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危机管理机制建设设想论文

时间:2019-05-15 12:0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的危机管理机制建设设想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的危机管理机制建设设想论文》。

第一篇:高校的危机管理机制建设设想论文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也是危机事件的高危机构,危机事件如果发生将严重威胁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师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文章分析了危机的定义和来源,高校危机事件的成因,提出了危机事件的管理、预防、控制和处理的原则和措施。

[关键词]危机;管理;校园;控制;机制

一、前言

自九十年代末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高校扩招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校园规模也随之扩大,各种内部、外部的影响因素也使高校校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率较高,在没有完善的应对机制和充分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发事件可能会迅速造成灾难。如何积极预防可能发生的校园危机事件,使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切实保护师生的安全,是当前高校不能回避的问题,特别是学校有别于其他行业,是人群密集场所,也是各种危机易发场所。高校危机事件的发生,不仅对高校正常教学、管理和师生生活秩序造成影响,而且还使高校的形象和声誉受到损害,甚至影响到危机事发高校的稳定、改革和发展。因此,危机管理日益成为高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而高校危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从多个层次构建一整套的危机管理应对机制来保障有效的危机管理。

二、危机管理的定义

按照罗森塔尔和皮恩伯格的定义:“危机是指具有严重威胁、不确定性和有危机感的情境”。而心理学词典将危机定义为: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事件和决定。在危机研究过程中,专家、学者们给危机赋予各种各样的定义。处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或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危机的认识、理解便会不同,从而形成了同源不同形的危机管理理论体系。美国学者鲍勇和陈百助认为,危机管理是一门研究为什么会造成的危机会发生,什么样的步骤或方法可以避免这些危机发生,一旦危机发生,如何控制危机的发展和消除危机的影响的科学。相比下较为准确精炼的就是海恩思沃斯的定义,他认为:危机管理是一种行动的管理职能,它谋求确认那些可能影响组织的潜在的或萌芽中的各种问题,然后动员并协调该组织的一切资源,从战略上来影响那些问题的发展。

三、校园危机

从学校角度来讲,校园危机可界定为由于某种突发事件的出现和爆发而打破学校原有的平衡状态,超出了学校常态的管理范围,要求学校采取特殊措施加以应对的紧急状态。

学校危机的发生可能是人为原因,也可能是自然原因;可能是内部原因,也可能是外部原因。因此,学校危机的产生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其特点如下:

第一,突发性和紧迫性。学校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它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发生的。在爆发之前毫无征兆可言,通常是从一些细小而不为人所注意的事件迅速演变而来的。危机爆发之后,由于其有巨大破坏性,要求管理者在没有经验性知识可供指导的情况下,能够迅速的利用当前的有限资源来应对危机事件,以降低危机对学校所造成的损害,具有时间的紧迫性。

第二,不确定性和未知性。由于学校危机事件演变迅速以及周围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事件变化的影响因素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再加上人类的有限理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决定了事态发展的趋势无法用常规性规则进行判断,所以危机的发展过程难以控制,结果也难以预测。

第三,危害性和破坏性。这是学校危机的最根本特征。危机的产生会导致学校脱离正常轨道而陷入危机的非均衡状态,对学校的发展的一定的破坏性。

四、高校危机管理机制

根据校园危机的定义和性质,建设高校危机管理机制总的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机制建设为框架,横向就是建立建全《校园法》、加大资金投入、组织人员培训,纵向就是从危机决策机制、危机预警机制、危机信息沟通机制、危机恢复评价机制来考虑。通过以上几点的交叉配合、运作顺畅,一个校园危机管理的网络机制就初步建立了。

(一)“横向到边”紧紧相连,互为补充

(1)建立建全《校园法》

1)制定有关校园危机管理的全国性法律

在我国校园危机管理的相关规章还处于空白地带,对学校内成员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只能散见于《憲法》、《民法通则》、《教师法》,这些法律中对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的规定也不具体。很多代表已向人大会议案组提交了上百份关于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的议案来解决校园这一特殊场所中发生的暴力事件。所以,在憲法的指导下,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制定有关校园危机管理的全国性法律,使校园危机的管理有法可依,以保障校园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2)通过立法确定高校危机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

目前高校危机事件的处理一般都由校保卫机构具体负责日常的事务,事发时再成立相应的危机应对临时机构。但是校保卫机构只是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法律并没有赋予其保卫人员的执法权,临时成立的危机应对机构其法律地位也未得到法律保障,这就造成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滞后。所以,通过全国性立法工作制定相关法律,明确规定高校危机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职能地位、权力责任以及经费来源等内容,才能确定这些机构的高度权威性,确保在发生突发危机事件时能够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实施救援;保卫人员获得法律赋予的执法权,才能有效打击违法犯罪,制止扰乱校园秩序的行为。

(2)加大资金投入

在《校园安全法》的框架下,学校应该加大对危机管理的资金投入。在危机管理制度中,校方需要拨出一笔专项资金建立和支持危机管理的组织,使得这个组织正常的运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人员挑选,人员培训,人员协调,人员工作各个方面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所以,为了学校的正常工作,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专项专款是一定要落实好的。

(3)组织人员培训建立高校危机管理小组

组织的人员主要由学校的专门领导小组和学生代表团队组成,如校级领导和学生工作处以及辅导员加上学生会及班级主要负责人。主要的危机管理者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具有危机和危机管理意识。

2、能预测随时可能发生的和潜在的危机。

3、理解具体的危机。

当危机出现时,能迅速反应、清晰评估、快速处理和启动学校应急的系统程序。培训的内容可以围绕校园危机管理的多个方面展开。主要培训内容有:沟通者的交织互联;校内沟通计划和对外沟通计划;危机事件管理;对支持性服务的安排;进一步揭示危机的面貌和特征;对危机计划的评价。在无危机状态中演习突发性危机事件,增强危机管理的高效、迅速、准确。

(二)“纵向到底”环环相扣,高效有序

(1)危机决策机制

具备健全的危机管理决策机制,是高校管理成熟与否的标记。因为危机的发生不仅使高校的正常运转受到损害,更重要的是,如危机处理不当,还会使师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所以高校应加强危机管理决策机制的建设,设立专门决策部门,深入了解引发高校危机的潜在因素,并随时监察可能出现的危机,研究、制定防范措施。一旦危机发生,能迅速、及时、高效地采取应对措施,协调处理危机引发的各种问题。

(2)危机预防机制

建立高效的危机预防机制是有效预防校园危机的发生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以及使无法预防的突发性危机事件带来的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的有效手段。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工作方法上不能很好的适应升格后社会环境对学校发展的要求。所以高校在建立预防网络上面,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几个方面来开展有效工作,构建高效的危机预防网络即:构建信息沟通网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预防网络,建立安全教育管理预防网络。

(3)危机信息沟通机制

危机信息沟通机制是由校内和校外的沟通组成。校内沟通,主要是学校危机管理小组成员之间、学校与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沟通。它是高校组织内部的沟通,它既包括危机管理各部门、危机处理人员之间的信息畅通,也包括所有与危机相关人员(教职工和学生)的信息获取。校内沟通最重要的是及时通报危机事件,凝聚人心,形成一股合力,避免小道消息盛传,稳定情绪,争取师生员工的理解与支持,共同战胜危机。校外沟通,主要是与上级管理部门、学生家长、新闻媒体的沟通。它是高校组织外部的沟通,它是在危机发生后,高校与外部组织(上级管理部门、新闻媒体等)或相关人员(学生家长等)之间的信息互动,一方面向公众披露学校应对危机的态度以及采取的措施,维护高校的形象,另一方面,向有关部门或相关人员寻求物质和精神的支持,共同应对危机,渡过难关。这样的沟通机制,覆盖面广,可以做到信息的通畅、迅速、全面。

(4)危机恢复评价机制

学校要制定恢复常态管理的决策和计划,做好对危机利益关系人的事后管理。其次就是牢牢抓住这个“化危为机”的关键阶段,要重新审视整个危机管理的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在危机已经得到根本控制,需要采取措施缩减危机的破坏程度,尽力把情况恢复到危机发生之前,秩序恢复、设施重建、人员安置、心理平复、独立调查和组织变革。危机事件的善后处理应做到查明危机事件发生原因、查清事件责任、追究事件责任人、整改隐患措施、教育相关人员。做好善后工作。

一、要对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相关预防与处理的全部措施进行系统调查。

二、要对危机事件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三、要对危机事件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综合归类,分别提出整改措施,并做好落实,同时还要组织全体师生总结经验、接受教训。

四、要对相关责任人给予教育和处分。

五、要做好恢复工作,使学校工作尽快步入正轨。

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学校成员可以得到锻炼、积累经验;师生危机意识进一步增强;学校危机管理制度会更加完善,措施更加得力;学校也可借危机事件塑造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因此,如能很好地处理危机事件,做好危机恢复评价,危机事件也会对学校发展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开展危机恢复管理是学校或个人获得新的发展的前提准备。

五、结束语

危机管理中,高校的危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组织管理,决策下达,信息沟通,措施得当以及善后处理等多个方面的机制建立成功与否,关系着高校危机管理的成与败,关系到高校的声誉、稳定与发展。良好高效的危机管理机制不仅是危机成功处理的基础,还可能给高校带来转“危”为“安”的机遇。因此,高校应当充分重视建立危机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潘东良.学校危机的类型.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8月.[2]平川主编.危机管理,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3]薛澜.危机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4]劳伦斯.巴顿.组织危机管理.符彩霞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5]王楠,吴峰.高职院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信息沟通机制研究.理论导刊,2008年第10期.[6]张秋霞,邵作昌.浅谈危机管理中的信息沟通问题.山东电大学报,2006年第3期.[7]解毅.危机管理理论与实务.中国人事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第二篇: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的几点设想

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机制的几点设想

柳 敏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湖南长沙 410200)

【摘要】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的创新,首先是创新观念,它是推行管理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是创新读者服务工作方法和措施,实现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提高,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 管理机制 创新工作 【中图分类号】G252 高校图书馆作为读者进行广泛的社会教育、全面提高身心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新形势下如何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挑战,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和管理机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目前高校图书馆面临着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事业的发展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需求,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和服务质量受到原有计划经济体制运作模式的制约,管理思想、制度和方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职称论资排辈,不问能力高低,“大锅饭”现象严重,没有形成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由此导致队伍素质下降,学术水平整体滑坡,服务对象不满。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向人类提供着越来越多的新成果、新知识,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和管理机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意义深远的变革。积极推行以全员聘用合同制为核心,以单位领导人员为重点的人事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职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升能降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管理机制,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图书馆适应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对知识的需求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良好发展。当然,创新管理机制的实现首先是从思想意识观念的创新。创新管理机制的观念

管理主要是对馆员、图书、读者的管理,是为了达成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操作等一系列过程行为。观念创新是图书馆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图书馆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从传统图书馆服务观念的禁锢中走出来,确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图书馆服务新观念,以科学的管理手段优化图书馆工作,1.1 树立以人为本管理机制的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观念,就是要把以人为中心体现在图书馆服务中,其核心就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给读者营造一个宁静、典雅、宽松的服务环境,使他们能全方位地感受到环境与人的亲和力,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充满人性味的精神家园,能够毫无束缚地自由进入图书馆,从而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文化氛围,包括图书的检索,应注意界面的友好、途径的多样,文献

借阅过程当中服务的态度、方式方法,规章制度执行过程当中的友好、灵活等,让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1.2.明确办馆方向,信守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

高校图书馆重点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核心读者群是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和要求掌握理论基本知识与动手能力的大学生们,图书馆管理的服务重点要倾向那些肩负教学重担、科研重任的学科带头人,对各年级大学生则根据专业方向、学习重点有针对性提供辅导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管理的服务职能,千方百计让图书馆收藏的文献信息和图书馆资源得到高效率利用,千方百计满足读者对图书馆及其文献信息和文化知识的需求。改革图书馆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通过图书馆资源整合和馆员行为规范化,树立图书馆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文献信息中心和社会终身学习基地地位。读者在与图书馆信息传递交往的过程当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要在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以读者为中心,尊重、关爱他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与他们相互沟通合作,建立一种亲切的、平等的、相互的服务关系。同时,图书馆的各项管理服务工作都是依靠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开展的,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奉献精神和负责态度决定着图书馆服务水平,因此,要十分重视馆员的地位与作用。

1.3 推行藏用结合以用为主的构架

传统图书馆在文献资料的管理上是重收藏,轻使用,以藏为主,图书馆扮演的是藏书楼的角色。信息化时代,人们对知识、信息质量本身和与此相对应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图书馆要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彻底抛弃小而全、大而全的闭门办馆观念,打破层级限制和重藏轻用等陈旧理念,坚持开放办馆,以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料。

1.4 紧追网络化数字化现代化服务

图书馆的管理数字化理念,在革新现代技术的同时,强调改变观念,由过去的守业观念向改革创新开放和管理科学、服务社会化等现代化观念转变,强调以读者用户为中心,从传统的文献服务为中心的服务转变到以信息为中心的服务。网络用户将是图书馆数字用户的主要组成部分,走近读者,摸索用户利用信息资源的行为变化,根据其需求多样化的特点提供有深度的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创新管理机制的实践探讨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激励、和领导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机制。图书馆管理机制的创新是图书馆创新的关键和重点,它不仅包含管理体制创新和人才培养,而且包含着图书馆服务创新能否顺利开展。以我们图书馆实践我例,就是试行把聘用制作为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按照精简、效能原则,因事设岗,以岗定人,竞争择优,对图书馆的现有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改

革,人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找到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

2.1.探索创新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以聘用制为核心的能进能出用人新机制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改革的具体做法是按照在岗职工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基础,依法订立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确定聘用关系,并按规定予以鉴证,依照聘用合同规范管理。在科学设岗、明确职责的前提下,根据岗位要求和任职资格条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确定各类管理岗位的上岗人选。一是馆长聘任制。对图书馆行政领导岗位,分别采取直接聘任、招标聘任、推选聘任、考试聘任、委任等形式产生领导人选,并按干部有关管理权限和一定程序予以聘任或备案,并实行层层聘任。推行行政领导任期制、目标责任制、岗位经济审计制。对图书馆党、群人员按照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选任、委任,实行任期目标管理。二是图书馆中层管理人员竞聘制。对图书馆中层管理岗位,按照素质测试、公开竞争、群众测评、组织考核、择优聘任的方法,确定受聘人的工作岗位。对个别特殊岗位可实行竞争聘任和直接聘任相结合的办法产生人选。三是其他职工实行双向选择。

2.2 建立以激励活力、增添动力为目标,按岗取酬、绩效挂钩,工资能多能少的岗位分配新机制

根据“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结合图书馆特点,探索以结构工资制、岗位工资制为主,管理、技术、责任要素参与分配的多元分配办法,扩大单位的分配自主权。一是对不同类型的岗位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等不同分配方法,将职工工资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及成果转化中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挂钩,建立起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机制。二是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职工现有的政策性工资标准作为档案工资,对国家有关政策性工资调整,均仍按规定记入职工档案,作为流动、计缴社会保险费和计发退休费的依据,职工实行收入按单位的分配办法确定,职工实际收可高于档案工资,也可低于档案工资。三是对图书馆工资总额实行包干管理。要在坚持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单位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原则的前提下确定分配办法。

2.3 建立以责任目标考核为手段,能用能待的考核、奖惩新机制

建立目标考核体系是关系到改革是否能落实的重要关键,是岗位管理的主要任务。岗位管理的主要做法是:①馆长与副馆长、各部室主任签订目标责任书,交纳风险金,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决定解聘、续聘。②各部室要将目标责任分解落实,与工作人员签订责任书。③根据有关考核规定,每年对各的工作进行考核,并兑现奖惩。要根据有关考核规定,每年对各的人工作进行考核,并兑现奖惩。要根据和岗位的具体要求,层层落实各岗位的责权利,考核结果作为解聘、续聘、奖惩的依据。

2.4 实行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构建竞争性型管理体制,创造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在重大决策的实施中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民主决策原则,牵涉图书馆的重大事情要及时通报,尊重馆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发言权和监督权,实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让馆员清楚所做的事情是自己决定要做的,这就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任务,增强了馆员的主人翁意识。由于职责体系明确,事有人管,人有事做,工作有方向,办事有目标,检查有依据,考核有标准。做事情程序合理,上下级关系明确,同事间互相帮助,有矛盾能及时化解。

通过对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扬弃和取舍,改革创新建立起一套崭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一方面改革用人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公平、公正、公开竞聘上岗,另一方面管理者要知人善任,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人才队伍中,能力、学识、思维因人而异,及时发现,大胆使用人才,同时还要扬长避短、才尽其用,千方百计吸纳人才,留在人才。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下,要形成各专业、各年龄、各职级人才的有机结合,各种人才的互相协助平衡配合,才能发挥图书馆的整体功能。

通过管理机制创新,笔者所在图书馆出现了三大明显的变化:

一是领导班子年轻化。改革前,领导班子成员实行组织部门委任制,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9岁。改革后,通过委任和聘任相结合,重新选配了馆领导班子,班子平均年龄降到38岁,文化程度也明显提高,都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二是组织机构和中层干部得到精简。通过改革对图书馆的组织机构和中层干部进行了全面的精简,组织机构由原有的7个部门精简为5个,减少14%;部门领导由原有的7名精简4名,减少57%。

三是职工队伍也进一步精干。改革后,职工由原有的24名精减为13名,通过多种途径分流人员11名,减少46%。现在岗人员全部实行了全员合同聘用制。

总之,由于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图书馆各领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激发全馆职工奋发向上,引入激励机制,提高图书馆专业人员接受和执行图书馆各项责任目标的自觉性和实现目标的热情,增进主人翁意识,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不断为图书馆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创新管理机制的方法扩展

鉴于图书馆改革实践,归纳教训,总结经验,应该在以下这些方面深入推进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

3.1 根据图书馆业务范围的拓展变化,调整部门机构布局和设置,明确部门职责和功能体现,提高管理效率以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结合岗位的要求与人才的特点,科学配置人才与岗位,建立崭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在调整机构的基础上定岗、定员、定额推行岗位责任制,实现目标管理。

3.2 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双向选择,打破年龄、资历、学历、职称等限制,特殊人才实行

特殊政策,营造鼓励员工竞争,让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奖勤罚懒,打破平均分配,实行激励机制,按业绩、劳动量、创造性进行合理分配,坚持评聘管理,严格考核,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

3.3 简政放权,责、权、利适度下放,科学合理地划分权限,理顺行政与业务的关系,部门之间的关系。政策扶持、激励、引导和保护是管理创新的催化剂,让馆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利结合,拥有宽松的工作环境和一定的自主权才能使图书馆机构高效运转。

3.4 吸纳大学生参加图书馆管理。高校图书馆可以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通过学生会设立相关组织参与图书馆管理,可以成立代表学生读者的民间组织读者协会,可以建立讨论决定重大读者事务的读者代表大会制度,还可以在图书馆行政业务部门中设置大学生读者管理人员职位,以在决定读者事务时参与决策与监督管理。

总之,积极致力于图书馆管理机制的创新是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在传统基础服务得到加强的基础上,运用图书馆的集体智慧,寻求图书馆服务新的发展空间、拓展新的服务。虽然图书馆的管理机制创新整体还处于发展阶段,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还需要我们去积极的去探索和研究,定位于攸关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就一定能使图书馆在促进社会知识、信息和文化的传播与创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 立.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高效管理机制研究.图书馆,2010(1):116-117 2.王喜和.图书馆人本管理的内涵与特征新论.图书馆论坛,2010(1):5-8 3.李亚鹏.对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的思考.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4):215-217 4.袁明英.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绩效评估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6):77-81 5.唐晓应.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刍议.当代教育论坛,2008(9):76-78 6.陈 雅,郑建明.我国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管理机制研究.图书与情报,2011(1):6-9 7.王立新.让大学生走进图书馆的策略研究.图书馆论坛,2010(1):24-26 8.佟 捷.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改革刍议.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9):105-107 9.余胜英.基层图书馆建设和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图书馆论坛,2010(4):1-3 10.麦淑平,冯志纲.论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的整合.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29-31 11.尚向平.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理性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3):57-58 12.卢恩姿.基于“读者权力”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新思路.图书馆学研究,2009(8):17-20 13.周 涛,周勇娟.面向用户的图书馆管理机制探讨.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2):42-43

第三篇:构建大学生危机管理机制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指出了目前高校学生危机管理的现状,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构建高校学生危机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大学生危机管理机制构建的基本思路,对于完善高校学生危机管理机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危机管理机制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高校招生数量连年增长,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这同时也给各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几年来,一些大学生犯罪案件,如,马家爵事件、清华大学生刘海洋残害黑熊事件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广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大学生危机管理机制的反思和讨论。建立健全大学生危机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一、高校学生危机问题的分类

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可以将大学生“危机问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学生学习危机。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以后,可以说,进入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心中都怀有一股胜利的喜悦。正因如此,很多人都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结果,身负种种学习荣誉的同学们在考试前却不得不为了学习而疲于奔命。进而造成了高校中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状况。

其次,大学生生活危机。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的财政投入有限,大学生求学的资金来源完全靠家庭提供,这样一来,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同学就很难维持一种相当水平的生活。随之而来就是,很多同学为了维持基本的学习生活,不得不进行着大量学习以外的利益性质极浓的工作,甚至有些同学还进行着一些触犯法律法规的活动。在线

第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出现是由多种情况综合影响所导致的,比如个人、家庭、同学、社会等等。如果说是按照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来说的话,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确不容忽视,然而,就心理问题的本质而言,我们却只能说它是心理问题而无须将其上升到危机的高度。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心理失衡而产生的人际问题、社会问题,使我们不得不高度注意这一问题。[1]

第四,大学生人际危机。由于当代大学生中大多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计划生育以后的独生子女,相对来说,他们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征服欲望,自然而然地,在进入大学以后的陌生的人际关系群里无所适从。他们在与宿舍舍友、同班同学以及其他相关联的人的交际沟通中显得很不成熟,疏于考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近一步发展。[2]

第五,大学生感情危机。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入学年龄大都在18周岁左右,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很多人对感情的认识也逐渐由朦胧、暧昧转向理性、成熟,大学生恋爱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但是,毕竟大学生的心理年龄还不是和他们的生理年龄完全适应,所以,面对感情,大学生们理性不足而冲动有余,久而久之,造成了一系列感情危机。

第六,大学生前景危机。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毫末的疏忽就会有被淘汰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个人有再强的能力,也不能保证自己在竞争中有着不可撼动的优越性。由于大学生受过更高层次的教育,他们期望值的攀高使他们不能够理性地看待形势。

二、危机管理的含义

著名的社会学家罗森塔尔在1989年曾提出,“所谓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我国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孙本初认为,“危机是指因内、外环境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对组织生存具有立即且严重威胁性的情境或事件”。

三、高校学生危机问题的预防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的危机管理应首先从预防开始。危机预防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培养危机意识

不管是政府机构、学校领导,还是广大教职员工、学生都要树立危机意识、安全意识。危机意识需要长期不断的灌输和培养,才能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遵纪守法、自觉自为,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最大可能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2、建立健全危机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作为危机管理中预防危机的子系统,是对预警对象、范围中的预警指标这一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获取预警信息,以便评估信息、评价危机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发出危机警报,进行危机预告的重要环节。

(1)预警对象、范围

高校学生的预警对象,可分为群体对象和个体对象。

群体对象包括贫困生、复读生、优秀生、独生子女;个体对象是指具有某些人格特征、家庭教养环境和行为表现偏常的不特定的个人。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境况艰难,他们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无助感以及家人的高期望都会对其心理产生较大的压力,使他们的内心产生冲突、矛盾乃至自责。他们所特有的价值观念、认知结构和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较深的焦虑。而在学校的学习、生活适应中,这种焦虑不仅不能得到缓解,还有可能增加或强化,对其身心发展不利。

(2)预警指标体系

传统的预警方法多采用事件跟踪的方法,现代则更加重视预警指标的方法。预警指标是依据对预警对象(事件、个人)的情况建立一套有监测功能的预警指标体系,并通过预警指标,利用某种理论与经验,分析确定预警对象与危机情势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此进行危机早期预测。

(3)预警信息评估

①危机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指对可能或已经引起危机发生的经济、文化、社会等环境因素的了解、评价和预测。通过对学生所在的外部环境的分析研究,掌握客观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动态,了解与危机事件发生有关的微观动向,从而敏锐地察觉环境的各种变化,保证当环境出现不利的因素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趋利避害。

②预警信息分析。在对信息的分析方面,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任何虚假、失真的信息都会导致因预测不准,又过分偏重而出现失稳的状态。排除虚假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是预警信息分析的重要方面。危机表现为个体或群之间的互动行为,人的态度和行为自始至终影响着危机的发生和进程。因此,确认与危机相关的个体或群体为预警对象,分析他们的认知态度,行为方式特点,根据预警指标,评价其危机的严重程度,才能确定是否进行危机预告。

3、建立健全危机管理体制

首先,组建危机管理机构。设立常设机构,配备精干的管理人员,负责危机意识的培养和宣传、人员的培训、危机监测和预警、危机管理计划的制定、日常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以及危机公关。其次,实行专业队伍与学生相结合以应对危机。一方面提高专业人员的心理素质,做到临危不乱;另一方面通过演练把知识、技能和实践相结合,确保操作准确熟练,万无一失。第三,制定危机处理计划。按照计划做好准备工作,当情况不断变化时,要进行追踪决策,并对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3]

四、高校学生危机的应对原则

危机的应对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面对危机只有沉着应对,巧妙斡旋,才有可能最终化解危机,渡过难关并过重塑形象。处理大学生危机事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维护稳定的原则。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各种敌对势力争夺、攻击的重点,维护稳定的任务相当严峻,因此,维护稳定是高校危机管理的首要原则。稳定压倒一切,无论出现何种事件,都必须从维护稳定的原则出发,要千方百计地防止事态的扩大。

2、迅速快捷原则。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影响大、扩散性强等特征,一旦发生,就不容延误,亟待解决。要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降低其影响,就必须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措施,迅速控制局面。

3、明辨是非原则。高校突发事件类型很多,引发的因素也很复杂,既有正面的、积极的,也有负面的、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处理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同时必须坚持明辨是非原则。

4、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高校突发事件大多涉及到青年学生,更多地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因而处理此类事件应本着教育第一位,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在高校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及时消除因患。

5、人道主义原则。危机在不少情况下会带来生命或财产的损失,舆论界对造成危及人的生命安全的事故或事件尤为重视,甚至加以渲染,因此,危机处理中首先要把救护伤员放在优先地位。[4]

五、启示与思考

高校学生危机管理问题不仅需要各高校引起重视,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大学生自己也学要有相应的措施。

1、政府应加强对危机的调控 www线

作为政府,要注重加大对高校的关注力度,通过政府的努力减少大学生危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例如,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减少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造成的生活危机等问题;通过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以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危机等等。

2、社会应理性对待大学生危机问题

作为社会,要对高校大学生多一份宽容之心。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群体,大学生并不如大众通常所想象的那样有着高强的能力、完美的才华,他们也有缺点,他们也会犯错误,如果他们老是肩负着自己所不能承受的压力,他们又怎么会不产生压力,不出现各种危机呢?

3、高校应加强科学管理

作为高校的管理者,无论面对什么情况,校方都应该站在广大大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毕竟,大学生才是一个大学赖以存在的基础。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就应当具备一种高度的预防心理,做好各种危机事故发生的预案;还应当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及时纠正在同学们之间出现的任何偏颇思想意识;另外,在大学生危机问题的解决上,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性化的解决问题。

4、舆论媒体应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

作为大众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社会意识形态养成。由于大学生们对新事物接受的速度较快,但同时他们并不能够很好地判断获取信息的价值量,所以很容易走向极端。这就需要我们包括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在内的大众媒体做好信息传递中的筛选、纠正工作。让大学生们有一个既宽松又正确的信息接受来源。

5、重视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目前,在多数高校同学间都存在老乡会、QQ群联盟等虽未经学校有关管部门承认,但在同学们中就某些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的非正式组织。在危机管理中,我们应高度重视这些组织的作用,并充分加以利用,尤其是这些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能够引导其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

6、发挥学生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

以学生社团为例,我们曾面向济南、泰安的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泰山医学院等六所高校做过相关调查,在问到“你认为学生社团能够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上发挥相应作用”时,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A.应该参与到学校民主管理中去并能够发挥积极作用:30.73%

B.可以作为一种声音参与到学校民主管理中去:46.88%

C.没有必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25%

D.不清楚:11.46%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学生社团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与热情还是很高的,有近八成的同学于此持肯定态度。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引导,并建立健全参与机制,这必将使我们的危机管理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

7、大学生应加强自我完善

作为大学生本身,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给自己定好位。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不论什么时候都可以以现实的态度面对一切。另外,要多接触外界包括身边的同学、老师,社会上的种种事务。只有清楚地认识了外界才能够更好地认识了自己,从而进一步认识外界、完善自我。

大学生群体作为我国现代化事业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我国的未来,保障大学生的发展空间,就是保障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空间,所以说,我们务必要下大力气解决好大学生危机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郭兰等.大学生心理危机及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解小娟.大学生人际交往危机管理[N].光明日报,2001-5-17.[3]苏宝利、吕贵.高校健全危机管理机制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02.[4]叶国文.预警和救治:从“9·11”事件看政府危机管理[J].国际论坛,2002.[5]纪宝成.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03.曹

[6]汤敏轩.危机管理体制中的信息沟通机制——基于组织整合的流程分析[J].江海学刊,2004.[7]刘建军,朱喜坤.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

第四篇: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论文

【摘要】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对于维持校园安稳,保证校园和谐,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意义。

【关键词】和谐校园;学校危机管理;机制构建

1学校危机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学校危机管理是现代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危机管理就是指那些发生于校内外的灾难性事件而引发的突发性的危害师生生命安全和健康,破坏学校正常工作秩序的事件的管理。这些危机事件的产生根源可能是自然因素,也可能是人为因素。前者如地震、泥石流、洪涝灾害、传染病等,后者如校园暴力事件、食物中毒、学生跳楼、对学生的性骚扰或侵害,绑架,不安全建筑和设施的伤害等等。学校危机管理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学校危机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突发性,所以需要学校管理者当机立断,对于危机事件的反应必须快速。(2)学校危机事件危及管理者或者学校的根本利益和核心价值,事态的发展和管理的后果很难预料,这就给学校的管理者带来巨大的压力,容易造成失误,从而使学校危机事件的影响很容易进一步扩大。(3)校园突发事件的管理还有明显的不可逆性。学校危机一旦发生,要求管理者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重大的决策和反应。因此一旦做出决策就要迅速地布置下去,而且没有太多时间去验证其正确与否,因此说它是不可逆的。

2学校危机管理机制构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

2.1稳定学校发展

学校危机带来的危害会严重阻碍学校的发展,而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可以把这些危害降到最低,经过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处理,一个学校能迅速地从危机的阴霾中走出来并且快速的回到学校的正常生活中,一方面对学校起到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2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学校危机事件的危害多种多样,如果处理不及时,危机就容易扩散出去,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一方面是为了处理危机事件带来的危害,而另一方面正是为了寻找危机发生的源头,争取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危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3促进法律体系的完善

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要求国家对校园安全高度重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供专门的法律保障,从而促进和完善专门的法律体系。

3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缺失的原因

3.1缺乏有效的危机管理预警机制

在现实中,虽然各学校都有自己的一套危机预警机制,但往往因其科学性不高,以致校园管理者在面对危机爆发时,往往手足无措。面对迎面而来的学校危机,管理者只能依靠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处理,这就大大降低了危机管理水平,造成更大的危害,这也是近年来学校危机事件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原因。

3.2学校危机管理中危机教育机制的缺失

由于教师学生对学校危机管理机制构建认识的不足甚至对学校危机的轻视,以致在面对危机时显得惊慌失措,从而导致危机进一步扩大。

3.3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

对于学校危机管理,至今没有专门的法律进行规定和保障。面对学校危机事件时我们只能从《宪法》《教育法》《刑法》等一般法律中找到一些通用的规定用来应对学校危机,这就有可能导致危机管理机制构建的随意性。

3.4学校危机管理机制中恢复评价机制的缺陷

一些校园管理者认为学校危机中快速应对及时处理才是最重要的,往往忽略了危机过后的心理恢复等善后工作。学校危机的发生不仅会对学生校园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失,而且更会对危机中受害者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创伤。我国现有的学校危机管理机制构建往往会忽视这一方面。比如在我国很多学校虽然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是很多时候都是摆设,一些心理教师是由其他老师兼任的。很多人在危机过后没有重视自己的心理问题,或者是刻意回避自己心理问题,也会影响学校恢复评价机制的构建。

4完善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的对策

4.1完善学校危机预警机制

一套好的危机预警机制有利于学校快速有效的收集危机信息,加快应对的速度,减少应对危机的成本,提高危机管理的效率。要完善学校危机预警机制,首先需要建立危机预警小组。其次,树立学校管理者和学生的危机意识。管理者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着一颗警觉的心,坚持以人为本,把师生安全放在第一位。

4.2建立和完善学校危机应对机制

建立一套良好的危机应对机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1)提升管理者能力。管理者应该首先熟悉专业知识,其次管理者应该通过模拟演练,不断锻炼自己的应对能力。(2)提高组织反应速度。危机应对的首要原则就是“迅速反应,有效应对”,在危机发生的瞬间,要第一时间掌握危机的信息,第一时间到达危机发生地点,缩短危机发生与采取措施的时间差。(3)合理分工。避免组织结构臃肿和功能重叠,避免出现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的情况。(4)建立有效快速的信息渠道。我们在建立危机应对机制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信息的作用。不仅要保证在平时信息的快速流通共享,更要保证危机发生时,信息能够迅速传递。

4.3完善法律体系

有了相应的法律体系保障,才能调动校园管理者对机制构建的积极性,一旦有任何学校危机发生,管理者可以更好地进行应对和善后处理,真正可以做到有法可依。

4.4健全学校危机恢复机制

学校危机恢复机制的构建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善后处理机制。危机过后的首要问题就是对受害者进行安抚,但对受害者的安抚不能仅限于在身体财产,还要重视受害者的心理恢复。第二、恢复重建机制。管理者应该根据现实情况一步步取消在危机发生时采取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并且通过掌握的信息对危机中造成损害的各种资源进行恢复,让学校回归正常的生活。第三、形象重塑机制。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危机,都会给学校的声誉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学校在危机过后应该迅速作出应对,首先对造成的损害,学校要尽量弥补。其次校方应该在危机过后吸取教训,改变策略并且通过各方面的媒体发出声明,充分表明自己的诚意,重塑自己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刘巍巍.学校危机管理的内涵、基本原则及应对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校学报,2010(09):141.[2]高亢.高等学校危机管理机制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2(09):25.

第五篇: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探讨论文

一、引言

在高校财务资源日益增长的情况下,高校财务管理需要进行有效的科学化、创新化发展,从观念到机制,管理工作的难度有所提升。面对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方法来进行创新改革,以顺应时代背景的发展需求。

二、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的意义

第一,顺应市场经济发展。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财务管理受财政经济影响。其一,高校教育并非义务性质。社会形势的发展使高校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逐渐被人们接受,高校财政资源有所提升,另外,高校所获得的相关服务费用也有一定增加,因此高校财务方面变化加大,管理体制的创新迫在眉睫。《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推行,为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指明了方向,对相关单位部门管理进行合理配置与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其二,满足高校后勤社会化需求。随着社会进步与改革,高校的后勤部分逐渐走出原有的高校行政机制,具有了自主经营性质。这对高校财务管理机制也是一种考验,表面上的分离导致实质中财政与权力混淆不清。后勤部门的独立用人、资金调用等对高校财政管理都有一定的影响。第二,满足科学发展观要求。教育部有关领导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求对高校管理有效加强,并将其财务管理放在首要地位。包括对经费流通的监督、投入所带来的收益等等。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配与改善,研究分析学校自身存在状况,并加以解决,以推动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财务环境的改革发展下,想要更好地适应变化,高校财务管理机制从全方位进行了综合性改革,但在目前一些高校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改革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管理监督机制缺乏系统性。由于高校接受国家投资,但却执行独立的资源人力管理,并没有承担有关的责任制度,因此对财务资源的管理与监督还不到位,对高校财务管理机制改革造成一定困扰,减弱了相关的创新性。[1]第二,管理体制科学性需要增强。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体制上执行的制度对学校财务部门的财权责任分担造成一定的矛盾性,财务部门所承担的职责模糊不清,使财务管理机制无法有效合理的进行,缺乏一定的科学性。[2]第三,缺少财务管理的评价体系。评价系统是对财务资源利用效果的具体分析,可以对学校各项财产的去向与使用进行合理考察,并且及时采取对策进行优化改善。但目前一些高校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学校自身经济效益造成一定影响。[3]第四,管理人员素养还有待提高。在高校财务管理的创新中,财务工作人员的个人素养对财务管理水平有很大影响。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是一些高校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由办学国模的扩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招聘与培训工作没有很好的落实导致的,从而营销到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

四、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的相关对策

第一,构建合理的监督制度。在高校的财务管理机制创新中,首先要构建合理有效的监督制度,其中包括对财务制度、监管体系的完善、相关机构执行力的提升等等。从内外两方面来进行有效机制的实施与控制,建立与当地政府、社会大环境三者之间的监督与互动,来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创新性,同时也为高校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第二,提高财务管理科学性。以财务管理的观点分析,对于资金的流动管理比盈亏状况更要关注。例如将信贷资金规范到财务预算的管理当中去,建立全新资金平衡的财务关系,在预算制度中注意科学合理性,提升其真实性,将预算与高校的未来发展相结合,保证高校资金的稳定与安全。另外,对高校原有会计机制进行改革,可在原有基础上增设科目,来巩固高校财务资金稳定性,同时提高其核算的科学性。第三,完备财务评价体系。高校财务的管理机制离不开整体性的评价体系,需要按层次满足动态需求,将绩效与风险评价摆在基础,全方位角度进行高校预算以及资金最终使用效益评价为中心,制定相应的最终评价目标,用以推动高校财务管理的全面改革发展。包括:高校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分析、最终运营绩效指标的评价分析、高校财务未来发展潜在能力的评价分析、加强高校各部门资金分配与效率的评价分析、财务部门对外投资的收益评价分析以及社会效益的相关评价分析等等。第四,高校财务管理团队的能力提升。对于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对其进行政治素质及职业道德相关的教育。督促其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与加强,提高个人思想政治意识与观念。将维护财政纪律放在首要位置,服从相关法律法规,将诚实守信、恪守原则作为工作基本,担负起财务服务的工作职责;其次,对其业务能力的培养与加强。通过学习增强其科学管理财务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参与到部门各项管理工作当中去;最后,要实行相应的制度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规范。定期对其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工作绩效进行评价与考核,并实行相应的奖惩制度。

五、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作用于意义的简述,深入讨论了如何改善高校财务管理机制创新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为阅读者带去一定的参考与帮助,使阅读者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可以对相关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参考文献:

[1]刘要军.浅谈高校财务管理新观念与机制创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2]王旭林.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探析[J].财务管理,2009.[3]杨子辉.论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

下载高校的危机管理机制建设设想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的危机管理机制建设设想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危机管理措施的论文

    一、危机与危机管理高校危机管理隶属于公共管理,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机动性强的管理过程。主要指组织或个人针对当前或潜在的危机,于事件发生前后,采用科学相应的措施,调集资......

    企业公关危机事件管理机制

    企业公关危机事件管理机制(范本) 本建议旨在协助企业规避品牌风险, 提高品牌传播活动中对紧急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一、危机事件定义 危机事件是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机制研究论文

    1前言结合安全管理机制对工程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建立先进的逆向保险激励机制,即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未发生安全事故,施工企业可以获得奖励资金;如果发生事故,施工企业支付赔偿金。......

    高校德育管理机制的理性思考论文五篇

    摘要:道德品质包含着道德认识、道称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要素。道德教育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道德知识的讲授、道铆情感的培养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三方面的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

    高校工会建设论文 高校工会论文

    高校工会建设论文高校工会论文 浅析如何发挥工会在高校凝聚力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工会做为高校凝聚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应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高校的凝聚力建设。 关键词:工会......

    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机制建设研究论文[范文]

    当前,我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制度的构建虽有所突破,但整体来看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一些试点城市的政策依然处于长时间的酝酿争论之中难以出台,有的城市虽然出台了政策却依然停......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普及各个领域。网络不仅是一种向外界发布最新信息的渠道,也是人们发表意见和建议的平台,而人们在这一平台上发......

    高校危机管理3.15

    高校危机管理探析吴淑娴,江兰兰1 21.三峡大学政法学院,湖北宜昌,中国,4430022.三峡大学政法学院,湖北宜昌,中国,4430021.Shuxianwu@163.com 2.jianglanlan2004@163.com【摘要】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