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阶段我国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创新方法研究
现阶段我国高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创新方法研究
摘要:备受瞩目篮球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重视技术是当前篮球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篮球训练技术的提高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要全面提高篮球教学质量,提升篮球教学的质量还需要对当前的篮球教学进行理念的调整和方法的改进。该文从篮球运动的特点及篮球教学的优势出发,分析了高校篮球教学课堂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并系统阐述了当前篮球教学改革应如何提升教学与训练效果等问题。
关键词:篮球教学的优势应对策略新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200-02 篮球运动的特点及篮球教学的优势
篮球项目一直是备受喜爱的大众体育项目之一,它的特点是竞争激烈,集体协作、娱乐趣味、对抗竞争,也因为这些优势吸引了一大批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敢于竞争的年轻人。篮球教学的课堂气氛也因为它的趣味性与竞争性而活跃,各种篮球比赛、表演的异彩纷呈使得学生族狂热地参与其中。作为基础课程的篮球课程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备受学生喜爱的,这与篮球教学的形式新颖、实战性强是分不开的。在篮球教学的室外场地中,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个性、施展袭击的个人魅力,不会受空间环境的局限。另外,篮球教学的无压力、零负担、合作性、团队精神等等也是吸引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高校篮球教学中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2.1 教学中教师忽视实战训练,片面强调教学技能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教师安排的理论课程较多,即使在室外教学中的实践训练安排比重较少,教学中教师片面关注技能的提高,注重教篮球文化,讲解篮球运动的发展,还有些教师的侧重点在于传播体育精神等方面而忽视了体育竞技精神、篮球运动文化的传播,长此以往,篮球教学整体的提升就会受到影响。
2.2 篮球教学课堂师生的互动交流少,教学内容枯燥
篮球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枯燥,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少,教学流于形式,比较看重的是年终的成绩评价,教学模式固定,缺少变化,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个体进行训练的时间很少,这对于学生的篮球技术的提高和搞体能苗子的培养和选拔十分不利。
2.3 篮球教学的硬件设施不配套
一些高校的篮球设施不够健全,场地规模不达标,教学用具陈旧、配套设施不完善,这些也都直接间接的影响着篮球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提升教学与训练效果的应对策略
3.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篮球教学的理论体系大致包括:篮球文化、篮球运动发展、体育精神等方面,事实上,这部分内容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提供语言交流的平台,顺利推进教学的发展进程,也能够使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蕴含丰富,便于学生深入的了解篮球、透彻理解体育精神,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学习动力充足。温情的色彩也会映照在整个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促进篮球教学的发展。只有爱体育的人才会从事体育教学,教师的热情、丰富的理论知识加上肢体语言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融入教学过程,只有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才能够提升学生篮球技术的全面发展,篮球学习的意义也会被学生更好地理解。
3.2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要密切,对学生的了解要深入。体育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尴尬局面是在室外教学时注重对学生能力技术的培养,忽视教师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师生互动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去主动了解学生想要从篮球运动中获取什么,以及每一位学生对篮球的热爱程度,以及期待从篮球学习中获得什么样的能力等,从而给学生定位,更好的因材施教,接触与交流是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的最好方法也是师生间互动交流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教学手段实施的对象,所以,教学效果理想与否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很重要。
3.3 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安排合理的训练周期
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安排合理的训练周期是篮球队的水平提高的前提条件,教练员应围绕重要比赛的时间安排人员的配备,制定训练计划,因为优异的运动成绩只有在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才能创造出来。这些都依赖老师教练的丰富经验的掌控,也是体育训练中一直遵循的规律,最佳训练效果也会因此取得。由于学业考试、文化课的复习以及寒署假的时间等各项教育内容的限制,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篮球课上的系统训练的连续性无法保证,根据这种间断性的特点。因为大部分地方高校篮球每年进行一次比赛,一般在赛前一至两个月安排每周2~3次的训练,之前的时间采取每周1~2次,临近比赛时1个月内每天训练。
3.4 注重身体素质训练,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
掌握各项基本技术动作的保障是强壮的身体素质。大学生的协调平衡能力、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都还处于发育的黄金时期这是是篮球竞技中不断提高技战水平的前提因素。因此,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在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最初阶段就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否认,篮球的竞技性会提高学生能力,健全器官系统。
3.5 进行身体技能训练,建立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
专项训练能力的提升要以全面的身体训练为基础。专项战术的训练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是抓好高校篮球训练的两个侧重点。基本功包括;动作规范、动力定型、力度的到位。狠抓基本功的系统训练,严格建立制度是必要的。接球技术、运球技术、投篮技术、接球技术、抢篮板球的技术都各不相同。例如,运球技术要求各种带球手法熟练掌握,如,运球、过人、上篮等。
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师在篮球教学中,是除传授篮球技巧之外的又一工作,是需要要尽量协助学生共同完成的。只取决于学期末的测评结果来进行的高校篮球教学的评价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产物,仍然是,学生的真实运动水平、能力技巧并不能真正反映出,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会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篮球和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作为公共基础课的体育课程的一部分的高校篮球课程多数也是这样的评价模式,也就是公共课或公共选修课,由于篮球的热情、偏爱程度以及身体素质千差万别,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中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自然也不以偏概全,不能单纯的依据成绩来评判,而是要有针对性发现学生能力的进步和篮球素养的提升,这是新时代教育改革赋予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日常训练中的表现完善?u价体系的各个细节,最终观察到学生成长感受到学生的变化,这才是篮球教学的初衷,这对于整个篮球教学的发展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日益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下,从综合角度展开的高校篮球教学,会越来越有力地给训练效率提供指导进而提高篮球教学的质量,在对学生日常综合素质的训练中加入完备系统的理论知识,为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篮球教学的面貌也会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 黄鹭英.对高校投篮技术训练的理念与实践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24(6):49-50.[2] 黄荔生.对提高普通高校男子篮球队训练水平的探讨[J].体育科学研究,2007,11(1):91-93.
第二篇:有关高校篮球教学训练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的研究
有关高校篮球教学训练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的研究
摘 要:篮球运动是一种锻炼学生身体的运动,对团队合作以及竞技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近几年来,受到美国职业篮球运动赛事的影响,篮球在我国各大高校中极为风靡,受到广大学生的支持与追捧。在实际的篮球教学训练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到篮球教学训练水平与质量。该文旨在研究高校篮球教学训练现状,针对出现的篮球教学训练问题提出篮球教学训练策略,为我国高校在篮球教学创新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校篮球 教学训练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a)-0133-01
“健康第一”是我国体育运动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体育运动的宗旨所在。传统体育以“成绩”衡量一切,片面追求体育成绩,忽视了体育运动的实质内涵,为此,我国对包括篮球锻炼在内的体育项目进行了全方位改革,提出了“快乐第一,注重身心健康”的体育训练宗旨。高校对篮球教学训练进行了改革,但由于改革不彻底,落实不到位,致使许多问题依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高校篮球教学训练存在问题,探讨高校篮球教学策略,为我国高校在篮球教学创新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高校篮球教学训练存在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的高校篮球教学训练工作实践经验,加上对于高校篮球教学训练参考文献的分析,对于高校篮球教学训练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体来讲,高校篮球教学训练存在问题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篮球教学内容单一,手段落后。在实际的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篮球老师很容易走极端的路线,一种是开放式的篮球教学方法,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查看有无缺勤人员之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这样教学训练也就完成了。另一种是老师将篮球教学看作是真正的篮球比赛,对于各种篮球战术与比赛规格进行严格设置,导致学生对于篮球运动产生抵触情绪。
第二,忽略战术技能培养。在高校篮球教学训练中,我们通常会看到一些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无视篮球规则,随意打球,不讲究战术布置,进攻战术不完善,防守体系漏洞百出,打不出应有的水平。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在篮球教学训练的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思维存在问题,过分强调学生自主训练,自由发挥,忽视了应有的篮球战术的训练。
第三,考核机制存在问题。篮球教学考核机制是篮球教学的最后环节,传统上的篮球考核机制仅仅对于一些固定的项目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没有灵活性,篮球考核机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仅仅依靠教学大纲进行篮球教学,尽管可以提高篮球成绩,但是学生的篮球学习综合水平低下,兴趣也会相应的降低。高校篮球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2.1 转变篮球教学思维
近几年来,我国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快乐第一,注重身心健康”的体育训练宗旨较为重视。在实际的篮球训练过程中,“快乐第一,注重身心健康”的篮球训练宗旨也需要进行贯彻。为此,体育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那篮球训练教学思维模式,对于实际篮球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在篮球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训练,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高高校篮球训练教学水平与质量。篮球教师需要对于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研究,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进行篮球教学。除此之外,篮球教师还需要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安全,强化学生篮球训练安全意识,避免出现各类安全事故以及极端行为,从而使得篮球教学可以得到顺利开展。
2.2 提升篮球教师队伍素质
篮球教师队伍是高校篮球教学的关键,毕竟篮球教师队伍是高校篮球教学的引导者,如果高校篮球教学素质过低,或者是教学质量不高,都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篮球教学质量与水平。在实际的高校篮球训练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对于高校篮球训练教学认识不足,篮球教学训练能力有是有着一定的缺陷。针对这些问题,篮球教师需要不断的对于自身的高校篮球训练教学水平进行提升,不断创新高校篮球训练教学方案,针对实际高校篮球训练教学问题,运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以及方式方法,审视自身高校篮球训练教学存在问题,创新高校篮球训练教学策略,从而深刻贯彻“快乐第一”的篮球训练理念。
2.3 因材施教,激发篮球天赋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身体特质,在实际的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篮球训练老师则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篮球学习需求,进行因材施教。高校篮球是一门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竞技能力有着较高要求的学科,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需求进行分层教学,从而激发出学生进行篮球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同时,老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的创造出快乐的篮球学习气氛,使得学生在篮球学习中增强体魄,提升学生篮球技能。尤其是对于那些极其爱好篮球或者是天赋极高的学生,篮球教师则需要加大对于他们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力度,使得他们的篮球水平与技能得到迅速的提升,从而使得篮球之路越走越远。
2.4 完善篮球考核机制
建立完善的篮球考核机制,对于提高高校篮球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建立篮球考核机制,是高校篮球教学的重要举措。完善的篮球考核机制,不仅仅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实际篮球学习水平,而且还可以体现出老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与能力。通过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篮球考核机制,将会直接促进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篮球学习能力的提升。传统上的篮球考核机制仅仅对于一些固定的项目进行考核,而且考核内容很少有大的变化。面对这种问题,高校应该加大对于篮球考核机制以及考核内容的完善力度,以更加开放与灵活的思路前进,从而使得篮球考核标准可以更真实的反映篮球教学与学习实际,促进我国高校篮球训练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结语
综上所述,篮球教学训练是我国高校体育基础科目,各高校应该正视实际情况,结合篮球教学训练宗旨和基本规律,不断探索和总结出提升篮球教学训练水平的方法,使我国高校学生篮球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我国高校在篮球教学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篮球教学训练过程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篮球教学训练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到篮球教学训练水平与质量。深入研究篮球教学训练问题,创新篮球教学训练策略,是今后我国高校在篮球教学创新方面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陈杰.高校篮球教学中常见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2).[2] 王军.论普通高校篮球技术教学与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5).
第三篇:创新思维方法与训练
第四讲:阻碍创新思维的基本因素
第一节
阻碍创新思维的客观因素
创新需要一个鼓励创新的良好的社会环境。而我们生活在一种传统的僵化的社会环境中,头脑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守旧观念,这都严重压抑着创新。
1、守旧观念
守旧观念压抑着创新,而传统守旧观念来自于传统社会。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农业为主,手工操作为主,信息闭塞,缺乏交流,社会主体是一元的而非多元的,所以极少发生横向之间的竞争,人们习惯于按照老规矩办事。
在这种传统社会下,创新思维只属于极少数天才伟人的特权,而广大民众则不需要创新思维,只需要去理解和执行就可以了。并且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2、传统教育
传统教育体制扼杀创新。
传统教育注重书本知识,轻视甚至反对学生提出与之不同的观点或想法,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
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扼杀创新。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听话,在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中,带有强烈的家长意识,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时不听孩子申辩,不容许孩子顶嘴,大人说话不许孩子插嘴,这就压抑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创新。
第二节
阻碍思维创新的主观因素
由于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对现有思维方式的超越,因此这就决定了阻碍思维创新的主要因素必然地来自于被超越者——思维方式本身。阻碍思维创新的主要因素有四个,一是固定观念,二是思维定势,三是自我思维,四是思维障碍。
1、固定观念
观念是内化于人脑潜意识中的观点和认识。
人们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反复地运用某种观点、某种认识去思考、评价问题,经过多次重复,久而久之,这些观点和认识被积淀到大脑深层意识之中而达到“无意识”、“下意识”状态,这就形成了固定观念。
由于观念是人的思维长期积淀的结果,所以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固性和不易更改性。
2、、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就是一种思维模式,是存在于头脑当中的认知框架.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头脑中随时会遇到各种信息,各种事物和问题,而人们在筛选信息、分析问题、作出决策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沿着过去所熟悉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思考,而不愿意另辟新路,这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
有一句经典的语言说:思维一旦进入死角,其智力就在常人之下。
(1)辨证看待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对于解决经验范围以内的一般性的、常规性的问题是有积极作用的。它可以使人们熟练地运用以往的经验,驾轻就熟,简洁、快速地处理问题,从而具有很高的效率。
思维定势的弊端在于,当我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而需要一定创新的时候,它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观念、新点子的构想,同时也阻止头脑对新知识的吸收。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所说:“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2)思维定势主要表现
思维定势主要表现为:经验思维;从众思维;权威思维;书本思维等。
A、经验思维定势
如某些流传已久的观念、行为和处事经验等,构成了人的经验思维枷锁。
经验思维定势与一个人所继承的社会文化传统和个人的独特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它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大的惯性,而且很难改变。
思维定势(经验思维)的好处在于,我们用来处理日常事物和一般问题时,能够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使问题得到较快的解决。
但是,经验思维定势的弊端在于,当我们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而需要开拓创新时,它就会变成思维枷锁,阻碍新观念、新点子的构想,阻碍头脑对新知识的吸收。“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有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马戏团的人在训练大象时,一般都是从小开始训练,为了防止象的逃跑,最初用结实的绳子,甚至钢索,把它们拴在结实的柱子上,小象一次又一次的企图挣脱绳索对它的约束,然而一次又一次失败,经过无数的尝试后,便不再进行这种努力,马戏团的人用一根很细的绳子,就可以控制住象的自由。为什么呢?象已经适应了这种约束,不想再改变了。
把跳蚤放在广口瓶中,用透明的盖子盖上。这时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盖子,而且是一次又一次地撞到盖子。当你注视它们跳起并撞盖子的时候,你会注意到一些有趣的事情。跳蚤会继续跳,但是不再跳到足以撞到盖子的高度。然后你拿掉盖子,虽然跳蚤继续再跳,但不会跳到广口瓶以外。为什么呢?跳蚤已经调节了自己跳的高度,不想再改变自己了。人的思维往往也是这样。
经验具有很大的狭隘性,束缚了思维的广度。
首先,经验具有时空狭隘性。其次,经验具有主体狭隘性。第三,个人的经验在内容上仅仅抓住了常见的东西,而忽略了少见的、偶然的东西。
B、从众思维定势
“从众”就是服从众人,顺从大伙儿,随大流。
从众思维定势与我们所倡导的“集体主义”道德有关,所谓“个人服从群体,局部服从全局,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
从众思维的好处在于它使人有一种归宿感和安全感,是一种比较保险的处世态度。但是,它使人习惯于以众人的是非为是非,这样久而久之,就必然使人缺乏独立性,妨碍创新思维。
从某种角度来说,从众行为是必要的。社会生活需要相互合作,如果没有一致的行为,社会组织将崩溃。况且,在特定的情况下,当你茫然不知所措时,仿效他人的行为和见解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
然而,从众行为却牺牲了我们的个性,妨碍了我们产生新的创见,压抑了个人的独创精神。特别是当这种一致性要求达到相当的程度时必然对人的实践行为、情感态度乃至思想和价值观产生影响。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从众行为和附和态度不利于创造性思维,而独立思考的个性确有助于发展创造力。从众思维定势形成的原因
(1)来自于群体的压力。人类是一种群居性的动物,为了维持群体的稳定性,就必然要求群体内的个体保持某种程度的一致性。然而实际情况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不可能完全一致,也不能长久一致。一旦群体发生了不一致,那怎么办呢?在维持群体不破裂的前提下,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整个群体服从某一权威,与权威保持一致;二是群体中的少数服从多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于是,思维领域中的“从众障碍”便逐渐形成了。
(2)来自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个社会的传统色彩越强烈,其中个人思维的从众枷锁也越稳固。
C、权威思维定势
是外界权威对思维的一种制约。
权威思维定势的形成:一是儿童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权威;二是来自于专业权威和思想权威、政治权威等。
权威思维定势在日常思维中有积极意义,它为我们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拿来就用,且行之有效。但是,权威思维定势显然束缚人的创新思维,特别在需要推陈出新的时候,人的思维往往难以突破旧的权威的束缚,总是被权威牵着鼻子走,使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D、书本思维定势
书本对人类所起的积极作用
书本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是千百年人类经验和体悟的结晶。应该说,书本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有了书本,前一代人能够很方便地把自己的观念、知识和价值体系传递给下一代人。使得下一代人能够从一开始就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不必每件事情都从零开始。
假设一下,某一只野狼,掌握了它的前辈们对付猎人的所有手段,那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书本知识的缺陷
由于书本知识反映的是一般性的东西,表示的是理想化状态,与客观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处理问题时,如果忽视这种差距,不视实际情况,不加思考地盲目运用书本知识,一切从书本出发,以书本为纲,那么书本知识在为我们带来无穷好处的同时,也会招来一些麻烦。
其根本原因在于:书本知识与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二者并不完全吻合。如:成语“纸上谈兵”。
E、如何突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就象一副有色眼镜,戴上它,整个世界都与眼镜片的颜色相同;如果脱掉它,眼睛又无法看清外界事物。
通过科学的训练能够削弱惯常定势的强度,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条思路是,尽量多地增加头脑中的思维视角,学会从多种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3、自我思维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在日常思维活动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观念、站在自己的立场、用自己的目光去思考别人乃至整个世界,由此,产生了自我中心型的思维定势。
在这种思维定势的束缚下,个人的思考以自己为中心,一个团体的思考也习惯性地以本团体为中心,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则习惯以本国本民族为中心,而整个人类同样也跳不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小圈子。
4、思维障碍(或思维封闭)
就是说,你的思维你的境界只有这么大,没有打开,没有上层次。
如:“霍布森选择 ”。
(1)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
缺钱并不是问题,缺乏想法才是真正的问题。【名言】
知识贫乏是思维障碍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叫没有批判性的学习。(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学习就应该有主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思维障碍的第三个原因就是迷信。迷信会让人耳目失聪,对周围事物不敏感。
第四个原因是知识贫乏没有批判性的学习。迷信。固执与偏见。
第五个原因是习惯性思维。思维最大的敌人就是习惯性思维。
(2)影响创新思维的心理障碍
自卑感。总认为自己智力低下、知识浅薄,不是搞创新的材料。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怕自己栽跟头、怕别人看笑话,因而缩手缩脚、不敢尝试创新。
疲倦感。创新的过程,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困难。意志薄弱者,常常会不胜其烦,产生厌倦情绪,很快就因精疲力竭而半途而废。胆怯感。有些人在创新活动中,常常前怕虎、后怕狼,顾虑重重、畏缩不前。他们既怕知识不够,又怕条件不备,还怕难度太大。只能因循守旧,不敢开拓进取。
懒惰散漫。创新是一项艰难的事业,消极、懒惰、散漫皆可能动摇人的创新决心和开拓意志,使他们的创造热情逐渐低落、创新进度逐渐减慢,并使工作杂乱无章、事业一无所成。
好高骛远。有的人在开展创新活动时,贪大求全,心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整天把希望寄托在灵感上,指望有惊人的创新奇迹产生,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去胡思乱想。
(6)思维定势也是影响创新思维的心理障碍。
5、思维的误区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天份,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
◆新点子会突如其来,不可能事先估计策划。
◆创造性思维一定是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才顶用。
◆创造性思维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关我的事。
◆只有聪明人才有好主意。
◆创造都是大的举动。
6、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
(1)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庸思维、辨证思维、整体思维。
中国人习惯从整体去把握事物,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承认变化,容纳矛盾观念,处理人际关系时追求和谐,处理问题时采取折衷方法。
北大教授费孝通讲过四句话,可以概括中国人做人方面的思维方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西方观念更倾向于绝对独立的思考。而中国人的思维核心是承认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变。
(2)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缺点
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几千年特有的文化密不可分。
中国文化具两个根本缺点,一是崇圣性,二是狭私性。
崇圣性:“崇圣”就是崇拜圣人。总在子曰君言,谁怎么说过,哪本书有什么观点,历史是怎样的……,似乎只有拿着圣(别)人的观点,找着过去的东西,自己才有站得住的脚跟,才理直气壮,才可能找到真理。
“崇圣”思维经常穿着眩目的正统外衣,具有很大欺骗性(当然是对陷入窠臼者),其错误是认识方法出了偏差,症结是“脱离实际”,游离在过往知识的苦海,不能与时俱进。现实问题层出不穷,却视若无睹。
狭私性:狭私性是中国文化及由之造成中国人思维定势的另一个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一种对人类长远利益的追求,总是纠缠着维护人际间的等级道德关系,象“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师生”等主要关系上,就有“忠、孝、仁、义、尊”等单方面苛刻要求的道德观。进而赋予了很多“利诱”的内容。如为长生活命,道教则行修身养性炼丹;为晋升现世的等级,正统文化则有“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的引导。在民俗文化中,也有“狭私”的价值指向,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好死不如赖活着”等等。
“崇圣”与“狭私”是中国人非理性思维方式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统治者崇圣,为着稳固自己正统江山的狭私;一般人崇圣,也有意于拉大旗作虎皮,目的还是狭私。反之亦然,中国人为了狭隘的个人利益,又必须崇圣。
崇圣与狭私,都是深藏中国人头脑中的“既定路径”,习惯成自然,这一切都会是那么的见怪不怪,冥冥之中,是带给中国人无尽的愚昧和落后。譬如“造假”……
第四篇:篮球教学步骤与方法
篮球教学步骤与方法
以体前交向换手运球突破为例:
一. 掌握技术动作,形成动力定型
1. 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和完整的动作概念。
(1)做出完整规范的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动作。
(2)慢动作示范一次并讲解动作要领及动作方法,使学生清楚动作要领。
(3)简单条件下练习:原地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使学生体验并提高变向的手法。
(4)慢速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使手脚协调配合,使学生初步体会体前变向换
手运球突破技术动作。
(5)由慢到快的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使学生改进和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
破的技术动作。
2. 掌握技术动作,形成正确的技术动力定型。
(1)由简单条件过度到稍微复杂条件下的练习:加立柱,有障碍的练习,使学生体验变
向时机和熟悉动作,加立柱的连续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练习,更好的掌握连续变向的技术和变向时机。
(2)稍复杂条件过度到复杂条件下的练习:消极防守练习,体验对抗运球变向突破的时
机和动作要领,积极防守练习,掌握和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二. 掌握组合技术,学会初步运用
1. 掌握动作组合之间的衔接:学习与急停跳投、传球、上篮等动作的衔接,慢速练习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然后逐渐加快完成动作的速度。
2. 提高完成组合动作技术的质量
在能够连惯的完成组合技术的基础上,在各种条件下配以积极的防守进行练习,进一步掌握组合技术的节奏、速度与动作的准确性。
3. 掌握假动作,提高运用技术的应变能力
掌握假动作的组合来迷惑对手,使其重心移动,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运用技术的应变运用能力。
三. 在攻守对抗情况下,提高运用技术的能力
1. 在规定的攻守条件下,如在多人防守、紧逼、连续堵截等条件下反复练习,掌握运用运球突破技术的时机,做出及时、准确的动作。
2. 在消极攻守对抗情况下练习,让队员学会观察判断,选择运用时机,提高运用能力。
3. 在积极攻守对抗情况下,进一步提高运用技术的能力,运用主变与应变动作,果断、合理、准确的运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动作,提高实际应变运用能力。
第五篇:篮球教学步骤与方法
篮球教学步骤与方法
以体前交向换手运球突破为例:
一. 掌握技术动作,形成动力定型
1. 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和完整的动作概念。(1)做出完整规范的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动作。
(2)慢动作示范一次并讲解动作要领及动作方法,使学生清楚动作要领。
(3)简单条件下练习:原地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使学生体验并提高变向的手法。(4)慢速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使手脚协调配合,使学生初步体会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技术动作。
(5)由慢到快的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使学生改进和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的技术动作。
2. 掌握技术动作,形成正确的技术动力定型。
(1)由简单条件过度到稍微复杂条件下的练习:加立柱,有障碍的练习,使学生体验变向时机和熟悉动作,加立柱的连续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练习,更好的掌握连续变向的技术和变向时机。
(2)稍复杂条件过度到复杂条件下的练习:消极防守练习,体验对抗运球变向突破的时机和动作要领,积极防守练习,掌握和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二. 掌握组合技术,学会初步运用
1. 掌握动作组合之间的衔接:学习与急停跳投、传球、上篮等动作的衔接,慢速练习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然后逐渐加快完成动作的速度。2. 提高完成组合动作技术的质量
在能够连惯的完成组合技术的基础上,在各种条件下配以积极的防守进行练习,进一步掌握组合技术的节奏、速度与动作的准确性。3. 掌握假动作,提高运用技术的应变能力
掌握假动作的组合来迷惑对手,使其重心移动,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运用技术的应变运用能力。
三. 在攻守对抗情况下,提高运用技术的能力
1. 在规定的攻守条件下,如在多人防守、紧逼、连续堵截等条件下反复练习,掌握运用运球突破技术的时机,做出及时、准确的动作。
2. 在消极攻守对抗情况下练习,让队员学会观察判断,选择运用时机,提高运用能力。3. 在积极攻守对抗情况下,进一步提高运用技术的能力,运用主变与应变动作,果断、合理、准确的运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突破动作,提高实际应变运用能力。