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校园围棋文化多元构建的实践和思考

时间:2019-05-15 04:1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对校园围棋文化多元构建的实践和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对校园围棋文化多元构建的实践和思考》。

第一篇:我对校园围棋文化多元构建的实践和思考

我对校园围棋文化多元构建的实践和思考

浙江省诸暨市店口一小 何铁勇

多元文化是历史的必然,校园文化亦如此。围棋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融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精髓,自进入学校以来,特别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新课程改革以来,围棋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校园围棋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的生机勃勃、灿烂绚丽,多元的围棋文化最终都体现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上。

我来自西施故里浙江诸暨,从88年开始从事学校少儿围棋教学,目前主要负责我们店口第一幼儿园和店口第一小学的围棋教学管理工作,这两所学校开展围棋教学也有相当的一段时间了,围棋氛围浓郁,师生同乐棋中,校园围棋文化特色显著、多元发展,被命名为浙江省特色学校。下面我就“校园围棋文化的多元构建”这一话题与大家交流。

一、竞技围棋文化

竞技围棋是必须的,是很多学校引入围棋活动的其中一个切入点和敲门砖。1988年,我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偏僻小山村的小学工作,开展围棋教学只是为了补充学校体育活动的不足,教学的动力全部来自自己的执着和孩子们的热爱。而一年后的诸暨市首届少儿围棋赛,我校围棋队出人意料地夺取冠军,引起了上级部门的关注,进而授予了“诸暨市少儿业余围棋学校”牌匾,致使我的围棋教学绵延至今。

任何学科都有其应用技术部分和基础理论部分,只注意应用技术而忽视基础理论,这一门学科纵然一时能够得到很大发展,最终将难免受到限制。围棋也不例外。竞技围棋是校园围棋文化中的地位很重要,但绝非主流,也绝对不能成为主流。学校围棋只能作为其中的一种育人工具,绝非围棋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否则就违背了学校发展素质教育初衷。其实,对于放弃文化和学业的做法,中国棋界高层并不赞同。中国老一辈著名棋手、前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在2009年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期间不无担忧地说:“当前是中国围棋发展的大好时机,但绝大多数年轻棋手专攻棋艺而放弃学业的做法,是中国围棋发展的一大隐忧。”定段赛上通过骨龄测试来限制一部分人参赛的做法虽然饱受争议,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二、活动围棋文化

活动是开展围棋教学的灵魂和载体,只有让孩子们多角度、全方位地参与各种围棋活动,才能让围棋的生命力不断延续。我们每年都设有固定的围棋活动栏目,除了传统的班级围棋赛、全校争霸赛、升级升段赛外,2002年以来,我们在每年的五月份开设了“围棋文化月”活动,内容设置了“我的擂台我作主”、“我与围棋征文”、“围棋小报我设计”等,许多优秀征文刊登在《围棋天地》、《围棋报》等专业刊物上。重头戏是四年级组的“围棋知识现场竞赛”,四年级每班四名代表组队参赛。现场竞答通过校园闭路电视,让全校 36 个班,1800 多名学生同时观看比赛。此外还设置了场外题和场外幸运观众,充分调动场外观众的参与积极性。通过“争先恐后”、“谁与争锋”、“争分夺秒”、“纸上谈兵”等初赛关口后,留下了四个实力相当的队。接下来的“独占鳌头”、“智力陷阱”、“手脑并用”、“落子无悔”这些精彩环节使现场气氛愈发火爆,最后是火药味十足的“巅峰对决”,四个代表队各派一名“高手”上阵,参加“吃子棋”大赛,计算总分排出名次。

三、场地围棋文化

场地围棋文化是校园围棋文化最外在的表现形式,包括了“橱窗文化”、“走廊文化”、“草地文化”、“班级围棋角文化”等,全方位展示围棋文化的魅力。

走近店口一幼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席地而作的硕大围棋盘和倚墙而画的快乐对弈图,墙根摆放着一些用废旧小轮胎制作的黑白围棋子。草地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五颜六色的棋盘,是用废旧轮胎填充水泥制成的,幼儿园的老师们把它叫做环保生态围棋。楼梯和走廊的墙上,布置了卡通围棋图案,生动而有趣。两个专用围棋教室,棋桌、棋具、棋书、挂盘、多媒体设备、空调,一应俱全,设施一流。每个教室都设置了“快乐围棋角”,充分释放孩子们的快乐细胞。

店口一小的荣誉墙最是醒目,“益智·养德·尚美·怡情”八个大字端放中间,“中国首届国际围棋文化节围棋知识竞赛团体冠军”、“浙江省育苗杯围棋赛团体一等奖”、“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绍兴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金灿灿的牌子展示着围棋教学的累累硕果。橱窗、走廊上布置的是围棋发展历史、围棋经典格言、当代国手风采,还特别把获得各级比赛冠军的照片摆在其中,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身边楷模。

四、家校围棋文化

在我们店口,家长和教师不是围棋文化的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店口一幼的教师人人都会下围棋,学校要求教师们担当起启蒙者的角色,协助围棋教练开展围棋教学活动。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一次教师围棋赛,给教师评定相应的段级位。不定期对教师进行围棋知识和裁判知识的培训,共有21位教师获得了国家三级围棋裁判的资格证书,这是很少见的。自2004年以来,店口一小成立了“青年教师围棋研修班”,要求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围棋教学培训,并要求受训教师每学期上两堂围棋文化课,目前学校拥有国家一级围棋裁判1名,二级裁判2名,三级裁判6名。老师的积极参与,更好地推进了学校围棋文化建设。

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我们店口围棋教学的另一风景线。在店口一幼的开学公告中,建议家长参与围棋活动,了解围棋知识,下亲情围棋,与自己的孩子的棋盘上沟通交流,共同感受围棋的快乐。学校欢迎家长旁听围棋课,观赏孩子们的围棋比赛,并适时组织亲子围棋。

五、社会围棋文化

我这里所说的“社会围棋”,是指与本校以外的棋手进行交流,形式主要是“走出去,请进来”。

组织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的比赛,都是些常规性的活动,这里就不再展开。我们就请进来、在当地举行的社会围棋活动做些交流。2001年,我们与马晓春九段的母校嵊州鹿山小学结成围棋联谊学校,小棋手们定期互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3年以来,我们店口陆续承办了五次诸暨市少儿围棋赛,日益扩大围棋在我们当地的影响力。1994年,我们店口的一位企业家出资赞助了“店口少儿——成人精英对抗赛”,店口西何完小少儿围棋集训队和店口围棋协会围棋队全面对抗,活动的成功举办在当地引起了轰动,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我们还和诸暨市城区学校围棋队的孩子举办“城乡棋童手拉手”活动,增见识,长友谊。2007年9月,日本高知市前川种苗会长前川颖司(日本业余6段)率领考察团专程来诸暨店口访问,原中国专业棋手孙志刚三段陪同考察。日本友人团一行考察了店口一小、店口一幼的围棋教学状况,并与孩子们开展了多面打指导。孩子们通过这多种形式的社会围棋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交流棋艺,学会沟通,经受磨练,锻炼心智,启发人生,获得学校教育所不能得到的素质提升。

六、课程围棋文化

围棋成为一门正式的学校课程,这是我们围棋教学工作者几代人的梦想,但却始终徘徊在课程之外,只能以兴趣课或活动课的形式存在,“琴棋书画”中的“棋”明显地低人一等。

但时来运转,五年前开始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给围棋进入课堂带来了机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同时提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这说明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正朝着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的方向发展,朝着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方向发展。围棋成为国家课程须假以时日,目前应该没有可行性,但开发成为一门校本课程却正是时候。

从1993年以来我们就在围棋课程的开发上做一些尝试,编写一些校本资料,把围棋作为体育活动全面开课,直至2004年以后,编写了《围棋课程标准》(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科研论文评比特等奖),并正式出版围棋校本教材《围棋》。为推进围棋课程文化的发展,我们相继开展了“围棋教学与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小学围棋活动课教学研究”、“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等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获得了省市一等奖,其中“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还获得了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科研论文评比特等奖,并发表在《教育科学》。“围棋教学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探索围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围棋课程的教育价值”、“我的围棋课程观”等发表在《浙江教学研究》、《现代教育科学》、《围棋天地》等刊物,并在全国获奖。

各位同行、专家,围棋文化多元发展是一个方向和趋势,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以上所述只是我们的一些实践和体会,所分的文化类别未必科学精细,可能有交叉重复,也可能不符合逻辑,但只要坚持一点就不会错,就是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有利于完善孩子心智模式的、有利于提升孩子素质的,我们就大胆地去尝试,去实践。

第二篇:寝室文化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寝室文化构建的实践与思考(2007-04-18 20:08:11)转载

摘要:寝室文化是指在寝室这一特定环境中,由住校生在生活领域的相互作用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产物以及创造过程的总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创设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化氛围是寝室文化构建的目标。加强基础建设,深化实践活动,注重调查研究是寝室文化构建的有效途径。寝室文化的构建能规范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寝室文化构建的再思考,是寝室文化顺应新形势、发挥新功能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寝室文化 构建 成效 思考

一、寝室文化构建背景

(一)背景

我校创办于1988年,当年在校仅有3个教学班120名学生,其中住校学生80余人。当初学校基础建设尚未全部到位,学生宿舍也在建设之中,教学条件相当简陋,学生上课与住宿就在同一幢楼,以教室为寝室。由于住校学生少,所以管理也较容易,没出现较大的问题。学校发展至1992年,住校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增至300余名。学生宿舍开始启用,12名学生一个寝室,较以前住宿条件有较大好转。随着住校生队伍的迅速壮大,住校生的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一是卫生习惯差,对公共卫生不关心,个人卫生不注重;二是生活习惯差,物品存无定所,放无规矩,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懂得关爱自己,更不知如何尊重他人;三是寝室文化差,寝室除了床位,徒有四壁,十个寝室一个样,单板划一,一些不适合中学生的低级文化开始滋生,抽烟、喝酒的有了、谈情说爱的有了、偷东摸西的有了、拉帮结派的有了、打架斗殴的有了„„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仔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学校最先试行的管理办法,就是利用军训的成果在寝室中尝试“军营式”管理——也即寝室文化的雏型。经过一年的军营式管理,收到了良好效果:寝室窗门洁净了,地面干净了,物品存放有序了,许多不良行为有了明显好转,学生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学校的这一管理也成为当时职业学校的一个亮点,受到了来访者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住校生数量的继续增加,军营式的管理效能不再突显。学校及时研讨这一现状,提出了在寝室管理中抓好物质与制度层面建设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文化层面的建设。1995年,寝室文化的构建在我校全面铺开,一个个体现室员文化、张扬室员个性、蕴含室员生活的文化寝室孕育而生,寝室管理的效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并建议将这一做法推广,来访者络绎不绝。寝室文化这一管理模式效能的显现,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将其列入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抓不懈。学校发展到现在已有48个教学班、2600名在校学生、1800余名住校生的办学规模,学生

毕业了一届又一届,住校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我校的寝室文化的良好传统不仅没有褪色,而且在改革创新中成为学校文化的积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良好育人功能,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寝室文化的界定

寝室文化是指在寝室环境中,由住校学生在生活领域的相互作用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产物以及创造过程的总和,就其表现形式和内容看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艺术文化等,一般包含以下四个层面:一是物质文化层面,主要指寝室中传播特定精神文化的某些物质载体,这些物质载体又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是寝室文化构建的基础。二是制度文化层面,是指寝室管理中的各种要求、规范和章程,是寝室文化建设的具体化要求和规范化措施,是寝室文化构建的保证。三是活动文化层面,是指寝室管理和建设中开展的各类活动,是寝室文化构建的载体。四是意识文化层面(即精神文化层面),是指在寝室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室员头脑中逐步形成的意识,观念体系,诸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标准、人际关系等,是寝室文化构建的核心。

二、寝室文化的构建

十多年来,在学校党政的重视和支持下,在政教处、团委等部门的积极组织和推动下,广大住校生发挥寝室文化主体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寝室文化的建设,在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中,创造出了健康向上、丰富多彩而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寝室文化。

(一)加强基础建设

1、良好生活设施是寝室文化构建的物质基础。学校在生活后勤的建设中,采用市场化动作理念,吸纳民间资本2600万元,建造了学生公寓等生活服务设施,为住校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区绿草如荫,四季花卉芬芳吐艳,“临风园”风景别致,环境舒适宜人。寝室楼设计新颖,布局合理,适合学生群体生活。安全设施齐全、禁示标志明显,体现人文关怀。学生寝室8人一室,宽敞明亮,生活、卫生设施齐全。寝室走廊名人字画和学生书画作品贴挂有序,走廊文化凸现。良好的生活设施和宜人的居住环境,都为优雅、文明、进步的寝室文化构建奠定了良好基础。

2、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寝室文化构建的有效保证。健全合理的住校生管理制度,不仅可以规范住校生的行为举止,而且更有利于理顺对全体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路。我们结合寝室文化构建的需要,提出了“洁、静、雅、美”的寝室建设目标。“洁”是指寝室及室员达到清洁卫生;“静”是指室员在寝室保持相对的静态,做到必要的安静;“雅”是指室员待人接物、言谈举止文雅大方,寝室布置雅俗共赏;“美”是指美化寝室,布局美观大方,美化室员心灵,人人争做心灵美的使者。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制订并逐步完善了一系列的寝室规章,如《住校生管理条例》、《寝室一日常规》、《寝室公约》、《文明寝室标准》、《文明楼层标准》、《寝室长会议制度》、《文化寝室评比标准》等,健全的规章制度为规范管理提供了依据,为寝室文化构建提供了保证。

3、加强住校生管理员队伍建设。管理员队伍是住校生寝室生活的组织管理者、生活指导者和规范监督者,是寝室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在多年的实践中,已逐步形成了校长室领导下,政教处全面负责的领导体系,建立了一支由政教主任、政教员、生活指导老师和学生会生活部成员组成的寝室管理员队伍。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和各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形成了齐抓共管、各司其责的良好格局。

4、美化寝室环境,发挥“以美育人”的功效。优美的环境不仅能使人身心愉悦,促进健康发展,而且能发挥出教育人、引导人、陶冶人的良好作用。良好优美的寝室环境对住校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美化寝室环境的实践中主要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美化寝室显性环境的建设,也即硬环境的美化工作。一方面,我们继承军训的优良传统,在内务管理上加强规范创设整齐美。要求住校生生活用品放置做到成一线、朝一向、排一列,整齐划一。内务管理上的严格要求,旨在培养、锻炼和提高住校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克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习惯,改变懒散、拖沓、杂乱无序的生活作风,使学生逐步养成讲卫生、爱整洁的好习惯,形成张驰有度、节律有序的好作风,让学生受益终身。另一方面,我们在居室环境美化上做文章,展示个性美。学生们能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专业特色和一技之长等,以整洁优美、布局合理、设计新颖和风格独特为标准,独具匠心地精心设计自己温馨的家园,充分体现青春年少张扬的个性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了寝室文化亮丽的风景线。

二是美化寝室隐性环境的建设,即软环境的美化。在寝室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由于室员构成的素质参差不齐,稍有懈怠,就有可能给消极的思想、言行提供滋生的土壤。因此,我们总是坚持想在先、走在前,及时了解和掌握住校生的思想变化及舆论倾向,利用寝室管理员队伍,通过集会、学习讨论、个别谈心、检查监督、先进评比等多种途径,加以正确的引导。坚持防微杜渐、扶正祛邪,倡导团结友爱、和谐民主、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激励和影响全体住校生。启发和引导学生要学会交流,并自觉遵循人际交往的原则(即:一要热情待人,真诚相见;二要尊重他人,注重礼貌;三要积极主动,讲究信用;四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五要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六要加强交往,密切联系)。逐步建立和谐、民主、关心、合作的人际关系,净化、美化和优化寝室的软环境建设。

(二)深化实践活动

在寝室文化建设中,我们坚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各类评比、参加社会实践、组建社团小组、开展健康教育等活动,丰富住校生生活,充实寝室文化内涵,提高寝室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技能性竞赛和优秀评比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坚持期初有计划,期间有检查,期末有总结。做到计划周密,注重操作性;检查细致,增加指导性;总结全面,坚持激励性。一是抓常规活动。在常规活动中我们坚持日检查、周公布、月小结、学期总评的方法加以实施。认真做好早操、内务整理、寝室卫生、就寝纪律等方面的日检查工作,以周为单位张榜公布一周检查情况,并纳入学校五项竞赛。坚持做好寝室常规工作的每月小结,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并将月成绩纳入班主任月考核。每学期做好寝室常规工作总结,评比文明楼层、文明寝室、优秀寝室长、优秀室员等各类先进,树立先进典型,表彰优秀学生。二是抓文体活动。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我们经常性地开展以寝室为单位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如球类比赛、棋类比赛、书法、绘画、演讲及专业技能比赛等,活跃住校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三是抓特色活动。我们每学期都安排一次文化寝室评比,内容包括寝室的美化、内务、卫生、寝室成员的遵纪守规情况、寝室的文化特色等诸多方面,全面衡量寝室的文化与文明程度,以提升寝室文化的内涵,形成寝室文化的特色。学生们都能按照学校文化寝室的评比标准,结合室员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专业特色,对寝室进行设计与布置,一个个设计新颖且富有特色的文化寝室呈现在我们面前,如“温馨小屋”、“足球世界”、“书

香园”、“财经之家”等。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校园精神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审美能力和思想境界,陶冶了情操,形成了健康活泼、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在抓好校内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寝室文化的外延,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清洁卫生大行动,参加社区的纳凉晚会,协助社区搞好文明社区知识的宣传和讲解,联系社区困难家庭开展扶贫帮困或帮教,深入社区宣传学校,并邀请社区居民参观学校寝室文化建设成果。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为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为学校寝室文化的构建拓展了空间、充实了内容。

3、组织社团小组活动。社团活动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好形式。学校牵头,组织了消防应急小分队,开展消防知识学习与宣传,寝室消防设备设施的定期检查,检查生活区的消防隐患,参加消防技能的演练等活动。此外,学生还先后组织了爱校服务小组、卫生督查小组、纪律巡查小组等,学生自愿参加,教师主动参与指导,小组定期开展活动,为寝室的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社团小组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同时维护了住校生的良好秩序,为学校寝室文化的构建注入了新的力量。

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校设有心理辅导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我们结合青年学生特殊的成长阶段和住校生特定的身份特征,聘请教育经验丰富、学生工作出色、接过心理辅导专职培训、持心理辅导上岗证的教师担任心理辅导老师,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疑虑和心理障碍,取得了良好效果。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使寝室文化建设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三)注重调查研究。

在寝室文化建设十余年中,我们通过座谈交流、个别访谈、实地察看、学生问卷等多种形式开展寝室文化构建的调查与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寝室文化建设策略,使寝室文化在建设和发展中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融合学校教育管理,体现学校特色。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能发现存在的问题,纵观发展的态势,调整建设的方略。在管理队伍建设中,我们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组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队伍,改教师管理为教师指导,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在基础性设施上,学校引进民间资本改善条件,给学生创设健康生活、快乐成长的良好物质环境。在制度建设中,我们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改革陈旧落后的体制,发挥制度在管理学生、教育学生和服务学生中的作用。在活动实践中,我们研究青年学生的特点,结合校园生活的实际,使活动贴近学生,适合校园,迎合潮流,不断创新。寝室文化的调查与研究,使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充分预见建设中的困难,总结成功经验,落实改进措施,为寝室文化建设有序、有效开展提供了保证。

三、寝室文化构建的成效

(一)健全的寝室制定,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寝室是透析其居住人群素质的窗口,是开拓者每天的起点,是远航者憩息的港湾,是求智者智慧的基地,是高中学生最值得回忆的部分之一。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区各个乡镇,有的学生是第一次过集体寝室的生活,大家的脾气、性格各异。为了达到“洁、静、雅、美”的寝室建设目标,在一系列寝室规章的约束下,在寝室管理员队伍的管理下,我们的寝室成员在短时间内就适应了寝室生活,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每个寝室的卫生、物品的摆放、纪律等情况及时公布,计入五项竞赛成绩,各年级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氛围。有的学生在初中所形成的,如抽烟、喝酒、赌博、乱扔纸屑、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在这里得到了改正,家长反映学生进了我校后仿佛变了一个人。寝室文化的构建,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保证。

(二)创建文化寝室,陶冶学生情操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温馨、健康的环境将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每学期都进行文明寝室的评比——最整洁寝室、最具文化氛围寝室、最时尚寝室、最动感寝室、最具学园特色寝室、最具个性寝室等。“整洁、文明、健康、和谐”的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寝室环境将促使学生从中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负责;促使学生逐渐具备现代青少年健康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有学生说,清新、素雅、温馨、富有个性的寝室生活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向往、寝室不仅仅是我们睡觉的地方,它更是同学们学习之余身心调整的地方,是大家在一起学习、交流、成长、进步的共同的“家”。在这个真正的私人空间里,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今后,回首往事,昔日“睡在上铺的兄弟”会在你的眼前不断闪现,同伴之间的点点滴滴将是我们最宝贵的珍藏。寝室文化的构建,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培养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温馨的生活环境是学生们的向往,它让学生学习之余疲惫的身心得到迅速的恢复,但我们更希望在建设一个温馨环境的同时,在寝室内以及寝室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人文环境”,形成一种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的“人文素质气息”,这才是我们构建寝室文化的内在精神。我们希望在广大同学的参与下,把“建设一个美好温馨的家园”的活动继续深入下去,使全校每一个寝室都成为健康、文明之家。“富含个性色彩,充满温馨之情”,在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下,我们的宿舍发生着巨大的喜人变化,引来了不少的参观者。但我们更强调学生参与的程度和参与的持久性,贵在坚持,当一个动作长久地显现时,我们称之为习惯,我们希望同学们将“好的习惯成为自然的状态”,让自己的辛勤成果得到真正保护与重视。今后离开学校,无论走到哪里,经过人文素质熏陶过的学生,都将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被社会所接纳,得到社会的欢迎。我们许多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的表现,都印证了这一点。

四、寝室文化构建的思考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践告诉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进与丰富德育工作,优化育人环境,促进人才素质全面提高的新途径。我校以寝室文化为抓手,凸现学校学生管理方面的特色,以点带面,促进校园文化的全面健康发展。寝室文化建设拓宽了教育阵地,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从“三点一线”扩展到整个校园以至社会,同时也突出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广大师生特别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校长室、政教处、校团委都必须要加强对寝室文化建设的领导,深刻认识寝室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重大意义,把寝室文化建设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讨论和制订校园文化建设中寝室文化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并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中,同时要定期研究社会对寝室文化的影响,正确处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正确处理校园与社会的关系,及时引导到正确健康的轨道。要形成学校党、政、工、团等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尤其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在寝室

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使寝室文化健康繁荣。

2、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正面引导和加强管理的方针。在新形势下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为主旋律,坚持正面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一定要坚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才能保证寝室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才能正确地吸取进步文化成果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保证寝室稳定的思想环境,浓厚的学习环境和健康的文化环境。提倡以美育人,坚持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相结合的方针,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体现文明、高雅、活泼向上的特色。

3、坚持寝室文化建设在物质、精神、制度上的均衡发展。要通过多渠道增加投入,进一步美化寝室环境,兴建更多、更好的生活和文化体育设施。要树立全员意识,完善政策导向,充分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生活育人的作用。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寝室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尤其是建立和健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纪律教育,形成勤奋好学,勇于创新,敢于竞争的良好风尚。通过寝室文化的建设来推动校园文化的整体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4、坚持弘扬传统与改革创新并进,形成特色。寝室文化建设既要形成稳定的传统,又要努力改革创新。我们要把多种有意义的寝室文化活动、文化设施、观念、制度等保持、固定下来,使学生在这些传统的熏陶下,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各种渠道,使“洁、静、雅、美”的寝室文化深入人心,成为激励广大学生前进的动力。与此同时,我们更要有意识地吸收校园内外的一些新颖活泼、有利于学生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形式,只有这样,学校的寝室文化才能常盛不衰,学生素质也才会不断得到提高。

5、坚持充分发挥教师在寝室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寝室文化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锻炼和提高的大舞台,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尤其是年级主任、班主任和生活指导老师超越第一课堂教学的范围,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指导。因此,广大教师要提高对建设寝室文化意义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努力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活动的水平。

6、加强寝室文化与家庭文化、社区文化的交流。寝室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决不是封闭的,而要在开放中建设和发展。要打破楼层围墙的局限,与家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进行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善于吸收社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成果,不断繁荣寝室文化。要发挥寝室文化的辐射作用,以科技、文化活动为依托,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为社会和群众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校的寝室文化建设尽管取得了不少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继续探讨、研究和解决。我们一定要立足当前,着眼将来,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在改革开放中大力加强寝室文化及校园文化建设,把我校的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构建小学阅读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小学阅读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储海燕

新课程改革倡导小学语文教学要给学生终生受益的东西。什么才是对学生终生有益?提高文化品位排在首位。文化的发展、延续,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位记者问英国首相邱吉尔:“莎士比亚与印度哪个更重要?”印度当时是大英帝国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人口最多,土地最广。邱吉尔首相回答:“宁可失去五十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由此可见,人类的伟大不是因为他能够征服世界,主宰世界,而是因为拥有文化,拥有精神。人类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阅读这一根本的方式。阅读是人类社会认知世界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延续人类文化的一种工具。通过阅读,人类可以获取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信息,从而不断扩大、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人们常常把阅读看作是人类打开通向理性世界大门的钥匙。在语文能力发展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其语文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标志之一,而且,有利于促进听、说、写诸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个体思维及智力的发展。

只有开拓阅读的疆域,才能开拓文化视野,这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苏霍姆林斯基)。从阅读直抵精神,阅读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就是如何阅读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终生受益。从阅读中“吸取知识→获得文化→形成阅读自觉的精神”,是小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历程,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在小学范围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自然构成了一个“阅读共同体”,面对同一话题,各成员有着不同的行为、观念和态度,这些差异在碰撞、交流中形成共识,产生个性,激励学生自觉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在继承和发展中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品格,在阅读中锻造“文化自觉”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外的课程标准对阅读的明确要求,国内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内外读物实行推荐,在为提高学生素养方面已经迈出了切实的一步。但从实践看,如何具体落实,促进小学生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怀着“让学生自觉阅读”这种美好的愿景,我们确立“小学阅读文化自觉的研究”为科研课题,于2005年11月被批准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六期重点课题。本课题以阅读行动为抓手,以“自觉阅读”生活方式养成为主旨进行探索,是着眼于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进行的意义深远的实践研究。

一、营造氛围,多维拓展,使阅读场所成为师生常来乐往的精神家园 1.改善阅读的条件

(1)校图书馆购置新课标规定的阅读书目,丰富图书种类,提高图书质量,完善借阅制度,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重视阅览室建设,建立阅览制度,保证学生有固定的阅览时间和地点。

(2)建立班级图书角,方便学生自由阅读,为学生提供和谐的读书环境。学生交流有益的读物,资源共享,提供随手可得的书源。

(3)提倡家庭藏书,通过评比“书香学生”、“书香家庭”等活动,倡导学生自愿购买图书,扩大图书资源,丰富阅读书目。(4)开辟书源,整合社区资源,凭借阅卡在“图书馆”借阅图书。2.营造读书的氛围

(1)利用报廊、宣传栏、黑板报、电视台、网络等宣传工具,开设“阅读专栏”、“好书介绍”、“读书心得”等栏目,宣传读书的意义,宣讲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故事,报道读写先进典型,刊登学生的阅读习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读书活动。①班级内上好每周的阅读指导课,开好每月一次的读书交流展示会,总结交流读书体会和心得。②年级内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活动,如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征文、读书演讲、读书报告会等。③学校通过赛诗会、课本剧表演、读书征文、优秀诗文诵读展示、百科知识竞赛等集中活动,展示读书成果,评选书香个人、书香班级,总结推广阅读经验。

(3)推进网络阅读。首先是丰富阅读资源,与广东三学苑公司合作,建立资源丰富的校园电子阅读资源库。引导各年级段老师根据各自需要将资源库内容吸收到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中。其次是注重交流互动。向师生推荐经典读书网站,鼓励学生经常浏览并参与网上交流。不少同学的个人网页还开辟了大量读书栏目。再者,通过网络参加江苏省首届中小学读书征文大赛获组织奖,连续多年获盐城市网络读书征文大赛组织奖。

二、自主建构,文化熏陶,以目标的逐步实现激励学生汲取不断向上的力量 1.抓兴趣,成习惯,为“自觉阅读”扎深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阅读的愉悦,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有滋有味地读,从中吸取知识,吸取有益于人生的养料,拥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热爱读书,便会感到读书不苦,其乐无穷。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青春年少,对某个事物产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

(1)在自主选择中培养热情。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如果孩子对课外读物感兴趣,他当然会将自己的小脸埋进书页里面去,直至废寝忘食。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在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的基础上,我们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学生可以选择,精读或略读,多读或少读,部分读或全部读。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学会面对丰富的阅读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

(2)在课内阅读中延伸热情。寻求一定的依托,探究如何引领自主阅读能力尚浅的小学生有序有据有趣地进入课外阅读,是我们一直深思的问题。依托教材可以为身心尚幼的小学生搭起大量阅读的梯子,架起泛观博取的桥梁,学生可以从纵向或横向上寻找同类材料进行拓展阅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为课外阅读奠基,又加大阅读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书籍成为学生的人生伴侣,提升生命意义,打下精神的底子。苏教版教材编写体系强,我们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链接起来,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从广度和深度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扩大到有益于学生语言、语感、情感体验、思想认识等各方面形成与发展并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文本上,从而开发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具体做法:①由文及人,同一作者拓展读。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其中不乏经典之作。这种可读性、可感性的经典作品,“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不同的层面上影响着人的生活,人们会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来接受它”。因此,学生在课本上精读过某一作家的一篇课文后,引导他们亲近大师,走进经典,拓展阅读表达方式类似的该作家的一系列作品,从而体味该作家的语言风格。如《生命桥》选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的《斑羚飞渡》,其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在阅读欣赏课上,可专门指导学生阅读沈石溪的一系列动物小说,如《象群出没的山谷》、《狼王梦》、《红奶羊》。②由文及题,同一主题拓展读。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尽管作家来自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度,但从其描写的一些事物中我们概括出一些共同的主题。在精读课文后,拓展阅读同一主题不同作家的作品,在阅读中积极思维,展开丰富的情感活动,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增加语言和文化储备。③由文及“作”,同一写法拓展读。阅读是为写作服务的,在教学中将一些写法类似的课文进行拓展阅读,在增加语言积累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阅读了佳作,学会了写法。④由文及史,背景材料拓展读。到课外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材料来阅读。⑤由文及“著”,寻找原著拓展读。到课外去寻找课文所在的原著来阅读,从而积淀语感,陶冶情操,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

(3)在聆听互动中保持热情。“走进少年作家”:同学们从《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少年文学报》等推荐的少儿作家中进行选择,列出我们最喜欢的少儿作家,如《纯真部落》的作者身边的作家曹梦梅等,用同龄人的故事、身边人物的故事来激发自我。在“冰心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的激励下,孩子的心中流淌激情,笔尖飞舞文字„„“亲近郑渊洁”:被誉为“皮皮鲁之父”的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走进了我校四楼报告厅,给五年级学生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郑渊洁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旁征博引,用幽默生动的语言诠释了“自信、个性和想象力”对于一个人成长和成功的重要性。会场上不时掌声雷动。报告会结束后,他又亲切地和部分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与童话大王零距离的接触,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孩子们走近大师,聆听大师,是享受生命自由拔节的甘霖„„“走近曹文轩”:4月2日,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先生专程来东台,为我校学生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曹文轩先生送了四句话给同学们,亲切勉励我们热爱生活,学会宽容,热爱读书,快乐成长。这四句话是:财富不在远方,就在我们自己脚下;让我们都来做一个细心的人;因为我们是人,所以我们应当拥有两个世界;一本好书,是一轮太阳,灿烂千阳。临别时,曹文轩还为同学们签名留念。社员们很欣赏这位“大家”,许多社员都加入了他的书友会。树立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向孩子讲述古人、今人爱读书的故事,尤其是本校本班同学的事迹,使孩子远有所学,近有所比。发现孩子在读书方面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语用得准确恰当也应该表扬,让学生早一点养成爱书、读书的好习惯。

(4)在习惯养成中恒久热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将会长期影响其行为。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学校有一项特别规定:每天中午到校为默读时间——20分钟。在这段时间,整个学校师生都必须把“工作”放在一边,所有人都得拿起书读一读,“让大家感到阅读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现在阅读变成了学校最受欢迎的活动,每天大家都在盼着中午阅读时间的到来。每每这时,整个学校只会听到一种声音,就是翻书页的声音,非常渴望的翻书声。

2.抓数量,求质量,为“自觉阅读”茂枝叶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要求总量是145万字。各学段分别是5、40、100万字。

如上图。可以看出,每学段课外阅读量的安排是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为依托的,阅读要求是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第一学段的学习重点是识字,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宜与巩固识字相融合,奠定阅读的基础。学生平均每天读150个字左右即可达到5万字的课外阅读目标,这150个字就是一篇简单的诗歌、寓言或童话的字数,达到阅读量并不难,多数学生可以超过这样的阅读要求。中、高年级逐步放手,让学生大量阅读。

读书时间多。“把书读旧,把人读新;把书读薄,把人读厚”是小社员最喜欢的标语。晨读半小时,书声朗朗不含糊,诵读大赛各年级依次参加,层层选拔,人人过关,连续多年居全市冠军。午读20分钟,静悄悄,乐滋滋,并鼓励在班级“读书吧”留言。

读书活动多。全校每年为读书开设不同“面孔”的业务活动,如教师读书论坛、阅读主题沙龙、阅读笔记展示会、“与书为友”演讲赛等。

读书平台多。学校每周在百草亭电视台、广播台、《百草亭》报上开办“阅读小向导”“读书新星”“最酷书虫”“双语阅读天地”等栏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热情,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校园气息。每个班级的图书角各具特色,文学社的“读书party”清新活泼,“少儿书室”的“读书俱乐部”总是那么热腾。

3.抓自主,促合作,为“自觉阅读”烙印记 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因此,教师要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组建阅读小组,合作交流,展开竞赛等。

发挥阅读小组的功能。如“文学社”、“书友会”、“阅读组”等,由老师作引导,学生自己组织活动,经常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聚在一起,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学习,相互促进。

发挥书香家庭的功能。家长和教师自己爱书,多读书,行动是无声的命令,耳濡目染,时间一长,学生皆被感染。倡导亲子

共读,尤其是低年级,要求父母每天一定抽出时间和孩子共读书,同成长,中高年级要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实在没空,可督促孩子睡前阅读15~20分钟,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发挥书香班级的功能。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如朗诵比赛、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面向全体,在全校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让其他同学看到课外阅读成功者的成果,促进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们学习到如何正确阅读的方法,带动整体的阅读水平。

发挥书香校园的功能。师生共同读书,教师进行读书交流研讨。教师们确定了阅读教学研讨话题:“让课堂上飘溢浓浓的语文味”、“语感培养,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关于课外阅读的指导教学”等主题。我们强调了读书沙龙参与的全员性,人人参与,人人发言,且发言的可信度、表达的深度不允许雷同。我们还特别强调了读书沙龙现场的互动性,要求台上台下须就某个问题有一个互动的过程,最大程度地突现思维的碰撞和振荡,从而实现经验共享的同时,把阅读教学及课外阅读指导中碰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遇到的矛盾“公诸于众”,让大家把问题越讲越明,把困惑越说越少。很多老师都说这样的阅读交流活动,真的让他们得益匪浅。

发挥现代化教育资源的功能。为了充分发挥网络快捷、方便、共享的优势,让现代教育资源集约化、效益化,近年来,我们依托学校网站平台,着力打造了学生阅读教育教学资源库。现在,我们学校的老师只要打开班级电脑,或者办公室里的个人电脑,就可以进入学校教学资源库,既可以直接使用资源库里的优质教学资源,学生在电脑阅读室可以利用校园资源库、尚书文献网、盐城市中小学作文网等平台进行读书交流,有力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效益。在盐城市现代化建设工作汇报中,我校作为唯一的一所学校作介绍,深受盐城市局领导、各县区实验小学的好评和推崇。

4.学积累,会方法,为“自主阅读”提功效

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大量的课外阅读是积累的过程。积累需要长期努力,非一蹴而就之事。大量的阅读实践,可以锻炼学生对语言的直觉领悟能力,即帮助他们形成敏锐的语感。学生碰到喜欢的文字,会反复玩味,体会,揣摩,这是语感形成的重要的途径。大量的阅读、大量的积累的终极目的是语言的应用。阅读过程中,碰到自己喜欢的字、词语、句子的时候,要让学生考虑这个字、词语、句子用在什么语境中、什么情况下可以起到一语惊人的作用,能不能仿写一段这样话,可不可以从中仿出新意来。学生将自己心得体会表达出来,无疑可起到促进表达能力的作用。这样,让儿童那种潜在的创造性得到了挖掘。课外阅读的功效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适时创设倾吐的桥梁,强化运用,促进读写迁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享受课外阅读的成功体验,培养他们主体意识的积极心态,而且促进了他们良好态度、积极情感、坚定信心及美好人格品质的养成;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①以点带面法;②分类阅读法;③接迁迁移法;④角色体验法。为其积极主动阅读架设桥梁,激发强烈的动机,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同时,蓄积起新一轮的读书热情与经验,使其持之以恒。

三、初步建立了课外阅读指导和评价的操作要领。

着眼于师生的生命成长,发挥阅读指导和评价的功能,我们改变过去那种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智能、重量化轻质性的评价弊端,构建了如下指导和评价要领。

1.“阅”不在高,有序则灵。“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没有一定的阅读数量,就不可能形成丰厚的语言积累,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缺少根基和土壤,学生一生的发展也就缺乏深厚的底子。低年段的学习重点是识字,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宜与巩固识字相融合,奠定阅读的基础。学生平均每天读150个字左右的简单的诗歌、寓言或童话,即可达到5万字的课外阅读目标,多数学生可以超过这样的阅读要求。中、高年级逐步放手,增大阅读量。可结合课内学习适度拓展阅读:如同一题材的类比读,同一作者辐射读,同一写法拓展读,背景材料拓展读„„时间安排上平时可以读短章为主,假期与中长篇结合,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阅”不宜窄,泛观博取。“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一个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了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汲取滋养心灵的精神营养。正如合理的饮食结构,才会使人的身体健康且平衡地成长。在符合学生心性的趣味阅读之上,要进一步旁涉其它,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

有扬有弃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我们在传承民族文化时,可取其精华,让学生从中受到有益的熏陶。中西合壁,让学生关注多样文化,泛观博取,拓宽视野,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亦庄亦谐

庄重典雅、抽象凝练的语言,是可以丰厚一个人的学养。但如果从成人的喜好、理解出发,为孩子选择课外读物,孩子面对成人精心挑选的丰盛的“精神大餐”却常常兴味索然,读书的效果可想而知。对低中年级小学生而言,可读经典的童话、寓言,读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科普作品等,高年级在涉猎中外经典名著,兼读科技史地读物,提倡吃五谷杂粮式的“杂读”,吸取全面的营养。例如,读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严谨,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热情;读历史读物,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古鉴今„„

3.“阅”不唯果,亦在过程。“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读书的价值,有人把他物化为证书,有人期待把他转化为分数,这有失偏颇。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汲取,文化的获得,更应注重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阅读的目标注意层次性 为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的目标要有层次性,可制订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目标还可分为上、下限。下限目标要求人人都能达到,上限目标鼓励学生去超越。阅读方式注重灵活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强调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才可能有学生的阅读创造性。鼓励学生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灵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参加各项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阅读伙伴注重多向性 ①家长是读书伙伴。孩子的读书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喜欢读书,孩子也爱读书。建立学习型家庭,把家长这一资源充分利用起来。②老师是读书伙伴。老师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引路人,更要做学生读书的同行者,产生阅读共鸣。③非同级学生是读书伙伴。不仅班级开展读书交流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定时段内可以读同样的书籍,纵向读书交流激起高年级学生的榜样意识,又可以为小年龄的学生提供恰当的示范导向。

4.“阅”非形式,重在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师生对阅读的重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践交流中,“以尊重促转化”,在信任尊重的氛围中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以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学生阅读过程的成败。“以激励促优化”,激励是发动和维持动机达到目标的心理过程,把促进学生自觉阅读、自我完善作为动力,不断优化其素质结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底蕴。“评价注重多元化”,①注重评价信息的丰富性,静态的读书,动态的实践,文字的、行为的、精神的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内容。②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即时评价与阶段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与阶段终结性评价结合。

以上指导和评价方法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阅读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坚持可行性,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是必须目前条件下能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四、以高品位追求丰满课题内涵

阅读的功夫在课外,阅读的境界在自觉。学生走进诱人的童话、精彩的小说、绮丽的诗歌、神奇的科学,要让文化的濡染促进他们保持阅读的兴趣。阅读,将丰富学生的涵养,陶冶学生的性情,引领学生走向智慧。

读书成为一种习惯,长此以往丰厚涵养。读史,历史的轻重缓急,古代帝王的雄才韬略,总让人怜兮悲兮赞兮;读哲,哲学教人物竞无择,让人荣辱皆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读小说,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让你为情节所牵,为人物命运而挂念;读散文,感性和理性的交织,让人总觉信步庭院,感受花香;读杂文,让人看清世间丑态,听懂正义的声音,让人获得理性的熏陶和启迪。长期如是,养成习惯,习惯形成一种生存方式,生存方式最终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读书成为一种享受,无形之中陶冶性情。读书者常会感到幸福和我们如此接近,书中的情节、细节,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有时都是妙不可言的享受。茶余饭后,读书是最佳的精神食粮;学习功课之余,读书是消除疲劳的最佳良方;心中有块垒,读书则使我们豁然开朗。品味精妙处,忍不住拍案叫绝;读至伤心处,止不住潸然泪下„„在书籍的情感河流中,时悲时喜时怒时哀,这样的时候,生命的小船驶向幸福深处,常常让我们沉醉不知归路。

读书成为一种超越,引领儿童走向智慧。读书占领了人的空闲时光,则不为虚度光阴而懊恼;读书使人从无知到有知,从有知到深知,这是莫大的收获;读书使人更加理性,不为得失喜忧,不为名利伤神,使人超脱。书是我们最忠诚的朋友,当我们被挫折困扰时,它会和我们促膝谈心,告诉我“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使我们拨开迷雾见青天;当我们为成功得意时,它会及时使我们清醒,“前面既有坦途,也会有坎坷”,使我们扬长避短戒躁。文化本身真、善、美的精神,激活、唤醒和培育着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领学生走向智慧。

课题阅读文化自觉的课题的研究为契机,求得了专家拨云见日的指点迷津,我们深化研究,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当我们把阅读当作习惯,视若享受,达到超越的时候,我们将与“自觉阅读”的境界越来越近,将把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夯得越来越实!

五、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多向发展

“阅读文化自觉”的课题研究,形成了学生、教师、学校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局面。1.学生发展:阅读自觉意识在良好氛围中逐步形成

近年来,我校学生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各级阅读竞赛活动,学校文学社团、班级读书小组也自发开展了多样化的各种读书心得征文、读书方法交流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0多名同学在《阅读》杂志主办的全省小书虫读书征文竞赛获得一、二等奖;30多名同学在盐城市“老少乐读书”征文中获一、二、三等奖;5名同学获得江苏省首届中小学网络读书征文等级奖和“网络人气奖”。学校坚持评选“百草亭”文学奖,每年表彰十名“百草亭”读书之星,通过百草亭电视台介绍他们的事迹,营造阅读氛围。仅近两年,就有300多篇学生的文学作品在《全国优秀作文选》《作文点评报》《作文周刊》等全国、省市级报刊发表。学校成立了《江南时报》《盐城晚报》和《小学生数学报》三个小记者站,共有小记者300余人,两年内发表习作400多篇,20位小记者被表彰为“优秀小记者”。《百草亭》报专栏发表读书征文50多篇,《百草亭》社刊出版了《读书心得专刊》。同学们在英语、数学阅读方面也成果迭出,《阅读》《英语周报》专题报道了我校英语阅读的情况,同学们在《小学生数学报》《小学校园文化》《小学生学习指导》发表数学、英语小论文30多篇。

阅读浸润伴成长,校园百草更芬芳。孩子们在阅读中做到了四个走向——“走向生活,小脚丫踩出一路花香”“走进作家,大明星映照满天星光”“走近书海,大视野开阔小小童心”“走近成功,大舞台展示真我风采”。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一批乐于合作探究、关注社会生活、体现个体心智的儿童在阅读的绿洲上成长起来。孩子们“走千里东台路”“知东台百故事”“识东台十名人”,致力于唤醒孩子的文化自觉,激发孩子们的阅读与创作欲望,同时也为文学创作注入了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阅读不再仅仅是给予孩子们“止于技”的指导,更携着孩子们步入“进于道”的境界。

2.教师发展:业务技能在阅读历炼中持续提升

教师是引导学生阅读的责任主体。要率先学习理论、转变角色、博览群书。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开展创造性劳动,这本身就是一个思想自我提升、知识自我累积、新的价值观逐渐形成的过程。因此自觉阅读和引导自觉阅读的过程,也是教师主动发展的过程。

近年来,我校在省“教海探航”、“新世纪园丁行动”和“师陶杯”三大论文赛事中频创佳绩,获奖档次和获奖人数居全省前列。仅2008年,我校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比赛活动中,1人获二等奖,4人荣获三等奖,成绩在全省居上游。在2008年“师陶杯”竞赛中,我校获奖总人数60人,在全省居第二名。继去年我校朱志春校长获省“师陶杯”征文比赛一等奖,论文入选大赛专辑之后,我校教师倪荣荣同志撰写的《让孩子独自破茧飞翔》在颁奖总结会上多次得到江苏省教科所专家组褒奖,大赛专辑——教育文化论丛《让孩子独自破茧飞翔》就是以我校教师论文题目命名的。不久前结束的江苏省数学新课程展评中,我校陈艳

华老师喜获一等奖;在盐城市小学品德观摩研讨活动中,我校钱云霞老师获一等奖;许晓琴主任的科学课视频被江苏省教研室作为示范课在苏教版小学科学网站“视频在线”栏目播出。1人在全国苏教版教材赛课中,获得录像课一等奖。10多名教师参加市局组织的优质课竞赛、送教下乡活动,执教了课外阅读指导、阅读欣赏课等。

浓郁的阅读研究氛围,改变了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许多教师发出了“生命活力得以激发”、“自身价值得到体现”的内心喟叹。

镜头之一:除朱志春、汪素芹、王泽海、储海燕、丁晓美、于永青、程晓琳、崔小春、钱云霞、李朝晖等20多名省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多次荣膺全国、省、市教学大奖,青年教师有40多人次获盐城市级语文、思品、数学、自然、美术、体育、音乐教学比赛一、二等奖,多次获得东台市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基本功大赛、会教的一等奖。《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家教周报》《德育天地》《江苏教育》《扬子晚报》《小学德育》《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等报刊多次对我校创新课堂、苦练内功予以报道和充分肯定。

镜头之二:我校吴爱霞老师致力于发展学生阅读之路、习作之路的研究,将文学社办到班级之中,在班级中以学生习作为主,自办班级小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创办书香班级,以“班级读书交流会”为平台,让学生走进名家,了解名家的创作,阅读精彩片断、赏析名家的写法,学生已阅读了曹文轩、金波、冰心、杨红樱等一批作家的作品,习作水平也不断提高,近两年有几十篇习作发表于各大报刊。

镜头之三:我校陈峰老师致力于作文教学轻负高效之路的探索,他以习作兴趣小组为延伸,引导学生课堂学习激发的浓烈兴趣,注重课内外的拓展,近年来,他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就在全国几十家报刊发表习作82篇,两度进入《名师作文点评》“名师榜”,多次在《阅读》《小学校园文化》等杂志上发表读书指导类论文。

镜头之四:学校有数人或应外市之邀,或受盐城市、东台市教育局组织,先后数次送教至各市县,姜梅执教的阅读指导课、周梅执教的阅读欣赏课赢得了乡镇学校老师的褒奖。这些送教为我们取得兄弟县(市、区)及乡镇校的宝贵经验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促进了我校“阅读文化自觉”课题研究的深化。

3.学校发展:管理绩效在和谐氛围中得以彰显近年来,我校荣获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荣获东台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东台市教学质量评比优胜奖、东台市文化样板学校、东台市文学社活动先进集体、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等称号。学校在东台市小学非语、数、英学科命题竞赛中荣获组织奖,在盐城市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雅言经典天下传——中华诗文诵读比赛”活动中荣获组织奖,在盐城市第十一届推普周诗文诵读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刚刚揭晓的东台市第六届小学文学社活动评价中,我校被评为先进单位,《百草亭社刊》被评为优秀刊物。学校代表队在2008年江苏省棋类比赛中获象棋团体A组第二名、B组第一名、C组第一名,在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一轮教学实验中获先进集体、江苏省数学学科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江苏教育》2008年第11期教学版封面报导了我校书香校园的办学特色。

(本文为江苏省中小学第六期教研重点课题《小学阅读文化自觉的研究》成果之一,并获得该期课题成果评选一等奖)

(储海燕 东台市实验小学)

第四篇:对构建基层国税文化体系的思考

对构建基层国税文化体系的思考

一、对构建基层国税文化的几点认识

文化是一个集体或团队共认的价值理念体系和思想行为模式,具有导向、教化、凝聚、激励等作用。国税文化是在征收、管理、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形成的并被税务干部共同践行的税务价值观、工作理念以及行为规范。国税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政治性。国税部门作为执法部门,代表了国家意志,在执行公务时必须严格遵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依法治税要求。因而,国税文化的价值取向必须与国家意志、政治导向相适应。二是行业性。国税文化带有税收工作的行业特征。三是地域性。国税文化建设要与当地的文化建设密不可分。四是针对性。国税文化具要针对各单位特色来创建。五是时代性。国税文化建设既要体现税务传统的文化,又要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六是创新性。国税文化建设必须保持旺盛的活力,与时俱进,以体现时代前进方向的文化内容作为自身的责任和特征。建设国税文化,有利于促进“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税收宗旨的实现,可以增加沟通交流、舒缓情绪、精神愉悦,增强国税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国税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基层国税文化,应着重把国税文化建设与基层税收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 1的国税文化体系,以国税文化体系建设推动国税工作整体上水平的提升。

第五篇:对学习《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思考

近日在我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活动中,陈伟平书记为全校教职工做了《构建和谐校园》的专题讲座,听后很受教育和启发,进而引发几点思考,愿在这里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我认为构建和谐校园,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和实践。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和谐校园的构建人的和谐是最关键的。

校园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就我校而言校园中的人,主要由领导干部、教师、职工三类人构成,而其中领导班子的和谐是关键中的关键,干群关系的和谐是基础。校园是否和谐,首先就看这个学校班子是否和谐,这是由领导班子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领导班子的和谐并不是领导班子没有矛盾、不允许产生矛盾,也不是班子内部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意见,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和谐。这就是说,领导班子的和谐,是不同意见充分讨论甚至思想交锋但又形成一致意见和决议的和谐。在这过程中,班子“一把手”的言谈举止和所作所为是关键与核心。“一把手”坚持民主集中制,让大家充分说话,畅所欲言,又善于引导和集中大家的意见,形成决议和决定,这样的领导班子必然是一个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也必然是一个和谐的领导班子。当然班子的其他成员对于构建和谐的领导班子也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经验告诉我们:没有领导班子的和谐,肯定就没有干群关系的和谐。如何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应当说领导干部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实事求是地说,几年来我校领导班子在促进和谐、团结协作方面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全校教职工的认可和拥护,但愿┉

当然构建和谐校园除了人的和谐之外,还应该包括事的和谐、物的和谐、景的和谐和情的和谐。

一个校园是不是和谐,除了要看领导班子的和谐、看干群关系的和谐以外,还要看是不是抓事业,树正气。事业发展兴旺,教职工心气很足,正气蔚然成风,这极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由此不难看出,校园的和谐也是通过校园内大小事体现出来的。

我校的中心工作无疑是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所有的事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工作进行的。岗位的设置、人员的安排、各种活动的组织实施、校园建设与后勤服务的保障、教职员工的考核评价等大小事无一不关系到校园的和谐,而所有的事均靠人来组织落实,因此,学校的事业要兴旺发展、要充满活力与生机,关键在人。

和谐的人际关系、干事办事的良好氛围,没有物的和谐肯定是难以为继的。这里的物既指显性的客观物资条件,又包含隐性的规章制度、管理措施。物的和谐既表现为学校设施配置的和谐、教职员工福利待遇的和谐,更表现为学校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的和谐。相比显性的物的和谐,隐性的物的和谐显得更为重要。学校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奖优罚劣的机制的健全和谐,是维系校园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保障。如学校各岗位的“职责”“安全管理制度”“奖教奖优条例”“教职工考核评比条例”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直接关系到学校各项活动组织实施的成效。

校园的和谐是有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可以主观感知的,这即是校园的风景。这景是由人、事、物构成的。人是这风景的主宰,是这风景的主角。和谐的校园每一人、每一事、每一物都应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都表现出校园的和谐。如教职工良好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生动活泼的活动,布局科学合理洁净的校舍、花草树木等等,均是展现校园和谐的窗口。校园景的基调是洁净、整齐、有序、合理、规范,并且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极具特色与表现力。透过这个窗口的任一景,就可以感知校园的文化、校园的和谐。

人的和谐、事的和谐、物的和谐、景的和谐,都是以情的和谐为基础的。人决定了事、决定了物、决定了景,人是关键;而人是有情感的人,人是情的载体,情是人的灵魂。因此,情的和谐是人、事、物、景和谐的基础。情的和谐应该是领导干部情的和谐、教职工情的和谐内在动力。在校园三大主流人群里,领导干部因其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职工的“情”,由此,领导干部情的和谐最为关键,教职工情的和谐最为重要。

下载我对校园围棋文化多元构建的实践和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对校园围棋文化多元构建的实践和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构建和谐社会基础性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13亿人口中有9亿生活在农村地区,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关于对构建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思考

    关于对构建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思考系部:经管学院班级:金融保险班姓名:胡亚红学号:***年3年10日关于对构建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思考摘要:风险管理是商......

    对我园园本课程构建方案及思考

    对我园园本课程方案的思考及构建 一、 园本课程应从哪里来? 思考一:从幼儿园的园训中来 2013年11月5日下午,我有幸随同参与四川省幼儿教师培训者培训项目的一行80余位同学参观......

    对构建和谐城管的实践与思考(合集5篇)

    对构建和谐城管的实践与思考 翠屏区政府副区长 杨发成 构建“和谐城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高效地管理好城市的公共设施、市容市貌,满腔热忱地服务......

    南京中医药大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南京中医药大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风骨,是一所大学最鲜明的标志,是体现学校特色的、师生思想情感体认的群体文化,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一定程度......

    构建书香校园的实践和研究的研究报告范文

    ⨪⨪ “构建书香校园的实践和研究”课题 研 究 报 告 一、问题提出 (一)为师生构建一个理想的文化生态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要求学校不......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和思考

    近年来,千灯镇把新农村建设全面融入“两个率先”的进程之中。今年,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各项指标的同时,新农村建设也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10月17日,省委书记李源潮视察千灯时,对......

    我对师德的理解和实践

    我对师德的理解和实践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一直把教师作为崇尚的职业,梦想着将来能够做一名教师。老师什么知识都知道,教给学生那么多知识,给我们讲道理,使我们每个同学天天得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