。三是坚持教育与教学结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忽视,不要做“上课来,下课走”的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进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做关爱学生的有德之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自愿接受教师知识的传播和心灵的培育。
四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力争做一个教育的智者。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使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智慧不断积累,与时俱进,使学生们体会到教师的成长,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中等专业艺术学校要坚持以“特色办校,质量兴校”的发展为策略,提高管理质量,充分认识提升文化课程教学质量,任重而道远。同时,我们欣慰地看到国家对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视,我们要在这股改革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加强文化课程的管理,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不断改革教材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找到一条适合艺术学校的文化课程发展之路。
第二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的课程教学(精选)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的课程教学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职业技术学校 戴子文 511800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物流管理》课程是为了培养企业的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企业的管理人才。本文主要从崭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多渠道的案例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校企共建课程教学体系 等方面进行探索,并结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特色、按市场需求培养人才来完善和构建一个科学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体系。
关键词:课程设计 案例教学 校内模拟实训 校企共建
《物流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涉及管理学、生产运作管理、运筹学、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该课程以提高物流系统效率为目标,对物流系统进行设计、组织及控制。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虽然已经开设了《物流管理》课程,但由于起步较晚,硬件设施投资严重不足、实践型师资欠缺等多方面原因,使得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环节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课程没有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切实提高学生管理技能的教学目的。
一、崭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
在教学内容方面, 《物流管理》课程的课堂讲授则侧重于企业物流的相关知识,将物流功能的知识融于采购物流、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与废弃物物流的讲解。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要为区域经济服务,因此教学内容特色要与地方经济相结合。例如:基于学生的就业情况及地区企业的特点,我校的课程内容主要侧重于物流知识在陶瓷企业、鞋类加工企业的应用,重点突出生产物流知识,在授课过程中将生产物流与陶瓷生产工艺、鞋类生产工艺相结合,重点在于有关采购物流、销售物流知识在流通企业的应用,在授课过程中将清远苏宁、国美、农村电商等企业的采购物流、销售物流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在《物流管理》课程设计环节上,以物流系统分析设计为主要内容,包括选址分析、设施布局分析、运输搬运系统分析以及综合的物流系统分析设计与优化,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例如:笔者曾经在选址分析中,将14春物流专业的学生分为4个小组,对清新区好美家超市作为分析目标,进行位置、商圈、交通、竞争、商品线设计以及管理体系的调研和分析,在设施布局分析中,选择清远苏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分析目标,主要研究其卖场布局及商品陈列特点。在运输搬运系统分析中,选择东鹏陶瓷厂的装配车间作为分析目标,进行物料分类、集装器具规划、装配场地零部件存放区规划、车间平面布置等物流分析,有效的增强了学生对物流系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二、多渠道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教学案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和交流。《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必须引入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研讨及讨论,可以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案例的选取也很关键,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多为新闻报道、公司报告,且存在滞后、缺乏从专业的角度对物流过程进行审视,这导致案例教学流于形式,缺乏专业化分析。此外,案例教学基本是在各教学知识点中融入,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讨论案例情节,忽略了包括物流综合知识的案例的引入。因此,笔者建议案例要依照行业进行分类,根据不同行业的物流特点,对企业按行业进行调研并整理,具体包括钢铁物流、稀土物流、超市物流、食品物流、家电物流、医药物流等方面的经典案例,此外也搜集了物流方面成就非常突出的世界知名企业的物流实践。案例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前布置案例,各小组将分析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演示,其余小组及教师根据课件效果及内容分析的深度对该组进行打分,此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该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协作能力。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实际案例的启发中、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真正掌握并升华所学知识的目的。
三、丰富的校内模拟实训教学
校内模拟实训是《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基于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和教学需要,实训分为分为单项实验与综合性实验,其关键是实训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训的指导和考核。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物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例如:物流模拟软件的校内实训,教师可以根据公司的各个部门的职能和重要性设定4个公司内部的角色分别为:公司总经理,调度中心,仓库中心和运输中心,学生每4人组成一个小组,担任公司的不同角色并进行工作轮换,来了解和熟悉软件中实际的物流操作,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所学的物流知识进行规划设计调整所在公司的各项资源,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此外,教师还可以增设不同的班级,根据各个班级的不同需求开设不同的实训,在实训进行中调实训的各项市场的资源来增强学生操作的难度和竞争性。有条件的职业学校还可以增加校内实训的内容,例如:ERP沙盘模拟、仿真模拟、报关及报检、集装箱码头及堆场管理、国际货运代理等软件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校企共建课程教学体系
与校外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教学体系,是加强《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另一个重要举措。为了提高学生与物流相关的实践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校外基地实习,使学生把书本知识与企业物流业务的实际相联系,促进了学生对企业物流的了解,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机会。提高了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的能力。此外,共建课程教学体系可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其实质是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用人单位需要制定培养计划;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核心,利用学校和企业共同的教育资源,实行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仿真的工作环境以及科技开发等有机结合,并鼓励和资助校内教师到物流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校内教师提高学历层次;通过学校资助派送到省内外学校作访问学者等形式,提高校内专职教师教学技能;引导物流企业优秀操作型人才到该专业担任稳定的实训教师,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把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打造为特色鲜明的校级重点教学团队。
总之, 中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要结合本地经济需要与专业特色,积极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要有效整合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培养能够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应用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技术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参考文献:
【1】刘斌,物流管理课程多种手段教学模式探索,《上海商学院学报》,2015.【2】刘家林,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物流技术》,2015.【3】牛玉君,浅谈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国科技信息》,2016.
第三篇:搞好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网店建设与维护课程教学
搞好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网店建设与维护课程教学的初探
陈璇
(辽宁省对外贸易学校,大连,2009-10-16)
【摘要】:本文在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理性反思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的现实状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特点及网店建设与维护课程应该怎样开设才能更适合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网店建设与维护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
随着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及高中教育的逐步普及,给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中专学生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生源面临着严重不足已是公认的事实。招生计划逐年减少,招生人数与日下降,很多时候完不成招生计划,造成了生源整体素质差,学生不好教等诸多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只有十五六岁且独生子女居多,很多学生还是第一次离开家,一时难以适应学校的生活环境,给学生管理工作带很大难度。
2、部分学生家庭氛围不好,父母疏于管理,把学生的教育管理任务干脆直接推给学校,个别班级的学生单亲家庭偏多,家庭不和睦,使得学生的心理有的很偏激,不愿意和老师家长沟通,也不愿意和班级同学做朋友,孤僻自傲,我行我素,甚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问题。
3、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意志薄弱、没有自制能力、组织纪律性差;个别学生还染上了抽烟喝酒的恶习,不讲礼貌、不尊敬师长,甚至认为来学校只是为了混一个中专毕业文凭,这些实实在在的现实状况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及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二、教学必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等职业教育不能像以前中学只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而应注重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很多学生缺乏对专业课程的了解,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尤其是一些文科专业,如商务英语、日语、国际贸易等大都是理论课程多,学生上课时总觉得听理论课枯燥乏味,学习就没有兴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必须做到言传身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讲,多讲一些实际案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养成既热爱基础理论又热爱专业知识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无所事事,知道自己想学什么、将来想做什么,学习和生活也就有了目标,随之而来的是学校的学习氛围会更浓、纪律性自然会进一步加强。
三、电子商务专业网店建设与维护管理课程的设置
电子商务课程本身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通常将电子商务的定义分为狭义与广义,狭义的电子商务也称电子交易,主要包括利用网络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广义的电子商务亦称为电子商业,是将运用一切电子工具和技术进行的所有与商务有关的活动——如商务信息、商务管理和商品交易等,统称为电子商务。下面将我的电子商务专业网店建设与维护课程实际教学情况予以简述,供中等职业教育同行参考。
1、电子商务专业目标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学习兴趣,在着重讲好电子商务专业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网店建设与维护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专业设置上我们明确目标以建立淘宝网站为核心开展课程设置,通过网店建设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网上开店运作,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全面的实战技能。
2、网上购物背景及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的快速发展,截止2006年,网上购物人数超过4300万人,占到中国上网总人数12300万人的三分之一以上。网购在全国消费品销售市场中的地位亦日益凸显。2002年全国网购总额只占全国消费品销售总额的0.04%,而到2006年,质疑比重已经达到0.41%,增长了9倍,到2008年更是突破了1%,这意味着,网购创造性的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网络购物正在逐步被中国百姓所接受。在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中,我们惊喜的看到无论是网购的人数还是网购所占消费品的销售总额都在以超乎常规的速度增长,其增长速度真只是传统模式的数十倍;随着网络的普及化以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完善,电子商务呈现出巨大的市场和前景。而作为供需双方中的卖方——网上开店的“掌柜们”更应当趁此发展良机,拓宽销售模式、赢得新的市场份额。
以此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在讲授课程时以概念和方法为铺垫,重点放在实际操作上,教师首先建立一个淘宝网店,让学生实际了解淘宝店铺的运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授课程的时候重点讲授了B2C模式的当当网以及C2C的淘宝网,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浏览搜索淘宝网站的商品,会使用暂存架、购物车,并且让学生选择一样自己需要的商品进行购买,切身体验购买流程,当然因为老师有网店,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网店里虚拟购买,这样既体验了购买流程又不用花钱,非常实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达到能够自己开店营销,还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这种教学方法很受学生欢迎。
3、网店建设与维护课程内容
1)前期准备
(1)电子商务基础:前期电子商务基础课程重点讲述电子商务模式及C2C简介,让学生了解何谓电子商务,以及B2B、C2C、B2C的概念以及代表性网站,重点要学生知道C2C网购市场的优势及社会影响;实践操作部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浏览器软件IE的设置,网页浏览和保存、收件夹的使用、建立、收发电子邮件的基础操作,以及申请网上银行,同时熟练使用博客相册功能为上传宝贝图片做准备。
(2)网络营销市场调研
了解网店的概况;商品及市场定位、竞争对手、利润、进货渠道的分析,以学校同学为调研对象,自制调查表,调查出当前同学都对哪些产品感兴趣,关注的焦点问题是什么,价位多少能够接受等等,以确定商品品种、货源、定价策略。学生通过此项调研,能够加强与同学的来往和沟通,同时将网络营销课程应用于实践,更能理解网络营销中的营销策略。
2)店铺运营
(1)了解并熟悉淘宝、熟练使用阿里旺旺和即时沟通工具:通过对沟通工具的使用能够贴近买家,更清楚的了解买家的需求,有更新的商品可以及时告知买家,发展自己的潜在客户。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经常与买家沟通,不但能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还能培养自身闯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2)熟练使用PHOTOSHOP、光影魔术手工具:通过学习PHOTOSHOP等工具学生会处理图片,进行店铺店标设置,尤其是会使用IMAGE设计动画店标,会设计水印效果,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能熟练进行宝贝描述、拍摄与图片处理以及装修美化店铺。还能够自行设计个性动态店标、店铺公告、宝贝分类模板和描述页面以及个人头像的设定,增强了学生的美感,提高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图片处理同时也可以将其作为店铺出售的一项筹码,更能增长学生学习的兴趣。
(3)店铺进入试运营:学会线上管理和线下管理“我的淘宝”,具体内容包括留言、宝贝分类、推荐宝贝、进销存、卖出宝贝及评价、投诉及处理、备忘录的使用、查询工具的使用、提醒功能设置的管理,商品的定时发布设置,最佳宝贝上架时间以及包装的方法和设置运费等。通过店铺的运营,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店铺管理,使店铺功能更加完善,更能吸引买家眼球。
3)店铺推广
(1)店铺推广方式
熟练使用博客、设置关键字与友情链接以及进行促销活动:重点掌握博客日志、相册的功能,学会怎样使用,主要目的是熟练把商品的具体介绍及设计好的图片放在博客的日志与相册里,通过博客学生能够更好的对店铺进行宣传;同时对出售的商品设定好宝贝关键字,使宝贝标题更加突出醒目、与众不同,从而让买家过目不忘;设置友情链接,发展自己的店铺形象;在开店初期可以多进行促销活动,使买家有强烈的购买欲望。
(2)建立自己的网店品牌,重视交易安全
了解常见的商品、物流、服务纠纷案例:通过讲解案例使学生能够预防纠纷以及如何处理已经发生的纠纷,同时防止“钓鱼网站”,提高自身的安全性,保障店铺的正常运营。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教学实践,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都开起了自己的店铺,很多都有了网上交易,虽然因为有很多同学没有网上银行卡是通过现实买卖完成的,但是不管怎样,通过这样的锻炼,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沟通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团队精神,培养了自己良好的性格,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做事情更加有信心,并且由此专业学生带动了其他专业学生,现在有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也都在淘宝网上开设了自己的店铺。当然,由于中职学生毕竟涉世未深,初次经营自己的店铺,很多店铺推广活动是需要付费的,受资金上的限制,推广活动还不适合学生参加,但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运作,一定会有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目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生源不足和就业困难的趋势,作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网店建设与维护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归纳为以下四点:一是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指明学习方向;二是要改革与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选择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和易于接受的课程,使学生毕业时都能有一技之长;三是注意教学方法,除教好课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外,更应该搞好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与学生交朋友,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学校环境。四是积极开展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一家自己的网店,并能自行经营管理,为毕业后就业或自谋职业打好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亚萍: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第1版,第3页
【2】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淘宝大学《C2C电子商务创业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第1版,前言
第四篇: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创新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创新教学
清远市清新区职业技术学校 郑嘉琪 511800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多年的体会和经验,总结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创新的新型教学方法,以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许多中职学校中都存在专业定位“杂”而“泛”的通病,专业培养是目标要求学生既能做旅游相关导游、酒店管理,又能做旅行社的管理人员,使得学生对自我职业规划也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从而局限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笔者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多年,总结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创新的新型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一、知识与技能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随着国内外旅游行业的内容是不断发展,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发展也日趋多样化,旅游的动因不再只是到风景区休闲度假,而是出现很多新发展分支,在这种形式下,教师必须不断根据教学要求和旅游业的发展来创新教学的综合性,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日常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给学生最大展现自己的空间。例如:把课堂搬到宾馆、饭店、旅游景点、交通工具或模拟实训室中进行,为学生创设实际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切身感受到自己未来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导游讲解环节可以带学生去旅游景点为自己人或他人实际讲解一次,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讲解表达的能力。同时,针对目前旅游业市场开放的状态下,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创新案例的分析。例如:笔者在《旅游政策与法规》的讲解中,就创新使用当前热门的“云南旅游局执法人员辱骂威胁游客事件”和“三亚海鲜宰客门事件”作为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并与学生一起加入到探讨队伍中,针对学生产生的“差评和后续报道”等疑问进行了引导,在加强学生对的记忆和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协同合作的方式下进行总结和分享,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小组进行知识的学习,其次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进行探究性学习。利用“学习小组”模式,将课堂上的学生进行分组,积极促进小组学生之间对于曾经旅游景点的介绍,以及对于旅游进行的心得,从而使整个小组的整体旅游知识得到进一步增长。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选出小组的组长,组长收集小组对于旅游景点的信息与心得,并由组长进行发言和总结,各组组长发言过后,教师将组长发言内容中重复的部分进行提取,着重讨论重复部门,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讨论其旅游景点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学生们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在必要的时间,提出相应的问题。在课堂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提到的景点进行推荐,由组长进行推荐理由的收集,学生们通过对景点历史及其景点相关资料的查询,增长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创新的采用“行为引导”、“角色扮演”、“情境教学”、“问题探究式”、“活动教学”、“互动交往”等多模式、多手段和多方法的教学,同时可以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例如多媒体或投影仪等实施教学。例如:笔者在制作“导游景区讲解”课件时,就创新的引用了大量清远本地的风景图片,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清远本地的景点内容,并在讲解中使用了幻灯片和投影仪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进入角色,体验生活,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又如:笔者在讲授《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时,也创新的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旅客、导游以及旅行社经理等角色扮演,将旅游投诉问题和处理方法等内容贯穿在活动中,不仅让学生提前体验了将来投入工作中的情况,而且还能在充分感悟专业性的同时,培养学生作为导游应该具备的导游素质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服务理念、良好的服务态度、正确的服务姿态和优秀的交流理念,使学生意识到职业素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根据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应注重学生自我职业规划的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使用影音资料让学生观摩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服务的职业操守和未来发展趋势,并能直接进行现场进行服务;学习并掌握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掌握旅行社及酒店管理软件的使用,并学会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适应将来就业不同岗位的人才需求;通过地图、模型以及影音资料等掌握中国和外国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和旅游资源特色以增强学生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情感和态度;形体训练、美容化妆训练、照相机、摄影机的使用、社交人际关系等综合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服务和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信息智能设备几乎已经普及到学生人手一个的程度,在日常教学中不仅依靠在课堂上教师的授课,同时教师还可以创新的利用好学生手中的信息智能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借助网络这个平台给学生们更多可以展示的空间,实现在互联网上的双向交流和互动。例如:笔者在进行学生导游讲解时,就创新使用学生的手机配合课堂时行授课,首先在让学生使用手机对自己的讲解录制视频,再使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全校师生投票评比,使用学生信息智能设备的创新和双向互动性,让学生之间可以对自己或小组的视频和讨论结果进行互评,对于学生们找到讲解视频中的诸多问题进行集中的讲解,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又如:笔者在进行“游客为本,服务至城”的价值观讲解时,在课堂上组织一个由学习小组进行的讨论活动,通过学生使用手机连接互联网进行资料收集,并在QQ朋友圈上以小组为单位发表最后的评论和讨论的结果,使学生在价值认知、价值标准、价值取向、价值实现等的讨论中更新了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帮助了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促成学生价值观内化,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态度及择业行为。
总之,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既有时代性,又具有独特性。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应以中职生的特点为基础,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创新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向着健康和积极的方向发展。参考文献:
【1】金苏春,浅谈在中职旅游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科技信息》,2014.【2】司晓妹,论中职旅游教学的实用新型人才培养,《旅游纵览月刊》,2015.【3】钱怡丰,实践导向模式的中职旅游教学探析,《职业时空》,2015.
第五篇:对美术课程的解读与反思
对美术课程的解读与反思
——美术课改中的成就与问题
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总方针与主要内容没有大的变化。比较旧版实验稿,《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方向更明确、文本更精练、内容更具体,表述更理性。修订体现了美术教育专家学者在美术新课程实施若干年后,对课程标准的重新梳理,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明确了发展方向。
一、明确课程性质,突出学科特点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本次修订新增的。同时标准中增加美术课程四个特性的表述:“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美术课程的“视觉性”特征作为首要特征,是首次在课标中明确提出。愉悦性的提法也是本次修订新增的内容。这些不仅凸显美术学科的价值,而且有效地包容了美术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的特性。
二、搭建清晰的课程目标与内容的递进结构
课程目标上,新课标明确了美术课程的目标框架:总目标、分领域目标的框架结构。课程内容上,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内容结合建立层层递进的关系。以“造型•表现”为例,第一学段强调“尝试”和“体验”;第二学段强调“初步认识”、“激发想象”和“创作愿望”;第三学段强调“运用”、“选择”和“发展构思和创作能力”;第四学段强调“有意图的运用”、“探索不同的方法”和“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等。
三、全面梳理了课程内容,明确评价要点
在课程内容中,改原先“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评价建议”为“目标、学习活动建议、评价要点”的三个条目。目标更简练清晰,具有层次。对原先教学活动建议中,一些具体的活动形式进行了更加概括描述,工具材料的选择范畴更广,表现方式的限定也更少。对评价要点中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并明确“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的各自的描述的侧重点。在知识技能方面,文本中更明确指出“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能说出至少6位重要美术家(中外各3位)及其代表作品。”等等具体的量化要点。
四、突出强调课程开设的基本要求与保障
美术课程的开展必须依托资源的配套,现阶段美术课受到重视程度或实际困难的影响,教学基本配置尚未得到有效地保障。在新课标中,“课程资源建议”上,在以前对学校的资源配置建议的基础上,更在建议的首条就从学生使用的角度进行了更加明确要求:“在美术学习中,必备的美术学习工具和材料包括绘画工具、材料和泥工工具、材料。1~9年级的学生必备画笔、颜料和美术专用纸张。”这是从课堂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强调美术课程开设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