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水印版画在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5 05:3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水印版画在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水印版画在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传统水印版画在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传统水印版画在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我国传统的水印版画是集雕刻、绘画、印刷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的传统艺术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印刷术发展的产物,自成一体,成为一个画种,也是一种重要的复制手段,对于还原书画作品,弘扬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呈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美术教育;传统水印版画;实践与思考

[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水印版画在北方地区的适应性语言研究,课题项目编号:NJSY14229]

传统版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精准的绘画、雕刻技艺,在古代广受欢迎和关注,在艺术发展迅速的今天,一些水印版画的手法依然还在沿用,可见,有些艺术形式随着时间的推进会变得历久弥新,更能焕发出新的色彩。美术教育作为传承我国艺术发展的教育体系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非凡,如何将传统水印版画的技艺应用到现代美术教学中是很多艺术院校和教育工作者们思考的重要课题。千百年来,水印版画以其独特的媒介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因此,继承和发展这种版画技艺,并在美术教育中充分应用,是艺术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大众欣赏能力和版画美学价值的途径。

一、我国水印版画的发展历程论述

我国木刻的水印版画最早出现在汉代,那时没有发明纸张,一般都是用布帛印图,最早用以宣传宗教信息等资料,之后纸张被发明出来,书籍诞生,水印版画多以书籍插图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使得水印版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到唐宋时期,水印版画的表现手法日趋成熟,从单色印制发展到多色印制,艺术创作者对于水墨及颜料的应用也更加纯熟,使得水印版画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为以后版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明代,由于文学和艺术的迅速发展,一些文人墨客、绘画者众多,这时水印版画进入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加之文化市场景象繁荣,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文化艺术也是十分昌盛,水印版画十分兴旺,明代遗留下来的水印版画作品也是最多的。在清代,顺治、康熙年间,由于明代版画兴盛的影响,版画作品盛产很多,在清朝中期水印版画发展步伐就慢慢降下来,逐步渐入衰落阶段。清朝后期,由于国外石印、铜印等技术传入我国,传统的水印版画技术受到冲击,发展更是缓慢。

20世纪30年代,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是现代水印版画发展的开端,是对传统版画技艺的重拾和发展,那时欧洲和日本版画艺术发展势头很是兴盛。鲁迅以其敏锐的审美能力和民族责任感,为我国版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正是在他的倡导下,水印版画重新得到了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和重视,得以重见天日。

20世纪50年代初期,水印版画对传统技艺加以继承和发扬,结合国内民族特色和国外版画技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版画风格,黄永玉的《阿诗玛》以及吴凡的《蒲公英》都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50年代后期,江苏版画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现代水印版画技艺与传统手法相结合,巧妙地将水墨画的元素融入到水印版画创作中,逐步形成江苏地区水印版画的特色和风格。1992年我国成立江苏版画院,2008年我国水印版画艺术研究中心成立,这些都说明水印版画在我国艺术中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极大地推动了水印版画事业的发展。

二、水印版画的艺术技法应用和美学价值分析

(一)水印版画的艺术技法传承

1.绘画的艺术技法

在水印版画创作中,绘画是最基本的技艺,版画的绘画主要分为草绘绘制和放大图绘制两个步骤,草图绘制的关键在于明确要呈现的画面的干湿、深浅、虚实效果,放大图的描绘重点是要表现出深浅不

一、浓淡适宜的层次感,确保顺利进行套版工作。具体绘图时,要先进行颜色分类,确定分版数量,而后在样稿上附上透明薄纸,画上图像的轮廓,之后将画有图像轮廓的薄纸贴在木板上进行刻画。版画的绘画过程考验着创作者的绘画功底和艺术审美能力,绘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版画的整体效果。

2.雕刻的艺术技法

雕刻作为水印版画的重要内容是不容忽视的,传统水印版画创作以木刻居多。雕刻分为两种,一种叫阴刻,一种称为阳刻,两者的雕刻形状是不同的,阴刻主要以凹形图案为拓印内容,阳刻以凸形图案为拓印内容。用于雕刻板花的刻刀多种多样,有形状和钝锐的差别,木质有疏松和密硬的区别,造型也有具体和抽象的区别。雕刻是对创作者技艺的综合考量,几把刀一块木板,表现光线明暗、颜色深浅等,这需要雕刻者有熟练的功底,通过雕刻展现版画这种视觉艺术的魅力。

3.水印技法的传承

水印是指利用水的流畅和滋润的特点而进行的版画拓印方式,在版画制作中充分发挥水的作用是水印版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水印版画贵在用纸,用纸的薄厚和吸水性的区别决定了拓印后画面效果的不同,我国一般采用宣纸、绵纸比较多,原因是这几种纸的吸水性很好,很受版画创作者的青睐,但也存在纸张易碎的弱点,水印用纸要根据版画特点加以调整,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版画创作者要扬长避短,找到最适宜的纸张和拓印方法。

(二)水印版画的美学价值分析

传统水印版画的美感,主要来自于绘画、雕刻、拓印三种主要环节的巧妙结合。绘画雕刻的痕迹展现在拓印作品上,作者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意图,水印版画其实和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一样,都是对人们智慧的总结和对生活中美好场景的描述,也是一种全面的艺术表达的手段,如何在版画中蕴藏美感,唤起观众的共鸣是创作者的目的和创作的意义所在。

传统水印版画最初用于宣传宗教,一些佛教图案是版画的初期形式,之后用于书籍插画、诗笺等,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岁月的痕迹,有一种沧桑之美。古代的水印版画一般风格古朴简约,朴而不拙、美而不华,有一种简约之美。水印版画的雕刻痕迹最为明显,由于雕刻方法不同,显示出的效果也截然不同,有的婉转流动,有的刚劲有力,有的圆滑温柔,有的尖锐锋利,风格各异,表现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现在美学教育里强调水印版画的韵味和印痕,指的是拓印留有绘画和雕刻的痕迹,进而表达出一定的审美意蕴,韵味和印痕在水印版画一书中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传统水印版画的美感在于木味、刀味、水味的充分结合,是色彩和造型的有机结合,是思想意识的有机碰撞。传统水印版画有着现代印刷技术所不能比拟的独特美学价值和审美特征,是一种美学上的重要研究内容。

三、传统水印版画的优秀表现手法

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新时期,我国美术教育对于水印版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1958年浙江美术学院创办了水印版画工厂,并开展水印版画的教学工作,这是传统水印版画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最具代表性的应用实例,在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面临艰难的时刻,将传统水印版画融入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中,使其艺术性得到发扬和传承,且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尽管如此,传统水印版画的手法和技艺在美术教育格局中的力量很是单薄,关于传统水印版画历史的教育有待加强,水印版画的独特艺术技法需要得到传承和创新。

(一)学校和教师要深入开展水印版画教学研究工作

在我国目前的美术教育事业中,传统水印版画的教学内容较少,个别学校甚至没有开设水印版画课程,部分艺术院校的重视力度也不够,所以要想加强水印版画教学质量,教师就要针对传统水印版画的发展历史进行教育,对准确精妙的表现手法和技艺也要加强教学,做好水印版画的教学研究工作。在美术教育中,要保证提供给学生的形象资料是富含艺术性的,要保证传统水印版画的艺术品质,教授要教会学生对优秀作品进行评估,研究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将这种方法有效用于美术教学中。其次,学校要重视水印版画的教学,组建水印版画研讨小组,做好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置工作,使传统水印版画得到充分的发展和传承。

(二)在美术教学中大胆创新水印版画素材的使用

传统水印版画主要在木板上进行雕刻,尽管由于国外版画素材的影响,铜版、石版等材料很受欢迎,但水印版画的主要雕刻用材还是以木板为主。要想创新水印版画,对传统加以突破,教师要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尝试大胆的创新,对西方的版画教学加以借鉴,不断调整水印版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针对教学模式加以创新,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对水印版画作品的影响,随时调整教学活动的实施,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多多创新版画创作,拓展材料选择的空间和方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

对于美术教育好坏的考核评估会落在学生具体的创作作品上,水印版画也是如此,要想创新水印版画的发展策略,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艺术院校可以通过设立工作室的形式招收学生,在具体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做好异化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的创作思维和审美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调整教学手段,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教学,实现案例作品的形象化教学,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水印版画艺术的魅力和美学价值,进而提高学生创作作品的欲望。学校可以举办水印版画作品展,让学生互相参观,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优秀的作品得到认同也会增加学生水印版画创作的信心。

(四)鼓励学生实际参与创作,提高艺术技能

水印版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水印版画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变迁史,培养学生的水印版画绘画雕刻基础技艺和创作技能。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效地融人探索性和创新性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从生活中挖掘艺术灵感,将其付诸到水印版画的创作中,运用巧妙的表现手法,加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四、结 语

传统水印版画的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是我国艺术宝库的瑰宝,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发展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美术教学中重视水印版画的传承和发展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美术教学创新艺术境界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雅.重塑传统版画新理念――浅谈水印版画的新拓展[J].新西部(理论版),2011,(12).[2]张?F,冯楠.传统水印版画在美术教育中的存续方法和创新发展[J].大众文艺,2014,(19).[3]郑巨欣,王超,张晓锋.传统水印版画在美术教育中的存续方式和创新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05).作者简介:

陈铁梅,硕士研究生,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版画。

第二篇:范画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合理运用1

范画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合理运用

溧阳市实验小学张莉

刚踏上教师岗位没多久的我,一直以来都认为范画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幼儿可以根据教师的范画进行创作。经过教研组的一些学习,我发现范画也有它的局限性,一旦准备了较详细的范画,幼儿的潜意识就会跟着范画走,画出来的作品就会受局限得不到很大的拓展。但范画仍然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它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到底该什么时候出示范画呢?

一,对于幼儿熟悉的、就在自己身边的题材,可以不出示范画。

有一天在课堂上,我既不在黑板上示范,也不给他们看示范图例,而是让他们观察一下班上的三位老师,有哪些特征,并说一说他的发现,然后选一个老师把她画出来。大部分孩子拿起笔就画,但也有几个孩子不敢动笔。我知道,这些孩子中有的曾经在幼儿园或是培训班学过那种一笔一划照着临摹的概念模式的绘画。学画就是照着画,或是只要画得像就是好画的观念,已造成了儿童的心理障碍,他们自由创作的精神被成人所谓的“像”与“不像”的精神压力所破坏,他们不相信自己的绘画能力,非得有范画或是老师的示范才敢动笔。艺术能讲出来的只是知识的一部分,好多感觉的东西是很难讲出来的,只能靠幼儿自己去感悟。如果这个幼儿在学画上先入为主,之前接受了简笔画的教育,习惯了老师画一笔,幼儿跟着画一笔的被动的教育方式,这样的学生就更难教了。还有的小朋友则不管是表现什么样的题材,他的画面上出现的都是原来所学的概念画图形的组合。对这样的孩子则需要用更大的耐心去鼓励和帮助他们冲破那种概念绘画模式和“像”与“不像”的精神禁锢,以恢复儿童自我表现的创造本性。自我表现的源泉是情绪和意境。感受和思考就是这种原动力。“我知道你能画。”我摸着孩子的头肯定地说,并耐心地给他讲述各种人的特征等等,鼓励他拿起笔。任何孩子只要拿起笔,按照自己的方式在纸上画出第一笔时,他的创造性思维就开始启动了。不管他画得怎么样,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过了一会儿,孩子们的“老师”画好了。有的把头画成一个大圆圈,身体却很小,有的衣服上的扣子画得比脸还大,还有的则把手和脚画成了鸡爪爪,其中也有类似概念画的因式,但更多的是儿童们的随意创造,孩子们很满意。面对这么多的“老师”我也很满意。不

管是原始意象的遗存,还是儿童表象的再创,或者是别的,只要能表达儿童的情感,就是好的儿童画。看儿童画不光是了解他们的知觉程度,更重要的是须在感情的基础上给予理解,儿童中有对内容注入了感情才能开始真正的认识和表现,尽管可能画得一点都不像。但是往往有些成人,每当看到一幅儿童画,就简单地用“像”或“不像”作为标准来衡量它的好坏,并理所当然地认为儿童绘画就应当是对客观对象的视觉描绘,将儿童局限在成人的概念之中。模仿和创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模仿单纯靠概念处理事物,表达的仅仅是一种对简单物象的摹写。这种偏见和作法忽略了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感情流露,并意味着让儿童放弃自我的创造意识,压抑了儿童自我表现的进取精神。

二,在绘画前,可让幼儿多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在画《秋天的树林》前,我经常趁散步的机会带幼儿到学校去观察树到了秋天,有哪些变化?是不是每棵树都是一样的形状?站在树的前面,可以发现后面的树被前面的给挡住了,被挡住的那一部分怎么样了?细心的幼儿在我的引导下,马上就发现了树的秘密!我还让幼儿在回家的路上去观察马路上、社区里的树!有了前期工作的铺垫,在绘画时,尽管我出示了一副范画,但多数细心观察过的幼儿能在画纸上表现出树的远近,重叠!而没有认真去观察的幼儿则还是只能画出三棵并排的树,没有远近、重叠之分!可见,对于树被挡住的部分就不需要画出来这一知识点,有的幼儿在教师的引发之下,主动地把这一知识点与其内在的相关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做出了较好的理解,并在画纸上表现出来。而有些幼儿由于缺乏相关的体验,无法在现有水平上脱离形象而直接在教师的讲授之下把这一透视原理掌握好,故在表现上弱于那些认真观察的幼儿,处于机械作画。观察细致的幼儿画面较为丰富,场景选取的角度,画面的构思、布局成个性化。而另一些幼儿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基本和范画内容差不多!他们的能力只停留在临摹的阶段,自身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不仅如此,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就能较易把握传授与引导的尺度,从而提高整个活动的效率。

三,对于一些绘画技法,教师可以临场示范。

在学习色彩的渐变这一绘画技法时,我先出示了一副很漂亮的花,这时,小朋友的兴趣已经被引起了!他们从来没画过有色彩渐变的画!于是,就着这副画

讨论开了!“花瓣好象是由两种颜色涂出来的!”“不是,好象是三种颜色的!”“叶子也有两种颜色的!”“不对!叶子好象有好多种颜色的!”„„经过很热烈的讨论,小朋友提出了新问题:“老师,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呀?”小朋友都好奇地看着我,等着我宣布答案!我没有直接说,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能不能把它画出来!经过尝试,幼儿都表示“没有老师画得好看!”“怎么看上去就是两种颜色堆在一起,不那么自然呢?”这时,我再开始介绍这种绘画技法!并且仔细地示范了绘画方法!怎么样可以让色彩衔接得更自然,更漂亮!

经过我的解说和示范,幼儿又开始尝试绘画!这下子,他们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慢慢地,也画出了色彩的渐变!并且不满足于我画的那种颜色,而去尝试更多颜色的渐变!发现了,哪些颜色可以渐变得很明显,哪些颜色不怎么看得出来!

在这次活动中,范画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教师的当场示范则让幼儿掌握了这一技法。并在掌握的基础上有了一些他们的创造!

四,对幼儿的作品进行不同评价形式的尝试。

评价作为一个信息反馈的环节,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教师可“教”的技能知识等方面,相对能用“好”与“不好”来评价。笔者认为,这部分的评价可由教育者来掌握,基本上以教师的讲评为主。且在活动中宜采用集体讲评为主,个别讲评为辅的形式。因为通过教师的评价,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幼儿找到提高其美术技能的契机。而对于幼儿自己“学”成的部分,最好的评价方式就是请幼儿来解释画面。从时间上分析,可放在活动后如餐前安静活动环节上,以便较好地控制幼儿的注意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从根本上来说,儿童画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是其思想的表现,内涵着他的情感的变化,反映着他的经验和感受,体现着他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幼儿用图画表达的东西远比用语言表达的深入,丰富,幼儿自由表现的内容以及所创造的表现形式,都不是成人能想象和传授的。让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正是发挥了他的主体性。不妨听听幼儿的心声:

有一次,在《拾穗子》的美术活动中,要求幼儿画出自己和同伴拾穗子的样子!很多幼儿由于缺少此类生活经验,感觉无从下手,我便让幼儿自己去摆一摆拾穗子的动作,并观察一下同伴的姿势!经过实际演练,幼儿的画面上出现了

各种拾穗子的人。这时,我发现了一个小朋友的画面上站着一个人,我有些好奇,便问他:“我们今天要画的是拾穗子的人,你怎么画站着的人呢?”他看着我说:“拾穗子的人总不能一直弯着腰吧!他不累啊?我画的是他休息的样子!”我楞了一下,完全没有想到他会这样与我“据理力争”,但细细一想,这不正体现出了他内心的生活体验了吗?我立即肯定了他的与众不同的想法。看起来,他颇有几分得意。

由此可见,配合语言,整张画面立刻显现出了生趣,也足以让成人理解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绘画意图,从而做出恰如其分的肯定。

此外,也可组织孩子之间互评。因为孩子的心灵是相通的,幼儿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评价标准来评赏,对评价双方都能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让幼儿在互动的氛围中体验到另一种乐趣,从内心品位到成就感。

每一个幼儿的想象力都是非常丰富的,关键是看老师怎样去引导。范画在美术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带着幼儿共同融入到绘画中去,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为美术课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让每个幼儿都了解,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倡范画教学,不断地探讨范画教学,不断地提高范画教学的质量,是作为教师的我义不容辞的职责。当然,我们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吸收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不断创新, 才可以在幼儿美术素质教育改革中发挥更大的力量。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本文从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入手,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重要意义 策略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日前,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课标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各学科课标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让学生在加深民族文化理解、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

1.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我??所学的语文是语言和文字,最大的作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中国的文化传统保存在什么地方?实际上就保存在那些母语里、那些方块的汉字里。因为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最重要的精神纽带,而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特征。汉字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作为音、形、义相结合的每一个汉字,都有其起源和演变史,不仅具有表言达意的作用,同时也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汉字和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至关重要。[2]

高中语文教材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文化经典,这些文化经典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如先秦诸子百家的散文、明清时期的小说等,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更加重视语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对高中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崇尚伦理、自强不息,强调真理的追求和辩证的思考,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贯穿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始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挖掘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土壤,对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意义。

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互联网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给中学生身心带来负面影响,如社会责任感淡化、理想信念缺失、文化认知淡薄等,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没有把中华民族精神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逐渐忽略甚至漠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对学生的民族精神、身心素质、文化教养、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毋庸置疑。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策略

1.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为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经典的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非常明显。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教师首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的研读,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文化传统等进行升华,让传统文化精神滋养学生。

高中课文中的很多文言文,就是非常鲜活的例子,如教学《陈情表》时,让学生接受“孝”的教育。教学《苏武传》时,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归去来兮辞》一文时,教师可以从题目中的“辞”,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入手,也叫赋,比较注重行文的韵律与句式,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文中一词多义,了解汉字在古诗词蕴含的多重含义,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

2.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感知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高中语文教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教师不仅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讲究语言艺术、直奔重点设置悬念等方式,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既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又能使语文教学活动丰富多彩。

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播放《红楼梦》这一节的电视剧片段,还原故事情节,让学生欣赏剧中人物的服饰、语言以及古典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中,让学生深切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3.做好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渠道

单凭教材中的一些具有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容是很难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需求的。教师要将目光转向课外,通过课外拓展延伸,将传统文化教育拓展到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如,教学《鸿门宴》中“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一段时,由鸿门宴上的座次细节,对学生进行座次文化教育。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即“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东向”即“坐西面东”。《鸿门宴》座次,就属于古代“室中以东向为尊”礼节活动的形式。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课外探究现代社会座次文化内涵,可提示学生留心电视新闻里领导座次安排、宴会时宾主座次安排等。教师在课堂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学生在理解刘邦、项羽等人的性格特点的同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激发了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结语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其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师要肩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创新教育理念和改革教学模式等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萍惠.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30).[2]李伟.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高考(综合),2015(08).

第四篇:漫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点滴实践

漫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点滴实践

实验小学 张伟 漫画是一种简笔而注重意义的绘画,以简练的手法直接表露事物本质、特征的绘画,以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漫画与儿童的心态很接近,儿童对世间事物的天生夸张、取舍能力与漫画的造型要求不谋而合。开展漫画活动,有儿童心理认同的基础。漫画种类多,内容涉及很广,有科普漫画、儿童生活漫画、时事漫画、肖像漫画等等。表现形式独特,常常通过夸张、比喻、比拟、借形、对比等手法来塑造形象,表达主题,所以漫画极易使学生产生兴趣。“漫画”这个词汇,在我校随处可听,漫画作品更是随处可见。我校作为“全国儿童漫画教学创作基地”,在我校酷爱漫画的孩子特别多,孩子们把进行儿童漫画创作当作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电视上的一则关于“family”的广告,以其形象生动的简笔画与中应文汉意相结合,让我眼前一亮。结合学科实际,我觉得漫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独特的作用和结合点,能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将漫画引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使学生的兴趣随之迁移过来,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小学中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侧重于口语的训练,对话内容简单,情节单一,这样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寓英语口语训练于漫画之中,使“画中有话,话中有画”,教师教起来轻松自如,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下面就谈谈漫画在我的英语课堂上的几点做法:

1、利用漫画进行词汇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的心理特点,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开展有趣的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单词教学中可利用漫画,使学生边看图边学单词,边看图边说单词。如:教学数字单词时,学生就把“十几和几十”这些的数字单词根据书写规律画成了花,画成了手,画成了太阳,也可以在学生说的同时绘出图画,写上单词,读出单词,以加深印象,使画与单词建立一个有机的联系,加深对单词的记忆。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所以我们布置了一项与往常不同的作业,“画单词”。学生一开始不明白,但一琢磨,很多学生也就猜出了其意思。把单词以漫画或卡通画的形式画下来,并在反面写上相应的英语单词。学生都非常兴奋,第二天都把自己的创作拿来了。“bed”这学生眼里成了正真的床“b”和“d”是床头和床尾,“e”则成了床板。课堂上,学生学习单词的氛围非常好,在欣赏和评比中学习单词,并利用学生创作的卡通漫画做游戏,学生兴致很高,这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2、利用漫画进行句型对话教学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课堂上一个学生的“开小差”,给我一个意外惊喜,三班的最爱画画的林林在我的英语课堂上搞起了美术创作,我很生气正准备收了他的作品,可发现他画的内容与我本节课的“There be …句型很搭,于是拉起他和我一起用他的画操练起了句型,林林简单几笔一个“table”学生们大声说“There is a table” ,又是几笔三把小椅子,“there are three chairs”。这样的操练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任何图片和教具都鲜活实用的,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也特别好,我当即就拜了师,一定要掌握画画的一些技巧,让漫画在我的课堂上“乘虚而入”。利用漫画进行句型和对话教学,使得内容更具体形象,以图导学。如一些人物对话可让学生配上简单的人物形象漫画,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来夸大人物形象的特征。动物对话可配上动物的形态特征和动作等,使学生所描述的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学生们乐意尝试的欲望特别强,因此我们适时地抓住时机,诱导他们积极参与,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在复习学习用品时,通过卡通图片,让学生们分组看图说画,使学生们在交谈、说画操练各种句型,同时也进行了对话练习。这样有利用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3、利用漫画进行情景创设操练课文教学

让学生进行多幅连环漫画创作,或将无声的连环漫画结合自己的想象配上英语对话和说明。这样的形式很多,如添画、续画、说画。添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不完整的漫画画面,让学生发挥想象,补充添加使其更具意义。续画,教师开个头,学生接着画下去。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进行续画。说画,让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进而说出画的大意。学生就很快领会了其中的内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纷纷组成短语及句子,再学习就显得轻而易举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巩固复习了句型,使操练的内容新中有旧、旧中有新、以新带旧、以旧辅新,尽量做到所使用的语言材料有连贯性。在活泼的游戏之后又安排了一个相对“静”的环节,即,听音画画,让学生通过听,描绘出一幅幅简单又有趣的画面。画好后,我又让学生同桌谈论所画的图片。语言的习得是由输入转变为输出的过程,这里的听便是语言的输入,画和说是语言的输出。在这动静和谐的输入输出中,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言素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我努力从漫画上下功夫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看漫画猜猜啥动物,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参与兴趣,并且自然托出了口语训练的内容。漫画不仅诙谐机警,而且妙趣横生,它以强烈的讽刺性,幽默性和教育性深深地打动着学生的心弦,为学生所喜爱。

漫画是生活的缩影,选择或创作合适的漫画,通过让学生观察、评析,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说话能力。我们借助漫画图片,利用了学生爱动、爱玩、爱表演、爱猜、好奇、好表现的情感特征和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多层操练、互动操练,全部动作反应法,创设一些真实和准真实的交际活动,给每个学生创设体会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感受它的有趣、有意和有用。让漫画成为小学英语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五篇:美术教育实习中的几点思考(精选)

美术教育实习中的几点思考

宜春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学 赵新新

指导老师:曹金玲

摘要:

我自2011年1月起进入了一所德州市重点中学实习,期间每周上四节课、听四节课的进度进行了百日的教学实习,所教年级包括了初一、二年级,期间发现了很多问题,而有些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美术课堂的问题。

根据我的实习,找出美术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基本情况和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在学校在教学方面的不足,教师的素质问题,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上述对现实的观察给出几点自己的建议。

我以为大学里教给学生最主要的在于能够很好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够从现实中发现问题所在,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思考得出合理、可行的方法来进行实践和解决现实问题,我想这才是大学四年一个合格毕业生应该所具备的能力。

前言:

在实习期间我向多个学校问询美术课情况,了解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和我所在实习中学基本相似,这说明这些问题在德州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面我从多个方面入手对问题进行归类,提出自己观察到的问题,找出自己通过实践以及与学生交流总结出的解决方法。

一、学校、老师方面。

1.课时量不足,课堂效果欠佳。

此中学的美术课时安排如下:初

一、初二每班每周有一节美术课,初三由于人为原因已经没有美术、音乐课程。

每周一节美术课确实很少,但是在增加美术课或者恢复初三美术课程无望的前提下,如果中学能够以正常的课时(不被占课)进行教学,美术老师对每节美术课都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让每周一节的美术课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两年下来共超过50节的美术课,也能使正处在对新鲜事物好奇心最重、吸收能力最强的初中

生相应的营养,而这些美学营养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这样有限的课时在现实中经常被充作了中考科目的自习课,如何能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呢?

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导致了美术课堂的效果极其不理想,在学校规定的正式的美术课上,很多同学甚至已经把美术课当成了一节自习或者是休息的课堂,教师对这样 的美术课没有进行很好的教授,而听之任之,这样的美术课已经是名不副实,这样导致美术课对孩子进行美育的目的几乎难以达到。真正的美术课堂效果几乎无从谈 起,这对于美术教育乃至中学的素质教育来说无疑是可悲的。

2.教材与现实教育对接跟不上。

教材本应该是教育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最主要的参考资料和教学蓝本,但是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尤其在美术课本上。

我从任教多年的老师那里得到了一个关于初中美术教材的信息:教材已经有超过五年的时间未有变化。从我对教材的阅读来看也已经是远远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和初中阶段学生的需求。

现阶段的教材还是以传统的、写实的绘画为主。对社会发展,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学生兴趣点以及现阶段的学生对美术的诉求几乎没有考虑。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教材和学生之间出现了巨大的鸿沟,学生对课本里所涉及的内容毫无兴趣,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由 于各种客观的原因,初中美术课本短时间内有很大变化的可能性比较小,而教学又是不能等的,那我想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应该果断的做出改变,去用自己的知识来 “武装”课堂和同学的头脑。毕竟初中阶段的美术课是无需全部照搬教材的,老师可以自己补充许多内容,这也正好给了美术老师自己发挥的机会,也是孩子开阔视 野的绝佳机会。

已 有教材虽然不能满足要求,但是学校是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自己选择校本教材的,这样就解决了教材脱节的问题。但是现实却是:老师和学校在这方面做得 不够,在统一教材和现实脱节的情况下,任教多年的老教师无一例外的还是按照那本陈旧的、已经严重脱离社会发展和学生兴趣点的课本进行教学,模式几乎是一成 不变。老师自己主编的教材没有,校本教材没有,从而形成了教育中的重大问题。

3.美术教师专业素养不够。

现 在的美术老师也许有一定的美术专业技能,但是却普遍在教上存在问题,也就是不会教。大多数的中学美术教师在上课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们的教学方法完全 没有尊重美术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生接受美术知识的方式和内容。他们的表现更加是把美术课当做其他的课一样教,变成只有知识的传授,而没有更多的根据美术学 科做出思考,更没有尊重美术学科重审美感受的特点。

更有甚者可以做到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是否在听课他依然忘我地在进行他的课堂。想要他所讲的内容对学生的生活有所改变、让学生的生活中增加更多的“美”,那就更加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能教会教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初 中生正处于大量吸收外界知识,增长知识面的阶段。作为一个美术老师理应给孩子打开视野,让他们在美术课上得到更多的、更新鲜的、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状态、更加能够改变哪怕一点点他们生活状态的知识。令我失望的是我们的广大的基层美术老师还远远没有想到这些,落实到课堂上就更加是无从谈起了:他们还在遵循着 早已“掉队”的美术课本前行,全然不顾学生的思维状态和兴趣所在。

美术科目在现阶段的初中科目中应该是最容易实现“学以致用” 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动手使学生发现感 受和创造生活中的美,但是令人心痛的是并没有老师在这方面下功夫。而如果不那样做的理由是“教学任务”或者课本所限的话,在我看来是老师在推卸责任。每日 鼓励学生创新,与之相对应的却是自己的课堂几年如一日,我想这样的身教是不足以对学生产生说服力的。当然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美术科目。

此外,欣赏课多,而动手的课堂少,这本身就不符合美术的特点,美术是一门带有技巧性与动手实践性强的课程。而过多的欣赏课则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少了许多生动。

4.教学设施状况。

在我实习的中学,教学设施应该是较为先进的:每个教师均有大屏幕的投影仪、电脑、音响等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些设备无疑给教学,尤其是美术教学带来了极大地方便和更多的操作性和内容展示的可能性。

如 果美术老师能够在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学生实现美术知识的可操作性的之后,加上良好的硬件设施的帮助进行课程安排,有的放矢,而不是一味的按照陈旧的 课本进行教学的话,其教学效果必然会有质的改变,美术课堂的魅力定会大增。美术课堂也就可以扭转在学生心目中无关紧要的地位,进而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美术 知识和更开阔的眼界,而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力正是一个现代人才综合素质最主要的表现。

硬 件本身非常现代化,教师却不能很好运用它于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方法与之相结合,以产生更大的合力,促进美术教学,更多的却是将多媒体当做一个“省力”的 设备而已。他们对多媒体设施的应用基本就是停留在将课本附带的课件原封不动的呈现的水平,不会更多的发挥主动性去将多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更大。在有如此之多 硬件和软件的有利条件下,如果美术课堂没有魅力那无疑是美术老师的失败、是美术教育的失败。

教学设备虽然很重要,但是教师才是培养人的根本,没有会教人的老师,这些先进的硬件是也只是硬件了。

二、学生的现状。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最主要参与者,在整个教学过程占主体地位。他们的一举一动和一个细微的感受都应该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和尊重。

一个科目、一堂课所针对的都是学生,所以在一个科目进行教学之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对学生所学知识了解,以及他们更加能够接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调查是至关重要的。

我认为更为重要的:尤其是一个不需要考试进行测试的美术科目来说,他的教学方式、内容和考察方式都应该更加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诉求,更加能够对学生的生活产生影响。毕竟美术不止是一个理论科目,他理应对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方式产生影响,它承载的是文化和生活的内涵。

现在初中生基本以“95后”为主,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和之前的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都有着不一样的特性:他们基本上是被网络陪伴长大的;他们从自己记事儿开始就有影像资料陪伴自己;他们更加感兴趣的是更加网络化、数码化的影像作品,而非是传统的比如绘画的内容。

在学生想学和老师所教产生极大地冲突的时候,学生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因为这个年龄一去不复返。

从我自己的实习课上的实践和我跟初中生的交流中我发现了一些他们身上的特点。如果老师能够在尊重学生需要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安排的话,我想这对于教学十分有益的。

1.学生确实对课上教学内容和方式存在很大的意见。

初中生此生中拿起画笔进行艺术创作的可能性在大多数的同学身上几乎是没有的,绝大多数的学生的兴趣点并不在这里。

在他们每周只有一节课(45分钟)、每节美术课的前半部分还要讲些“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如果在每节美术课剩下的20分钟左右的课堂上进行绘画教学是不现实且效果极差的。

因为:在我对为数不少的中学生的询问和上课观察中发现,他们这个年龄段对于在纸上进行主题性的绘画是不感兴趣的,而且在20分钟左右是不可能有一个相对完善的画面效果的,尤其是对于课业很重且没有绘画基础的同学来说,这几乎成了一种折磨。

2.初中生对于艺术的兴趣点、接受方式的改变,以及我的教学探索。

前面说到现在的初中生对于传统的美术知识是兴趣不大且在初中课堂上很难有一个很好的效果进行教学实践的。那下面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哪些内容、教学方式才是现在的初中生能够接受的。

他们这一代人(95年后出生)更多的是希望得到更多的新鲜的、实用的能够对生活产生影响和改变的知识。在我的短短的教学实践内我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了一个普遍学生的兴趣点所在——摄影。

摄 影,这一代人一生几乎难以离开的一个话题,尤其跟传统绘画相比,现在的孩子更加喜欢摄影等更加“接地气”的内容能够进入课堂,更加希望能够对他们进行一些 指导(毕竟除了说明书之外,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可以了解摄影的途径)。而且,在我的调查结果来看:现在为数不少的学生家里是拥有数码相机这一设备的,且基本 看不到对摄影不感兴趣的同学。

而 与之相对的却是,几乎所有的学生对于摄影几乎是一无所知的,最基本的摄影技巧都没有,更不会体现出任何的审美取向在其照片之上。我在实习教课期间对于摄影 基础进行了初步的展开。一方面我会讲一些基本的摄影技巧,另一方面我会找到那些已经被历史承认的作品给他们分析,给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近几年兴起的 “光影涂鸦”等能够极大地吸引他们兴趣的创作方式。令人欣慰的是,我所讲的内容被大多数的学生所接受,有条件的学生会在课下去尝试且会拿作品与我交流。

我 想这样的效果才是一个初中美术应该有的,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理应成为美术课的常有面貌。一方面是我在进行摄影教学之前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引导,让他们对一个 相对陌生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另一方面,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学生对包括绘画在内的一些传统美术门类不感兴趣的原因不在于这些门类没意思,而是老师的教学和 引导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在找到想讲述的内容之后,如何找到适合学生的切入点就十分的重要了。

现 阶段,在我国仍有许多“落后地区”,他们在经济等方面是落后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化一定会落后,美术教育也不见得会不利,他们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传统文 化的资源,比如湖南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学资源就非常多。这些地区在自然资源和环境上却明显地有大都市没有的优势。

美术是一个涵盖了广泛内容的学科,他包含美术教育学,也有书法、设计和工艺,还有影像等等。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和教材,针对自己的地区优势,因地制宜的进行美术教学,这也是在现实教育中没有做的很好的。另: 上文对摄影教学讲了如此之多只是作为范例,并且是已经被我实践过的,详述其细节能够帮助阐述观点而已,绝无以一概全的想法。我得承认,在我实习的地方是常 见到摄影器材的,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或是偏远的山区,怎么开展以摄影为形式的美术教学呢?条件显然是不允许的,这些地区还要从实际的条件出发来指导教学 的:落后地区只是在物质条件方面会落后些,但是美术资源并不见得落后,也正因如此,才会有那么多的艺术家到那些地方去采风、去体验生

活。美术不能忽视了人 的精神方面的内涵,现实也证明:有为数不少的物质落后地区在精神文明的某些方面比发达地区更加和谐。

三:我对教学的小结、思考和建议。1.增加美术课时。

无论哪一门课程,想要得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充足的课时量无疑都是必须的。而美术课的课时量的增加这需要从国家教育政策的出台到学校课程安排都给予重视才能实现。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已有条件促进教学。在课时量既定的前提下,想要达到一个更好的教学效果的话,无疑就需要老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研究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入手了。通过观察了解到:当下的中学生,这些“95后” 们已经区别于以往的任何时候的学生了(这个因素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尤其重视),从实际出发我们很容易看到:中学生最亲近的是电脑、是网络,如果想让他们更 多的接受你的观点显然不是通过传统的东西可以容易做到的。我们的美术教师能够做的就是顺应学生特点,去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这一点是不分学科的。

网络、电脑只是一个平台,他确实能够更加容易的体现美术学科的内容和魅力,但是他和传统并不相冲突,他的内在也是也有传统美术留下来的美的。这都是传统美 术和文学的基础。这就充分证明网络平台只是个平台,现实教学中绝对不能只搭建“台子”而里头没内容,不能只重物质不重精神,也不能在没有条件的地方去强 搭,毕竟没有网络的时代人类一样创造并传承几千年的文明。所以说我们美术老师应该更多的去利用这些硬件来为我们的教学更好的服务,而不只是当做一个“代步 工具”而已,当然其他学科我想道理也是一样。具体到中学美术课上来,受限于孩子们目前的知识结构(以考试为主)和自身的人文素养现状,他们难以对那些所谓拥有深刻历史意义的传统美术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只能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死记硬背,如果艺术还需要死记硬背的话,还有上美术课的意义吗?

当然,难以理解作品的内涵主要是因为生活的缺失,并不见得是传统美术的错误,但是,在现在这样的已定的现实情况前提下,我想我们应该有所改变和侧重,而不是进行继续“自欺欺人”式的教学。

3.找准美术教学的切入点,使美术课变得生动有趣。

找准切入点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找到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另一方面就是在内容确定之后,找到合适的导入点,让让这个点和学生产生一种契合,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哪些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很容易的让他们接受和理解?具体的答案有很多,比如影像、漫画等等。但是这些表现形式肯定是有这样一些特点的:他们很容易看到和被同学们展示、利用,更加直白些就是——这个形式一定是一种“接地气”的艺术形式。

从上课期间的观察来看,同学们对照片、视频的好奇心和接受程度远远胜于传统形式绘画(尤其是主旋律的题材的作品)。我们作为一个美术老师有义务去为孩子们打开眼界,去引导他们走上这条了解艺术、提高审美力、鉴赏力、创造力的道路。而不只是《开国大典》&《狼 牙山五壮士》,我这样说并不是否定主旋律创作的价值所在,我的观点是在孩子没有基本的历史素养和人文关怀的时候讲述主旋律的作品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当学生 受到更多的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更多的人文积淀之后,我想再进行主旋律作品的讲解才是一个恰当的时候,万不可操之过急。

当然,我也得承认:人文素养应该是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形成和培养的,越大越不易培养,这是当代教育的失误,不止于某个科目,我就此失误而要求孩子们大了再去 培养人文精神而适应这种教育失误,也过于粗糙。大了可以学得一门手艺和许多技术,但培养不出他们的人格和情感,人格这些内在的品行是小时候养成的。但是,我想我们必须从现实出发,一个每周只有一节课的美术课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更多的改变,大到制度,小到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和各学科老师的教学。

4.增强美术教学效果。

课堂效果要谈的话我想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孩子听进去,才能谈效果,否则在根本未听进去的大前提下空谈美术课的课堂效果我想是没有任 何意义的。增加课堂效果的实现方式我认为需要以下两点:首先选择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其次,找到合适的授课方式让同学参与进来。在做到这两点之后课堂 效果自然会有很大的改观。

5.加强教材建设,加大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

美术课本的编写应该更多的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增加的更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唯有此法美术课本才能在提高学生的审美力、鉴赏力和创造力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据我所知将近十年的时间内,所有读了初中的同学用的是同一本美术课。当课堂上都是十年不变的内容,老师习惯性“循规蹈矩”的时候,希望孩子们能够提起精神显然是一种奢望。

美术老师在依照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或教育课程标准的时候应该要灵活地掌握课标得灵魂,而不是表面的一些规定或东西,如果是“双眼只在课本上,不管现实如何变”的话,我想我们的老师的表现就已经成了一个与创新背道而驰的典型了!

当然,变教材和不照本宣科没直接关系,有关系的是老师的教学方法,美术课如果不从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入手,不能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艺术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那样的美术课是失败的,也会流于照本宣科。在短时间内改变统一教材基本无望的前提下,教师必须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了,比如更多的通过自己的言语让学生去感受作品的内涵和思想,而不是停留在方法和制作这些“技术活儿”上,毕竟几乎没有孩子回去按照此法去实践。而且现阶段确实更加需要提高学生见识和理解能力。

6.增强美术教师的责任感,认识美术课程的重要性。

除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会对教学有影响之外,美术教师自身没有很强的学科责任感,自己没有认识到美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对一个初中生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初中美术学科“不成器”重要的因素。

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不止在于把中学生培养成为能动手画得很扎实的学生,而更多在于他们能从美术课中学会感受形象的趣味,学会形象、抽象思维,学会感受美。但学会感受美并不是那种灌输式的教育能实现的,尤其是那种没有情感的枯燥的教说,必须在感受形体过程中才能做到和实现,有了这样的目标和对学生的了解之 后,老师的课堂教学理应是生动和愉快的。

我认为每个老师应该想办法,尤其是美术老师:每周只有一节的美术课我们应该珍惜和重视,我们应该知道和重视同学们的体验和感受,而不只是为了教学任务,更不能为了自己的轻松和惬意。如果这点儿都做不到我们没有什么资格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说:创新和求变。

当然我的观察告诉我,现在的中学美术教师尤其是那些有一定年岁的美术老师的知识架构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的,他们更加擅长的是传统的绘画。当然这方面的因素 是多方面的:比如那个时代的美术教育、比如硬件所限。此问题我再次不展开说。但我想这不能成为一个老师不思进取的借口和理由。

四、我对我院美术学专业教学的些许建议。

我记得三年前入学伊始,就有位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学校的美术教育专业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基层的美术教育工作者。直至今日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老师的话语之正 确。既然目的已经明确并且得到了证实,我想在感激学校的同时对我院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提出一点自己的建议(仅限专业课)。深知改变的可能性不大,但为 自己所受的高等教育和思考,还是写出下面这些。

我所说的这些建议并无空洞之谈,均为我实习所见和平日所思。

1.根据基层美术教育工作者(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素质要求,我院的课程开设是以广泛涉猎,自己深究为主导的,这一点我是认同的,而且个人认为也是应该坚持的。

2. 在我回顾自己的大学四年课程表的时候我发现一些课程的设置是有待商榷的:类似“构成基础、立体构成、书籍装帧”之类的设计类的基础课程我认为是意义不大 的,当然很有可能是我学艺不精,没有理解到课程的精髓和用处所在。但是就我的亲身经历来看,此类课程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是在抱着“能过即可”的心态进 行学习的(这绝对是现实情况)。就我在现实工作环境下的观察也未有发现这些课程的用武之地,即便有的话我个人觉得现在的教学内容也未有太大的帮助。

当然,在现实的初中教学中也可以去尝试着给学生开设一些设计类的课程,那么就要求我们的设计类的科目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跟设计专业的学生的内容有所区分,不能完全一样,这样才不会只是让学生学到了一个粗大的知识框架而没有应用到教学中的细节。

有些设计类的课程在实习中还是很有实用价值的:比如课件制作和电脑制作。

3.在某些科目有待商榷的同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有些课程的安排又是不甚合理的,尤其是类似摄影之类的的应用性极强、日后生活和教学应用广泛的课程,在短短的一个月内的学习重基本只是起到了一个扫盲的作用,并没有深入的走下去,而且摄像或者DV更是没有涉及。

在我实习和日常的生活中发现这些内容是十分的实用和需要的。当然有人会说,大学课堂主要是让自己学习,而不是老师灌输。我不否认这些,我也看到不少同学在 课下钻研自己喜欢的课程。但是,我的观点是:既然有些课程的设置是有待商议,而有些课程又需要加强,我想院里也许可以考虑一下这样的课程调整和学科侧重点 的改变!(这里提到影像还是举例说明,并无以偏概全的想法)。当然,每一门课程其实都有他的用途,关键是如何开和如何学习,他们也不是孤立地与其他科目不相关的。但是现实情况是:将他们关联起来是在教学中和学习中要明确的和经常被学生和老师忽略的,所以怎么不孤立地进行教学,兼顾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是一个老师的素养的体现,也是我院老师进行不同科目教学时应该侧重改善的,学科之间孤立会对学生今后走上教学岗位有一个不利的行为暗示。

4.大学美术教师教育和中学美术教育的衔接问题的。

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更加突出人才培养的衔接上:现实缺什么样的老师,大学就应该怎么培养人才。

大学培养的主要是美术老师,这些将来的美术老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这也是我们院每个老师在上课之前应该思考,并贯穿于自己的教学中的。总之一句话:我们应该按照现实中学的教学需要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尽可能让毕业生跟美术老师之间的过度平滑且顺利。

我的文章是从中学发现问题写起的,中学的问题我认为是能为大学专业培养模式提供很多实际的参考和依据的。以上四点为我所察觉到的细节,深知不够严谨和细致。但却是我对教育我数年的学院里的期望和祝福。

本论文没有任何深奥的摘抄和引用,均为本人的观察和思考。但是其中的某些观点收到了来自教育书籍和网络媒体(比如教育博客)的影响,更有来自论文指导老师的数次指导和修改,她为论文的成型做出了很多的贡献,深表谢意。以上为我的毕业论文,未有深刻立意和华丽文笔,也未有宏大之理想和远景。只有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尽力思考,自以为能够代表自己的所思所想。

下载传统水印版画在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水印版画在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论职业学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试论职业学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目前我国职业学校美术专业教育教学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职业学校美术教师能力有限,职业学生对于美术教学的需要,要求美术教师......

    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摘 要】 随着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学习和幼教改革的深化,幼儿教师越来越关注师幼互动在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并有意识地建构积极、适宜......

    农村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本文从增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出发,介绍了作者所在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做法,提出了优化教育的对策建议,以期......

    10.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的实践与思考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开花结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的实践与思考 区教育局 区文广新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多次作出重要......

    浅谈Flash动画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浅谈Flash动画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摘 要: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由于计算机迅猛发展,Flash动画在网上随处可见。Flash不仅节奏明快、简单生......

    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利 津 县 汀 罗 镇 第 一 中 学程 建 芳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问题与建议

    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问题与建议 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塑造健全人格,提高民族道德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尤其......

    学习、实践与思考

    学习、实践与思考 就“教师专业发展”,我一直都在思索着几个问题: 1、教师专业发展应从哪里出发? 2、教师专业发展应在哪里生根? 3、时下教育最缺什么样的人?教师专业发展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