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学”立“品”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校本化研究
四“学”立“品”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校本化研究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尽管对课程改革也有颇多争议,但是“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下,以“学”为中心,建构具有学校特色的参与式课堂,树立起“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科立起来”的课堂品质,应该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径。
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参与式课堂,使音乐课堂教学在实践中找到真正的价值所在?笔者结合小学音乐教材苏教版《什么结籽高又高》一课的教学案例,谈一谈对建构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粗浅想法。
一、启学――启发引导,探索新知
参与式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热情求知”,是满足学生需求的一种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从而提高能力。“启”即教师有效、恰当地引导、启发和点拨,“学”即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求知。“启学”重在“启”,要使“启学”达到预期目的,取得理想效果,必须讲究“启”的艺术,才能成为学生自觉学习的最佳途径。
《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向你们问好!
2| 3 2 3 21 | 6 1 23 2 2 5 | 3 1 2 0 |
(生1)哎 徐老 师呀 你 好哎 哎 你 好-| 3 2 3 21 | 6 1 23 2 2 5 | 3 1 2 0 |
(生2)哎 见到 你呀 真 开心 哎 真开 心
……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相互问候,你们知道我们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吗?
生:“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师:这种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就叫对唱,也叫“对歌”。
教师的“启”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不能包办学生开发各自的智能。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课本知识的趣味性,启发引导学生探索音乐知识的乐趣与奥秘,使学生在“美”和“艺术”的形式中有效地接受“教”的影响,使教学达到“立美于教”和“施教于美”的和谐统一。
二、互学――互动分享,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因此,参与式教学倡导学习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与同伴合作交流,一起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师生与生生之间互相弥补、借鉴、启发,形成多元的、多内容的、多维度的、多形式的思维网络,从而实现教学共享、教学相长。
《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片段二:
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了山歌的相关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互动分享吧!
(请学生上台交流山歌小知识)
生1: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情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生2: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内地、山乡及少数民族地区,山歌的曲调爽朗、情感质朴、声音高亢。
生3:节拍、节奏较自由,旋律进行起伏较大。
……
师:在广西壮族地区,还出了一位对歌能手呢?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师:刘三姐聪明、美丽,是壮族人民心目中的歌仙。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影片《刘三姐》中一段精彩的对山歌片段,欣赏完后合作讨论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仔细观察山歌是在什么场合演唱的?
(2)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欣赏完视频后学生相互讨论回答:
问题一:山歌是在山间或野外劳动时演唱的。
问题二:歌曲采用了一问一答、一领众合、对唱的演唱形式。
总结:一问一答、山野劳动、一领众合这些都是山歌的特点。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同化新知、构建新知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实践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有效实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所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巧设疑难,恰当引导,把精力重点放在“合作互动学习”上,通过引导、鼓励、启发,让学生感受新知,尝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后续学习积蓄更多的经验和力量。
三、悟学――感悟体验,活学悟用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参与式教学指向“素养”,落实能力发展,使学生渐渐具备适应未来学习的本领和能力。从课堂教学通达到素养提升,“悟”起到关键性作用,从心灵智慧的角度说,“悟”就是“开窍”“会悟”“醒悟”。由此,让学生在学中悟,在悟中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片段三:
1.初步感悟歌曲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唱山歌《什么结籽高又高》(大屏幕出示歌曲)
带着两个问题聆听歌曲: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是几拍子的?
播放歌曲,学生初听范唱。
2.谈谈听后感受
生:这首歌曲给人一种高亢、有力的感觉。
生:我觉得歌曲优美抒情、活泼风趣……
生:这首歌曲有两种拍号,二四拍和三四拍。
(师总结歌曲情绪和节拍特点)
3.深度感悟歌曲
师:你能根据歌曲的节拍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吗?
聆听歌曲,寻求表现方式。
相互交流:二拍子可以拍手、拍肩、捻指……
三拍子晃动身体、舒展双臂……
边哼唱歌曲,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学生学唱一首歌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将作品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使其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感情得到升华。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个性特征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思考,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理解、感悟,最后情感体验得以加深,才情得以发挥,人格得以升华。
四、展学――创作表现,自主展示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该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表演、即兴创编等音乐活动,并将其作为学生走近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由此,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表现,自主展示,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什么结籽高又高》教学片段四:
1.观看影片刘三姐与财主对歌片段
师:刘三姐与财主老爷对歌时,财主老爷们翻书也对不上,可刘三姐呢?
生:机智应对、脱口而出。
2.师总结山歌特点
3.创编歌曲
师:了解了山歌的特点,你们能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编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山歌吗?
生:我来!我来!
(众生跃跃欲试)
师: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你们,请同学们先分小组讨论,再进行创编。
4.提出创编要求
5.各小组上台汇报展示
在音乐教学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提供了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的空间。作为教师应重视音乐实践以及音乐实践的创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敢说、敢想、敢做,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及提高音乐审美素养奠定基础。
一种教学模式的成熟,需要长时间的研究总结和反复的实践验证、改进和完善。“启学、互学、悟学、展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有效地推动着“高效课堂”的打造。但是,教无定法,境有佳境。“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动态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梳理出系统的要素择需而为。我们要研究模式,但不能为模式所限,研究模式,超越模式,才是我们教学的追求。
第二篇:“五学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四、“五学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我校以构建“开放、自主、合作、有效”课堂理论为指导,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初步构建起了“五学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五学即“自学、互学、群学、督学、导学”
自学包括课前自主学习及课堂上自主先学环节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独立地、自由的、自主的学习,生成并记录产生的问题,结合学案,自主思考力求解决能独立完成的问题,自学是互学、群学、督学的前提和基础;互学指就是在自学的基础上,学生一帮一的互助学习,是按照相对固定的学习互助组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讨论等方式的学习;群学指以4人合作组、8人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指打破小组规模实行全班合作学习的方式,把最后遗留的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大家集体帮助解决;督学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又随时督促,一帮一之间全程督促,小组内人员分工负责,及时进行小组评价,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导学指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课前做好学案导学设置,课堂教学中把握学生学习进程,及时指导、调整学生合作学习内容及思路,在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时指导学生开拓思路,提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真正起到指导的作用。五学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语言表达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养成课前预习、认真听讲、课后巩固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四段”即“自主先学,合作交流,总结提升,检测反馈”的四段教学模式,各环节的基本要求细化为:
1.自主先学:教师在学案中设置自学目标和提纲,明示学生自学的时间、内容及达到的学习程度,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独立自学。这一环节重点要了解基础性内容,找到个人不能学会的问题。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要广泛巡视学生的自学情况,掌握进度并特别注意观察自学有困难的学生,以悄言细语方式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心指导,对自学速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及时表扬,以示鼓励。教师要尽可能扩大学生预习情况的反馈面,关注中等生和后进生,要了解学生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为下步点拨提供条件。
2.合作交流: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完成教师设计的基础知识展示题目,采取组内展示、黑板展示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学成果,互相交流,以一帮一互助组、4人合作组、8人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相互问答,互通有无,优势互补。通过“生生互动”,一般的“问题”大都可以解决,余下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在“总结提升”时让老师和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在“生生互动”时,老师的任务是观察和个别辅导,从而发现自己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问题,及时做好回答学生“问题”的准备;对一些零碎、枝节的困惑,则可以随时解决,不必让学生再拿到师生互动环节去解决,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通过生生互动,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学习和解决问题,而且还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这个环节,主要以板演和学生讲解为主,一般方法:中等生讲解,优等生点评,后进生回答基础性的问题。交流展示要更多地关注中下等学生,避免出现优秀生独占讲台的现象。
3.总结提升
通过“自主先学,合作交流”,基础知识和浅层次问题学生已经解决,老师不需要考虑教学的“完整性”; 而只要考虑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行了。在“总结提升”时,老师首先要处理“自主先学,合作交流”后,学生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询问学生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对学生提到的有价值的“收获”要板书,使之纳入到自己所设计的知识网络中去;对学生提出的“困惑”,教师让其他小组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不完整时,老师要予以补充,学生回答不出来时,老师可以回答。就是学生质疑的问题恰好是老师备课时准备的重难点,教师对问题答案很清楚,这时教师就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争论,通过争论达成教学目标。假如学生没有提到老师预设的问题,老师则可以主动抛给学生问题,不给学生答案,让学生自己去辨析解答;真正回答不上来,可以再进行小组讨论,即“生生互动”。同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形成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4.检测反馈:教师事先设计好当堂检测试题或随堂作业,限定时间,学生互评,教师抽查、点评。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予以纠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同时让学生整理难题,重点学习,加深理解记忆。这既是学生对自己是否掌握知识、能力目标的一个检查,也是老师对学生学情的了解。检测的题目不要出得太难,至少90%是预习提纲里做过的同类型变式题,要让得分率在85%以上,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信心。量也不要太大,控制在7-8分钟内完成,完成以后让学生交换批改,当堂反馈、总结。通过检测发现学生没达标的地方,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对还没有掌握的学生,可能采用兵教兵的方法,由小组中同学讲解清楚。
第三篇:思品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计划
思品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计划
为了更好地开展“有效教学”子课题的研究工作,“有效教学”子课题组在顺利完成上学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着“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以构建学习化校园为重要工作,以课题研究、课堂跟进式教学研究为主,本学期将开展以下工作:
九月:
1、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在 “师徒结对”的氛围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并分别对“结对”的有效成果进行初步总结。
2、布置每位教师准备“有效教学”研究论文、案例及学生活动总结。十月:
1、透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和骨干教师“示范课”展示活动,推动全校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对每位教师准备的“有效教学”研究论文、案例及学生活动总结进行评比表彰。
3、召开“有效教学”论文交流大会,同时对获奖论文进行颁奖。借此活动将全校教师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推向高潮。
十一月:
1、每位教师写出“有效教学”研究小结。
2、教研组写出“有效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十二月:课题研究小组搜集有关资料,整理成册,并写出“有效教学”研究总结报告。
课题组
2009年9月
第四篇:《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校本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校本研究》开题报告
密云县第二中学 石晓军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发展到今天,出现了多样化、综合化的态势。国外现在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主要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杜威的活动教学模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等。
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尤其在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各学校吸取外国教学模式之所长并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创新了诸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如: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等。这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各地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的,而各地的实际不同,如生源、学校的运行机制等都不一样,我们要研究的髙效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是在借鉴国内外各种有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适合我校实际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密云二中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2.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3.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我组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4.此课题与我校今年与首师大合作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正好吻合。通过此课题的 研究,使政治教研组真正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开展教研活动,探索出具有学科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四、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价值及方法
1.课题的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又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高效课堂必须建立在教师对教材和课标熟练准确把握的基础上。(3)研究学情。要分析研究本校学生认知状况,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学生自学、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4)通过理论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把握新课程理念,研究各学校结合教学实际创新的诸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共同点及每个学校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
(5)研究课堂评价标准。教学模式的改变必须与课堂评价标准配套进行。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政治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6)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政治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课题的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可以形成不仅适合我校政治学科特点且较有影响的、有一定推广价值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实践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政治学科的高效课堂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
3.课题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问卷访谈等。其中以行动研究为主。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调研、学习阶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
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学习、研究、观摩各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经验和特点。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月)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借鉴各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经验,以课堂为载体进行探索实践,组织研究课和公开课,在组内进行研究探讨,初步形成符合我校学生实际具有我校特色的政治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课题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
在上学期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不同内容不同课型展开研究,从而形成我校的政治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2年9月—2013年3月)
按照探索研究的新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根据学生对政治课堂反应情况及教学效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六、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本课题由高二年级组的三名政治教师组成。组长石晓军,组员蔡淑君,曾德刚。课题负责人石晓军现任密云二中高中政治课教师并兼任教科室教研员,曾参加过多个国家级、市级、县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所撰写的论文多篇获国家、市、3 县、校级一、二等奖。曾任市级骨干教师。蔡淑君老师曾参加过国家级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撰写的论文获国家、市、县级一、二等奖,承担过多节县级、市级示范课和研究课,均获得听课专家和老师的好评。曾德刚虽然是年轻教师,学历高能力强,勤恳谦虚,好学上进。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课题最终将以论文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具体表现为切实可行的县域重点高中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八、完成课题的现有基础
1.学校领导的重视。我校具有重视科研的传统,学校始终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进教研。
2.学校拥有丰富的教学研究资料。我校拥有藏书十万册的图书馆和两万册的电子图书,学校还为教师购买了“中国知网”卡,为教师深入搞好科研提供条件。
九、经费估算
1.本课题研究需要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教师的课进行研究并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希望学校提供一定的经费和技术支持
2.希望学校提供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
第五篇:中小测试研究学音乐教学_情感教学模式_
本文由whxa26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小学音乐教学“情感教学模式” 的构建与表述
湘西自治州教科院 敖红艳(内容摘要)本文从理论和操作层面这两方面论述了中小学音乐教学构建 “情 感教学模式”,试图从更深层次和更广的角度去审视音乐情感的教学 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悄趣和愿望,走进音乐、融入音乐,获 得审美满足,得到自我发展。文中对“情感”的内涵作出了界定,提 出了“情感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由设境激情 技趣一体示 范导学审美创造四个环节组成。这种模式的构建体现了音乐课程 的人文性特点; 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的课程理念。中小学音乐教学构建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 能力,而且还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
情感教学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在这三要素中,声音是构成音乐的物质基础,时间是音乐在空间呈现的载体,情感是 音乐表述的核心。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则是以“情”感人从 而达到教育目的过程。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积极的情感因素不仅有益于
认知因素的发展,而且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直接影 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可以说,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学音乐教学构建“情感教学模式”,试图从更 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角度去审视音乐情感教学问题,以激活学生的审美 情感,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构建“情感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 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培养、凋动学生的情感,满足学生情感因素需要的教学。它充分强调把受教育者——学生,当 作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来看待,充分体现,对学生尊重与热爱。这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 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扬每个学生之长,使每个学生都成才。由此 可见,情感是一个人素质的灵魂,没有情感,也就没有素质可言。
二、“情感”的内涵 “情感教学模式”中的“情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教师的 情感。它包括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把握,也就是 教师要进入角色,实现角色的转换;还包括能将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情 感因素充分表现出来,影响学生,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感染。另一部分 是学生的情感,是教师唤起学生的某种需要。它可以是求知的需要、成功的需要、创造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娱乐的需要等。由于这些需 要的产生,学生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动机,并由此引发内在的学习兴趣。
这兴趣绝非是简单的“爱好情绪”,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涌动。
三、“情感教学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一)教学理论依据 几千年的中国教育史,情感教学无处不在。从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的教 学要“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 嘴巴; 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眼睛。)这些都 是强调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情感虽然无形,但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能直接而强 烈地触及人的心灵深处。高尔基曾说:奇妙的音乐在心灵深处引起的 强烈感情可以使人忘记一切。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说: 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一个教师 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音乐教学中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充分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美好、快乐 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其情感不断丰富和深刻,使他们懂得爱、懂 得温和、同情、憎恨丑 恶、追求美善。(二)心理学基础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 能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一定的情感,能激发起一定的意志能力。
情感是伴随认识过程产生的。人的认识可以起整理、组织人的情 感的作用,但情感是认识的催化剂,它影响人的认识活动,能推动人 的认识活动纵深发展,丰富、充实认识内容。 情感又具有动力性,它可以引起和推动学生去排除学习中的障 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情趣和愿望,走进音乐、融入音乐,获得审 美满足,得到自我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应以情感为纽带,紧紧地吸 引住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活动之中,感悟音乐艺术 特有的魅力。
四、“情感教学模式”呈现的结构程序为: 设境激情→技趣一体→示范导学→审美创造 “情感教学模式”实施程序如下:
程序 教师 情感需要 学生 所达目标 设境激情 以教材为依托激 发情感 以形悦目 以言赏心 技趣一体 以实践为基础 体验情感 以悦助情 以趣激情 示范导学 以审美为核心 深化情感 以言育情 以情传情 审美创造 以思维为主线 表现情感 以情明理 以情治心
情感教学模式由四个基本环节构成,每个环节中包括学生的情感 需要,教师激发诱导,达到目标三部分。第一环节 设境激情,激发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针对这一特 点,教师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景,把抽象的音 乐变成可闻可感可歌可泣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1、借助形象,创设情境,达到“以形悦目”。
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教师要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准确地捕 捉音乐形象,激发美的情感。湘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歌曲是表现 儿童生活情趣或小动物的生动形象,具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教师应根 据乐曲的特点自制一些形象的教具,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孕育 学生情感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如在学《春来了》,欣赏《龟兔赛跑》、《春到沂河》等乐曲时,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 入教师所创没的课堂情境中,从而用心去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情感。学 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师生的情感也自然和谐地融合为一体。
2、借助语言,激发情感,达到“以言赏心”。 课堂上用得最多且最容易交流感情的是语言。形象生动的浯言是 启发学生激情的添加剂,它可以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1)言语交流是音乐教学中情感交流的主要渠道。 言语交流的准确性、形象性、艺术性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 力,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睁大好奇的眼睛,跟着老师步入音乐的 殿堂,获得音乐审美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感受轻快、热烈、优美、悲伤等情绪,体会宽阔、深远、平缓、宁静等意境,使美妙的音乐伴 随着教师的抑扬顿挫、充满感情和富于表现力的讲解,将学生的兴趣 引导到渴求新知的境地。“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由此激发创造性 想象。(2)非言语性交流是音乐教学中情感交流的必要补充。 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地运用手势、眼神、表情等体态 语言,与学生进行非言语性交流,不但可以架起师生之间的感情桥梁,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用爱的眼神鼓励、提示学生,用眼神传真情,把学生带进与歌 词内容相应的气氛中,引导学生调整音乐中进行的各种技术处理与感 情变化,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达到意在言先,以表情代替语言的目 的。 第二环节 技趣一体,体验情感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 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技能练习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技趣相生,从而达到“以悦助 情”、“以趣激情”的目的。 如湘版小学教材第一册第七课,学习音的高低与强弱等知识时,教师可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声音,感受音响,感知声音的高 低与强弱。教师可先出示一个大钟和一个小钟,让学生分别聆听和模 仿它们的声音,而后启发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声音与它们相似?谁 发的声音高?接着让一名学生敲击钢琴上的某个琴键来模仿大钟和小 钟,让大家思考分别用哪一边的键敲击更形象。通过这一教学实践活 动,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不同的声音造成的不同的心理体验,使他们自 然而然地走进音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领悟,原本枯燥乏味的音乐 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并得到巩固。 第三环节 示范导学,深化情感 教师应抓住音乐的特点,善于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提供的规律中发 现,寻找和研究音乐教育的特殊原理和规律,采用体验感受式、直观
感知式、兴趣诱发式、自然渗透式、启发讨论式、听唱比较式等教学 方式,形成艺术的审美施教力。同时,教师应把握好“情”,以自己 的情去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 情”。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范唱都是传达情感的信息,给学生 以美感和启发。如湘版教材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利用 CAI 课件,剪 辑一段与乐曲内容相一致的影像让学生视听,同时,配以生动的语言 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迷人意境之中,轻美的 暮鼓送走了夕阳,悠扬的箫声迎来了一弯新月,柔风吹、江水荡,两 岸山影叠翠,好一幅妩媚秀丽的诗画。使学生首先从视觉和听觉上产 生美感,随后教师弹奏音乐主题。学生情趣盎然,并在这种融视、听 艺术于—体的情境中获得美的陶冶,而且诗、词、画、音乐在这里完 美地融为一体。动静结合,视听相辅,综合的美感,有声有色的教学 使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呜,真正达到音乐教学中“以言育情,以情传 情”的目的。 第四环节 审美创造,表现情感 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 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入角色意 境中。有时可通过表演,或对主题哼唱、发展旋律,或为作品创编伴 奏,或通过乐器的演奏,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 音响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宽
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创造美。如湘版教材初中音乐第 6 册学习《长江之歌》时,可用多媒体展示从长江发源地冰清玉洁的雪白世 界,到出海口波澜壮阔的雄伟景色,有动有静,加上富有感情的解说,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母亲河的勃勃英姿和哺育万象的情操。当高昂起 伏的《长江之歌》响起时,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会情不自禁地赞 美长江而歌唱。此外,教师应多采用课堂表现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这种课堂表演可在教师的主导下,全体学生参加表演,也可在学生理 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自己创编单独表演。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调 动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二度创作之中,既可提高教 学效果,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又使学生更直接、更容易受到艺术的 感染和激励,并产生“一定要学好它”的强烈愿望,从而达到了“以 情明理,以情治心”的目的。
五、“情感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情感教学模式”的实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效地促进了 学生能力的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它抓住了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以教师的真情实感 去感染学生,调动起学生内心相应的感情。在情感互动的过程中进行 教学活动,发展了学生的情感和认知,让情感变成持久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动需求。这样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它体现了音乐学科的人文性特点,音乐学习的过程是认知和 情感相统一的过程。没有了情感,就失去了音乐教学的意义。“情感 教学”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力求在整个 过程中把教师的情、学生的情和教材里表述的作者之情融为一体,体 现了音乐课程的人文性。
3、它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情感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和不同的情感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情感参与 学生的认知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变被动接受为主动 探究、变机械训练为主动参与、乐于发现。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发展 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 形成。 总之,推进音乐教学情感化,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创造欲望,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审美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变为持 久的动力,变为理性的思考,变为主动探究的需要,是构建“情感教 学模式”的主题。因此,“情感教学”应贯穿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全 部活动之中,会收到前所未有的课堂教学效应。参考书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2、《艺术情感理性》„„(英)大卫贝斯特著
3、《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曹理·何工著
4、《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曹理著一本被评价为“迎合了时代需求,直抵中国 3 亿
草根青年神经最敏感之处”的《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3 月 30 日出版。这是一
部日记体形式的小说,由曾经是落魄青年,现在成了富翁的“重庆老康”撰写,融合了 重庆老康自己和周围朋友的创业经历。该书曾是天涯网热帖,此次由读客图书出版,据 出版方介绍,首印即高达 30 万册。重庆老康曾经落魄到快混成犀利哥了,于是他开始全面分析自己糟糕的人生,决定从身边着手,去寻找最小最近的机会,老老实实,深入一行。据出版方介绍,身无分文的重庆老康经过三 年奋斗,现在拥有一家独资公司,每年销售过千万。他拒绝透露真实姓名,甚至把这一点写 在出版合同中。重庆老康表示,30 万册的版税并不吸引自己,他担心出书影响生意,但又 想给落魄的年轻人一些启发,所以才“匿名”出了这本书。谈及成功经验,重庆老康称: “笨 是最可靠、最踏实的,比如我想了解我们这个建材市场的生意状况,我就整天整天地蹲在市 场门口,一手拿一个本子,进去多少人,出来多少人,都买了些什么东西,全部记下来,蹲 的时间长了,记录的东西就显现出规律,赚钱的方法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重庆老康说: “成功没有什么诀窍,我就是闷着头努力去做。希望年轻人放弃一夜暴富的幻想,踏实做好 每一件事情,最不起眼的工作,你做好了,也能给你生财。” 这是一部真实的自传体小说,也是一本向年轻人传授生财之道的教科书。2005 年,作者老康三十而立,带着老婆,拖着儿子;没有存款,没有房子;读的是烂学校、破专业,一无所长;毕业后混了多年,稀里糊涂,不幸下岗;因为混得差,朋友都断了联系。举目望 去,出路全无。老婆认为他已没戏,丈母娘更瞧他不起;一家三口,低声下气,长期在丈母 娘家“蜗居”。远在农村的老父母,还以为他在城里混得不错,他只好一直逃避„„他不是 没有理想,而是什么都不敢想„„ 有一天,这个无权无势又年轻的迷茫青年,静坐在书桌前,开始全面分析自己糟糕的人生。他决定从 身边着手,去寻找最小最近的机会,老老实实,深入一行;就在那些看似渺茫可笑的机会背 后,老康一次次抓到了实实在在的金钱,并从中悟到朴实的生财之道;他做的事,都没有难 度;他遇到的机会,是我们天天都碰到的机会;他靠最平庸的方式,日积月累,越做越大。就这样,经过 3 年坚持,老康最终成为年入百万的富翁。老康成功的奇特之处,在于他做的 事没有任何奇特之处。从老康身上,你将学会那些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都有的“特异功能”,从日常生活中认出遍地发财机会。一旦你拥有这种“特异功能”,发财好比例行公事!读完《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内心五味杂陈,回头翻看当时用来随手记感触的那张纸,正 反两面竟然已经全被写满了。看到作者讲述的一些遭遇和感受,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比如作者对自己城市移民处境的描写。借助读书,跳出农门,在城市打拼。明明穷困潦倒,却被 人认为极为风光,回乡时还要尽力隐瞒。我与作者同为城市移民,在外人眼中极是光鲜,不 用再重复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只需坐在办公室动动笔或者敲几下键盘,每个月就可 以拿到他们要劳累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可以拿到的工资。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些工资在城 市中是那样的弱不禁风,稍微动动,就尽数消失。这是现实,却不能告诉他们。有个词叫感 同身受,内中甘苦,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体会不到的。比如作者对白领的总结。“这就是所谓的白领,光鲜着,迷茫着,也自卑着。”作者从一个外企的 部门经理,“沦落”到做建筑工地的民工。脸比其他人白,力气比其他人小,读书比其他人 多,内心比其他人都痛苦。因为他心有不甘,因为觉得自己好歹是读书人,何至于沦落到这 个地步,但他就是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现实中的白领,即使没有沦落到去做建筑工地的小工,在自己身上往往也能找到光鲜、迷茫、自卑这三个形容词的影子。再比如作者写到他对家中父母的歉疚,还有其他的种种。人在失意时,遭遇的事情大致相同,估 计这也是我心有戚戚的原因吧。庆幸的是,作者成功了。从一个建筑工地的小民工,创业成为身价过百万的富翁,或许 以后还会是千万或者过亿。而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作者的坚韧。“人生低至最低,反弹力也 会越大。”确实,人如弹簧,生存的艰辛,或许会把我们压到极限,但我们不应该放弃,因 为还有随后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