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策略论文
论文摘要:体育锻炼能促进大学生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耐挫力,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高校体育教学应该提高校体育教学的系列策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促进作用,力求稳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教育;教学策略
伴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革,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将面临更多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导致的困惑、矛盾和冲突,极其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十分紧迫,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深入探求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笔者结合体育教学实践经验,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切入点,不断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策略模式,从而通过体育教学的途径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提升。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生理机能,而且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学生面对来自社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经常会出现学习困难、环境适应性不良、人际交往紧张、恋爱困惑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焦虑、羞怯、闭锁、抑郁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更有甚者发展到轻生自杀的局面。根据部分高校新生入学心理测评结果统计显示,大约有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有轻生念头、自信缺乏、怀疑自己有心理问题等方面的人数明显增多。同时,心理健康不良已经成为大学生辍学和退学的主要原因,据北京市16所大学调查,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阻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严重影响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不足。在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直备受关注的是大学生的生理健康,重在培养和挖掘大学生生理素质方面,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学目标作为体育课程的附属功能,体育课教学缺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视。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强调运动技术水准,通过动作讲解和示范的模式开展简单的教学,忽视高校体育课对修心养性、锻炼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欠缺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到体育课教学环节。
(2)大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锻炼认知偏执。部分大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锻炼重视不足,在认知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认为体育课和体育锻炼只是单纯修满学分的需要,不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即使是参加体育运动也是怕脏怕累怕吃苦、担心训练动作不标准被讥笑,宁愿留在教室、图书馆看书或宿舍上网娱乐,特别是部分女学生抗疲劳挫折的能力差,锻炼的积极性弱,经常寻找和编造借口逃课等。大学生忽视了体育锻炼.对减轻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的积极作用。通过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使人转移负面的情绪,达到并实现心情愉快。
3.体育教学通过系列社会化活动训练,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以个体或群体形式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学生以相互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方式开展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容易形成特定的社会化环境氛围,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供契机,为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篮球和足球比赛中讲究的集体协作和默契配合,能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深化。
4.体育教学通过促进运动中的自我体验,推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信心的树立。体育教学通过相关运动项目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正确自我认知,包括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评价等,使自己对自我能力素养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在正确认知自我的基础上,才能不断修正自邑的认识和行为,主动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心理品质和能力素养,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自信心和提升自我效能感。
5.体育教学通过情绪调控方式方法的讲授,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通过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各种体育手段来合理宣泄情绪的方式方法,如心理调节训练法、激励调节法、自我宣泄法等,让学生及时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来宣泄调控负面的情绪,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品质。
二、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切入点的高校体育教学策略的思考
1.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始终贯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始终坚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理念贯穿到体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体育运动不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塑造学生优良的综合素质,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体育教学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重点突出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2.塑造体育教师优良的心理品质,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体育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体育教学技巧能力,而且要求体育教师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教师优良的心理品质使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成为可能,为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奠定了基础。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稳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提升教师的心理品质。相反,体育教师不健康的心理情绪将直接破坏课堂心理环境,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使体育教学的心理健康功能失去真正的内涵。
3.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和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在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方面: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要适应学生身心的特点,照顾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体育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同时,不断挖掘教学素材中有心理健康价值的内容,通过讲授、示范、讨论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通过设置游戏比赛培养学生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精神等。在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情境方面:可以事先布置好场地,精心设计器材安置方案,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情境感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愉快地投入到体育教学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心态,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4.实施分层级式的体育教学,协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品格。学生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体育教学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层级设计相应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理运用目标设置法、创设情境法、成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系列方法,有的放矢地开展体育教学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协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品格,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孤独不合群者可选择参加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赛、拔河等集体项目,有利于逐步改变不合群、不善于交往的性格;急躁易怒者可选择参加太极拳、下棋、长距离自行车或慢跑等缓慢而持久的项目,可培养自控能力,稳定情绪;优柔寡断者可选择参加乒乓、网球、羽毛球、击剑、跨栏、跳高等要当机立断的项目,能帮助确立办事果断的性格。
5.务实体育教学的衔接延升,构筑学生心理健康合力保障体系。要将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共同致力于提升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不仅在体育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而且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要不断巩固课堂教学的成绩和效果,利用课外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特点,培养学生个人兴趣和爱好,展示学生个人优势和才能,整体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要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社会心理健康机构等协作,共同构筑学生心理健康的合力保障体系。
第二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补充,该学派注重人的积极情绪和潜能优势的开发。这与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幸福的现代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一直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侧重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方面,注重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和培养的方面较少。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试图构建发展性积极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简述
积极心理学思潮兴起于世纪之初,先驱马丁·塞利格曼指出,积极心理学是揭示人类优势和促进个体其积极机能的应用科学。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并致力于科学地探索如何缔造个体的幸福生活与和谐美好的社会。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情绪状态与过程、积极认知状态与过程和积极行为。
培养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积极情绪的培养对个体心理健康起着核心作用,积极情绪可以增加个体的心理资源。心理资源又称心理能量,它主要用来支撑一个人产生或进行名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及外在行为。积极情绪首先可以让我们感觉良好,让人感觉到轻松愉快。二是其可以扩建认知领域的功能,扩展注意思维的多样性,可以改变思维的内容,将坏的想法改成好的想法;还可改变思维的广度或边界,拓宽我们的视野。三是可以改善人们对挫折及失败的认知,提高抵抗压力和逆境的能力,以及从消极状态中的复原力。四是可以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给个体带来最好的状态。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一)积极的教学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调整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但当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偏离了总体目标,把工作重心集中在了调整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上,以预防和干预心理问题为中心,这也造成了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解和抵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的,不愿意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活动。
积极心理学角度使教学目标更全面,更人文。它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价值取向。积极心理学将目标回归,不止重视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还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潜能,积极意志品质,积极情感体验等。
正因为目标归宗,也意味着高校心理学健康教育者的视角要发生变化。教育者要建立积极的人性观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积极面,帮助学生开放积极心理潜能。侧重于发展性和促进性,帮助学生找寻优势,合理运用优势,提高自我价值。引导学生关爱自我、关心他人,发展积极情感,投入社会生活,提高主观幸福感。
(二)积极的教育内容
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内容一般分为两大方面。
一是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体验。
积极体验是积极心理学中的微观层次,但却是夯实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让学生对过去的经历进行积极建构,获得生活满意度。提高学生对现在所从事学习或者工作的投入度,使其产生更多的兴趣、满足、愉快等积极情绪。还要注意对学生希望品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应对挫折,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力,使学生对未来和理想充满希望。二是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视野中主要通过对人格的分析来唤起人们的积极力量,从而帮助个体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人格的塑造是积极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保障。在教育中,努力使学生能够客观评价自我、接纳自我,正确面对现实,积极应对挫折。可通过激发和强化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来培养积极人格特质。自尊教育是其中之一的重要途径。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体系
(一)构建积极的心理评估体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即是通过测评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出有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访谈干预追踪,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不难看出,这种评估角度为问题导向,以鉴别心理问题和障碍为主,仅注重心理问题的预防干预,忽略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发现与培养。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树立积极的心理评估理念,加入积极心理品质的测评,加入正面指标,了解学生积极心理反应,如积极体验、积极情绪、积极认知、积极的人际关系、创造性思维品质、主观幸福感等,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优点和潜能,令每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完善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课程建设
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完善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应注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和内容。以发展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机能为根本,激发学生内在积极潜能,帮助学生构建和谐心态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课程设计上,可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国外积极心理学课程着重于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自身的性格优势,提高学生的幸福体验,如著名的哈佛大学心理公开课——《幸福课》。课程构成上,包括理解并解释幸福和主观幸福感、如何增进主观幸福感,如何培养乐观心态,如何利用积极环境的力量,如何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等。课程内容选择上,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选择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的案例、热点,以积极心理学角度解析,避免过度关注消极问题与案例。
(三)开展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形式丰富、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方面,以学生心理社团为依托,开展多样的心理活动,比如探讨时下热点和大学生关注问题的心理沙龙、展示青春风采的心理微电影大赛、5·25心理文化节等。或者以积极心理品质,如感恩、希望、创造力、生命力、专注等主题开展心理活动。再者,定期展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传授积极心理学理论和积极心理学品质培养方法。组织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团体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积极心理体验,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生活新挑战,学会人际交往技巧,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正确应对压力与挫折等。此外,构建积极的校园心理氛围也十分重要,可以通过组织心理知识竞赛、做好心理保健知识宣传,利用好线上阵地进行宣传,使积极心理学渗透入校园文化环境中。最后,联动家庭共同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心理氛围。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让其充分了解孩子心理健康状况,并有效引导家长开展心理健康辅导,通过积极和正向观念引导孩子正确的生活态度。
(四)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心理咨询
传统心理咨询注重心理问题的消除和修复,咨询师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咨询势必会对学生产生消极暗示,并不利于学生的发掘自身的力量解决问题。而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治疗不是修复受损部分,而是培育人類积极的正向力量,把注意力放在挖掘和发展来访者的各种能力上。该理论秉承积极的人性观,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积极心理品质,都有巨大的心理潜能。心理咨询应调动这些积极潜能,发展积极品质。
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心理咨询,可通过一系列的干预训练策略来增进个体的积极情感,识别并发挥个体的品格优势。首先应建立积极的咨访关系,咨询师真诚地对待来访者,充分共情,对学生无条件积极关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咨询,应将学生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发挥学生正向的或积极的潜能,如幸福感、自主、乐观、智慧、创造力等。在咨询过程中,运用直觉与想象,运用故事作为咨询师与学生的媒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消极因素得到抑制,积极力量得到培育与增长。
第三篇:高校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摘要】现阶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逐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增强自身的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成绩,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品格,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现通过了解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最后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来促进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 心理健康 措施
一、分析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能力
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强身健体,也能够使学生修身养性,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综合性的锻炼和发展。学校大力开展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加快学生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让正在发育的青少年长身体,锻炼发达结实的肌肉,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而且也能使学生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通过体育消除疲劳,发泄消极情绪,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格,增强毅力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给学生提供谈心,化解学习压力等心理健康服务,可以让学生在繁杂枯燥的文化学习中静静体会体育运动的美好,进一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真正认识到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魅力。另外,通过给学生加强不怕挫折,勇于挑战的心理健康体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增强学生的人格魅力。
二、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心理健康体育认识较少
现阶段,学校开展体育教育还面临诸多的问题,首先就是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体育的认识比较模糊,而且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再加上现在手机网游以及动漫等其他诱惑太多,学生更青睐于这些比较安静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较低,使高校体育更加不受学生的欢迎,导致学生在体育课的出勤率较低,学生的体质较差,体育成绩较低。
(二)学校领导不够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领导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没有深入考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有许多学校没有给学生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提供完善的体育设施,并且学习体育的课时安排的比较少,使学校的体育教育长期处于无序化状态,使青少年学生接受正规的体育教育机会较少,让学生难以体会高校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三)缺少专业优秀的高校体育教师
我国大部分学校在计划开展高校心理健康体育课程所存在的一大难题是缺少专业优秀的体育教师,有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不懂或是不重视,只是流于表面形式教学,不能传授给学生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使体育课上的不够规范,学生的兴致较低,体育学习效果较差。正是由于这些缺乏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体育教师难以承担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严重的阻碍。
(四)心理健康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当前,有许多体育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已经比较陈旧落后了,一般采取比较枯燥的言传身教法,使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时都比较吃力,容易在体育教学中产生畏难情绪,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另外,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体育教材较差,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其中的教学内容较为刻板生硬,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和地域差异而不断更新完善其中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高。
三、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完善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高校体育教师要想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充分发挥带头和主导作用,端正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在教学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保持稳定的教学情绪,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关心和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和遇到的困难,要耐心细致的给学生讲解体育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因为学生错误的动作而使用不当的言语进行指责,对于学生在体育方面取得的成绩要积极鼓励,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和信心,也使教师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学生更能配合教师的体育教学工作。
(二)采取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学方式
体育教师为了更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了解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后,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要求和内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通过采取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法等不同教学方式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育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自身的不断努力下优秀完成所学的技术动作,感受成功的乐趣,从而使学生更加开朗和自信,形成良性的心理定势,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三)更新教材理论内容,增加心理健康实践活动
为了顺应新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学任务和要求,就要不断研究体育教材新课标,并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心理健康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挖掘并更新体育教材中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使在体育教学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外,教师要增加体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运动中培养良好的行为规则能力,使学生也能勇于挑战自己,增强意志,而且让学生共同完成体育项目中,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精神,获得更多友谊,让学生心里感受到更多满足和开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虽然当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学生对心理健康教学认识较少,缺乏学习体育的兴趣、学校领导也不够重视、缺少专业优秀的高校体育教师以及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较落后等等问题。但是学校在进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进一步改进体育教学方式,并更新教材理论内容,增加体育实践活动等措施,这样有目标,有组织的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使高校心理健康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郁成刚,刘光.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04):119+39.[2]姜丽.浅议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干预[J].搏擊(体育论坛),2013,(07):14-15+21.[3]蒋合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才智,2012,(30):203.
第四篇:基于体验视角下的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策
游客体验视角下酒店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体验是一种参与的经历,它能够为参与者提供身心的享受,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忆。
满足游客的体验期望值,能够带给游客更多的旅游满足感,提高顾客对酒店的满意度,从面使酒店赢得更多的顾客和提高竞争力。
酒店要想满足游客的体验期望值,应使酒店的服务质量得到同步的提升。酒店的服务应坚持三特原则,培训员工的服务意识。
在服务中融入更多的体验内容,注重服务的瞬间,引入多元化的服务方式。餐厅出新菜品可免费让客人品尝,西餐可以设立儿童游乐区(这也避免了因儿童到处乱窜而影响他人用餐,也可吸引更多的父母愿意带孩子去消费)
基于体验视角下的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旅游体验时代的到来,旅游消费呈现个性需求上升,旅游者的自主参与、满足自我需要和文化等意识显著增强。旅簿企业如何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已成为旅游市场面临的巨是挑战。本文以旅游者的体验感受与旅游服务质量的关系为基础,分析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客、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者自身等因素,并依此为依据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高满意度的旅游服务,为旅游企业提供有效策略,促进我国旅游业向更深层次发展。
关键词:旅游体验: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前言
21世纪以来,旅游者的消费心态已日益成熟,人们更多的以为旅游是一种美好心情的分享,一种异地生活的体验,一种自我价值的肯定。在旅游的过程中对于高质量的旅游服务需求是必不可少的,面这种服务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性服务,其核心就是游客的体验感受。满足游客的的体期能给旅游者带来更好的旅游满足感,面满足游客体验的旅游服务正是未来旅游活动的生命线,是旅游企业获得持续经济效益的基础。因此旅游业如何全面的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体验期望,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
一、旅游体验与旅游服务质量概述
(一)旅游体验的理论背景
l。从游客的角度定义旅游体验
约瑟夫·派恩和詹姆士·吉尔摩提出体验就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消费者融入其中更有价值的积极提供物。在体验这个最高层次,游客更愿意为自己获得难忘面有价值的体验面支付溢价。所以,旅游体验即游客体验旅游体验的进程即游客体验的过程。
旅游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日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其本质在于审美和愉悦。旅游的基本出发点、整个过程和最终效应都是以获得精神享受为指向的,面这种短暂,异地的精神享受即是体验。体验是一种参与的经历,它能为参与者提供身心的享受,留下难以忘怀的叫回忆。旅游是人们满足了基本生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之后追求的更高更新的精神需求,就其实质面言,是一种异地旅程和暂居的体验。旅游体验的内涵为主体离开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非定居性的旅行和短暂的停留所进行的参与性话动,以满足主体的缺失性需求和高层次需求,是主体获得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深层次满足,进面使主体感受到生活富有意义,更趋完整,使主体作为人,成为人自身。
2.从旅游企业的角度定义旅游体验
旋游体验就是一种商品,是企业为了赢得更多的顾客和提高竞争力,面为游客提供更高层次需要的,为游客带来更多满足感的体验服务。旅游体验是一个整合概念,它由许多不同的体验构成,任何一部分的失误,都会造成整个体验价值的降低或丧失。游客的体验价值就是游客在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对每一个关键点感知到的利益的整体感觉和总体评价,是一种心理感受,它是游客在体验消费中认知的结果。这种整体评价不仅取决于每一个关键点上的游客感觉高低,还取决于众多关键点相互连接是否协调。游客体验价值正是由众多关键点上的体验感觉交互作用形成的。作为市场的供给主体,旅游企业所能做的也绝非是向每个旅 游者提供能满足其不同期望的千差万别的产品,面是通过策划、设计那些“如何使他们置身于其中”的舞台,提供的是旅游体验的原材料;提供的是旅游体验的原材料所存在的背景,为旅游体验展示出一片自我施展的“舞台”。旅游企业应注意设计好旅游者体验的整体氛围,营造好整体意境,形成包括景观、情境、旅游者的旅游场。
(二)游客体验的满足感与旅游服务质量的关系分析
旅游从本质上讲是人们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去寻求某种体验的一种活 动,它是一种天然的体验活动。士农家院,是以农业旅游的形式体验田园生活;到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是为了体验古人生产、生活遗留的人文环境;到国外旅游是为了体验异域风光和异国风情。旅游体验是一种多功能的休闲活动,可能包括了娱乐成分或者学习成分,或两者兼面有之。因此旋游企业的中心任务不再是单纯提供旅游产品与服务,面是为游客营造难忘的旅游体验和值得回味的旅游经历,满足游客消遣娱乐、求知审美、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求。
旅游企业出售的是服务产品,面服务质量的优劣维系着旅游业的生命并且始终是旅游企业竞争的核心。旅游服务质量是指旅游者通过将其接受的服务水平与期望日标进行比较后得出的对某一特定服务质量的感知。旅游服务质量基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行业服务质量,包括旅游产业要素所涵盖的各个行业,主要捐指旅行社、饭店、交通、旅游景区、购物、娱乐业等;二是社会服务质量,包括社会环境、文化氛围、民众好客度、旅游活动的方便程度以及社会对旅游包容程度和承载滥能等。
1.服务体验质量的衡量
体验创造的价值来自于消费者个人内在的反应。体验本身也可看成某种经济上的给予,所以消费者会愿意为这种体验付费。由世界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P, A Samuelson)提出的幸福方程式是研究体验质量的一个着眼点。
不管是对于旅游者还是对于向旅游者提供服务和产品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而言,旅游体验的质量都可以说是他们从事旅游及相关活动的生命线。高质量的旅游体验给旅游者以预期甚至超过预期的旅游满足,也从而奠定了旅游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长久基础。相反,低劣的旅游体验使旅游者美好的愿望破火,也注定要使旅游企业进一步获利的梦想破灭。因此,在旅游体验时代,旅游企业如何更多的满足游客体验的期望,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在体验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大方向,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旅游服务质量不能满足游客体验的原因
我国旅游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独立产业,但是旅游业发展规模的迅速扩大并没有带来旅游体验服务质量的同步提升。我国旅游行业服务质量的现状可概括为三个层次:一是服务工作的基础越来越好,旅游质量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二是旧的服务质量问题解决了一部分,仍然遗留了一部分,同时新的服务质量问题已经出现,中国旅游服务质量的总体形象仍未有根本性的改变:三是服务质量工作正在向法制化、经常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但旅游行业尚未形成一种自觉的服务意识和文化观念。
(一)旅游服务意识淡薄
现代旅游业的员工必须具备的服务意识有:自我角色意识、企业声誉意识,合作意识、优质意识。我国旅游服务在以上四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县体表现为宾客的呼叫为麻烦,对各种消费层次的客人不能一视同仁,重视高消费群体,轻视普通消费者;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情绪带到工作岗位;对集体的效益声誉不关心,只注重自己的工资福利;服务速度慢等。
(二)旅游服务态度冷漠
步入旅游企业的客人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来源和日常经营的重要对象。这就要求服务人员对待客人态度要和蔼、热情、不卑不亢、大方有礼。但我国旅游服务遇到宾客要求时急躁、厌烦、办事马虎,与宾客争吵,以及语言不健康、衣冠不整洁,举止不端庄的现象依然存在。例如旅游购物中很多销售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态度不端正,在销售服务过程中常出现以下现象:一是吹嘘商品、提高价格,故意欺骗消费者:二是不注重礼貌礼节、不尊重客人的风俗习惯、语言不文明:三是服务冷热不均,要么厚此薄彼,要么对没有购买商品的游客恶语相加甚至出手伤人。
(三)旅游服务内容单调
人们对旅游休闲活动的期望越来越高,旅游经营者给游客提供的仍然是标准化、规范化等相对呆板的服务方式,旅游产品缺乏创新,没有自身的主题,无法满足游客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例如,我国的太部分旅游景区出现给游客的仍然是观光式眼球旅游,游客参与较少,通常被动接受旅行社的安排,旅游企业提供给旅游者的只是基础的、配套设施服务,体验只是游客旅游过程中的附属品。
目前众多的旅游企业在服务质量体系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缺乏有救的衔接机制,造成无法向旅游者提供连接性的高质量旅游服务。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有些景点注重眼前利益,忽视环境卫生质量和景点秩序,且提供服务的随意性较大,使游客的旅游体验小于旅游期望,引起游客不满。许多服务者提供服务的功利性较强,不注重售后服务,这严重损害了旅游服务业的形象,使游客产生不信任感,影响到服务质量。
(四)旅游企业管理缺乏长效性
服务质量是旅游企业的生命线、旅游企业主要是靠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游客和取得经济效益的。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中心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旅游服务的生产者一企业员工的科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使人力资源开发有步骤、有计划、有目的运行运行。而日前我国旅游企业普遍缺乏长期发展的旅游人才规划以及人力资源战略,服务人员流动率高,从而导致员工整体素质不高,服务水平低,很难长期保证服务的质量。
同时当前国内旅游服务质量与“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旅游企业至今还固守着“以我为本”的经营准则。旅游企业管理方式呆板,服务水平整体停留在标准化阶段。这种管理从制定上束缚了员工的服务灵活性,使服务方式规范而呆板,缺乏随机应变的条件。
(五)旅游者存在非理性消费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自身也是影响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者本身的年龄,性格、学历、职业、爱好以及过去的旅游经历都会影响旅游者的旅游期望,从而影响旅游体验。从博弈论的观点看,旅游者的理性消费是保护旅游者消费权益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关键之一。由于旅游者的非理性消费,加之旅游信息的不对称,增加了旅游者在人身安全与健康、投诉及其处理,服务的适用性、索赔与赔偿、丧失信心等方面的风险性,也增加了旅游者在费用支出、获得服务的时间,身心受损等方面的成本,从面导致旅游者所接受的旅游服务水平与期望目标的偏离。
三、游客体验验视角下的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
l.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
优质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关心和照顾游客。旅游企业首先要关心员工,满足他们的自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然后他们才有可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应该把游客放在首位,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照顾游客。只有受到关怀的员工才有可能更多地关心他人。所以要想有效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首先应该先让员工满意,为他们创造满意的工作环境,提供l合理的工作报酬,从而保证他们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要把体验服务意识根植于员工心中,让他们自觉地以优及服务作为自己的准则。美国马里奥特酒店在其下属的餐馆里规定,任何雇员只要认为需要,就可以用不超过餐厅规定限额的额外支出安抚不满意的顾客,如为顾客免费送饮料等。管理人员应根据服务工作的性质和服务人员必需的知识、技能、能力,做好服务人员的招聘、培训、评价、激励等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怍。同时,授予服务人员必要的权力,给他们以较大范围的自由度去提供灵活主动的服务。另外,还要尊重员工,关心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工怍,从而提高服务水平。
2.培养快乐服务的理念
快乐服务体现了员工在服务中的精神面貌和自身价值,以及它的晕轮效应和潜在力量,从整体来看,体现了旅游服务的价值。快乐服务是内在与外在相结合的真情服务,给游客留下难忘的印象。快乐服务来自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其有超前性,能让游客觉得自己被重视,从而带来更强烈的满意感。如一位客人在电话预定中提到,他将约一位生意场上的朋友共进午餐,并商谈一些业务上的事情,但未提出其体的要求。餐厅服务人员可以在预定记录本上标注类似“两人工作餐”的字样,等到了这一天,当客人由迎宾小姐带到一个专门为他们预留的僻静的座位时,这位客人一定会为餐厅超前的、周到的服务所叹服。旅游企业要重视造就”快乐员工”,不断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快乐员工”是旅游企业高质量产品的重要保证,也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造就出快乐的员工并使员工长期保持快乐,已成为旅游企业不断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服务从而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性工作。
(二)在服务中融入更多体验成分
l.设计有吸引力的旅游体验内容
体验需要先设定一个精练的主题,这是迈向通往体验之路的第一步,也是关
键的一步。体验主题必须具有鲜明的特色,能够让旅游者从众多的旅游产品中很快地整合出感觉到的独特体验,进而留下长久的记忆。它是经过体验营销人员精心设计出来的,如中国深圳的主题娱乐公园——欢乐谷,就是基于要设计成以不同娱乐主题来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使游客感受到不同的娱乐经历的构想。因此,旅游体验的主题必须对游客其有强大的吸引力,这是游客出游的动力源泉,旅游服务中的所有要素都要以体验主题为中心。
2.注重服务的瞬间
游客对服务质量好坏的认识并不需要很长时间,有时甚至是一个眼神、表情、动作或是一句话就决定了他们的看法。因此,旅游服务质量的瞬间把握应重视员工的服鞋、服饰和风度,服务设施的照明、温度和色调,服务场景的空间布局和美学展示以及服务过程的游客参与性,互动性等,改善游客与旅游服务员.工、游客与旅游服务环境、游客与游客的互动界面,营造互动体验氛罔,提高游客的体验利益、体验感知和满意水平。服务人员应具有观察力,能把握服务瞬间可能引起游客不满的情况,提前采取行动,将他们的不满降低到最小程度。诚恳主动地当场解决游客的问题是他们最需要的,可以有救减少他们的遗憾和抱怨,甚至为他们带来美好的体验。
(三)引入多元化的服务方式
旅游消费者对服务评价的满意度取决于其在旅游过程中的感知价值和在旅游之前对旅游的期望价值。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化设计、导游人员的人性化服务,餐饮服务中的体验氛围等都可以提升旅游服务的体验价值。同此旅游企业在服务过程中应设计并提供参与性强,兴奋感强的活动项目。
由于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的本质是服务,因此在消费服务时,不会因为服务“看不见、摸不着”而放弃自己收益最大化的追求。这意味着旅游者只能评价可提供的旅游形式产品,旅游的形式产品不仅包括所有有形展示,还包括旅游者参与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旅游企业员工的服务行为。因此,旅游企业必须把握旅游者对有形展示的体验这一环节,并通过无形的旅游服务转换为能够被评价和与竞争者相比较的旅游形式产品的提供,将服务利益需要转换成能给旅游者带来高水平体验的有形产品。例如“老北京炸酱面”把民族传统的饮食和声情并茂、热情殷勤的传统服务结合起来,在店里面总是热热闹闹的场面。搭着毛中的店小二,响亮而且拖着长音儿的招呼声“来了您那”,“慢止了您那”,老式的四方桌和长条板凳,再加上古典朴素的装修,偶尔还有戏曲和曲艺表演,使人有一种置身历史的感觉。饭菜虽简单,但是给客人的感受却是深刻的。
(四)加强旅游企业的培训考核
l.定期进行员工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培训是仅次于教育的第二大人力资源质量提高的手段。而且培训有见效快、针对性强、形式灵活、时间短、规模大小不等以及易于控制等优点,因此,培训被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广泛采用。景区与住宿业及餐饮业相比是很特殊的,因为面积大,各种经营单位或个人分散,规模小,很难进行现场管理,而要提高服务质量,创造保持良好形象,关键在于有一支训练有素、工作负责的员工队伍。
2.加强全方位服务质量管理
旅游服务过程管理包括三个环节:事前、事中、事后的严格的控制管理。事前管理主要是消除质量发生的隐患,也就是预防;事中管理主要是当发生质量事故时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改善;事后管理主要是对服务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提出改进意见,促使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在旅游体验时代,应追求“意在设计先”,也就是旅游企业要设计具有强烈吸引力的良好主题式消费,寻求和谐的“道县、布景”,制造感人肺腑的“剧场”,从面产出丰富的、独特的体验价值。通过服务过程的管理,游客的情感需求在服务中得到最大化体现,显然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满意度,旅游服务目标也就会实现。
3.完善激励机制
要让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有所提高,仪有高标准的要求,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是不行的。为此,旅游业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旅游从业人员朝着要求的目标努力。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服务人员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做到激励措施合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秘极性。
(五)积极引导游客的旅游观念
1。加强游客行为管理
游客是面对面服务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困此在服务质量管理中必须加强对游客行为的管理。要帮助游客正确地享用服务,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利益和价值,从而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在服务过程中,应加强对游客咨询引导行为的管理,传统的旅游咨询服务方式,只能让游客通过旅游企业人员的描述来想象产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双方对信息的理解不同,造成了游客选择的困难,还经常出现由于夸大宣传使游客对旅游服务抱有过高的期望却不能达到预期的体验效果,造成游客失望的情况。因此,旅游服务可通过多媒体技术以视频的方式展示旅游服务的具体情况,既方便游客选择又不会因夸大宣传而造成他们在旅游过程中的失望。如旅游企业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可将咨询区、展示区、多功能休息等候区等融为一体,将传统旅游营业厅“劝购式”的推销模式,转为休闲体验式的自主互动模式,让游客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让他们的旅游体验从报名这一刻开始。
2.激旅游者参与旅游体验
设有旅游者的参与,体验就不可能发生。如何想尽办法让旅游者参与,从面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已成为提高旋游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旅游者参与程度越深入,与旅游企业的沟通越越畅通,体验也就越深刻。如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内的表演节日《员外招婿》,以轻松快乐的情节、生动有趣的表演,通过京城富户王员外外千金小姐抛绣球招夫君的故事,向游人展示了宋代婚俗风貌,县有很强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参与性,使游客偷快地体验到参与的快感,仿佛跨越时空,恍惚间跨越了千年。
四、结语
旅游企业要提升服务质量,必须先考虑游客的旅游体验价值。如旅游景区在宣传自身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应过分夸大自身的形象;努力搞好旅游产品开发,将游客由纯粹的产品消费者变为产品设计的主动参与者。提升服务水平,创造景区良好品牌形象,使游客乘兴面来,尽必而归,改变旅游体验低于旅游期望的不利情况。同时,积极对当地居民开展陪训,使其充分认识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关系密切。旅游企业也应针对不同娄类型的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使游客积极参与到旅游服务过程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预期的服务体验价值,满足游客的体验期望。既赢得游客忠诚,又能为旅游企业创造利润,拓展发展空间,更能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实现多方互惠共赢。
参考文献
【1] B.Jos;eph Pine,Jamcs H.a{lmore.Wclcome 工o-Fhe Lxpericncc Economy [I].New l/ork:Harvanl
B心地日s‟v记w,1 99SJ7):7-8.
【2]谢廖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3]曹祧蟮.基十体验经济税帝卜的施游服务经营[J】.辽宁对补缝尉学院,2007,(6):3∞.324.
[4]腼新荏.旅游体验研究:进展与思考[J].旋游学lq,2008,狮):90-95.【5]李鲐姑,推小林.旅游体验一。旅游胤划的新州角[J].卤五(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05,(11}: gl-g5
[6]伍晓变.体验式旅游革新战略【J].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005,(5):104-105.[7]aH{sRyan,I叫Olendon.Applicalian.r LeiSure Mo工ivaLion Scale lo 工ourism [J].Annak甜
工oLirism Rescarch,199S_25(11:169-184.【8]到赘婶.拽谈旅游服务厩量【J].工L曲lP1经大学旋游学院,2008,(11:283-284.
[g]保罗·萨缨瘃森.经将学[咖.』匕£E:人民邮电出版引:,200S.【10]王大佰,魏小生.新犏旅游登菥学[M].掂_版一卜簿:1海人民卅版礼,2000.[1l]椰晓五.耩析旅游购物业服务厩量提升精IEllr一„以四寰市旅游购物甘场为倒【J].并宁学I皖
学报_2009,(121_73-75.[12]沈回鼎,b2ji~:bID.§日啊提高旋话服每质量[J】.江苏商论,20a4,{却:l2.9-1 30.【1 3]伍廷基,曾海洋.旅游服每戚量的现状特舐屉其上婆制约田蒜[』】.温州大学学
报,2005,(08):29-33.
[14]趔欣。体验经济与仆验营销[n山山走学商劳学院,2007,(4):55·56.
第五篇:大学生体育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体育心理健康论文
阮明东
普洱学院体育系十三班
摘要: 以大学生为调查和研究对象,参考多组数据和统计方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和状态进行简单分析,并分析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的显著关系,以此来说明体育锻炼对心理素质和心理状况的重要影响。关键词:体育锻炼;调适;大学生心理;一定强度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那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根据调查发现有16.7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并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卫生问题亦有较大幅度上升,大学生高达25.39%。60%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已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已成为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心理障碍,克服和解决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我们认为,这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的事情。如何根据高校体育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高校体育手段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不同专业学生与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文科较理科高。男生心理障碍主要类型为强迫、人际敏感和偏执三方面。女生则为人际敏感、强迫和偏执。这说明高校心理卫生保健的重点不仅仅是男生,更重要 的是注意女生的心理问题。
以上统计分析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有:
1,新环境和学习上的不适应,产生自负和自卑的心理。远离家乡来到举目无亲的大学校园,大学生们对新环境既感新奇又感陌生,既兴奋又压抑。因失去了父母在生活上的关怀备至和老师在学习上的督促检查而渐渐感到束手无策、孤独落寞。虽然每一个学生在入学前都做了大量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但这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突然转换,使许多学生仍然无法适应。特别是那些好胜心强而
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学生,往往遇到一点挫折,就闷闷不乐,精神抑郁。由奋发向上转变为甘居下游,陷入苦闷的泥坑而不能自拨。在高校体育方面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有些学生在中学曾取得田径项目如跑、跳、投等项目的冠军、亚军,或中学球队的主力队员。可进入大学后,由于有了体育尖子生,原有的成绩便无人问津,心中颇不好受。又有一些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体育基础较差,尤其是女生,她们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没有完整系统地上过体育课,各种体育知识了解甚少,身体素质和个人进行体育运动锻炼的能力较差,造成对许多运动项目既无感性知识,又无理性知识,在课内和课外活动中常常显得手足无措,一群人聚在一起打排球,却因为自己的加入而使球屡次失误,使大家难以尽兴。独自跑步吗,又觉得没有什么意义。故而每当第六节课下课后,大家奔向操场进行运动时,总有少数人,不知做何事,何以度时光,自卑感和失落感便涌上心头。还有一些学生在中小学时曾耳闻目睹因跨栏摔倒受伤、因跳远而跌倒损伤、因跳山羊而弄伤手、腿等,故而对一些体育项目产生强烈的 惧怕的心理,这种恐惧心理会使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以致他们不敢参加这些项目的练习和锻炼。在一个学习集体中某一学生的练习失误,产生了恐惧心理,会使别的同学产生心理紧张,造成连续的练习失误。如学习双杠上的前滚翻或者肩肘倒立时,某一同学没能完成动作,出现了技术动作的失误,后面的同学在进行练习时,就可能连锁反应产生挨摔的恐惧情绪,惧怕进行练习。还有极个别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完不成老师规定的练习内容,曾受到体罚,教师让学生在众目睽睽下受罚,使学生心理留下强烈持久的阴影,使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严重伤害,更损其心理健康,造成这些学生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与厌恶心理,甚至会影响学生终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以上这几个方面应引起体育教师的深思。
还有个别地方为片面追求升学率,砍掉体育课,冲掉课外体育活动,大量增加文化课的学习时间乃至加班加点,组织寒署假补习班等,使不少的学生陷入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中,造成学生体质下降。到大学后,他们仍一头扎在书堆里,不肯走出教室和图书馆奔向操场,成了名副其实的“书呆子”。
不可否认,大部分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还是明确的,男生认识比女生好,并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和指导体育锻炼。这说明他们已意识到参加体育活动能增
强体质,促进智力的发展,弄清了8-1>8的健康储蓄哲理。调查表明,有60%的人喜欢打球,这不仅与汕大的体育场馆设施齐备有关,更与球类项目所具有的趣味性、娱乐性、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有关。进行这些项目的锻炼不仅需要娴熟的球艺,更需要默契的配合;既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也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同时,这些项目本身对克服闭锁心理和孤独的心态也大有裨益。2,人际交往的困惑。调查表明,人际敏感居第二位,占32.6%。进入大学的新生,远离了父母,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和陌生的教师等一大堆问题,常常感到人际交往的困惑。人际交往的困难常常使许多学生把自己封闭起来,变得越来越压抑。不少学生虽然表面上整天在人群中周旋,但内心却异常孤独:有的因找不到知心朋友而焦急;有的为不被理解而烦恼;有的不愿对人敞开心扉却又抱怨别人不能以我为中心而招致别人的反感,自己又陷入苦恼之中。因人际关系问题而引起情绪波动现象十分普遍,女生更为明显。在女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上,人际敏感居首位。体育能否改善人际关系?高校体育在心理健康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呢?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能力相当,兴趣相同(如都喜欢打网球或足球等),除了在学习上作为伙伴外,在体育锻炼方面也可成为好的伙伴。一般说来,二人结伴进行运动的较多,多进行羽毛球、乒乓球、兰排球和足球等运动。学生有了进行某项运动的兴趣,也就会去寻找合适的伙伴。通过锻炼,不仅增进球艺,更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提供了交往和了解的机会。这是因为体育运动中所进行的身体活动,具有和人的日常生活活动不同的特点,不必牵涉更多的其它方面的问题及利益,不必借助于更多的语言为媒介进行交往,可以使他们之间少有戒心,彼此容易接近,产生亲近感。在调查中,有一些学生前往咨询,对老师的影响作用提出质疑。“不知为什么,我一见到他就害怕。”“只要教师走到我身边,我心里很害怕,把学会的动作忘得精光。”女生害怕 “铁姑娘”式的女教师,男生讨厌感情冲动态度粗暴的男教师。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值得体育教师深思,应立即加以改进。可以说,高校体育在增进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相容,培养心理适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高校体育的手段来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卫生
1,适度的体育锻炼。人在受到某种挫折时,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强刺激,从而引起一个兴奋灶使人陷进痛 苦和懊丧之中。如果这时去从事体育运动(最好
是两个人以上的运动项目),就可以转移大脑皮层中的兴奋中心,运动中枢的兴奋就会抑制痛苦中枢的兴奋性,这时候往往只注意身体的运动,而把烦恼抛到脑后,起到转移注意力的作用,有益于大脑活动的调节。
2、利用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促进心理健康。经常进行兰、排、足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的锻炼,在对抗比赛的过程中会让人慢慢地改变孤僻的习性,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团结互助。而参加游泳、溜冰、单双杠、跳马等项目的运动,则会使学生在运动中不断地克服害怕摔倒等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克服和消除腼腆、胆怯和自卑的心理障碍。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跳高和跳远等活动,可克服犹豫、徘徊、优柔寡断的心理障碍,经常锻炼个性会变得坚强、果断。而下棋、打太极拳、气功等运动项目对调节神经活动,增强控制能力,克服急躁冲动的弱点有一定的益处。
3、充分利用体育课的主导作用,促进心理健康。有人作过调查,在体育教学中,师生、同学之间相互交 往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相互了解,相互交往的时间越长、密度越大,越容易产生共同的体验和感受。调查表明,有90%左右的学生对目前学校体育课持满意的态度。体育课与其它学科相比,其实践性十分明显。由于体育运动以群体的形式进行身体练习,学生之间相互接触合作,有利于调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群体教学和练习过程中,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完成规定的身体练习,不仅需要作体力上的努力,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友爱与关心、支持与协助、尊重和信赖、理解与团结。通过身心的不断努力,掌握了动作技术,克服了困难,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自己,也了解了他人,从而获得心理和身体上的双丰收。
体育教学中,当教材难度较大和学习器械的练习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惧怕心理。教师可用暗示调节法消除和缓解学生过度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如可采用暗示语教学法,还可以采用诸如点头示意的恰当表情动作,运用“胆大者带胆小者练习”等暗示教学法。
4、积极参加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哪怕作为一名观众也好。调查表明,当学校(或系班)组织体育比赛时,积极参加占70%左右。说明大多教学生有集体主义观念,关心和爱护集体的荣誉。不管是否上场参加比赛,重要在“参与”,符合体育的精神。在赛场上,可以看到同班同级乃至不同系科的学生,为了观看
或参加比赛,可以抛开平时怨恨、隔阂和距离,一起喜怒哀乐。这种非言语性的间接交流,对于相互理解和信任、合作和沟通等都是极为有利的,而且是重要的。可借助体育竞赛的形式,卸脱平日过重的心理负担,平衡心态,促进人际交流。体育比赛的特点就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观看比赛时,每当运动员不畏敌手,顽强拼搏终于进球(或获胜)的片刻,许多同学都会呐喊、鼓掌、感动不已,仿佛自己也曾经历了一场激烈的竞争。比赛过程的跌宕,使他们压抑着的评判欲和表现欲得以释放。观看运动员精湛的技艺、顽强的精神,使学生积存的失落,悲观烦闷的内心重新得到前进的光明。观看比赛,可从胜利中体会到成功的价值,同时也从失败中得到了人生的经验,树立必胜的信心,让人获得了实现自我的真谛。通过比赛可以给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得到转移,可消除情绪障碍,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而且能培养学生不回避矛盾,敢于面对现实,奋力夺取胜利的良好心理素质,也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形势。调查中表明有90%的学生观看体育比赛时会激动呐喊助威就证明了这一点。
应该看到,还有10%左右的学生对高校体育持否定态度。这一小部分学生限于一天的三点一线,即穿梭于寝室-—教室--食堂,除了上课、读书还是离不开书,对校系班组织的文体活动漠不关心,认为与己无关。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仅仅因为体育课是必修课,才硬着头皮应付,认为是额外负担。这些人不管是在运动场上,或比赛的场地上都很难找到他的身影,究其心理方面,确实存在心理障碍,在体育方面,也可能慢慢变成为 “差生”。有关此方面的问题,还有待于广大的心理工作者和体育教师共同去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 黄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初探
[2] 李世芬.试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现代大学教育.[3] 张海莹.大学生健康心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