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数学教案-队列中的数学-北师大版【小学学科网】

时间:2019-05-15 01:1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下数学教案-队列中的数学-北师大版【小学学科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下数学教案-队列中的数学-北师大版【小学学科网】》。

第一篇:三年级下数学教案-队列中的数学-北师大版【小学学科网】

队列中的数学 教案教学设计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75页中的《体育中的数学》——《队列中的数学》。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实例,探索队列中蕴涵的数量关系,尝试数学与多学科的整合。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队列中蕴涵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孩子们,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的视频,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演示课件)师:这段视频展示的是2009年我国庆祝建国60周年时所举行的隆重的阅兵仪式。就在这些整齐的队列中蕴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队列中的数学”。——板书课题

二、探索发现:

1、动手设计

师:笑笑她们班正在准备参加学校举行的队列比赛,老师为了编排队形伤透了脑筋。她们班共有48名同学,聪明的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帮她们设计一个队形吧!师:请听要求:

1、用小圆代表同学;

2、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听清楚了吗?动手画一画吧。师:孩子们,都画好了吗?我们邀请几位设计师来展示一下他的作品吧!(投影展示)师:说说你设计的队形吧。师:6×8和8×6排法相同吗?(板书:每行人数

行数)

2、完成表格

师:3(4)班的孩子可真踊跃,都想发表意见。这样吧,我们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看看你们这组能写出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课件出示活动要求:4人小组交流排法,组长记录完成表格。

3、汇报交流

师:王老师刚才收集了几个小组的表格,一起来看看吧!(投影展示)师:能说说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师:是呀,我们在找寻排列方法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找,这样就不会出现漏数了。

4、理解方队

师:刚才笑笑给我打电话了,说学校有一项加分要求,就是排成方队的话可以加2分。(课件出示)

师:你知道什么叫“方队”吗?(课件出示方队概念)

师:那48人能正好排成一个方队吗?笑笑她们也正发愁呢?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呢?请先在4人小组内说一说吧!(生分小组讨论)

师:谁想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至少应该增加几人!或者至少减少几人呢!

xiaoxue.xuekeedu.com

(板书:至少增加1人

至少减少12人)

师:那么,哪两个相同数相乘的积最接近48?对,那我们就排成7×7的方队。

三、课堂反馈:

1、师:孩子们,咱们班有多少人?那如果我们想要排成方队,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师:增加的人从哪儿来?那我们就邀请听课的老师和我们一起组成方队吧!那减少的人呢?就去做小老师吧!

师:真是太感谢你们了!给我们班出了这么多的好主意,我代表我们班的同学谢谢你们!

2、(课件出示)师:笑笑在队列的变换时站在一个小方队的中间,她的前、后、左、右都各有2名同学,你知道这个方队一共有多少人吗?请你在本上画一画吧。(生动手)师:谁来展示一下?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四、课堂小结:

师:我们班上的孩子爱动脑,会思考,而且遵守上课纪律,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录像。(视频展示)师:看了这个有创意的队列表演,大家感兴趣吗?如果你们对这回家们也试着设计一个有创意的队列吧。板书:

队列中的数学

每行人数

行数8

至少增加1人

至少减少12人 7×7=49

6×6=36 48+1=49

48-12=36

第二篇: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面积-北师大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什么是面积教学反思

“面积”的概念需要建立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要把直接感受面积的含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在揭示概念时,我首先从学生身边最常用的数学书入手,出示了两本面积A,J、不同的数学书,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感知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然后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如课桌面、教室地面、黑板面等内容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物体的面的大小,由此引出面积概念的第一层含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接着出示长方体、正方体,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物体面的大小。观察时按照体——面——形——线的顺序,先从比较长方体6个面的大小入手,到观察其中的1个面,最后把它画下来,又过渡到长方形、正方形。从而全面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引出面积概念的第二层含义: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我设计了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利用多种策略比较大小。在课堂上学生用剪拼、数方格、摆小圆片等方法,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选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感受到这是一种科学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他们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与合作意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最后设计面积与周长的比较,是对面积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同时加深学生对两个概念的理解。

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对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的混淆。针对这个问题,我有意结合具体的问题设计了两个概念的比较,从概念的本身和外显特征上进行区分,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空间观念。

回顾整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我思考的问题,感觉要上“活”概念课,就要适时给概念下定义。定义下得过早,等于是索然无味的简单灌输;下得太迟,则又怕学生的思维呈现凌乱状态,不能及时地整理和总结。所以每节课。教师不应该只留下一个句号,应该给自己留下一个“?”、一个“!”。

总评:

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数学概念的教学是一切数学知识从初步认识到深刻理解到熟练应用的基础,而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使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形成完整的、清晰的、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因此,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思维和知识的特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发展。

因为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概括性,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很难理解,所以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概念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学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猜测、归纳、类比、交流等活动,充分展示概念本质特征的形成过程,体验概念“再创造”的活动过程。

这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面积”这个概念时经历了4个过程:

(1)观察(2)抽象(3)概括(4)比较。

第一步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黑板、桌子等实物的面感知物体的面的大小。在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抽象概括出面积的第一层含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第二步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然后过渡到体上的一个面——长方形、正方形,引导学生感受平面图形的面也是有大小的。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的过程中,抽象出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

xiaoxue.xuekeedu.com

通过这样两个层次的数学活动,学生对生活中物体的面和封闭图形的认识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全面地理解了“面积”这个概念的内涵。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概念,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设计了给4个图形排排队这一活动。在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教师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究,使学生能充分地思考和进行实践操作。在多种比较方法的展示过程中,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最后通过周长和面积的比较,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

综观整节课,教师能及时把概念从具体引向抽象,抓住实质,使学生充分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引入概念,符合小学生掌握概念的认知规律:即从外部的感知开始。通过一系列外部操作活动和内部智力活动,把感性材料和生活经验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能力,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最终实现学生在数学上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解决问题-北师大版【小学学科网】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xiaoxue.xuekeedu.com

本节课是一节作业评讲课,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形成性作业题。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的相关内容已经有所有掌握,本单元作业题主要是检验学生的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课前老师已经对学生作业做了批改,分析了学生的问题所在及知识欠缺之处,在作业讲评中,老师和学生共同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对学生错误较多之处进行深入剖析,师生在课中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开课之初,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了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汇报了整十数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接着教师进行逐题讲解,每一题教师都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读题目,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培养了学生审题、分析题目的好习惯。第1题中,学生错误原因是没明白五月份有多少天,甚至有的学生看到5月份直接用5表示天数,课中老师先让学生分析解决这个题目关键是要分析什么,这时有同学举手说分析5月份天数,接着补充了怎么判断5月有多少天的相关知识。在本题中,老师的讲解有些欠缺,因为后面最后一个题目也是有关月份和天数的问题,都涉及到了月份天数,老师可以在此处对一年中的12个月天数的判定方法做补充。第2题是有关估算的问题,老师让学生自己来说估算方法,让学生说出为什么把72估成70,把58估成60,作业中也有学生采用了大估和小估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个问题用中估比较好。第3、4、5题目较为简单,学生多为计算错误,应强调学生认真计算。最后一题是根据材料解决问题,这是一道综合应用的题目。首先,老师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后的做题步骤是怎么样的,有学生说先把材料读一遍,在看问题,有的学生说先把问题看一遍,再带着问题看材料,然后再来根据已读的信息解决问题。两个不同的回答,让学生对比得出哪种解题步骤比较好。第一个小问题是找数学信息难度较小,第二个问题是有关时间的计算,较为复杂,老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思考,让学生探索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时间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学生经讨论探究出方法后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几个同学语言表述不清,对计算中的一些数据的意义没有分析透彻,老师在此处还要加强引导,对涉及到的数据应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清楚每一个数字的意义和来历,此处,还应加以变式练习,对时间计算知识进行即时巩固,效果会更好。第三个小问题是有关日期的计算,首先让学

xiaoxue.xuekeedu.com

生说出计算的哪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很多同学认为是5月20日——6月15日,此时教师问到:“5月20日开工那天生产了没有?6月15日发到灾区,那天生产了没有?”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得出“5月20日生产了,6月15日没生产,那就是让计算5月20日——6月14日之间有多少天”。然后引导学生要知道这两日期之间有多少天就要必须知道5月工作了多少天,6月工作了多少天,6月份很显然工作了14天,要知道5月工作了多少天就要判断5月份天数,很多同学恍然大悟:“31-20=11(天)!”此时老师应该发问:“为什么减20?”让学生明白是20日生产了,是前面19天没有生产,减20应该多剪了1天,所以还应该加上1,就是12天,加上6月份的一共是26天。此后,老师还设计了变式练习,结合我校的教学楼建设情况,设计如下题目:“我校教学楼于2014年11月20日动工建设,预计于2015年8月25日竣工,你能计算出教学楼预计要建设多少天?”这个问题也是有关日期天数的计算,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交流,再汇报。汇报中,教师引导学生关键分析2014年的11月建设了多少天,其余月份的就很好计算了。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上完整的一节作业讲评课,回顾这节课,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在讲评中没有创设情景逐题讲解有些枯燥,老师可以在课前创设生活情景,增加一定的趣味性,有些题目可以相应增加些变式练习,这样会更有挑战性。作业讲评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是家常便饭,可是如何上好作业讲评课,如何让学生学的更轻松,知识掌握更牢固是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研究的问题,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能有更多的收获。

第四篇:六年级下数学教案-画一画-北师大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画一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图像教学(第页)及相应练习的内容。

【教材分析】《画一画》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变化的量》和《正比例》这两节内容以后安排的,学生已经结合大量的生活情境认识了生活中存在的许多相互依赖的变量,而且体会了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认识了正比例及其意义,能初步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是不是成正比例,感受了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对正比例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教材安排这一内容,一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比例,以及正比例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从而认识正比例图像的特点。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用图的形式去直观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鼓励学生发现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图,进行一些估计,解决一些问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正比例函数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

能力目标:

1、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xiaoxue.xuekeedu.com

2、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教学难点:1.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2.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突破重难点设想: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积极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验证等探究活动,经历整个知识的探究与形成过程。从而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准备】ppt课件、答题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境激疑

1、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xiaoxue.xuekeedu.com

(4)、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2、创设生活情景

生成数学问题。

(ppt展示)乘着时间小马车,我们在六年的数学之旅中,探索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小蜗牛虽然速度慢,但他正以他的勤奋在跟我们赛跑呢。请看这是他做数学题情况的统计。(Ppt出示)

时间(天)0 1 2 3 4 5 6 7 8 做题数量(题)0 5 10 15

老师同时把统计表和统计图都展示给大家,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问题:图和表有什么联系?(图和表中的数据有联系吗)大家所提的问题我们通过对画一画的学习来一起探讨。板书:画一画 独立思考

个别口头作答(做答时说清楚判断的依据和方法)全班复述正比例意义。观看、了解屏幕中的信息。看图分析、猜测教师用意 自由质疑、明确探究问题

新知教学之前设置铺垫题。让学生判断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在整个思考作答的过程中唤取积淀的旧知加深对正比例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为生成本节课探究的问题和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选择小乌龟做数学题与同学们赛跑的情景导入,意在激发同学们勤

xiaoxue.xuekeedu.com

奋上进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巧设悬念,自主生成探究问题。

二、互动解疑

1、探讨方法,读取图中数据信息。

(1)、观察统计图:横轴和纵纵轴分别反映出哪些信息?

(2)、先说说统计表中所给的信息,再对着统计图说说最下面三个点所表示的意义。

(3)、讨论如何从图中读取3天、4天、5天对应的做题情况的信息?

2、小组合作探究正比列图像的特征。探究问题:图和表中的数据有何联系。

探究要求:(课件出示)①、四人合作,小组成员做好分工,每个成员都要勤动脑,勤动手,敢发言。②、先根据统计图估一估统计表中每个时间对应的数值,再计算把统计图填完整,同时完成探究卡。时间(天)0 1 2 3 4 5 6 7 8 做题数量(题)0 5 10 15

分析统计表我发现小蜗牛做题的时间和做 题数量成。

连接统计图中的各点:我发现

由此我得出的结论是:。

3、展示汇报 组间评议 初步形成结论。

(1)、学生汇报过程中对于“如何发现时间和做题量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应针对汇报的具体情况适当点拨,对于学生结论有分歧的要引导评议。

xiaoxue.xuekeedu.com

(2)、利用上面的坐标图,把下表填完整。时间(天)2.5 10.5 做题数量(题)35 55 60

4、平行题例训练 形成知识。

刚才我们从一种正比列关系的图像中发现这个有趣的的关系,但是不是所有的正比列关系的量都可以画成一条直线呢?请大家自己动手完成课本试一试中的练习再来回答。题1 时间(时)1 2 3 4 5 6 8 路程(千米)90 180 270 720

题2 质量(千克)10 9 7 6 5 4 3 总价(元)30 27 24 21 9

(1)学生练习,教师对有疑问的学生进行指导。(2)汇报解题情况,得出最终结论。

正比列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个别作答

先自己尝试,然后个别作答。

同座讨论,交流读取读取数据信息的方法并尝试读取数据信息。明确探究问题和要求。

xiaoxue.xuekeedu.com

小组合作探究 看图估

动手算、填表分析 画(连接各点)想、议自己的发现

组代表汇报,展示本组讨论形成结论的具体过程。对各组存在的分歧,全班讨论。

看图估算、在计算填表。(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独立完成 填统计表 描点连线

观察分析每一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图像

综合三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图像(包括做题时间与做题数量)找共同点 总结汇

报,形

成结

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新知识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现、体验的过程。教师应该大胆的放手,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让数学学习经历数据信息学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学生自己提出,自己解决,方法、结论自己总结的知识形成过程。

整个互动解疑部分共设计了4各环节。

环节1中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了解横轴和纵纵轴数据的意义。再让学

xiaoxue.xuekeedu.com

生根据统计表中所给的信息说统计图中最下面三个点所表示的意义。意在让学生发现表中数据与图中数据的一致性,从而自己独立找到读取图中数据信息的方法。最后讨论交流“如何从图中读取3天、4天、5天对应的做题情况的信息?”则是借助交流平台分享、修正在统计图中读取数据信息的方法。最终形成共识。

环节2、3、4是“正比列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这一知识结论的整个探究形成过程。环节2、3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看图估一估、动手算一算、填一填,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展示汇报等方式来发现时间与与做题数量之间成正比例关系、图像是一条直线,感知并初步形成“正比列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这感性认识。在这过程中同时也掌握了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的方法。环节4则是对环节2中初步形成的结论进行验证。加深对结论的理解。

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整个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都是自主的。多种能力得到了训练,也体验了数学知识结论探索发现的严谨性。

三、启思导疑

我们认识每一个数学知识点,关键都在于学以致用,现在知道“正比列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帮我们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1、组织小组讨论。

2、引导汇报,提炼知识。

要点:a、根据图像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xiaoxue.xuekeedu.com

b、利用图像进行估算或根据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画图进行估算。

小组讨论交流

组代表汇报 该环节设置意在使本节课所学习的相关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整体化。从而达到学以致用、拓展延伸的目的。

四、实践应用

1、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圆的半径 1 2 3 4 5 6 圆的面积 3.12 12.56 28.26 50.24 78.5 113.04

2、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 人数/人 0 1 2 3 4 5 6 船费/元 0 2 4 6 8 10 12 根据上表完成下图:(1)说一说哪个量没有变?(2)乘船船费与人数有什么关系?(3)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3、(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 再实际计算。(∏取3.14)① 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约 为()厘米,计算结果 为()厘米。

xiaoxue.xuekeedu.com

② 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 约为()厘米, 计算结果为()厘米。

1、独立完成(尽量用本课所学的知识画图来解决。)

2、集体订正。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第一题判断圆面积和圆半径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有两种既可以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来判断,又可以用正比列图像的特点来判断。做题时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又得尽量用本课所学的知识画图来解决。目的是在强化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及灵活性。

第二题则是在训练中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及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能力。

第三题偏重于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的估算能力训练。

五、总结评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很多同学都有很多收获和感受,愿意与老师和全班同学分享吗?先想一想,自己整理一下再与全班同学汇报。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xiaoxue.xuekeedu.com

我的其他感受:。

自查汇报

解答疑惑 通过回顾所学知识,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进一步拓展思维和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时间(天)0 1 2 3 4 5 6 7 8 做题数量(题)0 5 10 15

=K(一定)

成正比列的量

画一画

图像是一条直线

第五篇:三年级下数学教案-24时计时法-人教版【小学学科网】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xiaoxue.xuekeedu.com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发现它与普通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运用这两种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在学习24时计时法以及简单经过时间的同时,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时间观念的建立。

(三)学情分析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广泛采用着,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这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理解24时计时法。

(四)重点难点

1.认识1日里钟面上的时针走两圈,1日有24小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五)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

师:大家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哪位同学能用三两句话给大家讲一讲?

生:兔子和乌龟比赛,因为兔子太自信了,在比赛中睡了一觉,最后输给可乌龟。师:这位同学的表达能力真好,一会在回答问题时,也希望大家像他一样回答的简单准确。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的故事《龟兔赛跑2》(看课件)师:为什么这次比赛小兔子又数了呢? 生:他没有搞清楚时间„„

生:8时没有说是早上8时还是晚上8时。师:一天中有几个8时啊? 生:两个,一个早上,一个晚上 师:应该怎么说才不造成误会呢? 生:应该加上早上和晚上这样的词。

师:像这样时间前面有早上、晚上这样的词汇的时间表示方法使我们平时经常 使用,叫做普通计时法。

师:这里有一个小兔平日的作息时间,你能帮小兔改正一下吗? 生:(加上早上、晚上等修饰词)

师:谁能说说普通计时法有什么特点?

生:时间前面有“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这样的词

生:记录的时间只用了12之内的数 师:你们知道还有什么计时方法吗? 生:沉默、不知道 生:24时计时法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不清楚,其实24时计时法就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课件出

xiaoxue.xuekeedu.com

示)请自由的出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

师:其实,电视、广播、交通、邮政等部门计时,为了简易不易出错,多采用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24时计时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计时方法。(板书)

二、学习24时计时法

师:谁能猜一猜为什么叫24时计时法 生:因为一天有24小时

师:哦,他与我们一天的时间联系在了一起,非常好!1天=24小时(板书)一天时针转了几圈?一圈是多长时间? 生:两圈,一圈是12小时

师:很好,我们就感受一下一天的24小时,我们借着钟面来看一看。

师:首先,第一圈,新的一天是从夜里12时开始的,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接下去是凌晨1时、凌晨2时、凌晨3时„„

师:指针停在早上6时,这是什么时间,我们在干什么? 生:起床

师:指针停在早上8时,这是什么时间,我们在干什么? 生:早读

师:指针停在早上12时,这是什么时间,我们在干什么? 生:起刚吃完午饭

师:从12时接着往下走是什么时间? 生:下午1时

这是不是第二圈了?(是)

师:如果用24时计时法接着往下数是什么时间? 生:13时

师:真棒!下午2时呢 生:14时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接着13时数就是14时了 生:12时过了2时就是14时了 师:那夜里12时呢? 生:24时。

师:我看一起来看一看大家说的对不对。(继续演示)

师:这一时刻表示一天的结束,又意味着第二天的开始。所以习惯上常称这一时刻是0时。

师:请同学们观察钟面。想一想钟面外圈的数表示什么?他和内圈的数有什么联系?仔细思考后和同位讨论一下。

生:这个钟面的数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24时计时法 生:内圈的数加12就是外圈的数 生:外圈的数减12就是内圈的数 生:外圈的数比内圈的数多12 生:外圈的数表示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第二圈)的24时计时法

师:同学们,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第二圈的时间你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了吗?

生:用内圈的数加12

xiaoxue.xuekeedu.com

师:非常好,说的又准确又简练

我们看一看是这样吗?(课件出示)

师:刚才我们只是研究了第二圈,第一圈呢?你们猜猜? 生:时针指向几时就说几时,没有前面的修饰词。师:为什么?

生:沉默或是回答出。

师:想想一天小兔子,一天有几个6时,普通计时法不加修饰词行吗?24时计时法有几个6时?晚上6时怎么表示,既然能分清了,还用加上修饰词吗?这就是为什么24时计时法在很多地方广泛实用的原因。

师小结: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针走第一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所指的数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的时刻。如

下图: 普通

计时 凌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 12 2 + 12 3 + 12 4 + 12 5 + 12 6 + 12 7 + 12 8 + 12 9 + 12 10 + 12 11 + 12 12 + 12 第一圈 第二圈

24时计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三、练习(寻宝)

第一关

1、借助钟表回答普通计时法向24时计时法

转换的相关问题。

2、脱离钟表自己独立回答。

3、选取回答又快又对的同学担任“小考官”,考察其余同学。第二关

看图判断时间(要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第三关

我是小小播音员

(六)板书设计

板书:

24时计时法 1日=24时

xiaoxue.xuekeedu.com

普通计时法

凌晨0时———中午12时

下午1时———晚上24时

24时计时法

0时———12时

13时————24时

下载三年级下数学教案-队列中的数学-北师大版【小学学科网】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下数学教案-队列中的数学-北师大版【小学学科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