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开口说话的研究的论文
一、语文课堂教育的现状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主体是全体学生,教师只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课堂中最佳角色是起到过程的引导和连接的桥梁作用。语文课又是什么?曰听、曰说、曰读、曰写。听老师讲解,说自己的理解,读深层内涵,写心中感想。听与读的最终的目的是要学生有话可讲,有感触可写。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的人,这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主动权,摆脱被动,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探求新知识。要求学生充发表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此而来,就会为语文“有效教学”的开展插上飞翔的翅膀,使学生尽情翱翔在语文的天空,去见识广阔浩淼的世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们都有着这样的诸多困惑。
困惑一:语文课堂的现状是有些学生无论是汇报交流,还是讨论质疑,总是缄中不语,低头干自己的。
困惑二:课堂上总会有那么些同学,没有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以至于被点名提问时,一脸懵懂的表情,不知老师说了些什么。导致了这些同学的课堂效率低下。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没能及时掌握,长此以往,在语文综合学习能力上就出现了好坏优劣之别。
困惑三:即使是有些同学(尤其是语文理解能力较好的同学)对于老师的一些提问内容心中是理解的,也不愿意举起右手,潜台词可能是“不一定需要我来回答,别人也是知道的,让别人去回答吧。”
困惑四:有些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但是却不愿意在课堂上自由表达,只有偶尔能听到那些真正胆大的同学的一些新颖而富有创意的言语。
困惑五:有些语文课堂上还是没有实现角色的转换,老师在唱着独角戏,而学生成为了观赏者,有悖于新课程标准的主张。
困惑六:老师在主张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如何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地位进行正确的估计?如何将课堂的话语权真正地交还给学生?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如何激发起所有学生对于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
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但凡想要教得好的,都是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一套教学方法的,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课堂充满趣味性,还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最主要的是应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下功夫,让学生有话可讲,而且是有话要讲,这样才不会出现课堂气氛沉闷,为了不让语文课堂教学出现教学成果低效化情况,我认为对于让所有学生开口说话的方法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二、激发兴趣,角色转换
语文课堂必须让所有的学生无负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从学生角度来说,发言是最基本的权利,如果不说,不表达,语言的这个功能就无法体现出来。而且,从更高的角度来看,语言是人类文化的根基,说话流利的孩子,表达清晰的孩子,对知识的领悟力比别的孩子要强,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会处在比较优越的位置。我一直认为:语言是心灵的血液。所谓“言为心声”,语言训练与开启心智密切相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不仅要求他们讲真话,讲流利得体的话,讲朴实可信的话,还要鼓励学生们在语言中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智慧与个性,其中偶尔闪现的幽默与机智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灵光。
从语文课堂效率来讲,转变教师单讲的局面,多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有机会用自己的视野去思考、感悟教育生活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在课堂中将“我思”、“我感”大胆地表达出来并与学生共同分享。教师不再是学生的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激活,其思想、观念、主张在课堂中有机会得到展现,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过程,而且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见解的过程,师生双方都有发言权,都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样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启发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从实践的角度看,需要强化教师主体的反思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正因为有了这种思考的空间,教师才有机会对现实的教育现象进行批判性的研究工作,在这种批判中去反思、感悟,并使之成为加快自身专业化成长步伐及保持自身可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在新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学生的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激活,其思想、观念、主张在课堂中有机会得到发展
第二篇: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内容提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动起来。如何做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去感受文本、要让学生主动提问并解答、要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并检查、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在语文课堂上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究五彩缤纷的语文世界,才会不断地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怎样做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呢?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动起来。如何做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亲自去感受文本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选取的都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篇目,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其可读性和趣味性都很强。而且文章的选取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所以学生完全能够读通、读懂。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教师应该甩开臂膀、大胆放手,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亲自进入文本,感受文本,和文本展开对话。通过对话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学生也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并且感受到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且为深入解读文本打好了基础。所以只有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能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生主动提问并解答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学生感受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放弃自己设计问题而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就教材内容主动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时刻要有“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把学生当成语文教学的中心,把问的权利赋予学生。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问,要用微笑和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提问,并且帮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这样做就能够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唤起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把学生真正地调动起来主动去求知。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或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对于难以理解的难点和没有涉及的重点问题,教师应以点拨启发为主,绝不能一股脑儿地把答案抛给学生。学生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自己解决了相关的问题而且还能给教师带来意想不到的启示,甚至是备课中的空白。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更有利于形成一个真正的主动学习的和谐集体,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三、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并检查
长期以来,形成这样一种固定的模式:学完一课后教师就这一课的内容给学生们布置相同的作业,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如果学生做出来的与老师的要求相符合或相近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而且经常会出现因学生的层次不同而照抄作业的现象。如果把课后作业的内容及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决定,甚至把交作业的时间也让他们来把握,学生就会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就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情况布置作业,从而用个性化的作业来弥补学习中的漏洞而且也避免了指令性作业中重复机械的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要设计作业,当然要掌握该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甚至翻阅资料、反复斟酌,而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巩固知识的过程,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在完成作业后,不妨让学生自己分组检查,在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检查与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的过程。
四、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完一课后,就把这一课内容的内在联系挖掘出来,构建出知识网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没有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全盘照搬,其巩固复习的效果并不明显。如果把构建知识网络、巩固复习的任务交给学生,一课学完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自己理清知识点,明确重难点,明确薄弱环节。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把“厚书读薄”,形成一个良好的知识网络,而且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弥补。更为重要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会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
总之,语文新课程呼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在语文课堂上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究五彩缤纷的语文世界,才会不断地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篇: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激情飞扬
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上飞扬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云房子》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和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小鹰学飞》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为了让学生读得的更有感情,我让学生结合体育课刚跑完几圈的感觉来读,孩子把自己跑步的感受和小鹰努力飞行的感受相结合,读懂了小鹰。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猴子种果树》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要有耐心,目标要专一,不能没有主见,要有自己的思想。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老师平时教我们不要固执,要及时听从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次怎么又不让听别人的话了。她的回答激起千层浪,我及时让学生们展开了讨论。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青蛙看海》一
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青蛙和松鼠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一起去看海的决心。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赏识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 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 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 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 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 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 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
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第四篇: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乐于学习
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乐于学习
——赵慧 2011,11,09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乐于学习语文。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喜欢上教语文的你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你得让学生喜欢上教语文的你,然后他们才能“爱屋及乌”地喜欢上语文。所以你必须走进学生的心里,成为他们可信赖的朋友。上课铃响了,刚走进教室的孩子们还没做好上课的准备,教室里乱哄哄的,如果你板着脸孔走进教室,大声呵斥几声,也许,教室里真的安静下来了。但是,学生对你的感情也许也同样“静”下来了。他们更喜欢面带微笑的你,轻轻走上讲台,亲切地环视全班同学,然后和蔼地说:“同学们,你们看,这位同学坐得多端正啊,他早就做好了上课的准备。”相信你这么轻轻地一说,全班同学都早已像这位同学一样,坐得端端正正了,正满怀喜悦地等待着你上课。又如面对班里总有那么两三个不经常完成作业的同学,与其斥责他们,罚他们扫地,叫他们家长来,不如利用课余的时间,把他们找来,故作不相信的样子问他们:“听同学们说,你们几个不经常完成作业,还把字写得很糟,老师不相信,明天开始,你们把作业拿来给我检查,到期中时,比比看,谁完成得好。到时,老师要给最好的同学奖励!”相信这样一来,他们不但及时地完成作业,字也会越来越进步了。
/ 3
孩子需要一种安全的环境,包括身体的和心灵的,如果他们缺乏关爱、支持和心理安慰,心里不安的土壤就会萌发出恐惧和畏缩,轻则无法集中精力学习,重则形成极端的性格。小学阶段,老师完全是学生心中崇拜的偶像,你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情和积极性。你的一个微笑、一个抚摸或是无意的一句表扬,都会给他带来莫大的动力,调动他所有的积极性,愉快地学习。反之,你无心的一句批评或一个眼神,都会使他的积极性大挫,甚至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反感。我想起我上小学的一件事。那时,我上三年级,语数两科都名列班里前茅,一直被老师捧在手心里。一次,上数学课,同桌讲了一个笑话,我忍不住笑了起来,结果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很粗暴地用教鞭打了我一下,这让一直受老师表扬的我很觉丢面子,也很受委屈,从那刻起,我厌恶起这位数学老师,也厌恶起他上的课,甚至连他布置的作业也不愿做,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所以作为老师,千万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内心的冷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一言一行。
二、让学生成为讲台上最棒的主角
我们在讲台上,习惯当主角。其实,孩子是天生的演员,只要有机会,他们都可以成为最佳的男主角和女主角。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的四十分钟,除了正规的教学外,我常把那个被老师们认为是很神圣的讲台让出来,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我让他们上来朗读,让他们上来演讲,让他们上来讲故事„„有时候,有些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我让他们用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
/ 3
我在教《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的时候,讲了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不愿借给李丽,李丽用心地画起了蓝色的树叶。我就找两个女同学上台表演。李丽梳着长辫子,林园园梳着短辫子,我找了班上两个扎长辫和短辫的女孩表演,结果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不但一字不漏地把主人公的话说出来,还能创造性地即兴表演,惟妙惟肖。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整节课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在这种愉悦的气氛中,他们已经牢牢地记住了课文的内容。
为了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我常常假装“糊涂”。在我这位“依赖性”很强的老师面前,同学们变得越来越爱动脑筋了,越来越爱想办法了,从而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践能力更强了。同时他们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从而更乐于学习语文了。
我非常喜欢这一句话:“一个女孩对着大山喊:“我爱你——”大山回答:“我爱你——。”一个男孩对着大山喊:“我恨你——”大山回答:“我恨你„„”这就是回声的效果。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何尝不像这回声,当你把爱注入孩子们的心田,他们的爱就会向你缓缓回流。
/ 3
第五篇: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教育 动起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18-01
传统课堂枯燥乏味、气氛沉闷。一年前,笔者的课堂基本如此。这样的课堂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每节课都有少部分学生上课睡觉,部分学生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后来,笔者有幸参加了县级ms―eepo培训,成为课改成员之一,初步了解了有效教育教学理念,后来又通过各种途径观看了孟照彬教授以及地方专家的优秀教学视频。通过学习,笔者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年来,笔者运用有效教育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笔者从课文朗读、写作教学和文言文教学这三个方面谈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转变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沉闷现象。
一、让学生在朗读环节动起来
在讲授新课文之前,笔者结合有效教育理念认真备课,设计好教案,在朗读这一环节,笔者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其他环节安排的活动相对少一些。学生可选择多种读的方式,有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竞赛读等,让他们读出感情,读懂文本内容。
例如在执教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写的著名山水游记《小石潭记》(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时,笔者在讲授课文之前,只简单介绍作者的背景,便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己扫除文字障碍,自由朗读,接着进行小组竞赛读,评出优胜组,然后让学生进行个别读。接着,笔者出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执教朱自清的《背影》时,笔者让男、女生竞赛读父亲买橘这一片断,看看哪一组最能读出父子情深的感情来。执教老舍先生的《日出》(节选)时,笔者先让全班同学看一段关于李石清和黄省三的对话小视频,然后让学生推荐四名同学上台,分角色进行朗读。在朗读前,笔者告诉这他们在表演时可适当加上神态、动作,台下负责解读舞台说明,于是台上、台下一起演,表演时大家都凝神专注,投入到表演当中。学生在表演中自然体会到人物性格特点。这样的教学,学生乐在其中,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上动起来
作文教学,特别是材料作文教学,是作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作文教学中的难点。如果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交流,学生很难去完成,课堂气氛也会很沉闷。笔者的做法是:首先,给出材料作文的内容,提示学生:“化难为易,把材料作文的题目想象成话题作文的题目,想想你准备从哪个角度去写,写什么,然后安成一个半命题作文的题目或全命题作文的题目。”交代之后,给学生两三分钟时间思考,并让学生把题目写在微卡上(便于交流),写出一个题目。其次,大组内开火车交流三分钟左右,即把刚才自己写好的作文题目交给其他同组的同学看,自己可以看别人的题目,这样的交流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交流作文题目后,笔者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列好提纲,选择写作素材,用十分钟左右独立地进行片断创作。再次,让学生分为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交流刚写完的片断作文。最后,各组选出一篇优秀习作在全班交流分享。课后再让学生整理成篇上交。
在作文教学中,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教师都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既让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展现才华,也让发言的学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及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打开了思路,学生的思维一旦活跃起来,就可以做到一气呵成,下笔成篇。因此,作文教学要尽量让学生大胆地说出心中的所思所想,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动起来
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有多方面的原因,例如文言文课堂枯燥乏味,文言文所写时代与当今时代距离较远,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到比较陌生等,因而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觉得像在“啃天书”或在“念经”。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们有事可做,而不是被动地听课。例如教学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笔者的做法是:先出示任务要求,即让学生从文中找出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然后让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选好任务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在全班交流;在理解分析课文时,笔者出示关于文本解读的四至五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找出答案并进行抢答;在课堂检查古诗词的背诵或文言文的翻译时,笔者也让各个团队自行完成,由各组队长负责本团队的检查工作并上报科代表,科代表再反馈给老师。对个别没能如期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笔者及时了解情况,对其进行个别辅导。这样一来,每一名学生都动起来了。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总之,课堂上只要教师善于调控课堂,多次进行动静转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努力让每名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课堂气氛自然会变得和谐,师生关系也会变得融洽,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活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